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三定实施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国有企业三定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国有企业三定实施方案

国有企业三定实施方案范文1

一、财政收支的基本情况

2010年上半年,全市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5241万元,增长35.06%。其中:市本级完成40436万元,增长42.75%;江城区完成10682万元,增长22.50%;海陵区完成5902万元,增长67.29%;阳春市完成20375万元,增长30.87%;阳西县完成9027万元,增长38.90%;阳东县完成25715万元,增长24.32%;岗侨区完成7万元,下降90.41%;高新区完成3097万元,增长60.72%。

全市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07717万元,增长14.79%。其中:市本级完成55133万元,增长30.31%;江城区完成20403万元,增长6.64%;海陵区完成6398万元,下降0.88%;阳春市完成52162万元,增长9.51%;阳西县完成24147万元,下降9.22%;阳东县完成45057万元,增长27.08%;岗侨区完成176万元,下降28.46%;高新区完成4241万元,增长43.42%。

二、2010年上半年主要的几项工作

(一)狠抓财政收入征管,确保收入足额入库。2010年上半年,我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15241万元,实现了35.06%的增长,为年度目标任务的49.3%。在经济回升势头尚未巩固,财政增收压力大的情况下,市财政局千方百计抓好组织财政收入工作,确保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一是强化收入情况监测工作,掌握收入主动权。进一步加强收入情况尤其是重点税源的监测工作,继续实行财税联席会议、收入通报制度等行之有效的抓收入机制,及时反映收入完成情况,预测收入增减变化趋势,跟踪监测新的税收增长点,确保各项税收收入及时足额入库;二是推动非税收入征管电子信息化建设,杜绝非税收入“跑冒滴漏”现象。充分利用非税收入征管软件,拓宽管理领域和征管范围,进一步建立健全督查监管机制,确保非税收入及时足额入库,2010年上半年非税收入共完成31415万元。

(二)规范支出管理,确保资金用在刀刃上。为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增长,确保集中财力办好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大事,保证社会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卫生等重点项目支出需要。市财政局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规范财政支出管理。一是从源头控制支出。在保障全市机关单位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认真抓好全市各项公用经费节支工作。2010年上半年,全市公车费用、公务接待费用、办公费用、出国费用、会议费用基本维持零增长。二是强化预算约束,及时足额拨付预算资金,从严控制各项超预算追加,对各种临时请款认真调查,坚持市、县(区)长“一支笔”审批制度严格资金支付;严格按月、按进程拨款,坚持不提前、不拖延拨付。三是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金国库专户管理,健全支出管理制度,规范支出程序。四是切实加强对财政支出的稽核和检查,对财政拨付的资金进行跟踪问效,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对经济社会的保障能力。根据上级财政部门的工作部署,2010年,我市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进一步促进加快经济转变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推动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增长。一是继续推进扩大内需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建设。截止2010年6月30日,我市共争取到77个项目,上级财政拨付我市扩大内需中央资金16135.1万元,省配套资金12447.8万元。我市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加强管理、特事特办、快速实施、确保效益的原则,按时拨付扩大内需资金,并切实加强资金的监督检查,确保扩大内需资金高效合理使用。二是加强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和2009年省基础设施转移支付补助资金的跟踪问效,根据《阳江市使用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和《阳江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发展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的规定,严格审查项目,监督资金的使用,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培养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促进我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三是制定了现代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方案。将省补助我市2009、2010年的现代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共1亿元用于支持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四是在我市财政收支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把科技三项费用等财政扶持资金投放到重点项目,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带动效应,带动社会资金的投入,推动民营企业发展,拉动地方经济的增长。五是认真组织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活动。市财政部门已将2010年家电下乡财政补贴资金1500万元预拨到各县(市、区)财政专户。为了进一步简化兑付程序,方便农民领取补贴,我市家电下乡补贴已全面实行网点代垫。并将省下达给我市的2010年汽车下乡财政补贴资金1400万元分解拨付到各县(市、区),由各县(市、区)按“乡级审核、乡级兑付”或“乡级审核、县级兑付”两种方式发放。

