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剂学研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剂学研究范文1
关键词: 微课 药剂学 信息化教育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引起全球范围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药剂学作为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强,涉及面广等特点,尤其是与药品生产企业的实际生产联系密切。因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加强重难点知识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掌握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工艺、质量控制、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等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目前药剂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药剂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各种新技术、新方法不断出现,制药设备、药用辅料、制剂工艺、制剂理论等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大规模的GMP改造使国内制药工业在环境和硬件方面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如控释制剂、靶向制剂、定时定位释药系统等在临床上广泛使用。要求学生在掌握制剂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和记忆,从而进一步指导制剂工艺。然而,由于经费及条件的限制,现有的教学内容往往不能反映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因此,学生从课堂上学的东西往往跟不上制剂技术的发展,也就难以激发他们对实验的兴趣。
我们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多以验证实验为主,教师始终是整个教学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且往往限于校内的实验教学,实验内容传统,课程内容枯燥,教学模式陈旧,教学质量不高。开设的实验课多为孤立、经典的验证性实验,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缺乏实验兴趣。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处于被动状态,只是按部就班地操作完成实验,不能完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甚至不清楚操作要点,只是机械性地完成实验,对实验设计没有思路,对基本理论认识不深。
1.2药剂学重难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传统的课堂教学都是以教师教为主,学生学为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点,没有主动地积极地参与课堂,很难真正地将知识点学透彻学扎实,不能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践中,造成课堂学习效率低。
2.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指按照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其核心内容是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在这种信息“微时代”的背景下,“微课”因其互动性和参与性强、信息传播速度快的特点而闻名,更因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方便记忆的特点逐渐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成为大众接受的学习形式。微课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
2.1容量小。由于微课堂时间短,微视频一般都“短小精悍”,资源的容量常常只有数十兆,与其他开放课程资源相比,方便存储携带,有利于网络的传播和分享。
2.2内容精、时间短。微课堂时间一般控制在10~20分钟,时间过长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适合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或泛在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轻松学、随时学。
2.3系统化。在进行微课教学内容设计时,既要考虑每节微课内容的独立性,又要充分考虑微课之间的关联性。微课以模块的方式将某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资源组合,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模块化的资源包。
2.4情景化。微课的教学设计一般都会营造情景性的场景,即形成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情境化的微课堂。也就是说,微视频是一个与具体教学活动紧密结合的情境化微课堂,尤其是在解决某个学科的实践教学环节上。
3.微课在《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现代药剂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成为药剂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课题。因此,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教学过程中的核心模块采用微课视频,重点解决教学知识点,特别是教学中重点、难点、疑点的内容,使教学主题更突出,教学目标更明确,并将教学资源与教学任务、教学活动、教学环境之间建立有意义的关联,使之形成一个主题突出、资源有序、内容完整的环境。例如讲无菌制剂章节,学生在学习注射液的制备时,可能对注射液的制备过程中的细节、操作过程关键点及原因、加入活性炭的具体操作及原因、浓配法和稀配法的选择等存在疑问;我们通过微课视频的播放,让学生提前利用自己的碎片时间学习相应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在老师的指引下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再辅以适当的讲解和辅导,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同时我们建立即时互动的微课学习平台,和学生进行在线交流,开展提问、答疑、测试等学习活动,构建学习“共同体”。学生可利用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的微课学习,即移动微学习,使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为学习者充分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提供便利。教师也可以实时了解学生的对要开展的实践内容掌握情况,及时予以互动,而不是课程开展前数分钟的灌输式教学,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养成独立的思考的习惯,提高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张兆旺.中药药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2]王英姿,杜守颖,贺葵邦.强化实践教学培养中药药剂学应用型人才.齐鲁药事,2012:54-55.
