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的定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剂学的定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剂学的定义

药剂学的定义范文1

【关键词】 依诺沙星 高效液相色谱法 药代动力学

依诺沙星(Enoxacin),化学名为1-乙基-6-氟-1,4-二氢-4-氧代-7-(1-哌嗪基)-1,8-萘啶-3-羧酸倍半水合物,为三氟喹诺酮类抗菌药,能通过抑制细菌的DNA回旋酶、拓扑异构酶IV,抑制DNA的合成和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其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沙眼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具良好的抗微生物作用,对结核杆菌和非典型分枝杆菌也有抗菌活性[1]。本实验旨在建立简单快捷的检测方法,研究依诺沙星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药品、试剂和仪器 依诺沙星片(规格:0.1 g/片)、氟罗沙星由湖北百科亨迪药业有限公司提供。依诺沙星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甲醇和乙腈为色谱纯,由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开发中心提供。三氟乙酸为Sigma公司产品(064K3647)。70%高氯酸、冰乙酸为分析纯,由天津市化学试剂三厂生产。实验用水为本实验室自制重蒸水。

高效液相色谱仪为Agilent1100系列,包括G1322A在线脱气机、G1311A四元泵、G1313A自动进样器、G1316A温控箱、G1315B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和Agilent 化学工作站(Rev A.10.02.[1757])。其他仪器包括:电子分析天平(AB204-A,梅特勒-托利多上海仪器公司产品)、旋涡混合器(XK96-B,姜堰市新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产品)、重蒸水仪(1810-B型,江苏金坛市科析仪器有限公司产品)、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TGL-16G,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产品)。

1.2 受试者选择 根据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2],选取2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年龄21~24岁,体重55~77 kg。受试者无烟酒嗜好,无神经系统、精神异常及代谢异常等病史,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正常。受试前2周至整个试验期间禁烟、酒和禁服其他任何药物。试验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给药方法和样品采集 20名受试者禁食12 h后,于次日清晨空腹口服单剂量依诺沙星片0.4 g,200 ml温开水送服,服药2 h后方可饮水,4 h后进统一餐。服药前取空白血,服药后分别于0.333、0.667、1、1.5、2、3、4、6、8、10、12、24 h取静脉血3.0 ml,注入肝素化的试管,离心(3 000 r·min-1×10 min),取血浆,-65 ℃冰冻保存备测。

1.4 血浆样品处理及血药浓度测定

1.4.1 色谱条件:色谱柱:ZORBAX Eclipse XDB-C18(4.6×150 mm,5μm,Agilent,USA);保护柱:XDB-C18保护柱(4.6×12.5 mm,5μm,Agilent,USA);流动相:乙腈-0.1%三氟乙酸-水(20:20:60,V/V/V);流速:1.0 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342 nm。

1.4.2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准确吸取待测血浆样品0.5 ml于1.5 ml EP管中,加入100 mg·L-1氟罗沙星内标应用液50μl,再加入35%高氯酸40μl,旋涡振荡10 s后,12 000 r·min-1,离心10 min。取上清液300μl于自动进样器的样品瓶中,设定20μl进样检测。

1.5 血浆标准曲线的制备和定量下限

1.5.1 血浆标准曲线的制备:取8支1.5 ml EP管,分别加入不同浓度不同体积的依诺沙星标准工作溶液,再用空白血浆补充到体积为0.5 ml,配成浓度相当于0.05、0.10、0.25、0.50、1.00、2.00、4.00、6.00 mg·L-1的血浆样品,再按1.4.2项处理方法处理后,测定依诺沙星峰面积Ai、内标峰面积As,以Ai/As为纵坐标,以所对应各点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经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得依诺沙星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C=6.2271Ai/As+0.0137(r=0.9999)。

1.5.2 定量下限:取标准曲线的最小浓度值0.05 mg·L-1为定量下限。

1.6 方法学考察

1.6.1 色谱行为:依诺沙星纯标准品、空白血浆、血浆标准品以及健康受试者血浆样品,经HPLC分析测定得到色谱图。

1.6.2 精确度:准确配制浓度为0.10、1.00、4.00 mg·L-1的血浆标准溶液(每个浓度5份),再按1.4.2项处理后,于同一日内测定5次和连续5 d测定,计算日内、日间变异率。

1.6.3 相对回收率:准确配制浓度为0.10、1.00、4.00 mg·L-1的血浆标准溶液(每个浓度5份),再按1.4.2项处理后,进样检测,计算检测量。以检测量与加入量的比值计算回收率。

1.6.4 绝对回收率:分别配制浓度为0.10、1.00、4.00 mg·L-1的依诺沙星纯标准品溶液,取20μl进HPLC检测,记录各自的峰面积;再配制浓度为0.10、1.00、4.00 mg·L-1的依诺沙星血浆标准品溶液,按1.4.2项的血浆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后测定,记录各自的峰面积;以血浆标准的峰面积与纯标准品峰面积的比值计算绝对回收率。

1.6.5 样品稳定性

1.6.5.1 处理后的血浆样品在自动进样器内的稳定性: 本试验所采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的进样器为全自动进样器,最大样品数为100个,第一个样品与最后一个样品的检测时间有较长的时间间隔,故应观察处理后的血浆样品在进样器的样品瓶内放置的稳定性。配制低、中、高三个浓度的依诺沙星血浆标准溶液,按1.4.2方法处理后,分别检测在进样器内放置0、6、12 h的浓度,观察其稳定性。

