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培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培训报告范文1
授学院领导的委托,由我来做学校职业培训工作报告。请在座各位领导及代表们审议。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校全体师生在学院领导、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与配合下,在我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有声有色的开展了各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好评。一直以来,学校紧紧围绕着院团委的工作中心,结合我院的特点,开展了一系列具有我学校特色的培训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xx省xx职业技术学校,感谢你们多年来对我校“雨露计划”工作的关怀、指导和支持,现将我校五年来劳动力转移培训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基本情况
我校于XX年8月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五年来,学校遵循“省主管、市代管、区主办”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面向市场、订单办学、保障就业”的培训要求,在市、区扶贫办的直接指导下,采取转移培训与学历教育“一校两线、齐头并进”的方式,走“场地租赁制、设备股份制、教师聘任制”的新路,建立建全了五种新机制,从而有效保障了转移培训的良性发展,形成了“一校两分三制、定单培训、定向输出”的培训模式,打造出了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真正实现“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安置一人、脱贫一户、带动一片”的目标。五年来学校共培训学员7500多人,占计划任务的100%,其中学校安置7356人,自主择业144人,安置就业率达98%。就业学员90%免费安置到沿海等发达地区,月收入在1300元以上。其培训成果在XX年年6月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览会上作为xx省仅有的两家培训机构参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机关领导的肯定,有多个省扶贫办带领本省参展基地学校前来观摩、学习。
主要做法
一、优化就业维权服务,搭建输出平台
在转移输出上,学校努力搭建平台,以实现全方位就业安置。首先根据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采取“订单培训、定向输出、厂校联姻、校企协作”等方法,主渠道安置培训学员。其次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通过学校网站、电视广告学员信息,延请外地用工单位主动来校招工,多途径实现学员非农就业。
学校对每位结业安置学员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管理至一半年以上,通过学校就业安置维权中心、企业工会、四川华西民工救助中心等组织多渠道维权,通过切实履行“七项承诺”,使学员得到最优化的服务保障。而今,学校已在安置就业相对集中的江苏、宁波、广州、深圳等地设立就业维权服务中心,通过中心对输出学员进行跟踪服务管理,做到了订单培训—就业—维权—回引的全程服务。
二、营造良好氛围,培训开展“四到位”
领导到位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培训中心主任,副校长为培训中心副主任,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动力转移培训领导机构,由一名副校长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培训中心下设办公室、招生部、培训部、就业安置部,具体组织开展培训工作。
宣传到位 学校积极探索构建多层面、多序列的招生宣传模式。一是成立以区(县)为中心,学校为主体,乡、村、社积极参与的宣传保障机构;二是政府每年将送培任务下达到乡镇,各乡镇落实专人负责组织、协调招生工作;三是以市区扶贫部门为主导,学校在新闻媒体开辟扶贫栏目,及时宣传报道招生培训信息。学校深入乡镇、村组,采取放录音、发资料、送传单等形式,真正做到宣传工作“四覆盖”。
学员组织到位 采取贫困学员自愿申请、村社公示、乡村审核、县(区)扶贫办审定的程序招收学员入学参培,严格做到公开、公正、公平招生。机制到位 整合教育资源,构建了以巴山职业技术学校为“龙头”,各网络学校参与的劳动力转移培训体系。实行动态管理,末位淘汰制,使整个培训工作驶入了良性发展轨道。
三、健全管理制度,规范资金运行
学校按照扶贫部门制定的《培训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切实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实行“一人、一表、一卡、一券、一单、一查、一维、两证、两合同、两台帐、四制”管理模式,广泛接受社会、财政、审计和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检查。在资金投入上,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初步摸索出一条“补、让、集、贷”的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
四、注重培训过程,打造技能型农民工
在强化技能培训的过程中,五年来,学校切实做到“两个规范”、“四个统一”、“八个结合”。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和就业要求,规范培训过程,确保培训质量,立足市场和用工单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培训一期,学到一技,增长一智。从而打造出具有巴山特色的劳务品牌——巴山汉(妹)子,以品牌拓宽了劳务市场,以高技能提升了农民工转移就业的身价。
探索经验
一、彰显与时俱进,扶危济困分国忧
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决定为灾区免费培训驾驶员200名。2009年底青川灾区的100名学员已顺利结业,汶川灾区的100名100名学员正在培训中,此举得到了省委李崇喜副书记的高度评价。
2009年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许多农民工纷纷失业返乡。学校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宣传转移培训政策,让返乡农民工走进学校接受技能培训,为再就业积聚力量,截止2009年4月,已有300多名返乡农民工接受了学校技能培训,奔赴新的工作岗位。
共2页,当前第1页1
二、创新就业模式,实现优质安置
为确保就业高质、稳定,学校还逐步探索出一条“回访制”、“招回制”与“提高制”相衔接的就业保障机制。从而使受训学员出得去、留得住、能挣钱。根据学校的跟踪调查和用人单位的反馈情况,就业学员少部分素质较高,大部分能胜任工作,个别需要招回,就业稳定率在95%以上。
首先,在就业安置的基础上,学校加大对参培农民工自主创业的引导,将向市外安置与本地非农就业相结合,引导学员自办公司、工厂及企业。目前,已有数十名学员学成后在当地或周边市区自主创业,取得了不错的业绩。
同时,学校积极引导已有成就的参培农民工返乡创业,开办企业,这样即可对口安置参培学员,又可树立就业榜样,推动雨露计划持续,深入发展。
三、以政策为导向,创新培训对象
巴中是贫困地区,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基数大,为了让更多的贫困农民受益于国家的劳动力转移政策,学校准确把握政策精神,尽可能让贫困家庭都能享受到免费培训机会。
为此,学校在严格准入制度的同时,准确把握对象。将贫困农村人口、城市周边失地农民、两后生均纳入培训范围。在此基础上,对初三分流生实施两步走,对少数完成转移培训计划、考试考核合格、推迟就业又愿意继续深造的学员,经本人申请纳入中职就读,享受国家中职生补助,进而实现从短期培训转移到长期培训的目标。
