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发展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市场发展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市场发展计划

市场发展计划范文1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证券发行、证券交易、证券投资超越一国的界限,实现国际间的自由化,原来一国性的证券市场变成了国际性的证券市场。世界各主要证券市场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国际化趋势,这主要表现为世界各大证券交易所已拥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上市公司、各国竞相建立创业板市场、各国证券交易所寻求大联盟。2000年,纳斯达克上市的4829家公司中有429家外国公司;纽约交易所上市的2592家公司中有405家外国公司;伦敦交易所上市的外国公司占全部上市公司的20%,外国公司的市值占全部上市公司市值的66%;其他市场外国公司的比例分别为阿姆斯特丹40%,布鲁塞尔42%,瑞士42%,新西兰34%。欧洲的巴黎、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三大交易所一直在寻求结盟;伦敦、法兰克福、斯德哥尔摩证券交易所也在探讨合并;纳斯达克近年来一直在尝试将其市场延伸至日本东京和香港;新加坡证交所与美国证交所的合作也在拟议之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开放,我国证券市场也逐步国际化,这使得我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联程度提高,相互影响更加明显。中国加入WTO以后,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必将进一步加快。面对这一新的发展趋势,我们要认真研究,针对当前证券市场国际化的现状,制订全面合理的步骤与对策,最终实现我国证券市场的真正开放与发展。

一、证券市场国际化使中国证券市场

与国际证券市场关联程度提高

从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的生产、贸易、市场等各方面都参与了国际分工,同时也带动了筹资和投资的国际化。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组织形式,为了获取国际比较利益而进行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融资,对证券市场国际化也提出了直接的要求。此外,资产选择理论在国际范围内的应用、宽松的金融市场环境、金融创新与投资工具的加速发展、会计制度的规范与统一、科学技术与证券交易技术的迅猛发展,都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重要原因。

从我国经济具体情况来看,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实行了更为自由、开放的市场经济,经济发展速度令世人瞩目。我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他们不仅希望通过直接投资的形式参与我国的经济建设,而且还希望通过证券市场来进行更深入、广泛。灵活的投资。我国的上市公司和新兴企业,也希望到海外证券市场筹资、投资,积极参与国际发展与竞争。因此,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必将进一步发展。就当前情况来看,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已经对中国证券市场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主要表现在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证券市场的关联稷度日益提高。我国证券市场和国际证券市场在整体市场走势、产业结构发展方面都表现了明显的关联性,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态势日益成为中国证券市场发展走向的重要背景和参考因素之一。

1.整体市场走势头联

证券市场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它一方面表明宏观经济走向决定股市,另一方面表明证券是宏观经济的先行指标,能够提前反映经济周期的变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变化都会在证券市场上显现,而各国经济贸易的关联性使得国际化的各国证券市场整体市场走势互相关联,相互影响。发达国家证券市场的走势尤其是作为世界经济火车头——美国证券市场的走势,对世界各国的证券市场尤其是开放度高的证券市场的走势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美国纽约证券市场的道琼斯指数、NASDAQ指数已经成为对各国证券市场走势预期的重要指标。经济全球化使得证券市场波动性的溢出效应即市场价格上的波动性从美国证券市场传递到其他国家的证券市场越来越明显。美国的经济运行状况、其采取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各方面都会或多或少的引起国际证券市场的波动,由于全球信息的快速传播,这种影响越来越直接,中国的证券市场同样也会因此受到影响。此外,中国证券市场还会受到亚洲各邻国和香港地区等与我国经济关系紧密的证券市场影响。

2.产业结构发展关联

人类进步的不同时期都伴随着不同产业的迅猛发展。我们已经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到现在以信息产业、生命科学等高新技术产业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主要动力的知识经济时代。这些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代表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未来经济发展方向,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它们的蓬勃发展带动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发展。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最先进的国家,其证券市场上不同产业的发展和调整反映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投资理念对整个世界范围内产业兴衰的理解。美国的NASDAQ市场就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证券市场,高新技术企业的良好发展前景和投资回报率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关联性使得各国证券市场中高新技术企业的比重越来越大,高科技板块的发展异军突起。最近,NASDAQ市场的下挫直接影响了我国高科技企业在中国证券市场和海外上市的表现,产业结构发展的关联性十分明显。

二、中国证券而场国际化的现状

从一国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的国际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外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际性金融机构在本国的证券发行和本国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际性金融机构在外国的证券发行,这是国际证券筹资;二是外国投资者对本国的证券投资和本国投资者对外国的证券投资,这是国际证券投资;三是一国法律对外国证券业经营者(包括证券的发行者、投资者、中介机构)进出本国证券业自由化的规定和本国证券业经营者向外国发展,这是证券商及其业务的国际化。一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初期,可能更注重证券市场筹资功能突破国界,但从国际化程度高的证券市场看,则更倾向于筹资主体和投资主体的国际化。目前,我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主要体现在国际证券筹资上。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步伐是于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对外发行国际债券开始的。1991年底第一只B股——上海电真空B股发行上市,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重大步骤。截至2001年2月9日,我国B股上市公司有114家。此外,我国还发行了H股、红筹股、N股和ADS(美国存托凭证)、国际债务,吸引了大量国际资金。但是,从国际证券投资来看,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很低。一方面,中国证券市场的主体A股市场不对外国投资者开放,外国投资者只能进入B股市场,B股市场规模小、流动性差、信息披露工作不到位,目前,B股市值仅为A股2.8%左右,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外国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另一方面,国内投资者不能直接投资国外证券市场,我国券商规模小、竞争力差,到国外设立分支机构的也只是少数。所以,国内外投资者的投资范围受到极大的限制,中国证券市场远远未达到投资主体的国际化。

