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药剂学的认识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药剂学的认识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 双师型 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广东省创新强校项目支持。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247-02
近年来,我国中药制药工程教育理在实践教学方面一直进展不大。然而在“互联网+”的影响下出现了好转,“互联网+”派生出多种新型互联网的教育模式,将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平台教学,促进中药制药行业新型发展,掀起“互联网+中药制药应用型教育”的热潮。医药院校“双师型”要教师发展一个专业领域中多种技能并存,取得技术技能多能化[1],达成学校与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培养、企业与学校、企业与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的“共赢”模式,带动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培养“共享、协同”的绿色发展。
1.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培养现况
我国中药制药专业实践教育教学与企业的联系不密切,导致培养的中药制药学生难直接为中药制药企业作出贡献[2]。中药制药应用型教育旨于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在中药制剂生产、质量控制、新药研究上有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目前中药制药应用型专业涉及的科目数量比较多,既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制药基础知识,更需要引导学生参与解决实际医药生产研发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互联网+”与中药制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
“互联网+”是通过互联网把创新成果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要求中药制药专业教师熟练利用网络平台教育教学。例如运用网络远程在线教学,实现学生翻转课堂,让学生通过网络学习掌握知识技能,再进行授课。但目前医药院校对互联网仿真实训室建设的投入不足,对学生的培养不足以满足企业对医药院校毕业生的技能要求。
3.“双师型”与中药制药应用型教师培养的定位
实践指导教师应了解中药制药应用型学生的情况并为他们进行针对性训练,准确地为学生讲解操作流程和注意重点,及时反馈给学生[3]。然而“双师型”仍然存在某些问题,如难以评定“双师型”教师在理论教育方面与一般教师是否应该有所差别而在实践能力方面没有具体规定等[4]。为逐步完善“双师型”师资建设,对外与国内外知名大学友好交流沟通,此外对于“双师型”教师要严格其任职标准,明确其能力资格,健全其培训体系,设置其激励机制[5]。
4.“互联网+”及“双师型”对高校教育的影响与改革
4.1 “互联网+”和“双师型”教师引导主动学习丰富课堂的授课方式
互联网为学生带来广泛的学习资源,可是在自主学习中学生通常缺乏学习强制性,难以辨别信息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应用的能力[6]。目前课堂的知识可以从有趣多样的互联网获取,传统的灌输式授课不能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应该转换角色,运用其专业实践知识,运用互联网技术,整合互联网上的专业信息,合理经加工处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注视点从互联网上转回到课堂上。
4.2“互联网+”和“双师型”教师结合完善课程设置,专业课精品化
在互联网时代,培养中药制剂应用型人才要开放合作、建立互通互助平台,“双师型”教师完善课程设置,体现专业特色,突出了专业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双师型”教师可以了解互联网上新技术发展,运用教育方法将实质技能准确教授给学生,使专业课精品化成为可能,共享本校的精品课程在网络平台上交流,还可以有效利用成熟的慕课(MOOCs,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可以作为借鉴模板,整合精品教学资源,构建教育资源交流平台。
4.3“互联网+”和“双师型”教师基于企校合作,提升师生实践能力
中药制剂应用型人才培养有与不少企业与高校共建基地项目,学生可以从中获到很好的实践训练。但学生不一定熟识全部各环节,使培养出的应用型人才出现不全面的缺陷。在“互联网+”平台上,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和内容不同,有大量的学习资源供其学习,包括提供的企业实践视频。也可以聘请企业精英担任兼职教师,实现来源上教师的“双师型”。教师可以在网络上获取加深对实践岗位认识的信息资料,与岗位上的精英交流互动,提高自身实践素质。同时教师在企业岗位实习通过员工标准自我评价,设计符合自身的评价标准,为“双师型”师资建设开辟一条新道路。
参考文献:
[1]张岩.“互联网+教育”理念及模式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6,(2):70-73.
[2]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中药制药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12.
[3]李树峰.从“双师型”教师政策的演进看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定位[J].教师教育研究,2014,26(3):17-22.
[4]肖凤翔,张弛.“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5):69-74.
[5]林杏花.国外高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3):59-61.
[6]李先达.“互联网+教育”时代的教师角色[J].教育观察,2016,5(2):61-62.
