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实施方案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实施方案范文1

一、工作目标

通过资产清查摸清家底,真实、完整地反映各单位、各部门的资产和财务状况,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和管理,针对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全面总结、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达到完善资产管理制度的目的。

二、清查基准日和范围

(一)清查基准日:2012年12月31日。

(二)清查范围:市建委机关、市政管理处、市园林管理处、市城建档案馆、市抗震设防管理办公室、市建筑管理处、市工程建设标准定额站。

三、工作原则和方法

按照“统一政策、统一方法、统一步骤、统一要求和分级实施”的原则,各单位和各部门负责本单位和本部门的所有(帐内、帐外)资产清查核实,建委计财科负责所属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并进行审核汇总及上报。

四、工作内容和步骤

根据市财政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基本情况清理、帐务清理、财产清查和完善制度等项工作。具体步骤如下:

(一)准备阶段(3月2日——3月5日)

1、宣传、动员,组织学习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清查工作的相关文件。

2、制定市建委资产清查工作方案。

(二)实施阶段(3月6日——3月20日)

1、基本情况清理。对纳入资产清查工作范围单位和部门的编制和人员状况等基本情况,依据机构编制部门批准的文件进行清理核对。清理的主要内容包括:编制情况(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其他编制),在职状况(在职、离休、退休、带薪学习、长休内退),职务级别等。对清理编制进行登记后,要与有关档案及编制管理部门核定的批文相核对,保证编制及人员状况清查结果真实准确。

2、帐务清理:对银行帐户、会计核算科目、库存现金及各项资金往来等基本帐务情况进行全面核对清理。具体内容是:

(1)现金的清查:要填写现金清查明细表,并与现金日记账、总账及会计报表数相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说明。

(2)银行存款的清查:要填写银行存款清查明细表,取得银行对帐单,并与银行存款日记账、总账及会计报表数相核对,如有差异,应查明原因并说明。

(3)往来款项的清查:要填写应收、应付清查明细表,并与往来明细账、总账及会计报表数相核对。

(4)库存材料的清查:要分别填写库存材料清查明细表,并与库存材料的明细账、总账及会计报表数相核对是否相符。

3、财产清查。对单位的各项资产进行全面的清理、核对和查实。对清查出的各种资产盘盈或盘亏、报废及坏账等损失要查明原因并说明。对固定资产、库存材料的清查,要组织人员实地盘点,逐件逐项进行核对,并填写固定资产、库存材料的清查明细表,做到账帐相符、账实相符。

4、接受审计。各单位资产清查的结果要接受抽查或市财政局委托的中介机构的专项审计。

(三)总结阶段(4月21日——5月20日)

按照市财政局的统一要求,根据《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核实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对资产清查结果进一步予以核实,对资产清查工作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总结、认真分析提出相应整改措施和实施计划,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同时将在资产清查中形成的资料,分类整理形成档案,按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

五、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保证资产清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成立市建委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指导我委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单位、各部门应当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单位负责人要对本单位资产清查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保证资产清查结果真实可靠。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实施方案范文2

一、重要意义

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实现资产管理现代化、创新资产管理模式,深化财政管理改革的重要内容。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手段,实现网上信息交换与网上办公、网上决策,可以极大地减轻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加快信息交流,强化资产的监管,从而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其对资产从入口到出口各个环节实现动态管理,能有效维护资产清查工作成果,从根本上解决资产“前清后乱”的问题,从而全面掌握资产信息,为实现资产的有效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为预算管理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二、总体要求及目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35号《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6号《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的相关文件要求,将分期分批完成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任务。通过资产清查盘点,构建资产管理信息网络,对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存量和增减变动情况完整地加以反映,使资产由分散化、静态化管理向集中化、动态化管理转变,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规范管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的有机结合,确保国有资产安全完整。

三、分期实施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的单位名单

第一期:教育、城建系统等40多家单位(详见附件六、初中部除外)

第二期:卫生系统、公检法等40多家单位(详见附件六)

第三期:街道办事处、区级机关等40多家单位(详见附件六)

四、主要工作内容及步骤

按照《宁波市行政事业单位清产核资办法》、《固定资产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GB/T14885-94)等相关政策、制度、办法及标准进行,主要步骤及内容包括:

(一)清查盘点固定资产阶段

1、清查盘点范围

目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以固定资产为主,清查的范围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一般设备、专用设备、文物及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六大类。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有关规定,固定资产是指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具体包括:(一)单价在500元以上(含500元),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一般设备;(二)单价在800元以上(含800元),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专业设备;(三)单价虽然未达到规定标准,但使用时间在一年以上大批同类的物资。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固定资产,均需盘点清理。

2、清查盘点要求

(1)确定盘点基准日;

(2)做到以物对账,以账查物,不重不漏;

(3)对于出租、出借的固定资产要认真核对;

3、账务处理

(1)对于接受捐赠的资产,有价的应按账面价值进行登记,对无法确定其价值量的,参照同种固定资产估价入账。

(2)对清查出的各项盘盈及账外资产,应及时补记入账。

(3)对清查出的各项未使用、不需用、达到报废标准的固定资产,要查明购建日期、使用时间、技术状况。对盘亏固定资产要认真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在此基础上提出无偿调拨、捐赠、转让、报废等处理意见,按照《*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处置暂行办法》(海财〔*〕60号)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及时申报处置。这部分待处置的资产在未批复之前也必须录入资产管理系统内。

(4)经过清查后的各项固定资产,要区别固定资产的用途和使用情况(指在用、未使用或不需用等)进行重新登记,建立健全实物账卡,登记相应明细表格,详见附件一。

(二)初始数据录入阶段

1、录入方法

首先以会计账簿中的固定基金(固定资产)数额为参考,对账上有记录的资产进行清查和录入;其次根据实际盘点结果,对账上无记录实际存在的资产进行补录,从而完整地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反映清查时点以前的资产情况。在完成初始化结束前,需要对录入数据进行仔细校对、复核,确保数据准确、详实。

2、录入标准

在进行资产录入过程中,须按照国家、省市及我区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分类及代码标准,全面收集掌握各类资产的基本情况进行规范录入,相关标准详见附件二。为便于常用资产的录入统一,请参照附件三中常用资产类别、代码归属对应表进行录入。

3、简便方法

对原有财务管理软件模块中已经录入了固定资产的单位,由系统开发单位协助将原有固定资产录入情况转换成资产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接受的数据模式后导入到系统中,以减少工作量。

对原有财务管理软件模块中没有录入固定资产的单位,可以先填充产生附件一的表格,然后在系统开发单位的协助下完成数据的导入。也可根据资产情况直接在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中录入初始数据。

(三)模拟运作验收阶段

对录入的基础数据在备份保存的前提下,按资产购置、使用、处置三个环节进行流程模拟操作,熟悉软件相关功能模块,提高系统操作人员的应用水平。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应措施,对系统进行完善、修正、补充。区财政局将对各系统录入情况进行检查、验收,确保高质量地完成工作。

(四)条形码的管理及应用:

应用的条形码由软件公司按照规则生成,由财政局统一管理,发放到相关单位。各单位在领取条码后,按照资产分类,逐件贴放。届时由各级部门资产管理小组成员使用带有条码扫描功能的手持数据终端采集器对资产进行现场采集和跟踪。根据采集来的数据与资产管理平台中数据进行比较,共同完成*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盘点工作。