1.6.5.2 冻融条件下血浆样品的稳定性:配制低、中、高三个浓度的依诺沙星血浆标准溶液,每个浓度2 ml, 放置-65 ℃冰箱2 h后解冻,各取0.5 ml血浆样品检测。剩余的血浆样品再次放入-65 ℃冰箱中,2 h后解冻,各取0.5 ml血浆样品检测。重复2次,考察其稳定性。

1.6.5.3 室温放置和冰冻保存血浆样品的稳定性:配制低、中、高三个浓度的依诺沙星血浆标准溶液,每个浓度4 ml,每个浓度5份,其中3份在室温下放置0、6、12 h后再经血浆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后进样检测,记录结果。另外2份分别在-65 ℃冰箱冰冻保存2周和4周后,再经血浆样品处理方法处理后进样检测,记录结果。

1.7 统计学处理方法 用DAS(Drug And Statistics,version2.0)程序处理,非房室模型计算药动学参数。Cmax和Tmax均为实测值;AUC为DAS计算所得。

2 结果

2.1 方法学 依诺沙星的色谱行为见图1。显示其保留时间为2.9 min,内标氟罗沙星的保留时间为3.5 min。两峰分离完全。精确度、回收率、稳定性实验结果如表1~4。依诺沙星血浆样品的日内日间精密度标准偏差均在10%以内,相对回收率标准偏差在5%以内,绝对回收率在75%以上。在室温放置12 h以内测定,结果没有明显变化;-65 ℃冰箱冰冻条件下冷藏1个月内测定,结果同样无明显变化。以上说明血浆样品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准确性,在室温放置和冰冻保存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2.2 药代动力学 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0.4 g依诺沙星片后,用HPLC法测得不同时间的依诺沙星平均血浆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见图2。20名健康志愿者单剂量口服依诺沙星片的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见表5。

3 讨论

伊诺沙星血药浓度的HPLC检测法,文献[3-5]报道多以柠檬酸-甲醇-乙腈作流动相为主。本研究曾参照该条件进行分析,但未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由于伊诺沙星分子结构中的胺基和羧基能在水溶液中解离,故考虑单独以乙腈-水或甲醇-水为流动相,会出现色谱峰拖尾、对称性差、分离度低和保留值不稳定等问题,而采用离子抑制或离子对色谱能克服这些缺点[6]。三氟乙酸是离子对试剂常见的手段。流动相中的三氟乙酸通过与疏水键合相和残留的极性表面以多种模式相互作用,来改善峰形、克服峰展宽和拖尾问题。此外,三氟乙酸的紫外最大吸收峰低于200 nm,检测干扰小。其添加在流动相中的浓度一般为0.1%,在该浓度下,大部分反相色谱柱都可以产生良好的峰形,故本研究以乙腈-0.1%三氟乙酸-水(20:20:60,V/V/V)为流动相,并取得了良好的分离效果。如图1所示,可见出峰对称,无杂质干扰,专属性高。且分析时间仅为4 min,适合临床血药浓度的分析监测,有利于个体化用药的开展。

依诺沙星在整个紫外区均有吸收,210 nm、270 nm和342 nm处有吸收峰,由于270 nm为最大吸收,故文献[3-7]报道多以270 nm左右作为检测波长,但本研究考虑到342 nm处血浆内源性物质少,为避免干扰,采用342 nm作检测波长,得到干净利落的检测峰形。

对血浆样品的处理我们采用35%高氯酸蛋白沉淀法,较萃取法[4,5]操作简便,成本低廉,且专属性高,分离完全,有较高的回收率和精密度,适用于依诺沙星人体药代动力学和血药浓度分析。

本研究所得血药浓度数据及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与文献报道[4,5]基本一致。其达峰时间较短,Tmax为(1.350±0.580) h, T1/2为(5.835±0.908) h, AUC(0-24)、 AUC(0-inf)分别为(17.678±2.899) mg·h·L-1和(18.685±3.172) mg·h·L-1,提示依诺沙星口服吸收迅速且完全。本实验研究数据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指导依据。

整个研究期间,20例健康志愿者中无一例因不良反应而终止试验,其血液、血液生化、尿常规以及心电图检查在试验前后均未见异常,说明本品在试验剂量下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王永利, 郭芳. 人工合成抗菌药[M]/杨世杰.药理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50.

[2]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M]/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二部.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173-176.

[3] 李彬,王海意,吴鸿范.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依诺沙星浓度[J].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1995,1(1):30-32.

[4] 夏春华, 戴群, 徐文炜,等. 依诺沙星胶囊人体生物等效性[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01,10(6): 379-381.

[5] 林爱华, 刘奕明, 杨晓燕,等. 依诺沙星胶囊在健康人体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J].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2005,21(2):140-143.

[6] 王珊, 涂岱云, 沈佳特.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依诺沙星制剂中依诺沙星的含量[J]. 医药导报, 2005, 24(10):949-950.

