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范文1
【关键词】应用型;转变;高校;企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意见》,推动辽宁省高校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上来,为辽宁省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辽宁省厅研究决定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开展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并根据《意见》下发《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下文简称《通知》)。外贸学院成为辽宁省首批试点的10所高校之一。
一、外贸学院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实践
外贸学院自1997年建校以来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层次逐步提高,以“一二三四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为当地的发展培养了大量人才,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来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为外贸学院校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实践过程中的一些办学经验。
(一)办学目标明确 服务地方经济发展299
外贸学院结合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需求设置专业。为对接辽宁沿海经济带开放发展战略和大连市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和现代哈产业聚集区的进程,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物流管理、金融学、英语、日语等专业;适应大连重点发展的软件外包业、会展业、滨海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开设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会展经济与管理、旅游管理、艺术设计等专业。学校根据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应用为宗旨,按照“一体两翼”的课程体系,构建“以专业为主体,以计算机和外语为两翼”的理论教学体系,以增强操作能力为向导,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强化实践 实业+平台+基地+小学期581
外贸学院坚持以生为本的核心理念,努力打造适合的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产教融合育人,立足学生发展,实施个性化教育,探索多元实践教学模式,适合学生发展需要。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培养具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应用型人次,构建“实业+平台+基地+小学期”实践教学模式。
(三)校企合作 不断创新拓展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深水区,需要持续不断的探索,外贸学院在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深化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五个二级学院在学校“五进五融1”的指导思想下,在校企合作模式方面有了一定的创新,建立了三种校企合作运行的新模式。其一是“订单班”模式[1]。其二企业进校园模式。其三教师兼职模式,即教师到合作企业任职、提供科研论证或担任顾问等[2]。
(四)地方普通本科高校搞科研应小、精、实、新
科研对于促进教学、参与社会服务的作用无可取代。更为关键的是,它关系着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外贸学院认为:新建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科研工作有着自身的特点,科研工作既要符合其区域特征,还要承载国家改革发展的先导作用。
二、外贸学院应用型本科建设需要改进的方面
(一)进一步明确转型发展的思路
外贸学院要充分认识做好这转型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将其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从战略高度开展这项工作,切实通过转型发展真正增强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要针对学校改革发展和专业建设中的难点问题,聚焦专业设置、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等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主动适应经济转型发展、产业升级要求和市场需求,以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目标,整体提升学校、专业服务地方的能力、支撑力和贡献率。[3]
(二)开启新的治理模式
应用型高校需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融为一体,需要积极开展与产业、企业的合作,因此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不仅仅是一种办学模式,更是一种基本的治理模式。我们应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体系,以制度推动改革创新,扩大二级学院自,鼓励它们与行业、企业、政府深度合作,建立联合管理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校外成员比例不少于50%。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人才培养和绩效评价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知》指出“有足够数量的行业企业专家承担实验实训教学,“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到50%以上。[4]” 《指导意见》、《通知》均没有对“双师双能型”进行解释,但“双师双能型”肯定要比“双师”型教师的要求更高。外贸学院学校现有教师数664人,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171人,占本科专任教师的31.09%,其中42人具有行业背景。这《通知》的精神差距比较大。转型是否成功,教师是关键。教师没有实践能力和产业视野,怎么能够要求学生具备这些能力呢?所以转型高校需要调整其教师结构,在岗教师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或开展定向培训,新进教师应该有产业工作背景,还需聘请企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建设带头人或兼职教师。
(四)加大实训实习课时的比重
《通知》指出“建设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协同育人平台,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学生在校期间参加实训实习的时间累计达到一年。[5]”2014年外贸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显示经济类学专业实践学分占总学分的32.88%,管理学类专业为32.71%,文学类专业为30.82%,艺术学专业为45.59%,数字上已经达到了通知的要求,但是目前外贸学院的实习实训的质量还需要切实提高。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学校在旅顺经济开发区的区位优势,优化实训、实践的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专业特色的应用型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2]潘文丽.中职会计课程教学改进探索[J].广西教育,2015,(03):31-32,51.
