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范文1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17-0068-03
1 前言
“智慧校园”的概念自诞生之日起,便备受关注,成为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中一个使用率较高的关键词。在教育信息化报刊中,我们常可看到有关“智慧校园”研讨方面的文章。部分经济发达地区更将建设“智慧校园”工作列入到教育信息化工作计划中。然而,在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可行吗?“智慧校园”切合现行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吗?人们对此却没有提出过任何质疑。笔者认为必须理性看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问题。
2 “智慧校园”符合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吗
我们先来看看“智慧校园”的原始定义。2010年浙江大学提出了智慧校园的理念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1]。根据以上“智慧校园”的理念,“智慧校园”有五个特点,分别是: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根据上述,笔者认为,“智慧校园”不完全切合目前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以下笔者从“智慧校园”定义的五个方面对照现行中小学校的现实情况来具体分析。
“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对于现行中小学生来说现实意义有多大 “网络学习”是中小学校主流的学习方式吗?这是我们要提出来进行探讨的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就目前中小学校的现实情况来看,“网络学生”不是中小学校学生学习的主流形式。
1)学生要进行“网络学习”,具有学习终端是先决条件。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校难以为学生解决用于“网络学习”的学习终端问题,“电子书包”曾作为学生“网络学习”的终端设备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但存争议[2]。
2)由于中小学生缺乏对网络知识进行判别的能力,在浩繁的网络环境中容易误入歧途,因此,现在大部分学校都限制中小学生在校读书时上网浏览网页。
3)书写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每个学段对学生书写都有明确的要求,如第二学段(3~4年级)在“识字与写字”中明确指出:“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因此,中小学生的学习主要还是以传统课堂的学习媒体为主,而“网络学习”只是一种辅助的学习手段。既然“网络学习”不是主流的学习形式,那么,我们在现行中小学校创造“无处不在的网络学习”环境便缺乏其应有的现实意义。
现行的中小学校需要“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吗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显然不是学生在学校读书重要的任务,所以,校园“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对于现行的中小学生来说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那么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教师来说,“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又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据了解,我国现行中小学校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教师通常每周要上12节课或以上,平均每天有两节课或以上,上完课后还要备课、做课件、批改作业,有的教师还要兼任班主任,因此,对于中小学校教师来说,每天工作时间主要用于做好这些常规的教学工作上,科研不是中小学校工作的重点。所以,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校来说,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融合创新的网络科研”总体的需求不大。
现行中小学校对“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有怎样的需求 从校务管理上讲,现行中小学校的“校园一卡通”,集出入证(身份认证)、门禁、学生证、工作证(教师)、停车卡、借书证、校园消费等功能于一卡,大大提高了卡的使用效率,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认可。“透明高效的校务治理”包含其他高深的应用,但从中小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层面上讲,中小学校对此的需求不是十分迫切。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不是“智慧校园”的专有特质 “校园文化”是学校办学特色的体现,现行大部分学校从校园的布局、文化氛围的创设到色调的选择等,都根据学校的办学特色进行设计,为师生员工创设一个特色氛围,达到激发师生开拓进取的精神,培养师生积极向上的情操,促进师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因此,“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是办学过程中形成的,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及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并非构成“智慧校园”的要件。
“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对中小学校师生有必要吗 显然,“学习生活”是学生“校园生活”主要的内涵。在学校中,学校往往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于学习生活,与之无关的少做或不做,不要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部分中小学校(特别是小学)不提供住宿或学生午餐,学生放学后便回家,这种情况下,学生的“校园生活”的需求其实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现行中小学校的教师来说,学校要求教师集中精力做好本职工作,因此,从现行学校的现状上讲,“方便周到的校园生活”失去其应有的必要意义。
综上所述,原始定义下的“智慧校园”与现行中小学教学实际有较大的偏差,因此,可以说目前在中小学校广泛建设“智慧校园”不切合现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
3 中小学生生活在假想的“智慧校园”中,状况将会如何
以上从现行中小学校教师与学生的现状说明了所谓“智慧校园”不切合现行中小学校实际的问题。以下设想一下,中小学师生如果生活在“智慧校园”中将会是怎么样?
