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新课改;新教学观;新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7-249-01

在新理念下,教育观念与时俱进是新课程理念产生的土壤。在教学中如何与时俱进,将初中物理课上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都值得物理教师探索。对此,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上好物理课,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构建新课改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的教学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保证,对师生双方良好的品质的形成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师道尊严、等级观念严重,师生感情冷漠,严重束缚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往与交流,也束缚了学生个性和思维的发展。新课改要求,物理教师要多和学生平等交往,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相互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达到“爱乌及乌”的程度。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到喜爱物理学科。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转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把以和物理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物理为快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亲其师,信其道”。

二、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教育理念革命,要求教师“为素质而教”。在教学过程中应摆正“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正确关系,树立“为人的可持续发展而教”的教育观念,完成从传统的知识传播者到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这一角色转变。这是各学科教师今后发展的共同方向。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观念下,教师的职责不再是单一的,而应是综合的、多元化的。

三、加强学法指导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自己如何教,更要关心学生怎样学,给学生以正确方法的指导,突出“授人以渔”的方法教育。这是现代教学思想的集中体现,更是物理教学大纲和新课标的精神要求。要解决教师、学生“高投入、低产出”和“分化”严重的难题,首要的是教师要更新教学、教研观念,要在“教学生会求知上下功夫、做文章”,认真研究学习特点和规律,大胆探索,积极实践,正确指导,以求高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真正由“学会”变为“会学”,这是提高学习效益的根本所在。除上述综合方法指导外,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关于物理现象、物理习题,注意培养学生善于从物理事实出发,运用物理原理、物理观点和物理语言去解释、去处理。解答问答题“分三步走”。对于综合习题,教学生会“以不变应万变,在变中求不变”,理清物理过程,寻找过程的“关联点”,并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归纳题型等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学生一旦掌握了科学的方法,学习就如虎添翼,也能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个个“拦路虎”,夺取好成绩。

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带有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在物理学习中,如果学生获得成功,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若反复多次,学习和愉快的情绪则会建立固定的联系,也就会形成越学越有兴趣,越有兴趣就越想学的良性循环。初中学生正处在物理启蒙阶段,针对初中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要充分发挥物理科学的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物理现象和事实为基础,努力创设物理情境,使学生感到身边处处有“物理”,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触景生情,从而体现新课标关于“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新理念。

由于初中学生年龄小,对事物的认识还比较浮浅,最初对物理的兴趣虽然浓厚、强烈,但属于直接兴趣。而物理课并不是节节、堂堂都能做到兴趣盎然。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化、积累,学生的直接兴趣会淡化,甚至无趣。所以我们应从激发兴趣入手,着力进行兴趣的培养、巩固和发展,把直接兴趣转化为间接兴趣,使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经久不衰,以饱满的热情和旺盛的精力学习物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兴趣的具体途径是:①创设物理情境,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激发兴趣;②加强和改进实验,培养兴趣。我们曾对学生公开讲,凡上物理课力争堂堂有实验,若没实验,同学们可向老师提出抗议;③联系生活实际,重视知识应用,巩固兴趣。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很大、很深、很广的题目,这里是本人很肤浅的见解。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我们应不断探索与创新,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物理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快乐的回忆。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2

一、规律教学在物理教学中的意义

中学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探究物理规律并应用物理规律为目的的学科。物理规律(包括定律、定理、原理和定则等)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中学物理基础知识最重要的内容,是物理知识结构体系的枢纽。因此,规律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中心任务。

物理规律教学是物理教学的根本方法之一。教学实践证明:只有重视物理规律,才能有利于掌握物理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探究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分析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对全面提高物理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物理规律的类型

1.实验规律

物理学中的绝大多数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归纳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们叫做实验规律。如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电磁感应定律、阿基米德原理、功的原理等。

2.理想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是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如果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我们把它叫做理想规律。如牛顿第一定律。

3.理论规律

有些物理规律是以已知的事实为根据,通过推理总结出来的,我们把它叫做理论规律。如能量守恒定理是根据能量相互转化和转移推导出来的。又如万有引力定律是牛顿经过科学推理而发现的。

三、如何上好规律课

在物理规律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规律本身,还要对规律的建立过程、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进行深入了解和亲身体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知道如何应用规律来解决具体问题。为此,对不同的物理规律应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听课习惯

