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药剂学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药剂学的意义

药剂学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药物研发;药物代谢动力学;意义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是指利用数学处理的方法,对药物或者其他外源性的物质在人体中的动态变化进行定量描述,进而研究人体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以及排泄所产生的毒理学和药理学意义。目前药物代谢动力学已经渗入到了药物治疗学、生物药剂学、毒理学等多门学科中,贯穿于药物的研发,成为了现今药物深度研究的一个重要标志。

1、药物代谢动力学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1.1、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新药发现

药物在具备低毒副作用以及良好药效的同时应该具备较好的药动学的性质,比如:生物利用度和吸收好;中度的蛋白结合率;良好的溶解度;在体内的代谢物毒性低或者无毒等等。因此在新药研发的过程中,需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并且对药物结构可能会对参数产生哪些影响进行分析,找出代谢和结构之间的规律,进而为化合物的结构优化和设计提供指导性的意见。

1.2、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药理学的研究

药物必须要到达靶部位,并且保持一定的浓度,和作用的部位结合产生药物-受体相互作用才能够产生应有的药理效应。药理作用的强弱和作用部位期药物浓度密切相关,例如速尿利尿剂,其作用的强度和Na+排出量、尿流量、血药浓度有着线性关系;水杨酸在体内达到50-100mg/L时具有镇痛作用,浓度大于250mg/L时具有抗风湿的作用,浓度在350-450mg/L时具有消炎作用;当浓度大于500mg/L时会出现毒性副作用;当浓度在1600mg/L-1800mg/L时会导致患者中毒死亡。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可以对药物的药理作用进一步地研究,从而知道药物在临床上的用药。

1.3、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制剂学的研究

好的药物剂型是安全、有效、均匀、稳定的,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能够有效地筛选和评价药物的急性,从而帮助临床合理地用药,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靶向制剂、缓控释制剂现在已经成为了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他们都具有维持药物有效的浓度、减少用药的次数、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将药物靶向到作用部位的有点,利用制剂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我们可以对药物的各种剂型进行评价,观察其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1.4、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中药现代化的研究

中药现代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便是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其主要是对中药的单方、组分、活性成分以及复方在人体内的排泄、代谢、分布、吸收等动态规律进行研究,通过代谢动力学的研究有利于对方剂的组成、某些中药其作用机理进行阐明。中药复方中的每一味药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方,通过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进行协同作用,而真正起作用的药物可能不一定是存在于单味药或者中药复方中的化合物,极有可能是其在人体内经过代谢后所转化的新化学物质。因此通过动力学的研究能够认识到真正起作用的化学物质,能够阐明活性成分在人体内代谢、分布以及吸收全过程所发生的化学变化。

1.5、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毒理学研究

与毒性试验结合,利用药物代谢动力学能够对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以及药物的毒性进行探讨。药物毒代动力学是临床试验于非临床试验之间的纽带,主要是找出比较全身毒性、暴露和毒代动力学数据于时间的关系。利用毒代动力学可以阐明重复给药对代谢过程的影响;阐述毒性试验条件之下全身暴露和毒理发现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用于对在试验中药物毒理学发现或者改变的解释,从而为临床前的毒性试验提供依据;通过对代谢产物的研究以及揭示出毒性的作用机制。

1.6、药物代谢动力学应用于临床用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对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规律进行阐述。因此其首先要研究的就是比较在动物体内和人体内的代谢物是不是一致;其次是对于在人体内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也应该进行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利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动力学研究,阐述在相关适应症治疗的条件下,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药物在体内代谢动力学规律的影响。上述研究是为临床制定合理的用药方案提供依据,同时也是为了能够对药物的毒性反应提供合理的预测。临床给药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多剂量的给药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的剂量都需要在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若是给药剂量太少,则药物无效;若是给药剂量太大,则可能会引起中毒;若是给药间隔时间很短,则很容易造成药物在体内蓄积;若是给药时间间隔过长则体内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不能维持。

2、展望

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都应该进行多学科间的综合讨论以及相关信息的反馈,通过研究深入地认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从而阐述药物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帮助临床合理用药,预防不良反应,指导医师正确用药。

【参考文献】

[1] 陈艳军, 关勇彪. 毒物动力学在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中的应用[J] . 毒理学杂志, 2005, 20( 2 ): 119-121.

[2] 包金凤,刘国卿. 中药血清药理学的方法学研究概述[J]. 药学进展,2000,24 (2):89-92.

