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网络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网络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网络建设方案

生态网络建设方案范文1

华为举办首届POL产业论坛

华为接入网产品线总裁王正安在开场发言中表示:“随着全光网络在全球的蓬勃发展,园区网络建设也迈入了全光园区时代,全光网络将成为新时代园区通信网建设的最佳解决方案。为了更好地推动POL产业的发展,华为在西安研究所打造了AgilePOL全光园区技术方案体验中心,在西安研究所V5办公楼使用POL方案部署了超2000个光纤到办公桌面,为员工提供高宽带企业办公网络,可以看到POL方案和产品展示厅、传统网络和POL方案的机房和走线对比,给大家呈现一个可视化的真实的POL网络体验。最后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把POL产业做大做强。”

POL网络将成为未来的趋势,如今华为在西安的研究所的员工、研发人员均在使用云终端服务器来进行日常工作。企业园区除了自身的网络互联互通的需求以外,其背后隐藏了更多企业自身的专有服务。华为POL解决方案的目标,是满足企业自身的业务转型,包括ICT的转型,企业ICT的转型背后的驱动力在华为接入网产品线副总裁周军看来包括两方面:一是体现在带宽提速需求上,带宽由原来的几十兆到百兆,到千兆的提速。二是一张网络上承载多种业务,园区包括视频、多媒体、摄象头等。校园有远程教育,老师与学生的实时视频通信。这种业务需求其实推动了、驱动了企业园区、学校所需要考虑更高的带宽。

天津市大学软件学院刘洋表示:“全新部署的POL网络,与传统网络相比,无源的ODN器件极大地提高了施工人员的部署效率,并且降低了后期运维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实现了在一张全光网络上进行全业务的承载,包括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和园区的无线覆盖、门禁一卡通等业务。”

中国移动通信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海保表示:“当前住宅建筑已有光纤到户的设计施工规范,那么随着未来发展趋势和应用需求的增长,对于企业办公楼、写字楼等类型建筑,将会编写类似的规范以及标准图集,来指导不同场景下光纤网络建设。”

华为一直致力于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技术和POL网络部署方案的研究,在帮助企业构建最佳园区接入网络的同时,愿与产业伙伴一起打造开放、健康的全光产业生态圈,实现合作共赢。

华为全光园区技术方案体验中心揭幕

当日,华为的AgilePOL全光园区技术方案体验中心正式揭幕。该体验中心位于华为西安研究所,能够同时展示传统以太局域网方案和全光园区方案,通过实际的部署对比使参观者能够全方位体验两种方案的差异。来自企业、运营商、建设设计、系统集成、建筑装修等相关领域共一百多名嘉宾见证了揭幕仪式并参观了体验中心。

周军在接受《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POL解决方案,实际上我们认为非常适合有一定规模的园区宽带提速,包括信息化改造、ICT网络升级、建设等场景。POL在网络建设上对酒店和园区有一定区别,园区相当于是办公的,更多关注的是上网语音、业务体验更快,酒店其实更关注的是娱乐,希望用这套东西解决打电话、WiFi、电视等问题,终端是不一样的。”

AgilePOL全光园区解决方案采用基于PON技术的POL组网方式,利用无源光纤替代传统以太网线完成企业局域网建设,构建网络扁平化、易部署、易管理、大带宽多业务、面向未来平滑演进的新型全光园区网络,让用户更便捷地体验云业务。

企业园区对网络解决方案的需求,是一种非常综合化的需求,对于当前像POL这个园区网络来说华为是其中的一部分。华为也可以向园区提供端到端解决方案的设备商,在当前园区网络,现在处在一个升级换代的阶段。这主要来自于企业业务的一些需求,如今中国宽带2020,以及工业4.0的一些需求,那么传统的宽带网络以及传统的宽带网络的带宽,已经不能满足未来企业业务发展的需要。

如今华为推出来的POL解决方案,是面向未来5-10年的企业园区网络的一个应用网络。POL解决方案,狭义上来讲,就是聚焦在园区接入层的这个网络。

只要能建FTTH的条件下基本都会选择PON,因此华为公司在这个时候推出POL解决方案,华为在合适的时间以及在成熟的技术下,提出来的一个解决方案,并且客户包括企业园区,他们有实实在在的网络改造和网络提速要求。

如今企业园区的业务模型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原来只是简单的宽带上网、互联互通,到如今的“云”化,业务模型变成了从上至下,从下至上的方式,对于POL网络模型非常适合。周军表示:“如今华为在APOLAN做了联盟成员,我们希望和我们行业伙伴共同把POL解决方案做大做强,而且这个市场容量能够做大。这里头包括我们企业园区的一些,包括楼宇综合布线的规范,光线部署规范,包括一些设备部署规范,包括规格,我们都希望和行业的标准组织,包括一些区域的标准组织来共同制定这些规范,这是我们希望能够持续来做的。另外一个层面和我们的系统经营上,过去他们更熟悉的是传统交换机方式的园区网,我们现在也希望跟他们一起把POL解决方案熟悉起来,面向客户植入更好的企业园区网络建设。”

POL解决方案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程度的挑战,周军在采访时表示了目前的三个阶段挑战。这三个阶段会遇到不同挑战。第一,在网络规划阶段使用了PON技术,PON技术跟传统网络交换机有很大不同,它涉及到光功率一些数据参数规划,这是和传统以太网交换机完全不同。

第二,在工程部署阶段、布线阶段,在现场施工时,要求工作人员如何更快捷地部署POL网络和有源设备,如果没有好的办法去快速解决光纤和分光器部署,包括入大楼、入办公室等问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第三是在网络运维阶段,在企业网络运维部门运维人员较少的情况下,就能快速去定位网络问题,包括末端设备故障,排障,甚至快速解决问题,这也是目前华为考虑的问题。

生态网络建设方案范文2

1.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科技的新要求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对环境监测的业务要求主要体现在内容和运行方式2个方面。从内容上主要体现为“全面设点、自动预警”,要求完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实现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全覆盖;通过加强污染排放监控和环境质量预报预警等全面提升风险防控和应急预警能力。从运行方式上主要体现为“全国联网、依法追责”,建设大数据平台,实现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统一;通过考核问责和同步执法促进政策落地,并确保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可靠。

在环境监测科技方面,要求健全生态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体系。研究制定环境监测条例、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管理办法、生态环境监测信息管理规定等法规、规章。M统一大气、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海洋、生态、污染源、噪声、振动、辐射等监测布点、监测和评价技术标准规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修订完善。增强各部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比性,确保排污单位、各类监测机构的监测活动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规范M。

