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概论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剂学概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剂学概论

药剂学概论范文1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教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6―0114-03

一、前言

高职院校中的药学专业通常都会开设药剂学课程,该项课程专门研究药剂的配置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综合性。积极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手段,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是现阶段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和要求,需要采用良好方式。想要有效提升高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的教学成果,需要积极开展教学教改工作。

二、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实施教学教改工作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制备工艺、质量控制以及处方设计和应用方面进行全面细致的讲解,综合性和应用性较高,是药学类专业中的重点课程,对于学生们本身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也是职业晋升和资格考试中的重要课程。加强药剂学的教学工作,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重要工作要求和教学任务。需要注意的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之中包含了较多方面的教学内容,并且这些内容较为复杂、零散且丰富,具有较强的叙述性,需要学生们充分的理解和记忆,切实有效的串联这些教学知识点,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总体学习成果,促进学生们更好的掌握药剂学的各项知识,对于培养面向药品生产、经营、管理等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现阶段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工作中存在着较多的问题,需要积极采用良好的手段提升教学效果,积极开展教学教改工作,能够提升药剂学教学工作和现实生活的贴合性。

三、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教改工作的有效措施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在开展教学教改工作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采用一些良好有效的措施和策略,促进药剂学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学生们对于药剂学的掌握程度,不断提升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工作的整体成果。

(一)全面整合药剂学教材的内容,积极修订大纲

教材是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同时还是学生们自主学习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开展教学教改工作,首先需要针对教材内容进行全面分析,积极开展整合工作,秉持着够用即合理的原则,有效开展大纲的修订公告中你。从高职院校教学特点出发,将一些《药剂学》教材中较为简单的、不够重要的内容进行删除,将这些内容设定为自学性的内容,同时在《药剂学》的教材中还可以添加上《药物制剂实训课程》和《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件内容,作为重要的辅教材内容。这些教学内容包含了较多的生产仪器图和结构图,有效弥补了《药剂学》当中所缺少的内容,在这些教材内容的指导下,学生们能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识,为进入到仿真车间和模拟仿真室之中,奠定良好的基础。针对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材大纲进行有效修订,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增加较多的实验实训内容,重视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教学大纲的修订,需要从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的教学目标和特点出发。

(二)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整体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应用,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工作中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们的知识掌握程度。

1.流程教学法的应用

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流程教学法,能够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升教学成果。流程教学法,主要是将《药剂学》中的各个章节进行有效划分,比如说可以将其按照药剂的形成情况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内容概述部分、处方组成部分和制剂制备部分。首先是概述内容部分,其中主要包含了药剂定义、各个药剂的特点,给药的主要途径以及各个药剂的质量要求。在这个教学环节中,学生们需要掌握到药剂的基础理论知识。其次在处方组成内部分之中,教师需要针对各个药剂的主药成分和辅料成分进行详细说明和讲解。最后是药剂的具体制剂制备部分,在这个教学环节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们讲述药剂制作的各个工艺流程、制剂过程中需要的各项设备以及质量评价工作等。教师在使用流程教学方法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其中各类辅料的实际作用详细说明,从质检环节出发,开展相应的质量评价工作。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方法,是现代教学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在开展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使用该项手段,同样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案例教学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将其和多媒体课件进行综合应用,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的活跃气氛,将教学内容进行全面的活化,提升教学课堂的效率。教师可以讲解一些具有典型性的药剂案例,以硝苯地平为例,该药物在商品流通环节中能被称为是心痛定、伲福达以及拜新同方面,这三类在市面流通中使用的名称不同,其品种和规格以及包装情况都是不同的,这是缓控释制剂的代表性例子,对于学生们充分掌握药剂的特性具有良好效果。

3.启发式教学法的有效应用

启发式教学方法,是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工作中能够有效应用的一种手段和策略。在开展药剂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逐渐拓展学生们的思维,在学生们思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教学重点,针对学生们的答案,教师需要进行总结,并将这些答案和教学内容进行对比,针对学生们的回答效果,开展后续的教学工作。

(三)积极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能够应用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中的教学手段也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不仅种类多样,效果还十分明显。现阶段中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应用在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过程中,发挥良好的作用。多媒体技术中能够充分应用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多种方式,将教学信息进行综合的应用,给学生们提供良好的教学内容。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方面较多,需要积极准备到多项仪器用具,并且还需要针对药剂制作的过程进行展现,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能够全面模拟出车间的运行情,让学生们全面细致的观察到药剂和仪器的全面使用过程。