五、清查时点及时间安排

第一期建设单位:以*年12月31日为资产统一清查基准日,在*年5月30日以前完成第一期建设任务。

第二期建设单位:以*年12月31日为资产统一清查基准日,在*年6月31日以前完成第二期建设任务(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

第三期建设单位:以*年12月31日为资产统一清查基准日,在*年7月31日以前完成第三期建设任务(具体时间以通知为准)。

六、几点要求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开展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落实《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把建立资产管理系统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实施,确保工作取得成效。

(二)明确职责,落实人员。各单位应成立相应的资产管理小组,以分管领导为组长,至少由一名资产管理员和一名财会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协调和联络此项工作,确保该项工作有序进行。资产管理小组成员名单及联系方式(附件四)请于12月15日之前报区财政局。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实施方案范文3

[关键词] 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20. 008

[中图分类号] F12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20- 0014- 02

我国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的手工卡片和报表统计等计划经济的管理手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机构服务规范的不断加大,国有资产数量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医疗卫生机构占有使用的固定资产急剧膨胀,其构成日趋复杂,用旧体制进行国有资产管理,往往出现国有资产变相流失、国有资产闲置、浪费等许多管理环节中的问题,这直接影响了医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按照医疗改革精神及实施方案要求修订的2011年1月1日开始执行的全国《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中重新规定了固定资产定义及核算细节。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措施,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措施,对国有资产实行规范化、程序化的管理,对推进医院体制改革,完善公共财政意义重大,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加强经济管理工作的目标之一。

1 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和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

1.1 缺少有效的管理机制和管理机构

医院国有资产和其他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有很大的区别,其国有资产类别来说专用设备占得比重较多,专用性特别强,而且资产更新较快,目前我国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模式,大部分是传统的计划经济的管理手段,而没有按照国有资产应遵循的实物管理原则,效率原则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如一些单位对固定资产没有一套完整的采购、验收、维护、使用等管理措施,在预算编制时一味追求超前、高标准,单位之间相互攀比,重购买、轻管理,造成设备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忽略区域卫生规划、盲目购置大型设备和新建大楼等。

1.2 资产管理手段原始化固定资产管理模式落后也是一大问题

各大国有医院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由总务部门、器械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管理固定资产的模式,缺乏像固定资产管理中心这样的职能机构独立负责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因为医院固定资产特殊性,必须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小组,大型贵重的资产没有实行责任制和操作规程,造成国有资产使用和管理相脱节,资产管理松散、使用效率低、甚至处置随意、资产流失现象严重。

1.3 资产信息不准确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国有资产增速较快,资产总量和资产结构变动较大,继续采用报表和固定资产账簿方式管理固定资产,不仅不能把资产的来源、购置和处置等信息反馈给管理部门,而且资产数据缺少事实性和准确性。目前医院资产管理的流程主要是先由资产管理处的管理人员依据发票来制作入库单对入库的资产进行验收,然后再将入库单以及发票交与医院的财务处来进行审核,经财务处核对无误之后,再由财务处进行转账支付,最后再由管理人员将入库单上的所有信息用手工记账,以便备查。

1.4 日常使用管理存在的问题

医疗机构修购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旧的医院财务制度中规定,医院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医院按照规定每月计提修购基金时,一方面,固定资产仍以原值反映;另一方面,固定基金仍等于固定资产,反映医院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同时,修购基金也增加。各大国有医院都普遍存在超期服役超期补偿的现象,这也是造成净资产虚增的一大原因。

1.5 盘点清查管理和报废管理

在盘点清查管理上,国有医院都普遍存在对盘点清查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和盘点清查管理流于形式等问题。因为没有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每次盘点时,设备管理员象征性地到各个部门去看一眼。在报废管理上,国有医院缺乏明确的报废原则和标准,造成报废管理工作随意性比较大;一些国有医院还存在报废审批时间太长甚至审批不下来,造成长期账实不符以及废品处理不当、浪费严重等问题。

2 现行制度下国有资产管理的方法和措施

2.1 建立科学规范的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医院财务制度》第四十九条规定,医院应设置专门管理机构或专人,使用单位应指定人员对固定资产实施管理,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应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科学的规范的本级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办法,并组织实施。明确各级财政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明确主管部门负责对本部门所属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职能,明确医疗卫生机构负责对本单位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实施具体管理的职能。建立资产购置及使用制度、资产配置制度、资产评估与资产清查制度、资产信息管理与报告制度等,并且应当报上一级财政部门备案。

2.2 医疗机构国有资产管理措施

2.2.1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单位占有、使用的管理体制

各级财政部门是政府负责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综合管理,其中非营利性医院的主管部门负责本部门所属单位的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医院国有资产,要在院长的统一领导下,将固定资产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和使用单位组成管理系统,明确管理职责,对资产的论证、决策、构建、购置、使用一直到报废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使固定资产充分发挥效益。

医院需要购置资产和如何配置资产,使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的,应当按照规定程序经主管部门审核,报同级财政部门审批,用其他资金购置规定限额以上资产的,需报主管部门审批,主管部门将审批结果定期报同级财政部门备案。同时,资产管理部门要认真分析单位存量国有资产的现状及其履行工作职能的需要,审核资产配置的合理性。这种资产与资金的合理配置过程就是编制国有资产部门预算的过程。

2.2.2 认真开展集中清理

家底不清就难以管理。国有医院应严格国有资产管理,尽快清理手续不全、产权不清的国有资产,避免资产流失。要按照财政部《关于开展全国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认真开展专项清理工作。全面摸清资产的数量、价值、类别、分布结构等,对医院的国有资产进行清查和登记工作。根据盘点结果与账簿记录核对,对账实不符、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由国有资产使用部门和管理部门逐笔查明原因,共同编制盘盈、盘亏处理意见。待批准后及时调整有关账簿记录。

2.2.3 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对其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

加强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信息网络运行、设备管理和维护、技术档案管理记录。按照规定定期对其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的状况定期作出报告和分析评价,保障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建立信息系统,更加全面、准确、动态地反映医院资产的总量、构成、分布和变动等信息,通过信息系统对国有资产实施动态管理。具体做法是开通本单位财政专线,能与财政厅资产管理服务器保持联通状态,保证资产管理数据通过在线形式上报及进行在线业务流程审批等工作。

2.2.4 规范国有资产报废、处置行为

各医疗卫生机构应当认真履行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依法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国有资产在处置、报废中流失,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国有固定资产的报废和处置。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处置、报废。

规范资产报废处置工作,通过定期检查确认资产的耗用情况,拟报废的资产由使用部门提出申请,经资产管理部门现场核查后报送医院管理层决定是否予以报废。对于确定可以报废的资产,应按照财务处理流程进行处置,做好账务处理工作,保证账实相符。

主要参考文献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实施方案范文4

为加快建立我镇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组织服务功能,促进我镇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及县委、县政府通知要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实施意见》为指导,以《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和《省村集体财务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为依据,以增加集体收入为核心,以清理、整顿、规范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市场运作为手段,把集体统一管理、农户承包经营、村民民主决策有机结合起来,盘活村级现有存量资产,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不断增加集体财富积累的村级集体经济运营机制。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增强村级组织服务功能,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推进机制工作步骤及总体目标

(一)工作步骤:

1、安排部署阶段

自2010年3月至4月底,主要任务是宣传政策,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培训工作人员,进行组织部署。各乡镇要在全面掌握村级集体资产管理情况的基础上,选定管理基础好、集体积累较强的10%的村作为试点,先行开展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工作。

2、组织实施阶段

自5月初开始至8月底,在抓好试点,积累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镇实施方案要,严格按照省两办文件及市两办文件规定的九个步骤开展建立机制工作,实施的村数要达到总村数的80%以上。

3、总结规范阶段

自9月——2010年12月底。各乡镇在全面推进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进行逐村检查,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对工作不到位,不符合工作标准要求的村进行整改,达到村级健全机制、积累财富、增强实力的目的。并在11月中旬报县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领导小组考核验收。

4、巩固提高阶段

自2011年1月——12月。各乡镇在认真总结80%以上村集体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健全长效机制,巩固建设成果。并针对未开展农村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的基础薄弱、管理混乱的落后村,明确专人组成工作组,分村制定清理整顿方案,指导帮助村级落实集体积累机制建设工作,推动其实现由乱到治。

(二)总体目标:

要求2010年要有80%的村建立起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到2011底,全镇49个村全部健全完善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

(三)有关要求:

1、镇政府成立农村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领导小组,由主管农经工作的领导负责,纪检、组织、财政、民政、林业、水利、农经等部门人员参加。各村也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

2、选定管理基础好、集体积累较强的10%的村作为试点,4月底前完成试点任务。选定1-2个村作为示范村,宣传推广典型经验。

3、2010年起,镇政府要建立村级集体资产“集中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对村级集体建设工程、价值在300元以上的物资、设备、办公用品、等实行统一招标采购。

4、建立工作考核机制,将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建设纳入镇党委、镇政府和村级工作考核范围。

村级集体财富积累机制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立足本村实际,综合考虑区位优势、资产特点、市场需求、群众收入水平等各方面情况,合理确定资产经营管理模式;二是坚持遵循市场规律原则。充分运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规范经济合同,实行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三是坚持公开公正原则。村级集体资产的承包、租赁、出让等要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切实做到操作过程全面公开,确保资产使用者能够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四是坚持民主原则。实行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保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和监督权;五是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原则。依法开发集体资源,盘活集体资产,健全管理制度,搞好集体资产的核算,压缩各种不合理开支,防止集体资产被贪污、挪用、浪费和流失;六是严格界定列入财富积累的村级集体资产范围。重点是对集体所有的果园林木、机动地、村内空闲地、闲置校舍、集体建设用地、村集体投资兴建的相关企业、商业房屋及设施等集体经营性资产实行有偿使用。依法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土地不在其列,禁止以集体财富积累为名向村民摊派、集资、收费,决不能因此增加农民负担。

(二)资产内容

农村集体资产主要包括:1.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土地:主要指农村机动地、村内空闲地、企业占地、“四荒”资源等;2.集体所有的建筑物,包括办公、仓储房屋、商业房屋、闲置校舍等;3.集体所有的各类工具、办公设备、通讯广播设施等;4.集体所有的农业机械、农业设施:包括电机、柴油机、抽水机、喷灌机、粉碎机、播种机、农田水利及排灌设施等;5.集体所有的果园、林木:包括各种果园、林场、苗圃以及道路两旁、沟渠两边的树木等;6.村级道路:包括村地域范围内由村集体投资或村民共同出资修建的水泥路、柏油路、沙石路、桥梁等;7.村集体所有的公共设施:包括生活及文化娱乐设施等;8.村集体所有的企业资产:指村集体投资兴办的企业资产、投资增值资产及无形资产;9.其他村级集体资产等。

(三)基本步骤:

1、成立机构。各村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本村书记任担任,成员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构成,村两委负责具体工作。

2、清产建账。按农经站的各村账簿,到各村进行固定资产清查、核对、盘点,做到账物相符,造册入账。核查三荒、果园、林木、机动地、村内闲置地等是否进行合同签订,承包金是否上缴,地界丈量,核实数目,同时建立资产台账,进行详细分类登记。

3、拟定方案。清理少数人低偿或无偿使用集体资产,本着“谁所有、谁受益,谁使用、谁交费”,拟定有偿使用项目、经营方式、缴费标准,张榜公布,征求意见。根据群众意见修改相关内容,制定有偿使用方案。

4、表决方案。依据有关法规,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对有偿使用方案进行表决。表决大会要有会议纪要,表决结果要由参会人员签字确认。

5、实施方案。根据表决通过的有偿使用方案,对确定的竞价承包项目进行公开竞价,与使用者签订经济合同。

6、归档备案。合同签订后20日内,及时将有偿使用方案、经济合同、会议纪要和其他有关资料及时归档保存,将有偿使用方案和经济合同报镇农经站备案。单份经济合同年度使用费在3万元以上的,还要在合同签订后将相关经济合同和有偿使用方案报县农经总站备案。

7、应缴公示。合同签订后,将各类有偿使用资产经营方式、使用人、缴纳标准及应缴费用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布,接受村民监督。

8、集中缴费。公示之后,根据本村实际情况和资产使用筹资时间确定缴费日期,发送缴费通知单,集中时间、集中地点统一收缴所有费用。有偿使用费原则上逐年收取,不宜逐年收取的,收取期限最长不得超过当届村干部的任期。

9、缴费公示。收费结束后,立即公开各项收费结果,让全体村民明白收缴工作的进展情况,明白当年村集体收入的全部家底。

(四)标准要求:

1、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各村要成立村集体资产管理小组,组长由本村书记任担任,成员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构成,有较强的代表性。成员名单张榜公布。

2、在全面清理、整顿的基础上,建立规范的集体资产台帐。台帐对集体资产登记齐全,账实相符。

3、制定村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方案。方案经民主决策,有会议纪要,表决结果有参会人员签字,并张榜公布。

4、集体资产承包、租赁,按有偿使用方案采取招标投标、公开协商、民主定价等规范方式进行。

5、经济合同规范完善。对有偿使用的集体资产全部与使用者签定了规范的局面合同,及时按规定进行合同备案

6、有偿使用费及时、足额收缴到位,手续齐全,规范入账。

7、实行了有偿使用公示。对资产有偿使用情况和收费结果进行了张榜公布。

8、档案管理规范。建立财富积累机制过程中的组织机制、村级集体资产台账、集体资产有偿使用方案、会议记录、民主表决签字、有偿使用情况公示表、收缴有偿使用公示表、经济合同、财务会计账目、相关规章制度和文件,能够及时归档,专人专柜管理。

9、由村级在集体资产承包、租赁经营合同签订后20日内,将合同和有偿使用方案、会议纪要等有关资料附件报镇农经站存档备案,合同年度使用费在3万元以上的,要在合同签订后30日内,报县农经局备案。

10、建立完善的村级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使用决策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村级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建设集中采购制度、等制度。

11、按《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有健全的监督、审批程序,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开展日常审计、专项审计等审计过程中,未发现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五)清查内容:全面清查资产,摸清村级集体资产底数。一是清查财务资金,消除账外账。重点检查资产资源处置情况,对所形成的资金收益未按规定及时入账、纳入统一监管的,及时收缴。二是采清查资产资源,做到账物相符。对各村固定资产特别是经营性固定资产逐一进行核实盘点,造册入帐,确保资产数量及实有价值全面、真实。三是清查资源,防止体外循环。采用用现场勘查、实地测量等方法,重点对坑塘水面、土地滩涂、林木草泊等资源进行核实,准确掌握面积和数量。四是清查合同,做到规范完善。摸清资产资源的处置情况,对不合理、不规范的合同进行调整完善。

