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生态河道治理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生态河道治理方案范文1
关键词:河道修防整治;生态系统;治理;方案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2.091
河道修防整治不仅在城市而且在乡镇建设中具重要意义,河道作为一个城市生存与发展重要自然条件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平衡有助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河流生态系统的保持以及功能完整,具备恢复和抵抗能力,才能长期为人类服务,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河道修防整治通过对流域内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科学可持续治理方案,营造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河道流域水环境,使得经济、生态、社会和人文效益平衡。
1 河道修防整治现状
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人们对于生活环境要求提升,河道娱乐、休闲、生态和景观等功能重视程度逐步增加,但由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对河流过度开发,造成一系列问题。河道修防整治通过促进水环境和谐健康,维护河流流域生态平衡,从而提高居民生活环境,有效提升城市建设、经济发展。
(1)水体污染。由于城市工业发展,大量工业废水排入河道,造成河流污染加重,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污水排入,致使河道水质变差,富营养化加重,水生植物过于茂盛,环境负荷越来越大;农业生产方式和土地利用方式造成的农田污染源未得到足够重视,缺乏有效管理措施。而且各种污水治理措施严重滞后,废水收集和处理系统不完善,根源上预防工作不足,加之生产生活中人们环境保护意识较为淡薄,导致河流污染加剧。
(2)护岸建设。目前许多城镇主干河道的防护堤过于单薄,与防洪标准不符,有些甚至没有建设防护工程,而防护坡过低或不坚固,容易造成汛期两岸居民居住区和农田被淹。由于防护坡建设不够良好,导致河流不断侵蚀冲刷两岸土壤,或者由于自然因素或者上游人为因素影响,出现水土流失现象,从而造成河道底部泥沙淤积,使得河床抬高,出现河道拥堵问题,严重时造成水面抬高导致洪水隐患。以往河道防护坡建设时考虑主要问题是防洪,侧重水土保持和河道冲刷侵蚀,多利用水泥混凝土建设,使得河岸水体和土壤之间自然交换分离,造成河流中微生物和鱼类等水体环境无法更新,长此与往导致河水变黑和发臭,影响着城市环境。
(3)水面面积。城市现代化发展过程中,房屋修建、工厂建设等对河道挤占十分严重,从而导致河道水面缩窄,抗洪能力减弱,人类受到洪水威胁增大。而且人们对于河道保护意识淡薄,各种废弃物的堆放、违章设置等导致水流不畅,水质破坏的同时也使水面面积减少,河道横截面缩小变窄,水面运输能力锐减。
2 河道修防有效治理方案
河道和滨河地带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提供大量饮用水、灌溉水和工业用水,保持河流生态系统平衡有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传统河道整治主要侧重于水土保持、除涝泄洪和航运等功能,对于人和水环境和谐、河流自然清洁功能重视程度不足,对于生态文明建设产生负面作用。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类生态平衡可持续发展观念提升,面对河道出现的问题,制定出一系列科学可持续治疗方案。
(1)合理规划护岸工程。护岸工程应充分考虑水面线和堤内自然条件,选择更加有助于创造和保持生物生息环境与自然景观方案,河道防护堤堤身型式与结构应按照当地交通条件、建筑材料和施工技术等因地制宜,在保持经济合理的同时保证安全可靠性。此外,还应注重生态平衡问题,不过度改变河道的自然特性,充分遵循河道自然规律,少用混凝土和石护坡,从而实现保护天然河道目的。慎重进行扩宽河道堵口和截弯取直,扩宽河道堵口在增加下泄的流量同时还会增大下游淹没损失;而河道进行截弯取直能够改变洪水的流向,增加河槽比降、水动能和流速,同时对于水流冲刷河岸以及河槽下切现象加剧。因此,进行扩宽河道堵口和截弯取直时要充分考虑经济损失和下泄流量,多方案进行比较,采取更加科学方案。
(2)增强河道社会服务功能。首先要进行污染源控制来保证水安全,对发黑发臭河道段采用种植芦苇、美人蕉等水生花草建立小型生态链,通过植物吸取河流过度营养,从而达到水流自净功能恢复;而且水生植物在减少水流冲刷侵蚀方面具有一定功效,还能形成城市独特河流景观,有助于城市环境美化。对于农业污染面源比重较大现象,可利用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技术等进行治理,同时对农民进行科学施肥指导,从而促进传统农业转变为生态农业,达到经济和环境和谐共处目的。其次加强防洪功能,除原有水利工程之外,还可设置水系形态,通过对河道结构调整来减少防洪压力;利用河湖水位升降和采取合理河床断面来控制城市滨水景观。此外,对河岸带设计合理景观,需满足整体优化和自然优先原则,对河流自然资源进行保护,实现河流周围和河岸带景观自然相连。而且景观建设要特别关注亲水岸线和防洪水位线协调,河流流速和水生生态的协调,使得城市景观和河流景观进行有机融合,实现生态文明建设。
3 结束语
现代河道修防整治生态河道建设为重要发展趋势,因此治理方案应将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制定为主要理念,细致分析河道两岸特点以及河流走向、水文特征,在有效改善河道生态系统同时,能够更好适应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河道修防整治方案将环境科学、生态学、水利工程学、美学、园林学等有机融为一体,实现河道水流自净能力恢复、水土保持功能增强,维护河道生态平衡。
参考文献:
[1]朱伟,姜谋余,蔡勇等.倡导“亲自然河道”治理模式―对我国农村河道治理的思考[J].水资源保护,2015,32(01):1-7.
