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楼宇经济调研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发展楼宇经济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发展楼宇经济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楼宇经济调研报告范文1

关键词:金融业;区域经济;发展途径

一、江北区金融业发展现状

(一)江北区金融企业类型及分布。2014年,江北区拥有金融业法人单位10家,其中货币银行服务4家,非货币银行服务

2家,财产保险2家,保险经纪和服务2家。

从类型上看,江北金融业法人比较单一,主要还是集中于银行业,占据60%,保险业占据40%,证券业、金融咨询、金融技术服务等其他金融活动尚处于空白。从分布上看,金融企业主要还是集中于市中心的中马街道,甬江、庄桥、洪塘等城郊区域还未有金融机构总部入驻。

(二)江北区金融业发展及经济贡献。近几年,江北区金融业在全市金融业发展的带动下,增长迅速,从10年开始,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远超9.8%的GDP年均增幅,其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逐年提高。2013年,江北区金融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亿,占GDP比重也达到9.75%,贡献达14%。

从四大细分行业增加值情况看,银行业依然占据主力地位,约占金融业增加值的76.3%,证券、保险和其他金融活动合计约占23.7%。

(三)宁波市及周边县市区金融单位分布情况。2014年,宁波市拥有金融业法人单位185家,其中中央银行1家,货币银行服务58家,非货币银行服务50家,人身保险15家,财产保险26家。从县市区分布情况看,海曙44家、江东53家,分别占到总量的23.8%和28.6%,江北区位居第6位。

从增加值情况看,海曙江东作为新老宁波市金融中心,两地区增加值合计占据近50%,我区仅占4%左右,在上述六区中,仅高于镇海,与海曙、江东、鄞州差距较大。

二、江北区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江北区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发展起步较晚,基础较为薄弱。江北区金融业发展起步于“十一五”期间,06年,全区金融业增加值2.2亿,占GDP比重为1.9%,由于起步落后,到2013年,增加值占全市的比重仅达到4%左右,仅为海曙、江东的1/5不到,鄞州的1/3左右。总部机构企业数占全市的比重也仅为5.4%,相距海曙、江东甚远。(2)“硬件”“软件”不足,金融发展环境欠佳。从我区商务楼宇情况看,一方面是量少、规模小。以投入使用的商务楼宇数25个,总面积70万平方米左右,而海曙、江东在2011年商务办公楼面积就已经达到330万和

250万平方米。二是楼宇档次不高,缺乏5A级商务办公楼宇(甲级写字楼)。核心滨水区11幢楼宇,除了北岸财富和新建成投入使用的来福士广场、钻石广场及豪城国际外,其余8个商务楼宇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以无法适应现代服务业总部型经济的发展需求。另外,从“软件”方面看,我区缺乏对金融业的发展定位和相关的政策支持。《江北区十二五规划》中仅有简单的提及培育发展金融业及建设中马街道非银行业金融聚集区,缺乏详细、全面的规划方案及未来打造金融聚集区的定位及行动目标;江北区近几年支持产业发展的各种扶持政策中,对于金融业发展没有明确详细的扶持政策出台,政策尚处于空白。(3)区域竞争进一步加剧。根据《宁波市十二五金融业规划》,宁波将在5年内基本建成长三角南翼区域金融中心,在空间布局上,将形成“一个主中心,三个金融集聚区”的空间布局。从规划上看,江东成为宁波最重要的金融中心已是必然,后起之秀鄞州作为三个金融集聚区之一,其金融业发展以步入快速发展轨道。而江北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又没有纳入全市的金融业发展规划布局当中,金融业发展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

(二)江北区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机遇。(1)宏观金融发展环境优化。随着上海经济圈辐射效应的加深以及《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的获批,宁波金融业发展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宁波市金融发展规划提出把宁波打造成对接上海、服务海洋经济的区域性专业金融中心,抢抓海洋经济发展新机遇,立足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建设,积极融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加快打造新兴金融发展平台,持续完善金融体系,调整金融结构,创新金融产品,壮大金融总量,优化金融环境,实现城乡金融协调和区域金融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金融核心竞争力和区域辐射力,努力建成区域金融中心。(2)江北自身地理位置优越,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江北地处宁波市区西北,北连杭州湾大桥,作为宁波市的北门户区,融入上海长三角2小时经济圈,这为江北充分利用上海因素,融入上海金融圈,承接上海金融产业链的转移和功能放大,推动江北金融业乃至整个高端服务业的发展提供较好机遇。江北与海曙、江东同样作为宁波市中心城区,其地域面积相当于其他两区之和的三倍多,广大的城郊发展空间和相对低廉的商务经营成本将为江北承接市中心的金融业发展提供有利的空间保障和要素支持。从江北商业地块建设看,来福士广场和钻石广场以建成运营;宁波绿地中心今后将作为宁波地标性建筑矗立外滩,其办公楼面积有近20万平方米;滨江地块的奥利赛广场、北门户区的中策创意广场、

