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业总结和规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大学生学业总结和规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大学生学业总结和规划

大学生学业总结和规划范文1

学风是学生在校期间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教育和影响所形成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的外部反映,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的精神倾向、心理特征及其外在表现。从广义上说,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于学风的范畴;从狭义上讲,学风主要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

1学习动机偏低

很多同学从小到大,考上大学就是奋斗目标。这一目标已经实现了,而新的目标尚未确立。如果简单以就业为目标,企业并不把学业成绩的好坏作为唯一的参考,这样在应试教育中走出来的学生变得迷茫,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2学习纪律松懈

目前有些在校大学生学习作风拖沓,自制能力较差。有的学生上课迟到,早退,旷课;上课玩手机、下课玩游戏。平时得过且过,期末突击复习,只求及格,不求甚解。甚至个别同学为了通过考试,不惜冒险作弊。

3专业思想淡薄,热衷各种社会活动

受不良社会风气,以及部分高年级同学对专业的消极态度的影响,一些同学认为“学校开的专业课程对未来没有用”,而把主要精力放在考取各种证书上。也有的同学片面地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锻炼能力”,从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各种社会活动或兼职中,结果没增强能力,反倒荒废了学业

二大学生学业规划对学风建设的影响

1学业生涯规划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

法国著名思想家和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曾指出,学习应该是个人从生到死一生中继续着的过程,离开学校客观的教育,人自发的,个体的求知、求真才是最重要的。据有关专家预测,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老化周期加速,一个人在学校里学习的知识不管多么现代化,也会在5~10年之后,出现知识过时的问题。就目前我国的教育时间来看,学生在校时间,至少完成义务教育,再到大学毕业,通常应该是9~16年,然后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是与终身学习相一致的,我们提倡学生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在大学,做好学业规划,才有利于今后工作中安排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

2学业规划能够使大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意识和学习动机

在学业生涯中,学业目标有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大学生从大一开始认清自己的学习发展方向,在4年内为自己的目标努力,学业规划使大学生“进校就想出门事”,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由被动变为主动。在学习过程中学业规划不断调整,逐渐形成对自己优势和劣势的清楚认识,随着每一个具体目标的实现,大学生越来越有成就感,思维方式及心态就会向着更积极向上的方向转变,进而更有信心、勇气。当同学们认识到学习不再是为了应付考试,知识的获得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学习能力也就随之逐渐提升,学习视野不断扩大,狭义的学习转变为广义的学习。一份有效的大学生学业规划,能够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的的个性物质、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3学业规划有助于端正、浓郁学校的学习风气

学风是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反映,加强学风建设首先要从根本上抓起,即从学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大学是年轻人价值观形成与知识储备的重要时期,很多大一新生把大学过于理想化,在摆脱了家长束缚后,开始放任自己,不思进取。通过制定学业生涯规划促使大学生重新认识大学生活,合理规划大学时间,制定学业生涯规划。如果学生能够制定自己的学业规划,投入学习的时间和精力会随之增加,图书馆、自习室、实验室的学生身影就会增多,学生之间互相影响,从而有效地改善学校的学习风气。

4学业规划为职业生涯规划奠定基础

为求职就业创造条件:许多学生缺乏规划职业生涯理念,对自己的发展计划没有明确认识,也不能准确定位。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本身就是相继和交叉的关系。要进行准确的职业定位首先要从学业着手,根据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发展动向。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每个专业都有一定的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这就为职业的选择和定位提供了依据。学业规划要求以本专业为依托,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相近的若干专业知识和技术,同时还要根据个人兴趣与能力特长设计学业生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增加自身就业竞争能力。

三积极开展大学生学业规划,促进高等院校学风建设优化

1形成良好的学风高等院校良好学风的形成有赖于学校、老师、学生本人三位一体的努力,而且学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就学校层面而言,应该在以下三方面下功夫。

1.1加强学风建设,首先加强教风建设

教风是学风的基础,没有好的教学质量,无法引领学生产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学校既是教学单位又是科研单位,一些教师因为忙于课题、科研,放松了对教学的投入,课下不认真备课,课上应付,对学生不负责,不能做到“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丧失了对专业课程的兴趣,进而失去探索求知的兴趣;另外教师应当更加注重学生日常学习管理,学与不学一个样,复习与不复习一个样,考核方式单一,加上对学生考试作弊、旷课处理不及时、不公平,使学生学习功利化思想严重,也导致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动力。