(四)将药剂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充分有效的结合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工作,不仅需要学生们掌握充分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让学生们掌握良好的实训技能,将理论和实践教学进行充分有效的结合,是“教、学、做”有机统一的重要要求,从职业岗位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实践教学工作,能够帮助学生们更好的掌握各项基础知识,将自身所学知识充分应用到实践之中,不仅锻炼了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时还能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的应用,需要有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积极参与到其中,教师们具备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重能力,是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工作的重要前提。首先教师需要能全面熟悉和了解到教学环境的各项内容,全面了解到教学设备中的维护手段和操作情况,及时掌握到药剂学行业的先进技术和理论。想要有效培养全方位的教师,高职院校可以给教师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进修机会,让教师积极参与到全国制剂工艺培训活动、全国制药设备展销会之中。在结合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实践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能够积极邀请一些企业专家给学生们开展相应的实验实训课,让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到更加全面的行业知识和信息。高职院校需要加大实训课程的硬件配置力度,尽可能地给学生们的实践课程配置和大型企业相似的实训设备,按照企业的生产车间打造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将教学理论和实践课程、教师和实训车间、教学内容和实际生产情况、学校和企业进行全面有效的联合,实现零距离的对接工作。

(五)积极改革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方式

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实验教学,是该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需要对其进行有效控制,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积极采用教学教改方式能够起到良好效果。积极发挥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作用,教师需要给学生们布置明确的实验课任务,简单性的介绍其中的一些问题,让学生们按照教学课题积极开展相应的实验工作。在实验课程中,针对学生们进行分组,让学生们在课前做好预习工作,全面了解到自身小组需要进行的具体实验内容,针对实验的具体情况设置好相应的步骤。实验小组长可以和组内同学进行讨论,确定好每个成员的职责。积极发挥学生们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自行开展相应的实验,针对实验过程进行全面记录,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们一定的指导。最后,学生们实验完成之后,需要自行进行实验的总结工作,可以将其作为作业进行完成,让学生们综合自身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经历,完成总结作业,提升学生们的总结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六)加强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反馈工作

学生们的反馈信息,是教师开展后续教学工作的重要参考,能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自身的教学策略。在开展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积极做好信息反馈工作,全面收集学生们对于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反应情况,并将其进行认真总结。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信息,主要是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自行反馈。学生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重要主体,教师虚心认真地听取学生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教师及时改进自身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调整自身教学过程中的策略和方式,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还能帮助教师和学生之间逐渐建立起和谐的关系,促进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二,课后反馈。在教学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们留下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们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行详细说明,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第三,实习后的反馈。学生们在进行药剂学的实习工作之后,需要写作相应的实习报告,全面记录自身的各项心路历程和知识掌握情况。

药剂学概论范文2

1.1使用剂量不合理

据相关的临床资料指出,钙制剂的临床应用主要以口服为主,是临床治疗缺钙和预防性补钙的主要方式。通常情况下,钙制剂的临床使用剂量主要在1~3g范围内,但是,受当前某些条件的限制,导致所加工出来的钙制剂里钙离子的含量偏低,致使所使用的剂量并不能满足缺钙性疾病患者的身体需求,从而诱发不良反应。

1.2生物利用度较低

传统加工制作的钙制剂在水溶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较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体对钙制剂的吸收程度,以及部分无机钙制剂在临床应用中对胃酸解离的依赖性偏高。因此,医务人员在采用钙制剂对临床患者进行治疗和预防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患者胃酸分泌的实际情况,合理地为患者选择药物,避免胃酸分泌量异常,患者在使用钙制剂进行治疗和保健时,生物利用度达不到预期效果。

1.3药物经济学不合理

据相关的调查资料指出,目前我国医疗市场中对钙制剂价格的制订并不统一,没有相关的规定和判定标准。新型钙制剂单盒的价格在几十元左右,但是,由于钙制剂的使用时间较长,长期使用钙制剂所产生的费用较高,从中不难看出,钙制剂的药物经济学分析目前仍存在不足之处。

