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方案

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方案范文1

我国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旨在针对目前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其原因,并给出解决对策。

一、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对专业不满意问题的溯源

目前大学生存在对高考选择填报的志愿后悔、不满意的情况,进而导致学习动力不足,毕业后不愿意从事专业相关的工作,从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由于教育是连续的、系统的,针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从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要的矛盾出发找寻原因,而是应追根溯源,系统地、全面地分析这一问题的原因。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现象与问题一部分是高中生对于专业不了解、盲目选择专业、高中阶段缺乏对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导致的。为了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减少大学生对自己专业不满意,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二)高中生自我选择能力发展的需要

我国正在推行高考改革,旨在通过优化招生制度,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扭转应试教育倾向,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多机会和更大舞台。高考改革的目的就是增加学生的选择权,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挑选适合自己发展的学校,但前提是学生要会选择。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有利于高中生自我选择能力的提升,还有利于高中生职业意识与人生规划能力的养成。为了使高中生学会选择、具备选择能力,适应与推动高考改革,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凸显。

二、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正确认识,重视程度不够

首先,学校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错误认识,对其内涵没有界定,存在以偏概全的现象,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针对高三年级进行的升学指导,只需在毕业班进行短时间的集中辅导,帮助学生根据分数选择大学,按照热门程度选择专业。

其次,学校和教师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目标认识存在偏差。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于帮助学生加强对自己的认知,对专业与职业的认知,不断提升选择与决策能力,在正确的认知上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或职业。学校与教师往往没有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点在于认识的提高与能力的培养。

第三,学校和教师对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重视,没有认识到它对于学生学习目标的明确、学习动力的增加、选择与决策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教师更多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升学率的高低,未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高中生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素质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课程开设少,课程类型不合理

首先,目前我国在高中阶段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地区和学校较少。大多数的学校没有设置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仅仅通过举办讲座的方式,邀请一些职业生涯规划师或社会知名人士给学生讲述相关知识或者针对高三毕业生开展升学与就业辅导,主要是围绕高考填报志愿进行的。

其次,目前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属于选修课,课程的安排呈现出课时少、课程内容不深入的问题。选修课主要是针对个体的差异性开设的课程,目的在于促进不同性格,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个性化发展。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职业认识,发展学生决策能力的一种课程。这些认识与能力的培养对于每一位高中生都是必要的,这门课程的学习对于每一位高中生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作为选修课是不合适的,难以发挥其教育价值。

第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范围有局限性,在其他课程中渗透不足。文化课在高中课程中占大头,但其关注点主要在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使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难以进入课堂。心理咨询课程主要是针对高中生的心理问题提供帮助,内容很少涉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小学到高中的必修课,是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又一开展方式。但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联系并不紧密。

(三)师资缺乏,教师未发挥良好的作用

首先,当前我国高中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多数由班主任、心理健康咨询教师或科任教师担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与发展离不开专业教师,因此师资的培养迫在眉睫。但师资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经历一段时间的。大量培养这样一批教师,也是一个重大的、复杂的教育问题。

其次,在培养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专业教师之前,充分发挥高中现有教师的潜能与积极性,发挥现有教师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但就目前情况来看,高中教师把较多的精力放在高中生的文化课学习与成绩上,致使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欠缺。

第三,就目前高中教师素质来说,因为不是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所以缺乏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知识,长时间专注于提升学生成绩,对于相关信息的掌握少,欠缺有针对性指导学生的能力。因此在培养出专业的师资前,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显得格外重要。

三、 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评价标准导向

当前我国的教育环境比较复杂。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背景下,依然实行应试的考试模式。这种现象正在逐步改善,但依旧需要经历长期的过程。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我们的评价标准依然主要以分数为主,辅以其他评价方法。随着社会的变化,人们的认识在逐渐的改变,注重从多方面看待一个人的发展。但就高中学生而言,人们对其的关注点还是集中于分数,尤其是高考成绩。在主流文化的影响下,目前升学率依旧是评价学校最为重要的标准,学校难免会过于重视成绩与升学率,而忽视提升学生成绩之外的教育。

