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范文1
关键词:“90后”大学生 思想状态 原因 对策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和前途。由于当前在校大学生多为“90后”,他们在人生、价值取向和思想行为上具有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的特点。从武汉大学公布的关于针对“90后”大学新生的调研报告中表明:“90后”大学生,既不像社会上炒作的那样娇惯自私、不可理喻、也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独”性十足、难以接触。调研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对象是武汉大学各院系新生中的800名新生,调查内容涉及消费、心理、社交、学习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该报告是继全社会对 “80后”全面关注后,中国高校对“90后”大学生进行的较为权威的解读,并对相关数据作出了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特点分析
1.1 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积极、健康
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主流价值观是积极向上,认同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能够关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祖国的未来,对国家的发展形势和生活充满着向往;认同社会主义道德标准,肯定集体利益;注重生活质量,讲究精神追求。但一部分大学生却表现出理想信念的低层次化、务实化等现象。这部分大学生将个人的理想信念定位在对金钱、社会地位等的追求和占有上面。
1.2 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但感性多于理性
绝大多数大学生都具有自立、自强、自力更生的意识,充满创新意识和热情。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甚少。在全球化发展和各种文化的冲击下,部分学生思想蜕化,贪图享乐,国家和民族意识淡化。还有一部分家庭物质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学生自理能力弱,面对挫折和新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差,表现在学习上目标不明确,缺乏动力和热情;在生活上追求享受,出现攀比消费、超前消费等现象。大部分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志向远大、渴望成才、追求知识和学习热情很高。
1.3 较高的道德认知,但存在知行脱节现象
大多数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的基本道德规范。当代大学生主流赞赏和推崇有教养的道德行为,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献爱心,希望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信守和推崇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但不放弃有条件下的投机作弊,如考试作弊、拖欠学费、造假求职材料、就业毁约等。
二、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原因
2.1 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内部原因
1)目前的“90 后”大学生多崇尚自我发展、自我成才,发展动机与国家振兴和社会发展的联系不多,学生过分注重自我奋斗、个人发展导致集体观念淡薄、服务精神不足,只想当主角,不想当配角,担心才能被埋没或者是大材小用。
2)大学生是青年,其主要需求就是成长、成才,对所受教育感到不够“解渴”,要求教育教学改革,但与自我期望相矛盾的时候,往往表现出不满情绪。由于校园内的文化娱乐手段相对滞后,学校周边的文化即使是低俗文化,大学生也乐此不疲。
3)大学生寄托着家庭希望、社会期望和万众瞩目,在以成败论英雄、以物化论成败的当今社会,担心自己被淘汰,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产生了诸多心理问题。
2.2 大学生思想现状产生的外部原因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对当代大学生培养自立自强、拼搏进取的精神,敢于维护自身和他人合法权益方面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但受社会上出现的“一切向钱看”思想的影响,学生的心理出现了不平衡,使金钱成了学生衡量人生价值的极重要的尺度。
2)多元化的意识形态的渗透,迷失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在信息传播迅速、集中的今天,东西方的思想意识形态在碰撞,思想体系和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在较量,科学民主精神和封建传统在斗争,大学生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中自我意识、觉醒,当然也存在着迷惑。
三、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对策
3.1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品质。
提高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原则就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针对“90 后”大学生思想中存在的利己主义和道德判断的不确定性,诚信意识缺失,公德意识差,自律性差,注重自我,追求现实感受等问题,我们必须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当代大学生弘扬社会主流道德观和价值观;加强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教育。
3.2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人文环境。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大学生的人文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更可以寓思想道德教育于文娱活动之中。校园文化要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精心设计,大力弘扬主旋律,让健康、高雅、活泼、明快的校园文化活动占领校园文化阵地,坚决抵制腐朽、消极、颓废的思想渗透和影响。
3.3 发挥高校职能,加强对学生的管理。
针对当代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的特点,一方面,高校应发挥其管理职能,加强学生管理,制定符合学生实际的道德奖惩制度, 对学生的道德行为给予相应的奖惩。通过奖惩制度的实施来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并逐渐使遵守道德规范成为学生的基本需要,使外在的社会道德规范内华为时才做准备,毕业生往往感到很茫然,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
