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听发展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网络视听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网络视听发展报告

网络视听发展报告范文1

关键词:电视传媒;视听新媒体;挑战;策略

一、视听新媒体的特点

(一)信息传输及时

新媒体以互联网为代表,互联网将新媒体的信息传输及时这一特点发挥到了极致。新华网在在对奥运会进行报道时,实现了很多个突破,与其他网站相比站在了领先地位。谁将点燃奥运会开幕式火炬这一悬念,被新华网第一个报道,是全球媒体中第一个发出消息的,新华网也进行了无时差的报道,一个盛大的开幕式过程被网络同步播出,由于互联网络不受时间的限制,在世界的每一个空间,任何人都可以随时选择收看自己感觉兴趣的信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使用网络 ”是网络区别于传统媒体的突出特点,任何时间段都是黄金时间。

(二)海量的信息

新媒体包括海量的信息,传统媒体传播的信息是比较有限的,如报纸、电视、广播等。网络媒体信息量巨大,如硬盘可以储存上亿字的信息,传播主题和方式具有多样华的特点,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来源,网络媒体提供的超链接功能,新闻与背景、信息以及网友的评论结合起来,还原事件的完整过程,很长时间以后,信息会越积越多,网络新闻的内容更加具有丰富性和可扩展性,注定了新媒体海量的信息量,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二、视听新媒体对传统电视媒体的挑战

(一)传统电视的受众成为了主体

传播的电视媒体由信息提供者播放,众多的观众收看,是一对多的同步传播,某个受众收看节目,同时也会有很多人在收看节目,传统电视采用的是按时间顺序线性传播,传播内容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编导安排的,受众是被动的获得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很多限制,视听新媒体改变受众被动获得信息的现状,新媒体的互动平台,让受众处于主体地位。受众不需要在媒体设定的项目内进行选择,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需求,随时选择需要的节目 ,如果要收看具有个性化、主观上非常迫切的收看,则可以通过搜索收看,并可以根据节目单来选择节目的播出时间。受众可以通过网络与其他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

(二)分流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受众

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是网民获得信息的主要方式,电视媒体的功能对于网民来说已经不再是主导地位,网络的普及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电视的受众群体正在受到网络媒体的分流,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三)对传统电视媒体经营市场的分流

一些门户网络媒体逐渐成为了主流媒体,视听新媒体以网络电视为代表,成为了网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媒体,视听新媒体越来越成为主流的广告媒体,其价值体现也越来越明显。

三、如何应对视听新媒体的挑战

传统电视媒体具有非常强大的内容资源和制作优势,这种优势但不是长期的,也是随时会改变的。现在是数字化和网络化的社会,传统的电视媒体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要进行形式改革,电视传媒要利用新技术,积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新媒体格局中处于一直以来的优势地位。

(一)发挥优势,稳固传统的电视市场

传统电视媒体一直致力于提高信息传播速度,但是新媒体的信息传播速度远远超过电视媒体,对其形成了挑战,如手机短信明显快于电视新闻。网络原创视频信息一般都比较简单,是一些片断式的、具有表象性的,远远不能满足公众对于事实的知情需求,电视台的团队可以挖掘自身优势,从深度上进行创新。

(二)对互联网进行“嫁接 ”,对传统的内容和传播方式进行改革

互联网技术以用户为中心,个人除了是互联网的使用者,同时也是互联网的传播者和生产者。互联网中的每一个人,在网络环境下,电视也要倡导互动传播,新一代群众要成为热情的参与者。所以要尊重年轻人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表现需求,增增强互动性,让其积极参与互动,缓解电视观众的老化趋势。

(三)构建新的产业链

网络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等的兴起,拓展了视频的平台,新兴媒体具有互动性和时移性,同时具有便携性、强制性和随机性,是对传统电视形态上的补充。未来电视媒体不能只靠传统平台,要充分利用内容制作的优势和权限,构建新媒体的产业链,整合内外信息,让介质终端为我所用,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消息需求。(指导老师:王燕灵)

参考文献:

网络视听发展报告范文2

视听新媒体时代来临

如果说,几年前,以网络电视、IP电视、手机电视、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等为代表的视听新媒体还处于萌芽期的话,那么,近两年视听新媒体已进入迅猛发展的时期。截至2013年3月,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网络视听领域迎来合纵连横大发展的新机遇。