同时,为顺应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潮流,学校因地制宜,尝试将农村农机操作手和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纳入培训对象,严格准入关、对象选择关、就业转移本地关、政府督察关。
四、着眼学员实际,创新培训内涵
1、注重产教结合。整个培训过程中,学校严格实行三合一制度(教师与师傅合一,实习车间与教室合一,实习操作与生产加工合一),让培训的每一个环节都落到实处。
2、研发校本教材。参加劳动力转移的学员,大多知识水平低,市场上一般通行的教材并不适用,为此,学校根据情况自编适合农民工的教材。农民工教材,只讲怎么做,不讲为什么,让学员学到实际操作技能。
3、聘请高能高技教师。学校从厂企高薪聘请、引进重实作、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并与订单企业联手,实施校企联合,由订单企业派遣老师,实行定向定专业培训。学员技能学习针对性强,毕业后即安置到企业就业,从而实现了培训就业一体化。
4、教学重点体现技能。在培训课时安排上,学校侧重技能实作,将实作课与理论课学时按3:1安排。理论课主要讲解法律常识及就业常识,让学员学有所用。
五、逗硬考试考核、提高培训质量
学校采取“学校+扶贫办+劳动安监”相结合的方式,严格检测培训学员。理论考试由学校出题,技能考试由扶贫办、劳动安监、学校联合进行,严格考试制度,检测合格后实名填券。保证了培训质量,确保参培学员学到过硬技术。
各位领导、各位朋友:xx职业技术校劳动力转移培训正处在发展攻坚阶段,如办证费用偏高、学员脱产学习生活费用负担等问题还亟待解决。2009年学校将更加注重专业设置和培训质量,为地震灾区培养合格技术人才,大力推进返乡农民工培训进程,着眼于优质发展,着力于内涵发展,努力开拓,不断探索创新,全面协调推进学校劳动力转移培训发展的各种内外力量,办好国家示范基地,为地区经济快速和谐发展作出新贡献。
职业培训报告范文2
来到新的环境,这是我人生中的一次大转变,是从学生到工作人员的转变,更是从单纯的校园生活到社会生活的转变。对于一个刚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来说,上岗之前有很多情况需要去熟悉,去适应。身份的转变使我马上面临各种挑战,如知识构架的转型,生活形式的转换,及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等等。我必须从骨子里脱离校园学生的身份,面临真正意义上的职场生活。所幸公司给我们提供了这次宝贵的培训机会,让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心得体会总结成如下几方面:
一、德
“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咱公司企业文化中所强调的一条,要做事先做人!良好的道德修养是我们做好每一份工作的前提,它关系到我们的职业素养、生活观念、价值观念等问题。培训时领导们也时时通过自己或是他人的例子,从待人接物到生活观念,从工作态度到职业理想,从细节上把道德品行和人文修养剖析得非常透彻,发人深醒。于主任给播放的视频讲座让我收获良多,让我学会微笑待人,意识到细节决定成败,并要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工作生活,以致去感染人。各位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平易近人的态度,时时刻刻都带给我们贴心的温暖,同时也透露着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风度。“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感谢公司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学习的楷模,古人有言:“与善人居,如人与芝兰互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我们也一定会努力的以各位前辈为榜样,将他们的品质传承并且努力发扬!
二、才
“家有梧桐树,不愁凤凰来”,是金子总会发光,但前提是自己要是金子!正式进入工作岗位后,在公司体现我们价值的最好方式就是工作,高效率、高成果、有效的工作,这样才能带给公司效益,体现我们存在的意义,而做这些事情的前提就是我们要有“精湛的专业技能”。
通过这一个月的培训,总结了各部门领导们所传授的各方面的知识,我认为要想成为咱公司一名优秀的员工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一)优秀的职业素养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甚至优秀的员工,我们必须把自己锻炼成综合性的专业人员,具体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1. 扎实的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是我们从事具体工作的前提条件,有专业才有职业。专业知识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是从日积月累的实践中沉淀下来的精华,渊博精湛的专业知识是工作成就的最大保障。培训过程中,各部门领导分别就自己部门的工作职能,给我们讲解了相关方面的大量知识,我们无不为他们精、细、准的专业知识所折服。通过他们的讲解,我发现了自己知识层次上和他们的巨大差距,以后的工作中一定努力学习,虚心求教。
2. 精湛的专业技能
刚走出校园的我们,从理论知识到工作实践的过渡,实际上就是我们知识构架的转型,这需要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并从日常的工作学习中去体会提高。各位领导在培训过程中也都分别强调了这一点,告诫我们事事留心皆学问。我相信他们炉火纯青的专业技能实际上就是经验积累和知识技能不断沉淀的结果,这也是他们有今天成就的有力保障。
在培训过程中,张所长在传授经验的同时,对我们的工作技能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精于专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可能需要忽略专业界限,但想要让自己在工作中不可替代,体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必须有超出别人的特长,即有所专,也有所长。这就需要我们把实际工作中,哪怕是简单的事情做实、做细、做精,逐步的深化提高。
(2)善于表达。表达能力是我们以后汇报工作和与人沟通的桥梁,工作中的言不及义或是说不清道不明,都会给我们带来巨大不便,甚至是导致工作上的错误。精准简练的表达,能让我们交流畅通,合作方便,工作愉快,也会显得我们自己做事精细干练。
(3)敏于深思。这一条也就是“想”,也是张所长最强调的一条。面对工作,我们要有一种刨根问底的精神,只有深思了才会发现问题,也才能进一步去努力解决问题。就算不懂也要虚心求教,要学会打破砂锅问到底,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的提高自己。
(4)勤于动手。设计工作形式上是“纸上谈兵”,我们要想谈的好谈的精,就需要手脑并用,想的过程中,要实际动手操作,整合身边的资源,提高效率,增强能力。这样我们才会发现自己设计方案的不足,从而改进提高,我想实际的职业技巧也是由此产生并沉淀的。
张所长细化的要求,无疑对初入职场的我起到了醍醐灌顶的作用,我也必将努力的去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去提升其他方面的技能。
3. 积极的价值观念
这一条也可以理解为是上进的工作心态。价值取向决定职业观念,而职业观念则决定我们的工作态度,也就是做事情的积极程度,而这也正决定了我们将在这条路上走多远,攀多高。来到新汇集团这个大家庭,当我们个人的价值取向服从于新汇集团的总体价值取向时,我们就会以一种归属的姿态来认同她,以主人翁的身份来为她添砖加瓦,这样我们的事业才能长久,我们的成就才会卓越。
(二)优秀的团队合作意识
我们的工作很少是由一个人单独完成的,一个人的精力和能力毕竟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我们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来出色地完成工作。
虽然还未正式的参与设计工作,但从培训期间的活动中我们也有切身的体会。从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到培训结束的晚宴,无论是拔河争雄,跳绳比赛,还是激情热舞,欢声歌唱,大家都积极地出谋划策,为完成一致的目标而努力,最终形成了一致的合力,得到了较好的效果。众人通力的合作不但挖掘体现出个人的能力,也增强了团队的活力和竞争能力,另外还巩固了队员之间的友谊,这给我带来了众多感悟和启示。