药剂学研究范文2
【关键词】 三七;镇痛;机制;进展
【中图分类号】R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7-075-01
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为五加科人参属植物[1],是我国名贵中药材,传统认为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的功效,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治疗。作《本草纲目》云:“三七止血,散血,定痛。”三七总皂苷(PNS) 三七提取的活性有效成份,PNS对化学性和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明显的阻抗作用,且PNS是一种阿片肽样受体激动剂,不具有成瘾的副作用 [2],且毒副作用较小,本文对三七的镇痛作用的进行药理研究,为三七饮片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三七主要化学成分
三七含有多种化学成分,主要有效成分是三七皂苷和人参皂苷类。三七总皂苷可达8.19%-29.4%,将三七总皂苷水解,得到人参二醇与人参三醇。目前已从三七根中分离出12种单体皂苷成分。迄今为止,从三七不同生长部位中已分离出120种单体皂苷成分。此类单体皂苷成分不含齐墩果烷型(oleanane)皂苷(如人参皂苷R0),主要是20(s)-原人参三醇型[20(S)-protopanaxatro1]四环三萜皂苷和达玛烷型的20(s)-原人参二醇型[20(S)-protopanaxadio1]。将三七总皂苷进行酸水解,得到人参三醇(panaxatri01)和人参二醇(panaxadi01),但未得到齐墩果(oleanolicacid)。在三七的不同生长部位中,其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的皂苷组成不尽相同,含量各异,地下部分以20(s)-原人参三醇型为主,与其二醇型皂苷的含量比为3:1左右;而地上部分则相反,以20(s)-原人参二醇型皂苷为丰。三七除皂苷类成分外还含有三七素、氨基酸、黄酮类、挥发油、甾醇、糖类、有机酸、聚炔醇类等成分。
2 三七总皂苷镇痛机制
据相关研究证明,脑室内少量三七总皂苷注入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三七总皂苷与电针效应相似,具有明显抗炎、免疫调节及镇痛作用,并提示三七总皂苷可能是阿片样肽受体的激动剂而不具有成瘾的副作用。高明菊,崔秀明等通过SD大鼠实验证明大剂量的三七引片具有显著的抗炎镇痛作用[4]。三七、三七总皂苷与氢化考的松相似,采用扭体法,热板法及大鼠光辐射甩尾法等多种镇痛模型实验均有明显镇痛作用,对化学性刺激性引起疼痛亦有明显镇痛作用,能明显抑制巴豆油、角叉菜胶、冰醋酸、蛋清等多种致炎剂所致小鼠耳廓炎症和大鼠足肿胀,小鼠腹腔诱发炎症均有明显对抗作用,对摘除肾上腺鼠也有一定抗炎作用。三七对内脏的疼痛也有镇痛作用。而且其作用为吗啡受体阻滞剂一纳洛酮所部分拮抗,是一非成瘾性阿片样受体激活剂。其具体机制为:PNS是一种阿片肽样受体激动剂[3],具有镇痛效能,其镇痛部位可能在中枢。Rb 1是PNS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而Rg 1无镇痛作用,试验发现PNS对热刺激和化学刺激引起的疼痛的镇痛作用亦可被Nx阻断,吗啡受体阻断剂纳洛酮能阻断三七皂苷的镇痛作用。这提示PNS的镇痛作用可能通过OLP起效应,这种作用起效快,维持时间长。
3 三七总皂苷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PNS能刺激内皮细胞分泌氧化亚氮,对内皮细胞的生长有维持和保护作用PNS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周青[6]报道了三七总皂营能够明显提高心肌组织含量,这可能是三七总皂苷抑制心肌细胞肥厚,改善心肌重构作用的机制之一。何敏等[5]采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制作前降支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结果发现,不同剂量(25m/kg体重,50m/kg体重,100mg/kg体重)的PNS片剂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有不同程度的保护作用,50mg/kg体重和100mg/kg体重均能显著缩小心肌梗死的范围,100mg/kg体重能显著降低血清乳酸脱氢酶的水平,3种剂量都能使游离脂肪酸和血清丙二醛水平下降,这可能与其抑制心肌过氧化损伤有关。PNS还可使AMI后冠脉循环中更多的心肌营养血管开放,营养血流量增加PBQ;可对抗由脑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效应:能提高心肌细胞耐缺氧能力及对抗再供氧造成的损害,同时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缓解心绞痛。
4 展望
综上所述,近年来有关PNS药理作用的实验研究较多,已证实其在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免疫系统和血液系统等方面有较强的生理活性,现今的关于三七的镇痛机制研究多是在单体的化学成分水平研究止痛效果及机制,对其镇痛机理的研究还比较孤立和分散,今后可以考虑进行某一水平的多位点或从外周到中某一纵向通路的综合研究。中药应用于疼痛给药方式灵活,治疗副作用小,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发扬中医药特色。
参考文献
1.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 .王一菱,陈迪.吴景兰.三七总皂甙抗炎和镇痛作用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14(1):35.
3. 李淑慧,李晓辉,楚延.三七总皂苷抗炎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J].中草药.2000,31(9):676-678.
