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安全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安全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安全计划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1

灾难是可怕的,但是却并不是不可防范的。只要我们学习好防灾减灾的知识,对灾害有了足够的了解,我们就能限度的减少灾害的带来的危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一

“防灾减灾,从我做起”,让我们携起手来,心手相牵,团结一致,不断增强防灾减灾意识,努力提高自救互救潜力!让我们远离灾害,共建和-谐!

一年来,西虹社区在雅山片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辖区各单位、各居民住宅小区、广大居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用心配合下,结合社区实际状况,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大力开展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必须的成效,现汇报如下:

一、深入扎实地开展工作,西虹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富有成效

(一)、加强组织建设,建立防灾减灾的长效机制。一是成立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书记王祝勇为第一职责人,负责社区开展各种防灾减灾的领导、指导工作;二是建立社区自然灾害事件处理领导小组。由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牵头,社区工作人员配合协调处理各种灾害发生事件;三是组织社区救援志愿者队伍30人;

(二)、加强制度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作。为确保社区防灾减灾工作顺利开展,社区着手制定了各种制度,明确职责。

1、社区综合防灾减灾工作制度、职责;

2、社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和演练预案;

3、社区应急救援队伍工作职责;

(三)加强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防灾减灾氛围

在社区宣传栏张贴防灾减灾宣传海报,社区充分发挥教育场所作用开展讲座、知识竞赛问答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透过广泛宣传活动,使综合防灾减灾知识进家庭,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大大增强群众防灾减灾的意识。

(四)加强应急演练,做好防灾减灾基础保障

今年来,我社区用心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预案,举办消防安全讲座一次,实地演练一次,有50余人参加。防汛部门组织应急救援队多次在八尺江水面开展救援演练。

(五)社区防灾救灾工作取得成效

社区全体工作人员全力以赴、团结奋战,紧密按照上级部门的部署,全心全意为居民服务。

二、立足长远,进一步提升我社区综合防灾减灾的潜力和水平

(一)立足长远,加快社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长与短,紧与松、急与缓相结合,统筹兼顾,合理安排,不断提升社区综合防灾减灾潜力的实际举措。

(二)加强宣传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防灾减灾工作好的经验和做法,提高全社会的减灾意识,使防灾减灾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

(三)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以防灾减灾应急预案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使防灾减灾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

(四)加快防灾减灾应急体系队伍建设,推进防灾减灾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管理。

(五)加大防灾减灾经费的投入,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二

近年来,世界各地自然灾害不断,在痛定思痛之后怎样在大灾大难之际提高群众的自我救护意识和技能,成为当务之急。尤其在灾难中,普通老百姓的自我救护意识和能力比较弱,造成的伤亡比较高,所以怎样有效提高辖区居民防灾救护知识,帮助居民克服灾难来临之际的心理恐慌,提高生存率,成为我们面对和思索的问题。

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我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省、市“减灾进社区”的指示精神,加快防灾减灾进社区步伐,坚持为民分忧、为民谋利的原则,增强全民防灾减灾的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作了一定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机构健全

曙光防灾减灾中心座落在青洋花苑北侧的曙光综合服务中心内,占地面积500余平方米。社区高度重视防灾建造工作,成立了以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宁同志为组长的防灾减灾领导小组,并设立信息员,转移疏散引导员,应急抢险队员,医疗救助人员,疏散志愿者,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制定和完善社区应急救助预案,对弱势群体的救助措施,进一步规范灾害应急行为,提高灾时应急反应能力和救灾工作水平,切实保障好灾民的吃、穿、住、医及灾后重建工作,维护灾区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和谐。

二、宣传工作到位,群众知晓率提高

为提高居民防灾减灾能力,增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区制定减灾教育工作计划,开展了形势多样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公益广告牌、宣传栏、宣传橱窗等宣传阵地,营造浓厚的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氛围。把5月12日“防灾减灾日”作为“社区防灾减灾宣传日”,在社区开展减灾宣传,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防灾减灾知识答题,增强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强化宣传力度。

三、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提高灾害应对力

为增强社区居民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高居民应急避险能力,广泛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进一步推动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我社区积极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具体情况如下:

(一)、潞城小学学生参观曙光村委防灾减灾中心

3月20日下午,潞城小学的200名小学生来到曙光村委防灾减灾中心进行参观。首先讲解员给同学们介绍了曙光村委防灾减灾中心,并对避难场所和避难物资作了详细介绍,通过墙上的展板使同学们对避难措施有了更深的了解,如:如何应对火灾、当地震来临应该怎么办、如何应对雷电的袭击等。随后,给同学们观看了宣传影片,观看的同时大家都很认真地做笔记。最后,同学们玩了消防小游戏。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丰富了知识,提高了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和安全自救能力。

(二)防灾减灾系万家,和谐社区靠大家

5月12日上午,曙光社区举办了防灾减灾有奖知识问答活动,有五十多名居民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开始,由潞城小学的志愿者向社区居民介绍曙光社区防灾减灾中心的情况,接着观看了一段防灾减灾宣传视频,目的在于强化居民防灾减灾能力,观看过程中大家都非常认真,不时有声音传出:“原来安全用电要这样”等等。随后活动进入了,在知识问答环节,大家都积极参与,经过激烈的抢答,大家都收获了属于自己的胜利果实。最后,为了了解大家对防灾减灾知识的掌握情况,还给大家做了问卷调查。此次活动反响热烈,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

