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剂学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剂学的特点

药剂学的特点范文1

【关键词】  中药;药学服务

随着医院药学从传统的药品供应模式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技术服务模式的转变,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逐步开展起来,药学服务便成为热门话题见诸报刊,然而,涉及内容基本上都是有关西药药学服务。为此,笔者就中药的特点及其临床药师服务作一探讨。

1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较多,决定了中药应用需要更广泛的药学服务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有诸多方面,除了生物和环境因素外,中药的品种、产地、采收、储藏、炮制、配伍、剂型、剂量、煎服等本身因素则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方面。

1.1  保证中药饮片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1.1.1  适时采收 

因不同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或全草都有一定的生长期和成熟期,而其有效成分含量的高低,将随其不同入药部位和植物各部分的不同生长期而异,故采药时间应随着中药的品种和入药部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丹参的有效成分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的含量,第4季度收获的丹参比其他季节收获者高2~3倍;薄荷在开花盛期采收者,挥发油含量最高;青蒿中所含抗癌成分青蒿素在7-8月花前盛叶期含量高达0.6%,开花后含量逐渐下降[1]。作为中药师可指导药农适时采收,从源头上把握药材质量。

1.1.2  合理贮藏 

中药贮存、保管条件直接影响其质量。不同的贮藏时间、温度、湿度和方法对药物所含成分有明显影响。有人曾做过实验,三棵针中的小檗碱随贮存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降低,贮存3年在见光、避光两种条件下,小檗碱含量分别降低54.1%和39.88%。又如刺五加贮存时间超过3年或在高温(40~60 ℃)、高湿(相对湿度74%以上)、日光照射等条件下贮存6个月,其中所含丁香苷几乎丧失殆尽[1]。中药颗粒剂﹑散剂易吸潮发粘,注射剂的澄明度易受温度﹑ph值的影响,故要指导中药保管人员结合每种药物特点合理贮藏,防止中药发霉、变色、虫蛀、泛油等,保证中药质量,从而发挥其应有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1.2  协助医师针对病情选择恰当的中药

这一点是临床药师发挥药学服务的关键所在,要求药师必须具备较扎实的中医药知识和一定的临床经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点协助医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2.1  必须按照中医药理论辨证用药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学科的渗透、交叉,用现代药学理论来研究传统中药也取得了可喜成绩。然而,与易理解的西药理论相比,中医药理论博深难明,以至于有人对中医持怀疑态度,也出现了用西医药理论指导中药应用的误区。现代医药学和传统医药学两者建立的基础不同,理论体系、思维模式都存在差异,临床中药师应坚持宣传,提高他们对中医药理论的认识。应用中药只有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辨证施治,才能取得应有的治疗效果。

1.2.2  指导医师或患者正确地选择剂型 

中药除了传统汤、丸、散、膏等剂型外,近年来也出现了颗粒剂、片剂、口服液、注射剂等新剂型,中药的品种也日益增多。作为一名临床药师,应为医师提供专业化的药剂服务,即根据患者病情和各剂型特点选择能发挥最大疗效的品种和剂型。汤剂是口服剂型中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灵枢·邪客篇》中就有治“目不瞑”的半夏汤。《伤寒论》载方113首,有95方是汤剂[2]。长期以来,汤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是因为它具有以下优点:根据病情的不同可以灵活加减,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汤剂多为复方,经过精心的配伍,药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同,达到了降低不良反应、增强疗效的目的;汤剂为液体制型,吸收快、作用迅速。正如李东垣所说:“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所以,应建议医生尽可能选用这种剂型,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中药注射剂是在汤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是对中药剂型的补充与完善,扩大了中药应用的范围,适应了中医临床危急重症治疗的要求。但由于中药及其复方的成分比较复杂,药液中往往多种成分并存,杂质难以除尽,也缺乏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和可靠的质量控制方法,对注射剂的澄明度、稳定性和临床疗效均有一定影响。故此,2005年新版《药典》只收录了止喘灵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注射用双黄连(冻干)和清开灵注射液4种中药注射剂。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道也不断增加,1960-1993年国内期刊的780篇文献共报告1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而1994-2002年9年间,国内主要医药期刊的193篇文献就报道了355例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3]。所以,建议临床医师慎用中药注射剂,并且与其他中药剂型一样,尽可能避免与其他药品同时应用。