4. 高明菊,崔秀明等.三七饮片的抗炎和镇痛作用比较研究[J].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07,21(5):24-26.
5. 何敏,徐济良,血塞通分散片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南通医学院学报,2004,24(1):33.
药剂学研究范文3
【关键词】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 课程体系改革 中医类院校
【基金项目】贵州省2010年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黔教高发【2010】242号。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244-02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我校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包括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s)和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两部分内容。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及其剂型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过程,阐明药物的剂型因素、机体因素和药物疗效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研究生物药剂学的目的是为了正确评价药物质量,设计合理的剂型、处方及生产工艺,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使药物发挥最佳治疗作用。药物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方法,定量描述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动态变化规律,即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并提出解释这些数据所需要的数学关系式的科学[1]。通过临床前药代动力学研究,分析候选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可为以后的临床药效学和药代动力学实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基于本校是高等中医类本科院校,要突出中医药特色,结合近几年来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教研组总结与分析了课程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
1.课程任务
基于我校是高等中医类本科院校,药物制剂专业培养的是具备中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在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因此,本教研组确定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初步了解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基本理论与基本研究方法,为今后从事药物质量评价、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或新药研究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我校于2008年才在本科生中开设该门课程,由于学时较少,由开设之处的54学时变成36学时,而且受总学时数的制约,尚未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因此,本教研组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并初步编写了具有中医药特色的生物药荆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大纲、实验讲义。
2.1调整理论课内容
专业教学内容应紧紧围绕四年制药学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我们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将生物药剂学中影响药物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因素的内容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其中口服药物的吸收、药物的分布重点讲述;药物动力学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隔室模型、临床给药方案设计及药物动力学在新药开发中的应用,重点讲述单室模型中药动学参数的计算以及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将其他内容作为自学内容或简单介绍,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将生物药剂学部分与药剂学、新药研制与进展课程紧密衔接,简化重复部分,重点讲解制剂处方设计、制备工艺优化的原则,并引用一些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研究的最新报道,进行讲解,使学生对某些中药剂型的制备工艺、辅料选用、作用机理认识更加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2通过开放性实验增设实验教学,并用科研成果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具备合理设计制剂处方、科学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科学制订给药方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从事制剂研究和应用工作奠定基础。实验课是巩固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掌握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在许多大中专院校已开设,且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校受总学时数的制约,未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对是否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已在2007级药物制剂专业进行问卷调查,82%的学生认为开设生物药剂学实验课很有必要。因此,本教研组将符合教学规律的本校教师的一些比较适合的科研成果,列入生物药剂学与药代动力学开放性实验中去,在2010级药物制剂专业进行了探索,通过开放性实验的形式,初步建立并探索该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如开设了芍药甘草汤灌胃后小鼠体内芍药苷的血药浓度测定实验,三中盐酸小檗碱的溶出度测定实验等一系列具有中医药特色的开放性实验。
