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安全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1
灾难是可怕的,但是却并不是不可防范的。只要我们学习好防灾减灾的知识,对灾害有了足够的了解,我们就能限度的减少灾害的带来的危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一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心手相牵,团结一致,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努力提高自救互救潜力!让我们远离灾害,共建和-谐!
一年来,西虹社区在雅山片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辖区各单位、各居民住宅小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用心配合下,结合社区实际状况,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西虹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富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一是成立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王祝勇为第一职责人,负责社区开展各种防灾减灾的领导、指导工作;二是建立社区自然灾害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牵头,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协调处理各种灾害发生事件;三是组织社区救援志愿者队伍30人;
(二)、加强制度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为确保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社区着手制定了各种制度,明确职责。
1、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制度、职责;
2、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和演练预案;
3、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防灾减灾氛围
在社区宣传栏张贴防灾减灾宣传海报,社区充分发挥教育场所作用开展讲座、知识竞赛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透过广泛宣传活动,使综合防灾减灾知识进家庭,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大大增强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
(四)加强应急演练,做好防灾减灾基础保障
今年来,我社区用心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预案,举办消防安全讲座一次,实地演练一次,有50余人参加。防汛部门组织应急救援队多次在八尺江水面开展救援演练。
(五)社区防灾救灾工作取得成效
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团结奋战,紧密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二、立足长远,进一步提升我社区综合防灾减灾的潜力和水平
(一)立足长远,加快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长与短,紧与松、急与缓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断提升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潜力的实际举措。
(二)加强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防灾减灾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使防灾减灾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使防灾减灾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四)加快防灾减灾应急体系队伍建设,推进防灾减灾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五)加大防灾减灾经费的投入,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二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不断,在痛定思痛之后怎样在大灾大难之际提高群众的自我救护意识和技能,成为当务之急。尤其在灾难中,普通老百姓的自我救护意识和能力比较弱,造成的伤亡比较高,所以怎样有效提高辖区居民防灾救护知识,帮助居民克服灾难来临之际的心理恐慌,提高生存率,成为我们面对和思索的问题。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市“减灾进社区”的指示精神,加快防灾减灾进社区步伐,坚持为民分忧、为民谋利的原则,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了一定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曙光防灾减灾中心座落在青洋花苑北侧的曙光综合服务中心内,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社区高度重视防灾建造工作,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宁同志为组长的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并设立信息员,转移疏散引导员,应急抢险队员,医疗救助人员,疏散志愿者,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和完善社区应急救助预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措施,进一步规范灾害应急行为,提高灾时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好灾民的吃、穿、住、医及灾后重建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和谐。
二、宣传工作到位,群众知晓率提高
为提高居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制定减灾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了形势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把5月12日“防灾减灾日”作为“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日”,在社区开展减灾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答题,增强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强化宣传力度。
三、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提高灾害应对力
为增强社区居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居民应急避险能力,广泛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进一步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我社区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潞城小学学生参观曙光村委防灾减灾中心
3月20日下午,潞城小学的200名小学生来到曙光村委防灾减灾中心进行参观。首先讲解员给同学们介绍了曙光村委防灾减灾中心,并对避难场所和避难物资作了详细介绍,通过墙上的展板使同学们对避难措施有了更深的了解,如:如何应对火灾、当地震来临应该怎么办、如何应对雷电的袭击等。随后,给同学们观看了宣传影片,观看的同时大家都很认真地做笔记。最后,同学们玩了消防小游戏。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和安全自救能力。
(二)防灾减灾系万家,和谐社区靠大家
5月12日上午,曙光社区举办了防灾减灾有奖知识问答活动,有五十多名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开始,由潞城小学的志愿者向社区居民介绍曙光社区防灾减灾中心的情况,接着观看了一段防灾减灾宣传视频,目的在于强化居民防灾减灾能力,观看过程中大家都非常认真,不时有声音传出:“原来安全用电要这样”等等。随后活动进入了,在知识问答环节,大家都积极参与,经过激烈的抢答,大家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最后,为了了解大家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掌握情况,还给大家做了问卷调查。此次活动反响热烈,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总之,社区的减灾防灾活动,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防灾减灾系万家,和谐社区靠大家”为工作计划,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有效地改进了防灾减灾管理机制,并使社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维护社区安全稳定,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社区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好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三
为打造社区减灾平台,构建各谐美好社区。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氛围。我社区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宣传活动。针对老人和少年儿童开展火灾自救知识宣传。针对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等灾难的相关知识宣传。
