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食品安全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食品安全计划范文1
1、种植养殖环节
继续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检查行动,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行为;加大对蔬菜产品、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力度,严禁在蔬菜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严禁在水产苗种繁育和养殖生产过程中违法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喹乙醇等违禁药物行为;加大畜禽产品兽药残留监控力度,重点监测猪肉产品中促生长剂药物残留,禽肉产品中硝基呋喃类、磺胺类药物残留。巩固奶站专项整治成果,开展生鲜乳中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监测行动。开展农资产品质量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拓展农产品监测的范围和比例,及时通报检测信息。扩增全市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和产品数量,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水产品养殖基地进行质量安全监督抽查。
2、生产加工环节
进一步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督促企业依法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管好生产加工过程。坚决取缔无证生产行为,严格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采购查验制度和出厂检验记录制度。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使用非食品原料和回收食品生产加工食品的行为。加强生产加工环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完善食品可追溯制度和食品召回制度。开展“打假保民生”行动,抓住重点行业、重点食品开展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强对食品安全风险较高、投诉举报较多的食品的监督抽查力度,加大检验检测频次。保持因问题奶粉影响食品安全的敏感度,随时做好清查销毁工作。开展食品添加剂专项监督抽查,对部分食品在12月底前进行跟踪性产品质量检验。全面实施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分级分类监管制度,建立企业信用档案,并根据日常监管综合情况作出动态调整,使分类分级监管工作进入长效阶段。
加强进出口食品质量监控与把关,建立健全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及食品原料基地备案和添加剂备案制度,加强备案工作动态管理。全面清查出口食品原料基地和获得出口备案资格的出口食品生产企业,排除隐患。严厉打击食品非法进出口行为和逃避检验检疫行为。
加大对定点屠宰厂(场)的监督力度,监督生猪屠宰企业严格执行入厂检查验收、宰前静养观察,肉品品质质检、无害化处理、肉品冷藏吊挂运输等制度;严格查处生产销售未经检疫检验或检疫检验不合格畜禽产品的行为;继续清理不符合规定的屠宰场点,对小型屠宰点的设置和管理逐一进行核查,重新进行规划布局。从今年1月份开始,定点屠宰企业全部施行新的肉品检验合格证和各类印章。
3、市场流通环节
继续抓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整顿。进一步规范食品添加剂流通和使用,严格落实流通环节经营者索证索票和使用者备案管理制度;加大快速检测频率和范围,严厉查处食品经营者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滥用食品添加剂以及违法销售食品添加剂的行为。保持因问题奶粉影响食品安全的敏感度,随时做好清查销毁工作,确保市场流通领域乳品安全。
全面开展经营资格和食品经营者责任制度落实情况的专项检查,严格食品流通许可制度和经营主体市场准入,对经教育仍未能建立并执行食品经营制度的,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进行处理。严格规范食品经营行为,依法查处无证、无照和超范围经营食品行为,确保食品生产经营者资格合法有效。加快推进“二项制度”信息化建设,建立监督检查和对经营者违法行为记录制度,积极推进食品经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可追溯机制。
集中开展季节性、节日性食品和农村食品市场专项执法检查,着力解决食品市场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消费者申诉举报多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食品为重点品种,以农村地区、旅游景区等为重点区域,以食杂店等为重点对象,抓好突出问题的整治,严厉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食品和扰乱食品市场秩序的行为。加大监测工作力度,制定食品抽检计划,增加抽检频次,提高监测针对性。
4、餐饮消费环节
继续开展餐饮消费环节专项整治和专项检查,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建立食品原料采购索证索票、进货验收和原料进货溯源等制度。查处餐饮单位采购、使用未经检验检疫的畜禽及其制品等行为。加大对餐饮单位熟食卤味、盒饭、冷菜等高风险食品和餐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检查力度,重点整顿学校食堂、建筑工地食堂、农家宴、旅游景点、小型餐饮单位。开展消费场所问题奶粉清查销毁工作。进一步规范餐饮服务的许可行为,提高餐饮服务的准入门槛。认真组织开展食物中毒防控工作;加大对餐饮单位的日常性卫生监督频次和卫生监督力度,一旦发现违法行为,要坚决给予严肃查处。要进一步做好食品卫生安全警示公告和卫生应急工作,及时监测信息和警示公告。继续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
5、保健食品监管
做好保健食品的监测评价、市场巡查、广告监测、举报投诉及查处工作,重点开展保健食品标签、说明书内容专项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伪造、冒用保健食品标签标识的行为,整治和规范保健食品市场秩序,各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全面做好市场监管。
二、工作步骤
1、制定计划。各地各相关部门就年度的食品安全整顿和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检查中问题和建议、意见,开展自查自纠,对相关单位进行限期整改。制定食品安全整顿计划。