3.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的是填鸭式方式,这种教学方法会使学生觉得枯燥无味,挫败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需要在教学中积极推广先进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设置悬念等教学法,增强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性,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教师多提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针对性的去思考,同时在某些章节让学生查阅文献资料,在老师引导下开展讨论,这些使学生能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1加强相关课程内容间的联系
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多学科的集合体,知识面较广,涉及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药荆学以及数学等部分教学内容。因此,在授课过程中,针对课程要求引导学生复习相关学科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对现学知识的理解。如在讲解“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章中的内容“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时,引导学生复习已学过的解剖生理学与药理学的相关内容;结合中药药剂学中软膏剂与栓剂的知识,讲解“非口服药物的吸收”一章中“皮肤给药”与“直肠给药”的教学内容。
3.2增加实例教学内容,充分运用观代化教学手段
生物药剂学部分的基本理论知识主要以讲解为主,学生感觉难度较大,难以理解。为此,应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实例教学内容,如在讲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时,适当引入药理学中所学具体药物的体内过程与使用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如在讲解体外溶出度研究时,引入研究实例三中盐酸小檗碱体外溶出度研究等。同时下载一些相关的具有中药特色的硕博论文,把所讲理论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使学生有更加直观的印象,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加深记忆,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靠老师口授以及黑板、粉笔和挂图、幻灯等,难以使学生从不同侧面和角度,真实、立体、直观地认识药物在体内的动态行为。而多媒体技术所具有的动画模拟现实的能力,使多媒体教学能够把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原理、真实的实验过程等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给学生创造真实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把握概念、原理的实质,从而使生物药剂学的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得到显著提高。
4.改革考核方式
摒弃传统的以期末考试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考核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历次作业、分章小测试、课题表现等纳入最终成绩评定,确定学生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通过近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本教研组认为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改革后比较适合中医类院校药物制剂专业的教学,但也存在某些方面的问题,如未开设实验课程,仅靠开放性实验难以满足本门课程更深入的学习,我们需要与时俱进的进一步优化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逐步建立成熟的实验教学,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药学人才,同时推动我校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梁文权.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
药剂学研究范文4
1CD及其衍生物在药学方面的应用
1.1增加药物的水溶性
伊曲康唑在水中溶解度极低(1.0μg·mL-1),张明宇等[1]通过HP-β-CD包合伊曲康唑,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100000多倍,为开发研究注射液创造了条件。何静等[2]用HP-β-CD电磁搅拌-喷雾干燥法包合格列齐特,药物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得到大幅度提高,包合物溶解度是原料药的8倍。
