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市场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市场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市场现状

商业市场现状范文1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商业银行市场面临的竞争则日益加剧,坐等客户上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然而,与西万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金融产品和市场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营销理念和营销方式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本文总结了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改善我国商业银行服务现状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客户;服务;创新

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特别是近年来金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市场营销成为商业银行谋求发展和提高经营效益的必然选择。目前,尽管我国的商业银已对服务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调整自己的定位,加大了市场营销的力度,采取了一系列营销策略,取得了一些成果。然而,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市场营销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无论是系统理论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方面,都还存在很多不足,需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市场营销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自身的状况和特点,制定适应新环境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中国商业银行的市场营销现状

1 市场营销认识不到位

目前我国的商业银已对市场营销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近年来也不断采取各种营销手段,开展各种营销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很多银行往往只将市场营销作为孤立的技巧、方法看待,而未将其看作是影响银行全部经营理念的哲学,还未完全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营销观念,很多商业银行的营销人员专业知识水平有限,总是从银行的角度考虑,把推销产品放在首位。在对客户介绍相关项目服务时,一般只强调服务的益处,而没有对客户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适当的提示和讲解。在经营策略上,虽然也借用了营销概念,但往往把营销简单地当作推销,零星使用广告、宣传、公关等方式,忽视了客户真正的需求。

2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选择和市场定位不准确,自主创新的品牌较少

我国商业银行缺乏从长远角度来把握对市场的细分、选择与定位,而是简单地跟随金融市场竞争的潮流被动零散地运用促销、创新等营销手段,缺乏对现实顾客和潜在顾客的需求特点及变化趋势的系统分析,从而无法科学的进行市场细分和选择目标市场,无法充分发掘和展示其在各种资源方面的优势。目前,尽管我国商业银行对营销业务进行了创新,推出了不少新的金融产品,但推出的金融产品在业务功能、客户定位上大致一样,缺乏特色定位,使营销行为趋于同化,形成独特品牌的少,没有在客户心中形成一家银行有别于其他银行的独特形象,使广大客户觉得无论到哪家银行都一样,影响了银行的吸引力。

3 缺乏对目标客户的研究,忽视服务的质量

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网络银行、手机银行和各种银行卡业务的实际应用效果并没有事先预期的那样好。最根本的原因是银行不重视对目标客户的研究,没有根据客户文化层次、消费水平以及潜在需求来细分市场,导致提供的产品针对性不强,更重要的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非常注重服务范围的拓展,却忽视了服务质量的提高。比如国内很多商业银行在工作期间无视众多顾客排队等候取钱,明明有10个窗口却只开4个左右来办业务,拿存折的民众只得在营业大厅苦等,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目前这种情况虽然会影起客户的不满,但却别无选择,但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外资银行提供的高质量的服务,对国内商业银行可能会造成巨大影响。

4 忽视形象经营的内涵建设

随着商业银行竞争日趋加剧,越来越多的银行重视形象经营,理性地架构自身的形象识别系统。例如,导入CI形象设计,统一标识、统一形象、规范员工行为等。但我国商业银行在形象经营方面明显地存在着将形象经营作为银行的化妆品,而忽视内涵建设的问题,不能有效地把形象经营渗透或延伸到银行组织内部,不能形成覆盖经营管理各个方面、具有深厚底蕴的银行企业文化,影响了商业银行形象识别。

二、我国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的策略选择

1 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培养客户忠诚度

现代银行随着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及消费者的日臻成熟,争取新客户的成本在不断上升,据国外学者研究表明,吸引新客户的成本可能是保持现有客户满意成本的5倍,一家银行只要比以往多维持5%的客户,则利润可增加25%-85%。这是因为银行不但节省了开发新客户所需的广告和促销费用,而且随着客户对银行的某种产品的信任度和忠诚度的增强,可诱发客户成为你的其他相关产品的拥有者,同时通过带动和影响他周围的人成为你的客户,尽管有时你的金融产品可能比别人的“价格”高,但由于你的服务周到、具有亲和力,客户在你这里会觉得舒服,所以会继续使用你提供的产品。

2 以客户需求为导向,注重市场细分

在客户需求多样化,以及需求不断演变的今天,银行应强化市场细分工作,实行针对性强的服务。澳大利亚联邦银行根据年龄分为不同的组别,按照各年龄段的具体需要向个人客户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从客户出发,为客户提供全面、终身服务。以储蓄为例,为小朋友推出儿童零用钱账户,这项业务虽不会为银行带来多少收益,但这能使客户从小认识、了解银行,随着小客户的成长不断提供适当的产品和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忠诚度,减轻了银行拓展新客户的压力,节省了相关的成本和费用,对青年人设立手机银行、网络银行;为老年人保留最原始的储蓄存折。

3 加大创新力度

创新是形成和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商业银行创新主要体现在业务创新和服务创新两个方面。要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加强对储蓄新业务的研究与开发,加快存款业务的多元化建设。同时,要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特别是能形成自己独特品牌的业务。商业银行的服务必须顺应虚拟化潮流和便捷的要求。商业银行业务需要从柜台服务、等客上门向3A(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方式)服务转变。必须把网点优势转化为网络优势。发展电子银行业务,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营销成本。另外,要通过信息网络吸引客户,在ATM、P0s网络中不断推出个人理财业务、家庭银行业务、工作地存取业务等。在工资批发业务上,利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开展非常先进的银行营销业务,建立百货公司型的“金融超市”,提高适应市场和客户的能力。