我国即将加入WTO,WTO对证券业的市场准入原则、国民待遇原则、以及透明度原则都作了相应的规定。按照这些原则,中国加入WTO以后,允许外资少量持股(起初为对33%,三年后增加到49%)的中外合资基金管理

公司从事基金管理业务,享受与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相同待遇;当国内证券商业务范围扩大时,中外合资证券商亦可享有相同待遇:外资少量持股(33%)的中外合资证券商将可承销国内证券发行,承销并交易以外币计价的有价证券。

面对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发展的状况以及加入WTO后将面对的市场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快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步伐,逐步缩小证券市场国际化程度的差距,使证券市场同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相适应。

三、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障得

中国证券市场走向国际化的现实障碍具体表现为:

1.我国证券市场规模偏小

从纵向看,中国证券市场扩张较快,但从横向看,中国证券市场的规模和融资水平却还处于较低水平,难以抵御国际化的风险。(1)上市公司数量少。1994年,世界范围内拥有500家上市公司以上的国家和地区达14个,其中,拥有1000家上市公司以上的国家达7个(具体情况是:美国7770家,印度7000家,日本2205家,英国2070家,加拿大1185家,澳大利亚1144家,捷克1024家)。中国1994年只有291家,列世界第22位。直到1999年底,中国才超过1000家。(2)上市公司规模小。1994年,世界各国上市公司平均规模就达到了较高水平。例如,日本、瑞士、瑞典、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美国分别为16.8、11.9、11.4、11.3、9.88.9.6.5亿美元。中国仅为1.5亿美元,列世界第36位。中国上市公司规模这些年虽有迅速扩大之势,但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准。(3)资本证券化水平较低。评判证券市场规模的重要指标资本证券化率:证券市场市值总价/国内生产总值(GDP),而我国证券市场市值占GDP的比重不但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其他新型市场。1999年底,中国上市公司股票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为31.5%;若以流通股市值计算,其比例仅为10%。而在1997年,世界发达国家或地区股票市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就接近或超过100%,例如,美国为147%,英国为156%,加拿大为106%,香港为150%,日本为53%,德国为39%。

2.证券市场结构性缺陷突出

我国的证券市场缺陷主要表现在股权结构不合理。我国证券市场不是依靠投资对象的权利与义务划分为普通股和优先股,而是按投资主体的身份划分为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等。在上市公司中,能够流通的股本平均只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6%左右,有74%左右的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和国家股、法人股转配的部分不能流通,而且在可流通股的投资者中,个人投资者占绝大部分,机构投资者只是极少部分。同一企业根据其发行股票的对象、地点不同,又分为A股、B股、H股、N股,不仅A、B股市场相分离,作为我国股票市场主体的A股市场不允许外国投资者进入,也不允许外国的公司来中国上市,而且B股市场也不统一,上海和深圳的B股市场分别用美元和港币交易。这种结构性的缺陷扭曲了证券的变现机制、市场评价机制和资本运营机制,使得我国证券市场高投机性、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无法成为真正的开放市场。

3.金融管制较严,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流动,必然会受到货币兑换制度和出入境制度的影响。我国现阶段实行较严的金融管制,汇率决定机制没有完全市场化,投资者参与投资的证券资产流动性和收益性无法保证,这在很大的程度上排斥了国际证券资本。此外,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还造成A、B股市场分离。

4.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不够规范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历史较短,其法律架构和监管制度与国际证券市场存在较大的差距。市场的规范化和透明度不够,仍然存在许多非市场化的操作,行政干预色彩还很浓厚。而且,中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不够充分有效、及时,会计制度没有完全按照国际化的标准统一。

四、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给中国证券市场不仅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外资进入,将进一步扩大市场规模,拓宽融资渠道,大大缓解证券市场发展中供给与需求的矛盾,为企业上市提供更大的机会;新的技术、经验、管理方法及新的金融产品和经营理念也随着开放被引进,我国证券机构也可抓住机遇开拓国际证券市场。开放带来了竞争,这对证券公司、上市公司、证券监督管理部门都将是一个促进和提高。引入外资券商及投资者,从业者的多元化和平等竞争,将促使证券市场有序健康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证券市场国际化也可能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一些功能齐全、信誉优良、实力雄厚、手段先进的外资证券公司的进入,证券市场份额争夺将日趋激烈,上市公司也将受到巨大冲击,而且由于新兴市场国家资源和资金相对贫乏,技术相对落后,很容易遭受国际投机资本的冲击。因此,面对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历史趋势时,我们要制订合理的战略选择。

1.循序渐进的逐步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进程

根据中国证券市场的现实情况,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既要促进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又要保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所以我们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实施。我们可以借鉴韩国、印度、台湾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以B股市场为起点,分阶段、按比例将外资引入股市,逐步实现A、B股的合并,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渐进式发展。我们可以从有限度的开放阶段逐步推进,直到全面开放阶段,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真正国际化。

