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队伍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队伍建设方案范文1
一、总体要求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改善乡村医生执业环境,保障乡村医生权益,强化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和管理指导;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提高乡村医生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规范实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具体目标:
——到年底,全市行政村实现村卫生所(室)和乡村医生全覆盖;建立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一体化规范管理机制。
——到2013年年底,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到8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10%,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比例达到20%。
——到2015年年底,乡村医生中专以上学历达到100%,大专以上学历达到20%,取得执业(助理)医师执业资格比例达到40%。
——全面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使乡村医生补助水平与村干部补助水平相衔接。
二、主要任务
(一)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生职责
乡村医生(包括在乡村执业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下同)主要为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包括在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和乡镇卫生院的指导下,按照服务标准和规范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协助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落实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按照规定及时报告传染病疫情和中毒事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使用适宜药物、适宜技术和中医药方法为农村居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一般诊治,将超出诊治能力的患者及时转诊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机构;受卫生行政部门委托填写统计报表,保管有关资料,开展宣传教育和协助新农合筹资等工作。
(二)实现村卫生所(室)全覆盖
1.合理规划设置村卫生所(室)。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综合考虑服务人口、居民需求以及地理条件等因素,合理规划村卫生所(室)设置。原则上,每个行政村设置1个村卫生所;村型较大、人口较多或自然屯较为分散的行政村,可在距村卫生所(室)较远或居民较为集中的自然屯下设村卫生室,村卫生室数量不得超过行政村总数的10%;人口较少或交通便利的村,可联合设置村卫生所。乡镇所在地行政村原则上不设村卫生所。村卫生所(室)设置规划由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经市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当地县(市、区)政府批准实施,同时报省和市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加强基础设施和规范化建设。村卫生所(室)的业务用房和基本设备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要求建设配备。村卫生所(室)房屋面积不少于60平方米,做到预防保健室、诊查室、治疗室和药房分开;开展留观、静脉滴注业务的应增设观察室。按照《全市农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对村卫生所(室)实行规划设置、内部布局、人员执业、标识标牌、设备标准、制度规范、公示内容、医疗文书、药品耗材采购和健康档案“十统一”规范化建设。
3.多种方式举办村卫生所(室)。村卫生所(室)可以由乡村医生联办、个体举办,或者由政府、集体或单位举办。各地区要采取公建民营、政府补助等多种方式,支持村卫生所(室)的房屋建设和设备购置。
(三)实现乡村医生全覆盖
1.合理配备乡村医生。乡村医生可在村级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所室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办的诊所等其他医疗卫生机构)执业。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本着方便群众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按其服务人口数量、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服务半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合理制定乡村医生需求计划。原则上,每千人应有1名乡村医生,居住分散的行政村可适当增加;每个村卫生所(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执业。各地区乡村医生需求计划确定后,报市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并上报省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2.实行全员竞聘上岗。要按照“竞争上岗、择优聘用”的原则,制定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实施方案,以在村卫生所(室)执业并具备乡村医生执业资格人员为竞聘对象,通过考试考核等方式开展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工作,将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较高、群众认可的人员选聘到村卫生所(室)。乡村医生可在全乡镇或全县范围内调剂聘用。对竞聘上岗的乡村医生履行聘任及注册登记手续,与乡镇卫生院签订聘任合同。同时,妥善做好落聘人员分流安置工作。对于落聘的乡村医生,在以后的招聘工作中要优先聘用。对于乡村医生人数不足的地方,可打破户籍限制,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人员,保证每个村卫生所(室)至少有1名乡村医生。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工作。乡村医生竞聘上岗具体办法由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财政等部门制定。
(四)加强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管理