商业市场现状范文2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风险;挑战;机遇;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2)10-0383-02

一、利率市场化理论概述介绍

利率市场化是指金融机构在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它是由市场供求来决定,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实际上,它就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二、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的机遇

1 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经营自

利率市场化为商业银行配置资源提供了比较好的基础,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获得了自主的定价权,资金价格能有效地反映资金的供求关系,从而推动经营结构优化和资源的最优的配置。一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地考虑目标收益、经营成本、客户的风险差异等因素,从而确定不同的利率水平,实行优质、优价与风险相匹配和有差别化的价格战略;另一方面,银行可以实施主动的负债管理,优化负债结构,降低经营成本。

2 有利于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

利率风险加大商业银行面临的竞争压力,也推动企业与个人客户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加快金融创新,以达到规避风险、赚取利润及满足客户需要的目的。现实中,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国内银行已经推出了结构性的存款,利率互换、固定利率贷款等产品,不断满足客户由于利率市场化衍生出来的新需求。

3 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管理水平

利率市场化能够推动银行更加关注市场的变化,增强风险意识和成本意识,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银行可以将内部的资金转移定价与市场利率有机地联系起来,有利于提高绩效考核与内部资源配置的合理性。此外,依据内部利率确定市场定价,也有利于银行减少内部纵向的差别,有利于降低管理成本。

4 有利于商业银行优化客户结构

在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实行利率市场化,取消利率管制,各商业银行可以充分利用资金价格差异来吸收公众存款。资产业务方面,在吸引重点优质客户的同时对风险较大的客户以更高的利率水平作为风险补偿,推动商业银行客户结构的优化。

三、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

1 重新定价风险

重新定价风险来源于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表外业务中期限与重新定价的时间差,是利率风险最基本最常见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当前尚未完全实现利率市场化的状况下,重新定价风险突出表现在计息方式上。根据中央银行规定,人民币活期存款以结息日的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对于定期存款,按存单开户日的利率计息;对于短期贷款,按照合同利率计息;对于中长期贷款,采取一年一定的办法计息。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不匹配,一旦利率变动,重新定价的不对称性将影响银行的收益。尤其是在中长期存款与贷款业务中,利率下调时,“一年一定”的利率政策将导致贷款先于中长期存款重新定价。存款现金流支出固定不变,而贷款利息收入减少,因而银行将面临未来收益减少的风险。

2 利率结构风险

存贷款利率波动不一致导致利率结构风险,通常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在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存贷款利差缩小导致银行净利息收入减少;二是在短期存贷利差波动与长期存贷利差波动幅度不一致的情况下,由于这种不一致与银行资产负债结构不相协调而导致净利息收入减少.

3 逆向选择风险

如果银行提高利率,企业在投资决策时会筛选掉低风险项目,结果将提高信贷市场的平均风险。高利率的结果是高风险项目挤出低风险项目,产生“逆向选择”现象,这是因为在信贷活动中,不同借款人违约拖欠的可能性是不同的,但银行无法知道谁的违约可能性更高,随着实际利率的升高,更高比例的喜欢冒险的借款人将更愿意向银行借款,而风险较小的安全借款人则可能退出申请者的队伍,这也就是所谓的借款人的逆向选择。经验表明,随着对任何一类借款人所收取的实际利率的增加,对贷款合同违约的可能性也增大。

4 内含期权风险

银行存贷款合同中的各种选择性规定导致银行承受风险。大多数贷款合同都允许债务人提前还款,存款人有随时取款的权利,一旦利率变动对债务人或存款人有利,银行客户会选择重新安排存款、贷款而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

四、利率市场化存在问题的实施对策

1 商业银行要敢于承担风险定价的责任

商业银行要对风险溢价作出独立判断,并以此确定价格。在此过程中,定价高了,就可能导致客户流失,损失市场份额。对此,商业银行要做好自主定价和维系客户之间的权衡,而客户也不再简单地把价格的对与错推到央行或政府身上。从国际发展趋势看,商业银行竞争重点已从追求客户数量、追求市场份额转向其他更为综合的目标。

2 建立起一套高度关联的利率体系

从其他国家或地区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成功的利率市场化一般以成熟的债券市场作为依托。在金融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不发达、社会融资渠道不通畅的情况下,资金的供求不能通过利率变化进行有效调节,也就无法形成真正的市场利率。只有以基准利率和收益率曲线为基础,建立起一套高度关联的利率体系,利率市场化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3 增加市场利率的透明度和真卖性

加强利率调控和监管,规范金融机构利率行为,增加市场利率的透明度,正确引导金融机构和其他社会公众对市场利率的理性判断。出台利率风险指引,强化金融机构利率风险意识,提高利率风险管理水平。

4 加快开发金融衍生产品

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金融市场上的所有参与者都将不可避免地承担利率变动的风险。一方面,对于社会公众来说,利率市场化后,利率风险凸现,他们对保值、增值的金融产品需求增加,需要商业银行推出不同于以往的金融产品来满足客户这一需求;另一方面,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差缩小,同业之间的竞争加剧,也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寻求新的获利途径。

