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新闻传播;新媒体时代;特点;发展趋势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我国新媒体产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新媒体作为一种新型的互联网媒体类型,其特点为鲜明的自主性与普及性。面对迭代变迁,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限制,人们获得了更多言论自由的机会。如今,网络、微信、手机已经成为当下最为重要的传播平台和工作生活离不开的信息高地。故而,积极研究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和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点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表现出许多较为独特之处,如传播信息的即时性、传播内容信息海量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过程互动化等特点,下面对之做具体分析:
(一)传播信息的即时性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新闻的即时性。在新媒体时代,获得时间上的优势,就是获得了更多的用户和流量。在这一点上,与传统媒体相比较,新媒体的优势不言而喻。早在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公布之后,各大门户的新闻客户端均在一分钟内向用户的手机进行了消息推送,随即便引发了网友的评论热潮。现如今,信息的传播速度能做到几乎与新闻事实的发生同步。
(二)传播内容的海量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增强,各国的发展都以协同发展作为主要方向,网络的发展也不例外。当前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村”中,依托于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新媒体能够实现信息的快速传播和分享,人们能够接触到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海量的、丰富多样的信息,而自己也能够在新媒体平台中随时随地发表自己的感受、所见所闻等,这就使得新闻信息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拥有极为丰富的信息。
(三)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新闻传播领域也不例外。当前,“数与网”逐步发展完善,衍生出了更多的新闻传播方式和渠道,打破传统媒体单一的传播方式,这就使得不同传播方式之间存在的薄弱之处得以弥补,并为新闻传播实现跨平台传播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同时,受众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来搜索、浏览、下载自己想要的新闻信息,获得更加优质的新闻体验。
(四)传播主体的广泛性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垄断性,在新媒体未出现前,传统媒体作为新闻传播的主体,垄断着所有的新闻资源,具备一支专业的、高素质的新闻采编队伍,专业记者负责对新闻内容进行编写和,媒体作为传播者,处于传播过程的中心位置,决定着信息的重要与次要,数量与质量,甚至是对受众的影响,对舆论的主导,而受众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范围得以明显拓宽,为新闻信息提供了更多的传播渠道,网络中的每个人都可以是新闻信息的者、传播者以及生产者,人人都可以参与到新闻传播之中,随时都可以把所见所闻所感到新媒体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记者,成为传播主体。这就在极大程度上确保了新闻传播主体地位的平等性,促使新闻传播主体越来越广泛。
(五)传播过程的互动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因受到技术和地域因素的限制,传播覆盖面和受众数量都比较小,缺乏互动性,受众仅能够被动地接受新闻信息,且没有畅通的新闻效果反馈渠道。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传播的互动性很强,信息发送出去只是这一整个传播过程的开始,信息内容需要受众去评论、转发、反馈、参与和分享,内容才能成为活跃的内容,新闻传播环节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完整。例如在每条新闻的下方设置的网友反馈窗口,就是一个互动平台,网友可以点赞、可以评论、可以转发。网友除了看新闻之外,还可以看其他网友的评论,并且可以参与讨论。
(六)传播模式的碎片化在传统媒体环境下,受众主要在固定时间段从广播、电视及报纸中获取新闻资讯。而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人们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故而人们并不愿意在固定的时间里获取信息,更愿意在自己休息、吃饭等碎片化的时间里获取信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App获取短小精干的新闻信息。基于此,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内容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而碎片化的信息能够显著提高编辑效率,且更容易在受众中形成裂变式传播,促使传播效果进一步扩大。