中小学校能按照“未来教室”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吗 “未来教室”是现行“智慧校园”建设方案中用户首先要考虑做的项目。我们先来看看“未来教室”的定义。“‘未来教室’将彻底颠覆学生、家长对传统教室的想象。在这个教室里,最大的变化是没有黑板,也没有粉笔,更没有教科书,只有一个像超大屏幕的电子白板,老师的手轻轻一指,所有的教程就以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而学生也不再需要背着几公斤重的书包,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电子书包里装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教材,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业并提交,也能在上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它就是一个专用的学习PAD。”[3]
以上关于“未来教室”的描述语言人们看后非常受吸引,在这种环境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似乎非常轻松愉快,但仔细思考会发现,这种完全以信息化设备为工具的学习环境无论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的学习,都将面临极大新的挑战,问题不是专家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回头再看看“未来教室”中关于学生学习的描述:“学生也不再需要背着几公斤重的书包,只要随手拎一个‘电子书包’即可轻松上课,电子书包里装满了生动有趣的互动教材,能在上面直接做好作业并提交”,可见,学生在“未来教室”的学习时,“电子书包”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核心的媒体。笔者认为,“电子书包”可以保存大量的学习资源,但“电子书包”书写功能是无法取代现行用笔在笔记本上书写的功能的。
理论上讲,学生可以利用“专用的学习PAD”进行书写,但“电子书包”的书写功能无法达到现实用笔在练习本上书写的效果。第一,“专用的学习PAD”书写显示的效果是电子模拟形成的效果,并不是人真实书写的效果。第二,用“专用的学习PAD”书写,无法达到用练习本书写的大小规格,其实“专用的学习PAD”设计师们只要用PAD书写完整一张象学生练习用单行本大小的文字的就可以清楚看到这些PAD与现实单行本书写效果的区别。第三,学生用“专用的学习PAD”书写,书写速度无法达到用笔在练习本上书写的速度。第四,学生用练习本书写,不存在会因机器故障而无法保存书写文字的问题,但用“专用的学习PAD”,纵然可以达到非常高的稳定性,但死机或出故障是绝对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这样的异常,学生辛辛苦苦书写的结果将无法保存,严重影响学习的学习效果。
基于以上的原因,笔者认为,从学生书写上讲,“专用的学习PAD”是无法取代学生用作业本做作业的功能的。
由此可见,这种理想化的“未来教室”描绘的校园未来美好蓝图,与现实需求有很大偏差。在中小学校教学工作中,笔与练习本(作业本)是无法用信息化设备取代的,信息化的学习环境只是辅助的教学手段而已。因此,中小学校难以按照“未来教室”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工作。
“智慧校园”中,教师将要承受应用信息技术极大的工作压力 在现行中小学校中,课件是中小学教师上课当然的工具,但在“未来教室”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的批改、辅导等常规教学工作都必须完全网上完成,就是说,教师从进入办公室到下班时间,时刻必须对着电脑开展工作,这显然也是脱离实际的。因此,中小学校师生生活在假想的“智慧校园”中,不可能是人们想象的那么轻松和自在,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将必须付出更大的劳动的代价。
4 现行中小学校“智慧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试点工作启动已多年,那么,目前国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的工作状况如何呢?最近笔者曾与部分“智慧校园”试点学校主管“智慧校园”建设工作的人员进行过一些交流,大家都觉得建设“智慧校园”的工作比较迷茫,不知道建设“智慧校园”要做什么具体的项目。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教育信息化专家只从理论上对“智慧校园”建设工作进行了充分的探讨,但却没有形成具体“智慧校园”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导意见导致的。
“智慧校园”中的“智慧”是一个信息化含义高深且包罗万象的概念,要让校园具备“智慧”的功能,不是一个项目可以实现的工程,因此,建设“智慧校园”是一个综合而宏大的工程,这样的工作靠中小学校自己的力量去制订试点建设方案,谈何容易?笔者认为,作为一种新型的描绘着美好前景的“智慧校园”要启动试点工作,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在有明确具体的建设标准或建设指导意见的前提下进行,但现实却与此相反,专家提出这个概念之后,将建设的超级难题抛给试点学校去完成,凭中小学校的力量能完成这样的综合工程的设计工作吗?据了解,部分经济发达地区为了抢占建设“智慧校园”制高点,在三年前先行在教育经费中为一些“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安排了“智慧校园”建设经费,然而经费下达后,学校却面临“智慧校园”建设项目究竟要建设什么具体内容的困境。现在中小学校“智慧校园”试点工作便凸现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特点。
根据学界的观点,“智慧校园”是“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4],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还没有经历“数字校园”的阶段,就要一步登天进入“智慧校园”建设时代,是否有操之过急的感觉?笔者认为,对于现行的中小学校来说,回归建设“数字化校园”是较切合目前中小学校实际的做法。
5 结语
由于大学生已具备相当的基础知识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大学中建设“智慧校园”较符合大学的实际,但将适合大学教学实际的“智慧校园”移植到中小学校中,这种做法是有疑问的。“智慧校园”的概念出现后,教育信息化行业刮起了一鼓探索“智慧校园”建设标准的热潮。一些公司乘机介入,制订了一个又一个“智慧校园”解决方案与建设方案,为构建虚拟“智慧校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纵观这些建设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单方面站在信息化应用的角度上大胆想象和创新,但却忽略了建设方案是否符合目前我们中小学校教学的实际。由于校园是学校实施教学工作的重要场所,老师和学生是校园服务的主要对象,所以,任何一个“智慧校园”建设标准和解决方案,都必须先进行是否符合现行学校的使用实际情况论证,在确认其符合学校实际后才启动建设工作。总之,我们必须理性看待中小学校建设“智慧校园”问题,避免盲目投资建设脱离现实的“智慧校园”造成浪费国家教育经费的不良后果出现。
参考文献
[1]陈翠珠,黄宇星.基于网络的智慧校园及其系统构建探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2(1):120-124.
