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助理工作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辅导员助理工作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辅导员助理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辅导员助理;大学新生;教育管理;模式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国家教育部2006年的《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6条指出: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班主任。[1]但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中国在短短五六年的时间里,就跨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这一跨越式发展,使得当前大学生中学习能力欠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现象明显增多,再加之社会多元化思想观念的混杂,非主流文化的流行,学生的思想教育面临的新情况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专职辅导员从人数配比到工作难度都大大提高了。

德州学院计算机系将改革第一学年教育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突破口,在大三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新生辅导员助理,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围绕新生的教育管理开展工作,进行了有效开展学生工作的有益探索。

一、辅导员助理的定位及其工作内容

1、辅导员助理的工作定位

辅导员助理只是协助辅导员开展工作,完成一部分工作任务,而且是在辅导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不能完全取代辅导员,工作任务应该具体,目标应该明确。

辅导员助理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行为和纪律教育,比如:用学生奖励条例激励新生,用学生违纪处分条例规范新生的行为。如:深入学生宿舍,抓好学生的宿舍管理;不定期抽查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发现问题及时与辅导员沟通;检查学生遵守学校、系部规章制度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和辅导员沟通解决。协助辅导员与新生交流学习方法、传授学习经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2、辅导员助理的工作内容

做为新生辅导员,在学生思想状况复杂且对大学学习、生活不了解的情况下,依靠辅导员助理,可以更加深入细致地开展工作。

(1)新生入学教育。新生刚入学时,从系领导到辅导员,集中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在课余时间,要求辅导员助理也要从他们的角度,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实施效果非常明显。因为,第一,辅导员助理在年龄上和心理上更加容易和新生进行交流和沟通,他们说的话,更容易为新生所接受,能及时的、正确的帮助和引导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第二,辅导员助理是高年级优秀学生,他们无论从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能够在新生中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从这一点上看,辅导员助理在工作中表现出了较强的渗透能力、感化能力和激励能力。

(2)日常事务性工作。对于辅导员来说,由于学生人数多,班级多,事务性的工作多,在工作中难免有不细致的地方。

辅导员助理应该帮助辅导员完成一部分事务性工作,如:军训工作、宿舍管理、团建工作、纪律管理等。这样,辅导员可以解脱出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3)指导新生专业学习,培养新生的专业兴趣。辅导员助理都是从高年级学生中选出的品学兼优的学生,能起到榜样的教育作用,由于辅导员助理和新生有着同样的经历,同样的专业背景,甚至同样的奋斗目标,所以他们更加了解新生在专业学习上遇到的困难,深知新生入学后所遇到的问题和疑惑,他们用自己昨天的经验和教训去启发新生正确对待自己的今天,同时以自己今天的成功与挫折引导新生去迎接自己的明天,能够达到现身说法、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他们对学生的指导也更有针对性和时效性,能够使新生在求学的道路上,少走一点弯路。[2]

二、辅导员助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的成绩与不足

经过实践,在辅导员助理模式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辅导员助理在新生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上,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并且,这些辅导员助理自身的素质和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锻炼,首先,他们会站在院系的角度来分析和处理问题,这就有利于他们树立全局观念,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第二,他们会有目的地锻炼自己的组织能力、演讲表达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3]第三,提高了思想觉悟,这个角色促使他们在宿舍、食堂等公共场所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充分发挥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

在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不足,首先,辅导员助理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理论知识,在处理和解决问题上存在简单、盲目、说话随便等问题。第二,辅导员助理容易和所带的班级打成一片,这其中,不乏有和辅导员助理关系比较好的同学,这样,他们工作起来容易感情用事,使辅导员无法了解真实情况。第三,辅导员助理的身份是学生,他们不能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特别是当辅导员的管理意图与学生意愿不一致时,他们会不自觉的站在学生一边,形成工作阻碍。

对任期这一问题,辅导员助理的工作是前紧后松,新生刚入学时要处理很多事务,但是一学期后,新生班委会逐渐成熟,能够直接负责一些班级事务,新生经过一学期的引导和自我摸索,也已经基本上熟悉了大学生活,辅导员助理的作用越来越小,所以,最佳任期为一学期。

三、用改革的精神和措施推进辅导员助理工作

辅导员助理模式对新生的教育管理、对高年级学生的能力、素质的培养作用显著,我们要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法,继续做好这项工作。

