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方案

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农村增收为核心,走“城乡统筹,稳定规模,突出培训,打造品牌,强化服务,提升质效”的路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打造建筑、缝纫、电子电工、数控、矿山采掘、酒店服务六大品牌,调整转移输出结构,拓展劳务就业空间,提高就地转移比重,创新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增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团省委《关于集中力量做好20__年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20__年,组织3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见习基地和培训基地各6个。

三、工作措施

1、健全机制,明确责任

一是下发关于开展20__年农村青年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把工作任务细化到各个区县团委。二是将农村青年培训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使目标、督查、考核一体化。三是建立农村青年培训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把农村青年培训工作落实到牵头部门、责任部门。

2、建立见习和培训基地

(1)依托12个__市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培训基地。以四川天寿药业、四川金甲经营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为载体,以生产车间为平台,对农村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2)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培训基地。依托__市“农村青年创业之星”创办的泸县玉龙养殖有限公司、泸县银海巨桉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青年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3)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培训基地。充分发挥__职业教育发达的优势,对农村青年进行缝纫、计算机、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转移率。

3、围绕品牌抓技能培训

围绕“五大品牌”和__优势行业抓技能培训。按照“就业带培训,培训促就业”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一是开展订单式培训。采取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按工业园区需要组织培训,重点打造建筑、缝纫、电子电工、酒店服务、家政服务五大培训品牌。二是围绕__工业主导产业开展培训。围绕酒业、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矿山开采、港口运输等主导产业,按企业需求组织开展培训。三是开展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在中考、高考结束后集中对学生进行培训。

4、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

一是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结合__“四个四”发展战略、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岗位,帮助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二是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行动。争取把失业返乡农民工纳入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开展新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培训质效,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三是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行动。积极争取对失业返乡农民工,积极鼓励其创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

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范文2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大建设新农村服务新农民的工作力度,大力提高我地区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农业发展整体水平,进一步强化科教兴农、人才强农的工作力度,促进我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特制订20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具有意愿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已向非农产业转移需要提高技能的农村劳动力为培训对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能培训、转移就业为核心,以承接阳光工程项目,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技能培训及其他企业急需工种为抓手,以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认真贯彻自治区、地区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争取党政重视,寻求多方支持,整合科技教育资源,联合社会力量,切实有效地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为服务“三农”,促进我地区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总体任务:建立健全20__年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体系,配置完善培训基地、设施、手段、师资、教材、信息、台帐、档案等基础条件,加强系统内培训工作管理,申请阳光工程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城镇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及其他培训,努力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运作优良,优质高效的工作格局。

20__年全地区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10000人次,任务分配情况如下:略

三、基本措施

1、积极争取重视和支持。各县(市)农广校及其他培训机构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政策要求、目标任务、实施措施、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等认真向当地党委、政府做好汇报工作,主动向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教育局、工商局、税务局、农业局、阳光工程办公室、扶贫办等有关部门搞好协调和配合工作,以取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将农村劳动力转移职业技能培训纳入项目培训工作中去。

2、虚心接受主管部门的领导。各县(市)农广校及培训机构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内部培训工作管理,虚心接受主管部门的支持和领导,以保证培训工作有序进行。

3、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率。在充分发挥现有教育培训资源作用的基础上,改造和完善培训机构,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学培训条件,培训建立一批能起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增加培训项目,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的质量和效率。

4、强化培训机构工作力度。各培训机构在工作中加大管理,强化工作环节连续制度,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的师资、教材、市场信息、培训资质认定、就业推荐、建档立卡、跟踪服务工作等具体工作中都要加大管理,落到实处。

5、完善培训基础条件

各培训机构要采取自建、联建、加盟和利用科技园培训阵地等多种行之有效地方式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基地,并根据市场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和专业,根据培训专业配备教学设施和筛选实习基地,落实培训教材和师资队伍,以保证培训质量,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6、落实建章立制。要制定培训工作的教学、实习、财务、信息、就业、档案台帐、跟踪服务等完备的规章制度,加大规范管理力度,保障培训工作有序进展。

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范文3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为了“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加强职业院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培养造就一批具有精湛技艺的高技能人才。到2020年,在全国建成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万名高级技师”。纺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和国际竞争优势明显产业,急需大量各级、各类人才。

