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运维检修部工作思路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力运维检修部工作思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力运维检修部工作思路

电力运维检修部工作思路范文1

【关键词】电力设施;保护;管理

一、目标描述

1. GEMT管理模式的概念

GPEMT即G(Government)政府, E(Enterprise)企业,M(Masses)群众,T(Technology)科技。

政府是指输变电设施座落的属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企业指电力系统相关管理单位,群众是输电线路沿线可发动的群众。科技是指科技设备及手段,GETM模式是指在开展电力设施保护过程中将政府、警察、企业、群众、科技四者的力量充分结合,使1+1+1+1>4,从而建立起外力破坏预防及处置工作的完整体系。

2、GEMT管理模式的范围和目标

GEMT管理模式应用以来对检修分公司的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较好的指导意义。检修分公司各职能部室和运维车间按照GEMT模式的要求,在电力设施运维工作中结合外力破坏发生的特点和原因,从政府协调、企业内部配合、群众护线、科技现场监控四个方面入手,在日常维护工作中能高效优质地做好电力设施保护的预防工作,在外力破坏行为发生时能及时有序地做好处置工作,能提高公司整体的防外力破坏工作效率。

基于GEMT管理模式的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经验,其目标是将外力破坏对电力设施的影响降至最低或消除在萌芽状态。

3、GEMT管理模式的要求

检修分公司通过对近年来电力设施保护区发生外力破坏的分布区域、责任主体、外破方式、发生的方式及特点进行研究,发现防外力破坏工作的重点在有完整的法律体系作支撑、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保障、密切的民企关系做后盾、健全的应急预控措施为依托、规范的处置流程为标准。关键在于将政府的力量、企业的能动性、群众的参与热情与科技的手段充分结合,渗入到事前预防、事中管控、事后处置三个过程。

这就要求GEMT的五要素政府、企业、群众和科技均衡发展,缺一不可。即要求政府加大对电力设施的保护力度;警察要提高保护电力设施的出警率和打击力度;企业要培养具备极强的防防外置能力的员工队伍;切实有效地使用科技设备和手段;充分建立与输电线路沿线群众的联防联动体系。

二、GPEMT管理模式的主要做法

1.强化制度,落实责任到人。为确保GPEMT管理模式的正常运转,检修公司成立了由公司总经理为组长的电力设施保护领导小组,统筹指挥与安排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按国家相关法律、上级部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公司实际,拟定了《重庆市电力公司检修分公司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管理办法(试行)》。并与各车间签订《超特高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工作方针和思路,按定级、定员、定点的三定原则,落实各部门、车间、班组工作职责,层层传递压力。

2. 细化流程,建立闭环机制。公司依据威胁超特高压电网安全的程度,将外破隐患分为严重和一般两级,实现分级管理。确定外破隐患分级标准,为提高各级人员辨识隐患的准确度提供参考。执行外破隐患处理标准流程卡,规范隐患信息报送、现场查勘、协调处理、备案管理、现场监控等各项环节,实现对外破隐患处置全过程的实时掌握。实施外破隐患动态跟踪管理,建立外破隐患发现--分析--预控--变化--整治闭环销项机制。

超特高压输电线路防外力隐患处理流程图

3.政企协同,助推制度落地。近年来,重庆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地区建设规模超常规发展,为整个直辖市带来了磅礴生机,却给输电线路安全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危及电网安全运行的基建施工比比皆是。面对纷繁复杂的外力破坏,检修分公司按照“以我为主,必须负责;依靠政府,密切配合;主动出击,确保安全”的工作理念,全力以赴、迎难而上,通过定期或不定期衔接,举办座谈会等方式,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理解支持,并取得良好效果。如2011年公司在处置某公租房项目外力破坏隐患时,更是得到了两位副市长的亲自批示,市政府办公厅组织召开多方协调会。政府部门、公安机关联合执法,成功关停了10座500千伏输电线路保护区内已建成的大型化粪池,彻底消除了一起永久性外力隐患。又如某村的2千余棵速生桉严重危及500千伏洪板一线的安全运行。检修分公司从2010年发现隐患开始,先后10余次的调解协商,在不满足青苗赔偿条件下,村民还漫天要价,始终不能达成一致意见。2012年5月,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下,该区经信委通过行政执法,强制砍掉了危及线路安全的速生桉,确保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上述两起典型案例充分说明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与政府和上级部门的支持密不可分。

4.警企合作,震慑不法行为。随着电力体制的改革,电力系统在开展电力设施保护时没有电力执法权,在处置外力破坏事件过程中总体缺乏强有力的手段。公安部门的支持是电力设施保护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检修分公司积极与线路沿线公安派出所进行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了解、支持。公安部门强化对破坏电力设施行为的打击力度。对重点要害部位的电力设施派出专人与电力员工一道蹲点守候,极大震慑了破坏电力设施的不法行为。如我50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保护区,某高铁项目施工单位为赶工期,抢时间,不顾电网安全,野蛮施工,进行放炮作业,严重违反《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的相关规定。我司先后多次制止,但施工单位屡禁不止,甚至对我方工作人员进行语言威胁。我司积极商请当地公安部门协调处理,某公安分局派人参与我方蹲守,终于在施工单位准备再次放炮作业时,被现场抓获。公安部门对施工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了治安处罚,并停发了该单位所有的施工用炸药。迫于停工和处罚的双重压力,施工单位做出了在输电线路保护区不得进行放炮的书面承诺。

