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营销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营销计划范文1
关键词:农村;经济结构;变化;农业;能效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333151
1 探讨农村结构变化对农业能源效率的影响
农业能源主要讲述的是单位能源在单位生产经济效益中所占的比例。广义的农业包含了农、林、牧、副、渔业。因此,本文中利用单位农业增加值的能源消耗来描述农业能源效率。具体的来说,单位农业的增加值的能源消耗越少,那么农业能源效率越高。相对而言,则表示的农业能源效率越低,见图1。
1.1 探讨农业种植结构变化对农业能源效率的影响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农村经济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农业种植结构方面,使得农村的经济作物得到较大的发展。1985年我国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0872亿m2,约为总种植面积的76%,农业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在2009年我国的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10910亿m2,约为总种植面积的69%。通过分析可得出粮食作物在种植数量方面处于持平的状态。1985年我国的农业经济作物为2322亿m2,直到2009年我国的农业经济作为增加到4938亿m2。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由图2展示。
在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的农业是农村经济的主体,粮食作物在农业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改革开放以前,粮食作物占有无法取代地位的原因有以下4个方面:人均收入水平不高,人们消费的主要方向是食品消费;受到公社化对农业能源的制约,难以对技术经济体制进行优化;农村不仅缺乏交换市场,而且农民不能通过农作物来增加自身的收入;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影响,种植粮食成为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2 探讨广义的农业结构变化对农业能源效率的影响
狭义范畴内的农业包含种植业及栽培农作物,广义范畴内的农业还包含了林业、牧业、渔业等。自1985年起,我国狭义农业的增加值为1655.47亿元,而广义农业的增加值为2491.68亿元,其中林牧副渔业的增加值为836.21亿元,所占比例为0.5051。2009年,广义农业的增加值为35225.9|元,农作物种植的增加值为19738.7亿元,林牧副渔业的增加值为15487.2亿元。林牧副渔业的增加值与农作物种植的增加值比例如图3。
林牧副渔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多个方面。跟农业经济作物的原因十分相似。经过市场化的改革,促进了我国林牧副渔业的发展。农作物种植业可以跟林牧副渔业进行结构上的取长补短,通过将农作物跟农林副渔业进行有效结合,可以节约生产成本,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林牧副渔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可供农民利用。
2 总结
农业产量的变化不是农业能源效率变化的主要原因,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对农业能源效率造成深刻的影响。为此,我们要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尽最大可能改变农业经济增长的途径,进一步提高农业能源的利用率,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农业营销计划范文2
1.主要农资价格上涨的原因
1.1生产原料价格的提高导致成本上升 煤炭、石油等产品是化肥、农膜等农资产品的上游原材料,通过产业链传导至农资产品的生产企业,因上游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农资产品生产成本也相应增加。
1.2运输成本增加推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受成品油价格大幅上涨及整治超载运输双重因素的影响,农资产品运输成本大幅上升,也推动了农资销售价格的上升。
1.3各种惠农政策使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扩大,农资需求量增加 近年来受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对农户实行种粮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影响,农民重新返乡耕种土地的积极性提高,种植面积扩大,农资需求量不断增加。
1.4备春耕生产期间,农资市场销量增加 春节过后,农民开始购买农资产品备耕生产,带动化肥、薄膜等农资需求量增加,由于前期淡季库存不足,进一步拉动了农资价格上涨。
2.农资价格上涨对农业生产的负面影响
农业生产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必需品”,其价格是否稳定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是否稳定,也直接影响到农民增收是否稳定。调查中发现,农资价格上涨已对当前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1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民增收难度加大 以种植棉花为例,每亩平均施复合肥80公斤,费用210元。尿素50公斤,费用93元。种子费用45元,农药费用120元,合计为468元,比去年增加86元。养殖业方面,因饲料价格上涨,养殖成本相应增加,如养一头猪,平均需饲料350公斤,因饲料价格上涨,多增加养殖成本近80元;另一方面今年生猪收购价格又呈回落态势,农牧业收入又将比去年有所减少,无疑给农民增收增加了难度。
2.2种地收益偏低 近几年,国家采取多种措施,实行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大型农机具补贴等惠农利农政策,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农资价格一直不低,种粮效益难以根本改观。