2.扩大市场规模,按照国际惯例规范证券市场

大力发展国内证券市场,努力扩大市场规模,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是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基础,也是提高中国证券市场抵御国际资本冲击能力的重要保证。证券市场规范化是证券市场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对证券市场的法律、会计准则、上市公司进行改革和调整,规范证券发行和证券交易市场,逐步向WTO准则靠拢,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

市场发展计划范文2

[关键词] CBA市场运作国际化NBA

去年3月28日,随着主裁判的一声哨响,八一篮球队88∶83战胜三冠王广东宏远篮球队,时隔四年之后以总比分3∶1重夺中国男子篮球联赛(以下简写为CBA)总冠军。颁奖典礼上,八一队明星球员,闯荡NBA五年之久、备受球迷喜爱的前国家主力中锋王治郅,高高举起了象征联赛冠军荣誉的至尊宝鼎。领奖台上,大郅与他的队友们,统一穿着印有醒目“安踏”品牌标识的白色T恤和运动短裤,手里举着的冠军玉鼎则是由CBA的另一个赞助品牌“戴梦得”提供;领奖台的后面,电子滚动广告牌正在不间断地滚动展示各个赞助商的品牌标识;而转播权也被CCTV-5、国际体育频道ESPN、美国的NBA-TV等少数大媒体买断。成功的商业运作,使历时5个月的CBA市场红红火火;规范的市场管理,使CBA市场健康成长。王治郅高高举起的宝鼎是一个感叹号,他宣告2006-2007赛季圆满结束;王治郅高高举起的宝鼎又是一个冒号,启示下个赛季的开始。因为,商业竞争没有句号,和NBA的商业运作和市场管理相比,12岁的CBA市场国际化,任重而道远。

一、CBA的发展历程

1.联赛的成立与初级发展阶段(1995-2002)

1995年,国家体委决定改革各省的男子篮球队为俱乐部,成立以国家篮管中心为管理主体的男篮甲A职业联赛。篮管中心和各俱乐部协商,根据水平的高低,分为甲A、甲B两个层面进行分组循环比赛。而联赛的商业运作则由IMG(国际管理集团)公司负责操办。IMG公司与篮管中心的合作采取了由IMG承包联赛的冠名、广告等招商权的模式,拉来了555和希尔顿等国际烟草巨头。这种运营模式在早期为联赛的启动和发展提供了资金,注入了活力,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由于IMG付给篮管中心承包费用,其收益就与篮管中心和俱乐部再无关系,篮管中心与各俱乐部对IMG在赛事中的商业运作没有任何配合的动力,导致商业运营和竞赛组织的脱节。2000年,运营艰难的IMG被迫退出了篮球项目。

2000-2001赛季, CBA的商业开发改由篮管中心下属的中篮体育开发中心运作。2002年,王治郅成为中国篮球改革的受益者,通过规范的商业运作,他成为第一个成功登陆NBA的亚洲球员。

2.“北极星计划”与联赛的快速发展阶段(2003-2006)

2003年,学院派出身的李元伟正式担任篮管中心主任。借鉴NBA等十多种国外职业联赛的运营经验,并召集了一批经济界、篮球界的智囊团为其出谋划策,对联赛进行商业化改革。同年,姚明成功转会NBA,并很快成为主力队员。

2004年,推出了中国篮球改革发展的“北极星计划”,即CBA新联赛改革的目标、路径和方法的总体规划和路线图。

2005年,篮管中心与瑞士盈方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盈方亚洲”签署一份时长7年+5年的协议。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中篮盈方”,中方控股51%。确立了“服务球迷、服务赞助商、服务媒体” 的经营理念。“中篮盈方”开始对CBA进行一系列规范和商业包装。篮球联赛率迈出了中国体育界合资经营的第一步。

2004-2005赛季,篮管中心把各俱乐部的球衣赞助统一收归联赛,为了突出CBA联赛的形象品牌,取消了冠名赞助商的设置。确立了安踏公司为中国篮协赞助商的主体地位。11月,安踏公司与“中篮盈方”续签合同至2010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专业篮球运动员脚型数据库,开展职业运动员脚型规律研究及标准鞋型设计。

2005-2006赛季,由于成功的运作和经营,广东宏远俱乐部三夺联赛冠军。以其为首的半数俱乐部扭亏为盈。至此,篮管中心,每年握有近2亿元的商业赞助合同,CBA联赛成功取代足球中超联赛,成为中国联赛第一品牌。

3.CBA市场国际化的探索阶段

2006-2007赛季。CBA坚持常规赛南北分区,决赛采用七战四胜制;扩大参赛队伍规模,拉大比赛框架,争取广告空间;增加比赛场次,加大比赛悬念,刺激球市火爆。决赛阶段,火爆的球市吸引了NBA高层的目光,NBA副总裁执行副总裁海迪女士及11家球队的球探光临赛场。

此外,由CCTV-5、国际体育频道ESPN、美国的NBA-TV、网络视频公司新传国际等多家大媒体对半决赛及决赛阶段的比赛进行转播,使得CBA赞助品牌的电视曝光清晰度由35%提高到75%以上。这表明,CBA的战略目光已经由国内市场转向国际。