药剂学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培养机制;药学导师;建设与反思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和办学规模迅速扩张,但伴随着培养规模的急剧扩张,研究生培养质量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继2003年以来,国家在一部分高校进行了各种硕士研究生培养试点工作。然而,我认为研究生培养机制的改革绝不仅限于学制和培养经费的改革,它应该涉及到培养过程的方方面面。那么,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药学教育模式,究竟哪些是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其内涵和外延是什么?

    一、药学专业研究生创新意识培养机制的涵义

    本世纪是充满竞争、变革和创造的时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日新月异。世界各国不断调整自己的教育体系和目标,把培养创造性人才作为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手段,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

    创新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罗斯·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他在1912年首次使用了创新(innovation)一词,并将之定义为在新的体系里引入新的组合。从广泛的意义上讲,创新就是人类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完善自身的过程。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创新。药学的发展与从事医药学人员的创新能力息息相关,也是我国医药科技发展对药学专业技术人才素质的客观需要。在教学和实验过程中进行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途径。研究生创新意识的教育基本任务之一是为社会培养药学高层次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药学研究生,需要教育者在一定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按照药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某种良好的环节影响受教育者,以使受教育者掌握培养内容、形成既定目标所规定的某种超乎规格人才的活动和过程。如果说培养什么样的药学人才涉及培养目标问题,那么怎样培养人才则涉及培养机制问题。

    药学研究生培养机制,我认为是这样的:在医药学研究生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研究生培养的活动中,所涉及到的培养要素和培养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运行方式的总和。大家知道,育人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系统工程,特别是培养医药学专业人才更是十分繁琐的伟大工程,因为它涉及到生命的意义,所以在这个系统中的各要素、各环节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方式是以一定的规则来规范的,这种规则本质上应当符合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表现为培养理念、培养方针、培养政策以及所制定的具体实施层面的培养办法与相关规定都是很客观、很实效的。总之,医药学研究生的培养机制就是以提高研究生的教育质量为目标,合理配置研究生教育资源,激发研究生导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研究能力强、知识结构活性充足、思维的开放性大、善于发现问题的创新研究生的活动机制,是让这一培养活动得以运转而采取的工作方式。

    二、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体系的构建因素

    培养要素指的是构成研究生培养活动的基本要素,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培养目标、导师、研究生、培养内容与培养条件。

    (一)培养目标是指研究生培养机构对研究生质量标准或培养规格的要求。在宏观层次,国家已经进行总体描述;在中观层次,各级各类培养机构依据专业特色、学科特点以及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要制定各自的培养目标;在微观层次,就是每个研究生的培养问题。这三个层次的培养目标是统一的,以宏观目标为导向、中观目标为支撑、微观目标为基础,最终构成了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体系。为此,药学硕士研究生的教育要拓宽本专业的知识面,面向医药建设事业的主战场,依据药学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对医药学的不同要求,培养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专业人才。

    (二)在各专业的研究生培养中,教育者为研究生指导教师简称导师,受教育者为研究生,两者之间存在培养与被培养的关系,是培养要素中不可缺少的人的因素。如果说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和培养条件是相对比较客观的要素的话,那么,作为导师和研究生就是培养要素中最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最能体现“以人为本”特性的要素。毕竟导师是培养研究生的执行者和第一责任人,需要他能够激发自己的研究生的强烈进取精神,从而获得创新性成果。假如对于那些没有特别兴趣、专业水平有限的学生,导师要能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高明的策略培养其研究兴趣。一方面,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前辈大师的创新经历去启发、引导研究生,让他们明白医药科研的重要性,逐步培养研究生的研究兴趣。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导师应该依据科学发现的规律,在各个环节加以指导,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同时,鼓励师生间的学术交流,锻炼研究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营造吸引研究生积极投入科研的环境,努力创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激发研究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研究兴趣。所以说:一个好导师是决定培养是否能够培养创新型人才最为关键的要素,其作用的发挥是通过导师和研究生之间的互动、和谐发展而实现的。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力认为,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应当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国内外研究生教育的经验表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应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对此,药学专业的研究生从事的科研活动就是要运用药剂学、药物化学等科学方法去从事药品供应管理、临床合理用药、药品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验等方面的研究,从中获得新发现、新成果。在药学科研实施阶段,导师指导研究生通过科研实践来培养研究能力或实践能力。通过周密的实验设计、规范的实验操作、敏锐的实验观察、准确的实验记录以及深入的结果分析,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三)培养内容是教育者用来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物。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重点是使其掌握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细胞生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及实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在药学专业研究生培养中,往往是通过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作用于研究生,并最终内化在研究生自身的思想品德、药学知识技能、医药学科研创新能力上。 

