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地治理施工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地治理施工方案范文1
为了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部署和要求,确保治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__〕7号)以及《××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的通知》(鲁政发〔20__〕15号)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检查验收要求
各地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务实、严肃、认真的态度,严格检查验收,确保治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一)检查验收的重点是,各地对以各种名目圈占集体土地、非法占用转让土地的行为是否严肃查处,对违规建立的各地园区是否进行清理,对土地执法中的错误做法是否坚决纠正。要通过治理整顿和检查验收,发现问题,加快整改,使违规设立的各类开发区(园区)得到清理和规范,使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让制度得到普遍推行和落实,使非法转让土地的行为得到依法查处,使土地市场秩序和土地执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检查验收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逐级进行。先由县(市、区)政府自查验收,然后由设区的市政府对所辖县(市、区)逐个进行检查验收,在此基础上,报请省政府检查验收。
(三)检查验收要从严掌握,不得随意降低标准。对验收停受理当地建设用地报件、暂停下达建设用地指标。到期仍不达标的,要通报批评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检查验收标准
检查验收采用百分制,凡80分以下的为不达标,81分至90分为基本达标,91要以上为达标。
(一)认真贯彻国务院、省政府有关会议、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治理整顿工作(满分15分)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把治理整顿工作列入政府议事日程,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靠上抓,其他领导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切实参与。根据要求,对本地区治理整顿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召开了动员会议,制定了工作方案,并认真进行了督查,认真分析本地区土地市场秩序中的突出问题,查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取得了明显成效(5分)。
2、对本地区出台的有关土地市场的政策法规进行了清理。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抵触的予以全部撤销或修改(5分,发现1份未撤销或未修改的文件扣1分,扣完为止)。
3、对国务院或省政府督查组提出的督查意见认真落实,按照要求进行了整改(5分,发现1条未整改的扣2分,扣完为止)。
(二)清理开发区(园区)用地取得明显成效(满分40分)
1、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暂停审批各类开发区的紧急通知》(明电〔20__〕30号),已停止审批设立新的开发区(园区),停止扩区(5分。继续违规设区、擅自扩区的不得分)。
2、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理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20__〕70号)和《××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20__〕70号文件清理整顿各类开发区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的通知》(鲁政办发〔20__〕67号)及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开发区(园区)清理整顿核查统计表〉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__〕94号)的要求,已摸清开发区(园区)底数并如实上报,对违规设立的各类开发区采取了撤销、合并等整改措施(10分,底数不清的扣3分,没有如实上报和扣3分,没有采取整改措施的扣4分)。
3、对开发区(园区)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者城市总体规划圈占的土地,圈而未用的,已经或者正在复耕、恢复原用途;开发建设的土地,不能复耕或者恢复原用途的,按照建设用地总规模不扩大、耕地和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的原则,已经或者正在依法个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从所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剩余建设用地指标中核减(10分,发现未复耕的扣5分,没有依法修改规划从建设用地指标中核减的扣5分)。
4、开发区(园区)用地虽经依法批准,但缺乏建设条件、项目资金不落实、尚未开发建设的,政府依法收回了土地,能够复耕的,已经或者正在组织复耕(8分,每发现1宗地未收回的扣4分)。