2、组织实施。各地各相关部门按照计划安排,全面组织实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执法检查、集中整治、监督检测、证照审核等工作,有效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3、总结验收。各地各相关部门做好阶段性总结和年终自查总结,各级政府进行总结考评和督查验收。
三、主要措施
1、抓好宣传教育。各相关部门要适时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为整顿工作营造良好氛围。宣传内容涉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常识,食品安全动态等,结合巡查、抽检、行业会议等活动,加强宣贯的频次和深度,通过宣传,提升公众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及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2、抓好执法检查。各相关部门在职能范围内,加强执法检查,对重点地区、重点品种、重点行业要进行专项突击监督检查,适时开展明查暗访,对影响恶劣的违法事件进行公开曝光。同时,各部门要通力配合,加强联合执法,以增强执法的有效性。
3、抓好监督检测。各相关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制定监测计划,增加重点品种特别是高风险食品的抽检频次及抽检数量,对抽检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为食品安全监管决策提供依据。规范监测信息的审查和,对检测不合格的食品,将主要不合格项目等内容进行公布,并消费警示。加强对不合格食品退市后的跟踪监管,严防再次流入市场。各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利用现有检验检测资源,推进检验检测资源和信息互通共享。
4、抓好企业监管。加大对企业的监督管理力度,要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巡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企业限期整改,同时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诚信机制,提高企业食品质量检验检测能力,严厉查处食品未经检验和不合格食品出厂销售的行为。
四、几点要求
1、各地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做好对度整顿工作的统筹安排,各部门按照《方案》要求,进一步明确整顿分工,抓好各项措施落实,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2、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加强食品安全各环节执法衔接,认真履行职责,开展联合执法和监督抽查,相互通报情况,确保整顿取得实效。
食品安全计划范文2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全面落实省、市、县食品安全工作会议精神,严格落实政府和相关部门监管责任,进一步加大治理整顿力度,增强企业及行业自律意识,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饮食安全。
(一)深化食品安全治理整顿,及时排查风险隐患
镇食安办会同工商、畜牧、卫生、公安等部门,继续抓好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地沟油”和问题乳粉等专项整治工作。加大对制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深挖案源,通过开展风险大排查、隐患大治理、问题大整改,集中打击潜在的重大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坚决消除影响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
各村、各有关部门要及时发现、深入了解涉嫌违法犯罪的行为和线索,并立即向镇食安办和公安部门通报,由公安部门及早介入、及早立案侦查。积极配合公安等司法机关做好案件侦办工作。对食品安全重大案件,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从重查处办理,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三)实施校园食品安全提升工程
进一步提升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实施学校食堂食品集中配送模式,引导学校小食杂店实行连锁经营,切实从源头上保障食品安全。加强学校周边食品安全经营秩序管理,促使规范有序,基本消除无证无照摊点。
(一)强化农产品源头管理
1.强化农产品源头管理。建立农产品田间档案信息系统,推行农产品质量全程监管与追溯制度。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完善农资长效机制,加强农产品质量认证,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2.完善农残检测体系。加大对禁用农药、兽药、渔药和禁用化学品的检查力度,严禁查处违规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抗生素等违禁药物的行为。
3.抓好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畜牧、工商等部门配合,加强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加强对兽药经营市场的整治,加强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督与管理,保证畜禽产品质量安全。
(二)加强食品生产环节监管
1.畜牧、工商、卫生等部门要严格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加强证后监督,督促企业落实质量安全控制制度,严格生产过程质量控制。
2.进一步落实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完善重点区域整治机制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切实解决影响食品安全的隐患性、区域性问题。
3.切实推进食品加工小作坊整规工作,坚决杜绝非法生产加工食品的“黑窝点”,不断提升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生产经营水平。
4.加强监督检查,实施重点监控。加强风险预警,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5.加强生猪屠宰管理,落实屠宰场瘦肉精检测制度。加大定点屠宰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
(三)深化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1.进一步完善食品流通环节的各项监管制度,推进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