胶囊剂也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为在提取、浓缩过程中不需要滤除沉淀物或醇沉精制,与疗效相关成分损失少,基本保持了中药汤剂的特点,然后直接将原药粉或粗提取物装入胶囊,不需要加粘合剂和压力,在胃肠道中崩解快、吸收好,较丸剂、片剂显效快,又由于胶囊的包容,提高大部分成分的稳定性,掩盖了中药的不良气味。该剂型既具有现代药剂的优势,又不失中药的传统特色,使其越来越受人们的青睐。

1.2.3  重视中药(饮片)炮制后特点,针对病情灵活选用 

对某种药功效与应用,临床医师比药师有经验,但对各种炮制品的作用特点,药师却胜一筹。如白术是常用的益气健脾药,生用时益气生血,经用土或麸炒后,甘温之性﹑健脾燥湿作用明显增强。半夏有毒,生品多作外用,经明矾水制后(清半夏),增强了它的燥湿化痰作用;经生姜、明矾水制后(姜半夏),其降逆止呕作用大增;经甘草、石灰水制后(法半夏),多用于中成药中;与其它药物混合发酵后所得的半夏曲主要用于痰多食积之证。临床上常用的当归更有全当归、当归尾、当归身、当归头、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炭之不同,中药师要应用炮制理论,协助医师依据临床所需加以选用,提高疗效,促使患者早日康复。

1.3  帮助患者选购质量好的中药饮片

影响中药(饮片)质量,除上述采收和贮藏外,中药来源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品种、产地不同,其质量也有明显差异。有人测定,新疆产甘草含甘草次酸7.2%、甘草甜素11.1%,同一地区所产光果甘草含甘草次酸3.4%、甘草甜素4.02%,另一品种粗毛甘草含甘草次酸仅0.72%[4]。长白山的野生参,东北各省与朝鲜、日本的园参,其人参总皂苷含量不同,皂苷单体的含量也不一样,故历史上形成了“道地药材”的概念,即某一地区生产的某种药材,质量高、疗效好,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子、四川的黄连、山西的黄芪等都是享有盛名的道地药材。因此,为了提高中药(汤剂)疗效,应选择质量好的中药饮片。

1.4  指导患者正确的煎服中药汤剂

中药汤剂疗效的取得,除了辨证用药准确、选择优良的中药饮片外,还有患者自己能提高疗效的正确煎服法这一关。清代医学家徐灵胎说:“煎药之法,最宜深讲,药之效与不效,全在于此。”名医陈修园也说:“病之愈与不愈,不但方必中病,而服之不得其法,而非但无功,反而有害,此不可不知。”这说明中药煎服法对中药疗效的发挥影响很大,应引起医师与患者足够重视,临床药师应从容器的选择、用水浸泡、火力大小、服药时间方法、饮食禁忌等多方面给予正确的指导。

2  进行广泛宣传,转变中药无不良反应的错误观念

中药来源于天然,人们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生姜、大枣、山药及大小茴香、肉桂便是中药;且相对西药来说,药性和缓的中药多用于慢性疾病的治疗,加之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比较困难,于是便产生了中药没有不良反应的概念,甚至有些医务人员对中药的不良反应也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事实上,早在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对中药的“毒”有了认识。如对作用峻烈的砒霜、生马钱子、生川乌等,在功效中表明“有毒”;妇女妊娠时的用药禁忌;药物配伍时的“十八反”和“十九畏”都是前人对中药不良反应的经验总结。

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人们又发现马兜铃、关木通、广防己、天仙藤等,若长期使用,其中所含的马兜铃酸会导致肾间质纤维化,引起肾功能衰竭;天花粉中的天花粉蛋白有明显的致流产作用;即使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也具有高致敏性。这些都值得引起我们重视。中药师应进行广泛的宣传,促使人们改变中药无不良反应的错误观念,正确认识中药的作用,以安全合理地运用,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3  思考与讨论

   

中药来源于自然界,使人联想到同样来源于自然界的食物。历代也有“药食同源”一说,只不过药对人体的作用强了一些,这大概便是中药安全“无不良反应”的缘由了。也正因为它产生于自然,故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多,且不只是生长过程,也延续到中药的贮藏。土壤、光照、湿度、温度等不同,中药饮片的质量差异便很自然地表现出来。临床药师就是要掌握规律,利用这些因素提高中药质量,避免那些降低中药质量的因素,从而保证优良的中药应用于临床。