5.互动联防,构建坚强保护网。由于检修分公司负责维护管理的输电线路遍及重庆的所有区县,点多面广,社情、民情极为复杂,管理力量薄弱和社会资源的匮乏成为开展电力设施保护的瓶颈。仅凭检修分公司一己之力,根本无法应对当前高发的外破形势。检修分公司紧密依靠各属地供电局、供电公司,签署外力破坏联防协议,本着“1+X”模式和联防超特高压线路外力破坏“一盘棋”的工作思路,开展电力设施保护集团化运作。重庆市电力公司及时出台了《电力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检查考核实施细则》,将各属地供电单位的电力设施保护联防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由于各属地单位对检修分公司防外破工作的大力支持,形成了横向和谐、纵向贯通的良好局面。

6.超前预控,杜绝隐患源头。通过超前防范将外力隐患从事后治理转变为事前预防,是电力设施保护的根本。检修分公司积极转变思路,充分利用线路巡视机会,深入线路沿线乡邻了解周边开发和建设情况,一旦发现外破迹象,主动联系政府管理部门和业主单位,宣贯保护超特高压电力设施的意义和政策,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将防外力破坏工作重心由“堵”向“疏、堵”结合转移。在对电力设施进行保护的同时与对方单位进行换位思考,尽量降低对方经济损失。由于发现处置及时,大量的外力破坏隐患在发生初期就得到了有效预控。

7.加强宣传,巩固群防效果。多年来,检修分公司结合自身特点,突出宣传重点,选择节假日、乡镇赶集日等群众相对密集的时间,深入重点线路沿线村镇、城乡结合部、学校、施工工地、属地政府,宣传《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重庆市供用电条例》及电力设施保护相关知识。

8.加大投入,实施科技兴安。公司在加大电力设施保护管理经费投入力度的同时,大力开展科技兴安。按照《输电线路运行规程》要求,积极争取大修、技改项目,改善输变电设备的被动防盗水平。

三、评估与改进

1.GEMT管理模式评估方法

GEMT管理模式的建立,使检修分公司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重点明确,流程清晰,有针对性地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通过GEMT管理模式的实施,检修分公司成功处置了500千伏陈思线地铁一号线施工、500千伏万盘线高速公路施工、500千伏张恩线彭水新城建设、500千伏陈长线公租房化粪池等23起典型外力破坏事件以及500千伏洪板二线#179-#180区段、500千伏板陈二线#82-#85区段等9次山火威胁的处置;没有发生人员、设备、电网事故,成功将各种外力破坏对输变电设备的影响降至最低,达到预期目的。

2.GEMT管理模式在的问题

GEMT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将政府、企业、科技、群众的力量充分结合,如何使五者的力量协调均衡发展显得尤为关键,若在之后的工作中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将使GEMT模式的功效大大降低。

因此,GEMT管理模式依赖于政府、企业、科技、群众四者的力量协调发展,在这一管理模式中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都会使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陷入被动。

3.下一步改进方向及对策

(1)强化责任落实,加强闭环管理。强化以责任制为导向的防外力破坏工作机制,实施电力设施定址--定人--定级的“三定”责任管理,即对每一处电力设施确定具体地理位置(定址),分别确定一名员工为责任人及一名群众护线员(定人),再根据地理位置、环境和安全风险进行分级(定级),对不同级别的外力破坏隐患实行差异化防控,定期跟踪处置情况,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电力运维检修部工作思路范文2

关键词: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光电技术;通信技术;智能电网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12-0129-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12.060

1 概述

随着光电、通信技术的日益成熟及智能电网快速发展的要求,智能变电站的概念被提出并加以建设。自从2012年以来,我所管辖的区域相继投运了5座110kV、1座220kV智能变电站。智能变电站相对于传统综自变电站具有全站信息数据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等优点,但是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实际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

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实际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相应的光电转换、磁电效应等原理知识早已提出,但是以此为基础生产出的电子式互感器因为在实际运用中抗干扰能力、运行可靠性等问题未能大规模实际使用,因此基本上使用的是常规互感器与合并单元相结合的形式。开关设备则是在原来基础上配套智能终端设备实现开关设备智能化,而本文提出了问题就是以此形式构成智能变电站的基础上提出的。智能变电站与综自变电站其实就继电保护原理上而言是一样的,只是在具体设备的实现形式上有所区别。合并单元简单来说就是将原有保护装置的模拟量采集功能分离出来变成合并单元与互感器一起就地化配置;智能终端就是将开关量开入开出功能分离出来与断路器、隔离开关一起就地化配置;保护装置保留保护逻辑功能独立于间隔层,相当于将原有继电保护装置一分为三,那么问题出现了:

第一,这三者之间的光纤联系中断或不稳定,就会造成保护装置出现问题。笔者遇到过6次这样的问题。其中1次是因为保护装置与智能终端之间光纤损坏,原因是硬物挤压所致。其余5次则都是由于保护装置的SV插件或GOOSE插件损坏所致。因为SV采样值、GOOSE开关量一直需要不间断地实时大量传输,对相关接受或发送插件要求较高,而可能由于某厂家的某一批插件制造工艺不良就导致了多次出现这种问题。

