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1

某村某中心村涉及12个村民组,349户,1291人。在市、县领导的关心和有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进展

(一)基础设施建设

主要围绕“道路硬化、村庄净化、道路亮化、村庄绿化”四个方面进行:

1、建成并硬化7米宽的农业示范区区间耕作路2.5公里,通组路硬化1125米已完工。

2、路灯120盏已安装并使用。

3、解决了中心村194户安全饮水。

(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1、为民服务综合楼已竣工并交付使用(内含一站式为民服务大厅、文化室、村民议事室、图书室、党员活动室、老年活动中心)。

2、3750平方米的休闲健身广场已竣工。

3、新建了公厕2座、停车场1个。

(三)环境整治方面

1、整修并美化山塘4口。

2、清淤并硬化沟渠2300米、完成示范区1.5公里的河道提升及水车等水景观工程。

3、完成房屋改貌158户(统一墙、屋面)。

4、拆除猪圈、厕所、牛栏70个,拆出危旧房1300平方米。

5、购置并安放垃圾桶100只,建立卫生保洁长效管理机制。

6、中心村内绿化结点已设计完成并订购景观树300棵。河堤春柳250棵。

7、完成入户道路美化15公里。农户庭院前后、主干道两侧绿化区护栏正在安装。

(四)产业发展方面

1、已流转土地1500亩,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分别发展瓜蒌、红心猕猴桃、四季水果和高标茶园。

2、侧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依托引进企业建设的基地,村级流转农田和山场500亩,利用租金入股,组织农户为集业提供生产服务,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二、下一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根据青树中心村美好乡村建设远景规划和温泉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规划,统筹周边龙井万亩蓝莓基地建设、桃岭殷河中心村扩面提升和温泉镇区改造整治规划,积极谋划提升美好乡村建设档次和品味,结合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建设,以景区的理念持续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把青树中心村打造成生态环保、宜居宜游的乡村旅游景点,建设成县城瓜果飘香的后花园。

1、全力整治中心村人居环境。完成村庄绿化提升工程和2000米的护栏安装,持续集中开展清垃圾、清杂草、清乱堆乱放等整治行动,健全完善日常保洁长效机制,开展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向细节要美观。

2、完成水景观和村庄重要节点建设。用景区的理念建设中心村,完成河道绿化、拦河堰、荷塘等水景观工程和村庄内三个重要景观节点的建设。

3、加快电力、通信等线路改扩建。电力、电信、移动、广播等部门已依据城区标准制定改建方案,全力配合相关部门改建方案的实施。

4、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根据农业服务站、林业站前期逐户调查摸底的情况,按照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深入相关农户引导并帮助农户发展特色产业,进一步提升壮大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水平。

5、强化中心村“两违控制”工作。加强宣传力度,规范村民建设行为,全力查违拆违,坚决杜绝乱搭乱建,严防新的违建行为发生。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2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组织机构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发展生物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市发展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相关乡镇和市直部门抽调8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导,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

(二)明确职责,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制度,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明确市级领导每人挂钩一个乡镇,每人重点扶持一项特色产业。各驻村禁毒防艾工作队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协助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各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负总责,做到乡镇领导挂钩包干到村、乡村干部帮扶到户。市直相关部门将特色产业列入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以上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规划、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有人服务,有人把关,有人验收,有人签字,有人负责,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三)出台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

一是继续实行补助政策。除国家和省、州的扶持外,市财政按州级的补助标准1:1配套安排,具体金额根据年度推进计划一同下达。同时,对州委、州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几个特色产业给予一定补助,如:每种植一亩竹子补助种苗费80元,每种植一亩咖啡补助种苗费100元,每种植一亩核桃补助种苗费50元。二是继续实行奖励政策。市人民政府将对完成种植任务的乡镇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帮助群众搞好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三是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投资入股、技术指导、合资等方式倡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农户、集体有偿流转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四)广泛宣传,营造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切实加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发放宣传单、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做到电视有画面、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使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鼓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市场拉动、利益驱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3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了全区农业稳步发展、农村社会稳定和农民持续增收。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青原区以美丽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业产业化“三大”重点工作为抓手,创新思路、狠抓落实,全区农业农村工作发展态势良好。目前,全区农林牧渔总产值突破14.2亿元,粮食播面33万亩,种植井冈蜜柚5.5万亩,绿色蔬菜播面6.6万亩,生猪出栏4.95万头,家禽出笼93.5万羽;培育发展农民合作社329家,家庭农场192家,创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0家(其中省级5家)。荣获2016年度、2018年度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先进单位。

