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1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着眼于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结合高校大学生的实际,强调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被动地适应,而应积极主动地去建构,在合作与和谐的氛围中,开创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新局面。提出解决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途径,帮助高校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的水平。
关键词: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的概念也从一开始的身体健康没有疾病发展到现在的不但身体健康、还要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等。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更是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此,高校需要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理念、新方式、新体系,努力培养一批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心理健康人才。
一、社会建构论心理学概述
社会建构论是当代西方心理学中的一股重要学术思潮。它认为知识不是一种科学发现,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社会建构论心理学(social constructionist psychology)是社会建构论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在心理学中的反映。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认为:
第一,人的认识过程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反映过程。个人描述、解释、说明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过程是建构的过程。
第二,从社会建构的观点来看,心理现象存在于人与人之间,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互动、对话、协商、冲突、修辞等社会性过程,是人际互动的结果,是社会建构的产物。
第三,心理状态、心理过程要用语言表达出来,而语言是现在的,一切用语言表述出来的都是建构的。
二、社会建构论心理学与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从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强调建构积极、主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氛围。
积极、主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氛围需要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5.25心理健康月活动,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大型心理情景剧表演活动、心理健康测试活动、心理图片展示活动、心理电影赏析活动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建构积极、活跃、健康的校园氛围,对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件提供良好的基础。
第二、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强调建构沟通、对话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过程。
有了丰富多彩的心理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不断互动,在沟通、交流、互动中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不断变化的,需要不断调整的。大学阶段对于大学生来说有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正是为了帮助大学生在学习、生活、工作的过程中解决自身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和大学生不断的沟通、交流、互动,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基于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基于社会建构论心理学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正是要在积极、主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氛围中,体现沟通、对话、交流、互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过程。
第一、在建构的沟通对话思想中促进学生自身不断学习心理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大学生通过课堂学习、课下交流互动能够学到许多关于心理健康的知识。在学习和互动中,不但获得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还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能够帮助大学生在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时,自己或求助于他人进行很好地处理。
第二、在建构的沟通对话思想中促进家长与学生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大学生虽然已经从中学阶段进入大学,但还未真正接触过社会。他们虽是从为数众多的中学生中选的佼佼者,但却承受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他们不仅需要学学的课程知识,更需要在父母、家庭的帮助下,在和家长的沟通互动中,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学会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节奏。
第三、在建构的沟通对话思想中增强教师与学生的相互交流。
在大学校园里,学生接受各个科目门类的教师传到授业解惑。大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的是与教师会自己的沟通对话。在沟通对话中教师更多地了解学生,学生更多
的学习成长。
第四、在建构的沟通对话思想中,媒体尽量摒除负面新闻的传播,多给学生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大多数人倾向于关注负面的东西,新闻报道更是如此。很多负面的新闻报道最能博人眼球,而正面的、积极的新闻报道看得人相对较少。鉴于此,需要媒体在沟通对话的氛围中为学生营造积极的媒体环境。
第五、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作用。
在建构的沟通对话思想中,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心理
健康教育活动,指导学生更多地掌握心理知识,提升心理水平。
在建构的沟通对话思想中教育行政部门将心理健康教育放在一个凸显的位置上,给予政策、资金的支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如此,在学生、家长、教师、媒体、学校、教育行政部门等多方面的沟通协作的基础之上,构建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定能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杨莉萍等.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及其发展:对话科尼斯・格根.教育心理研究.2012.04
[2]叶浩生.社会建构论及其心理学的方法论蕴含.社会科学.2008.12
[3]郑孝莲.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理论前沿.2014.06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2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1 通过此次培训,让我对心理教育又有了新的的了解,对我来说,这次的培训意义重大,对我今后的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本次培训我很认真的听了赵教师的讲解,让我受益匪浅,以下是我在这次培训中以及对于未来的一些所思所想。
通过学习,我更清晰地认识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通过学习,我认识到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键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
1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个性心理。
经验可以参照、但决不能照搬。总结经验、反思不足,借鉴经验、勇于创新是我们需要的工作态度。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一届学生也都具有新的时代特点,我们必须能沉进去,也能跳出来,不能为过去的经验所累,不能为过去的思想所束缚。在今后的具体工作中则需要我们将每一批学生都当作第一批学生,用最初最真最深的爱与热情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他们、引导他们,并在工作中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学生学习、向社会学习,让我们的学生能在大学校园这一沃土上健康愉快地成长成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需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需要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更需要有足够的爱心与智慧;既需要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成熟的思想、淡泊的心境;更需要忠于本职、甘于寂寞、勇于奉献,把握时代的脉搏,贴近学生的实际,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2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阻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