5、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实行集中统一管理,违法下放农用地转用、土地征用、供地审批权以及违法下放土地规划和城乡规划管理行为得到纠正(7分,没有纠正或继续下放权力的不得分)。
(三)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满分15分)
1、对《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实施前遗留的问题已认真清理,摸清底数。对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协议出让的,已逐项登记并向社会公布出让结果(4分,底数不清的扣2分,未逐项登记并公布的扣2分)。
2、《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规定》(国土资源部令第11号)实施后,设立了规范的土地交易场所,经营性用地严格按照规定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6分,没有土地交易场所的扣2分,发现1宗应招标拍卖挂牌而没有招标拍卖挂牌的扣2分,扣完为止)。
3、领导干部违规干预经营性用地出让的问题得到纠正,对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了处理(5分,未纠正或未处理的不得分)。
(四)执法不严、管理松驰问题得到纠正,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满分30分)
1、非法占用、转让土地的行为得到查处,查处率达到90以上,对重大典型案件进行了通报或者曝光,本地区没有出现边整边犯的重大土地违法行为(10分,非法占用、转让土地行为查处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扣2分,扣完为止;有新发生的重大土地违法案件不得分;对重大典型案件未通报的扣2分)。
2、对未经合法批准用地行为负有责任的政府及主管 部门领导已经作出深刻检查。对违反规划批地且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了严肃查处(5分,未作检查的扣2分,未查处的不得分)。
3、对征地补偿安置不落实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有效措施(5分,未采取有效措施的扣2分,发生严重侵犯农民利益、引发群众集体到省、进京上访的不得分),
4、国土专项资金管理违反财经经纪律,特别是违反国家“收支两条线”规定的问题得到纠正(5分,违规未纠正的扣2分,发生严重违纪的不得分)。
5、土地市场建设各项制度未建立或者不完善的,在治理整顿期间建立或者完善,并有效得以贯彻执行(5分,未建立和未完善制度的扣2分)。
三、检查验收方法和步骤
(一)检查验收方法。检查验收要听取当地政府工作汇报,召开座谈会,听取群众意见,调阅台帐、卷宗、图件,核查相关资料和数据,并进行实地检查。省国土资源厅会同有关部门对济南、青岛等重点城市进行预验收。
(二)检查验收步骤
各市、县(市、区)政府都要认真按照本方案进行自我检查和总结,在此基础上,从县级政府开始逐级向上一级政府申请检查验收。检查验收由上一级逐市、逐县(市、区)进行。20%以上的县(市、区)验收不达标的,该市不得向省政府申 验收。
各市政府应于2003年11月底前完成自检验收工作并向省政府写出申请检查验收的报告,同时抄送省国土资源厅。省政府责成省国土资源厅会同省计委、监察厅、建设厅、审计厅、农业厅等部门于2003年12月上旬起组成检查验收组,统一对各市治理整顿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验收。
四、省政府检查验收的组织分工
这次治理整顿市场秩序检查验收工作,由省计委、监察厅、建设厅、审计厅、农业厅和国土资源厅的领导带队组成7个检查验收组,从省法院、检察院、计委、经贸委、教育厅、科技厅、监察厅、审计厅、财政厅、公安厅、外经贸厅、农业厅、中小企业办公室和国土资源厅等14个单位抽调人员参加。
检查验收组的组成及分工是:
第一检查验收组:
组长:省计委1名、省检察院1名、省教育厅1名、省国土资源厅2名
负责:青岛市、(上级市)市
第二检查验收组:
组长:省监察厅领导
成员:省监察厅1名、省科技厅1名、省国土资源厅2名
负责:烟台市、威海市
第三检查验收组:
组长:省建设厅领导
成员:省建设左1名、省法院1名、省国土资源厅2名
负责:东营市、滨州市、德州市
第四检查验收组:
组长:省审计厅领导
成员:省审计厅1名、省公安厅1名、省国土资源厅2名
负责:泰安市、莱芜市
第五检查验收组:
组长:省农业厅领导
成员:省农业厅1名、省中小企业办1名、省国土资源厅2名
负责:枣庄市、临沂市、日照市
第六检查验收组:
组长:省经贸委1名、省外经贸厅1名、省国土资源2名
负责:济南市、淄博市
第七检查验收组:
组长:省国土资源厅领导
成员:省财政厅1名、省监察厅1名、省国土资源厅2名
负责:济宁市、聊城市、菏泽市
各检查验收组要在每个市选择2-3个县(市、区)和若干个开发区(园区)、招标拍卖挂牌用地现场进行重点抽查和实地检查验收。
五、检查验收时应提供的资料
(一)书面汇报材料。汇报材料应全面真实地反映本级政府开展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的情况,包括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经验及目前尚存在的问题,查处各类非法占地用地、非法转让土地情况及自查自纠、制度建设的情况等。
(二)有关文件资料。围绕开展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印发的文件、会议纪要、会议记录、领导讲话(批示)、阶段工作总结、简报、宣传材料和其他资料。
(三)各类开发区清理整顿情况台帐、名册及相关资料。
(四)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各类报表及相关资料。
(五)2003年以来本地区建设用地审批、供地审批、农转用审批、规划调整、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及政府土地收益等案卷资料。
