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文1
自从三次科技革命以来,能源成为了国家经济的命脉,资源危机的乌云多次在世界的上空弥漫。生物质因其资源丰富、可再生被认为是21世纪可被人类利用的最丰富的绿色资源。
生物质可以转化为能源和各种化工产品与生物质基材料。目前我国生物质材料工业采用直接转化的模式,生产过程存在效率低、能耗高、产物类型少等问题,因此如何将生物质进行高附加值的综合开发利用是生物质产业面临的主要瓶颈之一。
绽放梦想
任俊莉在攻读博士期间,师从于华南理工大学孙润仓教授(杰青、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在良师的教导下,她主要针对蔗渣和麦草秸秆中半纤维素的分离、结构表征及定向转化为造纸助剂进行了系统研究,完成了博士论文。怀揣着对校园的热爱,对科研的执著,她选择了毕业留校,继续从事于农林生物质半纤维素的分离及其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多元化产品的基础和应用研究。
2008年2月,任俊莉受单位资助赴瑞典隆德大学化学工程系做访问学者,在此期间,她针对农业秸秆转化生物乙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考察了碱预浸渍和蒸汽爆破相结合的技术对麦草秸秆转化乙醇产率的影响。
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学术氛围的交融在任俊莉身上起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对于科研的激情更甚。
在生物质能源的科研道路上,她不高大,但执著。
半纤维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十分丰富,在植物中的含量占1/4-1/3,仅次于纤维素的含量。因半纤维素独特的化学结构,较高的环保价值,使其在造纸、食品包装、生物医药、污水处理等领域有着潜在的商业价值。半纤维素被公认为是制备环保材料的理想材料。因此,以半纤维素为基质制备功能材料的研究为农林生物质资源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新的资源化道路。
为此,任俊莉将研究方向定为农林生物质高值化利用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尤其在半纤维素转化为多元化高附加值产品方面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
放飞梦想
每个人都有梦想,难得的是将梦想坚持下去。
恩格斯曾说过,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任俊莉负责的诸多有影响力的项目中,主要以基础研究为主,其中,她带领的课题组在研的广州市科信局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新型环保半纤维素基重金属离子吸附材料的制备及应用研究”凝结了团队成员的心血和智慧。制备的半纤维素吸附材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尤其对重金属离子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同时还对尿素具有一定的缓释效应,将在农业、污水处理等行业有着潜在的商业应用前景。
其中,该项目体现了两大创新:首先提出一种新型环保生物质基吸附剂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易行,该方法的提出基于“过程绿色,产物与环境友好”,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该吸附剂具有生物可降解性,能够多次循环利用,可应用于污水处理中的重金属离子富集和回收,将为半纤维素在新材料研究应用领域开辟一条资源化道路。
其次提出一种温和条件下均相体系制备带有碳碳双键的半纤维素衍生物新方法。该方法在较温和的条件下合成出均一性好、分子量高的GMA修饰的半纤维素。该聚合物可以进一步通过接枝共聚等技术制备功能材料。该研究将为半纤维素工业化均相改性以及大规模应用于污水处理、造纸、医药等工业领域奠定理论依据。
谈到实实在在的成果,任俊莉告诉记者,该项目以农林废弃物半纤维素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功能材料为目标,研发了一种吸附重金属离子的新型环保材料,属于污水处理、高分子材料、高分子化学、林产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涵及可降解高分子材料技术及污水处理技术,具体为一种新型环保重金属离子吸附剂的制备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和脱吸行为以及再生性能的研究。
这个项目主要以农林生物质蔗渣和竹材加工下脚料分离和纯化得到的木聚糖类型的半纤维素为原料,从分子学角度设计了半纤维素基新型吸附材料的组成和结构;通过调控反应参数,制备了系列阴离子型的木聚糖基水凝胶,其吸水率在80-900范围内,表现出对pH、有机溶剂极好的智能响应行为和反复的开-关特性。该水凝胶对铅、铬、锌重金属离子的最大吸附量达859、495、274mg/g,重复使用8次之后仍保留原来90%的吸附容量。制备的系列木聚糖基水凝胶可以作为吸附材料、吸水/保水材料、智能开关等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医药等行业。该功能材料具有生物可降解性、可再生能力,能够循环使用,富集的重金属离子能够被分离和回收,在污水处理工业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我们可以预见到,利用生物质制备生物能源、生物质基材料和化学品,以补充或逐步替代不可再生石化资源是目前资源转化的一种重要发展趋势,将推动现有的庞大的化石基工业体系向生物质工业体系的良性转变。
实现梦想
科技人才最重要的价值体现在他们的创造价值上。科技人才能够利用他们掌握的专业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提出新的理论和新的解决方法,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
目前,任俊莉的具体研究方向是构建半纤维素功能材料理论体系和方法,制备高性能的复合膜材料、具有良好选择性的吸附材料以及对药物具良好控释性能的药物载体等功能材料,并考察了它们在食品、污水、农业及医药行业的应用。
另外,她将“绿色催化化学”理念应用于半纤维素高选择性合成化工中间体的研究中,主要利用纳米催化技术在水相和绿色溶剂体系催化转化半纤维素及单糖合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等高附加值化学品,实现了原料天然、过程绿色、产物环保的目的,符合当前绿色经济的发展。
为此,从工作至今,任俊莉主持了大大小小多个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首届)、广东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教育厅育苗工程、华南理工大学第一批优秀青年学者培养对象、华南理工大学中央业务费重点项目和面上项目、中国科学院可再生能源与天然气水合物重点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人才基金、新教师基金及开放基金等多项项目。
目前,她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全国优博论文作者专项基金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首届)等项目主要是针对农林生物质半纤维素的清洁高效分离及高值化利用进行基础研究,建立了半纤维素高效分离技术体系,提出均相改性新方法,创立半纤维素均相化学修饰体系,揭示半纤维素在离子液体体系的溶解机理,依据半纤维素的化学结构,设计合成了系列不同功能的半纤维素基材料,阐明了半纤维素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这些研究为半纤维素的工业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除了在半纤维素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任俊莉同时还担负着传道授业的师者责任。她协助孙润仓教授指导了博士研究生3名,其中两名研究生分别获得华南理工大学优博创新基金的特等资助。指导5名硕士研究生。在指导研究生时,任俊莉在生活上给予他们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支持;在科研方面,她细心指导,时刻跟踪学生科研工作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还积极参与和协助学科带头人对学科的建设,帮助团队青年教师在项目申报、等方面快速成长,完善学术梯队建设。
收获梦想
6月22日,由《科学中国人》杂志主办的“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颁奖典礼”在北京万寿宾馆举行。此次,共评选出百余位科学中国人(2012)年度人物及年度人物特别奖。
荣誉的殿堂上,任俊莉如莲花般夺目。当杰出青年科学家获奖者登台领奖,所有人都关注到了那万花丛中一点红,她是获奖者中唯一的女性。组委会给她的提名理由这样描述:多年来以造纸植物资源半纤维素的高值化利用为研究核心,针对制浆造纸过程中半纤维素资源化利用效率低、成本高及转化产品类型少等瓶颈问题开展工作,在解译蔗渣、麦草和黄竹半纤维素化学结构的基础上,依据半纤维素的构效关系构建了多元化半纤维素基产品合成新理论和新方法,建立了具有自主创新的半纤维素转化技术体系,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和跟进。研究成果获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2012年,2008年,排名第五)。申请人2010年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012年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第七批校级培养对象,同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华南理工大学首批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象―优秀青年学者等人才项目资助。
年轻如她,坚持如她,勤奋如她。也许她的专业你根本不懂,也许她从事的科研无法理解,但作为中国人,你应该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人类文明史上的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在任俊莉的工作中,主要致力于以制浆造纸产业为平台的生物质炼制新模式的研究,重点对造纸过程中半纤维素资源综合利用进行系统研究。针对制浆造纸过程中半纤维素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的现状,提出了造纸原料制浆前预处理提取半纤维素及纯化半纤维的技术体系,并对其结构及定向转化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这不仅是科研的进步,更是中华文明的传承。