总之,社区的减灾防灾活动,以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防灾减灾系万家,和谐社区靠大家”为工作计划,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目标。通过开展防灾减灾活动,有效地改进了防灾减灾管理机制,并使社区居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维护社区安全稳定,达到了活动的目的,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社区将继往开来,与时俱进,进一步做好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三

为打造社区减灾平台,构建各谐美好社区。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社区实际情况,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社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周活动

为进一步深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工作,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营造良好的社区学习氛围。我社区通过展板、宣传栏等形式面向居民进行防灾减灾科普知识宣传。

面向不同人群开展宣传活动。针对老人和少年儿童开展火灾自救知识宣传。针对居民开展关于地震等灾难的相关知识宣传。

通过宣传,使居民不断增强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动员广大居民相信科学,不听信谣传,当好联络员,一旦发现异常,及时上报,形成全社区广泛参与的群防体系。

二、开展消防应急疏散演练活动。

为引起社区全体居民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居民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结合本地区防灾减灾工作实际和我社区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消防应急疏散实施方案,细致安排部署活动的实施步骤和操作办法;假定演练背景,根据活动总体要求,明确指导思想、社区及辖区单位在活动中的具体职责。

我社区高度重视此次演练活动,预设一幢楼内发生险情,演练开始:报警器响起、社区居民安全有序进行紧急疏散转移。演练总体情况良好,群众顺利转移、疏散,但是也体现出一些具体问题,如有些居民忘记在疏散过程中用毛巾捂住口鼻。

三、建立防灾减灾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工作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民生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制度化、经常化,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长效机制。我社区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了对居民的防火知识宣传,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灾自救和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全体居民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另外我社区通过加强责任制建设,建立健全预警机制建设,为防灾减灾工作打好基础。

四、存在问题

此次综合减灾创建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

1、 居民防灾减灾意识不强。通过宣传接触,我们发现有些居民的防范意识和自救能力都有待大幅度提升。

2、 防灾减灾活动欠缺,训练时间不足,对居民的教育效果不够明显。

五、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工作。通过多种形式,针对特别人群,有针对性的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有效提高老人、儿童及青年群体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其防灾减灾能力。

2、增强防灾减灾活动数量。开展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演练等活动,增加防灾减灾技能培训的次数,使居民得到切实有效的教育和训练,提升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四

一、规划背景

(一)当前形式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市人口的日益聚集,城市社区已成为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最集中、最活跃、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社区防震减灾工作也更为重要。

(二)取得的成绩

近几年来,洪山社区积极推进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建立了由社区书记(主任)为组长、各楼楼长为成员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较完善的日常宣传方案、社区地震应急预案、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方案、震后自救互救方案、震后生活安置方案等,每年按计划组织各种形式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不少6次,使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过去的努力为社区防震减灾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我们仍然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如:各应急预案实战性较差,社区防震减灾及避险硬件基础设施还不完备,社区志愿者队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防灾减灾意识有待加强等。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形式的日益复杂,对社区防灾减灾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活动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逐步完善社区防震减灾体系,提高社区预防、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努力提高社区居民安全综合素质,

预防和减轻地震及其它自然灾害损失,确保社区安全、文明、和谐、持续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利用3-5年时间,把洪山社区建成一个防灾减灾基础设施齐全完备,应对各类灾害风险的监控、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防灾减灾措施完善,具有成熟社区地震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对突发公共事件处理能力较强的安全、文明、和谐和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新型社区。

三、主要任务

(一)提高社区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通过进一步完善社区“三网一员”建设和规范设置社区地震宏观观测点(员),使社区对辖区地震宏观前兆及其它自然灾害前兆能够及时发现,迅速、准确反馈,做到不漏、不慢、不虚。

(二)全面提升社区地震安全能力

进一步健全社区地震应急指挥工作制度,完善社区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数据更新制度。建立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完善社区地震救援志愿者队队伍,适时组织地震应急演习,开展生命线紧急处置系统建设,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充分利用社区课堂、老年文艺队、社区志愿者队载体,通过举办专家讲座、编排文艺节目、发放宣传资料等多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体系。坚持志愿者队与群测群防相结合,扩大防震减灾受教育人群,提高全社区防震减灾意识和灾害救助能力。

四、重点项目

(一)完善避险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区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功能,规划完善各类应急救援通道和群众疏散通道,使社区居民在遇险时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到达避难场所,获得救助。

(二)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社区“三网一员”网络建设,根据社区学校实际,建立学生地震业余观测兴趣小组。组织社区养宠物的居民建立动物宏观观测点。建立完善地震安全社区信息管理系统,做到遇险能够快速查阅。

(三)开展社区隐患排查

通过居民自查、志愿队帮查等形式对辖区住户进行逐一排查,必要是可协调区地震局聘请专家制作评价报告,以最大限度排除安全隐患。

(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制定年度防震减灾宣传计划,充分利用各种5.12、7.28等特殊纪念日多形式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

