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1
论文关键词:高校就业指导;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体系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深入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指导工作日益成为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一个新的工作重点和热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打破了传统分配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们逐步建立起政府调控、市场导向、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新机制。
一高校就业指导的必要性
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自从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我国高等学校开始实施大幅度扩招,它对于实施高等教育“大众化”战略、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综合素质、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升学深造的渴望、缓解高中毕业生就业压力乃至推动经济内需,促进社会消费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然而,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急剧的扩招使毕业生数量在短时间内成倍增加,200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145万,2003年毕业生212万。2004年252万。大批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必然给广大高校毕业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对高校开展就业指导的建议
1.就业指导途径多样化。
以就业为导向进行专业设置及课程设置。对历届毕业生及毕业生所在的单位进行跟踪调查,确保专业设置的前瞻性,课程设置的实用性及科学性;加强学校与企业及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学校和专业、企业的结合,真正把专业办在企业的需求点上,企业把学校作为其人才培养基地,学校把企业作为其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及社会服务基地;推行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并举,鼓励学生在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在学生培养的最后阶段进一步淡化专业,强化课程,根据用人单位需要随时调整课程设置,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灵活的授课方式,努力为社会培养真正用得上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2.强化毕业生就业的指导功能,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走向市场化的今天,毕业生就业的数量、质量及就业层次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学校就业工作好坏的重要指标,就业工作好坏已成为一个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要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首先要强化就业指导功能,即加强对毕业生价值观、择业观的指导,加强对毕业生就业政策和就业技巧的指导及就业心理的调适,本着“撸导为先,服务至上”的原则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指导工作到位了,学生观念转变了,自然就能够适应市场需求,就业自然就落到实处。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方式有:开设就业指导课、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举办就业论文竞赛、举办就业知识讲座、建立就业辅导员制度、群体指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指导与业余辅导相结合、学生指导与企业指导相结合、技巧指导与观念指导相结合,建设完善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体系。
3.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就业服务,健全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就业
一、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逐渐扩大,大学生毕业生的人数也急剧增加,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高校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意识不强,实际工作中功能和定位有偏差。大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机构对就业指导的重要性和比邀请认识不足,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工作重心基本在当年的毕业生上,甚至就业指导工作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
(二)就业指导机构发挥指导功能有限,缺乏专业的团队。我国高校基本上已经设立了专门的机构,如我校的招生就业处,但就业指导人员人数相对不多,而且大多数疲于应对事务性工作的开展,很难有效开展个体就业咨询与指导服务。在占有信息和知识储备方面很难达到就业指导的效果。高校目前就业指导工作普遍存在着与大学生就业市场脱节的现象,高校的就业指导大都集中在讲解就业政策外,就业信息及培训就业技巧上,内容比较单一,形式也缺乏多样性,不
(三)网络化就业指导工作的力度不够。学校与社会在就业指导网络资源整合方面的整合力度不大,造成信息不联通,常常出现“有人无业就,有业无人就”和“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职位,求人者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尴尬局面。目前由于高新技术企业的大量涌现,对于这些目前暂时还不出名的企业缺乏了解,也造成了求职者不知和不愿就职的问题,企业招聘不知道从学校那里下手的问题。
