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环保意识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环保意识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化工生产企业;环保管理;实践
工业化发展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复杂化,高污染、高能耗的工业企业带来严重哦环境问题,这种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工业化经济发展中不断凸显出矛盾,建立科学集约的环境友好型发展模式在企业污染管理上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化工生产企业在环保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对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仍是不利的,化工企业之间竞争不断加剧,在环保问题上也是关注的焦点,从污染物排放、污染物处理效率、环保技术等多个方面可以反映出化工企业的环保管理水平。化工企业节能环保工作在调整结构、强化节能管理、技术节能等方面有一定发展,将环保理念渗入生产过程中,对化工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化工生产企业管理现状
化工企业生产潜在的危险和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会带来更复杂的问题,化工企业环保意识不强,在经济利益面前,环保意识作出妥协,社会责任意识也会因为经济利益而降低,企业对生产过程中的环保管理意识淡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增加企业利润。在企业内部没有形成环保管理机制,在环保问题上的投入不够,相关技术和管理方法与企业发展不一致,在环保意识上没有长远意识。在环保机制上,缺乏科学的管理规划,对化工污染治理技术没有深入的落实,相关环境保护标准没有得到执行,在环境保护管理上没有明显效果。[1]在节能环保上,化工企业在节能减排上探索新能源、新技术应用,但在实际生产中,节能减排并没有实质性改进,一些化工企业在经济利益下对环保技术的重视不够,在环保管理上采取简单的处理方式应对相关环保部门的检查,这些环保技术和环保设备达不到环保标准,在化工生产发展中也很难应对更多复杂的环保问题。化工企业对环保理念没有深入的认识,在领导管理上没有将环保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在环保认识上,从上到下,企业内部要形成一致认识,对没有认识到环保的意义的问题,在企业安全生产中要承担更多责任,将环保可持续发展与企业长效发展机制联系在一起,更好地在生产中落实环保管理工作。
2化工生产企业环保管理对策
2.1提高化工生产企业环保意识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在认识上要树立环保意识,将环保意识落实到化工企业生产管理环节中,化工生产要绿色生产,将环保管理理念深入到企业发展之中,加大环保投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环保管理,开展管理阶层环保教育,将责任落实到相应的生产车间,对生产原料、成品质量进行严格检查监督。改善企业生产环境,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环保意识,降低环保问题发生频率,从根源逐步改善环保问题。在生产阶段,对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提高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认识。环保意识在化工企业生产中需要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意识先行对进一步深化环保管理有着重要意义,对环保意识的强化需要落实到化工生产中,在生产细节中让企业内部认识到环保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2]
2.2构建绿色科学的环保管理模式
化工企业环保管理上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在环保模式上从企业生产实际出发,对企业“三废”排放、环境监测、防污设施建设等进行明确的规范管理,化工生产中氯乙烯生产中废气处理、废水处理等都需要达到相关标准,环保管理上对生产过程中的排放问题在管理模式上改进相关措施,促进生产环保标准的实现。对现代化环保设施的投入应用加强部门合作,对高污染生产设备要及时关停、淘汰,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同时配备相应的消防应急器材,对环保新产品、新技术进行改造,为企业环保服务。在环保管理责任上,企业管理层、员工、领导等要明确环保管理职责权限,制定考核、监督、奖惩等相关制度,在环保上明确责任落实,对进一步实施环保管理有很大帮助。健全环保管理制度,在宣传、培训上建立更加完善的环保管理模式,加强企业内部环保管理力度,在经济利益和环保管理上实现共赢,将环保管理放在企业长远发展的视角下进行长效机制建设。[3]
2.3提高环保管理的技术水平
化工企业要从根本上解决环保问题,在技术上要不断提高水平,降低环保成本,对新能源、新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的作用,引进技术人才对化工企业环保管理贡献力量。环保技术上实现绿色生态发展,引进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将技术成果应用到环保管理上。氯乙烯生产中对设备和技术的更新要及时跟进,对在废弃物排放、治理上会减少更多复杂的治理问题,化工生产要有先进技术支撑,才能在企业生产中取得更大进步,规范企业生产体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大环保技术投入,在人才引进的同时,重视企业职工能力水平的提升,提高内部整体技术水平。
3结语
化工企业在节能环保和经济利益上存在矛盾问题,在环保管理的落实上也存在诸多问题,化工企业环保管理需要系统全面的管理体系,在创新管理模式、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增强环保意识、提高企业环保管理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环保管理模式,提高化工企业环保管理水平。
作者:张廷佑 单位:新疆中泰化学阜康能源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毛龙飞.化工企业中的环保管理[J].化工设计通讯,2016,04:232-233.
