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护理行业的行业分析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护理行业的行业分析范文1
伴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老越高。在护理行业中,女性护理人员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随着较多医患纠纷的发生,病患和家属对医院产生误解后采取的极端行为,导致护理行业的组成结构发生了改变,男性护理人员成为了新的群体[1]。然而男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职业困扰、工作环境支持的缺乏、社会福利待遇低、社会认可程度低等,使男性护理人员对自身的定位产生了困扰。 男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教育体制问题
在以往的教育体制中,护理专业中多是以女性为主,因此导致护理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师资配备、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失衡情况,例如护理专业课的教学老师均为女性,教学思想中以柔性为主,护理技能教学中对性别问题不够重视,教学管理人员和教师对男性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心理特点不够关注,也没有注重对男性护理专业学生的自信心进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对男性护理专业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造成了挫伤[2]。 形象问题
因为在人们以往的印象中,护理人员均是由女性组成,“白衣天使”的形象较为根深蒂固,燕尾帽、护士服等职业服装均是对女性护理人员外在美和形体美的体现,所以男性护理人员面临着形象问题。当今,我国男性护理人员和医生穿着相同的职业装,导致较多的患者无法正确的进行区分,造成一定的误会和不理解,从而会给男性护理人员造成较大的困扰和心理压力,使得男性护理人员在工作中不断的对服务对象的观点进行纠正,使工作难度得到了增加。 家庭压力问题
在家庭地位中,男性长期以往处于主导,具有承担家庭的责任,然而由于护理人员的社会地位较低、待遇较低、工资水平较低等客观因素,使得大多数男性护理人员面临着婚姻难的问题,从而导致大多数家长,特别是父亲对儿子选择从事护理行业由心底不赞成,使男性护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家庭压力。 社会压力问题
目前,男性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仍没有得到广大公众的认可和理解,普遍认为护理工作就是伺候人,在护理工作中通常会包括很多清洁工作、琐碎的生活护理工作等,对男性护理人员的职业认同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认为没有前途、低人一等,导致男性护理人员在社会交往活动中产生心情焦虑、不自信等不良心理情绪,使得大多数男性护理人员产生转行想法。 男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优势
(一)性别优势
对于男性患者而言,男性护理人员较女性护理人员更受到认可和接受,尤其是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男性患者,在进行隐私部位检查、备皮、导尿等治疗措施时,能够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并且在医患之间的病情沟通时,患者更容易和同性护理人员进行交流和倾诉。此外,男性护理人员的精力较为充沛、耐力较久、体格较为强壮,在部分需要脑力、体力、气氛紧张、强度高、突发事件多的科室(精神科、骨科、ICU、手术室、急诊科等)护理工作中更加合适。此外,男性护理人员不会受到生育问题影响,耽误发展的时机,方便进行连续性的管理。 性格优势
由于男性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且思维缜密、胆大心细,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更适合在医疗器械较为先进的科室中进行工作。而且男性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尽快的学习各种仪器的操作,在进行抢救时,能够更好、更快的配合医生的工作开展。此外,男性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克服困难能力和面对挫折能力,对因为疾病而产生的不良心理能够坦然面对和承受抵御,不会影响护理工作的开展。 团队发展优势
由于护理行业的成员组成性别较为单一,导致公众形成了一种定向思维,认为护理人员是弱视群体,技术含量较低,使得女性护理人员由于长期没有得到异性的职业认可,工作的积极性不高。随着男性护理人员的加入,则会对以女性为主的护理工作习惯和方式产生变化,对建立一个平衡、健康、高效的护理团队具有促进作用[3]。在值班工作中,男性护理人员的加入能够有效缓解女性护理人员的不良心理情绪,并且能够避免同性同事之间的矛盾,使整体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此外,因为男性护理人员和医生共用一个休息室,有利于医护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有利于提高医院的医护水平。 总 结
伴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男性护理人员的加入将会打破女性护理人员一统天下的格局,有利于促进我国护理行业的发展,使护理质量得到提高。然而男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不仅需要面对较大的挑战和压力,还需要得到社会各阶层人群的关注和支持,因此,应在不断完善护理教育体制的同时,还应对男性护理专业学生的心理行为进行加强,防止男性护理专业学生向女性化发展,所以护理专业院校应增加男性护理专业教学教师。并且对男性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和优势静进行大力宣传,使男性护理人员的职业形象得到充分的展现。此外,医疗机构应对护理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进行开展和加强,使护理人员的学历得到提高,对知识结构进行改革的同时,对专业水平进行提高,以便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医疗事业发展的需求[4]。综上所述,男性护理人员应将自身的优势和品质发挥出来,努力得到社会、患者的尊重和认可,在护理行业中拥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董青苗,周守志,严兆娴等.男护士在护理职业生涯中对自我价值认知感的调查与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4):119-120.