[2]刘启达.深圳推广电子书包引发争议[N].深圳特区报,
2013-07-07(3).
[3]杨玛丽,高洁,余佳敏.两岸合作开花结果 智慧校园落户宁波[EB/OL].http://.cn/system/2012/09/08/
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范文2
关键词:因公出国(境);信息化;审批流程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3-0044-04
实施国际化战略是高等学校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战略选择。国际化战略主要包括学生的国际化、师资的国际化、课程的国际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拓展等。其中,师资的国际化在高校国际化建设中处于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引进一定比例外籍专家和优秀海归人员的同时,鼓励教师队伍“走出去”,创建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显得尤为重要。面对日益频繁、愈加复杂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因公出国(境)的管理方式理应做出积极应变。
一、因公出国(境)管理面临的现状及主要问题
1.因公出国(境)业务量不断增加,传统审批方式已经无法应对
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公派短期出国(境)数达6394人次,公派长期出国(境)数达493人次,近年来的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具体如图1所示,随着出访量的日益增长,业务管理队伍却维持不变,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作人员每天疲于应付,无法抽出精力提供更多的服务。传统的审批方式显然已经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因此,为加强审批管理和提高服务水平,因公出国(境)信息系统的建设势在必行。
2.传统纸质流转审批方式效率低下,管理成本较高、服务质量不佳
审批面向全校师生,服务对象很广,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纸质版申请表格需要在学院内部、职能部门、学校主管部门等流转。在学院审批通过的情况下,职能部门按序依次审批,一旦中间有任意一个部门未能及时审批,就会延长最终的审批时长,难以提升学校整体的行政办公效率。而且,传统审批方式下,出访人员无法实时监控文件流转的进度,管理人员业务处理沟通的成本偏高,无法整合利用学校现有的邮件平台和短信平台,实现智能沟通。同时,传统审批方式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造成大量的人工重复操作。
3.智慧大学和服务型机关建设对因公出国(境)管理提出了新要求
“服务机关、效率机关、责任机关”建设对服务部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公出国(境)审批纸质版流转效率低下,矛盾重重,而且违背了整个学校推进信息化、无纸化办公的理念。
智慧大学要求主动感知师生的需求,通过相关信息的主动推介,提供个性化服务,使教师专注于学术、学生专注于学习,实现人本、绿色行政服务。相当一部分的行政流程实现智能化处理,如信息校验、格式审查等,简化行政流程。打通校院两级管理系统,支撑校办院到院办校的转变。
二、因公出国(境)系统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1.建设理念
在学校推进智慧大学的形势下,建设一个可持续、面向服务的因公出国(境)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理念主要包括:
(1)放眼未来。设计系统的时候,考虑基于未来开发,要能适应部门之间的协调一致和学校的整体发展,避免短期内重新开发。
(2)面向服务。面向全校师生,通过信息系统解决学院和学校职能部门的协调问题,实现无纸化办公。尽量改善用户体验,师生只要负责填报,后续具体的流转过程交给系统,随时查看审批进度,通过邮件平台和短信平台加强两者的互动,提高工作效率。
(3)资源发掘。做好因公出国(境)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为出入境中心数据统计分析提供便利。做好数据的利用和服务,实现办公自动化并解决与市外办的信息系统对接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4)信息共享。因公出国(境)的数据信息量大,价值密度较高,与人力资源处、档案馆、图书馆、教务处、研究生院、财务计划处等实现数据共享,便于各个归口部门对数据进行发掘和分析,为学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指导意见。
2.建设基础
经过985工程的支持,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为因公出国(境)管理系统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学校大力推进数字校园和智慧大学的发展,逐步完善校园网、服务器等基础设施建设。各个业务部门自行开发的系统,服务器逐步迁移到网络信息中心统一管理,再加上数据库和云存储的发展,学校有能力整合各个业务系统的数据,通过数据交换或同步,实现信息共享。
(2)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教职工的人员基本信息有权威的数据源;本科教务管理系统,本科生的人员基本信息有权威的数据源;研究生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本科生的人员基本信息有权威的数据源。
(3)基于审批流程,自主研发了InfoPlus工作流系统,实现可视化的流程、表单开发,通过接口第三方系统集成。主要对应用系统通过BP+BI模式,前者解决“事务处理”(工作流),后者解决“决策支持”(数据分析管理)。
(4)统一门户平台(我的数字交大),整合各个业务系统的管理功能,统筹面向全校师生的办理业务,实现资源整合。统一身份认证,使用统一的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有效减少系统管理工作量,提高信息系统的通用性,加强系统数据的移植性。统一授权平台,可以通过岗位设置权限,也可以通过赋予角色,增加人员属性的方式设置权限,灵活地实现权限的统一管理和分配。
(5)邮件平台和短信平台。通过两个平台,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邮件和短信通知,加强与用户的沟通,降低时间成本,提高办事效率。
3.系统模型