(二)国家政策保障不完善

目前我国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处于起步阶段,国家关于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政策、法规较少且不完善,同时缺乏教育管理机构。正是由于缺乏法律和制度保障导致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缺乏财政的支持。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培养、高中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设置都需要来自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支持,缺乏有力的政策保障使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处于一种举步维艰的境地。

(三)学校权力有限

目前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线并引发探讨,国家也正在寻找解决方案。由于教育系统是个庞大的系统,一些政策、法规的制定与颁布需要复杂且漫长的过程。学校想采取某种教育举措,进行改革缺少政策、法规的支持。学校受限于国家教育政策与教育体制,接受行政管理,自身的权力是有限的。

四、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树立正确评价观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人们应将对人才培养的关注点放在人的全面发展上,逐渐改变唯分数论的评价观,从人的全面发展进行考察确立评价标准。只有在正确评价观的导向下,学校才能免于外界干扰,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与评价观,才能将正确的教育理念用于指导实践,用正确的评价观指导教学。我们不应该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应该重视发现学生身上不同的闪光点。我们不应该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应该重视学校在学生各种能力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才观的改变迫切要求评价观的改变,二者相辅相成促进教育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二)完善政策与制度保障

国家对于教育的发展起着引领与促进作用,国家加强对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制定与完善政策、法规,可以为高中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供政策性的保障与具体的指导,同时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高中能够得以顺利开展。国家应设置从小学到大学连贯的、系统的、专门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管理机构,并且有针对性地管理与指导高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

(三)增加学校自主权

针对学校自身权力有限的问题,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增加学校自主权,放宽对学校的限制。允许学校在不违背已有的教育政策与法规的基础上,在正确教育思想的引导下,进行教育改革,采取积极有效的教育举措,并给予学校鼓励。让学校具有自主的办学权利,针对基层学校的问题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措施可以减少因政策出台的滞后延迟问题解决。学校应该积极与教育部门有效沟通,寻求其对学校举措的支持。增加学校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师培训方面的自主权,有利于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四)设置与调整课程

国家应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列为高中学校的必修课,因为职业意识与人生规划能力对于每位学生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课程应该针对高中三个年级系统开设,安排适当的课时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丰富课程内容,如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的成功案例教学、利用测评技术与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职业体验等。同时学校应该采用多种形式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如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通过信息技术教育搜集感兴趣的职业或专业信息,借助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亲身经历体验感兴趣的职业。有条件的学校除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还可以专门开设职业体验课、假期职业体验营、到大学的参观活动、职业日等活动。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方案范文2

【关键词】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高中思想政治学科

一、我国高中职业规划教育现状及高中政治学科思想在职业规划中的作用

自2014年国家《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后,全国各地已有多个省份纷纷出台高考改革方案,取消文理分科已成为这些方案的共同点。各地方案虽各不相同,但人们已将对方案内容的关注折射到关注学生的“选择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上,从而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高中生的“职业规划”上来。

我国的高中学生在就学阶段,对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开始萌发初步的自我概念和浅显的职业意识,产生了职业规划的需要,。但据调查,44%的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职业理想尚处于模糊阶段;51%的学生对即将到来的高考志愿填报没有明确的方向。即使确立了职业理想的学生,56%的学生对所选专业的职业前景、工作内容不了解;对自己向往的职业所要求具备的素质和能力,62%的学生仅是一般了解,15%的学生完全不了解。这表明,现在的高中生在职业选择过程中存在着对自我缺乏了解、对未来的职业缺乏全面的认识、职业价值观扭曲、规划意识缺失、规划的行动能力不足等问题。说明我国高中生的职业规划教育还较为薄弱。

面对21世纪,知识日新月异,社会分工细化,各行业深入整合、职业结构深层次变化,等情况,高中思想政治课从生活实践出发,以政治导向的正确性、逻辑关系的严谨性以及知识内容的科学性为前提,指导高中生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对自己准确定位,全面了解社会环境,科学地选择专业,促进高中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