环保意识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环境教育;环境意识;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64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4-0071-02
如何保护环境,还地球一片青山绿水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依靠政府、国家是一方面,作为地球的主人,全人类人人参与环保行动才是根本。自觉的环境保护行动来源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而自觉环保意识的形成离不开环境教育。环境教育作为一门新兴的教育课程已经日渐走入中小学的课堂,作为培养技术与服务型人才的中职校同样也需要开展环境教育,让学生形成自觉的环保意识,并通过教育教学实践,将意识转化为行动、内化为习惯。
一、环境教育始于环保意识的培养
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客观物质,不同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具有不同的反作用。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看法和评价能够转化为客观物质力量支持和人的外在环保行动。因此,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首先重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与自然、地球的关系,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自己在保护绿色地球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
(一)中职生环保意识的现状分析
2009年10月,笔者对某中职校20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共设30个问题,主要涉及学生对基本环境知识的了解情况、学生日常的环保行为习惯、学生对当前环境问题的态度及学生对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度。通过问卷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学生都对基本环境知识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也不难发现其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学生参与环境保护的热情不高,近四层的学生认为环境保护应该主要依靠政府与国家的作为,自己的力量非常弱小,这说明学生对环境保护的主人翁意识不强;二是大多数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不好,对自己或别人表现出的浪费资源、破坏环境、乱丢垃圾等行为毫无所谓、视若无睹或者仅限于心理的不懈,而没有任何加以制止或劝说的行为。如问卷中的对“乱扔垃圾”一题,学生知道乱扔是不对的,是不文明的表现,并且都表示愿意扔进垃圾桶,但是“有垃圾桶就扔进垃圾桶,没有就扔在地上”的学生并不少,这说明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只是缺乏自觉性与随意性,环保行为明显滞后于环保意识认知。
(二)环保意识培养的有效举措
环保意识是人们通过一些了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验和行为倾向。???它由环保认知、环保体验以及环保行为倾向三者构成,其中环保认知是环保意识产生的基础,但环保意识并不止于环保认知,与这一过程相伴随的是相应的情感体验,如对环境的焦虑感、危机感、责任感与道德感等,并使个体产生一定的行为意向倾向,这三种心理成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统一于个体的环保意识之中。
1.开设环境教育课程,为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奠定理性认知基础。环保意识的形成是建立在理性认识基础之上的,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需要掌握较为系统的与科学的环境知识与环保知识。但当前专门开设环境教育课程的中职校并不多,绝大多数中职校的环境教育采取的方式是在其他学科上进行环境教育的渗透,而各个学科在环境方面的知识较为零散而且容易造成重复,不具有系统性,容易使环境教育失去实效性。这就要求中职校可设环境教育课程,旨在通过环保教育、资源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等内容的教学,让为学生掌握必要的环境知识、环保技能,养成环保道德等。在教材的选择上,可以使用普通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环境教育教材,也可以根据中职校学生的认知特点与认知能力,结合学校及本地区的环境状况,围绕当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当前社会环境教育的热点问题等,自编环境教育教材。系统的环境知识的教授,让学生对环境知识形成基本的认知是形成环保意识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在环境教育的课堂上,可以采用灵活的、多样化的形式。如:小组讨论、知识竞赛、社会调查报告、热点问题辩论,还可以邀请环保局或社会环保爱心人士开展学术讲座等等。在讨论与辩论的问题选择上,可以结合社会环境保护的热点问题进行设问,让学生参与其中,感受自己在环境保护中的地位与作用,从而让环保意识的责任感得有强化。比如:根据2008北京奥运提出的“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的必要性进行讨论;根据国家取消超市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的举措进行讨论;根据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否矛盾与冲突的问题提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孰先孰后、孰轻孰重的问题进行大辩论。