审批流程、后台管理、网站是因公出国(境)系统的三个核心要素,形成铁三角模型。具体见图2所示审批流程,使用统一门户平台(我的数字交大),实现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的功能,把审批同意的数据推送到后台管理。后台管理,即外事管理系统,实现后台数据的管理和分析,维护了批件管理、证照管理等模块,促进办公自动化。网站,即出入境中心的网站(),实现信息、网上公示等功能。三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能有效地服务全校师生,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办公自动化。
4.系统设计
审批流程是整个因公出国(境)系统的核心,流程的重组和优化,不仅仅是单纯的信息技术问题,而且是规范流程、业务重组的过程,能推动传统管理方法向管理信息化理念的转变。首先,通过“院为实体”,即实行学院制的管理模式,优化职能部门的审批流程,把原先依次审批的过程转变为根据学院意见并行审核的过程,提升审批效率。其次,通过“预受理”的步骤,即先从国家政策的角度判断出访任务和时间等是否符合规定,在此基础上学院再根据任务进行审批,然后流转相关的职能部门并行审批,从流程上避免出现多次重复审批的问题。最后,通过系统设定已经审批同意的学院或职能部门不用再次审批,有效地降低重新审批的工作量。
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充分利用系统模型,把统一门户、统一身份认证、统一授权平台等进行资源整合。
(1)审批流程,使用统一门户平台(我的数字交大),实现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的功能,并把审批同意的数据推送到后台管理。
1)网上申报。通过统一身份认证把教职工、本科生、研究生的基本信息实时交换,解决用户登录的问题。具体如图3所示,利用统一门户(我的数字交大),实现网上申报。
2)网上审批。审批权限是审批流程的难点,可以通过统一授权系统,按岗位配置审批权限,只要此人在相应岗位上就可以审批,而不用分析人事关系在哪,或是哪个部门的领导。审批互动是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一环,可以通过统一门户的“正在进行中任务”,实时查询审批流转的进度,透明化办公。并利用学校现有的邮件平台和短信平台,实现智能沟通。
(2)后台管理,即外事管理系统,具体如图4所示实现后台数据的管理和分析,维护了批件管理、证照管理等模块,促进办公自动化。
批件管理实现了自动打印任务批件和政审批件的功能,大大解放了劳动力。签证管理通过导出xml格式文件的方式,与市外办的因公出国(境)管理系统对接,实现数据交换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证照管理通过证照录入、领用、归还、注销等功能,实现了因公证照的科学管理。财务管理通过“经办+复核”的模式,从管理模式上避免发生财务问题的同时,对财务数据实现数字化管理。
5.建设成效
充分利用由审批流程、后台管理、网站组成的铁三角模型,发掘各个元素的延展功能。通过信息系统,在加强管理的同时,促进服务,又通过服务反过来促进管理。因公出国(境)系统的主要建设成就如下:
(1)在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审批效率大幅提升。
传统纸质流转审批方式效率低下,申请表格需要在学院内部、职能部门、学校主管部门等流转。在院为实体的理念下,学院审核后,职能部门按序依次审批。每个职能部门审批都需3个工作日,学校主管部门审批需5个工作日,所以传统的审批方式总共需要3N+5个工作日。而通过因公出国(境)系统审批,能实现职能部门的并行审核,最多只需要3个工作日,总共需要8个工作日。由此可见,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出访团组审批过程中涉及的职能部门越多,效率的提升越明显。
(2)规范管理,提升服务,实现“T”型延展。
“T”型延展主要分两方面:一方面是纵向实现业务管理一条龙,通过信息系统,全方面覆盖了网上审批、与市外办系统对接、签证管理、证照管理、财务管理等业务工作,实现科学化、自动化办公;另一方面是横向为全校师生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通过出入境中心网站,整合师生所关心的办事流程、友情提醒、信息系统介绍等内容。网站经过两年的时间,访问量已近10万,重要性可见一斑。同时不断完善审批流程,优化网上申报步骤,加强用户体验,结合邮件平台和短信平台,实现智能沟通。
(3)提升了服务质量,受到师生的广泛好评。
2014年底,出入境中心分别以民主生活会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征求对因公出国(境)系统的意见建议,各方面对这个系统给予好评。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无纸化审批,只需网上申报后,等待短信通知领取批件即可。全校师生感受最明显的是“足不出院”就能完成整个审批过程。同时学院外事负责人可以随时查询统计本学院的出访情况,为师生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促进了学院的管理工作。
三、总结
因公出国(境)系统的使用,不仅优化了审批流程,而且促进办公自动化,解放劳动力,业务管理人员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服务上去。通过对因公出国(境)的数据进一步分析和发掘,还可以为学校推进国际化提供指导意见。
结合高校因公出国(境)面临的新形势,笔者建议:
1.转变观念,积极推进因公出国(境)信息化建设
高校因公出国(境)业务量不断增加,传统审批方式效率低下,矛盾重重,已经无法应对如此庞大的业务量。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可以进行业务重组,简化审批流程,同时规范流程,实现科学管理。
2.建立业务模型,打造一门式因公出国(境)管理服务平台
在现有的体制下,由审批流程、后台管理、网站组成的铁三角模型,基本适用于所有高校。审批流程解决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的问题,后台管理解决数据管理、数据统计的问题,网站解决网上公示、信息的问题。三个元素相对独立,侧重点不同,对出访人员而言,只要进入审批系统的一门式入口,就可以完成整个审批过程,而不用学习如何使用整个因公出国(境)系统。
3.整合高校现有的信息化资源,通过业务流程实现数据共享
高校推进数字化建设,第一步往往是按照职能分工分别建立用于信息的网站,并建有人事、教务、科研、财务、OA办公等多个管理信息系统。这种方式必然会造成各自为政,共享程度底的问题。利用因公出国(境)、科研协议签署等综合性业务,从多个管理信息系统中提取相关信息,再反过来把业务信息推送回各个管理信息系统,可以促进整个学校的信息资源共享,从而把各个管理信息系统有机整合联结,服务智慧大学建设。
参考文献:
[1]陈旭,刘志杰.高校教师国际化问题研究[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8).