2.3农资粮价反向涨跌,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在农资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粮食、生猪收购价格不升反降。农民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
2.4影响农业投入,制约生产发展 由于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上涨,农民在购买时产生惜购现象或持观望态度,期待农资价格回落。
3.针对农资价格上涨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3.1加大宣传力度,多作正面宣传 让农民知道,现在是市场经济,农资价格波动正如农产品的价格同样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在不断变化一样是正常现象,不能因农资价格的一时波动影响了生产积极性。
3.2倡导农民在合理使用化肥的同时,积极发展使用农家肥 在化肥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情况下,倡导农户积极使用农家肥,这样既能够节约农业生产成本,又能够养护土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调查发现,目前因外出劳动力增多以及为单纯提高劳动效率等因素,不少农户已减少甚至基本不用农家肥。建议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通过多种形式积极向农民宣传使用农家肥的好处,倡导使用农家肥,提高农户的认知程度。
农业营销计划范文3
关键词:化肥企业;营销;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6.72;F2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70133141
化肥企业原有的营销模式较为低下,总体水平较低,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农业和农村,盈利水平有限,在农业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这种营销模式已经不适应化肥企业的发展需求。笔者在研究化肥企业营销模式过程中,深入农村地区以及化肥企业当中实地调查,找出当前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尤其是注重农资流通中的问题,从而创新性的提出了应当在化肥企业营销中加入“互联网+农化服务”的理念,让互联网带动化肥企业的盈利,促进其进一步发展。
1 现有农资营销模式
1.1 渠道分销模式
1.1.1 农资(种子)公司和供销社改制后的有限责任公司
这也是我国最早的农资分销商,在化肥公司销售方面占据主要地位,特点是:资金充足,渠道稳定,产品类型非常稳定,总体是一个稳定而常态的化肥销售渠道。
1.1.2 有农资(种子)公司、供销社从业经历的创业者
涵盖了早期农资分销商中的骨干以及下游个体户,他们资金积累较多,具有资源优势,能够开发出较好的市场销售空间,因此,也是化肥企业重要的销售渠道。
1.1.3 具有农化生产企业经验的创业者
这类群体包括化肥和农药等农资企业从业者,他们手中的上游资源丰富,对于农资行业了解较为深入,熟悉行业和产品,在市场中具有很强的产品鉴别能力和分析竞争市场的能力。
1.1.4 具有农业背景的其他创业者
这类群体属于是外延性的农业相关从业者,他们具有多样化的市场联系性,能够与政府部门或者终端销售市场具有很强的联系性,具备较好的市场开发能力。
1.2 农资电商模式
1.2.1 综合电商平台涉足农资
这种电商平台综合性强,知名度高,农资电商的加入,能够具有更好的宣传力度,主要有: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商平台。
1.2.2 垂直型农资电商平台
属于专业化电商平台,主要针对的是农资领域,面对的客户选择也非常具有针对性,能够让客户在这类电商平台上货比三家,让企业展示自身的竞争优势,从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农资产品,服务类型等,包括有云农村和农一网等。
1.2.3 专注农村市场的电商平台
这是一种只针对农村的综合性电商服务平台,特点是包括多样化的农资产品类型,只要是与农资相关的各种产品都可以在这类网站上进行销售,其局限性在于只针对农村地区,甚至是区域性网站,例如:点豆网和农资哈哈送网等。
1.2.4 服务导向型农资电商
这是一种农资服务提供型的综合性网站类型,涵盖了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以及平台服务等,提供的内容是免费移动信息服务终端等,其特点是能够吸引更多客户参与其中,让农民用户能够获取更好的农资服务体验,其主要代表网站是:农管家和191农资人等。
2 现有营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渠道分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农资销售中,还存在很多其他的影响模式,包括,零售和批发等模式,分散于乡镇,农村或者h城当中,种类多,数量多,分布广而分散,管理上难度大,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销售网点乱
农资企业为推动农资产品的销量提升,他们往往将产品批发销售到各地的经销网点,而各销售网点又往下继续发展,甚至发展好几层销售关系,这就造成了管理混乱的局面。
2.1.2 产品名目乱
虽然国家在管理农资产品方面,已经设定了很多的标准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农村农资市场当中,由于管理难度大,范围广,市场混乱,一些企业开始钻市场的空子,出现了一物多名,一药多名的不良现象,让整个农资市场与目混杂,管理混乱。
2.1.3 销售价格乱
很多农资商品由于农民的鉴别能力不强,产生了同样产品在销售中差价很大的情况,出现了严重的销售差异,缺乏充分的监管。
2.1.4 市场监管不严
这主要表现在偏远农村地区,销售农资产品的渠道不够规范,管理不严,监督不力,为一些投机经营者提供了机会,销售农资产品的渠道和方式较多,甚至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农资产品销售。
2.1.5 概念营销乱
