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范文1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24-0008-02

社会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小学生的心理存在“勤奋―自卑”的极端取向,他们一方面能够并愿意充分展示自我,另一方面却受到严重自我不胜任感的困扰。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系统的干预。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再认识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它具有以下五个特征:(1)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征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良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有关理论,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体育与健康课堂教育教学、游戏、活动、个别辅导等途径,唤起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自我认识,并对心理有偏异或有障碍的学生提供一些简易有效的心理服务,以促进小学生身心正常发展,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育活动。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一)心理健康教育者的自我发展

调查表明,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专、兼职两支教师队伍,而且专职教师较少,难以满足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需求。虽然体育、卫生等教师有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但离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还很远,远远不能满足现在小学生的心理需求。另外,教师本身因工作、生活等压力,有时对学生缺乏耐心,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无视学生的心理,常用威严、权威压制学生幼小的心灵。

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心理健康教育集体培训和学习的机会少,教育者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差,难以满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况。因此,体育、卫生等教师迫切需要进行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而且这样的培训需要常态化、科学化。

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与其他教育工作整合为一,真正落实到教育活动中去,它是必需的而不是点缀。据了解,在很多学校,心理咨询师只是个摆设,心理健康课形同虚设,没有真正地发挥作用。这种心理健康课开展的不规范、无考评的现状致使教育者上课无教案,备课应付、懒散现象严重。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认识

目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比较好的,但也确有不少的学生存在心理障碍。一般来讲,小学生存在以下几种不良心理现象:(1)价值观扭曲。在现代经济发展的刺激下,家长和社会的影响致使不少小学生看重物质享受、看重金钱,无心学习,攀比心理严重,心理出现扭曲,甚至出现偷、抢的现象。(2)以自我为中心。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是大人心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大人一味地谦让、过分地疼爱致使孩子养成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的现状。他们心中只有自己,常常置别人的想法于不顾,不善于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评。(3)逆反心理严重。受家庭条件,父母情况、自身原因等方面的影响,少数学生心理发展畸形,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对教师的教育感到厌烦,对家长更是反抗、逃避、远离等。(4)冷漠无情。“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很多小学生却总把别人当对手,别人好就嫉妒他们,别人差就嘲笑他们,对待别人非常冷漠。(5)恐惧抑郁。很多小学生抗挫能力差,经不起打击,对困难存在畏惧心理。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制定规范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

2.重视体育教师的作用,挖掘其教育教学潜力。目前,绝大多数体育教师都没有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师资少导致教师工作量大,他们无力开展心理健康教学。因此,重视体育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必然的,它将成为大家关注的问题。

3.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必须对教育者进行专业培训,促使其专业化,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持续发展。

4.建立小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并对其进行测试。针对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教育者要及时提出有效措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5.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锻炼的心理效应,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要以中等强度的运动练习为主,坚持兴趣与运动负荷兼顾的基本原则,预防或消除学生的不良心理现象。

6.建立网络心理健康辅导区域。网络将成为今后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发展空间不可估量。在这个大空间里,可以有更多的人参与过来。教师要注重与家长的联系,将其纳入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总之,开展系统、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日之功,它随着社会、教育、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我们作为教育者,要紧跟社会的步伐,让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让其成为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

参考文献: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范文2

【关键词】幼儿 心理健康 问题 对策

引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规定:“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健康不只是身体健康,更重要的是心理健康。目前不少幼儿存在种种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如独立性差、心理脆弱、任性、不懂得关心他人、缺乏合作交往意识和能力自控能力差等问题。笔者研究分析,幼儿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

幼儿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幼儿期的心理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幼儿以后的健康成长与对未来的态度。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适应能力教育

要对幼儿环境适应能力进行指导,让他们尽快走出家庭,面对新鲜的社会,适应在各种环境下健康成长。例如:幼儿园,培训班、各种公共场所等。

2.人际关系教育

幼儿成长过程中,生活环境的扩大,面临的人际关系也就越来越复杂。相应地要对幼儿进行人际关系教育,包括:亲子关系教育、师幼关系教育、同伴关系教育等。

3.学习困难教育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之后,增加了学习任务。幼儿在被动式的学习氛围中,有可能没有掌握合适的方法,从而产生了学习压力大,困难多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引导。

