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心理辅导方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学校心理辅导方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范文1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来,要不断探索并掌握适合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作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和疏导者,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大学生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特殊群体,现今大学面临着很多的心理问题,高校辅导员要全面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这样才便于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学生由于正处于青年往成年过渡的转折期,他们的求知欲和自我意识强,个性正逐渐形成和定型,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心理发展也尚未成熟,因此在一些复杂问题面前,还是会表现出幼稚和片面,产生一些矛盾心理和心理障碍,如果不能及时排解,最终会导致心理疾病。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高校能否培养合格的高素质人才。因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一、提高高校辅导员自身素质,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方法和渠道

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明确学生的教育培养目标,要热爱辅导员工作,责任心强,工作作风好,严于律己,是辅导员教育学生的立身之本,只有不断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不断在工作中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正确分析工作中所遇到的学生心理障碍问题,对症下药,成功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辅导员加强心理素质修养的同时也要具备高尚的情感,努力追求心理美,要热爱每个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乐观向上的心境,辅导员的心理品质是对大学生最好的影响。作为最基层的学生工作者,在知识结构上,除要懂得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美学、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要接受对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了解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兴趣、专业能力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性。这样,辅导员可以对不同的事情做出相应的反应,从而使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工作更有针对性。

二、要了解学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了解学生是关键。如果不了解学生们有什么共性困惑,不清楚有哪些存在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便无从谈起。了解学生,首先要对学生整体有一个全面把握,对学生的共性问题有清晰的认识,如对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学业问题、过度沉迷于网络的问题、对感情的困惑问题、对人际关系相处问题、就业问题等。把握好共性问题的同时,还要重点排查有特殊心理问题学生。在新生入学之时,辅导员就要认真了解学生,可以通过新生军训、学校体检结果、和学生逐一谈心、可以通过学生干部及宿舍长了解每位学生的基本情况等,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心理健康档案的建立,要尽可能详实,要结合学生的日常表现及谈心情况,对特殊学生要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与跟踪观察。

三、制订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利用共性问题分类进行心理辅导

当前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一些是属于共性的东西,如新生适应问题、大学生感情困惑问题、就业压力问题等,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心理问题共性特征可以制订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使同学们能够正确认识心理压力,正确面对挫折,防患于未然。

四、进行多种形式的情感交流

1.与学生进行面对面谈心。辅导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便利条件是平时和学生接触较多,解决心理问题的方式也比较多,其中谈心尤为重要。通过谈心,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敞开心扉,将心中的郁闷、不快一一倾诉,从而使心情释放。辅导员通过学生的倾诉也能更进一步了解学生心理症结所在,对症下药,也可以从学生的言谈举止把握学生性格及心理现状,对学生的问题把握较为真实,并能立即感知谈心效果。面对面的谈心可以选择不同的地点。选择的地点要尽可能地使学生放松和辅导员产生亲近感。

2.网络也是做学生的心理辅导一种便捷的方法。有些学生不愿和辅导员面对面的交流,面对面谈心的时候并不会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辅导员,而网络恰好提供了一个学生和辅导员老师对等交流的平台。辅导员可以利用QQ、短信、邮箱、博客等网络工具和学生在网上匿名交流。这样增强了学生的隐蔽性,有利于其将心中所想真实地告知老师。在这里学生可以责问辅导员,也可以尽情宣泄苦闷及不满、寻求帮助。面对这样一个完全暴露的心灵,是辅导员进行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的大好时机。在对学生进行耐心引导的同时,辅导员应注意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可以借机向学生灌输在日常教育中学生听不进甚至抵触的教育内容。

五、加强与心理问题学生家长的沟通

家是温馨的港湾,学生出现不同类型的心理问题,有很大一部分与家庭背景有关。有些家长比较熟悉学生,但有些家长由于孩子从中学到大学一直不在身边,学生有什么心理问题也不愿与家长深谈,以至不了解自己孩子现状,学生已出现心理问题家长却还一无所知。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可以和家长联起手来做学生工作,如果学生的心理诱因在家庭,家长了解学生现状,进行自我反省,改变家庭氛围,多给孩子以温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建立信息员制度,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范文2