[2]张琴,王青楠.护理学专业男生职业定位与生涯发展研究现状[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18):810-811.
护理行业的行业分析范文2
一、调查背景及目的
我国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养老服务需求量大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但养老服务行业整体不景气,专业人才不足,服务能力低下,造成需求与现实的种种矛盾。而养老护理员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技能直接关系到被照护老人的生活品质和安危,以及养老机构经营效益。绵阳市作为我国唯一的科技城,是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成渝经济圈区域中心之一,获得过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截至2017年年底,绵阳市常住人口中60岁及以上占21.3%,65岁以上占14.7%,已达高龄化程度。这里的养老护理员状况在一定程度可代表我国西南部地区养老护理员的现状。通过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提出完善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为改善从业环境、增强养老机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一)调查对象
绵阳市民政局2017年年底统计数据表明全市拥有各类养老机构249家(其中公办12家、民办19家、乡镇敬老院218家)。以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出20家养老机构(含乡镇敬老院13家)共134名养老护理员进行调查。
(二)方法
以自编问卷和访谈法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情况、持证及培训、工作现状、薪资福利等方面。考虑到护理员文化水平差异,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协助填写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34份,回收134份,问卷回收率100%,有效100%。
三、调查结果
绵阳市养老机构护理员现状
(一)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本地就业为主,人员流动性大
绵阳市养老护理员男女比例约为1:2.5,平均年龄48.5±5.3岁,以本市人员为主,多为初中以下文化。平均工作年限3.08±1.1年,侧面反映出人员流动性较大,访谈中了解到每年的流失率超过10%。但与北上广一线城市的养老护理员主要来自于外来务工人员(95%)、女性超过九成且年龄多在50岁以上有所不同。在分析年龄与文化程度关系时发现,年龄越小,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越高,反映出护理员队伍逐步有专业人才进入。
(二)专业化程度低,持证率低,专业培训少,医护知识缺乏
绝大多数养老护理员来自于务农、家政及其他行业,将近1/3的养老护理员从没接受任何培训,一半以上的仅接受过单位内组织的以生活照料为主的岗前培训。反映出该行业入职门槛低,从业人员专业技能明显不足。在工作后很少有机会再次接受培训。护理员大部分知识来源于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单一。
(三)劳动强度大,劳累感明显,收入偏低,上升空间不足
超过6成的养老护理员同时照顾5个及以上的老人,而且以半失能和失能老人为主。57.5%的护理员感觉疲惫或非常疲惫。收入偏低,一半以上护理员月收入低于2000元。59%的护理员觉得没有上升空间,9.7%的一直想变换工作。
四、对策分析
(一)加快专业养老护理员的培养
养老护理员普遍缺乏心理疏导、康复保健、医疗急救等专业护理知识,导致养老机构严重缺失康复护理功能,大多只能解决老人的生活照料,这与很多文献一致。要鼓励各高职院校广泛开设养老护理专业,尽快弥补行业人才缺口。调查发现,同时具备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的服务型人才是养老机构最紧缺的人才,所以要着重培养护理员的服务意识和责任心,这跟专业技能同样重要。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特别加重医学常识、老年护理技能和交流沟通类知识的比重。
(二)加大对目前在岗护理员的培训
短期内培养大量专业护理员并不现实,因此需要对目前在岗的护理员继续培训,定期进行专业资质认定。考虑其普遍年龄大、文化低,对理论知识可以放低要求,让其掌握常用的老人护理技能就好。提高对老人生理和心理问题的识别能力和给予临终关怀的能力。应根据岗位需求,以多元化的培训,如专题短训、理论实践相结合、技能比赛等方式,使护理员可以在生活护理基础上发挥一定的康复保健、疾病护理、心理慰籍作用,提高老人生活质量。同时,结合国外养老经验,应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的志愿者服务体系,让全社会投入到养老工作中。向社会招募医务人员定期到养老机构中为护理人员举办相关讲座,或直接为老年人提供医学支持、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等工作。
(三)增加投入,提升养老护理员薪酬水平,稳定护理员队伍
当前社会对该行业认识不足,加之行业收入低,难以吸引优秀人才。最终形成低收入、低素质、低质量的恶性循环。根据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工作状态的好坏取决于“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共同作用。工作条件和工资等属于“保健因素”,有助于保持员工的积极性,维持工作现状,而成长机会和晋升等属于“激励因素”,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员工尽可能表现得最好。因此,如果政府提高养老护理员工资和福利待遇,消除不满意因素,就可以稳定护理员队伍。同时政府要大力宣传、倡导改变养老观念;教育机构加强职业认同教育,共同提升养老行业的内在价值与成就感,吸引高学历和高素质人才进入养老机构工作。还要让护理员有机会接受更高级别的专业培训,或建立更大的职业上升空间。多管齐下,共同打破恶性循环,带动养老行业良性发展。
护理行业的行业分析范文3
[关键词] 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1(c)-0119-03
Survey about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GE Liming1 HAO Yufang2 YU Qiding3 CAI Lingling4 LI Yuanwen4
