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范文1
我们深知,通过创“三甲”,我院各项工作将会有较大的提升,因此,我们要继续努力拼搏,不松懈,不骄傲,全院广大职工要继续努力奋斗,认真对照标准,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落实整改措施,一举创下“三甲”医院,实现医院持续发展。
(二)加强二级学科建设,继续落实人才培养规划
按照创等级医院要求,全面优化全院医疗资源配臵,完善二级学科建设,突出重点专科培养。顺利完成大外、大内科分科工作,为迁建早作准备。继续加大招聘人才力度,千方百计引进人才,特别是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医院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工作。进一步拓展新项目、新技术,使我院整体医疗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加快我院五星病区建设,全面实施并完善各项配套工程
积极配合县重点工程,加快我院五星病区工程建设速度,并根据工程进度要求,加派人员,现场办公,高标准开展各项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工程顺利实施。
(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打造群众满意医院
认真贯彻执行医改的各项政策,按照公立医院改革的要求,积极谋划,努力把各项工作开展好落实好。继续深入开展“三好一满意”活动,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创建“平安医院”,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
XX年是推进医改的关键之年。为了进一步搞好XX年医疗业务工作,使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结合我院实际,制定卫生院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病人为中心,创一流文明优质服务;以改革为动力,倡导竞争、敬业、进取精神;以人才培养为根本...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按照《xx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依法行政,服从服务于医院中心工作,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人口管理目标。
一、加强护理安全管理,完善护理风险防范措施,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为病儿提供优质、安全有序的护理服务。1、 不断强化安全意识教育,发现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时要及时提醒,并提出整改措施,以院内外护理差错为实例组织讨论学习借鉴,使...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范文2
一、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一)培养目标与我国医疗卫生保健服务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高职护理教育是为医疗卫生保健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专门教育,因此,护理教育必须符合卫生保健服务的发展,符合岗位对护理人才需要的层次、规格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在高职护理人才培养上以满足社会急需的数量为主,未重视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在教育上仍以传授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人文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在培养目标上没能明确地定位于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上没能充分体现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要求【1】。
(二)临床教学资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随着医院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医患矛盾的升级,有些医院从维护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接收实习学生,接收的医院也减少了学生的动手机会;加上高校招生规模扩大,造成临床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实践机会减少,人才培养目标较难实现。
(三)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缺乏专业特色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突出实践教学是当前护理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现在很多护理学校仍旧沿用医学类通用的“两年在校学习,一年在医院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授课方式多为理论讲授,尽管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建立了护理仿真实训基地,但护理实训多数情况下是模拟性的,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都与实际工作环境有差距【2】,教学与临床脱节,造成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差,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不到更多的培养,毕业后临床适应时间较长,护理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护理专业双轨双控双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以医院为依托,培养护理岗位所需人才,按照行业对护理人才规格的要求,调整和确立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承担培养学生的责任,保证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适用性【3】。“双轨”指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与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护理工作过程相符,学生在校学习内容和在护理岗位上的见习、实习、工作内容相一致;“双控”指校院双方就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互商互通各教学环节的控制要求,起到校内校外双向控制培养标准;在双轨、双控实施过程中体现“双向融合”。
(一“)双轨”的实施步骤