药剂学的定义范文2

关键词:体育学习指导要领;最低限度;身体能力;态度;经验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590(2007)02-0083-04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相当于我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改订工作大约10年一次,每一次的改订,体育作为一个重要内容,都有新的思想和内容提出。比如,战后的《学校体育指导纲要》(1947)的颁布,就是在美国的实用主义经验论的基础上,勾画出“体育是通过运动与卫生的实践来发展人性的一种教育”这样的民主体育教育观念,这种观念进一步发展成“体育是通过身体活动的教育”[1]这样的理念,最终是以“生活体育”的展开和实践,完成了民主体育创立的任务。这之后的运动文化论、体力论、快乐体育论和生活能力论等都是不同时期体育改革的重点[2]。日本新的学习指导要领预计在2008―2010年公布,但它的构思却是从2004年10月开始的,也就是说从2004年10月到2005年7月,在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课程部的组织下,经过23名委员12轮的讨论和辩论,于2005年7月27日形成了讨论意见稿。这个意见稿的形成,意味着新一轮学习指导要领体育篇的框架已经形成。虽然这个方案还不是最终的学习指导要领,还有许多内容要完善,但它作为新一轮学习指导要领的框架,实际上已经确定了新一轮体育学习指导要领的基本内容。

另外,我国自2000年开始的课程改革也出现了比较大的理念变化,比如体育课程名称已经从过去的“体育”改变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这意味着学校体育的理念从单纯的“增强体质”演变到“健康第一”。根据2007年教育部体育卫生司的工作计划来看,新一轮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也要启动。到底怎样改革、改革什么都应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符合国际的潮流,都需要有先进的理论作依托,这样,我们的体育改革才会接近、达到和领先于国际水平。

介于以上的原因,本文以日本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课程部的体育保健分会,讨论后发表的《健壮的身体育成的应有方法》的内部资料为主线,通过文献分析、逻辑推理及归纳等方法,分析这个改革框架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其形成的理论根据,使我国的体育科研人员及广大教师了解日本学校体育改革的动向和内容。另外,在我国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工作启动之时,作为最新资料,为我国的课程标准的修订提供可借鉴和参考的内容。这也是本研究的目和意义。

1学习指导要领体育篇框架形成的背景

自1998年开始公布的各级学校的体育学习指导要领中,提出了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习、自己思考,依据自身的判断和行动,更好的解决问题”[3]能力为中心的教育和体育理念,这意味着以学生个性发展为中心的“能力―适应性、兴趣―关心”的教育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变革就是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的精简和精选、削减课时和综合性学习(相当于我国的研究型学习)等内容的改革。另外,绝对评价的导入,也使得对学生的评价更趋于合理。这些改革确实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学习负担减轻,出现了创造性学习的好征兆。比如利用网络信息学习体育与福利政策、健康、国际体育、情报和文化的关系的学习,确实丰富了课堂内容,使体育改革走向了一个新的高度[4]。

然而,宽松式学习环境下的这种改革,出现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不牢固,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这直接导致了对“宽松式学习”“精选学习内容”和“综合性学习”的批判。面对这种情况,文部省做出了异常迅速的反应,在2003年紧急对学习指导要领做了部分修正,提出了对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进行“发展式学习”,使得新闻界和家长对学习指导要领的批判有所缓和。具体到学生的时候,在体育教育上实际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特别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严重,就是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和运动的学生与不参加体育活动与运动的都在增多。学生的体力、运动能力下滑的趋势非常严重,这导致了学生生活能力的下降。比如,出现过多例摔倒受伤、不能在阳光下呆较长时间、耐力差、缺少躲球的技巧、柔韧性差等问题。新一轮学习指导要领的讨论,就是在面对这样一些问题的前提下展开的。

它的基本方向,实际上是由文部大臣在2005年2月对中央教育审议会教育课程改革会上的报告所决定的。对于体育学习指导要领的改定,“健壮的身体改革分会”接受了文部大臣①改善和充实“做人能力”提高的教育内容;②具有实际内容的学习指导要领的框架构成;③在指导上,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学习内容上下功夫;④充分发挥社区和学校的特色,推进教育改革的建议。特别是①和②是这次讨论的中心点,经过近一年的讨论,确定了体育改革的主题,即学校体育“能够使所有的学生掌握的最低限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5]。我们不妨引用《健壮的身体育成的应有方法》的内容来看一看“能够使所有的学生掌握的最低限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是怎样被提起的。“作为担负着‘让孩子接受教育义务’的家长们最关心的并不是整个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是‘学校到底让自己的孩子掌握了些什么东西’……。因此,有关学校内的教育活动,必须立足于‘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掌握’‘他们自己认为是必要的东西’这样的原则,这样的话,首先就是我们必须根据‘所有的学生’的共同的最基本的需要和家长的需要及作为社会成员的必需具备的素质等内容,制定出具体的‘目的’……。在这样的前提下,健壮的身体改革分会就体育和保健教育的‘在初中毕业时,所有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最低限度的内容是什么’(目的)的问题,进行了具体的讨论。另外,对于家长和纳税者,学校还有一个必须完成自己的责任的义务,因此,学校必须达成让所有人一看,就明白学生在学校取得了什么成绩,达到了什么成果的目的。这样,我们就不能只提供一个方向性的抽象的东西就完事”[6]。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日本体育学习指导要领的修订的主题,就是让所有的学生都应该掌握最底限度的教育内容。如何在这个主题下,抽出体育的具体目的和内容,并且将目的和内容具体化,做到可以用数据指标来表明,并且让家长和社会接受这个数字指标,保证体育改革的成功,就变成了这次改革的主要任务了。

另外,扩大时、空间的可利用性也是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教育空间的扩大表现为对学生的教育不应该只限于学校这一个地方,家庭、社会也应该作为教育的重要资源更好的利用,真正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网络。使学生了解“家庭和周边社会的实际变化”“学校―家庭―社会的关联性”及“学校向家庭和社会的信息”等内容,将教育办成大家的教育。时间的连续性则表现为体育不只是在学校这一段时间的学习,而是应该扩大到整个人生。在学校应该达成的基本任务是“构筑起学生一生都喜欢体育和运动的基础”“培养出学生一生都喜欢体育和运动的态度”。这实际上告诉我们,学校体育科教育不只是体力和技能的培养,应该与终生“运动和sport”相结合。在理念上,这一点与我国的终生体育的理念是相吻合的,但是,其终身体育活动的“基础的构建”和“态度的育成”[7]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有意义的提法。