1.Beijing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Beijing 100000, China; 2.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29, China; 3.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00, China; 4.Dongfang Hospital,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Beijing 10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of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education. Methods With using self-designed scale, the professional identity of 234 secondary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was evaluated. Results The level of overall professional identity was more optimistic. 234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overall average score was (72.31±9.80) points,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cognition was (39.51±5.92) points,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 experience was (23.81±3.49) points, the average score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 control was (8.97±2.49) points. Whether family members work in the healthcare industry clearly affected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status (t = 2.32, P < 0.05), the data of the professional self experience dimension had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t = 3.15, P < 0.05). The purpose of choosing professional could affect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ore of the students who chosen professional because of interest higher than the students who chosen professional because of following the arrangement of the parents, dispensing and listening to others recommend. Conclusion The family environment and the purpose of choosing professional have some effects on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
[Key words] Vocational nursing students; Professional identity; Influence factor
职业认同是心理学研究领域和职业发展研究领域内重要的概念,职业认同是由自我同一性而来的一个概念[1],但真正引入护理职业中却是20世纪末,我国的学者郑晓蓉将护士职业认同定义为“护士本人对职业的积极看法和情感,以及决定自己积极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2]。护理学生既有护理专业的学生的身份,又具备未来护理工作者的身份,所以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的概念应与护士职业认同概念非常接近,但还稍有不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应该是护理学生对护理职业的认知结果,这种结果是以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其表现为对职业本质、职业社会价值、职业中自我的认知和评价,以及其形成的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这种评价及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是积极还是消极反映其认同程度的高低。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高低影响其今后进入医院作为护士这一职业角色后的各种职业行为,关系到我国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护理事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了解中职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影响因素。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北京某学院中职部3个不同年级的护理专业学生共239人,其中,男42人,女193人;一年级34人,二年级学生82人,三年级123人。问卷回收率为100%,剔除5份无效问卷,有效率为98%。
1.2 调查方法
参考郝玉芳[3-4]的护生职业认同量表,自行设计问卷,问卷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素分析,KMO统计量=0.805,通过因素分析最终将问卷划分3个维度,每个维度中各条目的负荷量均大于0.45,累计贡献率为61.090%,问卷总信度Cronbach α为0.874,说明问卷有较好信度[5]。问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年级、家庭是否有人从事医疗相关行业、选择本专业原因、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学生干部、入学前户口所在地等项目,其中,仅有“选择本专业原因”是多项选择;第二部分是调查问卷,包括3个维度,分别命名为职业自我认同、职业自我体验、职业自我控制,共19个题目,3道反向题目,采用李克特5分计分法,分数越高说明学生的职业认同水平越高。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IBM 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各维度比较
234名学生职业认同总体平均分为(72.31±9.80)分,职业自我认知(共10题)平均得分为(39.51±5.92)分,职业自我控制(共3题)平均得分为(8.97±2.49)分,职业自我体验(共6题)平均得分为(23.81±3.49)分;按总分将学生的职业认同划分为4组,分别为总得分19~38分为职业认同极低分组,总得分39~57分为职业认同低分组,总分58~76分为职业认同中上水平组,总得分77~95分为职业认同高分组。其中,极低分组1人,占总体的4%;低分组15人,占6.4%;中上水平组135人,占57.7%;高分组83人,占35.5%。