高技能人才缺口大

纺织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长足的推动作用。但目前影响我国纺织工业整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仍然是劳动力素质较低。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及纺织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部分人员由于知识层次低,技能素质不高而迫切需要得到技能培训。同时,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们成为生产一线的主力军,但是他们没有从事过工业化生产,对所做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标准、操作规程等都一无所知,因此,如果这些劳动力都在走上工作岗位前能够参加技能培训,将带动行业和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据统计数据显示,广东纺织行业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不到4%。现代纺织制造业要求劳动者既要有理论和专业知识,又要有很强的动手能力,在工作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这些劳动者必须是一批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集知识性、技能性于一体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近年来,四川省以棉纺织、丝绸、化纤和服装业为主的纺织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稳居西部第一,但据调查显示,首先要解决的仍然是技术工人和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目前,四川省技术人员占行业总人数的平均比例不到5%,而要实现产品由初、粗产品加工型尽快向深、精产品创新型转变,达到以智取胜,推动产业升级,必须加强高素质、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

我国的棉纱、棉布、呢绒、丝织品、化纤、服装等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纺织工业从业人数约1900万人。当前,长三角地区集中了全国纺织服装工业近三分之一以上的产能,并表现出越来越强劲的发展势头,“中国制造”的纺织服装产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南通素有“纺织之乡”之称,纺织服装行业门类齐全,产业链完整,并拥有亚洲最大的家纺产品研发、生产、集散基地,家纺产品的出口额占全国的四分之一。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技能的人才,这为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培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响应纺织服装产业振兴规划,以满足纺织服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为导向,在完成在校学生的岗前技能训练基础上,进行下岗工人再就业培训、在岗工人岗位提升及农民岗前培训,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职能的融合。通过立项建设,将基地建设成为一个就业、创业实训基地,成为服务社会、开发共享的服务平台。

校企联姻缔结硕果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表示,中国纺织工业由大变强的人才战略,既需要产业队伍普遍素质的提高,更依赖于大批精英人才、杰出创新创造型人才对产业转变发展方式与产业升级的引领和带动,既需要大学教育在出人才方面的贡献,也需要大学教育在产业创新方面的直接参与和引导作用。

校企合作在我国已广泛开展,并取得很好的双赢效果。这些合作的企业既是“培训基地”的服务对象,又能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共同谋求发展,企业又迫切需求,恰是实施双赢的好机会。

根据行业需求和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职业院校的专业办学定位和办学思路,为提高学生专业的适应性,对学生实施“分方向”培养模式。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将分别设置“服装设计”、“服装染织艺术设计”、“家用纺织品装饰艺术设计”等多个专业方向进行培养。“培训基地”将加强“订单式”培养,经常开展社会调查,不断听取企业的意见,以企业、行业与市场的需求为导向,设计相对应的企业需求人才订单培养计划,按照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校企合作有多种形式,本次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将重点放在了职业院校。在经过了严格的资质鉴定和审核之后,首批共批准建立了6个中国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分别在武汉纺织大学、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和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这将为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和企业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起到共同的推动作用。

职业教育幸福的出路

本次在中职院校建立培训基地收益的绝不仅仅是企业,虽然基地的培训主要针对企业的在职员工,但对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岂不是一个更好的消息?关于中职院校,社会上更多的人仍然认为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无奈的选择,是本科、专科后面永远不招人待见的地方。

又一年高考落下帷幕,数百万大军过独木桥的壮观场面再次上演,这一中国独有的剧目,结局常常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当本科院校的就业率连年出现不景气的局面,本科生的工资也缺乏竞争筹码的时候,反而让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些扬眉吐气。这里毕业的学生常常不愁找不到工作,工资待遇甚至也略优于本科生,这样的场景值得社会深思。与其削尖脑袋挤进竞争激烈的本科院校,倒不如学得一技之长,更能够赢得企业的青睐。

目前,中职院校与企业的多方深度合作,不仅为在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甚至在学生还没有走出校门的时候,就得到了满意的就业岗位。不仅不用经历四处求职,屡屡碰壁的遭遇,反而会拿到比本科毕业生更好的薪酬待遇。面对这样的选择,是我们转变观念的时候了。