[3]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Z].2015―10―21.
[4]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5―11―19.
[5]辽宁省教育厅. 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支持有关高校和专业启动向应用型转变试点工作的通知[Z].2015―11―19.
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范文2
自从20世纪80年代隧道窑被引进到我国以后,虽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但是仍然处在简单模仿的成长阶段,高端窑炉、高端设备、高端烧结制品的推广十分艰难,同行恶意压价、恶性循环阻碍着砖瓦工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市场一直处于低迷和沉睡状态。企业家不光要赚钱,还要有对行业的使命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根据现代科学研究的时代特征,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密切结合原则,使用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来解读砖瓦工业的真实面貌,希望能够唤醒砖瓦人的自救意识。
1隧道窑的发展及辩证认识
隧道窑是制砖企业的核心热工设备,承载着制砖企业的整个产业链。从现代科学研究的角度,把隧道窑分为传统隧道窑、数字隧道窑和智能隧道窑,最符合窑炉客观发展规律。传统隧道窑是人工化作业的产物,数字隧道窑是机械自动一体化的体现,智能隧道窑就是工业4.0的全新面貌。通过分析把思维过程中认识的隧道窑分解为不同的组成部分、方面、特性等分别加以研究,逐步认识隧道窑的各个层面,从中找出隧道窑的本质;再把分解出来的不同部分、方面,按其客观的次序、结构综合成一个整体,从而达到对隧道窑的整体性新的认知。根据目前隧道窑的市场应用状况和需求,形成了三大特点:节能、环保、高效。给隧道窑总结出优势特点,将有利于规避窑炉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过程中所遇到的阻碍。
2隧道窑各发展阶段特点
传统隧道窑指通过粗略性概念、含糊性原理、经验性揣测和模仿性心态,属于结构拼凑的窑炉产物,处于隧道窑技术初始成长阶段。数字隧道窑指通过系统的数据分析、严密的逻辑思维、科学的理论知识,属于窑炉创新的知识结晶,处于隧道窑技术成熟阶段。随着工业4.0智能技术的应用和经济发展的硬性需求,预计到2025年,可以实现传统隧道窑到数字隧道窑到智能隧道窑的过渡。其实就是细分、细分、再细分,把含糊不清的概念变为透彻的数据,即上升到隧道窑的数字技术层面,让数字技术得到了准确的量化和广泛的应用。从数字隧道窑技术角度上看问题,传统隧道窑70%以上的理论是不能再用的。在此感谢传统隧道窑学者们的理论基础。打破定式思维是一种突破,而我们习惯性定式思维阻碍了我们洞悉的目光和创新的思路。提高对现有结论的甄别能力,有利于我们开拓视野、活跃思路、丰富眼界,从而使我们能够更进一步发展。
3环保对企业的要求和压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客观要求,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6年7月1日起施行GB29620—2013《砖瓦工业大气污染排放标准》,2018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2016年9月27日[2016]7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等,生产烧结空心砌块和发展装配式建筑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小规模制砖企业来说,即将实施的排污税和烟气处理成本,是无法承受的经济压力,它现有的生产设备和工艺要求也无法实现高端窑炉技术指标。二手制砖设备在市场上成了目前的销售热点,高端设备变成了概念产物的样品。如果依据《砖瓦工业隧道窑节能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标准,低端窑炉将无处安身,那些不具备窑炉公司建造资格的施工队也即将被淘汰出局。
4砖瓦行业应对困境的思路和探索
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范文3
目前,我国产业集群还处于起步阶段,面临技术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产业间的主体无序竞争、重复生产,区域中介组织机构缺乏、技术开发服务机构较少,政策不完善、措施不到位、融资渠道不畅、流动资金不足等问题。因此,国家必须大力扶持产业集群的发展,政府发挥服务作用帮助企业破解难题,企业转型升级构建高精尖结构,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数字化、信息化、园区化“三化”产业集群发展之路。
采取数字化生产工艺
打造智慧产业集群
自2008年11月“智慧地球”概念产生到“智慧城市”“智慧医院”“智慧国家”的提出,大数据发展战略得到全球各国的普遍响应,企业借助大数据推进“智慧产业”的发展进程。毋庸置疑,大数据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剂”和“发动机”,已经成为衡量全球智能制造竞争优势的一把标尺,由此引发以大数据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竞争。欧美发达国家积极研发绿色智能新技术,关注绿色智能发展模式,推进产业结构与生产制造向智能制造模式转变。2011年,韩国提出建立集智能行政服务、智能制造企业、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的“智慧首尔2015”计划。2012年9月,IBM公司开启加拿大领导数据中心,旨在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连续性经营的数据服务。可以预见,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型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并根据市场和行业发展的需求对核心技术进行产品化和产业化。