2优化措施

2.1合理确定钙制剂使用剂量

钙元素的含量是选择钙制剂时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近些年来,国外主要通过钙平衡试验的研究对钙元素的含量以及人体对钙制剂的需求量进行研究。所得出的结果显示,人体每日所摄取的钙元素应该在1000mg左右才能满足人体日常的生活需求。世卫组织则推荐成人每日钙元素的摄入量应该在800~100mg之间,而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群每日钙元素的摄入量应该在1000~1500mg之间。临床使用钙制剂用于治疗和预防疾病的过程中,还需要结合钙制剂的含量、生物利用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对使用剂量予以适量的调整。

2.2综合分析钙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是评定钙制剂优劣程度的重要指标,是评定人体能够通过口服钙制剂实际能够获取钙含量的关键指标。目前,我国对钙制剂生物利用度的测定方法和途径较多,并不统一。同时,产品的宣传也具有一定的诱导程度。因此,医务人员在临床使用钙制剂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此方面的关注和管理力度,保证使用剂量能够满足机体需求。

2.3重视药物经济学

临床使用钙制剂期间,医务人员需要结合患者的身体素质、实际病情以及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程度对患者服用钙制剂的时间的科学性予以评估,从而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时间,对患者服用药物过程中产生的药物消费和治疗保健效果进行观察和判定,并以此为依据,对患者服用钙制剂的种类进行调整。

3讨论

药剂学概论范文3

论文摘要:大学语文课担负着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有利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但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不管是从教学体制还是从教学方法上均存在诸多问题,面临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手段单一等突出问题,这兢要求必须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教学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探索一条适合新形势下高校语文教学的路径。

大学语文课担负着传承民族文化、弘扬人文精神的重任,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以及感悟能力。但是在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必须进行改革与创新,全面探寻适合新形势下高校语文教学的路径。

1 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1.1教材建设存在严重不足,必须进行改革

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的大学语文教材与中学语文教材存在很大雷同点,内容过于陈旧,很难跟上时展的要求,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现在的大学语文缺乏规范的通用教材,且全国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基本是各个高校的老师自主编写自己学校使用的教材,在教材的编法上存在很大差别,彼此侧重点也有很大的差异,而各种自编教材基本都存在明显的不足,这非常不利于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1.2教学方法单一,滞后,教学手段落后

首先,长期以来,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基本是采用大班教学模式,很难组织好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只能采用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手段。课堂气氛极其沉闷,师生互动交流非常缺乏,教学效果非常差。其次,目前在很多大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体,没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得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积极性不够。最后,目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主要方式还是传统的黑板加粉笔,而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没有被有效开发利用,影响了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述种种原因都造成了大学语文教学效果非常的不理想,必须进行改革。

1.3教材内容陈旧单调,使大学语文课程缺乏吸引力

事实上,大学开设语文课程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讲解来传授中华民族传统人文和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目前的大学语文教材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却缺乏新意,陈旧老套。最明显的体现就是现在的大学语文教材的选材内容与教学思路与中学语文的选材和教学思路极其类似,导致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失去了兴趣。

1.4大学语文师资队伍水平不高

目前大学语文教师队伍极不稳定,并且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因为多数老师都把大学语文看成了公共基础课,对其不重视。有水平的老教师不安心教学,只想从事专业课程教学,新教师又没有太多经验控制大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上不去。另外,许多大学语文教师从思想上仅仅把大学语文教学视为一种工作任务,从思想内部就缺乏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很难把大学语文课程讲授好。

2 新形势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路径的选择

2.1精心挑选和设置大学语文教学内容

大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时应用文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是必须要具备的。这就要求大学语文教学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使学生能熟悉应用文写作和公文往来,其次,要根据大学语文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讲授内容,必须使学生能对本国的文学有一个较系统地了解,使学生头脑中建立一条明晰文学发展脉络,熟悉文学史上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对本国文学有一个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掌握。

2.2大力推进教材改革,加强教材建设

目前,可以根据实际内容分块组织教材内容,并注意增加一些新篇目。在教材编写上,必须在保持知识性的前提下着力突出价值性,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这是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径选择。

2.3改革创新大学语文教学方法及思路

首先,教师要深入研究大学语文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多用案例教学,要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注意师生教学互动,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其次,大学语文教师要努力在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最后,教师在讲授大学语文课时一定要注重学术性,讲深讲透重点内容,并能随时深入到本学科的前沿,并将与课本知识有关前沿知识引入到课堂中来。

