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范文1
关键词:花卉苗木;产业;分析;对策
1 发展现状
1.1 浙江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浙江省花卉苗木种植业从业人员34.6万人,平均产值79695元/ hm?种植业第1位,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1.2 路桥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至2010年,路桥区共有苗圃20余处,苗木花卉总面积140hm?,全区年产苗量为240万株,其中容器育苗13万株,良种育苗220万株;鲜切花、切叶植物面积为20hm2,盆栽植物46.7hm?,绿化观赏苗木73.4hm?。花木业总产值达2950万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2.3%。
2 存在问题
2.1 土地资源相对紧张,土地价格高
路桥经济水平高,民营经济发达,土地价格较高;全区人口43.96万,人口密度较高,用地较为紧张。同时较高的地价成本对吸引外资或民间资本进入花木产业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
2.2 土地流转难度大
台州市花木园区地处路桥区东南城乡结合部位,目前尚处城市化发展的初期阶段,随着大规模的工业开发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征用频繁,农业用地在迅速地减少,发展花木业存在严重的土地要素的制约,土地矛盾越来越突出,工业企业可以征用土地,而农业企业只能租用土地,土地是农业生产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花木生产又是个周期较长的项目,土地问题不解决,将严重挫伤花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
2.3 土壤污染严重,立地条件不佳
园区内土壤主要为水稻土和红壤。目前生态环境较差,大部分土地、水体已遭金属拆解作业污染,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镉、铜、铅、锌、汞等)和多氯联苯,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耕作和生产性能受到一定的影响。另外,园区内局部土层较薄,承载力不佳。
2.4 劳动力成本高,劳动力短缺
路桥位于浙江沿海中心地带,工业经济发达,用工需求量大,劳动力和耕地成本较其它地区高出许多。另外,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工厂劳力荒也波及到花木产业,这将对路桥花木产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5 专业人才短缺、流动性大
由于路桥区花木产业的起步较晚,投入不足,没有形成优势产业,对相关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主要表现在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实践型的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专业技术队伍的不稳定。
3 结论和对策建议
3.1 加强政府调控,加大政策扶持
改造生态环境理应由政府来买单,要最大限度争取市、区两级政府财政支持,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出台一系列有利于路桥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等形成一定规模后政府才可放手。
3.2 加快土地流转,加大招商引资
加强政策调研,创新土地流传机制,及时、认真总结各地在土地流转工作中的经验,指导各地做好土地流转工作,在农民群众自愿的基础上签订相关协议,确保连片开花和承包(租)者生产经营的需要。同时应考虑出台更为优惠的花木生产激励政策。要广泛动员和鼓励有实力、有志向的苗圃、苗木生产、营销大户加大投资,扩大规模。努力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吸引非农资金和市外资金的投入,实现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3.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土壤修复工程
政府首先要安排一定资金建设好道路、沟渠、排灌系统等基础工程,同时鼓励企业以自筹资金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形式建设一批智能温室大棚、钢管连栋大棚等高科技基础设施;建立客土储备基地,利用道路建设等政府工程建设需要移山、挖湖的,可以将黄土、表土以低价买入,集中储备,为花卉苗圃提供土壤修复之需。
3.4 实施科技兴花,加快科技推广
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提高花木生产的科技含量和出口创汇能力,通过不断技改创新,探索市场需要的、适宜路桥花木发展的新路子,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进和先进栽培技术的研究和推广,重视花卉苗木专业队伍建设和人才引进,包括专业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为花木生产提供人才保证。
3.5 注重特色产品,品种多样化
抢得先机,超前品种的发展形成特色拳头品种,带动整体发展才能够赢得市场。在先机已失的情况下,只有在形成特色拳头产品和发展超前品种上做文章,才能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减弱常规苗木的发展,转向以发展适应整个市场需求发展方向的彩叶苗木、庭院绿化苗、室内盆花和中高档盆景为主。
3.6 健全服务体系,建立信息网络
重视发挥现代信息手段的作用,建立信息化服务中心。利用互联网等先进的信息手段,建立服务中心,及时准确地搜集国内外最新的花卉市场信息,为政府决策及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
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范文2
深刻把握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和优化路径对于推动生猪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十年来,山东省的生猪出栏量、养猪业产值、规模化程度均呈稳定上升趋势,生产格局特征呈现“•—S”型,价格波动特征明显,人均猪肉占有量呈阶梯式发展,养殖利润与风险并行,外向型特征明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政策效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因此,应从加强宣传培训、鼓励扩大规模、开展市场需求调研以及完善政策监督等方面优化山东省生猪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山东省;生猪产业;现状;趋势;优化