2.2 性别对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不同性别学生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及各维度认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表1 性别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分,x±s)
2.3 是否学生干部对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学生干部与普通同学的职业认同总体水平及各维度认同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是否学生干部对职业认同的影响(分,x±s)
2.4 家庭成员中是否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家庭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职业认同总体得分高于家庭没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P < 0.05)。进行各维度分析时发现,家庭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只在职业自我体验方面与家庭没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表3 家庭是否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分,x±s)
2.5 填报志愿初衷对护理专业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
职业认同水平与当初选择专业的初衷相关,只有1人得分在职业认同极低分组,其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是完全由于听别人推荐;低分组共15人,其排名前两位的原因是“听从父母安排”及“听他人推荐”,其中,有73.3%同学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是一致的,即“听从父母安排”,仅13.3%选择“自己喜爱”;在中上水平组中,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中“听从父母安排”占第1位,该项被选择频率在本组占56.3%;在高分组中排到第1位的选择本专业原因是“自己的喜爱”,且本选项在本组选出的频率高达50.6%。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学生整体的职业认同处于中上水平,平均得分(72.31±9.80)分,说明整体的认同水平是乐观的。笔者重点讨论性别、是否学生干部、家庭背景及填报志愿初衷对北京地区中职护理学生职业认同的影响及其相应的教育启示。
3.1 性别
在早年的文献中,可以见到男生的职业认同要低于女生[2],但是随着男护专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男护进入医院,被社会、被人们所接纳。人们从一开始的“好奇”、“新鲜”、“不理解”已经转为“较为正常”、“男护吃香”、“某些岗位还是男护更合适”,而这样的思想也同样植入了学习护理专业的男生头脑中。而很多男生在学习护理时,通过亲人之间的询问、师兄的指导、老师的解答等途径,了解了往年的毕业走向。在北京来说,男性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更容易进入三甲医院,更容易进入医院中相对重要的科室,如手术室、导管室等。所以,北京地区男性护理学生与女性护理学生在职业认同上并没有存在明显差异性。
3.2 学生干部
在本次调查中并没发现学生干部与普通学生的职业认同有差异性,这与以往报道不同[2]。分析原因可能为先前的报道研究对象往往是大专以上学生,其学生干部在校期间所担负的责任更多,并且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社会实践及有更多机会进行相关专业的实践。而本研究的调查者是中专学生,作为中职的学生干部其主要负责的事项非常有限,并且很少有机会接触到与其专业有关的内容。学生干部更多是协助班主任开展班级工作,而在接触护理职业认知方面机会和信息量与其他同学几乎是相同的,所以护理专业学生干部的职业认同与本专业普通学生的职业认同没有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3.3 家庭环境
人的成长及其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及主观判断会受外界因素而发生改变。中职学生年龄大部分为15~18岁,价值观处于形成阶段,此时外界的影响对其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影响占重要位置。相关研究报道中发现,父母的职业类型与学生的职业规划具有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父母职业的继承关系,学生在职业类型中倾向于选择与父母相同的职业[6],并且社会各阶层自身拥有的资源不平等影响其子女接受教育资源及职业选择[7-8]。家庭中有从医人员的学生更容易了解真实的有关于医院护理工作的信息,例如护理工作薪酬。而比起其他的同学,家庭中有从医人员的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及体会到,家里有人在医院上班后所能享有的丰富医疗资源。且家庭中有从医人员的学生会从家庭从医人员那里得到其他同学得不到的相关专业知识的辅助学习,增强自己的相关专业技能,获得更多专业间接或直接经验。因此,家庭中有从事医疗相关行业的学生会在职业自我体验上明显高于他人。
3.4 填报志愿的初衷
本调查显示,职业认同水平越高,其报考专业时的原因越倾向于“由于个人喜爱”。从心理学的角度,这种喜爱是兴趣的一种表现,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会使人为之不动努力和奋斗,中职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会激励其学习护理知识,为以后护理工作打下基础,做好准备。同时这种兴趣还可激发学生学习护理创造性,钻研性,更多地去了解这一专业,并努力的取得相应的成功。
3.5 其他
除此以外,对于护理学生的职业认同还受到社会政策、社会舆论、护理教育模式的影响。可以打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政府大力发展护理事业,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护理从业人员的各方面待遇,减少与其他行业的差距,社会各界尤其是新闻舆论界也应给予青年学生更多的正向引导,鼓励学生走进临床参加各种护理竞赛及相应活动,为学生创设更多的临床学习的机会。护理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职业认同的培养,开展护理职业生涯教育等课程。提高护理学生职业认同有助于我国护士队伍的建设,有助于临床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 高艳,乔志宏,宋慧婷,等.职业认同研究现状与展望[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47-53.