5 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

商业市场现状范文3

产品分销商作为分销模式的主要承载体和中间环节,他们与终端美容院的关系处理决定着分销渠道的畅通和稳定。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分销商都感觉与美容院不好打交道,要求的很多,时常发生矛盾,美容院则认为分销商既不具备生产能力,又缺乏终端销售能力,服务工作极不到位,无法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而且因为实力的原因,在关系处理的天平上常常出现"一边倒"的情况:要么分销商财大气粗,对美容院吆三喝四,颐指气使,要么美容院实力雄厚,对分销商不屑一顾,嗤之以鼻。其实,分销商与美容院是"拴在同一条绳上的蚂蚱",很多分销商都有自己的美容院,很多美容院又都是品牌产品分销商,应当以市场为导向,共同经营好专业线市场这一块蛋糕。 一、诚信为本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对外宣称为礼仪之邦,诚实守信是每一个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但据国家权威部门资料统计,我国每年因为诚信丧失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880亿元!这是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目前的化妆品专业线市场,诚信缺乏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现象,这在传统分销模式中不仅表现在厂家之对于分销商,美容院之对于消费者,分销商与美容院之间也存在这一问题。

1、分销商“见利忘义”,开空头支票,不兑现承诺。吉林省长春市某产品分销商,为促进美容院进货,刺激销售额的增长,于是承诺对进货(可累计)达3万元的美容院赠送品牌电脑1台。当某美容院达到进货要求后,分销商却以其时间超过一年为由予以拒绝,而其理由是虽然当初下发的促销政策中并没有时间限制,但曾由业务人员口头说明过。因此而出现了纠纷,他们的业务关系也无法再继续下去。担心分销商不兑现承诺,是很多美容院的心病。

2、分销商盲目吹嘘,浮报虚夸,不切实际。这不仅仅表现在分销商对自己实力的表露上,更普遍地表现为对产品质量、功效的毫不负责任的盲目吹嘘。辽宁省大连市某分销商在分销某品牌产品后,向其加盟店推荐其中的美白产品时,宣传有美白、祛斑的多重功效,并且绝无副作用。但是有许多美容院的顾客使用该品牌产品后,非但皮肤肤色未有改善,脸上的斑更见色泽加深。在出现了这种情况以后,分销商并没有就此事与厂家协调和积极处理,而是极力推诿,最后导致其属下加盟店的全线倒戈。

造成这一现象与分销商业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很有关系。业务人员依靠业绩“吃饭”,为了说服美容院多进货,他们往往会用上各种手段,而对产品功效的盲目宣传和所谓“保证”,往往也都是没有根据的。这就要求分销商加强业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培训。

3、美容院拖欠货款,甚至借“转手”之际赖账。很多分销商在供货给美容院后,并不能按照行业惯例“现款现货”,这一方面可能是分销商在推介产品时期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可能是美容院与分销商已经有较长时间的接触而获得了分销商的信任,但不管哪一方面,都为分销商后来的收款埋下了隐患。很多分销商都抱怨,在经销产品时经常遇上“坏账”!美容院往往因为“手头有点紧,缓两天吧”,“产品没有效果,怎么给钱啊?”等借口予以拖延。甚至有的分销商的业务人员去收账时,被告知美容院已经“转手”,并出具了不负责其前任一切债权债务的证明!

分销商与美容院之间“诚信缺乏”的事例还有很多!这些现象极大地破坏了他们之间本应互相信赖、互惠互利的良好合作关系,造成了整个行业的“鱼目混珠”、混乱不堪的局面!有关诚信的讨论和呼吁已是屡见不鲜,只是需要分销商与美容院切实以身作则,落实到实际经营当中,共同树立行业良好的“诚信”环境! 二、“合作”发展,“服务”至上,“双赢”才是硬道理

产品分销商与美容院的关系就象一张巨大而无形的“蛛网”覆盖整个大地上,只是这张网极易破损,那些分销商象一只只不知疲倦的蜘蛛,不停地织网、补网。这种状况的出现是因为分销商与美容院“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特点造成的,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分销商仅仅为美容院提供销售物,无力或者无心提供“服务”;美容院也已经习惯占据主动,没有把分销商作为品牌支持方来对待!,是此造成分销商与美容院之间极为松散的结构关系,无法组成一个面对 市场、面对消费者的严谨的销售体系。在21世纪的今天,在中国已经加入WTO的大环境下化妆品专业线市场的产品分销商与美容院应该“合作”发展,在面对消费者、面对市场的战略联盟体系中,共同做到“服务”这一主题,实现分销商与美容院双赢,美容院与消费者双赢!

