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发展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三农发展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三农发展报告

三农发展报告范文1

一、*村三秋生产基本情况

*村,总人口2734人,耕地土地面积2132亩,北留公路横贯东西,交通便利,是远近闻名的土陶专业村。今年“三秋”,2009村农作物机械化收获率明显提高,特别是玉米联合收割机收获率达到95%以上;使用农用拖拉机多达10台,玉米机收、秸秆还田率达到40%,农机安全生产率达到100%,没有发生一起农机事故。

二、三秋生产中农民群众希望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村依托区位优势,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先后有近10家民营企业在该村落户。运输业、餐饮业等第三产业发达,人均年纯收入达3800元以上,打开了*村经济发展的新局面,当前该村农机化事业正全面朝着全程化、精细化方向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新阶段,该村农机化事业发展也出现了新情况,产生了新课题。经调查,农民群众反映的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机购置补贴额度小,补贴机械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农民购机需求,又加之柴油、农业机械涨价,农机作业成本增加,农民购机积极性不高。

2、农民对机械化作业认识不尽相同。有些农民认为利用机械收割能够将秸秆直接还田,既环保,又省时省力;有些农民却希望能够将玉米秸秆拉回家留作生火之用,而因此不采用机收。这样一来,机械不能连片作业,甚至影响了这一片地块都不能采用机收。

3、农民对新技术、新机具使用、维修、保养、调试不当,购买零配件难。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到城区打工(经商),土地抛荒面积增加和农机使用潜在减少,有的年龄大,使用农业机械比较困难。

4、农机作业信息不灵。有的机手机械作业找不到地块,有的农民有活找不到机械作业,大型机械外出作业致富无门。

5、加平价柴油难。有的加油站断档、排队时间长、农村部分加油站卖高价柴油和没有柴油可加。

6、农机、农艺相结合还不够完善。有的机耕路窄,机械作业进不了地,农作物种植杂乱,且有些机耕地面凹陷、高低不平,不利于机械连片、集中作业。

三、*村在三秋工作中创新性的经验和做法

为了保证农业安全生产,促进农民增收,*村委多次召开专门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三秋生产工作,明确责任分工,做到村干部包地块,尽全力及时解决三秋生产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1、抓好试验示范,推广实用技术。村干部利用广播、宣传车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推广玉米机收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小麦免耕播种等农机化新技术,做好秸秆综合利用,杜绝秸秆焚烧,将秸秆“就地消化”,给秸秆找到一条合适的“出路”。该村在西南坡面积最大的地块召开了一次高规格、大范围的玉米机收、秸秆还田耕作现场会,向本村农民大力宣传玉米机收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的好处,充分发挥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的作用,实施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快速提高玉米秸秆还田的机械化水平。通过现场演示,群众对农机化新技术和新机具的认知程度确实有了一定提高。

2、加大防火宣传力度。利用广播、标语、横幅、宣传车等形式,在全村范围内开展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三秋”秸秆禁烧宣传活动。在各重点地块、重要路段成立了“三秋”秸秆禁烧指挥部,进一步强化领导、明确任务,确保了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今年的“三秋”秸秆禁烧任务。*村此次禁烧宣传共出动宣传车1辆,制作过路、过街横幅30余幅,书写张贴宣传标语100多条,有力的提高了农民禁烧秸秆、保护环境的意识,确保了全村三秋期间没有出现一处火情。

3、应急值守和信息举报。*村委执行了三秋期间24小时轮班值守制度和信息举报制度,村委成立了八支巡逻队,白天夜间不间断的深入田间地头巡逻;村委还专门设立了举报电话,并制定了对举报者的奖励措施,和对焚烧秸秆行为的处罚措施。这种做法,有效的避免了村民肆意焚烧秸秆的行为,在今年三秋期间,*村没有接到一通举报电话,没有发生一起焚烧秸秆行为。

4、搞好机械维修。急农民所想,帮农民所需,从村干部中抽调3名技术骨干,成立了“三秋农机医疗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农民检修农业机械,排除机械故障,杜绝了农业机械“带病”作业现象。