[2]赵天义,王昊,姬瀚达等.黄河下游畸形河势治理研究[J].人民黄河,2014,36(01):1-2,5.
[3]侯婷.义合河集镇防洪工程方案探析[J].陕西水利,2014(04):67-68.
生态河道治理方案范文2
摘要:河道治理是传统实用的工程,是一个古老而活跃的领域。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系统的关系问题在国际科技界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成为环境领域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人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水利工程对于河流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河流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工程实践,生态水利理论与实践也应运而生。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治理;应用
1.生态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
1.1提高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原则
一个地区的生境空间异质性越高,就意味着创造了多样的小生境,能够允许更多的物种共存。反之,如果非生物环境变得单调,生物群落多样性必然会下降,生物群落的性质、密度和比例等都会发生变化,造成生态系统某种程度的退化。由于人类活动,特别是大规模治河工程的建设,造成自然河流的渠道化及河流非连续化,使河流生境在不同程度上单一化,引起河流生态系统的不同程度退化。生态水利工程的目标是恢复或提高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但是并不意味着主要靠人工直接种植岸边植被或者引进鱼类、鸟类和其他生物物种,生态水利工程的重点应该是尽可能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使其符合自然河流的地貌学原理,为生物群落多样性的恢复创造条件。
1.2景观尺度及整体性原则
河流生态修复规划和管理应该在大景观尺度、长期的和保持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而不是在小尺度、短时期和零星局部的范围内进行。在大景观尺度上开展的河流生态修复效率要高。小范围的生态修复不但效率低,而且成功率也低。整体性是指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间的交互作用,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而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
2.河道治理
2.1河道治理方案
下面就以拉古河为例。拉古闸以下河道渐进入平原,采用的是以堤防为主的规划方案。由于河道右岸地形低于左岸,大多数断面的设计水位要高出地面1m以上,平均高0.53~1.30m,最高达到3.44m,宜修筑堤防。但在该河段中,左岸中华寺北桥以上地势渐高,岸边保护范围渐窄,尤其是中华寺北桥到八家子沟,正是王滨沟上下游大弯道塌岸十分严重的地方,规划采用护岸方案。拉古闸以上基本上采用护岸方案,河道两岸多为山地,岸边较高,除个别断面外,大多数断面的岸边高程都在设计水位以上,平均高17~43cm,最大高差为4.32m,无需修堤,主要是要解决岸滩的稳定问题。该河段保护的土地和村庄主要分布在右岸沿河一带,左岸只有小甸村至松岗堡河口2.6km的河段上分布有村庄,其余7.3km左右河段岸边在山根下或接近山根,不需要布置任何工程,规划为无工程河段。
2.2设计流量和设计水位
整治洪水河槽的设计流量,需根据保护地区的重要性,选取相当其防洪标准的洪水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中水河槽的设计流量可采用造床流量或平滩流量,其相应的水位即为设计水位;整治枯水河槽的设计水位可根据通航等级或其他整治要求,采用不同保证率的最低水位,其相应的流量即设计流量。
2.3规划实施建议
拉古河河道治理工程本着先下游后上游、先重点后一般、先消险后达标的原则,先治理城市段再治理农村段,干支流同步分段、分区依次治理,堤防整修完成后再进行堤防标准化建设。具体规划如下:李石开发区规划治理拉古河抚顺开发区范围内左右岸堤防共长18.82km,护岸长18.08km。抚顺县实施规划为治理拉古闸下游抚顺县范围内,左右岸堤防共长15.0km,护岸长15.7km;治理拉古闸至浅沟水库段,左右岸护岸长11.95km;对于右岸拉古闸以上、左岸中华寺北桥以上的护岸工程,一定要根据水流和塌岸的实际情况、以及投资的可能,本着先出险先安排,不出险暂不安排的原则,分清轻重缓急逐步实施。沈阳市实施规划为治理拉古河岸堤防共长1.58km,护岸长4.7km。
3.目前治理水污染的主要技术方法
3.1配水、调水方法
配水、调水对某一城市、区域是一个较为理想的方法,见效快,成本底,但是配水、调水不是真正解决污染水体的方法,只是将污染水体从某一区域转移到另一区域,是上游向下游的转移。如果大家都采用此方法,可以说是污染水体的循环,是一种“恶性循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由于水源的关系,这种方法不一定适应“断头浜”的治理。
3.2spr污水净化技术
spr污水处理系统首先采用化学方法使溶解状态的污染物从真溶液状态下析出,形成具有固相界面的胶粒或微小悬浮颗粒,再选用高效经济的吸附剂将有机污染物、色度等从污水中分离出来,然后采用微观物理吸附法将污水中的
编辑整理本文。
各种胶粒和悬浮颗粒凝聚成大块密实的絮体,依靠旋流和过滤水力学等流体力学原理,在自行设计的spr高浊度污水净化器内使絮体与水快速分离。清水经过罐体内自我形成的致密的悬浮泥层过滤之后,达到三级处理的水准,可实现出水回用。污泥则在浓缩室内高度浓缩,定期靠压力排出。由于污泥含水率低,且脱水性能良好,可以直接送入机械脱水装置,经脱水之后的污泥饼可用来制造人行道地砖,免除了二次污染
4.生态水利在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4.1构建水生植被