因此,不论是简单的活动还是复杂的工作,我们都要增强团队意识,学会合作。
(三)牢固的个人责任意识
个人责任涉及自己和他人,最终则关系着我们公司的发展。
通过这一个月的培训,我对个人责任意识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首先,无规矩不成方圆,认同公司,就要认同她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然后以身作则,遵守和行使她所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培训初期,于主任就详细的讲解了我们日常工作的行为规范,并罗列了一些生活工作等方面的行为准则,供我们学习。从于主任的言语间,我也能深深的意识到制度的重要性。只有这样,同事们才能统一处事标准,使得事事有章可循,公司的运行才能井然有序,我们的工作才会有条有理。所以遵守执行公司的规章制度是我们每一个新汇人的责任。
其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我们的职责就是有效地完成公司给我们的任务,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责任,完满的完成工作就是在尽我们的个人责任。
再者,为他人担起责任。民间有“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说法,这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在公司却恰恰是一种缺乏个人责任意识的表现。个人是小家,公司是大家,在完成了自己本职的工作以后,为何不能帮同事“扫扫雪”呢?当然,顾及他人“门前雪”的前提条件是自己首先尽职尽责,担起自己的责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开始,做实做细做精,把自己的工作做出成效。
因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时时刻刻提起自己的责任意识,只要每个人都担起自己的责任,我们大家一起也一定能担得起整个公司!
这一个月的培训使我感受颇深,所学甚多,从工作中的小习惯,到人生中的大道理,都是我人生中的重要一课。各位领导纯熟的专业技能,精益的工作态度,和平易近人的品质都让我感慨良多,受益匪浅。这次培训,不仅让我了解了设计行业、了解了我们公司,同时也给我传递了一个信息,即学习是进步的源泉,我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培训只是我学习的开始,以后我一定努力实践,不断的提高自己,“诚实做人,踏实做事”,为公司创造价值!
职业培训报告范文3
一、调查范围
围绕水稻、柑橘、茶叶产业,在全县分南、中、北三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问卷调查,每片选3个乡,每乡选3个村,每村选10个户,共计问卷调查270户。
二、调查对象
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
三、调查方法
(一) 座谈式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目的,精心制作问卷,采取进村开展讲座的形式,将问卷发给调查对象,由调查对象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分析。
(二)访谈式入户调查
主要是深入农户家中,以口头形式与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新型职业农民重点培训对象开展相互交流,搜集相关情况。
四、结果分析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1. 年龄构成
从242份有效调研问卷统计看,16~30岁4人,占1.65%;31~40岁30人,占12.4%;41~50岁100人,占41.32%;51~60岁76人,占31.4%;60岁以上32人,占13.23%。
2. 文化程度
统计显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5人,占2.07%;中专3人,占1.24%;高中53人,占21.90%;初中118人,占48.76%; 小学及以下63人占26.03%。
3. 从事农业背景
统计显示,从事农业的背景中,复转军人13人,占5.4%;打工返乡38人,占15.7%;大学毕业创业1人,占0.41%;长期务农150人,占61.98%;在职村干部40人,占16.53%。
(二)调查对象生产经营情况
1. 生产规模
水稻种植面积累计2526.1亩,其中,30亩18人,占7.44%;50亩10人,占4.13 %;100亩以上2人,占0.83%。柑橘种植面积累计1637亩,其中,20亩16人,占6.61%;30亩10人,占4.13 %;50亩以上5人,占2.07 %。茶叶累计面积2058亩,其中,10亩38人,占15.7%;30亩15人,占6.2%;50亩5人,占2.07%;100亩以上1人,占0.41 %。
2. 经营模式
199个农户系一家一户独立经营,占82.23%;参加农业合作社40人,占16.53%;股份合作社经营3人,占1.24% 。(见表1)
(三)调查对象收入情况
2012年农业总收入952.02万元,调查对象每亩效益与当地其他农户比较,持平69人,占28.51%;略高110人,占45.45%;超过当地10%以上52人,占21.49%;略低11人,占4.55%。(见表2)
(四)调查对象培训需求
1. 培训意愿
统计显示,被调查对象参加学习培训的积极性较高,有228人愿意参加阳光工程培训,占94.21%;14人不愿意参加,占5.79%。(见表3)
2. 培训类型
统计显示,50人选择创业培训,占21.93%;78人选择职业技能培训,占34.21%;97人选择专项技术培训,占42.54%;3人选择其它培训,占1.32%。(见表4)
3. 培训内容
统计显示,调查对象最喜欢的培训内容是种植技术,其次是农业政策,再次是农机操作技术、农产品营销技术、贮藏加工技术,最后是其他。(见表5)
4. 培训形式
统计显示,农民最喜爱的培训形式是老师现场指导202人次;其次在教室听老师讲课111人次,再次看电视学习61人次、上网学习24人次、听广播学习18人次,其他1人次。(见表6)
5. 培训地点
统计显示, 186人次选择本村培训,120人次选择本乡镇培训,83人次选择县城培训,10人次选择县外培训,10人次选择企业培训,1人次选择其他。(见表7)
6. 最适宜培训季节与时间长短
统计显示,48人选择春季培训,占21.05%;22人选择夏季培训,占9.65%;48人选择秋季培训,占21.05%;110人选择冬季培训,占48.25%。最适宜培训时间长短,62人选择培训一周,占27.19%;20人选择培训半个月,占8.77%;96人选择培训2~3天占42.11%;50人选择培训1天,占21.93%。(见表8)
(五)调查对象从业愿景
统计显示,66人的从业愿望在10年左右,占27.3%;46人的从业愿望在20年左右,占19%;130人愿终身务农,占53.7%。有扩大生产规模愿望151人,占62.4%;没有扩大生产规模愿望91人,占37.6%。(见表9)
(六)调查对象从事生产经营主要困难
1. 生产经营主要困难
统计显示,160人次生产经营中存在技术困难,120人次贷款困难,98人次土地困难,86人次信息困难,18人次其他困难。(见表10)
2. 最希望政府对你发展农业的帮助
从242份题为“最希望政府对你发展农业的帮助”的有效问卷统计数据得知,92人最希望政府为其发展农业生产给予技术服务,占38.02%;76人希望政府为其发展农业生产予以政策支持,31.40占%;74人希望得到项目资金资助,占30.58%(见表11)
五、结论与启示
(一)调研对象综合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需提高农民创业素质和农业从业技能,推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
从调研情况不难看出,目前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大多是初中及以下文化农民,文化偏低、年龄偏大,不仅缺乏现代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基本素质,缺乏农业科学技术,更缺乏农业创业谋划能力。新生代农民不愿生活在农村,更不会从事农业生产。这与四化同步、城乡一体化发展很不协调,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未来“谁来种地”、“怎样种地”、“谁来经营农业”,已成为我国农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因而,急切需要提高农民文化科学素质,提升农民创业能力,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二)调研对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高,但省里培训任务有限,不能满足农民培训需求,必须加强培训对象遴选,好钢用在刀刃上。