、分销商与美容院各自存在的问题。

1、分销商存在的常见问题:

A、分销商以私营企业为主,有很多是由美容院做起来的,缺乏科学严谨的管理手段。

B、分销商有一定的销售网络,但是空白点很多,很难做到一个地区内完全覆盖,所以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又因为区域保护承诺,稍有点实力的分销商都经营三、四个以上的品牌,以“全面”覆盖本销售范围内的美容院,于是分散了人力、财力,更无法去做精做细。

C、不重视销售技巧与职业道德培训,销售人员素质普遍不是很高,人员流动性大,对业务人员缺乏一套科学的管理机制。

D、寄希望于美容院大量进货,而无帮助美容院增加经营手段、开拓客源的有效方法,没有发展品牌的长远眼光。

E、产品价格透明度不高,在与美容院合作时时刻防备美容院与厂家联系。

F、无法为美容院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出现顾客投诉,往往让美容院独自解决。

2、美容院存在的常见问题:

A、更换品牌频繁,以迎合消费者“喜新厌旧”的心理,助长了“以赢利为唯一目的”的心态。

B、以各种理由拖欠分销商的货款,甚至赖账。

C、把产品当作纯粹的赚钱工具,不考虑如何提升美容院的形象。

D、把分销商当作纯粹的中间商,对分销商感情复杂,不愿当作品牌支持者。

、换位思考,明确对方的需求;“合作”发展,以“服务”为致胜的工具;以消费者为中心,共同开发客源,建立一个稳固的营销网络。

1、分销商与美容院同在一个战略联盟体系当中,应当充分考虑对方的需求,以积极有效地推动联盟体系的良性发展。作为分销商,当然希望美容院能够长期经营自己分销商品牌,并能够现款现货,不出现呆账或死账。美容院则希望分销商在提品的同时,确实保证产品的质量,并为自己提供经营管理、美容师管理、顾客管理等科学的经营思想、手段和先进的技术支持。如果分销商和美容院都能明白了解对方的优势和难处,从而为对方提供切实需要的东西,为合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合作”发展,以“服务”为致胜的工具。

分销商与美容院作为化妆品专业线市场分销模式的两个重要环节,面对的不仅仅是广大的消费者,更受到日化线的严峻挑战,所以更应该携起手来,“合作”发展,以“服务”为致胜的工具,确保专业线的市场份额。

A、信息共享。美容院与分销商应共同分享来自消费者与厂家的信息,以双向反馈,既帮助厂家搜集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出切实适应市场需要的产品来,又让消费者了解最新的美容资讯、行业发展现状、厂家的实力规模经营方向等,为行业带来更强的向心力。

B、以消费者为中心,共同开发客源。分销商当与美容院一起,充分考量美容院周围的商圈特性,确定目标客户群,从而帮助美容院以消费者为中心,确实自己的经营档次、服务项目和经营特色,并在以后的经营中不断发掘出新的客源。

商业市场现状范文4

江苏省中小企业在推进我国经济产业发展、提高人民水平等方面展现出卓越的贡献,尤其是我省的高新技术企业已然成为了加速经济发展和经济转型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然而,众多经验表明,中小企业要想借助金融杠杆提高企业水平,建设一条多元化的融资途径,则必须实现产业与资本市场得到对接,由于新三板具有低门槛,无需盈利的特点,固新三板市场是江苏省中小企业的最优选择。

二、江苏省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现状

(一)江苏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现状

1.行业分布。

在中国扩容以后,更多的行业进入了新三板市场。在新三板试点时期,许多行业都不在挂牌的范围之内,然而伴随新三板的扩大,不但没有了地域限制,还对行业也取消了限制。如表1中所示,江苏省新三板挂牌企业所处行业种类较多,包涵了18个行业类别,其中制造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江苏省新三板挂牌企业中的两大主要行业,这两个行业大类的挂牌企业数量占江苏省总数量超过60%,这两个行业的挂牌企业总股本占比也超过了60%。其他行业中,挂牌公司家数占比超过3%的行业还有建筑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由此可以看出,江苏省整体行业分布中,制造业这一传统行业占了最大的比重,其次才是服务业。

2.地域分布。

2016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新三板挂牌数量分布,其中作为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发展较为领先的南京、苏州、无锡、常州等市,得益于省会及地理区位优势,挂牌数量较其他城市遥遥领先。特别是苏州,由于受上海的金融区域辐射的影响,经济发展成为江苏首位,挂牌数量也占据江苏挂牌数量的首位,远远领先于江苏省其他城市。

(二)江苏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融资现状

1.定向增况。江苏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上最首要的股权融资方法为定向增发,但由于新三板企业并不是上市公司,因此无法向社会公然召募资本,而只能面向特定投资对象进行定向增发。挂牌后定向增发再融资外,从2013年起,还许可新三板企业在挂牌的同时实施定向增发。定向增发的认购有如下三种,现金认购、资产认购、现金和资产认购,历经了3年的成长过程,截止至2017年2月24日,江苏省家新三板挂牌企业完成了403次增发,共发行250,026.01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为1,166,777.71万元。

2.股权质押情况。我省中小挂牌企业主要债权融资方式为股权质押。即挂牌企业将部分流通股或限售流通股质押给银行、担保公司、投资公司、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来获得融资方式。新三板企业虽并未上市,但其股票在挂牌转让后具有了流动性,因此可以通过股权质押的方式进行债务融资[1]。截至2017年3月7号,已经有158家江苏省中小企业实现股权质押融资。与固定资产抵押、知识产权质押等其他融资模式相比,股权质押融资具有评估方式简单、评估费用低、评估流程快捷等优势。然而考虑到控制风险等因素,多半金融机构对新三板企业股权质押融资所给以的金额并不高,每笔一般只有200万~300万元。