作者简介:
对药剂学的认识范文2
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毒物对血胆碱酯酶活性的抑制程度,直接影响到病人的预后。本文主要探讨对于吸收后经过肝脏代谢储存于胆汁内的有机磷及代谢产物,在首次进食后随胆汁进入胃肠道再被重吸收,整个肝肠肝循环过程,对血胆碱酯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口服有机磷急性中毒患者143例,其中男60例,女83例,年龄2~78岁,平均(26.5±13.2)岁。其中久效磷32例,辛硫磷27例,敌敌畏22例,甲胺磷17例,对硫磷15例,乐果13例,“3911”10例,“1605”7例,就诊时间15 min~6 h,服药量在5~250 ml之间。
1.2 方法 所有口服有机磷农药患者于入院时立即给予碱性液体彻底洗胃,清洗头发与皮肤污染的毒物,应用纸片法测定患者血胆碱酯酶活力,根据戴自英、钱向新对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诊断标准和分级标准[1],将患者分为轻、中、重三组。于病人自饮食前和进食后6~12 h、24 h、48 h、72 h、出院时各抽静脉血2 ml,观察血胆碱酯酶的变化,并注意观察血胆碱酯酶下降时的病情变化及有无中毒反跳的发生。
1.3 评定方法 将数据进行流行学处理及分析,数据采用平均数加减差(x±s),以t检验作数据的统计处理。
2 结果
143例病人血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结果,见表1。15例中毒反跳发生的时相及胆碱酯酶活性值见表2。
表1示:轻度病人饮食后6~12 h内血胆碱酯酶下降明显,与饮食前相比,P
三组病人出院时相比,中、重病血胆碱酯酶未恢复正常,P
表2示:中、重度病人中毒反跳发生在饮食后48~72 h内,且是胆碱酯酶活性最低时,重度病人较中度病人反跳的人数多,P
3 讨论
(1)本研究结果显示:轻度中毒患者在饮食后6~12 h内,胆碱酯酶活性呈下降,体内的残磷合残毒随胆汁排入胃肠,被重吸收,对胆碱酯酶产生再抑制,而24 h、48 h胆碱酯酶活性呈上升趋势,72 h胆碱酯酶在复能剂的作用下恢复到正常状态,这可能与体内的残磷合残毒较少有关,在临床尚轻度中毒病人在胆碱酯酶升高后而不易出现下降,也是不易发生反跳的原因所在[2]。
(2)中、重病人在6~12 h、24 h、48 h均呈下降趋势,其下降幅度与饮食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中、重度病人于出院时胆碱酯酶活性仍未恢复正常,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4)中毒反跳均发生在胆碱酯酶曾一度上升而又下降,胆碱酯酶活性最低时,其时间发生在48~72 h之间较多,这可能与体内残磷和残毒不断吸收入血,使胆碱酯酶活性持续低下,乙酰胆碱不断蓄积有关,阿托品用量一直不能减量,稍有不足就会出现反跳。本研究显示,病情越重,反跳的几率越高,中、重度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经过肝脏代谢,在胆汁中储存,且随着胆汁的排泄而被重吸收,使胆碱酯酶活性进一步下降,而造成病情恶化,如果阻断毒物的肝肠循环,减少体内的有机磷及其有毒代谢产物在体内的蓄积,是下一步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自英.实用内科学(上册)[M].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53-455.
[2]钱向新.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早期血胆碱酯酶变化与临床中毒程度关系的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01,21(5):292-293.
[3]李跃汉.疏肝利胆法结合西医疗法对有机磷农药中毒后毒物经胆道排泄的量化规律的研究[J].中国危重急救医学,2000,12(7):297-400.