日前,国务院印发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将全面推进我国大数据发展和应用,加快建设数据强国,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门数据资源共享共用格局;2018年底前建成国家政府数据统一开放平台。
要借助大数据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构建新型制造体系,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要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用大数据创新网络或组织开展区域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集群智能研发中心、设计中心、技术会诊中心,发挥区域资源和地缘优势,开展产业论坛和设计产品展示、推介、交易活动,打造设计产业智慧集群发展生态圈。
采取信息化生产工艺
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对经济社会全局和产业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作用,信息技术密集、能源消耗少、发展潜力大、质量效益高的信息产业。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实现稳增长的新引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提高国际竞争优势、引领产业集群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特别是绿色产业、朝阳产业快速发展,其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为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夯实基础。但是现有体制机制、生产方式、管理模式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新兴技术产品准入市场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健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规模小。基于此,“十三五”时期,我国必须紧紧抓住产业变革的机遇期,大力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要坚持从我国国情实际出发,突出重点领域、聚焦科技力量,重点培育和发展以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等信息产业为主的骨干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为主的先导产业,力争实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左右的目标。要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统筹规划、总体布局,坚持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与政府引导推动相结合、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领域跨越发展相结合、提升国民经济长远竞争力与支撑当前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大力培育具有新兴产业引领作用的产业集群,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一批创新活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建成一批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要制定发展路线图,明确主要任务,统筹力量部署,力争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取得集群式突破,打造一批全球新型产业响当当名片。要发挥研究型大学的牵引作用,加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学科建设,增加急需的专业学位类别,夯实新兴产业技术人才根基。要加强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建设,以加速产业集群发展为目标,选择重点方向实施突破,依托企业各自比较优势,推动要素融合和技术集成,推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产业集聚发展,并依托具有优势的产业集聚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创业环境好、特色突出、集聚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采取园区化生产工艺
打造区域产业集群
党的十以来,中央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为拓展区域协同发展、推进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进区域发展,产业转移升级是重点。
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范文4
转变发展方式取得成效