4.行为能力教育

3-6岁的幼儿,规范行为能力是比较好的时机,从小灌输、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未来的成才起关键作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教育中教育方式不恰当

现代化的家庭中,存在重健康知识灌输,轻视行为习惯培养;重饮食营养摄入,轻视情感需要的满足。如在幼儿园的体育活动中,重动作技能熟练,忽略幼儿个体差异;重体育活动形式,忽视幼儿身心特点;重自体功能,忽视幼儿个性、德育、美育等的培养。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不仅错过培养幼儿意志力、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而且还使孩子对体育活动丧失了兴趣和自信心。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幼儿往往对事情没有责任心,缺乏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缺乏健康的人际关系教育

幼儿期所面对的人际关系主要为师生关系、幼儿间关系。

1.师生关系不和谐

幼儿年龄小,对社会比较陌生,渴望有安全感,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理解。有些教师在处理于幼儿之间的关系时,往往是自上而下的,以自己的目标和兴趣为出发点,专制地强迫幼儿接受,使得幼儿产生敌对情绪,产生不安全感和不信任感,出现焦虑、不安、退缩的情绪,对外界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2.幼儿间关系不和谐

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开始了集体生活。幼儿处于发展期,交往能力较差,在加上幼儿个体差异,内向的幼儿会缺少同伴,在幼儿园中被冷落。这种不和谐的环境使幼儿感到孤立无助,如得不到及时心理辅导帮助,就易形成心理障碍。

三、解决对策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心理健康辅导水平

在教师中普及心理学理论,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部分,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心理辅导水平,与幼儿建立起友好的师生关系。要引导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工作,只有不断探索、实践,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心理行为。可以通过成立幼儿心理咨询机构;定期邀请心理专家对教育进行培训;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

(二)开展家长心理教育培训,促进家园互动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主要环境,家庭的心理氛围体现着家庭内部的精神面貌,良好的家庭环境能给幼儿一种稳定的、积极的情绪状态。家长作为家庭心理氛围的主导者,对幼儿心理健康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开展家长心理教育培训,让家长多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尊重理解幼儿心理想法,保持良好沟通环境。同时,与幼儿园密切合作,共同帮助幼儿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可以开展以下活动:在家长学校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定期开展有关心理方面的亲子活动;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幼儿,成立专门幼儿园家长心理保障体制。

(三)关注幼儿个体差异,建立幼儿心理档案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他们探索世界、认识事物的方式各不相同,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每个幼儿心理发展中都呈现出不同的样式,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兴趣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教育才能切实提高教育的实效,真正达到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档案是对幼儿个体智力、性格特征、心理状况等因素进行科学测试后建立档案,作为心理教育的参考材料。能客观真实地连续关注幼儿个体的心理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心理教育措施。为幼儿设立心理健康档案,对幼儿进行追踪记录并邀请专家、教师分析讨论,从而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可以通过幼儿个人基本情况表,幼儿个性特征表,幼儿心理问卷调查等建立相关档案。

(四)充分创造合理环境,确保幼儿形成健康人格

幼儿健康心理的养成是多方面影响、多种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幼儿园、家庭需要给幼儿营造一种充满温暖、关爱的心理氛围,给予幼儿安全感和亲切感。在这样的环境中,幼儿才能逐渐形成健康的人格。

结束语

总之,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需要幼儿教师从幼儿细微的心理表现人手,引导幼儿行为、疏导幼儿心理,让不良心理夭折在萌芽期,使每位幼儿都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王刚.现代幼儿素质教育新观念[J].2015 (06).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范文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不是凭着热情就可以完成的。因此,如何提高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素质就成了一个很现实的课题。