例如,在讲气化和液化时,用手指沾水(或酒精)在黑板上写“同学们好”,不一会儿水干了,提问:“水到哪儿去了?”学生观察现象,思考解答问题,得出蒸发的概念。用创设的情境引入蒸发,学生感到自然,容易接受,更易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会很认真地听课。教师强调观察什么、思考什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听课习惯。

2.设计方案,经历探究,体验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弄清物理规律的发现过程,实验规律都是经过多次观察和实验,进行归纳推理得到的。理想规律都是由物理事实,经过合理推理而发现的。理论规律是由已知规律经过理论推导而得到的新规律。实验规律的教学方法:

(1)探索实验法――寻找物理规律

探索实验法就是根据某些物理规律的特点,设计学生分组实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2)验证实验法――加深物理规律的理解

验证实验法是采用证明规律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规律。具体实施时先由教师和学生一起提出问题,将物理规律直接告诉学生,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通过观察分析有关现象、实验结论,验证物理规律。

(3)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法就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根据实验现象,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有关的物理规律。

3.总结概括,感知规律,通过规律教学,让学生形成物理知识体系

4.物理规律往往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建立或推导出来的,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使用,超越这个范围,物理规律则不成立,有时甚至会得出错误结论

在物理理论规律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注意物理规律的适用范围,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5.在规律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物理规律去分析和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在使用中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及其物理意义的理解,通过反馈进行矫正知识

6.延伸迁移,举一反三,开拓创新,巩固提高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3

初中物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初中课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物理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具备将使学生受用终身。教会学生应用物理科学的基本方法分析问题,既是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智慧,又是学生认识自然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初中物理新课标着重要求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在深钻研究新课程特点的同时,更要注重在物理课教学中,激发学生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浓厚兴趣。

【关键词】初中物理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科学方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科学分折问题的能力。初中人教版新课程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材”的使用,彻底更新了教育理念,改变了那种只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着重强调形成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分析问题,学会交流合作。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去探究。初中物理教学的关键是帮助学生提高科学素养和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科学方法分析问题的培养。近年来的物理中考中,科学方法的考察已成为热点内容之一。而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并没有提及到科学方法的知识,物理教师在上课时也很少讲到,但是,既然是物理课程的教学者,那就要善于研究物理科学的方法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自探究物理,那就得学会分析物理问题,分析物理问题就离不开研究物理的科学方法,而在教学中经常用到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有很多,例如:对比法(比较法)、假设法、观察法、实验法、类比法、控制变量法、等效替换法、转换法、模型法、科学推理法、理想化法、图象法、演绎法、归纳法等。本文就结合我在具体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简要总结阐述对比法(比较法)、科学推理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来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能力的。

1.初中物理的对比法(比较法)

对比法亦称比较法。对比法是一种用于找出事物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的思维方法,也就是通过事物间相同特征和相异特征之处进行对比,从事物和物理量的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中进行比较,主要是寻找出其中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区别。人在认识事物中往往是从区别事物的本质特征开始的。而要区别就要有对比,因为有比较才有鉴别。事物之间在现象上和本质上都存在着同一性和差异性。现象上的同一和差异一般来说是容易识别的,而本质上的同一和差异就不是那么容易识别的。物理学中有许多物理思维和物理规律具有可比性,运用对比法既可帮助学生接受新概念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又可在复习课上运用,使知识融会贯通,开发学生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既要求学生找出差异性极大的物理现象或物理概念之间本质上的共同点,又要求学生找出表面上极为相似的物理现象和物理概念之间本质上的差异。

例如:对比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

又如: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

例如:电动机和热机

又如: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

运用对比方法不仅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和区别,使同学们很快地记住它们,还能发现一些有趣的东西。更进一步在深化和区分概念上例如:

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通过这样的对比和思考探究,学生就会豁然开朗,较快的接受了物理新概念。由此可见运用“对比法教学”既解决了教学难点,又培养了学生科学分析了问题。

2.初中物理的科学推理法

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比如:当你家的狗在叫的时,你可能会推想有人在你家的门外,要做出这一推论,你就需要把现象(狗的叫声)与以往的知识经验,即有陌生人来时狗会叫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得出符合逻辑的答案来了。

