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1

这个方向主要对学前教育行业发展进行研究,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各省市从政策角度对学前教育问题的探索,幼儿园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幼儿园管理和实践中的探索等。

 

1.一线城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研究

2.三线城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编制和执行研究

3.国外学前教育管理机制的历史、现状和对策研究

4.公立幼儿园的管理机制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二)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

本方向涉及学前儿童身体、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各种有利于学前儿童发展的培养策略的研究。

 

1.幼儿科学探索过程的技能(观察、分类、运用时空、确立关系、数量化、测量、实验、解释数据、下定义等)培养与学习方式的研究

2.幼儿科学领域的“核心经验”及其获得方式研究

3.幼儿对于数量关系的理解及其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研究

4.幼儿数学操作性学习及其教学策略研究

5.幼儿想象力发展的支持性策略研究

 

(三)幼儿园健康与安全教育

 

1.幼儿园安全制度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

2.幼儿园保育保健质量评估体系研究

3.幼儿健康行为与健康教育研究

4.0-3岁幼儿的健康教育研究

5.农村幼儿的健康现状与教育研究

 

(四)幼儿园的课程

本方向涉及幼儿园课程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和发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与方法策略,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等研究。

 

1.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审核与监管研究

2.幼儿园课程评价与监测体系建设研究

3.农村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研究

4.幼儿园与小学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衔接状况与改进研究

5.西部地区农村学前一年混龄教育课程研究

 

(五)游戏与玩具研究

幼儿园游戏的现状与问题,幼儿园游戏的创新与发展,游戏材料的开发与利用,幼儿园教玩具的开发与利用等研究。

 

1.民间游戏引入幼儿园教育的研究

2.幼儿园玩教具基本配置的研究 

3.游戏资源及其开发的研究

4.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支持性游戏研究

5.不同年龄段幼儿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的研究

 

(六)家庭、幼儿园、社区协同教育

本方向主要涉及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在学前教育儿童教育领域的相互支持、协作与配合研究,关注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协调教育的现状,研究幼儿园、家庭与社区有效配合的途径与方法。

 

1.家、园、社区协同教育研究 

2. 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的研究

3.家园沟通中的问题及其改善策略研究

4.幼儿园亲子活动的有效性研究

5.新入园幼儿家长辅导研究

 

 

(七)教师专业教育和教师行业发展

该方向涉及教师资格培训、教师培训的现状和问题研究;学前教育师资的成长和标准研究;教师培训机构的课程教学研究;国内学前教育体系的构建等方向。

 

1.学前教育教师维权方式和效果研究

2.学前教育老师的工作待遇和成长环境研究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2

论文关键词:学前教育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要想真正达到培养的学生为实践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就要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发展方式进行解决,全面实现课程教学与学生就业的实际更接近。

2010年11月24日,《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如何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设置,培养一定职业能力应用型的人才,仍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们思考的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与要求

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至六七岁前儿童的教育,包括幼儿园教育、学前社会教育和学前家庭教育,可见,学前教育是一项教育性,艺术性、综合性、广泛性、实用性很强的教育事业。独特的专业特性要求从事学前教育的教师不仅要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多维的兴趣爱好,还要具备基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不仅要开展教育工作,而且还要能够胜任班级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具有相应的从业能力和专业认知能力。

普通高等学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科研人员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人员,广播、影视、书刊等各类大众传媒的策划与制作人员,相关企业(如儿童玩具、儿童服装和食品等)的设计与制作专业人员。因此从培养目标到课程的设置都应从市场需求出发,充分利用自身专业的特点与优势,把相关的专业科目有机的结合,经过综合素质的训练,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创新精神,适应社会发展并为之服务。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知识层面与能力层面、理论层面与实践层面都还存在一定问题,要想真正达到培养的学生为实践服务、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就要针对其原因采取积极的、行之有效的适合高等学校教学发展的方式进行解决,全面实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生未来就业的实际更接近,促进学校教学不断改革创新。

二、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范围比较广,既有普通心理学、教育通论、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专业基础课;又有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学前卫生学、幼儿园课程、幼儿游戏、中外幼儿教育史、学前教育研究方法、幼儿玩具设计与制作、学前教育管理学等专业主干课;还有钢琴、舞蹈,乐理与视唱练耳、素描、水粉、速写、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等专业技能技巧课。

课程设置梳理后发现主要存在如下问题:课程结构脱离实际、实践性课程薄弱、专业技能课程针对性不强;课程内容重复性大、理论与实践脱节、内容零散不系统;教学资源匮乏,机制不合理,忽视了隐性课程对培养目标的影响。

(一)课程结构合理性分析

在目前的培养方案中,大一大二开设的课程有:普通心理学、教育通论、学前卫生学、乐理、素描、教育统计与测量、学前心理学、学前教育史、声乐、水粉、钢琴、幼儿园课程概论、教育心理学、学前教育概论、儿童简笔画。明显可以看出,在各类课程层次安排以及安排的时间与顺序不十分理想。这一阶段专业类课程安排较多,而减少了实践类和艺术技能类课程的时间,这无法满足学生对幼儿园进行了解的需求,更没有安排了解农村幼儿园实际的课程;艺术类课程过于专业化,超出了学生的理解水平,大多数学生比较喜欢儿童舞蹈、儿童简笔画、钢琴演奏等技能技巧课,对于难以理解的专业主干课程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因此,课程结构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一旦忽略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忽略了课程的实用性,课程的开设就不能很好地为学生未来的就业服务。