2 .开设情感体验课堂,为环保意识的形成搭建情感认同通道。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对自己与周围事物结成的某种关系的态度。在一定条件下,当人们在与事物发生联系时,如果他认同这种联系时,则愿意保持这种联系,而且对该事物产生更大兴趣,并乐于接受,在心理学上叫情感认同。反之,若没有这种情感认同,就会对之无兴趣,即便接受,也是表面的、不牢靠的。而任何人在接受教育时都存在着理性认知与感性情感的双重心理表现,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主要依靠理性认知实现对教育内容的领会和掌握,而感性情感则是教育内容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内在意识和外在行为的先导条件。因此,环境教育过程中,其内容、方法必须有利于诱感认同,才能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教育的内容,从而利于稳定的环境意识的形成。
情感有鲜明的层次性,青少年的情感具有丰富而情景性强、激烈而持续时间短等特点,许多情景都能激起他们的情感,而且遇到激动人心的场面,或听到有号召力的宣传,甚至会产生突发性的激情,表现得豪情满怀。因此,在学校实施环境教育时,应遵循这一情感规律,有规划地开展一系列的环保教育校外课堂,进行环保的情感体验。如:选择附近环境优美的自然保护区、自然博物馆、海洋生物馆,让青山绿水的自然界给学生以美的熏陶与享受,给他们以清新宜人之感,在充分体验到环境美后会产生对环境的积极情趣,进而激发他们爱护美好环境的道德感,使他们内心深处不能容忍肮脏、丑陋和杂乱无章的现象。此时,学校也可组织反面的体验课堂,考察环境污染严重的区域或深受自然灾害侵害的地区,通过强烈比对与反差,让他们在心理产生环保情感,强化他们对美好环境的爱惜之情。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激动人心的情景会淡化,这种情感也就会随之消失了,因此,在学生形成基本的环境情感后,学校应定期组织校外课堂,深化情感体验,以巩固与强化学生的情感认同。
3.营造绿色校园,为学生环保意识的形成创设熏陶情境。一个人自出生能感知外界环境开始,就无时无刻地受到环境的熏陶和影响,可以说学生心理的发展就是在人与周围环境不断地相互影响的活动中实现的。客观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环境本身就是巨大的教育资源。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一种生机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有广泛教育功能。
校园是育人的场所,谈对学生的环境教育当然离不开绿色校园的建设,而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绿色环境,即为绿色生态。实施环境教育需要整洁、有序、和谐的物质环境支持,只有这样,环境教育才具有说服力与公信力。绿色生态的校园建设主要体现在校园的美化与绿化,校园环境的有序与有效管理,校园资源的充分利用与节约使用等方面。二是绿色文化,即为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绿色精神与绿色行为。绿色的校园文化对生活在其中的学生个体具有导向与激励、约束与调适、凝聚与辐射的功能,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护校园的责任感,形成与校园环境相一致的绿色行为方式,绿色的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种环境教育。柯拉克罕说:“文化在人生每一个转变上,都在调整我们的生活,不论我们意识到与否,从生到死一直有不断的压力,督促我们去遵循别人为我们定好的行为模式”。???绿色校园文化的营造主要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师生的绿色行为习惯等方面,通过以绿色为主题的讲座、研讨、沙龙、辩论、座谈、演出、竞赛等宣传环境伦理、绿色经济、环境法制、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传授绿色教育基本知识,促进职业学校学生对绿色事业的关心和参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的绿色意识的形成。
二、环境教育重在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
环保意识被教育者内化,形成环保行为,养成行为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是因为环保意识并不是孤立地存在于学生的大脑中,它的周围还包绕着许多其他的意识与情感,如效用意识、随性情感等,环保行为将取决于所涉及到的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这就需要学校在实施环境教育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多种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促进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外化,并最终养成环保习惯。
(一)开展积极有效的环保活动,为环保意识的成功转化创设平台
环保行为的落实与习惯的养成是实施环保教育的主要目标,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有利于环保意识外化为环保行为。在环保活动的选择上在始终遵循以生为本原则的同时要考虑到活动的内容、意义及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如:学校与当地环保局合作组织“走街串巷参与环保监督与环保执法”的活动,让学生在环保局老师的带领下深入街道与社区进行环保的宣传、监督与执法,从法制的高度来引导学生认识环保,了解保护环境、遵守法纪对国家、对社会的重大意义,从而提高学生自觉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的意识,对他们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了一定的作用。除校外活动外,还可以在校内开展很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环保主题活动,如:“环保标语设计比赛”、“环保照片展”“校园绿地认养”、“校园植树”、“废旧垃圾义卖”、“环保创意我发明”等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个人环保行为的“星星之火”形成全校学生参与环保行为的“燎原之势”;明白自己的环保行动在服务别人的同时也服务了自己;形成环保行为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行动的认知;认识到环保应由我做起、由点滴做起的道路;深刻体会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的自豪感与责任感,进而激发他们的环保行为,促进环保意识向环保行为的积极转化,而环保行为的多次训练,环保情感的强化体验,促进环保行为自觉性的形成,即为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学校环保规范制度的建设,为学生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加设防线
