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范文1
铁路行业信息安全检查工作一直都作为一个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运行,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但大部分单位对检查工作认识不足,需要动用技术力量对系统进行扫描、渗透并部署采集设备时,各单位普遍有畏难情绪,运行维护部门又担心会影响正常的业务使用。总体来看,检查工作本身所能提供的信息有限,从而无法真实并准确反应单位信息系统及信息安全现状,也就无法对系统进行有针对性的信息安全加固及整改。.
2应对措施
建立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模式是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根本保障,有利于铁路行业信息系统的发展。针对上述铁路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建立铁路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新模式,结合铁路行业现有组织管理架构,借鉴已有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信息安全工作的地位、目标、原则以及策略,从组织管理、制度及应急管理、运行维护管理和等级保护管理几个方面来深入考虑和分析,采用体系化管理方式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2.1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信息安全组织管理方面,建立并逐步健全一套自上而下的安全组织机构,成立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领导机构,作为系统安全管理的常设组织。同时,采用分层结构,以适应铁路行业铁路总公司、铁路局、站段3级管理机制。铁路总公司领导机构作为全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的常设领导机构,负责制定全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铁路信息系统安全防护技术的标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区域安全管理机构主要职责有:负责各铁路局的信息安全管理中心的日常管理工作,及时与安全专家协商讨论安全执行方案,执行安全响应中心制定的具体安全策略,定期向上级汇报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作,下设多个安全管理决策小组和管理执行小组,管理执行小组主要负责监督和协调铁路局下设各车站的信息安全管理执行工作。车站级信息安全执行分组包括安全监督员、安全检查员、安全执行员3类安全工作人员。
2.2强化制度建设及工作流程管理
2.2.1管理制度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不仅要强化系统建设,更要做好内部安全管理建设,具体要做好以下工作:
(1)建立专门的安全防御组织:针对铁路信息系统整体安全,铁路总公司应成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网络的安全管理和应急响应。铁路局、基层站段相应的部门,对铁路基础网实施自顶向下的实时监控与管理。
(2)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各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条例,杜绝不必要的人员接触和了解铁路核心网络设备与技术,防止敏感信息泄露。对有权了解、处理关键信息的内部人员制定更严格、更详细的安全责任制度,明确个人在信息安全方面应该承担的职责以及发生责任事故后的处罚。
(3)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措施:针对铁路核心业务系统的关键数据,需要建立完备的本地和异地备份制度,同时,采用双机备份、物理隔离的技术方案,定时增量备份。
(4)定期实施漏洞扫描和系统补丁升级:系统管理人员需定期对网络进行扫描,以检测和评估网络漏洞。检测范围包括所有的网络设备和终端设备,同时扫描网络内所有主机系统的配置及安全漏洞。
(5)定期实施计算机安全检查:针对处理关键数据的计算机,应建立完善的日志,记录所有与安全有关的事件。安全日志不仅要完整的记录安全事件,而且需要具备防篡改、抗抵赖功能。
2.2.2标准制度
以信息安全相关管理和技术规范及不同层次的信息安全制度为重点,构建科学严谨、有效适用、系统规范的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制度体系。制定相应的技术标准、作业办法等,明确工作标准,流程,落实管理责任,规范作业行为。按照信息安全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的清理和完善,不断加强铁路信息安全标准制度体系建设,使铁路信息安全风险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
2.2.3工作流程管理
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包括信息安全培训工作流程、信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流程、信息安全风险控制流程、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流程、信息安全监督检查与改进流程等各项管理工作流程。应根据工作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持续改进、推广应用先进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流程,使铁路信息安全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
2.3建立信息安全运行维护管理体系
2.3.1安全风险管理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心采用风险评估的方法,分析和评估系统的风险源和安全威胁源,并根据各类信息资产的重要程度和价值,选择适当的控制措施减缓风险。铁路局要组织建立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信息资产风险评估和风险处理。从理论上,风险只能降低或减少而不能完全消除。选择控制措施的原则是既能使铁路信息系统受到与其价值和保密等级相符的保护,将其所受的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水准,又能使所需要的费用在预算范围之内,使铁路行业能够保持良好的竞争力和成功运作的状态。另外,系统的风险是动态的,风险评估活动应定期进行,特别是在系统的核心功能及技术发生重大变化和内外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风险评估应重新进行。