1.严格乡村医生执业管理。乡村医生必须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助理)医师证书,在卫生行政部门注册并获得相关执业许可。在村卫生所(室)从事护理等其他服务的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合法执业资格。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准入管理。新进入村卫生所(室)从事预防、保健和医疗服务的人员应当具备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严禁并坚决打击不具备资格人员非法行医。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和《乡村医生考核办法》等有关文件规定,组织开展乡村医生执业培训和考核,并将培训、考核结果作为乡村医生继续执业的依据。要每两年对乡村医生进行一次考核,考核不合格者,限期再次考核;对再次考核不合格者,取消乡村医生执业资格。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在规定时限内全面完成村卫生所(室)内不具备执业资格人员清退工作。
2.强化县(市、区)级卫生等部门管理职责。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发挥业务主管部门的作用,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的服务行为和药品器械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管。要建立健全符合村卫生所(室)功能定位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技术流程,组织乡村医生培训。要科学划分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的职能分工,合理分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考核结果必须在所在行政村公示,并作为财政补助经费核算和对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进行动态调整的依据。县(市、区)级卫生、财政、物价监管等部门要加强对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补助经费使用的监管,督促其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公开医疗服务和药品收费项目及价格,做到收费有单据、账目有记录、支出有凭证。
3.建立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按照国家和省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相关文件规定,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实行设置、行政、人员、业务、药械、财务和绩效考核“七统一”规范管理,健全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和制度措施,不断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4.推进村卫生所(室)信息化建设。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范围,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其服务行为、药品器械供应使用进行管理和绩效考核,提高村卫生所(室)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要在统一规范的农村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基础上,根据村卫生所(室)的功能定位设计有关软件,实行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室)统一的电子票据和处方笺。
(五)将村卫生所(室)纳入相关制度实施范围
1.在村卫生所(室)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将村卫生所(室)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实行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集中采购、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要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基本药物和省补充药品由乡镇卫生院负责采购与供应。各地区要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要求,及时启动村卫生所(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工作。
2.将村卫生所(室)纳入新农合门诊统筹实施范围。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所(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并将村卫生所(室)收取的一般诊疗费和使用的基本药物纳入新农合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不低于在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支付比例。要充分发挥新农合对乡村医生、村卫生所(室)医疗费用和服务行为的监管作用。鼓励各地区结合推进新农合门诊统筹,同步开展新农合支付方式改革,探索实行总额预付等多种支付方式,利用支付政策引导乡村医生和村卫生所(室)转变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要加强对新农合支付村卫生所(室)诊疗和药品费用的监管,防止虚开单据,骗取、套取新农合资金。
(六)落实乡村医生补偿和养老政策
1.健全多渠道补偿机制。各地区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的“网底”作用,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稳定的乡村医生补偿机制。
(1)按照卫办农卫发相关文件规定,将门诊统筹及一般诊疗费结合起来实施门诊总额预付,按照每名参合农民每年10元的标准向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支付一般诊疗费。
(2)县(市、区)卫生行政部门合理确定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责分工,将不少于40%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交由乡村医生承担,并按照相同比例安排落实专项补助经费,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通过绩效考核拨付财政专项补助资金。
(3)按照政发相关文件规定,落实对每名乡村医生每年不低于1200元的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政策。