(二)课程内容合理性分析

一是课程内容的出现重复现象、学习内容不系统。在实际教学中任科教师之间应经常沟通,就可以系统的整合重复的课程内容,不致资源浪费。二是学生不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课程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联系起来,造成实践与理论的脱节。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幼儿园老师是在平时工作中遇到问题,反馈出来后,然后去学习理论,这自然就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很密切。目前的教学实践中理论教学占主体,学生所学的理论不知道用在哪里、怎么用,因此学生普遍认为应该增加见习时间,丰富见习内容。

(三)教学资源合理性分析

首先,见习、实习基地匮乏,层次单一,活动缺乏专业的指导与评价。现有的培养方案中见习、实习活动没有明确详细的目标,缺少反思,成效评价机制没有建立。学生在幼儿园见习目标不明确,幼儿园老师不会解决实习生提出的问题,而带队老师只是负责领队,学生缺乏和老师交流的机会,影响了实习效果,也导致实习资源浪费。其次,学校对专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资金投入不足,艺术教育资源的欠缺制约了学生发展。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艺术技能类课程非常重要,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学生练琴都是利用吃饭或休息时间去的,但还是没有琴点安排,琴房非常紧张。

(四)课程目标合理性分析

目前的培养方案中突出显性课程目标对学前儿童发展的作用,忽视隐性课程目标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显性课程就是我们通常在幼儿园中看到的课程表中所列出的课程,隐性课程是相对于显性课程而言,除显性课程之外,对学前儿童发展所产生影响的所有因素。目前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是针对“课程表”开课,忽略了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方式、教师对学前儿童的评价等这些隐性课程因素对学前儿童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因此,教师要适当改变理论知识的教学模式,较多地关注实际问题,展开教学,对影响学前儿童发展的各种隐性课程因素必须有目标地加以选择和利用,培养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师资。

三、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对策

(一)调整培养目标,明确培养规格

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标准,它决定了所要培养人才的品质与规格。基于学前教育学科内部的发展考虑,建议确立“能力本位”主导思想,培养目标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力求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高素质的学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念,熟知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工作规范,具备在学前教育机构从业的能力、专业认知能力、应用能力及发展能力,从而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二)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

1.以学科特点为依据,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结构方面,学前教育专业应遵循学科特点及实用性的原则安排课程,突出广博、厚实、专业特色,建立开放、动态的课程体系。专业课程中可开设有关早教机构管理及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活动设计课程,经常邀请学前教育方面的资深专家做国际前沿的幼教理论指导或聘请幼儿园一线教师现场授课。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课程理论,深入幼儿教育机构学习课程开发经验。另外,学前专业还要将幼儿电教使用技术、早期教育、亲子关系等课程纳入到专业课程结构中来。同时还要组织学生深入农村,培养学生结合农村地区情况开发适宜课程内容,从而在更广程度上让学生了解他们即将工作的环境。 转贴于

2.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向导,整合理论课程

首先,专业课教师要及时根据幼儿园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幼儿教育实际,这样学生可以有效地将所学理论知识内化,并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其次,要适当压缩专业课程比例,针对重复性过高的课程内容及时进行必要的整合。再次,改变理论课程的教学模式,引入案例教学,通过大量活生生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案例,解释和分析所渗透的理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而来培养学生积极思索、独立思考的习惯。最后,还要调整理论知识类课程的时间比例,兼顾艺术类和实践类课程的时间安排,并且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3.以应用为根本,加大实践课比重

在设置课程时,应把实践课程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实践课程包括教育实践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包括教育见习和教育实习,社会实践可以采取社会调查等方式进行。

首先,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学生一入学就接触未来的工作实际,每月开展至少一次见习活动,直到毕业。在寒暑假期,要鼓励并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做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到了大四再集中长时间实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教育能力。

其次,保证学生的实习基地。每次见习和实习都要有具体明确的目标,教师要加强指导和评价,细化对学生教育实践的要求,使学生能将理论与实践较好的结合。不仅让学生到城市的实践基地去见习和实习,还要安排学生到农村实践,让学生尽早将所学理论知识更好地和农村学前教育实践相结合,找到自己学习的目标和未来的工作方向,从而让学生在较为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自己的教育能力。

再次,加强实践课与其他课程间的渗透。实践课与专业课、艺术课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对各门课的实践环节都要做出明确规定,并规范操作程序和学习目标,为专业课建立专门实验室,将实践理念渗透到各门课程中。

4.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艺术素养

艺术技能课的培养目标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定的艺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学校首先要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对学前教育专业重视起来,改善基础设施缺乏的现状,增加设备,为学生技能的练习提供物质基础。其次要调整技能类课程比例,学时的多少、学年时间的安排要适宜,整个大学四年应贯穿艺术技能课的学习。再次,艺术课要遵循学生的心理逻辑,开设课程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学生的发展需要。最后,要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教师要结合农村艺术课资源匮乏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实际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卢长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2).

[2]彭海蕾,王潞.师范生免费教育背景下对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的思考[J].当代教育论坛,2010,(10).

[3]乔丽.市场因素对学前教育课程的消极影响及应对措施[J].科技文汇,2010,(9).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3

关键词:高师院校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8-0144-03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是指从事幼儿园各项保教工作必备的带有幼儿园教师职业特点的基本能力。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应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来确定,但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幼儿教师专业标准。因为师范生在师范院校学习阶段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职前阶段,所以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是社会要求幼儿教师所具备的能力的基础部分。学前教育专业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评价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教师的能力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探索新时期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专业能力的内涵、培养途径、培养方法,对于提高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促进学生的职后专业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高师院校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构成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研究,国外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论述。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曾三次修正其幼儿教师认证体系,该体系中涉及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评价能力、自我发展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美国专业教师标准理事会(NBPTS)认定的能力包括教学能力、团体协作能力等[1];Stepbystep协会(ISSA)认定的能力包括家庭参与能力、教学能力等六大能力。国内研究更多关注的是环境创设能力、沟通能力、组织能力等,而较少涉及国外经常关注的课程创设能力[2]。