各种农资产品广告多样化,主要是存在虚假夸大的现象,最终农民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给农资市场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2 农资电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电商与农资的结合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在一些地区的发展融合中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其优势在于:中间环节少,流通成本低,符合商品流通规律,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2.2.1 农民传统赊销习惯与电商模式严重不符
农资赊账问题较为严重,这不仅体现在传统农资市场,在农资电商市场中也面临着同样的难题,由于一些农户习惯于赊账购买农资,收账成为销售经营点所面临的难题,这给农资电商的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应当找出新的办法进行解决。
2.2.2 农民网购习惯需要培养
由于农民普遍文化程度较低,购物习惯多来自于传统的农资市场购买,网络农资市场属于新兴事物,农民对其还不够了解,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宣传,让农民能够正确的认识农资网购,并接受这一农资购买形式,从而发展农资电商的客户资源。
2.2.3 电商化与传统渠道存在利益冲突
对比来说,传统农资市场销售网络和价格体系较为完善,中间渠道和环节较多,而电商农资的中间环节少,价格低,这对于传统农资市场形成了极大的冲击,如果农资电商广泛发展,那么,传统农资市场的销售将急剧下滑,甚至无法继续生存。
2.2.4 农资产品的技术服务与售后服务保障
由于农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还需要技术支持,那么,一站式的服务将带给客户更好的服务体验,这也就意味着销售网点的优势较为明显,而农资电商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引导和沟通,做好线上线下的网络服务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农民。
3 新型营销模式
当今社会,互联网已经全面深入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对于农资产品的销售来说,能够与互联网相互融合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如何打造更好的农资电商销售模式也是亟需探索和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发展农资产品电商模式方面,应当找准市场突破点,逐步推进,让市场逐步打开,给农民接受电商模式的时间和适应的过程,从而最终带动农资电商的全面发展。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应的引导,目前的一些服务型农资电商发展效果并不理想,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促进其能够更长远的发展。笔者的观点是:“互联网+农化服务”这种新型化肥企业营销思路对于农资电商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引导性,如何将其充分融合到r资电商模式当中,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其多样化的功能。
示范项目展示功能。平台展示方面需要能够展示出更多的示范项目,让农民真实的看到效果,在线下组织相关的实地考察和餐馆活动,从而带动线上活动的发展。
要有解决方案提供功能。由于农资市场管理混乱,农产品同质化严重,这在农资电商发展方面,还需要强化企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突出自身核心竞争力,让农民对于产品有更好的认知,从而建立和强化农资产品品牌,最终带动农资产品的销售,促进农资企业收益上涨。
快速准确的响应功能。对于农产品来说,在具体应用方面存在一定的作物种植周期问题,针对周期中出现的多方面问题进行及时预防或者响应,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强化农民对于农资电商的深入认知,例如:农作物病虫害问题,电商平台可以建立响应机制,为农民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因此,农资电商平台需要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为农民客户提供更加专业及时的服务,从而提升农民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 结束语
农资电商模式是农资产品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优势在于:中间环节少,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专业化,那么,在进行这一模式的推广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让电商模式能够吸引农民,带动农民参与其中。“互联网+农化服务”营销模式是我国农资市场的重要目标,能够有效打破传统农资市场的禁锢,解决更多的农资市场问题,从而促进农资市场有序管理,让化肥企业能够实现升级,更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农业营销计划范文4
论文摘要: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令人担忧的现状与农村教师群体内部结构:队伍缺编、年龄老化、性别失调、学科矛盾突出和学历低下密切相联。
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里,“教学匠”现象是司空见惯,现阶段揭示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部结构因素,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个体成为一名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以及教师群体为争取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的努力过程。换言之,教师专业化包括教师个体专业化和教师职业专业化两个层面。[1]这一界定强调教师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上升的动态过程,而不仅仅是一种结果。现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是怎样?