“意识虽然影响人的行为,但这种影响能否转化为人的实际行动,决定于决策结构、信息结构和利益结构的合理有效安排。如果没有一种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机制、决策机制、信息机制和利益机制的安排,及时有很好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也难以采取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行动”。可见,缺少实现环保行为的渠道与途径,没有合理的制度安排与约束,将造成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的脱节。
在环保规范的建设上,学校需要把环保管理上升到制化管理的层次中,除了层次化管理外,在对学生实施环保教育的过程中也应体现这种制度化管理的规范,对学生提出环保的具体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考核细则条款,如对学生实行6S管理,对学生的环保文明行为、参加学校环保社团与环保活动、有效制止他人不文明、不环保行为等自愿或非自愿行为进行加分制;对学生的乱丢垃圾、践踏草坪、乱刻乱画、随地吐痰、采用一次性餐具、大声喧哗等不环保、不文明的行为进行减分制;同时将班级环境、包干区卫生纳入学生的考核中,对考核优秀的同学给予评优,在学生中形成竞争机制;对考核不合格的同学要求进行环保知识与活动的再学习,或者带头组织一次环保活动的“惩戒”。在考核制度的约束下,学生能从对环保管理的无意识状态转变到环保管理的有意识的状态中,促进环保习惯的养成。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得好,“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业就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清偿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磨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环保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环保教育的最终目标,只有在环保意识,环保活动、绿色文化、规范管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学生才有可能形成稳固、长久的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习惯。当然,对学生的环境教育还应该延伸至家庭、社会,并借助于多方的力量,中职校的环境教育才能走的更宽、更远。
参考文献
[1]李宁宁. 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J].《学海》,2001(1)。
[2] 时蓉化. 社会心理学[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环保意识存在的问题范文3
Abstract: Documentary data and questionnaire will be employed to make a research and an analysis on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1082 sports professionals in 31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Chinese sports professionals'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is strong and their attitudes toward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are active; but their knowledge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is limited, and they lack initiative in taking this kind of activity. While the lack of due attention is one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at the present stage.Generally speaking,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ports professional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Apart from this, there are distinguish differences of knowledge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f between people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al levels.On the basis of this research and analysis,this paper has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which are geared to replete the environmental knowledge, keep the awareness,modify their attitudes,and reinforce the activities and which will be expected to improve their environmental quality.