笔者认为自我督导是中小学一线心理教师业务水平提高的最主要途径。

一、利用专题培训资料,自我督导构建并理清业务管道

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定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构建并理清自己的业务管道。结合《浙江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试用)证书》管理办法,笔者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主要任务分成三个层次:

一是面向学生层面。即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各种形式的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训练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生涯发展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建立相关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二是面向同事及家长层面。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三是面向学校层面。为提高学校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向学校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开展相关的工作。

以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工作任务为出发点,将业务能力分类,参加相关的专题培训。在网络中搜寻更多的专题培训资料,如在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的心理健康栏目下,就有许多省级培训的课件和讲座。通过专题学习,逐项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有效地构建并理清自己的业务管道。可将这些学习材料分成活动课课件、咨询技巧、危机干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介绍、家庭教育等不同类别的文件夹。对于相同的主题,不同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予以了诠释,这对心理教师个人成长非常有好处。在笔者的个人电脑中,活动课课件近六十个,专家讲座九十多个。在仔细研读这些专题培训材料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业务管道就通畅了许多,在实际操作中,就能牢牢地抓住尊重、同理、真诚、合作、体验、助人自助等心理健康教育的要点,提高工作实效。

同一个讲座稿,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实践后,重新研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曾聆听台湾林家兴教授讲咨询技巧,他说心理辅导其实很简单,就是让对方说出来,学会说:“嗯,你说!”当时不解其意,心想学生总会向教师求助,该怎么办?来访者不说怎么办?几年心理辅导工作下来,当咨访关系建立起来,学生感受到辅导教师的真诚、接纳和关注后,“嗯,你说!”一句充满温情和关切的话语出口后,咨询也就成功了大半。每个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有自己偏好的辅导理论和辅导模式,在构建起自己的业务管道后,隔一段时间应展开自我反思,理清自己的业务管道。

二、结合专业杂志研读学术专著,自我督导提升专业理论水平

一线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将心理学的相关理论运用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实践者,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实际问题,在自我督导过程中常常会想:“对于这个案例,我这样做对吗?”谁来回答这个问题?不可能经常有专家督导,也不可能常都有同伴支持,这是一线心理健康辅导教师的现状。对此,笔者收获最大的方法是,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杂志的研读,去学习专业论著,以此来指导和改进自己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

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为例,“一线快递”“咨询方略”“辅导个案”“活动设计”等栏目所刊登的内容,常常是我们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平时的工作内容,我们有所感悟、有所启发是很自然的。这些栏目常会推出让我们可模仿的活动设计、辅导方式方法。“学术空间”“研究实践”“国际传真”等栏目,把理论与实践结合,把理论前沿或对理论的思考呈现在我们的面前,能引导我们的阅读方向。就笔者个人来说,它引导我研读了《积极心理学》《团体咨询与实践》《学校发展性心理辅导》《家庭治疗》等专著,进一步去学习焦点解决短期心理咨询技术、空椅子技术、沙盘疗法等辅导技术。这些在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基础心理学理论之外的专著,能明显地促进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线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出现迷茫是很正常的。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研究实践”“一线快递”等栏目的启发下,笔者所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举办心理讲座和印发心理健康知识手册等单向引导的活动方式,发展为心理健康活动周、自信历程的电视访谈、超级团队PK大赛、纸桥创新大赛等以学生为主体、双向互动、有着强烈内心体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从辅导教师个人行动,到开办班级心理互助员培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形成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网络体系。如2005年,在阅读了周红五的《学校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建构》后,笔者拟定了《遂昌职业中专心理危机预警方案》,而后结合方案的运行撰写了《对学校心理危机预警系统良性运行的几点思考》一文。2006年,在阅读了叶一舵、余香莲的《台湾学校“教训辅”三合一辅导体制及其实施建议》后,颇有感受,立项市级课题探索学校的教导、训导、辅导的整合,撰写了《台湾“教训辅”三合一辅导模式在农村职校本土化实践研究》《“教训辅”三合一辅导机制下对四例偷窃事件的处理反思》等论文,上述论文均已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