参照以上所述,并依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规定的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范畴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层次,高师院校学生应具备的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应包含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

1.保育能力

保育能力,即要求学生掌握有关幼儿卫生保健、幼儿心理和幼儿教育的系统理论知识与技能,并能够运用保育知识与技能,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随着社会对幼儿教师保育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保育能力的内涵也发生了变化,既要学会做基本的安全保护与卫生保健的工作,也要能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实施生理、心理方面的教育,以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将“保”与“育”有机结合起来。

2.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教师是幼儿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合作者和促进者。幼儿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高师院校应更加重视对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针对幼儿教育的特点,可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能力概括为:能够依据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幼儿教育的基本原理,以促进儿童发展为目标,以幼儿为教育活动主体,以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紧密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整合健康教育、科学教育、语言教育、社会教育、艺术教育等五大领域的内容与要求,对幼儿教育活动进行设计、准备、组织和实施。

3.艺体表达与创作的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体表达与创作的能力主要包括唱、弾、演、跳、画、讲、写、操、做、编等。即会唱儿童歌曲、会弹奏乐器、会表演儿童剧、会跳儿童舞蹈、会讲儿童故事、会写规范汉字、会做儿童体操、会做手工以及会创编儿童歌舞、故事、儿歌等。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艺体表达与创作的能力具有综合性、儿童性、教育性、灵活性等特征,它们通常不能独立发挥作用,需要将其灵活地运用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

4.观察与评价的能力

观察与评价是幼儿教师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宜的评价是支持儿童发展的工具,而观察是获取幼儿发展信息最主要的方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要系统地掌握观察的方法与技能,能够解读幼儿行为的意义,能够科学反思观察与评价的结果。

5.沟通合作的能力

研究人员庞丽娟认为,教师良好的合作能力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3]。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主要体现在与幼儿家庭、社区、同事的沟通与合作方面,即能够尊重理解家庭文化、社区文化、园所文化,懂得与家庭、社区、同事建立联系并获取支持。可以说,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入职后的专业发展。

6.学习与反思的能力

在学习型社会中,教师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可持续的跃动过程,而良好的学习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助推了教师专业成长的速度和效率;反思则是促进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变为“能力的获取者”的助推力。反思能力是教师专业能力中的核心部分,美国学者波斯纳对此曾有过经典的论述,即“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4]。学习与反思的能力是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后专业发展的动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应具有自学的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进而逐渐理解幼教职业的本质,了解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理解幼儿教师的角色内涵,不断增强专业学习能力和自我评价能力,尤其要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以促进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高师院校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途径

1.建立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基本途径。构建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必须处理好课程的“多与少”、“宽与窄”、“深与浅”之间的关系,应不断丰富专业能力的培养内容,明确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重点。

(1)精讲专业核心课程

教育理论课程是学生专业能力发展的根基,为此要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内功,为他们储备专业能力发展后劲。对专业理论课程的安排,既不能只求“够用”,也不能搞“学究”,而要立足学生专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对专业必修理论课程进行精讲。如对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课程论等专业必修课程的讲解,要体现出一个“精”字。课程内容求精,即精选课程中的基本内容、热点内容和前沿内容;教学方法求精,即采用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多种方法精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对教育理论的理解与运用,为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储备力量。

(2)延伸专业技能课程

受国际上教师教育“回归实践”思潮的影响,世界上各个国家的高校均将设置高质量的专业技能课程视作培养未来教师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5]。专业技能课是培养学生艺体表达能力与创作能力的重要载体,学校在开设声乐、钢琴、乐理、舞蹈、美术、手工、儿童体操等技能课程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课堂的形式,开设艺术欣赏、儿童歌曲创编、儿童体操创编、童话剧创编与表演等课程,延伸基本专业技能课程,根据学生爱好和特长强化技能的个性化培养,使每个学生在艺体表达与创作方面,都能获得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3)重视综合性课程

幼儿园游戏论、幼儿园课程论、幼儿园五大领域教法课等,是综合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重要课程。这类课程不仅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原则、规律、原理以及教育理念等,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多项专业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为此,该类课程宜采用集中教学与分组教学相结合、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相结合的方式,以实现对学生综合运用各类专业技能的能力培养目标。具体内容包括:1)集中讲授学科基本理论,组织学生分析评价幼儿园活动方案,观摩幼儿园教育活动;2)采用分组教学形式指导学生独立或合作设计各种教育活动或游戏方案;3)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模拟实训,借助微格教室或实验室的监控系统引导学生对模拟实训进行反思、评议,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构建全程多维的实践教学体系

学生的专业能力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发展和提高。所以,构建全程多维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能力的重要平台。

(1)PBL式教育见习——在观摩与交流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PBL(problembasedlearning)即问题驱动式学习模式,最早应用于医学见习[6],后应用于对师范生专业能力的培养。PBL式教育见习是实践教学的基础部分,经过国内研究者的实践检验,该模式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7]。在教育见习中,任课教师要根据专业能力培养计划,布置教育见习任务,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对幼儿园的保教工作、环境、制度等进行观摩交流,学习如何布置幼儿园的环境、如何开展卫生保健工作、如何组织幼儿一日生活等,通过现场观摩交流及回校后的总结交流,达到提升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的目的。

(2)项目式教育研习——在研讨与探究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学前教育项目驱动式教育研习是由观摩交流向实习过渡的重要环节,其基于项目式工作坊,并结合幼儿园保教工作的新理念、新方法、新课程的实施要求,对幼儿园的保育工作、环境设计、教育活动、家园合作等进行多种方式的分析、探究、反思与评价,以达到增长智慧、提升专业能力的目的。