1.学校和医院共同开发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学校和医院共同制订人才培养目标;医院参与学校课程体系开发的每个细节,学校专业教师定期到医院进行专业和课程调研,通过定期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方式,使医院专业人员直接参与到课程开发过程中;在人才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校完成的全部学习内容与医院护理工作岗位上工作内容相一致,最终实现护理专业课程的完全工学结合。我系护理专业通过三次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对职业岗位工作结构、工作过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护士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在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将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分析形成了基础护理、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仪器设备的使用与维护、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护理评估、护理文件的书写与管理、成人系统疾病护理、母婴护理、儿童护理、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护患沟通与心理护理、突发事件的应对、门诊与病房管理13门学习领域的课程。依照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按照临床护士护理工作能力培养渐进的过程(辅助护士责任护士护理组长),进行学习领域课程序化,形成专业学习领域课程,并在2010级的学生中实施教学。
2.学校和医院共同完成教学的实施过程。在教学实施的全过程中,依托医院和校内仿真实训基地,使教师和学生在实训实习环境中,完全实现与实际岗位角色的互换,即“教师”为“带教护师”、“学生”为“护士”;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选择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教学内容,完成完整的工作任务,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职业生涯的成长,使学生学会工作和学习。
3.学校和医院共同进行师资培养。学校实施教师的AB制的培养制度,即专任教师一年在医院工作,一年在校任教,派遣大量的教师到护理一线工作学习;同时学校聘请大量富有实践经验的一线护理专家担任专业课程教师。学校和医院建立师资共享的培养平台,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使学校师资水平进一步提高。
4.学校和医院共同进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与医院在实训基地建设中实现深层次合作,在医院建设示教室和学生的实训室,学校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如多媒体教学设施、各种教学模型,医院参与建设学校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让学生在三年学习过程中,专业课程以及实训实习全部在真实环境中完成,实现学生所学与将来就业后的实际工作内容高度一致。
(二“)双控”的实施方案
学校和医院双方就人才培养过程互商互通各教学环节的控制要求,共同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确保校内、校外双向控制培养标准。
1.成立由学校和医院资深专家共同组成的护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召开每年两次的联席会议。在联席会上,广泛听取护理行业专家、临床护理人员和用人单位的意见、建议,不断完善护理实训基地的硬件建设和管理,提高护理实习生和毕业生质量。
2.建立以学校专职教师、行业专家、兼职教师等组成的优质带教师资队伍,指导学生在校的课程实践教学及在实习基地的见习和顶岗实习工作。共同制定护理教学与实习管理制度和出科考试制度,使实训实习基地的教学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建立学校护理系与医院护理部主任、带教老师的三级联系网络,严格管理见习、实习环节,及时反馈、认真总结。学校定期组织召开实训实习教学研讨会,聘请实习医院的带教教师参加,研讨新形势下改进顶岗实习工作的办法,进一步修订实纲、实习标准及《顶岗实习任务书》,加强对学生实习过程与质量的全程监控,提高临床带教教师的理论和管理水平。
4.与行业和医院等资深的护理专家共同制订临床带教的工作规范和质量标准,完善临床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另外,通过辅导员对实习队长的管理,时刻了解学生思想动态;通过临床教学联席会议的长效制度、学校和医院建立的互联管理网络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医院双向管理,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
(三“)双向融合”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学校与医院间的合作、联动,将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以行业岗位标准来规范和考核学生的综合技能水平,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缩短学生进入岗位的适应期,实施人才共育,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第一学期:学生在学校教师和医院带教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认识护理课程”的学习以及去医院感受护理工作,对护理这个职业有认同感;通过“正常人体结构与机能”的学习,能够辨认各个系统的形态结构、知道人体各部分的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是如何参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第二学期:学生通过专兼职教师的讲授和带教,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熟知临床患者基础护理和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为临床护理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在教师讲授“健康评估”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去医院进行临床患者健康资料收集与评估,使其具备运用科学的临床思维去评估服务对象的健康问题;具有一定的沟通技巧和健康教育能力。
第三、四学期:根据岗位能力的要求,通过在模拟或真实环境内开展护理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课程,比如成人系统疾病护理、儿童护理、母婴与妇科疾病护理、突发事件应对等来引导学生的学习,拓展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使其具备专科岗位能力。