培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孵化器

我国纺织服装产业的发展与纺织行业院校息息相关,迫切需要院校在人才、技术与智力上的支持。由于我国目前纺织行业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缺口非常大,现有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素质都不高,根本无法满足纺织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导致纺织服装企业的整体研发力量薄弱,设计创新能力与产业发展极不协调,严重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因此,要促进我国纺织服装企业的产业升级,提升企业在国内、国际的核心竞争力,加强行业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是关键。而依托纺织服装职业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将学校优秀的师资、科研和硬件设施资源与企业的规模、技术、管理和效益优势相结合、优势互补,形成产学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关键。

在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的业务指导下,6所职业院校争取政府及有关行政部门的支持,联系纺织服装领域的专家,与企业共同组建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高技能人才发展规划,制定纺织服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破解制约企业发展的人才瓶颈难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以企业在职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根据情况为企业量身定制相关培训课程,承接企业的专业培训、团体培训,包括定向班、实训班、企业内训等,探讨产学一体化合作模式,成立纺织服装行业各类工作研究室,开展具体的“专业――工种”研究工作;以职业院校学生、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象和下岗再就业人员为辅,解决在校生与社会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为纺织服装行业储备和输送高技能人才。同时,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对企业岗位进行细分,确定各工种岗位对技能等级和技能水平的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10-0084-01

目前国内有的学者将“双师型”教师其概括为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应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双师型”教师在职校的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现代化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问题

(一)提出问题

1.职业院校毕业生质量问题

根据去年就业学生调查情况分析,对120个中职专业的毕业生进行了企业调研,其结果令人担忧,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培养质量不满意,毕业生的专业能力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企业还需要“二次培训”即:恢复师傅带徒弟、企业提出“半成品”教育。

(二)分析原因

1.职业院校的师资实践能力差

我们对经济技术发达国家进行调查,国外对职业院校的教师多有严格的规定,必须有3-5年的企业实践经历,而我们国家没有要求。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大学本科毕业,直接到职业院校从事教学工作,没用企业工作的经历。让他们培养高质量的职业院校的毕业生是不可能的。

举例(以数控模具专业为例):教师都没有在企业工作过,他们没有设计过模具、生产、制造过模具怎么能培养出胜任企业工作的学生呢?

2.专业课程设置落后问题

我们到现代化生产企业调研,发现企业技术水平发展非常快、高科技运用非常广,而我们的中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设置很陈旧差距5-10年。

(三)“双师型”教师的概念理解

1.什么是 “双师型”教师 ,“双师型”教师既能在学校教书,又能承担企业生产任务和科研开发项目,但目前没有确切的定义。

2.工程师≠技师,技师是指技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工程师属于复合型人才,实操、理论都要达到很高的水平等,2者在本质上有很大的不通。 3.“双师型”教师分类

3.新形势下模具“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问题。在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如何定义呢?对双能力、双职称、双成果三类教师进行比较,结果:最接近“双师型”教师标准的是“双能力”教师,但是又有所不同。

二、实施“质量提高工程”的有效办法

(一)解决专业课程设置落后问题方法

首先,对行业有知名度的现代化的企业进行深入的调研。 依据现代化企业的新技术――“中高等职业教育”建立创新专业,科学合理的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必须有企业参与,制定能力标准、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

(二)解决中等职业院校的师资实践能力差方法

1.校、企、行联合结盟

目前,我国有各种师资培训班,大多数是理论培训,出于形式,不能根本解决培训师资内在的水平问题。我们聚集国内行业技术专家、职业院校的教育专家,省市区职教集团以及企业经营管理者组成强大的团队――“现代新型技术人才培养联盟”,并计划校、企、行联合打造中国第一批的“双师型”师资培训基地(建立“厂中校”或“校中厂”的模式)。以全国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各专业协会、全国职业院校研究会等单位为龙头,联合各职业院校,各中等职业院校并与知名模具企业结成联盟,建立中国“双师型”模具师资培训基地。

(三)“双师型”模具师资培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思想

1.培训基地的建设本着全面为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服务,培养掌握综合技能“双师型”教师的原则。产品造型与创意―模具设计与开发成型零件加工模具零件测量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试模与成形模具修模与检验等依次培训。基地引进先进模具成形零件的加工设备,与国际先进模具制造水平接轨。实现设备覆盖面广,梯次配套,以满足特殊实训和培训以及生产和科研需要。