如:在学习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在学习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3.初中物理的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教与学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影响物理学研究对象的因素在许多情况下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交错、共同起作用的。比如说某段导体中通过电流的大小不仅和其两端电压有关,还和这段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的大小及材料种类等因素有关。所以要想精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对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造成特定的便于观察的条件,这就是“控制变量”的方法。例如为了研究某物理量同影响它的三个因素中的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可将另外两个因素人为地控制起来,使它们保持不变,以便观察和研究该物理量与这一因素之间的关系。

首先,在教与学物理实验过程中,具体应用控制变量这种非常有效探索客观物理规律的科学方法。其实际做法是根据研究的目的,采取一定的手段(控制实验仪器设备等)主动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观察条件下去探索客观规律。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索、研究导电体电阻的大小同导电体的哪些特性有关时,可先故意将横截面积、长度都不同的一根镍铬合金丝和一根铜丝分别串入接有小灯泡的直流电路中,让学生分别观察灯泡发光的亮度,并问学生:刚才的实验现象能否说明电阻大小与导电体的某个特性有关?学生经过思考与讨论,得到的结论当然是否定的。再用横截面积和长度都不同的两根镍铬合金丝分别串入上述电路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并让学生思考这个实验能否说明电阻大小同导电体的某种特性有关,结论同样是不能。这时就可不失时机地问学生:那么,我们应该采用怎样的两根金属丝串入上述电路来做这个实验,以研究导电体的电阻大小到底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同时向学生出示课前准备好的几根金属丝让他们选择。学生经过思考并相互讨论后,有的回答:应取两根横截面积相同、但长度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有的同学说:应取两根长度相同、但横截面积不同的镍铬合金丝进行上述实验;还有的说应取长度、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一根铜丝和一根镍铬合金丝进行实验比较。这时,教师要适当指出上述几种方法都可以,同时要指出研究电阻的大小同导电物质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种类这三个因素任何一个因素间的有关系,就要人为地控制另外两个因素,使它们相等,并指出这种实验的方法就是“控制变量法”,再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系统地进行上述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去体验这一科学方法。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还有许多概念或规律探索和推导的实验过程中,都采用了“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比如:在引导学生探索“导电体中电流大小同其两端电压大小和其电阻大小之间的定性关系,最终得出欧姆定律”和探索“力的作用效果同力的哪些因素有关,最终得出力的三要素”等实验过程中都用到了这一科学方法,使学生对“控制变量法”不断加深理解,并逐步达到有意识地去应用的目的。

其次,在利用初中物理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时,例如:灵活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分析,有时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有这样一道题:已知甲导体的电阻比乙导体的电阻大,把它们并联在电路中,比较甲的电功率和乙的电功率。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4

初中物理课本是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课本主要是将相关的知识点和逻辑内容加以整合。虽然课本中的内容不是很全面,但相关的科学方法还是贯穿物理知识的重要内容,同时应当考虑到初中生的接受能力。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有关内容,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往往不会做出明确的要求,只是让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掌握和领悟。比如,初中物理课本中的一些物理模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只是将复杂事物进行简化后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去学习,因此初中物理教学中很多的知识点都是经过处理的,从而导致了初中生对物理知识的科学方法了解的相对较少,教师也是经过过滤后才慢慢地教给学生的,即使是学习有关的科学方法也是浅显简单的。比如,控制变量法和定义法等,都是课本中常见的方法。因此,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应当积极地将科学方法教授给学生,这并不是让学生被动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运用比较有效的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渗透科学方法的策略

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就是通过初中生自主研究来展开教学过程,也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方式,利用探究性教学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传统教学的不足。因为是探究性教学,所以教学重点应放在探究上,探究过程是让初中生自己去思考问题、研究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因此在探究性教学中要想对有关的科学方法进行渗透就要利用物理知识学习的过程。科学方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关键,也是让初中生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运用科学方法,初中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能够理解和把握。控制标量法在初中物理中是比较常用的科学方法,在研究物理问题过程中,通过改变一个变量保持另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研究问题。例如,在讲“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让初中生凭着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去思考摩擦力是不是存在于实际生活中,是人们可以完全能够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如,走路时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轮胎对地面的摩擦力,等等。