猪肉是人类的主要食品和重要营养来源。山东是仅次于四川、湖南和河南的生猪养殖大省,2012年,全省生猪存栏量、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分别占全国相应总量的6.10%、6.59%和7.05%,均列全国第4位[1]。与此同时,在生猪产业发展过程中产量和价格大幅波动、市场需求与供给严重不均衡、疫病防疫难度加大、质量安全事故频发、污染治理压力剧增、扶持政策效用欠佳等问题层出不穷,不仅影响着消费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严重制约着生猪产业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然而,现有研究[2,3]中对省际层面的生猪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的系统分析并不多见,因而研究结论在指导和修正实践的过程中相对缺乏适用性。因此,本文将依据山东省的相关统计数据和实地调研数据,从生产特征、市场特征、技术特征及扶持政策等角度入手,分析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阐述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并据此提出优化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1.1生产特征
1.1.1生猪出栏量出栏量是生猪生产状况的数量形态指标。如图1所示,在2000~2006年间,山东省生猪出栏量稳步增加,从3213.24万头增至4389.90万头,年均增幅为5.34%。2007年,全省的生猪出栏量大幅减少,此后总体保持着不断增加的趋势,2012年接近4600万头。在全国生猪出栏总量中,山东省所占的份额虽有小幅波动,但始终介于6%~7%之间。2000年时所占份额最低(6.10%),2012年时所占份额最高(6.59%)。由此可见,山东省的生猪产业在全国整体布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1.2养猪业产值产值是生猪生产状况的价值形态指标。由图2可知,2000年以来,山东省养猪业产值总体呈现不断增加趋势,其中,2008年增长幅度较大,比前一年增加了47.13%,但2009、2010年稍有回落。在全省畜牧业中,养猪业产值所占比重在30%~45%之间波动,2002年最低(32.52%),2008年最高(44.42%)。
1.1.3规模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生猪养殖行业集中度低是我国生猪业面临的重大问题[4]。规模化程度是反映生猪产业集中状况的重要指标。规模化程度(%)=(1-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下的养猪场户出栏总量/年出栏生猪总量)×100。如图3所示,山东省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逐步提高,从2002年的37.36%增至2010年的73.79%,年均增幅为8.88%。其中,规模化程度提高最快的阶段为2005~2007年间,2006年时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超过50%,此后生猪规模化养殖的主体地位逐渐增强。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山东省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较高,分别比同期高出8~20个点,领先全国平均水平,但领先优势逐渐缩小。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生猪养殖的规模化进程比发达国家晚了30年左右[5],整体上仍存在很大的进步空间。
1.1.4空间格局山东省下辖17地市,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社会经济因素的不同导致各地市生猪养殖规模的差异。以2012年生猪生产格局指数分析全省生猪养殖的空间格局特征。生猪生产格局指数=(某个地市在T时期生猪年出栏量/同期全省生猪出栏总量)×100。如图4所示,潍坊(17.40)、济宁(13.83)、临沂(13.02)、德州(12.00)、菏泽(11.10)5个地市的格局指数均超过10,且明显大于其余地市,5个地市的格局指数总和达到67.35,为生猪主产区;烟台(8.16)、青岛(8.08)、泰安(8.01)、济南(6.61)和聊城(5.61)5个地市的格局指数介于5~10之间,为生猪中产区;日照(4.28)、滨州(4.26)、枣庄(3.73)、威海(3.00)、东营(2.85)、淄博(2.82)、莱芜(1.18)7个地市的格局指数均小于5,为生猪少产区。综合来看,德州是处于鲁西部的孤点,潍坊、济宁、临沂和菏泽在空间分布上构成“S”型结构,因此全省生猪生产格局呈现出明显的“•—S”型格局。
1.2市场特征
1.2.1毛猪价格价格是市场的信号灯,以毛猪价格为例分析生猪市场特征[6]。如图5所示,整体而言,山东省毛猪价格的变动趋势与全国基本一致:2013年1~4月,毛猪价格不断下降,从2013年5月开始,毛猪价格略有提高,2014年后又逐渐降低;除2013年6月外,山东省毛猪价格普遍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最大差值为1.31元/kg。就山东省而言,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毛猪价格整体不断下降,具体又分为“两降一升”三个阶段,即2013年1~4月、2013年9月~2014年2月两个下降阶段和2013年5~9月上升阶段。其中,2013年1月价格最高(17.34元/kg),2013年4月价格最低(11.62元/kg),价格波动幅度最大为5.72元/kg。
1.2.2人均猪肉占有量人均猪肉占有量是有效反映市场需求的重要指标。如图6所示,山东省人均猪肉占有量的变动趋势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一致:以2007年为界,呈现两个阶梯式发展,即第一阶梯(2000~2006年)和第二阶梯(2007~2012年),且第一阶梯的水平整体高于第二阶梯。合理的解释是,近年来,消费者的饮食结构多元化,大众对牛羊肉等替代品的消费能力逐渐增强,消费数量也随之增加。2000~2012年间,山东省和全国人均猪肉占有量变化的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一阶梯,山东省人均猪肉占有量普遍高于同期的全国平均水平,而第二阶梯则相反。就山东省而言,2000~2012年间的人均猪肉占有量年均值达35.97kg,其中,2000年最低(31.18kg/人),2006年最高(40.9kg/人)。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山东省和全国的人均猪肉占有量大幅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2007年的猪肉价格较高,抑制了消费需求。但是,在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下,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提高,猪肉消费量总体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尤其是农村将成为猪肉消费市场的主导力量[7]。
1.2.3养殖利润养殖利润是反映生猪产业市场特征的重要指标,以毛猪利润为例分析。如图7所示,在2013年1月~2014年2月间,山东省生猪养殖利润不稳定,总体赢多于亏。2013年1月,毛猪利润最大,达531元/头,2013年4月和2014年2月出现亏损,分别亏损64元/头和100元/头。
1.2.4养殖风险猪粮比即生猪价格与作为生猪主要饲料的玉米价格的比值。当猪粮比为6∶1时,生猪养殖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猪粮比越高,养殖利润越好,反之亦然。以猪粮比月度变化为例,如图8所示。全国和山东省的猪粮比变动趋势大体一致,除2013年1月和6月外,其余月份的猪粮比相差不大。2013年3~5月和2014年2月,山东省的猪粮比小于6.0,生猪养殖处于亏损或微利阶段,其余月份的猪粮比大于6.0,生猪养殖处于明显盈利阶段,与图7一致。猪粮比的上下波动,反映了生猪养殖存在的价格风险,这也是困扰养猪户的核心问题。