1.2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冰片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挥发,成品存放过程中极易散失,影响疗效。迟明艳等[3]考察菊黄上清含片中冰片β-CD包合物的稳定性,在强光照射、高温、高湿实验中,β-CD包合物稳定性明显高于其混合物。室温放置1a,包合物制得的片剂中冰片损失率<10%,混合物制得的片剂损失率达60%。
1.3促进药物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廖昌军等[4]进行的葛根素β-CD包合物小鼠血浆生物利用度研究表明,原料药及其β-CD包合物中葛根素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和一次给药后的最大血药浓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包合物的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为原料药的2.11倍,一次给药后的最大血药浓度为原料药的3倍。表明葛根素经β-CD包合后可改善葛根素在小鼠体内的吸收,从而有效提高葛根素口服的生物利用度。
1.4减轻药物对机体的刺激及不良反应
马素英等[5]制备小檗碱β-CD包合物,以提高小檗碱的溶解度并掩盖其苦味。实验比较了小檗碱、小檗碱与β-CD物理混合物和小檗碱β-CD包合物的溶解度,苦味掩盖试验由健康受试者完成。实验结果表明,小檗碱及其β-CD包合完全,包合物的溶解度是原料药物的3.409倍,包合物可以明显降低药物的苦味。
1.5作为控释定位输送和靶向制剂的载体材料
张华[6]用溶血和刺激性小的HP-β-CD作为磁导靶向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载体的骨架材料,研究其与抗肿瘤药物的相互作用,特别是形成包合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骨架材料,实验实现磁导靶向给药。多柔比星在体外释药表现出较好的缓释功能。刘铮等[7]以经乳化剂修饰过的四氧化三铁(Fe3O4)为核,环氧氯丙烷为交联剂,采用分散聚合法,合成了粒径为1.28~4.15μm、分散性较好、磁(Fe3O4)含量达68%的磁联β-CD聚合物微球。结果表明,该磁性微球可作为靶向药物载体。
2制备方法
2.1饱和水溶液法将CD制成饱和水溶液,加入客分子药物,搅拌混合,将析出的固体包合物过滤,根据客分子的性质,再用适当的溶剂洗净,干燥,即得稳定的包合物。魏小藏等[8]运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氟苯尼考-β-CD包合物,该方法简便,包合率及包合物产率均较高,包合物水溶性较原来提高7倍多。
2.2超声法将CD饱和水溶液加入客分子药物溶解,混合后立即用超声波破碎仪或超声波清洗机,选择合适强度,超声适当时间,代替搅拌,将析出沉淀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处理得包合物。林雯[9]将雷公滕丙酯醇β-CD饱和溶液加热至50℃,超声20min,冷藏过夜,抽滤后丙酮洗涤,80℃干燥,较原来稳定,达到一定缓释作用,制成分子微囊剂型减轻局部刺激。
2.3研磨法或胶体磨法取CD,加入2~5倍量水研匀,加入客分子药物,置研磨机中充分混合研磨成糊状,低温干燥后用适当溶剂洗净,再干燥,即得包合物。邓丽明等[10]在抗病毒口服液挥发油HP-β-CD包合物的制备研究中发现,研磨法所得收得率最高,收得率92.29%,包含率51.15%,含油率3.80%,但效率低,不适用实际生产。饱和水溶液法次之,但挥发油包含率、包合物的含油率均较高,最大67%。研磨法在大生产中无法实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改用胶体磨。
2.4冷冻干燥法在加热干燥时若易分解,变色,可用冷冻干燥法干燥,使包合物外形疏松,溶解性能好,可制成粉针剂。张华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多柔比星/羟丙基-β-CD包合物,通过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法、差热扫描法、磁共振法表征包合物的形成,并利用量化计算及磁共振数据阐述包合物的结构和多柔比星与羟丙基-β-CD之间的包合方式。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证明羟丙基-β-CD和多柔比星以1∶1的比例络合,荧光光谱滴定计算络合常数Ka为2.08×10-4。包合物光稳定性实验结果显示单独多柔比星的降解速度(Km=0.0344h-1,与在HP-β-CD能存在条件下的降解速度(Km=0.0947h-1,相差3倍,说明HP-β-CD能明显延缓了多柔比星的光解,提高了多柔比星的光稳定性[6]。
3质量研究
3.1差示热分析(differentialthermalanalysis,DTA)法和差示扫描量热(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DSC)法DTA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试样与参比物之温差随温度而变化的一种技术,试样发生某些物理或化学变化时,将放热或吸热,使试样温度暂时升高或降低,DTA曲线上便产生放热峰或吸热峰,测定客分子药物、CD、包合物、混合物各自的DTA曲线,由DTA曲线上的吸收峰及温差的变化可显示包合物是否形成。DSC法指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输入到参比物和样品的能量随温度变化的一种分析方法。王娜等[11]分别取利福平、HP-β-CD、二者的物理混合物及包合物进行DSC分析,利福平在37和259℃各有一个峰,分别是水峰和相变峰,HP-β-CD的DSC曲线几乎看不见吸热峰,物理混合物保持了利福平的水峰和相变峰,基本上是利福平和HP-β-CD的叠加,而在包合物的图谱上,水峰、相变峰,各峰的位置(温度)和形状(热效应)都发生了变化,说明包合物已形成。它比DTA反应灵敏、重复性好、分辨率高而较准确。
3.2红外光谱法主要用于含羰基药物的包合物检测,如吸收峰降低、位移消失,说明药物与β-CD产生了包合作用。陈宝福等[12]对吲哚美辛、β-CD、吲哚美辛与β-CD(1∶1)物理混合物及包合物4种物质进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发现包合物与其他3种物质在图谱上有明显的差异,说明包合物已形成了一个新的物相。
3.3X线衍射法各晶体物质在相同的角度处具有不同的晶面间矩,从而显示不同的衍射峰。葛月宾等[13]分别对大豆苷元物理混合物及HP-β-CD进行测试,大豆苷元物理混合物衍射峰为大豆苷元和HP-β-CD无定型衍射峰叠加,而包合物则与HP-β-CD衍射峰及其相似,证明大豆苷元被包合。