2.师资培训、企业职工培训、学生技能培训为一体,集产品开发、模具设计、模具制造为一体,以培训为主,兼有生产任务。发挥结盟企业、大专院校、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充分利用师资培训基地的企业技术优势,为职业院校服务。师资培训基地将配备各种国内外先进造型、设计、制造和开发软件,承接专业范围内的各类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定期举办全国性的模具专业方向的高级培训班或研修班,解决社会紧缺人才培养问题。

3.遵循“制件到制件”现代模具教学理念,实现项目培训。在基地培训的教师实训以设计制作中小型模具为主,也承接精密模具的设计制造任务。从而真正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将师资培训基地建成,国内独特的“双师型”模具师资基地,成为现代化“厂中校”或“校中厂”模式的基地。

(四)、建立“双师型”模具师资培训基地理念与模式

“双师型”模具师资培训基地总体布局要根据基地建设制定的“制件到制件”的理念以及现代化“厂中校”或“校中厂”模式建立。

1.与知名企业共同建立中国第一批 “双师型”模具师资培训基地。

①制定“双师型”教师实践能力标准(就是基地培养的教师达到的标准);②制定基地装置配备标准; ③制定师资培养方案; ④制定管理制度; ⑤制定考核评价标准等等。

2.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①经基地培养的教师应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水平,建立我国“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双师型”教师分级,分出教书和动手能力的高低水平)。

②只有真正提高教师实践能力,毕业生质量才能提高,才能与企业需求“零对接”。

③目前各职业院校规定,专业教师每3年要到企业实践锻炼半年。所以,教师培训时间半年――一年,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质量提高工程。

参考文献:

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范文5

一、农村妇女素质现状

随着用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特种种养殖业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劳动者如果没有专业技术和技能,单凭体力支出不仅很难找到工作、融入城市文明,而且很难通过参与农业结构调整增收致富。因此,劳动者的素质直接决定着他们增收致富的能力。我市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参差不齐。据统计资料显示,我市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指数为8.3,仅相当于初中二、三年级的水平。而受“男尊女卑”、“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传统意识的影响,农村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更低,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村妇女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主要做法

针对农村妇女这一素质现状,近年来,市妇联一直将农村妇女培训作为拓宽农村妇女增收致富渠道的重要工作来抓,大力实施教育培训工程,有力地提高了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一是加强领导,切实把农村妇女培训摆上位置。为了组织农村妇女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市妇联把开展农村妇女素质培训作为“富民工程”来实施,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加强领导,在全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教育培训活动。全市建立起市、镇、村三级培训网络,做到市有市培训、镇有镇培训、村有村培训,全方位、多层次、分类别地对农村妇女进行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市妇联先后实施了“1365”工程、《*市农村妇女培训工作方案》,对培训内容、培训目标、培训步骤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各镇、开发区要建立1-2个培训基地,每年培训学员200-300人,全市每年培训3000-5000名农村妇女,并与各镇、开发区妇联签订了责任状,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有压力,人人有责任,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是宣传造势,营造农村妇女培训的浓厚氛围。提升农村妇女素质,转变观念是关键。目前,不少农村妇女群众存在安于现状、固步自封的守旧意识;等待观望、眼睛向上的依赖意识。部分农村贫困妇女甚至安于贫困、自认穷命,没有树立致富的信心和决心。究其原因,还是文化素质较低,缺乏劳动技能。针对这一现状,近年来,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寻找载体,创新形式,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及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走村串户,宣传造势,向广大农村妇女灌输参加劳动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既能增长知识富脑袋,又能增收致富鼓口袋的道理,帮助她们克服畏难情绪,引导她们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综合素质,增强适应市场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三是强基固本,着力为农村妇女培训奠定基石。为了进一步做好农村妇女培训工作,市妇联充分发挥组织网络优势,针对开展培训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信息,建立起完善的信息资源库。建立需培训农村妇女信息库。各镇、开发区妇联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将有培训意愿的农村妇女按年龄、文化程度、求职及发展种植业的类型分门别类登记造册,建立起信息库,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培训活动;建立农村妇女培训师资信息库。建立教授实用技术、职业技能的优秀人才资源信息台帐,为农村妇女培训提供最佳的师资保障;建立用工企业信息库。在及时用工信息的同时,按企业确定的用工趋向确定培训内容,做好岗前技能和适应性等“订单式”培训,为用人单位输送合格、优秀的工人。