关键词: 职业体育工作者;环境保护;环保素质;人文素质
Key words: sport professional;protecting environment;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quality;cultural quality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63-02
0 引言
“保护环境”作为奥林匹克的精神支柱之一,已经成为现代体育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向。[1] 在体育运动高度商业化的今天,只有在保护好环境的前提下开展体育事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职业体育工作者是指专门从事体育事业管理、体育赛事组织及参与的各类人员。环保素质则是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认识水平、行为规范以及实践能力的综合体现。[2]了解职业体育工作者的环保素质现状,对推动我国相关体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促进绿色体育理念的迅速推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为此,本项研究立足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对当前职业体育工作者的环保素质现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以期了解现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从而为有关部门作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1 调查对象与方法
采用教育部重大课题《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统一编制的《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作为调查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调查了全国除港、澳、台之外的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选出的1082名职业体育工作者(东部沿海地区388人,中部地区286人,西部地区408人)其中低学历590人,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分别为26、208、356人;高学历492人,包括大学(含大专)、硕士分别为476、16人。最后通过加权分析调查所得数据,从总调查问卷中选择出反映环保素质的四个方面,即环保知识、环保意识、环保态度及环保行为的相关题目,基本上反映出中国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素质大致现状。所得数据,采用SPSS 11.0版进行了统计学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知识水平现状 环保知识是指人们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及生活中所积累的与环保相关的信息总合,也是衡量环保素质水平的基础。在本项研究中,将“环保的基本方法有哪些?”作为考查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知识的题目。
2.1.1 中国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知识整体水平一般 由表1可以看出,在①、②、③、⑤、⑩五个正确的选项中,第①项的选择百分比最高,全国平均为69.3%,第⑩项最低,为26.3%。而在另外五个错误选项中,除了第⑥项的选择百分比为28.5%外,其余的选择比例都在7%以下。整体来看,虽然错误选项的比例普遍较低,但正确选项的比例却在25%至70%之间。这表明,在对环保知识的掌握上,职业体育工作者的整体水平一般。
2.1.2 高、低学历职业体育工作者对环保知识的掌握存在显著差异 表1显示,高、低学历职业体育工作者对环保知识的掌握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选择“不吃脏东西”(p=0.002
2.2 中国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意识现状 环保意识是人们通过一系列心理活动过程而形成的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体验与行为倾向。[3] 本研究将“保护环境的益处?”作为反映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意识水平的题目。对有关问题的回答百分比及统计分析如表2所示。
2.2.1 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意识较好 表2显示,①、②、④、⑧、⑨五个正确选项中,有三项的选择百分比超过了81%,剩余两项的选择比例分别为74.6%和66.5%;而错误选项中,除了选项⑤为43.8%以外,其他的选择比例都在25%以下;此外,全国另有4.4%的职业体育工作者不清楚保护环境的益处。总的来看,大多数职业体育工作者对环保的意义有着积极正确的认识,且整体的环保意识较强。
2.2.2 高、低学历职业体育工作者的环保意识差异显著 由表2可以看出,高、低学历者在选择“有利于子孙后代”(p=0.000