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但只要学会时刻调整就可以了。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发展更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大学生应积极乐观地生活,保持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了与交往心理健康的学生,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人和睦相处。通过人际交往,使他们能够认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保证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大学生心理产生影响和作用的环境包括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院环境等。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梁启超先生这句名言震荡着一代代年轻大学生的心灵。我们大学生要以良好的心灵素质迎接未来的挑战。为国家的富强奉献自己的青春。
心理健康心得感悟3
通过本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让我了解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现谈谈自己本次学习的心得体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教师要尊重学生,顺应学生的天性,允许他们彰显自身的个性。创设优美、安全、舒适的物质环境,唤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陶冶学生情操,充实中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生活情趣。
社会日新月异的急速发展和变革,各种不良思潮和矛盾使在校青少年学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由于青少年学生正值成长发展过程中,缺乏科学的辨别能力和社会实践经验,加上学生的独立意识较差,所以中学生易发生心理行为偏差。近年来,学生常出现妒忌、自卑、孤僻等不健康心理行为,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存在心理偏差,是由于在学习和生活中碰到问题和困难时,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抓认识提高,明确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全校上下要形成共识,要下足功夫,正视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健全他们的人格,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
抓家庭教育,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由于学生家长与学生固有的'血缘关系,感情和伦理道德上的内在联系,家庭教育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效果,也是学校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一种力量。父母在关心子女的生理健康的同时,还应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有些父母认为孩子长得壮,不生病就是健康,这是不全面的认识。事实上,有一些青少年身上存在心理障碍,如说谎、无理取闹、妒忌、自卑、不合群等行为。然而,认识的片面性,使不少家长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不够重视,甚至采取违背心理健康的教育方法,这是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的,在发现他们心理有缺陷时我们就及时与家长联系做到及时矫正,并在学校
对家长开展如何对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引导家长科学地教育孩子,从而培养孩子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独立性和自制力,养成乐观进取的精神。
抓课题研究,从细处着手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以身示范下,对学生开展“关爱自己、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三个方面的教育。通过开展主题活动,抓陶冶、抓体验、抓渗透等展开教育,我们明显感觉到学生的心理素质、道德情感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优化。多次主题班会及团队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受到教育的同时,自身的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心理素质明显加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3
安全教育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安全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一)
安全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事故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同学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和无可祢补的损失。在现代的大学生群体中,每年都会发生一系列的安全事故,造成大学生们的生命财产损失,究其原因,大学生虽然是一个素质相对较高的群体,但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生活环境较为优越,习惯依赖父母,自理自立能力较差,且大都自信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不强,易造成自杀,犯罪,及生命财产受损的情况。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
所以,这次的安全教育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安全教育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和饮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墙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因此,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 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通过这次安全教育课的学习,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有些方向离我们遥远,我们所能做的更多是关注自己周围的事情。通过这次安全教育课,我注意到了一些平时忽略掉的细节。像寝室是否关门的问题,有时候自己也一样,觉得只是出去一会儿,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但也许就是瞬间的大意可能给同学或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以前,同学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寝室都要熄灯,他们同学烧好水之后,插头没有拔,第二天早上来电,烧水的东西都给烧红了,幸好被及时发现。作为学生可能不太支持学校不许烧大功率电器,觉得不方便。像我同学这样真的是想一想都觉得后怕,有些事可能你会觉得是小事不需要在乎。如果累及他人那就不是小事了。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问题困扰,其实是自己太钻牛角尖。经常看见报道上关于大学生自杀的事情。生命只有一次,就那么容易放弃吗?死只是自己的一时之快,留下的苦果却要至亲的人去尝。人怎么能这么自私呢?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是上天赐给的礼物,尽管包装不华丽,拆开后却别有一番心意。有时候我们因该想开点,才会更加的快乐。
上了这次安全教育课,更多的感受是注意自己,注意细节,注意他人,才能最大可能的减少某些不必要发生的灾害。还有一点小感想就是,老师讲的太恐怖了。也许我们这个世界本身就很恐怖,但是好人任然存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做好人的潜力。在我们防止灾害的同时,也要相信幸运。这样才不会对社会太失望。感觉保卫处的老师好辛苦哦!为了保证全校学生的安全,牺牲了他们许多个人时间,在这里向所有为学校安全工作奉献的人说一声谢谢!
学校每年在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不明情况的新生被骗。学校在让助班告他们提高防患意识的同时在学校显眼的的放树立防诈骗的公告牌,像寝室进门口、领取东西的地方。让他们一进来就做好准备,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防止财产损失。大学生安全教育让我学会许多的安全知识的同时提高警惕。不管是在学校、实习、找工作或是在打暑假工的时候都保持一颗时刻准备的的心,防止自己的财产、安全、权利受到不应有的侵害。
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像周围的家长、亲戚、同学进行宣传,提高大家的安全防御措施,只要先提高自己小家庭,那么我们整个的社会大家庭也会不断的进步。
安全教育是一个永久的话题,安全第一,安全重于泰山。生命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作为大学生,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就是为家庭负责,为社会负责。从小学到大学,父母养育我们成人不容易,其间付出的爱和心血值得我们用心去回报,如果我们自己不珍惜生命,对于他们会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凄凉。社会培育我们成才,消费了大量资源,如果我们都没有回报社会,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生存价值,那也将会是非常的遗憾。所以,我们要从内心里真真正正时刻重视安全,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不断学习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这样,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都是一件好事。
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二)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工作节奏也愈来愈快,汽车成了人们的主要工具,它给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与快捷,在大家赞叹社会进步、享受社会进步的同时,它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
一幕幕悲惨的画面虽然只是在交通安全教育的宣传片中看到的,但我知道这一幕幕却是真实地发生着,而且悲剧还继续着。每天,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丧命于那无情的飞奔的车轮底下,有多少人因交通事故而失去自己宝贵的生命,有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呢?“交通安全”这是全世界真切呼吁的话题,这大多数的车祸却都是由于肇事者无视交通法规而造成的。这一幕幕惨剧是可以避免的。
宽阔的马路,先进的道路安全设施,一直在更新的交通法规,难道真能对交通安全起到持久稳固的作用吗?如果是,那为何交通事故还是年年不断的频繁发生?可见交通安全保障并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而这究竟又是谁的错呢?
这是人们的错。国家给了我们交通安全的保障,我们往往却只顾自己的方便,只顾自己的利益,并未能好好的遵守交通法规。大家想过如此的后果会是怎样的吗?