关键词: 新形势 高校辅导员 学生管理方法

1.引言

当前,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高等教育和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同时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挑战。在新时代的新形势下,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必然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管理能力,以跟上新形势的步伐,以适应新的要求,解决新问题,取得新成效。

2.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目前,辅导员需解决的学生工作的新问题包括:

2.1大学生群体变化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大多是在较好的经济条件下,以及父母的各种宠爱下成长起来的,大多没有经历过苦难,在思想和行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尽管存在“成人感”,但是有时候缺乏必要的生活自理能力;表现积极的背后往往显得急功近利;虽然渴望成功,但缺乏心理准备;虽然快乐和享受生活,但缺乏拼搏的精神;表现往往幼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一定的责任感。大学生心理素质相对薄弱,许多调查显示,有相当部分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并且比率逐渐增加。

当然,当代大学生具有明显的优势。他们越来越多地强调主体性、独立性、竞争性,自我意识、思维活跃、创新力和创造力也很强,更注重自我价值和利益实现的可能性,对于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日益认识到民主、公平、合理的重要性。

2.2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随着高校扩招的实行,高等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另外,扩招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传统的单一校区逐渐被多个小区所代替,多样的校园性也造成学生的多样性。同时,扩招引起的学生教育管理问题相当严重,越来越多的大学城、学生社区的出现不得不改变传统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致使学生宿舍与学校的脱离进一步加剧。

2.3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

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越来越强的求知欲望被激起,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也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互联网及手机的大量使用,及时方便快捷的信息传递、传播分散点多、交互性强、流量大、管理复杂都给高校学生管理者提出新的挑战,同时也影响着大学生信息接收方式的转变。如何有效引导大学生利用其中积极的因素,而规避其中消极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是说,如何从网络中吸取精华,而抛弃糟粕,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接班人的重任就义不容辞地落在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身上。

3.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状

3.1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

随着高校学生的不断进步,出现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主能力的问题就不可避免地增加了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为了保证高校学生健康积极成长,辅导员经常呈现超负荷工作状态,由于学生众多而难以管理,往往辅导员承担多个管理和行政工作,忙于奔波学生的事务处理。

3.2管理手段应该符合新形势的发展。

正如上述分析所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的生活空间变得更为广阔,越来越凸显社会化,管理难度也相应增加。这样就必须采取新的手段,以适应高校学生的心理变化,以及进行相应的及时有效的思想交流。这需要从以前的传统的单一的正面灌输和简单的行政管理手段向多样化多方面的立体思维转化,同时要求辅导员进一步开展关于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

4.在新形势下工作的特色和新方法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有机结合起来。要在新形势下发扬传统,并不断创新工作方法。这里我们介绍两个好的方法:一是小辅导员制度,二是依托网络信息技术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4.1小辅导员制度。

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开拓创新,大力发展小辅导员制度,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传统教育体制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特色,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采用了小辅导员制,配合搞好新生入学教育。

由于学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多,辅导员的工作压力和劳动强度可想而知。为适应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需要,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推进思想政治工作。在高年级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中招聘小辅导员,要制订一系列小辅导选拔、工作考核及评优办法。

小辅导员任期三个月(新生入学教育考察期),负责新生班级的入学教育工作。上任后,他们要认真配合新生年级辅导员的工作.切实开展好入学教育、积极引导新生专业学习、党团建设、文体活动、宿舍文化等活动,如接新生和新生的入学教育活动等。期末,学校根据各位小辅导员的工作表现情况,评选优秀辅导员。学生管理学生的方法更有利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更有利于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供及时、有效地进行指导与服务,有针对性地帮助大学生处理具体问题,帮助新生培养良好的品质。这一举措发挥学生干部的助手作用,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才干、增长素质,同时又有利于促进新生班级优良学风、班风的形成。

