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空乘专业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空乘专业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4-0172-02
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既是一项事关空中乘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个事关民航企业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成为民航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而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创造能力则成为民航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好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便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对于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
一、在更新认识的同时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传统观念认为,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应该是一种学历高、智力优势明显的人才。这种观念显然与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实际情况不相符。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固然也有一些与其他领域创新型人才相似的素质特征。例如,在知识结构方面都具有博与专二者兼备的特点,而在思维方法方面都具有多元化的特征,都能够通过多个路径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个性品质方面普遍具有积极、乐观、向上的特点,具有极强的获取新知识的欲望与努力创新的精神;他们普遍具有比较全面的创新潜能,并能够在实践中将这些潜能转化成为现实成果。但除此之外,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还具备其他诸多方面的特点。例如,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更善于在服务工作中更新服务理念,更善于分析自己所提供的服务产品的整体状况,这些都有助于提升其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在突发事件处理方面,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能够更为有效的提出事件的应对方案,有些方案的提出甚至是创造性的。因此,从这个角度讲,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与其他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有着明显的区别,该专业的创新型人才与传统意义上的高智力、高学历人才相比更是有着多方面的差异。这样的差异在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则显得更为突出,培养该类人才的高等院校不仅要为空乘学生提供常规的课程,更要为其提供各类技能训练课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类技能训练课程对于空乘学生的重要程度甚至要大于常规课程。其原因就在于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与其他类型的创新型人才是彼此异质的。
与更新对于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认识相并行的,应当是一些教育理念的转变与调整。在设置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时,要努力将以往的“塑造通识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塑造复合型、创新型与实践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要通过培养目标的转变来实现人才培养路径的转换。要树立以人文素质培养为基础,以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理念,努力培养既具有良好的专业、文化、身体素质,又熟悉相关民航业务,既具有创新能力与活力,又具有协作精神与良好应变能力的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正如人们所说,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传授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知识尤其是传授其新知识,仍然是空中乘务专业人才培养的一个最为基本的任务。但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本身并不是唯一或者首要的任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才是空中乘务专业教育的首要目标[1]。
在转变教育功能的过程中,应该由以往重点强调促进个体社会化发展,向强调个体社会化发展与个体个性化发展协同推进转变。以往的经验表明,空乘学生非常重视对于个性的追求与展示,非常重视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一事实决定了广大空乘专业教师必须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调整教学方式,把握空乘学生的整体特点,进而做到因势利导,将学生求异的心理转化成为创新的动力。这既能够促进空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又能够有效实现教育功能的转变,更能够借势激发空乘学生的创新活力[2]。
二、做好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活力激发工作
在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便是激发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活力,因为活力的激发可以为其能力的有效发挥提供保障。一般而言,在人才能力不变的条件下,人才活力与人才绩效成正比,活力越高,绩效越高;活力越低,绩效越低;活力为零,绩效全无。所以,最大限度激发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活力便成为该领域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做好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活力激发工作不仅是用人单位的重要任务,更是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高等院校要通过多种手段来最大限度地激发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活力。首先,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变革。要改变以往的单向度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师生互动,双向联动,讲求教师引导、学生探索,教师为创新实践的主导、而学生为创新实践的主体的新的教学方式。其次,可以尝试建立空乘学生创新奖励制度。对那些在学术研究方面或实践操作方面有所创新的空乘学生要予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以鼓励空乘学生不断探索、努力创新。此外,还可以尝试设立空乘专业创新资助基金,以此为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再次,空乘专业的教师可以适当地给空乘学生布置一些创新任务,以实现对于空乘学生的压力激励。最后,空乘专业的教师应该最大限度地关心、照料、信任空乘专业的学生,以实现对于空乘学生的情感激励。只有这样,空乘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才能够有效养成,其创造活力才能够被充分激发,也只有这样,空乘学生当中才会不断地涌现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持续开发才不会沦为一句空话[3]。
三、不断完善符合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考评体系
目前,在部分高等院校所构建的空中乘务专业本科与专科的教学考核与评价体系中,很少能够见到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活动进行考核与评价的专门指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人们对于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轻视。事实上,我们亟须在高等院校空中乘务专业教学水平考评体系中补充一些能够直接反映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的相关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够使空中乘务专业的教学考评体系与该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活动结合起来。
针对空乘专业学生所开展的考核与评价是其教育评价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考评活动会对空乘专业学生的行为产生非常重要的导向性作用。在该考评体系当中,不仅要设置常规性的道德、智力、体能等方面的考评指标,以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协调的发展,更要设置对空乘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进行考评的指标,以充分反映空乘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水平。在设置创新考评指标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眼。一方面是要设置空乘学生创新能力考评指标,以对空乘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另一方面则是要设置空乘学生创新活力考评指标,以反映空乘学生愿意创新的程度。此外,还可以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将企业考核与评价纳入到学生考评体系中来,以形成高等院校与民航企业共同考核、共同评价的格局。在对空乘学生进行考评的过程中,学校一方主要负责对空乘专业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及活力进行考核与评价,而民航企业一方则主要负责对空乘专业学生的业务创新能力及活力进行考核与评价,两方的考评结果按照一定的比例相结合,便构成了空乘专业学生的最终考评结果。
四、注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与市场规律
人才成长规律是指“人才成长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所具有的可重复的一一对应或多一对应的变换关系或概率性重复的变换关系”。[4]人们努力探索、发现人才成长规律的一个重要目的便是利用这些规律来调节、控制人才成长过程,指导人才资源开发实践,以期实现“人成其才”“人尽其才”以及“人才辈出”的目标。在培养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要充分认识到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也是诸多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培养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时,既要注重其内在素养的提高以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整合,又要注重营造有利于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外部环境。要努力营造尊重并爱护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的社会氛围,创设鼓励空乘专业人才创新并允许其在一定限度内失误的包容性工作环境,提供无后顾之忧且待遇适当的良好生活环境,打造竞争择优,公平公开的合理制度环境,最大限度地促进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
在培养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的过程中,除了要遵循人才成长规律,还要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经济资源的商品化不可避免,而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配置各类经济资源更成为一种必然,当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作为一种“资源”进入市场当中时,人才在结构、功能、意识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所产生的变化必然是显著的,而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对于民航企业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也必然更为突出。这里所蕴含的一条基本规律便是: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只有在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自身成为一种能够被市场机制所调节和配置的经济资源时,这类人才才能够在社会当中找到最为适合自己的位置,进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我们才能够进一步搞活空乘专业人才市场,才能够真正发挥市场在空乘专业创新型人才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
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在培养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诸多新情况与新问题,这便需要人们不断分析研究,不断探索追求,在分析、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空中乘务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工作继续推向前进。
参考文献:
[1]吴志华,廖志豪.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5).