1.2.5生猪调出量山东省生猪养殖业带有外向型特征,这一点可以从全省的生猪调出量看出。生猪调出量=出栏量-当地消费生猪数量。其中,当地消费生猪数量=(城镇人口×城镇人均猪肉消费量+农村人口×农村人均猪肉消费量)/平均每头猪产肉量。由表1数据可知,1998~2012年间,山东省生猪出栏总量的七成左右外销,年均调出量为2988.81万头,而省内消费量仅占21%~33%。由此可见,山东省的生猪产业发展对外地市场有较强的依赖性。这一点从图6也可以看出,因而挖掘省内市场成为今后生猪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1.3技术特征生猪出栏率是衡量生猪养殖技术的重要指标,出栏率越高表明生猪养殖的技术水平越高。生猪出栏率(%)=(生猪出栏量/上一年的猪年底头数)×100。如图9所示,在2000~2012年间,山东省的生猪出栏率整体不断提高,2000年最低(133.78%),2006年最高(175.00%),年均出栏率为148.21%。与全国水平相比,山东省生猪出栏率整体较高。
1.4生猪扶持政策政策扶持是当前生猪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笔者于2012年6~8月对养猪场户生猪扶持政策认知状况的实地调查结果表明,受访养猪场户对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区)建设扶持、重大疫病免费强制免疫、生猪养殖信贷支持等政策的认知程度较高,而能繁母猪补贴、重大疫病免费强制免疫和中央地方猪肉储备制度等政策的实施效果相对较好。但是,职能管理部门在政策落实过程中仍存在着传达不及时、细节宣讲不够、补助资金发放不足额等现象,扶持政策也存在着扶持力度不够、申请程序复杂、公平性不足等问题。
2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2.1规模化程度继续提高,空间格局调整日趋合理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趋势已成为业界共识,规模养殖在产品质量、成本效益、对接市场等方面存在着日益明显的竞争优势。因此,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山东省生猪散养户会不断退出,而规模养殖场户的数量会持续增加。全省生猪养殖的规模化程度会继续提高,但速度会有所减缓。山东省生猪生产的空间格局基本实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转移,鲁西地区和鲁南地区成为主要的生猪产区[8]。鲁西和鲁南地区是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17地市中,潍坊、济宁、临沂、德州和菏泽的粮食作物总产量分列第4、第6、第5、第1、第2位[9],随着养殖成本结构变化(饲料成本大幅上涨),粮食主产区具备的饲料成本优势会日益明显。因此,“•—S”型格局应该会得到进一步巩固。
2.2猪肉消费量持续增加,质量需求特征日益明显作为最主要的肉类食品,猪肉消费对于城乡居民而言属于刚性需求。21世纪以来,山东省人均肉类占有量中50%左右是猪肉[10],随着肉类消费总量的不断增加,城乡居民的猪肉消费量总体仍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与此同时,相继发生的一系列猪肉质量安全事故,如“瘦肉精事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黄浦江死猪”等,严重制约着猪肉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因此,消费者的猪肉质量要求逐渐提高,表现在猪肉消费者关注猪肉品质、偏好品牌猪肉[11]、了解质量追溯信息(养殖、屠宰、销售等环节)[12]等。山东省内也出现了类似的状况。
2.3生产方式正逐步转变,技术研发需求更加迫切随着生猪养殖规模化程度的提高,生猪生产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式散养已经大部分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养猪专业户和规模养殖场,截至2012年,山东省万头猪场达210家[13]。生产方式的转变同样带来了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变革,养猪专业户和规模养殖场摆脱了家庭散养的兼业养殖和粗放管理,具备较高的专业化养殖技能和较强烈的高科技管理诉求。规模较大的生猪专业化养殖具备文化素质较高的经营管理人员,更有能力开展技术研发,且技术投入的经济效益相对明显[14]。因此,大中规模生猪养殖场户的技术研发需求更迫切。
2.4政府扶持力度会加大,政策惠及范围不断扩展20世纪60年代,发达国家率先步入生猪养殖规模化进程,各国政府均从育种、税收、用地等方面给予了相应扶持[15,16]。因此,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政府对生猪产业的扶持力度会进一步扩大,且随着国内规模养殖进程的逐步推进,环境污染治理费用会逐步加大。除此之外,扶持政策体系会更加完善,扶持深度和广度会进一步延伸,各项奖励的制定也会更加具体。
3促进山东省生猪产业发展的策略
3.1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养猪场户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一是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栏及明白纸等多种渠道,提高增强养猪场户的经营理念、职业道德,规范其生产行为。二是通过举办培训班、专家咨询和典型示范场区建设等方式,向广大养猪场户介绍规模养殖的技术要领和管理技巧,提高养猪场户的饲养管理技术。
3.2鼓励养殖户扩大规模,推动生猪养殖的规模化发展一是大力宣传和解释生猪养殖的成本效益、价格波动、国内外经验等基本规律,普及规模养殖在成本、质量、技术、管理和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切实形成养猪场户对规模养殖趋势的统一认知。二是有效发挥养猪合作组织的作用,逐步扩展其辐射范围,带动周边养猪场户积极加入,提高养猪场户的横向合作程度。
3.3开展市场需求调研,满足猪肉消费者的质量需求一是基层部门和相关社会服务体系应搜集消费者对猪肉质量要求的认知、评价和需求信息,并及时上报反馈给政策制定部门。二是政策制定及相关管理部门应采取有效措施将各类需求信息传达到一线养猪场户,服务于其生猪生产决策的适时调整,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3.4完善政策的监督实施,进一步巩固政策扶持效果一是政府有关人员应进一步改进政策落实方式,对政策实施过程进行合理追踪和有效敦促,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考核和及时反馈。二是进一步完善生猪产业扶持政策体系,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清晰界定扶持对象,量化各项扶持指标,加大生猪养殖的固定资产投资补贴,对规模养殖户给予适当饲料补贴等。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3[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肖洪波,王济民.我国生猪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经济问题,2008(S):4-8.
[3]刘春芳,王济民.中国生猪产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农业展望,2010(3):28-31.