二、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发展趋势
基于新媒体时代以及新闻传播表现出来的特点,在传播发展方式上也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满足时展的需求,传播渠道社会网络化、受众群体大众化、传播方式综合化、传播内容可视化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发展趋势。
(一)传播渠道社会网络化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加上互联网信息技术迅速进步,推动着新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人们已进入到新媒体时代,在这一背景下,人们能够更加快速的获取新闻信息。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当前全世界社会化网络用户有20多亿,占整体网民数量的4/5左右,这也为新闻传播的可持续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社会网络涵盖了个人信息上传、群体协作、交流共享等,有助于新闻传播展现出互动性、普及化及鲜明的个性化特点,可结合网民的提问给出相应的解答,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对新闻信息的多元化需求。此外,通过技术支持,可以让受众参与到新闻中来身体力行,以此来提升用户体验。以宁波人才落户政策为例,文字介绍相对来说比较复杂,如果附带一个交互性的东西让读者自己填写自己的情况,填完之后随时可以得出结果,一定会大受欢迎。
(二)受众群体大众化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传播的大众化特点愈加鲜明,其中大众化除了体现新闻信息的大众化发展外,还体现信息人员的大众化发展。同时在这一背景下,受众的多样化、个性化新闻信息需求得以更好地满足,可以从各式各样的多媒体互联网渠道中得到自己想要的新闻内容,且能够随时随地获取全世界范围内各种各样的新闻内容。同时,在传统新闻中,新闻的主体都是固定的,受众无法进行新闻传播和自由发表言论等,而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感受、观点及想法,这就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新闻传播大众化的进展,使得新闻传播效果得以显著增强。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2
引言:“没有视觉的局限,就没有心灵的形象;没有某种的盲目,就不会有可以持守的表象”。新媒体精确制导式的传播世界不但将基于不确定传播的实在世界划分为了精确的信息格子,而且借助有线或无线的传输网络为人们构筑起了一道道屏障和围墙。无论社会制度,还是就企业管理,因应新生秩序进行规范与调整,打破“蜗居人生”和民主神话趋势盲目流行的状态,都是新媒体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相对的问题。我们必须转变观念,意识到数年来传统媒体独霸世界的局面将一去不返,认识和研究进而吸纳、融合并与新媒体协调发展是企业新闻工作的必由之路。与此同时,企业新闻工作要大力提倡、鼓励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既要不断挖掘、培育和延展已有的内容信息,又要敢于尝试新的媒体形式,借助新技术,传播新内容。
一、新媒体介绍
百度百科的定义: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企业新闻工作、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企业新闻工作、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另外,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的信息传播表现出以下特点:1.传播速度的实时性。2.传播内容的丰富性。3.传播形式的多样性。4.传播模式的开放性。5.信息沟通的互动性。6.传播覆盖面的广泛性。
二、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新闻工作的变化
(一)企业新闻工作传播主体的变化
在以传统媒体主导企业传播的时代,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和企业组织是主要的信源,新闻工作者和通讯员承担着采集、制作新闻信息的职能,虽然不少企业新闻传媒开设了热线电话,公布了记者的联系方式,但来自基层的信息在数量上远不能与前者相比,采用率也较低。新媒体的出现使普通公民获得了从未有过的参与新闻传播的能力,他们借助手机、博客、播客、BBS 等新闻、表达观点,开创了一种全然不同于传统专业记者的传播形态,传播主体由职业新闻工作者独家垄断正逐渐转变为职业人员与社会公众共同分享。虽然专业的传媒在传播环境中依然占据主导地位,但是新媒体的发展促使信源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博客越来越多地由个人化媒体走入大众传媒,来自普通民众的新闻和言论在新闻传播中占据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二)企业新闻工作组织结构的变化