智慧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规模持续扩大,还涌现出众多优秀的中小企业,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柱,大大缓解了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了竞争,发展了高新技术。但是,由于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的自身素质、企业内部复杂的股权关系以及企业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等因素,中小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加,问题不少。有数据统计显示,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仅为4.5年。
在中小企业的经营运作中,财务管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财务管理无法跟上发展步伐是影响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分析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从问题的根源着手进行深层次的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有效的解决方法,不断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对于促进我国中小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随意性大
眼下,不少中小企业采用家族式、集权式的管理模式,即企业的管理者也是企业的所有者,所有的经济业务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都是企业的所有者一个人说了算,不少企业主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很多经济活动不能按照财务管理的正常程序去处理。有的中小企业虽然明确制订了财务制度,但也会根据企业所有者的态度而朝令夕改,形同虚设,久而久之,也就没有人去遵守了。财务管理上的随意性,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混乱,极不利于企业财务制度的形成与财务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以及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财务人员专业性弱
因为很多中小企业采取的是家族式管理方式,自然,财务人员也由企业所有者的亲戚担任。很多中小企业主认为,财务部门不同于生产与销售部门,是比较敏感的部门,由亲戚担任财务部门的管理者比较安全、放心,也更利于企业所有者控制。但是,这些由亲戚担任的财务人员往往并不具备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无法胜任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经济活动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且他们对企业成本的预测、新项目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及投资风险的有效控制等都不懂,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
(三)存在融资难的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常见的融资渠道包括:银行贷款、其他借款和股权投资等三种。由于中小企业受各种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影响,融资能力十分有限。例如向银行贷款这一融资渠道,中小企业成功的几率很小。因为根据银行的现行政策,企业向银行贷款必须提供包含:审计报告在内的财务报表;企业必须具备还本付息的能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必须符合银行的标准等,有的银行还需要企业提供抵押或担保。而中小型企业规模较小,可向银行抵押的资产较少,很难达到银行的放款要求。另外,即使满足了银行的放款条件,银行从自身对贷款的管理成本、风险控制等角度考虑也不愿意将款项贷给中小企业,因为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不规范,不能从企业财务报告中得到真实的、完整的资料;为了验证真伪,银行必须花较高的费成本用来鉴别,不合算。再看其他融资渠道,由于中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信誉低,一般很难通过其他正规的途径取得借款。资金上的缺口制约着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与壮大,很多中小企业为了扩大生产规模,不惜冒风险进行借贷,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困难和隐患。
(四)存在盲目投资问题
企业的投资决策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的资金一般需求较大,周期较长,并且具有较高的风险,一旦方向不正确就会给企业带来致命的风险,发生后就很难改变、补救。很多中小企业在完成一定的原始资金积累后,就会急于扩张、扩大生产规模;很多被初步胜利冲昏头脑的中小企业家往往不再像创业初期那样谨慎投资,而是盲目地寻求合作项目进行投资。为了分散投资风险,很多中小企业都选择了多元化投资经营,他们看到的只是多元化经营带来的分散风险的优势,及其帮助企业扩大规模而产生的巨大的成就感,忽略了企业由于盲目扩张、多元化经营而带来的一系列隐患或者负面效应,如资金实力、新技术开发、市场的拓展和企业内部的管理等,结果往往导致企业的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发展的需求,加上管理经验的缺乏,专业人才的缺乏等,使企业不能在新的投资领域充分发挥优势。企业投资的新项目也不能形成一定的规模化发展模式,大大削弱了企业原来树立的竞争优势。另外,大部分中小企业的盲目扩张投资都是凭借企业家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缺乏可行性分析,缺少数据的收集与调查。有的企业即使进行了投资可行性分析,由于企业财务人员知识水平有限,可行性分析的准确性、可靠性也值得质疑。
(五)缺有效的财务控制
有效的财务控制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但是,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基本不存在控制,主要表现在财务制度的不完善和财务人员配备不合理两方面。很多中小企业的财务处理基本依据企业管理者的意愿与喜好决定,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有的企业财务人员配备比较齐全,设有一个会计一个出纳,而一些不正规的中小企业只设有一个财务人员,出纳与会计是合二为一的。一个人既管钱又管账,为违法乱纪和挪用公款造成了可乘之机,这既让企业面临财务管理的风险,也与我国的相关法律相悖。还有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缺乏财务管理知识,对企业的账目不管不问,也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控制,他们关注的仅仅是企业现金的收支情况,其实企业的原材料、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和产成品等都必须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否则将会使资产流失。
三、改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有效对策
(一)提高财务人员能力
现代企业的管理中,财务管理是最直接的、获得经济效益最有效的管理环节。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财务管理也需要不断加强。很多企业的兴亡的说明,现代企业只有重视财务管理,才能得到良好的收益与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管理者必须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将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的各环节。特别是要意识到,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财务管理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管理者只有为企业配备专业的有良好道德素养的财务人员,同时有科学的规章制度约束,才能将财务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在企业管理中。
中小企业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很难吸引到高素质的财务人员,所以可以通过为财务人员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方式,吸引相关人才,如优厚的薪酬待遇、丰富的物质生活条件、人性化管理、良好的激励机制与培训体制等,吸引和留住财务人员,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其工作潜能。
(二)改进投融资的方式
中小企业在进行投资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在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风险水平还发展能力等的同时,还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能力来选择合适的项目。
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也为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各种潜在的风险。因此,企业的管理层必须根据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作出可行性研究分析后再进行投资决策,以免投资失误。值得注意的是,中小企业为了避免陷入投资的被动局面,必须建立健全投资的退出机制。
改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在企业内部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提升企业自身的实力与优化自身的融资条件、完善中小企业之间的融资体系等方式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三)完善内部控制机制
由于受其规模的影响,在中小企业内部采取集权型的财务管理体制对财务活动进行管理与监控。企业的统一监控与统筹规划,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建立起有序的运行机制、有效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全面解决经营混乱与资产严重流失的问题。为了保证构建起民主、科学的决策体系,提高决策的有效性,中小企业必须构建一套科学的决策系统,并且贯穿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这就要求其在每个环节中都必须融入管理者的智慧。同时,中小企业必须实行预算管理,明确各管理者的责任和必须完成的相应的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中小企业必须将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使企业管理向着智能化、自动化和个性化等方向发展,为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系统。