3.转板情况。新三板是我国多层资本市场的“塔基”,承担着向中小板和创业板市场输送优质企业的任务,通过新三板市场的培育,许多挂牌企业都达到了创业板甚至是中小板市场的上市标准[1]。目前,江苏省还未有成功转板上市的挂牌企业,仍有多家中小企业接受辅导,积极准备上市。虽然在2013年新三板市?鐾ü?了准许中小挂牌企业通过“介绍上市”的方式进入主板市场,即在满足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前提下,企业只要不公然发行,就可以直接向沪深交易所提出上市申请,但这种制度并不能给企业带来融资。表3中的我国17家企业全部是通过证监会受理上市申请之后,先在股转系统暂停交易,待正式通过新股发行核准后,先摘牌再上市,相当于企业要先退市然后再像其他IPO企业一样按程序上市,而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转板。将来在完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下,转板应该是由新三板直接转到主板或创业板上市,无须再进行公开发行的环节,省略IPO繁杂的排队程序,为企业融资和发展提供便利。

三、江苏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融资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缺乏内部管理

因为江苏省中小企业范围较小,企业缺乏管理层,股份主要汇集在集资人手里。在这般的企业管理框架中,通常会呈现出缺乏科学规范的筹划制度,所有者独断形势严峻,内控制度差等不良运营征象。是以容易造就江苏省挂牌企业在新三板市场上得到定向??发前的盈利管束不够科学,定向增发后呈现出不良的投资行为和大股东及其关联方的认购行为。此外,江苏省中小企业由于知名度不高,经营管理方式老旧,对于精英人才的吸引力不够,而且企业自身也广泛存在着重业绩、轻管理的想法,因此在中小企业中通常缺少首脑、高级投融资菁英、高级财政职员及熟识市场化运的当代管理菁英。但因为菁英十分稀缺,这才导致他们不熟悉甚至不能把握资本市场的动态。即便中小企业通过新三板进入我国的资本市场,得到了部分的闲余资本,但对于改良中小企业集体的经营业绩并未起到良好的效果。

(二)挂牌企业的价值有待加强

江苏省省在新三板挂牌的中小企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为主,而这些企业价值被低估有以下三个因素:一是由于投资者门槛过高、股权集中度高、流通股数量少等原因造成了新三板市场流动性较差,导致了挂牌企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流动性折价[2]。二是新三板市场中大户机构者较多、散户资金需求少,固新三板相对于主板等其他版块要冷清许多。三是新三板交易状况不是很活跃,及时股票的价格大幅低于一般价值时,新三板市场难以凭着市场交易让其回归正常值。以上3个原因才导致我省在新三板挂牌企业估值低于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才成为影响投资者的收益的重要因素。

(三)新三板流动性不足

尽管新三板市场是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平均交易量依然处在较低的位置,甚至很多重要数据以至于不如一些地区性场外市场,与国外成熟资本市场中的相似市场的差距非常大,更不能和我国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流动性相提并论[3]。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偶尔不需要非常大的融资规模,然而融资效率十分要紧,就当下而言,中小企业的需要无法被新三板的流动性所满足,因此市场配置效果十分低效。

(四)新三板转板机制不够健全

江苏省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中,虽然部分中小企业已有向沪深两市上市的财务管理的标准,但中小企业有极高的意愿在沪深两市转板上市,因此新三板市场中最为重要的是转板制度。目前,新三板市场上已有面向于创业板以及中小板的对应转板机制,但其成功率极低[4]。在过2010~2017年里,江苏省省内没有一家挂牌企业转板上市成功,即使放眼至全国也只有17家中小企业转板成功上市,这对于我国11000多家中小企业而言是微不足道的。为此我省的中小企业会纠结于如何选择,企业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如若新三板的流动性无明显改善,则江苏省中小企业寄托在新三板市场的希望也会停滞。

四、改善江苏省中小企业新三板融资的对策

(一)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江苏省新三板挂牌上市的中小企业中,仍有部分企业并未依照股东所想的方向开展,他们中大多融资失败的原因是无法吸引到投资者前来注资。所以这些中小企业不该把所有寄托都放在新三板的融资功能上,反而应该精准定位新三板的功能。然而还有部分中小企业在进入新三板市场后获得了飞速的进展。其原因是这些中小企业具有良好的自身发展,加之它们生产的产品在本身的范畴了也有相当的竞争力。所以它们通过新三板市场向投资者们呈现出本企业的优势和潜能,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感召力,增加企业的融资需求,最终让中小挂牌企业的竞争力增强。因此,中小企业唯有不断提高自我的竞争力,才能在新三板市场中得到长久的发展。

(二)规范企业内控制度

根据在新三板市场挂牌的操作规范,江苏省中小企业一定要依照其规定进行股权改革,并将企业内部的管理布局与层次明确化[5]。因此,那些想在新三板市场上市的中小企业均在不同程度上对其自身的治理结构进行过改良,继而让他们拥有更大的成长潜能。如此一来,一方面中小企业能够增强对内控机制监管,另一方面加强该企业对外来风险的抵抗力。所以中小企业能让投资者们获得足够的信心,同时使自身较为轻松的获取外部资金,从而企业经营规模扩大。