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二、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为引起社区全体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居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结合本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和我社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消防应急疏散实施方案,细致安排部署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操作办法;假定演练背景,根据活动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社区及辖区单位在活动中的具体职责。
我社区高度重视此次演练活动,预设一幢楼内发生险情,演练开始:报警器响起、社区居民安全有序进行紧急疏散转移。演练总体情况良好,群众顺利转移、疏散,但是也体现出一些具体问题,如有些居民忘记在疏散过程中用毛巾捂住口鼻。
三、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我社区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了对居民的防火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打好基础。
四、存在问题
此次综合减灾创建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 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宣传接触,我们发现有些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2、 防灾减灾活动欠缺,训练时间不足,对居民的教育效果不够明显。
五、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针对特别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老人、儿童及青年群体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其防灾减灾能力。
2、增强防灾减灾活动数量。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等活动,增加防灾减灾技能培训的次数,使居民得到切实有效的教育和训练,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四
一、规划背景
(一)当前形式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日益聚集,城市社区已成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最集中、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也更为重要。
(二)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洪山社区积极推进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建立了由社区书记(主任)为组长、各楼楼长为成员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较完善的日常宣传方案、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震后自救互救方案、震后生活安置方案等,每年按计划组织各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不少6次,使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过去的努力为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我们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各应急预案实战性较差,社区防震减灾及避险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完备,社区志愿者队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等。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式的日益复杂,对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逐步完善社区防震减灾体系,提高社区预防、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安全综合素质,
预防和减轻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损失,确保社区安全、文明、和谐、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利用3-5年时间,把洪山社区建成一个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齐全完备,应对各类灾害风险的监控、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完善,具有成熟社区地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能力较强的安全、文明、和谐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社区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三网一员”建设和规范设置社区地震宏观观测点(员),使社区对辖区地震宏观前兆及其它自然灾害前兆能够及时发现,迅速、准确反馈,做到不漏、不慢、不虚。
(二)全面提升社区地震安全能力
进一步健全社区地震应急指挥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更新制度。建立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队伍,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习,开展生命线紧急处置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充分利用社区课堂、老年文艺队、社区志愿者队载体,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编排文艺节目、发放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坚持志愿者队与群测群防相结合,扩大防震减灾受教育人群,提高全社区防震减灾意识和灾害救助能力。
四、重点项目
(一)完善避险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规划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通道和群众疏散通道,使社区居民在遇险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到达避难场所,获得救助。
(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区“三网一员”网络建设,根据社区学校实际,建立学生地震业余观测兴趣小组。组织社区养宠物的居民建立动物宏观观测点。建立完善地震安全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做到遇险能够快速查阅。
(三)开展社区隐患排查
通过居民自查、志愿队帮查等形式对辖区住户进行逐一排查,必要是可协调区地震局聘请专家制作评价报告,以最大限度排除安全隐患。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制定年度防震减灾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各种5.12、7.28等特殊纪念日多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五、保障措施
(一)积极与市地震局沟通,制定志愿者队定期培训计划,使志愿者队员成为防灾、减灾、救灾内行人,使志愿者队真正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专业救援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五
为贯彻落实国家减灾规划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防范应对灾害能力,有效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普及科学救灾知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使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迈向规划化、制度化、迅速化,促进社区安全稳定和谐发展,根据本社区实际,特制如下订防灾减灾社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各类灾害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整合各种社区应急资源,发动社区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建立一支防灾队伍,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及工作目标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防范是关键,宣传教育是前提。长城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围绕“防灾减灾宣传、普及减灾知识和争创减灾示范社区”三方面推进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通过组织培训、召开座谈会、播放专题片、文艺表演等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引导社区各界支持参与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制订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减灾教育计划,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减灾教育活动;组织居民观看预防灾害电教影片,参加自救呼救、医疗救护知识培训班等。
同时在社区宣传教育场所,居民楼道等地,居委会经常张贴减灾宣传材料等。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社区居民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及必要的应对灾害的救灾技术。
三、计划安排