(四)集中财力,重点保障公共财政支出。按照《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09-2020)》的部署,在公共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公共交通以及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医疗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迈出新步伐,着力推进我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010年上半年,全市教育经费支出44053万元,同比增支5760万元,增长15.04%,主要用于安排我市城镇中小学生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以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及校舍维修改造等方面;全市医疗卫生经费支出16413万元,同比增支1179万元,同比增长7.74%,主要用于加强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任务等,全市农林水事务经费支出11912万元,主要用于扎实落实财政支农惠农政策,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1、全面落实促进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2010年上半年,市本级财政拨付失业人员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资金253万元,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再就业工作的开展。

2、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落实配套资金,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2010年,市财政投入了2200万元支持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开展,全市参合率为99.9%。二是进一步做好社保扩面征缴工作。全面建立养老保险扩面联动机制,明确扩面重点人群和对象,使社保参保扩面工作收效明显。2010年,全市参加养老保险达293195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88701人;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66996人;参加失业保险176716人;参加工伤保险158559人;参加生育保险119804人。三是做好低保救济工作,至2010年6月30日,我市的低保救济人员共84306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其中城镇低保对象16229人,农村低保对象68077人。市本级低保资金支出520万元。

3、扎实做好教育事业的经费保障工作。一是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2010年春季,全市共免城镇义务教育学生公用经费1255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5464万元,为确保这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市财政部门还专门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扎实开展调研工作,加强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管理。二是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福利保障长效机制。2009年,在全市教师落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每月不少于200元津贴补贴的基础上,2010年再次提高义务教育教师不少于100元的津贴补贴,大大提高了全市教师的工资待遇,基本实现了“两相当”的工作要求,确保了教师队伍的稳定。三是积极配合市政府及教育有关部门落实阳江市第一中学迁建和阳江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建的各项工作。目前已下拨“两校”建设资金13177万元,同时,积极协助“两校”利用银行贷款做好学校建设项目。

4、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不断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一是2010年市财政预算共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043多万元,用于推进土地治理、改造中低产田、机耕桥路等的建设,为农业生产发展夯实基础;二是支持科技兴农,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支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板块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做强做大具有区域优势的农产品。三是进一步健全涉农补贴机制。其中:⑴综合直补,省按核定的播种面积167万亩和补贴标准49元/亩拨付到我市8184万元用于2009年农民农资综合直补,⑵种粮直补,省、市、县三级共安排配套种粮直补资金1158万元,专项用于种粮补贴工作。目前这两项补贴,我市已基本兑付完毕,惠及30.79万农户,127.35万农民。

(五)扎实做好市属国企改革等各项工作。一是认真完成第二、第三批市属困难国企职工补偿金等资金的核准发放工作,并就职工的社保欠费工作与职能部门沟通协调,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二是稳妥推进有关企业改革重组工作。为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我市经济建设中应有的作用,市财政部门于6月初向市政府报送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请示》,提出了组建市公用事业集团公司、实施产权转让方式改革企业,将企业推向市场和关闭市商贸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属下市面粉厂等6家无发展前景的困难国有企业等初步的工作方案。三是着力做好市属国有企业的监管工作。根据《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国有企业实际,拟定了《阳江市市属国有企业薪酬管理暂行办法》报市政府审定。

(六)深化财政制度改革,不断强化源头治理。一是完善政府采购制度,建立统一的电子化政府采购管理交易系统。我市电子政府采购平台在6月份正式投入使用。二是进一步完善市属国有产权交易平台规范产权交易行为。对市直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市属企业国有集体产权和公共资源权益等国有集体资产交易,必须进入珠海市产权交易中心在市行政服务中心的交易服务窗易,进一步规范了产权交易行为,为我市国有资产(产权)流转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社会团体、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继续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小金库”治理“回头看”及整改工作,探索建立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四是进一步加强对社保基金、住房公积金、扶贫和救灾救济资金以及政府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大额资金的实时监控。

(七)加强机关建设,推动财政工作科学发展。一是认真做好机构改革工作。做好与市国资委合并衔接工作,并根据新批准的“三定”方案,在局机关范围内实行竞争上岗,顺利完成了各科室的人员跳动和工作交接。二是开展“深化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活动。局制定了《阳江市财政局关于深化作风建设提高执行力的实施方案》,重点提高了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执行力;提高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执行力;提高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各项规定的执行力;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执行力等四方面的要求。三是做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工作。市财政局认真做好“双到”工作,切实落实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目前,已完成24户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已落实帮扶资金40万元。