[2] 郑晓蓉.108名高等学历护士心态调查[J].现代临床医学,2006,32(6):447-449.
[3] 郝玉芳.提升护生职业认同、职业自我效能的自我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1.
[4] 郝玉芳,刘玲,刘晓虹.在读护生的职业认同研究[J].心理科学,2008,31(5):1154-1157.
[5] 吴明隆.问卷统计分析与实务[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
[6] 刘春香.家庭背景对高校学生职业规划的影响调查——以武汉高校为例[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17(4):13-15.
[7] 王远伟,高巍.社会分层、高等教育与职业选择[J].交通高教研究,2004,(5):6-9,15.
护理行业的行业分析范文4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 高职护理专业 护患纠纷
1.对象和方法
1.1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针对校外实训基地的14家医院。共发放调研表60份,回收有效问卷56份。调研对象广泛,包括护士10名、护师17名、主管护师21名、副主任护师3名、护士长3名及助产师4名,共58人。
1.2调研方法。
调研表采取客观选择题和主观问答题两部分。对无法调研者,我们采用电话访谈、集中座谈、个别面谈等方式予以补充。
1.3调研项目。
包括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知识、技能、综合能力方面的需求;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妇产科护理授课教师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
2.调研结果分析
2.1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知识方面的要求。
本次调研涵盖了《妇产科护理学》十七个章节的50项内容,选择标准分为需要掌握和不需要掌握两个方面。根据调研结果分析,98.4%的临床护理人员认为《妇产科护理》是高职护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妇产科护理》主要研究正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异常孕产妇妇女的护理、妇科疾病病人的护理和计划生育妇女的护理,对应的知识目标如表1。
2.2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技能方面的要求。
调研对象认为应加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技能教学,通过调研总结出日常教学中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技能操作项目,如表2。
注:上述项目为多选。
根据上述表格中的百分比例遴选出妇产科护理实训教学的主要项目:宫高、腹围的测量、腹部四部触诊法与骨盆外测量、分娩准备与产程观察、人工流产手术的护理配合、阴道冲/灌洗、阴道或宫颈上药、会阴湿热敷、会阴擦洗/冲洗技术。部分医院建议在实践教学中还应增加“新生儿脐部护理”和“新生儿淋浴与抚触”这两项操作。
2.3妇产科临床护理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学生仅仅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完全不够的,还应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调查结果总结出医院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具体如下:规范的基础护理操作技能、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对常见病、多发病的病情观察能力、对急、为重病人的应急处理与配合抢救能力、健康教育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此外,各级医院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评估病人的能力、收集信息的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护理管理基本能力。
2.4妇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发护患纠纷的常见原因分析。
注:上述项目为多选。
调研结果表明,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引发护患纠纷最主要的原因是护士疏于职守,其次是基础理论知识不扎实和基本的操作技术不熟悉,而护患沟通不良是引发护患纠纷比较常见的原因,因此,在妇产科护理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更要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心,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以便更好地适应临床,避免护患纠纷的发生。
2.5妇产科护理的授课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
教师素质的提高是教学的根本所在。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实现新教学模式的前提条件,因为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学观念对教学行为起着指导和统领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智慧和意志的发展[1]。根据收集到的资料显示,临床要求从事妇产科护理学教学的专业教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护士执业资格或医师执业资格的“双师型素质”。校内实践教学应配备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教师应充分利用医院、社区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医院的合作而不是停留在传统的书本知识上,注重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以案例引导,以项目驱动,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完成工作任务,启发学生发现和预测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此外,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加强人际沟通技巧,注重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妇产科护理》课程开发的建议和思考
3.1课程开发的思路。
课程组组织以护理行业专家和护理教育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对护理行业开展深入调查,围绕行业需求及任职资格,进行课程设置,根据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做全面分析,制定课程目标,围绕职业岗位工作过程,优化教学内容,以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项目教学,构建理实结合、教学做一体化、动态变化的适应行业发展的课程形式。
3.2课程内容的选取。
根据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标准、护理专业发展需要和完成工作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素质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取教学内容,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目标要求,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按教学设计结果组织教学实施,并根据实施反馈结果对课程内容和结构进行动态调整。
3.3教学方法的改革。
高职《妇产科》护理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结合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仿真教学法、情景模拟法、小组讨论法及课堂延伸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体现灵活性、实践性与创新性。而参与式教学,是最近一二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即教师与学生合作式教学或协作式教学,是相对于“布道式”(“填鸭式”)教学而言的,它对于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培养学习者的创新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综合应用上述方法。
参考文献:
[1]董克满.有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10):1148-1149.