2.加强食品流通许可管理,严肃查处无证无照经营食品行为,严厉打击销售过期变质、假冒伪劣和“三无”食品的行为。
3.推进集贸市场改造提升,创新市场业态模式,实施市场规范化管理。
4.落实流通环节食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各项制度。
(四)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坚持整顿规范与完善提升相结合开展餐饮服务业监管,进一步巩固食品安全综合整治成果,集中解决餐饮服务环节的食品安全突出问题。继续强化餐饮单位溯源管理,严厉查处无证经营和采购、使用病死或死因不明畜禽及其制品、劣质食用油行为,认真开展农村游厨的监管工作,坚持群体性聚餐申报制度。
(五)有序推进餐饮服务、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
严格产品市场准入,执行进货检查、索票索证、台账管理等制度,加强对餐饮服务、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的日常监管。加大
食品安全计划范文3
学校食品安全直接联系到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也是我校重点抓办的工作。所以一直以来,学校所出现食物中毒或一些因不卫生而造成的健康问题几乎为零。新年里,为再次确保学校师生安全,学校进一步落实食品药品监管责任,杜绝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在校内的存在,保障广大师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xx县教育局出台了09年学校药品食品安全工作计划与目标。
一、各校要建立和完善学校突发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机制,制订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预案。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校食堂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积极开展“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建设活动,年内建成3个校内连锁超市,26所学校放心店建设任务,其覆盖面达到50%以上。积极推行蔬菜、肉品的定点配送工作。
二、配有校医的学校,要开展规范药房创建活动,做到药品管理规范化,确保年内通过“规范药房”的达标验收。
三、健全食品药品安全信息报告制度。根据《常山县重大食品事故应急预案》的规定,学校一旦出现食品药品安全群体性突发事件,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准确、及时向教育局及相关部门报送情况,决不允许迟报、漏报和瞒报,否则将严惩责任人。有关学校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信息每学期上报办公室不少于2条。
四、县教育局成立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并在教育科设立工作办公室。各校建立健全校内食品安全工作机构,明确校长是学校食品药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对职责范围内的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负有领导责任;指定专人分管食品药品安全工作,分管人员对校内食品药品安全直接负责,并将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工作列入分管人员年度工作计划中考核内容实施奖惩制度。
五、建立各项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规章制度。制度主要应包括:食堂、商店从业人员体检制度、餐具消毒、保存及工作衣帽穿戴、清洗制度、向师生出售饭菜24小时留样制度、学校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责任追究制度等8项制度。各友会校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要经常性地开展监督检查,减少或及时消除食品药品安全隐患,防范校内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六、积极开展学校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各校要制定2009年安全工作计划中食品药品工作的教育,大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的专题宣传教育活动,倡计划导健康消费,要求每学期开展食品安全健康教育活动不少于2次。
食品安全计划范文4
为科学规范做好2021年全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2019年总局令第15号)有关规定,根据《自治区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2021年全区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的通知》(内市监食安字〔2021〕130号)相关要求,制定2021年全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工作计划。
一、工作原则
(一)坚持问题导向。从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围绕涉及人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性指标,聚焦高风险食品品种、项目和区域开展抽检,监督抽检要聚焦“米袋子、菜篮子”等大宗消费食品等,聚焦校园周边、城乡接合部、农村和网络销售等重点区域环节。对抽检不合格食品生产企业及其产品实施跟踪抽检。
(二)坚持检管结合。要加强对全市食品安全抽检工作的指导,在开展冷链食品、食用农产品的监督抽检工作,要落实“检管结合”,应由监管部门派出2名监管执法人员参与抽样,同时开展监督检查,要重点检查样品存放条件、票证等相关记录并将抽样单编号填写在现场检查记录中,发现违法违规行的要依法处置。各旗市区局以食用农产品为重点,监督抽检品种的数量应不少于本计划重点品种数量的80%,对抽取的样品应按本计划规定的必检项目和不少于2个自选项目开展检验,各旗市区的食用农产品抽检计划需要市局进行审核。
(三)坚持科学规范。全年抽检监测工作要做到均衡抽检,要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抽样检验管理办法》开展抽样检验工作,样品采集做到科学规范,抽取样品客观、真实、有代表性,抽样文书记录齐全,抽样单填写要准确无误、信息完整,为核查处置和后续监管提供基础保障。严格按照同一季度内同一经营单位抽样不超过10批次,同一季度内同一生产企业产品抽样不超过3批次,同一样品名称、同一批次不重复抽检的要求开展抽样工作。
二、监督抽检任务
