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范文1
通过10余年的宣传和推广,Telematics在发达国家市场已经度过了起步期,并形成了相对成熟稳定的产业链合作及商业模式运营。
在中国Telematics正处于起步阶段,部分车载信息服务领域,如车载导航,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市场规模。未来1-2年内,随着移动运营商3G网络的建成及完善以、国家对ITS重视程度的提高及汽车规模的不断增长,国内Telematics将迎来需求井喷的发展机遇期,Telematics业务也将从导航、交通信息、定位的基本功能走向资讯、安全、娱乐、咨询、远程救援、远程诊断全方位服务,业务提供方式也从单向业务转向互动业务。移动运营商、汽车制造商、汽车电子设备制造商、软件服务提供商、内容提供商都可能从Telematics产业发展中获益。
目前中国Telematics产业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产业链的不完善及可盈利且持续稳定商业模式还没有形成,归根到底还是没有找到该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商业模式。商业模式是企业或对客户的实际需求或客户现在及未来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其意义在于整合现有资源或在现有资源基础上创造价值,通过能产生企业/行业合理利润的业务流程运作满足客户需求。
总结国外Telematics的发展经验,结合国内产业发展现状及具体国情,提出了5种现有和潜在的商业模式。这些模式的优劣及未来的发展是现有Telematics产业企业及潜在进入企业最为关心的问题,未来是其中一个或几个模式主导市场,还是有更好的模式取而代之是产业内厂商或潜在进入厂商最为关注的。
《Telematics系列报告-商业模式评估与创新设计报告2009》在结合产业专家意见对企业运作模式和用户需求的探索性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七大因素主导未来互动电视商业模式的成功,分别是价值链健康高效性、可赢利性、未来潜力、不易效仿性、对客户价值、资源整合性、不利因素克服能力,依据此研究提出了Telematics模式评估体系,对5种商业模式进行了评估,以期为Telematics相关企业发展以及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第1章TELEMATICS的概念和定义7
1.1 TELEMATICS的概念7
1.2 TELEMATICS系统结构8
1.2.1按照硬件结构划分的子系统8
1.2.2按照功能划分的子系统8
1.3 TELEMATICS主要行业性组织与研究机构10
第2章TELEMATICS产业发展现状12
2.1全球TELEMATICS产业发展现状12
2.1.1 Telematics产业发展概况12
2.1.2 Telematics产业规模及发展趋势预测12
2.1.3 Telematics普及率及其趋势预测13
2.2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TELEMATICS产业发展概况14
2.2.1北美市场14
2.2.2欧洲市场15
2.2.3亚太地区16
2.2.4中国市场18
2.3全球TELEMATICS产业发展基本特点19
2.3.1产业生命周期19
2.3.2产业发展均衡度20
2.3.3商业模式的逐渐成熟21
2.3.4产品运作趋向以整合式平台提供多样化服务22
2.4中国TELEMATICS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3
2.4.1中国前装市场机遇与挑战23
2.4.2中国后装市场的机遇与挑战24
第3章TELEMATICS发展中存的在问题26
3.1缺乏统一的TELEMATICS系统标准26
3.2缺乏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26
3.3缺乏成熟的产业链整合模式26
3.4汽车销售商态度问题27
第4章TELEMATICS产业链分析28
4.1产业链组成及各自责任28
4.1.1 TSP 28
4.1.2内容提供商29
4.1.3设备厂商29
4.1.4网络服务提供商30
4.2产业链代表企业分析31
4.2.1 TSP厂商31
4.2.2内容提供商34
4.2.3设备厂商36
4.2.4网络服务提供商41
第5章TELEMATICS商业模式分析45
5.1价值链及业务模式分析45
5.1.1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45
5.1.2汽车制造商主导模式47
5.1.3汽车制造商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模式49
5.1.4独立TSP运营模式50
5.2业务内容分析52
5.3收费模式分析54
5.4盈利模式分析55
5.5客户价值分析56
5.6终端发展分析56
第6章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59
6.1 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体系59
