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队伍建设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会队伍建设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会队伍建设方案

财会队伍建设方案范文1

1 财会队伍建设管理的理念

在国网公司打造“一强三优”的现代化公司背景下,尤其是“三集五大”要求下,供电企业对财务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会队伍建设是财务管理永恒的主题,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财会队伍建设中出现的问题,需要多种机制并举,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共同营造团结向上、追求价值的成长环境,锻炼财会人员开创的激情、综合的思维、负责的勇气、推进的能力和表率的行为,铸就一支懂经营、强管理、善决策、重执行的财会人才队伍。

2 县级供电企业财会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2. 1 财会人员知识结构单一

由于正规会计教育和会计继续教育过程中过多地强调财会专业知识而忽视其他相关领域知识,单一的知识结构影响了财会人员视野和工作思路的拓展,最终影响必要管理职能的发挥。

2. 2 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欠佳

新的企业发展环境下,财会工作的内涵不断丰富,对财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部分财会人员综合素质无法满足三集五大财务管理需求,加之财会人员缺乏自我提升的意识,导致目前企业财会人员在信息整合能力、咨询策划能力以及关系协调能力等方面比较欠缺。

2. 3 工作压力较大

财务工作在不断改革创新,财会专业知识更新快、国家又不断出台新的政策法规以及针对财务人员的会计职称、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等考试也是名目繁多,这些都是其他工作领域的人员体会不到的压力。

3 县级供电企业财会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3. 1 重视财会人才队伍建设,合理进行岗位配置,引进人才,改善队伍结构

一是以人为本,打好基础。在县供电企业上划、清产核资,SAP与财务管控系统上线,关键用户集中学习等大变革背景下,依照县公司实际,原有实际到岗人员已难以满足工作的需要,县级供电企业可以依照省市公司“三集五大”体系财务机构设置和财会人员配置指导方案要求,通过岗位竞争、借调、毕业生入职定岗见习等方式增加财务人员,以满足工作需要,实现年龄结构合理搭配,综合素质快速提升。在全公司公开选聘财务人员是快速提升财会队伍实力的快捷方式。通过公开竞聘,实现财务资产部的年龄、职称、学历趋于合理,工作岗位更优组合,推进财务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二是严格制度管理。在财会人员管理的过程中,常态机制是以制度管理,明确岗位制度、职责分工。通过岗位制度规定,区分预算、资产、税政、资金等各个岗位,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根据业务内容对岗位职责规定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制定了公司财务负责人、主管会计、其他会计岗位的岗位分工,确保岗位职责覆盖所有工作内容。通过合理的岗位职责分工,来尽量平衡在岗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明确其责任。

3. 2 在岗位合理配置,人员合理、高效运转的基础上,实行财务岗位轮换制和双岗管理制促进财会队伍和谐运行

在财务岗位管理方面,可以实施财务岗位轮换制和双岗管理制。结合内部控制对财务岗位轮换要求,对公司财会人员有计划地组织定期轮岗制,最长三年调整一次。通过组织工作经验丰富、对财务系统运用熟练的会计,将账务处理业务步骤编制成会计核算人员业务规范手册,对新上岗或轮岗人员进行指导学习,对关键业务点以及容易出现错误的账务处理进行重点提示等方式,防止因业务不熟,导致出现错误凭证问题,也有利于岗位变动人员尽早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新上岗或轮岗人员通过业务传授和实际操作相融合的学习方法,跨岗位业务角色转换较快,熟练新业务的程度较扎实,岗位之间的业务流程传递流畅,可以实现工作效率和财务人员的履职能力、工作质量明显提高。在日常工作中,公司财务人员存在较长时间的出差、培训以及某一段时间的个人事务处理,但是工作还是需要正常运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采取双岗管理制的方式并结合岗位轮换制,在一名财务人员外出时,另一名备岗财务人员迅速顶替,防止工作出现间断或停止。