一、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注重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调优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扶贫等有机结合,2017年--2018年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7万余亩,大力发展“六大”富民产业,形成了规模适度、业态丰富的产业发展格局,打造了一批优质大米生产区、标准化果蔬种植区和特色农产品发展区。优先选择贫困村实施农田标准化提升改造后,采取“公司+村集体+村民”等模式,统一流转土地,统一开发建设,统一集中管理,在富田、富滩、天玉等乡镇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艾草、油茶特色种植等项目,推进产业扶贫,壮大村级集体经济。2018年全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全力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提质升级,富滩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018年争取到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项目,园区企业和周边村庄融合发展。深入推进“一区八园”建设,天玉、富田2018年又申报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省级现代示范园达到3个,成为全市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最多的县(市、区)。

(二)生态品牌更加凸显。突出青原的区位优势和生态优势,坚持品牌化建设与产业标准化生产相结合,主动融入井冈山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和可追溯体系,现保有“三品一标”农产品21个,其中获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井冈绿宝”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井冈蜜柚多次荣获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等展销会金奖,青原农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及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2018年创建为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建设区域农产品运营中心和益农信息化57家,2019年创建为全国县域数字农业农村发展先进县。

(三)休闲农业全域推进。深入挖掘青原的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以全域旅游新景区为引领,快速发展休闲农业等新业态,在富水河风光带和青东公路沿线建立了休闲农业基地180余个,美丽休闲乡村20余个,打造集诗画山水观光、生态田园休闲、古村民风体验于一体的多彩田园风情体验带。在2016年创建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基础上,大力推进了休闲农业品牌创建,创建全省休闲农业十大精品线路1条、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全省十佳美丽休闲乡村1个、全省十佳休闲农庄2个、星级农家乐2个等,休闲农业品牌数量居全省前列。

(四)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深入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厕所革命等“五大”系统工程为主要内容,实施了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力争全市率先实现圩镇污水处理、圩镇厕所革命、圩镇垃圾终端处理“三个全覆盖”。突出美丽示范创建与乡村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按照“四年任务三年完成”目标要求,着力打造河东浒岗、文陂大贤等2个特色村点和201个标准村点,全面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提前一年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域覆盖。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打造了东固敖上、新圩璋塘等一批生态宜居村落点,荣获2016年度、2018年度全省农村清洁工程先进县(市、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不够,乡镇(街道)和村组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抓宣传推广工作经验不足,群众环保意识较为薄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建参与度不高,农村环境卫生设施后期持续维护压力较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整体推进力度还不够,部分村、组仍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分村点建设进展缓慢。

二是农业产业发展基础较为薄弱,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今年多场暴雨洪涝灾害影响水稻、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造成农作物损失惨重。全区农产品加工水平较低,规模大、集约化程度高、实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较少,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目前处于招商阶段,未启动建设。

三是产业扶贫带动辐射能力不足,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缺乏产业支撑,村级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对产业风险评估不足,农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投入不足,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农业整体效益较低,部分扶贫产业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上半年农业经营主体因灾损失巨大。

三、下一步建议

(一)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要明确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规程和相关单在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责任,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齐抓共管机制。抓好河东浒岗、文陂大贤两个特色村点建设和201个美丽乡村标准村点的“七改三网”等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打造全域旅游助推乡村振兴项目后续扫尾工程,在乡镇核实工程量、完成前期项目验收的基础上,尽快与中铁四局、上海建工集团签订补充协议,同时,建议早日明确责任主体和管理办法,完善改善人居环境项目。

(二)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注重与乡镇、村上加强沟通,科学合理确定建设内容,抓紧编制项目方案,全面完成项目前期规划设计评审工作的同时启动19年高标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强镇建设项目,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继续巩固生猪退养成果,加快推进养殖小区建设,做好养殖和屠宰环节的非洲猪瘟防控,保障猪肉市场供应稳定。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4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东北部,与市镇接壤,幅员面积77.4平方公里,辖6村46个村民小组,1583户,6233人。

2015年12月经过精准识别“回头看”工作,我乡认真对建卡贫困户数据进行比对,全乡共识别出贫困户224户、732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1.75%,其中,贫困村2个,分别是村、村,共有贫困户111户,贫困人口376人,贫困发生率为15.38%;一般贫困村4个,分别为、、、村,共有113户,贫困人口356人。2014年村、村脱贫12户49人,2015年全乡计划脱贫74户263人。