五、保障措施

(一)积极与市地震局沟通,制定志愿者队定期培训计划,使志愿者队员成为防灾、减灾、救灾内行人,使志愿者队真正成为一支“召之即来,来则能战、战则能胜”的专业救援

社区防灾减灾安全工作计划范文五

为贯彻落实国家减灾规划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防范应对灾害能力,有效开展社区防灾减灾工作,普及科学救灾知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轻各种灾害的影响,使社区的防灾减灾工作迈向规划化、制度化、迅速化,促进社区安全稳定和谐发展,根据本社区实际,特制如下订防灾减灾社区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统筹考虑各类灾害和防灾减灾工作的各个方面,充分整合各种社区应急资源,发动社区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建立一支防灾队伍,全面提高综合防灾减灾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保障社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重点及工作目标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防范是关键,宣传教育是前提。长城社区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方式,围绕“防灾减灾宣传、普及减灾知识和争创减灾示范社区”三方面推进防灾减灾工作深入开展。通过组织培训、召开座谈会、播放专题片、文艺表演等社区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积极引导社区各界支持参与减灾示范社区的创建活动,营造良好创建氛围。制订结合社区实际情况的减灾教育计划,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居民减灾教育活动;组织居民观看预防灾害电教影片,参加自救呼救、医疗救护知识培训班等。

同时在社区宣传教育场所,居民楼道等地,居委会经常张贴减灾宣传材料等。通过各种宣传方式,使社区居民了解和掌握基本的逃生技能及必要的应对灾害的救灾技术。

三、计划安排

为提高自然灾害紧急救援能力,规范救灾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建立健全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迅速、高效、有序地处理自然灾害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灾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社区实际,制定本如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健全社区综合减灾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通过进一步组织领导,把综合减灾作为构建和谐社区、平安社区的重要工作内容,统一规划、全面部署,进一步夯实社区综合减灾的工作基础。

二是完善社区灾害应急预案。把社区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和完善工作作为重点来抓,针对社区灾害隐患,制定细化的应急预案,把组织居民开展演练经常化,让每个社区居民都明确灾前、灾中、灾后的各个进程和环节中应该做什么、怎么样做和如何避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居民生命及财产的损失。

三是努力完善社区减灾志愿者队伍建设。社区志愿者队伍平时参加减灾宣传教育,遇有灾害事件时及时报告,并协助社区做好灾害应急准备、紧急救援和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使其成为社区灾害预警、救助、服务的主力军。

四是继续开展好社区的减灾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围绕社区灾害隐患和社区居民的减灾意识现状,健全减灾宣传工作机制,注重实效,开展形式多样、活泼生动的减灾知识普及活动,切实提高社区居民减灾知识素养。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2

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是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构建和谐社会,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深受农民欢迎的民心工程。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特制定《*街道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建设实施计划》,现印发给你们。

一、实施内容及范围

根据市有关部门立项批准,饮用水工程项目共在*村、上孟塘村、下孟塘村、井头张村、太平祝村、溪童村、姜坞底村、童店村、夏李村、胜岗村等10个行政村实施。预计铺设各类管道100千米左右,项目总投资440多万元,建成后可解决七千多人安全用水问题。

二、项目进度计划

此项目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要求,2009年计划实施任务的6个行政村(*村),要在2009年12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任务;20*年计划实施任务的4个行政村(*),要在2009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工程任务。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1、成立以街道办事处主任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街道集镇办,负责对全街道范围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组织、协调和指导。

2、确定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的目标任务及责任分工,并将其列入年度目标考核,实行目标绩效考核内容,加大奖优惩劣的考核力度。

3、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将饮用水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协调沟通,搞好配合,形成合力,积极完善各项程序;要强化具体指导,加强质量检查,加强工作协调,确保按期完成饮用水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4、要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做好宣传引导,提高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意识,使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充分了解饮用水工程的好处,充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努力形成关心饮用水工程建设的良好氛围。

(二)做好各项前期工作

1、搞好调研。邀请上级相关业务部门,深入实地,摸清实情,搞好调研。要广泛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使工程建设建立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之上。

2、科学规划、精心设计。规划、设计、实施方案要科学合理,实现规模化发展,统筹水源勘测、优化资源配置;统筹选择使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统筹工程布局、供水制水模式等各个方面,突出做好水源水质的可靠性论证和中长期的需水量论证,积极创造条件,尽最大可能通过延伸管网、集中供水等模式,实现改水工程建设任务目标。

3、保障供水水质。要将水源选择作为工程建设最关键的环节,新选择水源村庄的供水工程要对水源进行充分论证,选择保证率高、水质符合标准、水量满足要求的水源,确保供水水质达到饮用水要求。

4、工程建设要和谐统一。管理房、泵站、水池、水源地等建筑物既要安全可靠、坚固适用,又要造型美观;既要注意地表构筑物的建设质量,又要重视地下隐蔽工程的铺设安装安全耐用;既要注意农村供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又要重视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协调一致,做出美观好用的亮点工程。

(三)工程实施

1、合理安排工期,加快工程建设进度。要统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细化各项施工环节,超前谋化,科学调度,优化整合,穿行,环环相扣,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力争按期完成项目进度计划。

2、落实建设监理制度。应按有关规定实行建设监理制度,确保工程质量。

3、实施全过程控制。各市要对工程建设实施全过程监控,建立“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考核”的工作机制,层层落实工作责任,以对项目推进的全过程和其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督查来推动项目的顺利实施。

4、建立汇报制度。各相关工程实施单位每阶段向街道集镇办汇报工程建设情况,提出解决方案和措施,经验、做法及群众反映和关心的有关问题,街道将根据实际情况,整理后按时向市水利局汇报。