(六)自查自纠的有关文件、 档案和出台的制度、规定及机关建设、窗口办文、内部会审等有关资料。
(七)开展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工作以来制止、查处的所有土地违法案件的资料,各种处罚文书等。
土地治理施工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支模;扣件式铜管脚手架;门式钢管脚手架;支撑架(支架);安全管理
1 高支模专项方案的编制、评审论证要求
1.1 方案编制的内容
(1)高支模方案编制前,应针对现场施工条件与操作队伍协商,统一意见后再进行编制和受力验算,避免出现方案与现场施工脱节的现象,现场搭设前应由项目技术负责人对操作队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高支模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应包括:①工程概况;②编制依据;③基础条件(包括基础处理或加固说明);④支撑系统材质(立杆、拉杆、剪刀撑)选型;⑤支模方案及稳定计算;⑥搭设、拆除方法以及相应的安全技术管理措施;⑦混凝土浇注方法和注意事项:⑧监测方案;⑨应急预案;⑩模板支撑系统设计图,包括支架平面布置图、面图、剖面图、节点大样图等。
(3)高支模的稳定计算。高支模支撑系统计算的内容应包括受力荷载计算、各受力构件(模板、主次龙骨、立杆和对拉螺栓)的强度与刚度验算、立杆地基(或支承楼面)承载力验算、及支撑系统的整体稳定性和抗倾覆验算等。①设计荷载。计算恒载包括:a.模板及支架自重;b.新浇混凝土自重;c.钢筋自重;d.浇混凝土对模板侧面的压力。计算活载包括:a.施工人员及设备荷载;b.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c.倾倒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具体见表1。②模板及支架的计算荷载组合以上各项荷载可根据不同的受力构件、考虑其受力的最不利组合,按表2进行荷载组合。③计算模板及支架构件的强度(弯、抗剪)时,应采用荷载设计值,即以荷载标准值乘以荷载分项系数:验算构件刚度(挠度)时,可采用相应荷载的标准值。④立杆的基础承载力验算。立杆基础必须平整、无积水,有足够的承载力,立杆底部应设置配套底座当立杆支撑在土层地基时,应验算地基土的承载力;当立杆支承在楼面上时,必须验算楼面的承载力。对于高架和重架支模,应按《建筑工程模板施工手册(第二版)》附录内容进行荷载传递与支模层数的计算,确保支承层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并使荷载安全向下传递,避免结构的破坏。
1.2 方案评审程序
高大支模的专家评审送审程序为:施工、理单位审批,工、总监签字当地建设主管部门(具体可咨询所属安监部门)申请专家评审或自行组织专家库专家评审小组向专家报送施工方案现场搭设试验段后进行自检召开施工现场专家评审会方案整改监理同意实施如自行组织专家评审,其专家组应由省市或地方相关建设主管部门属下的专家库专家组成。
2 高支模的施工安全管理
(1)高支模的支撑高度在6m以下可采用门式钢管支撑架、扣件式钢管支撑架,由于门式架的宽度、高度以及间距均受定型材料的控制。其整体性较难保证,当支撑高度>6m或荷载较大时不宜采用门式钢管支撑架扣件式钢管支架的组合形式灵活,钢管承载力高,架整体稳定性好,在建筑施工中尤其是超高、超大、超重支撑系统的应用更为普遍。
(2)由于楼板梁截面大小不一、标高变化等,因此门架组合应考虑上调顶托以及下调底座的螺杆伸出长度(上托300mm,下托200mm)不超出规范要求,否则应对门架承载力进行折减,并采取相应加固措施。
(3)高支模的受力杆件如立杆、主、次龙骨等应选用截面、强度均满足受力要求的材料。对多次周转使用的材料应送相关部门进行强度检测。
(4)钢管立杆的连接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不得采用搭接,并确保对接端头平整)。水平拉杆及剪刀撑的连接应采用扣接。
(5)高支模的安全稳定与支架体系的整体稳定性密切相关。要通过水平拉杆、剪刀撑、与结构混凝土墙柱的纵横拉结来加强其整体稳定性、小面积高支模与应相邻的普通楼面支架纵横拉结来保证为此。钢管立杆、门架的排设间距应统一为模数形式,便于水平拉杆纵横拉结,局部可用短钢管加以辅助。
(6)对于每层均为高支模的工程,模板拆除要考虑上层支撑架荷载的影响,支撑架拆除时要保留部分支顶后拆(或加设回头顶),尽可能使上下楼层支撑架的立柱保持在同一垂直线上,以保证荷载能安全地向下传递。
(7)高支模搭设完毕后,先由施工单位自检,再由监理、安监单位验收。合格后才能进行下一工序施工(梁、板的钢筋绑扎)。
(8)高支模使用期间应派专人负责正常监测。并应延续至混凝土浇筑终凝后、测频率为20~30mm一次,当支架变形达到预警值,或发现支架松动有异常响声等情况时,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和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9)高支模拆除前,须确保该层混凝土强度达到规范要求的拆模强度,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办理书面手续确认后,方可拆除。
3 高支模的通病及其治理措施
3.1 支架沉降不均匀
原因:地基不平或地基承载力不足。防治措施:对原土地基进行夯实平整;当地基承载力不足时,采用浇筑混凝土垫层或铺设钢、木垫板。
3.2 上下螺杆伸出长度超出规范要求
原因:梁板结构截面变化引起支架高度的变化,在立杆材料规格相同的情况下、局部出现上下螺杆超长的现象。防治措施:在支架搭设前,应充分考虑到支架主构件和托座的正常高度、预计会出现螺杆超长的情况时,应提前在支承面标高上作分段的调整,避免支撑系统承载力的降低对超长的螺杆采取纵横拉设水平杆的临时加固措施,并对立杆的承载力进行相应的折减。
3.3 扫地杆、水平杆、剪刀撑拉设未形成整体