种植沉水植物菹草、黑藻、伊乐藻、金鱼藻、苦草等和浮叶植物睡莲,以吸收和转化水和底泥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降低水体n、p、k及必需微量元素的含量与周转速率,抑制浮游植物生长;为多种多样的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提高水体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为水体供氧。
4.2构建水生动物种群
适当提高鲢、螺、鲫的种群数量,以消费浮游生物(特别是浮游植物)、有机碎屑、腐碎、巨大的微生物生物量,以及摇蚊和水蚯蚓等底栖动物,维护生态平衡,净化水体。
4.3种植水生花卉
作为城市河道,从景观的角度出发,在主要景点、桥的两侧,栽种了优质睡莲(选用玛珊姑娘、洛桑、日出、佛琴娜莉斯、大白睡莲等品种),加之原有的10多丛白睡莲,美化了水面。
5.结束语
生态河道的设计需要各方面因素的配合,设计者要拓宽思路,结合生态学、工程学、水利学的知识,相互补充,才能形成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法。河道的生态化治理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要通过设计、施工、养护等一系列措施模拟一个生物生长的适宜环境,为各类水生、陆生和两栖类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提供栖息、繁衍和避难的场所,并且,除采取工程和植被措施外,还必须有选择的放养水生动物及微生物,恢复生物的多样性,重建生物系统的生态链。
【参考文献】
[1]周立霞,阮国余,赵迎旗.总沐河王庄闸下游河道治理方案探讨[j].治淮,2008(12):14-15.
[2]闫建兵.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河河道治理方案比选[j].山西水利,2009,25(5):38-39.
[3]李国元.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5):119-120.
[4]张相峰,阚兴起.黎河输水河道治理方案浅析[j].水利水电技术,2001,32(8):53-55.
生态河道治理方案范文3
关键词:生态水利;河道规划
引言
目前,社会进步,工业不断发展,水土资源大规模开发,造成河道面积减小,水生态开始失衡,河道周围的动植物逐渐减少,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同时,最近这些年,全球气温变暖,各种极端的天气出现,导致高温、炎热、干旱以及洪水等自然灾害的频率大大增加,许多河道出现断流或者暴发洪水的情况。所以,改善河道生态环境并且保证河道水体的自净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河道类型的划分
要想对河道的污染彻底整治,我们就必须有一个对实施时有效的整体规划,这个整体规划就是对要整治的河道进行一个系统化的分析,包括现场考察及分析研究,最后总结出多种治理方案,取其中一个最具有效的整体规划方案来实施对河道的整治,所以,在做整体规划之前,我们要将河道的类型就行划分,首先按河道的自然形成条件来看,我们可将河道划分为山区丘陵河道,近海平原河道及河口海口河道。
其次,是近海、平原河道,这一河道多处于地形平坦的平原,其河道两旁多为土壤较多,而且靠近农田,而河床底部大多的冲击下来的淤泥,而平原河道的治理的目的多为农田灌溉、防洪防汛、工农用水、航道及城市建设等。所以,近海、平原河道的整治方法大多是改变河道,加深堤坝等措施。
二、生态水利在河道中的整体规划
传统的河道治理工程通常是以人工的方式刻意地对河道生态环境进行改造,而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即生物链关系,生物同生物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工改造后的河道生态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破坏。所以,为了能够实现河道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达到环境、人、河道生物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必须要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来实现,将生态水利理念应用到河道治理工程中。
1、生态河堤的建设
要以人工护岸模式来实现河岸与河道水体之间水分、空气的交换与调节,必然要将河道的河堤进行改造,即建设生态河堤。建设生态河堤,首先要对河道中心线进行科学的布置,在对其进行设计时,要充分考量河道形状、水体势能以及河道周围的环境等各个因素的影响,如,考量、设计河道形状时,要对河道的过流能力、河道宽度的控制线以及轴线等进行精确地测量与计算,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增大河道布置的可变空间。
另一方面,对河道河堤的设计,还要满足人们对河道美观效果的追求。在河道的两侧,我们可以设置浅滩,这一设计既能够直观地给予人们河道渐宽的视觉效果,还能扩大道浅水区域的空间,从而为河道内的水生生物提供栖息地,以食物链的增多来提高河道整体生态体系的稳定性。
再者,河道河堤的施工建设也要对护岸材料的选择多加注重,以河道附近的自然环境作为选择材料的标准,以减小护岸材料对河道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提高河道与河堤的融合效果。
2、在河道断面留出生长空间
河道不仅具有排涝泄洪的作用,同时还能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一定的美化作用及降低大气污染,调节生态平衡等作用,更能对河道周边的居民创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空间环境。
所以,为了更好地发挥出河道的功能性作用,可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在河道的亲水平台及台阶外种植各种野生的水体植物。起到美化环境的同时,更能是河道水域的生态系统更加多样性和异质性,丰富水域生物群落的种类。
3、通过动植物生长提高水评自净能力
在河道治理工程施工中可采用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生物膜法技术及生物操作等技术来修复遭受污染破坏的水体。通过水体中各种生物的转化和转移及分解的方式提高水体的自我净化能力。并结合河道水环境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地在不造成水体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多种植植物和放养水生动物,丰富河道水环境资源,为人们提供多感官的愉悦享受。
