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碳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节能减碳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节能减碳实施方案

节能减碳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煤矿生产;空气压缩机;节能

Abstract: the air compressor system of coal mine of power consumption of the total power consumption by 6%-8%, greater proportion, if air compressor system mismanagement, efficiency is low, can cause a lot of electrical energy waste.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air compressor operation of the existence of the problem, and then puts forward the air compressor's economic operation and energy saving method.

Keywords: coal mine production; Air compressor; Energy saving

中图分类号:TE0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〇、前言

空气压缩机(简称空压机)作为煤矿大型固定设备,为煤矿风动机械提供可靠的动力源。在煤矿主要的空气压缩系统(简称空压机系统)大都设立在地面的压缩空气站,通过管网向全矿井各工作地点供气。随着煤矿管理理念的不断提升,近年来对空压机系统节能减排的要求和节能应用的改造水平也不断提升,作为煤矿主要生产动力系统之一的空压机系统,耗电量占煤矿总用电量的6%-8%,风动设备运行效率本身就很低,如果空压机系统再管理不善,运行效率更低,必然造成能源的严重浪费,因此搞好空气压缩机的经济运行,对节约能源有重要意义。

一、空压机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矿山常用的空压机主要以活塞式为主,其次为螺杆式和滑片式。针对煤矿生产的具体情况,煤矿用空压机多选用活塞式和螺杆式空压机(压缩空气压力在0.61-0.81MPa),其实际运行多存在以下问题,不能保证高效率,造成能源和经济浪费。

空压机传动和压缩部件存在间隙,压缩空气过程中有气体损失现象,直接影响到空压机排气量。

系统管网复杂和漏泄严重,矿井井型越大、矿井越深、开拓面布置越远其管网距离越远、效率越低。

3)老旧式空压机运行效率低。长期运转使用的空压机设备老化、效率降低,旧式的活塞式空压机运行效率低下,0-40m3双螺杆式空压机空载节能效果较单螺杆式空压机差。

4)油式螺杆空压机后期维护所需经济费用大。油、油气分离器、空气滤清器都要定期更换(不能反复使用),运行不经济。

5)矿井所需压缩空气量是随时变化的,并不要求空压机(组)经常运行在额定工况下,空压机(组)排气量往往大于矿井用气量,造成能量损失。

二、经济运行与节能方案

1)减少容积损失,提高排气量。空压机的排气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最后一级排出的空气量(换算到第一级进气口大气状态的空气量),它取决于吸进的空气量。吸气量减去排气量就是空压机工作循环的泄漏损失,因此减少机体本身泄漏损失可以提高空压机的工作效率。

空压机的额定排气量是在标准工况下确定的,由于使用环境与条件差异、运转时间的长短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一般都较难达到标准工况。因此,加强对空压机的管理和日常维护,及时消除泄漏现象,使设备保持最佳状态,就能相应地提高排气量。

2)选择合理的供气方式,减少压缩空气的泄漏。目前矿井压缩空气系统,大都在地面设集中压缩空气站,通过管网向矿井各工作地点供气,系统管网复杂和漏泄严重,造成严重的电能浪费。因此,把这种传统的供气方式改为分散就近供气方式,以简化管路损失,节约能源,是非常必要的。某些深井由于管网损失过大,使井下风动机械效率过低,采取分散就近供气方式可简化管网结构,减小输气长度、提高系统效率。以井深400m矿井为例,地面空压机输出压缩空气压力为0.65-0.7MPa,井下风动设备压力一般为0.5-0.6MPa,压力损失大于0.15MPa.采用分散式供气方式年节约电费40多万元。

3)选择使用高效率的空压机,及时更新老旧空气压缩机。空气压缩机的结构形式、制造质量对空压机的效率影响很大。由于螺杆式空压机较活塞式空压机在占用空间、运行效率、噪音和振动、耐久性和维护量等指标上均占有优势,所以近年来煤矿用空压机多选用螺杆式空压机。