为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规范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如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通过进一步组织领导,把综合减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规划、全面部署,进一步夯实社区综合减灾的工作基础。
二是完善社区灾害应急预案。把社区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针对社区灾害隐患,制定细化的应急预案,把组织居民开展演练经常化,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明确灾前、灾中、灾后的各个进程和环节中应该做什么、怎么样做和如何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
三是努力完善社区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志愿者队伍平时参加减灾宣传教育,遇有灾害事件时及时报告,并协助社区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紧急救援和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使其成为社区灾害预警、救助、服务的主力军。
四是继续开展好社区的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围绕社区灾害隐患和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现状,健全减灾宣传工作机制,注重实效,开展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减灾知识普及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减灾知识素养。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2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深受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特制定《*街道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现印发给你们。
一、实施内容及范围
根据市有关部门立项批准,饮用水工程项目共在*村、上孟塘村、下孟塘村、井头张村、太平祝村、溪童村、姜坞底村、童店村、夏李村、胜岗村等10个行政村实施。预计铺设各类管道100千米左右,项目总投资440多万元,建成后可解决七千多人安全用水问题。
二、项目进度计划
此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要求,2009年计划实施任务的6个行政村(*村),要在2009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任务;20*年计划实施任务的4个行政村(*),要在2009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任务。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集镇办,负责对全街道范围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确定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目标任务及责任分工,并将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加大奖优惩劣的考核力度。
3、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将饮用水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协调沟通,搞好配合,形成合力,积极完善各项程序;要强化具体指导,加强质量检查,加强工作协调,确保按期完成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4、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提高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意识,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充分了解饮用水工程的好处,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关心饮用水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做好各项前期工作
1、搞好调研。邀请上级相关业务部门,深入实地,摸清实情,搞好调研。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使工程建设建立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之上。
2、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规划、设计、实施方案要科学合理,实现规模化发展,统筹水源勘测、优化资源配置;统筹选择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统筹工程布局、供水制水模式等各个方面,突出做好水源水质的可靠性论证和中长期的需水量论证,积极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通过延伸管网、集中供水等模式,实现改水工程建设任务目标。
3、保障供水水质。要将水源选择作为工程建设最关键的环节,新选择水源村庄的供水工程要对水源进行充分论证,选择保证率高、水质符合标准、水量满足要求的水源,确保供水水质达到饮用水要求。
4、工程建设要和谐统一。管理房、泵站、水池、水源地等建筑物既要安全可靠、坚固适用,又要造型美观;既要注意地表构筑物的建设质量,又要重视地下隐蔽工程的铺设安装安全耐用;既要注意农村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又要重视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一致,做出美观好用的亮点工程。
(三)工程实施
1、合理安排工期,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要统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细化各项施工环节,超前谋化,科学调度,优化整合,穿行,环环相扣,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力争按期完成项目进度计划。
2、落实建设监理制度。应按有关规定实行建设监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3、实施全过程控制。各市要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监控,建立“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考核”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以对项目推进的全过程和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督查来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4、建立汇报制度。各相关工程实施单位每阶段向街道集镇办汇报工程建设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经验、做法及群众反映和关心的有关问题,街道将根据实际情况,整理后按时向市水利局汇报。
5、加大督查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街道相关部门要对工程进行检查监督,不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对违反规定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四)资金管理
1、严格资金监督管理。街道将建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资金储存专户,严格财务制度,规范资金划拨和使用,确保专款专存、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挤占和违规支出建设资金。同时将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审计,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2、工程竣工后,应编制工程决算报告;工程通过验收后,要向村民张榜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五)建后管理
1、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关于供水工程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确保供水工程效益的发挥。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3
关键词:智能化 电气设计 安全技术
中图分类号:F416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the electrical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ivil construction design, electrical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desig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modern city residential. Intelligent residential areas would also put forward some new requirements for the electrical design, the current standard, specification and technology can mee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design of electrical and intelligent in many ways.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city construction, at present, most of the new residential high-rise building, and gradually to the intelligent.