2010年上半年,全市财政运行情况基本良好,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各项重点支出得到了保障,基本保证了工资发放、行政机关正常运转和各项社会事业对财政资金的需要。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税收增收亮点不多,收入完成进度未实现“双过半”。二是刚性支出不断加大,收支矛盾突出。三是财政堆头小,对民生的投入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需进一步加大。

三、2010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2010年下半年,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创新机制,完善制度,深化改革,推进财政管理科学化、精细化,为支持地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一)提高组织收入力度,努力完成全年预算收入任务。把抓好增收节支工作作为财政工作的首要任务抓紧抓好,为市委、市政府各项战略决策部署和中心工作提供财力保障。把强化征管、促进应收尽收落实到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措施上来。税收方面,继续实行预算执行分析及财政运行情况通报等有效制度,确保各项收入稳定增长,及时入库;非税收入方面,不断推进信息化征管建设进程,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切实做好非税收入征管工作。

(二)提高财政支出管理精细化程度,保障重点支出需要。一是严格按《预算法》要求编制预算,强化预算约束。严格按照预算的范围和内容执行支出预算,从严控制追加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二是保障重点支出需要。按照《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2009-2020)》的部署,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三是以深化财政改革为载体,着力完善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机制。围绕公共财政职能,不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三大改革,继续做好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加快推进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公务卡结算等改革,确保财政支出高效合理,为全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能力。

(三)提高财政监管精细化程度,促进依法理财。财政监督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环节,对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落实有着重要的作用。要不断加大财政监管力度,着力提高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一是完善财政支出监控机制。继续对财政支出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管理实行全过程监督,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水平。二是进一步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完善基建项目财政资金拨付办法,加大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工作力度。三是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完善市级内部循环监督体系,加大内部监督的力度。

国有企业三定实施方案范文2

一、十六大以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工作情况和通过学习调研形成的思想共识

省工商局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部门,肩负着各类市场主体准入和监管、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等重任。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局党组团结和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国家工商总局的决策部署,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创新,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一是强化市场监管,维护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市场秩序。紧紧围绕制约全省科学发展的关键环节,围绕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中坚持整顿与规范同步、治标与治本并重,积极探索标本兼治的机制和办法,努力推进工商职能到位。加强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现代化装备建设,提高了工商执法效能。“三鹿”奶粉事件发生后,集中全省工商系统力量,依法履行职责,采取强力措施,发扬过硬作风,合力攻坚克难,按照省政府要求,对流通环节问题乳制品进行认真清查、下架、封存,并牵头组织销毁工作,严厉杜绝问题乳制品再次流入消费者手中,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积累了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的可贵经验。

二是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制定并实施了关于支持国有企业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农村建设、全民创业、商标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性措施,对促进全省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认真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我省产业政策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实现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目标要求,促进了全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职能优势,运用市场机制,引导省内外民营企业到我省贫困地区投资办企业,走出了一条运用市场经济规律扶贫开发的新路子。

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夯实科学发展的基础。一是根据市场变化和形势发展,调整机构设置。在不增加机构、编制和领导职数的前提下,省、市两级实施了注册登记和企业监管分设,省、市、县三级分别成立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和经济检查总队、支队、大队,进一步增强了工商执法、消保维权的统一性、规范性和权威性。二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狠抓基层建设。在科学整合、撤并的基础上,强化软硬件建设和规范化建设,使全省基层工商所全部改设为工商分局,基层行政执法能力显著增强。三是积极稳妥地解决突出问题。报经省委常委会专题研究,顺利完成了系统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工作;连续3年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近800名,系统干部队伍结构不断优化;抓住有利时机,积极推进事业单位改革;落实了体制垂管以来干部等人员的定岗定位。