1、做好辅导员助理的培训工作

尽管辅导员助理是高年级学生中的优秀学生,无论在文化素质还是在综合能力上,都比较优秀,但从事大学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我们要在政治理论水平、思想认识、工作能力、工作方法上,对他们进行培训,使他们尽快的适应工作,高效的完成工作。

2、在工作过程中,明确要求,加强监督

辅导员助理本身还是学生,他们的工作方法、处世态度还不成熟,在工作过程中,肯定会出现问题,辅导员不能交代任务后就成了甩手大掌柜,而应与他们多交流,对他们的工作进行规范,明确他们

的工作职责和重点,使他们明确工作思路。而这一过程,也是监督的过程,可以防止一些不正之风的形成。

另外,在工作中,他们肯定会占用一定的学习时间,所以辅导员还要帮助他们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从爱护、培养的角度出发,指导辅导员助理搞好学习,做好工作。

3、采取有效措施,发挥辅导员助理的工作积极性

首先,要明确辅导员助理工作的重要性。这项工作的复杂性是普通学生干部所不能及的,这一点,对于那些竞争辅导员助理这一职位的优秀学生来说,具有绝对的吸引力和挑战性。

其次,给他们相应的权利,涉及班级日常的具体管理事务,均可放手让辅导员助理去干,比如说组织活动、例行班会等,但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要做到加强监督与指导。

最后,设立奖惩制度,系部应该定期对他们进行考核,方式应该包括辅导员评议、班级学生评议以及班级学风情况、宿舍卫生成绩、班级学生违纪情况等。工作有成绩的辅导员助理,要让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在高校中实行新生辅导员助理制度,对于加强高校的新生管理,使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在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第24号令.

[2]陈峥.高校“助理班主任”模式的利弊分析.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

[3]操绪江,杜国锋. 高校学生工作“辅导员助理”模式探讨. 山东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8.

【作者简介】

辅导员助理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思政工作

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育人实践中,探索出建立层次、责任、目标分明的班级管理工作体系,即建立“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形成纵横并举,专兼结合的工作格局,在工作开展中四个层面通力配合,全程参与班级过程管理,不断加强教育资源整合的力度,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立体化组织领导运行机制,为学院班级管理中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一、“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涵义

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模式从传统的班主任、辅导员的“二元”模式向“四位一体”模式转变,构建一个全方位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平台。“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即:班级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助理为构架的“四位”,紧紧围绕服务学生成长成材的“一体”开展教育和服务工作。班级导师均由多年教龄的资深专家和学科带头人组成,对班级进行一对一的帮扶,班级导师的设立将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心理疏导和生活指导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针对该班级学生所学专业开展专业文化教育,同时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进行针对性指导。班主任助理是由系部的学生会干部和学生党员组成,是班主任和辅导员与班级联系的桥梁,他们以学长的身份引导学生快速熟悉大学学习环境和适应大学生活,为班级管理发挥信息员作用,是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得力助手。班级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助理相结合的“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是对传统班级的班主任、辅导员“二元”管理模式的完善和提高,是针对新生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结构性矛盾而采用的新的管理模式,它的实施不但可以减轻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工作强度,而且有益于学生健康成长,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为构建“全员参与、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新模式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凭借“四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扎实推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能进一步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逐步完善“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体系,也必将为今后学生管理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作用发挥

从人才培养的战略角度开展“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教育模式,实行班级导师、班主任、辅导员和班主任助理共同负责制,有力促进了学生管理工作成效的推进。各系部系党总支一班人亲自指导,从人员配备、工作的指导等方面有力地推动了“四位一体”工作,很多专业带头人亲自担任班导师,在广大教师当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正是由于有了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系部“四位一体”的班级管理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蓬勃发展,在全院进一步深化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营造出良好的育人氛围。

1.班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提升。“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实施后,思政工作一线的老师注重及时把握学生思想动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成为学生信赖的思想导师和知心朋友。他们经常深入到学生班级和公寓,通过召开班会、座谈交流和个别谈心等形式开展细致入微的教育工作,及时解答和帮扶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难题,指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快速适应大学校园的生活学习,积极引导学生理性表达思想热情,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专业文化素养。