6.2 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方法61
6.3 TELEMATICS商业模式分析62
6.4 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63
6.4.1价值链健康高效评测63
6.4.2可盈利能力评测64
6.4.3未来潜力评测65
6.4.4不易效仿性评测66
6.4.5对客户价值评测66
6.4.6资源有效整合评测67
6.4.7不利因素的克服评测68
6.4.8 Telematics商业模式等级评估69
第7章对TELEMATICS商业模式创新设计建议72
7.1业务模型设计72
7.1.1业务演进趋势72
7.1.2业务功能演进——安全、效率、便捷73
7.2价值链及合作模式74
7.3盈利模式76
7.4广告发展策略76
7.5终端发展策略77
7.6市场推广策略79
7.6.1产品策略79
7.6.2服务策略79
附件 81
关于我们81
服务内容82
价值与特色82
最新报告清单83
部分客户85
法律声明86
图表1 TELEMATICS综合服务示意图7
图表2 2006-2011年全球TELEMATICA产业规模及发展趋势13
图表3 2007-2012年北美TELEMATICS新车型设备前装率发展及预测13
图表4 2007-2011年全球新车TELEMATICS设备装备率发展及预测14
图表5 韩国政府推动国家信息化与车载信息服务相关政策17
图表6 2006-2010年TELEMATICS全球各区域发展规模比较21
图表7 TELEMATICS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22
图表8 TELEMATICS产业链结构图28
图表9 TELEMATICS服务提供商(WIRELESS为例)服务运作示意图29
图表10全球知名TELEMATICS内容提供商汇总36
图表11 开展TELEMATICS业务的部分知名硬件设备商37
图表12 开展TELEMATICS业务的部分知名软件企业39
图表13 开展TELEMATICS服务的部分知名电信运营商42
图表14 TELEMATICS移动运营商主导模式产业价值链45
图表15 移动运营商主导的TELEMATICS商业模式企业功能定位46
图表16 TELEMATICS汽车制造商主导模式产业价值链47
图表17 汽车制造商主导TELEMATICS商业模式企业功能定位48
图表18 TELEMATICS汽车制造商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模式产业价值链49
图表19 TELEMATICS汽车制造商与移动运营商合作模式各方企业功能定位50
图表20 TELEMATICS独立TSP运营模式产业价值链51
图表21 第三方TSP主导TELEMATICS商业模式企业功能定位52
图表22 中国市场TELEMATICS各应用服务潜力评价54
图表23 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体系60
图表24 TELEMATICS商业模式评估方法61
图表25 TELEMATICS商业模式分析62
图表26 TELEMATICS商业模式价值链健康高效性评测63
图表27 TELEMATICS商业模式可盈利能力评测64
图表28 TELEMATICS商业模式未来潜力评测65
图表29 TELEMATICS商业模式不易效仿性评测66
图表30 TELEMATICS商业模式对客户价值评测67
图表31 TELEMATICS商业模式资源整合性评测68
图表32 TELEMATICS商业模式不利因素克服能力评测69
图表33 TELEMATICS商业模式综合评估70
图表34 TELEMATICS业务规划72
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范文2
【关键词】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一、中国移动商务快速发展的态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交流的日益广泛,网络化和数字化已经成为公认的大趋势,因此在全球范围内的移动通信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在国内,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在经过了十几年的奋斗,取得了多方面的进步,这其中包括用户规模、基础设施以及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在易观智库《2014年上半年中国移动互联网统计报告》中显示,到2014年6月,我国移动网民达到6.86亿。与2013年12月相比,用户数增长5%。我国已经成为真正的全球移动通信大市场,这包括最多的用户、最大的规模以及丰富的资源。
二、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商业模式
通常情况下,移动电子商务可以定义为使用手机、平板灯无线终端进行的商务活动。然而,笔者认为移动电子商务不仅仅是如此,其正通过移动终端的互联而创造着消费新模式。移动电子商务的商业模式正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除了各种应用技术的创新,同时得益于运营商、金融业、制造商以及新型电子商务提供商等多方的优势互补和互利共赢。
1.电信运营商主导模式