第五、六学期:经过在校外实习医院轮岗实习,进一步熟悉岗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和技能,检验学生岗位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然后进行顶岗实习,实现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三、双轨双控双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一)现代护士必将是双轨双控双向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产物
近年来,护理人才缺口较大,护理专业竞争激烈,我们国家需要护士,但不是传统的护士,而是现代护士。现代护士必须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的岗位职业能力。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护士因和医院的高度融合,实现了和护理岗位的无缝对接,毕业后很快适应角色,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和临床思维能力等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范文3
1.医院内部运营现状分析
1.1 医院内控机制运营现状:内部控制制度是由单位治理层、管理层及其员工共同实施,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医院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表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医院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实现医院发展战略[2]。在内控方面,全国水平参差不齐。总之,公立医院在内控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知识与技能偏低,不能将内控制度最大限度用于医院管理中。
1.2医院人事人才运营现状:一是人才管理方面。医院管理靠人才,人才是提高医院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的基础。“管理出人才、管理出效益”,培养优秀管理人才应与培养优秀技术人才同等重要[3]。目前,医院管理人才大部分来自业务岗位,医而优则仕,医师成为专家后逐步走上管理岗位,对于管理并无充分经验与学识,造成医院管理人才知识结构单一等现状;而在人才培养角度,忽视了管理人才需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知识与技能;二是医院人事管理的运行现状:医院人事管理缺乏激励机制,聘用制度已推行多年,但流于形式,仍有较多人浮于事的现象,尤其医院行政后勤部门更为凸显;人事管理方面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不能真正做到职务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灵活用人机制。
2.优化医院内部运营质量的对策
2.1树立现代医院内部运营新机制的观念。随着《“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的实施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新的医药卫生体制将逐步建立。这对公立医院来说,无疑是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它将直接影响到公立医院在激烈的医疗市场竞争中的命运。因此,医院上下必须充分认识到改革医院内部运行机制是公立医院发展迫在眉睫的重点,只讲市场占有率、盲目扩张医院规模、片面追求医院经济总额而不重视医院内部管理优化的粗放式发展模式已成为过去式,要认识到新医改是从根本上解决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机制中存在一系列问题的最佳时机。公立医院要以实施新医改为契机,加快建立经济运行新机制[4]。
2.2建立完善的医院内控制度体系。医院内部控制制度是否行之有效,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实践证明得控则强、失控则弱、无控则乱,完善医院内控制度,首先要对现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进行全面整合梳理和优化[5]。
2.2.1明确岗位责任制。对所有岗位要制定清晰明确的岗位责任与权限,院长与分管副院长、分管副院长与职能科室、职能科室与科室主任、科室主任与科员四个层级职责明晰、责任清楚。建立岗位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岗位责任的行为按制度逐级追究责任。
2.2.2建立医院内部物流系统。通过物流系统运行,实行低值易耗物资零库存、药品少库存,对医院所有物资实施规范化管理。
2.2.4建立医院内审制度。对所有经费支出,内审科定期审计,分别制定设备、基建、药品、耗材、基建工程、日常公用支出等项目的审计程序,形成使用部门、采购部门、审计部门、纪检监督部门相互制约的内部管理流程。
2.3改革医院内部人事管理制度。
2.3.1创新编制和岗位管理。根据医院各科室工作量、工作风险大小等因素,科学合理核定全院各部门工作岗位,根据岗位核定人员编制与人员结构,按需设岗、按岗定编,严格落实人员编制管理;制定岗位说明书,避免人浮于事。
2.3.2建立医院人才培养机制。建立灵活的医院内部人才培养机制。①转变观念,由单一培养专业人才向管理与专业人才双向培养转变。制定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的双轨并行制人才培养计划;②建立梯队人才培养计划,确保医院人才梯队健全、老中青搭配合理;③人才培养将医院学科需求与员工个人发展紧密结合,符合医院人才需要的同时规划了个人职业生涯发展。
2.3建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指出:完善医院内部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要加强人员绩效考核,要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6]。
2.3.1制定医院战略目标。 新医改形势下,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其实是病种的竞争力。医院发展战略的核心是病种发展战略,围绕医院今天能看什么病、明天准备看什么病来确定医院未来发展战略。
2.3.2围绕战略目标制定绩效管理考核标准。员工不会做领导要求完成的任务,但会做领导会考核的任务。借助现代管理工具“平衡计分卡”制定考核标准。
3.结语
总之,新医改启动后,随着药品零利润销售、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临床路径实施、医保跨省异地结算等政策实施,对医院内部运行管理提出了很大挑战。医院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医院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加强医院内部管理,不断优化内部管理路径,使医院在新医改危机与契机中进入正常发展的良性循环,对外体现公益性,对内调动积极性,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而价格合理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1]如何加强医院内部管理, 柏鹤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12
[2]浅谈现代医院内部控制管理,王军平.《科技信息》, 2008,(25):293-294.