(3)合作式教育实习——在模拟训练与顶岗带班中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合作式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实施“以提高学生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教育实习是对学生进行职前专业能力培养的最后一关,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实践环节。所以,一定要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进行系统的设计,并对他们提出严格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分为三个阶段:实习准备阶段、顶岗带班阶段、实习考核阶段。实习准备阶段要对学生进行集中模拟带班训练,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进行设计与模拟训练,学生以各项活动设计、试讲、说课

的方式接受实习准备的考核,考核过关后方可参加教育实习。顶岗带班阶段,学生要先从保育员做起,一日活动计划经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后,方可开展一日生活的保教工作实习。实习期间,学生要对一日活动计划的设计与组织进行反思与评价,指出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实习考核阶段,由幼儿园指导教师和专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实习过程进行综合评定,全面评价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状况。

3.开展专业技能训练

(1)制定系统的专业技能培养指南手册

专业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因而需要有明确的计划和实施方案。基于国内外相关研究,笔者建议制定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指南手册。该指南手册应对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目标、内容、组织方式等做出明确的规定,学生一册在手,就能明确各项专业技能学习目标,并结合相关内容制订实施计划,以推动专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开展。

(2)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专业技能训练

学前教育专业所需的专业技能相对较多,丰富的专业技能训练项目是促进学生专业技能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实验室的资源并不是静态的,借助实践者的智慧生成,会有大量的新训练项目的诞生。以某师范大学为例,该校为满足学前教育专业技能训练的需求,先后筹建了幼儿园模拟活动实验室、儿童游戏实验室、音乐欣赏实验室等十余个实验实训室,为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提供了拓展的平台。通过开放实验室,使专业技能训练内容的节点越来越丰富,创生出了许多新的实验项目,如教具设计与制作、游戏创编、装饰画等,其内容涉及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各个方面。

(3)采用“双导一督制”进行专业技能训练与指导

“双导一督制”是指为了提高专业技能训练与指导的有效性,要给每位学生配备一名学院专业指导教师和一名幼儿园指导教师,以便对其进行指导,同时还要配备一名校外督导,对实习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督。“双导一督制”能够确保专业技能训练的方向性和实用性,尤其是学院专业教师的指导能够避免专业技能训练的盲目性;幼儿园教师的指导有利于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更接近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实际;督导的参与,有利于在准教师和导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对准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并做出相应的评价[8]。

三、能力培养的评价

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评价要以“生生过关、促进个性发展”为标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质量进行监控和检验。美国对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判定相应的评价标准以及填写一系列观察表格来实现的。具体做法是由合作教师、大学督导分别单独完成评价任务,评价指标包括对学科内容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策略、学习环境、交流能力、涉及教学活动的能力、评价能力、反思能力、合作精神和专业素养等[8]。1.明确专业能力考核的内容与要求

明确专业能力考核的内容与要求,是规范专业能力培养过程的重要保证。为此,首先要对学生专业能力考核的内容与标准、考核方法、考核时间等进行说明,如对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进行考核,其内容包括活动设计方案、说课、模拟活动、活动反思等几部分,考核标准依据各项考核指标设立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考核方法采用多位教师集体考核,取其平均分,考核时间为第六学期期末(五大领域教法课程结束)。对于考核不合格者,应要求其重修,随下一级学生结业时进行补考。学生毕业前专业能力考核有不合格项目的,不予颁发证书。实践证明,专业能力考核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质量。

2.专业能力考评证书制度

应建立专业技能考评等级证书制度,并结合各项专业技能训练和职业资格培训的情况,为成绩合格者颁发证书。应要求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持有各项专业技能训练考核合格证书,包括各项艺体技能合格证书、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考核证书等。同时应鼓励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特点,参加各项职业资格培训与考核,获取育婴师证书、家庭教育指导师证书、儿童营养师证书、舞蹈等级证书、声乐等级证书等,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技能考评证书的制度化,能确保学生毕业时能多证在手,实现了“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能力培养目标[9],增强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采用全程多维式专业能力考核方式

全程多维式考核的特点体现在考核过程的全程性和考核内容的多维性两个方面。全程性即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采取形成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将评价与指导有机结合起来;多维性即学生专业能力考核的项目与指标应包括多个维度,考核指标涵盖幼儿教师基本专业能力的全部项目,每一项考核指标又分为具体的项目。实践证明,全程多维式专业能力考核有利于发挥评价的引导与改进的功能,从而促进学前教育专业能力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黄丽君.幼稚园教师专业能力评鉴方案之建构[D].台湾:国立新竹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研究所,1993.

[2]康建琴.幼儿教师专业能力标准框架的初步构建[J].继续教育研究,2007(3).

[3]庞丽娟.新《纲要》与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03~209.

[4]张燕.幼儿教师专业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29.

[5]李琼,袁丽.变革中的国际教师教育及其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6(11).

[6]邓红珠,董阳深,等.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儿科学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2).

[7]门燕丽.在教师教育中运用PBL教学模式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9(10).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4

2.诗性智慧的课程论述欧用生,OuYongsheng

3.对幼儿成长记录袋评价的审思王春燕,刘媚,WangChunyan,LiuMei

4.重新审视教师标签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表现及作用夏如波,陈太忠,XiaRubo,ChenTaizhong

5.婴幼儿发展性评价的内涵、特点及功能吴红霞,郭文英,WuHongxia,GuoWenying

6.从新知识观角度谈幼儿园体验性教学邹卓伶,阮婷,ZouZhuoling,RuanTing

7.婴幼儿性发展特点与性健康教育刘文利,LiuWenli

8.在学前音乐教育中体现多元文化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阮婷,RuanTing

9.美国学前融合教育综述夏滢,XiaYing

10.中日幼儿园教师学前融合教育意识比较周念丽,ZhouNianli

11.3~5岁儿童自主性发展特点研究邹晓燕,ZouXiaoyan

12.儿童假扮游戏中的认知技能发展陈光辉,ChenGuanghui

13.柯尔伯格与哈贝马斯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比较研究樊改霞,FanGaixia