西药是在人们主观的、能动的、有目的实验基础上,弄清了药物的性质、结构、效应,甚至代谢过程,也就是说,基本掌握了它的规律后去生产的,而中药产生于复杂多变的自然环境中,对人们来说它还比较陌生,需要进一步的去认识和探知,从而彻底搞清它,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就化学成分来说,中药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表现在:①各种成分性质各异,生物活性也各不相同,而这些成分在各类中药中却普遍存在,仅对有效成分明确的中药,可参照西药的药代动力学方法进行研究。但需要说明的是,中药或其复方制剂的单体成分药动学参数,往往不能完全代替某味中药或复方制剂的作用规律。绝大多数中药制剂哪些成分起作用,在哪些环节起作用,药物的体内转运过程和生物利用度等都不太清楚,很难象西药那样从微观上较准确地指导合理应用,这正反映了中药作用的综合性和整体性。②中药在炮制、配伍、制剂(煎煮)等过程中,各成分之间发生水解、聚合、氧化、还原等产生新物质,使中药复方发挥增效、减毒或改变药效的作用,体现了中药效用的综合性、协同性,炮制、配伍、制剂(煎煮)就是为了增加中药在某一方面的协同作用。所以,汤剂是临床应用最广泛、最能充分体现中医药特色的一种剂型就不难理解,并且提示在有效成分不明确的时候,尽量选择能保存“可能发挥疗效作用的成分”的剂型。至于主张中药单独应用、煎药时的容器选择、服药时的饮食禁忌,也是考虑其它药物和食物影响该药综合性、协同性的发挥。③中药处方以复方居多,即便单方成分也很复杂,更何况单体成分也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使其呈现出广泛持久的作用特点。因此,中药的不良反应可能累及多器官、多组织且呈慢性累积性,不良反应一般很少立刻表现出来。所以,加强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才是真正对患者的安全负责,对患者的健康负责。

总之,中药的自然属性,所具有成分的复杂性,是其区别于西药的根本特点,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沈映君,李仪奎.中药药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3.

[2] 李忠林,李小川,李巧如.如何提高中药的疗效辨析[j].实用中药内科学杂志,2004,18(4):334.

药剂学的特点范文2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99-02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类甾体激素,现主要以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由于糖皮质激素在抗炎、抗感染、抗休克等诸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使其成为现代医学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类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也是药理学教学中内分泌系统药物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章节。

1 药学类专业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特点

基础较差 药理学主要以生理学为基础,而药学类专业学生基础课以化学类内容为主,如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等。而“生理学”(或“解剖生理学”)一般为该专业的考察课,由于和本专业联系相对较少,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畏难情绪 由于药理学章节多,内容复杂,各药物间药理作用联系较少,需要记忆的内容多,学生经常产生畏难情绪[1]。而药学专业类学生由于“生理学”基础较差,学习药理学时感觉比较吃力。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是药理学中最为复杂的章节之一,学生畏难情绪更为明显。主要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为例,介绍药理学教学的对策。

2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教学对策

介绍历史,引兴趣 自从1855年以来,人们一直在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1927年,Rogoff和Stewart用肾上腺匀浆提取物为切除肾上腺的狗进行静脉注射使之存活,证明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存在。1950年,英国药学家亨奇和肯德尔因为发现糖皮质激素,并且确证了它在风湿性疾病治疗上的效果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通过对氢化可的松的体内代谢过程的研究,1958年人们又发现了具有更好稳定性、更好抗炎活性和更低钠潴留的地塞米松。

功效简介,引重视 几十年前,糖皮质激素一度被誉为“美国仙丹”。但是糖皮质激素在医学上扮演过夺宝奇兵,也承担过指责诘难,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抗炎、抗免疫、抗毒、抗休克作用,但是也存在较多的不良反应,如物质代谢的紊乱、引起感染的扩散、诱发骨折、引起病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

进行铺垫,讲生理 生理学的复习,为后面给药时间和不良反应做铺垫。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一定的昼夜节律性,在上午分泌最多,午夜分泌量最低。那么如果患者需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的话,它的给药时间如何确定呢?其实糖皮质激素比较容易出现也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主要是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而导致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所以给药时间应该选择在每天的早上,这时肾上腺分泌比较旺盛,不容易对它产生抑制作用,并且比较符合生理规律。

当生理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时,该药主要参与生理代谢,如对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代谢、核酸代谢、水盐代谢等的影响。在讲述过程中应注意两方面内容:1)当患者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饮食的调整;2)生理作用与不良反应的联系。因为糖皮质激素可引起血糖升高、蛋白分解、水钠潴留等,所以要给病人补充低糖、高蛋白、低盐饮食,还要适当地补钾。另外,该药的生理作用与不良反应也有密切的联系,如引起患者伤口愈合缓慢、抑制儿童生长、向心性肥胖、诱发病人出现骨质疏松等。