Keywords: intelligentelectrical design safety technology
智能建筑是一种融现代建筑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信网络技术与一体的新型建筑,电子设备的广泛采用,对家用电器、通信设备和安保防灾等设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由此对电气的安全设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针对智能小区的电气设计,笔者对以下安全设计谈一些设计体会。
一、住宅卫生间安全设计
按照规范的要求,住宅卫生间内局部等电位联结,将卫生间内各种金属管道、楼板中钢筋及进入卫生间的PE线和金属用电设备外壳作电气连接。
住户二次装修时,卫生间内安装吊顶灯和浴霸时,当其高度低于2.4米时,灯具应接入PE线。住户装修时,其余场所的灯具其安装高度低于2.4米时照明回路也要带PE线。在卫生间内PE线应同局部等电位端子相连。
二、住宅设漏电保护器
按照《低压配电设计规范》、《住宅设计规范》,住宅内设置两级漏电保护,第一级在每栋住宅的电源总进线处装设,第二级在每户插座回路装设。
按《住宅设计规范》规定,每栋住宅总电源进线断路器应具有漏电保护功能,作为防火漏电保护器。目前,住户内智能家电越来越多,这些设备利用滤波电容来减少电网高次谐波对设备稳定性的影响,设备数量越多,其电容值越大,则正常泄漏电流值也大。随着电源质量的变坏,其电流泄漏值将大幅增加,易造成总进线漏电保护器动作停电,给用户造成影响。因此,对总进线漏电保护设置位置宜选在每梯位计量箱的进线开关上。
漏电断路器分为电磁式和电子式,电磁式漏电断路器依靠故障电流能量脱扣,不依赖于电网电压;电子式漏电断路器正好相反,依靠回路残压脱扣,但这种断路器有弊端:当接地故障点距离断路器太近时,故障残压太低不能使断路器跳闸;如果中性线短路时,电子式漏电保护器失去电压,也失去了保护功能。因此,电磁式漏电保护器的可靠性高于电子式漏电保护器。在智能小区中应用较为广泛。
另外,住宅中电梯负荷、变频水泵等产生高次谐波的共用设施,应采用独立分支回路,这样将使配电系统稳定、安全、可靠。
三、电子信息设备防过电压保护
智能化小区内有大量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这些电子设备及布线系统一般耐压等级低,抗干扰要求较高,最怕受雷击,智能小区必须以防雷接地为基础,建立完整、严密的防雷体系。系统中的中央机房及竖向弱电干线不宜靠建筑外墙设置。大楼四周结构主筋相互连接,形成等电位均压环,大楼基础利用桩基导体互连形成良好的接地极,并将建筑物表面金属设备及入户金属管道与接地网相连,保证整座建筑物等电位。
电子信息设备容易受脉冲电压的袭击,因此,电子设备防雷应根据防雷保护区划分,对需要保护的系统进行综合设置。首先应在变电所低压侧低压电力电缆引入设备机房入口处和小区各座楼房弱电机房电源插座箱内安装电涌保护器SPD。为防止过电压通过弱电线路传输,在进出各座楼信号输出线两端应装设相应的SPD。进线电缆的金属铠装外层及光缆的金属扣件,应在终端作接地处理,监控系统的云台、防雨罩等金属外壳也必须就近接地。
四、室外广场喷水池电气安全设计
目前,大多数小区都有喷水池或喷泉作为小区景观。水下灯的电压为220V,如果设备绝缘失效或损坏,水池内将出现电位差,人体有可能触电受电击,为了防止此类电击事故的发生,应保证水下电气设备和线路的防水要求等级不低于IP68,水池电源电缆尽量远离水池边缘,并以最短的路径接至设备。水池内线路应穿非金属保护套管。
水池范围内多有金属水管、水下灯、金属预埋件等均应作等电位联接,等电位端子板安装在池外进线井内。
以上只从几方面讨论,电气安全设计还包括供电方式、电气防火、电气检修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2010
2.《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2011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4
关键词:电气安全设计;气体检测报警;电气接地
Abstract: Electrical safety design of explosive and hazardous area in chemical production, including the division of explosion danger zone, explosion-proof electrical equipment selection, the flammable gas and toxic gas detection and alarm settings, electrical grounding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nstrument.
Key words: electrical safety design; gas detection alarm; electrical grounding.