5、加大督查力度。项目实施过程中,街道相关部门要对工程进行检查监督,不定期检查项目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资金管理使用、合同执行情况等,对违反规定和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四)资金管理

1、严格资金监督管理。街道将建立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资金储存专户,严格财务制度,规范资金划拨和使用,确保专款专存、专款专用,不得挪用、挤占和违规支出建设资金。同时将加强对资金拨付使用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和审计,完善各项监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2、工程竣工后,应编制工程决算报告;工程通过验收后,要向村民张榜公布资金使用情况,广泛接受群众监督。

(五)建后管理

1、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关于供水工程管理办法的文件精神,建章立制,加强管理,确保供水工程效益的发挥。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3

关键词:液化烃 储罐区 安全技术

一、液化烃危险特性

液化烃的成分一般包括:甲烷、乙烯、乙烷、丙烷、丁烷以及其他的碳氢化合物,还有微量的硫化合物,属于多组分混合物。储存的温度一般在196°~50°之间,其燃点在250°~480°不等,在常温、常压下容易在空气中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液化烃罐区,根据GB18218《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为重大的危险源,其主要设备液化烃储罐,按照TSGR0004《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划分为危险性最大的第三类压力容器,总之,液化烃易爆炸、燃烧热值高、易聚集静电,其危险性大,爆炸造成的损害大。

二、液化烃火灾爆炸伤害模型

液化烃火灾爆炸伤害模型主要分为蒸汽云爆炸和沸腾液体扩展为蒸汽爆炸两种。其中蒸汽云爆炸主要是由于液化烃与空气形成云状混合物,当油气浓度达到爆炸需要的浓度时,遇到火源就会出现爆炸现象,其爆炸造成的影响大,冲击力和破坏力也较大。

三、液化烃燃烧爆炸事故的原因

液化烃燃烧爆炸的原因分为很多种,如:容器破裂、管线腐蚀穿孔、法兰或垫片失效等都有可能造成可燃物的泄露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而在自然中雷电、静电、化学能以及人为的火源都能产生点火能源,而点火能源是造成爆炸的必要条件,当可燃物与空气混合气体达到爆炸点时,在遇到点火能点时,就会引起爆炸。其过程如下图1:

图1液化烃事故过程图

四、安全设计

为了能够有效的防范和控制液化烃储存区发生爆炸事故,需要从根本上加强对液化烃罐区的安全管理,从勘察设计、施工过程、验收使用、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加强安全防范措施,同时防火防爆、消防及给排水相关的部门要加强合作,协调统一,全面的落实和贯彻对液化烃罐区的安全维护和管理,加强罐区内部的安全技术要点布置,尽可能的建设液化烃爆炸事故的发展。

1.罐区内部布置

灌区的布置主要分为设备、管线设计和布置、消防设计布置、安全监控设计布置等。

1.1设备、管线设计和布置安全技术

(1)设立温度检测和压力检查。

(2)对于液位检测,内置式液位计宜设内置式液位计,可视性现场液位计不宜使用玻璃板液位计。

(3)设置高液位报警和高液位报警联锁。

(4)进出管道设置可以自动联锁切断装置,采用有防冻措施的二次脱水系统。

安全监控设施布置

油罐区应按规范要求设置可靠的可燃气体报警仪;油罐区可燃气体报警仪安装位置和数量也应符合规范要求;大型油罐应有带安全联锁的高液位报警;大型油罐应有带联锁的快速切断阀;大型油罐应有可靠 的自动切水装置;压力储罐连接管线应有安全阀。

2.监测报警及安全联锁设施

监测报警

每罐应设一个可燃气体报警探头,设置可燃气体报警仪。同时设置温度压力检测仪和液位检测仪,及时判断罐内液是否正常。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装置电视监控系统、火宅探测和蒸汽幕和氮气驱散系统,能够随时了解灌区具体情况,对灌区进行准确的判断和认识,保障灌区的安全。

安全联锁设施

当罐区操作中有安全联锁要求时应设置安全联锁回路及安全仪表系统。安全联锁回路中的测量元件、逻辑控制器和执行元件能够满足安全完整性等级要求。

3.安全泄压设施

常压及低压储罐的安全泄放设施主要是呼吸阀,汽封系统,紧急泄放阀等,在安全设施选用时,呼出量和吸入量的确定应准确计算,确定的定压和超压值要经济合理,采用分级和多重保护,确保储罐的系统设计安全经济。

4.密封及注水设施

管内不应布置与其无关的管道,接管法兰的垫片应采用缠绕垫片,阀门、接管、管道、法兰、垫片的压力等级不应低于2.0MPa。在全压力储罐条件下,应安装为储罐注水的管道及阀门,对于承重钢支柱,应覆盖耐火层保护。

5.其他设施

喷淋降温:储存罐爆炸的主要原因时储罐内部压力升高和储罐壁温增加引起储罐材料强度下降,采取喷淋降温能够有效的控制储罐内部的压力升高和储罐壁温增加,就能有效的控制和防止储罐在火灾的作用下发生爆炸。

电气防爆:静电是引起火灾爆炸的诱因之一,防静电能够有效的降低火灾爆炸的发生率。

储罐材质的选择:在采用低温钢时应有明确的技术要求。结合气候特征,根据储存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火灾爆炸的发生。