3. 3 以人为本,以大培训计划做统领,以财务员工自学为内在驱动力,以公司举办的内外部培训为抓手,注重德、智、体三位一体发展,实现财会队伍素质的持续提升

一是开展大培训计划。大培训计划鼓励员工取得本科、研究生学历学位;取得执业资格;取得中级、高级职称;对于完成提升的财务人员给予一次性或持续奖励,能够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大讲堂、人人上课堂活动。鼓励有业务专长的财务员工上讲台进行讲课,既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普及专业财务知识,同时可以提升公司各部门对财务工作的新认识,易于得到公司各部门的认可,积极配合财务的工作,潜移默化的提升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三是外聘教授、专家现场传授或组织财务人员参加专业财务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鼓励员工采取网上听课方式节省时间和精力并获得高水平的提升。

四是对于财务人员日益增长的压力,可以从财务部门层面协助员工减压。可以提供参与公司优秀人才评价的平台,拓宽员工多渠道成才的途径,让员工有努力的方向,有目标的人抗压能力更强;通过定期的岗位交流,丰富员工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通过岗位职责、权限范围的制定,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赋予员工更多的责任,使员工感觉到自己在工作中深受重视,更容易成为工作的主人;当员工家庭在遇到困难或是结婚、生子、子女升学等事情的时候,组织周围的同事予以人文关怀,不仅做到“锦上添花”,更做到“雪中送炭”,使员工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增强其属于财务部一员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财会队伍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人才培养 会计人才 队伍建设

一、加强会计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会计旨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利用专业的会计核算和管理方法,通过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及各种形式的报告,并帮助决策者做出各种正确有效决策的一个人才队伍。会计人才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理念主要是价值创造与维护利益。所以,会计是企业的计划、业务、财务一体化最有效的工具。为了促进企业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提高企业综合管理水平,挖掘潜力,会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那么会计人才队伍素质提升就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核算会计及时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和其他有关资料,为经营者、投资者、决策者提供切实可靠的依据。

(2)财务会计根据国家政策财经法规等,正确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能够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和财务关系。

(3)管理会计能够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目标完成情况,与预定的目标、计划、预算等进行比较分析和检查,客观评价企业内部业务部门的工作业绩,找出差距,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和建议。

(4)管理会计积极主动地参加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能为企业实现未来生产经营的最优化运转,而提出更加优化的方案,为企业领导做出正确决策提供帮助和有力支撑,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会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中,人才培养是关键。

二、分析企业财会人员配备及培养中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一)有些企业财会人员知识更新速度慢,专业技术水平力量薄弱

现在虽然我国企业会计人员数量很多,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过低、有的无职称或低职称、人员结构不合理现象,其中核算会计占比85%以上,工作时间主要是进行财务核算工作,涉及管理会计工作方面较少,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管理型会计人才缺口较大,需要在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方面加大力度。

(二)部分企业领导对会计人才培养重视程度不够

有些企业管理层特别是小型企业管理层思想观念老化,更注重眼前和业务的拓展,缺乏长远,较少关注内部管理,认为会计只是算账、报税,对会计工作及会计人员重视不够,不能提供良好的人才培养平台和机制,企业发展也不同程度地受到阻碍。

(三)有些企业会计人员学习进取心不够,与用人单位需求存在差距

我国把会计继续教育作为会计知识更新的重要手段,但是有些会计人员存在被动应付,学习流于形式,没能做到真学,知识水平和能力没能真正提高。部分企业为大力培养会计人才也做了诸多努力,但缺乏规范系统的会计人才继续教育和培养机制,难以充分发挥其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后续保障作用。

三、努力培养企业会计人才的有效途径

(一)优化财务会计人员结构,提升会计锻炼和发展空间

一是企业制定《财会人员素质提升方案》,进一步规范会计人员配备,加快知识及人员更新速度,优化财会人员队伍。根据不同职级给予补贴奖励,促进财会人员自觉学习意识的不断提高,及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称,对无职称的必须考取后才能上岗。二是从现有会计人员队伍中选取专业技术和学历高、工作实、素质强的人员,进行重点培养,适时交流,均衡分配到需求人才的单位。三是建立定期轮岗制度,把重点培养对象调到企业内部重要岗位进行轮岗锻炼,加强学习,熟知各部门及基层单位的主要业务及工作职责,成为会计理论水平高、业务实践能力强,最终具备综合管理能力、防范风险能力、决策服务能力的管理型会计人才,能够站在企业整体发展的高度,为企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出谋划策。