    培养内容不仅仅体现在专业课程教学和课题研究等环节中,也体现在导师自身所拥有的知识、经验、言谈举止、思想品质和科研作风中,以及日积月累所形成的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等隐性环境中。也就是说,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前卫息相关,也与导师的知识面、科研进取心以及科研态度密不可分。

    (四)培养条件是培养要素中物的因素,指的是用于研究生培养的各种物质资源(如培养经费、培养设施和培养环境等)和承载着培养内容的信息资源(如图书馆、知识数据库等)。培养经费是培养条件中最重要的资源,是形成其他一切资源的本源,也是药学研究开发必不可少的因素。除此之外,还要有健全的药学服务体制,以满足药学研究所需要的服务要求。比如国外已有先进的管理软件,而我国药学管理很多仍然是传统管理,根本无法满足和适应药学发展的需要,已经大大落后,我们应对药学服务增加投资,增添必要的设备。

    三、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环节分析

    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围绕合格医药学专门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流程而进行的,而培养流程由培养环节连贯而成。从各类研究生的培养过程来看,可以概括出研究生培养的五大环节,即选择培养对象、制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环节、科学研究环节、质量保障环节,这些环节本身又是一个子流程,包括一些关键活动。在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连续统一对创新性的研究生培养的十分重要,疏忽不得。

    (一)教学对象的选择,整个环节是:生源招生入学导师学生,导师与学生是双向选择,该环节要以研究生培养目标为依据,按照一定的标准择优选择培养对象。其中,学生的质量如何将决定着人才培养的活性,导师的科研精神更是培养学生能力高低之关键,毕竟导师除了传授知识外,还有对精神层面的培养和人格的熏陶,也就是俗称的“好马配好鞍”,有其双重性。

    (二)培养计划的制定,计划是围绕培养目标而定。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药物化学及相关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现代药物合成实验技能;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和本学科的进展动向;能独立从事新药研制、药物合成工艺研究,能在教学、科研及医药企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教学研究部门和导师按照学科及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充分考量研究生的个体情况,制定适合每位研究生具体的个人修业计划,主要包括课程计划、研究计划以及质量保障计划等,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师则因材施教。

药剂学的意义范文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己任,以调动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内部动机为目的。因此,以激励为手段,以语言为载体,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动机,对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更有着深远的意义。

激励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激发鼓励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励的英文是motivate,其意为引发,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使人始终维持在一个兴奋状态中,对行为产生强大的推动力量。心理学研究表明,激励和需求、动机有密切关系。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不安的紧张的心理状态,这是激励的起点。在遇到能够满足需求的目标时,这些紧张的心理状态就转化为动机,使人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然后达到目标,获得某种生理、心理上的满足,激励过程也就完成。但是人的需求具有无限性,一种需求满足了,又会产生出新的需要和刺激,于是又引起新的行为和激励过程,如此周而复始,延续不断。动机需要刺激才能不断产生,采取何种方式才能不断激发它呢?于是,我在课堂上运用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动机。

一、目标激励法

语文学习的目标就如同飞机上的操纵杆,航船上的方向盘,对语文学习活动起着不可或缺的定向、导航作用。学生只有确立了一定的学习目标,才能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地调节自己的行为,为达到目标作出不懈的努力。诚然,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就越能发挥他的潜能,登上一个个新的台阶;但是若一味地提出擂台式的目标,学生无法尝到成功的甜头,只能是渐渐地失去信心,败下阵来。因此,我在运用激励原理为学生确立语文学习目标时,从不越俎代庖,而是师生共同研讨,使目标既针对学生实际,又符合教学规律,避免目标过高过低的负效应,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二、榜样激励法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具有示范性、生动性和鲜明性,有了榜样,不仅学有方向,赶有目标,而且学起来看得见,摸得着,说服力大,号召力强。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以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激励,平时注重以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科学家、爱国人士的事迹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楷模,同时也借用学生身边的活生生的先进典型来现身说法教育学生,让榜样离他们更近,这样真正做到努力有方向,奋斗有目标。