4、水生植被与动物种群的构建
在河道内种植沉水植物,如黑藻、金鱼藻等,以及浮叶植物睡莲,以提高河道水体对 N、P、K 等多种营养物的吸收与转化,从而在增强水体自净能力与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上,抑制各种浮游植物的生长,为河道水环境中多样化生物的繁衍、生存提供更加良好、稳定的环境。
现今河道水体中,各种浮游生物、腐碎以及大量微生物的增多,其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河道内水生动物种群数量的减少,而适当地增多鲢鱼、鲫鱼等种群的数量,提高其对浮游生物、腐碎以及微生物的消耗,可稳定河道水体的生态平衡,进一步提升水体的自净能力。
5、景观尺度原则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还必须要考虑到景观尺度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综合的问题,要用全面的眼光看待此问题,生态水利的建设,不是只顾局部地段的建设,而是全面的进行大规模的生态改革,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出发制定方案,考虑各生态要素之间的关系。
6、新型水工建筑物的应用
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生态水利的建设既要满足河道生态环境的稳定需求,还要保证水利工程防洪蓄水的基本功能得以实现。因此,为了使这两个目标能够更加和谐、统一,新型水工建筑物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例如,随着现代高分子合成工业的发展而生产的一种新型水工建筑物―――橡胶坝。
橡胶坝与常规的闸门相比,其具有更为简单的结构、低廉的价格以及更为优秀的防洪性能与操作性,因此,对于中小型的河道治理工程,我们要尽量提高橡胶坝的利用率,从而达到河道治理工程的两个目标,即在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功能的基础上,稳定河道的生态体系发展。
结束语
生态水利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一个热门词,它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必然产物,他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他也是人民生活能否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关键。我国自经济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逐步步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因此,经济的发展势必会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和谐,其中就有对水资源的污染,所以,我国并没有步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的后尘,先污染,后治理的程序。而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时进行,那么,很自然的生态水利的建设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也进入快速的建设轨道上来。而生态水利的建设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也息息相关。
参考文献
[1]周立霞,阮国余,赵迎旗.总沐河王庄闸下游河道治理方案探讨[J].治淮,2008(12):14―15.
[2]闫建兵.太原市晋源区风峪河河道治理方案比选 .山西水利,2009,25(5):38-39.
[3]李国元.阳泉市河道治理方案的比较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5):119―120.
生态河道治理方案范文4
一、加强领导,确保治理整顿工作顺利开展
为加强对*河河道治理整顿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治理整顿工作的顺利进行,我县成立了由县委副书记、县政府副县长为组长和副组长,水务、国土、安监、公安、电力、工商、税务、林业及有关乡镇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河治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并认真研究制定了《*河河道治理整顿实施方案》。在治理整顿工作的每个阶段,领导小组都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责任范围,成员单位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密切协作,及时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6年4月,从*河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中抽调28名同志组成联合执法大队,严厉打击了河道采砂中的无证开采、违规开采等违法违规行为。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整治期间共查处违法、违规采砂案件18起,其中移交人民法院强制执行4起,查处私人小型挖掘机采挖16起,制止私人乱采滥挖800多人(次),取缔非法开采砂石厂15家。通过联合执法,采砂秩序得以规范,确保了*河治理整顿工作取得实效。
二、强化宣传,营造治理整顿良好舆论氛围