2.3 中国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态度现状 环保态度是在环保意识的基础上,对环境保护各方面更进一步的认识结果。态度决定于意识,环保意识是人们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产生和发展的前提。[4] 在本项研究中,将“是否愿意参加环境保护的活动?”作为评价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态度的依据。
表3数据显示,全国有95.1%的职业体育工作者愿意参加环保活动,其中有42.2%的职业体育工作者是自觉主动的参加环保行动的,其他超过半数者是在组织安排下会参加。另外,在低学历者的选择中,“自愿自主参加环保活动”的选项比例为39.5%,明显要低于高学历者(p=0.045
总体看来,我国绝大多数职业体育工作者愿意参加环保活动,尽管有些人并不是自主参加的,但其整体环保态度表现积极。这也与其环保意识较好具有直接关系。而另一方面,大部分职业体育工作者缺乏相应环保责任感,其环保态度表现出较强的“政府依赖性”;仅有四成的职业体育工作者在日常行为中表现出自律的环保行为倾向,其参与环保活动的主动性仍有待提高。
2.4 中国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行为现状 任何支持自然环境可持续性的活动,不管是通过减少人类对环境的负面行为,还是采取与鼓励人类对于自然的积极行为,都被称为“环保行为”。[5] 本研究将从捍卫环保的行为(①、②);参与环保的行为(③、④、⑤)和关心环保的行为(⑥、⑦、⑧)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职业体育工作者的环保行为现状。有关问题的回答百分比及统计分析如表4。
由表4可以看出,全国职业体育工作者捍卫环保行为的两个选项的选择百分比均没有超过30%,总体水平偏低;在参与环保行为方面:选择“有时参加环保活动”的是“经常参加”者的一倍,而自觉宣传环保的选择比例仅为34.4%。这也反映出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的责任感和自主性较差;关心环保行为方面,虽然高学历者比低学历者更注意不损坏环境(p=0.013
总体来看,环保行为各方面积极选项的百分比均没有超过50%。中国职业体育工作者的环保行为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缺少维护环境,参与环保的行为;而对环境状况也缺乏应有的关注。其整体的环保行为与其环保意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统一,这可能与其缺乏自觉主动维护环境的环保态度有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中国职业体育工作者的对环保知识掌握的整体水平一般,且高学历职业体育工作者对环保知识的掌握水平显著高于低学历者。
3.1.2 中国职业体育工作者整体的环保意识较强;高、低学历职业体育工作者之间的环保意识存在显著差异,且学历的高低与其环保意识的强弱成正比。
3.1.3 中国职业体育工作者整体环保态度表现积极,但大多数职业体育工作者参加环保活动的主动性不足。
3.1.4 中国职业体育工作者缺乏关心环境、保护环境等环保行为。其整体的环保素质仍有待提高。
3.2 建议 职业体育工作者作为我国体育事业的骨干力量,已经对现代体育“注重生态、保护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有着较为广泛的认同。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知信行”理论的有关思想[6],建议职业体育工作者环保素质的提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2.1 利用重大比赛日,结合环保主题有组织地展开对职业体育工作者的相关环保知识教育,培养和训练职业体育工作者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方式,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此外,在提高职业体育工作者整体环保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尽快出台与“绿色体育”理念相应的政策法规,为我国体育事业持续、良性发展提供保证。
3.2.2 进一步加大环境信息公开化的程度,大力宣传保护环境对体育发展的重要性,利用现代化媒体宣传手段,使职业体育工作者更加明确环保对体育事业的重要性及必要性,进而转变他们的环保态度,培养职业体育工作者特别是体育事业高级管理者的环保责任感,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环保活动的意愿。
3.2.3 在态度转变的同时组织和开展各种环保教育主题活动及环保实践活动。用积极的观念指导职业体育工作者的环保行为,通过实际行动来体验环保对体育工作的促进作用,从而逐步提高他们的的环保素质,进而对我国体育事业的持续和谐发展产生作用。
参考文献:
[1]翁锡全.体育・环境・健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286-315.
[2]陈立言.大学生的环保素质浅探[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0,(09):103.
[3]李宁宁.环保意识与环保行为[J].学海,2001,(01):121.
[4]唐军.北京居民环保态度和环保行为的社会学分析[J].城市问题,2000,(05):24.