2.4改革创新评价及考核方式

由于受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语文教育通常是以一次考试的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其实这和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不符合的,培养创新型的人才也就成为了一句空话。所以必须重视平时学习和考察,同等重视过程与结果,同时,将学生的创新能力纳入评价体系。另外,在检测考试中,不要再拘泥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要看重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测试。最后,一定要建立合理的大学语文教学考核模式,才能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打破期末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的方式。

2.5要高度注重多媒体技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和手段可以为大学语文教学工作提供好的教学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将多媒体等先进的视听手段引进课堂,能充分利用文学与音乐及美术的关系,可以将文学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学的形象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学习兴趣。另外,要进一步优化多种媒体教学资源,并做到合理使用。可以针对高等院校的实际情况,建设网上语文教学资源、给大学生语文学习提供更多资源支持。

药剂学概论范文4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一、准确把握《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学科不同课程都有自己的性质和特点,教师的教学工作都必须符合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否则就无法胜任该课程的教学工作,更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了解本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基本前提。

(一)认识课程性质,了解其重要性。中医基础理论是以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为理论渊源,融会了历代著名医家思想的一门课程,是研究和阐述中医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学科,是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包括中医学的哲学思想、思维方法和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养生防治方面的基础理论和技能知识。作为中医药学各专业的共同基础课程,是在本科生在入学之初开设的。各学校基本上是把《中医基础理论》作为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和中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及专业必修课,学好这门课程,将为学生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方剂及临床各科奠定坚实基础。因此,作为中医专业的入门课,《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教学中拥有非常的重要地位。

(二)从课程特点看,《中医基础理论》具有极强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特点。中医基础理论,是研究和阐释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的内容包括阴阳五行,藏象、经络、气血津液,病因和病机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可见,中医基础理论本是一门理论性极强的学科,其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思维方式形成的基础,说明中医的形象思维方式属于理性思维范畴,它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因而不仅文字古奥,内容精深,而且使得其在认识论、方法论等方面均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抽象性。同时,中医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理论知识来源于临床实践,并用于指导临床实践。所以,只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点采取相应不同的教学模式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际中,理论抽象,内容概括性强、带有哲学和方法论的特征,采取传统教学方法往往较为枯燥,使学生感到乏味而没有兴趣。由此,适应课程性质和特点创新教学方法一直是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二、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和使命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必须明确,否则没有方向和目标就是盲目的改革。教学改革,其主要目标在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从最终目标来说,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好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应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实践,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一)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抽象深奥、难以理解,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尤其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内容和经络部分的内容都比较抽象,主要依靠教师单调的讲授,学生会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二是教学形式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差,教学质量不高。三是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当前的学生学习信心不足,兴趣降低。由于没有兴趣导致有的学生上课做其他事情,或者只为完成学分任务要求,而勉强被动学习。四是忽视实验教学,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学生靠强记硬背地接受理论知识,不善于将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而无法达到培养中医人才的目的。

(二)教学改革的必要。针对这些问题,教学改革非常必要,要消除学生学习中的消极现象,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1.丰富教学手段和内容,能大大强化教学的生动性,在教学中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2.应用中医理论进行指导、解释实际现象,加深学生对有关理论和知识点的理解,从而强化课堂教学效果。3.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研及创新意识,增强动手操作能力,为专业学习与科研夯实基本功。4.有效掌握临床思维方式,增强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基础,达到培养实用型人才的目的。

三、善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性质和特点,以及教学中遭遇的主要问题,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比较关键的方面。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一个能动的过程,让学生主动地学习中医,并产生兴趣,才能进一步调动学习中医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中医基础理论的特点在于其理论性较强,概念过于抽象复杂,具有较强的思辨性,给初学者带来了一定难度。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板书、口述为主,表达知识信息有限,无法展示动态的知识,既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利于知识点的掌握和理解。实践证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况会带来极大改善。多媒体教学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有许多传统教法无法比拟的长处,但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不足的地方,由于信息量大,有时反而不利于实现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及时进行引导,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恰当吸取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才能有效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当今,现代教育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不会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就不为学生所欢迎,被时代淘汰。据相关调查表明,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对中医学科多媒体教学持肯定和赞成态度。由此,教师不仅要学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而且要善于应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这是推进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四、创新教法,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性

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趋势是由“知识课堂”转向“生命课堂”,“课程是开放的、多元的、生成的;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成为专业人员,教师的工作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生命课堂’的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教学和有效的教学”[1]。只有提高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增强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需要教师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促进“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弊端诸多,主要因为“课程内容与生活世界脱离,忽视了学生的真实生活体验,割裂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有机联系,使课堂教学丧失了应有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2]。实际上,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