第二,合并单元、智能终端故障后可能影响多台保护装置。由于本身设计的原因在智能化变电站中,合并单元、智能终端可能不会只对应一个保护装置,存在一对多的情况。例如某线路合并单元损坏,则与之对应的线路保护装置需要退出运行,同时与之存在联系的母线保护装置也要根据该线路检修的运行方式来选择是退出保护或是退出该间隔功能。

第三,需要对已投运智能变电站智能设备进行硬件更换或升级。可能是由于投运时间较早,当时技术规范不健全等原因,一批合并单元、智能终端的稳定性、准确性达不到现今国网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更换CPU件、升级软件版本等整改工作。

第四,室外装置老化问题。因为就地化配置的原因,一些合并单元、智能终端需要与一次设备一起放置于室外。虽然智能控制柜内配置有温度控制器、加热器、排风扇,但是时间久了之后仍然会出现锈蚀、大量积尘现象,从而加速设备老化。

第五,保护设备更换CPU、SV、GOOSE插件时需要厂家配合。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更换CPU、SV、GOOSE插件时,不像传统综自变电站只要插件型号正确直接更换就可使用,还需要重新下载CID配置。而由于各个厂家研发平台的不同,其使用的工具、下载方法也五花八门,同时某些软件为他们内部使用,不交给客户,使得每次更换相关插件都需要厂家配合,极大地增加了维护期限及维护成本。

2 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实际运行中的注意事项

排除上述由于设计或原理等先天性影响出现的问题,针对其他问题及这几年在实际检修维护工作中的经验,笔者认为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在实际运维工作中应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针对继电保护装置连续出现的类似硬件问题,应要求厂家进行检测,判断是否家族性缺陷。如是家族性缺陷应进行阶段性集体整改。

第二,智能变电站中除了就地化配置的合并单元、智能终端与一次设备之间仍使用电缆,传统变电站其他大部分电缆则由光纤代替,做好光纤的维护工作就显得很重要了。从变电站投运时起,应首先做好所有光纤的通断、衰耗、标示对应检查工作,标示应粘贴牢固标清起点、终点和功能,屏柜之间留够备用光纤芯,方便今后处理缺陷。在平时的日常检修工作中,拔插光纤要小心防止损坏光纤头,拔出后戴好防尘帽防止污染光纤,固定光纤时弯曲半径要留够,避免折损挤压光纤。

第三,做好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装置版本校对工作。核实设备硬件及软件版本是否为国网检测版本,不正确的应及时上报整改。

第四,加强继电保护装置软压板的校对工作。在智能变电站中除了“置检修状态”功能仍使用硬压板,其他原有的保护功能、跳合闸出口硬压板都改为了软压板形式,同时增加了SV接受软压板。这种方式的改变就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核对远方监控软压板的正确性,保证运维人员可以正确核对和操作软压板,实现保护装置的正确投退。

第五,做好SCD、CID及交换机VLAN划分文件的管理。这些文件相当于原来的二次图纸和设备之间的虚拟联系配置,是保证所有智能设备可以整体配合正确工作的基础。从最早投运时调试正确的原始备份到每一次更改、升级的工作备份都应就时间、原因、更改内容、工作人员做好记录,并独立保存。

第六,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通过几年间的不断实践,我们已经陆续制订和修改了许多技术标准,今后我们还应该大力加快在继电保护设备软件开发框架的标准制订统一,方便设备维护和更换。

第七,加强继电保护人员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知识的培训。相对于已经运行十多年的综自变电站,继电保护人员的认知及经验还不是很充足,这就需要我们多开展相关的知识讲座及实践操作,总结出现的问题和经验,梳理工作思路,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在近几年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的发展中确实显露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不怕出现问题,就怕发现不了问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避免类似问题,笔者相信随着知识成果转化的不断推进、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成熟、产业标准的不断深化统一、技术人员素质的不断提升,智能变电站的发展一定会越发快速及优质,从而为坚强、高效的智能电网提供坚实更加的

基础。

参考文献

[1] 曹团结,黄国方.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技术与应用

[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

[2] 冯军.智能变电站原理及测试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电力运维检修部工作思路范文3

关键词:网损;管理措施;技术措施;节能增效

作者简介:张道乾(1964-),男,河南商丘人,河南省电力公司商丘供电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南 商丘 476000)

中图分类号:TM7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221-01

按照国家节能减排的工作要求,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友好型、节约型企业的目标,并将其写入责任报告书。作为供电企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发展的工作思路,扎实做好节能降损工作,是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当前,加强网损管理,落实降损措施,已成为供电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必须采取降低电网损耗措施,优化电网构架,实现电网经济运行,实现电网多供少损。

一、降低网损的意义

电力网损不仅占用一部分动力源,还占用一定的设备容量。如一个年供电量100亿千瓦时系统,按网损9%计算,年损失电量9亿千瓦时。如网损降低至8%,则年节省1亿千瓦时电量,等于节约4万吨标准煤(以煤耗为0.4千克/千瓦时计算)。这1亿千瓦时电能等于2万千瓦发电设备年发电量(以T=5 000小时计),1亿千瓦时电能用于工、农业生产可创造出巨大财富。我国目前电力生产的水平还相对较滞后于经济发展需要。为了使有限的电能发挥更大作用,因此必须把网损降至合理范围。