GXG时尚大厦等正在紧张的筹建中。这些都将为江北创建良好的金融环境打下坚实基础。(3)宁波金融业态发展不平衡,我区金融业发展存在更多选择。宁波市金融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机构门类不齐。其中银行服务一枝独秀,占比高达59.5%。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较缓慢,经济总量仅占

10%不到。而金融后台服务,如金融咨询、人才培训、财务顾问、战略规划、信息技术后台支撑等业态更是匮乏。而正是全市金融业态发展的不平衡,为我区制定金融业发展规划,从弥补宁波金融业发展短板上,提供了更多方向和选择。

(三)促进江北区金融业发展的意见建议。(1)明确发展方向―金融中介、后台服务中心。积极利用、宁波东部新城金融业发展的外溢效应,同时把握好周边县市区金融业尚处起步阶段的有利时机,重点发展功能互补、机制竞合的特色金融业态。大力引进宁波尚处“短板”的金融业态总部机构入驻江北,如信用评价、资产评估、会计审计、法律咨询、投资咨询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融资典当机构、信用担保机构、数据处理备份、软件设计等金融后台服务机构等,同时利用北门户区打造宁波电子商务中心之际,率先发展互联网金融③,把江北金融发展方向定位在建设成为宁波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示范基地。(2)制定发展目标,优化规划布局―双核辐射、多点支持。将金融业发展纳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今后全区金融业发展目标,同时优化金融业的空间布局,促进金融业产业集聚和金融服务延伸。以中马商务中心和北门户区电子商务中心为“双核”,湾头区块、万达区块、慈城新城为“支撑点”,构筑江北区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双核辐射、多点支撑”的空间布局。(3)落实细化各类保障制度。制定、细化并落实对于促进金融业发展的各类保障制度。一是制定完善金融业发展优惠扶持政策,出台针对引进金融后台技术服务、数据处理备份中心、金融中介服务等新兴金融业态总部机构的扶持政策;二是制定高端金融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与金融机构、相关院校合作组建金融人才培训基地,提升区域金融人才整体素质;三是健全完善区域金融协调制度和信息交流机制。以区金融办牵头,定期召开全区金融机构联席会议,加强沟通与协调,推动促进金融业发展相关政策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 谢平、邹传伟、刘海二,互联网金融手册,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关于发展楼宇经济调研报告范文2

上海白领赵康巍最近有了一次和上海市副市长白少康直播连线对话的经历。

“对于上海市将来的交通整治,你们最希望政府做什么事情?”白少康问。

“我们最希望政府做的,就是把这种严格、公正的‘零容忍’执法继续坚持下去,让违反交通规则的人得不偿失,从而真正把交通法治的权威给树立起来。”赵康巍答。

12月4日,一个普通的周末,也是第三个国家宪法日,包括赵康巍在内的50余位白领聚集在一起,见证了上海市黄浦区普法公益社团,也是“海燕博客”第18个子社团――海律社的诞生。

十年前,“海燕博客”创始人,既是基层干部,也是民办非企业单位负责人的施海燕绝对想不到,仅仅十年时间,这个以她的名字命名的公益组织,便凝聚了上海超过2万名的白领新侨等新阶层人士,已孵化出18个子社团,每年举办活动400余场,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颇有影响力的统一战线品牌。

“我们希望借助这个平台,把统战的对象化为统战的力量,充分发挥这些新阶层人士的潜能,为城市发展建言献策,同时传递更多的正能量。”施海燕告诉《t望东方周刊》。

一场关于交通大整治的讨论

2016年3月25日,上海市开启了史上最严的交通大整治行动,希望运用法治方式破解交通管理难题。上海警方从依法整治机动车鸣号、占网格线、不系安全带、开车打电话、乱停车等“小违法”入手,向社会释放依法严管的信号。

“交通大整治”的效果如何可持续?怎么看待黄浦交警创新性执法?“拯救斑马线”公益活动如何推广?非机动车如何治理?“快递小哥”乱象如何看?