2体育学习指导要领构成的理论基础

从1998年的学习指导要领和这次的中间报告的比较来看,我们发现不管是在目的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较大的变化。具体的如图一所示[8]。

图1 旧框架体系(前边)和新框架体系(后边)的异同点

我们可以从上一次的体育指导要领的框架中各项内容的排列顺序中看出,体育学习指导要领的编成,遵循的是以学生个性为中心的原则,由学生的兴趣―欲望―态度开始,让学生主动选择学习内容,以拓展学生的生存能力为中心展开的,是快乐体育的继续和发展。这种学习,使得知识和技能的体系退居次席,造成了学生的运动能力下降和知识掌握的偏颇,出现了我们背景分析中提到的很多问题。

这一次改订的讨论,实际上是要对以上的问题做调整和修正,是以学生需要的最低生活能力为界限来决定目的和内容的。由此,体育的特殊性到底怎样表现和表示的问题就是改革的重要问题了。由此,体育到底能够在什么程度上保证学生身体能力的发展,这种能力的获得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能够塑造学生什么样的态度和让学生得到什么样的体验等问题就被提了出来,并由此开始,提出了身体能力的学习,知识―思考―判断、态度和经验等目的和内容。之所以这样,我们可以从荷兰人Crum有关体育学习各个领域的关系的论证中,找到答案。Crum的理论如图2所示[9]。

图2 体育学习各个领域的关系图(Crum)(注)

体育指导要领编成委员会委员之一的高桥健夫,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形成了他自己的目标论体系[10]。他的目标体系,实际上就是对Crum的学习关系的再解释。我们将高桥健夫的理论和Crum的理论作一比较,就会一目了然。具体内容见图3[11]。

图3 高桥健夫和Crum目标关系对应图

虽然在认识目标和情意目标上,高桥健夫前后的说法有点不一致,但是,从他在《体育のミニマムは何か-「健やかな体を育む教育のあり方にする部会におけるを中心に-》一文中对Crum 的目标论的解释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内容是一致的。他说“图2是荷兰的B•Crum的学习内容的领域划分,这一次健壮的身体改革分会所指明的学生应该掌握的最基本内容的框架,可以说和它是相对应”[12]。

这就是说构成体育学习指导要领的“身体能力的育成、知识―思考―判断、态度和经验”等基本内容是由“运动技能、社会行动、认知和反省及情意的学习”这四个方面推导出来的。

3体育学习指导要领的具体内容

在明确了日本体育学习指导要领构成的基本原则和构成的理论依据后,我们再来看看他们是如何规定身体能力、知识―思考―判断、态度和经验等基本内容的。

对于身体能力,指导要领是从两个视点进行规定的。其一是规定了身体能力的要素,大致包括能够短时间内快速地发挥力量的能力,即爆发力;长时间发挥力量的能力即耐力;还有柔韧性和技巧等身体能力。其二是形成终生喜欢运动和sport的身体能力,主要是让所有的学生们通过掌握含有相同素质内容的不同体育和运动项目及被广泛普及和推广的项目的学习,学会使他们形成终生喜欢运动和sport的基础技能。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身体能力的形成并不是将所有的素质摆在同一水平上来看待的,而是与自身生活中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快速应变能力、比较好的心肺功能、确保血液顺畅的血管弹性等指标放到第一位考虑的,是突出体育之特点的考虑问题方法。

这种身体能力的形成,虽然提出了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这个词和内容,但并没有制定出像我国的体质健康标准那样的具体标准,而是将具体的指标放到各个运动项目中来确定。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学生终身喜欢运动和sport 的身体能力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值能够规定的。另外,应该说是汲取了1968年学习指导要领的教训,因为,1968年的体质增强论的学习指导要领颁布后,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学校变成了训练场,学校体育的教育性被扭曲了。这种变化,对我国的唯体质增强论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的。

虽然统一的素质指标没有作明确的规定,但从议论的方向来看,按照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来制定各个项目的指标,还是被放到了议事日程上来了。关于身体能力形成的讨论,可能按照小学、中学和高中这样的阶段来进行。这是我们今后应该关注的问题。

关于知识―思考―判断的议论,是由目前的以运动学习论为中心的体育指导对知识教育的忽视而引起的。这一次的改订工作,实际上对知识的传授给与了特别的关注,特别是身体能力和规范的态度等知识教育及习惯养成,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另外,有关运动技能的学习也离不开知识,在知识教育上投入较大的精力,也成为必须考虑的问题。因此,将知识―思考―判断作为一个领域范畴,进行了新的分类。其主要内容大致规定为“运动和sport的有关知识(包括意义、规则、单个动作技术、战术等)”“关于运动和sport的思考和判断”“有关运动和sport相关的健康和安全”等。

有关态度的育成,是从价值态度和规范态度两个方面来规定的。就是说所有的学生应该用关心和喜欢所学内容和对象,能够看出学习的运动和sport项目的价值等的价值态度和遵守诺言,保持公平竞争,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的规范态度来约束自己。

有关经验目标,可以说是这次改革新提出的内容。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完全用最低标准来量化的话,不仅没有先例,而且体育的教育功能也可能失去,这样就会导致学校体育的危机加剧,到底如何去做,实际上这次中间报告中也没有明确规定,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尽管这样,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中间报告列举的“身体运动的快乐感的体验”“竞争体验”“集体达成时的体验”等内容,看出继续讨论的方向应该是将情感指标等有关的内容做出进一步的明确规定。另外一个问题是经验的内容与态度的学习有部分内容是重合的,具体怎样区分,也是一个比较难于处理的问题,对于这一点,讨论稿也明确地进行了说明,具体怎样定位,也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4结论和今后的课题