原因:专项施工方案未充分考虑支架整体性,出现立杆或门架排设间距不合理等而无法形成整体:搭设前未进行立杆排设放线、成钢管立杆或门式架排放位置参差不齐、平拉杆、剪刀撑无法拉设,造成支架整体稳定性差防治措施。在专项施工方案在支撑系统设计中,尽量使梁、板的立杆或门架排设时纵横间距一致或模数统一,搭设前严格按专项施工方案的立杆或门架排设要求进行放线使立杆或门式架纵横排列形成整体。
3.4 门架搭设时矮架在下
原因:操作人员贪图施工方便,使门架头重脚轻。防治措施:搭设前对操作人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底,搭设时质量安全员现场监督执行。
3.5 支架垂直度不符合要求
原因:支架材料由于多次周转出现变形而又未及时进行更换搭设时,操作人员未及时对支架垂直度进行调整。防治措施:及时更换变形支架材料;搭设时采用线锤或经纬仪密切监测其安装垂直度、格控制在规范规定的范围内,确保支架系统的安全性。
3.6 支架顶部支柱采用搭接形式
原因:为避免截断材料。在支架顶层支柱采用搭接形式、成上下立柱受力错位、过扣件传力。防治措施:根据支架搭设高度合理组合材料使用,避免搭接现象,如:出现搭接现象。应对扣件抗滑移能力进行验算、保证扣件拧紧力矩达到规范要求。
土地治理施工方案范文3
一、加强领导,严格落实拆除施工安全责任
1、成立安全责任领导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做好拆除施工安全是确保土地整治战役式推进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为我乡加快发展提供保障服务的重要内容。各村、各施工单位要按照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拆迁施工安全责任制。各村、各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拆迁施工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拆迁施工一线指挥者为直接责任人,明确拆除施工安全责任主体,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将拆迁施工安全监管责任落实到每个拆迁点。各村、各施工拆除单位要成立拆迁施工安全领导小组,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充分认识抓好拆迁工程安全管理的重要性,明确专人负责,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责,相互配合,确保安全。
二、明确措施,切实加强拆除施工安全监管
1、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各村、各施工拆除单位在拆迁施工中要精心组织,科学操作,不安全不进行拆除施工,施工必须确保安全。
2、全面了解拆迁施工的具体情况,根据拆迁施工进度和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安全预案。拆除施工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落实安全管理和技术措施。
3、进一步提高现场施工拆迁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对拆除施工中出现的重大安全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做好安全防范,严防事故发生。
4、涉及毗邻人行通道、建筑物及电力、通信、供水等管线,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程落实安全措施,加强与相关产权单位的沟通和协调,要有可靠的防护措施,设置可靠的围挡,确保安全。
5、在进行拆迁、搬迁、拆除施工期间,要安排专职安全人员负责安全检查工作,有效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禁止违章操作、违章指挥、野蛮作业。属于较大面积或难度较大的拆迁施工,必须有领导组主要负责人指派专人在现场指导,进行机械拆除。
6、加强拆除后续安全管理工作。各村、各施工单位要加强对拆除后、重建和绿化前的地段安全检查,在危险地段要设立必要的警示标志和围挡。对部分拆除的建筑物,要组织相关人员对拆除后剩余建筑物逐一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不能确保安全的,要坚决停止使用,并依法妥善做好相关工作。
7、在拆迁施工施工过程中,如出现火灾爆炸、坍塌淹埋、重大机械设备故障等事故,应组织力量及时排除险情,并按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土地治理施工方案范文4
关键词: 路桥 施工 方案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variety of new technologies have been widely applied in production and life, which has greatly improved the production efficiency. Although thenew technologies has solved numerous problems, the bridge in highway and railway as the difficulty,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difficul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especially in the transition sections. Based on years of experience in on-site construction, the author propos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on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sections of bridges.