尽管受制于体制与行政管理等因素,但一些企业新闻传媒依然进行了结构改革并取得了不少成果。《上海证券报》提出,要充分利用新技术推进报网融合,推进形式创新、管理创新和机制创新等项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的危机管理过程中,企业新闻传媒应该充分认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防止其对危机管理的消极破坏作用,利用其对危机处理的积极功能,全面调整危机管理策略。基于新媒体鲜明的信息传播特点,它一方面对企业新闻传媒危机的发生推波助澜,给危机管理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另一方面又给企业新闻传媒的危机管理以新的视野和观念,在企业危机管理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企业成功化解危机的重要因素。企业新闻传媒组织结构的调整与工作流程的变化是新媒体冲击下企业新闻工作的必由之路,既能使资源得到充分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又能为受众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信息与服务的需求。
(三)企业新闻工作传播方式的变化
何鑫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公关战略》一文中说:专业媒体不断的发展,越来越个性化,很多品牌在这种环境下都会碰到一些问题。所有的企业家想了解,什么人关注媒体,我们怎么跟他们接触。企业新闻工作的新闻内容越来越少,媒体商业化。这为公关从业人员带来了很大的机遇。发挥好互联网新媒体,我们要好好发动有影响的人,影响与我们沟通好、交流好的对象群体。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新闻传媒的融合功能不断增强,接受与新闻的手段和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 更多的企业新闻传媒开始采用多媒体方式在多种终端介质上实现听、读、写、说等手段的选择和组合,使新闻传播方式表现出更加人性化、更加便捷的特点。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滚动新闻不仅参与第一线的采访、收集现场动态、实现滚动发稿,而且整合相关新闻,形成全方位的立体化新闻报道,企业新闻传媒新闻信息的滚动使得新闻素材的采集和制作能够对应不同介质的媒体, 每种媒体都能从中获得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产品。整体上看,展示在不同媒介上的新闻产品既有联系又有差异,其联系在于企业新闻传媒主题的一致与新闻内容的互补,差异则在于的时间、报道的角度、表现的形态等方面,这些联系与差异,契合了媒体分众定位的策略,促进了企业新闻传媒产品链的形成。
三、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新闻工作的走势与策略
当前新媒体环境下,企业新闻工作在传播活动中的发展趋势是怎么样的, 为了适应新环境又采取了哪些创新手段呢?
(一)整合传播渠道,扩大受众范围。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3
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新闻媒体采编成为一项愈加重要的行业。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闻媒体也逐渐广泛的应用于互联网,新闻媒体采编呈现在大众的视野中,变得不可或缺。本文从新闻媒体的概念性、意义、发展性等多角度进行分析,简述新闻媒体采编的相关内容。
关键词:新闻媒体;采编;互联网;优势;发展
新闻媒体是在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出现的新兴媒体形式,具有着时效性、多样性、影响性等多种特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于新闻媒体的采编工作带来了新的要求和发展。
一、新闻媒体采编的概念
新闻是一门研究新闻活动、新闻事业及新闻工作规律的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新闻媒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新闻采编包含了栏目策划、新闻采访、软件编辑以及摄影摄像等多方面。从专业性质考虑,新闻媒体采编是主要培养适应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能在新闻媒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中从事于新闻传播工作的新型人才,并且通过新闻采访、写作、后期编辑、新闻评论等多方式,强化创新性、实践性的能力。
二、新闻媒体采编的背景
新闻媒体的传播与发展迈入了融媒体的时代,在信息海量的新媒体时代中,新闻媒体采编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新媒体不仅仅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的获取方式,同样还影响了大环境下的传媒事业。新闻媒体面临着重大改革,媒介融合逐渐加快,在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不断更新,从生产到发展,结构的重组与加工,新闻媒体采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正全景式、扁平化、创新性发展。