储罐形式的选择:球罐应根据存储介质的特性确定是否需要设置切水设施。

6.管理方面的安全措施

6.1工艺保障。提高工艺的安全可靠性,坚持操作简单的原则,合理的设置注水设施,提高注水设施设计的安全、有效、易操作性,同时对于不稳定的液化烃等物质储存时应采取水喷淋冷却系统,保持储罐外表面温度在30℃以下,防止产生易燃易爆物质。

6.2设备材料选择适当。在采用低温钢时应有明确的技术要求。结合气候特征,根据储存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材料,有效的防范和控制火灾爆炸的发生。

6.3人员管理无缺陷。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都是坚持安全第一的生产观念。特别是对于液化烃储罐区这种高危险度的地区,更应该约束好人员,加强对人员的管理,提高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杜绝不必要的安全隐患的发生。

液化烃储罐区员工的配置必须要满足国家的要求及实际需求,同时要按照相关的条例,颁发上岗证,做到持证上岗,定期复审,用人单位要定期的对员工进行安全事故演戏,加强对员工技能的培训,减少认为操作造成的事故,同时提供员工对事故的敏感度和防范能力,减少事故造成的损害。

参考文献: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4

1、水资源和用水现状

华北地区水资源主要属于海河、黄河和淮河三大流域。根据1956―1973年水文气象资料进行的水资源评价成果,全国多年平均水资源量为28124亿m3,华北六省区当地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277.5亿m3,只占全国4.54%。水资源数量与这一地区居住着占全国19%的人口以及贡献了占全国24%的GDP极不匹配,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各省区水资源分布情况见表1。

1994―2001年华北地区生产、生活总用水量,占全国用水总量的比重基本在13.5%到14%范围内变化(见表2)。用水结构变化情况是: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比重基本上是逐年下降,工业用水比重是少许上升,到2001年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城乡生活用水的比重出现快速增长的走势(见表3)。

2、供水水源构成变化情况分析

根据1994―1996年《中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公报》和1997―2001年《中国水资源公报》的统计数据分析,华北地区供水水源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突出的特点是地表水的比重下降,地下水比重上升,特别是地下水供水中的深层地下水量增长了近一倍(见表4)。原因是上世纪90年代,我国北方地区持续干旱,降水量和地表径流量大幅度减少,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量增长的需要,便大幅度增加地下水的开采量。

3、华北社会经济发展中水资源的保障能力评价

(1)用水量超过水资源承载能力

资源性缺水严重,按国际上对水资源利用程度评价标准,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比重大于40%的地区,就可能出现严重水危机。

据《海河流域水资源规划》,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81%,其中海河北系84%,海河南系高达90%,海河流域当地水资源已没有大规模开发利用的潜力。据《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成果,估算2000年黄淮海三大流域水资源利用消耗率,海河为78%,黄河为72%,淮河为37%。华北实际用水量已超过了地区水资源可承受的能力,属严重的资源性缺水地区。

1997―2001年华北地区年用水总量基本维持在750―760亿m’的水平。正常年份生产、生活用水能得到“基本满足”。所谓“基本满足”是指在经济用水挤占了部分生态用水,以牺牲部分生态环境为代价,勉强维持经济发展和生活用水的基本需要,遇到多年持续干旱,便出现严重的水危机。天津、北京和山东省的烟台、威海等城市,近年都出现了严重水源危机,如2000年和2002年天津两次引黄河水应急,2004年北京也开始动用了备用的应急水源供水。

(2)水资源开发严重超载,生态环境日趋恶化

华北地区为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用水需求,长期占用了大量维持生态环境基本稳定所必需的水量,造成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后果。如海河主要支流下游出现季节性断流,河流白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河流水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海河和黄河的人海流量大幅度减少,河口水生态环境恶化。黄河由于冲沙流量得不到保证,近年下游河床淤积严重出现了“二级悬河”,增加了下游防洪风险。大量开采地下水来弥补地表水量的减少已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问题,如由于地下水的严重超采,导致了地面沉降、地表出现裂缝和建筑物破坏。在滨海区因超采地下水导致海水入侵,地下水咸化,影响了居民生产和生活用水,使耕地盐碱化。

二、2020年华北地区需水量与供水能力预测

1、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指标预测

(1)人口增长预测

2020年全国人口预测的高方案14.62亿人;中方案14.55亿人;低方案14.35亿人。2005年人口不超过13.2亿人,2010年人口不超过14亿人。据统计数据分析,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年人口总数均占全国总人口的19%左右,估计今后20年左右仍可能基本维持这一水平。预测华北地区2020年总人口数高方案为2.78亿人,低方案2.73亿人(见表5)。

(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预测

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2020年全国GDP应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达到357768.8亿元,2000-2020年GDP年均增长7.18%。据统计数据分析,1980年以来华北地区GDP占全国总量的比重从22%5曾至24%。2020年华北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按占全国GDP的1/4估算,约为8.63万亿元到9.24万亿元左右。

2、2020年华北地区需水量预测

(1)按人均综合用水量推算

据有关资料统计,1997―2001年华北六省区人均综合用水量320―330m3,是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的72%一75%。预测2020年全国人均综合用水量420―430 m’左右,华北六省区约为307―315m3。按2020年地区人口增长预测的中方案为2.76亿人计算,需水总量为848―869亿m’,仍占全国用水总量的14%左右。