对药剂学的认识范文3
关键词中药药剂启发式实践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1 启发式教学方式分析
启发式教学方法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学生学习情况的规律,从而指引学生积极、主动掌握知识的教学过程。
1.1 回顾启发
我国中药药剂学知识非常丰富,不仅包含基础知识,而且又会涉及到中药药剂学的应用和新型制剂技术的研究,知识既分散、又具有较强的连续性。因此,教师在传授新知识前,要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加以回顾,这样一来,既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又能和即将传授的新知识具有很好的适应性,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1.2 问题启发
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目标适当地在课堂上设计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及时拓展学生的思维。例如:在传授有关含毒性散剂的制备知识时,可以提出一些和有毒性药剂有关的问题:一,含毒性药物制剂都包含什么产品?二,含毒性散剂在制备时为什么要制成倍散?三,毒性药物散剂制备都有哪些方法?等等。教师根据这些提出的问题,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对上述问题进行讲解,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更能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能够长期用此方法讲解知识,那么学生会在今后的学习中积极主动地去掌握和学习相关知识。
1.3 动态启发
传统中药药剂学在教学过程中,通常是借助平面、静态的实物照片来讲解新知识,此方法将不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现代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选用动态启发方法,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本上静态的实物照片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才能使课本上比较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容易。
1.4 总结启发
总结启发法指的是结合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即将要传授的新知识内容相紧密结合,从而对知识加以分析、总结,纠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错误理解。然而,在现代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通过比较来辨别异同的知识,因此,总结启发的方法对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和学习新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2 对中药药剂启发式教学的诸多认识
2.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中职阶段和初中阶段的学习完全不同,在中职学习阶段,教师更多的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不是和中学阶段采用灌输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因此,在中药药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事先安排学生在课下预习所要学习的内容,根据教师的要求,边看书边思考,同时,教师还应该适当的设计几个相关的问题,而且要提供一些科学的指导,重点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学生通过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可以熟悉教师的讲课内容,重点寻找提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和教师积极互动,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得更融洽,从而教学过程也更加有生机和活力。
2.2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源泉。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是否很高,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药剂学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一些生动、形象的动画、立体实物等,从而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可以设计一些和所讲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去思考,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3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现如今,在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知识和实践操作都需要学生对问题进行认真的思考、体会和理解。引导学生探究原理内容,对学生遇到的疑难问题要给予正确的指导,并不是将所有的知识都讲解给学生,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教师通过长期的引导,可以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3 中药药剂启发式教学实践研究
3.1 从日常生活引入新课题
在课堂上,教师正确的引导,才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实际生活、企业生产中常出现的问题和课本上的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
3.2 应用图片帮助学生对抽象概念进行理解
由于中药药剂学内容比较多,且大多数都是概念问题,例如:剂型、制剂技术等,学习这些抽象概念时,学生感觉枯燥乏味,而且也不容易记。针对此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利用多媒体技术或者是实物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概念。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时,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渐深入学习和研究,在学生理解基本问题后,进而可以适当提出一些较难问题。当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达到一定程度时,还要提出一些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在思考中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重点知识进行详细讲解
由于中药药剂学内容较多且复杂,因此,大多数学生感觉学习这门课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中药药剂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理清知识脉络,做到主次分明,抓住教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深入讲解。同时,还要结合教学目标,将比较重点问题讲解透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到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从新知识中联想到所学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 结束语
总体来说,一直以来,中药药剂学都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启发式教学法能够很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当前,启发式教学手段比较广泛,而且途径和方法也是多样化的,主要包含回顾启发、问题启发、动态启发、总结启发等方法,这些都可以应用到中药药剂学的教学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在中药药剂学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来讲解知识,当前,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这样一来,可以使沉闷的课堂变得更加活跃、有生气,从而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内在潜能,更有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满足当代社会对创新型中药学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韩立炜,倪健.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中医教育,2005(3).
[2]王晓颖.《中药药剂学》教学中探讨教改关键之教师因素[J].海峡药学,2011(3).