近年来的成果大都探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主要有:1.启发式。启发式教学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主动性。这种启发式往往也是问题式教学,教师可把课堂提问穿插其中,同时增加讨论与议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2.互动合作式。有人提出组建合作小组,借助小组内不同素质的学生之间互动帮助、互相启发的合作性学习方法,让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自由讨论。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及思维和自学能力等。3.PBL教学法。“PBL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医学教育,其核心是采用基础科学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的教学方法”[3]。王彤等人指出PBL打破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让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良好方法。4.案例式。中医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脱离临床实践的理论教学就会带来不良的教学效果,无法实现培养人才的目标。杨巧芳等人提出以讲述为主和以问题为主导引入案例分析,并结合进行以案例为中心组织小组讨论的案例式教学法。此法能促进师生互动交流,使学生在浓厚的案例情境中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实验式。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学生在实验教学中主动参与操作,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观察、思考及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提高学习兴趣。我们可根据需要吸收以上方法,并进一步创新方法。

五、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由于中医基础理论具有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特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是从实践中来的,并且其理论终归要应用于临床实践。一直以来非常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比如将LBL和PBL相结合,LBL是以课堂讲授为基础的传统教学模式,“LBL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师虽然可以主动地讲,但学生往往是被动地听”[4]。LBL模式其实就是一种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枯燥过程,不顾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能完全舍弃这种传统的模式,有的基础理论比如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藏象、经络等基础理论还是需要教师传授和讲解的。采用LBL与PBL相结合的模式就能较好地实现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其实上面所列举的案例教学和实验教学法,二者不仅在强化学生主体性方面发挥较大影响,而且其本质就是一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依据中医学的特点,理论教学必然要与临床病案结合,是课程本身所提出的要求。所以,病案问题式教学法是近年来广泛推广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病案资料组织讨论,吸引学生更多投入和参与,才能使理论与临床实际更加贴近。巴哈尔・哈德尔等人认为“以病案问题作为素材,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分析思考和讨论病案问题中的各种疑难情节,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点处理方案的教学。它能培养学生系统地掌握与应用专业理论,提高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开拓进取的良好品质”[5]。实验教学法也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方式。王朝阳等人指出实验教学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途径。因而,结合教材内容开展一些实验课是必要的。

综合以上几点看,《中医基础理论》教学改革应符合课程本身的性质和特点,明确教学的目标和使命,从存在的主要问题出发,针对当前突出的问题要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有效手段解决问题。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还是部分教学内容难懂,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厚、主动性不强,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等突出问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及创新教法,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都是有效克服教学中困境的方法。显然,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应用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鉴.课堂重构:从“知识课堂”到“生命课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30-33.

[2]李金云.课堂教学改革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当代教育与文化,2009(4):46-60.

[3]黄素霞,俞方.谈PBL教学模式与医学生素质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2(9):69-70.

药剂学概论范文5

关键词:教师合作 高校教学 改进措施

一、吉林医药学院大学英语教师合作现状

本研究系对上一研究《我校大学英语教师合作现状初探》的延续,上一研究主要通过教师访谈、同行测评、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吉林医药学院大学英语教师间的合作现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吉林医药学院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能够完成教学任务。授课方面:各位老师均精神饱满,举止大方,大部分教师语言流畅,逻辑性强,声音洪亮,但少数老师声音没有感染力,经常有英文发音不准情况;大部分老师课件板书设计合理,字迹清晰,但少数老师有错别字和笔误;大部分老师讲解熟练,概念准确,条理清晰,系统性强,但是信息量不足,未能适度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大部分老师虽能突出重点讲解难点,但未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合作方面: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困难通常是自己处理,并不是和其他同事切磋探讨,而是反复思考,自己独立。

二、制订合作学习计划

1.小组内教师之间互相听课

要求每位教师实验期间听课40学时,听课后教师们要进行反思,交流,研讨等活动,提高授课水平。

2.建立集体备课制度。

将每星期五下午定为集体备课日。教师通过集体备课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教学体会。

3.教师合作制作课件

实验期间完成140学时课件制作。将制作课件任务具体分配给各位教师,然后教师之间通过教研组的公共邮箱进行课件制作方面的交流,取长补短,使课件趋于完善,消除课件由自己制作自己使用所造成的弊端。