三、新闻媒体采编的意义
新闻媒体采编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且以新媒体为载体、以新媒体表达方式为特点的新兴产业。发展新闻媒体采编事业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媒介融合的必由之路。
发展新闻媒体采编事业有利于消除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边界。能够更好的让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有助于建立新媒体与受众之间稳定性、交互性、跨越性等多种特点的关系。
发展新闻媒体采编事业有利于信息的高效、便捷、快速的发送与传播。新闻媒体可以实现零费用的信息,使得用户参与性更广,通过微博、微信、QQ等多种平台,均可以免费、及时、迅速的了解新闻消息,这种新闻媒体采编与新闻媒体工具的融合使得人们生活愈加便捷。
发展新闻媒体采编事业有助于有效的针对相应的群体,增加受众的隐蔽性以及减少受众的抵触性,使得用户获得更好的媒体环境。新闻媒体采编可以给用户更多的私密空间,通过简单的渠道就可以获取最多、最有效、最时新的消息,广大用户无需特定的时间或空间,就可以获取更好的效果,具有真实感和时代感。
发展新闻媒体采编事业有助于受众地位的提升。由于新闻媒体采编事业的发展,受众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多种搜索引擎以及微博、微信、论坛等多种平台获取信息,通过关键词、图片、语音等多方式更加便捷有效的进行信息筛选和提炼。相较于传统媒体时期,如今的时代,由于新闻媒体采编,受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利益等选取适合自己的媒介与信息,至此,受众与媒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关系。
新闻媒体采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打破传统的采编方式,突破以往模式,打破了时空限制,增强与受众的交互性。同样,新闻媒体采编也突破了以往受众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限性,受众逐渐占据着主导地位。
四、融媒新闻媒体采编事业的发展
新闻媒体的采编事业正在蓬勃发展,新媒w被誉为21世纪最耀眼的传播媒体。新闻媒体采编事业已经不再拘泥于以往,如今,通过简单的相机、剪辑软件,甚至是一台手机就可以完成媒体采编。
新媒体被称为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之后新兴的第四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新闻媒体不仅集声音、文字、影像、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而且极大的丰富和发展了整体的整合运用特点。
对于媒体采编人员来说,如今的新闻媒体工作将信息的采集、加工、整合、应用于一体,对于媒体采编人员有了更深的要求,首先,媒体采编人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其次要有一定的媒体信息判断力,对于文案工作有挖掘能力,针对纷杂的信息具有筛选能力,另外,采编人员还应具备后期剪辑制作能力,具有实际动手操作的实践性。
以媒体采编的职业性来说,从新闻媒体的传播来看,以新媒体为核心的各类高新科技孕育了网络媒体的诞生,并给予新闻媒体采编的影响力。若没有新闻媒体采编事业的发展,就不会有新兴媒体的发展,同样,若没有新媒体的大量运用,就不会有新闻媒体采编的广泛使用。
另外,从传播方式上来看,新闻媒体采编不仅融合了传统的各种大众传媒的优势,能从文字、声音、图像、视频音频等渠道同时发送信息,而且还具有了以往大众传媒所不具备的特点,即:跨空间性、超文本性、可检索性、交互性等。
以往的受众只能通过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等方式获取信息,然而如今,受众可以利用互联网媒体,受众不仅可以进行阅读,还可以增加听觉效果以及视觉效果。如若遇到特别感兴趣的或者正是自己所需的信息,通过点击鼠标就可以进行下载、录音、录像、保存等多方式进行整理、评论、复制、粘贴、剪切等,还可以自由的删减、发送信息,使得新闻媒体采编更加接近自然,使媒体采编事业带来的传播距离感锐减。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4
一、传统媒体面临的冲击与挑战
微博作为一种全新的信息传播平台和载体,其自产生之初就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一)传统媒体的话语主导权进一步削弱
草根性、互动性和主观性是微新闻的三个显著特点。与传统媒体相比,其一,微博新闻与信息的编辑者、者不再是专业的新闻记者,而是每一个拥有互联网、手机等工具的公民个体,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者。其二,网民完全可以自主地通过微博、聚集、热议自己感兴趣的新闻话题,参与到新闻话题中去,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参与者。其三,微博在内容的选择和意见的表达上往往是以带有强烈主观色彩,这种充满“人情味”的新闻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因此,微新闻的发展极大地削弱了传统媒体长期拥有的话语主导权。