三、竞争激励法

“比一比,看哪一个听课效率最高?”“比一比,赛一赛,看哪一个同学做得最好?”“行,行,你真行,有谁比他还要行!棒,棒,你真棒,有谁比他还要棒!”“别大意,别人正准备超过你们呢!”在我的语文课上我常通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用小组竞争、个人竞争等方式,鼓励学生的勇气,向他人展示自己的本领,激发其学习的热情、上进心和自信心,使学生在超越他人、战胜他人的过程中享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

四、尝试激励法

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说:“试一试,老师相信你能行!”“勇敢点,你一定能回答上来的。”“你们谁是最勇敢的人,哪一个敢来回答这个问题?”“刚才某某同学指出了你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出现的一个小错误,你听懂了吗?那么你重新再做一次,改过来好不好?”“做错了没关系,大胆去做就是好样的!”采用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体验成功,由成功的喜悦所引发的激励会促使学生具有更强烈的学习动机,产生更大的学习兴趣。

五、成功激励法

成功的体验是促进学生激情迸发,培养良好情操的动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特点安排活动内容,并尽可能让学生的活动目标达成,感受心灵的愉悦,当学生有一点进步时,就对他的行为给予不断的肯定、表扬或奖励,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药剂学的意义范文4

1实施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

    1.1知识更新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大中型医院在编护士基本是中专、大专毕业,工作以后没有再受到系统的继续教育,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她们学的知识迅速陈旧老化。一个工作五年左右的护士若没获得继续教育的机会,按知识更新周期计算,她所拥有的知识中至少一半需要更新。这就意味着原有知识已远不能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要求护理人员不断充电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和技能。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以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需要。

1.2临床实践的需要  当今医学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医学护理学的分科越来越细,一些高科技的专业科室不断涌现。例如:计算机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激光、显微镜、内窥镜、介入技术等护理,各种脏器移植的护理,血液透析的护理及各种导管的护理,各种监护仪、抢救仪的使用等等,都需要大量的专门人才。而这些知识对于现代护理人员来说,又往往是在工作实践中或多或少必须碰到的新问题。因此护理进修这种继续教育的形式被日益重视。

1.3医学模式转变的需要  现代医学模式已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服务护理模式转向卫生保健护理模式;功能制护理模式转向整体护理模式;灌输知识型教育模式转向促发能力型教育模式。这些模式的转变,要求现代护理工作者不但具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熟练的操作技能,懂得管理,通晓人文科学等知识结构,而且必须成为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献身,能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开拓应用型人才。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护理人员只有通过继续教育,培养信息能力、心智能力、行为能力、社会能力等,不断提高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素质和思想素质,以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满足现代护理工作的需要。

1.4开展护理科研的需要  护理科学研究是推动护理学发展,促进知识和技术更新的一个关键因素。护理科研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用较高的学术水平来考虑分析研究课题,及时掌握信息,会用文献检索和统计学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外语水平,了解国内外医疗护理的新进展。具有一定的写作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护理科研。而目前医院里只具有大专、中专学历的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远远达不到护理科研的需求,这是护理科研水平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开展继续教育,开拓护理人员的知识面,拓宽视野,提高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从而使护理工作不断向高级阶段发展,护理科研才能有所提高和创新。

1.5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俯瞰当今世界护理发展,美国护理发展较快,现所有的注册护士均达到四年制护理大学毕业的水平。美国重视护士毕业后再教育,有相当数量的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的护理人员是通过护理继续教育而实现的。她们对护理理论和护理模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使护理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成熟专业。而我国的护理教育还处在落后的初级阶段,目前我国各大医学院校都在开办护理专业,但由于师资力量短缺,没有形成系统化、规范化。只有大力发展继续教育,使之形成一个网络型的教育系统,逐步达到全员性和高效性,这样才能缩短我国护理科学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2继续教育的形式

2.1成人自学考试  鼓励具有大专、中专水平的护理人员勤奋自学是护理专业继续教育的基本方法之一,现有护士大多在临床三班倒,进行脱产学习难度很大,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围绕专业广学博览,刻苦攻读。集中辅导,考试已成为大多数护士采纳的形式。

    2.2短期学习班  举办护理人员培训班,由专人讲解临床上个别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有助于新的技术和理论在临床的推广和引用。

2.3外出进修  各科室应每年选派1-2名业务骨干去我国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把现代医学护理新的理论和技术带回来,以促进临床护理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专业科室,需要特殊的专业护理人才。只有外出进修,才是提高专业护理水平最有效的方法。