调研的柑橘、茶叶、水稻产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普遍要求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占94.21%,而每年省里下达的阳光工程培训指标有限,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计划更少,远远不能满足其培训需求。因此,必须对培训对象进行严格遴选,好钢用在刀刃上。应选择有创业基础,有一定社会责任心,培训意愿强烈,想通过学习提高自己职业素质和创业技能的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向年纪较轻、学历较高的农民倾斜,吸收两后生、复转军人、返乡农民工为培训对象。
(三)调研对象培训需求的多样化,要求石门县围绕柑橘、茶叶、水稻产业,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参与调研的培训对象由于其从事的产业不同,资源不一,需求也不尽相同,呈现多样化特点,21.93%的选择参加创业培训即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4.21%的选择职业技能;42.54%的选择专项技术培训。为此,石门县要以这一培训需求为导向,围绕柑橘、茶叶、水稻三大优势主导产业,利用阳光工程培训平台,开展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使阳光工程农业创业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专项技术培训为石门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服务。
(四)调研对象培训内容、形式、地点、最适宜季节及时间需求,是石门县分产业制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的出发点,是打造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品牌的原动力。
根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府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原则,石门县应根据农民喜爱的学习内容,喜闻乐见的学习形式,及时调整培训计划,顺应农民培训需求,采取有效培训方式,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水稻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选在冬、春两季,每次一周;茶叶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选在秋、冬两季,每次一周;柑橘产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应选在冬、春两季,每次一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要依据成长规律,搞好典型培植。要以提高农民创业素质和农业从业技能为核心,结合农事季节、关键农时对培训学员进行现场指导,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茶园、橘园,解决他们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并利用培训学员QQ群、培训基地、专家与学员互动网络平台,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全程跟踪服务,形成重实效、可操作、有特色的石门县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
(五)调研对象生产经营中主要困难和最希望政府对其发展农业的帮助主要是政策、技术与贷款,要解决农民所期所盼,必须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支持政策体系。
本次调研中,培训对象生产经营中的主要困难依次为技术、贷款、土地、信息;最希望政府对其发展农业生产的帮助是给予技术服务,予以政策支持,享受项目资金资助。因而,必须在搞好新型职业农民资格认定管理的同时,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支持,对积极参加培训并通过资格认定,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资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有一定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从业者,给予土地流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补贴、技术服务、金融信贷、农业保险、社会保障等政策扶持,将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现有农业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让农民学有动力,干有劲头,致富有盼头,以培养一支用得上、留得住,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职业培训报告范文4
关键词: 实训室建设 ; 工学结合 ; 教学做一体 ; 岗位技能实训
Abstract : in our hospital, rail transport integrated training room is in the business of helping, the activ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give full play to the line from old teacher has accumulated over the years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school teaching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role and completion. The full show of "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 the achievement of plentiful and substantial. To meet the railway transport professional group teaching needs, for rail transport, signaling, and other professional practical teaching task provides a guarantee to realize " Work-integrated Learning ", this kind of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solve current occupation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the practice condition, lack of "double type " teachers lack, teaching content and enterprise divorced from reality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mprov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operation ability, to meet the different needs of occupation post.