常见螺杆式空压机有单螺杆空压机和双螺杆空压机。单螺杆与双螺杆式空压机性能对比见表1。从节能和运行经济的角度来看,采用无油方式或内置变频控制的螺杆式空压机效果好。无油螺杆式空气压缩机主要特点是维护简单、后期费用较有式螺杆空压机少、振动噪音小;内置变频螺杆式空气压缩机的主要特点是节能效果好、操作简单、保护完善、购置和维护费用高。

4)更新或改造控制系统,采用变频调速装置集中控制。由于空压机是结构复杂的通用设备,运转时间长,配备电动机功率较大,因而降低空压机的功耗,提高空压机的经济运行,对节能具有一定意义。除加强日常运行管理、减少泄漏、合理、定期维护等措施之外,更新或改造空压机的控制系统,采用变频调速装置集中控制对其节能有更加明显的作用。

首先,空压机驱动轴上输出的轴功率,与排气压力、空压机转速有直接关系。也就是说,在实际运行中压缩空气的使用随时在变化,空压机并不经常工作在额定工况,而空压机排气压力的高低则直接影响到实际轴功率的大小。排气压力越高,所需轴功率越大。

其次,为满足用气量的随时变化要求,储气罐内气体必须保持一定压力。目前大多数空压机采用切断进气的调节方式来改变排至储气罐的气量。空压机实际运行的排气量正好满足生产用气需要,储气压力保持不变,若能维持这种状态当然最佳,但实际上空压机排气量要大于用气量。当储气罐压力达到额定值时,一般采用两种办法:一种是空气压缩机卸荷运行,不产生压缩气体,电动机处于空载运行,其耗能仍为满负荷的40%-60%,这部分电能被白白浪费;另一种办法是停止空气压缩机运行,但是若无较大容积的储气罐,将会导致电动机的频繁启动,空载电流对电网及其他用电设备冲击较大,同时也会严重影响空压机的使用寿命。

所以,由变频设备实现空压机的供气压力-转速的动态匹配,减少了电动机的实际输入功率,达到节能的目的。而且当空压机停止空转,电动机不存在空载运行,这部分能量也得到很好的利用。

三、结束语

本文着重针对煤矿用空气压缩机的实际运行进行了分析,主要探讨了矿用空压机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经济节能的运行方法。降低空压机实际运行的能耗,提高运行效率是煤矿企业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于励民,仵自连.矿山固定设备选型使用手册[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7.

[2]刘富.矿山电力拖动与控制[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5.

[3]吴忠智,黄立培,吴加林.调速用变频器及配套选用指南[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节能减碳实施方案范文2

一、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接通知后,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及时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制定细化方案,严密组织实施。为使节能宣传周活动落到实处,我校活动领导小组加强检查督促,定期巡查、抽查,做到有问题及时发现,快速整改。在宣传周活动中,我校按照实施方案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宣传活动,在教学大楼、学员餐厅、学员住宿楼、办公大楼等处悬挂“节能宣传标语”,利用短信平台发送“节能公益短信”等,向广大教职工和前来培训的学员介绍我国的能源现状,节能的意义及节能小知识。扎实开展“低碳日”能源紧缺体验活动,体验日当天,学校停开了办公区域空调以及公共场所照明,关闭了办公楼和教学大楼电梯,鼓励教职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积极倡导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树立节能意识,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共同建设绿色、低碳、环保、和谐的美好校园。

二、健全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

宣传周期间,我校认真审定和完善学校节能管理规章制度,明确节能工作责任,并将严格按章执行。由于我校培训人员的人数具有不确定因素,每月用能人数浮动较大,要求各用能点(教学楼、餐饮部、客房部)有专人动态统计用能人数和用能情况,有特殊情况及时上报。认真做好用能的核算工作,每月定期抄表,增加抄表次数,以便分析本单位用能情况,通过用能核算来及时反映用能的损耗是否正常,发现异常现象,找出原因进行解决,真正地做到管理出效益。