在移动电子商务中,网络的提供者和支撑者都是电信运营商,其推动的商业模式为“通道+平台”,这是因为在移动电子商务这个产业链上,运营商具有其他人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些优势就是传递信息的核心地位、巨大的潜在用户以及多样的信息通道。当然作为电信运营商,要主导移动电子商务,也有着无法克服的劣势:不具备专业化运营团队,不具备电子商务运营的经验。这些劣势单凭运营商自身很难在短期内解决。
2.传统电子商务提供商主导模式
传统电子商务提供商主导的是一种“品牌+运营”的商业模式。
传统电子商务提供商在移动电子商务这个新模式下,依然具有运营管理经验丰富、商品渠道多样、物资存储能力强以及多年来造就的自身品牌等多种优势,因此传统电子商务提供商如果能尽快的将手机登移动电子作为用户的接入通道,就能够实现更多的订单和客户。在我国现有的电子商务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多个运营规范的平台,这些平台包括淘宝、当当、Amazon、Ebay都属于此种商业模式。
3.设备提供商主导模式
设备提供商(设备制造商)作为市场上的主要设备提供者(移动设备制造者),主导的是“设备+商务”的商业模式。目前以苹果公司的App Store为代表。这种模式主要能够提供高效快捷的软件销售平台给第三方软件提供者,这样能够大大提高软件提供者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又能够满足用户的各种个性化需求,进而使得手机软件业得到更加快速的发展,从而形成一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三、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规模对于网络运营商、银行、信用卡结算单位、相关设备开发商来说将更为受益。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呈现出下列的发展趋势:
1.商务领域重心转向企业应用
在今后的商务活动中,企业会向客户移动使用、用户个性化信息需求的体现等方面转变。以无线的客户关系为途径,在维护、销售管理等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若想要实现转变为移动互联网,只需要通过企业应用,从而构建移动互联网应用便可。其中,企业应用具备消费群体规模庞大且稳定等优势,与个人用户比较,优势极具明显性。由此可见,商务领域重心转向企业应用是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2.通过移动电子商务重点获取信息
消费者使用移动设备主要是获取信息而不是进行事务处理和交易。对消费者来说,他们主要使用手机获取信息,如电子邮件、股票行情、天气、旅行路线和航班信息等。不过尽管这些服务并不代表直接的商业机会,但是在电子商务的引导下,这些业务有助于构建客户关系,并且创造间接商业机会。
3.嵌入式条形码阅读器解决了数据输入的问题
移动电话中将集成嵌入式条形码阅读器,这为移动商务带来新的风气。预计具备嵌入式条形码阅读器的手机很快就能供货,这种新功能将在传统商业和网络商业之间架起桥梁。嵌入式条形码阅读器解决了数据输入的问题,而这使移动电子商务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4.全面整合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
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将进一步深入。比如:在手机支付方面。电信运营商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将更具深入,并且合作的方式也将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基于整体层面分析,目前已经存在的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的形式及格局将会被取代,对于电子商务产业链形态,将呈现网状产业链形态。此种产业链形态的主体是多产业链,并且在多层次协作的作用下共同实现。因此,全面整合移动电子商务产业链是未来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必然趋势。另外,在未来发展过程中,移动电子商务主导模式也发展改变,主要转变为互相交叉、重新组合的的模式。如前所述,我们知道移动电子商务主导模式当中的电信运营商、传统渠道商以及软件设备提供商均有各自的优势与缺陷。因此,采取相互交叉、重新组合便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这样可以使移动电子商务主导模式更具优化、更具科学性,进而为我国移动电子商务的良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总之,面向未来,移动电子商务的扩展除了突出自身的移动优势外,还应当注重解决用户习惯的培养以及种种发展初期的难题,同时要与电子商务特征充分结合,才能做出特色业务,形成规模市场。
参考文献:
[1]刘杰,王春萌,范春晓等.移动电子商务及WPKI技术[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2002,25(2):1-7,112.