[2]刘是今.我国空中乘务专业本科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11(3).
对空乘专业的认识范文2
【关键词】 空乘专业学生 语言技能 培养
空乘专业学生存在语言技能问题的原因
良好的语言技能是空乘人员顺利、出色完成工作的基本保障,也是该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然而,空乘专业学生为什么会出现基本素质的缺位呢?我认为关键是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首先,选拔空乘人员是以漂亮的外表作为主要标准,这就使得学生把主要精力花费在修饰外表上,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培养;其次,教师所讲授课程内容的针对性不强。这些因素使得空乘专业学生对空乘方面的专业术语知之甚少,欠缺语言沟通交流能力。面对这一现状,探索空乘专业学生基本技能——语言技能的培养问题就成为该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技能培养的前提条件
1.转变空乘专业学生的专业认识观念
作为空乘人员,仅有漂亮的外表是远远不够的,专业、优质的服务才是最关键的,而服务语言是旅客对服务质量评价的重要标志,[1]是空乘服务中的重中之重。
2.知识面的拓展
空乘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哪些知识呢?首先,为了保证内行不说外行话,给学生讲授空乘方面的专业术语非常必要,这是他们从事空乘行业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知识。其次,在飞机上服务,不仅仅需要做端茶递水的工作,他们还需要给乘客讲解沿途的风景名胜和其他一些人文知识,所以有选择地给学生传授相关的文史知识和民俗知识也是至关重要的。
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技能培养的途径和方式
空乘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的语言技能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提高。怎样把一些理论知识真正内化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就需要我们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1.有声语言的表达训练
(1)具体的技巧:包括吐字归音、抑扬顿挫、调整气息等方面的训练。
(2)技巧的内化。在学生掌握了以上这些基本的技巧之后,要把它们真正内化为能力,就需要学生反复练习。在练习时,可以观看一些优秀的朗诵、演讲等视频资料,经过反复揣摩、模仿之后,要求学生把自己说的话或朗读录音,从而不断修正、改善自己的发音,提高其声音的质量。
2.常规的空乘服务方面的语言技能培养
(1)观看空乘人员服务的录像。要求学生反复观看乘务员的服务录像,总结并模仿空乘服务各个环节所需要表达的语言。
(2)模拟空乘服务情景进行训练。在学生掌握了各个环节的服务语言之后,可模仿空乘服务的真实情景进行训练。训练时,让学生担任不同服务工作的乘务员角色,各司其职。在一个完整的流程过后,学生相互指出服务中存在的语言问题,修正之后,学生互换角色进行新一轮次的练习。
(3)在飞机上担任空乘服务人员的实践。机上实习既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工作环境,也可观摩到优秀乘务员的工作过程,还能直接得到他们的指导。这一切都会给学生积累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使他们毕业后能很快地走上工作岗位。
3.应对突发事件的语言技巧培养
(1)语言应变能力的培养。要想从容自如、得心应手地处理变故,那么以不变应万变的技巧就在于具备即兴表达能力。这种随机应变的语言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平时一点一滴练就的。在练习时需要先从相对容易的复述、话题评述等表达形式开始,逐渐过渡到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同时,也可设置空乘行业招聘职员的面试情景,让学生进行应聘演练,这有助于他们了解面试过程、思考面试时的语言应对,对他们的语言应变能力的训练也是很有帮助的。
(2)空乘人员的语言应变技巧。虽然意外的变故无法预测,但飞机上遇到的一些意外又大致有雷同之处,所以应对一些意外事件的语言技巧也是可以训练的。这首先需要对所可能遇到的情景进行归类,如常见的意想不到的情景包括:乘务员与乘客发生冲突、乘客无理取闹、乘客间产生矛盾、飞机出现意外故障等。[2]通过组织学生研究典型案例,揣摩、学习,如他们怎么做到话因人异、语随情变,怎样借题发挥、顺水推舟,又是怎样巧搭台阶、怎样换位思考等,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变技巧。[3]
结 语
总之,要实现“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空乘专业学生语言技能的培养至关重要。它既需要有声语言的修饰,常用服务语言的训练,又更需要广博的知识和应付意外情况的语言技巧。空乘专业的学生只有在这几个方面不断地练习、提高,才能成为空乘行业招之即用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空乘服务的语言技巧[OL].空乘招生网,.