节能减碳实施方案范文3

关键词:碳税 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

一、碳税概述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重大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和社会问题。CO2是引起全球气候变化的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如何控制CO2的排放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

碳税是二氧化碳排放税的简称,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目的,对化石燃料产品,按其碳含量或碳排放量征收的一种税。其具有以下特点:第一,碳税是一种调节税。碳税作为一种宏观经济调节手段,能够发挥激励作用,促进节能,促使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推广使用,以实现经济可持续的发展。第二,碳税是一种间接税。与直接税不同,碳税是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征收。第三,碳税的实施具有差异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实施碳税,其实施效果有较大差异。因此也决定了碳税的开征不可能实行统一的税率,应当根据各国、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实施方案。第四,碳税影响具有广泛性。碳税的征收涉及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的诸多方面,在征收碳税的过程中,实施国不仅考虑到经济效率、环境效果,还要考虑到社会效益、国际竞争力等问题。

二、我国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碳税作为一种新的税收制度,目前对于开征是否具有可行性依然存在着争论。综合国际上学者对炭税利弊的争论,我们可以看出反对者主要是从碳税会使能源价格上涨增加企业和个人负担考虑,但是大多数学者是赞成我国开征碳税,认为我国有开征碳税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碳税开征的必要性

开征碳税是节能减排,减缓国内外压力的需要。中国自2008年超过美国成为为温室气体排放最多的国家,并且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排放量还将进一步增加,承担更多减排责任的国际压力越来越大[1]。当企业通过税收的激励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时,就会形成一种自下而上的节能减排动力,这种动力同政府的自上而下的动力汇合,形成一股全社会的合力,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节能减排景象[2]。碳税作为实现节能减排的有力政策手段和保护环境的有效经济措施,应成为我国应对气候变化中的主要政策手段之一,其目的主要是通过对二氧化碳征税使二氧化碳的生产和消费所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以减少碳的排放,从而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现实。

开征碳税是应对“碳关税”贸易大棒的需要。在2009年7月3日中国商务部的新闻会上,新闻发言人姚坚指出,碳关税概念不仅违反了京都协定书,也违反了WTO规定,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精神相违背。但在气候变化协议框架下,这是允许的。中国开征碳税,可通过WTO禁止双重征税原则阻断碳关税的征收。

碳税作为推动经济发展低碳化的有力政策工具,在二氧化碳减排方面应有积极的效应。中国显著减少碳排放的承诺正是我国碳税推行的脚本。中国积极主动地开征碳税,能更好的应对美国的绿色保护主义。

三、我国碳税设计的基本构想

税法主体的权利义务必须有法律予以规定,税收要素必须有法律予以明确规定,没有法律依据,任何主体不得征税或者减免税收只有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以新的税种形式征收,才能让公民敏感地意识到国家节能减排,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战略安排,有利于培养生产者和消费者减排的意识,充分、有效地发挥碳税本应具有的社会效应。

(一)课税对象

既然开征碳税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二氧化碳的减排,因此其课税对象理所当然应该选择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二)征收环节与纳税人

碳税的纳税人与征税环节是碳税的核心问题,必须平衡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笔者认为可行的方案如下:

(三)税率

碳税作用的发挥要设定分阶段逐步提高税率的做法。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情况,碳税税率应设计成产品差别定额税率,即不同税目(产品)按其含碳量的高低,确定不同水平的定额税率。同时,同一税目内,不同等级的同种产品也要按其含碳量的高低,实行不同水平的定额税率,即分级定额税率(具有累进性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的实际发展状况和国际协调等方面的需要,建立起碳税的动态调整机制,更好地发挥碳税在二氧化碳减排和节能上的重要作用。