依托移动互联网和移动终端的迅速普及,中国视听行业已经开启视听媒体的新时代。到去年年底,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数接近3000万;CMMB(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用户规模达4700万户。截至2013年5月,6家机构获批开办手机电视集成播控服务,26家机构获批开办手机电视内容服务,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等3家电信企业获准开办手机电视分发业务,与此同时我国有线电视用户数的增速正在逐年放缓甚至下降。①

种种情况表明,视听新媒体对广电行业的冲击,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巨大的,最直接的挑战莫过于年轻受众的流失、广告份额的分流以及专业人才的分散。电视媒体只有根据所处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结构性地改进自己的采编播业务,加强与各种媒介多方式、多角度的融合,凭借其专业的人才资源、内容渠道和庞大的受众群体优势,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与视听新媒体融合是传统电视媒体的必经之路

视听新媒体并不是一种独立的媒体形态,它是伴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应用而不断涌现的新媒体群落。新媒体群落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三个互相关联的领域:技术、内容与传播方式。这三个领域都对传统广播电视,尤其是下一代广播电视(NGB)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技术进步层面的融合。伴随着数字化和网络技术的应用,传统的电视媒体有两个方面发生了巨变,一是制作,二是传输。就制作而言,数字信号淘汰了模拟信号,非线性编辑淘汰了线性编辑,音视频文件取代了音视频片段,使节目的制作更加方便和多样化,观众直接感受到的是节目信号质量的提高和节目形式的翻新。传输过程的数字化不仅节约频率资源,使有限的资源传输更多高质量的电视节目,更体现在接收终端的多样化,任何具有音视频接收功能的设备都可以作为视听新媒体的接收终端,诸如电脑、手机、网络电视频道等,网络视频已成为电视机的补充,而CMMB更是提供了众多的显示终端。

其次是内容生产层面的融合。面对技术进步带来的终端设备的多样性,传统电视节目制作的内容必须与之相适应。随着视听新媒体的应用,人们已经逐渐在改变以往收看电视节目的方式:时间上,整体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短,电视节目必须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叙述完整的节目内容;空间上,观看节目的环境越来越多样,诸如楼宇电视、移动电视、户外电视、手机电视、IP电视、网络电视、CMMB等,不同的观看场合需要有不同的观看内容。

再次是传播方式层面的融合。新的传播方式由单一方式向多方面发展,从单向变为双向,使信息的者和受众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互动使受众变成了信息的主导者。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微博、微信、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每一个人都可成为信息的者。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转变,CMMB的应用使接收方式变得更加灵活。传播速度实时化,技术的发展带来简单便捷的制作,“大众记者”、“草根新闻”使信息实时可见。传播内容也从单一到交融,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现实。由此可见,融合是传媒发展的必然趋势。

媒介融合中传统电视的发展策略

有关媒介融合环境下的电视发展已有诸多论述,这里就不再赘述。视听新媒体作为一种新的媒体形式,在发展的进程中也有自身的弱点,比如虽然技术先进,但内容缺乏;理念先进,但应用不足。传统电视与视听新媒体的互动融合使两种基于不同平台的媒介能够形成协同效应,错位发展,优势互补,扩大彼此的影响力,真正实现双赢。这对于电视而言,也是其在新的媒介环境之下必须做出的改变,以适应新的传播格局。

首先,视听新媒体为传统的电视节目提供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电视台有相对成熟和完善的节目采集、制作机制,有强大的节目制作团队,有丰富多样的原创节目资源,能够为各种播出平台提供强大的内容支持。但是专门为视听新媒体量身定做的电视节目很少,多是传统电视节目的直播或转播,而并非是适应新媒体平台进行内容创新和改造。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内容仍然是牵制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因素,传统电视就要把握机会找准位置。