Key words: bridge;construction;program
中图分类号:TU991.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技术水平都向高端迈进,尖端科技的应用促使生产力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公路和铁路是必要的交通枢纽,而路桥则是建造道路的难点之一,应用高新科技固然可以使很多难题层层解开,但在路桥的施工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特别是在路桥的过渡段的施工问题比较明显。对于公路而言,其主要原因就是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 下面作者对该问题进行了重点的分析。
一-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原因的分析
1.1 桥头引道软土地基处治不佳
从公路调查结果表明,软基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现象仍然存在。分析其原因, 主要是施工图设计时,地质钻探布孔过少,钻探深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软基存在,或者未能准确探明软基范围和深度,软土的物理学性质等等,导致桥头路堤软土地基处治遗漏,或采取的处治方法不恰当。此外,采用的软基处治理论计算方法和选用的计算参数与软基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导致软基处治设计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主要在于如何做好软基路堤沉降防治等路桥顺接构造物的设计。
1.2 桥台的台背路堤压实度不满足要求
从公路工程建设可知,几乎所有桥梁、通道和明涵等都要求台背填土处治。然而,台后填土压实度由施工用料、施工顺序、施工机械、施工经验、施工作业面等工程管理因素的影响, 施工过程涉及各个方面。从公路调查结果可知,台背填土普遍存在压实不足的问题,这是造成路桥过度段不均匀沉降的基本原因之一。
1.3 桥头路堤边坡防护措施不妥
从公路桥头路堤的施工可知,台背禄蠹填土常采用砂类、渗水性土作为填料,不考虑防水和排水设施,通常,对桥台处于长期浸水路段,采用浆砌片石护坡,而其他桥台路段,只在锥坡范围设置浆砌片石护坡,台背设置防格网草护坡或草皮护坡,但是,从公路改建,水毁和收尾工程侦查过程发现,许多桥头路堤沉降较严重的地方,常伴随锥坡和护坡水毁,分析其原因,雨水对路堤的冲刷和浸蚀防格网草防护等路堤边坡防护措施未能起到保护路基免受雨水侵害的作用,所以桥头路堤边坡防护措施及台背防水和排水设施的不是当,促使台背填土流失,路基强度降低,在行驶车辆长期作用下过渡段土塑性变形,诱发桥头路堤不均匀沉降, 出现桥头跳车现象。
1.4 桥头引道过渡段结构设计欠周到
桥头引道路基工程中,常用的过渡段工程处治措施有粗粒料填筑法、钢筋混凝土过渡板(即搭板)和加筋土法等。这些处理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从而降低路桥间的刚度变化以及沉降差异,以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从而防治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从公路工程建设可知,桥头引道过渡段多采用搭板结构。
二、路桥过渡段施工采取的措施
2.1 加强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如果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不高,就难以保证在预定的成本范围内。按期交工和确保工程质量。因此,对于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达到以下要求:a. 要讲究科学的编制程序和方法;b.编制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没做到设计优化, 除了在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保证,还要检查施工准备工作,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机械设备的质量保证。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有利于减少路桥间的沉降差,在桥台结构完成后尽快安排过渡段陆地与一般填土路堤的施工,使用同样压实能量的压实机械把过渡段路堤与一般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碾压,分层填筑时, 每层松铺厚度必须控制在 15cm 内,并在台背墙上划上记号,以保证厚度的均匀性,方便施工人员检查。在路堤和桥台连接部位,路堤与锥坡预压填土应同步填筑碾压,使用大型
机械碾压困难时可改用小型振动机充分压实。
2.2 选择有利减少路桥过渡段工后沉降的桥台结构
在型式多样的桥台结构中,桩接台帽的桥台结构施工过程是:填筑路堤,钻孔桩基施工,台帽和耳背墙施工。从其施工步骤可知。其过渡段路堤在桥台结构施工前填筑,不受施工作业
面的限制,有利于大型机械碾压,不遗留施工死角。压实均匀,压实度易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桥台结构施工时,又为过渡段软土地基和路堤填土留有一定的沉降期,有助于减少过渡段路堤工后沉降。 因此,在桥梁设计时,宜首先选用桩接台帽式桥台结构。
2.3 加强路堤填料的选择
实施路桥过渡段路堤填筑之前,要有目的地选择施工路段的填料,采用各种土壤作对比试验。其试验项目包括:土壤的液限和塑限联合测定,实施筛分和击实试验;各种土壤在相同压实机具下达到同等压实度时的压实遍数与松铺厚度的关系。从实验结果中,比较各种土壤最为过渡段路堤的填料。从经济角度考虑,以就地取材为主。就死取材不仅经济。而且或渗水性较好的材料。这样材料具有良好的结配水稳定性和压实特性。当采用非渗水性土时,应在土中增加外掺剂,如石灰、 水泥等。
2.4 加强压实要求
台背路堤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并按设计宽度一次填土,分层填筑过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超过 15cm。其施工顺序为汽车卸土、推土机平整、压实度检测、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既要保证压实度,同时又要注意不损伤台身。具体要求为:a.检查填土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后进行碾压;b.根据压实试验提供的松铺厚度和控制压实遍数进行压实; c.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除对台背路堤填土与路基土方连接处必须加以振动,增强碾压效果外,桥台附近采用不振动静压,并慢速碾压,以免损伤桥台。
三、 结语
通过对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原因的分析,作者通过多年经验提出了以上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研究方案,以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从而防止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增加车辆运行的舒适性。
参考文献
[1]刘伟,王连俊.从路基设计谈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控制[J].山西建筑, 2005 (08) : 57-58.
