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范文1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紧密贴近广大师生的现实需求,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目标,精心安排法制宣传内容。
2、紧扣普法主题,全面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精心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着手部署“六五”普法。
3、注重法治舆论氛围的营造,努力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
4、立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身的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活动,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三、工作要点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新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的普及。2012年在教育系统中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教育法、侵权责任法、统计法、食品安全法、可再生能源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安排自学、集中培训、举办讲座、组织考试和开展竞赛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学校领导、公职人员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公民意识,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的力度。围绕服务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宣传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城乡规划、市场规范、维护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宣传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4.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和传播。坚持把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深化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积极研究和探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法治文化培育和形成的作用,对实现依法治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贡献。坚持把法制宣传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当中,倡导和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法治文化作品。积极组织推选优秀法制文艺、法制书画、法制漫画、法制新闻等作品参加全国、全省征集评选活动,促进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
5.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准确把握检查验收内容,重点检查考核“五五”普法宣传发动、普法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普法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普法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法律六进”、法治文化、依法治理等工作落实情况。研究制定检查验收方案,细化和分解考核验收具体操作工作标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好试点单位,合理设定考核验收的试点规模,适时召开试点总结推广现场会或动员会,为科学指导和全面推开考核验收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组织指导查漏补缺,按照检查验收方案和标准,认真组织指导各地、各校开展“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自查自评,总结经验和成绩,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整改、补课。在此基础上,组织对所属学校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做好迎接全省、全国普法办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同时,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五五”普法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指导做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以及向全省、全国推荐表彰的工作。
6.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五五”普法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广泛宣传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成果,宣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办人民满意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崛起新跨越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作为,争取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继续支持和积极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7.做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基本信息收集工作。通过“五五”普法自查自评和总结验收,认真细致地收集和掌握“五五”普法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特色和亮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等基本信息,特别是要掌握青少年学生这一重点对象普法现状、各种专兼职普法队伍构成、各种普法宣传阵地建设等相关基本数据,为今后改进和创新普法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8.加强教育
系统“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分析“五五”普法得失,把握普法工作发展规律,结合新时期普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强“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为“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年内,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并组织征集相关理论文章。
9.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广泛宣传依法治校理念,研究制定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指导标准,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估和考核,建立一批在依法治校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示范学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自觉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10.继续强化普法办规范化建设。各级普法办要通过加强
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普法教育工作的水平,切实做到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督查、有调研、有创新、有典型。每年编发和报送的普法简报不少于4期,配备和及时更新必要的宣传设备,确保普法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不断提升普法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范文2
1.“一明确二制发”把握创建方向。制发《关于加强法治__建设的实施意见》和《__区20__-2015年法治建设暨第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规划》,明确了建设“法治完备、执法严明、司法公正、监督有力、服务高效”的法治区方向。把法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之中,明确在“十二五”期间大力推进法治__建设。
2.“一分解三纳入”建立考核机制。建立法治建设责任分解机制,将法治区创建考核指标分解到全区各单位,制发法治单位创建考评工作实施细则、考评标准及民主法治社区(村)创建标准,使法治创建活动在各个层面深入开展。将法治建设工作纳入区绩效、综治和文明创建考核,进行年度考评,将考评结果作为推荐各级评先表彰的重要依据,督促落实工作任务。