(六)运作方式:对村级集体所有的农业机械、农业设施、果园林木、闲置校舍、仓储房屋、商业房屋、集体企业,农村机动地、村内空闲地、企业占地、“四荒”资源等集体经营性资产资源的承包、租赁,按照农村集体资产资源管理使用的规定程序,采取招标投标、公开协商、民主定价等方式进行。一是以招标投标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费、租金应当通过公开竞标、竞价确定。招标应当确定方案,载明招标人的名称和地址,明确项目的名称、数量、用途、期限、标底等内容;招标方案必须履行民主程序。在招标中,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中标权。招标投标方案、招标合同报镇农经站备案。二是以公开协商方式承包、租赁集体资产资源的,承包费、租金由双方议定。三是对关系村民生产生活的有关资产,要按照维持正常运转的原则确定底价,采取召开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会议或成员代表会议进行民主决策的方式合理确定收费标准。禁止利用职权压价发包、出租集体资产。四是村级集体资产的有偿使用要由村委会与使用者依法签订规范的经济合同。原承包合同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要及时依法规范原有承包、租赁合同。

对村级集体所有的办公房屋、工具设备,桥梁、道路、公共实施等集体非经营性资产,明确管理责任人员和管理目标,做到有效使管理用,及时维护维修,防止损毁丢失。对村级集体公益事业建设工程,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包括:打井、挖渠、清淤、管道安装、闸、桥、涵工程等),乡村道路修建(包括:村庄街道硬化,村路修建等),村部及环境建设(包括:新建、改建、扩建、修缮、装潢,村内公共环境及卫生设施建设等),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等,要采取明确建设标准,实行公开招标的办法确定建设承包者,确保集体资金投入合理,工程建设质量合格。

加强村级集体财富积累的监督管理

(一)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村级集体资产管理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村级集体资产民主管理制度、村级集体资产使用决策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有偿使用制度、村级财务预算和招待情况报告制度、村级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合同管理制度等五项管理制度。同时,建立督查制度、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对集体资产管理的量化考核,奖优惩劣,检查违反集体资产管理制度,给村集体造成经济损失的行为,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责任,逐步形成集体积累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二)坚持民主监督,保障村民的民主决策权利。集体经济组织的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收益分配方案,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开支等村集体资产管理的重大事项,都要严格按照《村级事务流程图》的要求,流程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履行民主程序。各行政村要定期公布资产运营情况,听取本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资产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接受全体成员的监督。村务监督小组要认真履行职责,对村集体资产管理的事项进行监督。

(三)不断强化监管,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监督作用。不断完善规范财务委托、会计委派、集中上站办公等管理方式,积极推进会计核算电算化,逐步实现集体资产监管网络化。按照民主自愿和集体资产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和收益权不变的原则,规范会计委托工作,健全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完善服务工作流程,防止截留挪用集体资金。进一步强化审计监督。对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预算和决算、资金的使用和收益分配进行定期审计,对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集体资产问题进行重点审计,对集体资产运营进行专项审计,对审计查出的侵占集体资金和资产问题依法追究责任。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建议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作为国家能源保障重要组成部分的炼化企业,其固定资产管理具有投资金额大、资金高度密集、资产生命周期不统一、强调资产安全环保运行等特点。应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模式能有效确保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防止企业资产流失,从而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能力和经济效益。

一、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概述

(一)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开始,使用部门很少关心固定资产保养、维护要花多少钱;实物管理部门只管资产存在与否,对资产运行状态不甚关心;财务部门只管做好转资,按时计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折耗)等。这种管理的缺点是各管一段,没有资产整体概念,发挥不了资产的整体效益。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无法从整体、长远和过程上管理好资产,无法使资产价值最大化。

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Life Cycle Assets Management,简称“LCAM”)是系统工程理论在资产管理上的应用,以资产作为研究对象,从系统的整体目标出发,统筹考虑资产的规划、设计、采购、建设、运行、检修、技改、报废的全过程,在满足安全、效能的前提下追求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实现系统优化的科学方法。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是固定资产管理需要与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理论相结合而产生的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论、方法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贯穿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两者缺一不可。

(二)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及内容

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是一个全面的、动态的闭环管理过程,把它分阶段主要是为了更精细地刻画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貌,也便于建立相关流程和制度。按照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各个时期呈现的特点,其阶段划分为固定资产导入期、固定资产购建开发期、固定资产运行维护期、固定资产退出期四个阶段。

二、固定资产的基本属性

为深入探讨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问题,首先对固定资产的四种基本属性进行简单介绍。

一是实物属性。其特点是实实在在地存在,看得见摸得着。

二是价值属性。一提到价值属性,我们常常想到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如购建时多少钱、折旧是多少、账面净值是多少等。但上述的理解并不全面,主要是因为历史成本是过去的付出,属于沉没成本,我们无法再对其进行改变,因此从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来说,价值属性更应关注它的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

三是效用属性。根据会计准则对固定资产的定义,固定资产是为企业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因此,追求其收益或为经营管理提供支持是购建及持有固定资产的核心目的。

四是费用属性。一项固定资产在整个生命周期里往往需要配件消耗、维护保养、甚至更新改造等,它会带来一系列费用性的支出。有的固定资产产生的费用开支相对低一些,有的费用支出却很大。

三、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及认识的不足,目前炼化企业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重视固定资产实物和价值属性管理,轻效用和费用属性管理

通常,固定资产管理在实践中更侧重于实物和价值管理,尤其侧重于历史成本管理,如定期进行资产清查盘点以确保账实相符,通过系统管理及设立一系列台账对固定资产进行价值管理等。虽然这些工作能有效保障资产存量的清楚、核算规范,但这只是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基础管理的一部分,并不是对固定资产进行管理的目标所在。既然持有或控制一项固定资产目的是获取其效用,费用支出高低又与收益密切相关,那就更应该加强对固定资产效用属性、费用属性的管理。

(二)重静态和阶段管理,轻动态和全生命周期管理

一项固定资产从立项、购建到报废处置是一个动态的闭环管理,这一过程可能会延续若干年,现代化的管理应包括跟踪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根据不同阶段具体情况做出决策。但实践中,固定资产管理往往是关注某一时点、某一阶段的存量资产,反复进行的工作也只是固定资产的卡片、台账、清查盘点等。这种管理模式显然难以满足现代化动态管理的需求。

(三)重新资产的构建,轻不良资产的有序退出

每一项固定资产都有一个购建期、投运期、报废清理期,对于整个存量资产来说也是如此,既然有新资产的不断购建,就应该有陈旧报废资产的有序退出。尤其是炼化企业,庞大的组织架构和网络布局不可能没有因客观环境变化导致的低效资产。这就需要有组织地对该部分资产进行清理并有序退出,减轻资产包袱,提升资产质量。

(四)重阶段性管理,轻全过程管理

传统的固定资产管理习惯按阶段进行管理,一般购建阶段由发展计划部门负责,使用中根据资产功效分别交付物流等部门负责,处置清理则由实物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这样在发挥对资产专业化管理优势的同时却弱化了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过程管理,很难有一个部门对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有全面的了解。此外,目前行业内应用的ERP系统管理模块也是把一项资产根据生命期阶段或功效的不同分别分配给不同管理或使用部门,没有一个模块能够清晰地反映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全貌,这也弱化了对资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