三、总结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5

课程改革开始后,一些教师和学生感到不适应。大量的探究实践内容,让人感到时间不够,最终还是选择以讲代做;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实际上还是讲题,做题,缺乏“改革”因素。

物理要面向全体,注意物理问题的解决要从生活实际出发,并从物理走向社会,突出学生“STS”意识的培养。也对实验室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设备、资源整合、管理模式、实验员素质等,都成为实现物理课程目标的重要物质保障。但学校实验资源严重不足,原有实验条件和资源明显不适应新要求。其他物理课程资源,如图书、报刊、电子阅览室等,同样缺乏,致使探究活动难以有效开展。

那么,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搞好初中物理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注意哪些方式方法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教学成效呢?

一、提高物理教师专业素质是基础

面对课程改革,物理教师要更新知识结构。新课程在内容体系上发生了系列变化,增加了许多现代物理学知识,教师需要加强这些新增知识的学习。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教学

网络资源丰富,可以开阔视野。新媒体技术使原本复杂、枯燥和抽象的物理理论具体形象而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利用网络,可广泛交流教学经验,可了解物理学前沿动态和物理教学思想的新发展,可就疑难问题向行家请教。

三、加强科学方法教育,引导探究性学习

科学方法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方法是能力的内核,能力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的灵活与熟练程度。培养能力,需要教给方法。物理学科本身就是一门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物理学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科学方法,不仅推动物理学的发展,也对其他学科的发展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物理科学方法既是物理知识发展的手段,又是物理知识发展的产物。科学方法蕴含于物理知识中,物理知识是物理科学方法的载体和运用结果,二者紧密结合,共同构成物理学的完整体系。科学方法教育应渗透在物理知识教学中,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和教学特点,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规律。

如根据物理规律的得出过程,将物理规律分为:实验规律、理想规律、理论规律。实验规律:如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等,是从对事物、现象的多次观察、实验出发,在取得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归纳得到的;理想规律: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但具有足够数量的经验事实,把这些经验事实进行整理分析,去掉非主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推理到理想的情况下总结出来的规律,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理论规律:以己知的事实或物理理论为根据,进行演绎、推理,得到在一定范围内的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或新的论断,例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定律。

四、教学中,有意识贯串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思想指导方法,方法体现思想。物理概念是从大量同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是物理理论的细胞。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应用物理科学方法思维的结果。概念教学中,应根据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形成概念的物理学方法,从提出问题到实验、观察、分析、比较,演绎出概念。

五、解题训练要渗透物理学方法教育

通过教师讲解,只能使学生达到“理解”水平,要达到“运用”水平,非经过学生自己思考分析和实践不可。要创设情景,让学生模仿、操作并加以体会,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物理问题。

六、要在实验和课外活动中参透方法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实验是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个完整的实验,从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到理论解释,整个过程都蕴含了丰富的物理学方法,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推理、归纳等。教学中,尽量把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索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领会科学家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同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形成用物理方法探求新知、研究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七、要通过物理学史料的学习进行物理学方法教育

物理学史,又称物理学发展史,是描述物理学起源及其发展过程的一门学科。它主要包括物理概念、原理、定律的产生及其演变过程及由此派生的应用物理的发生、发展状况,物理学在某个时期或某个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和个人传记等等。了解和掌握物理学史,教学中充分利用物理学史中丰富生动的史料,对于以直接性学习兴趣为主、思维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初中学生而言,无疑具有积极的、多方面的作用。物理教学中,融入物理学史,可使学生领略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与思维方法,从中追求真理的愿望得到激发,同时学到科学的研究方法。初中物理教材涉及数十位物理学家,他们在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运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构想,精妙绝伦,为人们展示了物理学方法的丰富材料,是进行方法教育的活材料。

如教授光速教学。光速教学是在学生经历速度测量、声速测量之后学习的内容,学生很容易和当年伽利略有相同的关于测量光速的构思:伽利略与他的助手在一个漆黑的深夜来到佛罗伦萨郊外,两个试验者各提一盏信号灯,在相距数公里的小山头,甲亮灯开始计时,乙看见甲亮灯时也立即亮灯,当甲看到乙亮灯时立即停止计时。用两地的距离的两倍除以时间,得到光速。伽利略的实验失败了,可学生会非常乐意分析伟人的失败之处。通过这样的分析,学生也明白了:实验设计除了科学性之外还要具有可行性。