4.创立教师共同授课制度

每个学期同一期班70学时的大学英语课程分阶段由两位教师共同完成,为学生提供更宽广的获取知识的渠道,适应不同语音语调,领略不同教师的风采,两位教师通过学生评价取长补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加强中外教师合作

中外教师间定期进行文化方面的座谈,另外每周二下午由外籍教师给全体大学英语教师做讲座。

三、实施合作学习计划中存在问题

1.小组内教师之间互相听课

大部分教师能按要求完成听课40学时,发现部分教师英语发音不标准,知识面窄,启发学生能力较差,而部分听课教师由于自己课时较多,只完成听课28学时左右,而且反思、交流、研讨等活动较少。

2.集体备课制度

教师能通过集体备课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流教学体会,如教授新体验教程的教师就课时分配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讨论,但集体备课坚持情况不佳。

3.教师合作制作课件

此过程是一个提高课件制作和多媒体运用等多方面教师基本技能的机会,各位教师在课件制作方面交流,取长补短,使课件趋于完善,消除课件由自己制作自己使用所造成的弊端,同时进行资源共享。

4.教师共同授课制度

由于教师数量,及不同教师的学期安排不同,难以实施。

5.加强中外教师合作

部分教师由于课时教多交流时间教少。

四、改进措施及下一步研究计划

1.改进措施

(1)提高教师的认识

有组织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转变教师的工作理念,提高教师对合作必要性及意义的认识,使教师能够真正树立高度自觉的合作意识,克服懒惰思想,学会处理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及教学能力

①促进英语文化意识提高

文化意识与英语教学效果密切相关。EFL环境中的英语学习,语言的输入主要通过书本,媒体以及非本族语的教师,英语教学文化意识不强,导致教师在授课时缺乏信心。与外籍教师的接触使中国教师更深入了解国外文化,除了教学的合作,学校可组织各种活动,使中外教师加深了解。

②丰富英语专业知识和相邻学科的知识

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通过知识的感染力和本人的人格魅力以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去钻研。教师不仅要精通英语教学基本理论、教学技能、了解英语学科的发展动态,而且要有相邻学科知识作为铺垫。

③改进英语教学方法

一般来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要让学生主动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形成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境界。加强教师间互相听课可以彼此改进教学方法。

④运用准确英语语言

教学过程中它要求教师语言的表达要具有准确性、生动性、逻辑性、趣味性和启发性。为此应把握好语速节奏,即要有张有弛;语音要跌宕起伏,抑扬顿挫,要做到声情并茂,讲授内容要准确,把复杂内容简单化。

(3)加强科研领域合作

近年来,随着科研日渐成为考量教师素质的标准,小组成员应加强合作进行科研课题的开发。

(4)积极探索更行之有效的合作方式

结合吉林医药学院的实际,重视对非正式合作方式的肯定与鼓励积极探索不同教育领域教师合作的具体方式,拓展教师开展具体合作的新领域,为教师创造更多更好的合作机会和合作可能,进而提高教师合作的质量和效能。

(5)加强对教师合作组织的规范和引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学校必须在积极倡导教师自由合作的同时加强对教师集体责任感和荣誉观的培养,引导教师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利益关系,加强对工作规范性管理,加强在价值观上的引导,从而使这种非正式合作成为推动学校发展的有生力量。

(6)改革管理体制与制度

改革现有的教育管理制度,建立民主管理机制,为教师开展合作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尽管在研究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通过及时的分析、研究,我们找出了一些相应对策和改进措施。

通过对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师课件板书、内容讲解、语言使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等方面有显著提高;通过教师访谈调查,教师在教学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合作学习更加积极。通过合作学习,教师增强了教学水平自信心和教学动机,增强了合作意识。这种集体反思使教师分享成功、分担问题、启发思维、相互促进,同时也为日后的合作学习和教学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Gail Bush.The Development of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ducator Collaboration[D].Loyola University Chicago,200l,(2).

[2]Joyce B,Showers B.The Coaching of Teaching[J].Educational Leadership,1982,(1).