Key words: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combination; teach-learn-practice; job skills training
中图分类号:B848.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指出: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其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是与现有本科教育的最大区别。
一、围绕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富有特色实训室
建设具有高技能人才培养特点的,真实表现企业岗位环境与学习平台对接的实训室。
首先,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把岗位作业内容与学习内容对接,就是将岗位作业内容和行业职业标准导入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鉴定纳入教学计划,实现“双证”融通。使学习内容直接面向铁路运输基层站段的生产操作、组织管理及指挥工作。把岗位职业资格所要求的应知内容和应会技能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毕业时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也获得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其次,要努力建设好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就是指使校内实训基地按照现场作业的模式设置,成为“教学内容现场化,教学方式作业化,教学环境职场化,工作过程程序化,组织管理企业化”,给参加实训的学生一个真实的作业场景,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实训,学到职业岗位需要的实际知识和技能,同时提高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
我院紧紧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了1000平方米,有轨道、电信信号等富有专业特色的轨道运输运营综合实训室。在企业帮助,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来自现场一线老教师的作用,用他们积累多年的现场实际经验和学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完美地展现了“校企结合、工学结合”的丰硕成果。轨道运输综合实训室的建成,适应了铁道运输专业群的教学需要,满足了轨道运输、信号、等专业的实训教学任务。实现“工学结合”这种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当前职业教育面临着实习实训条件不足、“双师型”教师缺乏、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相脱节等突出问题,提高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受到了同行院校的赞赏和借鉴并成为学院对外展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果的窗口。
轨道运输运营综合实训室的建成对铁路专业所开的《铁道概论》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直观性和全面性。车站设置了信号楼、候车室等标志性建筑,周边点缀房屋等建筑物;区间铁路设置了部分坡道和弯道;另根据条件配置桥、隧、涵及山、河、林、地等场景;模拟接触网供电。这些铁路模拟设备能使学生对整个铁路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况、整个列车的运行过程有了全面的、直观、深入的了解。
将车站接发列车作业等课程引入轨道运输综合实训室,在设有13个真实控制台的车站,其中按车站布置分:1个编组站、10个铁路中间站和两个地铁折返站;按技术设备分:1个真实的微机联锁系统控制车站、1个真实的6502电气集中控制车站、11个系统模拟的仿真控制车站(各个模拟车站都必须保证有两条到发线和正线上的道岔能够满足办理进路时的正常转换)进行实际操作。通过真实控制台的实际操作,不仅掌握车站室内的操作而且直观全面了解车站室外整个列车运行的情况,能够加深对整个接发列车过程的理解,除正常办理接发列车还可进行非正常接发列车办理。按照接发列车作业的程序和所要遵守的规章指导实训,学生对设备直观的认识和对列车的整个运行过程全面的了解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把握。从教学设备、操作程序要求、岗位责任制、标准化作业、规章制度都与现场要求一致,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职业角色,灵活运用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作业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克服作业中理论知识会背不会用,遇到问题先翻规章,或撞大运的侥幸心里。由抽象的理论和看不见,摸不着的想象到具体的设备操作和按照接发列车的作业程序应用规章制度,实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实训室的编组站为运输运营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车站调车工作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因为运输专业的学生毕业后所从事的工作绝大部分是车站调车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运输运营管理专业学生的调车作业技能,满足现场岗位的实际用人要求,实现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及时上岗。编组站驼峰设置一套模拟驼峰信号,实现双推单溜,每条溜放线能够办理三条调车线的驼峰溜放调车进路,实现了溜放演示和列车编组作业由静态到动态真实的实际操作效果。讲授有设备,上课有实物,操作能动手。实训的学习内容具体化、现场化和岗位化。实训的过程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训环节,增强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系统性,贴近现场、贴近岗位,模拟岗位要求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用标准语、交标准班。要求做到本岗位实作的技能必会,与相关岗位有联系的内容应知。解决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理论强、实作差、会说不会干、高分低能的应试学习状况。应用所学理论课知识解决实际作业中正常、非正常情况下作业的怎样做和为什么,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训室的信号设备,能够满足信号专业的车站信号设备6502电气集中和微机联锁以及区间自动闭塞设备的教学与设备故障查找实训;区间信号设有2个单线半自动闭塞区间、1个单线双向自动闭塞区间、11个双线自动闭塞(并满足反方向站间自动闭塞要求,形式上要有3显示和4显示,根据区间长度设置了4--6个闭塞分区(技术上可以使用模拟方式),两个真实车站之间的区间划分为6个闭塞分区并采用真实的ZPW2000自动闭塞设备。实训室的信号设备改变了学生认识实习和预分实习只能看,不能练,现场设备不能动的问题。
实训室的建成还能够满足通信专业、运输专业的技能鉴定、培训教学工作。先后承担了地方铁路、国家铁路以及兄弟院校等企业的培训及技能鉴定、技能比武和在校生的技能鉴定、技能大赛等活动,实训室的功能完全符合现场的实际要求。
二、做学教一体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真实的学习平台能够让学生有效地接受职业素质的培养,专业技术和操作技能的训练。将岗位职业特点与学习方法对接。“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以做为主,做是学的出发点,也是教的基础和目的。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所做的工作做成、做好,还要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熟能生巧、不断创新。在一定意义上,有实训设备的教学才能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技术与技能。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把要做的项目按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规律进行设计,再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来因材施教。职业学校学生实践技能的形成一般需要经过感知认同、模仿、练习、熟练协调、反馈校正和创新创造几个阶段,要在实践性教学环境中通过反复训练才得以形成;技能型人才的观念、态度、行为和技能必须在生产一线实践中进行培养。做的过程就是感悟,学习知识、技术和技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研究问题、创造问题的过程。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以此发挥学生各自的个性和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掌握技术与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在“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学环境和情景的设计,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直接的关系。做学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相应的教学环境和设备,即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职业岗位要求来设置一整套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单一到综合的教学设备。而“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设备不仅具备真实的生产,同时又整合了学习功能,它把企业真实生产过程中所碰到的故障、难题、解决的方法,以及各行各业的关键技能融入到具有操作功能的教学设备中去,使设备具有职业性、实践性、学习性等功能。“做学教一体化”教学设备既有仿真模拟,又有实际操作,学生经过反复的实际操作,不断训练,经过基本实训模块(基本知识与技能训练的内容及设备构成的模块)的反复训练,能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并能触类旁通,把不同学科的基本知识点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从而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才能不断提高,这就是企业所需求的人才。
三、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岗位技能训练
我国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到企业短时间内无法上岗,实践经验缺乏;实际动手能力差,实际应用能力缺乏;创新能力差,难以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缺乏团队工作意识,沟通协调能力不强;职业能力欠缺,专业能力薄弱等。
校内专业教学采用模拟仿真方式,极大解决了企业一线设备只能看、不能动的问题。通过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密切合作,有效地将企业培训内容融入课程、行业标准融入教学大纲、认证项目融入培养方案、企业文化融入育人环境,建设校企深度合作的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教学计划制定的过程中要求每个专业在每一门课程中都要贯穿生产任务和工作过程,都要在课程设计上体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各个教学模块分解为现场教学、课堂教学、实训教学,从教学计划、课程设计开始就解决“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我院在轨道运输运营综合实训室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学生参与老师指导,完全按照现场的列车运行模式、设备设置、设备使用等建设。学生的亲自体验、真正的感受,使学生懂得了怎样做和为什么这样做才能做得好的道理,真正体现了学中做、做中学。学生对全面了解铁路列车运行的整个过程以及设备的设置、使用、维修等有了一个跨越式的飞跃,做学研的兴趣高涨。职业教育“做学教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利用实训设备来动手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做让学生掌握技术和技能,这也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在教学内容上,从注重专业学科体系向注重实践教学环节转变,在教学方法上,加强实践教学,重视岗位技能训练。使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让社会接受,企业认同,经受就业的检验。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是目前条件下有效提高育人质量的主要举措。“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现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科学教育理念,也体现出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
教高[2006]16 号.