河道治理整顿要把宣传工作贯穿于治理整顿的始终,以宣传造声势、以宣传促进度,是此次治理整顿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按照《*河河道治理整顿实施方案》的安排和部署,在举办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班的基础上,协调县广电局抽调人员组成宣传报道组,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营造舆论声势,重点对*河沿河各砂石厂、各乡镇加大了《水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和《矿产资源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张贴《大通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河河道采砂管理的通告》80余份,利用县有线电视和广播电台等新闻媒体播出新闻23条,专题节目2期,组织召开全县河道采砂工作会议3次,进一步阐明了河道治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种先宣传、后执法与边执法、边宣传的模式为治理工作扫清了障碍,取得了沿河厂矿企业及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为河道治理整顿工作的顺利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摸清底数,积极推进砂石资源挂牌出让工作
摸清砂石资源储量,科学合理地制定出让方案,积极推进砂石资源挂牌出让工作,是此次*河治理整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维护河道正常开发利用秩序的有益探索。为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河砂石资源,切实建立河道治理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县水务局与国土资源局紧密配合,委托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察中心青海地测大队进行了资源储量探测,完成了地质检测报告和开发利用方案的编制。对原有砂石厂的生产经营、销售状况进行调查摸底,本着科学、合理、客观、公正、保护河道原生态的原则,出台了《大通县砂石资源采矿权有偿出让实施方案》,为开展整顿治理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在《方案》的指导下,水务局对审核通过的开采点进行挂牌出让,征收到资源出让费20?郾5万元,共有10家砂石厂依法取得了采矿资格。
四、严格审批,明确权责,规范河道采砂秩序
一是进一步规范河道采砂秩序。从*4年起我县停止办理新建砂石厂的审批手续,同时进一步规范了采砂许可证的审批程序,要求合法经营的砂石厂必须有采砂及采矿许可证,有税务、工商、安监等部门的相关手续,并由县河道管理部门划定采砂范围。在开采过程中,严格采砂作业方式、采砂范围、采深采宽等技术要求,督促各砂石厂修建洗砂排水沉淀池,洗砂用水必须经澄清后方可排入河道。另外,根据《青海省水利工程土地划界规定》及《青海省河道管理实施办法》,配合国土部门,对县城八一桥以上新建防洪堤3km河段治理出的156亩土地办理了土地使用证,明确了土地使用权。
二是认真做好确权划界和河道属地化管理工作。以西宁市城北区为界,花园台以南、*河中心线以西河道由市水务局管理;花园台以北、*河中心线以东至双庙的河道由大通县管理。在我县管理的主要河流及重点河段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明确了河道管理界限、消除了管理盲点。
三是切实加大河道巡查和联合执法力度。对每个砂石厂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有针对性地逐一下达禁采或限期整改通知书,对存在安全隐患的河段设立了警示标志并派专人看管,及时与各个砂石厂签订了安全生产协议书,有效遏制了滥采乱挖和违规开采现象的发生,河道采砂秩序有了明显好转。
五、多方筹资,恢复改善河道生态环境
为改变河道面貌、美化城镇环境,在县财力吃紧的情况下,我县积极争取资金建设了*河橡胶坝工程。工程于*5年5月10日正式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485万元,*6年6月相继建成3座橡胶坝和1座溢流坝,在*河建设桥与八一桥之间形成了9?郾3万m2的蓄水面积,增加了空气湿度,改善了县城气候,提高了城市品味。同年又对*河北起老营庄高速公路桥、南至杰森养殖场段全长21?郾8km的河道进行了疏浚治理。疏浚工作本着恢复河道自然走向及原有的生态模式,对防洪堤外由于采砂造成的砂坑土堆进行了复平,河道疏浚砂石总方量21?郾83万m3,达到了河道岸坡整齐、河床平整、行洪畅通、恢复原河道生态环境的目的,工程总投资70?郾32万元,其中国家投资50万元,县级配套20?郾32万元。*7年3月,为进一步巩固河道综合治理成果,改善河道生态环境,构建“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生态河道,由县财政自筹资金197万元,对*河下游21?郾8km的河段两岸河堤进行了全面绿化,共种植优质苗木25?郾4万株,其中青杨8?郾5株、沙棘16?郾9万株,总绿化面积达651?郾5亩。通过*河橡胶坝工程的建设和大规模河道清淤、疏浚工作的实施,让群众看到了政府治理*河、建设美好和谐家园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提高了群众保护*河的自觉性。
生态河道治理方案范文5
关键词:河道治理; 生态河道; 深圳治水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shenzhen city river manage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shenzhen river harnessing th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explore the shenzhen water control concept and engineering methods an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supervision measures, involving urban flood control, bait-casting dredging, cut unclean water, the ecological reconstruction and water pollution control, legislative supervision and other cities in China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river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words: river management; Ecological river; Shenzhen water