(1)教师数量多,2004年我国农村教师的总量占全国教师总量的55%左右。[2]农村中小学教师起始学历低,专业能力不强,专业知识更新缓慢,教学技能技巧不能适应已变化的教育实践;仍然主要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师角色,角色扮演陈旧;教育薄弱,教育课程流于形式,脱离实践;教育时间短,指导学生不足。
(2)更严重的是,教师专业意识低下。有人曾就教师专业化问题做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把教师工作当作一项职业的占50.2%,当作一项专业的占3.1%,当作一项事业的占46.8%。[3]上海、湖南、宁夏三个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越是发达地区的教师其事业感越强,越是贫困地区的教师其职业感越强,但无论是发达地区还是贫困地区,教师都缺少专业感,缺乏教育的专业知识。
综观事实,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令人担忧,但无可回避。所以探求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影响因素,成为当务之急。
二、影响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内部结构因素
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凸出,主要表现在:
(1)教师队伍严重缺编。调研表明:2004年,贵州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达216万人,全省农村小学师生比例为1∶28.13,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20.13;全省初中师生比例为1∶23.13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1∶19.14。如:安徽省淮北大部分地区和江淮一部分县由于农村中小学教师缺编严重,小学、初中师生比例超过了1∶35,其省内许多农村学校甚至于出现了近百人的超大班。湖北监利、天门、孝昌三县教师缺编8500人,致使一些乡村初中班学生数额最多达130余人。特别是在一些国家级贫困县、省级贫困县,教师缺编情况更严重[4]。国家设定的师生比例存有一种明显的城市本位的倾向,忽视或漠视了农村交通不便、人们居住不集中、农村学校规模小等具体客观现实,有意无意地加大农村教师的工作负担。教师专业化在本质上强调的是成长和发展的历程,教师的态度、价值观、人生观都需要通过不断进行自我调整、规划,才能不断充实自己,来迎合专业动态发展的特性。因此教师在疲于完成教学任务之余,用心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准还存在一定的难度。
(2)年龄结构不合理。我国农村教师与“国家户口”、教师终身制联系在一起,教师成为“吃皇粮”的国家干部,没有特殊原因一般是不能辞退的。近年来,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等诸多原因,义务教育阶段学龄人口出现了低峰,导致师资需求下降,很多地区农村小学几年没有进新教师。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引进新的教师更多考虑与高考升学更密切的高中。另外,农村教师待遇低下致使教师队伍分化和外流,农村中小学老师主要是骨干青年教师,流往东部沿海城市或者层层拔高到城镇初中、高中学校。这样教师“进不来,却流出去”的单向流动模式使得农村教师群体中出现了年龄老化和断层的现象。2004年对山东省4个市的12460名农村中小学教师年龄统计结果表明:46岁以上的小学教师占总体的比例近40%。[5]
(3)教师性别比例失调。在中小学教师队伍里,从事教师职业的女性比例明显高于其他职业。据调查:辽宁省2004年全省女教师整体比例接近70%。[6]女性在社会中被期望温柔贤惠,以家庭为主;男性在社会里被期望勇敢执着,以事业为重。在现实社会中,女性工作的同时需要比男性花更多的精力投入家庭,不可避免的影响教师专业的发展。另外,“任何职业一旦被视为妇女职业后,便被视为不适于男性。”[7]女性职业的地位往往较低,因而教师专业地位也受到影响。
(4)学科结构矛盾突出。音、体、美、英语、信息技术等短性学科教师相当缺乏,在湖南、河南、陕西、贵州和云南等地进行的一个实证研究表明:57.7%的农村学校缺乏信息技术教师,57%的学校缺乏英语教师,54.7%的学校缺乏音、体、美教师。[8]学科结构失衡,必然会在局部范围内抽调教师顶替,而顶替的结果使一些学历合格的教师在兼教的科目上变成了不合格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面临着科学技术的综合化和教育的社会化以及教育、科研一体化的趋势,要具有综合的知识结构。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赖于教师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来赢得社会认可。
(5)学历达标率高与实际教学水平低下矛盾明显。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和实施,农村中小学的学历合格率迅速提高,截止到2001年,农村小学和初中专任教师的学历率分别达到了96.04%和84.74%。[9]从数字看来,教师学历水平基本达到国家规定要求。但数字背后,教师的学历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第一学历为中专或以下的教师主要是通过自考、电大、函授、党校和远程教育等若干次非全日制教育方式获得,与城镇全日制第一学历相比较,差距明显。同时,针对教师学历达标进行的各类培训在质量保障上尚有缺陷,这种“有学历无水平“的情况,造成了实际农村教育合格教师的欠缺。
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群体自身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以赢得社会对教师的专业地位的认可。“有效的学校学习需要良好的教学,良好的教学需要在指导学生学习中能作出判断的专业化人员”。[10]分析影响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结构因素,寻觅有效的解决策略,借此构建良好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部环境,克服不利因素,推动教师专业化向更高层次前进,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 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81.