2.3.2安全运行维护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维护管理依托安全管理中心实现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铁路总公司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中心运行维护平台可实现对系统中的网络、主机、安全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存储备份设备和应用系统的可视、可控、可管理,协助运行维护人员监控系统和及时发现问题。各铁路局安全管理部门运行维护人员应通过使用运行维护平台,积极开展运行维护管理工作,实现铁路局安全监管监察部门与铁路总公司安全运行维护工作的有效连接。对各地区安全管理部门能够处理的事件,按照路局区域内管理流程执行,并定时向铁路总公司安全管理中心上报故障情况并提交运行维护处理单。
2.3.3安全应急响应
铁路信息系统安全应急响应体系的建立应做好以下5个阶段工作。
(1)保护阶段:制定应急反应工作流程计划、确定预警和报警的方法、建立备份的体系和流程、建立安全的系统、进行应急反应事件处理的预演。
(2)预警与报警:识别和发现各种安全的紧急事件。在紧急情况发生前,产生安全的预警报告,在紧急情况发生时,产生安全警报给应急反应中心。应急反应中心将根据事件的级别,采取相应措施。
(3)牵制与反馈:在确认紧急事件发生的情况下,应急反应中心将根据预先制定的反应计划,进入应急反应流程。同时,应急反应系统本身将根据预先制定的规则,采取相应的措施,把紧急事件的影响降到最小。
(4)消除阶段:对于系统内部病毒,应该采用最新的病毒专杀工具清除。对于系统的外部入侵和非法授权访问等,应该通过专用的漏洞扫描工具发现系统存在哪些漏洞,然后采用相应的手段消除漏洞安全隐患。对于入侵攻击或超量访问要采用有效的拦截和限量访问措施,使系统资源处于可控范围。
(5)恢复阶段:在数据或者系统被破坏,无法修复的情况下,应进行系统的恢复,且恢复要依据预先制定的恢复流程严格进行。
2.3.4安全策略优化
制定有效的安全策略,当原有安全策略无法满足现有系统的安全需求时,要结合实际情况对系统安全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优化,以适应新的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出符合铁路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策略,以确保系统的信息安全保密性为主,采用多层次保护、最小授权、综合保护和严格管理等措施。
2.3.5安全检查审计
安全检查审计依托安全管理平台,通过对铁路信息系统中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判定现有系统安全控制手段的有效性,检查系统的误用和滥用行为,统计系统的安全事件,并按照安全事件的影响和危害程度进行等级划分,从而验证当前安全策略的合规性,为以后的归纳总结,安全系统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依据。安全管理平台根据从专项的日志审计产品、终端审计产品、数据库审计产品和应用审计产品中收集上来的信息进行关联分析,进行审计规则匹配,发现违规行为并进行告警和响应。通过安全审计与安全管理平台的融合,使得安全审计体系的建设与安全管理平台的建设目标达成了一致,有助于铁路信息系统整体安全体系的形成和完善,并通过对安全事件的分析,把握系统安全威胁的发展趋势,形成日报告或周报告进行定期安全信息通报,为系统的安全策略优化提供决策性指导。
2.4建立等级保护管理制度
为切实做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铁路行业需要借助等级保护这一安全抓手,将等级保护与信息安全日常管理紧密结合,将信息安全管理全面纳入铁路运输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行谁维护”和属地化管理原则,逐级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建立地方与总公司信息化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安全监督管理机制。同时,为了在纵向上实现对等级保护的控制,铁路行业主管部门在国家文件政策指导下,应制定符合本行业安全需求的等级保护行业标准、行业等级保护实施方法等文件,用以指导本行业的等级保护工作,保障铁路运输及生产安全管理。
2.5建设铁路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
为保证铁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有序展开,需要建设信息安全综合管理平台,旨为铁路总公司及下属单位开展与信息安全管理相关工作的综合工作平台,功能将覆盖铁路总公司及其下属单位的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并支持公安部等级保护管理工作。平台主要提供以下3类功能:
(1)以信息系统定级、备案、整改、测评和检查等规定步骤为主线,实现等级保护工作任务的下发、执行、进度监控和督办;
(2)风险管理、应急管理、安全检查和事故通报等专项管理功能;(3)日常办公的综合管理、培训教育、标准管理等。
3结束语
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范文2
关键词:班组安全管理 系统化 工作模式和机制 安全文化 安全教育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班组的安全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的核心工作,也是企业一项长期的最基础的日常管理活动。纵观安全事故的发生,大多数发生在班组,且第一现场在班组。同时企业安全管理的所有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最终要落实在班组,所有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均要在基层班组实践中实施,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最终落脚点。因此,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在现场,根基在班组,核心在员工,任何一个企业都必须高度重视班组安全建设工作。班组安全管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由此可见,探索和打造一套系统化的班组安全管理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建立科学的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
班组安全管理工作机制是实现班组安全生产的基础和保障。建立科学的班组管理管理工作机制体现在坚持标准,不断创新工作程序和建立、完善科学的管控手段上。班组在安全管理实践上应该从这三个方面持续改进。
(一)坚持标准是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
班组安全管理要坚持三个标准,即:“严、细、实”。
1、为什么要管严