3.“一完善一建立”健全保障机制。完善区依法治区(普法)领导小组例会制度,每年通报法治建设及“六五”普法工作,对工作完成不力的及时指出,督促整改落实。建立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费动态增长机制,督促各单位将普法依法治理经费纳入本单位财政预算,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十八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区委迅速召开了全区传达学习四中全会精神大会,并进行了全面部署。区普法办早谋划早动作,主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宣传四中全会精神,做到“四有”,即有文、有声、有物、有讲。一是编发宣传短信。四中全会闭幕的第二天,及时编辑四中全会关于依法治国新亮点知识系列宣传短信,通过“指尖上的普法”短信平台向全区领导干部发送,发送短信5000余条。二是拓展宣传阵地。将四中全会精神宣传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宣传相结合。在区文明办制发的《创建文明城市从点滴小事做起——致全体市民的一封信》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广播磁带中加入法治教育内容。制作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和__区“六五”普法及法治建设成果大型宣传展板250块,制作“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法治中国梦”小型宣传展板800块,发到全区__8个社区(村)进行宣传。在区机关大楼展出四块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系列专栏,重点宣传了法治工作的基本格局、依宪治国的理念、法治__建设取得的成绩。组织各职能单位、社区通过横幅、电子显示屏、张贴普法宣传画等形式,中心商圈利用大型户外电子显示屏,宣传依法治国知识,在全区营造浓厚的法制宣传氛围。三是开展基[文秘站:]层宣讲。组织各职能部门上街宣传,各司法所、社区律师在社区宣传,向居民宣传依法治国相关知识。目前共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135次。
1.进一步加大四中全会精神的宣传力度。全方位整合各部门资源和力量,深入机关、单位、社区、企业、学校,大力开展四中全会精神专题宣传活动,并在“12.4”国家宪法日组织重点单位和各街道、管委会开展法治主题户外宣传活动,进一步掀起全区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的新。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范文3
一、认真贯彻落实“六五”普法规划,进一步深化“法律六进”活动
1、加强对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领导。根据市法建办普法安排意见,制定了《县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并印发各乡镇和县级各部门。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实施步骤、保障机制,健全了考核考评体系。各乡镇、县级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也相应制定了本乡镇本部门的年度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安排意见。根据人动情况,及时调整充实了“六五”普法法制建设领导小组,为“六五”普法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努力扩大法制宣传覆盖面。加强与电视台、《宣传》以及《手机报》等媒体的合作,开办普法专栏,宣传“六五”普法相关政策;通过手机报共发送普法及依法治理工作信息8篇,扩大了普法覆盖面,提高了群众知晓率,;编印下发了《法律常识100问》、《人民调解案例选编》、《法律援助知识手册》等法制宣传读物,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宣传法律知识;上半年共印发普法简报八期,从不同角度宣传乡镇、县级各部门普法工作中的新方法、新举措,促进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开展。
3、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元旦、春节、“3.15”消费者权益日、“3.22—3.28”中国水周、“税收宣传月”、“6.5”环境保护日、“6.26”禁毒宣传日等各类节日、宣传纪念日,以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农民为普法重点,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法制宣传教育向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延伸。今年1至5月,共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教育活动10余场次,受教育群众3万余人,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法律书籍3000余本、解答法律咨询500余人次。
4、组织开展“法律服务进乡村”活动。4月19日,在场镇举行了以“法律服务进乡村”为主题的活动。上半年,组织了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与部分行政村(社区)签订《农村法律顾问聘用合同》。在聘用期限内,签约律师将定点为所服务村(社区)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村工作、帮助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参与重大事务决策。
二、深入开展省级法治县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1、着手开展法治县创建启动工作。根据省法建办《关于开展省级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通知》(法建办〔〕8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创建省级法治县工作方案》,将目标任务细化为10个方面、39个大项、91个小项,并分解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该工作方案正上报县委办、县府办审批发文。
2、扎实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法治创建活动。上半年,县法建办先后深入到等乡镇,以及县教育局、县工商局、县地税局等单位,就“法治乡镇”、“依法行政示范单位”、“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以及落实“县村(社区)社会管理工作考核办法”法制宣传方面工作进行指导、督促。向省法制建设领导小组申报县工商局为省级普法依法治理联系基层单位。
3、大力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一是着手法治主题公园建设准备工作,初步选址在玄武公园。目前,正在拟制建设实施方案;二是在县图书馆建立法律图书角,并捐赠法律书籍500册,免费供广大市民借阅,普及传播法律知识;三是制定了《县民主法治小区考评细则》,抓牢、抓实法治县创建的细胞工程。
三、下半年主要工作
一是大力做好省级法治县创建工作。按照省法建办《关于开展省级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的通知》(法建办〔〕8号)要求,加强组织协调,联合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目督办、县人大办对乡镇、县级各部门创建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办,收集、整理、汇总创省级法治县各牵头单位报送来的总结和迎检资料,要求全县各部门做好迎接省、市考核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争创“省级法治县”。通过法治县创建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在全县形成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氛围,提高全社会各项事业的法治化管理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宪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利用“禁毒宣传月”、“12.4”等全国性的宣传日、周、月活动,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教活动;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和各部门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法律“进市场、进工地、进社会组织、进网络、进公共场所、进家庭”活动,送法到千家万户;抓好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外出外来务工人员的学法用法工作。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范文4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政法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紧密贴近广大师生的现实需求,深入推进教育系统普法教育工作,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教育系统“五五”普法规划任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1、围绕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的目标,精心安排法制宣传内容。
2、紧扣普法主题,全面推进“五五”普法规划的实施,精心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着手部署“六五”普法。
3、注重法治舆论氛围的营造,努力创新法制宣传的方式方法。
4、立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自身的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大力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活动,积极创建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三、工作要点