(1)对此种化学原料所造成危害的评估结果;(2)消除危害需要耗费的成本情况;(3)我国现行税法与相关法律中对此化石燃料的税收征收现状。

(四)收入归属与使用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碳税收入的规模及比重不会很乐观,但现阶段政府节能减排的支出额却可能且应该很大。如果设立专项基金专款专用,势必会造成入不敷出的局面,人为增加该领域支出的阻力。同时必须考虑碳税与其他税种的衔接、配合问题,必须考虑其收入与其他税种收入之间的兼顾征收、统筹使用、互为补充的问题。如将碳税纳入专项基金管理,专款专用,则不利于该目标的实现。但是,制定碳税制度的目的是减缓气候变化,保护生态环境,而不是增加税收。据此分析,碳税开征之初不提倡专款专用,等到碳税制度完全稳定并被民众接受时,应当考虑碳税基金的设立,降低加工业由于征收碳税而成本增加的竞争劣势。

参考文献:

[1]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2):98-100.

节能减碳实施方案范文4

关键字:低碳经济;立法模式;借鉴

中图分类号:F3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919(2012)03-0056-02

低碳经济,顾名思义是指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方式,尤其二氧化碳这一主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要得到有效控制。低碳经济的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新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1]。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模式,不仅需要技术创新,更需要完善的法律制度进行规范引导。

1 中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我国目前并无相对完善的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关于低碳经济的法律规定散见于相关的资源能源立法及环境保护法律之中。

1.1 能源法律方面

能源问题是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要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节约能源。我国关于能源方面的法律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

法》(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2011)、《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200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7)。上述法律尤其是《节约能源法》对于推动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功效。

1.2 环境保护法律方面

我国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此项法律的公布与实施,标志着我国环境战略由“末端治理”向全过程控制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

1.3 政策规章方面

近些年来,我国相关的政府部门积极制订节能减排的各项规划及实施方案。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我国第一个《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2007年6月,政府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同年9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年7月19日国务院通过了《“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2 国外低碳经济法律概况

2.1 英国低碳经济法律发展

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进入21世纪之后,英国又因低碳经济再一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并宣布将实现低碳经济作为能源战略的首要目标,到2050年要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为实现这一目标,英国政府做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尤其在低碳经济法律法规制定方面,已经抢占了“全球制高点”。

2008年11月26日,英国议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为此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为减少碳排放、适应气候变化立法的国家。2009年4月,英国财政部宣布将“碳预算”纳入政府预算框架,使之应用于经济社会各方面。同年7月,英国政府了《英国低碳转型计划》战略白皮书,与该计划同时公布的还有三个配套实施方案:《可再生能源战略》、《英国低碳工业战略》和《低碳交通计划》。

2.2 美国低碳经济法律发展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在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也居全球前列。为降低能耗,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美国政府尤其是奥巴马政府作出了包括立法在内的多项举措。

2005年美国出台了《能源政策法》,这是美国第一部综合性的能源法。2007年美国参议院提出《低碳经济法案》,该法案明确了低碳经济将成为美国未来重要的战略选择。2009年2月,美国正式出台了《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同年6月美国众议院通过了《清洁能源安全法案》, 法案以立法的形

式提出了建立“碳排放总量管制与交易制

度(cap-and-trade)” 。

2.3 日本低碳经济法律发展

作为《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日本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结合本国能源匮乏的实际情况,注重与国家能源战略的协同效应,形成了以《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法》为核心,以《能源政策基本法》、《节约能源法》、《氟利昂回收破坏法》、《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等相关配套法规为内容的一整套较为完整低碳经济法律体系。

1979年6月,日本颁布了《能源利用合理化

法》(又称《节约能源法》)。1997年4月颁布了《促进新能源利用特别措施法》,大力发展风力、太阳能、地热、垃圾发电和燃料电池发电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2002年6月由日本国会制定的《日本能源政策基本法》正式颁布并实施。

综上所述,通过对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低碳经济立法进程的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世界各国的低碳经济立法模式大致有这样几种:①以防控“气候变化”为主导的法律模式,英国属于此种立法模式;②污染预防型法律模式,以美国为代表;③低碳经济型,以日本为典型。