二、新媒体时代利用网络指导就业的必要性
(一)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要求“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许多用人单位、特别是可以广泛吸纳就业的企业单位,目前在实际发展和心理上都受到很大影响,因此,在招聘人员方面普遍持保守或更加谨慎的态度。
(二)网络信息化在高校中的飞速发展。网络信息化已经在高等院校得到广泛应用,给高校各个方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当今在校大学生,可以说是伴随着高科技产品、信息网络化成长起来的一代,不少学生都有自己的个人电脑,他们普遍具备使用网络技术的基本条件和素质。
(三)学生乐于并经常使用网络。由于网络具有实效性、便捷性、丰富性的特点,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重要方式,他们也都乐于使用网络与教师、同学进行沟通交流。不少学生、尤其是在校外实习的学生,曾就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就业工作向我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三、网络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和使用策略
(一)构建良好的高校就业指导网站。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利用网络指导就业首先应当构建一个良好就业指导网站,一个好的就业指导网站除了具有固有的公布招聘会、专场招聘单位、招聘岗位要求及职责、就业指导讲座、就业政策等栏目外,一方面还要提供真实全面的就业生信息,便于企业准确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学生,另一方面也要提供相关招聘企业招聘的准确信息,便于学生就其职业规划中的定位来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单位。
(二)有效的开展网络面试和多渠道沟通手段。随着网络流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跨区域网络音视频已经不存在任何障碍,高效完全可以利用现有的自身条件,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开展网络面试,这也将是未来招聘的发展趋势之一。这一方面便于提高招聘和应聘方的接触频率,对于非本地单位,既可以节约用人单位成本,也减少了毕业生的就业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克服面试给求职者带来的压力,保证求职者能更充分展示自己的全部才华。
(三)电子邮件、QQ、飞信等群发就业信息,实现快捷就业服务的方式也是网络招聘、求职的有益的补充。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学生的意见建议,建立博客,在博客中设立了“招聘信息”、“就业政策”、“就业指导”、“毕业生相关表格”、“工作通知”、“就业时事”等分类栏目,并设置了“学生评论”、“学生留言”等互动板块。
总之,网络在当今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也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网络在高校就业指导中应用和合理使用将是高校就业指导部门面前的一项重要而全新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梅丽君.网络交流平台应用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3
(一)根据学生个性心理特点开展就业指导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自我能力的认知不足,经常出现盲目跟从现象,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从哪个方面去努力,“等、靠、看”的思想严重,从而错过了很多就业机会。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个性就业指导的前提。可以通过分类测评的方法,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找到自身择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进而发挥优势,在张扬每个学生人格魅力的同时,又完成自己的职业规划。
(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师资队伍
作为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应该具备高尚的道德素养和政治素养,能够准确掌握就业政策与劳动法规,全面掌握专业知识并能综合运用,还应该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与交流能力,这样就需要建立一个多样化的、多层次的就业指导教师团队,打破原有的就业指导体系。因此,高职学校在着力培养就业指导专职教师的同时,还可以从学生工作者或者一线教师中发掘热爱就业指导工作的教师,将他们充实到就业指导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新鲜的思路,还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使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个性化和针对性。
(三)突出高职院校技能优势,加深校企合作,实行个性化就业指导
高职学校可以与企业或用人单位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把学校变成企业人才的“仓库”或“加工厂”。学校的学生可以到企业一线进行实习实训,企业的员工也可以到学校进行再学习,通过这样双赢的合作方式,有利于提高高职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增加就业机率。首先,校企合作模式可以使高职学生获得更多书本中学习不到的实际工作经验,使他们能够更了解用人单位的运行机制、具体工作状况和工作程序,为其走向工作岗位做好思想准备,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其次,校企合作能够有效提高在校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提高抗挫折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快速地实现由学生向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再次,加深校企合作能够帮助学生掌握企业实际就业要求,及时和企业用人单位沟通,有目的地去参与实习、实训,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反过来,就业指导教师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实习、实训及就业指导过程获得宝贵经验。