四是多措并举,力求使农村妇女培训求真务实。整合培训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其一,充分整合镇农民夜校、学校、劳动所、科协等部门资源,集聚他们在师资、阵地、资金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各类技能培训;其二,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培训基地及社会办学力量在农村妇女培训方面的积极作用。

扩张培训形式,拓宽输出渠道。各级妇女组织与劳动、科技等部门合作,对技能单一又有意向就地创业或外出务工的农村妇女开展了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其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岗前培训;其二是依托企业需求信息,因需施教,开展“订单式”培训,增强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其三是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引导农村妇女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其四是开展法制、礼仪、礼节、思想道德、市场竞争意识、个人奋斗、奉献精神、社会生存能力、安全教育等培训,切实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使其能尽快融入城市文明。

建立培训基地,做大培训工作。为了进一步优化培训资源,将农村妇女培训工作做大、做强,市妇联立足实际,发挥优势,集聚力量,加大了培训基地建设力度,目前全市各级妇联组织已建立培训基地13个。这些培训基地上靠农林部门、横联科技单位、下带千家万户,逐步形成了集人才培训、项目示范、技术推广、信息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综合性的教育培训基地。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市妇联在农村妇女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新形势下农村妇女的发展需求,培训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培训经费短缺,制约培训工作正常开展。不论是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还是职业技能培训;不论是“定单式”用工培训,还是短期培训,都需要一定的投入。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经费投入还存在严重不足,单凭依赖整合社会力量来投入,难以弥补较大的资金缺口,制约着培训工作的纵深拓展。

二是领导重视不一,转移培训力度不大。一些镇和部门对农村妇女培训工作认识不够,研究不多,造成了农村妇女培训工作讲得多、做得少,影响培训工作成效。

三是农村妇女思想观念陈旧,接受培训的意识不强。相当一部分妇女劳动力认为外出打工只是权宜之计,收入、安全得不到保障,“两保”问题得不到解决,因此不愿走出家门闯市场,对接受培训掌握就业技能存在畏难情绪;还有一些农村妇女对培训是否有助于就业有所顾虑,因此即使培训是道免费的“午餐”,光顾的欲望也不强烈。

四、几点建议

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方案范文6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形成共享性、开放式区域综合性的大格局。实训基地的功能定位、构建原则、构建模式以建立政府为主导、县职业中学为主体、企业为依托,集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应用与服务为一体的区域综合性实训基地,实现资源有效共享,以加快职业教育发展。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有较强实际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技能型人才,直接为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中进行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要环节,要适用农民工的特点。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主场所,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办好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特征和突出特点就是职业性、专业性和实践性。在实训基地中对农民工进行实际训练,是培养学生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关键环节。因此,实训基地是实现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农村职业教育的基本硬件。

一、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立制度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立制度可以描述为“政府导向、多元筹资、三级布点、多层培养、资源共享。”

农村社区包括县、乡镇、村三级行政区,三级行政区具有隶属关系。因此,农村社区实训基地构建必须以县、乡镇、村三级行政区为基础。构建模式为: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县级职业中学为主体,农村企业、产业链为依托,集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应用与服务为一体的农村区域综性实训基地,实现资源有效共享,以加快农村社区职业教育发展。

县级实训基地建立在县职业中学,乡村实训基地由县职业中学负责筹建和管理。实训基地的专业建设制度必须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想适应,把“两后生”培训和农民工培训专业技能培训放在首位,体现农村县级职业中专的基础性、实用性、快捷性和综合性以及三级实训基地资源共享性和互补性。

二、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原则

1.以培养农民工的基本能力为主的原则

农村县级职业中专实训课指导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农民工基本能力的培养,从实训课的设计、准备,到训练过程,都要以农民工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目标,在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鼓励农民工大胆地去闯去试,尽可能地使农民工掌握基本操作知识,提高农民工的独立操作能力、丰富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以练为主的原则

实训课不同于新授课,也不同于实验课。所有实训课都应当少讲多练、少说多做,只有通过训练,才能让农民工掌握技能,才能反过来验证理论指导的正确性,才能使农民工在学会的基础上熟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