2.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对环境监测科技的影响

环境监测省级以下机构垂直管理,将有效逼制地方保护、干预执法、数据不实等情况的发生。但对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特别是环境监测标准、规范、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监测的运行管理也将因此发生较大变化,整体方式大体可以分为2类:一类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另一类是环境监测部门自行运维。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社会化运营,将改变以往按照年度监测任务的开展方式,以合同管理方式为主,监测方法、质量控制、数据评估都将通过合同约定的方式进行。省级以下环境监测垂直管理,将改变以往按照各级行政区开展监测的运行方式,由省级环保部门统一规划实施。这2个变化都要求通过执行统一的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3.科研管理体制的新变化

“十三五”的科研体制也有较大变化,强调对科技资源进行统筹,强化顶层设计,打破条块分割,在考虑部门功能性分工的基础上,建立公开统—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

从管理机制上看,建立部际联席会议作为部门协调的主要工作平台,成立专业机构、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为基础的统一的评估和监管机制,并建立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部际联席会议由科技部牵头,财政部、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参加,制定议事规则,负责审议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等工作。专业机构受理项目申请,组织项目评审、立项、过程管理和结题验收等。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科技计划布局、重点专项设置和任务分解等提出咨询意见。科技部、财政部对科技计划的实施绩效、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委员会和专业机构的履职尽责情况等进行评估评价和监督检查。

从具体内容上看,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科技计划将整合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5项,并且全部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管理,加强项目,避免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63。

为适应这一变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导向要从“监测科研可以帮助监测工作解决什么问题”转变为“国家需要监测科研做什么”主动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拓展系统内外合作,逐步开创国家需求大背景下的科研工作。

4.环境监测科技的现状和挑战

4.1 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现状和挑战

环境监测标准方法目前面临3个主要挑战:—是根据新的排放标准和质量标准,部分新的污染物尚缺少国家和行业标准方法;二是部分标准方法因可操作性问题、方法之间可比性问题,尚待修订或制定新的方法;三是各部门、各地区的监测方法、评价标准尚不统一61。

4.2 水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十二五”期间,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专项”)设立了“国家水环境监测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围绕流域水环境监测业务化平台、监测装备、水环境监测分析方法、质量管理、体制机制5个模块开展技术研发、技术集成攻关研究,开发了水环境监测信息集成、共享与决策支持平台,在示范区初步实现了流域水环境监测的分析方法标准化、质量管理规范化、数据平台信息化、仪器设备国产化、技术天地一体化和网络示范业务化。

从总体上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研究内容超前,启动时间早,科研成果领先于环境监测业务发展,但是地下水的研究相对滞后。

4.3 大气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大气污染成因与控制技术研究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已经于2015年11月,按照“统筹监测预警、厘清污染源头、关注健康影响、研发治理技术、促进成果应用”的思路,确定了六大类25项主要任务。其中第一类为监测预报预警技术,包括大气有机物集成化在线测量技术、大气污染多平台一体化监测技术、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精细网格大气动态污染源清单技术、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5个部分。

其他与环境监测相关的任务还包括大气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管理支持技术、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等。

从总体上看,“十三五”期间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预警业务工作和科研工作将同步推进,主要挑战应当是及时将科研成果应用到业务工作中。

4.4 土壤环境监测科研现状和挑战

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列入国家科技部际联席会议的议事日程。环保部已经于2015年启动了公益专项“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也已经正式列入国家环境监测任务。

从总体上看,目前土壤环境监测科研工作尚不足以指导土壤环境监测业务工作,有关研究相对滞后。

5.“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发展方向与展望

5.1 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建设

根据《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相关内容,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现状和发展趋势,编制《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该体系以环境监测标准、方法为主,包括相应技术文件,将环境监测技术体系分为基础技术、监测技术、评价技术、信息技术、质控技术及其他技术6个部分,分要素梳理现有技术、已立项标准和需要建设的内容,重点解决部分标准方法实用性差的问题,努力推进各部门的监测标准方法统一工作,并为地方环境监测网络的工作开展提供技术指导与依据。

5.2 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水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促进试点业务平台的实际应用和相关标准方法的实用化,将试点业务平台范围逐步扩大为水环境监测预警业务体系。按流域水环境功能和污染源时空特点,在现行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的基础上,进行系统优化设计,按流域系统重新整合水环境监测技术。制定统一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开展严格的全过程质量控制,针对水环境监测的采样、预处理、分析测试各环节,制定全国统一的技术标准,确保监测数据的科学性、准确性、可比性。

5.3 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大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应紧密围绕气专项,以空气质量监测质量保证/质量控制体系建设和预报预警建设为重点开展工作。一是深化大气污染监测(观测)技术研究,努力解决重点行业多组分大气污染源排放高精度在线监测技术。二是努力开展大气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技术及应用,为研究大气环境变化和制定污染防治政策提供标准化共享数据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大气污染预报预警技术研究,稳步推进重点地区空气污染源解析方法研究和大气污染与人群健康关系研究08。

5.4 土壤环境监测科技工作与展望

土壤环境监测科技规划应积极跟进“土十条”对环境监测的需求,提前参与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需求编制工作,及时总结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将其纳入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中。努力做好“国家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构建和业务化运行保障研究与示范”项目与“十三五”土壤污染防治重点专项的衔接工作。

5.5 其他环境监测科技工作

从国家层面上“十三五”环境监测科技工作还可积极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申报。从地方层面上,可以结合国家需求和本地重点工作申报地方的科技专项和科技计划,形成以国家专项为重点,自然科学基金和地方科技计划为补充的环境监测科技体系,全面推进环境监测业务工作。

6.结语

生态网络建设方案范文3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 greenway and ecological networ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roposes to use urban greenway to construct urban ecological network system. The greenway construction situation, natural ecology, cultural, traffic and policy elements of Zhengzhou city are analyzed, and four principles are put forward: ecological protection, continuous communication, lo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succession, and project feasibility.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also put forward.