二、CBA市场运作现状

1.运作的现状

CBA由中国篮球协会主办,由有关省市体育局或各参赛俱乐部承办;每年的11月份开始到次年的4月份结束;举办的城市由各参赛的俱乐部选定,报经中国篮协审定批准;当前参赛的球队有广东宏远华南虎、八一双鹿火箭、江苏南钢龙等16支球队;坚持常规赛南北分区,决赛采用七战四胜制;商业运作由“中篮盈方”全权负责;安踏公司买断2004-2010年CBA的赞助权。CBA已基本实现商业化运作,数字化管理。以2005-2006赛季CBA官方数据统计为例证。

电视总播放量 2717小时;

电视累计收视人次 315393000人次 (3.15亿) ;

球迷增长率:41.1%;

电视覆盖人数(15分钟不连续) 1.6亿;

官方赞助商总曝光时长 6342小时;

官方赞助商媒体曝光价值 (CPT) RMB1582799487元;

平面媒体报道量 7439篇;

平面媒体价值 25171411元;

网络媒体报道量 2808篇。

2.当前CBA市场运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联赛推广中,部分俱乐部尚未建立有效机制,缺乏职业意识和职业标准,具体体现在:当球队比分落后时,缺乏职业精神,拼劲不足,放弃比赛,冷落观众;其次,商业推广方面,出现媒体席位被占用、教练违规使用非联赛指定战术用板等问题,冷落了媒体和赞助商;第三,俱乐部基础建设滞后,场馆跟不上联赛发展的要求影响了赞助商的广告播放和媒体的实况转播;第四,依旧存在俱乐部变相做裁判和技术代表工作的情况,不顾其他俱乐部利益,对整个联赛造成颠覆性危害。

三、CBA国际化的发展方略

1.利用资源优势,广拓CBA发展大市场

各级职能管理部门,要认清第三产业对当地经济、文化等带来的巨大影响,一方面,加大篮球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充分利用中国篮球人口众多这一优势,培养大批优秀人才,建立更多优秀的篮球俱乐部,扩大CBA的竞赛规模。一方面,给出优惠的政策,进而吸引韩国、菲律宾等国的俱乐部加入CBA。

2.进一步规范市场管理

中国篮协和“中篮盈方”等管理机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NBA的管理经验和市场运营理念,本着“服务球迷、服务赞助商、服务媒体”的经营理念,严格管理竞赛和市场运营,使球迷受益、俱乐部受益、赞助商受益、媒体受益,使联赛健康成长。

3.改革球员转会制度

改革目前CBA“摘牌制”的球员转会制度,使球员劳动合同期满,自愿签约,自由转会。篮管中心要宏观平衡各俱乐部球员的总签约金额,进而平衡各球队主力球员实力,实现大小俱乐部实力均衡,达到对抗精彩,比赛有悬念。这样才会吸引更多球迷,才会对整个联赛和各俱乐部都有好处。

4.加速裁判选材多元化进程,实现CBA裁判职业化

改变CBA裁判来源于退役运动员、大中学体育教师的单一途径,允许、培养医生、律师、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等高级知识分子、篮球爱好者考取等级裁判员证,实现裁判员素质的相互渗透提高。建立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经得起社会公德考验的裁判队伍,以有力地抵御一些不正之风的侵袭,彻底杜绝假球黑哨,保证联赛的顺利进行。

5.优化CBA新标志

改进当前动感不足,抽象有余、种类繁多、图像繁杂的联赛标志,设计出动感十足、个性鲜明、能代表CBA风采与内涵的新标志,将会更有利于CBA联赛的品牌塑造和商务推广。

6.扩大媒体的介入力度

市场发展计划范文3

一电化教育发展概况

1.电化教育的概念。多年来,电教界专家学者给电化教育下了许多定义。如:(1)在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与相适应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活动,以求实现教育最优化。(2)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3)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教育最优化,就是电化教育。上述几种对电教概念的表述,虽然角度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点,一是都强调电化教育必须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二是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是电化教育的目标。对电化教育基本概念的表达,反映了人们对电化教育本质的认识,也相应地反映了电化教育实践的水平。随着电化教育实践的发展,人们对电化教育的认识会逐步深入,对电化教育概念的表达也会逐渐趋于一致。

2.电化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电化教育是不是应该面向市场并进入市场,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教育与市场的关系。从市场经济的规律来看教育,它是软硬件同时生产的全方位产业,不只是为了经济效益,也是为了向社会输送人才的特大企业。既然是产业就得进入市场,没有教育市场的教育产业是不存在的。教育市场是教育产业连结社会大生产系统的途径,也是沟通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渠道。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指出,当前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点应由过去为计划经济培养干部改为发展市场经济培养人才,其含义有二:一是教育本身面向市场,为市场服务,满足市场需求;二是教育本身靠市场来维持不能完全靠国家。教育只有面向市场,两条腿走路,才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一条好路。然而教育改革的任务是十分艰巨的,首先教育经费的短缺不能扩大教育面及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其次教育周期时间较长,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速度,在这种情形如能充分发挥教育技术的作用,则可使教育改革进行得更快捷,更有效,更便于接受。

3.电化教育的发展。我国电化教育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一是解放前20-40年代为起步阶段;二是解放初50-70年代为初期发展阶段;三是70年代末至现在电化教育在国家的支持下,依靠专业队伍的努力,从理论研究、教育实践,以及硬件的开发和软件的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全国大多数省市相继成立了电教馆,高校电教中心,并有组织有计划地编制了一大批适用于大、中、小学各科教学的电教教材,同时各地开展了各种学术交流及研究,极大地推动了电化教育的发展。