二、完善高职学生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教学及评价体系
(一)打造个性化就业指导的教师队伍
就业指导不是一锤子买卖,一定要有一个高水平的、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能够坚持长期的、全方位的就业指导与就业反馈工作。一个全面的就业指导团队应该包含学校内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各分院或系部的学生工作者、学校已毕业的优秀毕业生、相关企业中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等。只有通过这样的联合,才能在充分掌握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用人的条件,实现完美就业。
(二)改善个性化就业指导与实践的内涵
在对某个学生进行具体的就业指导实践之前,先要明确就业指导的具体内容,同时抓好反馈工作,丰富就业指导资源。全程就业指导是个性化就业指导的体现。在新生入学时,应主要介绍本专业与行业发展趋势、职业工人的基本素养,重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二年级时应该以理论知识、专业能力培养为主,让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实习实训,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毕业年级主要进行就业与创业指导,让学生明确知道自己的求职就业取向,在此期间务必让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项岗实习。经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有接触企业实际用工的机会,给自我充分发展个性的空间。毕业生跟踪反馈是就业指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让毕业生回到学校“现身说法”,结合自己所见所闻、发展状况,给在校学生进行就业方面的建议。这样可以将反馈回来的信息反作用到新的就业指导实践中去,从而提高就业指导的有效性、针对性。
(三)建立和完善个性化就业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个性化就业评价系统是完整的就业体系当中重要的一环,借助完整的就业评价系统可以对在校学生就业的综合能力进行有效评价。综合就业能力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理论能力评价。高职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岗位能否发挥自身的特长,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多少是一个重要因素。通过综合性的理论考试可以测试学生的专业理论水平,这是评价学生专业理论水平的主要手段。
2.应用实践能力评价。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是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应用实践能力也是不可缺少的核心能力。学生的应用实践能力包含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技能大赛、专业比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综合组织能力,这是评价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主要方法。综上所述,把学生的每个方面能力评价的成绩取平均值,就是某个学生的就业评价得分。这个分值越高,就业的机率就越大,反之亦然。
三、结语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民办高校 就业指导工作 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DO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060
作为民办高校的特色之一,毕业生的就业历来被视为一项全局性的重要工作。民办高校作为学校中的后起之秀,民办高校的毕业生能否在毕业后快速的从就业队伍中脱颖而出,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前景,体现了高校的教学水平、师资力量等。
1 前言
目前我们大多民办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围绕毕业生就业实际问题工作而开展。过多强调解燃眉之急,狭隘地把就业指导理解为给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帮助毕业生找工作、落实具体单位、追求高就业率,而忽视大学生就业意识的引导。只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才能让就业工作事半功倍。民办高校在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时候要改变原来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注重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的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服务。
2 民办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指导质量较低
我国的民办高校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作为一种比较新的办学形式,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相比,在指导经验,政府指导,合作实习单位等方面都存在不足;由于民办学校的学生支付的学费较高,家长对他们的期望也比较高,因此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心理压力较大,学校以往在对学生就业指导的时候并未将学生的心理因素考虑在内,民办高校对毕业生的心理指导较少,造成毕业生很容易产生自卑自负的情绪。
2.2 民办高校不注重就业指导环节