关键词:绿道;郑州;城市生态网络

Key words: green way;Zhengzhou;urban ecological networks

中图分类号:S7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4-0252-03

0 引言

继河南省委省政府于正式出台《关于建设美丽河南的意见》后,郑州市作为中原经济区的核心城市,全面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打造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和谐宜居的中原大都市。但伴随着郑州城市化建设迅速发展,带来了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严重下降。针对郑州城市快速扩张,填补式的、扎针式绿地已经不能满足城市生态发展平衡,本文正是探究如何利用城市绿道来整合整个城市分散破碎的绿地及生态环境,来构造和谐完整系统的城市生态网络,为郑州市创造一个良好的投资、发展和人居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相关概念

1.1 生态网络 生态网络思想溯源于19世纪的公园规划时期,该时期形成了大批城市公园和保护区,后期也被学者称为生态廊道、绿道网络等。生态网络是集生态、文化、娱乐与一体,由各种类型的生态面域、廊道等线型元素和各种节点经过规划、设计和管理形成的网络体系。其包含自然生态型、游憩型和风景名胜型等三种类型的生态廊道,具有维持城市物质能量循环、生物多样性、生态保护、休闲娱乐、文化、交通和景观等重要功能。

1.2 绿道 绿道(Greenway)即“绿色+通道”,由1959年在美国首次提出,是具有承担生物移动功能的人类、动物、植物、水等的通道,是连接城市空间和各种景观生态资源的,综合休闲娱乐、景观、文化等功能的带状(线性)绿地空间载体。例如滨河、溪涧、山脊线等自然生态廊或滨水临山带状公园,城市道路两侧绿地带,铁路沿线绿地等。城市绿道具有维护城市自然生态、休闲游憩、承载社会文化、形成城市线性景观等重要功能。

2 城市绿道与城市生态网络建设的关系

城市绿道和城市生态网络建设,是建设城市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生态园林城市和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绿道是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绿色骨架,能够将整个城市的生态格局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在构建生态文明城市,维护城市生态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2.1 利用城市绿道构建生态网络的重要性 城市绿道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线”,形成的绿道网络将城市中分散的“点”、“面”等斑块有机的整合联系在一起,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绿色骨架,进一步协调和促进引导城市有机布局,科学发展。除此之外,城市绿道可以有序的有效地展现城市整体景观,保护景观的稳定性,增强区域环境协调性,其形成的有机绿道网络则维护城市生态安全。

2.2 城市绿道与生态网络的关系 城市生态网络承载着整个城市中生态物质能量的循环和传递,它不仅仅是视觉空间上的延续,还需要水文、土壤、微生物在地质方面的连接。而生态物质能量的传递离不开城市绿地,(譬如微生物、土壤水分无法在硬质铺装上进行传递)城市绿道则很好地将分散的生态及人文斑块有机串联,增强生态与人文环境的联系,增加城市游憩空间,增强城市生态学系统的稳定性,是城市生态网络的重要骨架。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绿地斑块、节点、生态廊道连接形成的,其中生态廊道起到重要的连接、过渡和扩散的作用,生态廊道即使文中所提的城市绿道。生态廊道利用河道和道路等占地面积相对较小的线性空间形成密度较高的线性景观,连接城市生态中心保护地和生境,使各个区域的生态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3 郑州市概况

3.1 城市环境及生态风貌 郑州地处中原腹地,辖金水区、二七区、上街区、惠济区、管城区和中原区六个区域面积共约1010.3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底,城市总人口约862万人,市区人口约425万人。城市属于暖温带亚湿润季风气候,天气干燥、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市域内有金水河、贾鲁河、熊耳河三大水系形成城市滨河景观,历史文化资源以商城遗址为著。未来5年,郑州的自然生态环境将着力构建“四带七廊多核”的市域生态网络体系。目前郑州市按照《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在建成区周边启动了森林生态城建设、嵩山山脉水源涵养林、风沙源生态治理、绿色通道和贾鲁河林带、尖岗和常庄水库周边水源涵养林等林业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新造林100万亩,其中新造林68.5万亩,平原林网150万亩,绿化道路、河渠5600公里,林网间作控制率提高到93%。

3.2 城市绿地规划状况 为了协调连接“郑州森林生态城总体规划”中的“两核、六城、十组团”,促进城乡协调发展,郑州市委市政府对“两环十五放射、十条快速路和绿博大道、四港联动大道”等主要路段、10条水系河道、10个道路节点实施绿化改良,其中绿化总面积19万亩,建设林中绿道100公里,绿化生态廊道1400公里。修建的生态廊道不仅有健康步道,还建设有为市民锻炼身体、休憩娱乐的场地空间。两环十五放射道路两侧的绿化控制线均为50米,这些绿化廊道为郑州市居民通往大自然和郊野绿地提供了环境良好的绿色通道,也为郑州市域游憩绿道网络体系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2014年郑州市园林局调研资料显示,截至2014年,郑州市市区绿地总面积13440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面积4050公顷,绿地率达到34.8%,绿化覆盖率达到了39.3%,其中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5平方米。其中城市道路绿地普及率达到了100%,道路绿化达标率为90%。

4 利用城市绿道构建城市生态网络对策

4.1 城市绿道布局要素分析 郑州早年被誉为绿城,城市交通便利,市内道路绿化覆盖面广,绿地普及率高,公园绿地分布均匀且景观资源丰富。区内河流、水库、湖泊分布均匀,文化历史古迹众多。

①自然生态要素。主要城市绿地:西流湖公园、雕塑公园、碧沙岗公园、人民公园、紫荆山公园、郑州国家森林公关、动物园、金水河滨河公园。近郊生态绿地:植物园、黄河风景名胜区。主要河流:金水河、索须河、熊耳河、贾鲁河、东风渠、南北大运河中线、七里河、十八里河、十七里河。

②人文要素。郑州是中国古都之一,国家历史名城。现存历史文化遗址内容丰富,主要有:郑州商代遗址、“二七”纪念塔和纪念堂、书院街、文庙――城隍庙、德化街――大同路历史文化街区。

③交通要素。郑州是中国重要的公路、铁路和空运交通枢纽,这里仅分析对城市建成区绿道网络产生影响的市内交通:陇海铁路、京广铁路、连霍高速、绕城公路、107国道、南三环、北三环、西三环、中州大道、郑焦城际铁路等。

④政策要素。《郑州市总体规划(2008-2020)》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的布局是“两带一环四楔两湖七链”,其中的两带、一环、七链,不仅包含城市道路绿地、城市滨水景观绿化带,还包含了沿城市周边道路、丘陵、河流的生态防护林带,这些绿地均为组成城市绿道生态网络并维持城市生物多样性奠定了基础。