回归正题,讲药理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主要为“四抗”作用,其中最重要的为抗炎作用。抗炎作用的特点是:作用强大和非特异性。在本节介绍时应该先介绍一下炎症的发展过程,然后根据糖皮质激素的特点逐一讲解。最后还要强调“抗炎”是机体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而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作用降低了机体的这种防御反应,这也是诱发不良反应的因素之一。

抗免疫作用的讲解应注意简单介绍一下机体的免疫过程(如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等),这样能使学生对“糖皮质激素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有更深刻的理解(并注意强调该药引起“淋巴细胞减少”)。介绍抗毒作用时,一定要强调“毒”指的是细菌内毒素(而不是病毒),所以该药对严重的细菌感染甚至感染性休克有良好的效果。介绍抗休克时,应注意比较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的特点及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除了“四抗”作用外,对血液系统也有显著的影响。主要为刺激骨髓的造血功能,引起红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增多、血小板增多但淋巴细胞减少的现象(三多一少现象),并注意联系糖皮质激素血液系统的临床应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等)。糖皮质激素对中枢的作用为“兴奋中枢”,应注意严重的精神病、癫痫不能使用。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为“促进消化”,应注意与消化性溃疡不良反应相联系。

展开联系,讲临床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密切相关,很多临床应用都与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密切相关。如辅助治疗严重感染(如中毒性菌痢、中毒性肺炎、爆发性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炎症后遗症(脑膜炎出现的脑水肿、心包炎引起的窄缩性心包炎、胸膜炎发生的黏连等)、抗休克等均与其强大的抗炎作用有关,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增加机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力;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严重的类风湿疾病、重症的全身性红斑狼苍综合症、肾病综合症等)、抗过敏(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器官移植排除反应等与其抗免疫相关;治疗血液病(如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过敏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与其血液系统药理作用相关;替代治疗与其生理作用相关。在介绍药理作用时密切结合临床,临床应用的掌握也会水到渠成。

药物是把双刃剑 药物是把双刃剑,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也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首先,糖皮质激素的长期大剂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导致病人出现肌无力、肌萎缩、皮肤变薄、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痤疮、多毛、水肿、高血压、高血脂、低血钾、糖尿等与其生理作用相关,即本药对物质代谢的影响有关,在介绍时也应注意从中引申出来的相关禁忌症(如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者是不宜使用的。诱发感染的不良反应主要与本药降低机体的防御能力有关,特别是在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时更容易发生,所以在使用时应该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对于抗菌药无法控制的病毒、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不宜使用。肌肉萎缩、伤口愈合缓慢与其抑制蛋白合成有关。骨质疏松多见于儿童、老年人、绝经期妇女,发生的原因与其抑制蛋白合成、加快钙离子排出、抑制成骨细胞作用等有关。停药反应也是糖皮质激素的重要不良反应,最主要的是医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减量或停药过快,或停药后遇到感染、创伤、手术等应激反应时,引起病人出现恶心、呕吐、肌无力、低血糖、低血压、休克等肾上腺危象,发生的原因主要在与糖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肾上腺皮质的功能,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与其生理作用有关)。而反跳现象主要是该药改善病人的症状后,疾病未得到完全治疗或对激素产生依赖而引起的,也与其药理作用有一定关系。所以在介绍生理作用及药理作用时应该注意及时联系该药的不良反应,这样便于大家的掌握。

发散思维,讲实践 在讲课过程中应注意结合实践讲解,如糖皮质激素药学监护的要点,对于小儿应该注意不易使用长效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以免影响其生长发育;而对于老年人使用糖皮质激素时容易出现高血压现象,应注意监测病人的血压;对于绝经期的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现象,应该注意检查这方面的不良反应。通过与临床相联系,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到学有所用,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药剂学的特点范文3

论文关键词:中学生;心理特点;情绪;挫折;交往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的不断变化,中学生的情绪特点、交往活动、耐挫心理都存在一定的动态性,只有掌握其特点,才能正确把握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