我国大部分民办高校缺乏长远发展的意识,只是重视学校的招生、办学、科研等工作,他们认为毕业生就业是学生自己的事,与社会、政府所提供的就业环境有关或者与就业中心有关,而与学校和老师无关,因此,忽视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在民办高校普遍存在。
2.3 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未跟上时代的步伐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但是民办高校的专业设置滞后于市场的变化,大部分民办高校的专业在建校的时候只是照搬其他学校的专业设置,在建校后也并未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的更新。一方面,民办高校没有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入市场机制;另一方面,民办高校的专业也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以及改善。
民办高校在就业指导上所面临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不利于就业指导在高校的开展,民办高校应该意识到开展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对于民办学校发展的作用,努力探寻改善民办高校就业指导的方针和策略,提升民办高校在学生就业方面的竞争优势。
3 民办高校加强就业指导的措施
3.1 实现就业渠道多样化
高校毕业生刚刚步人社会,对社会的了解较少,可用的人脉也不多,因此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也相对较少。民办高校应该动员学校的力量创建信息库为毕业生提供足够的就业信息,保障毕业生的就业。民办高校要及时提醒学生关注学校就业网的信息,并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展示平台,让学生与辅导员保持联系等,确保就业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和畅通化。例如:让班里的学生干部担任联络员收集最新的就业信息,并将其及时公布给同学们。
3.2 加强就业指导制度化
民办高校应该转变传统的以教学为主要工作任务的办学模式,建立就业为主,教学服务就业的现代化高校管理模式,真正便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减少学生的就业压力。民办高校要及时开就业研讨会,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作为会议的核心;辅导员要在行动、态度以及思想上重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明确自己的责任,更新自己的就业信息,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民办高校要在学生刚刚步人校同的时候就加强对学生就业思想的传输,对于上级部门所下达的相关就业命令、文件等要做到及时的向学生传达,并跟踪和反馈学生的要求和建议,及时修改方案,确保任务的高效高质量的完成。
3.3 做好实习与就业的接轨工作
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办学经验不足,所以在对学生就业指导方面存在不足,没能很好的将学校实习与学生就业很好地联系到一起,因此,民办高校的就业率也就相对较低。民办高校应该扩大实习的空间,实现事业单位、企业以及学校都有自己的实习基地,提高学生就业的稳定性,为学生顺利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另外,辅导员要对自己学生的就业意向和签约状态有大致的掌握和了解,以便更好的向用人单位推荐学生。针对部分就业观存在偏差的学生,辅导员应该与他们单独淡话,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对于比较自卑自负的学生,辅导员应该跟他们交心,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并传授给他们一些求职的技巧。
3.4 帮助毕业生认清就业形势,准确定位
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的课程或者就业咨询等多种多样的就业指导方式,帮助毕业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促进毕业生就业素质的提高和就业观念的更新,让学生能够很好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处理好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民办高校毕业生能够更加快速、高效的实现就业。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大学生就业已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学校教育和人才培养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与民办高校的发展前景息息相关,对高校的知名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社会认同度低的民办高校,要发挥自身作为新兴的社会力量的优势,借鉴先进的办学经验,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规范就业指导,关注社会上的就业动态,改进自身在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缺陷,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笑鸿.浅谈民办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心理指导【J】.科技经济市场,2010,(3).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5
【关键词】就业指导职业测评创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C9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区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校有7大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是全校学生规模第二大的二级学院,设有工程造价、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装饰技术、建筑设计技术、物业管理、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七大专业。全院学生总数约3300余人,在职教师有58人,专业对口教师45人,其中非专业对口的行政人员13人。