(四)健全风险控制机制
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很可能会因为投资的失误而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这要求企业必须不断完善财务分析控制机制,分散财务风险,降低财务风险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构建企业的财务风险识别机制是帮助企业防范财务风险的前提条件,具体的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和资产净利率等。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风险处理机制是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条件。为了增强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必须将风险管理的文化和意识融入到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中。
四、结束语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小企业可以说是最有活力的细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地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上升到了“决定性”作用,随后“取消企业年检制度”等一系列为企业松绑和助跑的利好政策相继出台,而且改革还会进一步深化,这给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加强财务管理是中小企业进行经济管理与财务管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大事。面对城乡中小企业存在的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除了中小企业本身要进一步研究和提升外,国家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中也应该给予高度关注,为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傅泉惠.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
[2]张文超.针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J].中国商贸,2012(11).
[3]张廷山.浅议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集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2(11).
智慧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文3
笔者认同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观点,确信利用制度要付出成本,但利用好的制度会获得更大的收益,即“合作剩余”,正因为笔者置身于地质勘查与矿业开发这一领域,通过对贵州省矿业权市场制度环境的分析,找出我局治理制度存在的差距,提出“帕累托改进”建议。威廉姆森把制度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嵌人制度或者社会和文化的基础。这是制度层级的最高层次,包括非正式制度、习俗、传统、道德、宗教以及语言和认知的一些方面。这个层级的制度是社会制度的基础,笔者把它理解为组织的基础。第二层次是指基本的制度环境。这个层级的制度包括:详细制定的宪法、政治体制和基本的人权;产权及其分配;使政治权利和产权、货币、基本的金融制度和政府的征税权力得以实施的法律、法院以及相关的制度;规定移民、贸易和外国投资规则的制度;推动基本制度环境变迁的政治、法律和经济机制。笔者把它理解为组织的环境。第三层次的制度是治理机制。这个层级的制度包括:个人交易商品、服务和劳动的制度;制约和影响合约及交易关系的结构、商业企业的垂直和水平的结构以及内部调节的交易和市场调节的交易之间的边界的制度;公司治理以及支持私人投资和金融制度等。笔者把它理解为组织治理机制。第四层次是指资源分配制度。这个层级的制度实际上指的是经济的日常运行,即组织的管理体制,为了实现组织上的目标而选择的资源配置。笔者把它理解为组织资源配置。笔者从以上四个层次分析,来探讨所处的制度环境。
一、组织的基础
历史选择了我们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利用市场经济机制发展经济,2006年1月20日,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明确了地矿工作的发展方向。
(一)存在问题
《决定》是指导新时期地质工作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的实施是我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决定》指出: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决定》提出加强地质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增强地质勘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保障能力和服务功能,促进地质工作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加强地质工作,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仅仅是地勘单位的改革。加强地质工作的主体应该是地质勘查单位。一方面要通过推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切实履行好地勘行业管理职责,认真执行国家有关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研究制定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方针政策,依法规范地质勘查行业准人,引导、监督和检查地质勘查单位实施矿产资源勘查规划、计划执行情况,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另一方面,地质勘查单位要发挥好人才、技术设备手段、已掌握的地质资料等组合优势,认真履行好实施地质矿产勘查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职责;组织实施好全省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地质矿产勘查工作;完成全省地质灾害预防治理、应急调查、地质环境监测任务,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地质技术服务;通过循序渐进的改革,最终实现事企分体运行。由于处于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地矿改革存在诸多不适应我省社会与经济发展与地质有关的主要问题:
1.地质矿产勘查与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矿产资源的保障涉及国家安全,地质科学研究与地质工作程度不高,保障程度不够。如饮水安全、地热资源勘测查与开发利用、地学旅游资源调查、地质公园建设等方面。
2.生态、城市及矿山环境治理方面
石漠化治理任务艰巨、“西电东送”、交通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一批重大工程、矿山建设安全与生态保护、地下水污染治理都需要作大量地质调查工作。
3.地质灾害预报与环境监渊方面
贵州省地处高原斜坡地带,又为岩溶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生态环境条件脆弱,突发性地质灾害多。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预测未来新的地质灾害预报与环境监测工作任务将不断增加。
(二)对策建议
从制度的第一层次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决定》要求,转变观念,促进改革。
1.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完成“厅管政务,局管事务”的目标
2.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质工作组织机构,切实履行职责①在省政府的层次上,首先要明确省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方向。关于几家省级地勘单位改革重组问题,鉴于省地矿局、省煤田地质局、省有色地勘局等主要地质勘查单位在20。。年前后才分别下放省政府管理,时间比较短,各项管理工作正在规范。这三个单位队伍大,内部管理、队伍结构等存在较大差异,除共性问题外,个性问题还比较多。重组改革是方向,但进程过急,势必会影响到队伍的稳定。建议在队伍管理体制改革上,应稳妥推进。各局完成内部改革后,再适时推进此项工作。②全局干部职工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共同主动稳妥推进内部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地质工作体制。把公益性地质工作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体运行,其核心就是将投资主体、运行机制和队伍分开。对于地方地勘队伍而言,改革的一个难点就是很难把现有队伍分成两支性质不同的队伍,即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与商业性矿产勘查队伍。按公益性地质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运行原则,公益性地质调查工作需要人员精干并相对稳定、装备精良,以高新技术为支撑、调查与科研相结合,能担当重大战略任务、善于攻坚打硬仗的高素质、专业化队伍。同样,商业性矿产勘查队伍也需要一支适应全球化竞争、能在市场中立足的队伍。在一个地质勘查局范围内,如果专门抽调骨干人员组成公益性地质队伍,并从地质勘查局分离出去,而把非骨干人员、甚至家属留给商业性地勘队伍,很难想象这支队伍还能闯市场。由于人才资源是地质工作最主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公益性与商业性地质工作分离过程中,要想从原有队伍中分离出两支都是“精英”的队伍,显然是十分困难的。建议地勘单位改革的原则为:积极探索有利于加强地质工作的改革途径,按照统一部署、分类推进、逐步深人、择机到位的原则,继续推进国有地勘单位的改革,激发活力,促进地勘事业发展。因此,对地勘单位内部改革应先做好定位,分类进行指导,强化公益性事业职能,稳步推进准公益性企业职能,渐进过渡,最终实现事企分体运行。
二、组织的环境
(一)存在问题
从制度的第二层次分析,面对竞争与地矿改革的制度环境极待改善.