其次,用户与媒体的互动为传统电视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技术上,国内有诸多的电视机生产厂家完成了全高清多屏互动3D电视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其产品均可和电脑、智能手机等设备实现无线多屏终端智能隔空互联,系统采用的是在手机、电脑上被广泛应用的Android系统,也有的是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有的甚至采用了自主系统和Windows系统双轨并行的方式。该系统的配备也就意味着消费者在购买电视机的同时拥有了一个免费的软件资源库,使传统的电视机功能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扩展,为新的电视节目形式提供了新的空间。同时,从传统的电视节目互动形式上来说,用户的互联、互动真正把媒体与受众联系了起来,为实现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奠定基础,NGB需要新型的电视节目,传统电视也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最后,视听新媒体环境下需要新型的传媒人才。对人才的培养和对优秀人才的占有是电视媒体发展的推动力。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奎恩教授曾对媒介融合下的记者能力做过如下描述:对于一个传媒集团来讲,最理想的是拥有三个层次的记者。第一个层次是能够用手机对突发事件进行报道;第二个层次是一个记者能够在一天内为网站写稿,又能提供视频和博客新闻,还能为报纸写稿子;第三个层次是既能为报纸写深度报道,又能为电台、电视台做纪实片。②由此可见,今天的记者不同以往,可谓全能记者。不仅如此,视听新媒体语境下的传媒人才不但要会做节目,还要懂技术,要知道针对不同的媒介使用不同的手段,针对不同的受众采取不同的节目形式。今后须强化记者对跨媒介技能的应用,提升其综合素质。

注释:

①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年7月4日

网络视听发展报告范文3

10年来,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政策推动效应逐步显现,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其增幅高过同期上海GDP增幅4.8个百分点,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渐成上海的支柱产业。这是上海10年努力,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取得的丰硕成果。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现了这样一些新特点:设计行业加速发展,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是文化创意产业10个行业大类中增幅最高的行业。以咨询服务和信息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文化创意行业也实现较快增长。

以媒体业、艺术业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行业增幅明显高于前些年,成为带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广告及会展服务发展很快,建筑设计业和休闲娱乐服务业也在不断增长。

新媒体业态保持良好发展活力,2011年动漫产业产值约为63亿元,同比增长23.7%。网络游戏产业产值达到149亿元,同比增长24%,约占全国网络游戏产业的30%。网络视听产业整体规模超过30亿,同比增长超过100%,网络视听企业全国覆盖用户占比已超过60%。

据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宗明介绍,近年来,上海依托国际贸易中心建设,大力推动文化“走出去”步伐。2011年上海文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持续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66.2亿美元,同比增长10.9%,实现顺差约达34.5亿美元。广告和会展服务、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出版物和版权服务进出口成为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成为上海四大文化贸易伙伴。上海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数字娱乐等领域已集聚了一批具有较强“走出去”能力的文化创意企业,盛大网络、征途信息等一批企业出口额大幅增长。

网络视听发展报告范文4

【关键词】视频网站 互联网产业 困惑 发展策略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09年1月的《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亿人,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网络视频用户相比2007年底净增4000多万用户,达到2.02亿”①,相当于每1.5个网民中就有一个网络视频用户。

视频网站作为互联网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受到越来越多用户、广告主与投资者的关注。视频网站的风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视频网站用户可以在网站上随意观看喜欢的视频而不需要下载播放软件与内容,甚至不用注册就可以直接观看。同时,视频网站所提供的内容丰富,既有电视节目录像,又有网民自己制作上传的“平民化”内容。另一方面是视频网站迎合了现代都市人群日益改变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

一、发展中的迷失与困惑

视频网站曾被喻为是互联网产业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等应用模式之后的又一大热门。而今天,版权问题、低俗内容、带宽制约、金融危机等因素成为了视频互联网产业发展途中的拦路虎。视频互联网产业发展中的迷失与困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版权纠纷不断

可以说,视频内容版权问题已经成为视频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最大软肋。在版权人维权意识日益增强的今天,如何改变经营策略,创新视频内容的合作方式是视频网站需要解决的首要难题。

2009年春节后,华谊兄弟把新浪、搜狐、土豆等五家网络公司告上法庭,理由是这些网站未经许可擅自播放《非诚勿扰》《集结号》《李米的猜想》《功夫之王》等影片,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2007年,维亚康姆公司将YouTube告上法庭,理由是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YouTube允许用户将制作的电视节目剪辑后免费放在网上观看,对维亚康姆传统电视的收视率和广告收入造成“分流”,严重侵犯了其大量娱乐内容的版权。近几年来,一些主流的视频网站接连不断地成为被告,版权纠纷严重制约了视频互联网产业的发展。