2.4参加学术研讨会  定期开展学术报告会和学术研讨会,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交流学习心得。它是锻炼和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促进护理专业向更高的层次发展。

2.5举办专题讲座  请专家学者有计划有重点来院举办专题讲座,主要讲解新的护理理论与方法,推广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传递护理信息,这种方法是更新知识的有效手段。

2.6外语培训  为寻求捷径,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发展护理事业,应挑选外语基础好的业务骨干进行外语培训,同时鼓励广大护理人员自学外语,把外语考核作为晋级的重要指标,激发大家学外语的兴趣和热情,使护理人员的外语水平达到一定的要求。

3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意义

护理学继续教育是提高护士素质的需要,使护理人员的知识和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向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化,从而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

开展继续教育是护理人员的普遍心声,她们不满足现状,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如能给予支持和鼓励,则能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理人员的知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长期以来,护理学一直从属于医疗,名义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实际并没有独立地位,这与护理水平发展缓慢和社会给予护理学的支持和地位是相关的。护理学继续教育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尤其是近年来高科技专业科室的涌现,各种高新技术的应用。使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向着更高一层的境界发展,大大提高了护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只有护理学水平提高了,整体医疗水平才能提高。

药剂学的意义范文5

1 药物经济学在研发新药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制药企业不断地进行药品的成本和效果分析,对于新药物的研发来说,具有着周期长、资金消耗大、风险大等特点。因此,制药企业必须对药物研发资源做出有效分配的决策,同时,企业要确保药物成本要在预期消耗范围内,才以实现预期收益。因此,在研发新药过程中药物经济学要为企业内部提供重要的信息,并在研发新药过程中应用于研发项目的选择与终止决策[3]。总之,药物经济学可以说是企业内部的决策者。

1.1 研发项目的选择

在研发新药的过程中,为了优化药物的研发资源需要提高研发过程的技术效率与分配效率[4],如在选择研发项目的过程中要选择哪一个药物进行投资,确保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药物企业要探索这一效率问题就需要通过药物经济学对成本和效益进行估计与分析。

研发新药将会消耗巨大的资源,其中包括药物的临床试验、制备工艺、药物剂型、员工薪酬等多方面的费用支出,而经济学研究将会及时排除研发新药阶段中市场吸引力不高、效益低的项目[5]。并将所节省下来的机会成本合理的分配到具有市场吸引力、高效益的项目上,从而有效的减少新药研发过程中资金的浪费[6]。此外,由于大部份上市后的新药物其收入会少于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药物经济学能为制药企业分析该药物上市后最终是盈利模型还是亏损模型,使企业能有更多的选择方案,以实现盈利。

1.2 研发项目的终目决策

药物经济学将会对研发研发失败或最终亏损的药物及早的做出终止决策,有效地提高的药物的经济性,同时能够避免后期投入更多的成本,从而降低了成本的消耗。据研究调查,将从Ⅲ期到第Ⅰ期中临床研发所失败的药物排除掉,可以降低7.2%的临床研发成本[7]。并为制药企业提供分析报告,使企业能够了解下一个 备选项目的经济前景及价值。此外,对于终业不经济的项目企业需要将资源分配到具有价值的项目中,以实现最佳分配。

1.3 提供可靠的经济学依据

药物经济学的分析结果还能为医院、病人等提供可靠的药物价值证据, 有利于告知购买者药物的功效以及成本比值,使决策者能对药物做出正确的购买与使用决策,从而使药物在市场上的生存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最终实现更好的经济效果。通常情况下, 药物经济学模型是外部决策者与内部决策者的联结点,是因为药物经济学能够将所有获得的药物价值证据进行整合。据研究表明,在药物的研发中若早期建立了药物经济学模型将会被得到更好地运用,关对药物整个生命周期以及市场效益都非常有益[8]。

1.4 为研发新药提供新思路

在研发新药物的过程中运用药物经济学还可以使新药物的研发范围得到拓展,从而使药物研发更更赋有新涵义。研发新药物不仅仅是指研发出具有新的的治疗效果或是更好的治疗作用的药物,其中还包括了如何最佳利用卫生资源、药物成本如何能降至最低以及药物成本比值得到有效的控制等,能以为研发新药物开辟一条新思路[9]。例如, 为了降低治疗成本,可通过改变药物剂型来使药物得到方便,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药物的成本比值。同时,为了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还可以通过研发“治愈”药物来促进卫生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