有一位因为操作违章引发一起轻微事故的职工说:“我以前都是这样操作的都没事,今天倒霉就出事了。”这位职工的话一方面说明职工因为侥幸违章操作也会成为一种惯,另一方面说明管的不严才让她有屡次违章操作的机会,最终导致了事故。由此可见,管严,一定是要以“零隐患、零违章”为目标,不要以“结果”为导向。通过这种严格的管理手段培养班组员工养成严格按规则做事的习惯。
2、为什么要管细
细节决定成败,百分之一的错误可能会造成百分之百的失败,因此抓安全生产一定要注意细节、关注细节。要让“安全大事,必做于细”的理念深入脑海,这样才能有效地消灭安全工作中的隐患,确保实现生产安全。
3、为什么要管实
管不实等于没管。对关系安全的每一个薄弱点、每一处安全隐患都要有“死盯、盯死”的态度,解决不好不放手。比如,在安全检查中发现职工有违章行为,存在安全隐患,给职工下达了整改通知单,提出了整改时限和要求,还要跟踪整改进度,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要确保整改到位,要真正管实。
在实际班组安全管理工作中,管严、管细、管实三个标准相辅相成,只有这三方面都做好才能真正做到管住。
(二)创新工作模式是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手段
如果工作模式本身存在一定缺陷,隐含着不安全因素,就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所以班组要不断创新并应用更安全的工作模式,从根源上消除安全隐患。班组在此方面可以进行下面的实践和探索。
1、班组工作“流程化”。工作流程化就是按照“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的原则,把每一项工作内容分解细化成步骤,再制定出每一步骤的标准。工作流程化的好处是:1.可以规范操作标准,明确要求。因为工作流程=步骤十标准,实际上就是对工作程序的步骤和标准提出了明确要求,班组员工按照流程操作就可以把工作做到位;2.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流程化的工作程序去操作,可以省掉许多无用的工作环节,会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3.可以技能复制。通过工作流程化可以把班组积累的优秀经验保存下来,经过班组员工的操作实践使技能得到复制;4.可以作为培训教材。班组可以把工作流程手册作为培训教材对员工进行培训,特别是新入职员工上岗时,这种培训方式简单有效 。
2、操作规程“图文化”:海因里希经过大量研究认为事故发生存在着“88∶10∶2”的规律,即100起事故中,有88起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有10起由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有2起是人难以预防的。由此可见,人的失误和操作不标准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制定完善的操作规程规避风险尤为重要。传统的班组操作规程一般采用纯文字陈述的形式,存在不直观、不利于记忆等问题; “一幅图抵万言书”,如果把操作规程图文化,把关键环节以图片形式展示,且配以文字说明, 同时对每个操作步骤进行风险分析,使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势必能有效避免因人的误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对控制风险、预防事故发生起到重要的作用。为了更清晰的说明操作规程“图文化”的意义,我们可以引用这样一例子,如果在交通路口把红绿灯的装置改成一份文字版的过马路安全规程张贴在那里,会发生什么,肯定是混乱不勘的场面。
(三)科学管控是抓好班组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
科学的班组安全管理机制核心是实现班组安全动态管理,就是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对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安全跟踪、预测控制,使安全生产在每时、每班、每个环节和角落都得到保证。当前学界对于班组安全管理机制的研究较为活跃,其中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认为,在班组安全动态管理中,要实现“5个控制”:
一是制度控制。制度控制就是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作为班组安全管理的“法”的依据,这是做好安全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二是作业控制。作业控制是班组动态管理的重点,作业控制最有效的方法,是根据生产工作的流程,全面细致地分析工作流程中的风险点,并可对所有风险点进行严格细致的风险管理。
三是重点控制。风险的性质是同样的,但是风险的可能性和危害性是不同的。重点控制就是要从风险点中排查出具有高度可能性和巨大危害性的风险点,调动班组的管理资源严格地细致地加以重点管理。比如,有毒有害作业、易燃易爆生产、立体交叉作业、高处作业、特种作业等等场所必须划归班组安全管理的重要监控对象。对这些重要部位必须配备各种醒目安全标志。经验证明,这些工作做的细致,可以极大的降低班级生产中安全事故的发生率。
四是过程控制。作业控制要求对整个班级生产工作的过和进行详细的风险排查,务求全面地控制生产工作中风险点;重点要求对这些风险点进行区别对待,将主要精力放在发生概率较高、造成破坏性较大的风险点上。而过程控制则要求用过程论的眼光整体地、辩证地处理整个班组安全管理过程。严格执行各种安全作业票证,把作业的每个层次、各种职责分工制度化,作业程序化,管理标准化,加强管理密度,实现集约和精细管理。对事故苗头狠抓不放、跟踪控制,从事故苗头中寻找失控点,制定控制对策,杜绝重复性事故发生。
五是群防控制。群防控制是班组安全管理文化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班组安全管理只靠班组长和兼职安全员远远不够,只有班组全员行动起来,在生产过程中努力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过程无危险,才能实现班组生产安、稳、长、满、优。
二、建设“以人为本”的班组安全管理文化
人是生产过程中最活跃的要素,是安全生产的实践者。安全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安全。坚定不移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是建立安全长效机制的前提和基础。而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搞好班组管理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因此建设好“以人为本”的班组安全文化,不仅能完善制度文化建设,而且能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员工责任感和紧迫感,将每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奋斗目标引入到班组建设中来,从而促进企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要解决好意识安全问题。意识安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基础和前提,最能体现人本思想。