(4)按照政办发相关文件规定,省和县(市、区)两级财政部门按照农业户籍人口每年人均4元标准(省级财政2元、县级财政2元)落实对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所(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补助经费;对应用中药饮片和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村卫生所(室)给予优惠补偿政策。
(5)县(市、区)级财政部门要采取适当方式对村卫生所(室)运行费用给予专项补助,保证其正常运转。各地区要随着国家和省补偿政策的调整,及时按照新的补偿标准和规定落实地方政府配套补助经费。
2.积极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问题。各地区要结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下简称“新农保”)的推进,采取政府补助等多种形式,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乡村医生参加新农保,妥善解决老年乡村医生的保障和生活困难问题。
(七)健全乡村医生培养培训制度
1.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从农村卫生和乡村医生的实际出发,合理制定乡村医生人才培养培训规划。采取多种途径,鼓励乡村医生参加医学学历教育,提高人员素质,促进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并将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资格的比例作为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未获得中专及以上学历的乡村医生要积极参加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培养项目,到2015年,乡村医生要全部达到中专及以上学历。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城市支农等多种方式,选派乡村医生到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进行培训,同时要选派县级医院或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到村卫生所(室)带教,不断提高乡村医生临床实践技能。各地区要继续推广下级医生向上级医生拜师学艺活动,积极提高乡村医生的业务素质。鼓励乡村医生在执业中学会中西医两法,熟练掌握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中医适宜技术。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对在村卫生所(室)执业的乡村医生每年免费培训不少于两次,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两周,并将培训结果作为岗位聘任、年度考核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2.加强乡村医生后备力量建设。县(市、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要摸清并动态掌握本地行政区域内乡村医生执业情况,着眼长远,编制乡村医生队伍建设规划,建立乡村医生后备人才库,从本地区选派人员进行定向培养,及时补充到村卫生所(室)。有条件的地方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城市退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和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到村卫生所(室)工作。对到村卫生所(室)工作的医学院校大中专毕业生,优先纳入规范化培训计划。各地区要结合探索建立全科医生团队和推进签约服务模式,积极做好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的衔接工作。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是提高村卫生所(室)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对于保障农村居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区要高度重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作为推进医改的重要内容,与目标考核和评先定优紧密衔接,采取有力措施,实施强力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密切配合,推动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深入开展。
(二)完善政策措施。各地区要结合实际,搞好调研测算,完善相关政策措施特别是财政补偿政策,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同时,要制定和完善规范乡村医生执业行为、提高执业质量、落实乡村医生待遇、严禁非法行医、加强乡村医生培训和考核等相关配套政策,保障乡村医生队伍建设工作的实施。各区、县(市)政府要在本方案印发30个工作日内,将本地区具体实施方案上报市医改办、卫生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备案。
队伍建设方案范文2
一、工作原则
(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县委、县政府和县城管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体制,实行局长负责制,充分发挥监管作用,共同推进我局基层应急队伍体系建设。
(二)以人为本,减少危害。切实履行法律、法规授权的城市管理职能,把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城市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
(三)依法规范,预防为主。坚持预防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常态管理与非常态管理相结合,常抓不懈,防患于未然,加强对防汛抗台、抗雪防冰、城市应急抢险等城市管理工作的安全管理,切实维护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四)快速反应,协同应对。建立联动协调制度,日常巡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积极预防和快速处置相结合,依靠公众力量,形成统一指挥、反应快捷、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管理机制。
二、组织领导
局党组直接负责本局应急队伍建设的组织、领导工作,由局办公室具体实施。
三、集结时间
为保证在城市管理活动中发生的突发事件处置工作顺利有序开展,确保突发事件的损失降到最低,一旦发生突发性事件,各责任单位应在接到局党组或局办公室指令后15分钟内出发,第一时间到达指定现场,立即按预案开展工作。
四、工作任务
1.完成县城区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除雪、除冰工作。
2.做好县城区应急抢险,确保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完好,正常运行。
3.通知督促县城区主干道沿街单位开展除雪、除冰工作。