(l)政府规划指导不力。统一协调布局差,造成部门之间相互封锁、力量分散、工作重复,超前意识不够。
(2)投人保障不足,勘查资金短缺。总体_L看从“八五”至“十五”三个五年计划期间总的勘查资金严重不足,极大地影响了新的资源地的发现和已发现的资源地工作程度的提高。
(3)政府监管不力。实施《矿产资源法》管理不到位,矿业权是产权,产权不是指人与物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问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产权可归结为四种基本权利,即所有权、使用权、用益权和让渡权。在一个资源不稀缺的世界里,产权是不起作用的。但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是一个资源十分稀缺的环境,每个人的自利行为都要受到资源的约束。如果不对人们获取资源的竞争条件和方式作出具体的规定,亦即设定产权安排,就会发生争夺稀缺资源的利益冲突,以产权界定为前提的交易活动就无法进行。因此,产权制度对资源使用决策的动机有重要影响,并因此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绩效。对矿业权产权保护不力,最明显的是矿业权的申办程序,其过程存在“权力寻租”的漏洞,干扰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展市场的健康成长。
(4)政事不分,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体制不顺,权责不明,不利于地质工作的加强。
(5)改革成本不足。地勘单位有很多长期遗留问题没有得到解决。
(二)对策建议
从制度的第二层次看,要落实地勘单位改革政策。1999年地勘队伍管理体制改革后,〔1999〕37号文、[2003〕76号出台了许多支持地勘队伍改革的优惠政策,这些政策部分得到了落实,但是,为进一步支持地勘单位的发展,还需落实的政策有:
(l)按照《决定》精神和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要求,切实实行政事分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2)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地质工作投资体制。
①按照“十一五”计划对地质工作的要求,在用好中央财政国土资源大调查和各类专项经费的基础上,努力争取加大投人,解决事关民生的基础地质研究和调查工作。②改革一家独营,形成多元(国有、民营、国外及混合型)投资格局。③设立专项基金,保障重点投人。主要设立“风险地质勘查专项基金”,严格审批和筛选对地勘单位自身发展有利的矿产勘查项目,用于地质勘查前期投人,建立风险地质勘查经费补偿机制,加强矿产地质工作,为矿业开发提供有力的资源保障。④保障风险收益,形成风险投资机制。
(3)财税等政策支持。
(4)加强监督、规范市场,扩大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领域开放。
(5)解决历史欠账,促进改革发展。
三、组织治理机制
(一)存在问题
从制度的第三层次分析,我局从治理体制机制方面要大胆改革。
(1)事企分离的改革任重道远。这涉及职工的思想观念、改革成本、改革的配套措施,需要创造条件循序渐进推进。
(2)地勘事业拨款严重不足。
(二)对策建议
从制度的第三层次看,我局要着力用好政策,夯实基础,,推进改革。
(1)争取对地质勘查工作的投人支持,突出重点,统筹部署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建议按照《决定》精神和我省“十一五”规划纲要目标要求,突出重点,统筹部署全省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重点突出以煤与煤层气、铝土矿、金、锰、磷矿、重晶石、硫铁矿、水泥原料、新型用途非金属等矿产的勘查工作。
(2)归口省国土资源厅管理,做好政府部门的技术支撑。
(3)地勘单位改革原则。
“总的原则是改革要符合‘切实加强地质工作’的大目标,而且使这支队伍(地勘队伍)更具活力。”①我省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地质环境问题多,要实现生态立省的战略目标,达到保障人民生活,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除现在有关部门开展的有关工作外,需要地质工作进一步出力。无论是改善饮水条件、防治地方性疾病、满足人们衣食住行对能源原材料的需要,还是开展国土整治,恢复矿山环境,治理地面塌陷,都需要地质工作提供服务。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充分发挥现有地勘单位的作用,调动其积极性,促进地质工作的发展。《决定》要求推进地勘单位改革必须落实政策措施,必须给足改革成本,必须解决好地质勘查单位的后顾之忧,只强调推进地勘单位企业化改革,不落实好有关的政策措施,是不符合《决定》精神的。②自1999年地勘队伍体制改革以来,[1999〕37号、〔2001〕2号、[2003〕76号3个文件已经明确给予地勘单位改革的扶持政策共12条,但在我省尚未全面落实到位。我局希望,除原12条政策在我省应尽快全面落实兑现外,在我省落实《决定》中,既要要求地勘单位模范遵守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又要体现出对现有地勘单位给予关心、扶持的意见,达到《决定》和曾培炎副总理要求的“总的原则是改革要符合‘切实加强地质工作’的大目标,而且使这支队伍(地勘队伍)要具活力”的目的。
(4)地勘单位改革的定位。
①地勘单位改革的终极目标是全省地勘行业统一构建为一个从事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事业单位,作为我省资源环境保障工作的技术支撑,但这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改革过程。“十一五”期间各地勘局主要进行内部资源整合,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分类管理的要求,深化改革,夯实基础,发展地质经济,为进一步推进改革创造有利条件。目前,地勘单位在职职工、离退休职工工资缺口较大,住房、基地建设、福利等历史欠账较多,技术设备落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需要把以上问题逐步解决后,方可实现改革的目标。②局改革定位。局机关定位为监督管理类事业单位;地质调查院、地质科研所、环境总站、实验室、地质学校定位为纯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承担国家及省的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项目,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地质队定位为准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承担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地质工作和部分社会性地质工作。局属公司及野外地勘单位多种经营实体对外创收,弥补地勘经费的不足,最终改造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鉴于上述情况,地勘行业局机关应列人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③今后改革的主要工作。一是建实建强纯社会公益性地勘队伍。《决定》明确提出“健全公益性地质工作体系,开展公益性地质工作。实施公益性地质调查,加强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建设。”、“积极发展地质教育。大力发展地质高等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推进地质科技进步。完善地质科技创新体系,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野外长期观测站网等科技平台建设。”“强化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全面推进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矿山环境地质调查工作。”的要求,建实建强纯社会公益性地勘队伍(地调院、实验室、环境总站、地质学校)。二是适时推进准公益性地勘队伍建设,地质队伍以资质为纽带,以区域相近、产业相似进行整合重组,使其资质、人员、工作性质、工作覆盖范围、竞争能力等适应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的需要,满足我省资源环境保障工程各项工作的需要。目前地勘单位改革仅在管理形式上完成了从部管划归省管的管理体制的转变,在人财物整合,组织结构制度改革,投人机制等深层次改革方面并没有大的突破,延续着部管模式。地质工作已纳人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但省财政投人基础地质工作经费不足,属地化以来,局主要是抓住资源开发的机遇发展经济,解决了部分职工历史欠账,实现再就业,稳定职工队伍,地勘单位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地质工作,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贯彻国务院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方针,按照有利于发展,有利于地勘队伍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合理定位,稳步推进,要避免脱离省情和地勘单位实情搞改革,又要避免畏难情绪止步不前。由于我省的省情是一个欠发达欠开发为特点的省份、从全国各省各兄弟地勘单位来看,我省人才实力不足,经济发展落后,从我省事业单位来看,地勘单位历史负担较重,历史欠账较多,因此,地勘单位的改革要比兄弟地勘单位和省内其他事业单位的改革要慢半拍为宜。总之,地勘单位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法律法规健全,政策环境改善的条件下逐步推进。通过不断精简队伍,把地勘单位改造为一支地质事业技术支撑单位,剥离商业性地质队伍和其他经营性实体,实现事企分离。回、组织资源脆笠