四是狠抓班子队伍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狠抓班子建设。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和《干部任用条例,积极实施竞争上岗、轮岗交流、干部监督考核等办法,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文化结构、素质结构明显改善;二是狠抓教育培训。积极采取全员培训、上岗培训、任职培训、挂职培训、巡回培训等措施,广大工商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工商业务水平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三是狠抓党风廉政建设。针对系统实际,着力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实了“一岗双责”,省局被省委、省政府列为2006年、2007年行风评议免评单位。回顾十六大以来的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深切感受到坚持科学发展,勇于实践,不断创新是工商事业发展的力量之源。特别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党组一班人认真学习、解放思想、深入调研,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更新的理解,形成了以下思想共识:

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握其内涵和本质。深入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关键在于认清这一理论体系是新的价值形态、知识形态、实践形态、制度形态的有机统一。只有系统、科学地分析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四种形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注重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的前沿知识成果,努力在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推动工商事业科学发展的实践上下功夫,建立完善保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不断把科学发展的事业推向前进。

二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突出解放思想这个主导。解放思想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是打开推动一切工作的“总阀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解放思想,更新思维方式和工作理念,善于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就会大有作为。

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依靠群众这个主体。坚持走群众路线,带领群众一起学习、依靠群众一起查摆、发动群众一起实践,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用科学发展观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形成广大工商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四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切实解决体制机制问题。党组和领导干部要起带头作用,着力研究新机制、探索新路径、采取新措施、打造新平台、建立市场监管新模式,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便于掌握、易于操作的具体抓手和有效方法,使工商事业科学发展真正见到实效。

二、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原因

省工商局党组针对学习调研和“四个征集”活动中征求到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审视、反思思想和工作,认为在思想观念、工作方式、领导水平、党性党风党纪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协调、不到位的问题。经过认真研究,聚焦提炼出以下八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解放思想的深度不够,推动河北科学发展的理念和站位存在一定的局限。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简单按照规定办、习惯办的思维以及“就工作论工作、就业务研究业务”的倾向;对制约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研究得不够深透,从全局、战略、长远发展的高度,整合、拓展、提升工商职能,服务、促进、保障科学发展还有差距。

(二)学习理解、运用把握宏观经济政策有所局限,服务发展的举措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支持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方面,缺乏及时有效的措施;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支持全民创业、服务新农村建设、实施商标战略等方面与发达地区还有差距;在落实支持发展的有关政策上还有“中梗阻”现象。

(三)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力度和成效与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及群众期盼还有差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反思,我们还存在着理论研究不够、实践探索不够、组织全系统改进和创新监管工作不够等问题。一是监管执法的理念、方式还不适应经济发展和时代要求,对一些高智能、隐蔽性、复杂化的违法行为,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有效的监管手段。二是对一些新的领域,如网络经济、电子商务、新兴现代服务业等方面的监管,还涉及不深、研究不够、措施不到位。三是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仍有薄弱环节,特别是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着监管力量不足、监管装备落后等问题;四是对农村集贸市场、大型批发市场、小规模大群体的区域特色食品集散地等源头治理,还需进一步研究探索有效的办法;五是无照经营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实施综合治理。

(四)保护消费者权益和营造“安全放心”的市场环境还有薄弱环节。12315的知名度和权威性己充分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但解决消费纠纷的效率与质量还不高,消费维权事前防范机制尚不健全,

12315网络和“一会两站”建设需要在提升质量、延伸触角、完善制度、狠抓落实上下功夫;消费维权普法、消费知识推广、执法理念宣传仍需大力加强。

(五)信息化、网络化建设还比较滞后,执法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有些软件系统的信息还不兼容、匹配,需要进一步整合,搭建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统一协调的信息化平台;电子政务、自动化办公在系统化、规范化、统一化方面还有差距。

(六)面向社会的法律法规宣传和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行政提示、行政告诫等工商行政指导工作还不完善;向社会公众提供政策法规、市场主体信息等,还不够及时、快捷、准确;充分运用市场主体信息资源,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综合分析水平还应进一步增强;工商行政管理执法监管信息在曝光违法违规、倡导诚信经营、提高违法成本、降低交易风险等方面的作用尚没有完全显现。

(七)对工商行政管理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深,管理体制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尽相符。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出台后,全省工商系统设置合理、科学高效、权责明确、运转顺畅的层级管理体制尚未完全建立;“两费”停征后,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尽快实现工商工作转型,研究不够;系统内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责不清、职能交叉、多头管理、重复检查等问题;垂直管理的优势尚未完全发挥,一些执法资源还未得到有效整合;全省工商系统发展不平衡现象依然存在。