中图分类号:TV8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深圳河道概况
深圳市区主要河流有深圳河、大沙河、布吉河、福田河、新洲河、深圳水库排洪河等,河道大多呈现山区河流特征,具有流域面积小、流程短、比降陡等特点;河道大多自北向南, 上游体现为山区河道特征, 中游体现为平原城市河网特征, 下游河道体现为潮汐河道特征;河道属雨源性河流, 雨水分布极不均匀, 汛期洪水暴涨暴落, 旱季河道里几乎没有来水。
深圳河道治理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是20 世纪90 年代的水安全治理阶段和2005年以后的生态整治阶段。第一阶段核心是解决城市的防洪排涝问题,通过河道裁弯取直、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河底和岸坡硬化等工程手段, 提高河道过洪能力 [1, 2]。第二阶段核心解决河道生态问题,河道治理综合考虑河道防洪、河道水环境、人文景观等方面因素,由单一的防洪治理转变为生态河道综合治理。
目前深圳水库排洪河、福田河、新洲河的综合治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布吉河治理还在进行中。
2 河道治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2.1河道防洪标准偏低,无法满足城市防洪要求
根据1995年水利部主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规定,特别重要城市的防洪标准应大于200年一遇。深圳经济发达、人口密集,一旦发生内涝,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因此防洪标准要求较高,属于特别重要城市。但深圳的河道防洪标准不容乐观,市区河道除大沙河是按200年一遇标准设计外,其余河道大多为50年一遇。受河道淤积、堤围破损等因素影响,河道防洪标准实际不到50年一遇,与深圳特区城市200年一遇的标准要求相差甚远。
2.2 治水理念滞后,与城市发展不协调
早期河道治理侧重考虑防洪排涝要求,河道硬底化、“三面光”现象极为普遍,甚至部分河道变成了暗渠或箱涵。河道硬底化改变了河道的自然特性, 使河道植被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基础; 河道裁弯取直使河道水流加速, 不利于各种生物栖息; 河底和岸坡硬化切断了水土营养交换。以上因素导致河道生境的恶化,生态链断裂,生态网格结构破碎,生物多样性消失[3] 。采用浆砌石或混凝土护坡,功能单一,缺少可供市民休闲娱乐的亲水平台和文化景观,与周边的城市环境极不协调。
2.3截污不完善,河道水质恶化
深圳市区内排水系统是按雨、污分流制规划和建设的,但由于污水收集及处理系统不完善,城中村合流制的存在以及分流制管网大量错接乱排,导致大量污水排入河道。尤其雨季,污水及垃圾大量进入河道,加之执法监管力度不足,建筑泥浆水、工业废水偷排时有发生, 对深圳河道水环境造成的危害极大, 河流污染严重,水体发黑发臭。据深圳市2004年环境公报显示, 截至2004年全市没有一条干净河流, 除部分河流上游个别断面外, 其余河流断面水质均为劣Ⅴ类,水质达标率为零,主要污染物为COD、BOD5、NH3-N、挥发酚等6个指标。
3 河道治理基本方略
近年深圳以“安全、资源、环境、景观”四位一体建设理念为指导,把河道整治与城市安全、城市景观、水资源利用以及市民“幸福指数”提高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河道防洪排涝、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使防洪、生态、景观、文化、经济五者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3.1 改变治水思路,优化河道治理方案
深圳治水之路并不顺畅,但通过不断探索、尝试和优化,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治水理念:
一是保证城市防洪的安全性。生态治理的基础前提是防洪安全,利用治污的契机,提高河道防洪能力,提升防洪标准到100年一遇,重点河段达到200年一遇。
二是保持河道的自然性。尽量保持河流走向的自然状态,因地制宜,建造公园、湖泊和湿地,营造出接近自然的河流形态。
三是恢复河道的生态性。建设生态堤岸、河床,为生物群落、鸟类、两栖动物提供生存环境,实现河道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构筑河道生态走廊。
四是实现人水和谐。利用复式断面建设景观休闲平台,营造亲水的滨河活动空间,满足人们在水边休闲、娱乐和健身等方面的活动要求。
五打造城市文化长廊。在打造城市滨水空间的同时,构筑城市河道文化景观,挖掘河流所在区域的文化底蕴。
3.2 清淤疏浚,提升河道排洪能力和河道水环境质量
受市政污水排放、水土流失、垃圾入河等方面影响,新洲河、福田河、水库排洪河、大沙河等河道淤积严重,多年积累的黑臭底泥,一方面影响河道防洪安全,另一方面底泥缺氧发酵,影响河道水质,导致河道水质发黑发臭。因此,要提升河道的过洪能力和河道水环境质量,底泥清理是关键环节。清除水体中的污染底泥, 可为河流生态系统修复创造条件,同时增强河道行洪能力。
3.3截污清源,污水处理并再利用
随着深圳近年截污工作的进展,大量污水得以回归到污水系统,然而部分河道沿线采取的是点截污方法,由于截污受各种条件所限, 难以达到100%的截污率,截污后仍然有相当部分污水在水量大时直接排入河道,河道污染负荷仍然很大。尽管防止污水入河的根本措施还是雨污分流,但雨污分流是一个长期的工程,短期难以实现。因此,河道的生态改造短期最为有效的办法是在河道两岸铺设截流管, 将两岸难以分流的少量污水及初期雨水全部截流进入管网[4],减少其对河道水质的污染。
截流的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输送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重新补充到河道,解决河道生态补水问题。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等河道还建有生物飘带、自然水循环等水质改善装置,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补水进入河道前,先通过河道水质改善设施进行进一步处理,提升补水质量。