对药剂学的认识范文4
摘 要:探讨中等职业学校药剂学实训教学路线,增加教学趣味性和基础性,加强理论与实训教学联系性,打破以往“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思想,加强中职学生对深奥专业理论的理解与掌握。
关键词 :药剂学 实训 趣味性 基础性 联系性
药剂学是医药院校药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涉及学科范围广、应用性极强。初学药剂学,若从纯理论的角度出发,中职学生必然不能理解。如何让中职学生轻松掌握药剂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并能更好地适应药学工业生产的实际要求,是中职药剂学教学面临的首要问题。
因此,药剂学的教学方法,应打破以往的理论教学体系,增加教学趣味性,吸引学生注意力;增加实训基础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增加实训与理论教学的联系性,强化学生动手能力;改进考核方法,提高实训课时比重。
一、增加趣味性,引入生活实例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生,向来活泼好动,一到实训室,就像炸开锅一样,纪律乱得一团糟。笔者在两个平行班进行了趣味性教学尝试,其中一班实训第一课为实训守则,要求学生爱护实训仪器,做好值日工作,并郑重宣布了每台仪器的价格,声明损坏仪器要折价赔偿。而此时学生的反应完全出乎意料,他们并没有因为教师的反复强调而收敛“小动作”,相反,在一片唏嘘声中,有学生提出:“老师,仪器都那么贵,那我不碰它们总可以了吧?”另一个班,笔者抛开所有条条框框,完全以抓住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把“制作龟苓膏”搬进了实训课堂。平日只能在商店才能买到的食品,摇身一变成了实训课的内容,而当学生亲手做出“龟苓膏”后,脸上泛起的那层好奇与激动深深地激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龟苓膏”是一种常见的消暑甜品,几乎没有人会把它与药剂学联系到一起。而如此普通的一种食物,恰恰是药剂学中常见的一种剂型——胶浆剂。通过这样一番体验,学生豁然开朗,原来,深奥难懂的专业知识与生活竟是如此的接近!在后来的实训教学中,该班学生实训积极性普遍较高。
受到实训第一堂课的启发,在后来的实训教学中,笔者又陆续增加了“肥皂制作”“痱子粉制作”“保湿乳制作”等趣味实验,通过提高实训趣味性,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同时也为理论教学的开展提供了导入平台。
二、增加基础性,自编实训教材
传统的药剂学实训多为验证性实验,内容往往是既成经典的处方、工艺等,而实训课也主要起验证作用。换言之,传统药剂学实训课的开展,是建立在学生具有扎实理论根基的基础之上的。而对于中职学生,药学知识基础相对薄弱,面对枯燥的理论教学,往往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如若实训课依旧遵照传统教学思路开展,学生根本无法将实训操作和课堂理论联系起来。这就造成了“理论归理论,实训归实训”的局面。
为避免这种尴尬局面,必须增加实训课的基础性,让实训课的课程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以上考虑,我们自编了实训教材。学校自编药剂学实训教材优势分析,见下表。
笔者学校增加的基础性实验虽然简单,甚至在专业人士看来是多余的,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它们却是其认识专业知识、接受复杂实训的坚实台阶。
三、增加联系性,倡导“理训一师”
所谓“理训一师”,即对同一学生群体,理论课和实训课均由同一位教师授课。“理训一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实训与理论的联系性,有利于理、训课程的灵活安排,有利于增加教师对学生的全面认识。
综上所述,通过增加实训课的趣味性,提高实训基础性,加强实训与理论教学的联系性,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在实训中提高药剂学专业课教学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韦丽佳.药剂学实训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08(18).
[2]林静,李倩.“药剂学”探讨[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09(4).
对药剂学的认识范文5
关键词:微视频;药剂学;实验