4.2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体现出信息技术特点。

当今世界已进入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与时惧进,重视和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切实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影响力和管理效率。在这方面,我们采取了如下方法:

第一,提高辅导员队伍的信息素养,全面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努力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设开发学生网络管理系统,更好地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减少琐碎事物对辅导员工作的困扰;建立思想教育的“红色网站”,加强网上教育的力度;广泛开展网络活动,形成思想教育的网上网下联动;加强网络管理,促进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地使用网络;加强对网民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咨询。

第二,着重发挥校园网络的辐射作用,做好主要阵地的正面宣传工作,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的建设。利用网上正面教育方式,积极引导网上舆论,提高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判断与识别能力,使校园网“主旋律高昂,格调高雅,正气抬头”,真正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平台。要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校园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校园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以为学生办实事为校园网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切入点;以探索新途径、新办法为加强校园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突破点。

第三,依托先进IT技术手段,建立信息交流、传递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我们申请了中国移动飞信,可以及时把最新的讯息直接发到某一学生群体的手机上,如:团干部群组、学生会群组、班长群组等,实现指定范围内的短信群发,保证各种工作布置、会议通知、活动等的及时上传下达。腾讯QQ是学生中最热中的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方式之一,因为我们建立了QQ群,针对不同群体创建了新生群、年级群、毕业生群,以给学生提供就业信息、温馨提示、生活、学习指导等,以及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辅导、指点、沟通等,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工作交流、思想沟通、信息互通。我们还申请了百度贴吧,通过网络的专属论坛,引导学生正确的舆论导向,扬正气、树正声,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我们还建立了新浪UC,请专业任课教师直接对某个学生和某些学生进行语言沟通和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外语学院的学生,通过这交流平台可以实现跨区域的学习探讨和交流。

5.结语

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要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点,同时还应该科学地探索新形势下的教育方法,不断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和渠道。利用好网络信息化发展迅速的特点,搞好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不断发展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以期赶上新形势,适应新要求,在学生工作中做出成绩。

参考文献:

[1]刘礼明.21世纪高校学生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应答[J].高教探索,2005,(6).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范文3

“心理辅导”是20世纪末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作为德育工作方式的补充手段,“心理辅导”工作应成为现代学校的一个标志。把“心理辅导”纳入德育工作之中,这是学校教育发展的要求。

一、“心理辅导”是“德育”工作方式的补缺

“心理辅导”又称心理健康咨询。它的主要方法是在一种新型的建设性的人际关系中,学校的老师根据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给学生以合乎需要的协助与服务,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认识周围的环境,根据自身的条件确立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生活目标,培养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自行克服障碍的能力,帮助他们在学习、生活及人际关系等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对社会的适应能力,逐渐使其行为与社会的要求相吻合。

“传道,授业,解惑”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其中“传道”“解惑”工作与我们今天的“德育”“心理辅导”工作的目的基本一致。目前,在学校的教育工作中,相对传统的德育工作而言,有些教育工作者对“心理辅导”的目标,途径,作用等,远没有像前者那样熟悉和了解,原因是“心理辅导”工作目前还尚未得到普及,对做“心理辅导”工作的方法和技能也没有完全掌握,这除了需要补充相关知识之外,还有一个认识问题。那么,“心理辅导”在学校教育工作中究竟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应该说学校的“心理辅导”和“德育”工作的对象都是学生,它们的基本职能都是“育人”,而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上,“心理辅导”有着自己的特点。心理辅导者比较关心学生的动机,情感,兴趣等个性方面的发展,特点是容纳并重视学生个性的差异,注意发挥学生的自主精神,强调依靠学生自我探索来解决面临的问题,最终实现育人的目标。这些特点使得“心理辅导”可以成为学校德育教育工作有力的配合和有益的补充。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德育”和“心理辅导”结合起来进行是完全可行的,这种结合既不是使用传统的德育方法解决学生一切心理问题,也不是要用“心理辅导”来取代德育工作,而是要充分发挥两者在统一“育人”活动中的独特作用,通过不同的途径去实现共同的育人目标。