(2)按用水弹性系数预测

按可比价格计算,华北地区1995―2001年用水弹性系数为0.06。考虑“九五”期间属枯水期的因素,2001―2020年用水弹性系数由0.06提高至0.065,据此测算2020年用水总量为826亿m3,人均综合用水量300m3。

3、供水能力预测

华北六省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包括:地表水、地下水、经处理的污水回用、微咸水和海水利用,以及引用黄河水和长江水等。供水方案组成原则是合理开采地下水,大幅度削减深层水开采量;增加长江供水量,压缩黄河供水量;增加污水处理回用量和海、咸水利用量。据2020年华北地区各种水源的供水能力的初步分析结果,组成以下三种供水方案,见表6。

方案一:地区总供水能力为799亿m3。南水北调工程引长江水78亿m’,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替代淡水量分别为55亿m’和5.5亿m3。

方案二:地区总供水能力为831亿m3。南水北调工程引长江水105亿m3,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替代淡水量,比方案一增加5.5亿m3。

方案三:地区总供水能力为854亿m3。南水北调工程引长江水123亿m3,污水处理回用和海水替代淡水量比方案二增加5亿m3。

三、2020年华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资源的支撑能力

1、2020年水资源支撑能力情景分析成果

按照三种需水方案和三种供水方案,组合成九种水资源供需情景,分析结果详见表8。

(1)当需水量为826亿m3情景时,实施第一种供水方案可基本满足需要。

(2)当需水量850亿m’情景时,实施第二种方案或第三种供水方案可完全满足需要。

(3)当需水量869亿m’情景时,实施最大供水量的第三种方案,仍缺水14.8亿m3。

2、分析结论

(1)南水北调工程是华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安全建设的必要条件

华北地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GDP在2000年基础上“翻两番”,实施水安全战略是十分必要的。初步测算2020年华北地区总需水量826―869亿m’,人均综合用水量300―315m3。2020年华北地区当需水量826亿m3左右,维持人均综合用水量300m3时,需要南水北调工程引长江水78亿m’左右。当需水量869亿m3左右,维持人均综合用水量315m3,南水北调工程引长江水120亿m3左右时,缺水率保持2%左右。

(2)2020年地区生态环境用水将得到较大改善

在三个供水方案中,均较大幅度削减了地下水供给量,由2000年的440亿m3降至320亿m3,减少了120亿m’。另外,到2020年华北地区城乡生活和工业总用水量将达到300亿m3左右,废污水年排放量约200亿m3,扣除计人生产、生活用水供需平衡的污水处理回用量,还有110亿m3左右经处理的废污水用作河道内或河道外的生态环境用水。总体上看,华北地区生态环境用水将得到较大改善。

(3)遇特枯年或连续干旱年需要实施应急方案

华北地区受中高纬度西风环流周期性变化影响,不仅降水量年际变化大,而且有丰水段和枯水段交替出现的规律。因此,制定遇连续枯水年的供水应急预案和对策是十分必要的,特别是人口密集的北京、天津等大中城市,均应制定完备的遭遇连续枯水年的供水应急预案。应急预案应包括:建立备用应急水源、应急状态下确保重点供水的用水户排序方案、应急状态下压缩各类用户用水定额标准以及应急状态下实行浮动水价方案等。

四、对策与建议

华北地区水资源十分匮乏,实施了南水北调工程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替代”战略是解决华北地区供水安全问题的关键举措。

1、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我国“十五”计划《纲要》已提出:“坚持开源节流并重,把节水放在突出位置。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技术措施,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节水型社会。”节水型社会建设不仅可以提高用水效率,改善生态环境,重要的是可实现“人水和谐”,促进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节水型社会建设需要各级政府的各部门协调行动,共同进行推动和引导工作,在利用相关法律、政策、行政管理、经济杠杆等手段促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同时,还要作好宣传教育、动员广大公众积极参与,树立全民节水意识。

2、调整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替代”战略

针对华北地区经济结构与产业布局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今后应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替代”战略,解决资源紧缺和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提升地区经济发展质量。应下决心根据水资源分布和承载能力情况,调整经济结构、产业布局,为地区逐步走上协调发展道路创造条件。实施“替代”战略是指通过地区产品生产的品种选择和商品交换,达到地区节约用水或“引进”水资源的目的。华北地区大力压缩或限制耗水量多的产品生产可以减少水量消耗,本地区需要大耗水量产品通过发展物流业由国内外市场商品贸易调剂解决。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5

关键词:准安全区,封闭通道,安全区,安全疏散

1.概述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对铁路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动车、高铁、城际铁路的规划与建设进入全新发展阶段,相应的,许多设计新颖,构思独特的新型大型铁路客运站建设也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大城市的涌现,多个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特大型铁路客运站相继建成通车,预示着铁路客运站建设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然而,由于这些建筑的大体量,高空间的特点,使的部分区域消防设计无法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尤其对防火、防烟分区及人员疏散提出了新的要求,引入了准安全区概念后能较为有效解决防火、防烟分隔及人员疏散问题。

2.准安全区的设置形式及基本要求

在建筑内设定准安全区应根据建筑构造因地制宜的设置,其形状,长度、面积等会随着设计不同而变化,但主要的设置可归纳为几种形式:1)封闭通道做为准安全区 2)半开敞空间做为准安全区 3)相邻楼层做为准安全区