14.幼儿师范学校转型所面临的问题——全国幼儿教师教育委员会2006年年会综述朱宗顺,ZhuZongshun

1.教育公正视野:我国民办幼儿教育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乔梁,QiaoLiang

2.排斥与融合:民办园教师生存状态的社会学考察左瑞勇,ZuoRuiyong

3.影响民办园教师主动离职的组织因素研究束从敏,ShuCongmin

4.北京市民办幼儿园特色建设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吕贵珍,LuGuizhen

5.论园长课程领导的困境与对策王志成,杨晓萍,WangZhicheng,YangXiaoping

6.园长专业发展相关研究述评吕晓,杨晓萍,何华敏,LuXiao,YangXiaoping,HeHuamin

7.幼儿园科学区角材料投放及使用研究曹宇,CaoYu

8.对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教师提问方式的研究赵志敏,ZhaoZhimin

9.帮助儿童学会反思——来自心理理论研究的启示武建芬,徐云,WuJianfen,XuYun

10.幼儿对具初速度物体下落轨迹的预测及其学前教育意义鄢超云,YanChaoyun

11.中央干预-地方自治?整合-分离?——学前教育服务体系的比较研究和政策分析柳倩,LiuQian

12.使千百万处境不利儿童受益的印度ICDS项目严仲连,YanZhonglian

13.家庭与儿童早期数学认知能力发展黄瑾,HuangJin

14.毕生发展观与早期儿童教育刘明,邓赐平,LiuMing,DengCiping

15.融合教育、多元文化与儿童发展——第27届国际早期教育学会年会综述李伟亚,LiWeiya

1.论儿童的参与权陈世联,ChenShilian

2."儿童是成人之师"在学前教育中的意义岳玉阁,卢清,YueYuge,LuQing

3.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基本定位及其超越性秦元东,QinYuandong

4.提升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途径沈国香,ShenGuoxiang

5.教师在幼儿操作式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分析王艳云,WangYanyun

6.儿童媒介与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的构建张红岩,张军辉,张新明,ZhangHongyan,ZhangJunhui,ZhangXinming

7.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认知弹性理论视野下的幼儿园教师专业培训王宜鹏,夏如波,WangYipeng,XiaRubo

8.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问题与展望王彦峰,WangYanfeng

9.5~7岁幼儿告状行为策略分析杨翠美,刘晶波,YangCuimei,LiuJingbo

10.4~6岁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特点的初步研究戴佳毅,王滨,DaiJiayi,WangBin

11.5~7岁幼儿谦让行为的类型、特征及由此引发的思考王任梅,WangRenmei

12.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家长开放政策及启示李生兰,LiShenglan

13.家长参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陈先珍,于冬青,ChenXianzhen,YuDongqing

14.流动幼儿家庭教育资源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周彦作,卢清,ZhouYanzuo,LuQing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与儿童入学准备冯晓霞,FengXiaoxia

2.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儿童早期发展与学前教育质量思考周兢,柳倩,ZhouJing,LiuQian

3.城市流动学前儿童的生存状态与教育状况——以北京四环综合市场和游戏小组为例张燕,ZhangYan

4.文化与天性——儿童游戏性质的双重规定黄进,HuangJin

5.评幼儿"学经"刘晓东,LiuXiaodonghHTTp://

6.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幼儿手工制作活动双重价值探析于开莲,YuKailian

7.养育事件影响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之个人因素分析刘芸,顾荣芳,LiuYun,GuRongfang

8.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干预的原则和方法述略夏竹筠,徐媛,XiaZhuyun,XuYuan

9.母亲的心理控制与3~5岁儿童自主性的相关研究陈巍,邹晓燕,ChenWei,ZouXiaoyan

10.家庭资本对儿童入学准备影响研究述评苍翠,CangCui

11.美国学前儿童保育和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启示向美丽,XiangMeili

12.研讨观摩思考提升——儿童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暨第一届全国儿童艺术教育研讨会述评王茜,郭辉,WangQian,GuoHui

1.通过运动促进儿童发展——访"精神运动学"学者雷娜特·齐默尔博士

2.儿童社会情感发展研究及其启示艾莎·雷,涂阳慧,张艳蕾

3.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内容解读张玉敏,ZhangYumin

4.幼儿园课程数字化资源库使用研究陈思,周兢,ChenSi,ZhouJing

5.幼儿在媒介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左志宏,葛斌,席居哲,ZuoZhihong,GeBin,XiJuzhe

6.早期阅读活动中师往策略研究余珍有,YuZhenyou

7.读者反应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文学阅读教育的启示王玉,WangYu

8.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园教师指导方式研究梁玉华,LiangYuhua

9.关于教师对社会领域教学活动态度的研究李娟,刘晶波,丰新娜,LiJuan,LiuJingbo,FengXinna

10.波兰尼的默会知识论及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孙丽丽,SunLili

11.美国多元智能理论的实践经验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周菲,ZhouFei

12.幼儿园知识管理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幼儿园团体学习为背景岳亚平,YueYaping

13.论幼儿园教师职业地位提升的制约因素——基于社会分层的理论视角刘黔敏,LiuQianmin

14.从经济学视角解析民办幼儿园教师异化行为秦旭芳,王丽云,QinXufang,WangLiyun

15.园本教研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董旭花,DongXuhua

16.上海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园本教研现状调查——基于与中心城区幼儿园的比较曹宇,CaoYu

17.论幼儿园教师的宽容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李玉秋,步社民,LiYuqiu,BuShemin