[4]于琰.关于促进我国生猪行业发展的几点建议[J].肉类工业,2013(10):5-7.
[5]BishwaBA,HarshSB,CheneyLM.Factorsaffectingre-gionalshiftsofU.Sporkproduction[C]//AmericanAgricul-turalEconomicsAssociationAnnualMeeting.Montreal,Cana-da,2003:27-30.
[6]丁雄.饲料价格及生猪价格对生猪生产影响的实证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3(5):67-71.
[7]李晓,赵颖文,陈春燕.我国猪肉市场消费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J].软科学,2011,25(3):88-94.
[8]张园园,孙世民.山东省生猪生产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1):193-199.
[9]刘兴慧主编.山东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10]国家统计局.中国农村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11]张振,乔娟.品牌信任对消费者猪肉消费行为的影响[J].技术经济,2014,33(2):77-82.
[12]徐玲玲,刘晓琳,应瑞瑶.可追溯猪肉:生产与消费政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4):46-53.
[13]孔亮,宋毅.中国畜牧业年鉴2013[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14]马成林,周德翼.中国生猪规模增长与养殖技术变化的实证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30-35.
[15]王小岑,朱俊峰.美国农业补贴政策对中国生猪产业的启发[J].世界农业,2012(6):44-46.
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范文3
[关键词]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应对策略
自2012年开始,随着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及移动互联终端的广泛普及,农村和网络的接触越来越多,网络也改变了农村的产业形态。农村触网,冲击着传统“三农”的格局,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特别是农村电商中青年电商创业者的兴起,给广大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问题。作为农业和人力资源大省的河南省,近年来其农村生产、农产品经营管理以及农民生活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村电商也应运而生,并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河南省有108个县,近1900个乡镇,47000多个村,农村人口近6000万,农村网民占全省网民的四成多。河南省政府从人才、政策、金融和平台等各个方面给农村电商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带动了各地农村电商的发展。但受制于农村先天和后天的各种因素的限制,河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本研究基于《河南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课题组的调研,课题组成员均为高校创业、就业或经管方面的老师,在担任本职工作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河南省部分地区农村电商进行调查研究,通过相关数据分析了河南省农村电商目前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进一步发展农村电商奠定了基础。
1 河南省农村电商现状分析
1.1 发展速度快
继2014年7个、2015年8个国家级示范县后,2016年河南省又有6个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短短三年时间,已达21个,农村电商事业得到了快速、健康的发展。全省电商企业超过20万家,农村网店突破3万家。2015年,全省15个国家级综合示范县和两个省级综合示范县合计网购金额达到32.5亿元,综合网络销售额达112.4亿元,其中农产品网络销售29.5亿元,河南省电商总体发展水平进入全国第一方阵,位居中西部前列。
1.2 覆盖面越来越广
河南省农村网购用户已达农村网民的40%,随着电子商务在农村的进一步兴起,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省政府将继续创新农村电商模式,培育农村电商主体,完善其发展的政策环境,利用农业大省众多独具特色的产品,通过电子商务提高其附加值,并把这种模式推广到全省各地。
1.3 农村电商热度持续高升
阿里、京东、苏宁等电商巨头纷纷将竞争中心放在农村,除此之外,一些传统的农村商贸企业,邮政、供销、万村千乡企业也由线下到线上,融合发展。
目前,河南省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参与主体多,发展速度快,交易品种和交易规模大。据河南省商务厅的数据,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逐渐加大的环境下,河南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7720亿元,同比增长36.4%,农产品线上销售的种类和额度大幅度增加,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主力军产品,农村电商的格局逐渐形成。
2 河南省农村电商存在的问题
2.1 配套设施不完善
物流配送依然是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重要因素,与农产品相适应的仓储、冷链管理、运营等也缺乏有效的发展,电子商务服务的供给不能满足高速发展的农村电子商务需求,部分地区存在电商服务费用过高、效率较差的问题。全省各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的规划,不能真正实现“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在人口分散地区显得尤为突出,制约着整体农村电商竞争力的提高。此外,电商巨头和相关行业往农村的下沉,为农村电商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便利,但就目前来讲,农村电商所需的网络平台建设已经滞后。
2.2 电商交易人才缺乏
河南省农村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对网络技术不能很好的理解和应用,不能充分认识并利用电子商务对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促进作用,甚至对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持怀疑态度。农村电商发展缺乏拥有先进知识和网络技术的专业人才,农村现有大部分农民,因为先天教育底子薄弱,后天的电子商务知识的教育培训显得尤为艰难。而高等院校培育的电子商务人才又因农村经济条件限制,不愿到农村去发展,导致农村既有电商知识又懂农产品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短缺,这将在一段时期内制约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
2.3 品牌意识不够
品牌可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对产品、特别是农产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河南省因其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拥有大量的特殊农产品。但是这些农产品大多仅在省内比较有名,一旦出省,就不被人所知,销售仅限原产地周边地区,品牌影响较小。并且,省内大部分农产品名称地域特色明显,缺乏品牌注册和品牌维护意识,进行促销活动时,难以引起轰动效果。当产品品牌缺失时,规模效应就不能凸显,随之就是生产成本高,市场影响力差。
3 河南省农村电商应对策略
3.1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
由政府牵头,吸引社会资本,打造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各级服务中心。同时,政府要加大区域之间的公、铁路网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有重点的建设特色农产品较丰富的偏远山村、乡村的公路,对农村要实现物流点的全覆盖,形成高效、便捷、快速的全方位物流配送体系。建立与各地农产品特点相配套的仓储、冷链物流,运用各种先进的储存、转运技术,确保农产品的加工、包装、运输始终在特定的条件下,使农产品达到消费者手中时不致出现较大变化。
3.2 加大农村电商人才的培育和引进
农村电商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高素质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如何培养人才,如何引进人才并能留住人才,是当前河南省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紧要问题。发挥河南省人口大省的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河南丰富的教育资源,可利用省内大中专院校的教育资源,在高校设置跟农产品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吸引农村学子前来学习,并鼓励其学成后回乡创业,发展当地农村电子商务。同时,高校也可下沉农村,结合政府政策,走入农村为当地农民开展多样化的适应培训教育,根据需要开展一对一的帮扶;高校也可开展校企合作,培养复合型电商人才。各地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优秀电商人才引进政策,利用优惠的条件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人才,提供完善的薪酬考核和激励机制,依靠他们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营,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3.3 打造品牌农产品
结合河南省各地区农产品的特性,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组件农业生产合作社及联合销售社等,夯实农业品牌化基础。在各地,力争做到按照“统一生产布局,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打造品牌,统一开拓市场”的要求开展工作。推进农产品的品牌化建设,培育农业品牌经营主体,加快企业的技术告知省级,提高加工技术装备水平,增强农产品品牌化加工能力,确保农产品品牌化的质量。经过品牌化经营,逐渐形成一批省内外独具特色的产品品牌,扩大产品的影响力,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具潜力、更加顺畅。
除此之外,河南省农村电商的发展还可利用“互联网+”的东风,借助省内丰富、独特的民俗文化和特殊资源来发展农村电商的新模式,如“互联网+民俗文化”或“互联网+民俗文化体验”等,在促进省内农村电商发展的同时,实现农村的大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博群.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研究[J].调研世界,2015(01).