(一)存在问题
从制度的第四层次分析,我局要改善内部资源配置。
(1)地勘单位事企不分。
(2)目前贵州地矿局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人才总量中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二是人力资源的结构性矛盾凸现和人才的年龄结构不均衡,制约地勘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引进和留住人才面临挑战。在当前的地勘市场中,人才竞争日益加剧,地质专业人才的工资待遇偏低,时有人才流失的现象.在引进和留住人才方面还面临较大的挑战。四是培训的软、硬件急需改善,培训的质量还有待于提高。
(3)地勘单位历史包袱沉重,管理成本高。
(二)对策建议
从制度的第四层次看,我局要着力推进改革创新。
(1)公益性和商业性地勘工作分体运行。
从200。年开始,由于西部大开发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除国家外,社会对地质矿产、地质环境的投人增加,商业性地质工作市场逐步建立。野外地勘单位在从事公益性基础地质、环境地质和工程工作之外,也从事商业性地质工作。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促进地勘工作的发展,国家提出建立公益性地质工作和商业性地质工作分开的体制。这是大势所趋,应积极稳妥推进,这有利于地调院、环境监察院、实验室、地校的可持续发展,同时顺应国家改革的潮流,通过重组改造,打造有竞争实力的商业性地质队伍。事业单位是提供公共产品的,非公共产品应由企业提供,新制度经济学指出,在利用价格机制配置资源的情况下,通过形成一个组织,并由一个权威(组织领导者)来支配资源,就能节约某些市场运行成本。科斯分析了企业相对于市场(价格机制)具有成本优势的原因:一是因为企业存在减少了签约数量。二是企业可以以低于它替代的市场交易的价格得到生产要素(否则要素交易将重新回到公开市场)。三是企业契约关系的特性在于,生产要素通过签约获得一定的报酬(固定或浮动的)并同意在一定限度内服从企业家的指挥,企业家在限定的范围内,利用其权力在不确定环境中将生产要素配置到“最优”的用途。由此可见,企业的存在是为了减少交易费用,是在利用价格配置资源存在较高交易费用时对价格机制的替代。资源最优配置的条件是满足“等边际成本”原则—利用市场价格机制配置的最后一个单位资源的边际成本(交易成本)等于利用企业配置的最后一个单位资源的边际成本(组织成本)。由此可见,市场交易费用和企业组织成本的高低决定了企业可以配置的资源数量的多少,从而决定企业规模的大小(企业的边界)。当追加的交易由企业家组织时,企业就变大;当企业家放弃对这些交易的组织时,企业就会变小。这对我局规划事、企业单位的规模提供了科学依据。行为经济学家指出,人们“追求满意”而不是最优化,仅限于停留在某些较好解决方法,而不是继续寻找最好的方法。简言之,人类倾向于追求“满意”水平,往往“设定”一个渴望程度进行探索,直到发现了满足渴望程度标准的办法,选择该办法,从而解决了问题并制定了决策。这有助于我局设计事、企分离的办法、条件和时机。集体行动的选择标准是效率与公平。经济效率是考虑经济成果的大小,公平是考虑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间如何分割。公平、道德、平等、正义、分配等作为一个社会可能追求的意愿目标,都属于公平这一标准。当效率和公平这两个标准在某一议题上不能在相同方向起作用时,这就需要我们能够基于其他人可以接受或拒绝的明确标准,判明我们的建议。有效率可能不公平,公平的也许无效率。因而,在集体选择中,必须经常进行效率和公平的取舍。明确标准和进行取舍这两种活动,有助于集体选择。要有一些手段能对选择结果进行评价和判定。一般而言,集体选择的标准具有模糊而非清晰、暗含而非明显、多重而非单一的特点。经济学家已发展了净经济价值的思想,即商品和劳务提供给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货币价值量,以此作为进行比较效率的统一尺度,最有效率的行动是能够导致净福利最大化增长的行动。这有助于我们判断改革成败。
(2)积极推进地矿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新制度经济学对传统的经济人假设作出了修正,对人的行为内涵作了一些新的分析和假定。可归结为三点假定:一是人的行为动机的双重性。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一方面追求物质财富预期,另一方面又追求精神财富预期。二是人的有限理性。这一假定涉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人的有限理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客观上看,环境是复杂的,人们面临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从主观上看,人对环境的认识能力和计算能力是有限的,即心智有限。三是人的机会主义倾向。这是指人对自我利益的考虑和追求,意思是指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甚至不择手段以便自己谋取最大利益的行为倾向。这有助于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实行聘用制,实行岗位管理,按照“定编、定责、定岗”的办法设定岗位,岗变薪变,一人多岗,发放岗位绩效工资。按照两低于原则,即工资总额增长低于经济效益增长,职工平均工资增长低于本单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切实贯彻按贡献大小领取报酬,鼓励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并处理好分配与效益、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建立适应地勘经济的人事人才管理模式。①继续围绕我局产业结构调整,实施人才结构调整,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②建立激励人才和广揽人才的新机制,完善人才竞争和选拔激励机制,建立人才评价机制。③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积极创造有利于实现人才价值的有利环境。④突出培养创新人才,建立起人才创新的培训体系。造就一批既有科研能力,又有管理才干,敢于从事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在地学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起骨干作用的学术带头人;要培养一批既有较强创新能力又有市场头脑的经营管理人才。对学术带头人和专家型人才实行动态管理,以中青年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形成我局高级人才队伍。⑤建立以智力交流为特征的“人才柔性流动”制度,允许系统内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合理流动,高级专家可实行延退政策,鼓励已经退休的老专家进行二次创业,发挥退休人员的作用,继续为单位作贡献。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抓人才培训和引进等各项工作。根据贵州局的实际,未来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主要围绕地质勘查、工勘施工和矿业开发,加大人员结构调整力度,以实现地质找矿突破,推进矿业开发,构建和谐地矿的目标。
(3)加强地质矿产勘查,为贵州省提供资源保障和技术支撑。