一、学院就业指导工作安排总体情况
(一)学院教师知识结构概况
由于我院学科专业技术性较强,对学院教师专业知识要求比较严格,因此我院绝大部分引进教师都有建筑工程类型背景。又由于建筑工程类学科对实操要求较高,许多教师都是大学毕业后就进入工作岗位,或是专科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再凭借自身努力自学或是接受各种类型继续教育,逐渐提高学历或是资历、级别。总体而言,我院教师实践操作能力强,行业工作经验丰富。
(二)就业指导课程安排总体概况
虽然每个学期的就业指导课程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案中都有详细体现,但在实际执行中,我院仍是由下属学生科对各专业的就业指导课程进行总体布置。例如聘请教师、安排时间,甚至授课内容的设置都是由学生科统一作出安排。
就业指导工作面临困局
就实际情况而言,我院就业指导工作面临诸多困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知识结构存在差异
事实上,理想的就业指导工作并不局限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教师,各班辅导员、班主任也可在日常班会、班级活动,或是与学生个别交流中起到就业指导的教育作用。而除以上二者之外的专业教师,在平日专业课上也会穿插渗透就业指导内容,例如行业需求情况,专业发展前景分析等。
但存在一个困局,就是专业教师或是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的专业教师对专业的就业指导模式和教育方法并不了解,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方式仅凭自己对行业的感性认识,不能提供系统、规范的指导。而担任辅导员、班主任的非专业教师缺乏对行业领域的了解,就业指导容易陷入理论教育的误区,只剩纸上谈兵。而且专业与非专业教师之间缺乏沟通交流,导致就业指导工作成果渐行渐远。
(二)课程内容流于形式
学院的就业指导课程虽有统一安排,但始终流于形式,缺乏有深度的拓展。且每个学期的安排集中在两三个星期内,几次课时就完成,学生学习达不到效果。授课内容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照本宣科上,案例分析少,内容平淡、没有特色,不能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在校生的就业指导教育也缺乏行业领军人物,或是优秀毕业生的标杆指引作用,学生缺乏学习的榜样目标,同样没有达到理想的就业指导效果,白白浪费优质资源。
(三)缺乏对学生个体的职业测评分析
通常,在职业咨询中,咨询师会选择使用职业测评工具或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评估自身特质、兴趣、需求等,以达到根据测评结果为学生职业发展做出明智决定的目的。例如,使用霍兰德理论测验职业兴趣,使用MBTI(梅耶尔斯-布雷格斯类型指示表)评估人格类型,使用舒伯与其同事开发的职业价值关量表测量职业价值观等。
但就我院现有条件而言,根本无法做到标准化职业测评,甚至在教师中都未能有意识使用职业测评工具。每位同学经历高考进入学校,绝大部分仍是仅凭亲朋好友或是新闻、广告中对高收入行业的崇拜和羡慕,并未能从自身兴趣爱好出发,综合客观地进行评估。而进入学校后,对自身的特质仍不明了,只好懵懵懂懂走进行业,甚至有部分同学由于干了一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在职业生涯中吃尽了苦头,简言之,缺乏对学生个体的职业测评分析,就等于对学生缺乏人性关怀,造成学生盲目择业、盲目就业,有可能浪费时间和精力做了大量无谓的工作,导致学生个体的成功指数下降。
(四)创业教育尚属空白
创业教育是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内容。但综观区内各大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尚在起步阶段,各院校缺乏系统规范的课程教学模式,更缺乏实战项目锻炼。创业教育主要包括创业政策法规、行业发展预测、经营管理手段、危机处理等几个方面。另外,创业教育的成功案例的宣传也必不可少,而且更需要在实战中引进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得到创业锻炼,这样的机会更是难能可贵。
三、针对就业指导工作现状提出的对策
针对我院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困局,仅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笔者的见解:
(一)统一培训,传带帮扶
针对就业指导过程中教师知识结构存在差异的情况,建议学院首先进行统一培训,提高教师们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也统一学院对就业指导工作的要求。针对行业、专业知识水平较高,但就业指导工作水平不足的教师,学院统一组织对其参加就业指导内容的系统培训,提高专业教师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针对专业知识水平不高的辅导员或其它教师,需要强化他们对行业领域及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了解,通过实训操练、参观调研、教学听课等多种方式提高专业水平。请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给阅历不足的年轻教师进行专业“帮扶”,利用传带帮扶的方式提高教师就业指导工作水平。
(二)课程内容精细化
针对现阶段就业指导课程流于形式的困局,建议将就业指导课程中涉及专业知识方面的内容交还各教研室主任或专业负责人,由专业负责人负责聘请行业领域专家开展各种以班级或是年级为单位的讲座交流,每学期保证每个班级都能获得至少一次专业指导。而就业指导课程中涉及档案托管、报到证办理、礼仪面试等人文内容,可继续由学生科继续负责具体安排教师和内容。
并在就业指导工作中明确要求,增加知名行业专家、优秀毕业生回校举行就业指导方面交流的次数,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高度和规格,大力宣扬优秀毕业生的榜样作用,对在校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我院蒋邕平老师现带工程造价专业某班级,他多次利用主题班会及班级聚餐、班级郊游等活动,邀请工程造价行业知名专家以及他所带的往届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坚持平均每月至少一次,将班级就业指导工作形象生动化,使同学们乐于接受,班级凝聚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达到了多重优质效果。
(三)建立学生个体职业测评中心