1.始终把宪法的学习宣传作为普法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广泛开展以“一学三讲”即“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题的宪法宣讲活动,切实解决一些师生中存在的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不匹配、民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对称的问题。今年12月4日是第十个“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活动策划,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普法宣传活动。
2.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新颁布的重要法律法规的普及。2011年在教育系统中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即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教育法、侵权责任法、统计法、食品安全法、可再生能源法。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采取安排自学、集中培训、举办讲座、组织考试和开展竞赛等多种形式,重点宣传普及“五法一理念”,教育和引导广大师生特别是学校领导、公职人员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培养公民意识,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习惯。
3.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法律法规宣传普及的力度。围绕服务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点宣传生态文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城乡规划、市场规范、维护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围绕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活动,重点宣传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稳定等相关法律法规。
4.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研究、培育和传播。坚持把培育和传播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作为深化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和价值追求,积极研究和探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对法治文化培育和形成的作用,对实现依法治国、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贡献。坚持把法制宣传渗透到形式多样的文化艺术作品当中,倡导和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法治文化作品。积极组织推选优秀法制文艺、法制书画、法制漫画、法制新闻等作品参加全国、全省征集评选活动,促进法治文化的繁荣发展。
5.做好“五五”普法检查验收工作。准确把握检查验收内容,重点检查考核“五五”普法宣传发动、普法组织领导和保障机制、普法重点内容和重点对象、普法阵地建设和队伍建设、“法律六进”、法治文化、依法治理等工作落实情况。研究制定检查验收方案,细化和分解考核验收具体操作工作标准;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可有针对性地选择好试点单位,合理设定考核验收的试点规模,适时召开试点总结推广现场会或动员会,为科学指导和全面推开考核验收工作探索和积累经验。组织指导查漏补缺,按照检查验收方案和标准,认真组织指导各地、各校开展“五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的自查自评,总结经验和成绩,查找问题和不足,并及时进行整改、补课。在此基础上,组织对所属学校进行全面检查验收,做好迎接全省、全国普法办检查验收的准备工作。同时,要认真总结、积极推广“五五”普法先进经验和先进典型,指导做好“五五”普法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评选表彰以及向全省、全国推荐表彰的工作。
6.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五五”普法教育成果展示活动。广泛宣传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成果,宣传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办人民满意教育、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服务崛起新跨越中的重要作用和有效作为,争取社会各界更加重视、继续支持和积极参与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7.做好教育系统“五五”普法基本信息收集工作。通过“五五”普法自查自评和总结验收,认真细致地收集和掌握“五五”普法规划任务落实情况、特色和亮点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根源等基本信息,特别是要掌握青少年学生这一重点对象普法现状、各种专兼职普法队伍构成、各种普法宣传阵地建设等相关基本数据,为今后改进和创新普法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8.加强教育系统“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认真总结“五五”普法经验,分析“五五”普法得失,把握普法工作发展规律,结合新时期普法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切实加强“六五”普法理论研究工作,为“六五”普法规划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年内,配合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专题调研活动并组织征集相关理论文章。
9.积极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工作。广泛宣传依法治校理念,研究制定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指导标准,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的评估和考核,建立一批在依法治校工作方面成绩突出的示范学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自觉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增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学校依法决策、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环境,维护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合法权益,保证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落实。
10.继续强化普法办规范化建设。各级普法办要通过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组织、协调、指导、检查普法教育工作的水平,切实做到全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有计划、有重点、有督查、有调研、有创新、有典型。每年编发和报送的普法简报不少于4期,配备和及时更新必要的宣传设备,确保普法专项经费的专款专用,不断提升普法教育工作的作用和地位。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范文5
一、2012年法治交通建设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九次党代会和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围绕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兴涡富民这一主线,坚持以人为本、普法为民、创建惠民、文化育民,推进法治交通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二、大力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学习宣传,服务和促进交通运输事业发展和建设。
1、大力开展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学习宣传。突出学习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构成。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的主要内容。大力开展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服务主题相关的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规范和保障作用。重点学习宣传《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省治理货运车辆超限超载办法》等法律法规,促进交通运输行业法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认真组织好“江淮普法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系列活动。利用法律法规颁布实施纪念日、各类节假日组织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等活动,进一步提高交通干群的法治意识。按照《法治和法制宣传教育考核办法》,推进“谁执法、谁普法”原则范到实处。
三、深化“法律六进”主体活动,强化重点对象学法用法。
1、健全完善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法律六进”内容,丰富形式,创新载体,推进工作常态化,形成长效机制。完善考核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确保取得实际效果。制定“法律六进”实施方案,组织开展深化“法律六进”主题活动。深入乡村、企业等基层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送法活动,把法律送到群众手中,满足基层群众的法律需求。充分利用大众传媒,扩大“法律六进”活动覆盖面。