三农发展报告范文2

1.拓展西部农村传媒市场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

>> 拓展西部农村传媒市场 促进解决“三农问题” 构建新型农村金融体系促进黑龙江省三农问题的解决 论解决“三农问题”与推进农村城镇化 浅议新农村建设中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 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在于农村土地制度创新 发展农村社区教育在解决“三农问题”中的应用 浅析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来发展农村经济 破解三农问题与促进黑龙江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工业化与城镇化是解决农村“三农问题”的主要途径 解决“三农问题”需要系统性思维 论解决三农问题根本出路 解决“三农问题”要换个思路 解决三农问题要破除教条主义 解决三农问题是重中之重 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考 电子商务:解决三农问题新视角 新三农问题及解决路径思考 系统解决三农问题模式设计 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中财政政策的作用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⑷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统计计算所得,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第229页

⑸伊可迹:《城市人口率先超过农村人口占55%广东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期》载《人民日报,华南新闻》2002年7月23日第1版

⑹顾冬晨:《新时代上海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载中国城效网/htdocs/xxlr1.=1349

⑺《2002年北京市郊经济全面增长城市化进程加速》载http://.cn/lbi-html/news/special/cz/cjgx/SBND/JHYZ421770.shtml财经报道

⑻李颖、杨慧敏:《西部信息市场的弱势成因及发展途径》载《社科纵横》2003.10第10页

⑼《关注农村地区,开发潜在收视市场2001年农村观众调查专题报告》引自《中国新闻年鉴》第400页,中国新闻年鉴出版社2002版

⑽指人们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等简单的媒体使用行为。

⑾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2002》,中国统计出版社2002年11月版(1-21)各地区乡村分性别的15岁及15岁以上文盲、半文盲人口表

⑿Rogers,E.M.(1995).Diffusion of innovations,4th edition.New York:Free Press.转引自Jonathan.j.H.zhu Perceived characteristics,Perceived Needs,and Perceived Popularity Adoption and Use of the Internet in China commnication Research,Vo l.29,No.4,August 2002 p470)

⒀据《西部开发12省、区、市农村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第345页制作

⒁⒂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西部大开发12省、区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现金支出表》制作

⒃殷逸健:《2001年国内媒体广告市场点评》/20020401/1604576_1.shtml

⒄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2》(14-2-21西部大开发12省、区、市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

三农发展报告范文3

现在,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和尚未富起来的农民对文化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大,如何满足农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开拓发展农村文化市场,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是出版人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虽然出版业在服务“三农”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三农”题材类的图书无论在种类还是质量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总体来看,农民“读书难”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农民真正需要的图书往往不容易买到,有些“三农”图书农民看不懂、用不上。另外,“三农”图书品种不可谓不多,但受发行渠道的制约,许多乡镇没有书店,图书到不了农民手里,造成大多数“三农”图书发行量不容乐观,许多书印出来没几天就进了仓库,从而出现了一边是出版社“三农”图书积压,另一边却是许多农民家里无书可读。

出版社要做好“三农”图书,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知识的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同时又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 “三农”图书定位要准确,应树立为“三农”服务的思想

我国正处在农业农村经济转型跨越的关键阶段,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挖掘农民增收潜力,使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就离不开现代科学技术,因此,许多出版社都把出版“三农”图书的定位放在农业技术上,出版了大量的种植、养殖类专业技术图书,这虽然对农民传授生产技术、脱贫致富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造成图书结构单一,重复出版,效益不高。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将“三农”图书定位在倡导农村文明生活新方式、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的思路上,不断推进“三农”图书出版的深度和广度。不仅要满足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致富的需要,即出版农民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有实效的图书,也要满足农民对文明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需要。如出版教育培训、医疗卫生保健、农村政策法规、农村民居工程、安全知识、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图书,尤其是农村儿童读物,应出版符合农村儿童特点,使孩子们了解信息、扩大视野、增长知识的图书。通过对农业发展趋势与农民实际的需求分析,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树立品牌,策划出版全面、权威、先进、实用、系统的出版物,使每一本出版物内容都具有先进性、实用性,满足新时期农民群众多样性阅读的需求。这样,不仅能为服务“三农”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可能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2 “三农”图书要站在农民的角度,精心策划