4.做好抗台风的相关防御工作,加强对户外广告排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置。
5.做好县城区低洼地段和道路积水排除工作。
6.做好台风、洪涝过后的县城区保洁工作。
7.完成县委、县政府交办的临时任务。
五、工作要求
(一)各责任单位要根据情况对重点地区、部位认真开展自查,对发现的隐患和薄弱环节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适时准备沙袋、雨靴、救生圈等救援物资。
(二)加强车辆日常维修保养,定期进行安全普查,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达标,保障车辆安全行驶。
队伍建设方案范文3
一、调查研究的主要内容
1、中小学校长队伍的基本情况;
2、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的情况;
3、近两年举办校长培训班的情况;
4、中小学校长对培训的需求;
5、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体制及机制问题。
二、调查研究的方式
本次调研采用全面统计、问卷调查与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数据统计由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要求填报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统计表、持证上岗情况统计表、培训情况统计表(见附件1、2、3),并逐级汇总上报。具体程序为:各县(市、区)统计完后,将数据上报市教师教育院干部培训科(20xx年10月15日前完成)。
2、问卷调查由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部门委托校长培训机构办理。问卷填写人员构成为:教育局教师管理(人事)科(处)1人,培训机构1人,校长(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1人,共6人填写。
3、抽样调研由是教师教育院组织部分专业教师和工作人员进行,主要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抽查学校、问卷调查等方式。各样本县(市、区)教育局分管科室领导或校长培训部门负责人汇报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培训基地建设及师资资源建设情况;校长培训的基本经验、主要作法、存在的困难及改进措施。座谈会分两个小组进行,第一组请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校长代表、培训部门负责人参加。第二组请教师代表参加。具体要求由调研组明确(调研座谈会访谈提纲见附件5)。
三、调研样本单位
调研抽取的样本单位是瓯海区、瑞安市、苍南县、文成县、永嘉县(见附件4)。
四、调研时间安排
1、准备阶段(6月26日——8月31日)。研究确定调研内容和重点,制作调研方案、调查问卷等。
2、调研阶段(9月1日——10月15日)。深入基层,通过座谈、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听取意见,全面了解中小学校长队伍基本情况、持证上岗情况、培训需求、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总结阶段(10月16日——12月30日)。整理汇总调研材料,形成调研报告。20xx年1月上旬——2月中旬,召开各调研小组座谈会,交流调研情况,汇总调研结果,形成阶段性调研报告;20xx年3月30日前,完成调研总报告。
五、调研小组工作人员和专家
调研小组由**市教育局教师教育办公室、**市教师教育院工作人员及部分专家组成。
六、其他事项
统计表格和调查问卷,由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人事)科(处)从**市教师教育院网/上下载。10月15日前,请各县(市、区)教育局教师管理部门将统计汇总表和调查问卷加盖公章,用快递邮件寄送**市教师教育办公室。同时将统计表格和问卷的电子版用电子邮件发送至E-mail:plg9298@或QQ:492922412通讯地址:**市教师教育院(市第2实验中学校内)干部培训科,邮编325000联系人:**电话:(659298)88132971(传真;88132972)。
附件1、中小学校长基本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2、中小学校长持证上岗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3、20**—20**年校长培训情况统计表(样表)
附件4、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调研样本单位一览表
附件5、座谈会访谈提纲
队伍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字建筑工程队伍建设主要问题解决方案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建筑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济的发展为建筑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给建筑工程队伍的建设带来了许多难题,建筑工程的队伍建设直接决定了建筑企业的发展,良好的建筑队伍建设是企业快速发展的保障。
加强建筑工程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现代建筑企业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加强队伍人才建设,随着建筑行业的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专业的建筑工程队伍,以便于进一步的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的转型发展要求建筑工程加强队伍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建筑工程的改革持续推进,建筑工程必须加强自身的结构调整,努力创建高素质的建筑工程队伍,实现企业向新方向不断转型。
要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强建筑工程队伍的建设,随着建筑市场竞争的日渐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就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要想拥有发先进的建筑技术,就必须加强企业的整体素质建设。
二、建筑工程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筑工程队伍的高层次和技术型人员依然存在不足
随着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对高层次的技术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建筑工程队伍难以引进大量的技术型人才,特别是部分企业的人才保障机制不完善,企业引进的人才难以参加建筑工程的社会实践活动,技术人员很难进一步的提升自我能力,造成大量的建筑型人才流失。