二、脱贫攻坚督查和结对帮扶工作方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领导机构健全,宣传发动无死角,考核奖惩有据。一是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乡长为双组长的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乡党委、政府制定专门文件,定期召开乡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联系会,研究解决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二是强化政策宣传。采取广播、会议、板报、专栏、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让中央、省、市、县各项扶贫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逗硬督查考核。乡政府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对上报的表册严格审核把关,对工作开展情况做到“一月一督查,一季度一通报”,逗硬考核奖惩。

(二)强化思想认识,落实攻坚举措,注重长远规划。乡党委、政府始终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开展、落实,强化责任担当。12月7日以来,多次召开党委会、乡村干部会、群众会、村民代表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具体措施,评定精准扶贫对象,明确要求各级干部要认真尽职履责,同时开展好宣讲辅导,使率先脱贫奔康、率先实现全面小康“两个率先”目标成为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并对全乡2个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等重点领域进行了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

(三)狠抓工作重点,扎实推进扶贫攻坚

1、扎实做好“五个一批”扶贫脱贫计划。在对建卡贫困户数据信息比对工作中,按照“六个精准”和“六个不纳入”的要求,与9个部门的数据信息进行认真比对,清退不符合对象。并对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五个一批”的扶贫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全乡可享受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的有172户,261人;可享受移民搬迁安置一批的有116户,392人;可享受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的有120户,373人;可享受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有98户,196人。

2、扎实做好驻村帮扶。我们努力健全扶贫帮带机制,推行一个贫困村1名联系领导、1个帮扶单位、1个驻村工作队、1名第一书记、1名驻村干部、1名驻村农技员“五个一加一”制度,县人大副主任和植保站、农广校2个帮扶单位全体职工多次深入结对帮扶对象家庭,开展结对认亲,摸实情,扶真贫,真扶贫,共同规划脱贫项目和措施,协调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并结合“走基层、送温暖”活动向特困户送去了慰问金3800元,食用油60余斤。实现了贫困村有挂包领导、帮扶单位、有驻村工作队、有第一书记、有结对帮扶五个全覆盖。切实加强了对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管理。签订了第一书记目标责任书、制订了签到制度、建立了工作责任清单、每周汇报一次工作、每月检查一次工作日记、每月至少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等管理办法和考核制度。认真开展“双联”工作和结对帮扶,全乡有2个驻村帮扶队和1个第一书记(村因第一书记工作调动,现暂缺)。

3、抓紧加快贫困户脱贫解困。一是盯紧目标任务,建立责任清单。今年县上下达我乡脱贫解困的任务是100人。对照目标任务强化对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村两委、帮扶责任人的目标责任层层落实,对每月工作责任进行量化。二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为了充分发挥贫困户主观能动性,全面了解脱贫目标、措施等,特制定了“三个知道”和“三个明确”,让贫困户知道本户的脱贫规划,明确脱贫目标;知道本户的帮扶责任人,明确自己的主体责任;知道可享受到扶贫政策,明确脱贫路径。三是争取项目投入,为脱贫解困助力鼓劲。争取危旧房改造、易地移民搬迁、国土整理和以工代赈项目,推进贫困村基础建设和农户住房等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发放小额信贷资金30万元,申请周转金20万元,加快贫困户的产业发展。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5

根据工作安排,现将我县2020年以来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一是谋划建设S县文化创客空间,项目投资预算为3000万元,目前已进入合同洽谈程序。该项目拟对原葡萄酒厂废弃老厂房改造,在保持原来建筑的尺度、肌理与空间文脉的基础上,建设文化艺术中心、中小学生研学基地、艺术家工作室、文化特色民宿酒店、民俗博物馆、时尚餐饮空间、茶室等文化创意项目,赋予老厂房新的生命,使之成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和魅力的文化艺术街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二是谋划建设国家级4A级景区S古城,打造独具S特色的古城文化旅游商业区,项目预算为6000万元,正在招商中,拟建设S古城建筑群、地方特色展馆、游船码头、古城旅游步道、非遗民俗文化街、夜景灯光装置,并对利民河、环城河改造,改善环境,将S特色民俗迁入其中集中展示,打造S城中景区。