四、总结
“90 后”大学生思想特点日趋多样性,而其影响因素也错综复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客观地认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了解和掌握影响这些特点的因素,才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而促进“90 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威.“思想政治教育热点”教学案例武汉大学出版社[M].2009,4
[2]蔡炎武,刘铁芳.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现状及对策分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 ,1
[3]王鹏.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探析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范文2
2010年1月,国务院决定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网融合,并审议通过了《推进三网融合的总体方案》,要求广电和电信双方互相开放市场准入。工作分为两个阶段,2010年至2012年为试点阶段,以推进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阶段性进入为重点,制定三网融合试点方案,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试点,不断扩大试点广度和范围;加快三网升级改造,加快培育市场主体,组建国家级有线电视网络公司,基本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2013年至2015年为推广阶段,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自主创新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的网络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①方案规定,广电总局独家负责IPTV集成播控平台的建设和管理,对于广电而言,开局良好。②
(一)广播电视的优势
坚持业务融合和战略合作,参与主导融合进程和产业格局构建,发挥广电战略优势和主力军作用,这是广电业在三网融合新阶段的战略方位。对“台”与“网”关系的处理是广电行业三网融合的关键。广电与电信行业在性质任务、资本准入、内容监管方式等方面均不同,因此,必须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三网融合模式。③广电应发挥自身内容资源、制作播出能力、公信力和控制力的优势,从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加以推进。
1.内容资源优势。三网融合的关键是内容。目前电信运营商构筑的一种互联文化还需要成长,主流节目和控制权广电拥有优势。广播电视所拥有的是新闻报道与评论的独家资源,优质影视剧以及播出平台,三网融合后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将有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④将从现在来源单一的有线电视月租收费向多种盈利方式演进。付费频道、影视、电视支付、游戏、购物等增值业务都会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2.意识形态优势。广播电视媒体作为国家的宣传部门,其舆论引导功能是重中之重,肩负宣传和公共服务责任, 具有事业和产业的双重属性。
3.网络优势。目前广电带宽可达40兆~50兆,电信最宽的入户宽带也就是4兆左右,广电网络大容量、可管可控的优势是电信无法比拟的。⑤现在,国务院已经拨款800亿元支持广电有线网络整合,升级改造后网络优势更加明显。
4.内容监管审批优势。广电可以开展电信基础业务和互联网接入、网络电视、互联网国际出口等增值业务,而电信方面目前能操作的只有IPTV。同时,IPTV、手机电视等新媒体的集成播控业务都需要经过广电的平台分发,电信只负责传输与分发,没有内容的管理审核权。
(二)当前广播电视存在的问题
三网融合使我国广播电视及视听娱乐行业走向一个多元化和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广播电视面临严峻的挑战和问题。
1.全国的网络整合困难。广电网络的现状是小、散、乱,把两千个小网整合成十多个、几个甚至一个大网是一项艰巨繁重的工作。地方割据利益纠结,需要平衡各方利益尽快实现整合。
2.资金与市场运营经验不足。2009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1665亿元,而电信业务收入达8707亿元。2011年,全国完成电信主营业务收入9880亿元,同比增长10%,增速再次超过GDP。⑥资金实力成为广电的短板。同时,广电系统一直是事业单位体制,运营人才欠缺,市场经验不足。
3.视频节目内容同质化严重。广电节目创新能力不足,陷入同质化恶性竞争的怪圈。
三网融合推动广播电视体制创新效果分析
(一)网络视频突破带动管理转型
2009年末,各地网络电视台在互联网上遍地开花,以应对网络视频对传统电视媒体的渗透性竞争。作为三网融合的重要一环,视网融合的推进对电视业的媒介形态、业务模式以及观众的收视行为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更需要清晰的盈利模式来支撑。
2010年试点方案通过的当年,手机媒体即迎来高速发展阶段。手机开始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手机视频也成了视频传播的重要途径,内容分众化趋势日愈明显。云媒体电视在2011年集中亮相,为电视媒体加速实现与新媒体的融合提供了新路径,视听新媒体展现出多种业务形态整合发展的强劲势头。⑦
视网融合的快速发展使广播电视业有了更广阔的传播平台,同时也为体制突破提供了借鉴。互联网渠道与广播电视的内容结合,为广电体制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和路径。
打通融资政策渠道,支撑广播电视产业繁荣。2010年,多个部门联合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细化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完善了相应的配套机制。除了进一步推进和鼓励合适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等融资方式外,还提出积极利用投资资金、保险、信托、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实现广播影视产业与资本市场的直接接轨。
同时,积极探索发挥产权交易所的投融资服务功能,为广播影视充分利用手中的无形资产进行融资创造条件。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形势下,金融、资本市场对广播电视产业的支持越来越有力,广电产业化驶入了全新的航程。
(二)突破实践困境,发展思路进一步转型
1.广电行业发展观念真正转变为“市场观”和“用户观”。在市场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包括广播电视在内的文化信息产业既具有商业性,同时也是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必须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提供“公共物品”。将播出平台与内容制作平台相剥离,将涉及公益性、舆论导向性以外的内容制作推向市场化运作,实现了文化信息产业“商业性”与“公共性”的融合。在广电行业发展中,观念问题仍是根本性的,广电人要真正转变“市场观”和“用户观”,⑧以便跟上数字化媒介融合带来的环境变化。