一、中学生的情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来看,中学生出现较多的自我体验,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体验;从社交方面来看,中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与同学、朋友、师长之间的交往更细腻、更复杂,对“友谊”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有的中学生还开始体验一种更突出的感情活动——恋爱,而恋爱活动往往又伴随着深刻的情感体验,这种特殊的体验对中学生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从社会实践活动来看,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学习社会道德规范,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部分确立了道德感、正义感,同时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强烈性。心理学家霍尔认为青年期处于“蒙昧时代”向“文明时代”演化的过渡期,其特点是动摇的、起伏的,出现了相互对立的冲突,他把这一时期称为“狂风暴雨”时期。青年时期的情绪体验特别强烈,富于激情,而他们意志能力的发展又不够完善,理智驾驭不了情感。情绪一旦爆发就难以控制。甚至会做出一些过激的事情。

3.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中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认知能力还待提高,他们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情绪活动随着其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情绪易出现不稳定状态。今天情绪高涨、精神振奋,明天可能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今天对某人崇拜得五体投地,明天可能恨之入骨,容易从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二、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

1.自卑。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在心理学上又称为“自我否定”。主要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学识、品质等自身因素评价过低。由于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的改变,部分中学生很可能由某一时期学习的“佼佼者”变成某一时期学习的“普通一员”.这种“地位”的改变是造成部分学生自卑的重要原因,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家庭条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有自卑感的学生由于自我评价过低。导致行为畏缩、瞻前顾后、多愁善感,自卑心极强,过于敏感,严重影响了各方面的正常发展。

2.焦虑。焦虑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消极情绪现象,是人们对即将发生的某种事件或情境感到担忧和不安,又无法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过分的焦虑使人处于一种无所适从的状态,总是担心将要发生的事情,坐立不安,注意力分散,办事效率低下。引起中学生焦虑的主要原因有:入学适应困难、学习问题等,如:考试焦虑、人际交往、社会恐怖引起的焦虑、高考升学等。

3.抑郁。抑郁也是极为复杂的情绪障碍,是正常人以温和方式体验到的、已经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持久的一种情绪状态。当个体感到无法应付外界压力时常常会产生这种消极情绪。一部分中学生由于不喜欢所学某一科目,产生偏科现象,严重影响了考试成绩,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于人际关系处理不当。导致情绪抑郁,他们的主要表现是:情绪低落、思维迟缓、郁郁寡欢、闷闷不乐、兴趣丧失,体验不到生活、学习快乐,并伴有食欲减退、失眠等。

4.易怒。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情绪反应都是由大脑皮层决定的。但是美国纽约大学的莱克杜斯通过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情绪的发生都要经过大脑皮层的整合与评估,他认为“情感通道之外,另有一小络神经元直接自丘脑连接到杏仁核,通过这些狭小通道,杏仁核可直接在大脑皮层尚未作出评估之前抢先作出反应,导致有机体的一时冲动”。处于青年期的中学生内分泌系统处于空前活跃时期,易怒是中学生常见的一种消极激情,有的中学生因一件小事或一句话就激动得暴跳如雷,或出口伤人,或粗暴相向。

三、中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特点

人际交往是社会关系的动态形式,它是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条件,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中学生不愿意再依赖家长、教师.希望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社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结交朋友有时难免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1.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是双方的,在交往过程中双方都获得一定的满足,才有可能继续维持和发展交往,如果只想自己从交往中获得好处,而不顾及对方的意愿和利益,这种交往必定要失败。以自我为中心的交往主要表现为:强调评价标准和自我性,注重自己目的的实现。

2.心理不相容。心理不相容是在人际交往中,当他人不能与自己观点一致或自己不能引起他人的认同时,而产生苦恼焦虑,导致与社会和他人相隔离,自我封闭。在心理上有不相容障碍的人,总是将自我束缚在一个狭小的交往范围之内,对他人的一些个性特点往往“看不惯”,因而懒得交往;还有的是由于性格内向,平时不善社会交往,上了中学接触的人多了起来,为了摆脱与人交往的尴尬,自动与他人和社会隔离。现在许多中学生痴迷网络,就是为了生活在那个虚拟的世界里,远离社会人群,所以,心理不相容是中学生交往中一种极为有害的心理障碍。

3.羞怯。中学生普遍具有一种强烈的交往意识,但在实际交往过程中,有的中学生无勇气。原因有二,一是害羞,一是胆怯。羞怯心理主要表现为:(1)自卑性羞怯。这种人对自己的现状悲观,觉得自己不如意,因而害怕与人交往,尤其害怕与有所成就的人进行交往;(2)敏感性羞怯。有的学生一到人群中就党得不自在,总感到别人在挑剔自己,轻视或敌视自己.以致无法安下心来做事;(3)挫折性羞怯。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反射性羞怯,如在大庭广众前受到冷遇,以后遇到类似情况就有羞怯感;另一种是演化性羞怯,如和陌生人交往中碰到过尴尬情况,而后与所有陌生人打交道时就会出现紧张。