(二)积极谋划重点项目,打造文旅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文化类项目谋划了S县文化馆项目,该项目已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并完成了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谋划开工建设。二是旅游类项目共10个,其中S古城特色文化旅游商业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S县果林公园游客中心项目、S县梨树王景区游客中心项目等3个项目已入全省第二批旅游重点项目库,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均已完成。S县高铁南站游客中心、S县汽车站游客中心、S县西湖旅游区游客中心、S县清真寺游客中心等4个项目已完成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谋划开工建设。S慢城度假区项目、S梨都康养田园综合体项目、S千年梨都古城旅游景区项目等3个项目已完成立项,剩余手续正在办理中。三是体育类项目共谋划13个,包括1个文体中心、1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1个社会足球场。其中,文体中心和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已完成立项、环评、土地预审和规划选址意见、能评及可研批复等手续,正在寻找资金渠道,谋划开工建设;按照省、市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求,2020年10月底前,S县需完成11个社会足球场的建设任务,计划总投资1500余万元,目前已完成8个社会足球场建设,余下的3块社会足球场正在办理招投标程序,争取8月份前完成全部社会足球场建设任务。

(三)夯实基础设施,提高基建水平。

一是以建设旅游示范村、旅游扶贫村、兴办农家乐、兴建农家客栈、发展旅游商品加工为抓手,成功推动酥梨博物馆、酥梨小镇建设项目等大型旅游项目,目前酥梨博物馆已基本完成。二是按照“旅游八个一”建设内容,--等1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利用每村10万元的省级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绩效奖补资金,重点加强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点建设,完成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场馆作用明显,县级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开放人次在全省县级场馆中排名均在第一方阵,切实发挥了城市会客厅、市民活动中心和S名片的作用,文企联合开办了山楼美术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四是加强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各镇(园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配备了无线话筒,并拟为6个村(社区)建设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并按标准配备设施设备,目前正在筹划中。

(四)创新产业形态,推进经济发展。

为取得经济建设和抗击疫情“双胜利”,S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县内外融媒体的传播优势和电商(网红)直播的资源优势,于2020年3月28日—30日,举办了“春从S来·云游梨花海”网络梨花节,以富民增收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以电商为平台,积极销售S酥梨、梨膏、黄桃罐头等旅游商品,力争达到“精准脱贫”的目的。截至四月底,全县通过电商、直销等形式,销售S酥梨3100万斤、黄桃罐头等6700多件,全县10个省级以上旅游扶贫重点村贫困群众获得了较好收益,并通过网络直播充分反映了S的风土人情,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S县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下步工作打算

(一)科学制定文化旅游发展规划。

重点推进全县文化旅游产业规划、S湿地生态区修建性详细规划、文家河旅游观光带规划等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优化全县旅游产业布局。连贯城乡旅游景区景点,打造乡村旅游精品带。以S东北部生态旅游功能区为板块,加强东北部乡镇旅游项目建设,促进生态旅游与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专线公路建设,稳步推进景观带及城市公共休闲场所建设,充分发挥S城区旅游聚散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功能。

(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体育”文章。

结合生态文化旅游,依托我县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以举办“梨花节”、“

采梨节”等节庆活动为载体,通过举办民俗展演、书画展览、戏曲表演、高层论坛、梨园马拉松、马术耐力国际赛等系列节庆活动,整体打造黄河故道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区,融合旅游文化、现代农业、物流商贸、体育健身等产业,建设一批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艺术欣赏、健康养生、商务度假等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形成产业融合,促进文旅资源不断向文化产品转化,实现资源产业化,不断提升S的美誉度和知名度。

(三)加快重大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建设。

加快进行S县“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重点推进梨树王景区4A创建工作,加快良梨镇特色小镇、S酥梨博物馆建设进程,推动S县文体中心、齐白石文化产业园项目、S县文化创客空间、S古城文化旅游特色街区、文家河旅游观光带、S县黄河故道运动休闲中心等文旅体重大项目建设进度。积极开展全域旅游四级联创,做好S古城国家级4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文化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发展,依托建成使用的齐白石美术馆、白石后人艺术馆、县图书馆(新馆)、县博物馆等四馆和曲艺厅,积极推出S民俗、曲艺、坠子、唢呐等一批精品剧目和情景艺术项目。

(四)加强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旅游景区和旅游资源点延伸。完善梨树王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从功能完善、民宿集聚、吸引物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文旅购物中心打造等方面强化建设,着力打造一个功能齐全的4A级景区。