2.班级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班级导师带领学生参观企业,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科技创新和社团等活动,提高了学生的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精神,拓宽学生学习领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提高专业文化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化学工程系2010级班级导师张文英、于晓萍、王富花等老师带领同学参加全国化学检验工和化学总控工比赛中均获得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共申请江苏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2项,极大鼓舞了学生们对老师和专业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班级学生就业和学历提升得到大力支持。班级导师、班主任助理、班主任、辅导员向学生们通过专业发展前景的介绍,帮助学生尽早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在就业应聘过程中能够准确定位,到达就业岗位后能够快速熟悉工作业务,在很短时间内成为业务熟手,频频受到用人单位好评,为学生就业打开了大门;此外,班级导师在学生专接本、专转本、推荐攻读本科等方面发挥参谋人作用,帮助学生分析各个选择的有利因素,为学生向更高层次迈进奠定基础和解决后顾之忧。

4.班级学生的实际困难得到更多的帮扶。班级导师、班主任助理、班主任、辅导员用真心感动学生,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和友谊。关爱学生、帮助学生的例子在班导师、助理、班主任、辅导员中不胜枚举,“四位”时刻关心学生,为他们排忧解难,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建立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受到学生的喜爱,用真情感动学生,用真心帮助学生,用先进事例影响学生。

5.师德师风建设得到有效加强。“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建立,不仅增强了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同时,通过班导师工作,使系、班二级组织及时掌握学生对教育教学的实际要求,促进了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增强了教师教书育人的主动性,营造了浓厚的教书育人氛围,通过师生紧密交流,让教师更加详细了解学生,为授课的教态教法科学安排找到依据,提高师生互融度。

6.培训交流促教育合力形成。笔者所在系部的党政领导班子十分重视对班级导师、班主任助理、班主任、辅导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通过发放学习材料、召开培训会、交流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理清工作思路,寻找科学、有效工作方法;通过座谈会、学生工作例会等方式,加强班导师、助理、班主任、辅导员间的交流,为及时沟通学生信息,及时适度调整班级工作目标,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为有效采取妥善方案提供了依据,科学有效的发挥着教育合力。

三、“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评价机制

为切实加强班“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工作的效果,各系总支建立起班导师、班主任、辅导员、班主任助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将他们的工作表现、工作实绩的考核与各种评奖评优挂钩,鼓励大家积极加入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中,为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起到重要作用。为考核“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科学性和有效性,在“四位”作用发挥中考核各个个体的投入和产出对比考核,在“四位”发挥作用的配合上考核。各系党总支出台了《关于在班级管理中配备班导师、助理班主任的实施办法》及相关配套文件,明确了班级导师和班主任助理的工作职责,规范了班级导师和班主任助理的选聘和管理办法。通过完善的制度引导班级导师、班主任助理自觉、主动开展工作,建立起加强“四位一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

四、结语

实践证明,“四位一体” 班级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开展教书育人工作,能够提高大学生专业文化素养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也是促进与服务系部各项事业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学生教育,促系部的发展,以加强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改进和创新开展“四位一体”班级管理模式的有效方式,提升系部教书育人水平,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张斌.高职学生管理制度实施中的主体参与问题及其对策[J].职教论坛.2011(11)

[2]毛元圆.浅析高职学生管理中的“督”与“导”[J].品牌(理论月刊).2011(5)

[3]柏汇崧,杨涛,何瑾.大学班级管理及对策研究[J].企业导报.

2010(7)

辅导员助理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深度辅导;创新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111-02

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在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在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如何做到积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辅导员应该大力提高深度辅导的能力

深度辅导是2009年北京市各大高校推出的近期辅导员的重点工作,其目标是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人际关系、心理健康、职业规划等方面的困惑,敢于接受学习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帮助学生不断进步,全面发展[1]。在深度辅导中,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指导者、组织者、实施者、监督者。辅导员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和“益友”,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具体困难,才能给予学生震撼心灵的思想指导,帮助他们健康成长。辅导员应该努力提高职业技能,改变传统工作思路,开拓深度辅导新局面。

二、心理咨询技术在深度辅导中的应用

所谓“深度辅导”,重点在“深”上,强调“以人为本”,就是在深入、细致地了解大学生思想状况和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关注大学生个性发展,依据科学的教育规律和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有目的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学业、情感、心理、就业、生活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指导,以适应大学生发展的多样化需求[2]。