(五)重资产购建的前期论证,轻后期评价

通常购建一项固定资产,无论是市场预测、建设规划、投资收益等都进行计划、审查及报批,但一旦资产形成交付使用部门后,对于资产前阶段的相关情况就很少问津了,这也是阶段性管理模式的弊端所在。

四、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议

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固定资产在生命期内创造的效用。所以,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应以两条主线为切入点:一是以固定资产从购建到清理的生命周期为主线;二是以生命周期内固定资产的四种属性为抓手,以达到提升管理水平、充分发挥固定资产效用的目的。为达到以上目的,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组建强有力的固定资产综合管理部门

企业要成立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组织机构,强调其管理范围的全面性,而不是依靠财务或某一阶段性的资产管理部门。同时,强调综合管理职能,围绕导入期、购建开发期、运行维护期、退出期等四个阶段的资产管理,负责评估本企业的资产状态;制定管理策略,设计工作流程,建立评估考核和保障机制;策划实施方案,合理配置资源,跟踪任务指标执行情况,制定纠正偏离目标的措施。专业化综合管理的实施反过来也能为阶段性资产使用部门提供支持,为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

(二)围绕四种属性加强固定资产管理

目前,对固定资产价值属性和实物属性的管理相对较完善,无论是购建、报废还是清查盘点制度都比较成熟全面,能够有效保证账实相符及核算准确,但对效用和费用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能仅仅停留在使用上,应该关注如何充分发挥其功效,获取最大效用。实现这一目的的前提是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分析评价,包括分析投资回报、市场前景,研判其盈利趋势等。费用属性为效用属并对其产生影响,对一项固定资产进行维修保养是为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获取持续稳定效用,但这种费用开支不能简单地停留在功能修复及部件的维护保养,更应该注重提升资产新功效,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产能。

(三)构建闭环管理的总体工作流程

企业要科学构建和协调各个阶段的工作流程,建立标准的工作规则和常态机制。对现行的规划、前期、设计、招标采购、工程建设、运行维护、检修、技改、资产报废、财务、绩效等方面的制度、标准进行梳理、评估、检查和修订。资产状态评估在工作流程中处于重要的位置,在优化各个阶段内部自我评价的同时,要强化其他相关阶段的信息反馈与评估,实现闭环管理。

(四)建立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分析报告制度

首先,设定资产管理目标;其次,按资产类别建立管理指标体系,尽量使用量化指标,无法量化的使用定性指标并确立指标达标标准,明确指标要达到的水平;最后,定期组织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分析会,形成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管理分析报告。通过对比资产管理目标及指标标准,明确资产管理水平所处的位置、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确定提高和改进资产管理的方向和路径,不断提高资产全过程管理的水平,提高资产投入产出的效率和效果。

(五)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成本财务管控及设备监造工作体系。

企业的工作人员应该依据设备运行和检修标准化成本定额体系,补充完善全资产、全生命成本预算和核算制度,健全精细化的资产全生命周期成本财务管控体系。工作人员要按照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强化主要设备的驻厂监造,扩大监造范围,开展标准化监造工作,完善资产质量管理,建立健全全生命周期成本财务管控及设备监造工作体系。

(六)实现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

目前,我们使用的系统没有一个专门的管理模块与所有相关的模块衔接,在资产管理中,不能针对某项固定资产生命周期的特定阶段进行管理。如果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分析评价,则需要从多个模块中取数,进行汇总分析,这样工作量较大而且容易出错误。笔者认为,应开发一个固定资产综合管理模块,根据需求对其进行客制化的升级,使该模块可以穿透不同年度的数据,且可以从不同模块中取数,实现单项固定资产横向、纵向的数据归集分析。

(七)形成合理的资产退出机制

目前,固定资产管理较侧重于资产购建,却忽视了固定资产合理退出在存量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作用。合理的资产退出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通过低效资产的有序退出优化资产结构,提高在营主业资产的创效能力,提高企业创效能力;二是选择恰当的退出方式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习惯上我们对退出资产的处理往往是简单地变卖,其实有些退出资产以恰当的方式或在恰当的时机处置有可能带来可观的收益,如拍卖出售一般比商务谈判或唯一买家效果要好;有时拆卸出售比整体出售效果要好。纳入变卖阶段的固定资产就是商品,找准时机可以卖出好价格,提高收益水平。

(八)时刻不放松固定资产安全管理

固定资产安全管理贯穿于固定资产购建、运营、处置全生命周期并与四种属息相关。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安全管理不得当,加强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就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管理部门还是使用部门,均应警钟长鸣,绷紧安全管理这根弦,认真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固定资产在生命周期中管理安全、运行安全、处置安全。

综上所述,炼化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个系统的、长期性的艰巨工程,随着科技的发展,管理模式也必须不断地改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新问题的需要。同时,也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探讨,不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才能减少工作失误,使资产资源发挥最大效益。

参考文献:

[1]刘卫民.石化企业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探讨[J].现代商业,2013(10).

[2]陈新胜.油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探讨[J].生理油田党校学报,2013(07).

[3]戴戈,武钢尧.固定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之探索实践[J].通信企业管理,2012(11).

固定资产清查盘点实施方案范文6

【关键词】 电力公司; 财务集约化; 两个融合; 三个重点; 五个提高

一、坚持“三思三晋”工作方式和发展战略,深入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

2011年以来,公司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国家电网公司工作部署,坚持“三思三晋”工作方式和发展战略,按照公司确定的目标任务,以11项重大引领工作为抓手,加快电网建设,确保安全稳定,深入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公司和电网发展取得了新成效,生产经营主要指标显著提升。

(一)强化组织实施,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扎实推进

一是在全面学习国家电网公司深化应用方案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制定下发了公司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实施细则,明确了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工作目标、原则、重点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细化分解了53项工作子任务,落实到4个专业组、9个部门、29个基层单位,同步细化重点工作里程碑计划115项。二是制定了公司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分类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定期对各专业、各单位工作情况进行考核通报和督导,抓住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寻找差距,制定改进措施,定期跟踪进展情况,确保了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二)完善财务标准,基础信息管理有序规范

一是建立会计政策平台,实现了重要会计政策的在线管理,强化对会计科目的管控力度,会计科目变更报批率达到100%。二是推广实施财务主数据标准,加强主数据平台建设,促进财务信息统一规范,清理虚拟供应商客户1 653个,完成61 748个物资供应商及员工信息银行代码的切换,税率代码等各类主数据的系统配置全部完成,国家电网公司已的主数据统一率达到100%。三是按照“分类合理、覆盖全面、步骤严谨、控制完善、运转高效”的原则,梳理完善会计科目与预算科目对应关系912个,统一规范预算管理流程17个、会计核算流程23个,推动财务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控制方法的高度统一,切实增强了财务管控能力。四是完善标准成本体系,制定完成配网检修标准成本34项、高损台区治理项目标准成本64项;拓宽生产运营标准成本管控范围,按照作业成本法制定了用电计量、信息运维等成本标准,标准成本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五是组织编写了《山西省电力公司财务应用系统操作手册》(五卷160万字),已由中国电力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尚属首例。手册紧密联系公司财务实际,以财务与业务的集成融合为重点,对资产、工程、物资、修理、薪酬等15类业务、2 000余条会计科目进行了详细梳理,明确集成规则、操作流程、会计分录,对年度结账、辅助转资等13类专项操作进行了规范,同时在财务信息系统中固化了会计处理模板,为公司财务会计业务规范化、标准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深化会计集中核算,会计基础管理进一步夯实