部分施工单位难以吸引高层次的建筑技术人才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企业由于经营状况不佳,导致许多的高学历高素质匮乏严重,当前,许多的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往往首先考虑工作的薪酬,未来发展情况等,在这种情况下,经营情况一般的企业很难受到毕业生的亲睐,有些企业即使招聘了部分建筑技术人员,但是由于能够提供的建筑实践较少,毕业生因为企业给自己的发展的机会有限,往往工作一段时间以后选择跳槽。由于建筑行业国际化发展进程越来越快,部分建筑企业自身资源有限,在激烈的人才市场中很难取得优势,对于技术型人才只能望尘莫及。
企业综合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相当一部分建筑企业的管理者对于企业战略性目标不明确,不具备现代企业运行的专业知识,难以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超高管理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开阔的国际视野、丰富的实践经验。部分建筑企业只注重对人才的招聘,轻视对招聘人才的后期培养和管理,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缺乏充足的后背力量,严重的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4.部分建筑工程队伍建设体质严重落后
不完善的建筑工程队伍体质严重的制约了企业向前的快速发展,企业对部分体质的完善和改革存在严重的滞后性,建筑队伍的体质难以提高员工的积极性,起不到激励的作用,阻碍了建筑企业的发展。
5.建筑工程企业对队伍建设没有足够的重视
部分建筑施工企业不注重队伍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没有定期开展队伍思想教育活动,员工思想的松懈直接影响了施工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发展,建筑质量的优劣是建立在施工队伍的态度之上的,建筑施工队伍深入的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是建筑物能够良好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6.建筑技术人员缺失严重
传统观念认为只有高校毕业的专业型技术人员才叫人才,事实上,设计再优秀的作品也需要经过高素质的技术员工进行打磨以后才能变得完美,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企业大量需求职业技术型人才,对于这类人才的需求量甚至超过了专业型人才,但是我国目前建筑工程队伍中有一半以上属于民工,大多数的建筑工人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所以很难承担大型建筑物的工程建造。
三、对建筑工程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全面的分析我国建筑工程行业现状后发现,许多建筑工程企业都存在专业结构失衡,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企业的层次结构跨度较大,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加暴露了建筑工程人才缺失的劣势,因此,建筑企业必须加强队伍的全面建设,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建筑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企业的所有者需要加强自身全面素质
建筑企业管理人员和决策者是企业发展的“领头羊”和“风向标”,企业的发展是建立在优秀的领导前提下。因此,企业的管理人员要加强对于建筑工程的学习,明确自我职责,准确定位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性,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以世界顶级的企业家为目标,不断地激励自己,充分的发挥领导才能,最终建立一群优秀的企业家队伍,为企业的发展制定正确的方向。
建立知识性多样型的专业工程队伍
要想建筑企业更好的发展,建筑队伍就必须有技术型人才支持,企业需要有一批专业化和善于经营的人才,企业除了招聘高技术型人才以外还需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挖掘培养,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优势,就必须加强内部后备力量培养,加强对企业技术人员的科研创新和研发能力,建立知识多样性和专业型队伍。各个建筑企业也可以加强技术人才的交流,不同企业可以定期输送不同的人才进行参观学习。
建立善于管理,实战能力突出的建筑工程队伍
目前建筑工程企业最缺的就是预决算人员和优秀建造师,因此企业要加大对这类人员的培训力度,增加对这两方面人才的培养比重,配备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数据库,对培训人员进行动态的管理,选拔成绩显著、工作能力突出的人员进行重用,最终建立起实战能力突出的建筑工程队伍。
4.建立技术精湛、训练有素的技术操作型人才队伍
对技术型操作人才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既要培养建筑操作人员的新技能、新工艺,也要加强对员工的职业道德素养培训,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精细化培训内容,确保培训质量。企业要营造和谐积极的文化氛围,让员工可以深切的体会带企业带来的归属感,提高队伍的整体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的发展。
5.加强对建筑工程队伍的思想培训工作,对员工的专业素质不断提高
不断地提高建筑员工的学习意识,企业的所有技术员工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建筑行业技术更新较为频繁,企业的技术员工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了解并掌握先进的建筑知识和技巧,企业才能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的尴尬局面。
6.建筑企业要加强对人才选拔机制的创新,加强队伍的竞争力
传统的建筑人才招聘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新时代企业的要求,建筑企业要对人才选拔机制不断进行创新,例如,在对人才进行招聘时,除了要留意毕业生的在校情况以外,还要观察应招人员是否在专业上取得过荣誉,对所有人员进行专业知识的考核,对通过考核的人进一步的在实践中进行选拔,确保最终留下的都是优秀的建筑技术人才,严格按照相关流程和规定,杜绝“钻空子、走后门”等情况发生,确保建筑工程队伍的专业性。
建筑工程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建筑企业要充分认识到建筑工程队伍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于工程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的发现,采取必要的措施,确保建筑工程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朱明星.建筑工程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29).
[2]魏军.建筑电气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及解决方案[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10).