由于近现代心理学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兴的心理学科学研究方法陆续出现并且得以运用,而且取得较好的科研成果,如果将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和心理咨询的相关方法通过科学的、合理的手段运用到深度辅导工作中,通过了解学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达到帮助学生解决思想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的目的,那么辅导员的深度辅导工作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1.建立良好的约谈关系。我们把深度辅导的阶段分为深层融入、深层谈话、深层探究、深层指导。深度融入阶段是深度辅导的根本,是基础。就是辅导员要深入学生生活中、深入学生活动中、深入学生心灵中,与学生建立良好的约谈关系,“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就像医院重视医患关系,病人只有接受医生这个人,才能接受这个人的治疗。辅导员只有做到与学生“零距离”的深度融入,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思想动态、实际的生活状况和困难、难解的心灵枷锁。在与学生第一次约谈前,辅导员要按照心理咨询原则来做好充足准备,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情况;其次要选择宽敞安静的私密空间,准备舒适的座椅;交谈中辅导员要态度诚恳,表情温和,约谈学生才可能精神放松,充分信任,敞开心扉,畅所欲言[3]。

2.尊重。深层谈话是深度辅导的重要环节,是深层探究和深层指导的根基。而谈心是思想教育工作者最传统、最普遍的沟通方式,在与学生进行深层谈话的过程中,辅导员要避免先入为主的判断和传统的说教式谈话,充分利用心理咨询中的倾听技术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沟通[4]。首先辅导员要使用礼貌的语言,如“请进!”“请坐!”“非常欢迎你前来约谈!”深层谈话过程中,辅导员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①尊重。建议辅导员暂先充分“尊重”约谈学生的认知、行为、情绪、个性,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暂时无条件地接纳学生的全部,当然既包括其积极、光明、正确的一面,也包括其消极、灰暗、错误的一面。利用充分“尊重”,为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使其觉得是受尊重的、被理解的、被接纳的,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最大限度地表达自己,辅导员才可以完整地把握、体验学生的内心世界。②热情。与老师约谈的学生,虽然内心是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帮助的,但是大多数学生面对老师还是会表现出紧张、不安等。所以辅导员必须要认真、耐心、不厌其烦,充分表达热情,才能有效地消除学生的不安与紧张。③真诚。辅导员的真心实意、坦诚相待,能让学生信任老师,真实地与老师交流,毫无顾忌地宣泄自己的喜怒哀乐,表露自己优缺点,从而认识真正的自我,促进自我探索和改变,使双方的沟通清晰而准确。

3.共情。深层探究就是辅导员在深层谈话的基础上,深入地思考和探索隐藏在表面后的真实原因和深刻意义,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案。在适当的时机,采用具有针对性的谈话内容,通过共情的技巧,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所谓共情,就是指在与学生的交谈中,通过他的言行举止,深入对方内心世界去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辅导员凭借知识和经验,根据收集到的学生信息,深刻体会学生的经历与其人格之间的联系,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辅导员的尊重、真诚、共情感染对方,表达了老师对约谈对象内心的理解及体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5]。

4.积极关注。高校辅导员扮演的是教育者、助人者的角色,作为辅导员必须相信,每个学生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一定的潜力、潜能,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着积极向上的成长动力[6]。深层指导是辅导员采用有效途径,引导学生参与实践与体验,真正解决困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建立良好的约谈关系,利用尊重、共情等心理咨询技术,与约谈对象建立了很好的沟通关系,找出其问题所在,为深度辅导的实践阶段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所谓积极关注,其实是关注积极的意思。具体是指对约谈对象言行的积极、光明的方面予以鼓励,使约谈对象拥有正确的、积极的价值观,提升改变自己的内在动力[7]。辅导员的积极关注能帮助约谈对象深化自我意识,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既能承认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也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光明面和对未来的希望,树立起信心,激发其前进的内驱力,帮助约谈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促进其向既定目标前进[8]。积极关注不仅仅是辅导员积极关注,还应是约谈对象积极关注自己。

三、结束语

深度辅导目前还处于认识和探索的初步阶段,这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教育工程。高校辅导员要认真总结现阶段高校学生工作经验,深刻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努力学习和掌握心理咨询技术和经验,将之积极应用于深度辅导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结合实际困难和疑难问题,一对一地进行深度辅导[9]。同时结合新媒体技术,比如微信、微博、飞信等,进行立体式的深度辅导,使深度辅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更强。

参考文献:

[1]刘婧媛,方煜东.高校深度辅导工作研究[J].教育艺术,2011,(7).