中图分类号:TU2
前言
在化工生产中,许多生产装置的物料介质是具有爆炸、火灾危险的,爆炸危险区域的电气设计不同于一般环境。按照《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危险场所电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2008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等规范的要求,根据本人多年的设计经验,就电气安全设计中重点涉及的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防爆电气设备选型、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设置、电气接地应注意的事项等问题给大家作以简单的介绍。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
为尽量准确地划分区域,在根据有关标准和规范划分的同时,还应参考以往的经济和行业特点。既要保证生产装置的安全可靠,又要避免人为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
爆炸危险区域的划分是根据爆炸性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确定的。
首先根据有关专业提供的爆炸危险区域划分条件和释放源的等级划分爆炸危险区域:①存在连续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0区;②存在第一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1区;③存在第二级释放源的区域可划分为2区。
然后根据通风条件调整区域划分,当通风良好时,应降低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当通风不良时应提高爆炸危险区域等级。在多数的生产装置中0区是极个别的,大多数属于2区,在设计中划分爆炸危险区域时,应采取合理措施尽量减少1区。
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划分,除了按照规范条文规定以外,还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①易燃物质的泄出量;②释放速度;③释放的爆炸气体混合物的浓度;④易燃液体的沸点(液体混合物初沸点);⑤爆炸下限;⑥闪点;⑦通风量等。
这些量的增加与减少都与爆炸危险区域范围的大小有直接的关系。由于实际生产装置的工艺、设备、仪表、通风布置等条件各不相同,在具体设计中均需结合实际情况妥善选择,才能确保安全。在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后,应对其结果画出“爆炸危险区域划分图”,作为在该区域范围内的电气设备的选型依据。
防爆电气设备选型
2.1 爆炸危险场所环境的类别是爆炸性气体环境还是爆炸性粉尘环境。不同的爆炸性介质其电气设备的防爆结构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通常所说的防爆设备大多数指的是爆炸性气体环境中使用的,如dⅡBT4,dⅡCT6等,而用于爆炸性粉尘环境的电气设备应为防尘结构(标志为DP,主要用于可燃性非导电粉尘和可燃纤维的11区环境)或尘密结构(标志为DT,主要用于爆炸性粉尘10区环境和其它爆炸性粉尘11区环境。)
2.2 环境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爆炸级别即ⅡA ,ⅡB,ⅡC。其级别根据产生爆炸性气体的介质不同而不同,如丙烷属ⅡA、乙烯属ⅡB、乙炔和氢属ⅡC等。
2.3 环境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组别或引燃温度。这是易燃性物质的气体或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的规定条件下被热表面引燃的最低温度。从组别T1到T6随着引燃温度的降低,其电气设备的防爆要求逐级提高。
2.4 周围环境对防爆电气设备的选型要求。如周围环境内化学的、机械的、热的、霉菌等不同环境条件,在防爆电气设备选型时应同时考虑。
在考虑以上几条基本要求后,可选择能满足要求的防爆电气产品。产品的防爆类型标志,在实际工程设计中,化工企业一般选用Ⅱ类工厂用电气设备,如工厂用的隔爆型C级T4组:dⅡCT4;工厂用的增安型B级T3组:eⅡBT3。对有些必须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而其防爆要求又不能满足场所要求的时候,可采用正压通风。当存在两种以上易燃物质形成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时,应按危险程度较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电气设备。具体内容详见《爆炸及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
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仪的设置
在化工生产中,甲乙类生产装置和储存设施如果有可燃气体或者蒸气散发,能够形成爆炸性气体危险,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仪。如果生产和使用有毒气体,应设置有毒气体探测报警仪。
目前报警仪的种类较多,在选择报警仪的类型时,应综合考虑所检测物质的性质、爆炸危险场所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控制要求及经济合理等方面。
报警仪应在工艺装置、储运设施、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扩散与聚集场所设置。可燃气体释放源处于露天或半露天布置的设备区内,当检测点位于释放源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15m,有毒气体检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于2m:当检测点位于释放源的最小频率风向的下风侧时,可燃气体检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不宜大干5m,有毒气体检测点与释放源的距离小于1m。可燃气体释放源处于封闭或半封闭厂房内,每隔15m可设一台检测器,且检测器距任一释放源不宜大于7.5m。有毒气体检测器距释放源不宜大干1m。甲类液体罐区防火堤、装卸栈台处、灌装站,也要按照要求设置检测报警仪。