二、电网损耗及其原因

1.电力需求侧管理不完善

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对电力企业来说,可以在完成同样用电功能的同时减少电能损耗和电力需求。目前由于主要依靠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开展,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用户被动参与,很多时候不理解,导致一些措施推广难度大;缺乏相关的法律,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未能很好地解决公平问题等,都让电力需求侧管理难以展开,难以达到降低电能损耗的预期效果。

2.无功补偿配置不合理

电网中存在许多无功补偿配置不合理的问题。诸如电网结构的改变对无功潮流影响、无功补偿配置倒置现象较严重、变电站单组电容器容量配置较大、电网缺乏必要的无功备用容量、低压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维护问题、电力用户无功补偿设备、用户用电设备对于电压质量的影响、谐波源用户产生大量谐波污染等。这些问题会严重影响电气设备的使用效果,降低网络的传输能力,造成电能损耗大。

3.运行方式不合理

电网的经济运行主要包括变压器及其电力线路的经济运行。由于当前绝大部分的变压器及其供电系统都在自然状态下运行,加上习惯性错误做法的影响,导致现有变压器不一定运行在经济区间,产生损耗较大。

4.网络结构不合理

随着工业生产用电的不断增长,城市、农村生活电气化程度越来越高,电网负荷越来越重,负荷密度越来越大,旧的电网结构跟不上发展,从而造成电能损耗很大,需要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电网供电能力,降低损耗。

三、商丘电网网损现状及降损措施

1.目前主网网损影响因素

(1)新增设备对网损的影响。预计2013新增220千伏变压器3台,变电容量66万千伏安;新增110千伏变压器2台,变电容量10万千伏安;新增110千伏线路长度58.6公里,新设备的增多易引起网损的增加。

(2)售电结构变化对网损的影响。2012年初,受优惠电价取消等因素影响部分电解铝、钢厂负荷停产,度夏前睢县恒升钢厂、永城福佳钢厂逐步开启,自2012年11月永城振兴钢厂负荷逐步开启,少损电量的增加将引起网损率的降低。预计2013年无新增大工业负荷,维持目前大工业负荷用电水平,但电解铝、钢厂负荷受市场行情影响较大,具有不确定因素。

2.商丘电网正常方式时网损损耗构成

2012年典型日网损结果为2.03%。全日网损电量4259.24万千瓦时,总计损耗86.5万千瓦时,其中线路损耗占比54.6%,主变损耗37.4%,站用电8%。重损主变及损耗率如图1所示。

重损线路及损耗率如图2所示。

3.2013年主网网损率

综合考虑2012年网损完成情况及典型日网损值、2013年网络结构变化、售电结构变化及管理线损,预计2013年网损率为2.3%。

五、商丘电网网损管理采取的措施

按照分层分区、就地平衡的无功补偿原则,加强电容器投退和主变抽头调整的管理,减少线路输送无功功率,降低线路损耗。

总网损中,主变损耗占总损耗的37.4%,其中铁损占主变损耗的33.5%,铜损占主变损耗的66.5%,铁损与主变运行台数有关,铜损与主变传输的功率有关,故根据负荷情况优化主变运行台数、减少无功功率输送是降低主变损耗的主要措施。

重损线路中110千伏商柘线、梁迎线、崔民线均为LGJ-185线路,崔岗线、Ⅱ商宁线均为LGJ-240线路线径细,线路运行时间长、损耗大,将根据计划逐步进行改造或更换。

合格范围内适当提高电网的运行电压。线路导线和变压器绕组中的功率损耗占总损耗的比重较大,且与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对于35千伏及以上电网适当提高电压水平可降低损耗。

总网损中,线路损耗占总损耗的54.6%,加强停电作业的计划性,缩短检修时间,尽量安排最经济的运行方式,以降低检修方式下的网损。

加强地方电厂、大用户管理。控制高峰负荷时,110千伏联络线、大用户功率因数不低于0.95。对县调、大用户、地方电厂联络线功率因数建立考核制度,加大对用户、地方电厂的管理力度。

定期开展网损理论计算与分析工作,掌握网损的构成情况、各种损耗在总网损中所占的比重,确定降低技术线损的工作重点和工作方向。

增加线路回路,更换大截面导线;增装必要的无功补偿设备,进行电网无功优化配置,规划和改造电网结构,简化电压等级,从根本上改善电网的经济运行状况。

六、结论

电网经济运行是巩固和发展现有电网、降低运营成本的有效途径,是电网改造和运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电网运营管理者除了要掌握各项技术措施外,还要在实际中大量积累经验,根据电网的实际情况选择比较合适的降损措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降低电力网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而工作,要使各项具体措施与线损管理结合,使网损真正降下来,促进电力企业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秀台.电力网线损的理论计算和分析[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

[2]虞忠年,陈星莺,刘昊.电力网电能损耗[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0.

[3]李朝安.发电厂及电力系统经济运行[M].第一版.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71.