[2] 张颖川.农村电商加快发展给物流业带来的影响[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5(10).
[3] 曹建平.浅析我国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与对策[J].北方经贸,2015(05).
[4] 源.农村电商的七个现实问题解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5(24).
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范文4
关键词:白电行业;机会;挑战;对策
白电产品是指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如洗衣机、部分厨房电器)、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物质生活水平(如空调器、电冰箱等)的家用电器。目前在家电下乡、节能补贴和以旧换新的政策保障下,消费市场信心恢复以及被压制的市场需求的释放等利好的背景下,白电行业迎来了新的增长机会,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机会和挑战想要提高市场份额和增强盈利能力,白电企业需要立即制定出相应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白色家电行业所面临的机会
首先是新房装修,2015年房地产政策松动、降准降息等政策出台促使购房者需求释放,房地长业活跃,对白色家电市场需求形成积极推动作用。新房及二手房的高成交量活跃了装修市场,”新装配新货”增加了家电的需求。
其次是更新换代,目前国内成长的中产阶级对于生活品质的要求及普遍增加的消费性支出将加速白电产品的升级换代;消费者在2009至2012年政府家电下乡政策刺激下购买的初级白电产品,即将进入更换周期。
关于首次购买:随着85后和90后成主流消费群体,模仿型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使家电消费越来越具有日用消费品的特征。
最后关于出口:中国家电依托广阔的地域和14亿人口所蕴含的巨大市场,依托已形成的规模优势、产品集群优势、产业化配套优势及资本优势,仍将保持全球竞争力,印度、南美、非洲、中东等新兴市场与地区,人口众多,正处在经济增长区间,逐步进入家电普及期,将有望带动我国家电在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显著增长,给我国家电出口与全球运营带来新商机。
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与中国的城镇化则包含了白色家电行业增长机会中的三块:新房装修,更新换代及首次购买。城镇化进程带来的新城镇人口二次消费需求带动部分白色家电消费;农村市场首套需求依然有较大潜力,农村普及率低的空调产品受益更加明显。而中国城镇化率目前约为54%,城镇化无论数量还是质量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城镇化率若达到2020年60%的目标,预计将有超过1亿农村人口转为城镇人口,有望带来大量新增家电需求。
二、白色家电行业所面临的挑战
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高库存压力:白色家电这种传统行业,虽然在产能、品牌和行业新标准的影响下,白电行业的集中度不断提高,部分子行业寡头垄断已初露端倪,如美的、格力、海尔在国内家用空调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50%。但长期处于垄断竞争的市场环境,白色家电整体利润有限。家电行业过往长期景气形成的产能过剩以及行业高库存压力将推进行业洗牌,短期内竞争或将进一步加剧。几年来家电企业的存货量一直在激增,部分大规模企业甚至三年激增三倍,这一水平显着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等关键指标,这在白电企业尤为明显。家电企业解决库存问题成为当务之急。
成本的上涨:近几年人力成本的快速增长,无论是技术研发人员还是生产线上的工人,工资都大幅上涨;白电的原材料主要是钢材,钢材价格在前几年价格一直下降,未来有可能反弹;同时节能环保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技术的更新需要研发成本的投入也会带来成本的上涨。
随着市场的全球化,白色家电来自国际品牌的压力不断增大: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家电行业的竞争逐步打破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大型家电厂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以及市场的战略部署,家电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由过去的国内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为跨国集团之间的较量。白色家电来自国际品牌的压力不断增大。
三、白电行业所面临机会与挑战的对策
面对白色家电激烈的国内国际竞争环境,在消除库存,控制成本,留住人才的同时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争取市场份额取得利润。
(一)加快“智能化”的步伐,避免产品的同质化
空调、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主要用于在生活和家务中替代人们劳动,相当于“家务帮手”。种种迹象表明,白色家电内部正在悄然加快“智能化”的步伐,为智能化的生活“提速”。随着“互联互通”技术的提高,“物联网”技术应运而生,能够对机器、设备进行集中管理、调控。在智能化中取胜,白电厂家需要研究开发新技术,设计人性化的产品外观及性能。结合产品线及品牌定位,发展适当的增值服务业务,如电器日常清洁保养,烹饪课程免费赠送或有偿培训。
(二)跳出产品,真正回归用户需求
近年来与其说是互联网浪潮改变了家电产业,不如说中国家庭和中国用户借助互联网浪潮,激活了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那种主观需求和控制欲望。因此,是消费者的主观欲望和需求决定了原本由家电企业主导的产品和技术发展趋势。跳出产品,从真正回归用户需求来打造智能化白电产品,是解决白电智能化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三)产品高端化,争取高利润产品的市场份额
据奥维资讯相关数据,空调领域,变频、智能化升级趋势明显,变频空调比例已经达到62.7%,智能空调占比超过15%;冰箱领域,高端、大容积、风冷、变频冰箱份额持续扩张,其中风冷冰箱销额占比达到61.8%,提升10.6%,变频冰箱销额占比达到45.3%,提升4.1%。十字四门冰箱零售额规模同比扩张261%,成为冰箱市场的黑马;洗衣机领域,高端洗衣机、8.1KG+大容量洗衣机、变频洗衣机,以及智能洗衣机蓬勃发展,成为引领洗衣机市场发展的四个重要方向,滚筒洗衣机已经占据了半壁江山的位置,双缸洗衣机以及单缸洗衣机,份额逐步减少;厨卫及小家电领域,近吸式油烟机、大火力高能效节能安全类燃气灶、机器人吸尘器、破壁料理机及各类精品与健康类小家电等中高端产品快速增长。
根据以上数据及前面的分析,中高端产品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白电企业做好市场的细分,区分不同的目标客户群体,博得高端产品市场份额,获得更高的利润。
参考文献:
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范文5