护理行业的行业分析范文5
【摘要】通过对在校护理本科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现状调查,发现职业角色意识与护理本科学生成长、成才、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护理本科学生职业角色意识的对策,为提高护理职业队伍的稳定性和带动护理临床学科的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关键词】护理本科学生;职业意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2-0125-01
1材料与方法
1.1对象在校四个年级护理本科学生。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922份,回收914份,其中有效问卷率达94.85%。见表1。
2结果
2.1本科护理学生选择护理专业,一半以上是因就业好。在调查中看出,只有16.9%的学生因为喜欢护理而选择了护理专业的学习;16.8%的学生是父母的意愿;52%的学生是就业好;14.4%的学生是其他原因。
2.2对护理行业了解不够总体来看,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占48.9%,不了解的占半数以上,主要集中在低年级学生中。由低到高年级学生了解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且比例上升比较明显。一年级了解和比较了解之和为30.2%,四年级之和为64.1%。
2.3在校期间提高护士职业角色意识认为比较重要从总体看,认为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占93.0%,5.6%的学生没思考过此问题。年级越高比例越低,如一年级是95.4%,四年级是91.7%,呈下降趋势,但差别不大。说明在认识上还是比较一致的,认识到了提高职业角色意识的重要性。
2.4超过半数的学生自认为护士职业角色意识比较强总体来看被调查学生中53.0%的学生认为自身的护士职业角色意识比较强,其中自认为强的10.7%、较强的42.3%。随着年级的上升呈递增趋势,四年级学生达到60.5%。
2.5在别人谈论有关护理工作时,大多数学生非常关注调查中发现,82.2%的学生在别人谈论护理工作时非常关注,16.0%的学生偶尔关注。从年级段来看,随着年级升高关注度呈下降趋势,四年级跟一年级相比,下降幅度在10%之内。
2.6在见习、实习期间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最强78.3%的学生认为在见习、实习期间职业角色意识最强,其次是在同学生病时,再次是在青年志愿者活动时。说明实践活动对职业角色意识培养有非常大的作用。
2.7对自身护理职业发展缺乏足够的信心调查中发现,55.6%的学生对自己的护理职业发展很迷惘,只有37.5%的学生有足够的信心,7%的学生没有信心。迷惘的程度随着年级的上升呈增长趋势,一年级是48.1%,四年级学生达到62.5%;有足够信心的学生比率随着年级上升呈抛物线的走势,一年级48.1%、二年级69.7%、三年级30.1%、四年级27.1%,且下降速度较快。表明随着对职业了解的深入,对职业的发展信心度明显下降。
3讨论
3.1原因探究护理在校本科生的职业意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此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3.1.1对行业特性了解不足,急功近利思想较严重近70%的学生选择护理专业学习是因就业好和父母的意愿,对护理行业职业特性了解甚少,有的学生和家长甚至认为读了护理本科不用进行临床技能工作,就做些管理工作等,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只要毕业能找个稳定工作就行了。
3.1.2对行业发展缺乏信心,学习和从业内源动力不足学生本身对护理行业了解不足,在学校教育中所感受到较多的是职业的神圣和职业发展的良好前景,与临床实践活动中自身的实际感受有较大的距离,看不到职业发展的良好前景,产生困惑和迷惘。
3.1.3缺乏有效的自我发展和职业规划目前较多大学生自我认识程度不高,对职业素养的具体要求了解不全面,自我职业规划意识不强。不管自身是否适合该专业的学习和就业,仍从传统思想出发,培养专业兴趣,缺乏有效的自我发展和职业规划。
3.1.4医疗单位对护理工作和护士重视不足2005年8月颁布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中,明确规定了床位与护士比,但实际上,很多医疗单位的护理人员缺口较大,为了完成日常的护理工作,护士超负荷工作、压力大、拖班现象非常普遍。据卫生部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护士队伍发展至134.96万名,护士总数占卫生技术人员总数的30.26%,临床护士队伍数量严重不足,护士人力配备不能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据资料2005年初,卫生部调查了全国400多家综合医院,其中三级综合医院病房护士与床位比平均为0.33∶1,最低的为0.26∶1,没有达到卫生部要求的0.4∶1的标准。在实际用人上,不同学历、职称的所从事的具体工作差异不明显,护理人员看不到自身职业发展的前景。
3.2对策措施
3.2.1加强始业教育中的职业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
识自我,及时、及早设计职业规划针对大学生对未来职业的迷惘,刚跨入大学校门的护理本科学生要增加职业特性的教育环节,如参观医疗单位、相关行业、组织职业发展成功人士报告会等,让学生及时了解职业环境、要求和现状。通过调查问卷、心理测试等途径,让学生正确及时地认识自我,及早地开展职业设计和规划,为选择适合自身兴趣和发展的职业生涯及早作准备。