4.2 城市绿道布局原则 在城市建成区内规划布局城市绿道不同于城市郊区,它受到用地面积、用地状况、用地功能等诸多限制,在布局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生态保护原则。城市绿道生态网络是城市绿地功能的扩张,依据规划范围内的景观要素条件,因地制宜的布局城市绿道网络系统,重点保护城市自然生态。通过绿道的带状特性,有效地连接贯通城市中的公园绿地、滨河绿地、道路绿地及街头绿地,解决城之中存在的破碎的、不连续的绿地斑块孤立问题,构建城市完整连续的生态网络。

②连续贯通原则。生态网络将城市的环境纳入一个能量物质分析代谢循环模式中,城市生物能量循环有赖于绿地生态空间的连续,而城市的人文则需要时间及空间的连续。在构建城市生态网络时,需要通过连续的绿道和间接的生态跳岛来确保整个网络的连续贯通,并依据城市不同功能区结合市民出行及活动特点进行等级丰富形式多元的绿道布局。

③地域特色和延续文脉原则。城市绿道布局应考虑城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历史文脉基础和绿地基础,将城市分散的历史遗迹串联,创造独特的、丰富的具有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绿道空间和自然生态空间。

④工程可行原则。郑州市区地形平坦,老城区绿地规划建设较凌乱,绿地形式依托人民公园、碧沙岗公园和紫荆山公园为主,多以填补式扎针状的形态存在,规划系统性不强,人口众多建设用地比重大。新区(郑东新区、高新区)绿地规划系统性强,建筑用地与绿化用地比重均衡。在进行城市绿道布局时,要充分考虑工程实际,制定和选择经济可行的城市绿道线路。

4.3 构建对策

①全面规划、分级建设。绿道网络应考虑区域-城市-社区三级规划。区域绿道以保护整个郑州市域的生态环境为主,发挥城市边界的保护和控制作用。城市绿道强调对城市各社区组团的连接,确定绿道骨架,串联建成区内块状公园绿地、历史文化遗迹、滨水绿地等,按照空间人文地理等特点划分若干区域,进行社区绿道规划。社区绿道主要连接居民就近游憩休闲点状街头绿地等。建议郑州市区可按照陇海及京广铁路,将整个网络分为五个区域,进行社区绿道建设。

②注重连通,体现城市特色。绿道不是简单的绿化带或步行道,在规划建设中不仅要围绕“连通”这个要点,还要充分融入各社区的地域人文特色,给社区居民提供具有识别性的活动场所。本文“连通”不仅利用绿道将城市中分散的绿地斑块连通,还要注重水分能量的生态通道连通,建议参考穆博(一种新型绿地空间模式的探索――以郑州环城绿道网为例)提出的绿道与城市干道连接处的设计方案来规划设计生态廊。建议将商文化、二七运动文化、民俗文化、黄河文化、地区遗址文化、城市水文化等融入在绿道中,辅以游憩服务设施,形成具有郑州特色的人文绿道。

③利用原有带状绿地作为绿道骨架。郑州市建成区中已建和规划有大量带状绿地,包括:滨河绿地、道路景观绿地、带状公园及带状街头绿地。生态网络构建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已有带状绿地作为绿道骨架,不仅可以节约工程成本,还可加强稳固保护原有生境的自然生态。如:南水北调中线两侧防护景观绿带、贾鲁河滨河绿地、索须河滨河绿地、107国道道路景观绿地等可作为城市绿道加以环绕;北三环道路景观带、中州大道道路景观带、陇海铁路和京广铁路绿化防护带可作为中心区域绿道作为支撑;西流湖带状公园、金水河滨河公园、熊耳河滨河绿地、东风渠滨河景观道可联系内外两圈城市绿道。

参考文献:

[1]盛鸣.对当前我国绿道网规划建设“热”的思考与对策[J]风景园林,2015(5):31-37.

生态网络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 荒山造林;通道林;管护;问题;对策;河南泌阳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193-02

1 荒山造林和通道林营造的规划实施情况

1.1 荒山造林和通道林营造规划情况

泌阳县地处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南部、南阳盆地东缘,位于伏牛山和桐柏山余脉交汇处。境内长江、淮河两大水系相分流,属于典型的浅山丘陵区,呈现“五山一水四分田”的总体地理格局。全县总面积2 774 km2,辖6个镇18个乡,总人口96.8万人,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2.67万hm2,是全省25个重点山区林业大县之一。泌阳县委、县政府本着“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规模发展,适地适树,优质高效,争创精品”的原则,制定了泌阳县城乡绿化中短期、长远规划和《退耕还林实施方案》《林业生态县创建实施方案》,开展了“生态示范乡镇”“生态小康村”“园林式单位”等各类争创活动。为强力推进林业生态县创建活动,县委、县政府下发文件,制定严格措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开展,仅2008年全县共建设生态廊道网络999 km,成片造林4 673.33 hm2,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2 000 hm2。同时,建立健全了县绿化委员会办事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5人,使全县的林业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监督等各项职能健全,城乡绿化规划协调一致,同步发展。

(1)山区生态林建设工程。规划任务1.804万hm2,其中新造1.604万hm2,改培2 000 hm2。包括水源涵养林工程:规划任务3 626.67 hm2;水土保持林工程:规划任务4 866.67 hm2;生态能源林工程:规划任务9 333.33 hm2(新造7 333.33 hm2,改培2 000 hm2);生态移民工程:安置移民833人,造林任务37.47 hm2;矿区生态修复工程:任务173.33 hm2。

(2)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规划任务1 893 hm2,其中新绿里程1 999 km,造林面积1 577.6 hm2;完善提高142 km,造林面积118.6 hm2;更新造林网络142 km,折合新造面积263.47 hm2。

(3)城市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规划任务266.67 hm2,其中环城防护林带200 hm2,城郊森林66.67 hm2。

(4)村镇绿化工程。规划任务1 546.97 hm2。

(5)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规划任务5.70万hm2,其中幼龄林抚育4.22万hm2,低质抵效林改造1.48万hm2。

(6)经济林建设工程。规划任务133.33 hm2。

1.2 荒山造林和通道林实施情况

2008―2009年共完成山区生态林建设任务1.377万hm2,占总规划任务1.804万hm2的76.3%。完成生态廊道网络建设1 359 km,折合面积1 173.33 hm2,占总规划面积1 893 hm2的62.0%;完成环城防护林工程46.67 hm2,占总规划面积266.67 hm2的17.5%;完成村镇绿化任务980 hm2,占总规划面积1 546.97 hm2的63.3%;完成高效经济林建设215.33 hm2,占总规划面积133.33 hm2的161.5%;完成森林抚育和改造工程5 089.60 hm2,占总规划面积5.70万hm2的8.9%。目前,全县有林地面积达10.67万hm2,其中用材林3.27万hm2,防护林3.27万hm2,经济林1.67万hm2,薪炭林2.47万hm2,森林覆盖率达43.7%,活立木蓄积量已达485万m3,全年林业产值达9.6亿元,2008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县”等荣誉称号。