[2]徐永洁.潍坊市因公出访网上申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3]王培雷.业务流程重组与高校校园信息化建设研究[D].黑龙江:黑龙江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3.
[4]郭晓明,张巍,刘化总.浅议高校数字校园中的信息即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7).
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范文3
“创客教育”进入国家层面的教育发展规划
创客教育的兴起,源自于全球的创客运动热潮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也符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现实需要。
2015年1月4日,总理考察深圳柴火创客空间,盛赞“创客”充分展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力,迅速引发了全国性建设创客空间的热情。在创客运动席卷全球的影响下,创客教育融合互联网技术,在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创新教育变革新潮。创客运动作为一项人人可以参与、鼓励将创意变成行动的创新活动,以融合、开放、实践、分享等为显著特点。创客与教育的结合,将学生带入“创客”式学习的新时代。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企业事务部教育事务总监朱文利表示:“如果学生在一个很自主、很开放的空间里学习和创造,加上技术支撑和老师支持,他可以充分发挥创意。这样的环境还能更好地激发他的兴趣,培养他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此外,这个过程也培养他的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些创客教育先行地区和学校也纷纷行动。浙江省温州市教育局在2015年底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中小学校实现创客教育“五个一”工程,即每校开出一门创客课程、建设一个创客空间、聘任一位创客指导师、每年组织一次创客教育活动和每生每年完成一个创客作品;提出到2016年温州各县(市、区)校园创客空间建有率达到20%,按照每年20%递增,到2020年实现全覆盖。深圳市提出了3年内,所有公办学校都建有至少一个创客工作室,对每个工作室每年资助30万元。
2016年1月20日,由重庆市第二十九中学倡议,全市首批30个学校(单位)自发组成的重庆市青少年创客教育联盟宣布成立。
4月15日,中国创客教育联盟成立,成为不断升温的创客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
6月,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出有条件的地区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众创空间”、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的教育模式中的应用。由“创客运动”引发的“创客教育”热潮,正式进入国家层面的教育发展规划。
走入实践的创客教育需要注意什么
“创客教育是创客文化与教育的结合,基于学生兴趣,以项目学习的方式,使用数字化工具,倡导造物,鼓励分享,培养跨学科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素质教育。”2016年2月22日,中国电子学会创客教育专家委员会经过众筹式的讨论,得出了相对权威的定义。
随着创客教育的迅速流行,有些学校纷纷创建创客空间。创客空间的创建需要一定活动场所、设备配置、课程设置以及师资队伍,前面两项条件可以通过资金的投入迅速解决,课程设置与师资队伍培养则需要长期踏实的行动。
浙江温州中学资深创客教师谢作如认为,中小学应当鼓励以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和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师为核心,汇聚科学、艺术、数学等学科教师以及校外专家组成指导团队,对学校创客活动进行全面指导。从全国层面看,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尚缺乏课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又没有找到合适的有价值的内容,创客教育刚好可以弥补这一尴尬的局面。
只要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领导认识到创客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所有学生的普惠教育,建创客空间不是为了追求所谓的特色教育,而是填补了传统教育忽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缺失,那么创客教育的发展后劲将是迅猛的。
互联网+创客教育,连接未来与创造教育新生态
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范文4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难题是教师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相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知识残缺灌输型,知识传授型,智慧开发型。我们的教师基本是以讲、灌为主的传授型,重教学结果轻教学过程,重讲授成功轻学习成功,会教教材不会用教材教,重知识不重情知,重记忆不重思维,只统一要求不愿区别对待。被动学习、一刀切的课堂学生厌学是必然的。要改变课堂这种现状,只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教学中有思考和感知的时间、有交流和表达的机会、有体验或操作的过程,有总结和巩固的习惯,有目标达成或部分达成的喜悦,让学生品味获得知识的快乐,也就是让学生主动学习,课堂上互相学习,享受学习快乐。
2011年,我校又将课堂教学模式修订为自主课、展示课、反思课,使课堂教学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到落实,高三学年在此基础上进行“先练后讲、先考后教”的教学策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进而将我校教学模式提炼为“一二四”高效教学模式。
二、注重实际,引领发展――教学研究成为学校管理的主线
“一、二、四”高效教学模式是将教材、教师、学生作为整体研究 。