看!那辆超载的大卡车正吃力的前进着,司机见了红灯也不停车,随意乱闯,只是为了赶交差,得一笔工钱,不顾违章的后果。可这位司机知道吗?只是为了这么一笔工钱违反交规,一刹那间就很有可能会葬送生命,而这无价的生命又岂是金钱可以买到的?看!那场悲剧终究还是上演了,鲜血染红了车轮,受害者的亲人悲痛万分……
血淋淋的交通事故,永远提醒着人们千万不要忘记惨痛的教训,千万不能把生命当儿戏。短暂的一瞬间,肇事司机成千古恨,亲人们沉浸在悲剧之中,呼喊毫无意义,最后剩下的只有一辈子的悔恨和泪水,生不如死的痛苦。
上帝是公平的也是吝啬的,他只赐予每个人一次生命,所以我们必须珍惜。生活中交通安全与我们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它就像我们的朋友。日日夜夜都守在我们的身边,教育我们,劝戒我们。
人让车,让出一片温情,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让出一片理解。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与车互相谦让,才能尽可能地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减少死亡的人数,珍爱宝贵的生命。
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三)
将安全牢牢的记在心中,平安将会伴随我们渡过美好的一生。
安全事故的教训是深刻的,事故的代价也是非常高昂的,同学用自己的生命为代价,给我们带来了惨痛的教训和无可祢补的损失。为了自己长寿,为了亲人,重视安全,使自己健康,快乐得过每一天。所以,这学期的《大学生安全教育》课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安全教育的学习,主要了解了人身安全、财产安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维护和饮食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对每一名大学生来说,在校园要时时注意用电安全,严格遵守校园及公寓“安全用电”相关制度。谨防火灾,发生火灾后,头脑要冷静,理性逃生。另外,我们必须提高财务安全意识,做好防盗、防骗、防抢等防范工作。在校园谨防顺手牵羊、溜门串户、翻墙入室、溜门撬锁、窗外钓鱼、插片开门、偷配钥匙等行窃方式;平时谨防入室盗窃、扒窃、网络盗窃等,确保自己的财产安全。
也许不少人会认为,安全只是指身体的安全甚至是肢体的健壮和不受伤害;认为只要自己的肢体健全、行动自如那就叫安全。我认为,这决不是安全的全部。无论是人身安全还是思想安全,亦或是行为安全,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结果的残酷性。交通事故,游泳溺水事故、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事故,课间游戏追逐打闹偶发事故,轻者可以伤及体格,重者能够危及生命,它们造成的后果是残酷的。可是思想道德的残缺、行为方式的越轨比体格不健全更可怕。因此,健康的心理对每个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方面应该注意合理饮食和身体锻炼,另一方面更要陶冶自己的情操,开阔自己的心胸,避免长时间处在紧张的情绪状态中。如果感到自己的心情持续不快时,要及时进行心理自我调试,必要时到心理门诊或心理咨询中心接受帮助,以确保心理和生理的全面健康。
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幸福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具魅力。安全构筑了我们美好的家园,成为连接亲朋好友的纽带。通过学习《大学生安全教育教程》这门课程,我再一次深刻的休会到:在安全的问题上,来不得半点麻痹和侥幸,在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必须要防范在先、警惕在前,必须要警于思,合于规、慎于行;必须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必须要筑起思想、行为和生命的安全长城。
大学生安全教育包括很多方面,有些方向离我们遥远,我们所能做的更多是关注自己周围的事情。上了大学生安全教育课,我注意到了一些平时忽略掉的细节。像寝室是否关门的问题,有时候自己也一样,觉得只是出去一会儿,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但也许就是瞬间的大意可能给同学或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以前,同学和我说过这样一件事。寝室都要熄灯,他们同学烧好水之后,插头没有拔,第二天早上来电,烧水的东西都给烧红了,幸好被及时发现。作为学生可能不太支持学校不许烧大功率电器,觉得不方便。像我同学这样真的是想一想都觉得后怕,有些事可能你会觉得是小事不需要在乎。如果累及他人那就不是小事了。有些时候我们可能会因为某些问题困扰,其实是自己太钻牛角尖。经常看见报道上关于大学生自杀的事情。生命只有一次,就那么容易放弃吗?死只是自己的一时之快,留下的苦果却要至亲的人去尝。人怎么能这么自私呢?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是上天赐给的礼物,尽管包装不华丽,拆开后却别有一番心意。有时候我们因该想开点,才会更加的快乐。上了大学生安全教育,更多的感受是注意自己,注意细节,注意他人,才能最大可能的减少某些不必要发生的灾害。还有一点小感想就是,老师讲的太恐怖了。也许我们这个世界本身就很恐怖,但是好人任然存在,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以做好人的潜力。在我们防止灾害的同时,也要相信幸运。这样才不会对社会太失望。感觉保卫处的老师好辛苦哦!为了保证全校学生的安全,牺牲了他们许多个人时间,在这里向所有为学校安全工作奉献的人说一声谢谢!