(二)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即时性被全面超越
“新”是新闻报道的生命。微新闻由于门槛较低、操作简单快捷等特点,网民们可以根据所见所闻,随时随地信息,进一步扩大了网络新闻的来源渠道,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即时性。在新闻的“新”上,具有全面超越传统媒体的鲜明优势。据调查,2011年,新浪微博在网络舆情引爆能力方面(首报网络舆情事件)已经排名第四。微新闻由于其即时性特点正在成为最重要的新闻平台和网络舆论场之一。
(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2012年上半年的互联网络发展态势中,一个鲜明的特征是手机微博用户的大量增加,用户数量由2011年年底的1.37亿增至1.70亿,增速达到24.2%。手机以其灵活、易携带、易操作等特点,逐渐成为微博传播的重要载体。手机微博能够使网民们随时随地浏览和接收各种信息,进一步提高了新闻传播的覆盖面,深度吻合了人们简明快捷的阅读习惯和社交需求。网民们,尤其是80后的新一代受众,很多人已经不再有耐心去阅读报纸、收听广播,甚至不再把观看电视作为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而是把主要渠道放在使用手机上。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渠道、传播空间和受众群体进一步缩小。
二、传统媒体应采取的应对策略
挑战与机遇总是相伴相生。微新闻的发展,带给传统媒体的不仅仅是挑战和困境,更多的是启示与机遇。
(一)要充分挖掘与发扬自身优势与特点
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的即时性、快捷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等方面与微博具有较大差距。但是,传统媒体更拥有专业性、权威性和信息整合编辑能力,其新闻报道具有微博新闻所无法比拟的全面性、深刻性、连续性等特点。因此,必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坚持错位竞争,强化整合和报道能力,在新闻报道的专业性、全面性、连续性和深刻性上下工夫,努力向这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多输出有价值、有思想、有深度的优质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要积极借鉴微新闻的合理因子
与微新闻具有鲜明的情感倾向性、热衷于报道负面新闻、容易引起争议和讨论等特点不同,传统媒体在新闻报道尤其是负面新闻报道中往往谨小慎微、小心翼翼,降低了人们对新闻的接收度,有时甚至使得新闻本身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因此,传统媒体在坚持真实性、客观性等基本原则的同时,要勇于借鉴微新闻的合理因子,积极创新新闻报道方式,努力在新闻报道中展现事件的多面性,增强新闻报道与读者的互动性,努力使阅读者和接收者从单一的受众群体,变为新闻事件的参与者和思考者,从而在争论中实现宣传引导,辨明是非真伪。
(三)要努力推动与微博传播的汇流与融合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媒介融合;手机新闻;传播形态;发展与创新
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与人无时无刻不处于相互联系的状态,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也让人们随时随地通过媒介交换各式各样的信息,手机媒体在各类新媒体中凭借高度灵活的传播特点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当前多数年轻人获取新闻资讯的首选方式。另一方面,从新闻传播意义上讲,运用手机这个媒介传播新闻信息是一种新的传播方式,为传播形态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这将是新闻生产和传播的一次革新,将为大众媒体的变化和社会的转型发展提供信息技术支持。
一、融媒背景下手机新闻的发展现状
所谓媒介融合就是不同媒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形成一体,共同影响媒体市场的发展。媒介融合的优势是可以将采编工作与播出平台相融合,与其他媒介共享信息来源、统一制作并生产出不同形式的信息产品到不同平台上予以推送,这样可以保证观众在不同平台上观看到新闻信息。媒介融合不仅指的是技术方面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媒介产品和市场的融合,通过媒介的融合可以让融媒体在不同的领域内互通有无,相互促进从而应对更多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手机新闻的发展正是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的。手机移动媒体的便携性使得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良好的接收体验让更多的用户乐于分享丰富的数据资源,这样一来就打破了传统媒体原有的局限,给用户带来新的体验模式。新的市场环境和新的传播手段使得手机媒体吸引了众多用户的拥护,手机报纸、手机电视、手机广播、新闻等等传播形态的出现推动了传统新闻传播发生重大的改变,传统媒体也借助媒介融合和手机新闻这样的方式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中找到了与新媒体之间的衔接。当前状态下,手机新闻媒体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接收新闻资讯和发送身边新闻事件的终端,它改变了传统媒体以报纸、广播、电视三家平立新闻信息的局面,将传统媒体中各种形式的媒介资源进行了融合,甚至逐渐取代了传统媒体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打乱了以互联网为中心的新媒体格局。目前的手机媒体用户正逐渐超越互联网媒体时代的规模,开创了媒体的新时代。