队伍建设方案范文5
摘要介绍了临安镇畜牧业发展概况和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总结了其对策,以期为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建设;现状;对策;云南建水;临安镇
临安镇地处建水县城区,是建水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总面积约358km2,辖10个社区19个村委会,111个自然村。2009年生猪存栏10.6万头,肉牛存栏1.1万头,肉羊存栏8 066只,家禽存栏84.7万羽,生猪出栏221 310头,肉牛出栏5 250头,山羊出栏5 600只,家禽出笼204.8万羽,蛋类总产量4 100t,肉类总产量24 909t,全镇畜牧业产值1.93亿元,占农业产值的52%。由于临安镇地处城区,经济较发达,接受科学技术速度快,从2004年5月起,临安镇就成立了畜禽养殖协会。在协会的带动下,临安镇的畜牧业生产模式由以前的散养向规模化养殖过渡。截至2009年12月,有存栏蛋鸡1万羽以上的5户,5 000~10 000羽的37户;年出栏肉鸡10万羽的10户;存栏蛋鸭3 000羽以上的25户;年出栏肉鸭2万羽的20户;母猪存栏100头以上的达3户,肥猪出栏500头以上10户,100~500头的55户。2009年,临安镇畜禽养殖协会畜牧业产值达6 293万元,占全镇畜牧业产值的33.7%,生猪出栏25 600头,占全镇的16.4%,家禽出笼130.8万羽,占全镇的88.9%,生产禽蛋3 025t,占全镇的81%。
1临安镇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是防疫人员不专职。以往的村级动物防疫人员,其实是由村级兽医员兼职,他们大部分时间和主要收入是从事疾病的诊疗、技术服务,需要动物防疫时,由乡镇兽医站组织他们开展防疫工作。二是待遇太低,难以调动工作积极性[1,2]。村级兽医每月补贴只有40元,防疫工作做好了,畜禽疾病少了,无病可医,影响收入。三是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临安镇现有村级兽医19名,其中60岁以上的有8人,占42.1%,50岁以上的11人占57.9%。小学以下学历的有14人,占73.7%,由于他们年龄偏大,而且文化程度低,因此接受新技术、新知识速度较慢。四是规模养殖场的出现,动物免疫程序的推广,使以往的村级防疫员难以适应。规模养殖场上千万的畜禽存栏量,仅靠1个村级防疫员难以完成免疫接种任务。村级防疫员还从事兽医工作,经常与病畜病禽接触,规模养殖场经营者害怕村级防疫员把病原带入养殖场,不愿意请村级防疫员做免疫接种工作。五是规模养殖场的免疫工作量十分繁重。临安镇的规模养殖场家禽存笼大多在几千至几万之间,生猪存栏在几百头以上,自家组建专门的防疫队伍,没这个能力,养殖户靠自己进行免疫注射,其工作量非常繁重,常常需要雇工、请人,雇来和请来的人员业务不熟,工作效能低下,对畜禽的应激反应也较大,影响了畜禽的生产性能,免疫质量更令人担忧。六是近两年的畜牧兽医工作任务,要求畜牧兽医站要给养殖场建立免疫档案和动物免疫户口册,而许多规模养殖户怕麻烦不愿配合。
2对策
2009年7月开始,建水县畜牧兽医局临安畜牧兽医站针对临安镇村级动物防疫人员队伍的现状及防疫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大胆探索,把村级防疫工作划分成2块,分别由2个类型的2支防疫员队伍完成,一支为兼职防疫队伍,即原来村级兽医人员,既从事畜禽疾病的诊疗工作,同时兼管散养户的免疫工作。另一支为专职防疫服务队伍,是借鉴家政服务公司经营管理模式,在临安镇畜禽养殖协会内部组建“防疫专业服务队”,专为协会内部的畜禽规模养殖户进行免疫注射服务,并收取相应的费用支付专业服务队人员的工资及动作成本[3]。“防疫专业服务队”是临安畜牧兽医站在社会上招收了30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身体健康、责任心强、爱岗敬业的报名者进行专业上岗培训,获得相关部门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择优聘用组成。并由临安畜牧兽医站和临安镇养殖协会联合出资金3万多元,为畜禽免疫注射专业人员统一着装,配置了器械、办公设备和办公室。专业服务队属于临安镇畜禽养殖协会的内部组成机构,直接受协会领导;同时要服从于畜牧兽医部门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按照畜牧兽医部门的要求凡进行畜禽免疫注射,必须进行免疫户口记录和免疫档案登记,输入电脑,并将动物免疫注射的信息、资料如实报给建水县畜牧兽医局临安镇畜牧兽医站备案[4]。
3结语
把村级防疫划分成2种类型的2支队伍建设,是适应畜牧业规模化养殖,产业化发展的产物,是壮大乡村动物防疫队伍的另一种模式。组建一支专业防疫队伍,解决全镇规模养殖户的后顾之忧,确保防疫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还可成为畜牧兽医部门了解畜禽疫情的重要渠道,成为推动全镇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规范化的生力军。
4参考文献
[1] 张若宁.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的探讨[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6):183-184.