药剂学概论范文6

关键词:地方院校;钢琴分级教学;弹性学分制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143-02

一、湖南省地方院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现状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我国普通高校和地方高校音乐专业钢琴教学体制的发展与改革也在同步进行中,人们已逐渐认识到钢琴课在高校音乐专业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集技艺性与实用性为一体的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其他音乐知识必不可少的基础课,同时也是提高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素养的必修课。它在锻炼脑力、开启智能(观察力、听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陶冶情操、培养优秀的心理品质和发掘音乐潜能、扩大知识面等方面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已成为国家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体系中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而如何通过钢琴教学让大部分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技巧与方法,加强学生演奏、视奏、乐感、音乐创造力及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提高整体音乐素质素养,是每一位从事钢琴教育的高校教师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从目前湖南省地方院校音乐学专业钢琴教学现状来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教学体系整体上已趋于完善。如笔者所在的湖南理工学院,及本省的湖南文理学院、衡阳师范学院等,近些年在扩展自身办学规模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教学硬件能力,引进大量师资力量,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但在钢琴教学方面依然是按照或模仿高等音乐院校钢琴专业的教学模式来制定相关制度,即在同一年级采取一对一或一对N的教学方式。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对于程度较深的高精尖演奏人才的培养是非常科学和必要的,一对N的教学方式则适用于师范类钢琴普修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大量的有针对性的专业技巧练习和曲目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不能更好更多的接触符合自身兴趣和审美要求的学习内容。而且很多地方院校刚刚从原有的师范类院校转型,其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目的还没有完全脱离原有的师范框架,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培养目标的定位是有一定矛盾的。同时,随着全国高校体制改革和社会音乐教育的不断发展,音乐专业考生的钢琴水平有着显著的提高,但专业水平不均衡的现象不断扩大,学生入学程度差距性更为突出,这使我省地方高校钢琴教学所面对的现实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明显。具体表现为:

(一)办学规模扩大化导致师资力量紧缺和教学效率下降

目前,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生源的急剧增加,大部分院校针对现状,为了缓解教学压力,在同一年级采用钢琴集体课或小组课形式授课,重复性教学现象普遍。同时教师工作量也大大增加,由原来的一对一授课比重占多数转变为一对N授课比重占多数。赶任务似的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不能更多更好的与每一个学生交流,因而达不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和创造性人才的要求。

(二)学生钢琴水平差异性明显,两极分化现象突出

盲目的扩招,致使学生的专业水平差异性突出,这一现象的原因还有地区差异问题,不同的省份在艺考专业培养方面侧重点也有所区别。这些因素都直接导致学生钢琴演奏水平差异性的扩大。这不仅给钢琴教学方面带来一定的问题,造成教师顾此失彼的尴尬局面,同时也容易对学生自身学习状态和心理素质产生不利影响,自暴自弃或自大自傲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注重专业式教学,忽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教学存在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压力大的情况。在有限的时间内如何提高音乐专业学生钢琴演奏能力、正常完成教学目标成为教师和学生关注的话题。而部分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种“赶时间创业绩、抢时间拼成绩”的现象,比如有的学生在学期初就得到期末考试曲目的安排,在学期内为了考试成绩而只练习该考试曲目,导致四年的学习成果寥寥无几。同时个别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过分注重学生独奏技能的培养,在培养学生钢琴实践应用能力方面的内容不够完善,在舞台表演,外出观摩、钢琴声乐器乐伴奏,双钢琴和四手联弹等方面所知所练过少,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等等。

(四)教材的局限性和教学内容的单一性问题

由于部分地方院校从原有的师范类院校转型不久,很多教学内容和教材没有根据教学改革发展和社会需要而及时更新。同时在教学选曲的范围方面,部分教师仍按照原有师范类教学的模式,套用原有的教材和曲目(如几次再版的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高等师范院校试用教材《钢琴基础教程》中的曲目仍是部分院校学生大部分时间学习的内容),不注重当今社会的发展潮流和新生代学生的审美变化,导致学生兴趣低下,教学目标难以实现。

(五)高分低能现象普遍和考核尺度混乱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追求演奏技巧和难度以及个人喜好,忽视学生自身实际能力和专业特点,盲目拔高曲目难度或只指导自己喜爱的作品,造成学生“高分低能”现象,导致专业考试分数与学生实际能力相脱节,考核尺度混乱。