(二)提高重视程度,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养

一是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引导培训机构面对中小企业对会计的需求,培养有强烈的职业意识,一用上手、一用对路的职业人才。二是企业内部通过定期开展培训,采取多种学习途径,如网络培训、开展会计顶端人才专家知识讲座等,增加会计人才知识储备,不断提高其胜任能力。三是开展技能竞赛、分享交流、撰写论文评比等活动,并对表现好、成绩优的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不断激发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干劲,极力增强会计人才队伍素质,提高会计人才综合管理水平。

(三)完善会计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与企业用人无缝隙对接

一是制定会计人才培养制度,拓展会计人员晋升渠道,做好会计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完善和创新会计人员教育培训机制,企业可以拿出一定的职工教育经费,与有关职业技术学校签订联合培训计划,职业技术学校派出骨干专业教师,每年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同时,举办骨干企业财务负责人培训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教育培训质量。二是做好提升高级财务人员培养工程。一方面加大对已具备中、高级会计师职称的会计人员培训。每年组织会计人员到省内高校或国家会计学院等专业院校进行培训,丰富学习内容,开拓眼界和思路;另一方面注重培养高端会计人才,组织选拔优秀会计人才,建立企业会计后备人才库,重点培养能够引领会计行业发展方向的高级人才,鼓励进入会计骨干人才培养工程系列。通过多种形式培训,培养适合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真正实现与企业用人无缝隙对接。

财会队伍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会计专业 中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8C-0031-02

一、 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病理现状

(一)“双师型”教师内涵解读模糊不清

近年来,中职会计专业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师资力量建设的重点。虽然如此,但中职院校仍然对什么是“双师型”以及怎样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没有详细的方案。在中职学校,历来贯彻落实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双师型”的研究方面也提出了很多观点,但是这些观点大都存在缺陷,或多或少存在着不足。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素质名不副实

受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现了较多问题,很多学校错误地理解了“双师型”的建设,片面地认为“双师型”的教师就是拥有两个证书的教师,比如财会专业的老师拥有了会计证书,就错误地认为是“双师型”的教师。虽然拥有了两个证书,尚且不说证书的真实性,就算是证书具有真实性,也是老师通过学习书本知识,通过考试获得的,仍然缺乏实践经验。

(三)“双师型”教师贡献难以衡量

“双师型”教师在中职院校中的积极作用难以得到发挥,且在“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上存在着难度。在很多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应用管理上存在不足,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不够,不能对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进行客观评价,导致“双师型”教师在中职院校中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双师型”教师和普通的中职教师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和作用有待于提高。

(四)“双师型”教师培训渠道不通畅

目前仍存在着专业教师培训渠道不通畅的问题,不利于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一是培训机会少,许多新教师一到学校,就接受了繁重的任务,无暇参加培训;即使利用寒暑假培训了,也只是一两个星期。二是技能培训很难对口并进行制度化的操作。虽然大多数中职院校建立了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但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实质性合作还不多。三是受经费所限,去国外培训也很困难,各校对培训的政策不尽一致。

二、 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病理透视

(一)“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人才引进问题

当前,中职院校的师资主要是从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录取,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提高中职院校师资的学历,但是应届毕业生没有工作经验,这和“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同时,在很多中职院校,为了提高学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将人才培养的重点放在了提高师资队伍的学历上,导致学校师资整体的实践能力较差,高学历和“双师型”教师之间产生了矛盾。

(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客观环境问题

当前,在很多中职院校教师的职称评定上,将重点放在了论文和研究项目上,忽视了教学实践和教学应用,不利于老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对于“双师型”教师,在中职院校的重要作用是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上的推广和应用上,但是当前“双师型”教师面临繁重的教学任务,很难将精力放在专业水平的提高上及专业实践和科研成果的应用上,“能说不能做”。

(三)“双师型”教师建设中的教师资源问题 (下转43页)