学生个体的职业测评在我校尚未正式铺开,在学生中影响力也不大。主要原因仍是学校层面对招生就业部门与学生工作部门原是各有一套工作思路,但至今未协调明确,导致这项工作的拖延。
我个人建议,虽然我院没有条件独立完整使用一套测评软件,但可先在学院层面宣传普及学生个体职业测评的概念,让老师、同学们都能有意识去学习、了解什么是职业测评,职业测评的好处如何体现。之后再挑选对职业测评业务学习效果良好、业务学习敏感度高的老师参与学院的职业测评工作。并尝试建立学院的首个职业测评中心,慢慢扩大测评教师队伍,扩大参与学生人数,提高职业测评效果,力争使职业测评能够惠及更多学生。
(四)大量引入创业实战项目
创业并不是有钱就可以去创业,并不是够聪明、有毅力就一定能创业成功。学院应该在创业教育中将涉及到的创业政策法规、行业发展预测、经营管理手段、经营危机处理等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并纳入创业教育的领域,完善创业教育的知识体系。学院还可以邀请优秀的创业者分享成功创业的体会和教训,对有意识、有兴趣参加创业活动的学生更具有精神上的振奋作用。学院还可以大量引入创业项目,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有机会参与创业活动,提高学生对创业的认识和能力,帮助学生在走出校门后能尽早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
给学校就业指导的建议范文6
自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精神以及〔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全国高等学校均已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时至今日,已有近8年的历史了。值得充分肯定的是,全国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为我国大学生近几年成功的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我们应当看到,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高等学校所开设的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离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要求以及大学生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实际技能诉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反差。
一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高等学校开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以下简称该课)的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树立职业生涯发展目标,培养其职业胜任能力,促使大学生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道路。但纵观目前我国开设该课的情况,还存在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材编制及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的诉求脱节等问题。
1.师资队伍参差不齐
第一,教师指导就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齐。该课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内容的综合应用型学科,它的最大教学特点就在于体验式教学。而所谓体验式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通过创造实际的或重复经历的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体验式学习的流程式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但从目前高校讲授该课教师的专业结构来看,“半路出家”或“临时出家”者占到约80%的比例,甚至有不少高校把该课形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待,启用大量的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和从事大学生思想教育管理的人员兼职授课。不难想象这样一支教师队伍怎能获得大学生的认同。
因此,高等学校教师指导就业的专业化程度存在“不齐”现象,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学习该课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违背了教育部对开设这门课“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技能”的初衷。
第二,授课教师社会经历和阅历“不齐”。目前我国高等学校存在承担该课的教师年轻化现象,据调查该课有近65%的教师是年轻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他们在本科和硕士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较广,但他们社会经历和阅历普遍偏少,大部分是分配或留校的研究生,或是从高校到高校,对社会招聘和用人单位录用大学生的程序了解不多,对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和指导大学生如何应对用人单位招聘的技能更是知之甚少,“由于各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专职教师数量少,分管学生工作的学院副书记和辅导员便成为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兼职教师”①。在这样的师资构成背景下,对该课的实用性指导显然是不够的。
第三,高职称教师与就业指导理论水平不齐。当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结构除了“年轻化”外,另一现象则是高职称的兼职教师。而这部分教师尽管在
其专业领域可谓高水平,但兼职教该课的理论水平却不强。根据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2008~2009年间联合12所高校随机抽样调查的5000名大学生对该课的满意度调查显示:有41.8%的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系列课程教师的评价“十分满意”和“满意”,有27.4%的毕业生给予“一般”的评价,有30.8%的毕业生给出了“勉强及格”和“不满意”的评价。②可见目前还有部分大学生对高校开设该课的反映是比较消极的。