2、低俗内容的困扰

所有视频网站的用户使用条例中都规定禁止上传带有黄色、暴力、种族主义的视频内容。但由于所有用户都可以上传视频,不少网络用户出于猎奇、赚取点击率的心理,上传包含不良信息的视频,加上审查不及时、漏审等原因,低俗视频内容普遍存在于视频网络中。无法完全控制用户上传的信息内容,版权问题和内容低俗等问题给视频网站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

2009年1月,国务院新闻办等七部门宣布开展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的专项行动,对包含有低俗内容的网站进行通报批评并要求及时整改,对清理低俗内容不彻底的网站实行关闭处理。

3、“民营企业”的身份忧虑

2007年12月29日,在信产部和广电总局联合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中要求,申请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企业,必须“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②。围绕着“国字头”、“许可证”等敏感字眼,所有民营资本的视频网站都陷入了困境,并引发了大规模的讨论。在2008年2月3日晚颁布的针对《规定》的解释细则中表示:“《规定》之前依法开办、无违法违规行为的,可重新登记并继续从业。”③。对于民营视频网站来说,总算是虚惊一场。势单力薄的民营视频企业,更希望得到一个稳定开放的环境,在市场中公平公正的自由竞争。

4、金融危机的冲击

由于网络新媒体自身的行业特点,之前国内互联网行业进入门槛非常低,近几年大量资本涌入,视频互联网产业已存在了大量的泡沫。据调查,“仅2006年一年时间,中国的视频网站数量就从年初的30多家迅速增长到了300余家,而且增长的势头依然强劲。”④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赢利模式,大多数视频网站只是互相模仿,大肆“烧钱”。在经济衰退背景下,经济实力弱、不够专业和规范的中小公司将会在市场竞争中淘汰出局,而对于实力强大、有独特竞争优势的企业来说,则是一次很好的整合机会。

5、潜在国家网络电视台的竞争威胁

2009年2月19日,国家广电总局在官方网站的消息称,中央电视台旗下的央视网正在积极推进国家网络电视台的筹备工作,其另一目标是建成“网络视频分享平台”。这就意味着国家网络电视台将会在得到央视提供的大量视频内容的同时,更有可能会建成像现有民营视频网站那样用户可以上传与分享视频的平台。对于民营视频网站来说,竞争会更激烈,生存的压力会更大。

二、发展策略与方向

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家监督管制的加强,再加上国家网络电视台的进入,这对本已陷入困境的中小视频网站来说更是雪上加霜,生存状况将会进一步恶化。特别是央视进入网络视频领域,是否会在视频网站中出现“独大”的垄断局面?现在的土豆、优酷、酷6等民营视频网站又将如何面对?

1、加强版权合作,探索多赢新模式

只有解决好视频内容的版权问题,整个视频互联网产业才能够真正成熟、发展壮大起来。一是视频网站购买版权,但这无疑会加大视频网站的成本,大多数视频网站恐怕承受不起。二是与版权所有方进行合作,所得广告收入按一定比例进行分成,这将大大的降低购买版权的风险。三是鼓励用户上传原创作品,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将广告收入与原创视频作者进行分成,增加用户上传原创视频的积极性。

2、加强审查力度,过滤低俗信息

网络视频对公众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作为主体的视频网站,需要加大对视频内容的审查力度。利用先进的技术系统对涉及侵权、低俗内容的视频自动进行过滤、屏蔽。同时对视频内容进行更灵活、严格的人工审查工作。还可以建立用户对低俗内容的举报系统,对提供线索和遵守规范的用户给予一定的奖励。加强对用户网络行为自律的教育,抵制低俗内容,自觉遵守互联网视听规范。

3、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2009年3月,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完善扶持政策,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积极发展文学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事业。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⑤

4、创新思维,差异化竞争策略

“人无我有”的营销思路是获得胜利的重要方法。在资金、节目内容、政策优惠上拼不过即将面世的国家网络电视台,众多民营视频网站应该重新定位,适当地调整其经营战略,采用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在视频内容的建设上,民营视频企业可以与各电视台、国家网络电视台合作,实现共赢多赢是最好的局面。■