[2]赵冰梅.民航空乘服务技巧与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
对空乘专业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就业形势;空中乘务服务
中图分类号:F56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6-0177-01
随着我国民航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空中乘务服务专业也逐渐发展,并不断为人们所青睐。现在很多人把空中乘务视为高薪、体面的代名词,并为很多人所追捧。现在,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中掀起了一股乘务专业热,导致了供需比例发生倒置、就业形势逐渐恶化。面对这样一种严峻形势,笔者希望通过阐述空乘专业就业形势和空中乘务服务要求,来提高人们对于空乘专业的普遍认识,进而思量如何提高空中乘务服务质量等问题。
一、 空乘服务对职业人员的礼仪素养要求
礼仪修养指的是一个人在接人待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仪表、仪容、说话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行为规范。具体而言礼仪修养可包括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从内在的角度来看,礼仪修养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内涵与精神风貌,从外在的角度看,礼仪修养体现为一个人的言谈举止。空乘过程是一个心情放松的过程,因此在此期间空乘人员的礼仪修养很关键,其关乎到空乘人员的空乘效果及感觉。
1、要保持秀外惠中的良好形象
空乘人员在游客空乘过程中首先要保持秀外慧中的良好形象。空乘人员礼仪修养在其整体形象展示中的作用非常大。其表现出的是空乘人员的直接印象和首要信息,是空乘人员思想内涵和精神面貌的具体反映。而“形于外,慧于中”这六个字是对一个空乘人员外在形象的基本要求。前者是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等外在气质特征。空乘人员在引空乘人员客空乘过程中,要开展阐述、引导等行为,扮演空乘人员应当扮演的角色。当空乘人员以空乘人员角色展现在大家面前时,其仪容仪表就应当符合空乘人员和游客对其角色的特殊要求。后者是指一个人的思想内涵和精神风貌等外在形象。如果没有有思想内涵、精神风貌、才干智慧等作为根基,那么这个人生的再美,大众都认为其是肤浅的美貌甚至是丑陋。在空乘过程中,空乘人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自己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式:一是空乘人员礼仪必须以其修养为根基。空乘人员在注重个人仪容、仪表修饰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对游客的关心,让其感受到空乘人员是从心底里是对其好的。若空乘人员缺乏内在的思想情操,对于空乘人员的相关规定,也就不可能自觉遵守、自愿执行。
2、尊敬他人
“敬人者,人恒敬之”,在空乘过程中,只有做到尊敬游客,真正为游客考虑,在思想上与他们打成一片,最终可以获得游客对空乘人员的尊重。空乘人员礼仪不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友好合作的新型关系,而且还可以避免或缓解某些不必要的空乘人员和游客间的矛盾。三者,空乘人员礼仪要坚持不懈。空乘人员礼仪的确能带给游客美好印象和舒适感觉,但也不是立马能见效的,也不是一日之功所能及的,必须由空乘人员自身长期注意和训练才能实现。所以说,,对空乘人员礼仪的把握不能急于求成。空乘人员在与旅客的长期交往中,应当每时每刻都把握自己的言行举止和整体形象,无论是仪容、服饰,还是言谈、举止,都应该在礼规的指导下,长此以往形成较好的风格。
二、 现代空乘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品质
由于工作的性质,在空乘人员中年轻人成为主力军,但由于航空事业的飞速发展,对于空乘人员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空乘人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在整个航班过程中必须要始终面带微笑的为每一个乘客进行热情周到的服务,对于乘客的挑剔甚至是无礼的要求也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因此他们长期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直到飞机落地、乘客全部离开,他们的心情才能得到暂时的放松。同时,在高空飞行,他们所面对的还有各种噪音、空气的不流通以及振动所带来的各种职业危害,这些都是影响空乘人员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因而对空乘人员的基本品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1、 极强的身心素质
在大部分人眼中,空乘乘务员相对于其他服务行业而言,属于高收入群体,令人羡慕。但是由于空乘人员特殊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的工作特性,长期处于封闭的环境中,承受着噪音、震动的危害,要始终面带微笑地为乘客服务,所有这些,都使广大空乘人员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状态下,各种心理问题便随之而来。
虽然每名空乘人员在一个月中飞行大于仅有100多个小时,时间看上去并不算太多,但是由于空乘人员的工作时间一般都不固定,早班4点多钟就要起床,到飞机上后便是一系列紧张而忙碌的工作。起飞前超细致地各项准备工作,起飞后超一流的服务质量,让空乘人员始终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下。长此以往,工作压力势必会引起他们很多心理方面的问题。
在身体健康方面,对空乘人员影响最大的就是“倒时差”的问题。虽然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词,但对于空乘人员来说却并不陌生,尤其是飞洲际航线的空乘人员,更是将“倒时差”看做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殊不知,经常性倒时差其实是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会带来很大的危害。
2、稳定的自我克制能力
遭遇不稳定气流、突发歹徒劫机、遭遇大雾天气不能降落等各种突然事件对空乘人员心理承受能力的巨大考验,而这时伴随着的往往就是情绪的波动。就乘客层面而言,素质高低不已,水平参差不平,表现出来的言行也有着天壤之别。目前的空乘人员,绝大多数不管是形体素质还是文化水平都比较高,但一旦遇到那些胡搅蛮缠的乘客,面对他们无休止的挑剔和各种无礼的要求,空乘人员便会产生情绪的波动。但是空乘人员的工作准则就是全心全意为乘客服务,将航空公司最优质的服务呈现在乘客面前。而现实中遇到的这些问题,往往会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因此情绪方面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波动。
综上,随着我国民航业的不断发展进步,空中乘务服务专业也逐渐发展,并不断为人们所青睐。现在很多人把空中乘务视为高薪、体面的代名词,并为很多人所追捧。 礼仪修养指的是一个人在接人待事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仪表、仪容、说话方式和行为习惯等行为规范。空乘服务对职业人员的礼仪素养要求体现在要保持秀外惠中的良好形象和尊敬他人两大方面。
参考文献
[1]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4.