2 荒山造林和通道林营造管护存在的问题

2.1 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任务艰巨

山区有近6 666.67 hm2宜林荒山荒地需要造林绿化,这些荒山荒地大都分布在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的偏远山区;平原丘陵区仍是泌阳县造林绿化的薄弱环节,适宜造林的荒滩荒地达1.33万hm2,平原绿化的标准相对较低,农田林网控制率不高;通道绿化林带较窄,部分地段尚存在缺档断带现象,生态效能亟待提高。特别是通道林占地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群众对通道林建设有抵触情绪。

2.2 资金投入不足,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因地方财政困难,资金投入不足,补贴数额较少,致使造林规格上不去,应付现象严重,造林质量差。加之国家投资项目,地方配套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也严重影响了造林质量。同时,森林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矛盾突出,乱砍滥伐林木、乱征滥占林地的案件呈上升趋势,林政、林业稽查、森林公安执法力量薄弱,经费严重不足,与泌阳县艰巨的林业建设任务不相适应;林业基础设施滞后,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支撑保障能力不强。

2.3 非法征占用林地和通道林现象时有发生

为了经济利益,部分业主非法占用林地开矿、采石、采沙及建房现象屡禁不止,特别是占用通道林建房现象严重,部分职能部门以罚代处,默许建房而毁坏通道林现象时有发生。

2.4 产权不明,林地纠纷案件时有发生

部分乡镇集体林权与国有林场或村与村之间存在着林权争议,致使确权困难,易引发不稳定。

3 对策

3.1 加强领导,落实目标

对造林工程一律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林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森林资源保护领导任期责任制,严格奖惩,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要建立重大造林工程质量事故、违规资金案件等责任追究制,确保林业生态体系安全[1-2]。

3.2 加大投资,拓宽渠道

对造林除用好用足国家造林项目资金外,还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投入造林工程中,要把项目资金捆绑使用,集中办大工程,特别要把资金向通道林建设工程中倾斜,充分发挥生态效益。同时,县财政对国家、省、市造林项目需配套资金要足额按时到位,要加大投入,把造林管护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确保造林工程建设质量和提高管护效果[3-4]。

3.3 加大打击,惩治犯罪

对造林工程,特别是通道林,要加大管护打击力度,对通道林实行录相建档,严禁通道毁林建房现象发生。同时,要成立纪检监察、公安、检察、法院、国土、林业、安监等部门参加的森林资源保护领导小组,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严打行动,对破坏森林资源、乱占通道林建设、非法占用林地等行为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打击一起,该处罚的要重罚,构成刑事犯罪的坚决移交司法机关,依法严惩,做到快捕快判,坚决杜绝降格处理或以罚代刑现象发生,以震慑犯罪,确保森林资源安全[5-6]。

3.4 行使职能,做好服务

县林业局作为县政府的林业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对全县林业造林项目要科学规划,认真实施,严格验收,并要为造林户提供技术服务,要切实为林农解决林业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县林业局要对全县占用林地业主和单位做好服务工作,及时办理林地使用手续,对拟建需占用林地项目申请的,县林业局要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程服务办理林地使用有关手续,确保依法使用林地[7-8]。

4 参考文献

[1] 翟建新.固原市原州区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成效及经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15):216,219.

[2] 何英昭.加快上思林业生态建设步伐之举措[J].广西林业,2010(5):40-41.

[3] 唐玉姬.竹溪五大措施加快林业经济建设[J].中国林业,2009(18):64.

[4] 陈开伟.西昌林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林业.2009(20):67.

[5] 吴晓荣.新绛县荒山造林技术措施[J].山西林业,2010(1):26-27.

[6] 王积春,任博.山丹县北部龙首山林区荒山造林技术探索[J].甘肃科技,2008(8):149-151.

生态网络建设方案范文5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侧

水土资源已成为21世纪人类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搞好水土保持,保护水土资源,维护良好生态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土保持监测是从保护水土资源和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出发,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对水土流失的成因、强度、影响范围、危害及其防治成效等进行动态监测的过程,是综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水土保持工作内涵的延伸,对水土保持管理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水土保持监测已显得尤为重要,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1、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重要性

1.1水土保持监测是提高水土保持现代化水平的基础

目前,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作为水土保持基础性工作的监测预报,在监测网络建设、监测设施设备、监测手段以及监测成果用于实践等方面还不够成熟。因此,全面提高水土保持治理与监测预报的现代化水平,是我们面l临的艰巨任务,所以我们必须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让水土保持监测预报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生态建设和保护,进一步提高水土保持行业的社会影响力。

1.2水土保持监测是确立水土保持决策的基本依据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生态安全以及群众生产、生活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全国水土流失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如何准确掌握水土流失的地区分布以及产生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是涉及到民族生存发展的大事。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才能掌握,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做好水土保持监测预报工作极其重要。

2、强化水土保持的具体措施

2.1加强监测机构设置

目前我国的监测网络体系基本为“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省级总站―――地(市)级分站―――监测点”的格局。我认为这样的格局不够完善,应该增加县级监测站。我国绝大多数开发建设项目是以县为单位组织实施,水保工作也多数以县为单位开展,以县为单位进行水土保持监测、分析、统计、上报是当前水土保持监测的主要组织形式,当前监测站点的管理实际上也是由县级水土保持业务部门负责。水土保持是一个涵盖多专业的学科,水土保持监测数据不仅仅来源于水保部门,水文、林业、农业等行业的数据都是水保监测的数据来源,以县为单位开展水保监测,借鉴、引用其他行业的数据比较现实可行。

2.2强化监测功能定位

一些人认为水保监测应该走社会化、市场化道路,通过市场运作,拓展水保监测的生存空间。我认为,水保监测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于全社会和全人类。水土流失防治规划、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及国家水保宏观决策,都需要客观、真实、全面的水保监测数据作支撑,市场化运作难以保证监测结果的客观性、全面性;水保监测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需要长期开展资料收集工作,需要在资料积累的基础上作出结论,监测的市场化运作也难以保证监测工作的连续、有效开展。当前,监测为业主服务、为项目验收服务几乎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这与当前水保监测的功能定位模糊有关。监测必须为政府决策提供客观依据,而不是为业主服务。