参考文献

①《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②《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第56号,2007-12-29

③广电总局、信息产业部负责人就《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答记者问,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08-2-3

④李忠存,李琦,《视频网站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IT时代周刊》,2008年第7期,第44页

网络视听发展报告范文5

网络视频的第是让视频公司跟传统电视媒体实现差异化,而这才是视频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坚实基础。

可以说,如何打破固有思路,利用网络视听内容、形式与传播方式的优势,拓展新的盈利空间,重构市场格局,迅速形成新的商业模式,是网络视听拓展创新空间的关键所在。

长尾模式、短尾模式和中尾模式兼收并蓄

目前,在国外,往往根据内容和目标受众不同,把视听新媒体服务的商业模式分为长尾模式、短尾模式和中尾模式三种类型。基于海量视频并多少带有用户生成内容的视频分享服务,如YouTube、Dailymotion、Facebook等 ,其目标是基数庞大的用户群体,主要推广免费收看,施行的是“长尾战略”;基于额外付费影视内容的视频服务,如额外付费的交互式多媒体视频点播、回看电视节目等,其目标是特定的观众,实行的是“短尾战略”;介于两者之间的,是“中尾战略”。三种战略形成三种盈利模式:广告支持的免费大众视频分享;按次计费的VOD或高水准每千人成本(CPM)的流媒体;介于两者之间的视频服务。

在国内,我们也可以将这三种模式兼收并蓄,既面向广大网民推出免费视听服务,也面向特定群体推出小众化甚至个性化的收费服务,同时选择一些视听内容实行介于二者之间的视听服务,如简本与全本、在线与离线、固网与移动的差异化服务等。

长视频、短视频和中视频优势互补

视频网站靠长视频积累用户和获取品牌广告盈利的神话正在被打破。市场研究机构CSG的《短视频用户研究报告》显示,网民中使用网络视频的比例已经达到82%,成为仅次于搜索引擎、电子邮件和网络购物的重要网络应用,其中长视频的使用比例为76.9%,短视频的使用比例为62.2%。根据艾瑞的《2012年网络短视频营销价值研究》,短视频的观看次数已超过长视频,占有一半以上的份额。

尽管中、长视频仍然占据网络视频的黄金时间段,但短视频由于终端分布更广、时间更加碎片化,逐渐成为视频用户的关注热点。互联网信息中心(DCCI)数据显示,81.5%的网络视频用户观看过短视频,近六成视频用户更是短视频的忠实粉丝。由此可见,短视频与中、长视频在终端、内容、时段上,足以形成优势互补关系。

长视频、中视频与短视频可以分别看作大餐、正餐、零食或快餐。通常情况下,视频越长,越适合大屏幕媒介观赏;短视频则适合用小屏幕在零星时间随时收看;视频时长居中,则既可用大屏幕,也可以用中、小屏幕观看。

中、短视频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娱乐节目、新闻及大量UGC内容大都属于中、短视频,营销形式也更加多样化。尤其是短视频,为差异化自制提供了新的空间和可能性,其内容涵盖微电影、恶搞剧、综艺节目、新闻资讯及评论、广告片等多种类型,时效性与娱乐性更强,更利于及时互动与分享,在营销模式上更适合品牌植入。

用户生产内容与专业生产内容相辅相成

从内容上看,传统电视节目与视频网络各有千秋。电视节目以自制大型综艺类和影视类节目为主,视频网络则以视频分享、UGC为主;电视节目时间长,信息量较为单一,而网络视频时间短,选择性强。对于网络视频行业来说,能否在发挥自身长处的同时,缩短自己与传统电视平台之间的短板,将是决定今后网络视频行业能否对电视平台形成实质竞争力的关键。

2012年,谷歌投资3.5亿美元以上用以创建和推广YouTube网站上的专业级视频内容。这些内容被置于YouTube的“特别频道”。众所周知,在此之前,YouTube内容来源多为普通用户制作的各类视频。