1.2建立健全学业指导服务机构

目前,大部分高等院校的辅导员老师还不完全具备辅导学、咨询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加上辅导员人员配备少,不能很好地向学生提供学业辅导,更不能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发展建议和咨询指导。因此,我们认为首先需要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高等学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队伍。这支队伍的教师要愿意接触学生、走进学生、了解学生,通过长期与学生相处,比较了解学生,能够为学生提供更贴切和人性化的辅导。

1.3建立学业指导制度

拥有了学业指导的专家队伍,专业指导的机构,还要建立学业指导的制度,以制度保障学业规划的开展和实施。有条件的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学生学业规划指导课,有些学校从大一开始建立了“导师责任制”,由一名教授负责几名学生的生活、学习指导,鼓励本科学生跟导师、做课题、进实验室,这些方式成为了学生学业规划的催化剂。没有条件的高等院校也要定期举办一些学业生涯规划指导讲座,邀请校外知名人士及成功的校友回校与大学生座谈,为其解决学业生涯规划中的各种问题,指引学生正确规划人生。

2从学生层面学业规划

2.1重视学生规划,丰富学业规划内涵

假如对“上大学”“上好大学”“上清华大学”这3个目标而言,一个高中生做的学业规划是完成不同的目标,目标越明确,计划越严紧,成功率越高。大学阶段作为就业的一个选择过程,明显不同于高中阶段应试教育的学业规划,不单单是学业成绩的要求,而且包括课程学习、专业学习、专业实践、其他非智力因素的提升,如表达能力、团队精神、身体素质等。所以大学生做学业规划,首先是对自己的自我认识和定位,有助于学生了解专业、知道自己的目标,规划自己的时间,不断地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而不单单以分数或硬性指标作为衡量的标准,这需要学生在学习期间养成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

2.2循序渐进,学业规划贯穿大学生涯始终

大学生学业总结和规划范文2

关键词: 体育专业大学生 职业生涯规划 系统分析

由于高校逐年扩招,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更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严峻问题,加上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口径狭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具有核心竞争力[1]等因素,导致当前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增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就业现状不容乐观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重要原因之一。学生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没有主动形成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导致就业时处于放任、盲目和无序的状态。[2]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是指人们为维持在经济上的生计,而在社会中承担某一分工角色,同时,也是实现社会联系和自我价值而发挥个性才能的一种持续性的活动方式。它是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状况、文化水平、行为模式、思想情操的综合性反映,也是一个人的权利、义务、职责,还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一般性表征。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门运用分析学、社会学、管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人才学、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揭示职业现象、解释人的职业行为的综合性学科。[3]具体到个体来讲,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并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养的行动计划,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做出合理安排。[4]

二、职业生涯规划对体育专业大学生个体成长的必要性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的重大意义在于根据自身特点,寻找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结合自身特点,准确定位,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在职业生涯规划中,学生会评估职业能力倾向、测定职业兴趣爱好、了解性格和性格特点、找出擅长的技能,更为清晰具体地认识自己。在动态的过程中,不断结合个体的职业理想,不断改进个体素质,并适时调整自己,使职业目标越来越趋于实际,在动态中实现个人与职业的匹配,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大学生正处在生涯探索期和生涯建立期的转换阶段,通过职业生涯探索,明确发展方向,完成具体可行的职业计划,并积极进行职业成功的知识储备。[5]

1.增强大学生自我认知。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迈向成功的跳板,良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便是做好自我认知。每个人都认为这个世界上除了自己,没有谁会更了解自己,但是当谈到“我是谁”的问题时,却好像是盲人照镜子,怎么也看不到自己的样子。这就充分说明,其实我们对自我的认知还是不够全面和深入的。因此,就要在做职业生涯规划前,认真做好自我认知,明确自我的要素,运用多种手段,认知不同方面的自我。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够引导大学生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的和潜在的资源优势,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引导他们树立明确的学业发展目标与未来职业理想;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状之间的距离。