检测比空气重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测器,其安装高度应距地坪(或楼地板)0.3~0.6m。检测比空气轻的可燃气体或有毒气体的检测器,其安装高度宜高出释放源0.5~2m。
在相关的危险场所设置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可以及早发现危险物料的泄漏,提醒作业人员及时处理事故隐患,防止发生大的事故,所以是非常有必要的。
电气接地应注意的事项
4.1 保护接地。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规程规定不需接地的部分,在爆炸危险环境仍需接地: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380V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 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11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电气设备。爆炸危险环境内,1区、10区内以及2区内除照明灯具以外的所有电气设备,应采用专门接地线,该接地线若与相线敷设在同一保护管时,应具有与相线相等的绝缘。在这种情况下,金属管线、电缆的金属外皮,只能做为辅助接地线。2区、11区内的照明灯具,可利用有可靠连接的金属管线系统作为接地线,但不得利用输送易燃物质的管道。化工厂钢结构原则上都要接地,接地引上线要套塑料保护管。各种钢结构平台和扶栏,凡是有电气设备的,一般情况都要将钢结构平台和扶拦接地。电缆保护管,不管多长,只要同未接地的固定结构接触或空悬的,均应接地。
4.2 防雷接地。具有0区或10区的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事伤亡者,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具有2区或11区的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事伤亡者,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石油化工装置内露天布置的塔、容器等必须设防雷接地;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钢罐,必须设防雷接地。
4.3 防静电接地。在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中,静电放电可能会引起火灾和爆炸事故,需对静电加以限制,而减少静电荷的积累的有效措施之一就是静电接地。因此对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内可能产生静电的设备和管道,均应采取静电接地措施,且输送可燃气体或可燃液体的管道必须连接成一个整体,法兰两端要有静电接地;工艺管道长20m左右的也要有静电接地;在危险的操作场合,为防止人体带电,应设有人体放电设施,在经常使用移动设备或工具的场所应设置专用的接地端子,以备移动设备或工具在使用前接地。
4.4 工程总接地网。总接地网是由若干分接地网组成的,然后又将它们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总接地网。建设的要点如下:①分接地网所用的扁钢尺寸比总接地网小一个等级。例如,分接地网的扁钢为40x 4mm,总接地网至少要选60x4mm。②目前,对具有一般腐蚀性的化工厂,可以采用镀锌扁钢;对具有较大的腐蚀性的化工厂,要采用熔锌扁钢。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5
关键词:准安全区,封闭通道,安全区,安全疏散
1.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铁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动车、高铁、城际铁路的规划与建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相应的,许多设计新颖,构思独特的新型大型铁路客运站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的涌现,多个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特大型铁路客运站相继建成通车,预示着铁路客运站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然而,由于这些建筑的大体量,高空间的特点,使的部分区域消防设计无法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尤其对防火、防烟分区及人员疏散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入了准安全区概念后能较为有效解决防火、防烟分隔及人员疏散问题。
2.准安全区的设置形式及基本要求
在建筑内设定准安全区应根据建筑构造因地制宜的设置,其形状,长度、面积等会随着设计不同而变化,但主要的设置可归纳为几种形式:1)封闭通道做为准安全区 2)半开敞空间做为准安全区 3)相邻楼层做为准安全区
2.1 封闭通道做准安全区
封闭通道是建筑内一些封闭的通廊、走道,这些空间使用防火墙与四周分隔,空间内不会受到相邻区域的火灾影响,并且封闭通道内有直接对室外的出口。
2.1.1 基本要求及加强措施