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范文3
(讯)什么是IDC。IDC是指拥有完善的设备、专业化的管理及完善的应用级服务的服务平台。IDC服务商主要提供主机托管、资源出租、负载均衡、智能DNS、智能灾备、CDN、流量监控和反向域名解析等服务。IDC服务商主要由基础运营商、拥有自有机房的第三方服务商和租用机房的第三方服务商三类组成。
云计算助力IDC新发展。2013年国内IDC市场规模为262.5亿元,国内市场大约只占全球市场的15%,但国内市场规模增速远高于全球市场,国内IDC市场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新建的IDC基本上都是以云计算架构为主,主要原因是云计算可以满足IDC需求方对IDC可适应性、规模化及高端化、高灵活性及可维护性、高节能及低成本、高可用性等几方面需求的期望。云计算的发展、互联网尤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动巨头的投资、政府服务外包及智慧城市的建设是未来几年国内IDC建设发展的三驾马车,预计到2016年国内市场规模将达548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
IDC发展趋势:基础设施云化,管道智能化,商业模式创新化。(1)绿色节能、资源共享驱动IDC转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这将引起IDC基础设施采用云计算架构(所谓的“云化”);(2)网络是实现云计算的管道,移动网络应用趋势不断加强,4G技术促使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这对网络管道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道智能化将保证客户的用户体验;(3)基于云和移动互联的应用将占主流,为了满足终端消费者多样的需求,需要不断的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光环新网(300383):ISP和IDC协同发展,腾“云”而上。光环新网是一家主营为宽带接入服务和IDC及增值服务的互联网综合服务商。公司是拥有自有机房的IDC服务商,目前拥有东直门、酒仙桥一期、酒仙桥二期和燕郊4个数据中心,机柜4600个左右。公司的宽带接入业务和IDC及其增值服务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ISP和IDC协同发展:(1)两项服务的带宽流量需求特点不同,可以共同分担带宽成本,大幅提高带宽的使用效率;(2)两项业务之间具有共融促进作用。公司意识到云计算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前布局。(1)2012年4月与国内AWS平台公司亚马逊通建立合作关系;(2)公司主要布局云计算IaaS平台中的云主机业务,公司中报披露完成了IAAS架构云计算平台的建设,取得了“云计算管理系统V1.0”等软件着作权,云主机服务平台进入了公测阶段;(3)公司也有可能在云计算产业链上下游进行并购,网络安全方向是公司最需要强化的方向。公司未来不仅受益于云计算对IDC产业的拉动,还有望在国内云计算发展中取得一定的领先优势。
风险因素:国内云计算产业推进进度低于预期,IDC竞争激烈导致盈利能力下降。 (来源:信达证券;编选:)
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范文4
不过,同样也有人持不同观点,例如极享科技创使人陈育新则认为,微商行业遭遇业绩下滑以及被行业诟病困扰是行业发展必经之路,不能够片面的去看待行业现象。而且,微商并非遭遇寒冬期,其正处于一个难得的发展风口,对于微商而言,尤其是平台微商抓住风口会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占据有利地位。
纵观2015年电子商务领域的发展,不难发现,无论是微商、电商还是传统企业都在寻求突破口,应对行业发展带来的影响,积极的寻求合作与创新。相关专家也认为微商正处于一个上升发展期,未来微商对电商以及传统企业的冲击将会增大;微商背后的群属消费经济正在崛起,这个新的商业形态并没有遇到所谓的寒冬,恰恰相反是一个风口,并正在实现优胜劣汰。
除了个人创业者不断加入外,传统企业、品牌商也纷纷试水微商。2015年6月,富士康宣布进军微商领域,并发动员工开微店卖3C;2015年7月,海尔宣布进军微商领域,并计划要做全球最大微商;上个月,有国酒之称的茅台也开始进军微商。
电商大举布局线下资源:凸显传统平台之困、微商之优
不仅仅是传统企业在寻求突破口,传统电商也在积极的做转型。2015年8月,阿里和苏宁宣布合作,将打通双方的线上线下渠道;同在8月份,京东宣布和永辉实现合作,也是为了打通线上线下渠道。电子商务领域的一系列动作都在说明大环境将发生变化,新的发展机遇将要到来。
(三大渠道对比)
对于电商、微商以及传统商业三大渠道在不同发展时期也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相比之下,传统渠道和电商渠道无论从流量、成本控制还是可控性上都不及新兴的微商渠道。
首先,电商的组织可控性没有传统渠道和微商渠道强。传统渠道由于其实体店面的特质对于店员、零售人员管理、组织有可控性,而微商尤其是微商平台基于其熟人经济的特质以及平台的管理机制对于商有很强的把控能力;而电商平台则不同,其没有实体店面也不是熟人经济,平台对于商家的可控性大大降低。
其次,微商成本包括运营成本、引流成本、线下成本等远远低于其他两个渠道。电商渠道和传统渠道需要做推广营销,店铺装修、店面的选择等等,这样就大大提升了成本支出。
以淘宝为例,去年淘宝数据显示,已经有800万卖家。竞争的激烈导致推广费用的增加。现在大多数淘宝店的广告费基本上就耗掉15%~20%,如果是天猫店,再加上天猫的佣金,就达到20%~25%!入驻这些电商平台基本都是靠价格战,各种促销节还要被迫做做降价促销活动,商家几乎是不赚钱甚至亏钱!