在学校的生活经验让我就觉得我们学校的保卫工作做的很好。很多地方都有电子监控器,晚上也有校卫队成员巡逻。但是我们我们学校尤其是普宿的偷盗还是有时候会发生。李老师说我们可以提些意见,我就说说我的感受。普宿好多宿舍门都是木门,而且都有老化现象,其实修整一下可能会好很多。我们学校里面还有些废弃的林子,其实可以随便弄一下,防患于未然。听老师说过,学校的监控设备投入了很多钱,也是比较完善的。但是有些地方监控设备还没有齐全,也可以慢慢的不多完善,这样就可以全方位的监控学校,减少一些不良事件的发生。学校每年在新生入学的时候都会有很多不明情况的新生被骗。学校在让助班告他们提高防患意识的同时在学校显眼的的放树立防诈骗的公告牌,像寝室进门口、领取东西的地方。让他们一进来就做好准备,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防止财产损失。
大学生安全教育让我学会许多的安全知识的同时提高警惕。不管是在学校、实习、找工作或是在打暑假工的时候都保持一颗时刻准备的的心,防止自己的财产、安全、权利受到不应有的侵害。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像周围的家长、亲戚、同学进行宣传,提高大家的安全防御措施,只要先提高自己小家庭,那么我们整个的社会大家庭也会不断的进步。
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四)
通过本周的安全教育学习,我更加深刻的感受到“安全”的重要性。
企业成于安全,败于事故。任何一起事故对企业都是一种不可挽回的损失,对家庭、个人更是造成无法弥补的伤痛。安全意识应始终牢牢
扎根在每个人的心中,让大家知道若责任心不到位就会酿成事故,正确认识到安全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个上下关联、人人互保、环环相扣的链,是一张错综复杂、紧密相连的网。回顾石化企业发生的重大事故,一次次映入我脑海的不外乎是以下内容:某人安全意识淡漠,严重违反《安全生产法》;某某安全责任心不强,麻痹大意习惯性违章;某某单位安全管理不严,尤其是现场安全监督检查不力等等。这些惨痛的案例,无不折射出我们的安全教育的缺失,表现出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尚存很大的缺陷,我们安全管理的体系还是那么的脆弱!
“安全就是效益”,这种观点应根植于每个人(包括我自己)的心中。首先武装好自己,熟知熟会各项操作规程安全制度,认真学习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其次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杜绝习惯性违章,敢于同身边的甚至是上级的不安全行为较真儿;第三是勤于检查,及时发现整改事故隐患。一线岗位安全隐患和死角多,习惯性违章较普遍,如果只在形式上讲安全,应付检查,那么即使是投入再大,付出再多,安全环境也不能得到本质改善,安全管理水平永远不能得到本质提升!如果每位员工在每日的工作中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相互检查,查找漏洞和薄弱环节,防止不安全的因素存在,杜绝事故隐患,从小事做起,就能筑起安全大堤。无危则安,无损则全。安全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生命得到保证,身体免于伤害,财产免于损失。
让人人都来重视安全,时刻关注安全,将“安全生产”铭记心中,不折不扣地遵操作规程之章,守安全生产之法!让人人都清楚地认识到违章就是走向事故,就是伤害自己、伤害他人,甚至走向死亡。不要抱有任何饶幸心理,因为,或许一次小小的不经意的违章,就会造成很大的伤害或损失,就会变成违法。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真正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安全生产工作必能做得更好,我们的企业就能长盛不衰,我们个人就能在一个安全和谐的环境中幸福生活。
安全教育心得体会范文(五)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通过加强中小学生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知识和技能,提高中小学生面临突发安全事件自救自护的应变能力,对于提高我国整体国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救护能力必将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现就我们学校进行了安全教育后我的一点心得体会。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安全教育越来越显现出其重要性。为了提高安全教育的质量,提高安全教育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非常有必要。近年来我国陆续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颁布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对做好中小学安全教育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法律要求。其中,均提出了要广泛宣传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常识,增强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的景象随处可见。然而由于有些人交通安全意识的淡薄,在车水马龙的马路上演了一幕幕不可挽回的悲剧。当你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消失于车轮之下,当你发现一阵阵欢声笑语湮没在尖锐的汽笛声中,当你面对那些触目惊心的场景时,能不感到痛心疾首吗?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依然是各种事故领域的“头号杀手”。而导致悲剧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欠缺安全防卫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差,因此对少年儿童进行安全教育的形势相当紧迫。为了更好地宣传交全知识,更好地珍视我们生命,在此,我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倡议:
1、我们要认真学习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规,遵守交通规则,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交通安全文明公德;
2、当我们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请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
3、当我们时马路时,多一份谦让与耐心,不闯红灯,走人行横道,绝不能为贪一时之快,横穿马路;
记得有一个故事。几个学者与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
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耐人寻味。灾难的发生对每个人来说,不分贫富贵贱,不论性别年龄。孩子、学子、工人、知识分子,人民公仆……无论咿呀学语,还是学富五车,无论幼小纤弱,还是身强力壮,如果缺少应有的警惕,不懂起码的安全常识,那么,危险一旦降临,本可能逃离的厄运,却都会在意料之外、客观之中发生了。
遵章守纪,就是尊重生命,尊重自我。当我们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便向文明的彼岸又靠近了一步。重视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呵护这文明之花,让我们远离伤痛,珍爱彼此的生命吧。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模式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心理疾病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呈上升趋势,表现为焦虑、强迫、恐惧、抑郁、神经衰弱等。大学生由于心理健康问题而引发的恶性事件比例有所上升,心理问题已经明显地影响了一部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面对大学生心理问题逐年增多的现实,教育部于2001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意见》要求把心理素质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关键任务,在普通高校开展正规而系统的心理教育,并指出课堂教学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2006年的大学生心理咨询委员会第九届年会则明确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作为未来的工作任务之一。可见,课堂教学是我国促进心理健康的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当前,我国高校的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主要通过心理学课、心理卫生课、健康人格课等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进行。我校自2006年成立心理咨询中心以来,在大一新生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限选课。本人结合四年多的教学体会和感受,就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出一些看法。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要求
(一)不是单纯的知识课 而是实际应用课
心理健康课要传授学生身心发展的常识、心态调适的方法与技巧,进而使学生对自己、对人生、对社会产生一定的了解,但它绝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的课程。心理健康课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排除自身发展中遇到的困惑、烦恼、忧虑,学会解决生活上、学习上和人际关系上产生的各种实际问题,从而使心理不健康的学生心理变得健康,使心理健康学生的心理素质变得更完善。为此,教师教学的重点不是学生死记硬背概念,而是引导学生把心理健康知识弄懂并学会应用,杜绝纯理论灌输,而应采用理论与实践操作训练相结合,开展心理训练活动,让学生掌握心理调控技术和自我超越方法。如果学生虽知之而不能行,则会加剧消极情绪的体验,心理健康水平得不到真正的提高。
(二)不是教师的“说教”课,而是师生互动课
如果把心理健康课定义为:老师不断地讲、学生呆板地听,那就说明教师根本没有理解这门课的意义。心理健康课的教师应该善于捕捉学生身边经常遇到的心理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兴趣和欲望。对学生学习教材中遇到的疑点进行适当的点拨,促其自悟;对难点问题进行精确的讲解,促其思路畅通。为此,教师不要怕学生太活泼,不要怕课堂秩序“乱”,而要一改传统风格,努力上成师生互动的课、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课,师生共同收益的课,这样才是成功的理想的课。