2、突出抓好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制宣传教育。通过更具实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培育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法治、责任、有限、服务”的意识能力,推进从法律灌输到责任提升的转变。加大考试考核力度,增强考试考核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制宣传教育。围绕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普及与推进结构调整、产业转型、产业升级,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开发利用,以及低碳节能等新兴产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结合诚信企业创建,全面构建规范有序、公正合理的新型劳资关系,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防范法律风险等举措,不断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四、全面推进法治交通建设,提高交通法治化水平。
积极探索建立法治交通建设的制度体系,组织开展法治创建各项推进活动,树立培育典型,总结交流经验,加大宣传力度,促进创建工作深入开展。开展“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着力抓好依法治理工作。关注民生,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专项治理。督促各单位依据工作职责实施治理。
五、创新工作思路,努力营造交通系统学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1、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活动。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群众文化生活相结合,开展法律知识竞赛、学法用法演讲等活动,广泛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和互联网、手机报等新兴媒体,开办普法专栏、专版和普法节目,把法治文化与机关文化有机结合。组织参加省、市法制好新闻评选、法制宣传书画摄影征集等活动,搞好作品征集推荐工作。
2、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进一步完善交通公共场所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大力加强普法园地建设,发挥板报、墙报、宣传专栏、市民法制学校等传统的宣传阵地作用,使其成为传播法治文化的重要阵地。
六、强化组织领导,推动“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顺利实施。
1、加强领导、落实组织。各单位及时调整完善各级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六五”普法依法治理规划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2、加强指导、确保落实。各单位要认真做好普法依法治理年度计划的组织实施、协调指导、督促落实工作;局依法治理领导小组要切实承担起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单位要结合各自职能,制定并落实本单位普法依法治理年度计划(于4月20日前报局综治办),加强协作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方案范文6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为主线,以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目标,以改进工作作风、发挥职能优势、健全服务机制为抓手,组织发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挂钩服务全市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帮助指导基层开展法治创建、提供法律服务、化解社会矛盾,切实解决基层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法律问题,推进法治惠民进程,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活动方式及目标
1、活动方式:设立村(社区)法律服务工作站,实行“1+1+4”挂钩服务,即1名律师和1名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共同挂钩服务4个以上村(社区),将法律服务送到千村万户。【挂钩服务村(社区)名单另行下发】
2、工作目标:年内,通过“法律快车村村通”活动的开展,村(社区)法律顾问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基本实现全覆盖,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率达25%以上,市级95%以上;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完善,各类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基层;“半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进一步完善,实现应援尽援;村(社区)法治建设、平安建设进一步推进。
三、挂钩服务人员职责
1、当好法律顾问,推进法治创建。履行好村(社区)法律顾问职责,帮助村(社区)按照村(居)自治管理的法律法规,完善村规民约,规范村(居)民自治和两委议事规则,促进村(居)务公开。引导村(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区事务、财务、集体资产管理和涉及切身利益的公共事务管理,推进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
2、开展法制宣传,丰富法治文化。加强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按照“一地一特色、一地一品牌”的要求,协助推进法治文化广场、专栏、法制学校、法制图书角建设,打造村(社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示范点。
3、提供法律服务,维护合法权益。深化“三农”法律服务,着力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构筑城乡一体格局、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提供法律帮助。适应基层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开展面向群众的法律咨询活动,解答百姓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为村(社区)组织和群众提供诉讼和非诉讼法律服务;为特困群众和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4、参与矛盾调解,促进和谐稳定。指导村(社区)加强调解组织建设,协助化解处置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各种矛盾纠纷。主动参与突发事件和的预防和应对,帮助制定事前预防预警、事中应急处理和事后救助、补偿、抚恤、安置工作方案,增强基层维稳能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5、收集社情民意,服务人民群众。通过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了解群众诉求,关心群众疾苦,帮扶弱势群体,努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挂钩服务人员每年至少提供5条以上有价值的社情民意。
四、工作要求
1、实行定向联络。挂钩服务人员要将姓名、单位、职务、工作职责、电话号码(手机、办公室)等在所挂钩的村(社区)进行公布,以便群众随时联系和约访。挂钩服务人员要认真履职,经常深入村(社区)调研和开展帮扶工作,每月主动与村(社区)联系不少于一次,每季度至少到村(社区)开展工作一次。
2、实行工作记实制度。挂钩服务人员对联系村(社区)情况以及开展法制宣传、提供法律服务、参与矛盾调解、推进法治创建等工作情况要作详细记录,每季度要通过所辖县(区)司法局向市“法律快车村村通”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一次书面报告。
3、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挂钩服务人员要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不得接受村(社区)宴请或礼品、礼金,不得增加村(社区)负担,树立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机构和挂钩服务人员的良好形象。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市局成立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法律快车村村通”活动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律师管理工作处,负责活动的日常组织、协调和考核等工作。各地司法行政机关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相关部门主动配合的工作格局。要加强统筹协调,把开展“法律快车村村通”活动与中心工作、司法行政“工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2、注重沟通协调。各县(区)司法局要加强与乡镇(街道)、村(社区)的沟通,认真做好挂钩服务人员的选派工作,全力支持挂钩服务人员开展工作,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主动协调、积极争取其他社会资源和力量的参与,努力提高挂钩服务村(社区)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