1.一个学段:教师整合教材,根据学情和知识体系,将教材划段,实现一段一清,夯实基础。一个段,可以是一周内容的学习段,一章内容的知识段,一模块内容的教学段,备课组充分研究教材、大纲、考试说明,整合教材,实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2.二个主体: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制作学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确定教的内容和方法,学生根据教师的设计和指导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达到以学定教、以教促学。教师在学生完成学案并批改的基础上制定教学设计,组织学生自学、展示、反思。学生在教师学案的指导下进行先学后教。整个教学活动是两个主体思维的碰撞,平等的交流,实现教学过程的“双主双导”即师生双主体教师导学,学生导教。
3.四步学习:即指导学习、自主学习、展示学习、反思学习。
教师依据学情编制学案指导学习,学生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主学习,教师批改学生自主完成的学习内容并进行教学设计确定展示的小组和展示的内容进行展示学习,每个学段结束进行反思学习。
三、质量为魂,绿色发展――模式研究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1、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1)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新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过程和方法得到了优化,学生自我探究问题意识得到了强化,学生普遍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在教学问卷评估中有学生写到“我的课堂我做主的感觉真好”,“同学的展示不规范,但我们能懂”,“简单问题老师讲得多就烦”。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反复推进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参与、沟通、适应、合作的情感形成过程。在一堂初中语文“七根火柴”的教学中,一学生提出为什么不写一根或几根,学生们谴责的、解释的都有,最后一学生说因为他是党员,七根更有意义,赢得了教师和学生的掌声。
(3)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促进了学生的成长。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活动是从发展的角度去育人,从生活的角度去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人生,从兴趣的角度去激活学生的成才愿望。学校支持、鼓励、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爱好选择自己未来的专业,并尽量提供所需的师资、设备、经费。我们的学生基础很差,但每年通过艺术、电编、舞蹈、学前、体育考出的学生有40人左右,而且他们的发展都很好。
(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行新的教学模式之后,通过师生问卷调查,召开学生、教师、家长座谈会等方式了解到:学生课上动笔的多了,发言积极踊跃,语言越来越精炼、规范,课下探讨问题的多了,回家自觉学习的学生多了,学生的文明礼貌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高考成绩不断攀高,2011年共有112名学生进入二表以上普本分数线,二表本科总进线人数首次突破百名,普通本科二表综合进线率39.4%,2012年高考共有141人进入二表以上普本分数线,普通本科二表综合进线率49.28%,又创历史新高2013年二表综合进线率48.08%,位居森工第二。
2、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1)有利于教师观念的更新和教师教学方式与行为的改变。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师的教学观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教师关注教书向重视育人转变,更为重视学生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学科思维品质的提高,学习潜质的开发。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方法,鼓励创新,课堂上肯定、表扬、赞赏学生成了教学的主要方面。教师的教学融入了新课程理念,确立了“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一切学生发展”的学生观。
(2)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改革的实践使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有我能教会转变为学生能学会,有看谁讲得好转变为看谁点拨引导的及时到位,有让学生佩服我到让我欣赏学生的转变。积极搜集信息、查阅资料、读书学习、交流研讨,提高了教师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改革实践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我校教师在上级科研部门组织的立项科研课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均列森工系统基础教育首位,全校一线教师做到了人人有课题,积极踊跃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竞赛活动,近年来,取得一等奖的比例越来越大。
(3)有利于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新的教学模式下,明显地缩短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07年我校调进了38位青年教师,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多数人都已经历了完整的初、高中循环,成为了学校的骨干力量,其中马霞、栾艳风、郝艳红已获得总局、管理局级骨干教师。中老年教师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渡过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原期。
尽管我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教师也能较为熟练地运用该模式授课,但仍有老师授课过程机械化,不能灵活应用,为此,我们组织备课组长分学科进行大讨论,在广泛讨论集中反馈意见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完善了我校的新模式下各课型指导意见,班级小组式自主管理实施指导意见,教学常规等一系列新的规章制度。