[2]潘姗姗.精细化理念下拓展辅导员“深度辅导”的新思路[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

[3]李慧卿,张良.心理咨询技巧在学生工作中的运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4).

[4]芮东华,赵鹏.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科技信息,2010,(25).

[5]周利华,董娅.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的发展趋势及取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5).

[6]吕伟红.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心理咨询[J].学习与探索,2007,(06).

[7]李雷.专业化高校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建立刻不容缓[J].管理观察,2009,(13).

[8]翟艳荣.心理咨询技能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应用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04).

[9]王军,王艳华.谈大学生心理咨询间题[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1995,(S1).

辅导员助理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16-03

一、引言

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颁布实施,全国高校在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校实际,开展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潍坊学院也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了坚持“一创、三改、二试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改革、考试考核方式改革、教学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组织实施教学单位和专业改革试点)的改革工作重点。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中心工作是教学,高效、有序的教学管理是深入教学改革和培养创新人才成功的前提和保障。因此,高校教学管理改革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我院作为潍坊学院综合改革的唯一试点单位,在教学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改革探索。

二、更新教学管理理念

开展教学管理改革,首先要开展教育管理思想大讨论,通过学习和讨论,认识到传统的教学管理的局限性和现代教学管理的先进性,大家只有达成思想上达成的共识,才能在行动上保持步调一致。通过讨论,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教学管理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强调教学计划的统一,注重对学生共性的要求,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约束和监督,忽视激励和引导;教学质量的监控偏重于课堂教学,忽视了实践教学;教学管理过于强调规范性和统一性,影响了教和学的积极性。通过讨论,我们在现代教育教学管理的思想方面达成共识:在人才观方面,应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在要求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鼓励个性发展;在知识观方面,既要注重知识积累,更要重视知识的综合和创新;在教育观方面,应“以人为本”,确立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突出培养人的独立人格;在质量观方面,应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质量观;在教学管理方面,促进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自主、研究性学习,促进教师从组织传授灌输式教学转向参与式、研究性教学,促进考试考核以检验知识的掌握为主转向更多创新意识的检验和、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就业教育由择业转向自主创业。因此,教学管理改革首先要革除旧有的弊端,用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武装头脑,调动教、学、管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进行教学管理改革必须从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入手。近年来,随着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教学管理人员实行岗位聘任制和目标责任管理,形成了教学管理人员之间既分工又合作的良好工作机制。目前,我院教学管理团队已形成三个梯队和一个委员会,三个梯队是以院长、副院长为成员的第一梯队、以教研室主任为成员的第二梯队、以教学秘书为成员的第三梯队,一个委员会是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委员会。教学管理团队绝大多数成员属于“双肩挑”,既从事教学,又从事教学管理,他们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较高,成为专业教学改革和质量工程建设的推动力量。为搞好单位和专业改革试点工作,采取了以下措施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1.加强教育培养,进一步提高其政治思想素质。教学管理是一项任务繁杂,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工作。从事这项工作意味着牺牲和奉献,需要教学管理人员有着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境界。因此,要培养他们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高等教育及教学管理工作的高度事业心和责任感;培养他们“以人为本、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管理理念,在纷繁的管理工作中,面对各种各样的服务对象,能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承受各种挫折、委屈和误解,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从教学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检查等各个环节为广大师生提供全面及时的帮助和服务。