[2]王勇鹏.论当前农村教师专业化的困境.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05,(11).
[3] 钟佑洁.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现状与对策.湖南教育,2003,(13).
[4][5] 庞丽娟,韩小雨.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及其破解.教育研究,2006,(6).
[6] 李志雄.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成因探析.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3).
[7] 林清江译.[英]班克斯.教育社会学(第四版).台湾:复文图书出版社,1990:192.
[8] 王一涛.农村师资的困境与出路——基于y县的个案研究.教育发展研究,2007,(9).
农业营销计划范文5
[关键词]财政支农;规模;结构
一、美国财政支农的项目
美国的财政支农分为八个部分,分别是农村发展、食品、营养与消费者、食品安全、自然资源与环境、市场营销与调控计划、科研、教育与经济、农场与海外农业以及其他方面。
1.农村发展方面主要包括农村公用设施的建设和维修,如农村的电气、电信、电话设施、农村的远程教育与医疗、农村的垃圾处理、农村的社区发展等等。
2.食品、营养与消费者项目是目前美国政府支出的最大的项目,主要负责全美的国内营养计划,食品券计划、儿童营养计划、妇女婴幼儿专项营养补充计划、农产品援助计划、食品捐赠计划等项目。最初,食品、营养与消费者的项目支出主要是为了解决美国过剩的农产品,到后来才逐渐的增加了一些福利成分。同时尽管这项支出归于农业部的预算,但实施对象人不仅仅是农村居民,还包括城市的低收入群体,此外,对老人、妇女、儿童还有专项支出。
3.食品安全是美国近年重点投资的一个领域,主要任务是保证国内外公众的健康。主要的工作由美国的食品安全检验局负责,工作主要包括联邦食品检验、实验室服务(主要用于科学实验以支持检验工作)、工厂自动化和信息管理(为众多的工厂提供自动化技术和信息,同时通过远程通讯提高广泛分布的检验人员的通讯水平,以便及时了解各种有关的信息)、对州拨款(是指食品安全检验局对州际检验计划进行复检,确保州际检验标准符合联邦政府的标准)、现行使用费和信托基金(食品安全检验局对定期检疫和在节假日进行的检疫服务收取使用费,以弥补部分成本费用).
4.自然资源与环境是政府为了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投资。主要通过自然资源和环境计划来实现。其中包括对资源的保护和开发、自然资源的保护、水流域的调查与规划和防洪活动、农地保护计划、环境激励计划、野生动物栖息地激励计划、湿地保护计划等。目前自然资源与环境是美国政府的农业支出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2002年的新农业法中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支出增加了。
5.市场营销与调控计划,该计划的目的是适应美国农产品在国内和国际市场的营销需求,确保动植物健康及提高市场竞争力,为美国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带来共同利益。它通过管理一系列旨在提高市场营销和农产品分级水平的计划,促进竞争、有效的市场环境的形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共同利益。
6.科研、教育与经济,该项投资主要负责有关的农业科技研究、推广与高等教育、经济分析和统计相关的生物学、物理学、社会科学知识的研究和传播。主要的负责机构有农业研究局、州合作研究、教育与推广局、经济研究局和国家农业统计局。其中农业研究局提供农业信息,进行科技开发,为解决国际范围和国内高度关注的农业技术问题提供帮助。经济研究局是美国农业部内最主要的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任务是通过研究,为农业决策提供科学的经济实证依据。州合作研究、教育与推广局的主要职责是在广泛运用的国家农业研究、推广及高等教育体系内建立联邦与州间的联系,负责多学科性的研究和推广计划等。
7.农场与海外农业,这项支出分为两个方面,即农场方面和海外市场的开拓方面。农场方面主要指政府对一些农场的资金贷款援助。海外市场的开拓主要是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国内的剩余农产品而致力于开拓国外市场的投资。其中美国的海外市场的开拓是美国农业支持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美国为了提高本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稳定国内的农业生产和农场主的收入,每年对此项投资规模巨大,具体项目在介绍美国的投资结构设计时再介绍。
8.其他项目,主要包括美国农业部每年的各种活动支出。
二、美国财政支农的规模和结构