二、手机新闻传播形态的创新发展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新闻传播要求更加迅速化,手机新闻传播以快速和多方位、多视角的体验逐渐成为新闻传播中的主要力量,手机新闻传播形态具有碎片化和流动化的特点,同时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中。具体方面主要有:第一,手机新闻即时化,手机媒体独有的特性使得新闻的生产变得更加快捷,甚至出现了移动记者——利用自己的手机拍摄和编辑身边的新闻事件并即时到新闻平台上,这些都是手机新闻即时化的表现,在现代网络的影响下,手机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对一般的媒体文件进行采集、传输和编辑等都可以轻松完成,这对于传统媒体定时定点观看新闻事件无疑是一种打击。第二,报道模式多样化,和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新闻相比,手机媒体具有多样化的形态,可以通过文字、动画、视频等等多样化的报道模式吸引不同年龄层次的用户,而且手机媒体是在网络媒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新闻用语环境也更加宽松,从而增强用户的新闻体验。第三,传播环境和服务人性化,手机新闻的传播环境提升了媒体的服务质量,加强了受众之间的进一步交流,促使传播者之间相互评论和监督,提升了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丰富程度,特别是智能手机人性化的操控更是让用户在使用手机观看新闻时能够感受到新闻的真实性,私密化的接收方式让每一个人都可以即时关注自己喜欢的方面,同时对于某些特定的新闻事件可以通过分享的功能发送给亲朋好友。除了这些,手机新闻传播还具有内容简介化和个性化等特点,这些都是手机新闻传播形态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是其优势所在。
三、意义与展望
一个新闻事件能够迅速得到传播和评论,得到人们的关注,手机媒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手机媒体新闻传播形态是媒体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形式,是社会发展经历的一个阶段,人们通过手机新闻软件平台,将看到的社会现象予以公布,或形成新闻或成为自己的见解,都是人们对于社会发展中一些问题的见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受众在使用手机传播新闻的过程中,也应该注意不能超越法律的尺度,移动记者在新闻线索博取眼球的过程中也应当把内容当作第一要素,通过拓宽新闻来源通道,传递正确的新闻价值观作为主线,而不应该是一些浮夸图有标题的垃圾,同时各媒体之间也需要加强合作,提升手机新闻传播内容的影响力。
四、结语
在媒介融合的大时代,利用手机媒介进行新闻传播改变了既有的信息传播格局,它与传统媒体之间形成了互利共存的局面,同时两者也相互竞争相互影响,手机新闻传播形态的创新也促进了传统媒体对于以往传播形式的改进,同时也掌握了新用户的关注动态,传统媒体的传播经验也在为手机新闻传播的发展提供帮助,两者在科技发展多元化的当下社会,都在为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新媒体新闻传播的特点范文6
【关键词】互联网 新闻传播 网络新闻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4.57亿,较2009年底增加7330万人,其中网络新闻使用率达77.2%,用户人数年增长4535万人,年增长率14.7%,在网络应用中排名第三位。这表明,我国互联网发展日趋成熟,互联网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中影响巨大的、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媒体。互联网构建的网络世界,比电视机对人们生活影响更大,网络传播把人类文明带向一个新的高度,大大提高了人类处理、存储信息的能力。那么在现代社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环境下,在网络新闻传播中,互联网新闻有哪些特点?它相对于传统新闻有哪些突破和劣势?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网络新闻
关于网络新闻的概念,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闵大洪从新闻传播角度对网络新闻下的定义是:网络新闻是通过因特网、传播的新闻,其途径可以是万维网(www)网站、新闻组、邮件列表、公告板,网络寻呼等手段的单一使用或复合使用,其者、转发者可以是任何机构也可以是个人①。简而言之,网络新闻就是在互联网上和传播的新闻信息。由此定义就引出了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
二、网络新闻传播的特点
所谓网络新闻传播,就是通过互联网这个新的媒介来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的过程。与传统新闻传播相比较,网络新闻传播具有以下特点:
1、传播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高速数据传递系统,有了数字化技术才使将网络新闻传得更远,传播得更快。
2、媒体的综合性。网络新闻传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各种传播形式的“兼容并包”,融合了声音、图像、文字、动画、视频等诸多表现手段,集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优点于一体,使新闻报道更具直观性、生动性,带给读者全新的体验,增强了新闻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3、网络信息的海量性。网络的容量之大,信息量之多,是任何传播媒介所不能比拟,网络传播没有报纸版面、广播电视固定时段、节目容量等诸多限制,受众可以随时浏览资料库内的信息资源。
4、网络新闻的时效性。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信息的制作与传播的速度要快得多。报刊要经过稿件的录入、排版、印刷、发行等诸多中间环节才能送到读者手中;广播电视则需要前期拍摄、后期制作等环节,使新闻的时效性大大降低,而网络传播因其技术手段的先进性,使传播周期大大降低,而信息量却大大增加。
5、交互性更强。通过网络传播,受众可以自主选择需要的或者感兴趣的新闻信息,并可以通过互动平台,向媒体和其它读者传达自已的意见与见解,实现良性互动。
6、突破线性限制的超链接方式。与传统媒体不同,网络传播是构建在超链接方式上的全新传播模式。受众可以根据兴趣与需要,通过链接跳到另一个信息上去,网络上有取之不尽的各类信息,而这些信息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受众的需求②。
三、网络新闻传播的突破与劣势
当今世界已经是一个在传播中发展,在传播中改变的世界。与传统新闻传播方式相比较,网络新闻传播的积极效用与劣势主要表现为:
1、网络新闻传播突破了新闻传播的时间界线和空间区域界线。新闻报道速度越快,新闻性就越强,新闻的作用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大。时间为新闻报道的基本要素和重要特征。与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媒体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新闻报道的这一基本要求,它可随着新闻发展,不断滚动推出最新消息。比如,最近的国产J20隐形战机首飞,国内的诸多军事网站实时滚动更新战机图片和评论,受众可以及时了解最新消息。以往新闻传媒的刊期界线、时段界限等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已经开始弱化甚至消失。
传统的新闻传播使许多新闻都成为地域性新闻,这实际上降低了新闻的价值。通过互联网这一媒介,信息传播全球化得以实现,在突破了新闻传播的时间界线和空间区域界线后,麦克卢汉在1962年提出的“地球村”概念正由理想变为现实。
2、信息传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网络新闻传播不存在绝对的单一传播者或信息接收者,通过网络技术传者与受众之间互动,既有信息上的也有观点上的交流。受众的需求是立体的、多方面的,他们想知道不同媒体、不同信息源相同或不同的观点,而网络媒体传者种类繁多,数量庞大,受众可以在网络上自由选择传者作为信息来源,受众在网络上可以多角度、多层次、最大限度地了解一个新闻事实包含的信息,从而实现新闻价值的最大化③。
3、网络新闻传播信息过剩和虚假新闻。网络媒体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鲜花和毒草并存,从网络信息传播中获益的同时,又不能忽视网络传播带来的问题和负面影响。网络新闻的传播和接收方式决定了它相对的自由特性,不可能像传统媒体那样有着严格的筛选,这样使得网络上信息和知识无限制的增长,大量相似、无用的信息充斥网络,造成了信息过剩,导致受众不能有效吸收和充分利用信息的作用,使受众在阅读新闻时花费了更多时间,使得信息贬值。不断堆积的无质量区分的信息导致受众不能区分哪些是主要的,有价值的,准确的信息,容易导致受众盲从。
大多数网络信息来源是无限制性的,互联网的匿名性也为一些信息造假者提供了平台,大量不负责任的言论和虚假信息使受众难以鉴别,使网络信息可信度变差并造成损失。比如海南香蕉致癌谣言,在网络上传播,给海南的果农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另外由于网络信息的快餐化,部分媒体为了吸引受众眼球,网络新闻的内容呈现恶俗化倾向。
总之,网络新闻传播改变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方式,顺应了信息时代受众对于获取信息的要求,使新闻的展示方式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它的出现与发展给传统媒体及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带来了冲击,同时由于网络新闻传播的发展时间较短和自身特性所带来的缺陷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①闵大洪,《网络新闻之我见》[J].《新闻与写作》,2006(6)
②南宏师、张浩:《网络传播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16-20
③李良荣:《新闻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