(八)队伍素质和作风还不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仍需加强。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看,执法队伍的廉政意识、宗旨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增强;有些工商干部的思想观念、工作理念、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与肩负的职能还不相匹配;不作为、乱作为等现象还没有彻底根治;在建立体现工商特色,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对重点人员、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风险管理的措施还需研究深化。

对照存在的突出问题,站在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省局党组认真查找不足,深挖思想根源,深刻解剖分析,认为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体系缺乏深入、系统的学习和研究。随着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省局党组深刻体会到科学发展观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意义重大、常学常新。对照科学发展观反思,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不深入、不系统、不透彻,致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执法监管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不能熟练全面地运用科学发展观这一思想武器谋划工作、指导实践,不能自觉自如地从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二是对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缺乏充分科学的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市场主体多元化格局的出现,增加了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规范监管市场主体的复杂性;多渠道、少环节、开放式营销网络的形成,增加了市场监管的范围和难度;高科技手段在商品流通领域的运用和现代经营方式的出现,与市场监管手段科技含量不高产生了新的矛盾;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市场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加大了市场监管执法的难度。主观上我们对新领域、新知识的学习不够,知识面不宽,面对一些新形势下出现的新问题,特别是在抵御国际金融危机方面,有时感到知识储备、知识更新不足。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等特征日益凸显,只有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和前沿知识,才能更好地指导全省工商系统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三是在体制机制建设上缺乏及时性、系统性和完整性。针对市场监管、行政执法、消费维权、经济社会发展等新任务,研究长效性创新举措不够;对基层实践创造出的新鲜经验,发现、总结、提炼并上升为政策措施不够及时;没有很好地把解决当前问题和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体制机制是全省工商系统面临的重点课题。

四是在调查研究和“寻策问计”上缺乏深度和广度。省局党组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能够做到坚持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广泛深入调研,但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我们深深感到:深入基层调研较少,“寻策问计”范围不广,客观上班子成员少、事务性工作多,主观上党组一班人没有抽时间、挤时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决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前瞻性。

三、推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

省局党组十分重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成果转化问题,围绕如何创新监管理念和方式,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信息化”建设为目标,谋划推进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和主要举措,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和十项具体措施。

(一)发展理念

一是坚持“秩序为重”的理念,深入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努力提高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的能力。把握市场经济的本质特点和内在规律,坚持依法行政,加大执法力度,把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和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摆上突出位置,切实关注民生,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是坚持“发展为要”的理念,积极整合运用工商职能,努力提高服务发展、促进发展的能力。把服从和服务于科学发展、促进和引领科学发展贯穿于市场监管、行政执法和履行工商职能的全过程,不断整合职能、充分运用职能,扎扎实实搞服务,一心一意促发展。

三是坚持“效能为先”的理念,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努力提高精确监管、科学监管的能力。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精神,不断理顺体制机制,调整整合现有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整体效能。

四是坚持“素质为本”的理念,全面加强班子队伍建设,努力提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努力建设一支为民、务实、清廉的干部队伍,为促进全省工商事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智力支持。

五是坚持“和谐为魂”的理念,积极行政,努力提高为民、便民、利民的能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推行工商行政指导工作,实施和谐监管、柔性监管和人性化监管;

积极推进工商文化建设,营造内和外顺的浓厚氛围。

(二)总体工作思路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认真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七届四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国家工商总局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推动河北科学发展的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有力、有效、有序地推动各项工作开展。针对工商系统垂直管理的实际,结合新的职能和任务,明确省、市、县工商局和基层分局的职责,建立有效的层级管理体制;进一步改革市场准入制度、创新市场监管方式、完善消费者维权体系、探索内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创新监管执法理念、监管方式和监管手段,拓宽监管领域,努力实现工商行政管理监管执法领域由低端向高端延伸,监管执法方式从粗放向精细转变,监管执法方法由突击性、专项性整治向日常规范转变,监管执法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制定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测评办法,给坚持科学发展的人以激励,给善于科学发展的人以舞台,给不会科学发展的人以压力,给阻碍科学发展的人以惩戒,促进广大党员干部作风的转变和效能的提高。