二、“心理辅导”与“德育”工作方法的区别

尽管“心理辅导”和“德育”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但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心理辅导”和“德育”工作各自的独特之处具体表现在:

1.观点不同。“心理辅导”工作和“德育”工作都是针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者一般把学生当作塑造的对象,把自己看作“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德育工作中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权威;而心理辅导者则把学生当作需要帮助的“当事人”,把自己看作是能提供帮助的协助者,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是学生的“参谋”和朋友。

2.工作内容不同。“心理辅导”与“德育”的内容存在着交叉关系,在一些基本道德范围,如在社会公德的教育上,在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有着共同关心的问题。除此之外,它们还有着对方包含不了的东西,如心理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学生个性品质中的有些内容不属于德育工作的范围,德育工作一般不能解决纯属心理卫生方面的问题;而心理辅导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了解学生的心理现状,采用适当的办法来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达到其行为纠偏的目的。

3.工作方法不同。“德育”的工作方法很多,常见的有:宣传教育法、分别谈话法、正负强化法、提供榜样法、实践锻炼等。心理辅导的方法有以了解学生为主的观察测试法、自我描述法、沟通分析法和以影响学生为主的行为矫正法、角色扮演法、生活技巧锻炼等。心理辅导的许多方法在传统的德育工作方法中较少使用。前面谈到的几点区别只是相对而言,其实在“心理辅导”和“德育”中彼此的方法是可以互补的。随着教育领域的改革,教师的德育观念正在更新,学生在品德形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广大教师的尊重,德育工作的面貌也由此大为改观。

三、“心理辅导”对德育工作有着积极影响

心理辅导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到的积极影响不可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辅导”进一步完善了“德育”的内容。学校的德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法规等行为规范教育,旨在为国家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德育内容注重的是社会对个人的政治,思想,行为规范方面的要求,但对于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基本层次的问题,如:人际交往问题、处理同异性的关系问题、如何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问题、如何调整情绪状态的问题、如何发挥个人的主创意识等问题,缺少解决的办法,而这些问题却实实在在地存在于学生的生活之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对于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的方法来解决。因此,“心理辅导”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的目标和内容,它使德育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2.“心理辅导”为有效实施德育创造了条件。一个学生接受正常教育的前提是要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基础,“心理辅导”能为有效实施道德教育提供良好的心理背景,打好心理基础。学生要形成良好的品质,他必须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具有一定的责任心,能够正常与他人交往,能正确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不能具备这些条件,他就失去了接受道德教育的重要条件。心理辅导要让学生学会自我调整,正确选择生活目标,正常施展自己的才能,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的人。假如我们的学生缺乏日常社会生活这样一些基本层次的做人本领,则他们的政治方向、道德品质会因缺乏坚实的心理基础而终究落空。

3.“心理辅导”为提高“德育”效果提供了新的途径。“心理辅导”作为学校德育工作又一途径,促进了德育工作的开展。

首先,在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必然会促使我们去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心理科学中关于人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改变的知识,开辟学生工作的新途径,使得学校德育工作更加完善。

其次,可以借助心理辅导中的具体方法来客观地了解学生个性的状况、长处与短处以及发展的趋势,使德育工作更加有针对性。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范文4

关键词:朋辈心理辅导 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朋辈心理辅导的含义

朋辈心理辅导是指由接受过心理知识培训和心理督导的非专业人员,对与自己年龄相当、经历相似的受助者提供具有心理辅导和帮质的服务的过程。高校朋辈心理辅导者主要是由学校心理部干事、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等组成,学校定期对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培训,指导其运用相关的心理知识和各种途径,主动的与身边的朋辈大学生建立起互助关系,是一种积极的人际互助过程。

二、朋辈心理辅导的特点

朋辈心理辅导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相比,具有以下特点和优势:

1、 平等性

传统的心理辅导主要是由辅导员或者心理老师以教育者的身份主导,需要较长的时间与来访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与之相比,朋辈心理辅导的双方既是同龄人又是朋友,朋辈心理辅导员和当事人不但可以在辅导的起始阶段很快建立起平等和信任关系,特别是遇到敏感问题,朋辈之间的交流不觉尴尬,也更容易接受对方的建议和意见。