2.职业生涯规划使大学生积极进行职业探索。

职业探索是一个职业认知的过程。职业认知是一个获取整理职业信息的过程。决定的正确与否取决于获取信息品质的高低,正确职业抉择的前提是获取全面、高品质的职业信息。

职业生涯规划能有效地激励大学生不断探索未来的职业领域,获取成功就业所需的职业信息,职业生涯规划为培养大学生职业能力,储备职业成功所需的知识指明方向,更为适应未来职业的变化和发展指明路径,为确定符合自己兴趣与特长的生涯路线,正确确立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奋斗过程的地图,也是大学生前进的驱动力,让大学生能够以此岸为基础,顺利达到彼岸。

3.职业生涯规划促进大学生全面做好学业规划。

大学生学业规划就是大学生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为实现学业目标而确定行动方向、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的过程。具体来讲,是指大学生通过对自身特点(性格特点、能力特点等)和社会未来需要的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确定自己的事业(职业)目标,进而确定学业发展方向,然后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经济条件、生活现状、家庭情况等)制订学业发展计划。换言之,就是大学生通过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以确保自身顺利完成学业,为成功实现就业或开辟事业打好基础。[6]

大学生学业失败已成为校园里的重要问题之一。总结大学生学业失败的因素,进一步寻找克服这些因素的措施,已迫在眉睫。导致大学生学业失败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时间安排不科学,学习方法不适应,就业压力过大,生活自理能力差,兴趣缺乏或专业与兴趣不协调,心态消极等。[7]但除了上述原因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缺失。

高品质的大学生学业规划是以高品质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基础的。一份高质量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大学生学业规划明确了前提,指明了方向,能有力地促进大学生全面做好学业规划。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体育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1.有助于促进体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职业生涯规划作为科学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校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要求学校对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面向市场,要求体育专业的教学必须针对市场需求,体现体育专业办学的时效性。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突出了体育专业大学生的自主性和自由选择,要求体育专业教育必须具备办学的开放性,以便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增强市场认知和自我认知,开阔就业视野,丰富职业阅历,缩小自身就业能力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促进了学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和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岗匹配、人职匹配、人境和谐,这就要求学校体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注意个性化的培养。

2.有助于实现体育专业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

积极转变体育人才的培养模式观念,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先进理念,以虚拟体育专业为“企业”,模拟体育专业学生为“产品”,量身定做的职业生涯设计为“服务”,换取“客户”用人单位的满意,争取后续订单,扩大“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从而达到既增加“产品(体育专业学生)”信誉销量,又扩大“企业(体育专业)”规模效益的双赢局面。[8]本着全方位培养体育专业人才和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思想,以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素质为基础,高起点整体设计,各系统通力合作,形成全方位培育体育专业人才的职业生涯设计体系,最终实现体育专业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跨越发展。

3.有利于打造体育人才品牌,增强体育人才特色,提高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率。

特色是体育专业人才输出的卖点,没有特色就没有市场。菲律宾佣人之所以受到市场欢迎,就是因为特色鲜明。陕西米脂以“米脂女子家政”、蓝田以“蓝田厨师”为特色,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9]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以突出个体差异为基石,以明确个体目标为归宿,充分彰显体育专业大学生特色;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体育人才办学特色的理念紧密相连。

高素质的体育专业毕业生为学校建立了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良好的声誉和知名度的用人单位对该校体育专业毕业生格外青睐。体育专业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教育,一方面,可以全面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会使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发生变化,变得更为现实,就业手段更加丰富,就业渠道呈现多元化,这些都将大大促进就业率的提高。

四、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对体育现代化及社会进步的必要性分析

体育专业人才是人民体质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是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精神文明的重要保证。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体育现代化对体育专业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体育专业人才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还需要体育专业人才具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

体育的现代化、社会的文明进步离不开高素质的体育专业人才,体育专业职业生涯教育本质核心在于促进体育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高等体育专业人才的需求,减少体育专业人才资本的浪费。同时,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了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和个人能力的匹配,更易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既节约社会体育专业人力资本,又最大限度地发挥体育专业人才的个人潜能,从而促进体育现代化,推动社会进步,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参考文献:

[1]李强.基于“胜任力”视角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陕西理上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82.