4.角色困惑。有些中学生在交往中没有正确认识自我角色,不能根据所处环境和场合不断调节、变换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身份以及没有根据不同的角色去学习相应的与人交往的行为方式,因此在与人交往中常常碰壁,以致失败。

四、中学生面对挫折的心理特点

1.个体的生理因素也是产生挫折的原因

产生挫折的生理因素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身体、容貌、健康状况、生理缺陷等先天素质所带来的限制。例如,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难以成为优秀运动员;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可能因其貌不扬而处于劣势,往往无法在社会场合中潇洒自如、谈笑风生、展示自己的才能,甚至使自己陷入孤寂境界等等,都可能给中学生带来挫折感。

2.自我估计不恰当易引起挫折

中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往往容易过高估计自己,好高骛远,因达不到目标而引起挫折。一位中学生刚入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名列前茅,争当三好学生。主观盲目地给自己制定了过高的目标,其结果当然是实现不了。而这对这位中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不大不小的挫折。当然一个人自我估计过低,畏缩不前,就会错过成功在望的目标,也会造成挫折。

药剂学的特点范文4

【关键词】社区 老年高血压特点 用药指导 药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5)04-0197-01

一 老年高血压的特点

随着时代与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高血压患者的例数逐年上升,社区老年高血压大部分在65岁以上,由于主动脉壁内膜和中层变厚,中层弹力纤维断裂和减少,大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都是单纯性收缩压升高(ISH)导致动脉硬度增加,管腔变窄,自身顺应性降低和大动脉弹性减低,致死的可能性相当大,所以社区老年高血压和普通的高血压具有相当大的区别。

1.血压波动大

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波动很大,由于血压的不稳定,对于心脑组织的损害也相当大,往往受到环境的影响,血压极易产生较大的波动。在晨峰的时候,血压会升高,即在醒来两小时之后与夜间睡觉时期的血压差异之大,对心脑血管的损害相当严重。

2.味觉灵敏度下降

由于老年高血压对肾脏的损害,导致肾脏对盐水的调节能力下降,血压变得对盐分更加的敏感,吃菜会感觉到很咸,摄入的盐分过多会导致血压愈加升高,并且使药物的药效减弱,难以有效降低血压。

3.并发症多

社区老年高血压是身体机能退化而造成的疾病,随之而来的往往是一系列的并发症,因为老年人的身体抵抗能力差,对这些疾病往往没有较好的免疫,动脉硬化、肾脏病变、眼底病变、心、脑等重要器官的损害,往往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是致残、致死。

4.容易出现假阳性高血压

由于老年人的高血压原因以及特点,容易出现动脉硬化,而动脉血管硬化会导致血压计对血压的测量不准确,水银柱比实际情况要高的血压读数,如果按照不正确的血压读数而进行降压反而会造成低血压,产生负面效果。

5.用药后个体反应的差异大

老年人的身体差异很大,有的老年人虽然年迈,但是身体依然很健康,而有的老年人身体器官却早已出现了各种衰退症状,所以老年人的肝肾功能、受体敏感度、胃肠吸收功能都有很大的差异,对治疗所产生的效果也有差异。

二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实例研究

本次在社区中,随机抽取了8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52例,女30例,年龄在65~85岁之间。对这82例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诊断和用药指导,诊断标准参考世界卫生组织X国际高血压联盟的诊断标准。对于老年人的高血压治疗,主要以减缓动脉粥样硬化,减少心、脑、肾的损伤为主。老年高血压的治疗要以平稳和安全为主,循序渐进。低于80岁的高血压老年人,收缩压要控制在140~150mm之间,越平缓越好,然后逐渐下降到140mm以下,具体数值视患者的身体承受状况而定;大于80岁的高血压老年人如果身体状况良好,可以将收缩压持续控制在140~150mm;所有高血压老年人,舒张压要一直保持在90mmHg以下,如有特殊的并发症患者可以再降低一些,对老年人来说舒张压安全且较为舒适的范围在80~85mmHg之间;同时老年高血压的康复指导如下:

1.心理指导

应及时与老年人患者和家属沟通,由于老年人大多缺乏安全感,总是疑神疑鬼,心中有一系列问题,却不愿意说出来,这样长期下去,易于对身体的血压造成损害,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家人之间的沟通,能够让老年人的病情趋于稳定。