[3]医院管理人员现状及其培养,温暖,《中国医院》2010年4月第14卷第4期
[4]适应新医改要求建立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新机制, 张敬云 《管理观察》2012年第32期
[5]医院内部控制现状浅析,张瑞康 安徽医学 2009年2月30卷第2期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范文4
领导重视、网络健全、保障有力
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实施“强基提质”工程的工作方案》下发后,二七区委、区政府及时成立了“强基提质”工作领导小组,并把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努力提升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同时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人才规划》和实施方案。
他们首先按照“竞争上岗、双向选择”的原则,对区人口计生委和1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的人员进行定岗定编、定职定责。村级计生管理员实行“区管乡聘村用”管理机制,其待遇享受村委副职标准,而且积极吸纳女大学生村官充实到村级计生队伍,并每年坚持开展“优秀村(社区)级管理员”评选活动。对全区城市社区居委会人口计生管理员全部按常住人口3000:1的标准,以初任年龄35周岁以下、女性、大专以上学历、正式职工四个标准配备到位,选聘后由区人口计生委进行备案,并按照区属工作人员管理办法管理,区、街道两级给予200元人/月岗位补助;社区居委会人口计生协管员按照初聘年龄40周岁以下、女性、高中以上学历、常住户口的要求,严格按照竞争上岗程序选聘到位,区、街道两级给予100元人/月岗位津贴。其中,社区楼院和城乡结合部村按居住户200:1的比例配备常住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流动人口较集中的社区楼院和城乡结合部村,按流动人口500:1的比例配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协管员。同时,对在工作中有杰出贡献,连续从事计生工作15年且超过竞聘年龄的村级人口计生管理员,解聘后给予一定的“退休”补贴,并通过一定的程序,安排他们在村两委或村计生协会任职。
按照专业化、正规化建设的要求,二七区在各大医院公开选调3名执业医师充实到区站和乡服务中心。目前,区站和两个乡所均依法取得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执业许可证》、《医疗机构许可证》,区站还取得了《母婴保健许可证》,全区所有的村(社区)80%以上均达到示范化标准。
强化培训、规范职称、提高素质
为了提高广大计生干部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二七区始终坚持教育培训的经常化、系统化、规范化。建立了逐级多层次的培训制度,同时采取邀请专家授课、外出走访、学习交流等方式,提升人口计生干部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
据统计,2002年至2010年,全区共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260余期,受训2万余人(次)。截止目前,全区20名村级管理员参加了成人中专再教育,学费全部由政府承担。185名村(社区)计生管理员和协管员均已达到中专以上学历,从根本上改变了计生队伍文化偏低、年龄偏大、素质偏弱的状况。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高职教育;中医诊断学课程;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教学管理实施、教学质量评价、教材编写的重要依据,是组织教学、制订课程考核标准的指导性文件,是执行教学计划、实施人才培养方案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最基本的纲领性文件[1]。应构建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课程标准,保障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2]。中医诊断学是论述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方法、技能的学科。根据中医诊断学的课程特点,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基本理论知识能力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职业、岗位基本技能,教学方法上应重视理论教学,也要突出实践教学,并制定与其人才培养方案相符合的中医诊断学课程标准[3]。
一、课程培养目标
(一)知识目标掌握诊法的基本内容、基本方法、临床意义,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及其他辨证(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基本证候的临床表现、辨证要点、临床意义;熟悉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主要内容,学习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了解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原则,诊法的概念、注意事项,辨证的概念。(二)职业技能目标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诊断学知识诊断常见疾病及指导临床实践,能够灵活地将中医诊断学知识运用于本专业的临床实践之中。(三)职业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职业、岗位敬业精神和职业、岗位服务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严谨、求实的职业态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勤于思考的职业素养,培养探索、创新、创优意识。
二、课程设计