18.幼儿交往困难干预研究黄显军,徐雪云,程志宏,HuangXianjun,XuXueyun,ChengZhihong

19.儿童情感与艺术表现形式的发展及其教育启示包玉姣,BaoYujiao

20.留守幼儿绘画能力调查及提高对策李艳苹,蔡迎旗,LiYanping,CaiYingqi

21.留守幼儿语言发展现状及改进策略王婧,刘璐,WangJing,LiuLu

22.留守幼儿数学能力发展现状及分析邢莉莉,蔡迎旗,XingLili,CaiYingqi

23.近30年学前家庭教育研究的发展特点与趋势刘珍珍,王冬兰,LiuZhenzhen,WangDonglan

24.挪威幼儿园的自然科学教育阿娜·哈曼,王蕾

1.浙江省幼儿园教师教育60年:发展历程、成就与展望秦金亮,QinJinliang

2.60年来我国幼儿园教师教育的发展历程及展望陈懿,王春燕,ChenYi,WangChunyan

3.参与式培训与西北地区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王冬兰,WangDonglan

4.教师的实践知识和社会支持:西部地区农村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重要动力——以两位民办园教师为例张国艳,王冬兰,关瑞,ZhangGuoyan,WangDonglan,GuanRui

5."对话"的内涵及其对幼儿音乐教学的启示蔡丽竑,CaiLihong

6.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目标设计邹晓燕,ZouXiaoyan

7.幼儿语言教材中品格教育内容的分析研究蓝嘉如,袁爱玲,LanJiaru,YuanAiling

8.指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幼儿园教师评价内容胡惠闵,HuHuimin

9.3~6岁儿童在合作装扮游戏中语言运用的性别差异杨凤,樊烨,周兢,YangFeng,FanYe,ZhouJing

10.5~6岁幼儿选择图画书的审美倾向研究封蕊,FengRui

11.幼儿园家长委员会运作的现状与建议——以上海市为例陈丹,ChenDan

12.美国0~3岁婴幼儿发展适宜性评价简介尹坚勤,YinJianqin

1.如何看待城镇公办幼儿园曾晓东,范昕,ZengXiaodong,FanXin

2.儿童教育观的演变:从现代到后现代于忠海,YuZhonghai

3.论机构化学前教育的社会功能王海英,WangHaiying

4.托幼机构教育中的儿童发展评价潘月娟,刘焱,PanYuejuan,LiuYan

5.幼儿园课程中的性别文化——对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课程方案的比较杨冬梅,YangDongmei

6.幼儿自我效能感的作用和提升策略——以幼儿园体育活动为例叶平枝,YePingzhi

7.幼儿园角色游戏:基于观察和调查的研究王春燕,李慧慧,WangChunyan,LiHuihui

8.香港幼稚园视学报告分析研究李辉,周雅莉,LiHui,ZhouYali

9.示范性幼儿园评估标准文本解读刘婷,LiuTing

10.幼儿园教师有效培训研究及探索吕芳萍,LvFangping

11.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期望调查张颖茜,李莉,许晓晖,ZhangYingqian,Lili,XuXiaohui

12.儿童依恋障碍:诱因、预防与矫治戴妍,DaiYan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经验与问题樊倞,FanJing

14.英国0~3岁婴幼儿早期有效学习项目评介张晖,ZhangHui

1.幼儿教育·教育科学 印度蒙台梭利幼教机构考察叙事与反思周兢,ZhouJing

2.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美国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刘宝根,徐宇,余捷,陶晓玲,LiuBaogen,XuYu,YuJie,TaoXiaoling

3.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刘文,魏玉枝,LiuWen,WeiYuzhi

4.论学校教育与教育的关系卡洛索·卡沃,王秀萍

5.从社会史视角看儿童概念的演变王海英,WangHaiying

6.文化屏障现象对幼儿园教育的影响张莉,杜学元,ZhangLi,DuXueyuan

7.基于儿童生命特质的幼儿园教学冯季林,FengJilin

8.表演游戏与幼儿同伴关系干预但菲,王琼,DanFei,WangQiong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5

为贯彻落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全面提升学前教育质量的意见》(浙政发〔20*〕81号)和《*市关于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市委〔20*〕64号),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优质学前教育需求,促进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

(一)统一思想认识。学前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教育制度的起始阶段。0-6岁是人一生中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是教育投资效率最高的阶段,良好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让孩子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日益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乡镇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标准普及15年基础教育、创建现代化教育强镇(街道)的基础性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和紧迫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二)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在现有基础上,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至2012年,各乡镇(街道)都有一所达到省等级标准的规范中心幼儿园,并形成"一个乡镇一所中心幼儿园若干所中心村幼儿园"的办园格局;省等级幼儿园招生的覆盖面达到85%以上;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98%以上,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达到60%以上,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学龄前儿童的家长和看护人普遍受到科学的早期教育知识指导。到2020年,高标准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所有幼儿园均达到准办园标准,使适龄儿童都能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

二、明确政府职责,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三)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学前教育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和有关部门分工合作的管理体制。

市政府负责全市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并依法将其纳入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地方基础教育发展规划,出台并组织实施相关政策。各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辖区内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幼儿园点,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

市教育部门主管学前教育,履行学前教育业务的主要管理职责,负责制订并完善有关管理意见、重要规章制度和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负责对各类幼儿园办园资格的审批,并定期复核审验;培养和培训各类托幼园所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市卫生部门负责监督和指导幼儿园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疾病预防和卫生保健业务工作。发改(物价)部门负责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收费管理。市财政部门要在教育经费预算中安排学前教育经费,并做到逐年增长。建设、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的要求,会同教育部门做好城乡学前教育机构布局调整规划。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会同市教育部门、财政部门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根据有关规定负责统筹研究落实各级各类幼儿园教职工的社会保障问题。市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城市、农村、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负责对已批准设立的民办幼儿园实行民办非企业法人登记,并配合教育部门加强管理。市公安、交通、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对幼儿园安全工作的监管,切实保障幼儿的人身安全。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组织负责指导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加大家庭教育力度,建立家长培训学校制度,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加快园所建设,提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