3.2.2贯彻与实施分阶段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明确、制订不同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培养职业素养和能力在大学阶段,教师帮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制订明确目标,分阶段地加以实施,让学生认识到每个阶段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除专业知识、技能之外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有计划地进行落实。
3.2.3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了解职业特性、素质能力要求,客观分析职业现状目前高等教育中课堂教育仍是学生学习知识和了解职业特性的主要渠道,专业课教师、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教师自身要非常清楚职业、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发展前景,通过课堂教育等途径,把客观现实告知学生,同时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帮助学生分析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3.2.4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正确、积极、客观地面对职业发展中的困难与挫折,明确职业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手段。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并加以分析解决是提高综合素质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教育引导要充分抓住实践这一环节,帮助引导学生用正确的观念、方法分析、解决问题。
3.2.5加强护理本科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面对社会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大学生步入社会后面临着许多问题与困难,需要大学生们用积极、主动的心态去面对和适应。在大学期间学校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地面对问题与困难;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有益的社会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和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
通过在校期间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培养,使在校护理本科学生思想上时时意识到自身今后从事的职业,明晰从事职业的社会发展前景、行业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业人员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应履行的职责和义务,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通过自身努力,具备从业的基本素质、能力和发展潜力,为今后从事护理职业(临床、教学、科研等)在职业思想道德、素质能力上打好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护理行业的行业分析范文6
关键词:月子服务;月子会所;问题;策略
据相关的数据和信息报道,目前的月子市场生意紧俏,客户不断,有不少月子会所甚至出现要提前好几个月预约登记的火爆局面。月子市场的生意如此之好是与育儿观念的改变息息相关的,据资料显示,中国正进入新一轮的生育高峰期,每年约有1600万名婴儿出生,尤其是在2012年,龙年出生的人口数比往年高出5%。生育高峰以“80后”为主,这一代人比较注重于科学合理的生育和产后护理,他们对传统“坐月子”的方法有很多的抵触和质疑。再加上现代人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工作负担逐步的加重,越来越多的产妇倾向于选择专业的月子护理机构,使自己通过专业的护理、科学的营养和产后运动快速恢复到产前的状态,月子会所提供的服务正式他们所需的,因此才会导致月子市场出现提前预定的场景。
传统的“坐月子”方式就是产妇由家人照看,在床上静养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期间吃的都是补身体的食物,脂肪、蛋白质的摄入量偏高,这种方式不仅使产妇均衡的营养跟不上,而且长期的不运动,使得产妇身形难以恢复,气色变差,还可能导致疾病的产生。相比于传统的“坐月子”,通常产妇选择月子会所的原因有三点:
第一、专业护理,饮食搭配科学
“80”后的一代人大多数都离开老家在外地成家立业,父母不在身边,而且没有照顾孩子的经验,还不想在月子期间因护理婴儿的观念而产生矛盾等许多原因而选择在月子会所。在会所里产后护理类的配套设施齐全,既有专业护理人员对母婴不间断的护理,又有营养师根据产妇和婴儿的身体状况,制定一日三餐营养、科学又美味的月子营养膳食这样,既能保证产妇和宝宝的营养,又避免产妇月子期间身形变胖。
第二、产后恢复训练有助于产妇快速恢复