一是面对公司系统管理链条长、会计主体多、业务类型复杂的情况,仔细研究、勇于尝试,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开发内部协同平台,连续六个月财务集团对账率达到99%以上,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名列前茅。二是运用集中报账平台进行新增开发,实现所有会计业务通过单据传递方式集成,大大提高了会计凭证集成率和准确率。公司系统全口径单位实现财务快报和月度报表“一键式”生成,在国家电网公司快报与月报准确率考核中处于领先水平。三是加强会计决算管理,优化决算编报体系,细化审核内容,加强在线审核与现场审核,提高了决算编制与审核效率。四是积极运用集约化成果,研究开发完成财务辅助决策系统,建立分析模型,实现了公司系统财务决策分析、风险预警、同业对标多维度信息的实时生成,为经营决策和业绩评价提供了准确、详实的信息,为推动公司系统资产经营对标提供了平台。

(四)推进资金集中管理,资金保障、结算效率明显提升

一是在银根紧缩的情况下,加强沟通并合理调配,从国家电网公司、中电财、英大信托公司解决内部融资59亿元,与中国工商银行山西省分行签署20亿元《循环贷款合同》,为省公司发展和电网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二是积极拓展电费归集途径,在吕梁分公司开展信用社电费资金归集试点,统一在供电分公司开设一个账户,撤销了54个供电所账户,运用“四级编码”树状结构资金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电费缴存、清单对账、实时划转的准确率,保障了资金安全。三是在公司系统全面推行资金“电子支付”,通过在线审批,截至2011年11月底,公司系统108个预算编制单位成功实现电子支付875笔,金额32.79亿元,电子结算完成率86%,实现了公司系统资金支付管理的电子化、规范化,保障了资金支付的高效、快捷、安全。

(五)加快主辅分离改革,资产质量明显好转

一是顺利完成主辅分离改革。按照国资委和国家电网公司主辅分离改革方案,全面清理上报了辅业单位资产负债、垫支款项、担保、资产占用以及影响分离改革实施的重大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成和信职工股收购工作,圆满完成了和辅业单位国有产权划转协议的签订,突出了电网主营业务,优化了公司资产结构,提高了公司资产质量,降低了公司经营风险。二是资产全过程管理不断提升。整体产权级次、固定资产与设备联动率、重点低值易耗品在线管理完成率等9项指标在国家电网公司考核中名列前茅,重点低值易耗品实现在线管理,资产信息标准进一步统一,为资产管理辅助决策分析夯实了基础。三是采取针对性措施有效化解了资金短缺、政策障碍、人员安置等困难,完成了晋能国际经贸有限公司、晋能钢结构有限公司清算,山西捷益热能设备有限公司划转辅业单位,清理了低效无效投资,有效缩短了产权级次和管理链条。四是深入开展资产清查。在2010年完成110kV及以上资产清查的基础上,2011年完成了35kV及以下电网资产清查。同时,加强农电资产管理,在临汾公司试点开发完成农电资产可视化管理系统,农电资产管理创新取得突破,目前已初步具备推广应用条件。

(六)加强预算集约调控,预算资源优化配置能力不断增强

一是深化项目预算管理,建立完善公司11类项目子库,基本实现了对基建、技改、大修、科信、固定资产零购等项目的全口径储备管理,并推动各专业项目储备库实用化、常态化运行。二是强化购售电、人工、大修、营销、科技、固定资产投入及专项成本需求对财务预算的支撑作用。加强项目安排与预算衔接,促进了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的协同。三是做好财务预算与项目预算和作业预算的衔接,切实做到了“项目服从预算”。把项目对应到具体作业,费用的消耗对应到最底层资产,切实做到了作业预算与标准成本的衔接,科学确定材料、人工、机械台班的消耗水平,将标准成本落到实处。四是加强预算执行控制,深化预算闭环管理。在公司系统各单位全面推行月度现金流量预算,运用预算、控制功能,实现预算与SAP及资金支付模块集成应用,提高了预算执行控制能力。五是加强成本精益管理,进一步防范经营风险。细化成本科目、支出标准和核算规则,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对因公出国、公务用车等六项费用分类核算要求,加强分项考核,提高成本管控的精细度和针对性。

(七)拓展系统集成应用,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新突破

一是优化财务管控模块功能,提高系统稳定性,实现了ERP、财务管控、凭证协同、员工报销等业务系统与企业门户等基础平台的一体化应用。二是完善财务管控、成熟套装及项目储备库之间的集成平台,实现了项目预算全部由项目储备库自动,将项目储备与标准成本建设成果有机结合,全面推进了“五库合一”的应用。三是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应用持续深化,完成财务信息平台会计凭证双向实时传递、预算控制等集成接口的开发,优化财务与人资、经法、营销等集成接口,完成了财务管控系统与物资模块集成,实现现金流预算按旬编制,物资采购付款信息自动生成。年度预算编制实现了从综合计划、项目储备、交易、ERP、经法等各个系统中集成的管理目标,提高了财务与业务信息的关联性、一致性和及时性。四是深化系统应用。完成近400项业务需求及功能差异分析,近1 800个功能点的开发部署,“一键式”报表、电子支付、月度预算等模块均得到了全面应用,实现了物资、设备、资产“三码合一”,实现了现场设备与ERP设备、财务模块的实时联动,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新突破。

(八)积极争取电价政策,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提升

一是准备充分、工作扎实,争取电价政策取得显著成效。2011年两次电价调整中,在国家解决煤电价格矛盾、不考虑电网电价问题的情况下,积极汇报沟通,充分利用电源基地建设基金空间,疏导电网电价每千瓦时2厘钱;在基金政策衔接上,争取到从2011年年初将基金并入电价;采取“事前疏导”的措施,对煤层气发电补贴、提黄灌溉电量优惠、脱硝试点加价等超前予以疏导,间接提高了输配电价水平,为电网发展和公司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务支撑。二是规范自备机组管理,以太钢自备机组为契机,取得了自备机组“按全部受电变压器容量收取基本电费”的重大政策突破,采取自发自用电量“先上网再销售”模式,规范了自备电厂管理,扩大了市场占有率。三是积极沟通、拓宽电网建设资金渠道,新建住宅小区配套供电设施取得突破。太原、运城、阳泉分公司获批收费政策,为规范售电市场管理、实施居民阶梯电价创造了条件。四是积极稳妥开展输配电价研究测算,参与了电网输配电价参数的合理取值问题研究,为下一步争取有利于确保公司稳定健康发展的电价政策,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奠定了基础。

(九)增强工程“两算”管控,基建财务管理成效明显

一是全面推广应用基建辅助转资系统,提高工程业务信息与财务业务的集成率,当年新开工工程转资应用率为100%。二是积极研究国家电网公司基建标准成本体系,细化各阶段财务管理重点,为基建标准成本的全面推行奠定基础。三是强化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实施“两算”里程碑计划管理,对公司电网工程、2010年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开展重点跟踪,定期通报、专项督导,实现工程建设进度与财务进度“两轮”驱动。四是积极参与项目可研、初步设计审查,从业务源头规范流程、控制工程成本造价。通过“找短板、强基础、抓深化、重应用”,基建财务管理基础不断巩固,管理理念不断深化,管理内涵不断拓展,工程财务管控力成效明显。