2、自发性

曾有调查显示,大学生在遇到问题或者困难时,最先想到求助的对象中,同伴占70%,而父母和老师分别只占到10%和8%。这说明同学或者朋友之类的同辈是大学生自发性求助欲望最强烈的群体,朋辈之间的倾诉和辅导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最主要的渠道。可能因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来源与现实生活,朋辈辅导员与同学们生活在相似的校园环境和班级环境中,对于这些心理困惑有着广泛的认同感和体验感。

3、互

传统的心理辅导大多是单向式的,即助人者主动向求助者提供咨询、辅导等方式的心理帮助,受益者往往是求助者。朋辈心理辅导是互助式的,即辅导双方在心理上的相互支持、帮助和成长。在朋辈心理辅导的过程中,被辅导的学生可以获得解决日常心理困惑和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改善身心健康水平,辅导者也可以从中挖掘自身潜能,寻求自我价值和成功体验,最终通过学生之间的积极的人际互动和支持,实现辅导双方共同的成长进步。

4、广泛性

传统心理辅导需要有专业的咨询老师、固定的咨询时间、合适的辅导场地等,而且主要辅导对象大多是具有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局限性。而朋辈心理辅导受时间、地点、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较少,既可以通过心理活动开展辅导,也可以在生活中有潜移默化地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宣传、指导,而且面对的学生群体更加广泛,最大范围的关注了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和有可能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

5、时效性

心理问题的产生一般都有一个累积的过程,也可以通过日常生活中细微的异常表现出来。朋辈辅导员们与同学们朝夕相处,能及时掌握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情况,同时经过培训也掌握了一定的心理知识,能够比较准确的分辨心理问题出现前可能表现出来的异常情况,为及早发现学生心理问题提供时效性的帮助。而且,由于朋辈心理辅导员能持续保持和同学或朋友持续不断的相处和接触,能对当事人进行直接的监督和干预,进一步促进效果的提升。

三、朋辈心理辅导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新应用

朋辈心理辅导被很多高校广泛运用于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主要方式有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大多是以大学生心理社团开展朋辈心理互助活动。随着朋辈心理辅导形式的多样化,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发展出了其他应用的途径―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就是其中。

1、心理危机干预

很多高校建构起了“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的多级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干预人员也从学校专职心理咨询老师到学院心理专干辅导员,最后是朋辈心理辅导员。作为心理危机干预中最基层的环节,朋辈心理辅导员的作用是极其重要的。

学校的朋辈心理辅导员主要是包括班级心理委员和宿舍心理联络员,他们以本班级和寝室为阵地,密切关注身边同学群体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求助需求,明确问题后及时上报,承担着心理问题的前期防范和后期跟踪反馈任务。具体工作任务有:在班级和寝室在中宣髌占按笱生心理健康知识,介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职责范围及咨询事项;积极组织各类朋辈辅导活动,如主题班会、素质拓展等,营造良好的氛围;密切关注并及时向老师反馈同学们的生活、学习、情绪和心理动态,当发现有同学正处在危机事件中,或者出现明显的心理行为异常,首先要做好初步干预和保护措施,并在第一时间把情况上报给辅导员或者心理老师,并配合老师做好心理问题学生的后期跟踪与反馈工作。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作为高校普及和宣传心理学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将朋辈心理辅导的方法全程引入心理健康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亲身参与和体验达到学习的目的,具体的方法有:课前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上课的主题,并按照主题内容的不同自由分组,采用小组形式进行朋辈指导,指导学生根据主题查找资料、制定教学内容和计划、制作课件等,让学生在老师指导、小组配合的方式下积极主动吸收心理学知识;课堂教学中,启发学生将课前准备好的内容完整的呈现给同学们,结合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互动环节鼓励学生进行朋辈式的学习实践,倡导自我教育和助人自助;课后增加教育指导环节,引发学生继续小组内的沟通交流,主动参与各类心理社团和活动,使学生自我意识、情绪调控、人际交往、恋爱情感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掌握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消除心理困惑,让学生以最能接受和最自主的方式体验和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带给自己的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朋辈心理互助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范文5