日本新的学校体育指导要领的中间报告书,虽然不是学习指导要领的正式内容,并且我们讨论的只是其中的体育内容,并没有涉及保健部分的内容,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这种讨论得出以下结论。

其一,新的学习指导要领更加注重学校的义务和责任,不但要满足家长和纳税者的要求,还要满足社会的要求,同时达到使“所有学生应该学会的最低限度的内容”这个要求。并且,这种最低限度的内容,要指标化和数据化。虽然现阶段,还没有完全做到这一点,但其实现的过程,必将是日本学校体育改革进一步腾飞的过程。这一点,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其二,对学生能够掌握的最低限度内容的抽出,应该说是高桥健夫将荷兰人B•Crum的运动技能的学习、社会行动的学习、认知和反省的学习及情意的学习这种体育学习目标模式转化成日本的运动技能、规范的态度、理解和学习方法、价值的态度四个目的的,进而由此推导出体育应该做到的最低限度的内容是身体能力、知识―思考―判断、态度和经验这四个方面。由此开始的指标具体化过程,还将是我们关注的问题。

其三、在具体目标的构成中,身体能力目标强调了适应现代社会变化的应变能力、心肺能力和预防现代文明病的柔韧能力等内容;在知识―思考―判断等方面,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并以学习态度和习惯养成为前提;在态度方面,以价值态度和规范态度为中心,构建了以自我约束,遵守规则等内容的教育体系;在经验构成方面,虽然还存在着很多要解决的课题,没有成型的意见,但参与“运动和sport”等的快乐体验,将是不可或缺的内容,这一点,应该说是毫无疑问的。

其四,这种框架的构成,从好的方面讲,应该说是对目前实施的“运动为中心的学习”和“娱乐体育”的一种补充,纠正了过去的“情绪主义”“心理满足主义”的快乐至上主义的做法,使得快乐体育有了发展的前提,使得快乐变成了经过努力达到最基本指标后的快乐,是一种努力后的快乐,这也必将使“快乐体育”进一步的发展。然而,身体能力等内容的指标化、数值化,会不会引起能力训练为中心的训练主义、锻炼主义等做法的复苏,如何避免锻炼主义、训练主义等的出现,是今后讨论时的课题和问题;另外,有关“经验”目的的达成,如何规定是好,怎样从态度中区分出来,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也是要解决的重大课题。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发展,都是我们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

最后说明一点,《健壮的身体育成的应有方法》是一个中间报告书,所有的意见都有修改和完善的可能性,并不是最终决议,如果有什么新的变化,以变化后的内容为准。

参考文献:

[1]前川雄.後学校体育の研究[M].京:不昧堂出版,1973.

[2]喜和.後初期の体育理念にする研究「生活体育を中心として-.博士文(日本).大学教育研究科,2006.

[3]文部省.高等学校学指要解(保健体育)[M].京:山房,1999.

[4]「合的な学の践をする [J] .体育科教育(京),2004, 7.

[5]高健夫.体育のミニマムは何か-「健やかな体を育む教育のあり方にする部会におけるを中心に-[J] .体育科教育(京),2006,(2).

[6]中央教育会初等中等教育分科会健やかな体を育む教育のあり方にする部会.これまでのの状-すべての子どもたちが身につけているべきミニマムとは?-(内部料)。以后不作说明的资料全部出自这个中间报告。

[7]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8]Crum•B(1992) Critical-Constructional Movement Socialization Concept:The Rational and Its Practical Conseqens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J], 29(1):9-17.

[9]竹田清彦、高健夫、出美.体育科教育学の探究-体育授づくりの基理- [M].京:大修店,1997.

药剂学的定义范文3

微课药剂学微课设计微课制作随着网络教学的不断发展,微课教育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广泛收到关注。微课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视频等资源类型,又是在此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根据药剂学学科特点,我院已逐步开展微课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为学生提供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的网络教学平台。本文对药剂学的微课课程改革和创新包括微课在内容上的选择、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及实际开展中所遇到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与思考。

一、微课的定义和特点

微课广义上可翻译为Minicourse(迷你课程)、Microlesson(微型课程)、Microlecture(微课程)等,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其含义已有区别。我国由胡铁生教授首先从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有机组合。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微课着重于授课总时长较传统课程短,近年则更加突出了每课时长尽量短小,在大学的授课内容上达不到1分钟的简短程度,但约10分钟的长度清晰明了的概括一个知识点,明显有别于传统授课时长在半小时以上的做法。

微课有别于传统视频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应用模式,其主要的优点是:(1)主题突出、指向明确;(2)资源多样、情景真实;(3)短小精悍、使用方便;(4)半结构化、易于扩充。微课的创作具有多元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简单易于实现,可补充在课堂上授课的一些不足,同时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需求。

二、微课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1.内容的选择

微课教学是网络上的在线教学视频,它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帮助学生开展自主化、个性化的学习活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至关重要,要精炼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来制作微课课程。我们选取药剂学教学大纲中不易理解,但又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的内容为制作微课的重点如片剂的制备。片剂是现代药物制剂应用最为广泛的重要剂型之一,在教学中也是讲解的重点内容。但是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片剂制备过程难于理解特别是湿法制粒中的制软材,我们常认为“握之成团,触之即散”作为判断制备颗粒的标准,但对学生来说很难体会。所以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我们将片剂的制备中重点内容为二个部分,即湿颗粒的制备(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压片(片重计算、压片过程)。配合颗粒制备和压片过程的视频,在5~10分钟内将所有重点内容呈现。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微课能满足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是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资源。