(上接31页)由于地方经济需要和教育局相关政策文件的规定,不少学校要压缩特色专业开设许多新专业,甚至有的学校放弃原先的专业,彻底改变,将文类调整成理工类,或理工类改成文科类,这必然导致大批教师的转岗和转专业。如以前教的是旅游管理的,如今要改教会计,虽然学校也会先将其送到省市的高校学习两三个月,然而这些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往往年纪大,学习能力相对偏弱,仅靠两个月时间速成的“双师”,基本是名不副实,又谈何教会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的经费不足问题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教师到企业实践的经费,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措,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但实际情况是这种专项经费难以落实。因为各中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人员分散,时间不固定,实践项目各异,很难统一申报管理,加之一些地方财政困难,大多数没有这项专项经费,教师到企业实践或培训的经费最终只有靠学校承担,给学校带来了很大压力。

“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一项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的重要工程。希望中职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病理现象能够引起广泛关注,认清问题,分析原因,深化改革。

基金项目:本文参与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织的2015~2016年度的职业教育研究课题: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南通市职业学校为例,课题编号为:XHZZ2015051

参考文献:

[1] 卢双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解析及其师资队伍建设[J].职业技术教育,2002,(7).

财会队伍建设方案范文4

一、嘉兴市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嘉兴市在进行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过程将培养具有恪守诚信、爱岗敬业、勇于奉献的会计领军人才,因为这是形成会计科学知识体系的前提,同时有利于促进嘉兴市的经济发展以及对于会计行业的和谐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将“善于会计管理、勇于创新会计工作、促进会计行业转变、得到社会认可、赢得行业肯定、实现专业会计领导者转变”这个顶级的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目标作为嘉兴市进行一系列建设工作的重心。

嘉兴市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提升全市会计人员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尤其是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对一般的会计人员的引领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符合金字塔的结构形式,不仅要在各省开展会计人才的培养工作,更重要的也要在地方市区开展,形成自上而下的建设体系,通过建立嘉兴市会计领军人才培养机制,主要包括:选拔机制、培训机制、使用机制、考评机制,对嘉兴市企业的会计人员进行准确定位,有助于形成整体性会计知识学习风气,将不符合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切因素排除在外,对下一阶段嘉兴市会计领军人才队伍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嘉兴市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的成绩

(一)增强了会计人员的自身责任感,提升了思想认识

嘉兴市通过开展会计领军人才培训班,从整体上提升了学员们的自身责任感以及使命感,从一定层面上认识到提升自身会计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只有不断的将眼光放在探索新的知识、研究新的方法上,才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不断地提升嘉兴市会计行业发展的前进动力,从而进一步的提升全市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水平,为嘉兴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助力。

(二)开拓了视野,转变了观念

通过会计培训工作的开展,不仅转变了会计人员的观念,更新了学员的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开拓了视野,同时认识到作为一名合格的财会人员除了关注报表信息外,更重要的是将自身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变成企业的经营决策,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大限度的发挥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所起到的助力作用,同时也为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提升了高端会计人才的业务沟通能力

通过培训工作加强了企业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频率,培训中课堂上的沟通以及小组讨论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学员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会计高端人才的业务沟通能力是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所必须的条件,良好的业务沟通能力是促进会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建设的主要内容,是会计人才队伍建设所必不可少的推动力,每一位队伍中的人员都应该具备这一能力。

三、嘉兴市会计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的缺陷

(一)对于培训对象的选择存在一定的缺陷

前期对于培养对象的选择主要集中在优秀的会计工作者以及相关事业单位的高级会计技术人员,没有经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测试,因此存在学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所以取得的培训效果并不是很明显,很难发挥高素质人才的引领作用。

(二)会计培训班的规模偏大,培训时间频率高

在开展培训班的过程中大多都是选取大规模的管理授课形式,形成了师生互动不满意,学员的需求无法满足,另外就是由于学员来自不同的地方,培训时间的安排不到位,普遍的出现频率较高的现象,影响了培训效果,同时也对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不利。

