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范文1

一、设置情境,提出问题

科学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最为关键的就是培养学生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比如,在学习《什么是力》这一节内容时,可以说“力”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词,但是在物理学中到底什么是“力”呢?教师可以通过生活问题导入课堂,让学生用力拍桌子,手会感到痛,为什么手会感到痛?让学生思考,让一个学生穿上旱冰鞋用力推墙,问其他学生:为什么这位同学自己会向后退?人推车,人是否也受到车的推力?人拉锯时,锯是否也拉人?拖拉机拉犁时,拖拉机是否也受到犁的拉力?划船时,用浆向后划水,船就向前进,这是为什么?等等,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这样,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探究的兴趣也会变得非常强烈。在教学中要利用一切的手段和方法,来创设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关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二、合理猜想,提出假设

物理是与生活联系极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加强对学生的适时引导,将物理问题与生活现象进行有效的结合和联系,然后,针对问题进行初步的猜想和假设。

如,“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这节课,可先让学生观察蜡烛、玩具小车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比较像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再让学生猜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这样学生的猜想就有根有据了。

比如,从人们旅游观光时使用拍摄留念,提出问题:照相机是怎样把人的影像留下来的?教师可以先用收音机播放一段音乐,大家听到了美妙动听的音乐声,让学生猜想声音是怎样发出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里的?取一根筷子,让学生看是直的。将筷子斜放入水中,学生观察,碗里加水后好像变浅了,筷子放入水中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让学生猜想其中的原因。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

三、合作交流,设计实验

当学生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后,要引导学生积极设计实验方法,使得他们的想象力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合作交流,设计出最佳的实验方案。

比如,在学习《升华和凝华》时,可以先通过猜想自然界中固态与气态之间能否转变来导入新课。然后,根据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设计,首先,可以简单设计一个装在烧瓶里的几粒碘,让学生观察碘的状态、颜色,问:给碘加热,碘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会变吗?停止加热,又会变成什么状态?颜色又会变吗?让学生猜想,将有代表性的发言写在一边。然后,再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包括器材,并实施实验,得出一些结论。对于学生的实验方案要给予肯定,引导学生共同筛选出较优的方案,最后,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这样,通过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最终达到教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要科学实施探究式教学,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得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范文2

关键词:物理 科学探究 探索

一、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的目的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学生都是好动的,好奇心强,他们正处于探究心理的发展期。活动课刚好能迎合学生的这个心理特点,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3.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应用课堂中学到的物理知识,巩固知识。

二、“科学探究”的分类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什么形式的探究活动都包含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七个要素。在物理教学中,“科学探究”可按其探究的问题、内容和需要得到的探究结果等取向作不同的分类:

1.按涉及科学探究要素的多少可分为部分探究和完整探究。所谓部分探究,就是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只涉及部分探究要素,其他探究要素由教师在教学或演示实验中体现,也可根据所探究的内容作适当的删减。所谓完整探究,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涉及全部七个探究要素的探究活动,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自主地探究,体验科学家探究真理的艰辛和乐趣。

2.按探究的问题可分为验证性探究和释疑性探究。验证性探究就是学生通过实验对所学的理论加以验证,也就是说学生预先知道探究需要得到的结果,而去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释疑性探究就是让学生自选探究课题,通过探究获得预先并不知道或不能确定的结论,有些问题的探究还需要得到较为科学的结论。

3.按对探究结果的要求可分为过程性探究和结果性探究。过程性探究注重学生参与探究的过程,而不是探究的结果。结果性探究除了注重探究过程以外,还关注探究的结果,因为需要学生从探究的结果中总结和归纳出某种物理规律或物理公式。这种分类的陈述在《物理课程标准》中随处可见。

4.按探究活动进行的时间和空间可分为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科学探究已不局限于过去的“学生实验”范畴,它可以发生在任何空间和任何时间。因此我们可以将在课堂里进行的探究称为课内探究,将学生在课堂以外的家庭实验、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称为课外探究。其实,在新课程实施中,我们会发现有些探究活动不可能仅仅靠课内或课外单一的探究来完成,往往需要将两者结合起来,即课内的探究活动延续到课外、课外的探究活动延伸到课内加以总结。

5.按学生参与探究的程度可分为教师指导探究和学生自主探究。教师指导探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全部或部分探究活动,教师作为探究活动的引导者。学生自主探究是指整个或部分探究活动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仅仅作为探究活动的参与者。

三、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的实际操作

我们老师都知道,开展活动课“花时费力”,但最困难的还是两个问题:开展什么活动?“怎样开展活动?我们主要有以下的一些操作体会:

1.打造好课堂教学的主战场。课堂教学毕竟是教学的主战场,课外活动只是作为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有益补充。所以,在课堂中,我们注重物理基础知识与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程序和科学方法,如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用的控制变量法、归纳法等,为学生参加“物理科学探究活动”课打下坚实的基础。