[2] 边贻湖,陈琦,张冬梅,等.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与管理[J].中国牧业通讯,2009(16):23-24.
队伍建设方案范文6
【关键词】 高层建筑 防雷设计 缺陷 防护对策
对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建筑物的高层化和智能化程度逐渐加深,高层建筑在遭受雷击的概率更大,尤其是现代逐渐普及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高层建筑内各种信息化设备越来越多,由于设备对抗耐过电压的能力比较低,在遇到雷电电磁脉冲侵入所产生的热效应和电磁效应以及雷电高电压侵入时对设备和整个系统都会造成损坏,从而加大了雷电灾害发生的频率。对高层建筑物进行防雷主要从两方面进行考虑,内部防雷和外部防雷。为使高层建筑物防雷安全可靠的进行,要把内部防雷和外部防雷设计进行结合、缺一不可。
1、高层建筑物的防雷工程设计
1.1外部防雷设计
建筑物外部防雷设计是针对直击雷防护,主要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三部分。很多建筑物利用直接接受雷击的避雷带或避雷网作为建筑接闪器,还有一些接闪器是起装饰作用的避雷针,在防雷装置设计中接闪器的优劣直接对防雷系统产生影响,在建筑物基础设计中一般都采用筏板,因此接地极可利用筏板,同时还要把安全距离考虑在内。由于整个建筑物的各种设施共用一个接地装置,必须通过等电位连接。对高层建筑来说,还要对侧击雷防护进行考虑,可通过均压环来防止侧击雷造成的危害,在设置均压环时应注意:各均压环之间的垂直距离≤12m,所有建筑物的金属设备和金属结构、引下线都应与均压环进行连接。
1.2 内部防雷设计
建筑物为避免遭受雷击,常常安装避雷针、避雷带或避雷网,但是在建筑物附近发生雷击或雷电流通过建筑物顶端导入大地时,雷电可以借助于避雷针的引下线和接地系统的地线产生强电场,这样感应电压就会存在于建筑物内的金属物品中,金属形状不同、雷电强度不同、距地线的距离不同都会对感应电压产生影响。如果瞬间高电压存在于电子设备中,此时的避雷针就发挥不了自身的作用。因此在防侧击雷的同时还要做好对雷电电磁脉冲防护设计。
2、建筑物防雷工程设计中存在的缺陷
2.1防雷方案内容不严谨
在防雷工程中,有些设计人员为提高工作效率,利用模板对防雷方案进行设计,只需要把设计对象套用模板。这种方法虽然使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但也带来了更大的安全隐患,如果设计人员粗心就会造成套用出错。在用模板设计的方案中会出现防雷设计内容与设计说明不相符的问题,例如,设计说明里提到接闪器用接闪带替代,而在防雷平面图中接闪器却用接闪小针代替;有的设计说明中规定使用Φ10镀锌圆钢作为接闪带材料,但防雷平面图中标明的接闪带材料规格是Φ8镀锌圆钢等。这些问题都不应该出现在防雷方案中。
2.2 部分防雷设计就低不就高
对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时不应该一味的节约成本,而使防雷技术的安全和技术达不到标准要求。当某些规范之间有冲突时要视具体情况进行选择。目前,很多高层建筑在防雷设计时对接闪带的安装还停留在12cm的长度上。理论上依据网格尺寸可以计算出接闪带的保护范围,但是实践证明,接闪带的安装也并不一定能保证雷电对女儿墙不会造成损害,尤其对高层建筑的女儿墙来说,由于雷击破坏建筑物的水泥碎片会严重威胁路上行人的生命安全。对高层建筑设置接闪带的长度时可以依据女儿墙的宽度,但是最短长度应≥15cm。另外为保护建筑物的屋角不受雷击的破坏,可在女儿墙转角的直角处增加一根40cm的接闪杆。
2.3高层建筑雷击风险评估不完善