当前我国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效。一是稳增长、保份额的目标在上一年度得到了实现。2012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3.87万亿美元,外贸增速快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国际市场的份额在上一年达到了11.2%,首先实现了稳增长,保份额的目标。二是调结构初见成效。把3.87万亿的数字展开来看,我国对新兴市场及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总额比重比2011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43%。其中,中西部地区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也上升了2.4个百分点,达到了14%。特别是民营企业出口占比也提高了4.1个百分点,达到了37.6%。同时,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都上升了0.4个百分点,分别达到了57%和29%。我国一般贸易的出口增速快于加工贸易4.4个百分点,占到出口总额比重的48%。三是进口规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个提升对产业结构的升级,保障资源能源的供应和引导国内消费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2007年我国的进口规模只有9559亿美元,在2012年达到了1.8万亿美元,增幅达到90%,进口年均增速达到了13.7%。这个进口的年均增速比出口的年均增速要高出2.8个百分点。我国占全球的进口比例由2007年的6.7%提高到了9.8%,矿产、能源、农产品,如原油、大豆、棉花、铁矿石等都有大幅度的增长,这样的增长有效促进了贸易平衡的改善。再比如我国对美国的顺差同比增幅缩短了,对欧盟的顺差下降了,同时我们对日本的逆差规模也在下降,2012年的顺差是2311亿美元,比2007年减少了11.9%,占GDP的比重是2.8%,这个比重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总体上还很复杂,充满着变数。说到挑战,我们主要的贸易伙伴增长乏力,当前仍然受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影响,权债危机的困扰,总体看发达经济体复苏的前景还很难预料。美国经济仍然存在隐忧,欧元区的衰退没有结束,日本的复苏也困难重重,能否走出停滞还是未知数,况且新兴经济体增长的动力还不是特别足。WTO最近公布的2013年全球贸易量的增速预期也下调到3.3%。从一季度数据看,主要贸易伙伴增速普遍较低,甚至是负增长。贸易伙伴的出口乏力也拖累了我们进口的增长,这是不太积极的方面。
从积极的方面看,国内需求增长目前来看还是比较平稳的。前4个月我国进口额达到了4888亿美元,更加乐观的是我们处在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的对外贸易保持竞争优势,对各个国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主席在博鳌论坛上表示,我国未来5年将进口10万亿美元的商品。
强化贸易政策协调
对进一步扩进口,促平衡还有许多相关工作要考虑。一是完善外贸政策。2012年面对外需下滑和成本上升的不利局面,商务部会同十几个部委,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包括关于加快转变外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进口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指导意见,还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外贸稳定增长的若干意见。与此同时,各部门、各地方也在加强服务,在减轻企业负担等方面出了许多实招。2013年一项重要任务是继续深化与各部门和各地方的协作、沟通,狠抓政策的落实,让企业真正享受到这些政策的好处。
一是近年来我国对700多种商品有最惠国的税率,这个下调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另外,在对外环境方面,我们引导企业、行业协会有效地应对贸易摩擦,做好争端解决工作,加强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合作,深入参与多边和区域、次区域的合作机制,加快推进贸易协议的谈判,营造有利于对外开放和外贸发展的氛围。
二是培育外贸新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落实关于开拓新兴市场的若干意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配套的扶持措施,努力扩大自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加大对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的培育;积极开展国际商务平台的建设,包括扩大国家级的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的试点。
三是积极扩大进口。首先是加强促进平台和体系的建设。在2013年,商务部将继续支持办好非洲的商品展、南亚的商品展、中国进口论坛和石油贸易大会,并且积极组织企业赴外开展贸易促进活动。其次是完善重点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检测平台,针对一些重点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走势,定期产业损害预警报告,促进国内产业健康发展。再次,进一步提升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商务部和海关总署已经实现了自动进口许可的联网合查。我们还要加快推广关、检合作的一次性申报,一次性查验、一次性放行的通关、通检模式,重点提升审价等企业重点关注环节的管理模式。最后,推动继续规范和减少进口环节的收费,取消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减轻企业负担。
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范文5
社会医疗保险和商业医疗保险是我国医疗保险体系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商业医疗保险和社会医疗保险都能为人们提供医疗保障,但二者在经营原则、经营方式、保障范围、运作过程和目的等方面都各不相同,二者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但是,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我国在现阶段无法建立充足的社会医疗保障体制,只能通过大力发展商业医疗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制。