四、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建议

(一)延续前阶段取得的成果,继续开展会计人才培训班的工作

加强会计人才队伍建设首先要做的就是吸取前阶段的培训经验,为保证下阶段任务的顺利完成,要根据培训的会计学员的意见调整培训工作,对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案进行改进以及优化。第一,针对个别会计学员进行培训时间的调整,并实行集中的封闭式的授课形式,这是保证建立会计领军人物以及高质量、高水准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条件,进行下阶段会计培训工作是挑选符合条件、具有培训前途骨干学员的基础,更是适应嘉兴市经济发展以及会计行业形势的需要;第二,对会计培训工作的开展主要从以下几个程序入手,主要有:培训目标、组织形式、培训对象的选拔、培训方式及内容、培训经费以及考核效果等方面,这些是进行下阶段建立会计领军人才队伍的主要内容。

(二)丰富培训内容、灵活培训方式

进行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是嘉兴市财政局现阶段的主要任务,而会计培训工作师在建设会计人才队伍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保证建设会计人才队伍的水平,一定要丰富培训的内容、灵活培训的方式,旨在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会计领军性的人才队伍,首先,具有丰富的会计培训内容是打开学员国际视野、加强沟通的基础,不仅可以丰富会计人才队伍的知识结构,同时,也使得学员可以对当前的国际形势以及会计时事有所了解;其次,灵活培训的方式,将课堂教学与实际的研究相结合普遍的收到了学员们的认可,通过培训方式的多样性,打造创新型的会计人才队伍。

(三)开展需求调查,提升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培训效果

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征求学员们的意见,了解了对于开展会计培训工作的需求,使得嘉兴市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最初的集中授课到课后分小组讨论逐渐的调整为集中授课、结合实际开展集体讨论,这种培训工作的调整从一定的程度上为建设会计人才队伍提供了一定的筛选条件,这样可以对每位学员进行全方位的评估,针对学员们的学习情况挑选符合领军性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学员,同时也可以通过一定的激励手段提升学员们学习的激情,为会计人才队伍的选拔奠定基础。

(四)创新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方法

嘉兴市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最主要的是创新建设的方法,结合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强化培训班的办学效果,具备符合进入会计领军人才队伍的人员不仅要具有创新性的业务思维,同时更要具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可以从创新会计人才的学历教育形式、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会计人才的评价机制、会计人才交流的平台等几方面创新嘉兴市会计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效果。

财会队伍建设方案范文5

本文从科学管理、加强资产管理、以保障发展为前提、严格内部控制、加强队伍建设、加强作风建设六个方面分析了黑龙江省北兴农场推进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的经验做法,对农场今后的财务管理以及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财务管理制度;北兴农场

一、以科学管理为基础,推进财务工作制度化

1.编制北兴农场财务管理制度及核算办法汇编。为了加强农场财务管理,农场结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农场农业单位、工副业单位日常业务,制定了《北兴农场财务管理制度及核算办法汇编》,初步建立了农场会计核算业务规范化管理的模式。

2.强化职责,完善考核制度。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夯实财务基础核算工作,建立了业务自查、互查、考核激励制度,所有结算人员每个月在固定时间进行业务互查,将互查结果上报,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将会计人员职称考试纳入考核范围,充分调动每一名会计人员的学习热情,营造“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氛围。

3.完善、修订农场基本建设管理办法。规范各类建设工程审批与结算程序,使农场各项工程严格按年初计划执行。按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和管理局要求对完工项目进行造价结算审计,规范项目管理,节约建设资金,提高资金的投资效益。

4.健全“账外账”及“小金库”治理体系。为了加大各项资金检查监管力度,于2015年印发了《北兴农场“小金库”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并对86个独立核算单位账目进行彻底清查,100%签订“账外账”及“小金库”专项清理承诺书,进一步规范财务内控制度。

5.规范农场各单位收费项目及交纳方式。结合农场各单位收费状况,把34家农林单位及有收费的17家行政事业单位,共计55项收费项目按收费许可证和收费文件进行分类整理,并会同纪委、监察科、审计等部门拟定了《北兴农场各种收费项目及交纳方式实施方案》。