药剂学实验是药学类、制药工程类专业高年级开设的一门综合性实验课程,不仅与各门基础课、专业课相关,而且与生产实践教学密切联系,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不可替代的专业实验课。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通过理论结合实际让学生掌握制剂的基本理论,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对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的实验教学通过老师讲授、演示实验内容,然后学生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的教学模式。但实验课时不足,抽象的工艺路线以及制药现代工艺设备很难让学生理解和接受,导致学生缺乏创造性,而微视频教学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微视频是指短则30秒,长则不超过20分钟,视频形态多样,可通过PC、手机等多种视频终端播放的视频[1]。视频是一个重要的媒体元素,具有丰富的信息内涵和动态演示效果,合理的运用视频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2]。在药剂学的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课前课后的视频学习了解整个实验过程,还可统一和纠正学生在试验过程中的操作。同时,随着互联网及智能设备的广泛普及,利用微视频这种信息技术来引导学生学习为今后教学带来重大变革。
1药剂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药剂学是一门以剂型研究为主要对象,对其处方设计、配制理论、制备工艺以及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进行研究,需要将验证性实验与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有机结合,具有操作性、实用性强等特点。传统的实验教学主要是“实验指导书-教师讲解-学生实验-撰写报告”的形式进行,教学模式单一固定。虽然教师会强调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及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但学生往往不能完全理解和接受其中的内涵。学生被动的学习,机械化的操作,使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不能被及时发现,错误的操作也不能及时改正。同时实验学时数、师资力量、设备台套数以及实验室的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独立实验,严重影响学生设备操作及实验动手的积极性,有时候一些大型设备操作时,往往出现一人实验、多人观摩或“打酱油”的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药剂学是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的药学类专业课程,验证性常规实验的开设,如散剂的制备、注射剂的制备、片剂的压片及胶囊的填充,这些实验与现代工业生产严重脱节,学生无法在实验中感受到现代制剂工业的现状,反而掩盖了现代制剂工业的快速发展,严重影响学生对药剂实验的兴趣、专业发展的认识及就业前景的理解。同时学生无法在普通实验室里体会到药品生产与环境、操作、工艺等的关系,实验无法体现制备工艺、生产要素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的教学目标,对后期企业GMP车间布局、前处理工艺、不同剂型生产设备及包装设备等学习产生影响。
2微视频对药剂学实验教学的必要性
微视频短小精悍、方便浏览,可动态演示制剂生产过程和制药设备的使用,能将枯燥的知识转化为能引起兴趣的资源,让学生能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提高求知欲,对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
2.1微视频具有灵活开放,实用规范的特点
微视频可录制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要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实验,学生可随时在各个电子终端播放观看。主要设备工作原理使用要点、操作、现象、内容可以反复多次播放,再经过实验实践可对实验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加深印象。而且规范操作可减轻实验指导老师的负担,提高仪器的使用效率。
2.2微视频生动形象,有利于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及提高兴趣
虽然多媒体已经进入课堂[3-4],但是仍然仅限于使用Powerpoint去进行“电子板书”式的授课,不能给学生生动形象的感觉。微视频的学习,可以使单一乏味的流程图、工艺过程等使学生对整个实验的流程在脑海中有更深刻的形象,再结合实验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即可使学生具有充分的理解。如湿法制粒过程中软材的制备标准是“手捏成团、轻按即散”,通过视频教学,将黏合剂用量对软材质量的对比,同学再无在实验过程中经常询问“软材可以不?”。又如学生可以通过胶囊填充机的装卸动画清楚记住装卸顺序。
2.3微视频可以多角度、多方式演示制药设备及制药企业生产过程
制药设备的讲解非常枯燥,为了让学生对制药企业有更深的了解,对制药设备的运行及维护有更深的认识,可以通过录制制药企业的在线生产视频,如注射剂的生产视频(车间的环境区域分布、空气净化、配液、过滤、熔封及灌封、质检等)、片剂生产视频(制粒、压片、包衣)、颗粒剂生产视频(粉碎、过筛、混合、流化床制粒)等,满足学生对各类剂型实际生产线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刻体会药物制剂生产对环境和人员的严格要求,增强制药人的责任意识。同时对制药设备如压片机、喷雾干燥、流化床等的多角度展示,不仅带给学生大量信息,弥补了校内实验室的不足,扩大了学生对药剂学实际生产的视野,有利于消除学生对设备的陌生感,提升学生的实验参与感[5]。