电力运维检修部工作思路范文4

关键词:配电网;研究;工程;示范

作者简介:吕鑫(1982-),男,河北廊坊人,廊坊供电公司,工程师。(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TM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7-0192-01

一、示范区概况

廊坊供电公司城市配电网示范区东起银河路,北至北凤道,西至西昌路,西南以京沪高铁为界,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供电类型属于B类供电区域。包括廊坊市委市政府、妇幼医院、中医医院等多家重点单位,是廊坊政治、经济、文化、卫生、商业、交通较为集中的地方。该区域内城市建设相对成熟,负荷发展趋于稳定,适宜开展示范区建设。

二、目前示范区存在的问题

目前示范区存在配网结构薄弱、线路拉手比例小、转代能力差、设备装备水平低、配电网自动化及通信覆盖率低等问题,亟需改造更换。

(1)10千伏架空线路绝缘化率不高,仅为69.8%,存在线路供电半径较大、线路健康水平差、电能质量差等问题。部分线路线径偏小,供电能力不足,严重制约负荷增长。

(2)配电网自动化的覆盖率不高,距离智能化配电网建设所需的全景配网实时运行信息存在一定的差距;配电通讯网带宽需求不确定,制约了智能配电网的健康发展。

(3)部分10千伏线路负荷较重,转带能力不足。部分设备运行年限较长,开关陈旧老化,容易出现分合不到位的现象。

(4)示范区内部分环网柜老旧严重,未安装DTU,未敷设光缆,非电动操作机构,影响配电自动化的实现和供电可靠性的提升。

(5)部分双放射线路建立了联络,但是线路通道属于同一通道,存在同时停电的风险。

(6)示范区内开闭站布点不足,如银河路沿线重负荷区域缺少开闭站的支撑,降低了变电站间的负荷转供能力。

三、配电网示范工程实施的工作思路

本着把握现状、明确目标、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超前防范、科学管理、标准引领、技术支撑的基本原则,从优化城市配电网网架结构、推进配电网生产标准化管理、提升配电网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配电网状态管理、推进配电网带电作业和标准化抢修、做好配电自动化建设与实用化应用工作等方面的工作入手。借鉴先进经验,加大配电网建设改造投入,深化配网状态管理,优化横向业务协同机制,构建完备的城市配网抢修体系,建设结构完善、技术领先、高效互动、灵活可靠的现代配电网。

四、配电网示范工程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构建最优的目标网架结构。在确立双射、双环、双接入的配电网络结构、三分段三联络架空线路结构和单环网为主电缆网结构的目标网架基础上,开展配电网规划研究,依据城市配电网现状分析和负荷预测,结合实际确立技术原则,完成配电网示范工程网架规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示范工程建设。

第二,加大配电设备改造力度。对环网柜和开闭站设备运行状况较差的进行整体更换;对开闭站未形成“手拉手”、不满足“N-1”和不满足转带负荷的主干线路进行改造,架空裸导全部更换为绝缘导线;对运行状况良好的环网柜进行改造,加装PT、CT、电动操作机构,使其具备自动化功能;对现有的柱上开关进行改造,并新增部分开关,实现本地自动隔离故障等自动化功能;城区内新建和改造的10kV配电一次设备均按配电自动化要求实现三遥功能选型,具备自动化接口;设备选型充分考虑配电网规模扩展的需要,具有高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

第三,建立配电网抢修指挥平台。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统筹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DAS)、调度自动化系统(EMS)、地理信息系统(GIS)、生产管理系统(PMS)、营销管理系统(CIS)、95598客户服务系统等数据,实现计划停电分析、实时停电研判、抢修指挥、抢修资源管理、故障预案管理、保电管理、生产信息态势图、关键指标展现、分析统计与查询、配电网运行风险预警分析、设备在线监测和预警、抢修资源调配优化辅助决策、视频监视等功能,可以有效提升配电网客户服务质量,提升配网运营管理水平,真正实现配电网生产抢修指挥由“被动式”工作向“主动式”工作转变。

第四,大力推进状态检修和配电网带电作业。通过红外成像、开关柜局放测试、超声波故障测试等多种带电检测及配网自动化等在线监测技术手段,采集设备运行数据。开发应用电缆线路故障在线监测系统及电缆隧道在线监测系统,以便及时发现并消除故障隐患,提高运行可靠性。统筹公司人力、技术、装备资源,大力推进配网不停电作业。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大作业工器具配备、拓展创新作业项目、完善相关标准制度,全面开展第一、二类带电作业项目,试点开展第三、四类带电作业项目和电缆不停电作业项目,全面提升配网带电作业水平和带电抢修、消缺能力,提高配网示范区的供电可靠性指标和经济效益。

第五,制订合理的制度标准。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配电网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要求,组织编制廊坊供电公司配电网建设、验收、运行三大标准体系,结合廊坊配电网实际开展配电自动化、状态检修、配网生产抢修指挥平台、标准化抢修、不停电作业等方面制度标准编制工作。

第六,做好人员后勤保障工作。廊坊供电公司将把配电网示范工程建设作为2014年公司重点工程,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各部门和单位全力支持;配电网示范工程工作小组下设网架建设、标准化抢修、状态检修、配电自动化、不停电作业等多个专业组,组长由相关单位领导或运检部专工担任,成员由相关专业领域管理、技术骨干组成,全权负责该专业领域工作;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进行公开招标,施工中实施全程监督,解决现场人员保障问题。