和安全区相比,准安全区人员没有进入室外的绝对安全区域。要保证人员安全,对准安全区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主要为1.准安全区内不得设置任何可燃物,装修材料均应为不燃材料。 2.封闭通道应保证一定的宽度及面积供人员通行通畅,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封闭通高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3.准安全区内有相对独立的消防系统,包括自动灭火、报警探测及排烟系统等。4.准安全区内有直接对室外的疏散口,出口数量不小于两个。
由于严格控制了准安全区内的可燃物,装修材料,在准安全区内发生火灾概率较小,而主要应防止相邻区域火灾对准安全产生影响,由于通道大部分区域为防火墙分隔,火灾烟气可能会通过防火门蔓延,对于这些连通口需要进行加强措施防止烟气进入,可增设防烟空气幕(图1,2),风幕的取风口设在安全通道内。当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并进行火灾确认后,启动相应区域的防烟空气幕。
图2 防烟空气幕示意图
2.1.2 实例运用
通过某大型铁路站房内封闭通道做为准安全区进行模拟分析,下图3为某铁路站房地下一层示意图。图中蓝色区域为南北向两条大通道。通道宽11m,通道东西两侧使用防火墙与防火门与相邻的商业区及车库区进行防火分隔,在通道的南北两端有楼梯直通室外,这一通道形成了封闭的准安全区。
图3 封闭通道做为准安全区实例
图4 FDS建模效果图
走道使用机械排烟进行保护,考虑最不利情况,准安全区内发生人员携带行李火灾,对区域进行了FDS建模,火源位置在通道的中部,见下图2考虑行李火灾为1.5mw,将走道区域划分防烟分区,单个防烟分区排烟量不小于95000m3/h。
2.1.3 结果分析
通过FDS模拟,对安全走道内的可见度,CO,CO2,温度结果等进行了分析,并设定了人员安全准则,见下表1
表1 人员安全准则
标 准 特性界定
热辐射(热烟层) 环境2.1m以上,热烟层:对普通人员需小于2.5kW/m2或热烟层温度小于180℃
对流热 环境2.1m以下,对普通人员周围温度不超过60℃
能见度 环境2.1m以下,能见度不小于10m
CO浓度 环境2.1m以下,对普通人员CO浓度不超过450ppm
CO2浓度 环境2.1m以下,对普通人员周围CO2体积浓度不超过1%
下图5为模拟时间1200s时,走道内的温度、可见度、CO、CO2的切图
1200s时,可见度切图 1200时温度切图
1200s时,CO浓度
图5 1200s是FDS模拟可见度及温度切图
在通道内发生小规模火灾时,在排烟系统启动后,烟气能有效排除,1200s时,烟气及温度影响范围仅为火源附近约10-20m内区域,距地2.1m可见度保持在10m以上,温度低于60℃,其他CO、CO 浓度均小于判定标准,通道内的人员可以安全的疏散,该区域可定义为准安全区。
2.2 半开敞空间做为准安全区
大型站房内的半开敞空间主要为局部与室外连通的空间,这些空间有顶棚覆盖,两端或四周与室外连通,这些区域的排烟条件有利,可以利用这些些空间做为建筑内的准安全区。和封闭通道相同,在准安全通道内不得布置任何可燃物,通道内布置相应消防设施,同时在通道内有直达室外出口,其排烟可利用室外连通排烟。
图6为某站房内的半开敞区域,图中红色的内庭院,下沉广场为室外空间,黄色的大通道与室外空间相连,通道有顶棚,
对这一区域进行FDS建模分析,对火焰大小、温度、排烟进行分析模拟。
这类火灾的火焰区域高度可以按下式计算:
(1)
其中:
zfl 是间歇火焰高度 (m);
Q 是火灾热释放速率 (kW)。
根据上式(1)计算,其火焰高度约为3.7m,通过FDS模拟温度切点,在距火源上方,2m,4m,6m,及火源侧1m,2m,3m处设置点进行分析,如下图7所示
图7 火源附近部分点温度分布图
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火源正上方温度较高,而远离火源靠近室外区域,温度较低,大多小于50 ºC。因此。小规模火灾对通道内影响较小,人员在通道内能安全疏散。将半敞开空间做为准安全区是合理可行的。
2.3 相邻楼层做为准安全区
大型铁路枢纽建筑功能复杂,内部运营包括高铁、地铁、长途客运、城际等,为便于人员换乘,各个功能区在相互连通,很难进行完全分隔,这也给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带来了困难,人员疏散相互借用。下例为地铁区域借用铁路站房出站通廊疏散实例,见下图8
图8 相邻楼层做为准安全区
上图中黄色区域为铁路站房出站通廊,为一层,地下一层为地铁出站厅,由于地铁出站厅层必须通过楼梯进入出站通廊,并经由出站通廊疏散,因此,方案中可将出站通廊进行消防设施强化,并将通廊仅做为人员通行区域,这样可为地铁疏散人员疏散提供有利的环境,尽管地铁人员疏散至最终室外需要较长距离及时间,但设定了准安全区后,能保证地铁人员在进入通廊后即为安全,对减少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效用。
3.结语
准安全区的设置能有效解决防火、防烟分区划分,人员疏散距离过长的问题,不论何种形式的准安全区其基本的要求主要为无任何可燃物、有不少于两个直接对安全区出口、准安全区内设有相应消防设施、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宽度和面积。但如何合理划分准安全区,如何保证准安全区的安全、可靠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准安全区对大型铁路站房的消防策略制定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大型铁路站房可以参考使用的较为可行的重要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大型铁路客运站交通特征分析和规划思路探讨 朱军工 Exploration on the Features and Planning Ideas of Major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Transport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6
伤害预防新理念
创意与安全相结合
新西兰事故赔偿局局长Hon Judith Collins介绍了新西兰伤害预防与安全防护战略,以及该局在伤害预防领域的作用。该局致力于为国民和游客提供全方位人身伤害赔偿服务,确保国民即便在经济困难时期,也能享有完善的安全保障公共服务。同时,强调加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社区的合作,构筑安全文化与安全环境,更好地预防伤害事件的发生。2012年初,该局发起了一项名为“创意国度”的活动,把创意与安全紧密结合起来,降低居家伤害。