(三)完善做市商机制

由于众多原由,在2014年下半年,做市商机制才被引入新三板市场,对于该机制的增添,我们可以看出场内许多中小企业都在活跃的选取做市商,为新一轮的融资做筹备。并且该机制对新三板、中小挂牌企业和做市商都是有益处的,它改善了新三板市场的机制,加强了市场的流动性,引入了大量的企业和投资者,为中小企业做出了精确的价值评价,使投资者们获得了有用的讯息,继而让他们的信心增加。因此在将来的新三板市场的成长历程中,应加大对做市商机制的应用,并以此为基准改进该机制中可能存在的缺点

(四)丰富新三板融资方式

丰富新三板融资方式,促进债权融资,满足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需求目前,新三板的融资方式以定向增资为主,股权质押融资和债券融资为辅。在定向增资业务开展顺利的情况下,要以政策导向鼓励挂牌企业进行股权质押融资和债券融资。此外,新三板市场之所以在培养优良的中小企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等方面起到有效的增进,是因为新三板除了有股权融资的作用,其对债权融资的促进作用也很明显。新三板挂牌企业是在全国范围内筛选出来的潜力企业,行业成长性、科技性、创新性在中小企业中都是最优秀的一批,?过挂牌培育后,其信息透明度较高、信用风险远低于未挂牌中小企业,是银行增加中小企业信贷比重的优质客户群体。因此,应当提高银行在新三板的参与程度,从而加大对挂牌中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

(五)改良新三板的转板制度

根据我国转板成功的中小企业自IPO申请日至批准正式上市的时间间隔为1~4年,所以新三板的转板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缺陷的。随着新三板的流动性不断加强,虽然我省中小挂牌企业未必会选择新三板的转板制度,也未必会期望进入沪深市场,但就目前来说,中小企业转板成功后所具有较高的估值以及改善融资能力依旧是对我省的优质中小企业充满着诱惑力。固应改善新三板的转板制度,用来实现新三板和沪深两市市场的对接功能。

商业市场现状范文5

于淑华,女,现为中商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副局级)、研究员;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投资协会、中国商经学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理事、专家委员;中国市场营销学会流通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证券委流通行业专家评委,中国商务部流通专家。

长期以来,于淑华主要从事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流通政策、农产品流通与市场建设、现代零售业态、连锁经营、现代批发与物流配送、农村商业等应用理论研究和相关政策设计。上个世纪70年代末,她曾先后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家内贸部、国家内贸局的研究所、研究中心从事商业经济研究工作;1990―1991年曾被国家科委派往日本研究流通经济,重点研究鲜活农产品流通、批发市场建设、连锁经营及流通法规、政策。

截至目前,她已近200余篇,百余万字,专著及著作等十余部。其中包括《流通的活力》、《经商十则》、《物流浅论》,合著《商业连锁经营指南》、《中日流通业比较》、《连锁经营与管理》、《内贸理论前沿》一、二册、《2003中国流通蓝皮书》、《入世与中国流通发展》、《世界500强对华投资白皮书》等。

商业市场现状范文6

关键词: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融资现状

在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动力来源上,商业地产行业所做出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商业地产企业迎来了发展的重要契机,一些商业地产商迅速崛起。但是,随着商业地产企业的井喷式的发展,企业的资金周转遇到了现实的困境。为了解决资金方面的问题,拓展融资渠道,赢得更多的市场发展的血液和动力成为了很多商业地产企业面临的主要发展问题。笔者着重从三线城市的融资现状入手,探究其在融资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及今后的改进和提升的策略。

一、我国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融资现状

1.资金来源渠道

信任融资渠道具有悠久的传统历史,在很多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中依然比较流行。一旦商业地产企业无法如实还款,那么企业的经营者的口碑将会降到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因为这一传统的融资渠道的主要对象都是和商业地产企业经营者有着一定关系的亲戚或者朋友。

第二个渠道是商业贷款,因为贷款方是商业银行,所以无论是从贷款的审批,还是贷款的额度及还款的期限等方面都对商业地产企业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一些商业地产企业因为不符合银行的发放贷款的标准,因此在这条渠道上所取得的融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所以,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的商业地产企业,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开始将贷款的希望放到了民间信贷上面。民间信贷,在资质审核方面的要求相对比较低,但是对于抵押物品的商业价值与贷款实际数额之间的差额比较大。同时,一些民间信贷的年率相当高。

2.资金来源总量

当前,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尚处在一个初级的阶段。这种发展的现实环境,一方面为其市场的占领和拓展赢得了宝贵的空间。但是,伴随着一线、二线城市的商业地产开发体系及工程的相继完善,一些大型的商业地产企业也开始逐渐将发展的重心向中国的三线城市迁移。在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体系下,三线城市所面临的市场融资空间将会被压缩。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市场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在我国三线城市的市场融资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资金来源总量无法满足当下商业地产企业的市场运营资金的需求。这种供需不平衡的发展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三线城市市场规模的扩大和进一步的拓展。同时,需要强调的是,三线城市从地理位置及经济发展水平等层面,与一线重点城市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2012年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经营报告中显示,有接近一半的商业地产企业由于发展中资金的短缺而宣布停产或者破产。目前商业地产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呈现出了融资渠道比较狭窄和融资成功率比较低的问题,特别是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在申请商业贷款时的成功率一直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我国央行在2010年曾经做过一项针对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贷款情况的调查。这一调查显示:在我国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的外缘贷款98%是来自商业银行。但是其中能够获得银行贷款的比例还不到8%。目前在我国的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很多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都在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因此,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资金层面上的不足,在很大层面上是对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运营环境的一个折射。