3 国外低碳经济法律模式对中国启示

3.1 低碳经济立法要结合中国的国情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发展经济、消除贫困、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等多重压力。目前中国经济发展 “高碳”特征极其明显,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所以低碳经济立法不应该采取“一刀切”原则,要考虑既给原有的支柱产业留下生存的空间,又要为新兴的产业营造良好的市场规制秩序[3]。

3.2 低碳经济立法要与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相契合

任何国家的法律体系都是一个有机结合的整体,建设低碳经济法律体系必须结合我国现有的法律体系,既不能照搬发达国家的立法模式,也不能不考虑现有法律体系特点,特立独行,一味创新。应该立足于我国现有的低碳经济立法,改进与现代经济发展体制要求不符的条款,增加“森林碳汇制度”、“绿色碳基金制度”等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规制及制度。

3.3 低碳经济立法要突出政府主导及全民参与作用

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发展绝不仅仅依靠少数立法者努力,其中政府主导地位及全民法律意识均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是自然资源严重匮乏的国家,然而日本的经济发展速度规模在全球都是首屈一指的。这得益于日本健全的低碳经济立法体系,更关键的是日本政府在低碳经济领域发挥的主导地位及全国民众节约环保意识的普及。

中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竞争态势,通过法治手段,继承传统的精华,借鉴国外经验,中国低碳经济法律体系会日益完善,也会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愈加重要的功效。

参考文献:

[1]崔霞.发展低碳经济,法律规制要先行[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52-52.

节能减碳实施方案范文5

组织人员精心制定并出台了《2014年自治县节能宣传周和低碳日活动方案》,总体规划好我县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项工作。6月9日,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召开联席会议,周密部署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各项工作,明确责任单位职责,形成部门各司其责,密切合作,统筹推进的工作格局,有效地推进了节能宣传周活动工作扎实开展。

二、组织好宣传周启动仪式及相关活动

6月10日上午8:30,在县城繁华地段的建行前面举行了以“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为主题的2014年县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县政府办、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县发改委、县农业局、县教育局、县国土环境资源局、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商务局、县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县国资委、县总工会、共青团县委、质量技术监督局、供电局等主办单位和县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1名领导和2名业务人员共120多人参加了启动仪式。县政府吴冬副县长在启动仪式上做重要的讲话。仪式启动后,各主办单位以宣传画板、摊位展示、现场演示、互动体验等方式,宣传我省和我县节能减排降碳成就和典型案例、我省和我县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及限塑规定等,开展节能减碳咨询活动,解答群众咨询4500多人次,发放《节能减排低碳宣传手册》、《节约用电小窍门》等宣传材料3800多本(张),悬挂宣传横幅10条。

三、多方位开展宣传活动

(一)开展“节能低碳进机关”活动。6月10日“全国低碳日”当天,各公共机构同时举办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以停开四层以下办公楼电梯、关停办公区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方式开展电力紧缺体验,倡导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等绿色出行方式节能减碳。通过悬挂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和宣传标语、举办知识讲座、参观展览等方式,广泛宣传节能工作,营造节能氛围,通过制作宣传栏、利用电子显示屏、政务网普及节能和低碳常识,倡导全县师生和医务工作者广泛参与节能节水实践,建设节约型校园和节约型医院。6月11日,各公共机构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省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办法》和《“十二五”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实施方案》等节能政策法规。

(二)开展“节能低碳进校园”活动。县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校园节能低碳行动”,利用学校校报、校刊、广播、网络、黑板报等载体,大力宣传节能低碳知识,努力营造浓厚的节能低碳氛围。组织“三个一”活动,在中小学校举办一次能源资源国情报告会或气候变化、节能低碳、生态文明讲座,组织一次节电体验活动,开展一次有关节能低碳的团队活动或班会,引导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节能减排低碳创意思考和创作,树立勤俭节约、反对浪费的节能减排降碳理念和行为习惯,营造节约型绿色校园的良好氛围。共青团县委倡议全县幼儿园学童在父母的陪同下,步行或乘公交车上下学,体验能源紧缺和绿色低碳出行方式。