3.遵循效率第一的原则

每门课的实训时间有限,每个模块、子模块的实训时间也不可能无限期延长,况且目前各类的实训多是消耗性的,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时间,尽量减少原材料消耗,尽最大努力,提高实训效率,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少的消耗下,使农民工掌握更高的技能。要突出职业岗位需要,构建真实或仿真的职业环境,以利于农民工在职业活动环境中,经受岗位实务训练或仿真训练,提高技术应用能力、培养综合职业素质,达到国家(或国际通行)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使实训基地成为农民工巩固理论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通过进一步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能够开展应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农业生产技术服务、农业科技咨询和农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融满足教学需要与企业需要于一体,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在建筑、农业实用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维修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电工电子与自动化、建筑技术、纺织服装、医药、现代化工、现代农业、现代物流、商贸服务等农民工主要就业领域设置专业,重点建设县、乡镇、村规模较大、资源共享,起示范作用的职业教育农村社区实训基地。

4.实行统筹规划的原则

实训基地建设要紧密结合本社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的发展,统筹规划县、乡镇、村实训基地建设,统筹规划中心村和边远村实训基地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向重点农村产业链和农民工就业链倾斜,原则上有条件的县、乡、村都要布点建设,要力争上规模上水平。在专业选择上,既要保证重点,又要兼顾地方特色专业。要通过实训基地建设,将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基地的系统功能和作用。

5.实施资源共享的原则

在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中,要综合利用资源,提高基地建设投资效益。可以建立校际、校企、村企联盟,互补互助,统筹人才、资金和技术资源,把有限的资源相对集中,合作建设高水平实训基地,减少低层次重复投资,提高农民工实训基地资源使用频率和效益。也可以采取校企联合建设实训基地,广泛联合和吸引农业、农产品加工业、商业企业在实训基地建立企业设备、企业文化的信息展示窗口,在基地合作设立研发中心,建立联合科研与培训平台,拓宽实训设备的来源渠道。与企业建立深层次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备支持、学生就业等各个领域开展合作,校企村多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实训基地应在区域范围内,向职业教育、劳动力培训、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开放,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培训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桥梁、社区教育和服务的窗口、校企合作的载体、产学研结合的平台。

6.体现地域特色的原则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特点、就业专业特色等情况,规划与建设能够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推进作用且富有特色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实训基地要能全面完成实践教学任务与职业训练功能,能按照职业岗位群体要求的各种规范,开展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训练。实训基地建设的总体布局要合理,各种实验、实训室(或车间)的规模要适当,具备齐全的满足职业训练所需的设备配置与足够的工位,以保证农民工充分的动手实践机会,熟悉并掌握农民工就业岗位的主要设备与生产工艺、基本工具、基本技能与专业技术等,接触与学习实用技术。农民工实训基地的设备选型与配套,应做到先进性、真实(仿真)性、实用性、经济性相结合。要结合农民工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推进农民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

7.注重效益的原则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立实训基地管理使用的长效机制。在农民工实训基地建设中,可采取多元化的投资策略,努力开辟政府、学校、企业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筹集资金。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实现共同投资、互惠互利,提高实训基地的投资效益。在实训基地的管理上,要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管理制度,建立实训基地内部管理制度,普遍建立起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人员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与其他各项管理在内的各项制度,使实训基地做到人员结构合理,岗位职责明确,运行规范有序,考核办法完备。要借鉴企业管理的经验,创新实训基地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功能,提高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

三、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管理工作

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行绩效管理,由县级职业学校统一管理,县职业中学负责本县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规划和项目管理,县职业中学具体负责实训基地项目的规划论证、技术指导、绩效考评等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绩效考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项目采取“县级职业学校申报、相关专家评议、政府审批立项”的办法确定。县政府有关部门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全县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分年度实施计划和仪器设备配置标准。县政府成立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实训基地建设的相关工作。市、县(市、区)要加强对实训基地建设工作的领导,教育、财政等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以该县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分年度建设方案。

四、加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

1.年投入制度

各地政府各部门要按规定加大对农村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类职业教育院校也要安排资金,用于农民工实训基地建设。从2012―2017年,政府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以县级职业中专为基础的农村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补助。

2.融资制度

县职业中学要通过与企业联合共建等方式,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各职业学校要主动服务社会,积极争取社会和企业对实训基地建设的经费。加强对乡镇区域性综合专业实训基地的指导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