具体到“三农”图书的每一个选题策划,要努力做到技术先进,内容实用,多讲实际操作少谈理论,多讲故事,用最新的案例分析,增强实用性;形式上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少用专业术语;装帧追求朴素大方,符合农村读者的审美情趣;定价上尽可能考虑农民的购买能力。这样的图书农民看后可立即实践,用后能收到实效。

2.1 获取“三农”选题的途径

策划“三农”图书选题,一定要站在农民的角度,搞清楚他们每天想的是什么,最想知道的是什么,最需要的是什么。农民群众不需要高深的理论,不求“为什么”,只想知道“怎么干”、“怎么干最见效”。出版“三农”图书,一定要本着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和问题,千方百计为农民办实事,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受到启发,收到实效,把好事办好。首先就是深入调研,找准选题方向。为了策划适合农村读者需要的出版物,要坚持深入农村调研,与农村技术人员、农民交谈,听取他们的真实意见,架起新时期农民与专家、农民与市场、农民与政府沟通互动的桥梁;其次,进行农村读者问卷调查,详细了解农民的收入情况、用于文化支出的情况、需求何种出版物等,获取“三农”图书读者的真实信息。

2.2 保证“三农”图书内容技术最新、最权威

为了保证出版物的技术最新、最权威,出版社要与各行业权威部门合作,走“以联合求发展”的道路。为此,要和农业、卫生、教育、文化、建设等技术推广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部门等单位合作,组织专家、学者座谈,研究农业、农村发展方向,共同策划、编写“三农”图书。这样图书推向农村后,才能做到技术最新,内容丰富实用,才能在在市场上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出版社与农村读者的双赢。

2.3 要根据“三农”问题发展实际,不断策划新选题

随着我国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民需要的出版物种类也在日益增加。要求出版社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出版思路,根据农业发展实际,农村文化生活变化实际,农民群众需求变化实际,不断策划新选题。为了准确掌握这些实际情况,出版社要注重研究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及产业政策,根据我国农村与农业政策导向及时策划符合农业发展方向与农民需求的选题。比如,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文化的全面进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已成为我国城乡经济统筹发展的焦点问题。针对“打工、务工、再就业人员”这一群体,可策划“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选题,在帮助广大农民迈过素质门槛找到就业出路的同时,实现农村出版物与城市经济有意义的对接。

三农发展报告范文4

关键词:三农问题;农村市场;农民增收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F3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7-0014-02

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存在,引起社会的重视却是最近几年,因为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国的三农问题会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好不夸张地说,“三农”问题解决不了,就一定会发生社会的大动荡。可以说除腐败问题以外,我国目前存在的几个重大问题,如贫富悬殊、就业、贫困、人口、生态环境等均与“三农”问题有密切的联系。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沿海地区的加工制造企业遭受严重损失,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在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出口占据了很大比重,而消费则显得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偏高,2007年甚至达到了72%,可见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很不合理。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

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出路是刺激国内需求,即拉动内需。而在国内需求的组成中,农村市场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可以这样说,农村市场一旦崛起,我国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纪元。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出现了以“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农民负担沉重”为核心的“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村地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实际上,自从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社会已经进入买方社会,社会需求严重不足。国家不得不采取各政府措施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对于大中城市来说,这些供大于求的大部分商品已经饱和。而正是从90年代中期开始,农村经济发展出现停滞状态,农民出现增收困难,使得农村消费处于很低的水平,农村人口的人均消费是城市人口的三分之一。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近70%,而消费额仅为全国消费总额的39%。1998年,仅仅9%的农村居民有冰箱,23%有洗衣机,33%有彩电,有很多的发展空间。假如使农村家用电器的普及率与目前的城市相同,中国的家电产业还有至少10年多的高增长。而现实情况是,不仅像汽车、电话、大屏幕彩电、电脑、热水器等耐用品等,也是农民渴望而不可及的。这些产品在城市中,已经很难再开拓大的市场,所以要维持这些产业的发展,扩大农村消费市场是必然的选择。据统计,农村居民每增加一元的消费需求,将带动整个国民经济新增两元的消费投资。但是,消费需求来源于经济收入,没有经济收入的增长,拉动消费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加,实际上可以带动牵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说,农民太多,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和农村落后的主要标志,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所在。其关键就是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如果把农村人口的收入和消费提高到城市水平,将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实现中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以及政治环境。“三农”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和政治问题。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的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其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的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中国经济要想获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解决好“三农”问题。“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因素,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客观现实已经要求我们必须拿出切实有效的、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