二电教目前存在的问题

存在问题是多方面的,有的来自电教的外部,有的起因于电教的内部。两类问题又往往交织在一起,外部主要问题是电教所需的教育大环境不理想。实施电化教育的目的正是为了提高教育的质量与效益,缺乏这一迫切愿望,电教就不可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另一个问题是国家的教育投资较少,对电教的投资更少。现在除了少数地方高等院校还能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外,很多院校的设备器材正不断老化,得不到更新,严重影响电教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这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电教工作需要多方面的人才,更需要既懂教育又精通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来,教材制作技术人员成了专业队伍的主体。后来虽充实了少量学科教师,但他们大多数对电教的知识和技能了解甚少。有的缺乏事业心,不安心电教工作,目前,电教部门的人员结构和队伍素质不够理想,青黄不接,急需补充受过专业教育的新鲜血液。

2.目前,各高校的电教设备大多陈旧不堪,故障率高。多数设备已超期服役,性能指标下降,备件缺乏,维护困难。同时由于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极快,原有设备渐趋淘汰,很难依托这些硬件设备获得较高的教学效益和经济效益。极需新一轮的较高投入来加以更新。但这种投入显然又必须有高的整体效益来加以支撑。再由于资金有限电教设备只能是逐步更新,不能一步到位。造成各种新旧、高低档次的设备混杂在一起,影响使用效果。平时看上去设备很多,但到用时就深感设备的不足和不称手。另外由于各部门自成系统,造成设备是每个部门都有一套甚至两套,但每个部门都不配套或档次不高,这样既影响了制片质量又浪费了大量经费。

3.全国高校的视听教材编制能力相当可观,尤其是上海地区。现已积累了大量成果。但从满足教学需求的目标来说,还存在着许多缺陷。首先电教教材大多没有统一规划,形成系列,没有与教科书的编写通盘考虑形成一体;其次,电教教材的编制大多未从课程整体教学来设计;再次,电教教材往往是完成了事,没有重视教学应用、反馈和效果评价,因此精品不多。此外,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互通信息,经常发生同一选题重复编制或缺门现象。编制的教材又分散各处,无法资源共享,这也造成电教经费的大量浪费,而经费的紧张又直接影响电教教材的制作。故而精品太少。

4.电教部门既已获得教育效益为目的,同时又掌握着媒体制作设备,具有经济创收条件,这是一对矛盾。只顾教育效益,影响教职员的生活,势必人心涣散,电教部门甚至无法生存;只顾经济效益,教职员收入虽然提高了,但目标偏移,电教部门形同虚设。不论那种情况都会导致恶性循环。为此,必须求得两者的辩证统一,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多数单位的兴趣热点在于创造经济效益,对教育效益关心不够。再因为没有相应的倾斜政策,人们不能不为了要增加收入而忽视教育效益的创收。

三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及措施

电化教育要面向市场并进入市场,需要有一系列相应的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其中最重要的是更新我们的电化教育观念。需要从哪些方面作观念更新呢?

1.要改变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观念,树立电化教育面向市场的新观念。客观地讲,过去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上至下发指示,定计划,拨经费,一包到底建立起的电教机构和体系为电化教育作出过重要贡献,但随着工作的深入和发展,这种体制又充分暴露出计划经济模式下所共有的一些弊端。由此看出,电化教育要生存和发展,就应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使自己从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机关、行政型向服务、企业型转化,面向市场,按市场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发展电化教育,具体地说,就是按照社会教育市场需求发展多媒体教育,面向社会各类教育的需求开发音像技术、信息、资料、人才等市场。改变过去把电化教育看成是消费性事业的观念,树立生产性投入的观念。大量事实证明,要维持电化教育的/再生产0,需要对其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补偿。必须树立电化教育具有商品性、生产性投入的观念。目前,教育已被列为第三产业,而且作为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面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加以大力发展。按照第三产业的运行规律来计算电教投入、产出、成本消耗和价值补偿,将会导致电化教育在更高层次上进行改革。

2.在电教和市场经济关系的讨论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电化教育工作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电教深化改革的必由之路,也是电化教育难得之机遇。然而亦有少数人对此不理解,不接受,担心电化教育面向市场进入市场会对教学和科研造成冲击,其实教授学生,科学研究哪一项都离不开经济。不按市场规律办事,只向教育要产出不考虑投入,严重违反市场经济法则,直接反映了不承认知识价值的问题,实质上,只要认清了事物的本质,两种对立的观念是会统一到一起的。

3.电教立足教育,走向市场,成败的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实力,实力包含了硬件与软件两方面,软件即是人才,人才的去留,经济收入是一方面,重要的方面却是要用有关政策来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同时要把好进人关,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宁缺勿滥。另外要抓紧电教队伍的培训,既要引进经过正规学历教育的年轻人,也要搞好岗位培训,要积极开办讲座,岗位练兵、岗前培训。根据工作需要及岗位确立培养方向,制定培养目标与计划,对现有人员可分割进行多层次的培养。使工作人员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广博的科学技术知识,一定的外语水平,还要有熟练地操作计算机和上网检索等应用电子技术的技能。对确实不热爱电教事业、不思进取的人员要进行清理。可考虑实行优化组合,优秀的人才上岗工作,保证待遇;优化掉的人员则另行安排工作。