社保基本原则是“广覆盖,保基本”,新医改提高了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偿率,降低了城乡居民的就医负担,凸显出不少新变化,但这些变化仍有其局限所在:
社保局限一
通常情况下,原基本医疗保险的实际报销费用,占到个人医疗费用支出的40―60%;个人自付部分,主要包括非基本药品费用、特殊检查或治疗费用、首次住院时扣除的10%、属报销范围内诊疗项目的个人分担部分、“封顶线”以上部分等;此次提高大病报销“封顶线”的做法,仅限于后两个部分,大部分原来不予报销的部分,仍然由个人来负担。
社保局限二
大多数人群自行负担的医疗费用额度,如今大病报销的“封顶线”提至居民收入的6倍,对大多数人群和绝大部分个人自付的医疗费用而言,医疗负担减轻的幅度仍然有限。
社保局限三
就大病保障而言,国务院在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中强调,要“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力还不足以承担起重大疾病的全部经济负担;而重疾的花费往往是一个“无底洞”。
社保局限四
数字经济发展指导意见范文6
【关键词】 筹资主体 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湖北省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20.4万人,占总人口的9.09%。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78个百分点。湖北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4%,因此,农村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是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大举措,而筹资问题又是这一政策的核心内容和首要环节。湖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筹资原则是以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农民收入存在差距,因此,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需要分析各筹资主体的能力,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加大对经济较落后地区的财政支持。
一、湖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2009年9月,国务院颁布《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号),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试点,湖北省先后有26个县、市(区)列入了国家第一批和第二批试点,湖北省政府根据(国发[2009]号)精神,于2009年12月28日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规定湖北省新农保基金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构成。个人缴费,参加新农保的农村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试点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新农保基础养老金,其中中央财政按中央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标准给予全额补助(每人每月55元)。地方政府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其中省级财政负担20元、试点县(市、区)负担不低于10元。各试点县市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况,对新农保筹资标准做了相应的调整。
二、农民的参保意愿及能力分析
农民是否参加新农保,一方面是与他们对新农保政策的认可程度,即对养老金待遇的期望,是否切实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问题。另一方面,当他们有参保意愿后,是否具有缴费能力。统计数据表明,2009年湖北农民平均年收入为5035元,如果按每年就缴纳保费占纯收入的10%以下称为具有缴费能力,则湖北省农民的平均缴费能力应为500元以下。如果从20岁开始具有参保能力和参保意愿,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并假定年利率为3%情况下(高于现行银行存款利率,不考虑通货膨胀等情况)则不同年龄段参保后的个人养老金年给付金额。按公式{[(保费档次+30元政府补贴)*连续参保年限*年利率]/139+55元基础养老金}*12=养老金年给付额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养老金年给付额与连续参保年限和缴费档次成正相关,在农民能承受的参保能力范围内,缴费档次越高刚养老金待遇越高。同时,连续参保年限越长,则养老待遇越高。表中数据显示,要选择缴费标准为400元/年并连续参保30年以上,或者500元/年并连续参保25年以上才可以达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综合研究室主任郭建军有关“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今年开始试点,最低发放标准不会低于l800元/年的低保平均水平,而且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预期还会不断提高”的要求。而农村有经济收入的人群为30―45岁的农民群体,另外,农村养老缺乏前瞻性,普遍都是年龄较大时才准备养老。因此,新农保政策与湖北省农民的收入状况有不相适宜的情况,较难达到预期效果。