二、以学科思想为引领,积极规划职业生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鼓励高中学校适当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帮助学生进行个人职业发展方面的指导。而涵盖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内容的高中政治学科可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对学生选择学习方向、将来的高考志愿填报和从事职业起一定的参考作用。

1.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增强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打造精神内核

进入新世纪,我们的职业规划教育面临着新的环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普遍形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调整催生了新的利益分配方式并得到社会的认同,人们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反映在选择职业时常常先考虑职业薪酬,整个社会职场的求职心态出现功利化的倾向,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思想腐蚀着青少年的价值观,高中学生在未来的职业规划上陷入“价值困惑”,需要正确的引导。高中政治教材《经济生活》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参与经济生活能力的发展需求,围绕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处于成长中的高中生进行诚信教育、法治教育、市场道德教育和相关政策教育。例如,第一单元在让学生认识商品、货币、价格、消费等常见的经济现象时,引导学生初步树立劳动创造价值的观念,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正确的消费观,理性对待货币,克服拜金主义。第二单元在介绍企业和劳动者的相关知识时,强调创新意识和自主创业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进取心和正当竞争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劳动观。第三单元在介绍财富分配的同时,通过引导对不同职业收入的正确认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劳动光荣的信念,让学生明确“一分付出一分收获”;第四单元介绍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全面小康经济建设的基础、目标和战略重点,使学生明白,个人的职业选择要考虑国家社会发展的需求。《经济生活》在观点、内容的确定和材料的选取上,注重把学科知识中最具有思想教育价值的内容选入教材,这些思想有助于高中生特别是高一学生萌发职业的自我认识,在正确认识职业、就业的基础上,开始有意识地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规划布局。

2.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为将来的职业决策进行能力储备

在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中我们发现:42.1%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如果可以重新选择,65.5%的大学生表示将选择别的专业,一些毕业生因缺乏自我认识和职业认识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对自己专业选择和未来从事职业没有计划性的思考,许多同学都是随波逐流,职业规划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这说明,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清楚地了解自己,对自我进行全面的分析,以确定自己适合或该从事哪些行业。

高中思想政治教材《生活与哲学》从时代出发,将这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以浓缩的方式呈现在高中生面前,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认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指导他们在生活实践中获得成功。首先,世界的物质性原理指导高中生客观地看待自己,不从自我想象出发。哲学的辩证法思维特别是矛盾分析方法,它为高中生提供了观察事物、认识自己的科学方法: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指引他们分析自我包括能力、兴趣、性格、气质、价值观等,找到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发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并正视自己的短板;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会他们,在今后的求职道路上必须具备的哪些基本能力并要考虑每个行业的具体能力要求;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告诉他们,要想实现职业理想,今天必须先做好哪些相关知识和能力储备且应有所侧重发展出自己的特长。联系和发展的思维教会高中生正确理性看待自身现实与职业目标的差距,并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学习。这些哲学思维帮助高中生在正确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与自我评价,指导他们科学确定目标,有的放矢的进行规划和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

3.引导职业环境分析,指导职业匹配,培养职业选择能力

1909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弗兰克・帕森斯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格特质,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职业选择是否与个人特质相匹配将直接关系到未来人生的发展。作为未来时代主角的高中生,对于职业所处的社会环境了解越多、越全面,越能够对未来职业做出合适的选择。所以高中生在就学阶段就应该深入社会,寻找并搜集与职业有关的信息,了解在社会大环境中各职业的发展状况,在广泛了解职业信息的基础上确定自己未来从业的方向。

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方案范文3

2.调整课程目标。以前我们比较注重知识目标,着重基本理论和方法步骤的讲述。之后,我们开始重视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收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主动规划的态度。 3.改进课程内容。一直以来,由于课上理论的东西过多,比较枯燥,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并不高。看了视野中国8节课的设计后,我们开始试着研究学生的需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形式活泼、注重师生教学互动的教学内容,在课上尝试加进相关的信息点的链接,安排经典的案例,并设计一些主题任务。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全班十个小组先后围绕不同的研究主题拿出了他们的调查研究方案,并在课上与其他同学分享交流。