只有意识安全,才会行为安全;只有行为安全,才能保证生产安全。一是全员要树立起“安全自保”(我要安全,为自己的安全负责)和“安全互助”(助他(她)安全,为工友的安全尽心)两种意识。树立“自保”意识和“互助”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要员工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根本性转变,这是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二是全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算好“三笔帐”。首先是算好“安全与效益这笔帐”。事故是最大的浪费,是对效益的一种损害,而安全出效益,安全本身就是效益。因此在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坚定不移地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这样才会有更大的效益。其次是算好“安全与进度这笔帐”。安全是进度的保证,进度是效益的前提,没有良好的安全局面,进度不可能提高,效益也无从谈起。因此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弃安全。第三是算好“安全与稳定这笔帐”。安全生产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影响,还关系到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家庭幸福,可见安全对促进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班组安全文化建设要打好“亲情牌”。一方面班组长要给员工以人文关怀,带着感情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如:设立“班组长安全寄语”、“班组亲情对话”,突出工友间的亲情教育作用。另一方面可以班组活动室学习室悬挂班组每个员工的全家福照片、父母、配偶子女的一封安全家书等,突出家庭亲情教育作用。通过亲情教育,有力促使员工实现意识安全,牢固构筑起班组安全思想防线。
三、抓好安全思想教育实现班组的自我训练和提升
班组安全思想教育是提升班组全员安全素质和技能,班组实现自我训练和提升的有效途径。班组安全思想教育取得实效关键是要把握住安全思想教育的关键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
(一)班组安全思想教育的关键点
抓准关键点上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组精细化管理》一书总结概述了班组安全教育的“十个”关键点:
1、新员工入职、调换工种人员上岗,病假人员、伤愈人员复工
2、职工精神状态、体力或情绪出现异常
3、抢时间、赶任务和职工下班前夕
4、机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时
5、职工受表扬、奖励、批评或处分
6、工资晋级、奖金浮动、分配住房、工作变动
7、职工遭受天灾人祸
8、节假日前后(包括节假日加班)
9、重点岗位、重点操作人员
10、发生事故后。
班组安全思想教育要把握好这些关键点,进行更加有针对性的教育,因为这些时间段,往往是最容易出安全事故的。
(二) 班组安全教育的方式
1、从形式看,班组安全思想教育方式可以分为:
(1)讲授法:把安全知识以课堂讲授的方向向员工传授。形式较为单一,便于组织。
(2)活动法:把安全教育的内容融入到职工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寓教于乐,集知识性、教育味性于一体。活动法同讲授法相比,形式更丰富,更易于被职工喜爱和接受,教育效果更好。相对而言,也投入经费较多,组织难度较大。
参考文献:
[1]刘寿红著.班组精细化管理. 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年
[2]曾仕强著.中国企业怎么管.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
[3]汪中求著.细节决定成败.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2、从作用看,班组安全思想教育方式可以分为:
(1)正面教育。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事迹为榜样,促使职工自觉增强安全责任心。
(2)反面教育。以事故案例为教材,使职工牢记血的教训,时刻引以为戒。
(3)奖励教育。对工作认真负责、遵章守纪、制止“三违”行为、及时发现和排除设备隐患、避免人身伤亡和重大设备损坏事故的有功人员,要大力宣传、表彰,并给予重奖。
(4)处罚教育。对因工作失职、自由散漫、麻痹大意或有“三违”行为者,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给予处罚和处分。
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范文3
【关键词】领缺陷; 微泵用药; 安全护理 ; 瓣膜置换
随着病人对医院需求的不断提高及医院市场之间的激烈竞争,护理工作质量无缺陷及病区服务达到病人满意度显的尤为重要。尤其是重症瓣膜置换术病人由于手术大、时间长、病情变化快、微量泵使用广泛且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敏感等问题,因此,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安全是不可忽视的。我科自2010年5月~2011年4月对234例重症瓣膜置换术后微量泵用药安全方面实施了“零缺陷”管理,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对象:选取我科2010年5月~2011年4月接受重症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234例,男120例,女114例;年龄23~65岁。按NYHA分级术前患者的心功能均为Ⅳ级,生命体征、合并症等方面无差异性。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实施手术,术后均带气管插管返回心外科监护病房。
1.2方法
1.2.1确立零缺陷理念:在微量泵用药过程中推行零缺陷管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克劳士的商务哲学思想、对零缺陷基本知识、零缺陷计划、零缺陷系统的推行方法等进行培训。同时,对护士进行教育,转变他们的思维方式,通过教育及培训,达到护士理解、加入并支持零缺陷系统在微量泵用药中的应用。
1.2.2制定计划:成立零缺陷管理小组,确认该项目负责人、小组成员、原因分析、改进目标、改进方法、工作流程、实施者(参与者)、制定日期及完成期限等。
1.2.3查找缺陷:护士长召集科室人员围绕微量泵用药护理质量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讨论如何改变不合理的工作方法以提高质量,找出重症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微量泵使用过程中急需解决的、直接影响医疗和护理质量的缺陷。如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护士在更换多巴胺时由于护士动作过慢造成血压骤降,其原因为平时使用微量泵操作规范程度不够,操作的整体各方面不够统一,越急越慌等原因造成。