最后,电商、微商流量要高于传统渠道。微商发展起来,而拥有6+亿多的用户,甚至不需要额外的引流就可以实现自身流量转化。电商平台凭借其10几年用户积累,以及各种低价促销也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和商家,而传统平台受到电商和微商的冲击,绝大部分流量流失,甚至出现线下实体店面纷纷关闭的状态,万达线下店的关闭就是商业模式之殇。
微商模式变革:如何去糟粕留精华?
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范文5
本文分析了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根据移动互联网的特征,分析研究了移动互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 发展趋势 探讨
移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诞生时间较短,发展速度迅猛。其概念在20世纪末被提出,目前仍处于明确内涵和拓展外延的初期阶段,因此,还没有形成一个比较统一或被广泛认可的定义。结合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和社会各界的不同观点,本文认为,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通过使用手机、PDA或其他无线终端,通过各种无线通信网络,在移动的状态下,随时随地地访问互联网以获取信息、内容和服务。包括移动网络、移动终端以及其上提供的应用和服务。
1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
移动互联网产业链是由网络设备制造商、移动终端制造商、软件平台提供商、应用软件提供商、内容提供商、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环节构成,是集硬件、软件、内容、服务为一体的产业生态体系。如图1所示。
1.1 移动终端制造商
以iPhone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终端引爆全球市场,引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性能的持续提升和种类的不断丰富,不仅为移动互联网创造了服务载体,更是助力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保障。随着技术和市场的发展,智能终端的种类呈现多元化趋势。除了目前广泛使用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外,电子阅读器、车载导航、智能电视、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游戏机等移动终端被越来越多地开发和使用,在丰富移动互联网发展内容的同时,也扩大了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空间。
1.2 运营商
运营商网络的不断提速、使得大量对速率和宽带要求比较高的内容应用得以快速发展。3G、LTE、宽带、wifi等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为移动互联网的价值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环境保障。但是,传统通信业务需求日趋饱和,移动互联网和增值服务发展滞后,导致运营商沦为产业链中价值含量最低的管道提供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运营商必须重新定位自身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的角色和位置,完成去电信化改革,才能更有效地推动移动互联网发展。
1.3 软件平台提供商
软件平台是一个相对比较宽泛的概念,包括终端操作系统、浏览器、中间件、应用开发环境和应用商店等。软件平台是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核心部分,是产品和服务实现价值的通道。苹果和谷歌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个通道,才实现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垂直整合,形成全新的产业生态体系,占据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位的高端。平台模式的出现,大大拓宽了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内涵和外延。其商业模式的侧重点,已经从桌面互联网的只强调内容,升级为构建终端、内容和应用的商业生态体系。虽然,还没有明确的盈利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模式不会再是单一的“前向收费”和“后向收费”,而是向着多元化收费模式演进。
1.4 应用服务商
应用服务是用户与移动互联网接触最直接、最充分的部分,是用户体验移动互联网价值的最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和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彰显,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日益丰富。基础应用包括IM、LBS、SNS、WEB浏览、移动搜索、NFC等,内容应用包括视频、音乐、游戏等,生活工作应用包括移动办公、电子商务、医疗保健、教育培训等。
在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不断地给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娱乐带来便利的同时,传统PC端的内容和应用也再逐步平移和延伸到移动互联网上。
2 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演进趋势
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雏形可以追溯到2000年12月1日,中国移动开始实施的“移动梦网”计划。但是,由于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和商业模式等问题,我国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始终处于萌芽期阶段。直到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向国内的三大电信运营商颁发了3G牌照后,移动互联网产业才有了质的变化,产业发展不断提速,产业结构演变逐步深入 。