2000年美国GDP达到99634.67亿美元,其中农业GDP为1594.15亿美元,第一产业约占1.6%.美国2000年对农业的总体投资(仅包括美国政府方面的,不包括私人和企业的投资)达到了900.51亿美元,占农业GDP的56.49%.由于美国的农业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不到2%,如果平均到每个农业人口上,数量是非常高的。用OECD组织的单位专业农户PSE等值来衡量,美国2000年的单位专业农户PSE等值达到了20000美元,在世界上仅次于日本(日本2000年的单位专业农户PSE等值是30000美元).因此,美国对农业的支持是非常大的,而且这种支持和投资力度一般都比较稳定,投资数量、投资方向都由各时期的农业法规定,政府农业部只能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执行政策,因此,美国对农业的投资一般不会出现大的波动,而且由于很多项目都是连续几年(一般美国一部农业法的管辖期间为5-6年)实施,对各项目的投资既持续又稳定。
以上是美国2000年对农业的总体投入情况,在分析美国农业投入结构时,可以发现美国的农业投入结构具有独特之处。
三、美国财政支农的特点
(一)美国对农业投入力度很大
美国对农业的保护和支持从上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随着美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对农业的投资不断扩大,体系日渐完善,已经对农业、农民和农村建立了严密的收入安全网,以确保美国农民的收入不低于城市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
(二)联邦政府是美国对农业投资的主体
美国政府分为联邦、州和地方三级。虽然美国州和地方有独立的财政预算权,但在农业投资上,联邦政府占主导地位。美国几乎所有的补贴,以及大量的跨地域、跨流域的农业基本建设工程和环保项目都由联邦政府承担。美国成立了农业政策性公司,专门执行国家的各项农业政策,其费用和支出均由联邦政府承担。如农产品信贷公司、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等政策性公司承担联邦政府的各项支农任务。农产品信贷公司负责为美国农业部农场服务署的农产品计划、农场服务署与自然资源保护局的保护计划,以及海外农业局的出口计划提供资金。
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农产品信贷公司进行的农业投资占总投资的39.03%.其他的通过联邦农作物保险公司投资的农作物保险支出2000年占农业总投资的1.96%,仅这两项美国联邦政府的支出就占总投资的40.99%.因此,美国的农业投资联邦政府是主体,一般联邦政府的投资都超过了50%以上。中央政府投资占主体的现象最大程度的保证了农业投资的稳定性。
(三)市场流通环节是美国投资的重要环节
由于美国农业高度发达,农业生产率极高,产品常年大量过剩,而不得不实行休耕政策,控制农产品的供给量。因此,美国政府对农业生产环节投资不多。相反,一方面为了促进农产品的销售,另一方面为了给社会公众提供健康安全的农产品,美国对农产品的流通环节投入较多。从2000年美国农业投资的情况看,对流通环节投资达到263.04亿美元。而对生产环节的投资仅为101.93亿美元。这种投资结构是由美国农业发展的阶段和农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决定的。从流通环节的各项投入看,其中对农产品计划的投入最大,2000年的投入达到195.48亿美元,占市场流通环节投入的74.32%.其次是海外市场开拓,2000年投入51.9亿美元,占19.73%.其他的食品检疫、包装、营销总投资为15.78亿美元,占6%.从这个投资结构可以发现,美国投资的重点在于帮助农场主生产后顺利的出售,同时又得到合理的收入,如价格支持与营销贷款、差额补贴贷款、购买与销售支出等。食品检验、检疫、营销方面的支出则主要是为保证消费者得到安全、健康、方便的食品,提高消费者的福利,同时也提高美国农产品的质量。而海外市场开拓支出则主要是为了扩大美国农产品的出口,增加国际市场占有率,缓解国内农产品大量过剩的压力,为国内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发展机会。2000年,美国联邦政府用于支持农产品出口的资金约为64.74亿美元,占总投资的7.19%,其中45亿美元用于农产品信贷公司的出口信贷担保计划,4.94亿美元用于出口促进计划,900万美元用于市场准入计划。同时,美国农业部根据第480号公法对外国食品捐赠计划还提供9.87亿美元。到2002年的新农业法中对促进农业出口的投资又有所增加。其中为促进美国农产品出口的项目包括市场准入计划、国外市场开发合作计划、出口贷款担保项目、促进对新生市场的农产品出口、对特定作物的技术援助、生物技术和农业贸易项目等。由于美国对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视,美国农产品的出口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目前美国农产品的25%用于出口,2001财政年度,美国的农产品出口额高达567.1亿美元,是1970年73亿美元的7倍多。从世界市场的份额上看,美国农产品占有很高的比例:小麦出口占世界市场的45%,大豆出口占34%,玉米占21%以上。