2.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模式。以物理实验(制作)为载体,形成探究的情境,发现并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活动中,我们紧贴课本,选取课本中的一些实验或小制作作为载体,精心设计和详尽准备;活动中,教师适当引导,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通过实验或制作的科学探究活动促进了学生对物理现象、规律、原理与对应的实际事物的联系,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促进了实验技能、方法的掌握。

四、开展“物理科学探究活动”初见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以实验(或制作)活动为主,适合中学生好动、好奇心重的心理特点,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机。同学们早已把物理实验看作是“游戏”,而制作的作品也是他们心爱的“玩具”。每次活动,基本都是延长时间的(科学探究活动课基本安排在最后一节,不会影响其他课)。一些平时上课不专心的同学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开始是觉得好玩,慢慢就有了兴趣;在老师的鼓励下,上课开始专心听,做好笔记,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范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科学探究 能力 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45-01

随着教育教育改革的深入,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尤其是强调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理解和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现就笔者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做法和体会作简单总结,供大家参考。

1 实施科学探究活动的优点

1.1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激励学生的主动性

科学探究活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实践性、自主性活动为基础的动态、开放的教学过程。例如,“伏安法测电阻”这一科学探究活动中充分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设计,通过讨论交流的方法得出“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方法及实验电路图,通过实验,学生惊奇地发现实验成功了,这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同时引导学生利用测得的数据分析得出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甚至细心的同学还发现了电流表内接法与外接法的区别。笔者发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已成为师生共同的、真实的生活,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中发展,学生经历了成功与失败、感性与理性的复杂的情感体验从而使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性、主动性得到充分体现。

1.2充分挖掘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形成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科学探究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活动中形成新的概念、思维方式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活动中为学生创造及提供这方面发展的材料及情景,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电功率的活动中,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观察实验现象,并实事求是记录实验数据,正确分析实验实验数据与观察到的现象,总结归纳出灯丝电阻与温度的关系,灯泡亮度与实际电功率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为什么白炽灯往往在开灯的瞬间烧毁的原因,这样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同时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使学生养成了科学的学习方法。

1.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科学探究活动要求激励学生的创造性,这是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的最终目标,科学探究活动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和教师站在同一平台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学生在自由自在、丰富多彩的空间驰骋,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设置一些新型有趣的实验课题,如飞机机翼模型、楼梯开关的安装等,探究它们的原理与实质,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实施科学探究活动教学的方式

科学探究活动教学中的活动方式必须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完成学生发展任务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素质发展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因此活动方式也必然呈现多种形态。在科学探究活动教学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2.1探究型活动方式

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探究活动的方式是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认识的方法和活动方法,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在教师引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发现知识的过程。

例如在“阿基米德原理”活动中,有目的地去安排学生测量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去测物体排开液体受到的重力,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物体受到的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经过反复实验终于让学生得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很自然地总结出了阿基米德原理。

2.2交往型活动方式

认识与交往是共生的,由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局限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必须经历集体智力活动的过程。交往型活动方式能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共同参与,以开放的形式共同讨论问题,对课堂的教学又有积极作用。

例如“声音”这一课,笔者就采用了交往型活动方式,通过学生日常生活的发声实验,让学生分组讨论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发出声音的方式有几种,声音的传播需要什么条件,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人人都参与进来,相互鼓励,共享信息,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与小组间的竞争共存,交往型活动方式不仅激励优秀学生的思维发展,而且还促进了后进生的发展。

2.3 体验式活动方式

体验不仅对学生的感性学习有帮助,而且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体现型活动方式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摒弃枯燥的说教和单纯认知学习的倾向,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过程的体验,注重培养科学精神提高科学审美能力。

在讲授“杠杆”一课中,由于杠杆示意图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笔者就设计了一系列体现型的活动方式,例如球滚上台阶,让学生亲自体验一下实验,体会它的支点、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把学生引向自然、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生动的问题情景,丰富他们的生活经历,让他们在身临其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体验中认识世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4 创造型活动方式

创造是主体性发展的最高境界,教学的基本任务应着力于学生创造性心里功能的不断开拓和丰富,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培养创造精神。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制作和主题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潜能的实现便是一种创造。

如用伏安法测电阻时,在常规测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范文4

关键词:初中物理;科学探究;实验教学;培养能力

所谓科学探究,就是让学生去模拟科学家的工作过程,按照一定的科学思维程序去探索学习的过程,从中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体验探究过程的心理感受.九年义务教育中的物理学科作为一门研究性很强的科目,以理论为基础,以实验为主要内容,可以说,初中物理对有效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物理科学探究思维