3.4磁共振法从磁共振谱上氢原子、碳原子的化学位移大小,推断包合物的形成。可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有选择性地采用。一般对含有芳香环的药物可采用1H-NMR技术,而对不含有芳香环的药物可采用磁共振法。雷敬卫等[14]在小檗碱β-CD包合物分析中用磁共振氢谱对包合物进行确认。结果小檗碱分子两端质子的化学位移都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提示小檗碱的两端分别可以被β-CD包合。
3.5紫外分光光度法从紫外可见,吸收曲线与吸收峰的位置和高度来判断,一般吸收峰在包合物中消失。任丽莉等[15]制备注射用多烯紫杉醇-β-CD包合物中,多烯紫杉醇与β-CD的投料摩尔比为1∶12,在25℃条件下以700r·min-1,包合2h。紫外分光光度法鉴定,吸收峰在包合物中消失,证实形成多烯紫杉醇β-CD包合物。3.6薄层色谱法选择合适的溶剂系统,进行药物、药物CD包合物和CD的薄层层析,观察色谱展开后的斑点位置,在同样的条件下,包合物无展开斑点。汪付田等[16]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薏苡仁油-羟丙基-β-CD包合物。结果经薄层色谱法对包合物鉴定,表明薏苡仁油HP-β-CD已形成包合物。
3.7显微镜法和电镜法由于晶格排列发生变化,故在显微镜下含药的包合物与不含药的包合物形状不同,可通过分析包合物晶格变化及相态变化作出判断。朱惠等[17]采用超声波法制备雷公藤内酯醇β-CD包合物,用显微镜成像法检测。雷公藤内酯醇β-CD包合物呈白色粉末状,显微镜下为均匀细小粉末颗粒,表明已形成包合物。还有荧光光度法和图二色谱法。
4包合前后成分比较研究
4.1TLC薄层层析及TLCS紫外检测法姜宁华等[18]试验五味子挥发油,回收五味子挥发油均有紫外吸收,包合后五味子挥发油前后最大吸收波长一致,β-CD无紫外吸收,包合物形成和挥发油前后无变化;薄层层析展开有4个斑点,从包合物中回收的挥发油、挥发油斑点一致,包合物无斑点,β-CD空白无斑点,包合物形成和挥发油前后无变化。
4.2气相色谱(gaschromatography,GC)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aschromatographymassspectrometry,GC-MS)法夏春秀等[19]做丁香油β-CD包合前后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采用GC-MS法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结果经GC-MS分析,包合前后丁香油主要成分基本一致,但各组成比例发生变化。
5体外溶出度实验
张雯雯等[20]用搅拌法制备阿克他利羟丙基β-CD包合物,再分别以淀粉、微晶纤维素、乳糖、硫酸钙为填充剂制备包合物胶囊,转篮法对溶出性考察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比较,包合物Td值更低(P<0.01),15min内溶出均>75%,释药速度提高。张瑛[21]比较布洛芬和CD物理混合物和布洛芬CD包合物3种不同形式,得出包合物相对于其他两种形式体外释放效果好的结论。
6展望
药剂学研究范文5
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为此,2009年湖南省教育厅在国内首创了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抽查制度,全面考核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水平,以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2010、2011年长沙市技能抽查相继启动了中药、药剂专业,内容主要涉及中药辨认与处方调配技能及西药药理知识与药品分类陈列技能, 而这些抽查内容与药学行业对生产、经营、使用人才的需求有一定差距。为使职业教育更有效服务于本省医药行业发展需求,对我省的药学专业技能抽查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科学研究,以达到科学性、通用性、发展性的要求【1】。
二、研究目标
探索创建具有本省特色、切合行业实际需求的药学专业职业技能抽查考核方案,促进湖南职业院校加强以技能培养为中心的药学专业建设。
三、研究方案
1.湖南药学行业技能需求调研:首先以电话访谈的方式对省内药学单位、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进行广泛调研,然后代表性地选取一些医院药剂科、医药连锁零售企业、医药经营公司、制药有限公司作为调研对象,采取上门访谈、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我省药学行业职业岗位及相应职业能力进行调研、分析, 提炼当前药学行业人才及专业技能需求。
2.检索、分析国内药学技能考核标准:通过Baidu、Google搜索、进入职业资格和技能鉴定网站等方式,查找国内当前药学工种的职业标准、考核大纲及国内医药行业技能竞赛方案、考核标准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
3.拟定、完善药学专业技能抽查方案:在调研本省各职业院校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和就业单位的基础上,结合本省药学行业需求,参照药学各工种技能考核标准,初步拟定药学专业技能抽查考试方案。邀请行业专家、各职业院校药学骨干教师召开讨论会, 汇总讨论意见,对药学专业技能抽查方案进行完善。
在长沙市卫生职业学院药学专业,以2010级中职药学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进行技能抽查考核,收集反馈信息,根据试行的实际效果对抽查方案进行修正并进一步论证。
四、研究结果
1.当前湖南药学行业人才及技能需求:
药品生产企业:企业希望在生产岗位的员工比较稳定性,但更渴求专业技能较高、职业道德强、吃苦耐劳的人才。技能需求是能正确分析制剂处方、解析生产工艺,能科学控制制剂质量关键操作、规范检测药品质量。随着国家2010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逐步实施,对大中专层次药学人才需求将日益增加。
社会药房:人才缺口最大,急需药学专业毕业生,对药学服务(问病荐药、用药指导、 药品咨询)技能及沟通技能需求强烈。
医院药房:不仅对人才学历、专业要求较高,而且对处方审核、用药指导、用药咨询技能需求较高。但乡镇级医疗机构对大专层次药学人才需求较大。
医院制剂室:有一定的人才需求,但对技能要求高,希望能科学设计处方、生产工艺,正确进行质量控制以生产出合格的制剂,能科学检测药品质量。
医药公司:对人才学历、专业要求相对偏低,但对药品质管、药品销售的技能需求较强,强调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随着国家对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的提升,对大中专层次药学人才需求将逐步增加。