2.3落实经费,保阵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正常开展

在全国各地,水土保持监测机构大都没有专门的水土保持监测专项经费,很难开展水土流失的基础性监测工作。国家应将监测网络运行费纳人财政预算,保障监测网络良好运行。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项目,要足额列支水土保持监测专项经费,保障监测工作落到实处。依法督促开发建设单位,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足额落实水土保持监测费用,专款专用。水土保持监测机构要发挥技术优势,增强服务意识,主动承担多方面的监测任务,多渠道增加监测预报的资金投人。

2.4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测能力建设

加强水土保持监测人才培养,革新监测人才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培养骨干人才,形成一支人员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精神奋发的专业化监测队伍。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能力建设,包括标准体系、质量控制体系、数据共享机制、典型样区图标等,提升说明水土流失状况的能力。能够应用新设备、新技术,使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分析处理数据,提升新技术在水土保持监测中应用研究能力。

2.5坚持不懈地抓好基础工作

一是认真抓好世行贷款项目的后续工作,力争2005年签约启动;深入开展南水北调水源区水土保持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实施。二是积极组织开展崩岗治理规划,加快推进嘉陵江流域水土流失遥感调查工作。三是认真抓好嘉陵江减沙效益研究、林地水土流失研究等重要科研课题。四是加强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和信息化建设。五是要认真抓好“长治”工程15年防治成效与经验的总结工作,完成《长江水土保持》一书初稿编写。各地要切实重视和加强年度总结工作,以及竣工验收后的资料归档工作。

3、小结

新时期我国的水土保持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需要包括水土保持工作者在内的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水土保持行政部门要加强水土保持宣传、监督和执法工作。鉴于目前相关规定对水保设施所包括的范围和项目表述不是很明确,建议相关部门出台法规,细化水保设施的内涵,明确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的征收范围和标准,使水保方案编制中水土保持设施及补偿费取值更加统一和规范。而广大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要从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不断改革创新,运用高新技术完善方案编制,为改善我国生态环境作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曾大林.关于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水土保持,2008(2):1一2.

[2]姜德文.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为落实科学发展.

生态网络建设方案范文6

1 三大运营商3G布局情况

1.1 3G网络建设

(1)中国移动TD-SCDMA网络建设情况

中国移动TD二期工程已如期完工,TD-SCDMA覆盖38个城市,已经完成4.7万个TD基站的建设。其中,包括一、二期工程核心网络融合改造已全面完成。同时,解决了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技术问题,网络质量明显提升,电话接通率、掉话率、3G/2G切换成功率等关键性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目前,TD-SCDMA三期工程已经全面启动。三期工程完成后,TD-SCDMA网络覆盖范围将新增200个城市,共覆盖238个城市。在“超常规”网络建设策略下,TD-SCDMA网络建设进展很快,但仍相对落后,对此,中国移动近日表示2011年前3G网络将覆盖所有地级市。

(2)中国电信CDMA 2000 1x EV-DO网络建设情况

截至7月底,中国电信2009年一期无线网工程基站建设任务已完成,中国电信CDMA2000 1x EV-DO网络已实现全国所有县级城市(342个地级市)的覆盖。目前,中国电信正积极进行EV-DO Rev.B功能测试,并将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启动EV-DO Rev.B外场测试,计划在2010年开始部署EV-DO从版本A到版本B的升级。同时,上半年中国电信主要开展了参数优化、边界优化、隐性问题优化、网络结构优化等一系列基础优化工作,全国网络质量有了大幅提升。随着大规模网络建设工作的逐步结束,中国电信将从提升用户体验的角度对网络进行系统优化和专项优化。

(3)中国联通WCDMA网络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中国联通进行了两期WCDMA网络建设,第一期覆盖56个重点城市,第二期覆盖228个城市,加上中国联通近期将追加投资建设50个城市的WCDMA网络。加上新增的50个城市,WCDMA网络覆盖城市将扩大为334个。目前,中国联通56个一期建网城市中,大部分已经完成了第一轮全网优化,网络覆盖率达到95%以上,后续二期工程的228个城市正在优化中,参数设置、2G/3G互操作等方面,将成为下一阶段WCDMA网络优化的重点。

(4)小结

中国移动在移动网络的固有优势受到中国电信的建网速度和中国联通成熟技术的挑战,在未来1~2年内,由于三张3G网络在覆盖、速率等指标上可被3G用户直接感知,三家运营商3G网络质量在用户心目中的差距逐步拉开,将对中国移动的3G市场份额造成较大的影响,而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则可在网络侧赢得用户的青睐。

1.2 3G品牌策略

(1)中国移动“G3”品牌策略

“G3”是中国移动在2009年年初为TD-SCDMA而推出的新标识,也是三家运营商中唯一一家专为3G打造品牌的运营商。“G3”标识造型取义中国太极,由水墨丹青“G”和朱红印章“3”组合而成,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与“引领3G生活”的现代科技生活结合,广受好评。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移动的优势不仅在于拥有4亿多的手机用户,更在于其保有大量的中高端个人用户,从中国移动推出的“G3”品牌诉求来看,中国移动在3G竞争初期更希望能够保留住这部分高价值用户,进一步强化竞争对手短期内很难模仿的“差异化”服务口碑。

(2)中国电信“天翼”品牌策略

“天翼”是中国电信在2008年底为个人移动业务推出的新品牌。“天翼”强调“互联网时代的移动通信”的核心定位,是中国电信继家庭业务品牌“我的e家”和集团业务品牌“商务领航”后的第三大品牌,从而完善了中国电信全业务运营的内涵。“天翼”一经推出,便展开了迅猛的广告和市场攻势,从电视荧幕、报刊杂志,到手机卖场、公交地铁、小区电梯……覆盖范围之广、渗透渠道之深,在品牌宣传上可谓下足了功夫。此举旨在模糊原中联通CDMA 133与如今中国电信CDMA 189的界限,从而甩掉历史包袱,为电信重塑崭新的3G品牌,并纳入其全业务营销战略。

(3)中国联通“沃”品牌策略

“沃”是中国联通在2009年电信日前夕为旗下所有业务而推出的单一主品牌,这也是我国通信运营商首次使用单一主品牌策略。作为我国最早拥有全业务运营资质的运营商,在2G时代,由于受累于双制式品牌推广的困局,在3G时代,重塑全新的单一全业务品牌适得其时。“沃”品牌一经推出,与“G3”的中庸内敛、“天翼”的时尚新锐相比,以其别树一帜的另类风格在业界引发了不小震动。除了发动大规模广告攻势,中国联通在大城市的各营业厅还自建了以“沃”为标识的3G业务体验厅,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4)小结