4.电教的发展,经费和设备是物质保证,为解决这个问题,除要求上级有关部门加大投入外,我们还应积极开展创收活动作为补偿。要挖掘潜力,提高效率,参与市场竞争,开展全方位服务。在不影响学校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可以积极承担教育内外的各类教材,音像制品的编制工作,满足社会多层次的需求。要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潜力。电教设备来之不易,必须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使用设备的关键还在于提高使用者的技术和责任心。同样的设备,技术高,责任心强的人使用寿命长,发挥作用大,要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注意设备更新换代频繁和自然老化的问题,对于设备的购置、补充与更新,要加强计划性,注意配套。要让懂电教的领导分管电教工作,那么也要让懂设备的人来购置设备,他们会根据经济性、实用性合理配搭,做到机尽其用。与此同时,学校对电教的创收收入和节约的经费,应允许绝大部分留给电教部门作发展基金,以利设备的更新,电教部门要管好、用好现有的电教设备和资金,认真清理固定资产。对长期闲置的设备,尽可能修复使用或调作它用。应报废的设备及器材及时报废,避免造成虚假富有现象。

市场发展计划范文4

中国画市场发展的现状

过去的几年,中国画市场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大量资金和注意力吸引了过来,形成了很强的聚集效应。很明显,中国经济的高速发腰和良好前景,带动了中国市场乃至全球市场对中国画作品的追捧。事实上,中国画市场投资的一路飙升并非一个突然的,孤立的现象。自2003年以后,中国画市场投资就开始进入爆发性成长期。

众所周知,在2004年至2005年间,中国艺术品市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局面。“春拍”是书画市场的晴雨表,仅2005年的春拍,北京、上海等地的24家拍卖行,共推出中国书画作品19062件之多,成交额就达到厂人民币32.98亿元。如此巨大的交易额都是来自外国画市场的诱惑。从2003年开始,中国画市场渐渐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和繁荣的阶段。画家的创作热情,海内外收藏家的殷切关注,以及作品价格的不断攀升,都将中国画市场渲染得瑰丽多彩。仅仅两年时间,中国画市场已经完成了本质的蜕变――从一个狭小的市场空间迅速提升为大众市场所关注的焦点。

但是,2006年春拍后,中国画市场行情出现了大幅回落的现象。无论在作品的数量和拍卖额上,还是在作品的成交率上,相对于2005年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中国画市场开始刹车减速,这给一直虚高的中国画价格泼了一盆冷水,投资者持币观望的气氛十分明显。由于中国画市场作品价格暴涨等诸多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中国画市场的低迷和回落。市场需要消化价格上升的压力,涨价也是迫使市场转型的契机,以便在未来提高投资者在整体价值链上的利益。当前的中国画市场面临新的调整,一方面,作品价格的高涨已经超出了市场预期;另一方面,消费者开始理性、成熟起来,人们对作品的选择和价值判断不再盲从。对作品的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是抑制市场过度投机,淘汰不规范的画廊、拍卖公司的一个必然的选择。因此需要对中国画市场进行重新思考和定位,一是需要多层次、多元化的收藏队伍,二是需要新秩序的市场格局、需要有专业智慧的运作方式,才能达到财富和效益的最大化。

中国画市场的发展仍然处在一个初期的萌芽和发展阶段,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序的市场机制。这些因素造成了市场矛盾和结构的不对称等问题,让许多投资者无法对画家和作品艺术质量作全面的了解。其次,目前中国画市场的价格泡沫问题。一些当代绘画作品的价格远远高出合理的价格参照体系,违反了收藏市场的基本规律。其三,投资性市场结构的问题。购买者集中在少数人当中,没有形成规模庞大的收藏队伍,制约了市场的发展规模。其四是流通主渠道作用问题。一、二级市场作用的缺失和颠倒,致使市场秩序混乱。其五是鉴赏家专业队伍。需要一支具有专业知识背景的鉴赏家队伍。其六,严重的市场投机行为、市场短视行为给中国画市场造成了不可低估的损失。

中国画市场发展的十大趋势

一、中国画市场结构性过剩已经出现

不少中国企业家认准了近两年中国画价格持续飙升的趋势,投入大量资金将中国优秀艺术家的作品纳入囊中,等待升值。他们是中国画市场上的逐利者,动辄投资几十亿元,出手频频。一些人在投资中国画时刻意进行炒作,推波助澜。在各方面资金的强劲吸纳下,中国画精品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价格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幅度攀升。尽管从长远角度看,市场对中国画的需求会继续增加,但中国画市场目前仍然存在着重大的结构风险,包括监管环境不断变化、竞争加剧、行业分散度高、整合步伐加速、透明度有限等问题。

强弩之后必显颓势。中国画市场的非理性繁荣,造成了供需的结构性矛盾。作品价格成倍增长已经突破了许多买家的心理价位。不成熟的市场环境非常容易造成消费者的盲从和跟风,同时也导致了市场发展偏离其正常的市场价格体系,甚至出现了赵秦作品市场泡沫。