人均可支配余额是指各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支出的差额,即在完成8大类支出后的可支配余额。在农村居民消费构成中,生活必需品的支出基本占了44.8%,如果再加上医疗保健、衣着、居住等生活必需品支出,那么这个数字是75.3%,如果按2009年湖北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037元的25%,也就是1259元作为缴费基数的话,那么再看5个缴费档次,农民缴费难度就会有所增加。如把8大类消费支出全部算作生活必须支出的话,两者相减后剩下的人均可支配余额(见表2),低于1500元的有8个市,而低于500元的有4个市,这些地区的农民选择较高档次的缴费显然就更困难了。其中十堰市、恩施自治州和神龙架林区的农民甚至“入不敷出”,对于他们来说即使按最低缴费档次100元缴费也是困难的。虽然地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但是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经济发展较落后地区的农民来说,显然是无力承受的。如果降低缴费档次,养老金待遇就会降低,从而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要。
三、政府补贴
湖北省新农保筹资结构中的政府补贴包括中央财政对基础养老金的全额补贴和地方政府补贴。根据国发[2009]号文件规定,中央财政一年对东部地区基础养老金补助数额=∑东部各省60岁及以上的农村人口数×55×50%×12=105.7287亿元,中央财政每年对中西部地区基础养老金补助的数额=∑中西部各省60岁及以上的农村人口数×55×12=429.3551亿元,进而可以计算出中央财政一年补贴新农保的数额为535.0838亿元,这只占2009年中央财政收入的0.78%,可见,中央政府是有财政能力承担新农保基本养老金的补贴的。因此,以下主要分析湖北省地方政府财政补贴能力。
表3显示,湖北省近几年各地区的财政收入水平,虽然逐年都有所提高,但是各地区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差距明显,随州、仙桃、潜江、天门及神龙架林区的地方财政年收入在10亿元以下,而黄冈、襄樊、宜昌及武汉市地方财政年收入在30万亿元以上。地方财政不仅要为新农保进行直接的补贴,同时还要承担养老金筹资的相关组织及管理所要花费的资金。新农保是一个长期的普惠性政策,涉及的参保对象广,需要系统的制度保障措施。如农民的缴费收取、养老金管理、新农保新增工作人员的待遇及管理等等,都是需要地方政府承担的。以湖北省武汉市新农保为例,武汉市现有农业人口296万人,其中16周岁以上的参保对象168万人。目前列入试点的黄陂区和江夏区新农保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取得良好的效果。据统计,截至2011年6月,全市农村居民参加新农保人数为117.71万人,累计收取保费4.46亿元,其中领保人数27.78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3.64亿元。武汉市新农保地方补贴由市、区两级政府承担,基础养老金是100元,除去中央财政提供的55元,市、区又各自承担了22.5元。2010年,市、区两级财政共筹集基础养老金和当年缴费补贴资金12686万元,市、区各承担6343万元。2011年为28318万元,市、区各14189万元,地方承担的费用逐年加大,市、区财政转移支付存在较大压力。而对于财政收入较低的地区来说,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较落后,地方政府要承担起新农保长期刚性的直接补贴和制度保障开支,需要有力的地方财政支持。如恩施自治州2009年人均生产值是8943元,只有武汉市人均生产值(47215元)的18.9%,经济发展远不如武汉,新农保制度的持续实施,需要省级财政给予适当的补贴,争取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财政支持。
对地方财政来说,持续性的养老金补贴虽然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在短时间内可能承担。但是长期补贴可能会出现“空账风险”。按最低个人缴费100元/年,政府补贴30元/年,一个人连续缴费15年后养老金的个人账户有1950元。养老金待遇个人账户每月可领到1950/139=14元(在此忽略个人账户增值部分)。1950/(14*12)=11.6即个人账户的基金12年就会领完,即参保人72岁后继续领取的养老金个人账户部分,由地方政府进行补贴。《2009年度中国老龄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指出,我国平均预期寿命超过73岁,8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99万。并且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基础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农村居民的寿命会越来越长。因此,对新农保长期的刚性补贴,会使地方政府的新农保持续筹资存在风险。
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承保能力分析
无论是国务院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还是湖北省下发的《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两者对新农保集体补助都没有硬性规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集体补助主要来源于集体积累和乡镇企业利润。从集体积累来看,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农民人均收人普遍提高的同时,一些农村地区的集体经济却日趋薄弱,集体积累明显下降。湖北省村集体经济整体的发展程度并不高,只是一些近市区的村集体还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为了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提高村级运转保障和公共服务能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008年12月5号,湖北省政府颁发了《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认识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其发展的有效途径,并提供相关优惠政策,强化村级集体经济管理及组织领导,以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尽管这几年集体经济在某些地方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全省的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水平还不高。