三家运营商在3G品牌上的不同定位,将对各自3G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中国移动的G3品牌,在3G商用之初将重点放在G3上网本的推广上,由于观望情绪浓厚,市场反应平平,但由于推出时间最早,品牌概念已在个人用户市场先入为主,深入人心。中国电信的天翼品牌,以绑定套餐+融合为宣传主打,通过圈定集团和家庭用户,并向其渗透移动业务,逐步占领个人移动用户市场。而中国联通的“沃”品牌,一方面虽然饱受争议,另一方面也已在最短时间为广大用户熟知,特别是年轻、前卫、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的用户群。

1.3 3G资费设计

(1)中国移动3G资费设计

在资费方面,中国移动“G3”业务沿用2G的资费模式,设置得非常简单:语音套餐(超出部分按分钟另计费)+数据套餐(超出部分按KB另计费)。G3资费设计的好处是,沿用消费者过去已经习惯的量化标准,适合对数据业务了解不多的普通用户;但另一方面,仍以过去的流量方式来计算资费,用户在使用3G特色功能(特别是大流量业务)时,容易望流量而却步,不利于中国移动3G特色业务的大规模推广。

(2)中国电信3G资费设计

中国电信“天翼”3G资费方式独辟蹊径,无线上网(手机和上网卡)按照时长而不是流量计费。天翼按时长计费的套餐方式无疑成为消费者(特别是无线上网卡用户)选择的主流,能在3G和WLAN间无缝切换也免除了用户的后顾之忧。但另一方面,天翼业务让用户产生无线宽带可以取代有线宽带的想法,这事实上一方面加重了中国电信的移动网络负担,另一方面也将对中国电信的传统固网宽带业务造成较大的冲击。

(3)中国联通3G资费设计

中国联通的“沃”3G套餐资费中引入了一个全新的M/T概念,其中M是多媒体内容计价单位,T为文本内容单位。中国联通采用按内容计费的方式在业界褒贬不一。一方面,按内容定价,资费设计更加细致,用户每次的下载可以更加形象的方式体现和量化;另一方面,更加复杂的计费方式对用户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适合对数据业务有较多了解的高级用户。

(4)小结

三大运营商的3G计费方式各有利弊,从短期市场反应来看,中国电信按时长计费的方式是最符合用户意愿的。随着3G的进一步发展,运营商或将根据市场反馈和自身网络情况,对自身3G计费方式做出修改与调整,以更加多元化的计费方式满足更多用户的差异化需求。

1.4 3G业务发展

(1)中国移动3G业务发展

TD试商用以来,中国移动在发展3G业务上逐步推进。在展示自主创新成果方面,从2008奥运会开始,TD-SCDMA多项特色数据业务开始在我国举办的各重要赛事和会议上崭露头角;在移动互联网业务方面,继移动飞信成功占领国内移动IM市场之后,移动139社区也在2009年电信日后正式上线,这也是电信运营商首次进军SNS领域;在手机电视业务方面,中国移动已经与广电总局达成了合作协议,将在今后上市的TD手机中普遍加载CMMB功能,“TD+CMMB”用户可望在今年年底前在全国174个城市收看电视和收听广播节目;在移动支付业务方面,中国移动在近日已正式启动手机支付业务试商用,将在湖南、上海、重庆、广东四省市试点手机小额支付业务;在行业应用方面,TD-SCDMA无线城市在厦门的成功应用,展示了TD-SCDMA对高速数据业务的支撑能力。

(2)中国电信3G业务发展

今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电信加快发展3G业务。首批重点发展的3G业务包括无线宽带、手机影视、爱音乐全曲下载、全球眼无线视频监控、综合办公等。在移动IM业务方面,中国电信近期正式上线“天翼LIVE ”,除了可与网内用户免费发短信,还将开放对移动和联通用户的免费短信;在移动位置服务应用方面,中国电信将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在电子地图、移动定位、导航服务、号码百事通服务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共同研发并推出基于位置服务的差异化移动信息服务产品;在行业应用方面,中国电信与各省合作推进信息化建设,移动“全球眼”等无线宽带应用在基于3G的手机平台和移动互联网的应用方案中很好的发挥视频监控能力。

(3)中国联通3G业务发展

中国联通3G试商用最晚,在3G业务发展方面也相对缓慢。自5月开始试商用后,中国联通主要提供包括手机上网、手机音乐、手机电视、可视电话、手机报和无线上网卡6项3G特色业务,在全国领先的广东联通还将打造广东3G门户、手机杂志、移动OA、视频IVR、3G一键通等五大本地业务。在行业应用方面,广东联通将为2010广州亚运会打造基于WCDMA的无线城市,提供高速率、免费的宽带无线接入,可上网访问政府网站等。

(4)小结

三家运营商在3G商用初期,更多的是对原有2G业务的延伸和对3G新业务的局部试点,真正可盈利的、可大规模应用的3G特色业务并未出现。运营商在3G新业务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一方面,运营商通过积极与广电、媒体、金融、航天等行业展开合作,推出跨行业的融合业务;另一方面,将互联网上的热点业务移植到移动互联网上,例如移动IM、移动SNS等业务。

1.5 3G终端策略

(1)中国移动3G终端策略

从去年4月TD-SCDMA开展友好用户社会化测试以来,终端始终是困扰中国移动发展TD-SCDMA业务的问题之一。对此,中国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方面增强自身对终端产业链的掌控能力,另一方面,调动终端企业的积极性,深度定制TD终端,并在补贴和合作政策上对国产终端企业倾斜:在年初举行的“3G手机合作沟通会”上,中国移动计划2009年投资超过100亿元对定制手机销售给予补贴;中国移动主导开发手机操作系统OMS,并与联想合作深度定制基于OMS的TD手机Ophone,并已于8月31日正式,,而与OPhone密切相关的手机应用商店MM(Mobile Market)也已于近期上线;近日,中移动宣布将携手以HTC、联发科为代表的台湾地区手机和芯片制造商,合作开发智能手机,期冀以此填补大陆TD手机终端不足的缺憾(此前,中国移动已与台湾地区的微星、宏和明基等厂商合作,共同生产TD版上网本)。