[2]王耀民.路桥过渡段差异沉降分析及处理[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 (4) : 129-l30, 133.
[3]袁勇智.路桥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探讨[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7).
[4]崔龙云.加强路桥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的举措 [J]中国科技信息,2007 (22) .
土地治理施工方案范文5
关键词: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安全施工;管理措施
前言
深基坑支护施工工程,其是基础施工中最为复杂施工分项工程。深基坑支护包括防水、支撑、和维护等不同工作环节。在实际施工期间,不论哪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深基坑支护出现坍塌现象,严重情形将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要想保证施工安全性,需利用合理技术和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构建计方案,依据方案图纸开展实际施工工作,保证施工行为合理性。
一、常见施工问题阐述
深基坑支护施工期间,常见施工问题出现包括以下几点内容。其一,挡土稳定能力差[1]。对于在六米深度以内的深基坑支护施工来说,在实际施工期间,利用重力性质水泥搅拌挡土墙具有应用价值。因此,众多施工企业在深基坑支护施工期间应用重力性质水泥搅拌挡土墙,作为整体建筑物维护结构。但是施工应用时,如果没有全面考虑现场施工周围环境和地质条件,施工安全和质量等因素,将会导致挡土墙出现位移问题,施工桩朝向深基坑支护中心移动,施工安全受到影响。其二,现场管理松散,缺失严格性。对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是重要工作环节。相对深基坑支护施工来说,需严格依据施工图纸与设计方案开展施工工作。但是现阶段一些建筑施工单位,为了实现自身经济发展目标,节约成本,最易对深基坑支护结构调整,更改施工具体方案,对施工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增加施工难度,管理缺失标准,较为松散[2]。
二、深基坑支护施工安全开展和有效管理
1.技术管理工作其一,在实际施工前期,要对施工现场环境、水质条件、周围建筑物布局等全面检测和勘察。结合施工场地现实情况,设计合理深基坑支护施工方案,明确施工工艺,构建不同施工工艺实际施工方案图。坚持技术可行和质量可靠,经济合理原则。其二,开展技术交底工作,明确不同现场施工工作人员职责,依据相关深基坑支护施工标准,开展施工工作,保证施工标准性。在技术交底工作完毕后,树立明确施工目标,依据治理方案图纸施工,智能化监控,及时掌握实际施工进展,检测施工不同环节安全性。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不合理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处理[3]。2.组织管理工作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组织管理工作是关键管理任务之一,需加强管理力度,设置专门施工管理组织机构,和现场监理工作人员结合工作,保证施工全面依据施工图纸开展,提高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效率和质量。施工企业需优先选择技术操作能力强,具有多年工作经验丰富工作人员,技术类型工作人员。发挥经验丰富工作人员示范和引领作用,在现场施工期间做技术指导,为工作能力稍差,技术水平差工作人员指导。及时发现现场施工不合理行为,及时纠正,保证施工工作安全开展[4]。在组织管理工作完毕后,施工企业也应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对进场的施工材料检测,必须保证进入现场施工材料质量过关,才可以允许开展施工工作,发现质量低下和伪劣材料,抓紧与厂家联系和沟通,及时替换。做好安全教育工作,树立安全施工目标,全面贯彻安全第一和预防为主施工方针,提高施工工作人员安全意识,增加对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存在问题关注度,做好预防和处理工作,降低安全事故出现频率,保证施工安全性和质量。
三、结语
综上,在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施工期间,其存在不同问题,包括挡土稳定能力差,现场管理松散,缺失严格性等问题,影响施工质量和安全性。因此,要想做好建筑深基坑支护工作,要做好技术管理工作,设计施工方案,依据标准和方案开展施工工作,实现建设施工最大目标。
参考文献:
[1]李静.谈谈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与管理措施[J].门窗,2014,12:388.
[2]郑旭红.谈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与管理措施[J].中国建材科技,2015,2:245-246.
[3]梁冬青.探析建筑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安全施工与管理[J].江西建材,2015,18:63+68.