录用。

笔者认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专业杂志,贴近学校工作实践,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并能引导我们一线教师研读学术专著,让我们从根本上提高了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自我督导心理健康活动课的过程,提升活动课操作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操作能力,是一线心理教师重要的专业能力。目前对于心理活动课也已经形成了众人相对认可的评价体系。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将平时的活动课与评价体系进行自我对比,察觉并改进活动课中的不足,不断积累心理课中出现的亮点,提高活动课的操作能力。

在浙江省中职校《心理健康》教师用书中,对于心理活动课的评价有四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十九个观测点及评价标准,而一线心理健康教师由于时间、精力、能力水平等诸多因素所限,不可能对自己的每节活动课按评估项目,逐条进行自我督导。笔者认为,一线心理教师的自我督导,可围绕心理活动课的课堂氛围营造、活动设计与展开、学生参与及体验、课堂意外与亮点等四个方面,紧紧抓住课前预设、课中调整、课后反思三个环节,把握心理活动课的“活动、体验、成长”这个中心,展开心理活动课操作能力的自我督导。

结合有关文献和自己的实践,本人常用如下表格(见下页表一)来引导自己活动课教学能力的提高。对表格中十二个问题的思考过程,就是一次活动课的自我督导过程。在这张表中,笔者最关注的是课中调整、课堂意外与亮点这一纵一横。心理活动课,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现场生成,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经历不同,学生会出现各种不同体验,于是就会有许多的课中调整,对课中调整的思考,提升的是心理教师对课堂的掌控能力,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智慧。

在一次青春健康主题课中,故事推演到女生意外怀孕,这时出现了一张推演的纸条:“给女生钱,叫她去流产,然后换个女朋友!”全班女生群起而批判故事中的男生A不道德,现场有些混乱。笔者让她们宣泄了近两分钟,引导学生对此事发表看法,“早恋时根本不懂爱情,电视中常报道这种事,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于是在接下来的讨论中,笔者什么都不用做了,听着就行。这节课的效果,是很多班会课和班主任苦口婆心的教育所达不到的。这就是课中调整。

有一次三分钟自我介绍的演讲,女生小亚因先天原因说话含混不清,笔者原计划在轮到她演讲时不作强求。然而实际操作中,这位女生满脸通红地站在讲台前,足有30秒没出声,笔者正准备示意她可以回到座位时,她开始演讲,内容自然听不清楚,教室里先是一阵掌声,而后一片寂静。这位女生回到座位后,我点评说:“你感动了我,我为你骄傲!”示意全班再次鼓掌。这就是意外的亮点。

四、自我督导个案咨询的过程,提升个案辅导能力

个别咨询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另一个重要的专业能力。要进行个案咨询的自我督导,应从两个方面切入。

1.咨询理论与咨询技术的自我疏理

作为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疏理一下自己对各大流派咨询理论的理解。如当事人中心疗法,以尊重、同感、真诚、接纳为基础,相信来访者具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潜能。精神分析疗法的童年创伤、意识层次论、人格的结构论、防御机制、投射等咨询理论;完型疗法的未完成事项理论、空椅子技术;行为疗法的系统脱敏、代币制、强化、惩罚、消退等理论,以及理性情绪ABC疗法、贝克的认知疗法;等等。作为心理教师,应当精心研究其中的一两个理论体系,掌握该理论体系下的操作技术,了解其他咨询理论的基本内容。这能为专业咨询能力的扩展打下基础,有利于理解焦点短期治疗、意向对话、沙盘游戏、游戏疗法、绘画疗法、音乐疗法等派生疗法。

在一定的理论支持下,一线教师应着手督导构建自己的基础咨询理论架构。建立咨访关系和了解情况必备的理念常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尊重、共情、真诚、接纳)。寻找问题根源可以用需要层次论、精神分析理论、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分析学生心理问题常涉及的几个方面:个体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成长经历,家庭背景。调节情绪必备的理论是情绪ABC理论,贝克的认知疗法。