3.资金来源结构

在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的资金来源结构体系中,根据时间的长短,可以从整体上将其划分为短期资金来源和长期资金来源。但是,从目前所掌握的情况来看,我国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在短期资金来源的比例是比较大的。一旦,金融风险事件发生,或者国内金融秩序出现波动,出现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那么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所面临的资金压力就会很大。很多商业地产企业如果在资金来源结构体系中,短期资金来源的比例达到了半数以上,那么对企业资金结构的运营安全将会构成一个比较大的威胁。从商业地产企业发展和运营的情况来看,在符合企业的负债承受能力基础上,所承担的负债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具有一定的利好促进作用的。商业地产企业的负债水平处在一个平衡的发展状态,将会助力企业更好的发挥好企业资产所具有的杠杆功能。作为企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催化剂,可以帮助企业释放出更大的市场潜力,进而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赢得更大的发展的主动权。

总之,在现在统计在册的商业地产企业中,有近半数以上的企业处于所谓的负债经营的阶段。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商业地产企业所面临的还款压力是非常大的。在今后的发展中,如何从当前商业地产企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改善其融资的现状是整个商业地产企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重点与方向。

二、我国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业融资面临的问题

1.国家宏观调控,增大融资难度

国家会根据市场运行的整体情况,通过银行的商业贷款的利率及居民购房贷款政策的调整等手段,来对整体的商业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当前,我国的商业地产行业出现了增速过快的现象,大量的楼盘被开发后因为市场需求环境不旺而导致资源的搁置和浪费。同时,一些地方的而已炒房的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业地产行业的整体运营和发展。因此,国家通过限制购房及落实房产管理相关制度等方面,来调控商业地产的整体走向。这一点对于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企业而言是一个发展中的重要难题与挑战。

2.融资渠道单一,金融市场结构不健全

当前的市场融资环境中,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企业由于自身运营规模及市场发展形势等主客观原因,在融资渠道上呈现出了很大的单一性。按照目前的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的融资比例来看,其商业贷款的比例和数量占据了其整个融资总额的一半以上。在另一方面,一些三线城市中具有一定规模的商业地产企业,通过金融市场等资金运作媒介来提供资金的保值与增值。但是,在当前的国内金融市场发展体系还不是很完善的情况下,其市场的发展和收益效果并没有达到商业地产企业理想的预期水平。基于此,今后的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企业在融资渠道等方面还要面临着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3.间接融资过多,投资增长过快

基于自身运营与发展需要来展开的市场融资具有很大的不可控性。一方面,商业地产市场的整体运营与管理程式中,本身就会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在间接融资中,商业地产企业所要承担的还款压力也会相对比较大。但是,对于一些经济发展基础还处在一个较为初级阶段的三线城市的商业地产企业而言,投资就会必然意味着一定层面的风险,如果缺乏全盘的考虑和周密的部署,企业的投资,尤其是过快和过于着急和追逐利益的投资将会在很大几率上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诸多的负面的影响,严重地还会导致企业无法及时的收回投资而导致企业资金周转链条的断裂,最后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发展的困境。

结合上文,笔者分析了当前三线城市房地产企业在融资层面出现的问题以及背后问题产生的原因。当然,关于融资现状不尽乐观的原因还有很多层面,例如,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自身的信用建设水平还需要提高。金融机构在扶持和助力企业市场拓展等层面还存在着提升的空间。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在企业招商引资层面的力度和政策并没有在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的发展中得到更多的落地与展开。

三、发展我国三线城市商业地产融资渠道的对策和建议

1.建立多层次商业地产融资体系

当前,在我国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的商业贷款的申请的对象主要是各大商业银行。从目前的市场需求来看,商业银行的贷款提供额度和数量与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的资金需求之间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很多商业银行在进行贷款发放的时候会根据企业的实力与规模做出一定的倾向,这些都影响着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融资问题的顺利解决。商业地产融资体系,依照市场营销学的角度来看,可以经由主要的两个维度来实现。初步阶段,要从商业地产企业的内部程序入手,进步升华的融资的效力与效益。其次,要将企业的商业地产融资体系的维护与市场的成长有效地连系在一起。所以,通过整合企业发展的内外资源可以更好的实现商业地产企业融资体系的经济效益。

所以,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在融资的过程中,应该在政府相关政策主管部门的引导下,开展多渠道的融资。国家相关政策职能部门要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来为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多渠道融资保驾护航。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地做好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与各类金融机构的对接工作,在贷款申请政策上予以更多的照顾和扶持。