2.加强业务培训,改善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教学管理是一门科学,兼有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职能。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既熟悉业务,又有较强的服务意识;既懂科学管理理论,又掌握现代化管理手段。因此,要采取措施,根据岗位工作实际,分层次、分阶段,通过短期培训、在职进修、组织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我们的主要做法体现在:学习高等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知识,提高理论水平以指导实践;熟悉研究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及各教学环节的有关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等教学基本规律,熟练掌握日常教学管理业务;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和方法,熟悉计算机应用、多媒体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熟悉各种常用软件,并在教学管理中熟练应用,提高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教学管理工作周而复始,有其相对稳定性,但也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组织者,教学管理人员要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加强协调,把每一项教学要求落到实处;在工作中善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四、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创新、制度约束,减少和避免教学及其管理工作中的人为随意性,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化,是搞好教学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潍坊学院唯一的综合改革试点单位,我院在学校已有的诸如学分制、辅修制、项目导师制、教学检查督导制度等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使各项改革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在改革实践中,我们首先出台了《教师岗位聘任与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对全院教师实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及待聘管理政策,遵循“鼓励先进、多干多得、拉开档次、按绩分配”的原则进行津贴分配,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制定了《教学传帮带制度》和《青年教师校内实践锻炼实施办法》,旨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其业务水平,促进其快速成长。第三,制定了《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和《课程建设负责人制试行办法》,以此来推进教学团队建设和课程建设,推动教学质量工程和科研工作上新台阶。第四,制定了《辅导员工作考评办法》和《辅导员助理制度》,建立辅导员自我约束与激励机制,促进辅导员队伍专业化、专职化和专家化建设,;通过聘任辅导员助理,加强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沟通,有效发挥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作用。第五,制定了《学业导师工作规范》,在本科生中推行学业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学业指导和就业指导。第六,制定了《课堂考勤管理办法》和《学风建设暂行规定》,加强学风建设。上述各项规章制度,既有约束监督,也有激励机制,有利于调动教、学、管各方面的积极性。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将进一步更新、完善和优化这些制度,使之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五、构建一套规范完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根据潍坊学院《关于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的“管理重心下移,实行学校和二级学院两级办学、以二级学院为主的管理体制”,。我院提出了“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管理运行机制,明确各级教学管理的责任范围:学校把握宏观调控,二级学院是相对独立、负责学科专业建设、教学组织管理的主体,教研室是落实学科专业建设、完成教学任务的基层组织单位。这一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的建立,是主动适应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使各级管理单位正确行使权力,承担责任,充分发挥二级学院教学管理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开展教学改革、教学组织、提高教学质量。二级学院作为专业改革建设的主体,要建立一套规范完善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保证专业教学改革措施的落实,提高教学质量。主要体现在:

1.实行学分制和学生弹性学籍管理,开展学生选课制和专业辅修制,为培养个性化、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创设机制环境。

2.实行重修重考、淘汰预警和降级试读制,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推行项目导师制,对学生进行专业、学业选课、科研项目以及学科竞赛指导,以适应个性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4.完善主讲教师、教学督导、毕业生跟踪调查、等制度,建立实践教学监督检查机制,建立校、院、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

5.强化日常教务管理,实行任务定岗,以岗定责,过程监督,目标考核,确保教学管理的规范化。

6.坚持领导听课制,有利于掌握教学一线情况,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改进,同时对任课教师起到一定的约束与督促作用。

7.进一步规范学生学习档案、教师业务档案,以及各类教学管理档案,使之更加科学规范。

8.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改革,考核形式力求多样化,注重过程考核、能力考核,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通过教学管理的改革实践,用新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武装头脑,建设了一支稳定、精干、高效的教学管理队伍,建立健全了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采用现代教学管理方法与手段,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调动了教、学、管各类人员的积极性,确保了教学管理工作的良性和高效运行,为单位综合改革试点和专业改革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辅导员助理工作思路范文5

1、注重实效,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一是法律进机关、进单位不断深化。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学法用法各项制度,县委中心组集中学法13次,乡镇中心组每年学法6次以上。县级领导参加全市统一的普法考试3次,参考率、合格率均达到100%,组织干部职工年度普法考试3次,参加14520多人次,参考率98%以上,合格率100%。二法律进乡村扎实推进。开展了农村法制宣传月、农民法律法规集中教育培训、“建设新农村,送法进万家”、送法进乡村等活动,把普法触角延伸到基层农户,进行零距离、贴近式宣传教育。三是法律进社区内容丰富。以“六进社区”为依托,以广场周末文化活动为契机,以社区文化节为平台,突出社区青少年、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流动人口等重点,构建完善的社区普法网络,不断丰富社区普法内容。四是法律进学校形式多样。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全县各中小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14名、法制辅导员113名。先后开展了“崇德明法,立志成才,共促和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教育月、“法在我心中,德伴我成长”主题法德教育宣传月、学校法制宣传周、“小手拉大手,普法一起走”等学校系列法制教育活动,提高了青少年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五是法律进企业逐步加强。以普法宣讲团成员和企业常年法律顾问为骨干,有组织地开展企业学法活动。共有28户重点企业聘请了常年法律顾问,举办企业法制讲座50多场次,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全县统一的年度普法考试,参考率达到98%。