(十)强化财会队伍建设,依法从严治企水平得到提高

一是开展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编制完成《山西省电力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实施细则》,建立了全面风险管理考评指标体系,组织开展风险识别和评估,明确风险管理目标,落实风险管理责任。二是先后组织了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治理、依法从严治企财务专项督查、依法治企审计等各项检查,按照财务专项检查整改要求,针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目标、细化整改内容、落实整改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强化制度执行力。三是扩大在线稽核范围,优化在线稽核功能,完善稽核规则,公司在线稽核覆盖率超过70%,风险诊断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四是队伍建设实现新突破。公司在举办两期财务管控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了“建功十二五、奉献在岗位”财务集约化协同技术技能比武竞赛,注重培养、强化训练、公平选拔,为优秀专业人才脱颖而出、展才释能提供了平台,激发了广大财会人员的学习热情。在国家电网公司2011年财务调考中,公司有两名同志分别获得基建财务管理、预算管理个人前十名,受到国家电网公司表彰,为公司争得了荣誉。实现了财会队伍素质和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水平“双提升”。

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继续深入推进,信息化平台得到优化提升,财务与业务进一步融合,财务管控的深度、广度和精度进一步提高,依法从严治企进一步加强。

二、财务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

当前,公司经营和财务工作总体态势良好,经营效益稳步增长,财务状况保持稳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但同时也要看到,宏观经济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外部经营形势不容乐观,公司内部管理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财务工作仍然面临严峻挑战。

(一)宏观形势下所面临的挑战

一是目前国际金融形势变化莫测,央行对新增贷款规模仍然控制较严,存款准备金率虽有所下调,但货币政策尚未发生方向性变化,资金供给仍然紧张,公司融资面临较大难度,融资成本有可能进一步增加。二是电量增长趋缓,增量效益减少。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等影响,2011年1—11月份公司售电量增速呈现下滑趋势,电量增长对效益的贡献度有所下降。三是电价矛盾仍较突出。当前输配电价机制尚未建立,在煤电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电网环节积累的电价矛盾难以疏导,公司发展仍然缺乏电价机制保障。目前公司垫付脱硫加价补贴资金日益增加,加之可再生能源及燃气机组大规模投产,电价矛盾持续累积趋势明显。四是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日趋严格,依法从严治企压力加大。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垄断行业,国资委、电监会、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对公司的监管将更加全面深入,公司接受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加强依法从严治企的压力不断加大。

(二)内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务集约化与“五大”体系建设需要协同推进。“三集五大”是推进公司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要求和重大举措。2012年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启动推进“大规划、大建设、大检修、大运行、大营销”体系建设,公司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经济关系、管控模式等都发生重大变革。财务集约化如何支持“五大”体系建设,实现价值链和业务链紧密融合、协同运作,提升财务对业务的服务和管控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二是电网发展对财务保障的要求越来越高。2012年电网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电网主业盈利能力不足以支撑电网发展,公司资产负债率远远超过国资委75%的警戒线,财务保障能力面临新的挑战。三是公司经营管理还存在薄弱环节。由于公司历史沿革复杂、法人层级多、管理链条长、经营摊子大,从财务专项检查情况看,存在着不少历史遗留问题、有章不循和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利益驱动导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部分单位在电量抄收、工程建设、物资管理、成本使用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与多经、集体企业关联交易不尽规范,有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四是公司财务监管体制机制尚待完善。部分业务单元没有完全按财务规则开展活动,“条块分割”现象比较突出,部分单位法制观念淡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不强,对国家法律法规贯彻不彻底,对公司规章制度执行不坚决。部分单位财务部门未能有效发挥监督职责,各级分管财务的领导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对本单位、对上级单位正确履职履责的机制尚不完善,基层财务管理职能弱化的现象比较明显。经营中的违章违纪事件仍有发生,依法理财、规范经营的任务依然较重。

三、把握一条主线、加强两个融合、抓住三个重点、推动五个提高

结合内外部经营形势和公司党组对财务工作的要求,公司财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公司党组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主线,持续加强财务与业务的融合,财务集约化与“五大”体系建设的融合,紧紧抓住财务集约管理规范化、信息化、深化细化的重点,全力推动公司财务资源调控水平、战略引领水平、精益管控水平、保障支撑水平、风险防控水平的提高,助力公司整体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概括起来讲就是“把握一条主线、加强两个融合、抓住三个重点、推动五个提高。

(一)以“战略引领、强化考核”为目标,不断强化预算的调控力和执行力

一是以公司战略为导向及时调整年度预算目标,提高预算对战略的适应性。在公司投资决策、预算安排中坚持价值创造导向和经济效益优先原则,优化公司资源配置,强化预算对经济活动的综合平衡作用,增强公司管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二是开展滚动预算编制,在所属供电公司及子公司开展按季(月)滚动预算编制,将年度预算目标分解落实,确保年度战略目标“落地”。三是进一步加强成本精益化管理,结合物价变动、生产经营业务变化等情况,修订完善各类单位费用分类和支出标准,扩大标准成本的覆盖面、适应性;在试点基础上推行作业成本管理,提升一线成本管理精益化水平;加大对专项成本需求调研和审核力度,提升预算对企业资源的调控能力。四是深化项目预算管理,夯实项目管理基础,确保入库项目规模适度、评级科学。提高项目申报与标准作业库集成应用范围,构建标准作业、项目成本、作业工单之间的“强关联”模型,为项目作业标准成本管理奠定基础。五是动态跟踪各类成本入账,及时了解掌握各单位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业务预算分析和通报制度,从源头上强化预算执行控制,突出预算的“全面性、协同性、严肃性”。六是优化考核指标,加大考核力度,按照“导向清晰、责任明确、计分科学、易于操作”的原则,修订完善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前移考核责任关口,健全激励约束机制。

(二)以“集团管控、优化流程”为基础,全面提升资金保障能力

一是完善资金管控平台,继续强化集团账户管理,完善资金管理实时监控功能,满足各单位对集团账户实时查询、分析和监控。统一规范集团账户会计处理标准,以每日汇总形式全过程反映集团账户内资金运动,确保资金安全、核算规范。二是严格银行账户管控,进一步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实现银行账户信息与主数据平台的无缝衔接,确保银行账户变动审批与会计科目的变更实现集成联动,杜绝表外账户“体外循环”。进一步优化资金支付路径,提高操作的实用性、便捷性、安全性,确保资金收支顺畅、安全高效。三是搭建公司统一“票据池”,实现票据在线集中管理。细化财务管控系统与营销系统、中电财票据系统、银行票据系统的集成,实现银行汇票信息的自动获取和在线处理,提高票据业务的流转效率和风险防范能力。四是进一步推进资金集中支付与统一结算。出台《山西省电力公司大额资金集中支付实施细则》,优化资金结算平台功能,拓宽集中支付覆盖面,完善流程审批及内部岗位牵制制度,推进集中支付与现金流量预算的有机衔接,确保公司大额资金集中支付安全可靠。五是加强资金安全预警体系建设,组织开展资金安全检查、现金盘点及银行账户未达账项抽查,建立营销现金收费信息与银行现金缴费核查机制,严格不相容岗位分离,落实资金支付密钥定期更换制度,健全资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公司资金安全。