(2)中国电信3G终端策略

中国电信自接受CDMA业务后,与中国移动一样面临着终端匮乏的问题。为解决这一“硬伤”,中国电信在加快CDMA终端发展方面亦是不遗余力:一方面,中国电信积极与国外知名智能手机厂商PALM、BlackBerry等合作,希望尽快将其引入中国CDMA市场,满足中高端市场需求;另一方面,调动国内终端厂商的积极性,通过举行天翼手机订货会等途径,加大千元3G手机的供货量,满足大众市场需求。

此外,在中国移动推出MM的同时,中国电信也正在打造其手机应用商店,预计不久后将正式推出;在双模终端方面,中国电信近日与11家国内CDMA终端厂商正式成立“CDMA/GSM双模终端产业联盟”,旨在进一步提升联盟各成员对双模终端的研发和生产积极性,并吸引高端GSM用户加入CDMA市场。

(3)中国联通3G终端策略

中国联通获得WCDMA制式运营权,受惠于作为全球最主流WCDMA制式产业链的成熟度,有丰富的WCDMA终端可供WCDMA用户选择。据悉,首批通过中国联通选型入围的WCDMA手机就多达40多款,再加上WCDMA上网卡和上网本,WCDMA终端已近50款。

中国联通在3G试商用后,加大布局3G终端推广渠道,除常见的店面销售外,中国联通还通过IT家电连锁市场、社会零售店面及网上商城等渠道推广WCDMA,WCDMA手机销售渠道目前已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仅联通华盛已发货的WCDMA手机已覆盖全国近70个城市、近1500家联通营业厅。此外,中国联通还独立组建电子销售渠道中心,通过“多位一体”的销售渠道布局提升产品目标受众的到达率。

(4)小结

终端是直接面对用户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终端并不是用户选择运营商的唯一考量。目前,相对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3G终端处于劣势,通过积极的手机终端补贴和大规模集采等策略,两家运营商都试图重新激活终端产业链,尽快弥补这一短板。而终端产业链的壮大,往往又依赖于用户发展的规模化程度。这似乎是个难解的困局,考验着运营商对全局的运筹帷幄和市场应对能力。

2 三大运营商3G核心竞争力分析

2.1 中国移动:超常规发展3G,主动探索创新之路

中国移动接手TD-SCDMA以来,先是以超常规进度进行TD网络建设,接着以超常规举措催熟TD终端产业链,如今又以超常规的利好政策孵化G3业务。如此艰辛的TD发展之路,源于TD产业链的相对脆弱。中国移动唯有摒弃2G时期的常规发展思路,重新摸索出一条适合TD的超常规发展思路,才能与另外两个成熟的3G制式相竞争。

在网络建设方面,面对GSM和TD两张网络的协调问题,中国移动创新地采用TD/GSM融合组网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大规模的2G/3G融合组网在国际上是史无前例的。此外,中移动还自己研发技术方案以解决TD面临的难点,然后组织设备厂家将这些方案转化成产品,比如“以双极化天线为代表的小型化智能天线”、“RRU一体化智能天线”等已经在TD二期工程建设中应用。

在网络优化方面,面对TD优化工具方面匮乏的难题,中国移动主动组织厂商和设计院的专业人员一起研究和开发网优工具,这在2G时代并无先例。

在终端发展方面,一是建立了TD终端专项激励基金,与手机终端厂商和芯片制造商联合研发设计深度定制TD终端,开创了终端联合研发的新合作模式,激活了整个终端产业链的信心和热情。二是通过与联想合作深度定制基于其主导开发的OMS的Ophone手机,并手机软件商店MM,开创了运营商“手机平台+软件商店”的新模式。三是大力推广G3上网本,找准PC与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的最佳结合点,同时激发用户对3G应用的兴趣,为后续拉动3G手机用户需求预热。

在业务发展方面,中国移动在近日启动的G3业务创新大赛上,承诺提供100%的分成模式、规范透明的平台服务机制、一站到齐的申报方式和全网协同的营销策略四大举措,此举无疑向产业合作伙伴展示了其“超常规”发展G3业务的姿态与决心。

中国移动依靠自身在2G时代积累的资金、管理、品牌、渠道、服务等优势,尽管在3G时代面对相对弱势的TD产业链带来的极大挑战,但这也是充分发挥自主创新性的极好时机。

2.2 中国电信:WLAN护航,攻占3G

中国电信作为国内最大的固网运营商,对于3G移动牌照的渴望最为迫切,因此在获得3G牌照后对3G发展不遗余力。在网络建设方面,得益于CDMA2000 1X与EV-DO网络的平滑演进,用了最短的时间就建成覆盖全国所有城市的3G网络。在3G营销方面,中国电信投入了最大的人力和资金成本,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6月份即新增CDMA用户237万户。

中国电信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实现用户数量的大增,除了CDMA网络覆盖广、3G数据业务按时长计费的优势外,最核心的优势在于其“C+W”策略。中国电信在WLAN部署方面优势明显,截至3月,已在全国21个省市进行了WLAN网络部署,据悉很多三线城市的建设也已即将完成。另据中国电信近日宣布,在高校中大力部署WLAN网络,多数省市高校校园WLAN覆盖率100%。除了加快部署WLAN,中国电信在6月还启动了31个省公司核心网改造项目,该项目旨在于核心网层面实现对“C+W”的统一认证和统一计费的支持,对“C+W”用户数据、承载业务的统一管理控制,这在国内固定移动融合的全业务运营中具有示范意义。而构建由WLAN与3G网络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的移动宽带互联网业正是中国电信在3G初期制胜的法宝。

2.3 中国联通:借力终端,发力3G

相比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获得WCDMA牌照的中国联通得到最好的外部条件,尤其在直接面对用户的终端环节优势明显。

与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实行大量集采终端及给予终端补贴政策不同,中国联通WCDMA手机销售将完全实行市场化。根据统计,全球发达国家80%以上的手机新品均为WCDMA手机,拥有庞大潜在用户的中国市场无疑是各大手机厂商必争之地,中国联通全面实行3G手机市场化营销,为WCDMA手机市场敞开了大门。而中国联通试商用前夕公布的3G资费偏高,大大超出消费者的预期,据悉中国联通欲大幅调低3G资费,若能一步到位调低到目标用户的心理价位,相信联通的3G用户数将会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此外,在iPhone入华谈判的整个过程中,一波多折、扑朔迷离,至今已尘埃落定,成为国内3G市场的一个亮点。中国联通通过引入iPhone为其3G造势,此举的确引起了较大的轰动效应,但引入之后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获得预期的成功,还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