2、完善机制,保障普法依法治理稳步推进

一是科学制定《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在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的基层上,科学制定了《高台县第五个法制宣传教育暨第三个依法治县工作五年规划》,县人大作出《关于开展第五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暨第三个五年依法治县工作的决议》,为开展“五五”普法依法治县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制定了各自的普法依法治理《五年规划》,“五五”普法全面启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加强组织领导。及时调整充实了由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依法治县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三是加大普法投入。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坚持普法经费纳入财政预算,足额到位,共计拨付普法经费10.8万元,年均达到3.6万元,人均0.23元,保证了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正常运转。四是健全完善制度。根据全县各行业的实际情况,区分不同学法对象,制定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和行政事业单位、学校、企业、农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制度等六项制度,同时、普法考试合格证制度、干部学法档案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建立起学法用法刚性机制,用制度保证普法效果,规范了学法用法活动。

3、推广典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五五”普法启动后,我们按照“贴近百姓生活,深化法德宣传,培养法治理念,提高道德素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县,构建和谐高台”的工作思路,及时在全县各乡镇总结推广合黎乡“法德进家”活动的经验和作法,“法德进家”活动得到广泛普及。目前,法德宣传版面基本遍布城乡,法律资料袋、以案释法教材已进入60%的农户家中,法德教育宣讲直接延伸到了村社,以一版、一袋、一匾、一案、一讲“五个一”为主要形式的“法德进家”活动,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营造了浓厚的法德教育氛围。

二、存在的问题

1、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少数乡镇和部门对普法工作在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维护社会稳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把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摆上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对普法工作重视程度不高,日常普法工作开展不力,常把它看成“软指标”、“软任务”,存在“重形式、轻效果”等“走过场”的现象。

2、普法工作发展不平衡,整体推进有欠账。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普法工作认识不一致,出现“一头热,一头冷”的现象,在检查中发现,抓普法工作“乡镇政府热、县直单位冷,条条部门热、块块部门冷”。二是城镇下岗职工、流动人口、企业干部职工等人群仍然是普法教育的薄弱环节。三是农村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难落实,效果不理想,特别是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普法教育难以有效开展。至使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城镇下岗职工及民营企业职工、社会无业人员成为普法宣传教育的“死角”和“盲点”。

3、队伍建设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司法局核定编制18人,实有编制10人。基层司法所的人员还没有完全充实到位,按照规范司法所建设要求,9个司法所人员编制达到要求的只有3个,尚有6个司法所人员编制不够,缺编9人。

4、部分单位普法档案资料不规范。从调研的单位看,部分乡村及不少单位不注重档案资料的管理、收集、整理、归档等工作,现有的档案经不起检查。

5、“五五”普法经费投入仍显不足。我县目前普法经费标准今年虽已达到0.2元/人,但这一标准无论是与发达地相比,还是与“五五”普法繁重的工作任务相比,都还有一定差距,并不能满足“五五”普法工作需要。同时,各乡镇对农村普法依法治理缺少经费投入,少数乡村的法制宣传阵地等硬件建设跟不上,印发资料、开展活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普法工作的开展。

三、建议和意见

1、提高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工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要进一步提高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重要性、长期性的认识。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形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的总要求,积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到责任到位,精力到位,投入到位,奖惩到位,层层落实普法依法治理监督、考核、验收机制。

2、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积极推动工作创新,提高普法依治理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普法依法治理的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实现全体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也是一长期的过程。各级政府要结合工作实际,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融入到日常工作中。做到普法工作与发展经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各项具体工作相结合,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要根据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不同阶段,结合中心工作和本地区、本部门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普法宣传教育活动,使宣传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人民调解工作要与法制宣传相结合。司法机关要把提高办案质量与教育群众相结合,切实解决普法依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普治并举,整体推进,一手抓普法,一手抓依法治理。普法是基础,依法治理是目的。普法与依法治理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各级政府部门要切实解决重普法轻治理的问题,切实按照《规划》要求,做到普治并重,整体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辅导员助理工作思路范文6

一、开展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活动

(一)、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是深入学习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是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保障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规。三是深入学习宣传社会管理的法律法规。四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要将法制教育融入反腐倡廉工作大局,以领导干部、国家工作人员为重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廉政法制教育。

(二)积极编制印发通俗易懂的普法读物。督促各乡镇、街道(新区)办好村(社区)法制宣传栏。在区内各新闻媒体开设“推进依法治区、建设法治”专题专栏专版。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开办《法治》、《平安》等各类法治专题节目,积极打造普法媒体品牌。二是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新生力量。利用互联网、手机、远程教育网等媒介、手机短信、政府官网、博客、微博等形式,使法制宣传教育向数字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二、深化“法律七进”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