3.4 加强监管,提升河道管理水平
(1)政府出台相关法律法规
深圳2007年、2011年分别出台了新的《深圳市排水条例》和《深圳经济特区河道管理条例》,通过立法加强排水管理和河道管理,进一步规范排水设施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排水户的排水行为,加强对污水、雨水排放的控制,减轻水污染现象,保障防洪防潮安全,保护水体环境,发挥河道环境、生态和社会效益。
(2)主管部门加强河道执法监管
河道主管部门成立河道水政执法队伍,联合其他部门共同执法。一方面加强河道日常巡查,及时发现并制止违法偷排污水、泥浆、垃圾等污染河道水环境的行为,确保河道水环境安全;二是加强在建工程管理,对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在建工程,检查其是否经过审批,是否严格按照审批的方案施工,以保证行洪通畅;三是严查水土保持违法行为,检查河道范围内建设工程是否按规定申报水土保持方案,是否按照批准的方案施工,是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施工中受到毁坏的表土层和植被进行恢复等,防止出现水土流失现象。
(3)运行维护单位提升河道管养水平
作为深圳市区河道日常维护管理单位,深圳市防洪设施管理处制定了生态河道管养细则,规范河道日常保洁、绿化、巡查、执法和防洪调度等方面的标准。此外,还制定了河道运行维护考核细则,通过日巡查、月检查和季度考评相结合,对承担河道日常维护工作的第三方公司进行监管,并将考评的业绩与支付挂钩,大大提升了管养单位的管养质量和管理效率。
4 结语
城市河道治理是跨部门、跨学科的综合治理工程,涉及水务部门、环保部门、城管部门、规划部门、国土部门等政府职能部门,融合水利、环境、生物、生态、城市规划、园林景观等学科。深圳通过创新治水思路,融合多学科,实施清淤疏浚、截污补水、景观绿化、生态改造及水质改善等一系列措施,构造市民休闲空间,恢复河流生态,打造城市河道生态景观廊道。
目前,综合整治后的水库排洪河、福田河、新洲河等河道的水质达到地表Ⅴ类,河道水环境大为改善,河道鱼虾等生物逐渐增多,基本实现了岸绿、水清、景美,满足市民近水、亲水、赏水的需求,为促进深圳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刘 沅, 刘灼华, 邓 平. 浅论深圳市河道治理规划设计中的几个问题[ J ] . 人江, 1997, ( 4) : 37- 39.
[2] 刘志龙, 闫甜甜. 浅谈深圳市城市河流生态修复[ J] .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8, ( 6) : 91- 93.
生态河道治理方案范文6
[关键词]河道淤泥 地质环境 保护与治理恢复 累赘性 分析
引言
国家法律法规,都该是有针对性作出的,主管执行部门不能死搬教条,要调研具体情况,把握国家规定的实质,《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虽然要求采矿企业,必须编制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才可以领取采矿许可证,但是就河道淤泥问题不适用,因为清淤的主体是水政部门,即使委托有关企业实施,依然不改变责任的主体。河道淤泥的受让人,从法定和约定上都没有编制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主体义务。目前,在使用河道制砖的地区,出现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让淤泥购买人编制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现象,文件有规定,确实是无可奈何,笔者在法律之间另辟蹊径,力求解除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和淤泥制砖企业的困扰,做了一些现实的分析和理论上的探讨。
1 长江中下游地区河道淤泥来源和特性分析
1.1 河道淤泥来源
河道淤泥是综合物,通常是,雨水陈年累月的洗刷,陆地的粘土、泥沙等随着地表水流入河道,沉积起来;生活用水从化粪池等环境卫生设施中自然地源源不断的溢出,在河道里不断分解沉定;浮萍、莲藕等水生植物、鱼虾、贝壳类的河蚌等水生动物、以及微生物,尸体腐烂淤积,这些成因,就会形成了河道淤泥。
1.2 河道淤泥特性
河道淤泥,累积久了,就成为河道障碍物,会影响河道运输功能、蓄排水功能、生态环境环境功能,处理的办法就是清淤。但河道淤泥有这样的特性,包含丰富的有机物,可以用于农田复垦与施肥;又具有砖瓦用粘土的粘性,可以用于制砖;污染严重的呢,适宜于做公路底垫。总之,这些特性,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寻求淤泥的经济应用,从而降低清淤的成本。
2 河道淤泥清淤的责任主体与工程综合措旆
2.1 河道淤泥清淤的实施主体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河道清淤的实施主体应该是各级人民政府,具体组织实施是由各级水政主管部门牵头,农林、港务、交通、规划等部门参加,必须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农田水利等方面的规划,是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考虑了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等诸方面效应和效益。
2.2 河道清淤的工程综合措施
纵观具体河道清淤方案,都考虑了这样几个方面:
2.2.1 河道清理工程有计划按步骤实施,不要求河道清淤的速成和光洁,有利于水生植物、微生物的生长,达到治疗生态环境的效果。
2.2.2 清理河道工程结束不产生新的破坏,淤泥处置与相关规划相衔接,有淤泥用于做路、复垦、施肥、制砖等方面的方案。
2.2.3 河道清淤工程,包含防止踏方的护岸设计,选择本地自然生长成活快的植物,既能护坡,又能防冲刷,不仅起到了水土保持作用,还延长了河道淤积周期;等等;其内容包含了、且远广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是综合性工程。由此看来,河道清淤过程本身就是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过程。