4.改变教学方式。在上学期最后几节课上,我们尝试“自主合作学习”,在课上进行小组讨论、团体活动、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我们分别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围绕一个生涯任务(例如某一高校或专业)展开研究,但必须是他们感兴趣的领域,最后每个小组要展示他们的成果,其他小组提问,教师再点评。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学生上课偷着上网的现象减少了。 二、收获和改变

1.打开了视野,解除了困惑。视野中国的视角,与我们之前接触到的生涯理论相比,非常新颖独特。通过与他们交流,我们对生涯教育授课形式有了全新的体验,消除了此前的不少误区,可以说,对于教师个人来说,是一个认识上的转变过程。尤其是专家们提到的任务分解式教学方式,虽然一开始接受起来比较吃力,对于完全打破之前的授课模式有一定的顾虑。但经过反思,我们开始思考如何做会对学生更好,我们做这件事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围绕这样的目的该如何设计具体的任务,如何才能把课堂设计得更加灵活开放,并尝试去改变。此外,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作为教师,更需要科学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谋划个人发展前景,这是自身成长、成熟并能驾驭教师职业的前提条件。

2.文化引领,润物无声。视野中国的专家到来之后,我们发现生涯教育理念开始成为一种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我们之前也做过问卷调查,当被问及“当前高中生活中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时,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生活多是时间无法合理利用和对未来无法把握的茫然,整天过着一种“教室―宿舍”两点一线的生活。而通过课后与选修这门课的学生接触和谈话,我们发现经过几堂课,学生对于现状和未来的把握更清晰了。 三、对于今后课程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于这门课今后如何发展,我们进行了如下几点思考:(1)如何更好地保证前后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2)教育如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后资料;(3)如何组织学生参加生涯教育相关的社会实践;(4)如何利用校友资源;(5)如何将生涯教育与多元智能理论结合起来。

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方案范文4

关键词 学业困难 原因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7.03.084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to Help Students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YU Lianguo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000)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ntinue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general strokes.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the scale of enrollment so that many college students did not complete the normal school,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s also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stud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nthusiasm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ollege has carried out the work of academic assistance and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words academic difficulties; cause analysis; career planning; countermeasures

1 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在校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之前必然要经历的职业生涯教育。通过系统化、集中式教育,明确个体特征,校正自身的职业理念和就业规划,进而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学业及就业,全面提升大学生将来求职就业、职业发展的质量,提高大学生学习生活质量。一旦开始接触职业生涯规划,就意味着大学生开始步入社会,要正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而给自己信心与动力去提升个人素质与能力,时刻准备投身职业化行列。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专业知识角度引导大学生全面、深入、客观地分析和了解自己,从而根据个人特点做出具有显著差异性的人生发展规划与职业化角色定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让大学生对本专业学业的未完成部分充满信心,时刻保持对未来理想职业的憧憬与向往,看清了本专业的市场潜力与职业竞争力,从而为未来的职业目标制定奠定基础。大学生可以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方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督促自己,完善自己,从而能够真正塑造自己的理想型人格,成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榜样和标杆。

2 大学生的学业困难缘由解读

2.1 角色与环境的改变

大一新生自开学起就努力适应大学新环境,必然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如果不能很好适应,很容易出现学业问题。众所周知,现今中国的x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仍然属于填鸭式应试教育,高中生只要按部就班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并且已经依赖于这种教育模式。进入大学,学生是以自主学习为主。

2.2 缺乏大学阶段的目标与规划

高中阶段,考上大学成了大部分高中生学习的终极目标。进入大学,很多学生很少或者基本没有科学确立自己大学阶段目标和规划,从而懈怠学业,大学阶段碌碌无为、得过且过。大学阶段如果没有规划、没有为理想做出应有的准备,那么将难以在高等教育阶段取得实质上的提高。

2.3 专业错位与钻研不够

高考填志愿的时候,由于对专业不甚了解,学生选择专业时往往会盲从社会舆论,没有根据学生本身的特点来选择专业。从而造成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造成学业困难。还有部分同学对本专业的钻研努力不够,随着专业课的深入,发现本专业的学习比较困难,进而畏苦怕难,导致学业问题。