1.2.4分析原因:分析收集的资料,寻找发生缺陷的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管理方面(40%):平时培训考核不到位、护士长检查力度不够、风险防范意识不强;护士自身方面(40%):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够、健康教育方法欠缺、三查七对不严格、工作流程不符合、应急能力等;其他方面(20%):知识缺乏、医嘱未及时下达、文化层次等。
1.2.5制定目标: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微量泵使用药物的工作流程,消除使用中的安全隐患,使护士对微量泵操作的掌握率达100%;使用中发生风险率0;使用中交接班符合率为100%;做到标识清晰,符合要求,有警示牌;患者及家属对注意事项的知晓率达100%。
1.2.6改进措施:召开全体护士会议,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制定微量泵用药的工作流程,组织培训,对患者的用药应按流程进行操作;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双人核对,交代用药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告知家属不可自行随意调节,微量泵上悬挂红色警示牌,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调整药物及交接班时随时将泵入药物的剂量、速度记录在自行设计的特殊药物记录单上;若微量泵发出报警信号,立即检查原因,严格核对、重新调整速度;缓慢按医嘱停止药物的使用;在微泵推注结束后,要正确处理延长管内的药物,严谨直接或快速推入;严禁在周围静脉内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微泵泵入的药物单独一静脉输液通道;使用后的微量泵用75%酒精擦拭,整理;护士长定期检查流程执行情况,发现遗漏及时指出,经常查找缺陷,并与相关人员沟通交流并进行整改;制定重症瓣膜置换术后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温馨提示等。
1.2.7监测评价:首先打印工作流程,发放给护士,人手一份,护士长利用晨会时间组织大家学习,并要求护士熟悉流程内容,在科内每月的业务考试中加入相关流程的内容,并在微量泵用药的操作考试中考核护士的执行情况。监测与评价是持续质量改进、增强实施效果的重要途径[1]通过监测与评价,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发现缺陷后及时向责任护士反馈,以便及时整改,并在科室的例会中进行讨论,人人发表意见,及时修正目标、措施,保证“零缺陷”管理的顺利实施,达到既定目标。
2效果
进行培训后,护士均严格按照流程操作,并分析了已规范的流程步骤,重点强调了主要环节的实施,明显减少了在重症瓣膜置换患者中微量泵用药的护理缺陷。自实施以来无微量泵用药护理缺陷发生。
3讨论
3.1保证了患者安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均有严重的心功能损害。术后常规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目的是调节心脏前、后符合,增加心肌收缩力。治疗过程中要求血管活性药物要匀速、持续使用微量泵给药。因此,对药物的更换速度、方法、护士的应急能力等方面有很高的要求。而零缺陷管理的核心内容为“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零缺陷理论的4项基本原则为:(1)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2)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3)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而不是“差不多就好”。(4)质量是用缺陷造成的金钱损伤来衡量的。[2]因此,通过实施零缺陷管理减少了护士长工作的盲目性,护士长从调查的数据中分析缺陷存在的原因然后制定出适合患者病情需要的改进措施,最终目标是保证患者安全,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护理质量。
3.2保证了用药安全:护理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安全护理,保证用药安全。微量泵用药的安全流程使护士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流程中充分体现了查对制度、监督制度,控制了用药护理缺陷发生的关键步骤,使微量泵用药的护理行为更安全、更有序,增加了护理行为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减少了不规范行为发生的可能。[3]
3.3提高了护士的业务能力:新护士是发生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护士长应指定业务指导老师,病定期对新护士组织培训,加强对新护士在重症瓣膜置换术后病人使用微量泵泵入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管理。微量泵用药安全护理工作流程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工作,正确使护理职能、提高业务能力,使患者得到更系统、更安全的用药护理。
3.4提高了护理质量:在重症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微量泵用药安全护理,保证了患者安全,提升了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的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零缺陷”管理模式的应用避免了微量泵用药护理缺陷的发生,为预防差错事故、安全护理、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易红梅.持续质量改进在安全用药流程实施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7,8(15):631
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范文4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西安地铁运营;精益求精;核心理念;管理标准体系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U231 文章编号:1009-2374(2015)15-0187-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5.15.097
1 精细化管理概述