(三)以“优化整合、规范有序”为依据,不断提高资产管理标准化、精益化水平

一是加大力度清理非核心业务资产和低效无效投资,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提高资本运作效率和效益。二是深化资产精益管理,积极利用资产清查成果,修订完善固定资产管理规范,健全资产设备联动管理机制。规范资产设备对应关系,推动资产设备全过程统一联动,深化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不断提升资产信息对经营决策的支撑能力。三是全面开展土地权属和房屋权证清理规范工作,完善权证手续。加强无形资产权属保护,推进知识产权统一管控,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四是加强用户资产接收管理,规范接收程序,确保电网安全稳定、接收依法合规,努力提升电网有效资产比重。五是积极稳妥做好主多分开、多经资产收购整合财务工作,严格按规范程序开展审计、清算、评估、备案等工作,确保主多分开工作规范有序。六是扎实做好主辅分离国有产权划转移交及后续担保转移工作。在担保转移前,及时督促跟踪辅业单位财务状况,确保由省公司承担担保责任的银行借款按期偿还,严格控制或有风险。七是推进账销案存资产追索和销案工作。按照国资委账销案存资产管理工作规则,加大对账销案存资产的管理力度,严格追索,对追索无望的资产依法收集证据,中介机构审核后,按内部管理程序审批后销案,不断提升资产管理精益化水平。

(四)以“标准成本、全程管控”为抓手,切实发挥基建财务管理过程管控职能

一是全面应用基建标准成本体系,切实发挥标准成本功能,抓好关键环节管控,有效控制工程成本。进一步落实工程竣工决算分级审批制度,把好决算转资收口关。二是深入推进工程财务全过程管理,从工程“前期规划与设计”成本控制管理为源头,完善项目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概算、招标采购、工程结算和竣工决算等关键环节的基建财务管理,充分发挥工程财务在项目投资及资产价值形成全过程中的管控作用。三是加强工程财务经济效益分析,完善基建财务管理报表体系和财务专项分析制度,实施项目立项与工程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管理,进一步提高财务的决策控制能力。四是进一步完善结算与决算基础业务信息,以强化竣工决算审核与批复管理为抓手,进一步提高工程竣工决算编制质量与时效。五是强化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项目资金支付、成本入账及竣工决算管理,确保中央财政资金使用安全。六是加强工程财务风险管理。健全制度,优化流程,完善方法,建立工程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切实防范工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

(五)以“完善标准、加强融合”为核心,继续拓展会计集中核算广度深度

一是结合国家电网公司新修订的会计基础规范,紧密联系公司实际,系统梳理会计基础业务,修订《山西省电力公司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与《山西省电力公司财务应用手册》互为补充,形成公司统一的标准规范和操作指南,为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管控标准流程,结合公司实际,制定省公司财务管控标准流程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进一步提高财务工作流程规范化水平。三是继续深化会计集中管理,进一步规范关联交易,强化集团对账考核,优化结账程序,加强账表一致性审核,严控报表质量,将决算审核由年度集中汇审分解到月度在线审核,将对账工作由会计期末管理转入日常管理,将会计政策由年度一次上报审批改为实时在线审核,切实提升财务报表的时效性,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四是按照“五大体系”建设进程,紧密结合业务前端的组织体系变化,及时调整会计核算体系和财务管理界面,优化财务应用系统,为五大体系建设提供坚强财务保障。

(六)以“深化细化、业务集成”为支撑,进一步提高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

一是进一步提升、优化系统功能。全面完成财务主数据实施,优化业务流程和系统实现路径,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从“功能导向”向“业务导向”、“用户导向”转变,开展系统易用化研究,改进系统实现方式,统筹推进成熟套装软件、财务管控、员工报销、协同平台的模块融合,提升信息平台实用性。通过深化细化财务信息集成应用,达到“操作处理规范、业务流程标准、应用集成通用、信息反映多维、系统功能实用”的目标。二是结合“三集五大”建设要求,系统分析“五大”管理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变化对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影响,按照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的要求,进一步梳理集成需求,加强流程衔接,推动管理融合,促进协同运作。三是拓展财务分析主题,完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和经营辅助决策支持功能,细化成本分类,集成业务数据,拓展经营分析的广度、深度、细度,通过对财务指标分析的追本溯源,开展业务数据源头治理,及时发现经营活动中异常情况,让数据“说话”,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第一手信息,提升财务对公司经营决策的支持能力。四是进一步加强会计决算管理,改革决算审核方式,坚持在线审核与现场审核并重,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数据质量控制。现场审核主要关注重大经济事项、重要业务处理和重点风险隐患,切实使年度决算编制成为总结经营发展状况、能够有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加强决算信息的分析利用,建立健全评估模型,对各单位财务经营情况进行测评诊断,增强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支持服务能力。

(七)以“主动沟通、积极筹划”为前提,千方百计争取电价财税政策支持

一是配合省物价局做好有关居民生活用电阶梯电价成本监审和听证、舆论宣传工作,与营销部门及早研究阶梯电价执行中有关计量、免费用电处理等后续工作,快速推进居民阶梯电价实施。二是加强课题研究,提高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和针对性。重点研究跨区送电价格形成和调整机制、电动汽车充换电价格机制、两部制电价执行范围扩大政策、居民生活用电峰谷电价政策等存在突出矛盾和适应改革方向的热点内容。三是做好价格收费政策争取和实施工作。争取推广居民住宅小区收费政策和供电服务收费政策,及时研究制定有关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等配套管理办法;争取完善自备电厂有关收费政策,规范电量结算行为,扩大市场占有率。四是配合价格主管部门稳妥推进输配电成本监审和输配电价测算工作,跟踪国家有关电力市场改革动向,及早研究有关电价政策、提出合理化建议。五是加强财税筹划,争取政策支持。编制完善公司税务工作手册,固化纳税工作流程,促进税务管理标准化,夯实纳税基础工作,保证依法规范纳税。开展税务筹划,合理合法减轻公司税负。加强对重大财税问题的系统性、前瞻性研究,争取工作主动。建立纳税评估模型,开展纳税管理考核评价。健全纳税风险管理体系,强化纳税分析,防控财税重大风险。

(八)以“完善制度、夯实基础”为根本,全面加强依法从严治企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一是要建立健全“事前预警预防、事中在线稽核、事后检查整改”三道防线,完善风险管控体系,夯实基础工作,提升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促进依法从严治企。二是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财务稽核管理制度和在线稽核应用指南,规范在线稽核工作方式,完善稽核规则,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和特殊开支项目进行专项稽核。紧密结合财务岗位职责,开展日常稽核,不断提升在线稽核水平。三是持续完善风险管理与内部评价体系,搭建财务风险预警平台,跟踪分析经营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关键风险点,对异常情况进行风险预警提示,实现风险实时监控。四是开展会计基础工作专项检查,促进各单位进一步夯实管理基础,规范会计行为。对历次审计、财务检查出的问题,全面梳理、举一反三,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环节控制,落实岗位责任、强化业绩考核,建立健全自我约束机制。五是落实重大财务事项报告制度,按照重大财务事项报告的要求,必须定期报告相关情况,对重大财务收支、职工保障、外部检查等事项,必须及时报告,确保上下信息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