土地治理施工方案范文6
关键词:公路;过渡段沉降;施工方案
一、路桥过渡段产生不均匀沉降原因的分析
1、桥头引道软土地基处治不佳
从公路调查结果表明,软基路段由于地基沉降引起的桥头跳车现象仍然存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施工图设计时,地质钻探布孔过少,钻探深度不够,未能及时发现软基存在,或者未能准确探明软基范围和深度,软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等等,导致桥头路堤软土地基处治遗漏,或采取的处治方法不恰当。此外,采用的软基处治理论计算方法和选用的计算参数与软基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差距,导致软基处治设计未能达到预期效果,不能满通部《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的技术要求。
在桥头引道,由于存在软土地基,桥台台背路堤施工时填土压实不足,雨水侵蚀造成路堤填土流失和强度降低,这是造成路桥过渡段路堤沉降的主要原因。然而,桥台基础设计是按规范容许沉降值实施控制设计,一般情况下实际发生的沉降值较设计时小。因此,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主要在于如何做好软基路堤沉降防治等路桥顺接构造物的设计。
2、桥台台背路堤压实度不满足要求
从公路工程建设可知,几乎所有桥梁、通道和明涵等都要求台背填土处治。然而,台后填土压实度由施工用料、施工顺序、施工机械、施工经验、施工作业面等工程管理因素的影响,施工过程涉及各个方面。从公路调查结果可知,台背填土普遍存在压实不足的问题,这是造成路桥过渡段不均匀沉降的基本原因之一。此外,在公路营运过程中,路基在车辆荷载以及自然因素作用下,会形成土基塑性变形的积累,导致路桥间的差异沉降,从而影响高等级公路路面的平顺程度。
3、桥头路堤边坡防护措施不妥
从公路桥头路堤的施工可知,台背路堤填土常采用砂类、渗水性土作为填料,不考虑防水和排水设施,通常,对桥台处于长期浸水路段,采用浆砌片石护坡,而其他桥台路段,只在锥坡范围设置浆砌片石护坡,台背设置防格网草护坡或草皮护坡,但是,从公路改建、水毁和收尾工程侦查过程发现,许多桥头路堤沉降较严重的地方,长伴随锥坡和护坡水毁,分析其原因,雨水对路堤的冲刷和侵蚀防格网草防护等路堤边坡防护措施未能起到保护路基免受雨水侵害的作用,所以桥头路堤边坡防护措施及台背防水和排水设施的不适当,促使台背填土流失,路基强度降低,在行驶车辆长期作用下,过渡段填土塑性变形,诱发桥头路堤不均匀沉降,出现桥头跳车现象。
4、桥头引道过渡段结构设计欠周到
桥头引道路基工程中,常用的过渡段工程处治措施有粗粒料填筑法、钢筋混凝土过渡板(即搭板)和加筋土法等。这些处理措施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高路基的整体强度,从而降低路桥间的刚度变化以及沉降差异,以减少路桥间的不平顺,从而防治或避免桥头跳车现象。从公路工程建设可知,桥头引道过渡段多采用搭板结构。然而,设置搭板以后的桥头跳车现象仍然严重,桥头搭板断板现象较为普遍。分析其设计原因,有下述情况:
(1)根据桥梁的长度,桥头设置搭板长度划分为:①大中桥,搭板长度为8m;②小桥、填土高度小于0.5m的通道以及涵洞,搭板长度为5m。然而,桥头引道路堤处于高填方路段,软基路段桥涵结构与桥头路堤相对沉降量大,由于搭板长度不够而起不到顺接作用,行驶车辆通过时必然出现桥头跳车现象。
(2)搭板设计根据支承在弹性地基上的板计算,未考虑台背路堤沉降,雨水冲刷带走台背填土等原因造成搭板与台背路堤脱空的不利受力状态。结果形成搭板设计强度不足,产生断板,引起桥头线形突变,诱发车辆跳车现象。
(3)桥头搭板处理目前尚没有定型的设计计算方法,公路桥涵设计规范也没有明确规定。
(4)工程实践中,桥头搭板一般不作专项设计。但是,从工程实践可知,合理地处治软土地基,实施台后填土压实是消除路堤填筑土体沉降的条件,而可靠的搭板设计是解决桥头跳车的重要保证。
二,路桥过渡段的结构设计
1路桥过渡段的变形控制
从路桥过渡段的路基路面工程实践分析可知,路桥过渡段的变形控制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严格控制过渡段内路基的工后沉降量;将路桥交界处的错落式沉降变成连续的斜坡式沉降。因此,其变形控制主要是控制路基工后沉降和路桥间差异沉降。
2合理设置缓和过渡段
由于不同的结构型式,从桥台刚度大的混凝土结构逐步过渡到柔性的填土路基结构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其强度不一致。因此,软土地基处治时,各段不同强度之间需设置强度过渡段。同样地面上的路堤亦需要设置强度过渡段。世界银行贷款项目要求在刚性桥台和柔性路堤之间设置50m的强度渐变段,使用不同的级配填料,确保路堤强度过渡。如果设置50m渐变段有困难,建议渐变段长度不得小于30m。如果桥头引道不存在软土地基,若路桥过渡段的差异沉降控制标准为5cm,沉降坡差按0.4%控制,则强度渐变段长度应大于13m。
3路桥过渡段的地基条件与路基条件