当下,观察中国视频网站内容生产从用户生产内容(UGC)到专业生产内容(PGC)的走势,便可以从“新”与“旧”互动的视角中发现:看似回归传统的“逆潮”,但实则有着组织及其生产层面的必然性。这一走势,实乃基于机制、资本量、生产者、内容和受众等五个方面的积累和支撑,按照网络传播和市场运作规则产生的业态演进。

然而,作为Web2.0时代媒体交互性的重要体现,用户生产内容和专业生产内容可谓相辅相成。UGC作为一种用户使用网络的方式,凭借用户对内容的创造和分享,使用户数量快速增长,形成以低成本、广内容为特色的网络平台模式。

从发展的观点来观察,视频行业整体会向着复合型视频的模式演化,既有专业生产内容,也有用户生产内容;既有传统的单向传播,也有新兴的平台互动。

拓宽移动视频的发展空间

在国外,移动视频市场已开始成型。根据移动数据分析公司Flurry所的数据,2012年,移动互联网用户在使用各类第三方应用程序(APP)时长方面,照片和视频类应用软件使用时长增速最快,达到89%。美国信息技术咨询与研究公司Gartner预测,2015年,全球3G/4G移动视频市场份额,将从2011年的18%提高到43%。到2016年,接近60%的专业人员制作的移动视频内容,将通过移动优化网站。

截至2012年底,我国在手机上使用在线收看或下载视频的网民数为1.3亿,在手机网民中的使用率为32%,相比2011年增长9.5个百分点,增速仅次于手机微博,成为2012年娱乐类应用的新亮点。艾瑞咨询预计,2013年,我国手机视频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2.82亿。优酷土豆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古永锵表示:“随着三网合一、多屏联动的趋势越来越明显,2013年视频业将迎来移动视频的商业化元年。”

不难想象,智能手机数量与互联网流量的增长,让移动视频观看逐渐流行开来,短小轻快的微视频,更是填补了用户的碎片时间,更为贴近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用户对移动端视频的需求日益提升,短视频进入黄金发展期。在中国,使用手机观看视频的用户已经破亿。

开发全媒体电视的发展潜力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已从网站与网站之间的“网网”竞争,升级为全产业链竞争。而在这场大战中,资本实力、内容资源、技术水平等,已成为竞争的焦点。从内容的播放平台到内容的生产平台,从各自为政到合纵连横和台网联动,视频网站正在探索理性革新之路。

网络自制节目虽然进入门槛低,但要获得认同并不容易。随着视频寡头逐步出现,视频行业竞争也更加激烈。由于现在视频网站的盈利还是以视频广告为主,所以网络视频还需提高品牌内涵,在全媒体、多渠道上寻求差异化的创新发展。

所谓全媒体电视,就是要借助电视台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让整个电视台制作不只是为电视这个屏幕去生产内容,而是为多屏生产内容,从内容的生产、制作到播出、推广、营销,让两个媒体之间深入互动,让用户随时随地接触节目内容,让内容随时随地找到用户。对于视频公司和视频网站来说,则是要将自己的内容向电脑、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四块屏媒推广,不断开发网络视频的发展潜力。

未来的网络视听产业发展,不光是网络视频网站的一枝独秀,而是传统视听产业、网络服务商和网络播出平台竞争与合作相结合的互动发展。从当下国内唯一实现盈利的网络视频公司——乐视网的经营模式来看,只有依托播放平台、版权分销、技术研发等多元发展模式,才能摆脱单一广告赚钱模式,寻找到新的盈利空间。

链接

网络视听发展报告范文6

互联网电视的前世今生

早在1999年3月,美国微软公司就耗资数十亿美元,在全球范围启动了声势浩大的“维纳斯”计划,这是将互联网引入电视终端的第一次大规模尝试,而彩电企业也开始电视机PC化的第一次努力。但囿于产业环境、技术水平等因素,该计划以失败告终。

2005年2月,美国著名的互联网视频分享网站YouTube成立,仅用一年时间,便成为全球视频网站老大,这也刺激了我国互联网视频分享网站的大规模兴起,如土豆网、优酷等就是模仿YouTube壮大起来的。互联网视频产业的兴起,使PC终端对电视终端的用户分流大为加剧,这激发了电视机厂商拥抱互联网视频的热情。