2.4 众多家庭因素的不良影响

(1)传统的中国式家庭教育模式中,很多家长认为通过物质奖励就能够换得学生对学业的重视。殊不知,这样的方式恰恰易对学生的学业观念造成扭曲。家长不能从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予以引导,容易造成学生一遇到挫折就会产生厌学行为,进而出现学业问题。

(2)特殊家庭如单亲家庭、父母离异或生活受挫的学生,得不到家庭的关怀出现心理问题进而影响到学业;校园内存在一定比例的贫困生,为满足生计需求,解决学杂费用问题,常常占用大量学习时间赶做兼职,进而影响学业。

2.5 社会影响分析

(1)现今社会的一些错误价值观念(如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读书无用论等)误导大学生的认知,进而可能造成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

(2)手机、网络游戏、暴力等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及社交等领域,导致出现旷课、厌学、考试作弊等现象。

(3) “一考定终身”的应试教育以及规模扩张导致生源质量下降。随着考试作弊、学术造假等不良风气的侵染影响,一些学生常对高校学业的完成存在侥幸心理,态度极其恶劣不端正,影响高校学术氛围的营造与校规校纪的建设。

3 对学业困难学生帮扶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承担着更多培育社会可用之才的重任。在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的形势下,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实表明,职业生涯规划不局限于指导学生完善自我、人生规划以及就业和生涯发展,事实上对在校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帮扶指导效果也很显著。本文将以下述七途径来推动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学业困难学生提升实践。

(1)就大学生学业阶段特性设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系列讲座,通过开展校级校规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生涯发展教育以及专业导论专题报告会、学术沙龙、座谈会、案例经验交流会等系列活动,帮助新生认清社会的竞争形势、了解高校学业的必要性、透析自我个性,从而有效划定职业考察范围,找准学习方向和目标,以自信、自主、自强的方式在高校中生活学习,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进一步提升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其全面发展。随着大学生的学业变化,根据大学生的特点进一步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如进一步深化自我认知和专业素质等。

(2)学业预警贯穿整个学业,进而改进职业生涯规划。在校大学生需要在高校完成既定学分,必然在日常学生活动中参与选课、考勤、期中测试、期末考试、修课学分、学籍更改、毕业资格审查等环节,这些环节都应该建立预警机制,确保“事先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整改”的原则落实,始终保持校、师、生、亲等不同角色的联系。对于在受控环节中出现问题的,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预警或开展针对教育。通过学业预警改进大学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而提高职业生涯规划的有效性。

(3)构建“成长导师”、朋辈辅导帮扶团队。通过邀请社会精英等组建“大学生人生成长导师队伍”,等帮助大学生解惑答疑,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通过邀请优秀的学生骨干、优秀学生党员等与学业困难的同学组成“一对一”、“结对子”朋辈辅导帮扶团队,进而帮助学业困难同学转变学习态度、改进方法、提高效率。

(4) 建立家校联合双协同机制,提高职业生涯规划功效。高校有针对各院系专业设置的辅导员、班主任岗位,这些岗位的主要职责就是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加强制度与纪律建设,这些岗位人员应不定期地与学生家长保持沟通,建立家校联合双协同机制,每学期寄附有学生成绩单的家长信,对学业困难同学进一步做好家校联合教育工作,进而有力保障大学生成长。

(5)构建智能化的综合评价体系,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情况,综合评价体系转向学生过程化学习考核,尽量让每个学生在当中都有展现的一面,从而提高学业帮扶的成功率,完善职业生涯规划。

(6)校园中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营造美好的校园文化,大学生身心从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特别是注重引导学业困难的同学从中得到表现机会以施展才华,进而可以引导学业困难大学生全面客观地认清现实、认识自我、系统分析、综合评价、适度调节、合理改善,促成个人素质的良性发展,巩固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健全人格。

(7)多方面照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通过提供贫困奖助学金、增设勤工助学岗位等,多方面考虑和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减轻经济压力,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同时在学业上进行指导从而帮助他们完成学业、顺利就业。

4 小结

现在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和其他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这也要求大学培养出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新创造能力等。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关系到我国能否实现健康快速发展,能否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他们能否适应时代的使命,关键在于对自我有一个全面、深入、科学的了解进而提高和完善自我,并根据大学生的特性对大学生进行持续有效的科学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大学生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进而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成为一名适应时展需要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秀明. 朋辈辅导在高校学业预警中的意义及实践方法[J].大学教育,2014(3).