近十年来,湖北省的集体经济固定投资额逐年上升,但是主要偏向了城镇集体经济的投入。虽然农村集体经济固定投资额每年都有所上升,但是所占的比重不大。2003年开始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的推行,对于农村经济,特别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跟城镇集体经济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新农保筹资并没有对集体补贴进行硬性要求,这也是与现实集体经济发展地区不平衡相符的。因此,在新农保试点中,就出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整个实力不足,从而使新农保的集体补助落空。所以,在目前湖北省新农保试点县(区)的具体筹资过程中,只有武汉的黄陂区和江夏区规定了集体补助,补助额为农民缴费的10%~50%,其他地方的新农保筹资中并没有集体补助这一项。因此,湖北省新农保试点中,筹资主体之一的集体缺位,集体补助落空。
五、湖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筹资优化
第一,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农民持续参保意愿。任何一种制度的推行都必须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推广需要广大农民的支持,否则难以长久。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建立,意味着广大农民必须从传统的家庭养老保险意识向现代社会养老保险意识的根本转变。这种转变,必然会受到传统思想、文化、心理以及价值取向的影响,因此更需要政府把政策宣传工作做到位。在新农保的推行过程中,各县、乡镇、村要持续不断地对新农保政策进行宣传。虽然新农保的保险周期比较长,特别是对于青壮年来说,要在几十年后才会享受到养老待遇。在这个漫长的参保周期内,要让他们了解新农保是一项稳定、持久的政策,他们所缴纳的个人账户的基金是安全的且有收益的,使他们有持续缴费的意愿。
第二,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参保能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是新农保得以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前提,没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就难以建立起完善的、持久的新农保制度。当前,湖北省部分新农保试点的参保率不高,主要受制于该地区农村的经济实力,如鄂西一些地区还处于比较贫困的状态。要使新农保政策顺利实施,就应加快各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步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从而提高农民的参保能力。
第三,明确各级政府财政责任。在农村养老保险事业发展进程中,明确政府的责任十分重要。政府作为新农保的支撑者,财政的投入力度直接关系着农民投保的热情和信心,政府的扶持力度直接决定着政策的落实状况。因此,政府应发挥其积极作用,以政府引导和财政支持为度为重点,明确其在新农保工作中的财政责任,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补贴。湖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大,而且地区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养老保障资源分布不均且水平低。特别是一些偏远的山区,还有部分的农民生活状况堪忧,新农保政策虽好,但是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参保能力有限。即使选择了最低的缴费标准,对预期的养老金待遇并不看好,他们要面对的是眼前的生活困境。因此,这部分农民的个人缴费部分政府应给予适当的补贴。湖北省县级政府至少要承担新农保地方政府补贴10元/人/年,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刚性特征,政府补贴往往能增不能减,养老保障待遇往往能升不能降,这个补贴额对于贫困地区的县级财政来说,会造成一定的负担。因此,要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财政补贴,让贫困农民也有机会和条件享受到新农保制度带来的实惠。
第四,实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新农保政策中规定个人账户在积累期内按照银行同期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计息,在短时间内可以达到保值的目的。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资金只有持续的增值,才能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如果农民个人账户的资金得不到升值,参保收益率过低,这不仅会影响到农民的参保意愿,也会给地方财政造成压力,从而影响养老基金的可持续性。由于我国农村养老制度的不完善,有必要引入市场化的保险机制。商业保险机构具有专有的保险技术、保险精算模式以及专业的保险人员和管理经验,这对新农保的社会管理有借鉴和弥补作用,因此,可以拓宽养老基金的投资渠道,提高基金管理的收益性和安全性,而农民将是最终受益者。
【参考文献】
[1] 张金峰: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区域分异研究[J].兰州学刊,2009(2).
[2] 薛惠元、张德明:新农保基金筹集主体筹资能力分析[J].税务与经济,2010(2).
[3] 亚崖:国家积极推行新农保试点[J].劳动保障世界,2009(9).
[4] 胡升辉: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筹资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