2.1 多参与主体
随着移动互联网产业持续的快速发展,巨大的市场空间将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纷至沓来,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结构也将被越分越细。除了运营商、终端制造商、服务提供商外,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信息服务企业,甚至新媒体、电商等也将不断的涌入移动互联网大潮中。随着参与主体的增多,移动互联网产业结构将会变得更加丰富,也更加复杂,产业链各环节的竞争也会愈来愈激烈。
2.2 跨界融合
传统产业在移动互联网上的延伸拥有巨大潜力,为移动互联网产业链带来更多机会,也为传统企业的发展带来广阔空间。移动互联网业务与传统业务的跨界融合成为必然趋势。在移动互联网发展领域不断拓展、发展路径不断增多、商业模式不断创新和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新形势下,突破既有领域,主导产业链条的整合与重构,形成基于多领域的资源整合能力,确立科学的多元化发展战略,是移动互联网企业率先确立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2.3 平台化竞争
运营商、终端制造商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等充分接入移动互联网产业链的上下游,在价值传递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增值的事实已充分显示出移动互联网趋于平台化的趋势。未来,移动互联网企业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和服务的竞争,更是平台之间的竞争。谁的平台优势明显,谁就能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多、更好的应用和服务。
3 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3.1 产业链和平台趋于融合
未来移动互联网的产业发展,需要包括电信运营商、终端制造商、互联网企业和应用服务提供商的广泛参与,建立清晰合理的产业链体系。同时,移动互联网产业链与网络平台、应用平台和终端平台等各种平台进一步开放和融合,从而促进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创新。
目前,全球移动互联网巨头企业纷纷进行产业链的垂直整合,不断瞄准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与内容领域,频频拓展业务领域和并购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3.2 移动应用向多元化发展
随着移动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日趋成熟,移动应用的创新和淘汰的速度将不断提速。即时通讯、移动浏览器、移动支付、位置服务、移动应用商店、移动安全服务、移动搜索、移动社交网络、移动视频、移动办公、移动医疗、移动教育、移动交通、移动游戏等娱乐服务、移动广告,以及还有很多现在无法想象或者技术尚未成熟的各种应用服务都将陆续出现在移动互联网上,并呈现多元的发展趋势。
目前,移动应用的主要发展趋势有:一是随着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NFC)、射频识别技术(RFID)在智能移动终端上的应用,移动支付成为应用企业、用户共同关注的发展方向;二是移动社交网站通过开放API的形式进一步加强与第三方移动应用开发商开展深入合作;三是移动安全企业将提供包括杀毒、防恶意软件和网络安全软件等的移动安全应用,以及包括安全信息、设备监控和防盗等相关服务。四是移动应用商店领域将随着腾讯、百度、360等传统的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加入,市场竞争更为激烈。五是未来用户的许多活动都将基于位置服务展开,如购物、就餐和娱乐都可以在生活和工作的附近进行。
3.3 商业模式不断创新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进入实质阶段,技术、网络、终端、用户等方面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盈利的商业模式呼之欲出。以苹果为代表的“终端+服务”的商业模式是目前较为成功的商业模式之一,它改变了传统游戏规则中终端制造企业只能通过制造环节来获取利润的固定模式,通过构建面向双边市场的应用平台将互联网体验完美移植至移动终端。此外,搜索业务将随着智能语音和穿戴式设备发展,逐步成为移动互联网的盈利支点;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屏幕的变大和流量资费的降低,移动广告的效果和接受度将大幅提高;移动游戏与社交网络服务有机结合,越来越吸引用户的兴趣和时间,用户的付费意愿加强;移动支付国家标准已经出台,技术环境成熟,促进移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未来潜力巨大;移动视频可以很好的移植PC端的广告植入模式等都将陆续的成为移动互联网的新的商业模式。
3.4 与传统行业加速融合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凭借系统建设运营成本低、附加值高、产业拉动力强等特点,促进了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等方面的发展,并逐渐渗透到每个行业中,推动了传统行业的转型升级,打造出更具活力的移动互联网经济。
移动互联网融入企业应用管理,移动互联网改变传统行业的运营模式。此外,利用GPS和LBS位置服务预约出租车;在旅游或出差途中利用手机预约机票和宾馆,查询景点信息和当地天气等;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信息采集设备,进行远程医疗、教育等;在手机等移动终端办理金融业务等。
参考文献
[1]祁晓清,付忠.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应对之策[J].通信企业管理,2014(1).
[2]余晓辉.移动互联网发展与展望[J].现代电信科技,2013(12).
[3]李伟忠.全业务背景下中国电信运营商的移动互联网发展策略探究[J]现代商业,2013(33).
[4]石伟.移动互联网成功的关键:生态系统[J].通信世界,2013(31).