2021年安排全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11320批次。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抽检计划,重点抽检人民群众日常消费量大、关注度高、风险程度高食品,要求全市对2020年度抽检的不合格食品进行不少于2批次的跟踪抽检,其中:
1.市本级抽检监测任务。市局统筹组织开展市本级食品抽检监测工作,综合分析我市食品安全状况、居民饮食消费特点、易发多发问题等因素,加大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力度,制定市本级抽检计划,全年计划完成28个食品大类,138个品种以及238个食品细类共计1200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400批次)的食品抽检任务,检验项目参照自治区抽检监测项目和重点关注指标确定。市局抽样检测任务由中标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承担。
2.旗市区抽检监测任务。市局统筹组织开展全市食品抽检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农产品和食品抽检量达到4批次/千人(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任务3批次/千人以上,食用农产品抽检在1批次/千人以上)的要求制定抽检计划。目前,呼伦贝尔市常住人口253万,各旗市区全年抽检计划为10120批次(其中食用农产品抽检任务2530批次)。
附件:1-1.2021年市本级食品安全抽检品种、项目表
1-2.2021年呼伦贝尔市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任务表
1-3.2021年呼伦贝尔市食用农产品抽检监测任务表
1-4.2021年盟市、旗县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重点品种的必检和自选项目表
1-5.2021年食用农产品监督抽检品种、项目表
食品安全计划范文5
1、充分利用村官的专业知识优势,定期组织学习,掌握食品安全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
2、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奥运环保安全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每季度进行一次专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活动,活动形式以举办宣讲会、发放宣传材料为主,积极配合2011年北京奥运会的顺利开展。
3、开展“食品知识进农家”活动,建立各村食品安全公示栏,及时更新食品安全有关信息,提高我镇村民的食品安全意识。
4、对本村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做到底数清,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台账,将各村台账电子化、信息化、联网化,为县、镇、村三级联网做出贡献。
5、充分利用食品安全信息网络平台,以大城子镇食品安全服务队名义在信息网上食品安全知识。
6、发挥服务队食品安全监督作用,对本村食品经营户经营行为进行监督,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并及时上报;遇到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及时上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协助村民作好食品安全投诉举报工作。
食品安全服务队
2011.1.21
食品安全计划范文6
一、总体要求
2015年食品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通过对原食品监管的质监、工商、药监部门的工作职能的梳理,将监管上各环节打通、整合、融合,破除“分段而治”格局,以“依法行政,严格把关,服务经济,促进发展”为宗旨,按照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要求,创新监管理念,提升监管水平,不断强化食品生产经营日常监管,深入开展各项专项整治,保持食品安全处于受控状态;积极探索食品监管长效机制,推进从生产到流通、消费环节的一体化、全过程、高效能监管;促进全县食品生产经营行业健康发展,为推动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二、工作目标
(一)、理顺食品安全监管模式,摸清食品行业现状,将部分监管职能向基层队所平稳移交、无缝衔接,健全乡镇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四员”制度,合力构建高效食品安全监管体系。
(二)、全面落实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准入制度,全盘掌握食品从业信息,建立食品安全信用档案,全面推进监管信息化管理。
(三)、开展食品安全各项治理整顿,对高风险产品、重点地区的食品安全实施风险监控及隐患排查,确保区域性、季节性食品质量安全,不发生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四)、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工作,凸显市场监督局监管职能,积极营造食品安全良好社会氛围。
(五)、加强队伍综合能力建设,持续改进效能作风,制定食品安全风险应急预案,提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具体任务
(一)、明确责权分工,厘清监管归属,做到监管既不交叉,又不脱节,无缝衔接,串起完整的食品安全监管链条。
1、作为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能科室,本着“全盘掌握、提纲挈领,抓大放小、有的放矢”的思路,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即既要发挥监管职能,对全县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起到主导职责,又要将部分具体工作及时渡让到基层队、所,将监管重心下移,责任落实到基层,形成齐抓共管、各司其职的管理模式。
2、在总结归纳前期全县卤制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专项整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基层所和乡镇“四员”的紧密配合,加快摸清全县食品行业现状,对所有涉及食品安全行业的具体数量、基本情况、诚信情况、产品(商品)的质量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将各项信息纳入食品监管档案,为日常监管工作向基层所移交做好“软件”准备。
3、拟定县级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的管理办法,将生产、流通、餐饮领域各项证照办理的许可、审核、日常监管所需的流程图、规范指南、执法文书、执行标准等修订统一、整理完善,连同原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小作坊)、餐饮企业的信息报表及时向各辖区基层所移交。