2.教材编制及课程设置不科学
由于该课教材无全国统编教材,各省市、各行业高校也无统编教材,导致各高校按各自所需而制定教材。
第一,教材实用性不高。由于目前我国还没有全国或由各省市、自治区统一的该课教材,因此,大多数高校是自编教材。但纵观各高校教材,我们不难发现一种独特现象:绝大多数是统领或管制学生工作的人员编写,教材给大学生带来真正实用的价值受到质疑。
第二,教材章节设置不科学。纵观各高校所编写的该课教材,以重庆市10所高等学校教材为例,我们不难发现:第一,各高校在教材的结构和内容上不统一;第二,就业理论部分普遍偏重;第三,在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技能章节部分,可操作性较差;第四,案例教学部分有的过时,同时,部分章节讲授与当代大学生的需求脱节,甚至与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应具备的就业能力需求有背道而驰的现象等。
第三,授课学时分布不合理。第一,部分高等学校把该课贯穿在整个大四学期,但作为大四毕业生为了应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提早进入社会,多数已在社会用人单位实习,身心已不在课堂,因此,在大四开设该课并不现实。第二,部分高校把该课课时犹如蜻蜓点水般地平均分布在大学前三年的每一个学期。以重庆某财经高校为例,在总共36学时中,从大一到大三每学期分配6学时,而大四不开设。但大学生在大四上学期正处于就业面试的“黄金期”,而所学的就业技能早已忘记。
3.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与大学生的诉求脱节
讲授该课的教师在教学形式和方法上不得法,学生不愿接受,即闭门指导现象较为普遍,教学形式及教学方法较为陈旧。
第一,学院派气息较为严重。该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由于目前高等学校承担该课的教师绝大多数的是“生在高校,长在高校的”专家,老师自身就没有社会实践和找工作的经历,因此,所授就业指导课只是“照着一本教材念念”了事,实际指导意义缺失。“我国部分高校由于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只注重专业教育,而忽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培养与扎实的基础训练。”③因此,大学生上该课乏味或跷课现象就成为必然,更不用说大学生的就业技能有所提高了。
第二,教学方法不恰当。纵观目前高等学校所开该门课程的教学来看,往往习惯沿袭专业理论课的教学方式,采用“干瘪”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式的讲解职业发展和就业过程中要注意的那些事项等,由此带来的教学效果就是师生没法互动,大学生就业的能力缺乏等。由于教师讲授的手段陈旧、教学方法简单,因此,缺乏针对大学生个性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其结果是“在与10所学校共60名学生的座谈中,近一半的学生表示对课堂教学效果不满意,56.70%的学生对就业形势不了解,21.51%的学生未做过职业生涯规划,逃课率约在30%左右”④。
第三,重理论轻实践。目前高等学校开设该课普遍存在“理论色彩过浓、内容枯燥空洞、实际用处不大,因而也被许多大学生戏称为‘太空课’”。因此,该课不被大学生所接受,很难对学生产生吸引力。这样上该课的学生出勤率低,学生逃课现象增多。
二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学实践探索
1.专业化教师队伍构建
根据教高厅〔2007〕7号文件精神要求,高等学校必须建立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教师队伍,对于提高该课教学质量,提高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显得十分重要。
第一,师资授课有“门槛”。应该以“职业指导师”“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书作为高等学校讲授该课教师的准入门槛,高等学校必须加强对该课教师的职业培训,并须取得职业化的资格证书才能上讲台。
第二,建立合作培训机制。高等学校应与当地国有大型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部和中介培训机构建立培训合作机制。(1)教师介入大型企事业单位招聘员工的培训,直观了解企业对新员工应具备的技能要求。(2)大型企业职业指导师为高等学校教师进行培训,使高校教师吸取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培训的技能技巧。(3)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就近原则聘请当地人才市场指导专家、知名企业负责人等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依靠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大学生开设就业专题课。同时,要求把企业内部员工上岗的基础培训放到学校来做,一方面方便企业提前吸引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大学毕业生真正了解企业。(4)教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挂职锻炼1~2个月,这样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授课水平。
第三,教师自我学习提高机制。教师授课水平除了外在培训提高外,自我的学习和提高讲授该课教学水平就尤其显得重要了。因此,授课教师必须加强实践锻炼,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
2.教材统一及课程设置科学布局
第一,统编教材方案建议。(1)由于目前还没有该课的全国统编教材,建议教育部组织相关专家编写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统编的教材。(2)各省市、自治区统编教材。在教育部还无法组织全国统编教材的前提下,建议由各省市、自治区教委组织专家根据地域、行业、专业等特性统一编写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教材。