2.微课的设计和制作

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是微课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微课的设计和制作有别于传统视频对教师、实验室等真实课堂教学情景的拍摄,这种教学视频本身缺乏教学设计理念和策略,视频表现形式内容繁多、重点不突出、包含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信息。但微课的设计要重点突出、内容简介,还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艺术性。同时,微课的设计要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并结合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组织教师和一些有教学经验的专家共同确定药剂学的知识点谱系,征求意见后统一归纳总结并有针对性的开发和设计,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微课的教学活动强化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微课设计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主要包括探究学习型、启发型、演示型、讲授型、自主学习型等。药剂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结合学科特点,微课的形式以讲授型和自主学习型为主。

微课的制作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为主要载体,包含图、文、声等多种信息为表现形式,在短时间内能呈现某一知识点。微课的制作过程具体步骤为选择教学主题、细化知识点、微课内容设计和修改、微课视频的制作。下面制作脂质体的制备技术为例,首先,选题的内容为脂质体的制备技术,知识点的选择包括脂质体的定义和结构(以图片和声音呈现)、脂质体材料(以PPT呈现)、两种常用的制备技术(以视频为表现形式)、选择与我们密切相关的已上市脂质体的品种(以图片和声音呈现)。其次,在制作微课时,以简短的导入式进入微课来制作视频,通过修改和后期的剪辑完成微课的制作。最后,上传至网页供师生共同使用。

3.微课在教学中的困境

微课有别于传统教学录像,但在实际开发中微课的制作只是把冗长的视频进行剪辑缩短教学实践,使得微课的资源主题不鲜明、内容不紧凑、特色不突出等缺点,没能真正体现微课的形象生动和其艺术性。微课不是课堂教学也不能代替课堂教学。微课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目前来看,微课也只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目的是在课后可以为学生答疑解惑,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维空间;在课下为学生提供轻松愉悦的学时环境,所以我们不能将课堂上的内容搬到微课中,否则这种教学信息化的资源就失去了它本身开发和创作的意义。

微课仍处在草根化研究,我校还停留在观念认识层面而在实践操作中举步维艰;缺乏专业性教师来制作微课,使教师对微课的理解有偏差,一些教师对微课的特点认识不足,使一些教师仅是将课堂的片段通过微课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把微课当成是将传统的课件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后的小视频,使得微课的内容主题不明、缺少实用性及学生学习兴趣等不足。除此之外,学生基于资源的自主协作探究性学习方式还远未普遍形成,相当多学生甚至还不知道、也没有时间、更不愿意使用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库。以上为现今微课资源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去研究和解决,为更好地制作网络教学信息做好前期调研和准备工作。

三、小结

我国的教育已开始进入到信息化时代,但在大学的教学手段中还是以多媒体教学为主,并未开展多种形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微课的出现,是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制作精品的微型课程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区[J].电化教育研究,2011,222(10):61-65.

[2]胡铁生,黄晓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217(4):15-18.

药剂学的定义范文4

目前中药药剂学的教学大多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上均有一些需要改进之处,本文在分析该课程现阶段比较普遍的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初步的效果。

1 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1.1 教学方式单一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上,一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的接受,教与学的互动性不够,这样就会造成学生的依赖性,不去主动思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灵活多样地运用各种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来。

1.2 教学手段固定 中药药剂学现在普遍采用的教学手段是以理论教学为主,部分结合实验教学,学生在固定的理论教学或有限的实验操作中很难将所有的剂型一一熟练掌握。因此就需要在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记忆,使其更容易掌握枯燥的理论知识。

1.3 教学内容滞后由于教材编写的相对滞后,有些内容过于陈旧繁杂,重点内容不够突出,有些内容和现代中药制剂的研究和生产不相适应。因此就需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更新,在讲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适当的授以本学科进展概况和前沿理论,以使学生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2 从多方面对教学进行改进

2.1 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

2.1.1 案例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的各种制剂技术的讲解过程中,每种方法的理论相对比较抽象,学生在了解这些理论的同时,如果能结合具体的实例以加深印象,能够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讲解中药的提取与精制方法时就可以针对一种常用的中药,以多种不同的方法提取,以所需要掌握的不同精制方法一一举例,如水提醇沉,醇提水沉,澄清吸附,树脂富集等。还可以结合具体的精制成分,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以加深各种方法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掌握。

2.1.2 类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一味以专业的理论知识讲解难免会造成枯燥的感觉,学生在每次相对较长课堂教学时间内很可能会出现精神不集中的现象,因此在讲解专业理论的同时,可以适当的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现象来类比。如在讲解泛制法制备丸剂时可以类比于“滚雪球”,在讲解注射剂中常用附加剂之一抗氧剂所起的作用时,可以类比于其为保护主药的“挡箭牌”等等。这样的类比一方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也能加强记忆,使学生对知识更加牢固的掌握。