在建筑物防雷中只有把外部防雷和内部防雷相结合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整的防雷工程。高层建筑在进行防雷设计之前都要对建筑物的雷击风险进行评估,在评估时一定要全面,一般的雷击风险评估应包括建筑物周边的环境、地理分布、土壤状况、地质特征、气候特点、发生雷电的规律等方面的情况,对防雷的安装和布置都要制定详细的研究计划。但是在实际施工中有很大一部分建筑物在防雷设计时对上述因子都没有进行调查。应通过建筑物使用性质及建筑物的高度来确定高层建筑物的防雷类别。针对高层建筑物的雷击风险评估则是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确定,把保证高层建筑物安全放在第一位。对高层建筑进行科学的防雷类别划分是防雷设计应该具备的基础之一。
3、加强高层建筑防雷工程设计安全对策
3.1 对高层建筑加强雷击风险评估
高层建筑的雷电风险评估可以判定出建筑物的雷电防护等级,所以加强对高层建筑进行雷击风险评估是至关重要的。电源线路的过电压保护可以通过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进行确定,在设置和安装电源过电压保护器时应符合2-4级电压电涌保护器的安装标准,在低电压供电线路上安装电源过电压保护器,设置电压电涌保护器的好处是不仅对高层建筑的通讯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雷击而遭到损坏,还能防止雷电流借助于外部线路导入建筑物内部设备中对室内的人和设备造成威胁。
3.2 加强高层建筑物的防雷装置
建筑物在安装了避雷针后通常会有二次雷击效应的产生,为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可对建筑物提前安装放电式避雷针或者阻抗型接闪器。通过安装提前放电式的避雷针,可以增加整个高层建筑的防雷效果,同时还可以使高层建筑的引下线数量得到增加、可建立法拉第笼式避雷网,减小接地电位的数值,降低了接地电阻值,使高层建筑的屏蔽能力得到提高。
3.3建筑物防雷装置需定期进行检查
建筑物的防雷装置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在进行防雷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雷电对建筑物及其人的伤害,掌握预防雷电的基本知识。对竣工后的高层建筑物要把检查防雷装置的工作做好,如果发现建筑物防雷不符合规范要求或是施工中有偷工减料现象,应严格不给于验收,另外还要定期把建筑物防雷装置的维修工作做好,有问题发生时要采取合理有效的办法及时进行解决,如果发现防雷装置腐蚀程度超过30%,应对装置进行更换,消除安全隐患。对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查与维护,不仅使雷击对建筑物的危害降低了,还保证了人们生活环境的安全。
3.4提升防雷工作人员的能力
在防雷设计时工作人员要对防雷技术规范进行熟练掌握,提高防雷意识,相关单位要定期对防雷工作人员进行防雷培训,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考核,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实际操作使防雷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提升。
4、结论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加和人们对现代化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对高层建筑物进行防雷设计也越来受到重视。针对高层建筑物防雷设计存在的缺陷,相关单位要不断加强电气人员的防雷意识和技术水平,使高层建筑的防雷设计能够跟得上防雷技术的发展步伐,保证建筑物防雷工程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张东福,游火龙,黄发明,余春华,幸卫斌,王珊珊。建筑物防雷施工常见问题的分析与解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1)
[2]张仁富.浅析加强建筑工程土建施工现场管理的措施[J].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