同时,一线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当有一本常用的心理咨询技术用书,每个月定期翻看一下,了解诸如倾听技术、简述语意技术、情感反应技术、具体化技术、共情技术、立即性技术、自我表露技术、面质技术、角色扮演技术、空椅子技术等学校心理咨询常用技术。

专业咨询理论与技术的不断学习与巩固,是一线心理教师专业咨询能力自我督导的基石。

2.咨询过程的回顾与反思

学生前来咨询的绝大部分问题是他们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发展性问题,如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节、青春烦恼、自我认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不可轻易下结论,要用积极的、发展的辅导导向给学生以支持,引导他们调节自我、改变情绪、健全心理。笔者认为,一线心理教师个案咨询的自我督导是一个初级层面的自我督导,是对咨询方向、常用技术、咨访关系、问题解决等方面的自我反思。可结合如下问题,进行自我提问。

(1)学生从来到辅导室到离开辅导室,有什么变化,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

(2)尊重、共情、接纳、倾听等这些咨询的基本要素,是否得到了落实?

(3)整个咨询过程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有哪些话,当时是如何处理的?现在想来,是否有新的理解?

(4)整个咨询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有哪些肢体语言,表达了什么含义?

(5)在咨询过程中是否指导过多,有没有落实“助人自助”原则?

(6)来访者究竟想咨询什么,辅导方向是否正确?

(7)是否要列入心理危机预警范围?

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能力

对于一线心理教师来说,开展以本校学生为对象的心理课题研究,对提升自我的业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生的心理需求、情绪状态、成长背景、自我认识等诸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素得以理清,有利于提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在与同伴的专题研讨中,由于面对大家都熟悉的研究对象,最容易产生思维火花。所以,同课异构、个案探讨、活动设计、心理测量等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研究,是一线心理教师最可能出研究成果的地方。

结合自身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和实践,撰写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探索心理活动课的设计与过程,撰写心理活动课设计方案;对个案辅导进行总结与反思,撰写心理健康教育个案。以浙江省为例,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优”论文评选及推广活动,不但有力地提升了一线心理教师的研究能力,同时,也极大地提升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范文4

我校自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来,紧紧围绕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运用学校及社会力量,通过问卷调查、心理咨询、个案跟踪、专题讲座、学科渗透及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等形式,在教师、家长、学生等三个层面,扎实地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了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我校因此先后被授予黑龙江省心理健康先进基地校、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实验先进集体。

一、健全组织机构,培训过硬师资队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机构,做到分工负责、分工协作、层层落实。实际工作中我们落实“四定”,即定人员、定计划、定时间、定经费,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学而有序地进行。

1.制定了课题实验方案,加强教师培训,在校内组织教师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及相关知识,特别是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心育的目标、任务、内容、原则和方式,强化教师的心育意识。

2.对研究中的问题及时思考,不断分析,改进研究方式和方法,并汇成小结。我们建立了学生成长袋,让学生参与制定班级文明公约,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主人。

3.找准课题与新课程教学的切入点,组织专题研究活动,做到三结合: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改革教学思想、方法、手段相结合,尊重学生,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与培养传统知识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

另外,我们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训教师,先后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我们还先后选派8名教师到北京、哈尔滨、齐齐哈尔、长春等地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

二、学科有机渗透,培养良好心理素质

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验中,我们始终将课堂教学当作攻坚战来对待,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其中,在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的导入和实施等方面都要求巧妙地融入心育的内容,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心理教育因素,找准切入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心理气氛,以这种自然而然的方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1.语文课:结合识读,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的兴趣;通过说写熟悉的人和事,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学习故事、寓言等,培养善良、正义的心理品质等。

2.数学:结合读算,认识动植物和日常用品,培养爱惜自然爱惜物品的品质;结合解题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磨练学生意志,使之养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3.音体美:通过体育使学生认识到健康的重要,从而懂得珍惜生命、感悟生活美;通过体能训练培养学生道德行为规范意识;通过学唱训练提高学生生活情趣,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审美能力。