[2] 王玲、萝莉.空中乘务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 1998.12:239-240.
[3] 程正方.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4] 马文浩,王永丽,赖红泽,孙莉.中国国际航空公司105名空中乘务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调差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03.9:750-753.
[5] 约翰・纽曼.如何对付工作中和生活中的压力[M].上海:上海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6] 刘辉.我国民航空中乘务人才对策研究[J].航空科学技术,2010.2:19-20.
对空乘专业的认识范文4
关键词 高职高专 空乘专业 非对口专业就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自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中国民航学院等院校率先开办高职高专空乘专业以来,我国已约有300所各级各类院校招收空乘专业学生,按每所院校每年招收50名该专业学生估算年均培养专业人才1.5万人。此外据公开信息显示,中国民航业2010年、2011年分别新增飞机180架次、167架次。按每架飞机配备20人计算,每年新增就业岗位约3500人次,供需关系失衡严重,每年空乘专业毕业生至少有80%无法实现“飞天梦”。
1 高职高专空乘专业就业现状分析
利用调查、回访、座谈等研究方法从“就业地区”、“就业单位性质”、“薪金水平”、“专业匹配度”、“就业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就业方向”等七个维度具体了解空乘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1.1 数据获取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对目标研究院校2008届、2009届、2010届学生随机抽样调查产生。该调查通过现场访谈、电子邮件、电话询问等形式发出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21份,有效问卷897份,回收率92%,有效率97%。在有效问卷中空乘专业学生870人,占样本总数96.98%;有27位学生为转换专业,占样本总数3.01%,样本结构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1.2 “就业地区”及“就业单位性质”分析
(1)现阶段学生流向不同的地区就业,包括一线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为代表)、省会城市(武汉、南京、杭州、济南为代表)、其他非省会城市(苏州、宁波、青岛、厦门为代表),其蕴含的机会效益有所不同,通过分析能了解空乘专业学生在就业地区方面的选择偏好,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2)学生选择不同性质的单位就业,包括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知名国企或外企、知名私(民)企或国有中小型企业、中小型私(民)营企业、灵活就业(出国、创业、升学)等其工作环境和待遇有明显不同,则更能体现高职高专这一即将走进社会的群体的职业期望。调查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空乘专业学生在选择就业单位性质方面具有多样性,没有盲目地将“空姐”、“空少”作为自己就业的首要目标,“公务员”和那些发展规范、薪酬合理的企业中的工作岗位对他们都有颇高的吸引力。但那些中小型私(民)营企业所提供的工作机会却很难学生们的关注。访谈中发现他们最看重首次就业能在较好的公司平台工作,学习掌握关键技术知识,并获得所在行业的第一手业务资源。此外笔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有少部分学生抱有“要么上天、要么待业”的情况。
1.3 “薪金水平”及“专业匹配度”分析
(1)薪金作为劳动价值的体现和基本生活的保障,是学生较为关注的重点话题,在调查中发现,第一年平均月薪收入2500~3500元之间占比较多,占比第二的是那些顺利成为“空姐”、“空少”的学生,他们表示虽然平均月薪在5000元以上,但工作压力大、强度高,薪酬满意度低。其次是1500~2500元。而此外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薪金水平低于1500元。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2)专业匹配度是就业主体通过就业后自我回溯的定性指标,记录学生首次工作的实质内容为评判标准。但在国家宏观政策加大民航业发展的背景下,2011年起各大航空公司纷纷加大了扩张力度,加强了人员招聘的力度,直接表现为2009、2010届空乘专业学生的专业匹配程度较2008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调查结果如表4所示。
1.4 “就业满意度”、“职业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分析
就业满意度是就业主体对现在从事工作的心理满足程度;职业发展前景是就业主体在选定的领域里,获取目前及将来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的一种方法。可以分为:顺其自然型、努力发展型。就业方向是对学生签署《就业协议后》的首次就业单位统计。调查中笔者发现,受访者对首份工作的满意度不高,对现在工作不满意或不太满意者近总人数的60%,其中还有8%的学生认为“很差,完全不是我想要的工作”。在进一步了解学生的职业发展前景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顺其自然地学习技能和知识。对学生就业方向统计的结果显示,目前空乘专业学生就业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多样性。调查结果如表5、表6所示。
从表5、表6研究中可以看出,高职高专空乘专业就业现状具有以下特点:多选择国内一线城市和各省会城市就业。主要因为学生们受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影响,认为在这类地区工作机会多。可不容忽视的是,这类地区是国内外优秀人才聚集地,高职高专学生面对充分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在面对空乘专业就业机会时,可能又会因为宏观政策导向、自身形象、外貌、体能等客观条件影响名落孙山。对于就业单位多青睐于知名国企或外企、党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而中小型私(民)营企业则备受冷落。学生们对工资收入水平、个人未来的发展和晋升关注度较高,对是否匹配个人所学专业方面则关注度不高,并且学生能够认识到能否对口就业很大程度受航空公司当年的招聘计划决定,这一方面说明学生能够关注市场上更多的就业机会,并进行有效尝试。另一方面也说明空乘专业的就业推介仍有待提高。此外学生们普遍对自身工作满意度不高,问题多集中在薪酬、工作强度、公司内部环境等方面。但更进一步研究发现,学生多认为应以“顺其自然”的方式进行职业发展,正是这种缺乏主观能动性的观念造成学生们缺乏工作的热情,如果用人单位又缺少最起码的后续职业培训的话,那么势必会造成学生们对于现在工作的不满。学生的就业流向呈现多样性,其中真正对口就业比例不到40%(如遇行业调整则对口率更低)。