(三)开展“节能低碳进企业”活动。县国资委动员国有企业深入开展以节电为重点的节能和资源节约宣传活动,加快实现能源结构清洁化、低碳化。县总工会在职工中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知识,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围绕节约电力资源和保护环境,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等“五小”活动。县科工信局印发《省节能技术产品推广目录》(第二批),为相关部门、行业管理机构、企事业单位等节能管理工作提供信息支持,加快推动节能减排降碳适用技术产品在我省各领域的推广应用。

(四)开展“节能低碳进社区”活动。县科工信局利用社区宣传栏或设立展板宣传居民阶梯电价、水价政策,推动居民合理用水用电、节约用水用电。开展家庭节能行动和建设美丽家园行动。开办居民家庭节电课堂,培育良好的用能习惯,引导居民节约用能用电。到社区派发节能宣传手册、传单,现场咨询家庭节能节电及低碳有关知识。

(五)开展“节能低碳进农村”活动。县农技中心组织县级农业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村沼气综合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绿色植保、节水灌溉等节能减排的农业低碳新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推介节约型农业相关新技术、新成果、新措施,大力宣传适合农村的节能减排技术和农业低碳发展技术,引导农民选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六)开展交通节能低碳宣传活动。县交通运输局在客运站点等公共场所及车辆等交通运输工具上利用视频、海报等形式宣传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成效以及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理念。印发绿色出行宣传手册,引导广大车友多乘坐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提倡合作乘车,环保驾车和使用低排放、低能耗汽车等出行方式,倡导公众绿色出行。

(七)开展建筑节能低碳宣传活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积极宣传绿色建筑、建筑节能改造、太阳能建筑一体化等方面的成效,提高公众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的认识。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学习建筑节能相关知识,发放宣传手册,宣传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等知识、宣传绿色建筑、太阳能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等。

(八)开展绿色饭店、绿色消费活动。县商务局组织编印《绿色饭店节能降碳案例》,推广一批适合酒店餐饮企业进行节能减排改造的节能技术产品,推进宾馆酒店绿色运营。在全县各大型商场和超市开辟绿色消费专柜,向消费者和顾客宣传节能知识,推介高效家用电器产品,促进节能低碳新技术、新产品的销售和使用。

(九)低碳专题活动。县发改委倡议“建设低碳,争当绿色公民”,激发公众保护环境、建设低碳的信心。以宣传展板、节能低碳产品展示等方式,宣传低碳知识及我省、我县推进低碳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开展低碳培训和讲座,聆听企业代表、普通公众对我省及我县低碳发展的诉求。

(十)资源节约宣传活动。县商务局在加油站户外媒体开展节能宣传,派发宣传单、使用节能环保油品等活动。宣传国家及我省散装水泥政策法规。县科工信局、县商务局、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监督检查公共场所、商场空调温度设置情况、商品能效标识、用能用水行为。对大中型购物商场、超市、集贸市场、零售摊贩、个体工商户等薄弱环节塑料袋有偿使用和超薄塑料袋使用情况进行检查。

节能减碳实施方案范文6

    1.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建立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探索建立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积极开发交易产品,健全配套的登记、结算、信息等制度,搭建交易平台,培育交易市场,完善交易服务,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自愿减排交易。探索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根据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区域主体功能和重大生产力布局,结合节能减排任务目标,科学确定各地能源消费总量和碳排放总量,合理制定碳排放权分配方案,选择减排任务重或潜力大的地区,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包括总量目标、配额管理、监测报告核查、交易、政策法规和市场监管等要素的碳排放权交易基本框架体系。试点地区要制定配套实施方案,健全管理机构,加快培养专业人才,确保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2.鼓励企业通过产品低碳认证。按照中国环境标志低碳标准,积极推动低碳认证工作开展。组织企业开展低碳系列认证知识交流会,开展低碳认证制度建设研究工作,以产品为链条,吸引整个社会在生产和消费环节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通过产品低碳认证标识向社会推进一个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以公众消费选择引导、鼓励企业开发低碳技术和产品,向低碳生产模式转变,达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果。