(一)重点推进“法律七进”活动。一是法治文化进机关、单位。进一步健全机关、单位学法制度,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把法律知识学习纳入日常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将法制课引入“大讲堂”,打造富有机关特色的法治文化。二是法治文化进乡村、社区、家庭。完善社区法治文化宣传栏、板报、墙报等传播阵地,建设1-2个法制宣传教育基地;定期组织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司法助理员、法律工作者送法下乡进村入户;注重培养和扶持法治文化人才和团队,鼓励在文艺、法律等方面有特长的社区居民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充分发挥文化站、农家(社区)书屋的作用,不断丰富法治文化建设的载体,有效促进法治文化建设。三是法治文化进校园。以学校为主渠道,深入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广泛开展法治文化进校园活动。充分发挥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的作用,组织开展青少年法制案列报告会、法制故事演讲、法制漫画创作比赛、法制影视观摩、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建设一批集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校园法治文化长廊,不断创新校园法治文化载体。四是法治文化进企业。坚持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诚信建设、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相融合,完善企业学法制度,加强企业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定期组织法律知识培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的能力。五是充分发挥律师事务所、法律顾问的作用,激发企业法治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二)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阵地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活动场所公益性法制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充分运用青少年、企事业、居(村)民等各类法制宣传教育培训基地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新闻单位要切实承担法制宣传社会责任,发挥重要的法治舆论、精神传播阵地作用,积极开辟法制类版面、频道和栏目,加强网络虚拟社会法制宣传舆论阵地建设,有序有力持久地弘扬法治精神。

(三)深入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重要节点系列宣传活动。结合各类法律法规宣传月、宣传周、宣传日等重大活动,继续以“市区联动、部门牵头”为形式,组织开展各类主题宣传活动,扩大法制宣传的社会影响力。

三、深入推进法治建设,提升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

(一)巩固“省级法治区”创建成果,深入做好“六五”。继续开展好全方位、多层次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基层民主法治、经济法治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规范法律服务、健全法治监督体系等方面下功夫,不断巩固深化省级法治区创建取得的成果。

(二)重点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推进法治区创建工作向基层延伸。一是要建立健全以村(社区)两委为中心的一套办公机构和自治组织。二是要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工作机制。三是要组织开展“政法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联乡包村进万家”活动,组织广大政法干警和法律服务工作者深入基层,开展法制宣传、纠纷调解、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服务。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选活动,将创建区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工作纳入街道、乡镇年度考核。五是要坚持推进村(社区)法制宣传教育“七个一”工程(有年度工作计划,一个法制宣传栏、一个法律图书角、一支法律宣传队伍、一套学法制度、每月一次法制宣传活动、每季度一堂法制讲座)建设。

四、不断创新普法形式

(一)创新普法理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服务群众的观念。把解决群众的法律缺失问题与解决群众实际涉法问题结合起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切身利益。二是树立社会参与、凝聚合力的理念。广泛动员社会力量。调动政府各部门的积极性、大专院校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法制宣传自愿者的积极性,形成全民参与法制宣传教育的合力,推动政府主导与社会化推进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建设。三是树立法制文化熏陶,体现法制文化的人文关怀,促使法治精神渗透到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增强法制宣传的亲和力、感染力。

(二)创新工作思路。一是将法制宣传与法律需求相结合。如:对领导干部、公务员,采取法律考试(考核)等形式,激发其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对青少年学生,将法律知识纳入课程体系,强化其学法的源动力;不断完善村(社区)法律顾问制度,健全村级法律援助联络站,推行便民利民新举措,在实践中向群众普及法律知识,巩固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成果。二是将法制宣传与依法治理相结合。不断巩固省级法治区创建各项成果。三是促进法制宣传与文化建设相结合。将法制宣传融入文化建设,构建以信仰法律、崇尚法治为核心的法治文化,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二)创新宣传形式。一是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电视、报刊等媒体的作用,开办《法治》、《平安》等各类法治专题节目,积极打造普法媒体品牌。二是充分利用网络传播的新生力量。利用互联网、手机、远程教育网等媒介、手机短信、政府官网、博客、微博等形式,使法制宣传教育向数字化、科技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