(三)师生之间要具有心理相容性
在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要做到人格上平等、情感上相容,这比在其他任何教学中更显重要。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语言的艺术性,恰如其分地动用教学幽默,创造出无拘无束、相互交流的教学氛围,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教学心理相容。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否则这门课程的教学只是流于形式,而不会取得好的效果。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法
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自我教育的特点,因此,该课程的教法就不能像其他一般课程那样采用讲授式、自学式等教学方式,而要另辟蹊径。通过实际的教学探索,我认为以下一些教法还是行之有效的。
(一) 案例分析法
将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学习活动、情绪、人际交往、恋爱、个性等方面的问题综合成一个个典型的案例,然后师生就这些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表现、矫正办法等一起展开分析讨论。教师在引导、分析的同时,可将有关的心理学理论知识浓缩进分析讨论中,传授给学生。案例分析法在课堂中的效果如何,关键在于教师对案例的选择。因此,我在选取案例时,注重从同学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力求使选用的案例具有现实性、代表性、生动性。我相信一个优秀的案例会很自然的引起学生认识问题、分析思考问题的兴趣和热情,在对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二) 团体训练法
团体训练法是指针对大学生遇到的一些共同问题进行的课堂分组活动。例如在与同学的接触中,我发现很多即将毕业的学生对自己的工作价值观不明确,导致在找工作的时候很迷茫,面对众多招聘单位,不知道自己应该把简历投到何处,是更倾向于工作的环境,还是更倾向于工作收入。而工作价值观的确定,是职业生涯规划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越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的努力方向就越明确,在大学期间能够确定方向,少走弯路。
在课堂上,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确立自己的工作价值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工作价值观的拍卖,学生将自己最看重的方面投资,拍卖的形式增加了活动的趣味性,课堂气氛活跃,活动结束后大家积极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全体同学分享,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又帮助大家确立了自己的工作价值观。
(三) 表演心理剧
心理剧是用表演的方式来启发学生对一些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自我情况有所认识的一种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适当运用,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这种方法是由班级成员扮演问题情境中的角色,使学生把平时压抑的情绪通过表演得以释放、解脱,学习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和激发处理问题的灵感。表演时要尊重学生的自发性,创造自由轻松的气氛,这样才能使学生减轻心理压力,认清自己的问题,培养自己适应大学生活的能力。在表现心理剧时,教师要做好如下工作:(1)事前沟通,使成员有所了解,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2)说明情境,将要扮演的情境及其特征加以说明,让成员有机会提问并提出建议。(3)让学生自愿选择角色,即兴表演并鼓励学生按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方式表演,台词自己决定,当场发挥。(4)表演结束后组织学生共同讨论,最后进行总结。
(四)行为训练法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应以行为训练为核心,使学生有效地实现从知到行的转换。行为训练是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定的程序,学习并强化适应的行为、纠正并消除不适应行为的一种心理咨询与治疗方法。如对所教两个班级的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后,我发现:一部分学生存在着自卑、胆怯、自信心严重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个情况,在教学中我除了教学生一些增强自信的方法外,主要对他们进行自信培训。因为不自信的学生常常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往往是优点也变成了缺点,而且他们在人际中不敢说不、不敢拒绝、不敢坚持自己的立场,生怕拒绝或坚持立场会得罪别人,结果自己常常陷入烦恼、焦虑、矛盾之中。为培养学生的自信,我采用下列训练方法:
(1)在课堂上给每个学生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走上讲台,大声向同学介绍自己,尽量介绍自己的优点与长处,不能少于10条优点。
(2)创设一些假设的情境或学生自己遇到过的情境,例如:别人随意占用你的时间,令你觉得无法支配自己,你该如何表达你的想法;同伴要求你陪他参加你不喜欢的活动,你该如何拒绝等。训练时把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不自信的学习向对方清楚地说出“不”,让学生学会作肯定的拒绝。
(3)训练学生学会肯定的请求。学生以两人或多人为一组,根据学生自己提供的情境或指导者提供的情境,相互对应练习。
(4)训练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表达时可以伴以体态动作。
三、对教师的要求
(一)具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一个合格的心理健康课教师,除了要对本课程的结构有透彻的了解之外,还应精通青年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了解生理学和社会学等临近学科的知识。这些知识可以通过专业培训获得,也可以通过自学获得。培训自学相结合,则是迅速成为胜任教师的有效途径。
(二)人格和谐 心理健康
正如一个“口吃”的教师难以教好语文,一个“五音不全”的教师不可能教好音乐一样,一个终日忧郁或满腹牢骚、喜怒无常、行为怪异、人际关系紧张、工作作风懒散的人是绝对难以胜任心理健康教育这一角色的。心理健康课的教师应该是情感丰富、意志顽强、人格和谐,还应该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乐观精神,具有洞察学生内心世界的观察能力、与学生密切沟通的交际能力、能随时调控他人心态的教育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要加强对自身心理状态的调适与人格的提升,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具体地说,要做到以下几点。
1对自己要自尊、自信、自控。教师在工作中也会碰到害怕情绪:害怕个人准备不足,害怕遇到意外的对抗而不知所措,害怕在学生面前丢面子等等。然而在外表上,教师常被想象成是有信心、有知识的,于是教师学会把恐惧隐藏起来。但这样做并没有排除所产生的恐惧,也没有为减轻恐惧提供任何解决办法,只不过造成更多的冲突,转而折磨自己。解除恐惧可以运用积极暗示,也可以向学生公开自己的顾虑,讲出自己的弱点,能得到同学更多的信任、理解与合作。通过经常性的自省进行自我心理调适,即要了解自己个性上有利于教学的一面,如热情、宽容、合群,也要克制自己不利于教学的一面,如冲动、急躁、挑剔等等。
2要善于理解别人,与别人和谐相处。理解别人,就要做到心胸豁达、体察别人、富有同感。与人和谐相处就是要真诚待人,开诚布公,不虚伪行事,不以个人的权威或职业地位作掩护,但也不能为所欲为地表达情绪,对待学生不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态度。
3学会消除压力。人人都会遇到压力,但只有在他们无法对抗外来压力时,内心才会有压力。消除压力可采用以下方法:(1)改正自己的认知观念,换个角度看问题;(2)换个情境,放松身心;(3)找朋友倾诉自己的苦恼,得到他人的劝慰;(4)正确对待引起压力的事件,专注地解决问题;(5)用行动化解怒气,宣泄不快情绪。
四、应注意的问题
(一)对学生要充满信心和良好的期待
即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心理健康的需要,都有完善自己心理素质的愿望。在教学中,应该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热情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发问,努力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鼓舞、启迪和教益,进而增强自信心,产生成功体验。
(二)设计的问题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问题
可以由学生自己的观察和体验提出来,也可以由教师通过援引实例提出来。问题可大可小,总之,要贴近学生生活,选择学生最关注、最渴望、最想了解的问题。这样才能激发起兴趣和动机,引导学生进入忘我和探究的境地。
(三)心理辅导要因人而异
心理健康知识对于大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而每一种心理调适方法对不同个性、经历的学生来说有不同的适用性,加上每个学生的领悟能力不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予以及时的指导。有时甚至需要寻找僻静的场合,进行个别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能做到和做好这一点,对教学成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袁红梅大学生心理健康课主体性教学实践研究职业圈2007(10):116-117。
[2]李献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指导手册北京:当代中国音像出版社2004年版。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宿舍人际关系;方案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2