(四)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市财政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专项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视财力情况适当增加。专项经费主要用于中心幼儿园建设和农村规范幼儿园建设的以奖代补、升等奖励、教师培训、低收费幼儿园补助等。乡镇(街道)每年要安排足够的配套经费,用于举办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学条件。

(五)同步建设小区配套幼儿园。依据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加强城区配套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力度。在旧城改造、新区建设和实施安居工程时,要根据建设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修订版)》的要求,规划建设好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公建配套幼儿园,在出让商品房土地和安排经济适用房及安置房用地时,应根据学前教育设施布点规划,以教育用地划拨或作为土地竞拍的前置条件安排好幼儿园的用地。市规划和建设部门要按照1000户以上的小区必须建设1所规模不少于4个班的准办级以上幼儿园(托幼一体园)的标准严格把关,在组织托幼园舍设计方案审查时要邀请教育部门参加,并做到与其他建筑设施同步设计、同步建造、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旧城改造区域幼儿园建设根据学前教育规划布局,将幼儿园建设一并纳入旧城改造实施计划,统一设计、建设、验收和交付使用。公建配套幼儿园和公建配套中小学一样,是国家对教育事业的政策性投资,属公共教育资源,由教育部门负责办理幼儿园产权登记手续,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

(六)分类办好小区配套幼儿园。凡移交教育部门使用管理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原则上由教育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按事业法人登记,可采用财政适当补助的形式,由教育部门一次性补助一定的开办经费或装修经费。现由街道(部门)举办的小区配套幼儿园,一律按等级收费,严禁利用国有资源按民办幼儿园收费标准收取保育费;现采取租赁方式举办的属国有资产的小区配套幼儿园,承包合同到期后不得继续租赁给他人办学,可采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性质进行办学。属非国有资产的小区配套幼儿园,可继续探索多元化办园模式,但严禁改变其用途。

(七)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规范幼儿园建设。依据城镇布局规划,合理布局幼儿园,优先利用中小学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规范幼儿园建设。每个乡镇(街道)都要建设好一所独立设置的省三级以上标准的公办中心幼儿园,采用公办、股份合作等形式办好中心幼儿园。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同步规划建设农村规范幼儿园,原则上按服务半径在1.5公里之内,或镇区按每万人1-2所、农村按每万人2-3所的标准设置幼儿园(班)。市财政对新建和改建的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集体办幼儿园给予适当补助。力争到2012年,100%的乡镇都建有一所省等级中心幼儿园,50%的农村幼儿园达到办园标准。

(八)推行名园集团化办园模式。大力推行"名园+新园、名园+弱园、名园+农园、名园+民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鼓励"名园"以办分园或教学点等多种形式与"民园"和"农园"合作办学。进一步落实城乡幼儿园结对帮扶制度,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办园质量。

(九)推行以公办和集体办幼儿园为主体的农村多元化办园模式。积极鼓励公办中心幼儿园在经济欠发达的行政村举办分园或教学点,实行"六统一"(即经费统一管理、教师统一调配、教师工资统一发放、教师工作统一考核、教玩具统一配置、办学质量统一评估)运行模式;在经济相对发达的行政村,鼓励村集体投资举办农村规范幼儿园;在经济发达、人口集聚的城镇,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上档次、上规模的民办幼儿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不同需求。对运作困难的民办中心幼儿园,可采取收购和租用等方式,将其办成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促进城乡学前教育相对均衡发展。

四、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整体素质

(十)加强学前教育管理队伍建设。全面落实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教育部门要配足学前教育专职管理干部和教研员,切实承担起本辖区学前教育管理和指导的职责。

(十一)大力提高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严格实施《教师资格证书条例》和教师准入制度,新进专任教师必须具有幼儿教师资格证书。对目前未取得教师资格证或上岗证的教师,要限期取得任职资格,或逐步解聘。教育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把幼儿园教师的培训纳入中小学继续教育系列,落实培训经费。同时将幼儿园园长和教师纳入"名师"培养计划,通过特级教师评定、名师培养、教坛新秀评比、教学基本功比武等多种途径,培养一批在市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园长教师。

(十二)稳定幼儿园教师队伍。市人事劳动、编制部门要会同市教育、财政部门研究制定幼儿园教师编制和待遇等政策,建立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和在岗幼儿园教师按公开招聘办法进入事业编制的政策导向机制。公办幼儿园应配备适当数量的事业编制教师,并逐年招聘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充实公办幼儿园教师队伍。落实*市委、市政府《坚持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市委[20*]64号)精神,根据办学规模,向中心幼儿园公派2-3名公办幼儿教师,提高乡镇中心幼儿园的辐射、指导能力。

(十三)建立健全幼儿教师待遇保障机制。根据实际,制定幼儿园非公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标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并按劳动保障有关政策法规的规定,为教职工办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相关社会保险,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幼儿园教师在职称评定、评奖和评优等方面,享有中小学教师的同等待遇。

五、实施全面管理,提升学前教育保教质量

(十四)实行幼儿园办园准入、年检和等级管理制度。举办幼儿园必须经教育部门审批,取得办园许可证,并根据办园性质分别经编制机构或民政部门登记注册。对办园条件差、办园行为不规范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办的幼儿园予以吊销办园许可证;对擅自办园的非法幼儿园,由当地乡镇(街道)和市教育、公安、民政、卫生、物价等部门组成的联合执法小组依法予以坚决取缔;对不符合布点规划的幼儿园通过停办、撤并、合办等形式,实行分年度消化。