2.适度调整发展战略

目前,在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中,存在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发展战略目标的不明确。可以说,一个企业在的工作中缺少具体的、明确的发展战略目标则很容易在发展的道路上迷失方向。同时,一个缺乏明确发展战略目标的企业管理和发展是很难在效率和效果上得到很大的提升。例如,某一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公司在2011年起开始进军高端商业地产市场,由于缺乏统一的规划与发展方案,公司资金周转一度处于很大的被动局面。这种境况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对公司领导缺乏相应的发展战略目标而造成的。企业长远的发展战略与发展规划与企业的融资安全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通过降低采购费用的方式来降低项目在初始阶段的费用支出,以及在建筑过程中通过各种具有一定潜在风险系数的方式来实现成本的管理,因为,一旦在运营中出现了注入经营不善等问题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其今后的融资渠道的畅通发展。

3.慎重选择开发项目

按照当前的市场运行模式很多开发商要承担着先行垫付相关人员及物料成本的费用。同时,国家出于社会稳定发展的角度对工人工资拖欠问题也已经通过一系列的法律和政策来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定。这些都在客观层面上加大了三线城市在进行房产项目的选择中一定要从政策和法律及相关的市场环境等层面进行全面了解和掌控,争取将项目的选择层面的风险系数降低。例如,某一三线城市的房产企业,在进行项目施工中,由于对项目的选址的科学性进行论证,最后因为与市政的整体规划发生了严重的冲突而被迫拆除,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这些都是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在今后的项目选择中要加以注意的重要方面。

4.采取适当销售策略

商业地产企业进行楼盘开发的最后落脚点是通过市场销售的手段将投资收回并且获得预期的收益。大量的已经竣工的楼盘由于销路受阻而导致资金周转不畅而影响了下一步的投资和及时的还款。因此,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应该结合所在城市的市场购买需求及购买力等实际情况。通过完善的房产售后服务来提升房产的美誉度。本土化销售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实现路径,在这一行销策略的指引下,企业在产品研发,产能提升以及竞争力的提升等诸多方面都会大有提高。在当前的市场发展环境下,通过良好的企业运营策略实施,可以有效地规避或者降低企业在市场中所存在的风险。通过这些系列的营销策略及手段来构建一个立体的高效的商业地产行销体系及框架。经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发展为企业资金层面的盘活及今后的市场拓展奠定重要的基础。

5.开发适销对路产品

无论是生产型企业还是服务型企业,其在整个运营策略的实施中,都需要经由创新的运营和生产模式来为企业的发展谋求更大的生产和发展动力。一旦在企业的运营中所出现的大的资金链条的断裂或者较大的市场经济形势的波动,则企业将会面临着非常大的市场挑战。三线城市在人均收入和大众的审美水平等层面与一线城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方面,在商业地产的价格层面,三线城市由于地理区位及经济发展等层面的原因,是处在一个较低的层面的。因此,三线商业地产企业在进行房产产品的开发和市场销售的价格制定层面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大众的购买力实现一个良好的对接。另一方面,在房产产品的规格和样式上,应该在不增加相应的生产成本的基础上,从户型到结构等诸多层面照顾到所在地区和城市的大众审美和居住习惯。这种行销对路的房产产品会在客观上为其房产销路的打开提供应有的助力。当然,由于三线城市各自存在着自身的差异,因此在进行产品的开发和设计的层面应该更多的发挥出本地化的发展策略的优势。

6.加紧开发商业地产金融投资产品

随着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市场资金的需求也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态势。因此,商业地产企业应该在立足原本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力度来实施多元化的运营策略,从而多方向的转移企业在融资和运营层面存在的压力。其中一个比较符合众多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地产金融投资产品的开发与投资。这种利用资产杠杆的力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的市场发展增加新的动力。企业在进行此类产品的开发中,也要将风险的防范置于一个突出的位置。总之,从根源上来讲,商业地产企业在尝试进行金融投资产品开发的那一刻,其所面临的风险压力就已经客观存在。相反的,经由科学的统筹和计算,将金融投资产品风险与自身的经营进行一个有效的对接,其所产生的市场效应还是非常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运营规模的扩大。但是,抛开,其基本的前期的计算,如何从过程中,将金融投资产品可能产生的风险控制在一个较为理想的状态,或者将其纳入到一个科学的,系统的风险预警和监控体系之中,其所面临的压力会得到有效的控制。

商业地产融资渠道的多元化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包括企业,政府及金融机构在内的众多元素的通力合作。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三线商业地产企业应该在借鉴相关的科学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将企业的融资渠道的多元化发展进行逐一的完善。当然,这一完善并不是直接的抄袭现有的别的企业融资模式,而是应该在借鉴和参考的基础上,将这一制度和企业自身所在的行业发展环境以及企业发展的诸多实际情况来进行对应的调整。

四、结语

三线城市商业地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发展机遇,同时其在融资层面所遇到的问题也是现在众多领域企业发展中的一个共性问题。本文分析了其融资的现状及今后的改进策略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郝丽霞,委玉奇.房地产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价值工程,2014(01).

[2]邢乐成,韦倩,王凯.房地产企业投融资公司:破解房地产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J].山东社会科学,2013(01).

[3]王烨.房地产企业融资难的主要症结及对策分析[J].今传媒,2011(01).

[4]林禹同.三线城市房地产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J].才智,2013(02).

[5]吴俊.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