一是要切实保障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粮食始终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基础,任何时候都不能出现闪失。在指导思想上,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供给。

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重要的是扩大农民就业。要内外结合、多措并举,既要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做足种植业结构调整、耕地精耕细作的文章,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增收空间,还要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把壮大县城经济作为一项大战略,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

三是要加快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在中国现实情况下,城市化的含义不仅限于让农民进城这一层面上,它的内涵应当是让农民享有城市居民所享有的基本国民待遇,改变目前的城乡两种政策体制安排的局面。至少应包括两个方面内容:取消包括户籍限制在内的农民进城的各种限制和收费,给进城的农民以平等的国民待遇;改革现有的农村政策,给留在农村的农民以公平的国民待遇。

中国最大的问题在农村。农民富则天下富,农村稳则天下稳,农业强则天下强。一旦解决好“三农”问题,我国的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2002年下半年主要商品供求情况分析报告[J].中国经贸导刊,2002.

三农发展报告范文5

“如果从金融机构贷不到款,宁愿企业不干了,也不借高利贷。”伊川县伊河桥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俊杰感慨道。

5月初,《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洛阳伊川县采访期间,不少企业特别是农业企业向记者诉说了高利贷在农村金融中的危害。

事实上,相比于城市,由于农村金融具有小、散的特点,大型银行在开展业务时所需资源、人力成本较高,银行信贷资金在农村金融中存在较大缺口。这导致了一些地方高利贷在农村市场大行其道。

幸运的是,张超波、赵俊杰等在企业生产中没有遇到借高利贷的问题,他们从伊川农商银行获得了贷款资金。获得伊川农商银行贷款业务中,以往不受金融机构青睐的“三农”业务占据了重要的部分。

伊川农商银行为什么把“三农”业务看得这么重要?

由前身伊川县农村信用社2009年改制以来,伊川农商银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经营规模和不良贷款率都得到改善,跻身银监会“二级优良银行”行列。

服务“三农”和服务好“三农”是伊川农商银行取得上述成绩的必然考题。

作为河南省第一家改制为农商行的农村信用社,伊川农商银行的董事长康凤立认为,“三农”是个广阔的金融市场,只有坚持“三农”定位,才能发挥自身优势。这既是落实国家“三农”政策的需要,也是伊川农商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

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98.03%

2008年9月,毕业于河南科技学院的大学生村官陈进洁,任伊川县江左镇石张庄村支部副书记。上任后不久,陈进洁就搞起了水果种植,并作为发起人之一成立了洛阳市新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起初,种植的规模很小,资金主要来源于村里自筹资金和村民的集资,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以及征地等相关费用增加,陈进洁的资金缺口越来越大。

2010年,由于缺乏流动资金,新上马的草莓项目面临搁浅。伊川农商银行的信贷人员在得知此事之后,给该公司发放大学生村官创业贷款100万元,保障了草莓大棚的顺利建设。

如今,以礼品水果种植和生产为主的新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经发展为洛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洛阳市大学生村官创业基地、洛阳市新型农业示范基地。

望着眼前的水果大棚,“我准备将种植面积再扩展,资金需求还有约200万。”陈进洁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站在一旁的伊川农商银行江左支行工作人员周宏晓当即表示说,“即将扩建的项目,前几天总行的领导来看过,贷款支持肯定没问题。”