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方案范文5

关键词:高中阶段;课堂教学;职业教育

现高中教育阶段,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渗透的关于职业的内容较少,学生没有了解到所学科目与职业的联系,也没有接受到系统的职业教育,生活中接触到的职业类型不多,对于每个职业所需要具备的素质并不清楚,对于自己未来的职业仅靠个人猜想,因此,不能清楚特定职业与个人特质的对应关系,也不了解怎样为自己喜欢的职业去选择专业。

1目前职业教育渗透不够造成的问题

目前大多数高中在高一时依然进行文理分科,这时的学生刚进入高中不久,对各科目的学习兴趣还未稳定,进行分科选择时也没有和大学专业、未来职业形成联系,只是简单的了解到文理科所学科目不同。大多数学生都是仅凭自己觉得文科简单或者数理化是强项,按照自己的成绩,选择有可能考上大学,而不是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导致报考大学选择具体专业时非常迷茫。由于太多高中学生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没有任何规划,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只能茫然地听从家长的建议或咨询老师。老师对这些没有明确职业方向的学生也只能根据分数和历年各高校的录取情况,在尽可能让学生被录取的基础上给出建议,家长大多对专业的热门程度、就业的难易程度以及就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加以考虑,而对学生的兴趣、理想考虑相对较少,因此,在有限的报考时间内,学生选择专业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1],因此,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被发现不喜欢或不适应所学专业。在这种不考虑兴趣爱好,不了解专业的情形下学生盲目选择专业,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必然会受到不良影响,出现消极怠学,学业不精,转专业,甚至辍学的情况。再者,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存在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的情况[2]。虽然就业问题与经济发展、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等原因有关,但与高考前盲目填报志愿也有很大关系。

2在高中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2.1课堂教学中职业教育的内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对于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是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普通高中根据需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适当增加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运用多种方式开展职业教育[3]。但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强度较大,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职业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及早了解和认识自己,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在学习中将所学科目与职业相联系,确立个人的职业目标,了解如何为自己喜欢的职业做努力[4]。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借助新闻、科研等各种资料向学生渗透职业方面的知识,包括职业技能、态度要求、专业要求、学历要求、需要读什么专业、职业前景、职业的工作方式及任务等学生想要和应该要了解的职业知识[5]。

2.2高中生身心发展

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末端,心理在不断的成熟,对外界的事物充满好奇心,探索欲强,兴趣爱好趋于稳定。根据舒伯的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理论,此时是对他们实行职业教育的绝佳时期。他们对于别人的看法比较关注,想要自己的能力和角色得到别人的肯定,也愿意去参加喜欢的活动,一旦受到质疑或打击,很可能产生挫败感而不敢再尝试。但他们的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都在不断提高,有一定的自我判断能力,开始憧憬自己未来的职业和生活,尝试探索未来的职业角色。当自己憧憬的职业角色不知如何实现时就会不知所措放弃这个角色而盲目选择。所以对这种半成熟的心理特点的高中生,需要在职业心理和职业定位上进行必要的教育和指导[2]。

2.3高中教育的发展趋势

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试验)》中关于高中教育培养的目标提到:“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6]。高中阶段逐渐开展素质教育,从传授知识向培养能力转变,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进行质疑、调查、探究等活动,课程内容也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讲求“未来性”,不能只注重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而是要立足于未来职业和进入社会的需要。《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普通高中将不再文理分科,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而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兴趣爱好,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按照要求学生所选的科目都应是与他们的发展前途密切相关的[7]。比如将来想学医学、药物、林业等专业的学生,必须选修生物。学生在选课时就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高考填报志愿时可以填报自己热爱的专业,为将来从事自己喜爱的职业打下基础。