2.1 封闭通道做准安全区

封闭通道是建筑内一些封闭的通廊、走道,这些空间使用防火墙与四周分隔,空间内不会受到相邻区域的火灾影响,并且封闭通道内有直接对室外的出口。

2.1.1 基本要求及加强措施

和安全区相比,准安全区人员没有进入室外的绝对安全区域。要保证人员安全,对准安全区提出了一些基本要求,主要为1.准安全区内不得设置任何可燃物,装修材料均应为不燃材料。 2.封闭通道应保证一定的宽度及面积供人员通行通畅,通道净宽度不应小于设计容纳人数最多一个防火分区通向封闭通高各安全出口最小净宽之和。3.准安全区内有相对独立的消防系统,包括自动灭火、报警探测及排烟系统等。4.准安全区内有直接对室外的疏散口,出口数量不小于两个。

由于严格控制了准安全区内的可燃物,装修材料,在准安全区内发生火灾概率较小,而主要应防止相邻区域火灾对准安全产生影响,由于通道大部分区域为防火墙分隔,火灾烟气可能会通过防火门蔓延,对于这些连通口需要进行加强措施防止烟气进入,可增设防烟空气幕(图1,2),风幕的取风口设在安全通道内。当收到火灾报警信号并进行火灾确认后,启动相应区域的防烟空气幕。

图2 防烟空气幕示意图

2.1.2 实例运用

通过某大型铁路站房内封闭通道做为准安全区进行模拟分析,下图3为某铁路站房地下一层示意图。图中蓝色区域为南北向两条大通道。通道宽11m,通道东西两侧使用防火墙与防火门与相邻的商业区及车库区进行防火分隔,在通道的南北两端有楼梯直通室外,这一通道形成了封闭的准安全区。

图3 封闭通道做为准安全区实例

图4 FDS建模效果图

走道使用机械排烟进行保护,考虑最不利情况,准安全区内发生人员携带行李火灾,对区域进行了FDS建模,火源位置在通道的中部,见下图2考虑行李火灾为1.5mw,将走道区域划分防烟分区,单个防烟分区排烟量不小于95000m3/h。

2.1.3 结果分析

通过FDS模拟,对安全走道内的可见度,CO,CO2,温度结果等进行了分析,并设定了人员安全准则,见下表1

表1 人员安全准则

标 准 特性界定

热辐射(热烟层) 环境2.1m以上,热烟层:对普通人员需小于2.5kW/m2或热烟层温度小于180℃

对流热 环境2.1m以下,对普通人员周围温度不超过60℃

能见度 环境2.1m以下,能见度不小于10m

CO浓度 环境2.1m以下,对普通人员CO浓度不超过450ppm

CO2浓度 环境2.1m以下,对普通人员周围CO2体积浓度不超过1%

下图5为模拟时间1200s时,走道内的温度、可见度、CO、CO2的切图

1200s时,可见度切图 1200时温度切图

1200s时,CO浓度

图5 1200s是FDS模拟可见度及温度切图

在通道内发生小规模火灾时,在排烟系统启动后,烟气能有效排除,1200s时,烟气及温度影响范围仅为火源附近约10-20m内区域,距地2.1m可见度保持在10m以上,温度低于60℃,其他CO、CO 浓度均小于判定标准,通道内的人员可以安全的疏散,该区域可定义为准安全区。

2.2 半开敞空间做为准安全区

大型站房内的半开敞空间主要为局部与室外连通的空间,这些空间有顶棚覆盖,两端或四周与室外连通,这些区域的排烟条件有利,可以利用这些些空间做为建筑内的准安全区。和封闭通道相同,在准安全通道内不得布置任何可燃物,通道内布置相应消防设施,同时在通道内有直达室外出口,其排烟可利用室外连通排烟。

图6为某站房内的半开敞区域,图中红色的内庭院,下沉广场为室外空间,黄色的大通道与室外空间相连,通道有顶棚,

对这一区域进行FDS建模分析,对火焰大小、温度、排烟进行分析模拟。

这类火灾的火焰区域高度可以按下式计算:

(1)

其中:

zfl 是间歇火焰高度 (m);

Q 是火灾热释放速率 (kW)。

根据上式(1)计算,其火焰高度约为3.7m,通过FDS模拟温度切点,在距火源上方,2m,4m,6m,及火源侧1m,2m,3m处设置点进行分析,如下图7所示

图7 火源附近部分点温度分布图

从模拟结果可以看出在火源正上方温度较高,而远离火源靠近室外区域,温度较低,大多小于50 ºC。因此。小规模火灾对通道内影响较小,人员在通道内能安全疏散。将半敞开空间做为准安全区是合理可行的。

2.3 相邻楼层做为准安全区

大型铁路枢纽建筑功能复杂,内部运营包括高铁、地铁、长途客运、城际等,为便于人员换乘,各个功能区在相互连通,很难进行完全分隔,这也给防火、防烟分区的划分带来了困难,人员疏散相互借用。下例为地铁区域借用铁路站房出站通廊疏散实例,见下图8

图8 相邻楼层做为准安全区

上图中黄色区域为铁路站房出站通廊,为一层,地下一层为地铁出站厅,由于地铁出站厅层必须通过楼梯进入出站通廊,并经由出站通廊疏散,因此,方案中可将出站通廊进行消防设施强化,并将通廊仅做为人员通行区域,这样可为地铁疏散人员疏散提供有利的环境,尽管地铁人员疏散至最终室外需要较长距离及时间,但设定了准安全区后,能保证地铁人员在进入通廊后即为安全,对减少疏散时间,提高疏散效率起到了良好的效用。