商业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范文6
关键词:亚马逊;垂直整合模式;封闭;谷歌;开放商业模式
1971年古登堡计划问世,电子书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自此,传统书业开始不断尝试各种办法来推动电子书的发展,希望挖掘数字出版的潜力。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电子书成为西方学术界和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形成一场电子书革命的热潮。然而,直到2007年亚马逊Kindle成功上市之前,这股热潮真正波及的领域只局限于B2B,即面向图书馆等机构市场之内,大众电子书市场一直未能启动。
如今,电子书出版的浪潮已经不再是悬念,而是真切的现实。从国际出版商协会成员国提交的数据来看,2010年,英美两国电子书市场已经占到图书市场总收入的8%左右;意大利和韩国电子书收入分别为1.34亿英镑和1.1亿英镑;日本和德国电子书收入分别为9000万英镑和7500万英镑,所占比例分别为1.1%和近1%;西班牙、法国、南非和荷兰,电子书收入分别为4410万英镑、1300万欧元、400万英镑和150万英镑,所占比例分别为1.6%、0.5%(2009年数据)、1.5%和0.3%。可以说,电子书在整个图书产业中的份额虽然还不多,但其快速上升趋势已经得到确认,电子书的未来已经没有悬念。
市场的巨大潜力吸引了大量竞争者,一些行业巨头如苹果、谷歌也高调入市。2010年12月6日,谷歌正式上线电子书店Google eBookstore(原名Google Editions),并于2011年1月收购了一家专门从事电子阅读设备生产的公司eBook Technologies,显示出其进军电子书市场的决心。虽然目前谷歌电子书店只在美国上线,时间也不长,但其商业模式却已经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本文的目的,即是希望对谷歌电子书的商业模式进行探讨,并在与亚马逊的比较之中,观察未来电子书产业发展的新动向。
一、亚马逊电子书商业模式:垂直整合模式
亚马逊的电子书计划启动于2004年,这项计划的j三要任务是研发Kindle阅读器,旨在推动电子书的阅读和销售。2007年底,亚马逊正式推出专用电子阅读器Kindle和在线电子书店,上市后立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探讨亚马逊电子书计划的成功,不能不谈及其创新的商业模式。事实上,亚马逊并非电子阅读器领域的先行者,早在1998年,NuvoMedia与SonBook公司就分别生产了Rocket eBook、SoftBook两款阅读器,之后许多公司也相继研制了各种各样的电子阅读器,但均未获得市场认可,也无法撬动电子书产业的发展。而在Kindle上市的前一年,索尼公司就已经推出了有着良好口碑的SonyReader,成为Kindle的主要竞争对手。然而索尼最终没有成为电子书产业的领先者,究其原因在于其电子书计划缺乏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主要表现为:电子书店书目较少、访问不便、内容供应主要依靠与其他电子图书零售商的合作。换言之,由于缺乏内容资源的支撑以及便捷获取内容资源的手段,索尼更像是一个硬件销售商而非内容供应商,在此商业模式之下,消费者很难产生购买电子阅读器的动力。与索尼公司不同,亚马逊在推出电子书计划之时,思路非常清晰,其商业模式是,将硬件销售与内容传输直接联系起来,显然,这一模式是苹果公司iPod+iTunes音乐模式在电子书领域的复制。为配合这一模式,亚马逊采用了一种只支持Kindle的自有电子书格式标准AZW,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了免费无线3G上网服务及近三十万册可选图书,并制定了硬件价格补贴的定价策略等。这些策略成就了亚马逊电子书计划的成功。
亚马逊“硬件+内容”的销售模式,被称为垂直整合模式(Vertical Integration)。由于亚马逊的成功,这种模式成为其他企业纷纷效法的对象,在目前数字出版产业的商业模式中占据了主流的地位。例如,目前世界上较为著名的电子书品牌,如美国的巴诺书店、鲍德斯书店(总部在加拿大)、中国汉王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阅读器以及在线书店,并将阅读器与书店直接对接起来开展销售。
亚马逊的垂直整合模式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在推动电子书产业,尤其是大众电子书产业的发展方面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然而,对涉足电子书的企业来说,亚马逊的电子书商业模式很难复制。首先,一般企业缺乏亚马逊庞大的忠诚客户群、卓著的网络售书声誉以及良好的客户关系管理等优势;其次,产业环境已经发生了变化,电子书产业已经进入到了成长期,竞争对手大大增加。此外,随着产业的发展,垂直整合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显示出来。