4.劳动教育:通过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借助动画、投影、微机和演示等进行劳技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动手实践的兴趣等。

三、崇尚尊重平等,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1.抓住学科教学这一主渠道,立体优化课堂教学活动,实施尊重平等教育。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自主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人格全面和谐发展;创设丰富多彩、互动开放的教学空间,建立尊重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建立以尊重平等教育为核心的评价系统。在学生评价中淡化学年终的评“三好”,而强化评“十佳”,让每个孩子全都获奖。确定了 十个项目,即:勤奋学习之星、团结友爱之星、尊敬师长之星、关心集体之星、文明礼貌之星、遵守规则之星、体育锻炼之星、热爱劳动之星、爱护公物之星、社会实践之星。获奖的学生都能得到学校颁发的奖状,使自己的勤奋和努力得到肯定。各班充分调动了本班学生小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建立本班的《文明公约》,自己定规立律。

四、开设心理健康课,强化学生心理训练

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在全校所有年级开设了心理健康课,1~5年级每班每周1课时,并排入课表,还配备了2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我们努力探索开展心理指导的方式、方法,寻求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有效途径,通过讲故事、情景再现、角色扮演等方式,使学生提高对外界的应变能力,学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善于合理宣泄不良情绪,保持乐观开朗的心境,让学生在各类有益活动中认识自我,学会调控自己,了解环境,学会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进而不断塑造健全的人格。

五、开展心育活动,联系实际渗透心育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范文5

关键词:心理教育;心理档案;家校联合;人才成长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生成才教育的一部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早,下面就心理教育工作方面的点滴经验做一些交流。

1996年,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起步,1999年起进入规范化阶段。心理咨询室和卫生室组成健康中心,政教处、年级主任、班主任、科任教师具体实施,把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在教学、管理、服务各个环节之中,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心理辅导中心有严格的咨询、预约制度及工作人员行为守则,“真诚、友善、亲切、帮助”是中心的工作理念。

一、提高心理教师专业水平

目前,我校配备专职心理教师两名,都已得到中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资格认定。我们定期派心理教师参加省教育厅及地、市教育局主办的各级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级心理委员则是班级心理健康教育的又一新生力量,心理委员上任之前都经过心理老师的培训,他们既是班级心理监督员,又是班级心理咨询师。

二、开设心理活动课

根据不同年龄、不同班级学生的心理特征,系统地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同龄的学生面对同样的学习环境,在同样的学习任务下,他们往往产生类似的心理困惑。班级集体辅导既营造了一个引起共鸣的环境,又兼顾了大多数同学的心理需求,服务了广大同学,事半而功倍。例如,针对高一新生刚进入新环境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心理辅导课就主要进行适应性辅导,帮助他们适应新的学校,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适应新的同学与老师;高二学生主要进行交友辅导,包括同性之间与异性之间;高三主要进行考试辅导,每年高考前夕或举办班级集体辅导,或举行大型讲座辅导。

三、建立心理档案

2004年,我们投资引进一套由心理专家郝若平教授开发的学生心理测评系统软件,以此为基础为学生建立了心理健康档案。在应用方面,我们要求班主任与心理老师以发展眼光看待学生出现的问题,档案内容只能作为参考,不根据测评结果随便给学生贴标签。

四、个别辅导

近年来,我们建成了较为完备、规范的心理辅导硬件设施。2010年底搬入综合楼,目前正新建2个个体辅导室、1个心理放松室、1个团体活动室、1个心理教师办公室。为了保证咨询过程科学规范,在咨询过程中,实行预约制度,对典型案例进行记录、整理、存档,严格做好保密工作。

五、家校联合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家庭的教育功能往往被有意无意地弱化,教育变成了学校单方面的事情,尤其在中小学中表现更为突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必须是良好的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的结果。在每年举行的全校学生家长会上,心理教师都要做专题报告,向家长介绍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了解孩子身心发展规律,了解父母角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及不同年龄阶段孩子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同时,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校开展家长专题心理辅导,比如太原师范学院教授郝若平来学校给家长做了题为“家庭教育――孩子成功的第一向”讲座,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六、有针对性地开展理论研究