2.1.3 流程教学法中药药剂学由于其剂型丰富,每种剂型所要掌握的知识内容多而散,学生普遍反映学习这门课程虽然没有深奥的理论,但应用较困难,所以考试也就难考出好成绩,为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使学生建立一个清晰的学习思路,把各个章节独立介绍的板块之间联系起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提高学习效率。如用图表的形式将药剂学每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总结,再用“流程图”的形式给同学介绍:内容简介(介绍一章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剂型的定义、特点、分类、质量要求→制备的工艺流程→质量控制,学生通过比较可较容易地区分各种剂型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增强章节与章节之间的联想,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2.2 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2.2.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仍是中药药剂学的重要手段,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将传统教学方法和现代工具相结合,传统的板书教学方法仍是有效的方法。教师在书写板书的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紧密跟随教师的上课思路,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所讲解的内容。另外教师在写板书的过程也保证了学生能有时间对讲解内容进一步消化,增加了课堂的节奏感,而不是一味地教师讲解,学生被动地听讲。

另外,在中药药剂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知识是和实践结合比较紧密的,这些内容板书无法形象地表达,这时就需要结合一些现代的教学手段。ppt(power point)幻灯片能够以图片、表格、动画、声音等多种方法将制剂中的一些设备、流程、制备过程等形象地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有感观认识,加强记忆。因此,在中药药剂的教学过程中,要紧密结合这些方便有效的现代教学手段。

2.2.2 “实物”教学中药药剂学所涉及的剂型非常的多,由于教学资源有限,不可能将所有的剂型都通过实验的方式得以验证,因此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上市成药的展示,加强学生对某些剂型的感官认识,特别是一些非常见的新剂型,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2.2.3 参观教学中药药剂学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最主要的方面是制剂的生产,学校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和工业生产的条件有所差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某些常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等工业化大

生产的过程进行了解,于是参观一些制药企业就显得非常必要。另外也可以以影像(dv)的形式将某些剂型工业化大生产的过程展现给学生,以使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这也是在学校有限的实践教学条件下,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很好补充。

2.2.4 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中药药剂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可巩固和验证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可使学生受到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教师所讲授的操作方法。如可以预先给学生实验主题,如某个制剂的制备,然后由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自行确定实验方法并实施,最后在教师指导下作出实验总结。这样学生就会主动积极的思考,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独立的科研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药剂学的定义范文5

关键词: 教学方法 注射剂 应用

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特点,和其它学科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即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特别是与企业的生产紧密联系[1],注射剂作为药剂学的重点章节,包括理论与实验,其内容繁多,要求掌握的内容亦较多,记忆难度大,在临床应用时是急救不可缺少的制剂之一。注射剂同时也是较容易出现安全性问题的制剂之一,为发挥最大的作用,需对学生进行理论及实践和职业道德的强化学习。要在学习阶段加强对注射剂的学习,以便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发挥最大的潜能。在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协作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征,设计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并结合高校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教学设计,以提高学生学习注射剂的兴趣及知识的扎实性,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发挥最大的潜能。

1.教学的内容

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注射剂的教学内容包括:注射剂的定义、特点、分类,注射剂的灭菌,注射用水的制备,热原的定义、特点、除去热原的方法,注射剂的制备及质量检查,实例分析及实验等内容。

2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包括一般文字的处理、图片、Flas、视频录像等。

3教学方法

3.1理论教学方法

3.1.1理论讲授。认真提炼基础性内容,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加入扩充知识,使学生了解新的工艺及方法,为实验教学及今后的走向工作岗位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讲授内容包括:注射剂的定义、特点、分类、给药途径、附加剂、生产工艺等基础知识,等等。

3.1.2案例教学[2]。结合实际案例,针对药物制剂原因出现的假药、劣药所导致的重大事故对学生进行警示,加深学生的记忆,希望他们在以后的岗位上能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规范操作。例如:在讲授灭菌时给同学介绍2006年的“辛弗事件”:由于灭菌不合格导致一人死亡,多人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的重大事故;在讲授热原时给同学介绍浙江天瑞药业批号080524香丹注射液由于热原反应导致多人发生不良反应被停用;在扩充职业道德时介绍2009年的“刺五加”事件:由于流通过程中被雨水浸泡,更换包装后,继续销售使用,导致3人死亡多人发生不良反应,等等。

3.1.3 Flas,视频录像法。对抽象问题和口述时学生听不明白的地方,采用Flas,视频录像,增强形象性及直观性,便于学生的理解[3],如用渗透法与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制备注射用水,采用Flas演示,很直观。如在讲述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时,边播放录像边介绍,便于学生理解,并与生产紧密联系起来,易于今后利用。又如在讲授澄明度检查时,利用澄明度仪的图片,介绍它的结构组成,边播放操作视频,边强调注意事项,这种教学使学生精力集中,兴趣浓厚。

3.1.4比较归纳法。学生对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差异的一些问题易混淆、难记忆,而采用比较的方法可强化同学对知识点的记忆与理解。如:灭菌方法中的湿热灭菌法是较常用的方法,分为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法和低温间歇灭菌法,可采用列表格的形式从压力、温度、灭菌效果、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比较,使学生一看就比较清晰,容易理解记忆。

3.1.5实物展示法。实物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直接展示给学生,可让他们对抽象的东西有直观的印象[3],如注射剂熔封时会出现焦头、鼓泡、尖头等质量问题,教师可把平时收集到的这些样品直接展示给学生,再分析原因及解决方法。

3.1.6实例分析法。举例讲授有利于巩固所学知识,也是跟实践结合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可以是教科书上的经典例子,也可以是自己科研的实例。在实例分析时先给出处方,让学生说出各组分的作用,然后从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如维生素C注射剂的制备,分析处方,提出相应问题,如为什么需用碳酸氢钠(或碳酸钠)调节pH值;维生素C易氧化,制备中须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3.1.7师生互动法。在讲授过程中随时设计情景性的问题[4]-[5],随机点名让学生回答,使学生边听边思考,维持较好的课堂秩序,提醒不注意听讲或睡觉的学生,可随意抽查不来上课的学生,给以警示,提高注意力;把一部分需熟悉或了解的内容提前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讲授,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从被动学生转变为主动学生,并理解老师教学的艰辛,从而尊重老师的劳动,认真听课,主动学习。