相对本国投资项目而言,美国对生产环节的投资不大,但和其他国家的情况比较,美国对农业生产的投入还是很大。2000年美国对生产环节的投入为101.93亿美元,投资数量最大的是农村公用设施建设,为38.19亿美元,占37.47%.这些公用设施建设投入主要是对农村的一些社区的设施建设、农村的电气、电信等的投资、对农村水和垃圾的处理等等,目的在于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给农村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农场贷款与拨款项目投资30.13美元,占生产总投资的29.56%.这些贷款与拨款由农场服务署实施,目的是资助那些处于创业阶段的小农户,使他们能够有机会获得自己的农场或者保持现有的农场。作物保险计划是为生产者提供10-15年期的地租补偿,以使高度侵蚀的农田和其他环境敏感性土地退出生产,保护环境。2000年为此项目投入15.96亿美元。作物保险计划是为了帮助农业生产者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损害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帮助农场主减少灾害的损失,及时恢复生产。作物保险计划投入17.65亿美元,极大的帮助了农场主抵御自然灾害。
(四)美国农业投资的主要形式
美国对农业的投资大部分都是以各种项目、计划的形式进行的,如各种农产品计划、食品券计划、儿童营养计划、农作物保险计划、土壤保护储备计划、农地保护计划等。这些计划或项目的好处在于,对每一项支出都有明确的目标,投资一般都比较连续和稳定,并且项目极具可操作性。在项目或计划的实行过程中容易实施过程监控,政策效应比较明显。而且这些项目或计划一般都在美国各时期的农业法中进行了详尽的规定,操作或执行中只能以法律的框架为依据,不能随意的进行项目或计划的修改,减少了项目执行中的随意性。
以上是美国财政支农的一些特点,这些特点对我国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四、美国财政支农对我国的启示
(一)必须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我国从2004年左右开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并且把农业作为党的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也出台了很多的支农政策,如取消实行了几千年的农业税,出台了粮农直接补贴政策、农机补贴政策、良种补贴政策等,极大的促进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但是与美国相比,我国对农业的投入还远远不够,仅仅是把长期实行的扶工抑农的政策调整为工农并重而已,按照OECD的PSE值来看,我国对农业生产者的PSE值刚刚从负值接近于0.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弱质性会越来越突出,因此,今后,必须借鉴美国经验继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二)对农业的投入必须法制化
美国农业的投入之所以能够稳定而可靠,主要一个原因就是美国的农业投入是以法制化作为保证的,它不受时间和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使美国农业投入稳定又持续,这也是美国农业能够长久保持世界第一的原因之一。而我国对农业的投资还没有建立法制化的管理方法,随意性较强。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当农业出现危机了,国家和政府才开始重视农业,加大投入力度;当危机缓和了,对农业的重视程度也就相应降低了,从而导致我国农业的发展波动较大,损害了农民和国家整体的利益。美国的农业投入法制化应该对我国下一步的财政支农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投资力度
从美国的投资结构看,市场流通、开发海外市场是美国财政投入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农业已经结束了短缺时代,进入了受市场约束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扩大农产品的需求,规范农产品市场是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方面。而我国目前对农业流通环节的投资主要是粮食储备补贴,而对于产品产后的运输、检疫、包装、帮助生产者寻找销售市场等等投入很少。加大对农产品流通环节的投入是我国提高农民收入,保护农业生产者利益的主要着眼点之一。
(四)适当上移农业投资主体
农业投资由于具有强外部性、高风险性,一般地方政府都不愿意对其大量投资,不仅如此,地方政府还经常挪用中央政府的农业专项投入。据统计,我国对农业的投资大约有30%左右不能落实,而问题就出在地方政府身上。所以,美国等其他国家都是以中央政府作为农业投资的主体。为了提高我国农业投资的效益,我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适当上移支农主体。
农业营销计划范文6