利用史料,可深化相关知识学习,强化物理方法教育。

初中物理科学探究的方法范文6

关键词: 中考物理试题 特点与启示 教学对策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中考命题加大了改革力度,命题从知识立意转变为能力立意,切实体现了“三个有利于”的要求,即要有利于大面积提高初中教育教学质量,有利于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为高一级学校提供优质新生。以河北省2008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理科综合试卷中的物理试题为例,该试卷全面落实《物理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要求,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中考物理试题表现出的特点比较明显,给了我们很多启迪。

一、物理试题的特点与启示

1.稳中求变,导向正确。

与2007年试题相比,2008年中考物理试题的题型、题量及试卷结构相对稳定,稳中求变求新。继续推进对作图题的呈现形式的调整,在填空与简答题、实验探究题中体现作图题的内容;填空及简答题设置阅读材料题,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开放性试题加大了探究的力度,注重科学探究方法的考查。物理试题的难度有所降低,符合学科说明规定的要求,符合我省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对初中物理教学有正确的导向,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有利于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

2.注重基础知识和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试题突出了“注重基础”和“体现能力”两个主题:一是试卷中基础题的题量约占70%。物理基础题以考核基本的物理现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物理实验为主,起点要求较低,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题目情景直接来源于教材,考生容易上手,能够提高考生解题的自信心。试卷中,基础题分布在各题型中,这样的安排,符合考生的解题心理,有利于考生发挥水平。二是今年的理科综合试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体现得较为充分,试题比较新颖。物理试题淡化了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注重了对物理规律灵活运用的考查,注重了应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能力的考查,但没有繁难的定量计算。物理试题在考查考生的审题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的同时,突出考查了考生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渗透了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要求考生具有较扎实的物理基础知识,有良好的分析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3.加大了对科学探究能力和研究方法的考查。

物理试题中,大部分题目涉及科学探究的内容,对学生科学探究的经历和所形成的科学素养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了考查。科学探究的诸多要素如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整理得出结论等都进行了考查,使学生通过具体问题体会到科学探究既是科学内容又是研究方法。这类开放性的科学探究试题,鼓励了考生自由创造,考查了考生的创新能力,体现了新的考试评价观,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4.图文并茂,体现人文关照,难度适中,发挥评价功能。

物理试题在形式上图文并茂,内容上丰富多彩,情景、意境和谐交融,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物理试题出现了16幅图片与2个表格,考查了学生联系实际从图表中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它能够激发考生继续学好物理的兴趣和探索热情,有利于考生发挥出最佳水平,进一步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试题中各部分(含综合部分)的试题起点低,坡度缓,按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物理部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为3∶5∶2;有较好的区分度,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又能把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所需的学生区分出来,还能给我省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以正确的导向。

二、物理教学与应考的对策

1.落实课标要求,主动适应新课程。

目前的中考理科综合模式要求学校准确理解课程改革的精神,重视物理学科的教学,按照课程计划开足课时,合理安排时间,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物理教学质量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教材的变化,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变革。但物理教学仍存在着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学生对涉及探究性试题、体现物理过程和物理方法的试题,明显表现出不适应。一线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观念,把新课程理念真正融会到物理教学中,应该通过物理过程分析,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和物理概念,通过运用知识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提高。

2.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课程改革以来,一些地方或学校对课程标准理解有偏差,在物理教学中存在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物理学的“知识与技能”被弱化等现象。强调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并不只是单纯牢记定义和公式,而是要理解消化这些物理定义和公式,搞清这些定义和公式的使用条件和应用范围。针对发生和存在的某一事物让学生从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出发去分析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重视基础还表现为以教材为本,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依据,要用好教材,挖掘教材中丰富的物理内容,千万不能甩开课本,带着学生围着各种练习资料转。

3.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实验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要让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以加强实验教学的实践性,要让学生在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测量方法、观察目标、数据处理等方面得到训练,同时教师要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实验的设计思想,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综合概括能力。教学中要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教学与实验的关系,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代替物理实验。应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对科学探究的要求,重视物理实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观察、分析归纳、抽象概括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