2 高职高专空乘专业“非对口专业就业”原因分析
2.1 从空乘专业学生的角度分析
(1)自身定位不准确,择业时没有端正自身就业观念。“空姐”这个职业开始时总和“高薪”、“潇洒漂亮”、“环球旅行”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中空乘人员表面光鲜的背后却是不为人知的艰辛,“航空性中耳炎”、“航空性鼻窦炎”、“变压型眩晕”等等职业病更是让那些心怀梦想的学生们知晓了现实的残酷。因此当这层神秘面纱被揭开后会有一定比例的学生产生消极或失望的情绪,逐渐开始厌倦直至重新选择就业岗位。
(2)自身专业能力不足,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空乘专业学生在就读该专业前学校对学生外貌、身材等方面要求较高,然而部分学员片面地把外表作为就业选拔的唯一标准,把能否顺利就业寄希望于走捷径而忽略了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表现为:只注重形态礼仪方面的课程,不注重学习其他课程和辅助技能,特别是外语课程学习,认为只要有好的形态礼仪就算是达标。相当一部分学生在校期间的基础知识、英语口语、电脑操作、人际交往、沟通能力都有待加强。在跟踪回访的过程中,发现部分的外貌条件较为优秀的学生却在空乘招聘复试的过程中惨遭淘汰,说明学生自身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2 从高职高专院校的角度分析
(1)空乘专业招生院校泛滥,人才培养目标不适应当下就业环境。空乘专业所属的乘务类专业被列为交通运输类专业,相较机维修专业、飞行技术等专业而言技术门槛明显偏低,属于典型的低端技能应用型专业,所以办学门槛较低,但开办该专业却能为院校带来经济价值和形象价值方面的提升。粗略统计目前开设空乘专业院校300余所,平均年招收生源逾万人,远高于同时期空乘岗位增长数量,从客观因素上也增大了学生们“非对口专业就业”的比例。
空乘专业本质上属于现代服务业,虽不生产产品,确要提供高质量服务。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了解民用航空器的性能、结构、使用方法等基本民航知识,还要熟悉医学救护、社交礼仪、地理常识、旅游餐饮、风土人情、心理学等技能。可以说空乘工作是集服务员、安全员、播音员、导游、护士、厨师等多种职业为一体的特殊职业。但到目前为止,全国空乘专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自发形成了“理论+实操”的培养模式,开设的课程也大同小异,以民航概论、民航服务心理学、民航乘务英语、空乘实务、形体礼仪为主。显然这种人才培养目标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市场需求,所以空乘教育要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强化学生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应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的主攻方向。
(2)办学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师资力量。作为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空乘专业,需要大量的实习教学设备,如模拟客舱、模拟飞行环境、水上救生设备、各种应急设备。学校要购置这些教学设备无疑要负担高额的成本,显然会有很多学校无力承担。即使一些优质院校有能力,可如果办学规模达不到一定程度,产出比过低也会抑制学校购置教具的步伐。正是这种情况造成很多空乘专业的学生没机会接受正规的实践教学。
此外,一线教学老师中具有空乘工作经验的凤毛麟角,大部分都是无专业背景的老师改行充当。尽管这些老师能够把书本上的内容知无不尽地传授给学生,但一些工作中的实践经验,例如提醒带婴儿乘机的母亲在起降时给婴儿喂奶、婉拒客户不合理要求、安抚旅客的激动情绪等等,只有真正有过空乘经历的专业人员才能把第一手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们,而且这些宝贵的经验还能启发学生未来在不同岗位上解决问题的潜力。
2.3 从航空公司的角度分析
由于民航业的垄断性和空乘岗位的稀缺性,使航空公司具有了绝对的话语权,而且现阶段大部分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并不能满足航空公司的用人需要,造成航空公司近年来的人才引进工作基本以社会招聘+短期培训的方式完成,如果各大院校日常又不注重与航空公司建立长期联系,那么航空公司完全不需要或不屑与院校沟通合作,客观上又让学生在就业中进一步被边缘化。
3 高职高专空乘专业“非对口专业就业”的对策
3.1 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空乘专业的学生很大一部分入学分数低,文化底子薄,学习不努力,有些还存在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习惯,直接导致教学效果下降,学生仅仅为了通过考试而学习,何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笔者认为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入手,不但有助于树立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同时也能树立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一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另一方面良好的行为习惯又会反促学生更好地认清自身发展方向及对职业规范的认同。经过积累的良好习惯会让人能够高效完成工作、合理安排时间,从而奠定学生成功成才的基础。
3.2 注意树立学生综合服务意识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目前空乘专业学生“非对口专业就业”的岗位多集中于技术门槛低的服务型行业,然而空乘人员在工作中不但要面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旅客提出的各种挑剔要求,还要提供及时周到的服务,必要时还要协助旅客克服旅途中的焦虑。以上这些都是综合服务的体现,这种综合服务意识可以说在整个服务型行业里基本都是通用的,所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服务意识尤显重要,应该成为今后教学的主攻方向。
3.3 严格控制招生规模,真正做到优中选优
最近10年是我国民航发展的“黄金十年”,带动了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其中就包括了空乘专业,而快速发展背后却是培训市场行业规范的缺失。学校只注意扩招带来的收入,不加约束地盲目招生,却忽视了人才供需的转变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的周期波动,再加上空乘人员的来源的广泛性,现阶段真正留给空乘专业的份额相对较小。所以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及各大院校必须深入调查真正的市场需求,严格控制招生的规模,加强各开办空乘专业院校间的合作、交流、资源共享。对于那些报考空乘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资源的紧缺无形中又会倒逼各院校严把生源关,优中选优地进行学生录取。