与陈进洁相比,担任伊川县伊河桥米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赵俊杰则是农商银行的“老朋友”,每年的农历十月,即是他与农商银行打交道的日子。

赵俊杰所在的公司是以小米深加工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主打高端小米市场,去年的经营额近3000万元。

由于产品的品质要求,该公司生产的产品,原料必须为当地所在镇生产的谷子,这是决定公司产能的重要因素。

每年农历十月份谷子收获的季节,公司都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向当地农户收购谷子,这对资金的需求非常大。

“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得从农商行贷款300万元,在收购资金需求之前的10多天我们提出贷款申请,一般不超过半个月就能拿到资金。基本没在其他银行贷过款,大银行在农村没网点,基本上网点都在县级及以上。”赵俊杰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陈进洁、赵俊杰只是受到伊川农商银行支持群体的缩影。

2012年,伊川农商银行新发放涉农贷款165631万元,涉农贷款余额684353万元,占全部贷款的98.03%――近三年来已获得国家财政部涉农贷款专项奖励近2000万元。

创新服务“三农”

“由农信社改制之后,我们整个农商行的工作人员的精神面貌都不一样了,每天早晨上班开晨会,业务更加规范、细化,具有创新性。” 伊川县平等乡支行分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彭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为了服务“三农”与当地县域经济,伊川农商银行在传统信贷业务基础上,成立了“富民宝”系列贷款新品种。

其中包括“惠农通”、“富民通”、“商务通”、“微贷通”、“抵贷通”、“兴业通”、“金卡通”等品种,对应可以发放的贷款金额从5万元至500万元不等。分别针对不同需求贷款群体以及贷款金额开展业务。

上述贷款品种,都对贷款对象的条件进行了严格限定,其中包括贷款对象的贷款金额、还款能力及担保抵押情况等。

截至目前,通过该信贷品牌已发放惠民贷款60.71亿元,2.1万户农民、8600个商户和780多家企业受益。

此外,根据“三农”发展和农户信贷需求,伊川农商银行还开发出小额贷款系列产品,为农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层次化的信贷服务,以适应当地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更好地为“三农”发展提供金融支撑。

如依托“信用工程”开发出的“信用通”,为农村妇女创业量身打造的“巾帼情”,为农村教师专门设计的“园丁颂”等小额贷款品牌,由于针对性强、特色突出、额度适中、手续简便受到当地农民欢迎。

1.06%的不良贷款率是如何炼成的?

一位国有大行的高管曾告诉记者,之所以一些大型银行不愿意在基层农村开展业务,与农村贷款户规模小、风险抵抗力弱有关,很容易形成坏账。

同时,为了一笔小额业务,还必须进行贷前考察,对人力资源成本要求也比较高。

致力于服务农村市场的农村信用社即是一例,在所有银行金融机构类型中,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一直高于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等。

央行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国农信社的不良贷款率为4.5%。而由农信社改制后的伊川农商银行2012年底,不良贷款率仅为1.06%。

未改制之前,伊川农信社2003年的不良贷款率曾一度高达40%。康凤立2004年6月就任伊川联社理事长之后,把资产质量摆到突出位置,不良贷款率逐年显著降低。

同样是以服务“三农”为重心,为什么伊川农商银行能够将资产质量经营的如此优秀?

在伊川采访期间,记者发现一个细节,长期在伊川县城上班的伊川农商银行办公室工作人员刘可对全县每一条乡间小路都非常熟悉。

“我们农商银行的每一个信贷人员都可以做到这样。”刘可说。

沉下去!这也是伊川农商银行对员工的要求,显然以往那种等待贷户送钱上门的工作作风已经不切实际了。

“就是申请3万贷款的小额贷款,我们都得亲自到他户里去调查,有的住得很偏远。要利息的时候,如果不主动来交,我们还得开车到山里去要。”周宏晓向记者讲述了时常发生的一幕。