根据贵州省社会与国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未来贵州省发展与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有关的主要工作有:①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以建设“两江”上游生态屏障为目标,以保持水土、防治石漠化为中心,推进以石漠化为主的生态恢复治理工程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②在农业方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持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点,努力提高粮食产量和发展特色农业。③在水资源方面:以加快解决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农灌、城镇防洪和人畜饮水三大问题。加强解决饮水安全问题。通过对地表水资源缺乏地区、地方病多发区、石漠化区地下水的有效开发,配合地表水工程,解决或缓解岩溶干早造成的农田灌溉和人畜饮用缺水,以及城市、工矿、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促进石漠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岩溶石山区经济的发展、贫困区人民脱贫,实现国家新农村建设的目标。④在基础实施建设方面:加速建成省内主要的交通干线高等级公路;加快黄织铁路、贵阳铁路枢纽的建设,加快民用航空体系的建设;加快整治乌江、赤水河航道,疏通南盘江、北盘江和红水河、都柳江、清水江航道以及天生桥库区港口建设。⑤在矿产开发方面:以大型煤矿建设为重点,建成一批大型骨干煤矿,并扩大铝土、磷等非煤矿山建设。⑥在能源建设方面:依托大型煤矿建成一批火电站,并加快乌江、南北盘江、清水江等主要河流水电开发。⑦在城市建设方面:逐步扩大主要城市,加快小城镇建设。推动经济发展。⑧在地热、旅游开发方面:发挥贵州省自然资源的优势,以地热资源带动城市建设和旅游业发展,把旅游业培育为新的支柱产业。
(4)推进矿业开发,为改革提供经济动力。
通过找矿突破推进矿业开发。依靠技术创新实现找矿突破,依靠技术创新推动制度创新。技术变迁(创新)与制度变迁(创新)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技术变迁(创新)与制度变迁(创新)两者共同构成相互联系、相互推进的有机整体,唯有它们整合在一起,才形成推动经济增长的现实力里。一般而言,技术创新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部分,因为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人,而人具有积极主动性,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们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都促使人们去思考、去解决,随着问题的解决,技术进步了,生产力也发展了。生产力的发展,迟早会冲破旧制度的束缚,导致制度的变迁,而制度的变迁又为新的技术创新提供更为广阔和宽松的创新条件,激励进一步的创新。正是由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此起彼伏的矛盾运动,才构成了创新系统的不断上升。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改革目标。
(5)构建和谐地矿。
智慧农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范文4
【关键词】"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研究
正文:
1. 观点的提出
场景一:
在一堂常规的美术实践课上,老师按着既定的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教学。饶有兴致的讲解和“卖劲”的示范表演非但没能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和兴趣,反倒形成了一种意想不到的混乱场面。三分之一的同学被动地跟着实践;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现出了懈怠;三分之一的同学干脆打着哈欠,甚至埋头大睡。
场景二:
上课铃声响起,师生互致问候。
同学们在翻阅《中职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以确定本堂实践课自己的实践课题。
经老师统计,本堂美术实践课中选择素描课题的有x名同学,选择色彩课题的有y名同学,选择书法的有z名同学,选择平面设计的有・・・
同学们依照自己的选题、参考《课题手册》的要求进行着各自的实践。
选择素描课题的同学:有的在画几何形体,研讨透视规律;有的在画静物,研讨调子的处理和质感的表现。选择色彩课题的同学:有的在练习调色;有的通过临摹锤炼对色调的掌控。选择书法课题的同学则以间架结构为突破口,进行着实践・・・・・・
课堂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同学们的脸上洋溢着热情与自信。不时蹙眉思索,不时笑逐颜开;不时两两交谈,不时提疑发问・・・
教师阐述各课题间的共性与差异并游走于同学们之间,对于同学们的发问及时予以解答。对于同学们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对优秀作业及时予以表扬。
下课,同学们将作业交予老师,脸上洋溢着笑容,做起了课间活动。我们看到场景二中所展示的美术实践课深得师生们的广泛喜爱,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首先,通过有效地课堂实践,营造了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自觉学习、主动学习蔚然成风。上课睡觉和无所事事的现象被彻底杜绝,自学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教师也在不断的学习和自我完善。其次,同学将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潜移默化地体现在各自成长的方方面面。比如:美术考证通过率大幅度提高;全国美术类竞赛屡屡摘金夺银;美术班的同学成为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就业率大大提高等等。这种美术实践课的授课方式我们称之为"无主题"美术实践课。它建立了一种师生共同成长的新模式,十分适合中职学校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实际,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普遍的借鉴意义。
2. 概念阐述
“无主题”――即不确定主题或多主题,是相对于单一主题而言。以往的课堂教学都是由老师根据教学大纲、课程计划、教材并结合专业特色设立单一主题而进行的。而"无主题"教学模式更多地体现在学生自主选题(选择所学课题和学习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的开放式教学;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在教育、教学的服务性理念上。
美术实践课――通常意义下的美术课都具有实践性。这里所指的美术实践课,首先是指区别与纯理论性质的美术课;其次是指不借用诸如电脑等现代化电教设备所进行的实践课。它指更侧重于动手能力的训练、更具有实操性的课程。如:绘画基础中的素描和色彩,构成基础中的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创意和广告设计,以及雕塑、书法等课程。
研究――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对过往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具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探讨,力求更深入、更全面地探求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在新形势下符合教育教学新规律的新思路、新方法。
3. 背景及理论根据
"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的提出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开放改革的大背景之上的。我们知道:科学与艺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无论是以反映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的科学还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更典型的艺术,都给人类文明带来了质的飞跃。从根本上讲,它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强大或弱小。
虽然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艺术都普遍带有其明显的个性,但它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还没有哪个国家是只重科技不重艺术的。设想一下,日本的汽车再好如果没有完美的外形设计,甚至跑在马路上的只是一堆部件的组合你愿意购买吗?我们似乎仍然记得二战时期德军的装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但同时设计上也是最完美的。说到底,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经过设计的,从吃、穿、住、行、用、玩样样都少不了。记得上个世界七十年代由于中国的艺术教育的滞后、设计理念的平庸和设计人才的短缺,致使中国的名酒在世界博览会上遭受无人问津的尴尬境地。一个酒瓶的造型和标识设计上的欠缺竟使当下的中国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真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我们从中看到,无论是科技还是艺术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制约着经济、国防、工农业和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科技的发展决定国家的生存、艺术的发展决定国家品位和生存的状况并非危言耸听。科学和艺术就像一对恋人,是行与影的关系,缺一不可。我们看到中国的艺术教育,经过了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恢复高考后的三十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素质教育深入人心,自主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课程改革方兴未艾。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个挑战。深圳市作为国家经济改革的前沿也提出了效益深圳的战略口号,而作为深圳最大、龙岗唯一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来讲,我们深感身上的担子很重。