一、高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和模式

所谓的心理辅导指的是以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的理论为指导,采用心理会谈、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等方式,在和谐的气氛中使个体实现心理优化,从而达到对环境的良好适应和心理健康的状态。心理辅导的直接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心理素质,而其最终目标则是实现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高校心理辅导模式主要是建构在两种辅导途径之上。一是针对全体学生,通过心理课程,心理宣传,使学生在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职业发展等方面提升认识,增强信心,充分挖掘学生潜能,实现其全面发展;二是针对存在心理困扰和障碍的学生,采用鉴别、诊断、行为干预等多种心理咨询方法和程序,帮助学生调整心理不适,实现心理健康。这两种途径相辅相成,一种是针对群体性的普遍教育,另一种是针对个体的特殊辅导。二者构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二、高校大学生心理辅导存在的问题

(一)心理辅导专业人员匮乏且质量不高。在心理教育方面,随着高校对心理教育的重视以及学生心理专业知识诉求的不断提高,心理教育老师的缺口越来越大,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咨询需求,导致不能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心理辅导是一个专业知识密集型的职业,很多高校的心理辅导老师都是半路出家,专业基础可能稍显薄弱,由于缺乏心理辅导的专业技能,往往导致辅导的效果不佳,因此提高心理辅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也是一个急需提高的问题。

(二)辅导方法单一粗放,效果不佳。从两种辅导途径分别来看,心理教育活动多是开设心理学的课程,但是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均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老师授课机械单调,学生学习敷衍了事,这一状态急需扭转,而除此之外,开展的其他形式心理教育活动非常单调,缺乏吸引力;至于心理咨询活动,往往重视引导和发现问题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对其行为纠正,缺乏重视,并且不注重问题解决的延续性。

(三)高校学生心理辅导认同度低。目前的大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还谈之色变。虽然近年来,随着高校对心理问题的重视,大学生对心理健康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但是还普遍存在对心理辅导认识不足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缺乏寻求心理帮助的意识,对心理教育的抵触,对心理治疗效果的质疑等等。一方面是缺乏安全感,不能信任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另一方面是对心理咨询的偏见。

三、针对高校心理辅导存在问题的建议

(一)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培养。要解决高校心理辅导所存在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解决人才问题,不仅要增加专业人员的数量,同时要提升专业人员的质量。第一,国家应该设立全国性的心理咨询培训机构和职业认证机构,宣传和严格把控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资格认证,使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格存在一个不断提升、上升的通道。第二,高校心理辅导人员自身要不断加强对心理辅导的认识,把心理教育的理论和心理咨询的实践相结合,积极同其他从业人员相互交流,探讨实践中的心得,共同提高;第三,学校应该定期邀请相关方面的专家,一方面对学生的心理教育做专业性的报告,另一方面可以对心理辅导人员进行指导;第四,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心理辅导人员外出学习交流。

(二)完善辅导途径,积极寻求更加有效的辅导方法。对于心理教育,要重视大学生社团工作,将心理辅导与大学生社团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为职业发展社团、社交礼仪社团、自我拓展社团可以帮助学生发展人格,实现自我。另外,心理健康教育类的社团学校应该在资源、资金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因为这是学生自愿发起、自愿参与的心理辅导活动。对于心理咨询,高校心理辅导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先进的网络方法及多媒体途径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这些沟通方式既注重私密性,又方便快捷,应该成为心理教育和咨询平台的重要手段。

学校心理辅导方法范文6

关键词:初中生 心理辅导 策略与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2)10-044-01

一、开展农村初中生心理辅导的背景和必要性

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压力的增强,周围环境的变化,逐渐产生了心理上的变化。这种变化有积极的和消极的。积极的心理能促进学生走向成功,而消极的心理则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重视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培养,已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中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在整个实施素质教育中已经成为核心素质,开展中学生心理辅导、找寻解决心理辅导有效策略与途径,是使中学生身心健康、人格健全、和谐发展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教育发展的需要。