四、团队合力,谋求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在行动
1、校长要让学校更有朝气。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场所,能够支撑教师站稳讲台的不仅是德行和修养,还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对成长复杂性的包容和真诚、热情、尊重、民主、平等的工作品质。校长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必须爱他的学生,关心他的老师,要尊重体谅校园中的每一个人。听得进真言,看得到真事,这是能真正有效管理学校的基础,通过努力改变学校的校园精神,改变教师的价值追求,改变学生的人生目标。发展、信任、锻炼、培养每一个人,坚信“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学校就会更有朝气。
2、校长要让师生更添智慧。作为学校的决策者,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校长应不断地学习特别是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育理论素养,要能够了解教师的特点,发现教师的长处,用教职工的优点工作;教师能够了解观察学生的特长,让终身兴趣生长壮大,把发展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精神看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指导不同学段的学生学习生活,帮助学生快乐的成长。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实践,坚持教学相长,尊重同行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投身教学研究,坚信“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师生就会更添智慧。
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范文5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及《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我国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起来。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对于占全国中学生一定比例的中等职业学校来说,至今还没有一部完备的课程指导意见。只是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规划(2001――2010年)》和《学校艺术教育规程》中笼统地提了一些要求。而中等职业学校《艺术欣赏》大纲也只有寥寥几句对音乐学科进行描述。
那么,职业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又是如何呢?笔者所在地区中国百强县之首――江阴,由于近年来各类资本纷纷转向长三角地区,因而需要大批的技术工人,这给本地区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职业教育可谓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每年中招报考职业学校的学生几乎占初中毕业生的一半。而全市十余所职业类学校只有两、三所学校开设《音乐欣赏》,配备专职音乐教师,其他则没有。中学生喜欢音乐,特别是流行音乐。随着流行音乐日趋商业化,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将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优秀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在众多的艺术教育形式中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一种最简便、最易被学生接受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和柯达依认为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音乐教育是全民普及性事业。但是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成长阶段,目前在我国职业学校中做的远远不够。这主要由两个方面原因造成。其一、没有完整的教学大纲,《音乐欣赏》在职业学校课程性质属于选修课,因而职业学校对音乐学科就无明确要求,导致大多数学校不开设音乐课或不配备音乐教师。选修课意味着可选可不选,即使选,也是部分学生,普及的面不够广。其二、教研体系不够完善。作为中小学教师娘家的中小学艺术或音乐教研室隶属于教育行政部门的基础教育科,他们只对普通中小学进行业务指导与监督,而职业学校课程建设指导归口于职业教育科的职教教研室。这就造成职业学校的音乐教师处于游离状态,没有人来把职业学校音乐教师组织起来进行教学研讨活动。
针对上述现状,为了尽快改变这一现状,笔者认为:第一,提升音乐课程的地位。把音乐课定位为基础课(必修),尽快制定出符合职业学校学生特点的课程标准,出版具有代表性的教材,教材不一定要全国统一,可以由省级部门牵头来编纂。理顺教研体系,进一步明确中小学音乐或艺术教研室的职责,加强对职业学校的业务指导。增加职业学校音乐教师的编制,没有音乐教师的学校尽快补充教师。第二,在职职业学校音乐教师要有责任感。教师要端正思想认识,认认真真上好每一节课,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去。试想音乐教师自己都不热爱音乐教育,钻研业务,怎么能够用心去上好每一节课,怎样用音乐艺术去感染学生。第三,利用校园广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利用好校园广播系统是解决职业学校音乐教师严重匮乏的好办法。校园广播可以说能够延伸到校园每一个角落。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乐曲,适当分析乐曲所表达内涵及音乐常识,还可以介绍一些乐曲背后的故事、民俗风情、生活习惯等。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音乐素质,而且还可以拓宽视野。
社会的发展,民族的进步需要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普通职业学校这支庞大的受教育群体不应这样轻易的被音乐教育所冷落。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与审美意识是十分重要的,他们需要优秀的音乐。
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范文6
【关键词】电子书包 初中英语教学 策略