2.用药指导

稳定并且长期的服用药效平缓的抗高血压药物,是应对老年高血压的主要方法,但要注意不能长期服用三种以上降压药物,老年人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差,药物过多服用会对身体产生损害。

3.运动指导

良好的日常运动是健全的心理和身体的重要保障,根据高血压患者的不同程度量身订制合适的运动方法,让老年人的身体维持活力。

4.生活习性指导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不良的习惯,起居规律,低盐低脂饮食,能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对稳定血压有明显作用。

三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指导原则

在高血压的用药指导教学中,老年人高血压的用药指导,应保持以下四个原则:平稳降压、个体化降压、终生降压、观察药物不良反应。老年人的身体状况一直是处于亚健康的状态,如果进行激烈的药物治疗,不仅不能加快治疗的效果,反而会导致治疗过程的混乱,对身体产生较大的不良影响。对于老年人高血压的用药治疗,首先要选择平稳的降压治疗方法,药物的选择要优先选用利尿剂、钙拮抗剂、ACEI以及ARB这一类较为平稳并且持续时间长的药物,从而能够有效缓解血压波动较大的情况。药物的初始剂量一定要小,不能够因为急迫而过多地服用降压药。由于社区老年人高血压对治疗反应的个体差异大的特点,所以对于每个老年患者做到详细的检查之后,根据每个患者不同情况采用个体化用药方案,血压得到稳定控制的老年人要定期检查,对于血压控制不好的老年人要及时地沟通,调整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赵小娟.社区老年高血压特点及用药指导[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60~61

药剂学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制剂;药学特点;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社会上越来越重视女性的健康,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治疗妇女雌激素水平下降、治疗经期女性激素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课题,本文将对临床常用雌孕激素制剂的药学特点进行分析,详情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抽取某医院复方雌孕激素口服避孕药、序贯复方雌孕激素制剂和联合制剂、单方制剂若干,复方雌孕激素口服避孕药中包括左炔诺孕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去氧孕烯炔雌醇片、屈螺酮炔雌醇片;序贯复方雌孕激素制剂和联合制剂包括雌二醇环丙孕酮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结合雌激素系列、雌二醇屈螺酮片;单方制剂若干包括替勃龙、莉芙敏。

1.2 一般方法 对以上药剂的药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总结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情况。

2 结果

2.1 药学特点分析 左炔诺孕酮炔雌醇片可以模拟女性生理周期将雌孕激素变化分为三个时相,第一时相,每片含0.05mg左炔诺孕酮,0.03 mg炔雌醇,药片呈黄色,共6片;第二时相,每片含0.075mg左炔诺孕酮,0.04 mg炔雌醇,药片呈白色,为第7~11片;第三时相,每片含0.125mg左炔诺孕酮,0.03 mg炔雌醇,药片呈褐红色,为第12~21片[1]。炔雌醇环丙孕酮片每片含2mg环丙孕酮,0.035mg炔雌醇,具有很强的抗雄性激素作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每片含0.15mg环丙孕酮,0.03mg炔雌醇,是最早进入我国的现代复方避孕药之一。屈螺酮炔雌醇片每片含0.03mg屈螺酮,3mg炔雌醇,属于新型口服避孕药。戊酸雌二醇片共21片,前11天每片含量为1mg戊酸雌二醇,后10天每片含量为1mg环丙孕酮,2mg戊酸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前14天每片含量1mg17一β雌二醇片,后14天每片含量10mg地屈孕酮片,2mg17一β雌二醇片。结合雌激素系列,倍美力含水溶性雌酮硫酸钠;倍美盈前14天0.625mg结合雌激素,后14天5mg醋酸甲羟孕酮,0.625mg结合雌激素;倍美罗每片含1.5 mg醋酸甲羟孕酮,0.3 mg结合雌激素。雌二醇屈螺酮片,每片含2 mg屈螺酮,1mg17一β雌二醇。替勃龙属于选择性雌激素活性调节剂,能抑制内源性硫酸雌酮转化为有活性的17一β雌二醇、激素类雌酮[2]。莉芙敏为黑升麻异丙醇提取物,每片含有20mg生药。