各类幼儿园要按照*省教育厅制定的幼儿园等级评定办法和标准,积极创建省等级幼儿园,并向高一等级努力。

(十五)规范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积极推进幼儿园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各类幼儿园都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学前教育渗透,防止将小学的教学内容向幼儿园前移。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建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十六)高度重视幼儿园安全工作。要加强幼儿园园舍安全检查和教学活动中师生安全的预防。根据幼儿特点和确保安全需要,各类幼儿园招生要坚持就近方便入园的原则,原则上不得使用接送车。幼儿园食品的采购、运送、储存、制作等环节必须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卫生、教育部门要共同做好幼儿的防疫和保健工作。幼儿园要根据接收儿童的数量按规定设置专兼职卫生保健人员,建立晨检记录、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传染病疫情报告等制度。

(十七)规范、健全幼儿园收费管理制度。公办幼儿园实行政府定价管理,市发改(物价)部门要按照规定权限,根据幼儿园的生均教育成本和收费等级,并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合理制定收费标准。社会力量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幼儿园,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民办幼儿园根据教育成本自行提出收费标准,报市发改(物价)部门备案后执行。同一城镇或农村、同一性质、同一等级的幼儿园,实行统一的收费标准。

六、建立督导机制,保障学前教育健康发展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案范文6

关键词:家园共育;幼儿教育;内涵

一、家园共育的内涵

家@共育是指幼儿园和家庭双方积极主动的相互了解、相互支持,都把自己当作促进儿童发展的主体,并形成一种合力,通过幼儿园与家庭的双向互动共同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二、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1.幼儿园与家庭的教育优势互补,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伟大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经说过:“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提出了“家庭开端计划”,该方案是在家庭中为儿童及其家长服务的,也就是说家长既是方案的实施者,又是方案实施的对象。

2.家园共育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在幼儿期,幼儿生存、生活的地方,就是对幼儿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地方,也就是教育幼儿的地方。家庭、幼儿园、社区都会对幼儿的成长产生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不同的作用。因此,幼儿园教育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幼儿教育,幼儿园只是幼儿教育的一种较为普遍的专门的教育机构,除此之外,对于幼儿来说,家庭也是重要的教育机构,因此家庭和幼儿园应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起到同步、同育、同构的作用,共同促进儿童的发展。

三、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径

1.家长要转变以往旧观念,配合老师的工作。(1)有些家长对幼儿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认识,认为将孩子送到学校就觉得他终于清闲了,出了什么事情就是老师的责任了,跟自己没有关系了。对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不闻不问,甚至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处于什么样的发展水平,孩子需要什么。(2)大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上存在着重知识技能(只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与智力发展),忽视孩子的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为习惯的培养。(3)绝大部分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娇纵,过度保护,样样事情包办代替等等,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现在上大班了,多数孩子已经会自己穿鞋子、穿衣服了;可还有部分孩子,到现在还是个生活上的低能儿。有些孩子还将家里的一些坏习惯带进幼儿园,两手一伸等着老师来帮忙,两嘴一张等着老师来喂,这种“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对孩子能力的发展十分不利。

2.家园共育需要教师尊重、理解家长。教师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尊重与理解是前提,家园合作要以教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起点。平等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心理学表明,家长合作的态度取决于合作是否满足了他们再教育孩子方面的需要。当幼儿园在满足了家长的合理要求时,家长合作的愿望和热情就会更高,也更为积极主动;相反,当家长有某种合理的要求而幼儿园没有加以注意,或者家长被一些自身的问题所困扰时,家长就不会热心于家园合作。因此,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角色意识,既要明确自己在家园合作中的任务,又要树立为家长服务的意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更要尊重家长的权利和义务,取得家长的信任,充分发挥家长的主动参与精神,与家长建立连好的同伴关系,双方为幼儿的健康成长齐心合力。

3.组织家长参加幼儿园丰富多彩的活动。(1)组织主题教育活动。在 “六一”儿童节、“元旦”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家园共庆活动。“三八”妇女节,组织孩子们给妈妈一首歌,一个故事,一张贺卡等,表达孩子们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六一”儿童节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让家长一起来庆祝,观看孩子们自己精彩的演出,家长们也仿佛回到了童年时代,一同沉浸在节日的快乐中。 参加“元旦”文艺晚会,孩子和家长一同在游戏中迈进了崭新的一年。通过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孩子和孩子、孩子与家长、家长与老师的交流,为每位幼儿都提供展示个性的机会,深受家长的欢迎。在主题教育活动中,家长已成了幼儿园亲密的合作伙伴,他们经常参加幼儿园组织的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和走向自然、走向社会的一些教育活动。这些请进来、走出去的活动使幼儿体验到了在学习中与家长及其他幼儿的家庭一起活动的快乐,给家长与幼儿都创设了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有效地促进了幼儿人格的发展,陶冶幼儿的情操。(2)家长一日观摩活动。如在秋冬季时,家长普遍要求幼儿外出时带帽子、穿大衣。对教师的解释置之不理。在一日观摩活动中,家长观察幼儿进行户外活动,做完幼儿体操后,幼儿又开始了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有的拍球,有的踢球,有的跳绳,有的滚轮胎……在深秋季节气候已是非常寒冷,家长在一边冻的发抖,而孩子却玩的兴高采烈。教师不失时机的邀请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一个小时下来,大家都感到全身热乎乎的,而且精神焕发,都说自己年轻了好几岁……活动结束后,教师不用再多做解释,家长们都明白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提倡幼儿户外活动时穿大衣的规定的原因。

四、家园共育促进了幼儿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