垂直整合模式将电子阅读器与在线书店直接联系,互相绑定,因而具有很强的封闭性,消费者被限制在了一家书店和一种阅读器上。这种限制策略违背了消费者随时随地、在任何设备上获取内容的意愿,从更深的层面上看会阻止电子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换言之,消费者很难为了适应这种模式而去购买各种阅读器,并分别去各家书店买书,他们希望的是可以去任何书店、在任何终端上购买、阅读图书。因此,这种模式虽然在短期内获得了成功,却不是一个适于长期发展的策略。企业需要依据产业环境的变化和竞争对手的情况调整策略,寻找更加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商业模式,借此来推动产业整体向前发展。
二、谷歌电子书商业模式:开放性模式
作为全球最大的搜索引擎公司,谷歌一直将“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作为企业的使命。在此种思想指导之下,谷歌的各种计划,如数字图书馆计划等都贯穿着开放的理念。在进入电子书产业时,谷歌提出了“在任何设备上、任何地点读任何书”(Any device you OWn to read any book,anywhere)的口号,谷歌将这种理念称为“开放生态系统”。在“开放生态系统”的产业环境下,消费者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拥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这种自由度,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自由选择终端,实现无缝切换阅读
谷歌电子书采用的是国际数字出版论坛制定的Epub格式和Adobe公司的PDF格式。众所周知,PDF是电子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格式,而Epub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通用的电子书格式,索尼的Sony Reader、巴诺的Nook以及苹果的iPhone、iPad、iTouch等都支持Epub格式。由于
采用了这两种格式,谷歌电子书能够适应web网页、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所有支持PDF格式的电子阅读器,包括Nook、Kobo等几十种美国市场上常见的阅读器。
不仅如此,谷歌还提供了无缝切换阅读服务。谷歌所有的电子书都存储在“云端”里,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及平板电脑用户可以直接点击浏览、购买电子书,电子阅读器用户则可以将图书下载到设备上进行在线或离线阅读,谷歌会将其每次阅读的信息存在“云”里,消费者只要拥有谷歌账号,就可以在不同设备上访问书店,接着上次终止的地方继续阅读。
2、自由选择网上书店
谷歌号称自己是世界上拥有最大书目的网上书店,并拥有无限的云存储能力,谷歌的目标是在全球范围内提供1.3亿册电子图书。目前,谷歌电子书店拥有300万册进入公共领域的免费电子书。此外,谷歌还与很多主流出版商,如兰登书屋、企鹅出版集团等签订了销售协议,将提供大量不断增长的付费电子图书。
除了自己的电子书店,谷歌最具创新性的一个动作是,发挥其搜索引擎的巨大优势,引导消费者在不同的网上书店购书。谷歌特别重视独立书店的作用,除了与著名的Powell、Alibris等网上独立旧书店合作,2010年12月6日,谷歌还与美国书商协会的电子书店Indiecommerce达成了协议,在谷歌电子书店中售卖它们旗下的图书。IndieCommerce有近200余家独立书店成员。此外,在电子书店以外的地方,读者也可以方便地购书,例如,一个冲浪主题博客可以向消费者推荐一本有关冲浪的书,并引导消费者去谷歌电子书店购买;同时,传统图书销售商也可以在自己的网店销售谷歌电子书店的图书,谷歌将与这些博客、图书销售商共享收入。谷歌的这种做法,显然与其商业模式中的联盟策略是一脉相承的。
要之,谷歌的理念是,让消费者不受设备、软件、操作系统及零售商的限制,在互联网任何谈论书的地方都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在电子书领域,谷歌希望走的是一条与亚马逊模式不同的道路,即开放性道路。“在任何设备上、任何地点读任何书”的模式,有效避免了垂直整合模式中将消费者限制在一家设备一家书店的缺陷,从而为电子书产业的发展开辟了一条崭新的思路,而这种思路,是符合互联网时代的商业精神的。
三、余论
图书是一个产出非常庞大的产业,仅以中国为例,仅2009年出版的图书就有30.2万种,出版电子出版物10,708种。而《中国图书商报》和读吧网联合的《2009年度中国电子图书发展趋势报告》统计数字表明,截至2009年底,中国电子书品种达97万种,当年新增16万种。随着出版数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电子图书的供应将会越来越多,这是未来世界图书出版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