中医诊断学的课程设计,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秉承“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课程教学理念,实现课程教学与职业资格(执业技师)考核标准相对接,采取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模式,教材内容要突出实践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能力,以提高学生职业、岗位能力。通过实施院(校)内“理实一体化教学”与校外“临床教学医院、实训基地实习”相结合的教学模式[4],采取校内实训、校外实习的方式,实现理论教学符合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强化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实现高职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5]。
三、课程内容
中医诊断学课程内容涵盖了中医诊断学发展史,主要内容及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基本方法,其中以诊法、辨证的基本理论知识为重点。中医诊断学课程设置在授课学期的第二学期,总学时为48学时,授课方式采取理论讲授结合实训教学,其中实训教学内容主要是“四诊”基本技能实训操作及典型病案分析讨论。
四、课程实施
(一)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医诊断学课程讲授要结合临床实例,加强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培养。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理论讲授环节应多结合临床实例;实训教学环节应实施“医教结合”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临床实际岗位多实践、多操作,强化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学生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6]。(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材编写教材作为实施教学的主要工具,其类别、内容必须适应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需求。要以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为方向,坚持以“必需、够用”为原则[7],制定符合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目标的课程标准;根据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构建与专业相衔接的高职中医诊断学课程教材体系;通过分析现行教材的使用情况及存在的问题,重新制订教材编写大纲并拟定教材编写内容、体例等。在教材编写上应突出基本理论知识、实训操作及病案分析等内容,既要强调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也要体现高职教育科学性、启发性、先进性、适用性的教育理念。2.开展网络教学及课程资源局域网建设建立院(校)局域网,可在网上查阅万方数据库内与中医诊断学课程相关的全部医学期刊及书籍;设置课程资源网络教学平台,中医诊断学教学相关的课件、教案、影像资料等课程资源,便于学生网上学习。(三)课程教学评价建立院(校)内、职业资格(执业技师)考核标准、实习单位、社会等多要素结合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教学评价指标,采用理论教学评价与实践教学评价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一是院(校)内课程教学评价方式,主要采用系(部)二级教学督导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8]。系(部)二级教学督导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资料、教学态度、教学效果等;同行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学生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基本理论知识讲授、实训能力培养、教学方法等。二是按职业资格(执业技师)考核标准评价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情况,评价学生的综合职业、岗位技能、素质水平。三是实习单位、社会等多方面评价并提出反馈意见,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加以及时完善、改进。(四)课程考核中医诊断学课程考核应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进行综合考评,考核标准可设置为过程考核和终极考核,采取动态化、多样化的方式,即平时考核、理论考核、实训技能考核。平时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的10%,考核内容包括学生课前研讨、课堂纪律、课堂提问、学习态度、考勤情况等;理论考核(笔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考核内容为中医诊断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实训技能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20%,考核内容包含“四诊”基本技能实训操作、典型病案(情景模拟)分析讨论等。
参考文献:
[1]楼美云,刘鲁平,张雁平.高职教育课程标准开发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08(17):19-20.
[2]王联晓.理性构建高职教育中的课程标准[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2):105-107.
[3]徐雅娜,闰丹.基于动态性原则建立高职教育课程标准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41-43.