3.2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是在学习了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实践活动,重在学生的操作练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实验内容,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讲清楚实验目的、原理、内容及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3.2.1讨论法[6]。共同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结果,帮助实验结果不理想的学生分析原因,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动手与动脑的密切配合。例如实验制备维生素C注射剂时出现白点、焦头、灭菌前后pH值有所变化,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原因,最终解决相应的质量问题。

3.2.2演示法。针对难度较大或精细程度较高的实验,由老师演示,然后由同学操作,老师在旁边亲自指导,便于学生准确掌握。例如,热压灭菌锅的使用及操作注意,澄明度检测仪的使用及操作注意,安瓿灌封机的使用,等等。

3.2.3参观法。组织学生去企业参观,了解药厂GMP设施、管理,净化设备、药品卫生措施与方法,保证药品质量的措施,等等,以及药厂生产的注射剂的主要工艺流程,主要参观大理药业的注射剂车间,进一步加强与生产企业的联系,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感性认识。

3.2.4带部分学生进行大学生课题项目的研究[7],通过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使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处理问题,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果

通过以上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连续3年的教学方法及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及期末平均成绩分析,期末考试中注射剂分值为15分,结果表1、表2所示。

5.结语

从结果及课堂氛围可以看出,多种教学方法在注射剂教学中的灵活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对学科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我们已开始在整个药剂学课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期望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卫士杰,金描真,秦凌浩等.《药剂学》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论坛,2009,6,(31):100-102.

[2]邢蓉,陈根德,王秀等.药剂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9,(2):59.

[3]吴俊珠,王成军,缪菊连等.药剂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的改革[J].大理学院学报,2009,8,(12):80-82.

[4]赵颖,胥秀英,付善权等.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改革尝试与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0,28,(17):130-131.

[5]张邦乐,周四元,宦梦蕾等.药剂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体会[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10,12,(1):33-36.

[6]杨晓莉.药事管理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药业,2009,18,(18):18-19.

药剂学的定义范文6

关键词:药用植物学 理实一体化 技校课程改革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在药用植物学课程的教学上存在一些不足,很多知识停留在理论及课件图片上,理论与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对于药用植物与炮制后的饮片无法对接辨认。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融于一体,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基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教学模式,而是“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这方面,笔者所在学校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资源优势,利用学校中药种植基地,将药用植物学应用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理论教学:因“材”施教,因“地”制宜

药用植物学课程涉及的药用植物众多,而且很多药用植物对于学生来说完全陌生,仅靠课堂上理论的讲解,结合书本上的黑白中药手绘画起到的认知效果较差。笔者学校在教学上采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的方法,依据江浙地区较为常用和重要的药用植物进行重点解析,加深学生的认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积极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参与到药用植物的辨认过程中,提高上课效率。这对于今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帮助很大,使他们能够很快做到学以致用,真正实现成为到岗即上岗的高技能技工人才。

二、学校中药种植基地:理实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现场教学是主要方法之一,是对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延展。学生可通过现场学习,增加对新植物、新知识的感性认识,深入领悟并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凭借笔者学校自身拥有的中药种植基地,依据基地内种植的中草药,学生将理论知识逐步转化为感性认识,通过在基地内现场教学,自己动手养护植物,更能了解植物的外观、习性、药用部位、药用功效。比如对于益母草的教学,涉及叶形、叶裂、叶片互生、叶子异性同株等概念。通过理论教学部分学生很难理解其中定义及识别方法,但是通过“理实一体化”的现场教学,学生经过“望、摸、比、辨”很快就能将这些知识消化并运用。这就是理实结合高效率的体现。

三、教学效果巩固:中药调剂兴趣小组

药用植物的入药部位与炮制后的饮片从外形上相差巨大,很多学生认识药用植物后却无法辨认出其炮制后的饮片,这对今后在中药房工作的毕业生来说是一个难题。为夯实学生专业技能,实现药用植物和药用饮片识别的无缝对接,学校结合中药炮制技术、中医药基础两门课程,建立了模拟中药房环境的中药调剂兴趣小组,让学生做到炮制后的饮片与其药用植物能共同对接识别,并且传授称药、包药等相关技能。兴趣小组通过每月定期举行组内竞赛,以赛代练,增加同学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药调剂兴趣小组的形式不仅是中药识别理论教学的一种知识巩固,也是学校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体现,通过模拟药房环境教学,让学生提前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以理实结合的方式培养出高素质高级技工人才。

四、理实一体化成果检验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为了检验药用植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效果,也为了检验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基础,在学校特色的“技能运动会”上,增设了中药识别和调剂比赛项目,通过单味饮片、混合药包的辨认、药用功效描述等方面来考察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技能运动会”的形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性,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接受知识,在比赛中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把自身培养成高技能的技术人才。

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有着传统教学方法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其教学方式灵活,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效率和成果最大化,是今后各课程及专业改革的必经之路,为培养高素质高职技能人才奠定了基础。在其施行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等不足之处,还有待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克服、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刘德军.中药制剂技术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药学教育,2012(48).

[2]张九春.药剂学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J].医学教育,2012(7).

[3]赵春江.理实一体化教学实践分析与思考[J].成人教育,2012(12).

[4]谢芳.高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研究[J].职业教育,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