在具体进行授信和放贷环节,伊川农商银行要求非常严格。

据彭雷介绍,企业如果要申请贷款,首先将相关证照提供包括近三期企业报表和验资报告、各类许可证等,然后银行根据征信系统进行贷前调查。然后信贷员进行实地调查,证实相关情况形成书面调查报告,之后,支行贷款小组进行审议,然后对总行提出建议。

信贷员采取划区域,归属于哪个区域的企业,原则上由这个信贷员做。信贷员分为A、B岗,A信贷员负责这个区,B岗信贷员一般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在贷款发放15天之内,信贷员对企业会进行首次检查,看企业的钱是否用在正规方面及检测资金的流向。

贷款之后,还要进行后续跟踪,10万以下贷款,半年一次检查;10万至50万,一个季度一次;大额的贷款则一个月检查一次。根据金额大小,贷后跟踪的时间不一样。

“截至目前,我们支行1000多笔贷款没有一笔逾期。”彭雷说。

记者了解到,针对农村地区信用程度低、贷款风险较大等问题,伊川农商银行以“信用工程”和“阳光小额贷款”为有效载体,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评选活动,推出五户联保贷款新模式,已评选出信用乡镇4个、信用村63个,评定信用户21462户,建立农户经济档案13.5万户,发放小额信用贷款及联保贷款近2亿元。

服务“三农”是市场化必然选择

“‘立足三农,服务城乡’”为己任,这是伊川农商银行在官方网站上对自己的表述。

在伊川县银企洽谈会上,伊川农商银行表示将急农民之急,扎实为“三农”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好服务。包括扶持特色农业项目,开展“进百姓家、问百姓事、解百姓难”活动,积极采取措施筹资金,扶持当地特色农业发展;扶持涉农龙头企业,先后与当地的伊都面业、天丰面业、金博苑食品厂等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签署业务合作协议,建立和拓宽了长期而稳定的支农渠道;扶持季节性农粮生产,在春耕备播及棚室建设集中段,安排专项资金,简化贷款手续,方便农民贷款,有效地满足了农民在购买种子、化肥、农膜和生产机具等方面的资金需求。

相关负责人介绍,“大三农”理念是伊川农商银行“三大理念”之一且排在首位,即坚持“改制不改色”,继续坚持“立足三农、服务县域”的市场定位,着眼于“大三农”,跳出“三农”服务“三农”,以广阔的发展视野服务好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

在伊川农商银行的2013年工作计划中明确表示,“坚持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不动摇”。

三农发展报告范文6

关键词:信贷配给;涉农贷款;信用环境

Abstract:In the current rural credit markets,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as the main body of the formal financial and personal loans as the informal financial constitute the supply side of credit. However, for various reasons,as the main force of rural supporting,rural credit cooperatives take up many responsibilities. There are some of the reservations. But the informal finance has a lot of “congenitally deficient”,its lending activities still need long-term policy guidance and market supervision. All of these lead to the “difficulty of agriculture-related loans”. To this end,this article from the point of “Three Rural”,uses the relevant theories of micro-economics to analyze the problem incurrent rural credit rationing and put forward corresponding policy recommendations on how to solve the “agriculture-related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loans”.

Key Words:credit rationing,agriculture-related loans,credit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12-0076-04

一、预算约束下“三农”信贷需求的最优选择

面对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组成的信贷供给方,在“三农”信贷需求偏好一定的条件下,二者放款量的各种组合对“三农”来说都有一定效用。也就是说,在由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分别提供的放款量组成的坐标平面上,“三农”总可以找到若干组可以给其带来相同效用水平的组合点,将这些点用一条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三农”的无差异曲线(如图1所示)。

其中, 表示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对“三农”的放款量, 表示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对“三农”的放款量,并且 ,即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

作为农村信贷市场中信贷的需求方和贷款的消费者,“三农”对信贷供给方的选择和贷款量的确定取决于其经济实力和对贷款利率水平的承受能力。一般来说,“三农”的经济实力与其收入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如果假定“三农”的经济实力与其收入水平 存在某种线性关系,即 , ,则在以 、

分别表示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的贷款利率时,“三农”能从以农村信用社为主体的正规金融和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获得的贷款量 与一定满足不等式:

由此可以得到“三农”的预算约束线(见图2)。

其中,、 两点为极限点。 点表示“三农”仅从农村信用社等正规金融机构贷款时所能获得最大贷款量,点表示“三农”仅从非正规金融贷款时所能获得最大贷款量。

由图2可以看出,两轴与预算约束线围成的三角形包含了“三农”所能获得的所有贷款组合,而在预算线以外的其他点都有,“三农”可望而不可及。

将“三农”的无差异曲线与其预算约束线叠加,可以得到图3。

对于图3中的三种不同的贷款组合 、 、 , 点位于预算约束线的上方,因此该贷款组合为“三农”所不能及;点虽然位于预算约束线上,但其并未使“三农”获得最大效用,因为在将点沿预算约束线移至 点时,“三农”获得的效用已由 提升到。因此, 点才是“三农”的最优选择,即该点代表的贷款组合( ,)是在“三农”综合经济实力和贷款利率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给“三农”带来最大效用的贷款组合。

二、涉农贷款难:“三农”无法实现信贷需求最优选择的原因分析

目前,“三农”未能实现信贷需求的最优选择,其中最突出的表现是涉农贷款难。银监会2007年第三季度的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约有7742万农户从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获得贷款,占全国农户总数的32.6%,但仍有超过40%的有合理贷款需求并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无法获得贷款。由此可见,现阶段“三农”面临的金融环境不容乐观。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样的,具体来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信贷市场竞争机制的缺失造成了信贷配给效率的低下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损失

近年来,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金融市场退出,涉农贷款成为典型的卖方市场,在许多农村地区“只农村信用社一家、别无分店”,农村信用社逐渐在农村信贷市场上占据垄断地位。调查显示,截至2005年底,农村信用社发放的贷款已经占到农户正式渠道贷款的71.8%。由于缺少外部竞争压力,农村信用社不仅对农村金融需求“反应迟钝”,而且建立在垄断基础上的价格决定权也造成了信贷配给的低效率和社会福利水平的损失。

(二)僵化的贷款制度设计限制了涉农贷款支农作用的发挥和“三农”贷款效用的提升

现行制度规定,农村信用社小额贷款的额度一般为1至3万元。这个额度基本可以满足纯农户的需求,但对于养殖专业户和农产品收购、加工业主则显得有些“捉襟见肘”。而小额信用贷款期限原则上不超过一年的限制则降低了涉农贷款对水果、经济林种植等长周期行业生产的支持力度。调查资料显示,小额信用贷款的最适度期限为15至18个月。此外,随着近年来农民收入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经营规模的扩大,其对贷款额度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强,但因农村信用社贷款制度设计滞后等问题限制了涉农贷款支农作用的发挥,阻碍了“三农”贷款效用的提升。

(三)单一的贷款抵押担保条件和匮乏的贷款担保体系使“三农”失去了获取贷款的支撑和后盾

为了降低风险资产权重、避免风险资产的再生,农村信用社在贷款发放过程中日渐注重抵质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的发放,这也是基于《巴塞尔协议》框架下的国际惯例。但从客观上看,农户往往难以提供足额、有效的抵押品、质押物或担保人,从而使其获取贷款相当艰难。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对信贷担保实行严格控制,对于民间担保公司的设立也只是近几年才解禁。伴随着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的撤出,为国有商业银行和“三农”牵线搭桥的公有制信贷担保机构正在消失,而处于起步阶段的民间担保公司却因为规模小、缺乏管理经验而难堪大任,从而使“三农”失去了获取贷款的重要支撑和坚强后盾。

(四)恶劣的农村信用环境挫伤了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积极性

目前,乡镇企业和农民的信用观念仍然比较淡薄,逃废贷款现象时有发生,这种恶劣的信用环境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质量乃至生存发展,挫伤了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的积极性。因此,为了提高贷款质量,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对新增贷款的审批力度,缩小了基层机构的信贷授信额度,增大了对信用风险的补偿即在发放贷款时贷款利率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上浮一定幅度。这些措施的采用对农村信用社防范信用风险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同时也造成了农村信贷资金的投放瓶颈和“三农”贷款效用的下降。