4、牵头组织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交流会,将基层所原先未涉及的生产、餐饮领域的监管工作进行沟通交流,相互促进提高。
(二)、健全乡镇基层食品安全监管“四员”制度。
1、提请县政府或以食品安全委员会的名义与各乡镇政府签订食品安全责任书,以基层监管所为依托,建立健全食品安全包保责任制,强化辖区网格化管理,推进食品监管工作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加快形成食品监管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工作体系。
2、根据市场监督管理局组建方案的要求,加快与原设立在县卫生局的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接,承接相应职能,制定“四员”制度建设的相关文件和责任书,助力乡镇全面落实基层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四员”制度,即每个乡镇确定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员1名、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员1名,每个村(社区)确定食品药品安全协管员1名、食品药品安全信息员1名。
(三)、继续推进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
1、继续抓好食品的市场准入工作,进一步严格工作程序,协同基层所加强对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流通许可证、餐饮服务许可证的注册、变更、延续等行政许可,乳制品、保健品流通环节备案的各项资料审核力度,确保证照齐全方能进入食品领域,并在日常监管中实行“低门槛进入、严要求管理、高隐患淘汰”的管理模式,确保食品行业的“进的来、出得去”。
2、持续高压开展查处取缔无证无照工作,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原则,进一步促进行政许可审批权与监管责任的合理对应,做到权责相符。食品科对本区域无证无照经营行为查处和监管工作进行指导、协调、督查与考核;对于屡查不绝、屡禁不止的无证无照经营行为,违法情节严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无证无照经营户,配合市场监管稽查大队进行查处取缔。
3、通过“一企一档”、“一户一册”的食品安全信用档案的建立,结合各类别企业/作坊管理示范点的创建,完善食品经营主体行政违法和不良行为记录,确保食品从业主体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充分发挥食品安全信用档案与执法监管的相互推动和促进作用。
(四)、加强对食品领域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处于受控状态。
1、按照“统一管理、分类监管、重心下移、层级负责”的原则,通过组织拟定县内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计划,由基层所负责对辖区内各类食品企业开展日常监管,食品科开展定期及不定期的巡查、督查及业务指导,确保每年到基层所不少于四次,并在单位内部定期监管公告,对各基层所辖区内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及食品安全隐患进行通报。
2、突出难点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结合群众反应强烈、社会危害严重的难点热点问题,以粮、油、米、酒、乳制品等为重点品种,以学校、农村为重点区域,以“三无产品”为重点打击对象,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严格实行不合格食品的退市、召回、销毁、公布制度,加大对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行为的整治,严厉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3、加强重要节日、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安全保障。食品科充分发挥综合协调的职能,组织协调做好重要节日和重要活动食品安全协调监管工作,确保食品安全各项保障工作安全、有序、高效运行。
4、根据政府及上级部门工作安排,制定本年度县级食品安全监督抽查计划,完成好质量监测、风险检测方案及测算经费预算工作,协同基层所、检验所开展好产品的抽检、送检工作,及时食品产品检验白皮书,对于检验不合格的企业,督促其限期进行整改,妥善完成不合格产品后处理工作。
(五)、加强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及舆情监测工作。
1、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法律法规宣贯。将宣传普法进企业活动作为一个常态化工作穿插在日常监管中,通过普法宣传活动,搭建一个健康的政企平台,建立政企沟通长效机制,以充分发挥市场监管部门在促进企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将通过举办“道德讲堂”、“送法进企业”等活动积极向企业负责人或质量管理人员宣传《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
2、加强对民众的食品知识宣传。以“食品安全宣传周”等活动为契机,通过标语、宣传资料、新闻媒体,采取张贴横幅、放置展板、发放宣传材料、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传播食品安全法律法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成果以及食品安全科普知识,提高社会公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预防应对风险的能力。同时,食品科确保每月在县局及以上网站至少1则新闻通讯报道,树立良好监管形象。
3、加强与政策法规科、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和基层所等部门的合作,通过开展对乡镇“四员”、食品从业人员及以往监管盲区的“农村大厨”等人群的分区域、分行业、分批次的法律法规及相关食品安全知识培训,时刻绷紧食品安全这根弦,增强食品监管人员的食品执法业务水平,增强从业人员依法经营、守法经营意识,灌输其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意识。
4、按照食品安全信息公布制度,及时、准确、全面地宣传食品安全信息,做好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分析、引导与处置工作,通过多种手段和渠道做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有效疏导和控制食品安全舆情。
(六)、加强队伍综合能力建设,提升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