五、建设预期成果

通过配电示范区的建设,可在保障供电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发挥系统供配电能力,充分利用一次设备资源,放开示范区内地区负荷,满足经济和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同时也可以改善一次设备的整体运行环境,减少设备故障的发生。实施配电自动化、带电作业、状态检修等一年增售电量带来的经济效益初步估算为53万元。在线路发生故障时,能够自动定位,减少运维人员查找故障的时间和工作,年均节省费用约19万元。

至2014年底,示范区内的综合电压合格率将从目前的99.71%提升至99.95%,供电可靠性从99.962%提升至99.965%,户均平均故障停电时间控制在15分钟内。示范区状态检修覆盖率为100%,节能型配变(S9及以上)比例为100%,开关无油化率为100%,10千伏电缆环网率不低于90%,架空线路绝缘化率达到100%,满足“N-1”要求的线路比例不低于80%,届时各项指标将均能达到验收细则的要求。

六、小结

廊坊配电网示范工程建成后,示范区配电网将更加坚强、智能,相关业务协同机制将更加完善,城市配网抢修体系运转更加高效,停电时间进一步缩短,故障范围进一步减小,故障恢复时间进一步加快,供电可靠性、供电质量、供电服务进一步提升,客户认可程度进一步提高,社会效益相当明显。

参考文献:

[1]叶世勋,刘煌辉.配电自动化规划要先行[J].电网技术,2000,

(4):19-22.

[2]毛传洲,周英树.城市配电系统自动化的规划[J].电网技术,

2001,(7):72-76.

电力运维检修部工作思路范文5

面对复杂的人员情况,公司将“互动式”人才评价信息管理模式,作为多通道人才发展工程落地的助推器;推进人才管理信息化工作,使人才评价工作全过程更加透明和阳光。通过应用“多维度人才评价智能导航系统”这项群创性科技成果,将融合了计算机网络软件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等三项技术含量的科技成果,运用在人才评价信息管理工作中。建立了各类人才电子信息档案库,并将信息库的实时更新工作,纳入到人才培养管理工作体系中,构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员工素质提升的落地工程。

人才评价及信息管理面临的形势

2011年后,国网公司、省公司、地市公司及基层单位就通道人才培养与选拔相继出台了《国家电网公司2011-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关于规范公司系统人才分级分类管理的意见》《浙江省电力公司人才发展通道实施办法》《浙江省电力公司管理、技术和技能人才发展通道选拔实施细则》《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人才发展通道选拔实施办法》,对人才发展及评价工作给出了指导性意见。

根据国网公司规划的各类人才发展路径(图1),各地(县)级应相应地构建人才发展通道,完善人才成长“动力”机制,引导员工多渠道成才,形成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各类人员职业发展晋升机制,促进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提升。

多维度人才评价工作的主要做法

公司在省公司范围内的各类人才拥有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与大型供电企业不相匹配。在人才培养、评价、考核以及人才信息管理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帮助各级各类人才成长?如何有效提高各类人才申报工作效率?成为公司人才培养的重点工作。

确立人才评价管理工作的指标体系及目标值

通过建立年度工作目标值,最重要的是该目标值的建立要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立目标及人才发展专业管理的过程控制指标。

搭建人才评价信息管理的组织架构,完善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的跟进是人才评价信息管理模式创新的保障。为了保证人才评价信息管理模式工作的顺利开展,公司制订了《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优秀人才评选管理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特别是编制了《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温州供电公司人才评价信息管理标准定值管理办法》,从组织措施上保障了人才评价信息管理标准定值的准确性。

搭建组织架构,理顺人才评价信息化的管理工作机制,规范管理流程的执行机制。对人才发展通道选拔与考核实施方案的各项评价、考核内容进行完善并组织实施。各级人才评价、考核、申报均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流程。人力资源部编制人才培养、评价信息化管理总体工作思路,组织实施工作以信息专业职能部门的技术指导为主;培训中心全面投入支撑服务;各基层单位组织实施,及时解决人才评价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困难问题,逐步深化推广应用到人才评价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去。

多维度集聚员工正能量

建立统一的评审规则引擎,靠技术支撑手段来帮助每一位员工正确理解人才评审的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关联多种数据类型(文件、数字、文字、图片、音视频)的海量基础数据库,同时根据国网公司系列文件的评价及考核标准设立了可高度灵活设定、动态配置、完全自定义的规则库。

帮助员工了解现状、明确目标及行动计划

建立完整的人才基础信息库,将每一位员工的人才评价有效材料实时入库;结合信息系统管理员、员工个人和各级领导的建议,明确员工的成长目标,并确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跟进每一位员工的行动计划

员工、师傅、部门领导、人资部专职均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各自相对应的员工)实施计划执行情况,为“师带徒”“专家带新人”结对培训工作提供定期分析的依据,有利于师傅、专家根据现状,及时调整和完善“结对帮扶计划”,使得帮扶方案更加贴近实际、可操作性更强,督促和引领“帮扶对象”实现其制定的目标值,使其最终实现培训成果“实际、实用、实效”。

积极营造多渠道成才的环境氛围

在网、省、公司、地(市)局给予每位人才物质奖励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给予员工精神奖励,在各种场合展示各类优秀人才业绩才华,充分发挥标杆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注重“有效”帮助