(三)十项具体措施

推动科学发展,迫切需要新的体制机制作保证。我们针对部门实际,进一步突出实践特色,在健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拟建立以下十项具体措施。

1、建立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实现科学规范监管。结合国家工商总局新“三定”方案和全省工商系统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规范省、市、县(市、区)工商局及基层工商分局的工作,制定《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基层业务工作规范》。

2、建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相应措施,促进河北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认真贯彻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省委“促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要求,积极运用工商职能,促进经济发展。出台《河北省企业股权出资登记管理暂行办法,拓宽企业融投资渠道;全面推进网上预审、网上受理、网上预年检,提高工作效能。综合运用工商职能为企业提供准入、退出、商标、广告、合同等优质、高效、全程服务。

3、建立和完善行政指导的各项措施,实现和谐执法、科学执法。积极拓宽系统行政指导的领域、主体,不断扩大行政指导项目,实现和谐执法、科学执法。制定《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全面推进行政指导工作的意见》,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

4、建立强化执法监管的科学机制,提升执法效能。制定《加强和提高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依法行政能力的意见》、《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推进执法办案联网应用工作意见》、《河北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规范办案机制与发挥整体合力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企业监管规范落实监管责任的意见》等,着眼于工商事业科学发展,强化素质培训和执法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信息化在市场监管、执法办案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执法效能。

5、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大执法监管力度。新的经济形势下,“问题”商品已经成为扩大内需保增长的“头号敌人”,如何汲取“三鹿”奶粉事件教训,举一反三,建立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长效机制,是工商部门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我们将切实关注民生,围绕“问题”商品和“地沟油”、“小饭桌”、“黑网吧”、“禁塑令”等社会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在全省推行食品安全监管电子备案系统,提高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的科技含量;制定《关于查处取缔无证无照经营工作机制的意见,形成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彻底根治无照经营难题;制定《河北省农村大集食品安全监管规范》,推行《河北省食品、农产品、农资市场驻场监管办法》,实施源头治理。

6、建立和创新服务“三农”的工作机制,切实为新农村建设服好务。进一步深化红盾护农、合同帮农、经纪活农、商标富农、政策惠农、维修便农等服务“三农”新机制,完善农村家电、农机具维修服务网点,在全省开通维修服务“一线通”,制定《河北省维修服务“一线通”实施方案》,有效解决农民维修难、维修贵问题。

7、建立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支持举措,为外资企业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为规范外企监管,支持外企参与河北经济社会的发展,积极支持外商投资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强外资企业属地管理,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8、建立实施商标战略的机制,不断提升我省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围绕食品、药品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商品,严厉查处各类商标侵权案件,重点保护涉外商标、驰名著名商标、涉农商标等商标专用权。制定《河北省商标战略实施意见》,支持和帮助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提高我省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9、建立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举措,努力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在政策发展上积极扶持,制定《关于进一步支持河北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意见》。

10、建立队伍自身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机制,打造高素质的执法队伍。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省工商系统党建工作的意见》及加强党组中心组学习的若干规定;加强工商文化建设,凝心聚力促发展;加大对粗暴管理、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的查处力度,进一步完善惩防体系建设,积极探索防范廉政风险、执法风险的新举措,建立和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责任机制。

四、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意见和措施

省局领导班子是全省工商系统的中枢和“司令部”,是推动工商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我们将结合工商系统垂直管理的实际,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省局和市、县(市、区)局领导班子建设的根本指针,紧紧围绕省委“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河北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工商部门“创新发展理念和方式,认真履职尽责,提高执法能力,推动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科学发展”的主题任务开展工作,切实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着力在建设队伍、带好队伍上下功夫。

一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建设是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核心和灵魂,要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省局党组中心组和全系统理论学习制度,把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实践作为重要内容,坚定信念,践行宗旨,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谋划发展的共识、领导发展的思路、促进发展的举措。

二是创新领导机制。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实践,敢于化解矛盾、善于破解难题,在实践历练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民主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提高敢做善成、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不断创新领导机制,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协同机制、总结反思机制,形成领导科学发展的开拓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