3.结语

准安全区的设置能有效解决防火、防烟分区划分,人员疏散距离过长的问题,不论何种形式的准安全区其基本的要求主要为无任何可燃物、有不少于两个直接对安全区出口、准安全区内设有相应消防设施、能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宽度和面积。但如何合理划分准安全区,如何保证准安全区的安全、可靠是有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准安全区对大型铁路站房的消防策略制定有着重要的地位,也是大型铁路站房可以参考使用的较为可行的重要技术方法。

参考文献:

[1]大型铁路客运站交通特征分析和规划思路探讨 朱军工 Exploration on the Features and Planning Ideas of Major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Transport

社区安全计划范文6

伤害预防新理念

创意与安全相结合

新西兰事故赔偿局局长Hon Judith Collins介绍了新西兰伤害预防与安全防护战略,以及该局在伤害预防领域的作用。该局致力于为国民和游客提供全方位人身伤害赔偿服务,确保国民即便在经济困难时期,也能享有完善的安全保障公共服务。同时,强调加强政府、企业、研究机构和社区的合作,构筑安全文化与安全环境,更好地预防伤害事件的发生。2012年初,该局发起了一项名为“创意国度”的活动,把创意与安全紧密结合起来,降低居家伤害。

道路交通事故是“头号伤害”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A.Lopez作了题为《因伤害导致死亡和残疾的全球趋势——基于“疾病和伤害的全球负面影响研究”成果》的报告。A.Lopez指出,对各类疾病、伤害和风险因素引发的人群非正常死亡和残疾,进行比较评估,会直接影响健康政策的制定。“疾病和伤害的全球负面影响研究”课题,通过系统分析全球范围内死亡原因、重要疾病,以及伤害的发生率、范围和持续时间,对250种疾病和伤害引发的非正常死亡与残疾,进行了评估研究。2010年,因伤害引发的健康损失约占全球的11%,其中道路交通事故是最重要的原因。此外,坠落导致的死亡人数持续上升,世界各国要倍加关注这一点。

通过可持续和环保的方式预防伤害

鉴于人类健康问题,尤其是与慢性病和长期坐姿工作紧密相关的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新西兰有关组织实施了“我的健康计划”,引导员工积极管理健康风险,为其改变个人生活行为、降低健康风险提供方法指导。该计划通过开展“健康在线调查”,在辨识健康风险的基础上,制定目标导向的研究计划,再通过定制化的网站宣传,提升员工及其家庭对健康的认识,普及健康知识。

在过去的20年间,安全社区模式一开始并未受到重视,直至2007年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起“美国安全社区”计划,安全社区模式才真正开展起来。自此,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大力推进社区联盟建设,为社区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目前已建立起21个国际化的安全社区。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建设安全社区网络,目的在于减少国内伤亡数量。为此,他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建立定期联系机制,举办年度社区网络会议,为社区评估、组织领导和联盟工作提供指导及培训;开展针对安全社区的研究,为安全社区的安全指数高于普通社区提供依据。

促进伤害预防与控制

新西兰研究人员在防止老人跌倒计划制定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目前,新西兰已实施跌倒和伤害预防的国家战略,研究目的在于综述新西兰在防止老人跌倒方面,所采取的计划和措施及实施效果。研究方法是总结有关防止老人跌倒的现有研究成果,制定出高效、低成本、可持续、适用于全国的战略,并提出针对80岁及以上老人的最经济有效的防跌倒方法。

研究与政策的影响

澳大利亚国家减灾战略,是一项全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应对各类灾害的综合方案。该方案对国家减灾战略和关键主题进行调查,旨在分析近期灾难中反映出的共同战略主题,验证国家减灾战略是否与实际需求一致。依据国家减灾战略的主题框架,对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国家减灾战略涵盖所有可能的灾难主题,并在国家减灾战略中有所体现。

伤害预防启示

本次世界安全大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前世界安全领域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主要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

注重立法与执法监督

建设职业安全健康立法与执法监督体系十分重要,形成体系才能有效保障安全与健康法规,以及相关技术标准得到准确、全面贯彻实施,该体系建设是劳动者职业安全的最大基础保障。根据职业安全健康形势和工作重点变化,各地应及时调整国家立法和依据,进一步明确职业安全健康的责任主体,加大职业安全健康违法处罚力度,提高企业违法成本。此外,建议探索建立公开透明的企业安全健康诚信评级系统平台,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推广安全社区建设

为适应当前安全社区发展的新形势,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精神,进一步贯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要求,重点推进经济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有计划、有序地推进,不断扩大覆盖面。

加强伤害预防的综合建设

社会各界要做好职业安全预防工作,进一步完善员工伤害保险赔偿机制,鼓励企业减少职业伤害事故。重视加强中小企业安全监督与服务,帮助指导中小企业建立适宜、高效的伤害预防管理体系,提高伤害预防意识和处置能力。

提升应急管理的统筹协调机制

建立“统分结合”的机制。平时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职责,确保其“守土有责”;战时必须形成资源统一配置、部门统一协调、力量统一指挥的快速应对机制。此外,通过定期合成演练、定时定点抽测等方式,探索建立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的评价体系,也有利于增强协同意识,强化指挥权威,提高整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