2 在研发药物过程中对药物经济学的评价

如今,我们主要通过piggyback 实验作为药物经济学的评价工具,主要是收集在Ⅲ期临床的效果变量以及成本资料, 并对所收集的这两种资料进行随机性的临床试验以及对照性的临床试验。以下主要介绍研发药物阶段能够为加强临床试验设计和最佳定价策略提供有效信息的几项技术,文中主要针对临床试验模型、投资评估、阈值分析这几项技术来进行分析。

2.1 临床试验模型

临床试验模型主要是对临床实验数据信息获得之前进行有效性与耐受性的评估。在研发新药物阶段为了将有价值的信息告外部知决策者, 应对这些信息在不同假设条件下检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临床试验模型是对药物作用、病程以及被实验者间的差异来采用一组数学关系的技术进行合成分析,并对应用概率的分布进行参数描述。

探索Ⅲ期临床试验是临床试验模型的一个明确目标, 同时对Ⅲ期临床试验进行优化,并为Ⅲ期临床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南, 从而最大可能的增强研发新药物成功的机率。此外,临床试验模型在药物经济学评价中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由于研发新药物过程中的卫生资源分配、药物进入市场的计划以及在市场中的销售潜力决策等是制药企业必须做出的决策。但此阶段的相关药物信息还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主要是因为此阶段药物信息的有效性以及耐受性在Ⅲ期或Ⅳ期的临床实验中才能撑握,而临床实验结果是药物经济学模型中需要的一项基本数据[10]。因此,临床实验结果可以为药物经济学提供更多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来源,从而在研发阶段为决策者提供最有效的估计。

2.2 投资评估

投资评估能主要是对研究设计或不同产品的预期净现值来进行比较,应用投资评估方法来对临床试验设计进行分析、描述,并对预期预期净现值不同的研究设计进行比较。目标是实现一项实验设计的预期净现值最大化。此外,Chilcott 中提供了一个关于估计预期净现值的方法学理论, 主要包括成本、需求以及收益这三个方面。投资评估除了对药物经济学设计方案的评估以外,还能对临床试验中的增量成本与增量收益进行具体的评价。同时还提出了药物经济学模型对药物的有效性、药物的可用性、药物的安全性、药物的耐受性以及成本和效果进行分析, 以此来对净现值进行估计。

2.3 阈值分析

阈值分析主要是通过数据信息来了解所研发新药物的一些基本信息,在Glick HA的研究中提出了关于阈值分析的简单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两种:其一,描绘标准成本曲线;其二,标准质量调整生命年曲线[4]。这两种分析方法主要用来描述研制的新药与已上市的药物之间的参数组合。但对于这些参数组合可能会使得研制新药比已上市的药物更具有经济效果。其重要意义在于,虽然参数对于估计新药成本与效果目前都是未知的, 但阈值分析可选择参数组合对药物成本与效果的影响,其主要是通过对每一个方案的成本与效果的相关参数进行分析,以此来为决策者提供更加准确合理的经济学模型。

药剂学的意义范文6

1军事医学技术要素的概念

军事医学技术要素,是指在军事医学系统内部,为保障部队战斗力而逐步形成的各类手段和方法。军事医学技术要素从表现形式分为实体形态、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三类,实体形态的军事医学技术可谓之手段,经验形态和知识形态的军事医学技术可谓之方法。军事医学的技术手段和技术方法共同构成军事医学保障的基础。实体形态的军事医学技术,是指以军事医学实践活动工具、设备、材料为标志的物化技术,包括军事医学医疗器械、野战卫生装备以及相关的敷料、药品、疫苗、试剂等。经验形态的军事医学技术,主要是指伤病防治经验、技能,包括所谓的诀窍、技巧等主观性军事医学技术,是人们在长期的军队医疗实践中逐渐摸索、传承积累的结果;知识形态的军事医学技术,主要指以军事医学技术知识为载体的技术,包括流程式的操作规程、治疗方法、技术标准及成果、专利等[1]。

2军事医学技术要素的特点

军事医学技术首先是满足理想条件如正常医疗环境下的技术;其次,勤务需求上又对军事医学技术提出许多新的要求,加大了其复杂性,要求军事医学技术拥有多种方案以满足类型各异的需求。军事医学技术区别于一般医学技术,还体现在它的易操作性方面。军事环境的恶劣和专业医疗人员的短缺,要求军事医学技术要尽可能地为更多非专业人员所掌握。因此,在设计和优化过程中,易操作性是评价军事医学技术的重要参数之一。