[2]冀晓斌.从体育专业学生就业现状看其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J].教育与职业,2009,(17):100.

[3]李强.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J].文教资料,2008,(6)(下):223.

[4]胡振豪.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实施人才资源管理,上海企业,2001,(2):56.

[5]李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的系统分析[J].文教资料,2008,(6)(中):204.

[6]李强.做好大学生学业规划迈好大学学业第一步[J].文教资料,2006,(3)(上):7.

[7]李强.大学生学业失败因素再析[J].文教资料,2006,(9)(上):24.

大学生学业总结和规划范文3

(一)缺乏学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自我定位不明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开端,是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通过入学教育告诉学生从进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开始就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和设计,但是由于进行入学教育指导的人员一般都是学生工作人员(学工部),只能从考取国家等级证书等方面进行引导,缺乏对专业学习的介绍,无法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业规划指导。很多高校没有重视学业生涯规划的教育和引导,仅靠入学教育是不能全面引导学生如何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的。每个学生所在专业不同,对专业也只有浅显的认知,对未来的定位存在不确定性,因此,很多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迷茫、厌学,不良学风也逐渐严重。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和学校缺乏专门的学业生涯规划教师,缺乏推广学业生涯规划的实践经验,缺乏学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体系密切相关。

(二)教师专业导向不明,学生学业目标模糊学业生涯规划不仅是完成大学阶段的学习课程,更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一些年轻教师社会经验少,由于自身对专业的认知和实际应用还不清楚,也缺乏对课程体系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只是机械的灌输理论知识,不与实践相联系,因此,这些理论知识将只能成为学生应付考试的临时记忆。如果学生不知道课堂所学的专业知识对未来就业有多大帮助,也不清楚所学知识如何在工作中应用,那么学生将会失去学习目标,丧失学习动力,模糊的学业态度会让学生产生“应付学习、混张文凭”的想法。教师的专业引导不足,导致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学业目标模糊,因此迟到、早退、上课睡觉、玩手机的现象频频出现,久而久之,学习纪律松弛,学风散漫,这些都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消极因素。

(三)学生就业意识薄弱,缺乏远大志向刚刚步入大学的大学生就业意识还比较薄弱,不能将学业与就业相结合,而且社会上一些不良的价值观念也影响着学生,比如“学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学得好不如嫁得好”。学业生涯规划是一个系统体系,贯穿整个大学生活,如果没有对未来个人职业定位的远大志向,就没有力争上游的学习动力,即便来到课堂,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待问题浅尝辄止,对知识的学习也仅限于书本表面,不做深究,那么学业生涯规划也就是空谈。没有明确的学业规划、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这种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必然会助长一些不良学风。

二、做好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树立意识,正确引导

1.开展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活动学业生涯规划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活,在入学初期,有针对性的开展新生入学教育、新生专业导入教育和新生学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专业观,合理规划学业计划。例如,邀请专业领域内的专家向学生介绍行业发展与专业学习的情况,引导学生从学业生涯规划转向职业生涯规划,为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举办新老生交流会,以老生亲身经历与新生分享成长经验、学习经验和就业经验,为新生提供借鉴。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和新老生交流会,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职业和社会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促进学风建设打好基础。

2.建立专业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学风建设是制约高校发展的重要因素,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实践中也逐渐认识到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对促进学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高校中缺乏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专业指导教师,也不能形成系统的学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和师资团队。从大学学习生活到专业培养,需要负责学生工作的辅导人员、教务部、专业教师、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密切配合,促使学业生涯规划从学生管理、教学工作、学习指导等方面同时入手,齐抓共管,让学生从考研、就业、考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等级资格认证等方面树立未来发展目标。根据学生要求合理帮助学生规划学业生涯,正确引导。一支专业性强、素质较高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不仅为高校培养了高质量人才,同时也促进了高校的整体学风建设。(二)合理培养,教书育人

1.制定符合人才需求的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是专业教学的准则,必须把握社会需求,突破传统模式,建立有专业特色的培养计划,通过分析和预测专业前景,切实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学习,形成清晰的专业学习思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高校毕业生的人才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必须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使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经济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增加实验和实践环节的教学内容,把理论教学融入到具体的实践中,让学生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在何处应用,如何应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变换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的实践意识。