宿舍对于大学生是第二个“家”,宿舍同学之间的心理交往状况,决定了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度。出现宿舍人际关系困扰问题的大学生,常常出现压抑、敏感、焦虑、自我防卫等心理问题,而宿舍关系融洽的大学生,更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别人,心态较为乐观。[1]大学生心理咨询实践也表明,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咨询率不断上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已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重点问题。近年来研究结果均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团体心理辅导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设计方案研究内容较为缺乏,多注重团体干预效果,对团体干预过程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高校宿舍为基本单位,以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为目标,设计一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为高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可行性方案,切实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一、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依据
一是,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的突发期。大学生人际关系冲突往往是生活琐事引起的小矛盾,小矛盾没有及时化解,往往造成后期冲突的突发性。心理咨询案例证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主要集中在军训后期和毕业前期。大学新生军训后是宿舍人际关系突发期,宿舍成员间相互了解不深,容易产生偏见,由于个性不同开始形成小团体,小团体成员之间交往密切,与宿舍其他成员的交往较少,甚至开始排斥其他宿舍成员,加剧了宿舍人际关系冲突。[2]毕业前期也是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的突发期,就业压力造成宿舍成员情绪焦虑,长期积压的人际关系困扰容易爆发,造成宿舍人际关系紧张。针对这种人际关系的突发期,每年度可组织两次宿舍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分别于10月份“新生适应活动月”和5月份“5.25心理健康活动月”中开展。
二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多样性。每个年级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呈现出不同特点,大一新生主要是生活习惯的磨合,大二学生主要是人际竞争的冲突,大三学生主要是因为价值观不同引起的冲突,大四学生主要是人际关系冲突积压而造成的综合问题。不同性别的宿舍人际关系问题也不同,女生多为生活琐事产生人际关系困扰,男生多为人格差异引起的事件而产生人际冲突,女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隐蔽性和潜伏期较长,男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直接性和爆发性较强。家庭贫困生、患有生理疾病的学生、非正常家庭大学生等特殊群体对宿舍人际关系满意度较低,对待人际关系问题敏感多疑,处理人际关系能力较弱。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群体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制定的团体辅导方案也有所不同。
三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关冲突系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生活习惯不同和性格不合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主要因素。随着我国贫富差距的加大,消费观是影响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要靠打工、勤工俭学来维持学习和生活,生活节俭。而家庭富裕的学生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较高,往往形成高消费观,这容易引起贫困生在宿舍里感到自卑,自尊心受到伤害,因而产生人际关系冲突。宿舍同学之间存在着诸多人际竞争问题,如:竞选班干、系干、申请入党、奖学金、助学金、申请勤工助学岗位、保送研究生名额、考试竞争等,人际竞争问题加剧了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矛盾冲突。针对宿舍人际关系冲突影响因素的不同,在方案设计前期做好充分的调查,在实施过程中也要仔细观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进行适当的调整,以保证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实效性。
二、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
团体心理辅导以拓展训练、热身游戏、心理剧、绘画、脑力激荡、电影疗法、叙事疗法、分享体验等活动为主,通过一系列活动来增强成员的内在的经验感悟,以改变自我认知偏差和外在行为,释放心理焦虑和压力,促进团体协作。本方案根据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突发期,在军训以后和毕业前期,分别以“相亲相爱一家人”和“舍不得别离”为主题开展活动。通过海报宣传,以宿舍为单位自愿报名,心理委员推荐,辅导员推荐三种方式参加。其主要目的是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困扰,帮助宿舍成员探索人际关系的现状,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和解决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纠正自身认知偏差,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该团体活动共进行4次,每周1次,每次团体活动时间为90分钟,具体时间为每周四下午4:00―5:30。活动场地为学院体育场,根据招募情况选择5到10个宿舍,团体领导者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指导教师和心理学专业的教师担任,根据方案设计内容培训辅导员和心理协会成员担任团体的观察员和组织协调员。
三、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第一,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前期调查和后期评估。开展心理辅导活动前期,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可采用深度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评法来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来确定团体心理活动的主题。针对活动效果的评估,可采用书面和口头的心得体会,团体成员自评表,心理测评等方法进行评估,及时从辅导活动中取得经验。
第二,加强团体心理辅导方案的针对性。针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冲突的突发期,年级不同,性别不同,群体不同,影响因素不同,设计不同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大学生宿舍关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不同,针对个人习惯问题,加强学生的礼仪教育,针对品格问题,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针对不同性格问题,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针对价值观不同,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针对人际竞争问题,加强学校管理的公平性。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可以融合不同的教育内容,才能增加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多方位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第三,加强团体辅导活动过程中的精神对话。团体辅导活动对团体领导者的要求较高,团体领导者的人格、专业训练、技术方法、伦理道德等方面都需要具有严格的资质。通过精神对话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分享,在分享中反思,在反思中构建,避免团体辅导活动流于形式,异化为各种游戏活动。高质量的精神对话是建立和谐关怀的气氛的必要条件,各个单元活动的开展和深入,都需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精神对话,而不是机械性按照预定计划和步骤来实施的训练活动。[3]
第四,加强学生在辅导活动后的反思和调试。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活动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高校教育者还要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多从自身存在的问题入手,提高处理问题的能力,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提高对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反思能力,提高自我认知能力,积极和同学沟通交流,对别人多理解和包容,多欣赏别人的优点,真诚的对待他人。
参考文献:
[1]金盛华.今中国人人际关系与身心健康的关系―社会心理医学研究[J].心理学探新,1999(03):47-52.
[2]李会,曹立中.女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题探究[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8(01):31.
[3]裴利华.团体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08):528.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范文6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从侧面反映了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从总体上来说不容乐观,其主要问题是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够,落实不力。