2.4终身教育的性质

随着技术的革新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必须不断更新知识、观念,学习新技能,以应对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生活。终身教育强调人的一生必须不间断地接受教育和学习,培养人们保持应变能力,这与职业生涯教育是一致的[8]。职业教育体现的是层次上的连续性和形式上的多样性,即为学生提供终身职业生涯发展的支持,并采取多种方式满足学生在就业、转业、创业等方面的理论需求。按照终身教育的理念,实现学习与工作的有机结合,保证学生各学习阶段和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畅通,逐步打破教育和职业之间的界限,实现教育的社会化和社会的教育化[9]。

3结语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职业教育,让学生将所学科目与职业在脑海中建立联系,找准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对职业和自身的优势有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才能自发地做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也让学生对各职业角色有更直观的认识,消除职业的神秘感,为未来将要从事的职业做好初步的心理和能力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凌诗.中美高中生物教材中关于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1-2.

高中生涯规划指导方案范文6

关键词:职业生涯;选考;走班制

2014年9月,浙江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全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新闻会,公布了《浙江省高考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新高考方案”,打破了此前人们固有的高考概念。高考不再意味着一考定终身,而是一个过程,一个让学生总能找到更好状态的体验。比如,参加统一高考招生,除了语文、数学两门,其他科目都可以在两年内考2次。既可选择选考科目,又可选择考试时间,为的是给每个学生更多争取更好结果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更多发挥所长的机会,并把过程拉长,减少偶然因素干扰,高校依据学生在此过程中的表现选拔学生,学生不必总是与自己的短处较劲。

“新高考方案”的“新”,也体现在文理不再分科,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和英语。选考科目由学生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7门高中学考科目中自主选择3门;“新”还意味着今后没有一本、二本学生类别,录取不分批,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按专业(类)平行投档。高校确定和提前公布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和其他选拔条件,择优录取。

一、问题的提出

面对“新高考”,所有的老师、学生和家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曾有一位家长向班主任反映,女儿一进高中,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始看书写作业,以前觉得高一可以稍微松口气,新高考容不得喘气。笔者所在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也接待了很多高一新生,两位好朋友结伴来咨询,他们遇到了类似的问题,高一就面临选课,兴趣和成绩到底哪个更重要;选课就意味着选专业,学习到底为了什么,不知道自己将来干什么。再加上某些学科实行走班制,与任课老师沟通的机会比以前明显减少,共同切磋学习的同学也很难见到,班级的概念淡化。

二、高一新生的适应性问题

1.不能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我国中小学生几乎没有职业生涯教育,很多学生到了高中学习目标依然模糊,即便确定了自己的理想,也不知道如何实践。我们的学生一直关在象牙塔里,缺乏对职业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不了解职业的种类、职业的性质,更不了解对从业者的要求。以前填报志愿是高考分数出来再填,什么是好专业,分数高的肯定是好专业,热门的肯定是好专业。没有系统的生涯规划教育,对这种选择专业的方式影响不大,现在,高一你就要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类型,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选考科目。目前看来,大部分高一学生还不能特别理性、全面地认识自己,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也不能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对自己的职业倾向,更是从未深入分析,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最佳职业,并为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是他们亟须的,也是他们缺乏的。

2.不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选考科目

高中之前,学生为了总分而努力,中考衡量的也是各自的总分。进入高中马上要你选定哪几门课是一定不会作为高考的科目,且这种课尽量提前考掉。确定作为选考科目的,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尽量放在高三考。给了你选择权,就看你会不会选,怎样做到扬长避短。

即使做出了选择,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多学生又会改变主意。有些学生一次考试没考好,就怀疑自己选错科目,要重新选课。也有学生或因任教老师的个人魅力,导致学科兴趣的转移,要重新选课。随意地更换选考科目,对整个学习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3.不能很好地适应走班制教学模式

很多学校在高一第二学期,根据学生所选的两门选考科目的人数重新分班,日常管理仍在一个固定的班级,称为行政班。第三门实行走班制学习模式,学生走班后上课的教室为教学班,不同班级的学生,根据自己所选科目到不同的教室上课。教学班的学生由于来自不同的行政班,上课时同学们集结,结束后各自返回自己的行政班,由于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教学班任课教师不同,学校很难安排辅导教师深入到行政班开展课后辅导,使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成绩的提升。