环保意识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 环保
目前,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大的缺陷,没有把环保意识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人们对于环保的意识淡薄,对于环境价值观念认识不足,使得人与环境的发展难以和谐。因此,我们要在教育中加强环保的意识,加强人们对于环保的重视程度。为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有必要从小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而地理作为一门与环境最为贴近的学科,必须要承担起来这份责任。
一、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中学时期是学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可塑性都比较强,如果在这一时期加强学生的环保教育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当前环境的恶劣性,让学生从自身做起,承担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同时,还要让他们明白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严重后果,使学生逐渐的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通过环保意识的教育,学生可以有意识的把自己与环保联系起来,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环保的重要程度。在高中众多学科中,地理与环境的关联程度是最大的,地理教学的核心理念就是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的融合一些环保意识,这不仅可以充分的体现出高中地理课程的价值,而且还可以把课堂的教育与社会的事实焦点有效的结合再一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地理教学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方法
2.1将环境形势融入到课堂
很多的环境问题都与地理息息相关,环境的很多内容都是从地理角度来考虑分析的。在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现在的环境状况做以简单的接受,然后在结合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相应的分析和讲解。近年,大气层的破坏日益严重,地震等灾难也是接连发生,雾霾天气更是久居不散,这些事实的热点问题已经成为了人们议论的话题。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就是主要的问题之一,使得全球的温度上升,造成了空气严重的污染,让学生注重这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环境问题,从而使学生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2.2注重课本知识
学生是否具有环境保护意识,这与他们生活的环境具有很大的关系,家庭生活的氛围和学校学习的氛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课堂的教育和学校的生活是影响学生事物看法的主要途径。对于地理课堂教学而言,能够从中反应出很多的环境问题和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能够认识和了解到很多的自然规律。我们现实生活中运用的大多数资源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对这些资源无限的开发,就会收到大自然的惩罚,环境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我们一味的索取,终究会收到大自然的惩罚,环境的破坏会对我们子孙后代的生存有着严重的影响。因此,我们提高学生环保意识的出发点就是课本 。
2.3采用问题式教学
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很多的知识点需要学生去记忆,关于地质地貌、国家特点等方面的内容都是需要记忆的。但是,在记忆的过程中不能只是机械的记忆,这样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的感觉。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取开放式的教学,设置与环境相关的情景,靠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这更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例如:我国近些年频繁发生的地震灾难是由于什么原因产生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地质变化的相关知识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最好要把周围的环境作为课本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的推进课堂教学 。
2.4通过实践加强学生环保意识
地理课本的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很多知识不能被学生深刻的了解,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多开展实践教学,让学生走进大自然,用心的感悟生活,观察生活中的环境问题。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老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郊游,让学生走进自然,让学生亲自去观察树木和草的不同之处,经过实际的参观,在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思考和学习。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环保技能知识。
三、通过环保论文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存在的问题范文5
【关键词】高职院校;化学教学;渗透;环境教育
21世纪,环境问题逐渐成为阻碍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屏障,环境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全人类的重视,因此,保护环境刻不容缓。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绝大部分将成为工厂的技术人才,他们处于生产的第一线,他们的环保意识的强弱将直接影响着整个环境的状况。大力发展高职院校的环境渗透教育,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他们的环保责任感以及参与技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环境教育即:环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的环境知识、环境问题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得受教育者的环境技能、环境意识、环境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各类活动。
环境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首次开设环境保护专业的高校是清华和北大。1983年我国才把环境保护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1994年,我国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时刻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到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 。
一、高职院校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富有,但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危及到人们的健康。这已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是一个全球普遍性问题,我们不但要解决目前的现实性问题,而且要防止环境恶变。人类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树立环保理念,只有进行环境教育才能使世界可持续发展。