二、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1.做好固定资产的登记核查工作。通过不断建立健全农场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新购、报废固定资产及时登记与核查,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开展资产清查,盘活闲置资产。对2010~2012年危房改造未出售房屋、第九作业站拆迁旧房等可变现资产逐一进行统计分析,防止资产在手中流失和贬值;提高资产现金回收率,实现资产回收价值最大化。

3.全面清理各类实物资产,掌握资产的有效性。按流程及时将已报废资产和其他无效资产进行清理,采取公开、公平、透明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对无效低效资产进行处置,通过市场竞价实现资产价值的提升,允许购买人用应付款抵顶价款,以达到优化资产负债结构目的。

三、以保障发展为前提,提升农场经济效益

1.加强资产资源合同管理,确保实现应收尽收。农林单位大棚、博园大棚,鱼池、草原及其他水面确认使用人,对合同已到期的,且多年未进行价格调整的,由农场政研室重新确定底价,实行公开竞价发包,增加资源效益。同时将资源收费类合同建立电子档案,进行电子化管理。

2.积极协调银企关系,降低农场财务费用。坚持管理局低成本融资要求,积极与金融机构沟通,争取银行等相关部门优惠政策,将有条件的贷款全部置换成循环贷款,同时在资金充足时提前偿还资金。

3.深入研究税收政策,合理进行纳税筹划。在工作中不断加强税收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学习,加强与税务部门各项工作的联系和协调,及时掌握有关政策信息,依法、合理纳税,确保农场充分享受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4.建立综合收费大厅,保障资金安全。为提高服务效率和便民服务质量,建立了综合收费大厅,在大厅设立LED电子屏,将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进行滚动播放,使收费公开透明。同时在大厅设置2个自助触屏查询平台进行信息查询,装配6个POS机进行刷卡交费,最大限度地方便前来办事的广大职工群众,缩短交费时间,保障资金安全。

5.加大应收款项清欠力度,活化农场资金。结合农场实际及应收款类别,分别制定应收款项回收实施方案,对账内、账销案存、热费、水费欠款等,通过与土地发包、补贴发放、房屋转让等工作结合,多部门联动清收,增加经营性货币资金结余,农场所有应收款项可以用农场应付款项抵顶。

四、严格内部控制,健全预算支出标准体系

1.预算管理方面。(1)强化预算,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合理有效控制各单位公用经费支出,严格控制“六项费用”。将大额维修、清雪等变动费用纳入农场预算,实际发生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一事一议通过后再实施。(2)争取国投项目,减少自筹项目支出。围绕民生、文教卫生、农业基础设施拟建项目,向上级申报专项资金,不断完善农场基础设施建设。

2.制度改革方面。(1)加强供热、供水、宾馆、物业等社会单位管理,完善相应制度,多途径逐年减亏增效。(2)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提高公务卡使用率,充分发挥公务卡结算制度的优势,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监督,提高公务支出透明度,让每一笔资金都在“阳光”下运行。

五、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1.增强财务人员法律意识。通过农场司法部门和注册会计师、上级纪检部门对财务人员进行法治教育,培养良好的自律意识,树立依法履职、廉洁从业、严于律己的职业形象。

2.提升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财务人员不仅应当具备熟练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的记账、算账以及会计电算化技术等操作能力,还应该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做一个综合性的人才。

3.加强财务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严格持证上岗制度,组织全体财会人员积极参加会计继续教育和各种财会业务培训,根据要求认真做好会计年审、换证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加强学习会计制度和法规,不断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六、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财会人员良好形象

1.以修养立业、以品德做事。作为窗口单位,要注重加强服务意识,努力塑造廉政、勤政、务实、高效的财会人员形象。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业务,都要非常热心、耐心地对待每一位办事人员,经常反思自己的言行,审视自己的形象,决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

财会队伍建设方案范文6

作者简介:朱淑颜(1965-),男,山东五莲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商务,涉外会计。

摘 要:高职会计教育是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取得成绩的背后,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亟待改进的地方。只有解决好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高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才能适应未来岗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双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 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17012102

1 高职会计人才培养的“热”与社会需求的“冷”

1.1 会计专业办学的“火热”