精细化管理是来自于发达国家的一种企业管理理念,它是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和降低管理成本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技术和管理方式。通过规则的细致化和系统化,运用标准化、程序化和数据化的手段,使组织管理各单元精确、协同、高效和持续运行。
精细管理是对生产经营各个环节提出的“时间、空间、质量”的规范。这种规范是一种全过程的过程控制,即生产和管理过程中的每一环节、每一道工序都应处于受控管理之中。
企业管理的精细化,主要是侧重于技术层面和细节,体现在工作过程中的每个环节,包括工作方案设计、人员安排、实施和评价等。通过业务流程的精细化设计,使每个工作流程形成一个个紧密相连的管理闭环,使员工更为清晰地认识工作目标,更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这就要求我们在制订各项工作标准和工作流程上,要注意人、财、物、技术、资金等各类因素的平衡考虑和资源配置,通过细节研究促进整体工作效益。
2 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开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西安地铁运营分公司于2010年1月正式成立,从运营筹备期间开始,运营分公司就从组织架构、岗位职责、规章文本、生产组织、企业运作等方面均建立了标准规范体系,经过二号线筹备期和开通运营两年多时间的不断摸索和改进,企业经营管理、生产组织各项制度、流程、程序趋于完善,运作平稳有序。进入2013年,面临一号线顺利开通和保障二号线平安运营、优质服务的任务目标以及西安地铁即将进入线网运营管理的模式转变,如何进一步提升运营分公司管理水平,提高效率、减少故障、降低成本,适应运营发展新阶段需要和保证任务目标的实现,运营管理上台阶,建立和规范管理体系,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就成了运营分公司企业发展的的必然选择。基于此,运营分公司管理决策层统一思想,于2012年底明确提出于2013年为分公司管理提升年,全面开展精细化管理工作,拟用两年时间,结合分公司生产(服务)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技术管理体系、培训管理体系、绩效管理体系、经营(物资)体系、应急保障体系、思想政治保障体系基础管理体系建设,实现分公司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全面精细化,形成生产有序、安全可控、技术进步、服务提升、管理高效的良好局面,后来居上,争取成为全国地铁运营管理的行业标杆。
3 西安地铁运营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精神为指导,以确保线网平安运营、优质服务为目标,结合体系建设,运用科学恰当的管理工具和方法,把“精、准、细、严”落实到运营管理工作的每个环节,建立自上而下、全面覆盖的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贯穿整个运营管理中,形成生产有序、安全可控、技术进步、服务提升、管理高效的良好局面,为打造平安地铁,美丽地铁和运营事业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4 西安地铁运营精细化管理的目的
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目的是基于组织战略清晰化、内部管理规范化、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形成一整套系统、精确、细致、量化的管理标准体系,在工作各环节贯彻精细思想,培养员工树立追求卓越的工作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确保实现管理精细化、服务精细化、设备维护精细化。
5 西安地铁运营精细化管理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总体归纳为四个字:精、准、细、严。“精”是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准”是准确准时,信息无误;“细”是操作细化、管理细化;“严”是严格执行,严格控制。
6 西安地铁运营精细化管理实施主要内容和方法
6.1 细化任务目标
根据分公司年度任务目标,分解、细化部门阶段
目标。
6.2 细化完善规章制度
实施精细化管理,规范、创新管理制度是基础,细化各部门、各岗位的工作职责是完善规章制度的核心。针对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推诿扯皮、工作执行不力、工作接口冲突等现象,我们要求各部门重新明确完善各岗位工作职责,包括责任、权限、工作内容和要求等主要内容。分公司级规章制度,职能管理类由企业发展部牵头,技术管理类由技术部牵头,全面完成现有规章制度完善及修订工作。
6.3 细化、优化工作流程
细分岗位职责,明确层级定位,界定权责;将每个工作项目分解到岗,工作过程细化为可执行的单元工作流程,明确每项工作流程的具体任务、责任、节点、位置进程,并将流程进行分析、简化、改进、整合和优化;明确管理层级之间、前后进程之间的界面与权限。职能部门主要包含管理、服务职能方面的工作流程,生产部门主要包含分公司规章标准界定的本部门延伸管理职能、部门内部管理及协调等工作流程。
6.4 细化、优化作业标准
统一规格标准、操作标准、质量标准、数量标准、执行标准,质和量、时限和效率、对与错都要有标准可依。明确、细化每一个岗位承担的职责和每项作业标准程序,明确作业范围、作业人员、作业条件、作业环境、工具物料、作业质量和时效等环节,简单明了,使每个作业环节都有章可依、有据可查。
6.5 细化、量化考评、奖励标准
以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和作业标准为基础,细化、量化考评、奖励指标,明确考核程序,严格考核过程,进一步提升部门及个人的工作效率及效果。将考核指标从最初的定性为主、定量为辅逐渐转变为定量为主、定性为辅,更加关注员工的具体行为和工作任务,并扩大考核结果的应用,合理引导员工工作行为,提高整体工作效能。
6.6 固化、信息化制度、流程、作业标准,实现制度、流程、作业标准的信息化管理
以分公司综合管理信息平台OA为载体,对已经成熟、完善的制度、流程、工作标准,通过信息化手段,固化至OA系统中,实现整个管理工作的标准化、信
息化。
6.7 多种形式展示和宣传巩固,形成持续改进、追求卓越的常态化管理企业文化
以实行刚性的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强化责任的落实,促进高效优良的执行力,逐步形成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使精细化管理自动体现到企业、员工的各项行为中。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精”。天下的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天下的难事都是从精准要求做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通过精细化管理增值出效,为我们的品牌和效益提升而努力。
参考文献
[1] 孙念怀.精细化管理Ⅲ:操作方法与策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5.