2.2 临床应用效果 左炔诺孕酮炔雌醇片剂量低,能有效控制月经周期,减少撤药性出血,稳定子宫内膜,能够将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的基础上解决患者多毛、面部痤疮、皮脂分泌问题;炔雌醇环丙孕酮片竞争雄激素受体,阻断雄激素作用,除能起到避孕效果之外,还能解决女性雄激素依赖性疾病,坚持治疗6~9个周期可见疗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除避孕外,可治疗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息肉,解决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问题,治疗期一般为3~6个月;屈螺酮炔雌醇片可降低雌激素相关的水钠潴留导致的体重增加问题与肿胀问题,减少抗雌激素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影响,既能治疗经前焦虑症,又能改善患者皮肤。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可利用它在临床上建立可预知的月经周期,补充女性缺乏的雌激素,改善患者情绪、解决患者睡眠障碍与尿失禁问题,此外,能预防骨质丢失,提高妇女生活质量;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可用来治疗绝经早期症状、月经絮乱,防止由雌激素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病变[3],有周期性撤药性出血,可用来调节存在自然流产史患者的月经;倍美力从孕马尿液中提取,属于天然结合型雌激素制剂,副反应小,其药理作用近似内生性雌激素,患者肠道易吸收其中的水溶性雌酮硫酸钠成分,联合醋酸甲羟孕酮可治疗妇女潮热、善阴道萎缩等症状;倍美盈能改善骨痛,包括腰膝酸痛、失眠、潮热引起的骨痛,适用于绝经过渡期的妇女;倍美罗对黄种妇女耐受性强,适应性良好;雌二醇屈螺酮片能在不刺激乳腺增生的基础之上轻微降低血压、有效抑制子宫内膜增生,能够预防心血管疾病。替勃龙可延缓性器官萎缩,能抑制雌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增生,但在组织中可将雌激素的活性显示出来,因此,乳腺癌患者禁用。莉芙敏能缓解因妇科癌症切除卵巢术后的经期症状。

3 讨论

临床应用现代性激素及口服避孕药治疗治疗疾病时应考虑治疗窗口期,并进行检测与随访,初诊时,医生应在熟知药物特性的基础之上阅读药物使用说明书,做好与患者的交流与合作,对患者进行检查,让患者了解治疗期间的服药方法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常规检查包括血脂、尿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等,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性激素治疗的适应症以及性激素治疗禁忌证。

参考文献

[1]郭涛,韩字研.雌孕激素制剂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1,01(12):11-14.

药剂学的特点范文6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有1/2的人血脂异常,也就是说,50%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代谢紊乱的基础上同时伴有脂肪代谢异常。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的增高,脂质代谢发生紊乱,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现象。而血脂异常可使糖尿病患者提前出现许多并发症。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绝对缺乏或胰岛素作用不足而引起血糖异常升高的疾病。实际上,胰岛素不仅掌管着血糖的高低,它还是我们身体内其他两大类物质――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的主要调控因素。所以在糖尿病患者中,由于胰岛素的生物调节作用发生障碍,常伴有脂质代谢的紊乱,出现脂质代谢异常。

异常的血脂通过某些机制沉积在细胞内以及血管壁上,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管腔的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等严重后果。血液中的这些脂质都是不溶于水的,只有与一种或多种大分子的蛋白结合成为脂蛋白,才能在血液中运转,参与体内的代谢。LDL-C就是血浆中携带TC的主要颗粒,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血浆中LDL-C升高,并且其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所以我们称LDL-C为“坏”胆固醇。而HDL-C在血液中不断携带外周的TC进入肝细胞内降解,促进外周TC的清除,防止动脉硬化的发生,故被称为“好”胆固醇。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脂质代谢异常是TG的升高和HDL-C的下降。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点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但患者大多注重对血糖的控制而忽略了血脂异常,这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最近,有关专家指出,糖尿病患者在病程中最主要的病理损害是血管(包括微血管和大血管),其中大血管病变与血脂异常所致的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且其病情进展快,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最主要的原因,故对糖尿病血脂异常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糖尿病由于血糖的增高,脂肪代谢发生紊乱,患者常伴有血脂异常现象。糖尿病血脂异常的特点是:①TG升高有30%~40%的患者TG水平>2.25 mmol/L(200 mg/dl)。②餐后血脂水平明显高于普通人群。③HDL-C下降(可防止血管硬化的脂蛋白)。④致病性很强的LDL-C由于糖化和氧化,清除减慢,严重地危害和加重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的损害。在上述的血脂异常中,由于LDL-C颗粒大小和性质改变,可导致动脉硬化,所以治疗中首先要注意LDL-C水平是否在合理的范围。

糖尿病血脂异常的诊断要点

有糖尿病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