3.4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引进外训机制
现阶段各个高校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所聘任的空乘专业教师绝大多数都是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却缺乏空乘实务经验的教师。对于曾在一线工作过的航空职员有因为学历、教师资格或薪酬等多方面原因不愿到院校任教,进而造成各个高校很难组建起一支经验丰富又具备实战经验的教师队伍,无形中又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院校应因地制宜地主动改变人才培养方式,加强外部人才引进的同时,也可以通过短期集中授课的方式邀请航空公司为现有教师补补专业课。
3.5 加强校企联系,努力拓展学生就业渠道
目前已开设空乘专业的院校大部分不是民航类院校,不具备航空行业背景,而且与各大航空公司鲜有交集,造成院校的招生、培养都忽视了最终用人单位——航空公司的真实需求,两者之间出现严重的断层。所以作为院校来说应花大力气了解人才供需的具体流向,以及用人单位的最新需求,积极邀请用人单位参与到招生、培训、就业等环节中来。除此之外院校还要广开渠道,从服务型人才推荐入手努力为学生打开就业之门。
4 结束语
又是一年毕业季,2013年的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经达到699万之巨,可以想象多么激烈的人才竞争正在上演,看着那些即将迈出校门的空乘专业学生心中不由得生出疑问:又有多少学生今年不能“上天”?他们的去处会是哪里?所以明确市场需求,选择合理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才能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全面、科学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成福.高职空乘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J].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9(1).
对空乘专业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航空服务;职业素质;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航空服务是服务行业的一个特殊门类,是高端服务的代名词。在激烈的航空市场竞争中,航空服务尤其是空中服务和地勤服务往往代表了一家航空公司的营运水平。所以,各家航空公司都十分注重员工的职业素质,尤其是服务素质,分别力争树立起带有自身特点的服务理念。世界知名的航空公司,首先引起大家共鸣的是他们的优质服务口碑,如新加坡航空公司就是世界公认的服务最好的航空公司之一。空乘人员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平对于航空公司占领市场、赢得更多的客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进而影响着这家航空企业的发展。目前,国内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院校很多,有些取得了成功,但整个行业的水平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山旅)自开办航空服务专业以来,就致力于建立整套行之有效的、贯穿航空服务教学体系的模式,围绕着提高航空服务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进行教学,以满足航空公司对人才的需求,适应航空服务人才培养的市场目标。所以,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自成立以来,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建设的成功经验,对诠释如何提升本专业的办学水平有很强的说服力。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论述观点。
一、建立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一)以航空服务职业能力需求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
航空服务是一种专业性强、分工明细的高端服务,涵盖航空售票、候机楼服务、客舱服务等多个具体的专业方向。随着全球航空业的蓬勃发展和激烈竞争,各航空公司无不从提升服务入手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一方面航空服务从业人员的数量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对航空服务的质量要求也不断提高,这就对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是数量的要求,更是质量的要求。基于对这种市场需求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山旅对传统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进行了大胆改革,建立起“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减少理论课教学,以实践课带动理论教学,与企业联合办学”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和教学管理上,从职业能力分析入手,把职业能力分解成若干专项能力,按对应的关系,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内容,用把理论教学与实践课教学有机结合的模式来完善专业体系。这样做的效果是使课程内容及各个教学环节与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建立起更直接、更清晰的对应关系,突显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应用性、技能性和针对性特征,突破了传统教学过度重视理论教学,从而忽视实践课,忽略能力培养的弊病。
(二)优化课程设置的要点
1.在人才培养方向上,落实技能本位。即培养方向就是在航空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有意淡化知识的理论性,而是将理论知识通过实践课的教学形式来获得,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也是通过实践教学在环节上的系统性、完整性、渐进性来实现。突出了人才培养注重专业能力开发的特点,以适应航空服务职业岗位对能力的要求。