(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隐患
高职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率比较高。一些调查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在一所全国著名的高等学府里,两年内就有十几个学生因严重的心理疾病而休学或退学;一项以全国12.6万名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显示,20.23%的人存在不同的心理障碍[2]。而对于高职学生这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来说,问题更突出。徐炳谦等对河北某高职院校的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显示,有29.3%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有近9.7%的学生存在着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障碍[3]。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张敏、蒋希等使用SCL-90量表和自编问卷,对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护理专业二年级的362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人际关系不协调、焦虑、抑郁是困扰高职护生的主要心理问题[4]。陈启山、温忠麟使用SCL-90对广东某高职院校187名毕业生进行调查,也有类似的发现[5]:高职大学毕业生有轻度不良健康问题的占21.9%,主要表现为强迫(45.5%)、人际敏感(41.7%)、偏执(33.6%)、敌对(29.9%),较低的为恐怖(15%)、躯体化(10.7%)。有轻度不良健康问题的学生检出率较高,最高高达45.5%。近期,邱开金使用随机抽样法对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的797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6],结果发现,高职学生的厌学情绪大、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学习成就感弱:进职业院校学习是学生本人意愿的为43.8%,由父母决定的占20.1%;选择就读职业院校的关键因素是“升学考试成绩不好”者约占50%,认为“进职业院校读书是无可奈何的选择”;热爱所学专业者仅占29.8%;26.5%的对完成学业“信心不足”或“没有信心”。这表明,高职学生进职业院校学习有“先天不足”的因素,如主体的学习期望与现实矛盾大,使职业认同(或角色认同)度低,影响了学习能动性的发挥,厌学情绪大;读职业院校认为是“无奈选择”,学生“伤痕心理”较重,信心不足,成才期望值低。研究同时还发现,高职学生中心理承受力脆弱,同学间相处不和谐(占47.6%),心理发展存在一定障碍的学生也不是少数。
以上研究结果表明,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心理问题的形成一般要经历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渐进性,而我们常常错误地估计“有心理问题者毕竟是极少数”,没有特别明显的反常行为便难以被觉察。所以,一些学生的心理问题往往得不到及时、实质性地疏导,导致问题积蓄越来越多,这无异于为日后埋下了一颗“隐形炸弹”。而一些高职院校领导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停留在较低的层次,认为它是软任务,只要保证学生别出事、别走极端就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干多干少无所谓。
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搞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前提,认识上的误区则会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高职院校的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应该把高职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全面素质的人才的思想高度,“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7]。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落实环节有诸多问题,成效不明显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机构,引进和培养了一批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但实际运行的效果并不理想,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同度不高,主要问题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单调,学生接受心理健康知识和提高心理调适能力的途径单一,没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专业化程度普遍不高等;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跟踪不及时,针对性不强;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和一套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价体系。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搞活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体系。
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坚持整体性原则,要求各方面协调配合、相互支持,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一)积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心理和谐需要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学校、家庭、同学、环境、氛围、教师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心理健康教育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构建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
首先,学校可以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如开展团体远足踏青、书法比赛、知识竞赛、运动会、文艺联欢、登山采风、社会调查等,让学生从活动中感触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的情感和人际关系和谐的愉悦,开阔心胸、培养情趣,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培养和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证明,给学生提供参加各种实践活动的机会,不仅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合群,乐意参加群体交往;也能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在情绪上做到自我疏导。
其次,重视校风、班风建设。幽静的校园、优美的环境和文明端庄的言行自然会让人心情舒畅、气氛和谐,为转变学生思想、调整学生心态和行为创造有利条件。严明的班级纪律,优化人际关系,增强凝聚力,提高荣誉感,把班级建成互相尊重、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关系和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温暖集体,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切实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实际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纳入课程体系,列入课程计划之中。同时,要根据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体系,编写或选择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和学习指导书,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堂教学与一般课的教学不同,它属于活动课程,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而是要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有趣的方法,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促进心理健康地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心理辅导、心理咨询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的教学和训练,如,自信心、情绪控制、语言表达、人际交往、就业心理调适等。重点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上下工夫。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相结合。如:采用情景式、讨论式、模拟式、现场咨询式等多种方法,注重训练一些心理实用技术,如人际交往训练、心理放松训练、对自卑者的自信心训练、对抑郁的合理认知技术训练、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训练、就业心理指导训练等。在课程考核环节,多采用案例分析、自我剖析、心得体会、心理调研等方式,通过手抄报、实践活动和讨论答辩等来进行。
同时,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每位教师都应具备心理学、教育学和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学习方法,发挥其心理潜能,减轻其心理压力,淡化学生的自卑情绪;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采用强化与积极的心理暗示的措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教师还应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心灵,创设民主、平等的教书育人氛围,这不仅能增加信任,增进沟通,还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培养。