第二,课程设置科学布局。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在大学开设就业指导课,按“不得少于38学时”计算,同时,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专业等特性,以及作者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建议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课时布局应按“弃四、重三、轻二、点一”的原则:(1)大一是大学生心理适应和调整期,就业指导重在专业教育、专业目标、学业规划、综合就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储备指导上,因此课时安排要“点”,即点到为止即可(上下学期各安排2学时)。(2)大二是大学生生理、心理逐渐适应和成熟期,进入专业基础课学习,学习任务繁重,为加强大学生对该课学习吸收的有效性,应该侧重在职业生涯设计、认识自我等方面指导。因此,课时安排应“轻”(上下学期安排各4学时)。(3)大三是大学生进入专业核心课和实验实践课的重要阶段,即进入准社会阶段,重在讲授大学生求职择业和自主创业的程序、途径、方法以及求职面试技巧、职业礼仪、职业适应等内容。因此,课时安排应“重”(上学期12学时,下学期14学时)。(4)大四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用人单位实习、见习阶段,加之大学生这阶段难以集中学习,因此,在此期间开始该课已失去指导的实际意义,建议“弃”之。
3.创新组合开放式教学方法及效果
该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讲授该课时须采用新型组合开放式教学方式和方法。
第一,创新组合开放式教学方法。(1)引入式教学法。所谓引入式教学法即指开放课堂教学空间,引入社会人力资源进课堂,对高等学校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如在“招聘面试技巧”“企业对人才需求”等章节中引入大中型企业人力资源部指导专家进课堂现身说法,并在“职业适应与发展”等章节中引入社会发展成功的本校学长进课堂讲授成功经历。(2)互动式教学法。所谓互动式教学法即在该课程相关章节中,老师通过营造参与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达到不同观点的碰撞交融。如在“自我认识与职业生涯设计”“面试礼仪”等章节中采用互动式教学,激发教与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模式。(3)视频分段式教学法。所谓视频分段式教学法即将所授教学内容相关的章节的课程选用一段相关的视频(央视网下载),分成几个部分,每一个部分播放不超过10分钟即暂停,由教师设问,随机抽学生上讲台分析解答,由授课教师点评解析。接着再继续播放视频,再随机抽学生上台分析解答,时间控制在2学时,以期达到强化大学生的就业面试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的效果。此种教学方法既是对就业指导课的一种丰富、完善和改革,又较好地让大学生提前进入社会职业的角色体验,该教学法教学符合当代大学生普遍需求,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4)场景模拟式教法。所谓场景模拟式教学法即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指导下,要求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或是在教师所设计的某一种场景中,进行就业技能训练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职场招聘环节,学生既扮演招聘者同时又扮演被招聘者,这样的模拟方式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与交流。场景模拟教学的意义在于创设一种和谐的、身临其境的教学环境,拓宽教学渠道,增强教学的逼真性,构架起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桥梁,促进教学相长。同时,场景模拟式教学法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有利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实战技能。
第二,创新组合开放式教学方法效果。多年的实践证明,该课程采用组合开放式教学法贴近当代大学生的个性需求,同时也符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特点,有利于教学相长,优化教学效果,对提高大学生就业综合能力有显著的效果,受到广大学生的普遍欢迎。(1)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信息时代为大学生广泛吸收新知识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只要他们需要学习新知识,点击网络就会有收获,他们的思想独立意识和批判意识都比较强烈。因此,对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这门实战性和实用性都非常强的课程,单凭老师在课堂上的理论灌输是得不到学生的认可的。然而,自“采用组合开放式教学法”以来,通过多层面、多形式、多感官、多成员、多视觉的教学,使大学生置身社会职场空间,以主人公的角色体验到生存的危机感和现实感,不仅大大加强了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且增强了大学生主动积极地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实力的欲望,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听课欲望强烈。(2)符合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特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实用性和开放性,传统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学生抗拒,另一方面会“误人子弟”。因此,整个教学过程要根据大学生个性需求并能使每个大学生满足个性需求而又有所收获,如“模拟招聘”“职场礼仪”示范等环节,以学生作为模拟对象,老师点评、示范,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实体感,学生的学习兴趣倍增,收效显著。(3)符合当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求职要求。当代大学生接收新知识快,但实际社会见识少,他们普遍需要较为实际和可操作性强的社会知识和就业技能。因此,该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贴近大学生现实生活,使课堂上多数的学生得到表现的机会,又接近社会(如引入式教学法),普遍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同时,近年来大学生就业成功率证明大学生通过该教学法的学习,竞争高质量就业职位普遍成功率较高,就业竞争能力明显得到增强。
注 释
①王培莲.部分高校就业指导课成摆设[N].中国青年报,2011.5.16
②郑纯.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