    3.提高全社会参与水平。发挥公共机构示范作用。加强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等公共机构的办公节能管理,建立健全节能管理目标责任制,加大设施低碳化改造力度,推进低碳理念进机关、校园、场馆和军营。逐步建立低碳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制度,制订政府采购低碳节能技术产品推荐目录,完善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逐步提高低碳产品比重。推动行业开展减碳行动。制定钢铁、化工、石油、建材、煤炭、轻纺、有色金属、交通、建筑等行业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行动方案,开展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鼓励企业完善促进节能低碳生产的工作机制,构建全员参与的节能低碳企业文化,引导企业积极承担低碳发展责任。选择全省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企业,试行“碳披露”和“碳盘查”,开展“低碳标兵”创建活动。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典型示范、专题活动、展览展示、岗位创建等多种形式,大力倡导绿色低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组织开展家庭、学校、社区、农村等节能减排专项行动,动员全社会参与节能减排,弘扬以低碳为荣的社会新风尚,树立绿色低碳的价值观、生活观和消费观,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二、建立健全法规和标准体系

    1.适时修订与应对气候变化相关的法规。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要求,适时修订已出台的节能、可再生能源、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环境保护等领域的法规、条例、行政规章。充分发挥行业龙头企业在行业管理条例、标准制定中的引领作用,参与国家相关法规制定,同时对我省相关法规做出补充、修订和完善,切实保持各领域政策与行动的一致性,发挥协同效应。

    2.及时制定应对气候变化的规章、条例、标准。根据我省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面临的形势与任务,总结借鉴国内外、省内外应对气候变化建章立制的经验,确定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满足应对气候变化需要的政策框架和制度,明确各方职责和工作要求。在制定和实施有关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根据各领域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与管理要求,制定有关温室气体排放的报告制度及统计、检测、核算、考核制度,信息披露和管理制度,以及反映我省特点的配套法规、标准。

    3.强化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实施。按照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要求,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促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法治化、规范化。加强相关领域的执法监管体系建设,形成督查工作的长效机制。强化部门联合执法,建立监察与帮促服务相结合的联动机制,加强对各市、重点用能单位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强化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考核,为落实相关激励约束政策提供支持。

    4.加强宣传引导。加大应对气候变化的立法宣传、法律教育力度,提供法律服务,保护合法权益,依法明确企业责任、政府职责和公众义务,增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三、构建经济支持体系

    综合运用财税、投资、金融、价格和收费等多种低碳经济政策,制定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投资导向目录和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加大政府引导和调控力度,促进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构建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支持体系。

    1.财税政策。加大财政投入。发挥政府资金投入的主导作用,建立相对稳定的政府资金渠道,确保资金到位和高效使用。设置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气候变化基础研究和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实施以及在农业、森林、水资源等领域的适应与减缓气候变化的能力建设。从节能减排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等财政资金中安排专项资金,支持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和推广。加大财政专项引导资金,落实节能低碳产品惠民政策,大力推广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等新能源应用工程,促进太阳能集热系统在工业、公共机构、商业和居民生活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支持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完善税收政策。落实国家支持节能减排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对节能环保项目给予企业所得税减免,对节能环保专用设备投资给予企业所得税抵免,对节能减排设备投资给予增值税进项税抵扣。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取得的收入,在计征企业所得税时实行减计收入政策。对节能环保型车船、节能环保型建筑和现有建筑的节能实行税收优惠。积极推进资源税费改革,将原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税计征办法由从量征收改为从价征收并适当提高税负水平,促进资源合理有效利用。完善和落实资源综合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进出口税收政策,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设备及能源、资源类产品进口实行税收优惠,减征或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收。健全政府采购制度。积极推进政府绿色采购制度,继续实行《省级机关节能降耗考核奖励办法》,鼓励机关单位对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用电设备等进行节能技术改造。调整政府采购目录,完善节能、节水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监督制度,定期公布节能产品政府采购补充清单,实行节能产品政府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加强对政府采购节能产品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将有关政策落到实处。