2.电信与广电两大产业发展战略思路的差异影响融合进程。从表面上看,三网融合的主要问题在于电信和广电双方的市场准入问题、利益和话语权问题,但核心问题还是整个广电行业(三网融合后的电信相关产业)在转向市场经营之后,如何保证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公益责任不被侵蚀。⑨
在有关融合走向上,有专家认为:要以媒介思维主导三网融合,构建一个以媒介为高地,以内容、网络和服务为骨干基础的崭新的媒·信产业,不仅是通信业与有线广电的融合,还是IT、通信、传媒三大板块的融合,是双面属性支配下的融合,这是现实国情下的现实选择。
(三)制播分离改革成效良好,广电产业实现体制创新
面对新信息技术融合带来的契机,以及其它领域的市场化步伐不断推进,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转企改制、重塑市场主体”成为国有文化单位的要务,而广播电视的节目制播分离改革在徘徊十年后,终于又被重新启动起来。
各地广电行业的发展实际不同,所处发展阶段也不同。制播分离改革主要是从栏目、频道、全台制作部门三个平台进行,建立三种运作机制:
一是栏目的制播分离运作机制。主要表现为引进节目和剥离栏目的制作经营两种形式,如旅游卫视向民营公司购买节目《美丽俏佳人》,该节目已经成为其黄金时段的收视法宝。
二是频率、频道的制播分离运作机制。即以频率、频道为单位组建公司,探索非公益性频率、频道的企业化经营。部分大型广电集团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比如SMG旗下的第一财经和星尚传媒。
三是全台节目制作部门的制播分离运作机制。即从全台节目制作部门的层次进行制播分离改革。⑩上海文广正式分离成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后者是前者台属、台控、台管的控股企业集团公司,主要进行节目制作。
几乎同时,央视二套、五套与山西、陕西等地方电视台也纷纷展开制播分离试点。制播分离成为加速推进广电业改革,进一步提升行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从制播分离实践来看,各电视台、传媒集团的运行效果总体良好,管理逐步理顺并加强,资源整合力度加大。首先是进入资本市场,加大资本运作力度,为集团公司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推动跨地区联合或重组,激发企业和行业的创新能力。同时也推进了三屏融合,发挥多媒体协同效应,拓展广电发展空间。如东方卫视的节目既在卫星电视、有线电视网播出,也在IPTV、东方宽频、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平台播出。以用户为核心,视频资讯传递,三屏融合。(11)三网融合后的媒体,正面临重新洗牌、重新组合的局面。
三网融合尽管面临着体制深层次转轨的问题,但是对电信和广电产业都是难得的历史机遇。随着各项文化体制改革政策的不断落实,制播分离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之中,广电体制改革进一步走向深化,伴随着新媒体产业群高速发展的推动,新的信息产业聚集也在起起伏伏中形成,广播电视产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浪潮。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传媒大学郎劲松教授主持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项目编号:06BXW018)阶段性成果】
注释:
①《2010年2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广电总局就推进三网融合答问》,《NCTC·2010第十二届全国有线电视技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年
②③⑦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2)》,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6月版
④姜文波:《坚持自主创新推进三网融合》,《广播与电视技术》,2010年第10期
⑤赵子忠:《三网融合的关键视角:用宽带战略解读三网融合》,《现代传播》,2010年第6期
⑥工业与信息化部:《2011年全国电信业统计公报》,2012年1月
⑧赵金红:《三网融合背景下制播分离改革的观念挑战和应对》,《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年第4期
⑨冯欣:《文化产业语境中的广播电视体制改革之路》,《当代电影》,2011年第10期
⑩李岚:《关于制播分离改革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北方传媒研究》,2009年第3期
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范文3
设计专题开题报告蜂巢公寓-居住公寓室内设计
一、选题背景与意义
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的迅猛发展人皆可见,发展的背后是各行各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人们的压力也逐步加大。特别是代表着中国新一代势力的80后、90后的大学生们,他们顶着强大的工作和住房的双重压力,为社会主义建设奋斗着,他们的住房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蜂巢公寓就是为了解决目前一些正在求职的毕业大学生租房困难而设计的一种快节奏紧凑型公寓,希望能达到高度节省空间及运营成本,低碳、环保等特点。齐全的设施在满足大学生居住的同时,还在心理,健康等方面给予关怀,打破常见闭塞空间的思维定式,创造新型的快节奏开放式生态居住空间。小区的生态景观设计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们在面临学习、工作与生活压力时,总渴望能找到一个休闲居住场所来减轻这份紧张,调整情绪,融入到优美的、恬淡的生活空间去享受那一份宁静与轻松。营造自然和谐、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追求建筑与景观的融合,自然与人的和谐共生,它随着时代背景及意识形态的发展而发展,并呈现新的特色。
二、课题关键问题及难点
蜂巢公寓社区的意义在于用较低的成本来解决最大程度的大学生以及外来人口的临时居住问题,因此,如何采用相对较低的成本来建造出功能性相对较强的公寓建筑是一个难点,这不仅要考虑到材料的使用,还要最大程度的满足其应有的需求。
同时,环保也是此次项目的一个重点,环保节能一直是如今热门的话题之一,如何合理的运用材料,搭配材料,将这个公寓建筑设计得环保节能也是本次项目能否成功实现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阴,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方式,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垃圾分类、处理以及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仅以上几个方面就可以看出,不论哪方面都需要多工种的配合,需要结构、设备、园林等工种,建筑物理、建筑材料等学科的通力协作才能得以实现。