在12月4日当天,赵康巍和他的白领朋友们与参与交通大整治的交警和知法懂法的律师就这些问题深入交流。

“我之前把车停在自家店门口,进去店里拿个东西,出来就被贴了罚单。”有白领抱怨。

“我们国家现在开车的人越来越多,可是很多司机的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的自行车时代,认为我的车可以在自家门口、单位门口随意停放。可实际上,机动车乱停乱放,占用的是公共道路,这当然是一种违法行为。”黄浦分局交警支队、事故审理大队大队长王健一针见血地指出。

“以前对于上海开展这么严格的交通大整治总有不理解的地方,通过这次讨论,特别是听了一线执法人员的解释,我们也开始学会从政府和执法部门的角度出发去看待这样的大整治,从而更加理解他们了。”赵康巍对《t望东方周刊》说。

为政府与新社会阶层人士之间搭建有效的沟通和对话平台,正是“海燕博客”从创办伊始就一直在做的工作。

施海燕告诉本刊记者,自“海燕博客”成立以来,其所在的黄浦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就曾多次在线上线下和“海燕博客”的白领粉丝们互动,邀请他们就城市突发事件应对和处置、“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等课题进行座谈。

2011年起,“海燕博客”每年开展一项课题调研,相继形成了《黄浦区海外归国人员创业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沪上读书会发展与侨务统战工作应对研究》《“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统战工作挑战与创新――兼论“微协商”的实现机制》等调研报告。

2009年底,“海燕博客”会员中的一批有思想、有理想、热心社会活动的企业高级管理技术人员组建了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白金部落阁。联谊会的大部分成员都有海外留学经历,是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精英代表。

“我们的会员多次参与到黄浦区乃至上海市重大政策制定的建议讨论中,充分发挥了社会组织参政议政的职能。”白金部落阁社长罗丹告诉《t望东方周刊》。

比如,社员会定期与黄浦区商委、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共同组织服务区域经济、建言献策的主题论坛,还针对“一带一路”建设、科创中心建设、金砖银行运营、上海金融试验改革、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政策的出台以及热门议题共提交30余篇书面意见,通过有关渠道报送全国政协、中央统战部、中国侨联、市委办公厅等。

2014年年底,上海外滩发生严重的踩踏事件。罗丹向本刊记者回忆,当时,他们的主要成员积极联系现场人员,在还原事实的基础上,凭借自己在危机处理和公关方面的经验,对于政府接下来需要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几篇书面意见,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都与政府后来的做法不谋而合。

从左行右立到拯救斑马线

公益活动,是“海燕博客”的一张名片。

“海有爱公益社”是“海燕博客”孵化出的第一批公益社团之一。“公益社成立时,正逢社会上掀起“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的争论,我们希望通过行动证明这个社会还有爱,又因为是‘海燕博客’的子社团,便取名‘海有爱’。”海有爱公益社现任社长花容彦说。

如今,在上海的地铁站、商场等公共场合,乘坐电梯左行右立已成为大家自觉遵守的规范。而这个规范的形成,正源于“海有爱公益社”在上海市率先倡导的文明乘梯公益行动。

“请靠电梯右边站立,让出左边通道给有急事的乘客行走。”2008年11月10日起,每天中午12点,10位身着统一服装,手举宣传牌的白领和一只大大的人形海宝,会准时出现在上海市中心人流量最密集的人民广场和大世界地铁站,积极地向搭乘自动扶梯的市民宣传“左行右立”的理念。

如果乘客意识到站错位置并及时改正,“海宝”会举起手臂,摇晃脑袋欢呼;如果乘客看到示意后知错不改,“海宝”便会耷拉下脑袋,蹲在地上做泄气状。

花容彦当年是这一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她曾拉着办公室的8个同事,在人民广场地铁站连续站了一个星期。

这项坚持了两年的活动,通过“海燕博客”这个网络平台,广泛调动了众多社会资源,招募了志愿者2000人,共4000人次参与其中。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时,“左行右立”已成为大多数上海市民的自觉行动。