[2] 吕国荣.精细化管理的58个关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范文5
[关键词]医院信息系统;HIS;制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R197.32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08)10(b)-076-02
医院信息系统(HIS)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施的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和优化医疗工作流程的一种重大变革。我院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经过13年的不断升级改造,整个医院信息系统已初具规模。总结13年来医院信息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的经验,深感建立和制定相应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用制度保证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和管理的重要性,也在此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现总结如下:
1结合实际,制定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是把医院产生的各种信息输入计算机网络系统,由计算机完成信息的储存、处理、传输和输出,在院内形成信息共享,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但这些最终都是由人来操作和掌握的,医院信息系统只是得以完成这些任务的工具和手段。而一个好的管理手段必须要依靠健全的制度来保证落实,切不可以为上了医院信息系统就万事大吉,存在的问题都可以解决了[1]。要使医院信息系统安全运行,达到科学管理的目的,一定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制度来管理医院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我院实施医院信息系统伊始,就将制度的建立作为首要工作,依据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实际状况,逐步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以制度规范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操作,以制度促进系统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我院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涉及工作流程、操作规范、岗位职责、工作制度四个大类,每类都有若干种。具体为《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各项制度》、《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
1.1《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总则》是一个公共性的制度,分为四章二十三条。从总则、技术管理、工作站管理等共性管理的角度规范了医院信息系统的操作,确定了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意义及目的,对医院信息系统的技术管理提出了要求,对所有接入医院信息系统的工作站点做了统一要求。
1.2《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
《医院信息系统安全保护规则》共有五章二十六条。从安全保护、安全监督、相关责任等方面对医院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及网络中一切设备的安全进行了详尽规定,并提出了对违反规定而应承担的责任。要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2]。
1.3《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各项制度》
《医院信息网络系统管理各项制度》共有九章六十六条,具体针对计算机信息中心工作职责、机房的管理、信息储存及保管、互连网站、数据备份、应急恢复、网络设备的购置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1.4《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
《医院信息系统工作流程》涉及到实际操作的各个环节,共有二十四项流程。实践证明,如果不及时制定相应的流程规范,在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中必然会出现混乱,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1.5《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奖惩细则》分为十一条,依据上述各项规定及医院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平时医院信息系统应用中易出现的不规范操作而造成的各种损害所制定的奖惩办法,是对上述各种规定的有力补充。
2狠抓落实,确保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实施
建章立制并不只是写在纸上,订在墙上,而是要落在实处。自制度建立以来,狠抓制度的落实也就成为医院信息系统成功运行的关键因素。只有严格执行这些制度,才能保证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达到建设和应用医院信息系统的目的。
2.1组织学习,领会制度的实质
整套规章制度在颁布后,印文下发到各个部门,要求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不但对原来在岗人员,而且对新上岗人员更是广泛宣传,组织学习,并将其作为岗前培训的重要方面,列为上岗考核的内容,使之人人知晓,从而强化这些制度的执行意识。
2.2加强监督,促进制度的执行
有了规章制度还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督机制来督促这些制度的执行。为此,我们将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纳入医院综合目标责任考核中,形成以制度监督制度执行情况的局面。通过这种方法,促进了制度的执行,使制度的执行成为全院各类人员的自觉行为。
2.3建立记录,细化制度的管理
可操作性是建立制度的基本要求,也是制度得以落实的前提。为此,我们根据制度内容,建立了各种相应的记录本,如《服务器维护记录表》、《网络系统维护记录表》、《系统软件维护记录表》、《HIS应用软件维护记录表》、《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维护更新记录表》、《数据备份日志》、《日常工作日志》等各种表格和日志,从而细化制度的执行,明确各级各类操作人员的职责。
3拾遗补缺,进一步完善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
医院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实施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医院管理的要求和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做相应的调整,原有的规章制度必然要随着新的要求的提出而补充和修改。而且规章制度多半是在医院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制订的,当医院信息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往往会有一些不适应的地方,也需要补充和修改[2]。如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我院对医院信息系统中有关费用结算部分做了新的规定,流程也有一定的改动;再者医院信息系统中增加的一些新子系统上线后,也都对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医院信息系统能够正常运转和有效应用和推广的重要保证。同时,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也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4]。
[参考文献]
[1]梁珂.医院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中国医药研究,2005,3(2):168-170
[2]宋颖杰,于明臻.医院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管理与维护[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7):104,110.