2.提升教师职业素质专业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以师德师风影响学生、感染学生。通过专业教师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掌握专业核心知识,指导学生进行学业生涯规划,让学生自主向学,明确自己在专业领域中的努力方向。高校应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全面培养,专业教师除了讲好专业课程之外,还要担任班主任工作,带领学生参与实践和实习工作,同时高校还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学生管理、就业指导、心理咨询的培训,增强专业教师教书育人的强烈意识。专业教师要把课堂教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把握专业发展动态,切实引导学生分析和预测专业前景,帮助学生在专业方向中正确定位,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正确引导,为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习动力奠定良好基础。从小课堂的学风管理做起,逐步形成整个专业的良好学风氛围,进而推进高校的整体学风建设工作。

(三)加强学生管理,强化学风意识

1.以班风促学风班级管理是学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班级氛围能够让置身其中的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主导、班委是协同、班级成员是主体,三线一体,通过正确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确学习目标,潜移默化的讲授学业生涯规划内容并做好相关工作,让学业生涯规划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班风促学风,通过评优工作鼓励品学兼优学生,激励班级更多学生努力学习,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提高自身素质,共同营造良好的学风环境。

2.建立学风管理制度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具有长期性和连续性,学风建设贯穿始终,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高校应根据学风建设的相关内容,组织和实施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工作,加大投入,落实相关专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形成具体的制度管理规定,保证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行之有效的开展。对于教态不认真、学生管理松散的教师和管理人员应加大监督力度,秉承从严执教,认真负责的态度,自觉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对学生起到教书育人的导向作用。学风建设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不仅要求学生强化学风意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学风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学校的发展和建设也有深远的影响。

三、总结

大学生学业总结和规划范文4

[关键词] 高职学生;学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1-125-1

高职学生在校期间主要有两大任务:一学好专业,二提升职业素质。目的主要是:顺利就业。为了让大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就业目标,并在求学期间为自己的职业目标打好基础,做好能力、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准备,养成善做计划、坚持施行的良好习惯,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自2011级起,在新生中开始开展学业规划活动,内容涉及德、智、体、能四个方面。要求每个学生能正视和剖析自身,在刚进校时制定三年的学业规划,在每学期初进行学业设计,在每学期末进行学期小结,踏准实现个人目标每一个步骤。并要求职业指导老师积极参与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设计,并定期进行跟踪考核。

一、学业生涯设计目的

通过书面形式的学业自我设计,可使学生始终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辅之以职业指导老师及相关人员的定期评估和反馈,指导学生及时修订和调整发展规划,实现“目标设计、素质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学业生涯设计原则

进校设计,定期修订,教师指导,个人实施,目标明确,措施有力。

三、学业生涯设计内容

学业生涯设计的内容涉及政治思想与道德素养、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外语水平、计算机水平、阅读、学术科技和创新创业、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技能与专长、体能、求职准备等11个方面。

四、大学生学业生涯设计实施步骤

(一)新生入学,在讲完《职业生涯规划概述》之后,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在职业指导课老师的指导下,首先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测试。通过测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气质归属,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行业甚至工种。为以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做完自我认知测试后,学生基本都知晓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以及日后适合的工作。这时教师要求学生发扬优点,写出改进缺点的具体措施,并以日后可能从事的工作为基础,在上完《设计学业规划书》和《评估与改进学业规划》两次课以后,做好三个学年每个学期的学业规划。

然后,指导教师收回学生的生涯设计表,并对每位同学的生涯设计方案进行点评,点评要求:能发现问题,能给出具体可行的指导性意见,能对学生有实质性的帮助。在批改完后,及时发回给学生,让学生按老师的指导要求进行整改。以求在以后学业设计时,做到更加有效,更加完善。

(二)第一学期结束后,学生已基本熟悉大学的学习生活,也开始了一些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学习,这时每个学生应在学期末依据学期初所作的规划进行小结盘点。看看自己是否达到目标。盘点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外语水平、微机水平目标、阅读目标、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技能专长、体能目标和学期小结等11个方面。每个方面包括:已经学到的内容和需要改进的方面两块。让学生自己填写。职业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填写情况,对学生的学期小结进行批改,提出改进意见,意见必须明确、具体、切实可行,以便保证学生能得到指导改进完善提高。