将“互动式”人才评价信息管理模式,作为多通道人才发展工程落地的助推器:一是,部门直接领导、师傅、人资部专职可以通过了解学员的计划执行情况,知道员工们“缺什么”,继而采取针对性地培训与培养,提供必要培训资源,给予相应的建议和帮助,加速其成才的进程。二是,人资部、培训中心的专职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通过HR模块的自动导入,以及相关部门、人员提供的人才评价有效资料经审查核实后,将有效材料实时更新入库,确保各类人才电子信息档案库数据完整。三是,通过人才达标与考核提醒帮助服务,提醒已经具备申报条件的员工着手做申报工作,并协助其整理申报材料,将该员工存储在信息库中的有效申报资料自动导入相应的申报表中,协助其正确完成申报工作。同时,也帮助管理人员自动导出各类人才申报汇总表及各类专家人才年度考核评价表。

建立强大的技术支撑体系

上述目标和保障机制要得以实现,离不开一个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撑。公司结合相关文件和管理机制,打造了“多维度人才评价智能导航系统”,利用该系统建立了3个可关联多种数据类型的海量数据库:①人才基础信息证明材料数据库;②根据各级各类人才评价系列文件的评价及考核标准数据库;③人才基础信息数据库。

应用“继保定值管理”理念建立评价规则引擎

建成“人才信息数据”的数据库,将“评价标准”作为评价与考核的标准信息数据库,并制订《人才评价标准整定值管理办法》,对该数据库实施类似“继保整定值管理”的模式管理,按照《人才信息输入流程》《标准库定值输入流程》严肃数据录入及信息保密管理工作。

打造人才评价管理工作应用平台

人才评价管理工作应用“多维度人才评价智能导航系统”平台的操作工具,为每一个员工提供:可规划、可编制短(长)期计划目标值的工具,能依据各种实时信息的变化自动触发进行计算;同时,将员工的“现状”与“评分标准”两者之间进行实时比对分析;针对现有的各项状况条件,自动为被评价对象判断:其现状是否适合该员工的成才目标值条件,并给出适合完成阶段性目标值的最佳方法和路径建议,帮助其达到快速实现目标;且根据其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及时纠偏和提醒。

实时动态展示人才建设成果

该系统将人才申报专业的多渠道成长前景,展示在界面上;让每位员工进入界面就能看见各个层级、各个分类、各个专业的人才及其称号,以此发挥人才标杆引领作用。

主动、快捷、务实的信息维护工作

考虑到一线技能型的人才,大都工作在现场,需要通过移动互联网的运用,主动推送人才相关信息至移动终端,使员工实时掌握自身的状况,了解与目标值的差距。该系统依靠最新的物联网技术,为担任内训师工作的人才与学员分配了主动式RFID智能卡片,并在各教学点实训基地安装相关硬件设施,能实时感知目前所处的位置,能实时掌握在岗人数等,与智慧校园管理系统结合,能为人才自动统计授课学时数,为评价考核提供了依据。确保了人才评价体系关于考核部分数据采集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工作的创新及成效

主要创新点

(1)建立了海量人才基础信息库和高度灵活自定义评价规则引擎。该系统属于高度智能化的人才评价、分析诊断工具,重点在于对各类数据和实时信息实施动态跟踪的分析、诊断,将相关制度变得更加可操作;针对被评价对象能自动给出适合其实现阶段目标的发展路径最佳建议。

(2)将“纠偏、提醒、整理”高度整合。系统实现了“及时纠偏、及时提醒、及时整理每位员工参评资料”等功能,达到“人才评价的智能导航”的目的;同时通过多维度分析、智能诊断、科学评价、精确统计、整理归类等手段来实现减轻人才评审的工作量,确保对人才评审文件精神的正确理解、合理运用,确保让每位员工的人才评价有效材料实时入库,确保人才成熟时不漏不落地及时准确申报,最终实现了对人才的科学和实时评价。

(3)整合移动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于人才评价考核中。系统采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实时知晓自己的现状和目标;为每位员工提高职业素质培养的全过程短信提醒。让每位员工实时知晓自己职业生涯的进展情况,

以上成果通过了国家一级查新机构的查新。该技术支撑软件获3项国家发明专利。

取得的成效

(1)工作实施后,保证了每个员工对人才评审文件的正确理解,确保了每一个人才成熟时不漏不落地及时申报,提高了人才评价及申报工作的效率,建立了完整的多元人才池。

(2)建立了完整的人才信息库,实现了实时动态管理,为企业对各类人才选拔的数量、培养目标和培训计划做出统筹安排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电力运维检修部工作思路范文6