[2]刘淑珍.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性改革[J].职教管理动态2008.(1).
[3]龙德毅.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天津工学结合职业教育模式研究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1P68
[4] 李占军.“工学结合”的高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探索. 职教论坛,2006,(18)
附:作者简介:
姓名:刘明秀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0.04.19、
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
专业:铁道运输
职业培训报告范文5
职业教育在德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向来是德国民族引以为豪的教育财富,每年所有青年人中约有三分之二的在就业前接受过正规的职业培训,以学校和企业双向结合的培训造就了德国出色的技术水平,使德国的工业及工艺技术一直处于世界经济发展前沿。就是在如此良好社会背景及发展水平之上形成的体制,由于在本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其地位发生了动摇,出现了职业教育与培训位置间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需要培训人员的增加与企业提供培训位置的减少。这种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当时企业的经济结构与劳动组织的相应调整与变化,使得一直以和谐发展的职业培训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危机,职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出现矛盾与不协调。当时德国尚缺少对培训位置的数据统计,国家在职业教育发展问题上缺乏足够的规划与预测。对此,德国的教育科学部部长HelmutROHDE认为,职业教育政策的最重要任务就是提供良好的培训,为我们的青年一代能够在职业培训市场上找到一个合适的、高质量的培训位置。如何解决此问题,德国政府将目光对准了职业教育的研究,希望通过对职业培训市场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以研究报告的形式,对所存在的问题与矛盾能够防患于未然,实现对职业教育的科学规划与管理。事实证明,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可行之路。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法律的健全与完善,保证了此报告的顺利实施与完成。1976年,鉴于对培训位置供求数据的统计与对培训位置的规划和预测的需要,《培训岗位促进法》生效。其中第一次明确联邦政府将职业教育报告作为每年对职业教育现状和发展的综述性报告,包含关于职业教育的统计数据和职业教育计划的制定。1977年,形成了第一本职业教育报告。其后,1981年颁布的《职业教育促进法》又将职业教育的研究与职业教育的管理与规划相联系,明确了职业教育研究在国家职教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及任务,并就为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研究组织与机构、相应承担的责任及义务作了明确的法律规定。
二、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地位及作用
1.《职业教育报告》是联邦教育与科学部每年出版的职教政策性报告它是联邦政府在制定职业教育政策时所依据的纲领性文件。是所有职业教育政策制定、规划和实施人员制定工作计划的基础,称之为德国政府职业教育发展政策白皮书。
2.《职业教育报告》由联邦教育与科学部联邦职教所研究、起草它对整个联邦职业培训的质和量统计基础数据进行研究以及对各地区、各行业的培训情况进行总结。完成此报告的宗旨是将全社会的职业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协助联邦政府解决职业教育事业发展上带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问题。
3.《职业教育报告》自1977年开始研究,已有20余年了它对教育政策及社会产生的作用主要体现为:一是此报告所形成的历年对培训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与研究,一直是德国政府职业教育政策制定的依据;二是它对社会、企业培训岗位的设立,家庭、个人职业岗位的选择发挥着重大的作用。
三、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结构与内容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内容大致由两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报告。以1997年内容为例,主要有以下方面: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形势的总结与评价;现实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的政策与措施及前景展望。
这一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出了德国政府对过去职业教育发展所持的态度与意见,国家对整个职业教育发展的宏观性的预测,代表了国家的教育意志与思想;但同时不排除社会各界不同的看法,也反映工业界、社会少数派代表的意见。
第二部分为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状况及数据统计。以1997年为例,主要有:职业培训的量的发展;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趋势;职业教育的内容形式及其结构问题;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职业继续教育;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等。
两部分的内容特点:
第二部分侧重于研究方面,通过对大量的统计数据的分析及前沿性的课题研究,体现出教育决策所具有的科学性及可行性”。同时,对职业教育发展所涉及的方方面面也进行了论述。其中包含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职业教育与个人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职业教育的内部发展、职业教育师资、职业咨询与指导、促进与支持妇女及残疾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新的职业及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要求、不同领域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差异及教育政策诸方面的内容,其全面与详实是任何一类研究报告所不能比拟和涵盖的。
四、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的内容特点分析
德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之所以能在德国教育界与经济界发挥重要作用,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报告将职业教育研究与国家的教育及就业政策和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在《职业教育促进法》中指出,职业教育规划是协调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规划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尽可能符合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需要,这种职业教育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对职业培训单位提供的从性质、数量、规模和地域的培训名额的统计与分析,预测并提供职业培训位置。因此,要求联邦主部门对职业培训名额在地域和行业方面的供求发展进行经常的观察,具体的内容即为年度报告,报告中须说明下一个年度可能提供的职业培训名额的情况,若应提供的培训名额不能得到保证,则必须在报告中提出克服困难的建议。
鉴于此,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与预测构成了整个报告的主体,是整个报告的主要任务之一。这种研究内容与时展需要相结合的思路,使职业教育研究一开始就纳入紧密联系实际开展综合研究,为社会发展服务的轨道。通过以分析职业培训市场供求关系入手,实现了职业教育研究与教育实践的统一,这也从某种方面体现出了德国民族务实、求真的民族个性。
这种对职业培训位置的分析预测,所具有的深远意义还在于,明确了国家的职业教育发展政策。通过系统的对职业教育数据的定量分析,为企业界、行业组织、工会团体、公开的社会组织开展培训提供了广泛的信息,从而实现了研究为社会服务的目的;同时,一个最有意义的特征是,这份报告为广大青年及适合培训者所利用,成为其选择培训位置,确定将来的就业机会与可能的重要工具。