(三)因在批改完学生的学期小结表以后,学生已经放假离校。因此,批改好的前一学期的学生学期小结表要到下学期开学之初才能发给学生,反馈相关信息,并要求学生做好接下来学期的学业规划。通过规划―小结,批改―反馈的形式,职业指导教师定期对学生的规划进行评估和意见反馈,督促学生完成其计划任务。学期结束时,学生也对照学期之初的设计进行自我评价,最后职业指导老师给每个学生写出考核意见。这样几个学期反复进行,以达到督促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最后学有所成的目的。

五、结论

大学生学业总结和规划范文5

【关键词】班级导师;专业指导;思想工作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社会对大学生思想、就业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各大高校开始重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以及职业规划教育,并根据各校的不同特征,采取了很多有针对性的举措。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配备专业的班级导师。班级导师是大学生学习、思想和生活的直接管理者和指导者。与辅导员不同,班级导师管理和教育的学生主要是以班级为单位,对班级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以及整个班级情况都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因此,班级导师开展工作的效果如何,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是否到位,都会对大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以及择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大学生班级导师的职责

大学阶段正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班级导师除了要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去发现、获取和运用;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建立崇高、远大的理想,具有博大的胸襟和高尚的情操。各大高校班级导师一般都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能力、较丰富的人生阅历和较成熟的客观、理性判断能力,并且能够从专业教育入手,将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其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引导

主要是导师教育学生遵纪守法,指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理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学生自信、自立、自律的意识,促进学生培养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2.学业辅导

主要是导师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传授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为就业或升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且在学生在选择专业或择业时提出建议。

3.生活指导

主要是导师要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端正生活态度,明确生活目标,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便提高生活质量。

4.心理疏导

主要是导师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及时帮助学生疏导、消除和克服心理障碍,激发他们自尊、自爱、自信和蓬勃向上、乐观豁达的健康心理。

三、班级导师在教育过程中的方法措施

现在各大高等院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学业工作以及职业规划工作等方面,已经做得够强势的了,但效果并不显著。根据相关资料及案例分析,主要原因是方法策略不够恰当所致,因此要求班级导师就以下三个方面采用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法。

1.思想教育方面

加强学生思想工作,班级导师要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其有效性上。一要更新观念,树立人本理念,和学生成为朋友,成为知己,常常共鸣,就易于传递给他教育信息,学生也乐意接受,这样教育效果就好一些。在人本理念的基础上,讲究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给以不同的情感联系,对独生子女尤其需要这样;二是拓宽教育渠道,由以往的单一说教、训导转为谈心、引导等,并加上互动交流、合作共事如共同劳动、共同散心走路、共同体育锻炼等,特别是多增加实践形式,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感悟,效果更好一些;三是转变教育方式,除了拓宽渠道丰富活动形式之外,还可实施任务驱动、专题尝试、解决问题等模式,直接让学生在实践尝试中获得受教,这不但能丰富教育方法,更能吸引学生参与,提高效率。创新思想教育的方法很多,可以在实践过程中注意探索和尝试,我们一定能找到学生思想教育的最优模式,提高其绩效的。

2.学业方面

以大学生择业和立业为导向,培养他们正确的学习态度;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打造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塑造健康的人格。大学生的学业观教育的主要包括一下几点:一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学业目标和任务,把握知识、能力、素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懂得学业与就业、事业乃至人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自主的、积极的、开放的、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博专并重的学业、择业、就业意识。 二是帮助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坚持理论与实践、广博性与精深性、积累与调节相互统一的原则,培养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三是帮助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提升专业能力,以及表达、动手、适应、管理、交际、创造、决策等基本能力。四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习惯和良好个性。通过学业观教育与警务化管理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五是帮助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通过教育使学生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社会道德,锻炼强健体魄,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接班人。