因为工作的压力,许多产妇在坐完月子后就得回到工作岗位,身体和精神上很难马上就适应工作环境,还有身体虚弱的产妇恢复在月子期间会落下病根,身体很难复原。而在月子会所里,产妇们在专业的体能恢复师和运动教练的帮助下,通过恢复运动和一些器械训练,使他们的体能和身体素质能快速恢复到产前水平。另外,由于恢复训练对形体的恢复也有很大的帮助,很多产后过胖、体形变得臃肿的爱美产妇更加青睐月子会所的训练课程。
第三、有助于产妇摆脱心理压力
据资料表明,我国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近五分之一的女性患有严重产后抑郁症。产妇分娩后会产生对婴儿的种种担心,因为喂养孩子、家庭经济情况、夫妻关系、工作压力等生活中的琐事,过度的关注和扩大,会使产妇产生轻度的抑郁,如果不及时的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甚至会出现轻生。因此,月子会所在心理治疗上也有专业的人员负责引导产妇走出心理压力的影响,对产妇进行正确的指导及情绪疏导,帮助消除产后抑郁。
第四、社会因素
现代父母受到一些高标准、高品质生活方式的影响,对母婴健康方面的要求已经由简单的物质供应、传统的在家“坐月子”转向更注意心理调节和情感交流,加之受到多方面科学育儿文化的熏陶,对自己的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也做了规划。科学、健康、有品质是对产后护理的标准,他们多倾向于通过专业的、科学的服务机构获得合理的、健康的月子护理,经过专门的训练和体验学习对婴儿科学的照顾与看护。
月子服务行业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市场不成熟、行业不规范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要经过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新生的行业在管理与经营方面都没有制度的制约和引导,多是各个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行发展,公司规模大小不一,经营方式良莠不齐,市场管理不统一,经营秩序混乱,培训不规范,服务无标准,价格不统一。[1]
行业整体不规范,正规的、大型的、专业的月子会所寥寥无几,能以服务赢得客户满意的更是少之又少。多数都是以投入少、场地小、服务不标准、护理不专业的小型企业为主体,各个企业之间还因为吸引客户产生恶性的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影响市场经营环境。许多关于月子会所负面的报道就是这些服务人员素质差、服务质量低的小公司贪图小利不顾大局造成的。
二、从业人员不专业,缺乏技能培训
成规模的月子会所中能够提供护理的专业人员多是医院聘来的产科护士或通过职业技能鉴定的育婴师,都是有着丰富的产后护理经验的专业人士。但是行业里被称为专业护理人员的多数是有母婴护理工作经验的月嫂,有过照顾月子的经验却都没有相关的育婴师或医学护理方面的职业技能证书,甚至还有兼职人员。从业者多是外来务工人员和城市下岗工人,文化水平偏低,公司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和技能考核之后就可以正式上岗了,缺少规范化的、针对性的正规培训,不注重员工素质和道德方面的教育,因此服务过程中常常因员工的态度和服务质量问题出现纠纷。
三、行业监管不明确
从月子会所的性质上讲,是属于家庭服务业范畴内的组织机构,由工商行政部门负责审批和管理。但是就其服务内容来讲,是属于医疗看护、饮食保健的护理机构,应该由卫生部门负责统一规范和管理。这种不以医疗机构注册却从事与医疗保健相关的月子会所行业监管出现“一家多主”的管理难现象。月子中心登记注册、运营管理是受工商部门管理的,而其护理、营养配餐等服务是受卫生部门监督的。月子会所监管不足将为行业的规范发展、市场的宏观管理带来困难,也让众多的消费者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月子服务市场规范化发展建议:
一、 强化管理力度,政府部门之间要加强配合
对于月子服务行业的管理,要协调好各个管理部门单位之间的关系,在业务分工和职能上明晰职责范围,找出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专设一个部门负责月子行业在市场运行过程中的管理,清理手续不全、违规操作的企业,治理漫天要价、服务质量低态度差的企业,防止不正当竞争,统一服务价格,规范市场秩序。成立行业协会,由行业协会根据月子市场发展的需求、现状和未来趋势,拟定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在行业协会的领导下,从无序化、随意化逐步向统一化、标准化转变。
二、规范市场准入制度,提高服务质量
提高进入月子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制度,是规范月子服务行业的重要手段;提高市场准入制度可以从源头上对规模小、设施落后、服务条件差的公司进行控制;提高对从业公司的硬件设施、整体环境、卫生标准等要求;提高注册公司人员配备标准,严格审核职业技能证书。
三、加强从业人员的素质、技能培训
月子会所的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专业母婴护理技能,还要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正式上岗后,还需要对专业人员不断加强培训。因此建议月子会所除配备专业的育婴师之外,最好有从事儿科医学工作或研究的专业人士为会所作医学顾问,定期组织会所的护理人员进行关于母婴医学保健的专业知识培训讲座,保证对母婴健康的科学看护。(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安庆市劳动就业局调研组.家庭服务业:现状与未来[J],中国就业,2012,8(053-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