二、高职院校化学教学课堂中渗透环境教育的实施
在教材中,一般都隐含有环境教育的知识,教师要把握好切入点,使用得当的方法和手段,尽可能用生动的语言把这些知识点渗透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即学到了该环节的知识点,同时也学会了环境知识,树立起环保意识。首先,教师要有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大量阅读相关知识,了解化学学科和环保之间的关系,积极主动地把环保知识通过教学渗透进来。第二,教师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尽力挖掘出教材中环境教育的实例,确定化学知识和环境教育的纽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环境教育的顺利实施。
在化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利用一些身边的生动例子,激发学生们对环境教育的兴趣,使他们感觉到这些都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切身利益,只有这样,他们才会积极主动的去接受环境教育,从而养成环保意识。在渗透教学时,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讲授法。它是一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我们在渗透教学中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方法。2.PPT课件展示法。在课堂上利用PPT课件向学生更直观的展示环境污染的情形。通过观察,让学生通过这些直观的、生动的画面,亲身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促使他们环保意识的形成。3.示范法。“言传身教”中的言传即讲授,身教即为示范。教师自身的良好的行为和道德品质就是最好的示范,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自身的行为,给学生树立起“标杆”,其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甚为深远。4.课前演讲法。高职化学课时较少,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几分钟的演讲。学生要提前预习教材,结合教材内容,为课前小演讲做充足准备。这种方法的目的是通过组织演讲,让学生主动上网查阅资料、筛选资料,不仅使他们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使他们形成环保意识,从而带动所有学生去关注环境,去爱护环境。
三、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施环境教育时,教师课前要挖掘教材与环境教育的相关知识,找出环境教育和所授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同时还要采用各种手段查阅大量资料,教师势必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再加上高职院校学制短、课时少等原因,环境教育受到极大阻力。环境问题是社会问题,环境教育要由所有教师的积极参与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这就要求各学科任课教师配合起来,一起完成这一教育目标和任务。但现实中,有的教师对这一问题根本满不在乎,这对环境教育极其不利,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对策
各级部门领导与教师要转变观念,端正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和态度。环境教育看似与学生的就业没有直接联系,容易受到社会、领导、教师和学生的忽视,要确保环境教育的顺利进行,必须要各级部门、全体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另外教师培训工作要加大力度,使他们改变以往环境知识缺乏、环保意识淡漠、不主动进行环境教育的现状。教育部门和环保部门要有机配合,利用各种机会、措施和途径,促进教师环保意识的提高。最后,要完善教材体系,编写出有环境教育的配套教材,以适应当今的高职化学教育。
参考文献:
[1]Joy A.Palmer,田青等译.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6,212,213.
[2]范春梅,刘杰.世界环境教育的发展史及其特点[J].环境保护科学,1997,23(4).
环保意识存在的问题范文6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要严格落实绿色理念,严格遵守规范要求.在实验课前,学生要认真学习操作规范,严格按照步骤要求进行化学实验的各项操作,控制废物的产生量,并对废水、废渣、废气做好回收和利用工作,避免污染周围环境.实验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将废弃液和剩余的固体药品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对回收的废液进行处理之后再排放.还要做好仪器的清洗工作,并将仪器摆放到原来的位置,培养良好的实验卫生习惯,落实绿色化学理念.例如,在做“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燃烧所生成的二氧化硫会带来污染,为避免污染问题发生,实验时应该严格控制硫的使用量,在瓶中事先放入少量碱溶液,实现吸收二氧化硫的目的,从而避免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空气带来污染.另外,可以设计微型实验,尽量选用无毒无害的绿色实验材料,实验后利用中和、分解、深埋、回收等方式,对生成物进行严格处理,以保护好周围环境,避免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二、课外活动中应用绿色化学理念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绿色理念,还要注重对绿色理念的应用,将其合理应用到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好地开展各种活动.合理组织课外活动,也能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是落实绿色化学理念的重要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兴趣学习小组,开展化学知识竞赛等活动,以所学的初中化学知识为基础,介绍生物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等,学习人类活动与大气、水体、森林、植物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学习之后更加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学习环境保护、新能源利用、食品卫生保健等,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学生利用所学化学知识指导自己的实际行动.还可以采用课外宣传、讲座等形式,介绍人们所关注的环境问题,丰富学生这方面的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将所学知识有效应用到日常生活之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提高初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应用能力.
三、考试练习中应用绿色化学理念
在考试和练习过程中,适当增加绿色化学理念方面的内容,有意识地加强训练,指导学生的日常行动.在布置习题和练习时,要结合教学内容和课要求,精心设计习题,合理设置环境保护方面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例如,在讲“水的组成”后,教师可以设置习题:水资源保护,节约用水的主要对策有哪些?在做“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为降低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可以采取哪些有效的环境保护对策?这些习题和练习与环境保护息息相关,也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重要策略.通过这些习题和练习,能够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学生将绿色化学理念的相关理论熟记在自己脑海中,并落实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采取相应对策,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工作.
四、调查研究中应用绿色化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