二、心理辅导实践活动的原则、内容和方法

学生的心理活动表现在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层面,应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多个方面、深入开展沟通实践活动,形成较为系统的教育疏导网络,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良性循环。

横向:按学生学习生活的空间,以学习、生活和活动为主线。从教研组、年级组、学科教学、班级管理、学生团队活动、后勤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工作职责和性质的角度,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心理辅导工作,调整学生不良心理,促进学生自身道德、文化、心理与健康的同步发展。

纵向:根据具体学生群体或个体的心理问题倾向性,加强矫治与疏通。深化部门心理辅导工作的力度,探寻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

三、学生心理辅导有效策略与途径

第一、从学校课堂教学工作出发,促进和调节学生心理健康

选修心理辅导课程。通过积极主动开设健康教育课程,系统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把心理辅导由面向个体的个别辅导与面向全体的团体教育有机结合。通过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学习,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发展自我心理。

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各科课堂教学活动,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基本途径,也是心理健康教学的基本途径,各种教学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各科教师能动地挖掘教学活动中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则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各种不利因素对心理的负面影响。

第二、充分发挥班主任开展心理辅导工作的主力作用,构建和谐奋进的班集体。班集体是学生为学为人,读书长智健康成长的前沿环境,是孩子成长成材的最重要的场所。实践证明:班集体具有一种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和教育力量,它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基础,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第三、发挥共青团德育处等组织团结教育青年的职能作用,在丰富多样的团队活动中,渗透心理辅导。德育与心理咨询是即有联系又有区别,但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具有互补功能的。真正有效的德育与心育是在二者间的紧密结合中进行的,二者结合得越融洽,其效果愈佳。利用各种团队活动举办专题心理讲座、心理主题班会或相关的竞赛活动,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从而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第四、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渗透心理辅导。农村初级中学,尤其是布局调整的定点学校,寄宿生大约占了学生总数的50%,除了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时间外,这些学生学习期间的日常生活都在校园里,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住宿生是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学校必须重视并做好心理辅导工作以代偿因家庭教育环境的缺失而带来的不足。

1、班主任将心理辅导从教学及活动延伸到生活,从教室延伸到宿舍,全方位关注学生健康,扮好三重角色:扮演好成长向导、心理医生、爱心“妈妈”的角色。加强与宿舍辅导员的联系,共同发现和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2、宿舍管理员的多重角色。

(1)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协同班级管理育人——领导角色

宿舍是学生生活的基本单位,必须通过一定的工作,使其成为一个有灵魂、讲民主、讲友爱、讲团结、有温暖的集体,也像班级一样有着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强有力的凝聚力。以培养学生参加和形成自我教育管理为起讫点,开展宿舍管理工作。

(2)重视情感教育在集体中的作用,情感育人——亲友角色

在情感上与其沟通交流,在思想教育上讲求方法。力争扮演不同角色去关心、爱护他们。尽可能保持多的情感联系。以使其视管理员如父母,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能与管理员做朋友。

3、室友的多种角色。比较起单纯的同学关系,同桌之情让人难以忘怀,而室友则更令人难以忘却,充分利用室友的同学、朋友、兄弟姐妹般的亲近关系在宿舍内部建立谈心说事机制,让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学生去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同学调整心态,宣泄不良情绪,进行正面或侧面的教育影响,促进心理健康。

第五、把健康教育辐射到家长,通过家长开展健康教育辅导工作。

在家长中进行重视孩子心理辅导的学习宣传工作,以及如何开展健康辅导的培训工作。

(1)学校利用横幅标语、各种板报、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印发学习材料等,让家长感受学校的人文氛围及心理辅导活动,强化意识,进而自觉地关心自己和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更好配合学校工作。

(2)通过多种形式对家长进行心理辅导专业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