在桥头引道路堤填筑过程中,采用土工合成材料加筋路堤并不能提高地基承载力,也不能有效阻止地基沉降。只有当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在路堤填土自重荷载与车辆荷载的联合作用下不致破坏而产生较大的沉降时,土工合成材料的加筋才会产生明显效果。因此,公路路桥过渡段的地基条件应保证路基的工后沉降≤10cm,沉降差小于5cm,沉降坡差≤0.4%的控制标准,路基条件应满足规范要求。
4路桥过渡段的结构型式
在路桥过渡段路基施工设计中,必须采用土工格栅技术。当土工格栅与土一起承受车辆荷载和土体自身荷载的同时,土工格栅能使土体的抗剪强度得到充分发挥,约束土体的侧向变形,控制路基填土的侧向位移,增强路基的整体稳定性,从而增大了路基的变形模量;由于土工格栅与路基填土的摩擦作用,使上部荷载可以在路基中重新分配,降低了桥台台背局部范围土中的垂直应力,使路基土体承载力得到提高,从而减少沉降;由于水平摊铺的土工格栅具有弹性,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会减少或不会产生变形的累积。由于在路桥过渡段铺设土工格栅具有明显的工程效果,因此在路桥过渡段高填方路堤可采用桥台台背回填加铺土工格栅的结构型式。土工格栅的设置间距和长度应满足规范要求,通过计算确定。
三、路桥过渡段施工采取的措施
1、加强路桥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
如果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不高,就难以保证在预定的成本范围内,按期交工和确保工程质量。因此,对于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要讲究科学的编制程序和方法;(2)编制时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比较,做到设计优化,除了在施工方案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保证,还要做好检查施工准备工作的质量,做好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工作,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机械设备的质量保证。过渡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该有利于减少路桥间的沉降差,在桥台结构完成后尽快安排过渡段陆地与一般填土路堤的施工,使用同样压实能量的压实机械把过渡段路堤与一般路堤的碾压面按大致相同的高度进行填筑碾压,分层填筑时,每层松铺厚度必须控制在15 cm内,并在台背墙上划上记号,以保证厚度的均匀性,方便施工人员检查。在路堤和桥台连接部位,路堤与锥坡预压填土应同步填筑碾压,使用大型机械碾压困难时可改用小型振动机充分压实。
2、选择有利于减少路桥过渡段工后沉降的桥台结构
在型式多样的桥台结构中,桩接台帽的桥台结构施工过程是:填筑路堤,钻孔桩基施工,台帽和耳背墙施工。从其施工步骤可知,其过渡段路堤在桥台结构施工前填筑,不受施工作业面的限制,有利于大型机械碾压,不遗留施工死角,压实均匀,压实度易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桥台结构施工时,又为过渡段软土地基和路堤填土留有一定的沉降期,有助于减少过渡段路堤工后沉降。因此,在桥梁设计时,宜首先选用桩接台帽式桥台结构。
3、加强路堤填料的选择
实施路桥过渡段路堤填筑之前,要有目的地选择施工路段的填料,采用各种土壤作对比试验。从经济角度考虑,以就地取材为主。就地取材不仅经济,而且或渗水性较好的材料。这样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级配水稳定性和压实特性。当采用非渗水性土时,应在土中增加外掺剂,如石灰、水泥等。严禁使用淤泥、沼泽土以及含草皮、树根、生活垃圾、杂物和含水量过大的土作为填料。
4、加强压实要求
台背路堤填土应与锥坡填土同时进行,并按设计宽度一次填土,分层填筑过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超过15 cm,其施工顺序为汽车卸土、推土机平整、洒水或凉晒、人工平整、压路机碾压、压实度检测,压路机碾压过程中,既要保证压实度,同时又要注意不损伤台身,具体要求为:
(1)检查填土松铺厚度、平整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后进行碾压;
(2)根据压实试验提供的松铺厚度和控制压实遍数进行压实;
(3)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时,除对台背路堤填土与路基土方连接处必须加以振动,增强碾压效果外,桥台附近采用不振动静压,并慢速碾压,以免损伤桥台。
参考文献:
[1] 常庆喜. 浅谈高等级公路桥头跳车的成因及防治措施[J]. 今日科苑, 2008,(02):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