时光飞逝,当年初出茅庐的白领青年如今已大多为人父母,但是他们不仅未改热衷公益的初心,更希望将其传递给下一代。

2016年5月8日,由“海有爱公益社”策划发起的“拯救斑马线”白领亲子交通文明倡议行动开始。这是“海燕博客”团队为上海市政府动员部署的道路交通违法大整治贡献出的一份力量。

“拯救斑马线”以家庭为单位,采取亲子参与的形式,一起劝阻斑马线上的违规行为。他们通过新侨、白领及青少年,共同发起路口宣传践行、雏鹰夏令营以及打造“黄浦斑主”宣传大使等多种线上线下宣传手段,希望达到“培养一个小交警,带动一个大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效应。

每场活动有20户家庭的名额,采取网上公开报名,每次都是被“秒杀”抢光。

很快,这场源自黄浦白领青年的活动,陆续在上海各区推广和升温。7月24日,在全市各商圈路口还开展了集中行动。

上海市民办立达中学的初二学生丁凌骏和身为“海燕博客”粉丝的妈妈一起报名参加了“拯救斑马线”活动,成为其中最积极的志愿者之一。12月11日,他还作为主角之一,出演了“拯救斑马线”原创话剧。

“2010年的文明乘梯行动既有组织化动员也有社会化动员,‘拯救斑马线’完全是通过社会化动员方式,自下而上产生影响力。”施海燕介绍,“拯救斑马线”最初的一批家长志愿者,全都来自“海燕博客”维系着的粉丝群体。

从50人到2万人

时间回到十年前,施海燕没有想到,当年的一次小小的扫楼行动,竟造就了如今颇具社会影响力的“海燕博客”。

2006年3月,上海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两新”( 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团建试点工作,黄浦区的南京东路街道入选第一批试点,提倡将共青团工作从居民小区延展至商务楼宇。

这让时任南京东路街道团工委书记施海燕有些犯难。“黄浦区写字楼这么多,但我们连一个说得上话的白领和企业都没有。”施海燕说。

为此,她想到通过组织当时在白领中盛行的户外拓展活动来积聚人气。可宣传工作怎么做?施海燕选择了最原始却也很有效的办法:扫楼。

怀揣一叠打印好的宣传单,施海燕花了两周时间,“扫”了街道所辖范围内14幢写字楼的几十家企业,终于凑到50人,组织了首次户外拓展活动。

当时才工作两年的花容彦,抱着多交朋友的目的,拉着两三个同事一起报名参加了活动。虽然在愚人节举行的活动还正赶上暴雨,但花容彦他们还是玩得很尽兴。“原来在一幢楼上班,难怪这么面熟”,“公司就隔一条马路,下次一起午饭”,50名白领就这样成为了朋友。

活动当晚,施海燕乘兴在自己的MSN空间记下了“流水账”,上传了照片。参与的白领们纷纷留言,热烈讨论,希望这样的活动今后还能继续。

此后,施海燕隔三差五组织活动,K歌、羽毛球、杀人游戏、参观博物馆,三十多岁的她和二十多岁的白领一起玩着最潮的游戏。

从MSN空间到新浪博客、微博、微信群、微信公众号,施海燕紧随新媒体的变迁拓展着工作阵地。

最初以交友为出发点的白领聚会很快细分出新的方向。2006年10月,“都市原点话剧社”成立,这是施海燕孵化出的第一个子社团,也是上海第一家以白领和新侨为主体的业余话剧社,几十场公益演出曾在上海大剧院、音乐厅、话剧艺术中心等地上演,观众达上万人次。

十年间,施海燕口中的“社团宝宝”一个个诞生,涵盖文化、艺术、交友、公益、参政议政等多个领域,组织了1000多场活动。

这些活动让白领们“找到了组织”,也使“海燕博客”的“铁粉”从最初的50人涨至2万多人,从黄浦区的白领新侨发展至上海乃至周边地区的新阶层人士。

“‘海燕博客’具备政府背景与支持,但强调子社团的自主筹建、自主运作、自主管理。”黄浦区委统战部的一位领导说。

为公益发展中心申请专项经费,向区内优秀企业争取活动场地,与社团局、税务局协商独立注册事务……黄浦区委统战部、区政府侨办、区侨联总是出现在“海燕博客”发展“最需要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