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我们非常重视理论研究,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路子。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历程,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由专业型向专家型发展,2004年6月,组织申报山西省十一五规划课题“高中生学习潜能开发与情绪的研究”的研究任务。结果发现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中受情绪的影响较大,高三年级较小。说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摆脱情绪的影响,相对来说他们更能掌控自己的情绪,明白自己的职责,更注重与学习相关的一些具体策略。该课题2010年经专家鉴定研究成果已达省内领先水平,是省内获此殊荣的唯一一所高中学校。

七、成立心理学会

为了更好地提升学校整体心理水平,提供一线教师与心理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机会,经校委会研究决定,2006年5月18日,介休一中心理学会成立。83位一线教师主动报名参与心理学会,壮大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八、开设健康专栏

校园心理环境指一切影响校园师生现实心理活动的各种因素,校园心理环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对学生思想、心理、行为等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直接影响着师生的心理健康和教学的质量。为了更好地彰显校园心理环境的功能,我们积极采取一系列措施,优化校园心理环境,提高学生个体和学校整体的心理水平。

从2000年起,心理辅导中心在校刊《昕报》中开辟“心理导航”栏目,由专人负责组稿及策划工作,由老师对学生的心理困惑进行答复,同时鼓励学生抒发自己的内心体验,与同学交流经验及教训,并为学生介绍积极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2006年推出“介休一中健康通讯”,该通讯面向全体老师与同学,在不同季节、学期不同阶段为全体师生提供健康指导。比如,3月8日期间的“女性专刊”,4 月 30 日全国交通安全反思日的“安全专刊”,5月高考前夕的“高考专刊”,9月新生入学的适应性指导,假期前夕的假期健康常识。另外,为了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引导全校师生关注心理,善待心理,由心理辅导中心组织策划,成功举办数届“校园文化节心理健康知识竞赛”。

九、启动“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及干预实施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案范文6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高校大学生作为我国建设的中坚力量,是我国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核心要素。只有大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树立正确的思维意识及价值理念,才能充分发挥潜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此,高校有必要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力度,有效解决学生心理问题,从而推动学生的良好发展,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

一、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一)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满足新时期发展要求人类社会发展中,社会对人才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高校学生受应试教育影响显著,学生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高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为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学校应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优化人才培养方式,以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是综合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其与人的兴趣、情绪和意志等均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1]。

(二)开展心理教育有利于实现学校教育目标学校的教育目标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而开展心理教育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途径。心理学研究表明,深入学习和智力发展需要正常的心理活动作为支撑。健康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优良的性格特征及人际关系对学习活动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可激发人的潜能。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会抑制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与其学习情况密切相关。若学生心理状态不佳,则无法保证学习效率,而学习状态不理想,又会使学生出现新的心理问题,进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当前的首要任务[2]。

(三)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推动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大学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该阶段学生开始思索人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期许。此时学生也逐渐扩大社会交际圈,以更加成熟的视角理解他人和社会。初入大学的学生,友好的人际交往尤为关键,不良的人际关系会引发学生的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3]。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则能够纠正学生不健康的思想状态,有利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同时也可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大四学生面对社会时,会产生恐惧心理。对此,大学生需增强自身的竞争意识,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着眼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社会生活。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

(一)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界限较为模糊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经常会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混为一谈,甚至部分院校和教师认为两者本就是同一种东西,教学方法相似性较高,难以发挥出教育教学的作用和优势。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学科,如果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则不但无法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还会加强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抵触情绪,增加学生的负面情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从德智体美等方面实现学生的综合发展,该项教育较为注重真实事件的影响和引导。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对学生进行情绪上的疏导,减少学生负面情绪的堆积,摆正学生的行为,建立良好的思维意识,旨在增强学生的承压能力,使其积极乐观地面对日常生活。心理健康教育注重沟通和交流,与思想政治存在本质区别[4]。