3微视频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药剂学的微视频主要由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药品宣传及制药设备宣传广告、制药企业和药剂生产的微视频以及基本实验及仪器操作规范四部分组成,各部分均有若干个微视频组成,学生可以随时观看不同类别和形式的视频,减少学习的枯燥[6-7]。
3.1实验室安全操作规范
微视频实验室应做好易燃易爆、毒性及腐蚀性化学试剂的预防、处理和急救措施。进入实验室人员应具备常发生事故的基本处理方法。视频包括:安全设施的使用;灌装气体使用;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化学危险品的使用与保管、安全标志及识别等。
3.2药品宣传及制药设备
宣传广告药品宣传广告中通常会有药品的功效、剂型上的特点或药品生产的过程等,将这类广告视频放入实验教学过程,学生对该制剂的特点会有更深印象。如汇仁药业“邦能三分钟,让胃更轻松”通过广告语学生容易记住分散片3min的崩解时限,并通过与普通片的对比,分散片起效快的特点也形象说明。又如东阿阿胶的广告中东阿阿胶制备的原料可以看到阿胶制备时挂旗形态。由于药剂学中涉及的制药机械品种繁多,在没有实物演示的情况下,要想弄明白机械的特点和原理需要借助制药机械的视频。为便于产品的介绍和推广,制药机械厂家会精心拍摄自身设备的全方位结构的展现和使用的操作演示视频,如国药龙立TDP-30型单冲压片机视频,从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维护及保养的介绍,通过视频的学习结合片剂的实验,学生可以独立完成压片操作。
3.3制药企业和药剂生产微视频
由于制药企业GMP的实施,学生很难到药品生产企业参观实习,故在教学视频库的建设过程中,教师对于药品现场动态生产操作的视频,显得尤为重要。制药企业现场动态生产操作是非常宝贵的,也是各种仪器设备应用视频录制的宝贵资源[8-9]。录制的视频包括:药厂全景、GMP及洁净室、前处理车间、人员进入输液剂生产车间流程、硬胶囊壳生产、软胶囊压制法的生产、输液剂生产录像(大输液生产、大输液灭菌、输液贴签包装、输液洗瓶)、粉针剂生产录像(粉针生产、无菌粉末灌装)、气雾剂压灌法灌装、喷雾剂灌装视频等。
3.4基本实验及仪器操作规范
微视频在学习药剂学之前,基本操作的化学实验操作已经学习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基本操作不规范,为更好地规范学生实验操作,也需录制药剂实验的相关基本操作。微视频主要包括:称量、溶解、粉碎、过筛、混合(等量递增、打底套色);溶液的配制、过滤、乳化;湿法制粒、干法制粒;基本检测:脆碎度测定、硬度测定、崩解时限测定、PH测定、澄明度测定、稳定性测定等等。这些操作规范的使用不仅方便了学生的学习,也为其他教师指导学生提供了便利。
4结语
将微视频引入药剂学实验教学中,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实践操作、课后复习巩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意识。改革实施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已获得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学生的实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复杂问题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运用互联网及WIFI技术将促进实践教学的变革,课程组将在微视频的基础上继续整合现有的资源,与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建设创新教育实践教学精品课程及资源,从本质上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呈领,徐晶晶,刘清堂.基于微视频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与应用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12):70-76.
[2]戚建平,卢懿,汪亚勤,等.视频教学在药剂学实验教学中的重要性[J].安徽医药,2013,17(5):895-896.
[3]王伟,孙志颖,王世英.制药工程专业“药剂学”教学视频库的建设与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1):68-71.
[4]陈璟,吕志阳,何立巍,等.中药药剂学教学视频的建设与应用[J].江苏科技信息,2016(1):32-33.
[5]徐丹丹,偶志红,毕小平.在药学类专业教学中开展微课教学的尝试[J].药学教育,2014(2):27-29.
[6]杨云.高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J].广东化工,2015,42(10):186.
[7]刘利萍.微视频在药剂学实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药学教育,2015(5):73-75.
[8]陈军,陈志鹏,蔡宝昌.药剂学教学视频库的建设与应用[J].安徽医药,2011,15(4):527-528.