例如,在2008年1月的美国CES展会上,松下与Google在北美市场联合推出通过专线无缝接人Google和YouTube服务的互联网电视,并架设专用高清视频服务器,同时Google开始推出针对视频的AdSense广告系统,这是Google全面介人电视业的开始。

2010年4月,谷歌、英特尔和索尼、罗技等联合推出“谷歌电视”(Google TV)平台,“TV Meets WEB、WEB Meets TV”(电视融合互联网、互联网融合电视)成为其主题词。Coogle TV的核心,是横跨手机、PC和电视平台的Android操作系统,应用开发商可以像在手机平台一样为消费者研发各类创新型应用,并建构TV App Store(电视应用商店)。Google宣称,“通过搜索视频网站观看互联网电视,就像拥有100万个电视频道。”在中国,互联网电视的发展要服从于有关电视和网络视频的政策管理,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电视终端主要充当离线解码、播放和显示的角色,通过USB接口连接U盘、移动硬盘,播放下载的网络视频文件,这以创维的第一代“酷开”电视为代表;第二阶段,彩电企业开始与互联网视频内容提供商如百度、土豆、搜狐、迅雷等,合作推出内容平台,使电视机可直接通过宽带下载播放视频内容,2009年,国内主流彩电企业不约而同地推出该类产品,其中尤以TCL力度最大。

2009年8月14日,广电总局出台《关于加强以电视机为接收终端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互联网视听节目传播秩序以及互联网电视的相关从业资格进行规范。该文件的出台产生了两个结果:一是使2009年彩电企业与各类互联网企业达成的合作模式遭遇了“合法性”质疑;另一方面,对互联网电视内容实行准入制。今年3月,首批互联网电视“内容集成”牌照正式发放给中国网络电视台、杭州华数和上海百视通,我国互联网电视方迈入政策规范下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在国际市场,互联网电视正经历技术与业务模式、产业分工与组织创新的多维探索,而在我国,政策却已成为互联网电视发展的第一因素,致使国内外互联网电视的发展业态迥然相异。

尽管互联网电视在中国的发展一波三折,但在终端企业的不懈创新与强力推进下,新的电视产品和应用理念正迅速为广大消费者认知!一个有力佐证,便是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今年4月的《2009年中国网民网络视频应用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在用户使用网络视频服务的方式中。使用“PC+浏览器”者占61.3%,目前比例最高,出现不到两年的互联网电视,则为16.3%的用户所青睐,且比例增长迅速(见图1)。

内容(服务)为王

视频内容准入的强力约束,使政策成为我国互联网电视发展环境的最大变量。

国家广电总局下发的《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管理规范》、《互联网电视集成业务管理规范》两份文件显示,我国互联网电视在内容链条上将采取“内容+集成”的模式,分别颁发内容服务和集成两类牌照,中国网络电视台等三家企业获得恰恰是最具分量的集成牌照,而“内容服务牌照”尚未正式颁发,据悉仍将以电视台等广电机构为主,但数量相对较大。

这种模式与国家广电总局2003年推出的数字付费电视运营模式颇为相似:即所有“内容牌照商”都要将其内容集成于“集成牌照商”的集成平台,再由“集成牌照商”与电视终端企业对接,在整个产业链条中,“集成牌照商”掌握了最大的主动权。

目前彩电企业纷纷向三家内容牌照商抛出橄榄枝,例如,TCL已经与中国网络电视台以及杭州华数达成战略合作伙伴,但截至5月份上旬,三家牌照内容商与彩电厂商在具体的合作模式、合作细节上尚未公布明确结果。

有彩电企业向媒体透露,中国网络电视台以及杭州华数倾向于向彩电厂商收取“内容费”,但定价有所不同。百视通则计划将内容平台软件内置于电视机芯片之中,并已与国内M-Star等6家主要电视机芯片厂商达成合作,再向电视机厂商收取许可费,价格每片不超过1元。

“内容为王”对于互联网电视的发展同样适用,互联网电视的生命力主要来源于内容或服务对用户的吸引力,对比这三家集成牌照商,其在互联网电视内容的集成方面各有所长。

中国网络电视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央视的强大视频资源库和内容生成能力,二是诸如奥运会、世界杯等独家版权垄断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