2.在理论知识学习上,把专业教学需要和岗位知识需求结合起来,强化对基本专业技能的培养。理论基础课的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重视理论知识和基础性课程在职业活动中的应用性特征,弱化理论课程的“理论性”,强化理论课程的职业指导性价值。在满足专业课学科理论需要的前提下,克服片面追求学科体系完整性的倾向,强化专业教学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
3.在专业课教学上,立足岗位能力培养,注重职业发展的能力培养。建立“一专多能”的航空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不仅具备航空服务专业岗位所需的职业技能,而且还要具备从事其它岗位的基本职业能力和创新发展的能力,以适应职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求。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一)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教学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法,注重引进参与式、讨论式等教学形式。利用山旅先进的教学设施(多媒体教室、航空实训中心等),引进多媒体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得知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职业素质培养的需求,引进模块化教学。如引进企业案例教学模块。通过知名航空企业成功案例的教学,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忠诚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素养;引进职业心理学知识模块,使学生在心理素质、意志品质等多种非智力素质方面得以提升,更好的追求职业发展;引进管理学教学模块,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领导力素质和创新思维,以贴合企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
三、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通过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学生近年参加各大航空公司招聘面试的经验,总结提炼出企业面试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能力培养的相关课程内容,聘请业内专家讲授面试技巧课程。该课程的核心是通过相关技巧培训,能够顺利赢得面试官的好感。“面试技巧”由航空公司资深乘务长授课,其目的是提高学生自信心和面试心态,并通过技巧运用把自身职业素养和优点展示出来,达到最好的面试效果。其中模拟面试环节,通过营造真实的面试氛围,使学生在多次反复训练中掌握面试技巧。通过围绕面试技巧的教学和培训,引导学生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最新用人标准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职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一)企业需要爱岗敬业的员工
航空公司面试官往往会问一个问题“你为什么选择到航空公司工作?”应聘者的回答可能是类似“待遇好”、“体面”、“有发展前途”等等。这些可能都不是企业想要的回答,因为企业在选择员工时,除了看上员工的能力是否胜任外,更希望其是因为喜欢热爱这个工作而选择它,这样员工才会真正理解这个工作的辛苦、风险,才能全身心的投入,才能在任何情况下热情服务、爱岗敬业。空乘服务人员在人们的眼中是在空中飞来飞去的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在实际工作中却承担了人们所想不到的辛苦,国际航线因时差的不同,国内航线因旅客的不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特殊情况随时都会发生,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就承受不了工作的压力,做不好服务工作。 所以,航空服务专业的教学,对于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个人修养的培训,就应该成为重要的一环。
(二)企业需要的是具有服务意识的员工
对于航空公司的面试官而言,良好的仪表不过是增加了印象分,并不是最重要的。毋庸讳言中国的航空公司在招聘时还是比较青睐外表,而我们看到的空乘人员也是如次。但是情况正在发生改变,招聘规则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竞争的核心实际上是服务的竞争。当然具备良好的仪表仪态,又兼具服务意识的应聘者是最受欢迎的[1]。很多时候,那些长相最好的应聘者不一定被录取,而外表稍差但表现出很强服务意识的应聘者却往往如愿以偿。这体现在教学方面,就是要把服务意识培养提高到核心的位置。
(三)员工的礼仪修养、细微服务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
航空服务是一种高端服务,其表现形式包括外在的举止行为和内在的服务细节。首先,空乘人员彬彬有礼、优雅大方的举止,甜美亲切、热情友好的微笑就是航空服务最佳态度的表现形式,体现了航空企业对客人的尊重,同时树立了企业的良好形象。而细微服务表现在服务技能的熟练程度和服务态度的亲和力,主要表现在服务环节上既有条不紊、一丝不苟,又动作娴熟热情周到。在航空公司面试时,面试官往往要设定一个服务场景,来考察应聘者的服务素养和礼仪修养。
(四)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航空服务的必备能力
航空公司在招聘员工时,会通过一些现场环节来测试应聘者的这几项能力。如设定场景,要求应聘者通过语言表达来解决问题,根据其普通话或外语是否标准、流利,是否善于沟通,是否善于解决问题等来打分[2]。在课程设置上,将沟通技巧作为必备能力,根据乘客服务要求,对学生进行了针对性很强的培训,如对特殊旅客的沟通技巧、对发脾气旅客的沟通技巧、对重要旅客的沟通技巧、对第一次乘飞机的旅客的沟通技巧、对航班不正常起飞时服务的沟通技巧等都要求掌握。外语主要针对空乘人员的职业特点,侧重于听和说的能力,加大口语课的分量,并由外国专家任教。同时还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训,还经常开展演讲赛、辩论赛等活动。将普通话和外语训练结合到机舱内紧急情况、乘客与空乘人员之间发生的一些棘手问题的处理和解决上来,由教师给出机舱里的一些假设性的场景和情况,如换座、和生气的乘客进行沟通、对机场发生的紧急情况给予合理解释等情景,让学生进行操练。
(五)空乘人员需要有较高的知识修养
作为一名空乘人员,尽管不要求掌握高深的学问,但知识面必须宽广。比如,在飞往美国的航班上,如果空乘人员能掌握美国的国家概况、人文地理、政治、经济情况,如果能掌握途中飞越的国家、城市概况、河流、山脉以及名胜古迹等,在为乘客服务时就能游刃有余。空乘人员还要掌握飞机的设备、紧急情况的处置、飞行中的服务工作程序以及服务技巧等等。可以说,空乘服务人员上要懂天文地理、下要掌握各种服务技巧和服务理念,不但要有漂亮的外在美,也要有丰富的内在美。这就要求在平常的教学中,融入大量的相关知识讲座,也要求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学习积累和个人涵养的提高。