对药剂学的认识范文6
1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
徐州医学院药学院药学专业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设有70学时(其中理论课48学时,实验课22学时),开课时间为大四第一学期,所用教材为印晓星教授、杨帆教授主编的《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内容分为生物药剂学和药物动力学两部分:生物药剂学部分主要阐明生物药剂学的基本理论,从药物的体内过程出发,详细介绍药物的理化性质、剂型因素以及机体的生物因素对药物疗效的影响,讨论生物药剂学对新药开发的指导作用;而药物动力学则详细阐述药物动力学的传统理论,并对其在新药研发和临床合理用药等具体应用进行详细的阐述。由于教学内容多,课程课时并不充足,这就需要充分理解教材,把握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适当取舍。对于生物药剂学部分的内容,如影响药物吸收、转运的生理因素和剂型因素等,与药理学课程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重复性,我们在讲解过程中主要以复习提要为主,简要概述相关内容即可。而对药物动力学部分的内容,我们在教学中对冗长的数学公式推导进行了精简,并对晦涩繁杂的理论构建过程适当压缩。以药动学理论经典的四大模型(房室模型、统计矩模型、生理药动学模型、药动-药效结合模型)为基础重点介绍,并着重阐述指导新药研发及临床用药的主要理论公式的意义及应用。将治疗药物监测、给药方案设计、特殊人群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相互作用、疾病状态下的临床药物代谢动力学等内容以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讲解,使学生不断巩固药动学原理在临床实际工作中的具体应用。这种对教学内容的调整,突出了临床用药评价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药学服务的理念。此外,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的更新,及时将本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前沿问题融入教学中。如在讲解口服药物吸收的评价方法时向学生介绍Caco-2细胞模型的应用;在讲解药物的转运及代谢过程时,向学生介绍药物代谢酶及转运体在药物相互作用及肿瘤耐药中的重要作用等。
2合理应用多种教学形式
2.1多媒体教学与板书相结合现代教学中,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已经被广泛运用。多媒体能够极大地提高信息传输通量,将教师从“写写擦擦”的板书中解放出来,还能够形象生动地展示教学的重点难点,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多元化地展示知识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多媒体教学在扩充课程内容、增加信息量方面占绝对的优势,但也正因为如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的节奏加快,可能导致学生很难有效吸收、消化教学内容,造成了教学重点、难点不够明确。因此,我们认为不同教学内容应采用适宜的授课方式。如教材中生物药剂学部分有关制剂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内容,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对药物的在体过程进行生动的演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从而增加学习兴趣;而在部分章节仍应坚持使用板书,如药物动力学某些章节有大量公式,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有关公式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我们在授课中采用板书进行公式的推导和例题的讲授,以强化学生对各种药动学参数意义的认识,为其今后利用软件处理数据、解析数据奠定坚实的基础。
2.2案例教学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药学专业课程。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与药物体内过程相关的基本理论,对运用这些理论指导新药设计及个体化给药却鲜有涉及。这样的理论教学不仅会让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还会导致学生在实习或者走上工作岗位后,对工作环境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不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因此,在理论教学中适当结合案例讨论,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8]。在案例分析时,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知识规律,合理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培养主动参与意识,激发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章节时,设计实例分析:“某药厂生产抗凝血药双香豆素片17年,疗效一直受到肯定。后因药师反映,某些轻症病人常要服用半片,用时不便,该厂就将药片做大,中间刻上线条,以便分服。但应用后很快发现此药无效。该厂遂将新旧两种片剂进行试验,结果发现新片剂的溶出速度比原制剂慢,试分析其中的原因。”在学生阅读实例后,我们引导学生思考:即使是同一厂家生产的同一药物,由于制剂生产条件的变更,往往给药效带来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在进行药典规定的评价项目之外,需要考虑制剂因素和生理因素,进行更加直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那么,有没有方法可以对生物体摄取利用制剂中药物的效率进行评价呢?由此引出我们这一章节重点介绍的内容,即生物利用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这样的教学方法可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将理论联系实践,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3PBL教学与LBL教学相结合目前,国内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的普遍缺点是课程教学体系以教师授课为主,即通常所说的“lecture-basedlearing,LBL”(以授课为基础的学习)。这种模式多采取灌输式教学,学生始终处于消极被动地位。加之整个课程内容较多,讲授时都集中于教学大纲重点知识的讲解,大部分学生在上课时普遍反映课程内容抽象枯燥,不感兴趣,记忆困难[9]。而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的教学方法是目前国外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模式[10],即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回答一系列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性思维。该种教学模式强调把学习引入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11]。但如果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教学中,单纯使用PBL模式,则受制于学生学习深度不够、学生数量多教师数量少以及课程授课学时相对短的矛盾。针对现状,在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教学中,我们采用了PBL和LBL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国内教材较为明确的概念、理论学习,我们采用LBL教学法。对于和实际衔接较为紧密的部分或者学科前沿内容使用PBL教学模式。例如,我们在药动学基本理论学习完成后进行了一次PBL法教学,题目是:应用药物动力学原理如何指导肾衰病人进行地高辛用药剂量的调整?通过指导学生查阅地高辛药动学参数、治疗窗、药品说明书等资料,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采用小组汇报的方式进行给药方案的调整与设计。这种教学方式有力促进了学生动手查阅资料、相互协作、语言表达与沟通能力及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最终使得学生从根本上掌握了相关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通过LBL和PBL法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既可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相应的知识,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生物药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了历届学生的好评。
3总结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