3.职业规划方面

职业规划是指在对大学生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点、能力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的特点,根据学生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规划,并为其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合理的安排。班级导师一般都是由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担任.通过与学生“一对一”的对话,从思想品德、专业实践、职业规划等方面对学生进行了解,并对学生的实践、研究、创新能力进行判断;指引并协助学生规划个人职业和目标,成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引路人。在大学生职业规划当中,班级导师主要进行以下工作:一是通过行业性的指导,可以激发学生具备职业规划意识;二是通过个性化的指导,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三是通过专业化的指导,启发学生分析未来职业的环境;四是通过职业理想的指导,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目标,五是通过社会实践的指导,使学生累积职业经验;六是通过职业资格应试指导,培养学生全面的职业技能;七是通过反馈评估的指导,促使学生全面完善规划方案;八是通过开展毕业生毕业后的跟踪调查,可以继续指导学生的职业规划。

四、总结

班级导师是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补充,是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二者不能分割开来。要成为有机的整体,逐步形成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体系。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心理、就业等多个方面的指导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由此可见班级导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学生的全面成长需要老师、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努力,对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实行导师制,以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体系为主线,提高学校德育教育水平,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2):57.

[3]夏阳.论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引导[J].理论月刊,2005,(6).

大学生学业总结和规划范文6

[关键词]价值观;性别;差异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2-0023-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22.012 [本刊网址]http:∥

一、课题的提出

早有专家预言:性别差异的研究蕴藏着极大的教育潜能。国内外学者对性别差异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成果颇多。但是目前针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且多为理论性研究,与大学生的实际联系不够,实用性不强。大学生价值观是其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主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大学阶段也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课题组成员查阅了大量有关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研究的文献资料,并进行了整理分析,旨在较全面地探明男女大学生价值观差异及原因,从而密切联系男女大学生实际,对其价值观的形成进行全面的、有针对性的教育,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本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依据性别差异心理学等相关理论,通过对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的调查研究,探求男女大学生在学业成绩、心理健康、恋爱婚姻方面的差异现状,分析男女大学生价值观存在的差异,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别差异,正确对待自己和异性,促进大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同时反思我们教育的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大学生性别差异教育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育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查阅相关文献,总结关于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问题的理论成果,并对现有研究进行反思。根据本课题所要研究的问题设计调查问卷。

(二)实施阶段

本着重点研究的思路,主要针对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恋爱婚姻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研究。以泰安市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回收后形成可供分析利用的材料,根据数据进行分析,以求探明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恋爱婚姻等社会价值观方面的差异。

(三)总结、结题阶段

明确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性别差异现状及原因,进而提出针对大学生性别差异教育的对策和建议,总结形成可资借鉴的经验。召开结题工作安排会,就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申请结题鉴定。

四、课题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成果和研究进展,并进行反思和探讨。为本课题的研究宝贵的参考借鉴资源和启发。

(二)调查法。随机选取样本进行问卷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了解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差异。运用科学手段对调查结果作客观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科学地开展课题研究,探求教育的方法。

(三)经验总结法。总结国内外有关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教育的经验。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研究重点,积极倡导在教育过程中重视男女生性别差异,因性施教,探寻更加有效的教育策略。

五、本课题研究成果及认识:

(一)成果:

大学生价值观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心理健康方面:女生学习就业压力高于男生;女生交谈、待人接物、与异往方面处理能力较强,而男生比女生理智成熟;女生因失恋所承受的心理压力比男生更大;女生自我认同感低,对自己相貌的满意度低于男生;情绪易于“烦躁”的比例男生明显高于女生;在情绪疏导方面,男生多选择找“发泄”进行情绪疏导,女生则倾向于“找人倾诉”。

学业学习方面:学习内容上:女生更多的是学习教材,做相关题目或配套练习册,且更擅长语言类学习。男生总是应付书面作业,更多精力用于扩大阅读面,在理科方面的兴趣比女生更浓,更喜欢尝试动手实践。学习方式上:女生多是机械记忆,短时记忆能力强。而男生多是理解记忆。学习能力上:女生的记忆能力优于男生,而男性的空间认知能力、分析推理能力优于女性。女生模仿能力强,而男生创新意识、质疑精神、创新能力显著高于女生。学业成绩上:女生面临考试感受到的压力和紧张度小于男生,更能适应当前的教育考核方式。文科课程和基础理论课的学习成绩高于男生。男生理科学习能力强于女性,在理科学习中更占优势,成绩也普遍好于女生。