在多年的艺术教学(美术)实践中,我发现了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场景一中所描述的那样,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制约的集中表现,带有普遍意义。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来源于他们的兴趣,而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不同的。不仅如此,每个学生学习的兴奋点和兴奋时间也都不尽相同。所以在一堂缺乏学科间相关知识的对比和参照的单一主题的实践课中,就必然导致暂无兴趣或兴奋点、兴奋时间不合拍的学生被动、消极和懈怠现象的发生,因而浪费了宝贵的学习时间和教育资源。
为了改变和彻底扭转上述现象,为了让职业教育中的美术教育真正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了让我们的教育资源更合理有效地得到应用和发挥,为了让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成长,为了让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得到事半功倍地效果,我们提出了"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命题,借此抛砖引玉,展开一些较为具体的、作用于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从而探索出更多的符合不同地域、不同背景下的职教新路。虽然立足于校本,但如果他对大背景下的职教有一些借鉴作用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事啦。
在“无主题”美术实践课题的研究探索中,我注意到理论的指导意义是十分重要的。
“自主建构”理论认为:接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是自主地、能动地生成、建构的,而不是外部力量塑造的。因为任何学习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识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通过活动和自主建构,个体的创造力、潜能、天赋、审美鉴赏力、个性等得以表征、凝固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另一方面通过活动,又丰富、发展着个体的个性潜能、资质和素养。“自主建构”理论对本课题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通过“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学习,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注重知识的实践性和相关课程之间的关联与共性、差别与个性,从而使美术课堂教学成为学生进行自主建构的舞台。
“学习是终身事业”的观点认为: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如果放弃了其中任何一方,都将使教学变得毫无意义。从这一朴素的意义上讲,教师的作用绝不仅仅是照本宣科、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引导学生如何更有效地学习。解决为什么学、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从而肩负起育人的目的。所以教的过程也是学的过程,这才真正体现出教师对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意义探索的真正价值。反过来学生在学习中如果能运用讨论试的学习获取知识,甚至学会帮助那些尚未弄懂、弄明白的同学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相信会让人刻骨铭心、终身难忘。这一观点对于本课题的意义在于激发和鼓动教师不断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不断完善和提高自我修养和教学水平。对教学环节中同样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其通过更新的但更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而得到成长,并早日成才。
“主体与主导”作用不能混淆的观点认为:将“文本课程”转化为“体验课程”是教学改革的关键。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同处相互作用的有机构成部分的主体毋庸置疑。举个更为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画家用起初的构想完成了一幅创作,但这幅画的全部内涵绝非仅仅是画的本身,它应包含在创作中所发生的一切,以及后来观赏者对其作品的品评与褒贬。不同之处在于画家和观赏者虽都是主体但并非同步,而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师生)作用都是同步发生,由此可见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是不容忽视的。重视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形成了互动,为教育教学向纵深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但能否取得更加优良的教育成果还要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学生的思考,使其能沿着正确的方向得以发展,直至得到正确的结论。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可悲的,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是致命的,它将导致教育的无为。
4. 研究目标
4.1 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热情。
4.2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4.3 解决学生片面理解知识的问题。
4.4 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4.5 提高美术实践课的教学质量,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
5. 研究原则
5.1 以问题为先导,注重教学实践反馈的原则。 在研究中带着问题,具有针对性地去做,在实践中及时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法。启动阶段性成果检测体系,避免无病,避免片面性和武断性作风。用科学的态度和学术的严谨维系其研究的尊严。
5.2 尊重教育规律,注重师生成长原则。 研究应建立在尊重教育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比如:循序渐进原则、"试点式"方法等。避免无度实验,把学生当成实验品。保障学生在接受应得知识的基础上,清晰、能动地参与、配合研究,使所有研究纳入整体教学计划。
6. 操作实施方案
6.1 充分调动专业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充分发掘专业教师的优势与特长,努力寻求学校方方面面(诸如教务科、学生科、班主任、其它学科及所有专业教师和学生)对研究的支持与配合。营造出良好的学术研究氛围。
6.1 深入课堂教学,掌握第一手资料和信息,使每一项研究成果都来自于教学实际。
6.2 项目组成员采取分工合作的工作原则,这样既保证了各个分科项目的个性特征,又能保证各分科项目在整体意义上的协调与共性。
6.3 在研究过程中,进行经常性的学术探讨与争鸣,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不断征求学生、家长、专家和其它学校、其它学科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交流中将学术研究引向纵深。