道路交通事故是“头号伤害”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A.Lopez作了题为《因伤害导致死亡和残疾的全球趋势——基于“疾病和伤害的全球负面影响研究”成果》的报告。A.Lopez指出,对各类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引发的人群非正常死亡和残疾,进行比较评估,会直接影响健康政策的制定。“疾病和伤害的全球负面影响研究”课题,通过系统分析全球范围内死亡原因、重要疾病,以及伤害的发生率、范围和持续时间,对250种疾病和伤害引发的非正常死亡与残疾,进行了评估研究。2010年,因伤害引发的健康损失约占全球的1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是最重要的原因。此外,坠落导致的死亡人数持续上升,世界各国要倍加关注这一点。
通过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式预防伤害
鉴于人类健康问题,尤其是与慢性病和长期坐姿工作紧密相关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新西兰有关组织实施了“我的健康计划”,引导员工积极管理健康风险,为其改变个人生活行为、降低健康风险提供方法指导。该计划通过开展“健康在线调查”,在辨识健康风险的基础上,制定目标导向的研究计划,再通过定制化的网站宣传,提升员工及其家庭对健康的认识,普及健康知识。
在过去的20年间,安全社区模式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直至2007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起“美国安全社区”计划,安全社区模式才真正开展起来。自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大力推进社区联盟建设,为社区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目前已建立起21个国际化的安全社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建设安全社区网络,目的在于减少国内伤亡数量。为此,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定期联系机制,举办年度社区网络会议,为社区评估、组织领导和联盟工作提供指导及培训;开展针对安全社区的研究,为安全社区的安全指数高于普通社区提供依据。
促进伤害预防与控制
新西兰研究人员在防止老人跌倒计划制定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目前,新西兰已实施跌倒和伤害预防的国家战略,研究目的在于综述新西兰在防止老人跌倒方面,所采取的计划和措施及实施效果。研究方法是总结有关防止老人跌倒的现有研究成果,制定出高效、低成本、可持续、适用于全国的战略,并提出针对80岁及以上老人的最经济有效的防跌倒方法。
研究与政策的影响
澳大利亚国家减灾战略,是一项全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应对各类灾害的综合方案。该方案对国家减灾战略和关键主题进行调查,旨在分析近期灾难中反映出的共同战略主题,验证国家减灾战略是否与实际需求一致。依据国家减灾战略的主题框架,对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国家减灾战略涵盖所有可能的灾难主题,并在国家减灾战略中有所体现。
伤害预防启示
本次世界安全大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世界安全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立法与执法监督
建设职业安全健康立法与执法监督体系十分重要,形成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安全与健康法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得到准确、全面贯彻实施,该体系建设是劳动者职业安全的最大基础保障。根据职业安全健康形势和工作重点变化,各地应及时调整国家立法和依据,进一步明确职业安全健康的责任主体,加大职业安全健康违法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此外,建议探索建立公开透明的企业安全健康诚信评级系统平台,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推广安全社区建设
为适应当前安全社区发展的新形势,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求,重点推进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有计划、有序地推进,不断扩大覆盖面。
加强伤害预防的综合建设
社会各界要做好职业安全预防工作,进一步完善员工伤害保险赔偿机制,鼓励企业减少职业伤害事故。重视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监督与服务,帮助指导中小企业建立适宜、高效的伤害预防管理体系,提高伤害预防意识和处置能力。
提升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统分结合”的机制。平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职责,确保其“守土有责”;战时必须形成资源统一配置、部门统一协调、力量统一指挥的快速应对机制。此外,通过定期合成演练、定时定点抽测等方式,探索建立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价体系,也有利于增强协同意识,强化指挥权威,提高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