四、注重实训基地建设,提升专业的社会影响力
航空服务的根本目标是为民航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践教学则是要培养学生的岗位操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精神。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既是适应航空业发展的要求,也是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
加强实践教学,一是要加强校内实践教学设施的建设。抓好模拟操作、实训等实践性教学设施建设,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环境中加以应用。二是要走出去。根据课程教学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校门,到航空服务行业一线去实地考察、实际操练,在真实环境中学习操作本领。三是要请进来。在教学过程中,把民航业的专家请到学校,传授职业知识、开办专业讲座、进行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四是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已经和航空公司联合成立了教学基地。学生在教学基地边实践、边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提高了岗位实践技能,学生就业后立即就能顶岗,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五、“校企结合”办学模式是山旅航空服务人才培养成功的保障
注重与企业的合作,教学要与行业发展同步,师资素养要与时俱进。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一直坚持走与企业合作办学的路子,一直坚持引进行业人士参与教学,坚持师资以各种形式走进企业充电并反馈教学的模式,保证了专业教学与行业发展同步,人才培养能充分反映市场需求。
(一)与金通航空服务公司的合作模式
山旅航空服务专业在2003年创立前,经过了大量的市场调研,由此发现山东省的航空业虽然得到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开办航空服务专业的时机正确恰当。到2006年,山旅每年专业招生人数为60名左右,取得了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并积累了办学经验。航空服务专业是一个高投入的专业,对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这时仅仅依靠学院自身的力量已很难做到专业的做大做强。因此,形势要求山旅必须寻找更好的办学模式,校企合作办学在此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经过多次交流和洽谈,山旅与金通航空服务公司建立了联系,通过大量前期工作和务实协商,最终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从此以后,双方的校企合作之路就越走越好。借助企业在市场宣传、专业培训、实习就业和雄厚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专业建设迅速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同时,山旅先后与国内各大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扩大了航空专业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伴随着就业渠道的拓宽,专业吸引力越来越强,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资金投入的加大,专业教学硬件设施条件也逐渐提高,新建的航空实训楼及其内部设施都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随着合作的发展,专业实训渠道和实训岗位不断得到拓展。双方的合作还体现在专业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上,始终贴合市场需求,随时调整教学理念。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使山旅的航空服务专业始终处于行业领先的地位,获得了长足发展。合作办学的第一年,招生人数就扩大到172名,2008年又增加到200名,目前有航空服务专业(空乘方向)在校生500多名。山旅航空服务专业的学生实习和就业渠道也拓展到国航、南航、东航、山航、深航、厦航、大韩航空等各大航空公司,以及民航管理局、北京首都机场、济南国际机场、深圳机场等。
(二)与济南国际机场的合作模式
在校企合作培养航空服务专业学生取得显著成效后,山旅更坚定了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道路的方针。2008年,山旅与济南机场签订“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即每年为济南机场定向招生航空服务(安检专业)一个班,教材使用和课程设置均为量身定做,专业课程由机场安检部门派出专业人士讲授,学生实习和就业由机场以订单的方式全部承担。这种合作模式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提供了崭新的实践和研究领域。根据航空服务专业几年来合作办学经验的总结,笔者认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维和探索是指导山旅提高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加快发展的正确道路。山旅与济南机场的合作最大的亮点是引入专家教学机制和相关安检设施的引入。一方面,利用企业投资引进的设备,使课堂教学可以做到实景化,提高了实践课的现场感,同时机场安检的主管和一线员工定期亲临授课;另一方面,学生有机会到机场进行短期实训,亲身体验机场安检的真实过程,进行职业岗位的体验。2009年9月第十一届全运会在济南举行,济南空港迎来空前的运力高峰。在此期间,山旅航空服务安检方向的学生有机会到济南机场安检部门的一线岗位参加实训工作,从安检员助手做起,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开展工作,并很快成为独当一面的实习安检员。学生的收获颇多,他们的实践技能、服务理念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优异表现也得到机场方面的高度赞扬[3]。
六、结束语
中国航空业对人才的需求是数量和质量的双重需求,这就向专业教育提出了培养大量的高素质航空服务人才的要求,以满足航空业发展的需要。这既是机遇,同时也是巨大的挑战。这就要求教育中转变思路,改革教学,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机制来提升专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影、钟小东.关于空乘专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