6.4 制定研究组成员教师的学习和再进修计划,不断提高其自身修养和教育意识、教育能力,为课题研究增加原动力。
6.5 对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采取回避的态度,对研究中蕴含的诸多未知因素做好思想准备,及时发现及时解决。
6.6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完成课题研究的显性成果。
7. 研究步骤
研究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建立课题组,讨论课题可行性论证报告,明确分工,做好初步计划。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1)根据美术学科总体培养目标及发展方向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美术实践课学生参选范围。 (2)根据美术实践课参选范围,编撰《中职学校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 (3)配合《课题使用手册》,组织实施教学用光盘等辅助工具。第三阶段--总体检验:将研究阶段性成果通过实践反复进行检验的同时,形成文字总结。
第四阶段--结题鉴定:将研究成果(论文、报告、手册、光盘等)汇总、分析和再度检验,上报上级机关鉴定。
8. 研究过程
8.1 首先根据美术学科总体培养目标及各发展方向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美术实践课中学生的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参选范围。 (素描、色彩、平面构成、平面设计、书法、雕塑等)
8.2 根据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参选范围,编撰出《职校美术实践课题手册》及各分册,如:《素描课题手册》、《色彩课题手册》、《书法课题手册》、《平面设计课题手册》、《平面构成课题手册》、《雕塑课题手册》等。(各课题手册中包括:各课题不同时间段的要求、简述、例图、自评标准。)
8.3 在课堂教学(主要是指毕业班和晚修课程)实践中进行小范围尝试,及时反馈,及时调整。
9. 创新成果
9.1 创新之处:
9.1.1 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课程和时间的选择上以最大的自由。
9.1.2 一堂课中出现多种课题实践。
9.1.3 老师随堂了解选题情况,进而阐述课题要求及各课题间的共性 与差别,并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辅导。
9.2 措施合理有效:
9.2.1 各尽其职、优势互补、强强联手从课题的分工可以看出,都是将教师的长处有效的得以体现。《手册》的撰写都是各位参与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与心得。这种来自于日常实践的总结,又反过来作用于教学,从而形成一种新模式。使其成为促进职业学校的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的促进剂。
9.2.2 对象正确、时间合理。 选择毕业班学生作为研究和实践对象是明智之举,因为这样做不会影响学校的整体教学秩序。选择晚修课进行实践,能将学生的"垃圾"时间和"真空"管理盲区有效利用起来,节约了教育时间与教育资源。
9.3 成果真实可信:
9.3.1 体现在课堂实际的"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生动鲜活,极富凝聚力。学生的才华在这里绽放,教师的智慧在这里闪光。
9.3.2 体现在各《课题手册》中的知识点像强大的磁石吸引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着学生的潜能,培养着学生的综合素质。
9.3.3 体现在竞赛,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升学和就业诸方面的项目研究成果,展示了"无主题"美术实践课的勃勃生机,其教育的潜移默化功能将学生的未来造成更加深远的影响。
10. 研究反思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我们发现,在课堂气氛热烈的前提下,也有少部分同学存在嬉戏状态。做作业不认真,课堂纪律也不易控制。另外,各课题间的共性与差异的阐述,也会给上课教师带来挑战。课题手册的撰写也要进一步完善。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将激励我们持之以恒地进行探索。
参考文献:《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天津出版社 国家一级期刊
此文获2009年(第十一届)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
主办方: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附录:《中职美术实践课题使用手册》(摘要)
一、《平面设计课题手册》之《图形创意课题手册》:
课题 设计基本元素训练 备注
要求 1、 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基本元素作联想2、 要求各元素形似或意象3、 每个元素至少做10个相关图形
简述 对于学习平面设计、图形创意是最基本而重要的课程,联想的训练是图形创意的入门课程。 以点、线、面作为基本元素训练发展学生的联想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设计元素本身源于生活,以三元素"、、"为依据,通过联想捕捉生活中的相似视觉形象,有意识地引导自己对周边的事物、物体发生兴趣并加以观察,再用艺术手法加以表现。至此你便开启了通往专业平面设计的大门。
例图 ""
三角形
""
正方形
""
圆形
同中寻求不同,这是一种直觉与感悟,不同人可以有不同的直觉与想象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图形创意课题(初级):
1、 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
2、 单形元素的视觉想象
3、 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
4、 正负形、影子
5、 同构图形
6、 异变图形
7、 元素的替代(意和形的替代)
8、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海报设计)
9、 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的实际运用(标志设计)
2. 《书法(硬笔)课题手册》:
课题 汉字外形之美 备注
要求 1. 尝试着用直线将附图1中的汉字围拢起来,看看你发现了几种几何图形.
2. 尝试着用直线将附图2中的汉字围拢起来,你是否发现了大小不一、宽窄不同的图形.
3. 尝试着在你的记忆中搜索出符合下列图形的汉字、每个图形至少归纳出三个汉字
简述 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除了前一课我们学习到的汉字结构上的美之外,汉字的外形也是姿态万千、美不胜收。虽然汉字是方块字,但它没有让让人感受到丝毫的呆板和僵硬,其主要原因就是它的大小和外形上的变化而为。汉字的大小和外形变化既合情又合理。比如:口、田、国相比较中笔划多的字,必然要大些;口、日、目相比较中横划多的字必然要长些;日和曰相比较,虽然中都有一横划,但长的叫日(ri)扁的叫曰(yue),不长不扁的" "非字也
例图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两个实例 三个实例 四个实例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硬笔书法课题(初级):
1、书法常识 7、 避让穿插
2、汉字结构 8、 主笔与副笔
3、汉字外形之美 9、 书写规则
4、书体风格 10、 楷书临习
5、均衡与舒展 11、 行书临习
6、上紧下松 12、 草书临习
上、下、土、丁、士、于、飞
厂、卜、器、业、术、市、中
小、主、告、果、示、里、十
个、人、非、北、堂、思、美
未、早、主、合、由、平、不
戈、长、为、九、七、乙、义
口、田、回、国、日、目、用、曲
一、二、王、皿、卜、月、明、辩
三、《素描课题手册》: 课题 结构分析法 备注
要求 1. 分析右图中茶壶的组成部分,每部分 的形状、大小和相互位置
2. 以圆形、三角形、方形为基本元素组合成赋予个性的新茶壶
简述 结构是指物体间的组合方式。无论是人、动物还是静物都有它特定的组合方式,它既科学合理,又生动美观。以茶壶为例,它的任何部分都有其功用,其美感也蕴涵其中。缺失了任何部分以及各部分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将会造成不可想象的后果。所以科学合理、和谐并赋予个性的新组合便是创造的开始。 世间万物皆有结构,人、动物、建筑、汉字……..
茶壶的嘴像动物的喙茶壶的把手像…茶壶的盖像…
形状不同,茶壶迥异大小不同,茶壶迥异位置不同,茶壶迥异
自评标准 65分 75分 80分 90分
素描课题(初级):
1.素描概述 10.空间表现(黑白灰)
2.整体意识 11 .空间表现(虚实)
3.基本形概念 12 .结构分析(单体几何)
4.结构分析法 13透视说(详说)
5.特征把握 14.笔触运用
6.体分三面 15.结构分析(组合几何)
7.透视说(概说) 16.固有色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