3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累赘性成因
3.1 把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虚拟给不当的主体
执行地质环境保护方面规范是清淤工程主体的义务。根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审查及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9]61号文),依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编制规范》(DZ/T223-2009),为河道淤泥清理工程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是应当的。所以实际工作中,河道淤泥清淤工程主体,应当就是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实施主体,工程实施本身就是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的过程。淤泥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如果让购买或应用淤泥的主体在取购时候,再另行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是累赘的,是把实施清淤的工程主体的义务复加给买方,把已经完成的义务,主观虚拟地假想给新的购买主体。
3.2 虚拟承担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被迫性
用淤泥制砖的砖瓦企业,必须领取采矿权许可证,才可以领取营业执照,才可以做其他一系列的活动。但根据国土资源部第44号部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必须编制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才可以领取采矿权许可证。按上述,淤泥制砖企业,利用淤泥掺和煤渣或石灰制砖是个除废过程、废物再利用的过程,可以直接从国家购买淤泥,缴纳必要的国家矿产资源补偿费和作相应税赋即可。河道的清淤,已经由国家机构委托实施了,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义务已经得到相应完成了,为此,淤泥制砖企业编制行为不是出于现实的需要,而是迫于法律规范教条性应用所带来的无奈。
即使堆积淤泥临时性场地的环境恢复与治理,依法也应属于河道淤泥清淤工程实施主体的事情,如果让买方砖瓦企业来做环境恢复与治理方案,就有违《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的“谁破坏谁治理”原则。何况,只要原地貌不变地把淤泥取走,就达到了环境恢复与治理效果。至于是不是会破坏原貌,那是通过相关方合同约定就可以处理的事情,牵强附会的用编制“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方案”来规制,无非是小题大做,是用国家强制取代合同约束,是根本没有必要的。当然,也可以通过矿管部门的监管和查处,使原貌得到恢复。例如,人人都有盗窃的可能。难道人人都要对公安部门提供不盗窃的保证书和缴纳保证金以约束自己吗?是不是也编制个什么自我控制方案呢?仓储性的堆积,按合同仓储物即淤泥取走,原貌就能再现。还有,任何企业在厂内堆积原料,是常有的事情,任何企业堆积原料都不得破坏土地原来的利用条件。砖瓦企业所堆积的原料是淤泥、粘土,在仓储用地利用的行政管理方面,不该由于原料的不同,搞企业歧视,让砖瓦企业无形地增加负担,是多么的不公平。
总之,让购买河道淤泥的砖瓦企业承担编制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的义务,是虚拟的,是把被他人已经完成或必须完成的义务假想性地再次施与,无论是对河道、无论对是厂内外淤泥仓储用地而言,做“方案”都没有现实的和法律上的道理可言。厂内淤泥仓储用地恢复可以通过土地有偿使用合
同可以约定和控制。没必要像什么复杂工程似的,弄出个什么符合”国标”方案呢。简单地用合同约束和履行,就可以符合“国标”了。
4 去除淤泥制砖企业编制“方案”义务的方法
4.1 分析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法机理
像煤矿、石油等一系列矿山的开采,对地质环境都有一定程度的破坏力,具有负面性,对这些矿山采矿权的出让。必须按照规定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而河道淤泥的捞取与处置本身就是根据一定专业方案而实施的恢复治理和保护地质环境的行为,具有积极性、正面性。为此,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犹如给冬天的白雪增白,逻辑上是混乱的。国家已经花费疏浚的河道,其结果就是恢复和治理环境的过程,让淤泥制砖企业空洞无实际效果的去花费,是对社会财富的浪费,一切财富都是社会的。
4.2 做好调研及时向有权部门请示
淤泥制砖企业,如果想要取得采矿权,直接采挖砖瓦用粘土,那是需要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然后领取采矿许可证。一定的政府工程或政府审批的工程实施时,如果出现多余土方,那么国家可以直接出让,工程实施权利与采矿权耦合在一起了,是开发商、工程承包主体的权利,这种耦合现象,是不需要进行再次作采矿权许可的。购买淤泥的行为,与采矿权实施行为是迥然不同的两码事,不需要凭采矿许可证而进行,所以,这里就出现了个自由缝隙,根据法理,无采矿许可证,只要能参与竟买到砖瓦用淤泥,可以照常营业。不“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不领取采矿许可证,按道理不会影响淤泥制砖企业的正常运行,那样,如果把砖瓦企业视同污水处理厂一样,当成污泥处理厂,也不无道理。但是,事实上,工商部门会不考虑这些情况的,认死理,无采矿许可证,就不发放或不年检营业执照。
这样的调研结果,可以请示两个问题。(1)新兴无采矿许可证的淤泥砖瓦企业,参照污染处理厂那样予以管理,是否可以确认这样的企业存在,是否可以用相应的法律新套路予以管理。(2)使用河道淤泥制砖的企业,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原意,对拟购买的淤泥不再另起灶炉的搞一套累赘性的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