(三)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
首先,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并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如艾森克个性量表测量、人际关系测量、考试焦虑测量等)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智力测试及分析、非智力因素测试及分析和心理咨询记录等,把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个案进行分类整理,建立个人心理档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为每一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可以从宏观上把握学生的心理轨迹,便于教师更有效掌握学生的情况,引导学生在和谐环境中成长,并对存在心理异常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及时治疗,从而提高对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从微观上防患于未然。
其次,开展全面心理咨询与辅导。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个体、解决困扰、注重发展为原则,分层次、分阶段、多途径推进。这不仅可以指导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向心理平衡的方向转化,同时也可以及时发现神经或精神方面有疾病征兆的学生。但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不仅仅是针对部分异常心理的学生,更重要的是面向心理健康全体学生。其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自尊、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再次,要进行重点的专题教育。根据大学生活各阶段、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以讲座的形式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譬如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放在适应新环境等内容上,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转变;二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主要帮助他们解决专业思想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以及恋爱、人格发展等方面的困惑;对于毕业生,主要是配合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职业特点,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好就业心理准备。针对大学生共同的心理需求和普遍存在的问题,应开展系列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如“新生的心理调适”、“进入社会前的心理准备”、“女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等等;对一些有特殊心理需求的小群体进行团体心理训练,比如为贫困生减压,帮助有社交恐惧的学生走出心灵阴影。
(四)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学生了解社会,获取知识和信息,与他人进行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使得教师对学生在网上进行心理咨询和即时心理辅导成为可能;由于网络的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如,利用学校已有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网站,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以及提供心理健康测试或实施心理健康调查等等;开通网络咨询热线,运用QQ、BBS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学生不用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能真实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和期望,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五)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教育
任何教育只有转变为被教育者自身的能动活动,树立其主体意识,并体现其主体参与,其教育目的才得以实现。自我教育是学生自我或学生之间的互助教育,它能充分发挥和挖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和群体互相影响的作用,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学院应积极支持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社团组织,通过举办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自助活动,如:在每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日举办“5·25”心理知识宣传周、优秀心理健康征文、趣味心理游戏对抗赛、心理摄影比赛、心理漫画展,举办经典系列心理影片展播,开展名著心理、生活心理讨论,组织学生自编自演心理剧、进行心理艺术系列汇演等,强化学生的自觉参与意识,使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意识深入学生人心,营造大学校园健康活泼向上的心理气氛。
三、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一)学校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健全相关制度
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常常被归属于学生处,有的也归属基础部、党委或者团委管理,但这会导致心理干预的专业性丢失,工作的目标也难以明确。高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独立出来是一种发展趋势。例如,北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在1999年之前还归属于学生处,现在已经独立出来运作了。
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和工作规划,具体组织实施和督导,并建立心理咨询室。学校拨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经费,加强心理咨询室的场地、训练设备等硬件和软件建设,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如咨询教师值班制度、心理咨询工作管理规定等,建立快速危机干预机制,及时主动解决学生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同时,建立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强化对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督导评估,本着“以查促改、以查促进”的原则,推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发展。
(二)提高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水平,为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持及决策依据
目前,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重点是进行理论的探讨,系统、深入的实证研究还不多。所以,要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积极组织开展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活动,系统调查、全面分析高职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研究高职生心理发展的规律,探索适合高职生心理特点的教育途径和方法。同时,要借鉴普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成果,积极推进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三)建设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对学校心理学工作者的资格和训练提出三项要求:一是具有教学文凭和教师资格证书;二是具有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三是系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程。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匮乏,学校要通过各种途径有计划地定期举办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班,邀请知名心理学专家教授讲学;也可以通过研讨、座谈、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教师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备的理论水平、专业知识。有条件的高职院校可以直接选送人员到师资培训班学习深造,也可以直接选调心理健康专业的毕业生和咨询师来校工作。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加强兼职人员的培养,壮大师资队伍,比如对辅导员、班主任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干部、教师也要制订计划,进行相关培训,使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方法,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