3军事医学技术要素的地位与作用

步入信息化时代,军事医学所面临的技术挑战日益复杂。早期的军事医学更多地依赖经验积累,而现代军事医学技术的跨越则离不开对各类伤病科学基础的掌握。除此之外,现代军事医学还需要在集成军事医学技术基础上的工程攻关,依靠整体化的解决方案来提高军事医学的整体保障效能。军事医学技术一端连着科学、一端系着工程,成为军事医学系统发展的关键要素。

3.1实施卫勤保障的主要手段

卫勤保障是军队卫生部门组织运用医学技术,对部队进行伤病防治、维护军队成员健康、恢复伤病员战斗力的活动[2]。军事医学技术作为实施卫勤保障的主要手段,是构成卫勤保障的基础要素。军事医学技术与卫勤保障是两个层面的概念。军事医学技术作为实体形态的要素,通过卫勤保障的组织活动,才能充分高效地发挥作用。从学科属性看,军事医学技术可归入为自然科学领域,而卫勤保障作为组织管理活动则更多地体现了社会科学的属性。

3.2决定卫生勤务的组织形态

军事医学技术水平决定着卫生勤务组织形态。通过卫生勤务的需求导向,军事医学技术与一般医学技术的分野才更加明显;通过卫生勤务的组织引导,医学技术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医学技术。军事医学技术是实现卫生勤务保障的基石,只有通过卫生勤务的组织实施,才能实现军事医学技术的多样化组合,才能最大化地实现军事医学技术效能的发挥。军事医学技术只有通过与卫生勤务的有机结合,才能转化为保障战斗力需求的直接要素。

3.3促进军事医学科学的发展

军事医学技术促进军事医学科学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军事医学技术难题拓展、军事医学科学探索的范围和内容等方面。军事医学的特殊领域、特殊的致伤类型催生了军事病理学的发展,特殊作业的损伤机制催生了军事劳动生理学的发展,特殊的致伤因素催生了军事毒理学、军事放射医学的发展。此外,在航空航天、航海潜水领域遇到的技术问题,不断给科学探索提供研究对象。军事医学技术对于军事医学科学的促进还表现为一种主动选择性。人们往往为了解决技术问题而去研究纯粹的科学问题,选择的目的性很强。军事医学科学的探索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探索和认识问题,它从根源上说是技术的疑难问题,若非实际需要,这些科学问题也不会进入军事医学的研究领域。

4军事医学技术要素的演化

军事医学技术要素的演化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军事医学的演化进程。军事医学各个阶段形态的更替,实际上也是军事医学技术要素发生重大变迁的过程。军事医学技术的演化,是军事医学技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存在着复杂化和密集化两种趋势。军事医学技术递增的复杂化,是指在原有基础上,军事医学技术的每一步发展既有质的提升,同时也有量的增加。军事医学技术质的提升是技术演化的内在要求,只有更加适宜和先进的技术,只有克服原有缺陷的技术才能有立足之地。军事医学技术在提升质量、改进效能的同时,量的方面不断增加。军事医学技术递增的过程还呈现出密集化的趋势。密集化的军事医学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集成化,减轻重量、提高便携性,满足复杂战场情况下的需求。在军事医学领域,通过系统设计,把功能互补、原理相容的技术集成在一起,以实现军事医学技术的高效率运作,形成综合卫勤保障能力。在战场上资源有限、人力有限的客观条件下,如大型医院船、移动车载P3实验室的密集化设计,可为快速高效履行军事医学保障功能提供坚实支撑。

4.1与军事需求的自适应

军事需求牵引是军事医学技术发展的根本动力。有什么样的需求,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军事医学技术。军事医学技术自觉适应军事需求的变化,从而保持与军事需求的协同性。军事医学技术与军事需求的自适应,体现在时间、空间两个方面。军事需求的历史演化从低级、原始走向高级、先进,军事医学技术也从简陋走向高精尖的状态。不同时期的军事需求,从单一走向复杂、多元,军事医学技术也沿袭着这条路径,逐步实现丰富和体系化发展。从历史发展来看,军事医学技术经历了冷兵器、热兵器、机械化、热核兵器一直到当今的信息化战争的各个阶段;从横向上看,如同树木的年轮一样,以战伤救治为中心,逐步向外扩展为健康保护,再外层则是强健促进。与军事需求相适应,军事医学技术渐趋完善。