2.国家对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视,将教育决策、规划与管理紧密与教育研究相连突出的特征就是联邦职教所的建立,同时赋予它的法律地位及任务。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联邦职教所是一个法人团体,主要任务有:①协助准备国家的培训条例和其他法则、职业教育报告及进行职业教育统计;②促进模式试验;③就职业教育问题向联邦政府提供咨询,进行并促进职业教育研究;④编制获承认的培训职业目录;⑤审核、批准并赞助职业培训函授课程。联邦职教所属于联邦教育科学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与决策机构,同时,在法律基础上建立了主管委员会、专业委员会,监督保证了各项研究工作的完成及研究内容的专业水平。
3.职业报告除大量的统计数据外,还反映出大量的研究课题、典型试验,代表着较高的专业和学术水平,其观点与内容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作为国家最高的职业教育研究机构,联邦职教所除完成历年的政府报告外,还承担有大量的研究与试验任务,至今进行了约125个专项典型试验课题,它以不同的时间周期来运作,在每年的报告中将不同的研究成果反映于其中。目前包含在此报告中的研究共有以下四类,即重点研究课题、一般性研究课题、超前研究课题及国际资金资助课题。其中超前研究课题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是自1995年起为适应职业教育出现的新形势与新情况而设立的,迄今为止进行了三方面内容的专项研究,即职业资格和能力与职业的升迁;新的职业与新的就业领域;通过教育改革体现职业教育课程的个性化与差异性。
典型试验及其成果反映出德国职教研究的特色及价值取向。1978年以来,联邦职教所利用联邦教育与科学部的资金资助校外职业教育典型实验,以开发和实验职教实践的新举措。这类试验内容与问题来自于职业教育实践,具有较强的应用性,试验的结果同时也能够在相应的领域推广与应用,从而实现了研究的社会价值。如“学习岛”的研究,新职业与就业领域的研究。这种兼顾了职业教育制度与就业制度双重需要的研究,在德国职教界具有广泛的影响,研究的内容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将来的职业教育发展;同时,所形成的职业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概念丰富了职业教育理论。
4.研究数据的全面与可靠,保证了报告内容的科学性与教育决策服务的价值根据《职业教育促进法》的规定,报告所涉及的数据主要有两部分组成:①上一年度截止到9月30日登记入册的培训合同签订数及由联邦劳动局介绍但未被利用的培训位置数和在联邦劳动局登记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②预测该年度的寻找培训位置的人数和可提供的培训位置数额。历年报告就上一年职业教育形势与培训位置的供给进行总结与评价,尽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供需进行客观分析,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供需进行有针对性的预测与展望。
为了保障此数据统计的收集与整理,相应制定了一系列数据统计归口及管理制度。其中联邦统计局主要管理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的基本统计数据,保证此数据的共同利用价值;具体有关职业教育数据内容的调查设计、数据的登记整理及培训合同签订数由联邦职教所管理进行。此数据与各级地方劳动部门登记的需培训人数构成培训位置分析与预测的基本数据。各州统计局负责本州职业学校的有关数据的管理;劳动就业人口数和参加职业咨询与职业指导数则来自联邦劳动部。
5.报告中反映出研究者的科学的务实精神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贯穿此报告体现出的是研究计划的周密性,准备工作的充分性、研究人员的高水平、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内容的实用性。每年的4~5月份将下一年的报告在研讨的基础上进行人员及内容分工,这种分工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作为年度报告的任务承担者,必须在所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所要求的内容。从事此报告的研究及工作人员约有80余人,相当于全所人员的五分之一,从而保证了此报告的质量与水平;此外,这种分工表现为内容的细化与具体,作为研究人员能够深入了解此方面的内容,达到报告内容的准确与实用。
五、中国职业教育报告情况及其发展思考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教育研究领域为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一直将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科学的研究方法与本国的具体研究需求相结合作为努力方向,取得了较大的成绩,推动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
但是,目前我们的研究报告,还仅仅停留在作为一份数据汇总与资料整理基础上的研究报告,与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相比,存在着几个不够明确的问题。第一,报告的属性问题,即此报告属于研究性的课题还是同时具有为教育行政部门决策服务的功能,这决定着报告的写作方向与具体内容的制定,正因为对此问题界定不够明确,不可避免地出现对此报告内容与结构问题的反复争论。第二,报告的特色问题,即什么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报告。从内容上讲,我们的报告在目前不可能对劳动力培训市场进行调查与预测的前提下,其主要内容仅仅停留在对历年职业教育发展基本状况的数据统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但由于对构成中国职教报告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形式诸方面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一致,从而使报告成了年复一年的统计资料,长此以往,将逐渐失去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第三,报告的结构问题,即在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全面描述的基础上,就数据分析与宏观决策研究的结合,整体描述与地方特色的兼顾问题。根据我国国情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原则,在报告中如何体现此类问题也是一个难点。第四,对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及教育教学改革的宣传与推广问题,作为报告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应加以考虑。
德国职业教育报告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与完善,为我们的报告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范例,在总结我们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研究情况,为完成我们的报告,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
1.完成报告所应有的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如果历年的职教报告是我们今后的一项常规工作,且作为政府决策的参考与咨询工具,而我国现行的法律还没有对教育科研做出具体化的规定时,我们的报告迫切需要进行管理部门的参与支持。对完成研究所应有的组织机构、管理职责、人员经费、时间进度等方面,应做出一系列的规定,通过制度化的管理完成报告的任务。
2.对现行报告进行认真研究,确定其基本框架及主要内容,就其形式、结构、篇幅等具体事项做出原则规定,使报告的完成具有可操作性特别是就报告所涉及的数据统计、文献资料,应建立一套稳定、可靠的信息源。根据我们以往的经验及我国的地域差距大的特点,作为一份政策性的参考资料,发挥地方研究部门的积极性,扩大地方的研究内容,充分利用地方的研究特色,使报告成为各地经验利用与推广的工具,将是一个发展方向。
3.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报告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特别是报告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决定了它是以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主导,除需要对现实的问题进行理论探讨外,就问题本身需要进行大量的分析与研究,并能够提出可操作的具体措施。为此提高从事研究报告人员的科研水平,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职业培训报告范文6
为深入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行为,促进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健康发展,按照市劳动保障局《关于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加强我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管理