2.国内药学技能考核要求:
国内当前药学工种技能鉴定及各种药学技能竞赛项目主要集中于医药商品购销、药品检验、药物制剂三大方面。
具体考核项目如下:医药商品购销技能包括介绍药品、问病荐药、调配处方、指导用药、药品分类陈列、药品验收与养护项目。药品检验技能包括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药物物理常数的测定、药物的杂质检查、药物的仪器分析、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查、药物含量的化学测定、药品生物测定项目。药物制剂技能包括配制溶液、称量、过滤、蒸馏、蒸发、干燥、粉碎、混合等原料处理操作及制备液体、固体、半固体制剂并进行相应的质量评价项目。
3.药学专业技能抽查方案确定:
本课题组根据各职业院校药学专业的影响力,综合考虑地区特点,选取了湖南省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湘潭职业技术学院药学专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互联网搜索方式,进入各校主页查找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介绍,通过比较分析发现,虽然各校的表达方式存在一些差异,但药学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大体一致,即培养能从事药品生产、检验、分析和使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进一步调查显示目前药学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集中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和医疗机构,其中在社会药房从事销售、质管岗位居多,其次是医药公司的销售、仓储、质管岗位和制药企业的生产、销售、检验岗位,也有部分在医院药剂科的调配、仓储、制剂、质检岗位。
综合每种岗位的技能要求,将我省药学专业技能抽查项目提炼为五大方面:处方调配及用药指导;药品介绍、推荐;药品分类陈列、验收养护;药物剂型制备和质控;药品检验。在这五大技能中,前三种比较好考核,有较成熟的参考标准。而药物剂型制备和质控的核心技能较多,涉及相关知识点也多,且受设施、设备的限制,只能选择简单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栓剂)考核经典操作。药品检验的核心技能也很多,而且每一项技能中的子项目也多,比如药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包括相对密度、熔点、PH值等,具体抽查项目比较难确定【2】。专家讨论会认为抽查项目一方面要贴近该项目在各药学行业单位应用的广泛性,另一方面要考虑实施的可行性,比如对检测仪器的要求不能太高。因此像药品生物测定这种对设施环境要求较高的项目首先被剔除了,而药物含量化学测定的经典方法滴定法、仪器分析法中的紫外分光光度法因应用广、易实施被推为首选。考虑近年来国家对医院制剂和经营企业药品质量风险日益重视以及毒胶囊、中药农药残留事件在公众引起的恐慌,一些简单的药物物理常数的测定(如相对密度)、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查(如固体制剂的崩解)等项目以及药物的杂质检查也被提出列入抽查方案。
五、结论与思考
1. 技能抽查研究与药学专业建设的内在关系:
技能抽查研究促使我们反思学院药学专业培养方案的缺陷、反思我们培养的人才的实用性问题。在某一方面技能的缺陷,促使我们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改进。如在专业课程内容中注意引入生产实际品种、临床真实病例和调剂常见处方;并以职业能力为依据,进行药学综合技能等校本教材建设。通过引入“双师型”教师、引进生产一线能工巧匠担任实训专职或兼职教师、建立定期下企业培训制度等措施提高教学团队的专业实践技能。 在校内专业技能训练中,采用项目引领的仿真实训,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有反思,有改变,有成效,专业技能抽查将实实在在促进专业建设,切实提高我们培养的人才质量【3】。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有些技能的培养光靠学校培养是不够的,这将促使我们在实纲的细化、聘请行业专家授课方面的行动,促进校企合作育人。由于技能抽查的考核项目很多是参照的行业标准,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各项改革将使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加适应行业需求,真正实现了行业接轨,是真正应用性人才。
2. 技能抽查存在的问题:
1)抽查方案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在本次抽查方案确定的时候,很多专家提出调剂处方审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对预防公众用药不合理意义重大。但是要做好这项抽查,处方设计是一个难题,错误点的设计、难度的适宜性、涉及的药品的种类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处方题库的建设必须依赖多个医疗单位的资深药师、医师的参与,题目量、题库的充实和淘汰也都需要进一步论证。
在推进公众安全用药方面,药学从业人员的问病荐药技能非常关键。虽然我们目前设计的考核方案是参考了国家执业药师考试药品综合知识与技能考试指南,但湖南省的用药有自己的特点,而且每年非处方药不断推陈出新,这项考核评价标准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此外制剂处方设计技能的题库建设也需在参考国家规划职业教育药剂学教材的基础上,参照本省制药企业的实际生产药品种类组织行业专家进行研究。
2)抽查方式的思考:
当前湖南各职业院校开办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多数是适应宽口径就业的人才,即毕业生能从事药品的生产、经营、药学服务、质量控制,课程设置也属于“大药学”范畴。因此在进行抽查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模块式、导向型抽查,如在药房工作,可以不考查药物制剂制备技能。在药厂生产部门工作,可以不考查用药推荐技能。
参考文献:
【1】 黄丽萍,,张宝成,吉玉兰. 以实践技能培养为目标革新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J]. 职业教育研究,2011(1):47~48.