(二)教育体制不健全,长效机制缺失部分院校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错误理解,对其重视度不高,教育教学体制也不是十分完善,教学工作开展中由于未做好前期规划和责任划分,教学工作落实不到位,出现问题后存在推诿等现象。另外,长效管理机制的缺失,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工作流程、教学内容等的规划存在较多问题,阻碍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学校无法给予专业意见。随着高校学生心理问题的增多,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日常教学计划中,但课时较少,很多学生刚刚了解皮毛产生兴趣,课程就已经结束,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所学知识也逐渐淡化,难以起到任何作用。而大规模的心理普查、团体咨询、个别约谈等也会受到诸多不良因素影响,难以对学生实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学生心理问题堆积得不到诉说,心理问题程度加大。

(三)缺乏专业师资力量现阶段大学生群体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普遍存在恐惧、焦虑、强迫、抑郁等问题,且会随着环境及遇到事件的不同,心理亚健康等级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学生出现休学、退学,甚至自杀。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高校应当建立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机构,配备专业师资力量,为大学生展开疏导,缓解其存在的不良情绪,正视其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不过从目前高校实际情况分析研究可知,在我国高等院校中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由辅导员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导师,专业能力较差,师资结构配比不合理,阻碍了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开展,且教师专业能力不高,在辅导和心理疏导中很容易出现错误偏差,反而加重学生的心理问题,抑制其健康成长[5]。

(四)教学模式单一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以选修课、讲座、培训这三种形式为主,教学模式较为单一,教学内容也多集中于书本知识,缺少课外延伸和扩展,难以结合学生实际给予有效的建议和意见,整体教学时效性及有效性大大降低。再加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时不超过20节,学生只了解皮毛,无法与实际情况有机结合,作用难以发挥。多数学生只能零星地接受一些学习,不能系统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质量很低。

三、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并将两者进行融合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分属不同类别,但教学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促进高校大学生的健康发展,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为改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发挥其作用和优势,可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起来,利用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对心理健康教育予以改革和创新,重点分析两者间的共同和不同之处,按照最终教学目标,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让高校大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

(二)完善教育教学体制,落实长效机制为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功效,保证长效机制的高效落实,高校需结合心理健康教育的特征,构建学校、学院、班级三位一体的教学环境。由学校负责专业领导小组的构建,对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指导和统筹管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学院根据大学生特征,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划及管理制度提供建议,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中心,为大学生提供各种心理辅导工作。各院系由学院领导专门负责,下设相应的学院工作组、班级工作小组、宿舍工作小组、学生心理社团等组织,且安排专兼职教师负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

(三)强化师资力量,构建专业教育团队1.以教书育人理念为指导,调动教师参与积极性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不单是专职教师的工作内容,还是每一名教师的工作和责任。只有不断增强教师参与积极性,坚实教书育人理念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将心理素质培养融入知识传授中来,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心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进而使其更好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因此,高校应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逐步形成以专兼职教师为骨干,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干部为主体,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2.做好教师团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师资比例失衡、教师专业能力不高、知识技能水平掌握不完善等问题,高校有必要加大对教师团队的教育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增强专兼职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此同时,要定期对校内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深化教师责任意识的同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进而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引导学生。此外,还可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新晋教师岗前培训中来,使其明确意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助力。这样,通过对全体人员系统、常态化的培训,可大大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数量,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使每位教师都能担负起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高校可利用选修课和必修课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课程模式,且将所修学分计算在学生年底考评中。教师需发挥自身教育职责,在教学活动中,除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外,还可利用案例解析、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改进教学质量,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五)创新教育形式,完善咨询服务体系除正规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外,高校还可利用网络、广播、电视等媒体设施,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教育活动。平时也可不定期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情景剧展演”等丰富多彩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寓教于乐,增强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日常工作中,可发挥出心理咨询中心的作用,加大学生对心理咨询中心及教师的认可度,在遇到问题时,第一时间寻求解决方法。咨询中心也应定期开展心理普查活动,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予以掌握,之后提出有效干预措施,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