为了解当前高职会计专业办学情况,本课题组依据2013年山东省普通高校招生填报志愿指南(专科、高职)的数据做了统计。

在全省77所高职院校和45所属于二级学院和普通本科的专科对外公布的招生信息中,前者有60所高职类院校开设会计专业,占总数的77.8%;后者开设的专科会计专业有27所,也达60%。而会计招生数量更是名列各专业前茅。

另据2013年《上大学网中国高职院校最爱的专业排行榜》所列举的50种专业,在榜单的前十位中,属于财经大类的高职专业有4个,分别为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和会计电算化。可见,财会类专业已成为高职院校的热门专业。

通过走访部分驻潍(坊)高职院校发现,很多院校的会计专业实际招生人数大都超过原来的计划数。以我院2013年会计专业招生为例,计划招生约700多人,但实际录取1600多人。尽管缺乏具体数据,但2013年山东省高职财会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大大超过原招生计划数是无需置疑的。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考生及家长普遍看涨会计专业和其未来的就业情况,由此,导致各高职院校为了完成招生指标,不得不一再扩招会计专业人数来满足考生及家长的需求。

1.2 财会专业人才社会需求的冷

从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各地部分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报告不难看出,大部分地市人才市场的财会人才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并且名列“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情况如表1。

表1

注:各地财会人才在“需求小于求职缺口最大的前十个职业(职业小类)”排名。

上述材料表明,财会职业普遍供大于求,其岗位存在着“就业难”现象。

另外,麦可思研究院(一家专业的高等教育管理数据与咨询公司)2013年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警示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已被列入黄牌之列。

2 会计人才培养的“成绩”与“问题”

现阶段,高职院校早已走过了初创阶段,也经历了快速发展时期,如今进入提升阶段。随着《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的出台,和国家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各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也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入手,进行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改革与开发和实训场所建设,经过各方共同努力,高职院校会计学科的课程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在一系列成绩的背后,也存在着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与现实脱节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从事会计岗位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高端技能型会计人才、高等技术应用性会计人才以及应用型高技能会计人才等。各职业院校之间人才培养目标相似度很高,但是缺乏特色和培养目标单一化则是非常明显。

随着高校扩招和生源质量的不断下降,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招生分数越来越低,结果会计专业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越来越大、学习动机强弱不一。

另外,高职会计专业在校生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越来越低,以及毕业生就业难的事实从侧面说明很多学生并不适合或者无法从事会计这一行业。因此,在每个院校会计招生人数众多,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下,采用相同的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需要,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受到挑战。

2.2 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2.2.1 课程内容重复

通过对我省多所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做的调查发现,尽管部分院校的会计相关课程建设有了很大提升,比较贴近职业教育的特点,但大多数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仍旧是以学科为中心,各学科之间相对独立,内容重复,不利于课程的优化整合。分析表明,许多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主要课程大都包括“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和“财务管理”,这三门课程无论是在理论课程还是实训课程内容上都有交叉重复现象,例如均有成本分析的内容等。

由于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的限制,如果课程重复内容较多,那么势必导致授课学时的浪费。况且,大量重复内容的存在造成学生对后续课程学习热情不高,甚至产生抵触情绪,影响到教学效果。

2.2.2 忽视涉外领域财会的研究

当前,跨国贸易的发展、企业的并购和上市等使得掌握国际会计准则、了解国外监管和信息披露制度、熟练运用外语的会计人才更加紧缺,但多数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都极少涉及此类课程,而会计专业英语的作用基本上被忽视。

2.3 “双师型”、复合型会计教师缺乏

以我院会计系为例,会计专业师资队伍中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数太少,会计专业教师大都具备财会专业背景,但欠缺经济学、管理学、国际贸易等知识。另外,会计专业教师主要是从高校毕业直接参与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任务,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容易导致会计教学与实践工作脱节,难以保证实践教学质量;同时,拥有企业从事财会经历转行搞教学的“双师型”教师比例更低。很多学院尽管有短期顶岗锻炼(我院规定2-3个月)政策,却不允许教师到企业兼职,这种做法有悖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令人不安的是,很多会计专业教师没有意识到实践经验的欠缺会影响到教学效果,反而相信企业会为毕业生提供上手锻炼的机会。