中国区域之间的经济鸿沟依然很大,经济发达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这一状况,决定了目前中国画收藏人群集中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中心城市和沿海城市。中国画市场的繁荣仅局限在一些经济高度发达地区,自然难以形成中国画市场的燎原之势。非理性繁荣为中国画投资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畸形的市场很难持久发展下去,虽然目前中国画市场的炒作和投机现象有所抑制,但是,作品价格上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依然存在。经过调整和过渡时期之后,市场利益将会按照新的规则重新调整和分配,中国画市场一定会朝着“热一冷一稳”的市场格局发展。

二、中国画市场信息不对称状况显著,泡沫大量涌现

中国画市场的发展已历经了数年洗礼,但是长期以来,艺术品投资者和潜在的收藏家对市场的认知程度、对画家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等信息,通常都是通过有限的行业渠道获得的,多数人对这一市场缺乏应有的了解。谁的作品比较好?谁的作品值得投资?市场信息缺乏、沟通渠道不畅,造成了中国画市场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一些投资者在作品的收藏、投资等方面出现了盲目性和无知性,过度地追捧高价格作品,从而导致其价格虚高不下,乃至泡沫的出现。

从目前中国画市场的消费结构来看,以投资为主要手段的购买动机是这一‘阶段的市场主流。由于市场投机行为较为明显,一些作品的价格及其价值,都严重背离了市场规律,尤其是一些尚未达到较高艺术成就的画家的作品价格也一直上涨。因此,市场人士认为,如果投资者缺乏对市场、画家及其作品的深入了解和准确的判断能力,那么稍不留神,就要付出高额学费。

三、中国画市场秩序初露端倪,洗牌在悄然进行

市场发展计划范文5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中小金融机构;挑战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0-01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可以理解为,将利率的决定、传导、结构、管理等相关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完成,由各类型金融组织以自身实际资金情况为参考标准进行利率水平的调解。目前国内的利率市场化局面为以央行基准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媒介,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供求形势建设市场化利率体系与机制。可以说,以国家为单位,利率市场化是国家走进金融市场化的必经之路。

一、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机遇

机遇之一:提高贷款定价决策能力,凭借合理存贷利差,成为市场企业的支持实体。利率市场化带动了各类型金融机构在利率决策制定结果方面的差异化,这一差异可以满足中小规模金融企业降低自身融资成本的需要,为这类金融机构提供更加优质的金融服务提供了资源基础。由于利率市场化政策运行后,市场上的存贷利差值大幅度减小。而对于中小规模金融机构而言,存贷利差占据其资金来源的主体部分,因此,各个中小规模金融机构需要合理恰当的确定买入价格和卖出价格,确定合理的存贷利差,不断拓展新的收入增长渠道。不难看出,利率市场化的出台敦促了中小金融机构的多样性综合发展,帮助其摆脱原本单一的收入来源模式,促使这类金融机构不断创新,进一步转型。这对于中小金融机构而言,恰恰是良好的潜在市场。同时,利率市场化作用下的中小规模金融机构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大。也就是说,利率市场化为中小金融企业带来的机遇之一便是成为各类型企有利业的支持实体,促进了实体经济的发展,从而于中小金融机构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了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进程。

机遇之二:“股份制商业银行”身份的转型,缩小了与大型金融机构的决策半径差距,有了利润拓展空间。利率市场化对于市场环境中的各类型金融机构而言无疑是一项新规则,由这一新兴决策引发的不确定因素无处不在。比如,在这场新游戏运作伊始,不少金融机构明显感觉到新的监管体系的严密性与燕歌行,一部分中小规模金融机构以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身份涌入金融市场。与过去的金融机构身份不同,股份制商业银行名义下的中小金融机构的运作标准与银行一致。换言之,中小规模金融机构与大规模金融机构在身份认定方面的差距有所缩短。无论是大规模金融机构还是小规模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在努力转型以适应利率市场化的金融市场,对于小规模金融机构而言,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不乏一些成功经验。比如,部分中小型金融机构秉持“大总行、小支行”经营理念,对机构内部事业部进行改造、对机构内部人力资源进行调整、对流程银行实施建设、对优秀后备力量予以储备,在一系列良性调整与优化过程中,中小规模金融机构的决策半径明显缩短。在此基础上,这部分中小型金融机构凭借其人缘、地缘、市场触角灵敏等优势,弥补了与大规模金融机构相比在创新能力、风险管理体系等方面的不足。

机遇之三:凭借自身经营灵活性建立完善的企业自信评价体系,赢得更多、更广泛的利润获取机会。对于信贷市场而言,金融机构在信贷资金规模、信贷资金价格等方面的发展与机构自身的自信评价状况直接相关。而相比于大规模金融机构而言,小型金融机构借助利率市场化的东风与自身灵活性高的特点,可以不断完善目标客户的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对指标设计的改善,基于对利率波幅、频率变化的充分考虑,为目标客户提供相比于大型金融机构而言更加合理的定价依据,从而赢得获利机会。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的挑战

不难看出,与大规模金融机构相比,我国的小型金融机构在金融机制灵活性、市场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优势,这些都可以成为小型金融机构不断创新自我、拓展利润空间的资本。但由于其在资产规模、资产定价决策能力、经营风险抵御能力等方面的先天不足,令其在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浪潮中也面临不少新挑战:

首先,利率市场化带动的更加剧烈的行业竞争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带来一定威胁。商业银行在此环境中利用合法价格手段扩大生存发展空间可能会引起利率的非理性上升,对于自身风险抵御能力相对不高的中小型金融机构而言,会形成金融机构之间的雷同价格战,从而强烈冲击价格战中资产规模偏低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生存。

其次,为赢得客户群而缩小存贷利率差值,势必会削弱中小型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为其在市场中的长远发展带来风险。由于中小型金融机构的金融产品与金融服务体系尚未完善,在与大型金融机构采取相似竞争策略时,其势必会陷入巨大的收益冲击,从而对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形成制约。

三、结语

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经之路,利率市场化自2014年全面铺开以来,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了较大波动,对于中小规模金融机构而言,利率市场化的契机为其今后的发展带来了不少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若干挑战。基于本文内容可以看出,利率市场化的时代环境可以成为中小规模金融机构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此类金融机构需要对机构内部结构、人员配置等方面积极进行调整与优化,在转型期间发挥自身与大规模金融机构相比的优势、缩短与大型金融机构的先天不足效应,为自身乃至整个群体在市场洪流中的稳定发展努力备战。

参考文献:

[1]李秀菊.利率市场化环境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3.

市场发展计划范文6

关键词:昌吉;回族;饮食文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170-01

昌吉回族作为新疆多民族中的一员,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从族群的形成、人口区域的分布、经济文化的发展及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新疆回族民俗。回族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民族,由于“大分散小集中”的居住特点,所以大家对这个民族并不陌生。对昌吉的回族印象最深的还是他们的饮食。

有人曾这样评价新疆的饮食:维族人用胃吃饭,回族人用舌头吃饭,汉族人用眼晴吃饭。意思是说维族人的饭食大多讲究热量和维生素,对肠胃很有好处,比如被称为“十全大补”的抓饭、类似分餐的拌面、烤包子、馕等,吃下去肠胃非常舒服。回族人则讲究口感,比如回族人常吃的粉汤、丸子汤、椒麻鸡等,牛羊肉也喜欢精细烹制,盆盆肉与手抓羊肉就有很大不同,就连回族人制作的凉皮子也是酸甜辣麻,颇受人们喜爱。汉族人用眼睛吃饭,意思是汉族人讲究花色和品种,餐桌上总会摆满各式各样的菜品,四凉八热、四碟四盘四碗,荤素搭配,颜色相间,至于如此配备的原因则很少有人追究。

昌吉早餐的饮食市场遍及的四面八方,大街小巷,都有品种丰富的清真饮食摊点。人们的早餐绝大多数也都在街上吃,较普遍的有羊肉粉汤、水盆羊肉、腊牛羊肉夹馍、豆浆油条、麻花油茶、油饼稀饭小菜、水煎包子、疙瘩油茶、卤汁凉粉、油糕、豆腐脑、菜盒子、肉盒子,等等。午饭就得去饮食街了,这里的品种较丰富,除上述的羊肉粉汤、水盆羊肉外,餐馆里最热门的就是拌面拉条子,各种手工面、还有兰州牛肉面、凉皮、黄面、烤肉等。即使在家吃,也是有的将饭买回家吃,有的是买回半成品,如买回粉汤和油香自己泡着吃,或买回擀好的手工面、麻食面回家煮着吃。晚饭一般都是在家吃,和过去一样,还是以面食为主,不少年轻人喜欢吃炒菜米饭,有时工作忙不想做饭,人们也经常在餐馆吃饭。

昌吉农村的回族饮食,最有特色者当属民间宴席。“九碗三行”就是回族的正宗宴席,一般在举办婚丧礼仪活动中,多用这种宴席招待众多的客人及亲属。“九碗三行”是指上九碗菜,每碗大小相同,排列成每边三碗的正方形,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成三行,故称“九碗三行”。由于这种宴席的菜都不过油,选料精细,所以吃起来爽口不腻,自有一番风味。“民以食为天”,昌吉回族饮食文化,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和演化,现已形成了传承正宗,特色鲜明,独具匠心,如果我们认真观察回族饮食生活,就会发现这些鲜明的特点:

一、面食是回族人民群众的传统主食,其品种之多,花样之新,味道之香,技术之精,都是无以言表的,这充分显示出了回族人民的聪明才智。据统计,昌吉回族饮食中,面食品种就达80余种,如,拉条子、馓子、蒸馍、哨子面、揪片子、泡仗子、馄饨、油茶、羊肉焖饼等等,经过回族人的精心制作,都会成为待客自食的美味佳品。其中,昌吉的“拌面拉条子”,品种更是繁多,自成系列,最为有名。

二、喜用甜食。回族著名菜肴中,有不少是甜菜,如它似蜜、炸羊尾、糖醋里脊等。米面中的甜食就更多了,如凉糕、切糕、八宝甜盘子、甜麻花、甜馓子、糍糕、江米糕、柿子饼、糊托等。

三、特别喜爱吃牛羊肉,回族特别喜爱吃牛羊肉,这既和伊斯兰文化的饮食思想有关,也和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畜牧区,材料来源佳美、方便有关。羊肉成份中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磷、铁等矿物质。经常食用羊肉,可以开胃健力,散寒助阳,益肾补虚,很有医学道理,另外,新疆的牛羊肉的确肥而不腻,香而不膻,很受各族人民的青睐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