[4]闫志.浅谈医学影像专业临床基地建设与实习管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7(9):801-802.
[5]张圣喜,贺军,李喜梅.高职院校工学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7):110-111.
[6]刘玉娟.论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J].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7-8.
[7]丁立明.高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6(27):65-66.
医院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方案范文6
1加强课程建设,丰富教学方法
1.1课程建设紧扣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我校高素质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贯彻深化实践、创新创业和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教学改革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手术学培养方案,自编手术学教材及讲义,突出创新性及应用型。改革教学内容,强化基础训练与基本操作,精选手术项目,保持动物模拟手术开关腹、脾切除、静脉切开、盲肠切除、气管切开等不变的情况下,持续优化课程内容,增设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力争在有限的课时内,将手术学的精髓传授给学生。
1.2教学方法注重临床应用
教学方法改革中,我们一个突出的做法是实验教学采用全程无菌管理模式。全程无菌管理模式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技术以及意识,显著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众所周知,临床上对于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严格,各种切口的感染率都有严格的控制指标。减少切口感染最重要的环节是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减少组织损伤。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手术前严格按照外科手消毒程序进行操作。把洗手、穿衣、戴手套、消毒铺巾等教学内容融入到动物手术操作综合训练的过程中。及时指正学生在手术过程中的操作错误,如在手术台上手无意识地扶眼镜、擦脸、跨越无菌区域、自然下垂,从背后传递器械、物品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无菌操作的习惯。所有动物手术完全按照人体手术的标准开展,模拟临床手术场景,包括实验室的设计布局、各种术前准备、术中操作、术后管理等。另外,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与意识。每5名学生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分别担任麻醉师、巡回护士、器械护士、主刀和一助。不同实验项目中学生分担不同角色。训练中我们要求学生在手术时互相监督、共同协作,平稳地完成每台手术。
1.3课程思政教育贯穿始终
课程思政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就是人文精神,作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塑刻不容缓[3]。人文教育可以贯彻到任何一门课程中,手术学教学中我们将课程思政等人文教育内容写入教学大纲,教学中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包括医德医风在内的人文素养,在考核中融入人文教育的指标和元素。
1.4教学评价引导创新能力
改变终结性评价,实行形成性评价,注重教学全过程。形成性评价虽然是对学生的过程性评价,但也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变,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改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对教师的教学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4]。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5人,课前将实验课内容通过网络发给每个小组,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制定实验方案,再反馈给指导老师,指导老师修改后交还学生。实验课时,指导老师对每个实验方案进行评价,同时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实验后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解决问题,并在小组之间互评解决方案。最终成绩由课前、课中、课后及最终考试几个部分组成,成绩的权重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引导。
2组建教学团队,强化师资培养师资
2.1组建教学团体多途径
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一定程度决定了手术学教学的质量,由于实行形成性评价,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我们将校本部与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一体化整合,附属医院每年从不同科室抽调30至40名教师与本部教师一起组成当年的教学团队,附属医院的教师必须有一定的临床工作年限及临床工作经历。团队负责人为教研室主任,对团队总负责。团队根据学生数量分成若干教学小组,附属医院教师与校本部教师混合编组,小组长负责本小组,同时对教研室主任负责。为保证教学的标准化,附属医院的教师要求相对固定,并每年更新补充。同时每学期常规组织集体备课,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并由老教师演示模拟教学。
2.2教师培养机制多向化
校本部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但缺乏临床经验,附属医院教师则相反。为此,教师培养时,将本部教师与附属医院教师实行双向流动,本部教师到附属医院接受临床知识学习和培训,附属医院教师到本部接受基础医学及教育规范化有关知识培训。同时,规定所有晋升职称的教师必须到高层次院校接受半年以上的脱产学习;另外,贯彻学校人才工程计划,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在学院及教研室的绩效分配中,加大教学研究和科研产出的奖励比例。
3完善实验室建设,改善教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