科学探究的过程,也是创造的过程,而创造力的核心是创造性思维,即科学探究思维的过程.教师要以引导为主,最好是可以模拟科学工作者进行科研的思维程序来进行,探究的内容要从简单到繁琐,从小到大,是由浅及深的一个学习过程.学生在物理科学探究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领悟物理科学的思想精髓.在八年级(上)时,学生刚接触的物理探究都是非常简单的,也是定性的学习内容,如速度、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在物理探究中也是极其简单的,可用简单的步骤解题,在学生明白了测定物质密度的传统方法后,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测定物质密度的其它方法,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待到八年级(下)时,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储备,具有初步的物理探究能力,此后的物理探究内容的难度逐渐加深;到九年级(上)时,学生开始学习串联及并联电路电流、电压关系的探究等,这些探究的过程虽然是颇有难度的,但因其动手性更强,学生们参与的热情也更积极.这种在物理实验中的科学探究目的不在于学生的探究成果,而在于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

二、注重激发学生进行物理科学探究的兴趣

兴趣犹如敲门砖,兴趣的热情越高涨越持久,越能打开奇异精彩的知识宝库.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方设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物理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经常处于一种探究的冲动之中,学生在强烈的探究欲望之下会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做.在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实验教学,利用一切可用的机会和资源,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观察物理现象的环境,进而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所产生的情感上的偏爱,激发其对所观察到的现象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验、直观教具、挂图、物理故事、生活实例、多媒体展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积极的学习态度.

三、注重物理实验教学对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的探究性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主要途径,所以,教师应在物理实验课中多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实验使学生能力亲身体验物理实验的魅力,以及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一目了然,对物理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实验方法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和体验,从整体上影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出质疑是物理学习的有效方法.如,学习“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探究时,可让学生提出假设问题,之后根据问题自行设计方案和表格,以身边的现成的材料为实验对象,注意观察,在实验中探究光的反射问题,记录、总结并验证光的反射规律;如在机械能的“动能和势能”教学内容时,需要探究动能和速度、质量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可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假设和猜想,鼓励学生多做动能和势能的实验,并仔细观察耐心分析,之后进行小组讨论与交流,通过分析得出控制和改变质量或速度并用的方法来显示动能大小的结论.

在物理探究实验中,要让学生多多质疑,以达到提高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学习目的.探究式的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学生们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快乐的,因而对知识的记忆及掌握也更深刻,在解答问题时也更加准确无误.

四、注重课外活动对拓展学生物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延伸作用

在课外活动中开展科学探究,是一种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所以,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外活动对拓展物理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延伸作用,通过课外活动的参与和学习,逐步开拓学生的视野,以及从多角度探究和分析问题的思维、意识和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要结合生活的实际,发现身边的物理现象,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识水平,提供或指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探究课题,开展课外探究活动.如“研究温室效应”、“研究居家的电能消耗情况,提出合理及节约用电的有效方案”、“研究开水瓶的保温问题”、“研究杠杆问题,并能自制小杠杆提拉重物”等,教师要提倡学生根据个人喜好进行物理方面的发明创造;另外,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可以根据提出的假设,进行定向研究,鼓励学生借助外力,如,课外阅读、网上查询等方式收集资料、观察记录,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器材进行实验,通过分析论证、评估、交流进行较全面、系统的探究,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丰富学生课外生活.

总之,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需要引导学生不断地进行实践、交流与讨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物理实验、认真观察与分析.使学生从被动变为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物理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课程标准》[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宪忠.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J].新课程学习,2012(4).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范文5

一、科学探究的含义和特点

探究的含义是探索和研究。究其根源,学生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启发引导,亲历和体验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相似的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家的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理解科学本质,挖掘智力潜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的科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而非机械记忆探究的结果;重在收集数据,多方寻求答案,而非繁杂无意义的计算;重在对结果客观科学地评价,而不要迷信于权威。在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可以是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互动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中学生的探究活动虽与科学家进行的科学探究不同,但基本环节是相似的,即: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收集事实数据与进行实验分析与论证检验与评价表达与交流。

二、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实施科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中的探究活动与科学探究有所不同:科学探究中探究者并不知自己的探究结果,而探究教学中的探究活动有着明确的探究结果;科学探究所面临的问题情境远比探究教学的情境复杂,无关变量特别多,而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情境无关变量较少;大多数科学探究活动都以结论的得出而告终,而探究教学中还要引导学生对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挖掘教育的价值。探究教学的实质是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方式,得出结论。在每一个步骤中,学生都有若干能力得到培养,因此,教师要在各个阶段设计相应的教学活动,选择好科学探究内容,安排和设计好科学探究的过程。