乡村产业发展汇报范文6

一、基本情况

筠连县位于四川省宜宾市,地理上处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与云南省昭通市盐津县、彝良县、威信县接壤,全县幅员面积1256平方公里,总人口45万,是四川省革命老区县,乌蒙山片区贫困县。素有中国奇泉之乡、中国苦丁茶之乡、川红故里、中国黄牛之乡等美誉。筠连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霜雪较少,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栽培。据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显示,筠连县有各类中草药1455种,其中人工栽培品种超过50种,主要有黄精、石斛、重楼、青蒿、天麻、砂仁、黄栀子、枳壳、薏苡仁、玄参、川楝子、等,野生中药材有天麻、金钱草、鱼腥草、半夏、土茯苓、骨碎补、夜交藤、夏枯草、卢竹根等。近年来,筠连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脱贫奔康和产业转型的主导产业来抓,采取“公司+农户”或“专合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目前已种植中药材5万亩,其中黄精2.5万亩。筠连县被列为四川省中药材产业示范县。

二、主要工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为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筠连县于2015年2月成立了以刘朝平县长为组长的筠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专门负责组织推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也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中药材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县财政每年安排30万元工作经费支持中药材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同时建立100万元中药材种植专项试点基金,对规模在300亩以上的中药材种植大户、合作社、生产加工企业给予扶持。并于2015年4月委托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编制《筠连县中药材“十三五”产业规划》,该规划于2017年11月正式编制完成,为全县中药材快速、规模化发展明确了目标、路径和方法,有效助推了全县中药材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强化基地建设。2014年10月,引进科创控股集团到筠连成立筠连县六禾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在筠连建立100亩中药材种植实验、示范基地;主要试种黄精、白芨、射干、重楼、佛手等中药材。通过试种,黄精、筠姜等中药材得到公司和群众认可,在全县大面积推广。2018年,全县新建中药材种植基地9657亩,其中黄精种植面积约5000亩,巩固培育中药材种植基地9610亩,并在我县筠连镇、塘坝乡和腾达镇建立200亩种苗基地,进一步为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三)强化龙头企业培育。我县坚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快速壮大中药材产业规模和延伸中药材产业链的重要工作来抓,已培育龙头企业2户,其中四川蓝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示范带动群众种植青蒿等中药材1.5万亩,在青蒿素提取、青蒿日化产品生产销售、青蒿药剂研究等方面取得可喜成绩;筠连县中健科际黄精食品有限公司已在我县建立黄精示范基地5000余亩,带动群众种植黄精20000万亩,并入驻筠连县工业园区,建立黄精产业园,第一条黄精生产线已进入调试阶段,预计农历新年后到位安装。

(四)强化科技人才支撑。一是我县已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重庆理工大学等签订合作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机制。二是聘请成都中医药大学张三印教授作筠连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顾问,聘请中国林场协会副会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硕士研究生廖正平作生漆产业顾问,搭建了较为完善的科技合作机制。三是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在该校举办首期中药材栽培技术培训班,培训50余位中药材种植技术骨干。四是中健科际黄精食品有限公司也聘请张三印教授、西南交通大学中药研究所张国兴教授、成都中医药大学黄精研究所所长彭腾教授等6位专家在筠成立博士工作站,指导筠连县研究、开发中药材,有效保障中药材产业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做强做大基地。紧紧围绕《筠连县中药材“十三五”产业规划》,以打造“中国黄精第一县”为目标,在全县大力发展以黄精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基地。2019年,中健科际黄精食品有限公司再建立5000标准化黄精栽培基地,带动农户种植20000亩,使全县黄精种植总面积达到5万亩,再通过3年发展,到2022年,全县黄精种植面积达到10万亩。同时,积极申报“筠连黄精”地理标志产品,把筠连县真正打造成为“中国黄精第一县”。

(二)抓好技术保障。支持企业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野生资源驯化、有机种植等技术的研究,提高中药材初加工、中药养生保健和食疗药膳的技术和工艺,加大对黄精、筠姜等优势品种的种植和精深加工研发力度。同时,抓好药农、乡村干部培训,通过1——2年时间,确保每户药农中至少有1名家庭成员掌握适宜的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基本实现户户有增收计划,人人有致富门路。

(三)强化政策扶持。县财政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引导资金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中药材规模种植。同时,设立中药材产业发展风险基金,撬动金融机构资金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支持,搭建好银企合作平台,帮助企业快速成长。加大企业服务力度,开辟中药材企业绿色通道,通过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切实为企业发展解决问题和困难,帮助企业尽快成长。

(四)构建市场体系。鼓励蓝伯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中健科际黄精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中药材精深加工,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有针对性接触高端医药企业,做好宣传推介,力争引进更多企业、医药集团。对成功引进的企业,政府在基地建设、饮片加工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