恋爱婚姻方面:在选择恋爱时机时,男生更主张打下一定的学业基础后再谈恋爱;女生的恋爱动机更倾向于通过恋爱找到合适的人生伴侣,走向婚姻,共度一生;在择偶标准上,男生更注重女生的外在形象,而女生更注重男生的品质和能力;失恋时,女生感受到的打击更为严重,而男生则更容易摆脱失恋所带来的伤痛;在婚前方面,男生表现的更为冲动和主动,女生则普遍较为谨慎和矜持。

(二)认识:

1.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重视性别差异,关注心理健康。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前提。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趋向成熟而又尚未成熟的阶段。所以对大学生而言,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为此,大学生要提高心理健康意识,主动学习心理知识,正确认识自己,积极悦纳自我,男生应着重提高自我认同感;注重沟通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掌握有效的心理调适方法,学会排遣不良情绪,加强受挫能力的培养。在就业方面,要帮助他们了解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形势,调整好心态,降低就业期望值,及时有效地解决心理冲突。在恋爱方面,尤其注意女生的心理变化。因为女生情感化更严重,对失恋问题的调查表明,女生承受的打击更大,更难摆脱失恋的痛苦。另外,要进一步完善心理咨询机制,建立有效的情绪疏通渠道。学校不仅要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还要让学生了解心理咨询,通过建立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打消对心理咨询的顾虑,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

2.充分尊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营造大学生学习的良好氛围。大学时期是一个人一生事业奠基的时期。大学生理应以学业为重。但是当前大学严进宽出的现状,使许多大学生虚度了年华。为此,我们首先要对大学新生进行生涯规划指导,尤其是男生。通过进行自我认知和分析,所学专业认知分析,帮助他们尽快确立新目标,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合理安排每天的任务,今日事,今日毕。其次,加强学业、就业指导。明确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并且是自己应当做好的最重要的事情。引导他们了解大学教育的特点,尽快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会思考、学会学习,体会学习的快乐。最后,要培养优良的学风。良好的班风学风不仅可以督促学生勤奋刻苦学习,还有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同时也能制止不良风气的产生。但是不少学生意识不到这一点,这就需要教育者的教育引导,帮助他们尽早营造起良好的学习氛围。

3.针对大学生的恋爱价值观现状,正视大学生所处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期,为男女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恋爱导向。首先,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所处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成熟期。大学生的身体已经长成,心理发展正迅速走向成熟,却又未达到真正的成熟,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不一致,所以要正视这一点,促进其心理快速健康发展完善。其次,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性别问题,消除传统性别观念对他们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减少不必要的性别压力。对于男女性别差异的形成,生理差异的影响是很小的,主要是社会文化和心理原因造成的差异。男女生理方面的差别是不可改变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训练等手段,使生理上的差异通过心理和社会原因而日趋减小。帮助大学生正确对待性别差异,正确对待自己和异性,从而建立和发展和谐的两性关系。再次,为男女大学生提供健康的恋爱导向。恋爱已经是大学校园的普遍现象,女生谈恋爱的意愿也在明显增强,而且女生更倾向于通过大学期间的恋爱来找到合适的终身伴侣。对待恋爱问题,女生比男生的态度更真诚,女生付出的精力和心思也更多。由于大学生自我认知的缺乏,对恋爱对象的认知缺乏,导致失恋的高频率发生,需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失恋,不因失恋自暴自弃,努力做到失恋不失志,处理好恋爱与学业的关系。对的态度女生更为慎重。但近些年,有趋向轻率的趋势,同居者人数逐渐上升。这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将恋爱引向不健康的道路。为此更需要教育者的关心和引导,从而保证大学生恋爱的纯洁与美好。

4.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男女生之间的差异,针对其学习的特点及差异提出因性施教的教学策略,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探明了男女大学生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恋爱婚姻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教育工作者在以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就应注意男女生之间的差异,因性别而制定适合的教育模式,设立专门的咨询机构,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惑进行解答,提高教育教学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对大学生的自身发展也能起到较强的实际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