安全管理的工作流程范文6
关键词:项目管理;管理模式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业从业人员以及全社会都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水平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做为建筑业企业,应认真研究建筑业安全管理的历史和现状,树立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建立新的符合建筑业管理规律和项目管理特点的安全管理模式,为最大限度的减少或杜绝安全事故而努力。
1、建筑业项目安全管理的现状
建筑业的安全事故绝大部分发生在施工现场,可以说,施工项目是事故发生的发源地,当然,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因为安全事故的存在而减少或停止工程项目的建设,但是,我们必须对我们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否满足安全管理的需要、是否符合项目管理的特点、是否满足国家和行业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认真分析,从而达到改进或更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目前,大多数建筑业企业的项目安全管理是通过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来实施的,安全管理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属不同的岗位,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被人为的隔断开来。施工进度安排、工序穿插、人员调配、物(设备)的状态管理等是与安全有直接关系的要素,因为安全与施工管理岗位的不同而人为的割裂,对施工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安全指标、安全职责挂钩较少,甚至不挂钩。安全管理人员由于管理职位与其他人员的地位等同或较低,造成了安全管理指令不畅通,安全管理措施落实不及时。安全管理资源严重浪费,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如项目总工、专业工程师或施工员、设备管理员等,他们都具有安全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同时也都具有安全管理的职责和义务,但在目前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下,这些安全管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因此,目前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必须进行改进或重建。
2、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2.1什么是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应该是符合项目管理规律、有效整合安全管理资源、程序化、标准化的安全管理新模式;它还应该符合国家和行业安全管理法律和法规的要求,符合最大限度的降低和杜绝安全管理事故的目的要求。
2.2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法律依据
(1)《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法》的实施为我国的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同时对违背安全管理的行为提出了处罚措施。《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方针,并自始至终贯彻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建筑法》是规范我国建筑市场的第一个法律文件,其中,对建筑业企业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总承包企业承担起安全管理的责任,把所有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纳入到统一管理中。
3.新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特点
3.1具有新的项目安全管理理念:
建筑业做为一个传统的产业部门,许多相关人员对于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的错误观念由来已久,由于大量的事件或者错误操作并未导致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事故,而且,同一诱因导致的事故后果差异很大,不少人认为建筑安全事故完全是由于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因而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首先要更新项目安全管理的理念,这个理念就是“任何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在此基础上,要坚定“安全事故为零”的管理目的和管理目标。
3.2以新的安全文化为核心
安全管理是全员全过程的管理,因此,安全文化应该是全员文化。塑造新的安全文化就是要培育全员安全文化。全员管理不仅包括总承包管理人员、分包管理人员和全体工人,还应包括业主、设计、监理及社会相关方。作为总承包方,要积极调动和发挥相关各方安全管理的推动和监督作用,使安全管理成为压倒一切的工作。当然,首先要充分调动本单位全员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塑造全员安全文化。只有塑造起全员安全文化,才能营造安全生产的氛围,保障人员安全。全员安全文化是新的项目安全模式的核心。
3.3实现了四个转变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与传统的项目安全模式相比,有四个转变,分别是:变单纯的安全专业人员的岗位安全管理为全员参加的体系安全管理;变单纯的安全管理为安全管理与进度、工序穿插和施工方法紧密结合的综合管理;变以点为主的间断的、静止的管理为线面结合的、连续的、动态的管理;变并行的安全与生产两条线为安全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安全生产一条线。
4、如何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
4.1建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下,项目安全管理组织已经不再是单独的岗位安全管理,而是以项目经理为首的,以专职的岗位安全管理为核心,以各专业工程师为骨干,班组长及工人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管理层和安全管理实施层既独立设置又互相依托和紧密联系的体系安全管理,是将生产与安全的紧密结合的组织,是对项目安全管理资源的充分挖掘和充分利用。
4.2调整安全管理职责
通过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认证,安全管理职责得到了明确和完善。但正如上面分析所讲到的,我们在安全管理中,把众多的责任都压到了数量和素质都远远不如施工员队伍的安全员身上,而无论是素质还是数量都远远高于安全员的施工员队伍的安全管理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因此,调整安全员和施工员之间的安全管理职责,是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
4.3制定新的安全管理工作流程
应制定的安全管理流程包括:(1)安全管理方案的制定与审批流程(2)技术交底的编写和审批流程(3)安全检查与整改工作流程(4)危害因素辩识及预防流程(5)交叉作业审批与管理流程(6)其他工作流程
4.4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管理模式运行的标准,因此,是否具有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项目安全模式运行是否成功的基础。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应以以“六令”为核心。“六令”包括:土方施工令、动火令、拆模令、脚手架搭拆令、砼浇注令、交叉作业审批令。
5.运行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应注意的问题
新的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对传统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改进,主要表现在安全管理理念的更新、全员安全文化的塑造、安全管理职责的调整,并借此再造安全管理流程、完善安全制度。因此,建立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的目的是充分挖掘项目安全管理资源,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事故。运行新的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应注意以下问题:
5.1要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紧密结合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安全管理组织的健全和改进,与职业安全健康体系的运行是统一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日常安全管理过程中,要与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紧密结合。
5.2要注重全员安全文化的塑造
新的项目安全管理模式是建立在全员管理和参与的基础上的,全员安全文化的塑造可以为新模式的运行提供良好的氛围,保证新模式的顺利运行,塑造全员安全文化与进行安全管理同等重要。
5.3要进行观念和理念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