(五)非正规金融自身存在的问题使其难以长期、持续地支持“三农”发展

作为一种补充,非正规金融起到了弥补农村信贷资金缺口、支持“三农”发展的作用。据国际农业发展基金的研究报告,中国农民来自非正规金融的贷款大约为来自正规信贷机构的4倍。根据农业部农业经济研究中心农村固定观察点的农户数据,2003年观察点农户来自银行、信用社的贷款仅占年末借入款的19.27%,占年内累计借入款金额的36.09%。从局部数据来看,部分地区的非正规金融已有相当规模,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信贷资金的缺口。但由于非正规金融借贷活动导致了大量资金“体外循环”,这不仅加大了政府对资金运作的监管难度,减少了国家税收,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还容易由其自发行为造成金融信号失真,影响宏观调控效果,并且由于缺乏合法的手续和健全的监管机制,私人借贷等非正规金融的借贷活动容易引起纠纷,进而影响社会稳定。

三、优化“三农”信贷配给的对策选择

优化面向“三农”的信贷配给、解决“涉农贷款难”问题必须清除阻碍“三农”实现信贷配给最优选择的桎梏,从而实现“三农”、农村信用社、非正规金融乃至整个社会福利水平的最大化。

(一)引入合理、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建立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职能,拓展信贷支农业务,利用其政策性资金优势,加大投入,重点扶持。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逐步由城市经城乡结合部向农村渗透,以点贷的方式择优放款,拓宽信贷服务领域。加快农村金融组织制度创新,适度放开农村信贷市场的准入限制,允许设立民营金融机构,允许民间资本、外资参股农村金融机构,发展具有产权结构优势、低交易成本优势、经营灵活、适应性强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特别是发展地方民营中小商业银行,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二)逐步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不断推动信贷业务创新

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的作用,推动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创新,完善信贷管理制度,提高贷款审批和发放效率,不断总结小额信用贷款的管理经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灵活掌握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用共同体贷款、第三方监管动产质押贷款、应收账款质押等贷款业务。树立大农业的观念,延伸支农领域,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通过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充分发挥区域主导产业优势,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极,从而实现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与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建立健全农村担保体系,完善涉农贷款风险分担机制

采取多种形式建立信用担保机构,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大力推动由专业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村集体组成的信贷联保体的组建,通过建立联保体担保基金,为专业大户和农业产业化项目贷款提供担保。促进由政府财政出资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的地方性担保机构的建立,立足县域经济和农村信贷市场发展担保业务。鼓励和引导商业担保机构进入农村信贷领域,对农户、企业贷款提供有偿担保。尝试建立省级再担保机构,分散因担保金额过大而导致的过度集中的风险。

(四)积极培育信用文化,逐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通过建立以“诚信”为核心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夯实农户的信用思想基础,积极培育信用文化,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建立完整、系统的农户、中小企业征信体系,健全规范农户、中小企业信用的法律法规体系,保证农户及中小企业信用征集、评估的真实性,使守信者得到实惠,使失信者寸步难行。通过不断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引导信贷资金进入农村信贷市场。

(五)加强对非正规金融的引导与监管,使之真正成为正规金融的有益补充

尽管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一向对非正规金融采取否定态度,但其借贷活动却屡禁不止,这说明非正规金融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因此,对待非正规金融重在加强引导和监管。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研究制订《民间借贷条例》,就借贷双方的权利、义务,借贷活动的利率最高浮动界限、还款期限、利息支付方式与时间等细节做出详细规定,在此基础上制定全国统一格式的借贷合同,通过立法使非正规金融逐步走向正规化,并在适当的时候对满足一定条件的非正规金融进行改造,尝试建立新的金融组织。

参考文献:

[1]陈道富.中国农村金融供给的主要特点与问题[J].北京: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课题组,2007.

[2]中国沅陵政府公众信息网().

[3]田俊丽.中国农村信贷配给及农村金融体系重构[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