4.2与医学技术相互促进

医学技术作为母系统,可直接服务于军事医学,从而为军事医学的发展提供着强力的支持;军事医学技术作为子系统,在军事医学特殊群体、特殊条件以及特殊环境下,为医学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对象,为医学技术的积累和提升提供极佳的实践平台。15世纪以来,医学技术的发展,如精巧的外科手术器械、静脉注射技术的使用,促使军事医学医疗救治水平得到较大提高,有效地降低了战场伤亡;在应对火器、弹药所造成的弹道伤和骨折等方面,以止血术、麻醉术、截肢术为代表的军事医学技术反哺一般医学。进入20世纪,与两次世界大战相伴,医学与军事医学的互动空前活跃,两者间的相互促进,更是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军事医学技术作为一个分支,最终将融合到一般医学技术之中。大部分军事医学技术在出现早期,因受强烈的军事需求影响,军事特色比较明显,技术成熟后,应用范围开始推广,最终成为惠及人类的一般医学技术的一部分。

4.3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作为军事医学发展的系统环境,直接或间接地对军事医学技术施加影响;科学技术的每一项重大突破,都会或多或少地促进军事医学技术的发展。科学突破的促进作用通常是非常巨大的。军事医学技术在早期的经验探索阶段,对于科学的依赖性还不很明显;而现代军事医学技术的每一个进步,已经离不开科学的坚实基础,军事医学的技术进步必须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以寻求技术难题的破解。军事医学的长远发展,必须以前瞻性、基础性、科学性的认识引领,对于科学基础的强烈依赖,是确保军事医学保障战斗力不断更新换代的需要。军事一向都是高技术会聚和竞争的热点领域,军事医学自然也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舞台。军事医学技术对现代高新技术的依赖性,已经成为军事医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军事医学技术对于技术进步的依赖,更多地体现在现代高新技术在军事医学中的不可或缺性。信息、遥感、生物、纳米等技术的应用,无不深刻改变着传统军事医学的发展进程。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社会变革与发展的主导力量,已经并将继续推动军事医学技术的发展,进而可能引发军事医学科技与装备的革命性变化。

5军事医学的技术创新

军事医学的技术创新,是指以军事医学科研人员为核心主体,以提高战斗力保障水平为根本导向,以提升军事医学系统整体保障水平为目的的系列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训练、医疗实践等活动。军事医学的技术创新也要分层次进行。在关键核心军事医学技术上,一定要坚持原始创新的理念,立足于自身,实现突破,避免被动受制于人的情况发生;在通用型军事医学技术方面,需要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思路,以降低成本,快速实现军事医学技术的跃升;在提升军事医学技术整体保障水平方面,则要通过系统设计,组织工程攻关,通过集成创新提高军事医学的保障能力。军事医学技术创新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应用创新两种方式来实现,技术进步主要体现为纵向深化,应用创新则主要体现为横向转移。纵向深化就是要把军事医学有限的科技力量投放到核心关键技术的研发上,促进军事医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横向转移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军民融合”的发展趋势,既要有计划地把某些军事医学技术,通过转让、合作等形式,向民用推广,同时还要加大采购、定制等方式,实现民用技术在军事医学中的应用创新。

5.1军事医学技术创新工程

军事医学技术创新工程,是在现有工作基础上,通过创新管理,集成相关科技资源,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军事卫勤需求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系统工程。军事医学技术创新工程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既是特定军事需求的体现,同时也是以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坚实基础的,两者缺一不可。军事医学技术创新工程,需要战略层次的统一设计与整体谋划,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体系,统筹调配科技资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按照既定的计划和路线图逐步实施。军事医学技术创新工程既是目的,更是一种手段和过程。通过他组织的工程化思维,引导和促进技术创新的资源集约化、高效化,加速技术创新的发展进程。军事医学技术创新工程还需要工程化的管理模式,结合军事医学勤务的综合性需求,集合大量复杂的配套技术,以多样化的价值实现形式为牵引,确保技术创新工程的顺利开展。最后,实施军事医学技术创新工程是把卫生勤务价值导向和组织整合作用与技术创新融为一体,促进军事医学卫勤保障能力整体大幅跃升的重大举措,是建设新型现代卫勤的重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