在课堂探究活动中,要努力创设物理情境,激发探究欲望;多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加强研究性习题的开发设计,实现教学双赢;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重视生活体验及社会实践,多方积累知识;打破传统,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课外探究活动一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计划,自主开展探究过程。在选择课外探究内容时应该倡导学生从生活和学习中自己发现问题,可以设立一个“探究问题征集箱”,鼓励学生把生活或学习中的问题写出来,定时汇总,向学生公布,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条件支持等实际情况集体讨论确定探究内容,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定探究课题,自主组建小组进行探究。教师定期检查学生方案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

三、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总是以主导者的身份、以知识的先知者的姿态向学生传授知识,要求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直接接受已有的知识,使得学生受到的控制太多了,他们不得不跟着教师一起走,尽管这些东西自己可能不一定需要。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成为一个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学习资源的供给者,角色从主导者转变为主持人,从确定者转变为预定者,从反馈者转变为评价者;学生则由听众、观众变为发现者,。教师要承认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信任学生中潜藏着极大的智慧和才干,只要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做,只要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自由发展,充分发掘学生的探究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做,不仅丰富了课前准备的材料,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程度,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激起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科学探究中应克服的问题

1.片面追求探究形式,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表现为学生在老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探究,整个过程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老师给学生设计统一的实验、统一的方案,让学生得出统一的结论,整个探究过程整齐统一,标准化行动,学生毫无自主性可言,这种探究实质是“满堂灌”的翻版。

2.注重探究结果,淡泊探究过程。表现为对探究过程轻描淡写,把教学重点还是放在探究结果上。杜威说过:“除了探究,知识没有别的意义。”这一论断足以说明探究过程的重要性。造成的原因是教师没有认清探究式教学的作用和任务,出现了理念上的偏差。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物理;教学法;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128-01

初中物理是一门研究性极强的基础学科,是实施素质教育与落实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场所。它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科学意识和探究式学习习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我们的课堂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契机,那么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呢?这是广大教师所普遍关心的课题。现结合实践浅谈如下几点体会。

一、正确认识新教育观念

教学理念是教学行为的理论支点。新课程背景下,物理教师应该经常反思自己或他人的教学行为,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新的教学理念认为,课程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个因素的整合。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一种合作共建,而这样的教学所蕴涵的课堂文化,有着鲜明的和谐、民主、平等特色。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呢?即在教与学的交互活动中,要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将学习目的改为学习目标,把“为什么学”转变为“我学什么”,所以物理教师应以开放的态度面对教育观念的更新,也应正确了解和看待我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实,从而适应新角色。具体来说,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充分认识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为了学生真正确立学习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中不应以知识为“占有者”高高在上,而是设身处地与学生共同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是实施教学创新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要让学生主动积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克服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不想问的现象,教师就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教师应该由“教”者变为“导”者,采用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创设出自由、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课外应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创造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老师面前无紧张感,能像对朋友倾吐自己心事一样问问题。教师应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启发学生展示问题。为此,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施、教学实践活动,或利用复习、训练等机会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通过在不断感受问题、探究问题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有了创新意识才会产生创新的动力。

三、改革课堂教学结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和“学会”,最终达到学以致用。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首先使学生“爱学”,所以课堂教学应围绕“爱学”、“会学”、“学会”来展开和设计课堂教学程序,要达到学生“爱学”物理,应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动机、情感,在实际教学中教者应把握物理学课能引人入胜和喜闻乐见的特点,创造“爱学”的氛围,如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学生随堂实验和分组实验、小实验和小制作、课本的封面、插图和漫画、想想议议、阅读材料、科学家的故事、教学挂图和模型等带趣味性的物理问题去吸引学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充满乐趣中掌握知识,也可以利用物理学这门自然学科令人心神摇荡、奥秘莫测无穷的自然现象,让学生在探索与解读中找到加倍的乐趣和愉悦,并从身边熟悉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现象开始,探索和认识物理规律,并尽量把认识到的物理知识和研究方法与生活、生产中的应用联系起来,体会物理科学知识与方法在人类社会实践中的应用。只有教着所扮演的角色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和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便能“爱学”,就能“会学”,从而达到“学会”,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使他们把学习和生活有效的结合起来,最终达到升华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改变教学方式

长期以来,物理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教师讲解教科书,以使学生掌握教科书的内容,于是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教学时教科书通过教师咀嚼喂给学生,考试时教科书经过教师的加工变为考题去检查学生。其实,教学应该是师与生、生与生、师生与教科书和其他教学资源之间相互交流、启发、和补充的过程,让学生变为学习真正的主人,进入自主学习的境界。物理新课改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努力减轻学生的精神负担,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与创新精神。教师的主要责任是使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手段与方法,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习状态和积极的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创新潜能的开发。

五、结语

新课程教学是教师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新挑战。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积极适应,不断挑战自我、改变自我和完善自我,才能适应新课改,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才能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打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