机构改革

根据目前乡镇供电所工作的特点,要充分利用乡镇供电所现有人员,按照营配业务末端融合,建立网格化供电服务模式,构建快速响应的服务前端,人员一专多能、服务一次到位的全能型乡镇供电所工作思路。供电所岗位设置可按照如下情况设置:供电所设供电所长、配网技术员、营销技术员、综合事务员、安全员、业务员(报装员)、台区经理(AB级)七个岗位。供电所长:负责本部门的全面工作,做好安全生产,优质服务,指标管控、队伍建设;负责全所员工完成制订本所年、季、月度的工作计划,负责本所人员的工作安排和业绩考核,负责对外联络和协调工作。配网技术员:负责完成所辖区域内的供配电设备和项目的管理工作(10千伏线路工作时,组织台区经理参与工作);负责组织开展低压配网设备台账、图纸、资料的记录管理;负责配网检修和“两票”的典评和流程跟踪、归档;负责采集系统运维类数据的管控、考核;负责台区经理的管理工作。营销技术员:负责本所营销专业技术指导和营业厅的管理工作;负责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营销类指标,考核台区经理完成指标;负责开展营销优质服务工作,查核客户服务投诉;负责组织开展电费发票的领用、发放、回收和上缴工作;负责采集系统营销类数据的监控,采集失败、计量异常和用电异常等信息;负责计量周转柜的管理工作。综合事务员:协助所长做好内部协调工作,负责安全工器具、施工工器具、备品备件的日常管理工作;负责本所费用的报销、领取、发放工作;负责所内物资领用、办公环境整治、食堂管理、物品发放和会议记录;负责本所党政工团类的具体工作。安全员:负责对本所范围内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检查现场安全工作开展情况,对违章行为及时制止和处罚;负责供电所的交通安全、防汛、防火、防盗、防灾、减灾的监督检查工作;负责组织召开安全工作例会,组织开展安全活动。业务员(报装员、资料员):负责业扩报装管理、业扩流程跟踪、营业档案管理;负责督促台区经理、配网技术员、营销技术员、综合事务员、安全员资料、台账的建立和更新;负责营业厅的具体工作以及多元化收费的宣传、指导工作。台区经理(A、B级):台区经理构建末端融合机制。分别设置A、B级两个岗位,根据所管辖的台区数量和是否参与10千伏线路的运维工作划分,A级台区经理岗位高于B级台区经理岗位。A级经理:负责现场查勘、装表接电、用电检查、低压线路巡视、优质服务、配合停送电管理、低压故障消缺。负责线损管理、采集装置、总保、中段保护维护和户保检查记录;负责完成监控平台异常数据的现场处理工作;负责台区内电费的收取,票据的分发;负责台区内客户信息和低压配网设备台账资料的收集;负责完成值班周期内的各项故障报修工作;负责参与10千伏线路的管理、运维和抢修工作。B级经理:负责现场查勘、装表接电、用电检查、低压线路巡视、优质服务、配合停送电管理、低压故障消缺;负责线损管理、采集装置、总保维护;负责完成监控平台异常数据的现场处理工作;负责台区内电费的收取,票据的分发,负责台区内客户信息和低压配网设备台账资料的收集;负责完成值班周期内的各项故障报修工作。

薪酬改革

公司的管理日趋规范,各种工作考核、指标日趋严谨,工作量和压力日益增加。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省、市、县公司的工作任务、指标到了县公司和供电所长这一级就迟滞不动。主管负责人急得团团转,而基层员工却纹丝不动。逼得紧了做做样子,一不安排便自由散漫,缺乏工作激情和积极性。究其原因,是公司负责人和供电所负责人只有绩效考核这一张牌可打,奖惩力度不足。如何杜绝基层员工的推诿扯皮现象,调动其工作积极性,由被动工作转化为主动工作?首先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将目前供电所员工的薪酬与设备维护等相关费用打包,集约化管理。除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发放的薪酬外,其余费用按设备、设施、客户数量等内容和工作量测算后分解落实到每一个岗位和维护设备。签订责任状,任务完成,费用兑现。充分调动员工工作激情,由被动工作变为主动工作。既发挥了基层员工技能强,处理问题水平高的特长,也有效减轻了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压力。其次智能型电网的发展,为我们的工作管控提供了便利,管理部门应对每个岗位、每项工作制订严格的惩罚标准。工作出现纰漏,任务未完成,在月度考核中予以扣分。从目标费用中扣除相应的费用,从而让每位员工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任务指标不再需要管理部门和主管领导时刻提醒和嘱咐,员工会主动积极完成任务、指标。

管控制度改革

值班制度改革:供电所的值班人员数量由两人增加到三人,避免了出现事故后,两人同时外出抢修,造成所内无人值班的局面。值班人员至少应由两名台区经理担任。考勤制度改革:现行的考勤制度并不适用于基层供电所,供电员工的居住地大多在市区,其业务均与县公司相关部门衔接。多数情况是公司相关部门上班,在对应的部门做好业务上的衔接后,再前往供电所处理日常事务。建议现行的考勤制度适用到值班人员之中。其余人员执行业绩、任务、指标考核。从制度上鼓励台区经理巡设备、巡线路、跑市场、访客户。作业互补制度:建立岗位AB角制度,供电所各岗位之间,台区经理之间各自建立AB角制度。A角对本岗位工作主要负责,B角应主动熟悉并协助做好该项工作。当A角不能单独参加工作或请假、外出培训时,由B角参与或替代A角,切实负起责任。AB角两个责任人不得同时外出。岗位竞争制度:根据目前供电所的各项工作,探索建立平等竞争,择优录取、合理流动岗位管理机制。现有的各岗位采取超市化双向选择机制,坚持人尽其材、盘活人力资源,挖掘员工的潜力。对于在岗位上工作不得力,指标任务连续完不成的员工予以待岗,其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及费用公开在供电所内部竞争。个人能力越大,技能越强,所负责的工作量越大,目标费用也相应的越大。坚持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理念。任务指标制度:根据目前供电所的各项工作,县公司各衔接业务部门只作为管理部门,制订各自的考核制度。制度与目标费用挂钩。制订培训、指导计划,服务、管控和考核供电所的具体工作。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