1、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申办条件。申请设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当具备《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的条件,并符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设置标准(试行)》(见附件1,以下简称设置标准)的要求。主要标准条件为:①培训规模200人以上;②固定资产达到20万元(不含租用的校舍、场地、设施等)以上,注册资金10万元以上;③有与开办职业相适应的师资、实习实验设备、教学计划等。
2、进一步明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审批程序。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定,应履行筹设和正式设立两个步骤。尚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有办学愿望的,申办者可向审批机关提出筹设申请,审批机关参照设置标准进行评估,确定是否同意筹设。批准筹设的,筹设期为一年。筹设期内,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提出正式设立申请;筹设期满仍不具备正式设立条件的,可申请延期一年,但筹设期最长不超过3年。申办者申请正式设立的,根据学校正式设立应具备的条件,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交正式设立申请及所规定的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按审批权限依照以下程序进行:①受理。审批机关依据设置标准对举办者提供的法定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有遗漏或不完整的,通知举办者限期补充。对申报材料审查无异议的,审批机关正式受理,举办者填写《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审批表》(见附件2)。②核查。由审批机关组织评审组,对举办者的教室、实习场地、设施设备、学员食堂、宿舍、活动场所等办学条件进行实地核查,对举办者提交全部材料的有效性、真实性和办学可行性进行评估,并形成考察评估报告,提出能否设立的意见。③审批。审批机关依据评审组评审报告,对符合条件的予以批准,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对不予批准的应说明理由,并将申办材料及时退还申办者。劳动保障部门原则上每年6月和12月各审批一次。
3、进一步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名称。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只能使用一个规范的名称,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一致。学校名称应体现行政区域、字号、性质和组织形式的内容要求,统一使用"泰安市*区×××职业培训学校”。学校名称不得违反《商标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不得冠以"国际”、"中华”、"全国”字样。名称中含"山东”字样的,须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含"泰安”字样的,须经市劳动保障局批准。
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一般不以举办者的姓名和专用名词冠名。捐赠者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经省劳动保障厅批准,可以以捐赠者姓名或者名称冠名。
二、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办学行为
1、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广告。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前,须经区劳动保障局核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审批。招生简章和广告要如实学校的名称、地址、专业设置、培训层次、培训形式、培训期限、收费标准等内容。未经核准审批擅自招生广告或虚假广告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
2、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教学行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业务培训规划,有计划地开展教研活动,建立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不少于教师总数的1/4。根据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侧重操作技能培训的特点,要求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技能实习指导教师都要达到高级工以上技能水平,并取得国家三级(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另外要求每个培训工种从今年起至少要配备一名国家二级(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实习指导教师。
招收列入就业准入控制工种的学员,必须按照《国家职业标准》或技术等级标准制定教学计划,初级培训不低于400学时,中级培训不低于600学时,高级培训不低于800学时。入学后15日内将学员名单、教学计划报区劳动保障局培训鉴定科。培训结束后学员必须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学员职业技能鉴定成绩普遍不合格的,培训学校要进行整改,整改还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办学资格。今年各培训学校鉴定人数要求不少于学员总数的30%,2007年达到60%以上,2008年达到90%以上。
3、规范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学员管理。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要为每一名学员建立培训档案,据实填写入校时间、培训职业(工种)、培训内容、培训学时、考勤记录、结业成绩等在校培训期间的相关信息,培训档案要永久保管备查。
4、加强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管理。依据相关法规规定,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安全卫生标准,制定落实安全卫生防范措施,全面实行安全卫生责任制,确保不出安全卫生责任事故。劳动保障部门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卫生防疫部门定期进行检查,对事故隐患及时督促培训学校抓好整改;拒不整改的,除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外,《办学许可证》不予年检。
三、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考核评价制度
实行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年检制度。区劳动保障局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检查。评出年度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个等次。被评为合格以上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允许继续办学。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无故不参加年检或者年检不合格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整改,逾期不整改的,注销其《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并予以收回。
建立民办职业培训学校信用等级评价制度。根据贯彻国家相关法规及办学规模、条件、质量、信誉等情况,划分为AAA级、AA级、A级三个信用等级(具体办法另行制定),鼓励各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加大设施设备投入,培植培训品牌,扩大办学规模,不断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评估每3年进行一次,年检不合格的取消信用评价等级。
四、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指导和服务
1、加强对民办职业培训学校的规划指导。要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科学制定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民办职业培训事业发展规划,引导民办职业培训学校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