县域农村物流的发展是推进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物流问题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和重视。农村物流指的是从农村生产资料采购到农产品销售,包括农产品运输、储藏、流通加工等多种活动的集成。由于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基础性差、管理不便等问题,通过交邮合作来改善农村物流现状成为了当前我国农村物流发展的有效途径。交邮合作是指通过交通运输部门与邮政部门的联合,依托综合的物流信息平台、邮政网点和运输网络,实现优势互补,以满足日用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门到门服务需求。交通与邮政的结合能够大幅度提高农村物流服务的系统性效率,提高县域农村物流服务质量。
宁海县是宁波率先开展交邮合作试点的生态农业大县。近几年,宁海县大力推进交通物流基地建设、先进物流组织方式、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物流信息化发展以及城乡物流配送,并根据公益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推进宁海县村邮站和交通物流共建试点。通过发挥邮政的网络优势、品牌优势[4],借力交通物流政策优势、市场优势,不断完善宁海县农村物流网络,农村“零距离、门到门”终端服务体系初现雏形。2012年,该项目被列为宁波市农村物流发展试点项目。2013年,又入选浙江省交通大物流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实施项目。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宁海县交邮合作项目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其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建议,为县域农村物流发展提供案例。
二、宁海县交邮合作农村物流现状调研基本概况
1.调研过程
2014年6月至8月,项目组奔赴宁海县对交邮合作农村物流的开展情况进行实地调研。调研活动通过电话、问卷以及专访的方式展开。调查内容具体包括宁海县农村发展基本情况、村邮站建设情况及主要业务、交邮合作项目实施的效果和不足等。调研过程得到了宁海县交通运输局物流办的大力支持,使调研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2.调研范围及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范围为宁波市宁海县农村地区。2013年,宁海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4.5亿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上升至全国百强县第58位。农业人口数量达到51.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4.5%。2013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4.34亿元,农作物播种面积约43.69万亩,农副产品产量超过80万吨,农业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600余家,农业市级龙头企业29家。农民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生活日用品和农资等消费超过50亿元,县域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但受本身地域、历史等因素限制,农村仅有小卖铺、流动摊贩等购物场所,且商品种类十分有限。因此,多数农民只能跑到城里进行采购。由于小批量运输货物下乡成本较高,配送商承担农村物流配送的意愿并不强烈。此外,宁海县也是农产品产销大县,共拥有茶叶、蔬菜、竹笋、柑桔、枇杷、虾蟹、贝类、鱼类、土鸡、生猪等“十大名特优农产品”。如今这些农产品进入城市销售的物流配送问题也亟待解决。
3.宁海县域农村物流需求及村邮站发展现状调研
目前,宁海县共拥有369个行政村。近年来,随着交邮合作项目的不断推进,宁海县邮政局已在全县行政村设立了村邮站364个,并在此基础上叠加设置了100个村邮站物流服务网点,农村覆盖率接近100%。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8份,对于宁海县交邮合作村邮站建设的基本民情进行了考察。
(1)宁海县村民月收入及消费情况
宁海县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绝大多数。近年来,由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势头良好,村民的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显著提升。根据图1可见,村民的月收入水平大多集中在2500元左右,1500元-2500元之间的人口比例达到34%,月收入处于2500元-5000元之间的人口比例达到29%,5000元及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20%。这表明宁海县农村村民的收入已达到一定水平,形成了巨大的消费潜力。
在消费方面,月消费在800元-1500元的人群占比达到32%,月消费在1500元-3000元的人群占比达到42%,而3000元及以上消费的人群所占比例仅有1%(见图2)。由此可见,当前宁海县的农村消费仍以小额消费为主,消费的增长受到一定的制约,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根据调研情况初步判断,是受到了农村物流运输不便的影响。
(2)宁海县村民对物流服务的需求情况
宁海县是农业生产大县,拥有枇杷、土鸡、贝壳类海鲜等数十种农特产,因此农资配送在县域农村物流服务需求中占据较高的比例。同时,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以及农村网络的不断普及,电子商务在农村的推广迅速。很多村民加入了网上购物的潮流,快递业务量与日俱增,促使电商物流服务需求迅速膨胀。此外,邮政报刊、信件发送也有一定的物流服务需求量。根据图3可见,村民在农产品运输方面的物流服务需求占33%,在电商物流服务方面的需求占35%;信件、报刊收取等物流服务需求占19%。
(3)宁海县村民对村邮站的了解情况
宁海县村邮站项目始于2012年,初衷是响应宁波建设大物流的需要,统筹城乡发展,为广大村民提供生活、生产上的便利。但是,由于自身宣传与推广不足,以及管理缺陷,运营效果并不理想。根据图4可见,只有21%的村民对村邮站有所了解,63%的村民只是听说过,而有16%的村民完全不知道村邮站的存在。
(4)宁海县村邮站服务情况
村邮站建设的目标是提供EMS、报刊、信件、包裹收发以及通讯费、水电费缴纳、养老金领取、邮政汇兑、助农小额取款、农资配送等综合一体化服务。但根据实地调研发现,由于物流基础设施与网络建设滞后,人才匮乏等因素,部分业务无法开展,如养老金领取、邮政汇兑、助农小额取款。有些场地偏小的村邮站还无法提供大件货物、包裹的寄送。根据调研结果来看,村邮站目前的运营主体为邮政部门,整个业务量中报刊收发占26%,小件包裹收发占18%,挂号信收取占7%。此外,水电费、通讯费的缴付分别占25%、14%(见图5)。
(5)宁海县村邮站服务质量情况
在调研走访中发现,村邮站建设的场所大多是村子里的小卖铺或者空闲的办公室。由于场地狭小且较为拥挤,环境往往不尽如人意,特别是大件包裹的寄收十分不便甚至无法进行。服务人员多未经过正式的物流培训,服务意识较为淡薄,信件接送错误屡有发生。根据图6可见,村民对于村邮站的满意度只有3%。对于工作人员的不满意占32%,对于环境的不满意占28%,对于业务的不满意占25%。
三、宁海县村邮站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及实际走访的结果来看,通过村邮站建设的确能够将物流触角延伸到农村的终端,有效提高县域农村物流的覆盖面和公共效益。但是,村邮站项目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如下:
1.合作力度不够
目前,村邮站的运营依然以邮政为主,交通部门的参与度不够。没有发挥交通物流在农村物流组织和运营中的强大优势。单纯依靠邮政部门,难以实施大规模的物流活动,导致目前的村邮站服务业务拓展缓慢。
2.成本过高,经营困难
目前,村邮站服务的范围主要是为村民提供信报邮件接收、出售邮票信封、代收代订报刊、充缴水电话费及代办邮政农资业务(如农药、化肥、谷种)等公共服务。由于农村交通不便、运输成本较高、农民消费能力较弱等因素,村邮站的物流运营成本普遍偏高。导致经营者积极性不高,市场出现萎缩的情况。
3.服务功能单一,服务质量不尽人意
从近年来的运营来看,村邮站的服务主要还集中在邮件接收投送、代缴水电费、通讯费等简单物流及增资服务。而作为主要需求的农资分销配送等方面的服务都未真正的实施,与最初的项目功能设计还有较大差距。村邮站工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缺失也影响了物流服务的质量,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项目的进一步推进。
4.保障措施乏力
(1)场地设施受限。如今村邮站基本安排在村委会办公室或者村子的便利商店,缺乏专门使用的场所和设施设备,体积较大的货物就难以受理,同时包裹的安全保管也存在较大的问题。
(2)运营资金不足。政府项目的资金主要投入在建设部分,对于运营过程中的人员投入与激励不足。导致村邮站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如邮件多随处堆放,任由村民自取。
就目前来看,由于有政府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村邮站项目基本能够实现平稳运行,但其作用远未发挥,项目运转过程中的许多问题还亟待解决。
四、基于交邮合作的县域农村物流服务发展建议
村邮站是交邮合作发展县域农村物流的载体,结合本次调研的现状及发现的问题,提出如下的政策建议:
1.加快村邮站建设
就目前来看,村邮站的布点已基本完成,实现了农村终端的布局。下一步发展的重点应放在村邮站能力的提升以及村邮站之间的网络建设上。要进一步完善村邮站设施建设,实现村邮站的功能拓展;加快完成连接村邮网点的物流网络布局,实现村邮站间的高效协作。此外,应进一步重视品牌建设,使交邮合作村邮站服务深入人心,促进项目的推广和拓展。
2.推进交通与邮政的合作
县域农村物流发展是一项涉及到多部门的艰巨工程,也是提升农村福祉的重要途径。单靠一个部门无法根本性解决其发展中的瓶颈,通过加强交邮合作,实现交通与邮政的优势互补,是现阶段县域农村物流发展的较优选项。交邮合作,首先是要明确交通与邮政部门的各自分工,以及在项目运作过程中应当承担的义务。就目前来看,村邮站建设主要以邮政为基础,所提供的服务也主要偏向于这一领域。为了使村邮站更有生机,发挥更大的作用,就必须注入交通物流的活水,实现“1+1”大于2的效果。交邮合作的关键就在于将交通与邮政的资源有效整合,提升村邮站的运作效率。
3.合理平衡成本与效益
县域农村物流的天然属性决定了其市场兼公益的特性。因此,在交邮合作项目的运作过程中,应当正确处理成本与效益的关系。项目的最终目标必须是建立在市场机制下的企业化运作,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要兼顾农村物流的公益性,对于部分明显缺乏收益,但又关系到农村民生和村民生活便利的部分服务提供必要的财政支持,使其能够实现收支平衡,最大程度上地满足农村的物流需求。
4.拓展多样
拓展多样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需要在现有的村邮站服务基础上,加大物流服务的拓展。依托电子商务的发展,加快发展农村电商物流,提供电商下乡所需的物流服务功能,满足村民对于互联网购物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根据不同区域农村的特色,提供个性化服务。如水产养殖区域可以配套提供冷链物流服务,方便地方经济发展。此外,还可以结合县域农村经济的发展,适时开展如小额贷款、助农保险等农村金融服务,实现以物流为基础的全方位助农服务。
5.提高服务质量
便民是县域农村物流发展的主旨,交邮合作发展县域农村物流的根本应着眼于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在硬件上,要大力改变现有村邮站的服务环境,优化服务区域内部环境,合理布局,避免拥挤杂乱。在软实力上,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人员管理体系,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改变从业人员的工作状态。通过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的服务能力、态度和水平。
人口发展现状及趋势调研范文6
【关键词】商业地产;房地产;发展趋势
1.引言
我国的商业地产发展起步较晚,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2010年至今我国的密集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指导下,我国的商品房住宅市场经历了“降温”的过程,其整体的交易量大幅度减少,并且在商品房定价上也出现了下降的趋势。也正是在商品房交易变冷的今天,更多的投资商开始关注以前并不受到太多关注的商业地产,并且已经有大量的开发商向着商业地产进军。根据有关的数据显示,在2010年至今,我国的商业地产投资快速增长,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因此,针对商业地产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2.我国商业地产发展现状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近年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双重影响,其发展态势尚不明显,与此同时,我国的商业地产中潜在的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商业地产目前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商业地产供需关系失衡。根据对目前绝大部多数的商业地产投资商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在进行商业地产的投资前大都缺乏对投资项目的科学调研,对于所投资的商业地产的类型缺乏有效的了解,并且在整个的商业地产投资过程中主要以建造的模式为主,这种单调的模式使得商业地产的经济效益较低,并且已经有了大量商业地产投资陷入困境的案例。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的商业地产投资有着一定的盲目性。其次,由于目前我国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一些建成的大型购物中心、商业街等出现了亏损甚至倒闭的局面,这种现象也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我国商业地产投资的积极性。而且由于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的萎靡,许多的投资者将大量的资金注入到商业地产市场,造成了商业地产供需关系的严重失衡,使得商业地产的空置率大大增加,这些对商业地产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