根据以上综述,我们不难发现,从宏观的办学情况和师资力量的现状,到学生素质与能力两极分化现象,再到教学制度、教学过程及考核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各项问题,一系列现象表明,在钢琴教学方面,我省地方院校音乐专业所面临的问题已不单单是如何提高学生钢琴专业演奏水平。“普通高校钢琴课教学不单是培养钢琴独奏人才,学习钢琴可以让大学生提高文化素养与综合专业技能,因此,综合能力的训练是极其重要的。钢琴教学要在自身范围作出改革,尝试将钢琴教学法、钢琴伴奏包括即兴编配伴奏等内容融人钢琴课内,并将思想品质与专业技能的综合提高作为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因素,从而使钢琴课逐渐变为培养人才素质为目的的一门钢琴教育学科,而不单是专业技能课。”因此,只有从实际出发,从教学的主体―学生入手,调整以往的传统模式教学,切合实际的根据学生的自身专业能力特点以及审美需求,划分出同一程度的受教群体,分阶段分级别的教授其钢琴演奏技巧与方法,提高学生演奏技巧、拓宽学生专业视野的同时逐步加强其学习兴趣,规范教学内容,革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严格考核制度,在教学方式上要求根据专业能力差异分组分级教学,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同一组别内各类学习内容综合训练,在教材及曲目选取上采取根据学生层次多元化选择,在考核制度上尝试弹性学分制。

二、湖南省地方院校音乐专业钢琴分级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钢琴分级教学制度的定义

钢琴分级教学是指教师在协调教学目标和要求时,将钢琴教学置于各层次学生之中,调动学生学习可能性中的异变因素,使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的可能性相适应,通过对学生实行易质编组或同质编组,实施分层教学,分层练习,分层辅导,分层评价,把各类学生的素质达到分层目标,从而实现“利用个体差异,促进全体发展”的教学目的,使各教学阶段及教学目标更具体、更细化和量化。

(二)钢琴分级教学制度的现实性意义

2010年7月29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正式。《纲要》中第七章针对高等教育中指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 在第十一章就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中也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解析《纲要》中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推进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过程中,针对现今高校教育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学分制改革、课程教材建设、分层教学和科学的评价标准等名词成为研究重点。就音乐专业钢琴教学领域而言,弹性学制的确立,学分制度的完善,教材选取的革新,科学的评价标准,分层分级的教学都已经对原有旧的钢琴教育体制和教学理念提出了新的建议和启示。

首先,在学分制度改革方面,根据学生入学时自身专业水平情况,程度相近的划分为同组,专业程度较低的进行正常基础性教学,专业程度较高的可以申请该级别免修考试,通过者得到相应学分并直接进入下一阶段组别进行学习,从而避免重复教学。这样既明确了教学目的,同时也为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专业知识节省了时间,创造了更好更进一步的学习机会,充分体现了弹性学制的特点与优点。

其次,在教材选取方面,可以根据不同组别的学生专业程度需要和审美侧重点的不同,将适合该组能力的某一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演奏曲目进行编排和筛选,在同一组别的学生内进行统一专业理论素质教学和不同曲目独奏、合奏和四手联弹等教学方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根据自身兴趣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专业,也统一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同一程度范围内进行专业教学。从而达到正视个体差异,充分发挥 “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

最后,在考核制度的确立和科学的评价标准方面,与学分制度改革充分结合,改变原有的单一的技能考核模式。根据学生阶段学习的具体表现情况,在考核形式上以考核钢琴演奏技能、钢琴伴奏技能、与钢琴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钢琴视奏能力以及自弹自唱能力,舞台表现力等为主要内容,通过演奏、笔试及口试等方法进行测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能力选择一定的级别参加考核,合格者即能获得相应的学分和级别证明。这样既明确了学生的学习目的,也充分体现了《纲要》中“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的理念。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钢琴分级教学的改革是有现实性研究意义的,是可行的也是有必要性的。它不仅在钢琴教学的内容形式、管理模式以及教学考核的改革方面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启示。钢琴分级教学的改革与实施,为专业技能课的授课计划、授课目的、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考核制度及评分标准提出了统一的管理目标,对于加强学生自身素质能力,提高专业素养方面是积极的,在教学管理及课程建设方面来说是严谨而又务实的。我省地方院校应该在努力提高自身办学特色和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科学性的、从符合当今社会需求和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出发,在注重现代社会的发展潮流和学生的审美基础上,完善和修订具有地方院校音乐专业特征的钢琴分级教学制度。

参考文献:

[1]高等师范院校钢琴教学改革座谈会纪要[N].钢琴艺术,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