药剂学研究范文6
【关键词】药物制剂专业 教学策略 实践性 互动式 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7-0069-01
药物制剂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药学、药剂学和药物制剂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的人才,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可以从事药物制剂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工作,属于高级科学技术培养人才。本文就以“基于药物制剂专业的课程教学策略研究”为题来进行浅谈,企在对于学生创新意识以及实际应用及科研能力培养做出贡献,从而为向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创新科技人才提供依据。
(一)我国的药物制剂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实践性教学不足的问题。
目前,在药物制剂专业教学中存在着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实践教学的缺失和减少,具体来说就是:
第一,实践性操作课程设置过少或是课时安排不足,这就使得药物制剂专业这门应用型课程没有得到最大化的操作和实践,使得学生们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检验所学知识并培养其创造性思维。
第二,在药物制剂专业这门课程中,即便是给与学生们安排了实践性课时的练习,但是由于实验时间上的局限性等原因,学生们不能够亲身体验到实验的全过程,只能按部就班地在规定学时内进行有限的操作,这就使得实践性操作不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加之其在整个专业中的成绩计入方面的不完善,更加使得学生们不太重视实际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在学生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
第三,在实践教学环节管理中也存在着松散性问题,并且学生们所进入的实习单位也会由于条件和师资不足等原因,使得它们在今后的科研能力发展方面不足,缺乏系统性和渐进性的培养方法,不利于学生们综合性发展。
(二)基于药物制剂专业的课程教学策略,重在解决该专业中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而轻实践的问题。
针对以上对于药物制剂专业中所存在的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性教学的问题,我们必须要提高自身的意识,以实践教学观念更新为途径来改变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辅措施的观念,更要积极创造一切条件来将该专业课程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切实结合起来,使得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呈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作用来促进学生们的综合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们成为创新型和高素质人才,无论是具体工作还是科研工作都可以顺利进行。具体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建立药物制剂专业中的分层次、分模块的培养模式。
在药物制剂专业中,我们可以通过分层次、分模块的方式来进行学生培养,对学生们的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及综合创新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得学生们熟练掌握药物制剂中的诸如称重、量取或倾倒等基本性操作,在不断的实践中结合理论知识来实验原理,通过自己的分析和判断能力达到更高程度的要求,最终实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实践模块培养为例,教师要在学生们在校期间最大程度地鼓励学生们参加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践活动,扩大他们的专业实践视野,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其操作技能和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们在实践中不断通过处理各种实际问题来提高其综合实践能力,并以此来明确其自我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等问题,在学中思、在用中提高。
第二,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要使用师生互动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中不断通过实践来进行有根有据的交流和讨论。
我们知道,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但是如何使得学生们学习更加有效呢?为此,笔者建议,我们应该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实践性教学不能忽视理论知识的掌握)来制定因材施教式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们在坚实的理论知识的保障下通过实践性操作来进行不断总结和分析,认真思考,然后以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讨论和争辩,使得课堂上是一种人人发言、人人参与的氛围,这样的实践性教学才是最为有效的,毕竟我们的实践性教学不应该是仅仅做秀,学生们的收获才是最为关键的。
第三,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还要充分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
在药物制剂专业实践教学中还要充分使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辅助教学,使得学生们在进行实践操作之前对于其所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形象的辨别和认识,这样才会更加有利于实践性教学的成效性。在药物制剂专业中,有很多实践性操作,例如水浴、蒸发、回流等,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等手段首先要学生们进行观察,看一看演示者们是如何操作的,然后教师给与指导,最后再让学生们进行操作,这样的教学及实践过程才是有效的和高效的。这样的教学手段可以加快实验进度而后加大成功率,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们认真严谨的科学作风,使得学生们在观察的过程中仔细思考,及时发现问题,使得其实践性操作有着更加坚实的基础,锻炼了学生们严谨的治学和操作态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