1.1小规模经营与不断改善农产品品质、确保农产品安全和提高农业效益的矛盾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农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告别了农产品短缺,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然而农产品存在着优质率低,远远满足不了国内外两个市场的要求。同时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农产品商品率低,效益差。这就要求我们应加快改良品种,培育优质高产专用新品种,发展精深加工业和集约化生产。目前发达国家农产品的深加工率为40%,而我国农产品粗加工率为40%,精加工率不足20%;发达国家种养产品加工成食品的比例都在39%以上,我们仅为2%-6%。
1.2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起步晚,尚未健全。卖粮难,农民不找市场找县长的现象时有发生。应鼓励建立各种中介组织和专业生产协会,培养农产品经纪人,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民提供各种信息和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保障农民合法利益的实现。
1.3满足农产品需求与保持生态环境的矛盾
长期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了增加农产品数量,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而忽视了对生态的保护,向荒山要地,围湖造田,牧场超载,导致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严重。同时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和环境保护工作不协调,我国江河湖海近海大气及农业环境污染也十分严重,使原本脆弱的生态问题变得更加突出。因此,新时期我国农技推广的重点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农业安全与增效技术、农业生态环保技术。要搞好新时期我国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就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的推广员,通过他们高效率的劳动,才能把科学技术送到千家万户,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
2、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技巧
2.1掌握和运用农业推广经营服务的程序
农业推广经营服务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农业推广活动,在充分了解农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基础上,科学决策,并合法经营。为此,一是要认真分析市场环境和拟推广地区农民个体的兴趣和需要;二是要在细分市场中确定目标市场,采取适当的营销方法占领市场,取得较大份额和最好的经营效果;三是要选择市场定位战略,合理有效参与市场竞争;四是要制订合理的农业推广营销组合,以整体战略参与市场竞争;五是要从多种可供选择的经营方案中,选定一种比较满意的经营方案实施。这些程序关系着农业推广经营的成败,一定要认真执行。
2.2以优质名牌产品吸引顾客
农业推广经营的产品主要是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优质名牌产品标志着其在各类产品中处于领先地位,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居行业前列,具有较高的市场竞争力。此类产品的质量、名称、商标、标志、价格等方面不仅能做到对消费者最实惠、服务与满足,增加收入,而且可以占领市场,为经营者带来利润,还可以抵制假货防止劣产品扰乱市场,坑害农民。
2.3灵活利用价格竞争,提高经营效益
价格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主要手段,要学会运用价格竞争,提高经济效益。农业推广经营由于其不同的经营内容和方式,其定价策略则有较大的差异,其总体定价目标应该遵循以追求利润最大化、维持推广部门生存、保持价格基本稳定以及保持良好的分销渠道等为目标。具体定价时,一是要针对不同产品类型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二是要针对不同地区采用不同的定价策略;三是要依据不同对象和心理采取不同的定价策略。如针对传统农用生产物质和农产品,其产品价格一般比较稳定,随年度和季度稍有差异,甚至可采取折扣让价策略;如针对新的农用物资和农产品,开拓市场之初可采取价格定得很高,短期获得高额利润;也可将价格定得很低,甚至低于成本,以便使产品迅速渗透进入市场,打开销路,薄利多销,也不会引起竞争。但如果产品产销比较稳定,可以在新产品上市初,采取对买卖双方都有利的满意定价法策略。
2.4加大广告策划和宣传力度
商品广告是沟通产销,传递商品信息,指导消费的重要工具。要明确做广告的目的,选择好广告媒体设计和传播地区,确定好广告内容。农业广告不应过分地标新立异,可以直截了当地把商品及其功效告诉消费考,使其一目了然明确商品概念,了解功效、购买地点、价格范围等,加快产品的商品化。
2.5培养技能过硬的营销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