2.4 会计教育的应试现象

现在各种社会性会计考试对高职会计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导致学生为考而学,老师为考而教;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方式,致使学生过度关注考试分数和名次。这样一来,会计专业教学成为了考试的辅导教学,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为严重的是,每学期进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季”,会计系开设的其他非专业课程,尤其是担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公共课上经常出现缺课现象,或者因为忙于备考,认真听课者寥寥无几,造成这些公共课无法正常进行。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2.5 对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认识不足

近几年,各地高职会计专业招生形势火爆,随着会计专业在校生数量的上升,规模扩张之下隐藏的问题逐年显现。我国会计专业学生的教育质量并没有随招生数量的增加而同步提高,相反却呈现出大学生教育质量日益下降、身价明显贬值的趋势。这与高职院校为了生存只强调数量的增加,而对培养过程质量重视不够有关。这种盲目扩张导致的结果只能是大学教育的贬值,最终失去大学教育的真正意义和社会基础。

2.6 办学思维的固化

近几年的高校评估和国家、省级示范院校(山东省为名校建设)的项目让各个办学主体的重心围绕着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标准开展工作。多数的高职院校在进行专业建设的时候缺乏全面的分析和深入的论证,照搬照抄“示范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出现了专业课程设置等完全随大流、跟风的现象,缺乏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和对发展需求的考虑。

3 人才培养问题解决思路

3.1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目前高职教育的核心主题,毕竟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最关键因素,会计人才培养和课程改革也不例外。学院管理层面应制定规划,出台并落实专任教师企业或会计事务所顶岗锻炼的长期政策,以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技能,同时为教师的企业兼职撤出障碍,规范其责任与义务;鼓励教师积极学习、丰富相关专业知识,通过考取中级以上职业或执业资格证书(我院的做法是为考得中级以上资格证书的教师认定并给与资助),为教师专业化发展创设氛围,积极引导其成为复合型会计师资人才。

3.2 调整课程设置

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财会人员,因而不可能像本科院校会计专业那样,去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与实际应用联系密切的理论必须讲够、讲透,而渊源性原理以及纯理论研究性的内容可适当删减。这样使理论教学更富有针对性,为增加必要的课程提供了可能性。同时,应考虑在校生认知能力的差异,可以对学科体系做出相应调整,如减少课程门类,整合相关课程等。结合高职院校进行的项目化教学“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按三段式规划教学的惯例。例如:在开设“财务会计”系列课程的同时,可以同步安排“会计实务模拟实训”、“电算化综合训练”等实践课。

3.3 涉外会计纳入高职会计课程体系成为趋势

入世以来,我国的会计服务随着资本流动走向国际化。以跨国公司会计业务为核心的国际会计业务已经提上企业会计的议事日程。如国际会计信息披露、国际合并报表的编制、外币折算、转让价格制定、国际税务筹划等,企业中新的国际会计业务将层出不穷。国际会计业务的与日俱增,意味着国际会计(或涉外会计)将成为我国会计课程设置中的重要内容。这一趋势必将推动着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多元发展,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来说是机遇与挑战。

3.4 平衡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各高职院校在确定会计人才培养目标和设计评价体系时,应处理好学生参加从业资格考试与日常教学的关系。既要强调资格证书的重要性,又要防止围绕考证设置课程、安排教学的“应试教育”现象。这就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考试内容和形式,应侧重于过程考核、能力考核。在考查学生能力时,将理论、实践与平时成绩结合在一起,评价学生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同时,分类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复习备考。

3.5 人才目标培养多元化

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在确定多元化人才培养目标时,应该基于几点考虑:

(1)同是高职教育,但不同的院校生源不同,培养的目标要求也不尽相同,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在培养人才方面有所作为。

(2)严峻的就业现实是影响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关键因素。否则,只顾招生,不管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那么这样的院校将很难生存。

(3)不断探索应用型、国际化、复合型以及高中低端人才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实现创新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何群英.浅论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研究[J].西部科教论坛,2010,(3).

[2]吕靖.浅析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育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1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