    2.投资政策。完善投资政策。规范和完善投资管理政策,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的盲目投资,引导投资更多地投向三农、科技创新、生态环保、资源节约、民生和社会事业等领域。严格高耗能、高排放项目的审批程序,对符合产业政策的低碳产业投资项目,要简化投资审批、核准手续,放宽投资领域,降低准入标准。鼓励拥有先进低碳技术的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领域。完善循环经济投融资促进体系,将由政府投资拉动为主变为以市场选择为主。优化投资结构。合理确定政府投资规模,科学界定政府投资范围,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促进财政基本建设投资向非化石能源发电、新能源产业、低碳技术研发、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以及农村环境监测和农村水环境保护等领域倾斜,提高对低碳试点和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冶金、化工、建材等行业开发利用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能资源,积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增加绿色低碳产品市场需求,有效引导企业生产和公众的高碳化模式向低碳模式转变。创新投资机制。建立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投资机制。政府引导资金,要灵活运用补助、贴息、杠杆基金等手段,探索建立以政策性投资公司、专业化担保公司和发展基金等为主要形式的投融资新模式,引导并带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低碳经济建设。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加快建立绿色发展补偿机制。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加大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推行资源型企业可持续发展准备金制度,积极探索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制定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评价标准,运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重点耗能领域和行业节能改造,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社会化服务。

    3.金融政策。加大信贷支持。鼓励和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提高能效、节能减排技术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对低碳高效环保项目实施金融倾斜,大力扶持新能源和清洁能源项目。加快金融创新。引导金融机构围绕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开展绿色低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建立多层次低碳金融保险市场体系,完善相关制度,创新服务方式和手段,增强对农业、水资源、渔业等行业的金融保险服务,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低碳经济领域,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积极利用外资。积极利用中国清洁发展基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等双边和多边基金,支持我省开展气候变化领域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4.价格和收费政策。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以市场为主导,以政府宏观调控为辅助手段,建立和完善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求关系和温室效应成本的资源价格机制,推进一次能源的合理开发和高效利用。认真落实国家关于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政策,理顺煤、电、油、气、水、矿产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关系,依法清理取消涉及矿产资源的不合理收费基金项目。推进水资源价格改革,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电价机制。完善输配电价,竞价上网,以发电与售电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输电和配电价格按照成本定价为目标,兼顾通胀形势和不同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稳步推进电价市场化。鼓励冶金、化工、建材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余热、余气、余压等余能资源综合发电,完善余热发电上网价格政策和电价补贴政策,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严格落实国家差别电价政策,扩大差别电价实施范围,适当提高加价标准。加强节能发电调度和电力需求侧管理,根据产业实际,加快高耗能行业和企业类别及其耗能水平的评价甄别工作进程,修订差别电价加价目录,及时公布不同行业实行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政策的企业名单,对超过国家和省能耗限额的产品和用电单位,依法执行惩罚性价格,严格控制高耗能单位和产能过剩行业用电。适当推行居民用电阶梯式电价。深化供热体制改革,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落实脱硫电价,研究制定燃煤电厂烟气脱硝电价政策。创新收费政策。全面实行国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落实“谁受益谁付费”和“污染者付费”原则,科学设计收费政策。创新城市交通收费政策,建立分区域、分时段的差别收费政策,研究开征道路拥堵费,促进绿色低碳交通。改革垃圾处理收费方式,完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费制度,推行环卫行业服务性收费,减少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的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