(2)缺乏稳定的融资渠道。由于目前我国的商业地产的融资渠道相对简单,与传统的房地产行业一样,我国的商业地产受到资本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融资调控的影响,因此,这就给商业地产的长远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稳定性因素。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的商业地产的主要资金来源仍然是商业银行的贷款,也就是说我国的商业地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银行的信贷政策,这种单一的融资途径使得我国的商业地产的发展与经营存在着严重的脱节。综合分析目前的情况,只有拓宽我国商业地产的融资渠道才能够在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3)商业地产的管理模式落后。商业地产的发展是贯穿始终的,其不仅仅是前期的销售工作,还包括后期的运营和管理,而且后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一个良好的商业地产项目必须要做到商业地产的建设与后期的管理并重,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商业地产的价值,才能够发挥出商业地产的优势。然而,根据对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开发和管理的研究可以发现,我国的商业地产开发更多的是侧重于商业地产前期的宣传和销售工作,对后期的管理工作却几乎没有什么概念,这种落后的管理模式使得我国的商业地产发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战,商业地产市场也出现了巨大的混乱,使得投资者非但不能够从商业地产的投资中获取利益反而会陷入商业地产的泥潭。因此,可以说,目前我国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管理观念的缺失对于商业地产的长远发展是十分不利的。要改善目前我国的商业地产现状,就必须加强我国商业地产开发过程中的管理模式,增强整体的管理意识。
3.我国商业地产需求分析
针对目前我国商业地产的需求分析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我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明显提高。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经济在世界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代化城市,这些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城市就必然会带动周边地区商业地产的迅速发展,增加周边地区对于商业地产的需求,以达到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虽然我国也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但是在过去的几年我国的经济发展依然保持良好的态势,GDP也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这也势必会对我国商业地产的需求产生巨大的刺激。
(2)不断提高的城镇化水平加速了商业地产的发展。经过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也在不断刷新,人民的整体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因此,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人们对于消费有了新的认识,这也对商业地产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我国商业地产的发展。
(3)整体的房地产市场形势影响商业地产的发展。由于近几年来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速度减缓,因此,也就有大量的房地产开发商以及投资者将注意力转向新生的商业地产市场,这些资本的转移使得对于商业地产的需求也出现了巨大增长。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于商业地产的需求。
4.我国商业地产发展趋势
根据对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式以及国家针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的综合分析,判断我国的商业地产将会在房地产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且会很快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其发展趋势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商业地产的发展会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商业地产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补充,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带动作用。在另外一个方面,国家政府为了实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扩大国内消费水平的增长,就必须要加强对于商业地产的关注力度,以更好的改善民生。所以在此过程中以商业街、零售业为主导的商业地产模式必定会受到青睐。
(2)不断提高的城市化水平促进我国商业地产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快了城市人口的增加,对于城市消费的供应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定会对商业地产产生新的更高的需求。同事,商业地产的发展加快了城市的繁荣程度,又反过来加速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并且随着我国中产阶层比重的不断增加,人们的消费结构也会相应的发生改变,这也对我国的商业地产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3)融资渠道的拓宽助力商业地产的发展。目前,我国的商业地产融资渠道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基本摆脱了以往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的局面,在融资渠道上有了很多的创新。目前我国商业地产的新的融资渠道包括基金、证券市场等多种渠道和手段,而且也有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商着眼于商业地产投资。
(4)现代化信息管理平台加强了商业地产的管理水平。随着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在商业地产中的投入使用,我国商业地产管理缺失的现象已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并且随着商业地产管理理念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商业地产管理水平必定会出现质的飞越。
5.结束语
商业地产的发展是我国房地产市场的重要补充,其发展受到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根据对我国商业地产情况的综合分析,其在我国房地产市场中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