2016年,浙江省教育厅了文件《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对浙江省今后5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做出了进一步的指导。其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浙江要全面发展智慧教育,并在全国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规划》提到,浙江省智慧教育的建设内容主要有3个方面,即建成智慧教育技术环境、形成智慧教育支持服务体系、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后者是主要核心,这就要求要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进行深度的融合。
在这样的教育大环境下,电子书包作为一种教学移动平台,开始悄然走进初中课堂.在未来的“云”世界,以电子书包为代表的移动学习将不仅是一种教学新趋势,也是一种教学方式的变革,这种打破时间地点限制的学习方式必将成为一种新时尚。
一、电子书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优点
1.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快捷。电子书包是一种基于平板学习终端,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的移动教育辅助工具,它小巧便捷,方便储存和携带。学生们可以在有网络支持的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子书包来完成家庭作业和各类老师布置的任务,也可以学生自己自由使用电子书包中已安装的软件(如我爱拼单词、英语刷题王)进行学习,实现学习效率最大化。
2.提供完整的评价功能,反馈到位。因为电子书包的使用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借助网络,教师在外或在家都可以观测学生完成作业和各类任务的情况。并且电子书包系统采用大数据统计分析,能把学生们做题进度以及每题的错误人数进行统计处理,几秒钟时间,老师的电子书包终端上就会形成一份数据分析结果,全面详细地反映学生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老师参考并了解学生们本课时的学习掌握程度,及时给予学生辅导或加强易错题的讲解,真正实现“以学定教”,提升教学效率。有了电子书包,课堂变得触手可及,电子书包让教室延伸到了校园围墙之外。
3.共享海量的优秀资源,教学多元。在电子书包中,有海量的高质量学习资源,其中包括口语测试类、听力训练类、阅读完型提升类等,老师们可以利用系统内的资源随意组合形成作业并发送给学生。学生们也可以将各类练习随时随地带在身边,根据自己英语学习的优缺点合理用资源。而且电子书包对于学生使用这些资源的次数、时长、得分、错误率等都能进行实时汇总,以保证学生能真正用好各类资源,提高学习效率。
二、电子书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优化教学互动方式,激活英语课堂。电子书包可视化界面、便捷的操控方法和灵活的交互功能,比以往投影屏幕上只能是“一成不变”的显示内容更适合多样化教学和创造性教学的需要。传统的多媒体课件更多的只是演示功能,但通过电子书包,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小组协作、讨论之后,把答案直接写到电子书包上,然后上传到教室内的电子教学一体机上,供其他小组交流学习,效果非常直观,这是传统教育模式无法达到的。实践证明,电子书包的交互性,帮助老师有效的发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2.利用人机对话功能,提升学生口语。2018年起,宁波将实施英语中考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所谓的“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就是指“英语听说人机对话测试”。一直以来,初中英语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笔试和语法,大多数学生的开口说英语能力欠缺。传统的课堂上,学生的听读课本录音的次数很有限,口语训练时间更有限,这些往往都是受老师的“控制”。电子书包则依据中考形式的变革和发展,设置了口语训练功能。在电子书包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控制播放录音的次数,进行跟读练习,并且可以模仿口语考试形式进行问答训练,系统会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出一个参考分数。而且老师可以通过软件来播放学生的口语训练,了解学生在英语口语中存在的问题,然后为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指导意见,以达到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3.实施作业布置分层,关注全体学生。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上不可避免的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甚至出现两极分化,所以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更要注重因材施教。而电子书包的应用,让老师们在对学生分层教学上更有实效,特别是布置英语作业的时候。老师可以在自己的电子书包终端上将学生设置成不同的组别,然后老师可以将今日的知识点分成不同层次的练习,再将作业利用电子书包发送给不同组别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同一个时间内,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不同程度的内容,老师还能通过电子书包,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分类指导。这样,有效的关注了全体学生,更可以防止基础薄弱的学生因为作业题目超过自己能力范围而产生畏惧心理,导致放弃英语学习的心理的产生。因此,电子书包非常明显的起到了优化分层教学的作用。
三、结束语
可以说,电子信息技术正蓬勃发展,电子书包等相关电子产品的出现是必然的,而且我们也感受到了,它们正在重塑整个教育界,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必将创造新的教学模式。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教师信息素养的不断提升,电子书包将会发展得更加规范和完善,也会在以后的教育中发挥其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