走班制打破了传统文理分班的格局,传统行政班的色彩没那么浓厚,老师和学生的熟悉程度减弱,班主任的管理没那么强烈,有些学生会趁此逃课。中国教育文化中“教”和“育”是不能分开的,走班制教学模式把老师和学生都当成了机器,学生和老师仅是买卖知识的关系,没有“育”的关系,对高一新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考验。

上述的适应性问题有一个没处理好,都会导致成绩下降,影响情绪,甚至危害心理健康。俗话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怎样来提高高一新生的适应能力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

三、解决高一新生适应性问题的途径

1.学校应尽量创造能使学生尽快适应的条件

学校应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随着学生高考选择权的增加,高中学校必须在学生一进校就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综合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作用,同时渗透到各个教师的任课过程和日常教育过程中,从多角度、多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一项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构建一套完整的学生生涯辅导课程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兴趣性向测试,让其了解自己的职业倾向,让学生了解个人兴趣,意识到“我想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该怎么做?”的生涯问题。让学生在了解个人特质的基础上,对学习与职业信息、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重点探索。

学校还需构建生涯活动方案体系,组织学生到企业、社区、机关开展各种职业体验,让学生充分发现、发挥自己的才干。根据学生的不同特长,开展多方面的活动,让每个学生的才能都有机会表现或发挥,使学生逐渐成熟自己的生涯规划。

2.学生需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1)在学习目标上,积极探索职业生涯规划。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前提,主要了解自我的兴趣、自我价值观、自我能力、自我性格;其次要了解职业的类型、职业的特性、所需的能力、就业渠道、工作内容、工作发展前景、行业及职业的薪资待遇等;再次还要了解高校专业和学校信息、就业环境分析,选择正确的专业方向,并据此确定选考科目,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和优势。改革后,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要求更高了,各位家长一定要静下心来帮助孩子分析,综合多方面因素确定孩子未来的职业定位。学生要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兴趣特点和专业性向,关注社会,从亲戚朋友、学长学姐、媒体介绍综合地寻找自己的学业志向。

(2)在学习方法上,理性确定选考科目。选择考试科目既要结合自己的学习特长和实际学习水平,也要结合院校招生的实际情况,还要结合学科老师的指导意见。一个总的原则是扬长避短,选择自己具有优势的科目,避开自己的短板,这样能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机会和风险向来是并存的,比如现在技术也成为选考科目,有人认为技术更容易出成绩,而且选的人又少,选择技术竞争肯定没有物理、化学那么大。但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都选技术,那么竞争就更激烈了。因此,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强项来选,更稳妥。

(3)在学习模式上,主动适应走班制。走班制学习模式需要学生有时间观念和自理能力,行政班学生面对的不是同一张课表,每个学生必须清楚自己的课表。而且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教学班老师和学生的熟悉度大大降低,老师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分散在各个行政班的每个学生,也很难进行个别辅导,有什么问题需要学生主动找老师,学生必须得清楚何时何地能找到老师。

学生要积极参与协助管理教学班,走班制导致班级管理的多元化、复杂化,为使班级管理能够高效、平稳、和谐地运作,必然需要学生的参与。如果一个行政班中有几位学生分在同一个教学班,可以把他们组成一个小组,并推选一个组长。组长必须具备强烈的班级荣誉感,在小组当中有威信,能带头起模范作用。班主任应对其进行培训,组长明确自身的职责与义务。学习小组不仅能达到学生协管的目的,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及班级荣誉感,有效弥补课后教学班任课老师辅导不到位的情况。

虽然高考发生变革,但是所学的基本知识不会改变,高一依然是高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学期,如果提前确定选考科目,提前适应高中老师授课风格、教学方式方法等。进入高中后,高一新生肯定能增强学习兴趣,提高学习信心,自信面对学考和高考。

参考文献:

[1]周常稳.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5(6).

[2]刘鹏志.普通高中生涯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J].现代教学,2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