三、文献综述(或调研报告)
当今世界,人口剧增,资源锐减,生态失衡,境遭到严重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与全球的环境问题愈演愈烈,生态危机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判我们现时正奉为信条的城市发展观和价值系统。
为了建筑、城市、景观环境的“可持续”,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学科开始了可持续人类聚居环境建设的思考。许多有识之士逐渐认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的一部分,它与其支撑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城市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优先考虑生态问题,并将其置于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上; 同时,还要进一步高瞻远瞩,通盘考虑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问题,即我们今天的发展应该是“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这就是1992 年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宣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基本内涵,它是人类社会的共同选择,也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准则。建筑及其建成环境在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符合可持续发展原理的设计需要对资源和能源的使用效率、对健康的影响、对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合思考,从而使其满足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要求。近几年提出的生态建筑及生态城市的建设理论,就是以自然生态原则为依据,探索人、建筑、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人类塑造一个最为舒适合理且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的理论。生态建筑是21 世纪建筑设计发展的方向。
经典案例:
马来西亚米那亚大厦 主要(生态)设计特征:
1. 空中花园从一个三层高的植物绿化护堤开始,沿建筑表面螺旋上升。 (平面中每三层凹进一次,设置空中花园,直至建筑屋顶)
2. 中庭 使凉空气能通过建筑的过度空间。
3. 绿化种植为建筑提供阴影和富氧环境空间
4. 曲面玻璃墙在南北两面为建筑调整日辐射得热量。构造细部使浅绿色的玻璃成为通风滤过器,从而使室内不至于完全被封闭
5. 每层 办公室都设有外阳台和通高的推拉玻璃门以便控制自然通风的程度
6. 所有楼 电梯和卫生间都是自然采光和通风
7. 屋顶露台由钢和铝的支架结构所覆盖,它同时为屋顶游泳池及顶层体育馆的曲屋顶(远期有安装太阳能电池的可能性)提供遮阳 和自然采光
8. 被围和的房间形成一个核心桶,通过交流空间的设置消除了黑暗空间 9. 一套自动检测系统被用于减少设备和空调系统的能耗
原生的生态建筑设计是在节约经济和低技术的条件下,不用或者很少用现代的技术手段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然而,此类建筑的节能效率和可持续性都不甚理想,缺乏普适性。
同时,停滞不前的生态技术。并不是可持续的生态观。因此,应当考虑将现代的生态技术运用到普通的建筑设计中去,即“适宜技术”。
“适宜技术”就是具有一定适宜性、普遍性的技术,又能根据环境的不同而有一定地域特色的生态建筑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从满足基本的人居环境的要求出发,通过“适宜技术”这个设计手段,运用当地的资源,结合适宜的经济的技术,进行生态建筑设计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生态建筑设计从“原生的”向“适宜技术”转变通常有三种手法:一是将传统技术进行改造;二是将先进的技术改革、调整以满足适宜技术的需要;三是进行实验研究,直接效力于适宜技术。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译著,景观设计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
[2] 王晓俊 著,西方现代园林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3
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范文4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生就业;建议措施
1.工商管理专业简述
工商管理专业在我国大学开设不过十几年,但是发展极为迅速,该专业作为一个比较抽象的专业,全国一般的院校,即使是一些师范类院校也都开办了这个专业。工商管理作为管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它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基本知识,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原理与方法来为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经营决策。它的目标是培养能够掌握工商管理前沿理论和专业实用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具备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从广义上讲,工商管理专业所包含的专业领域比较广,每个专业所学课程也较多、较杂,涵盖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中的很多课程。工商管理类专业下设的二级专业在每个高校都各具特色,主要包括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
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
一是良好的综合素质。现代的就业单位都欢迎复合型人才: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广博的基础知识,精深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社交能力、协调能力、判断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二是较强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工商管理类学生养成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的良好习惯,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意识到一个人单枪匹马是不容易做好事情的。具有与各类形形的人都能良好沟通的能力;三是较强的创新能力与实际运用能力。有创新变革才能发展,单位才能进步,这就需要管理者具有变革创新与应变能力,善于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能有前瞻性的预测与决策能力。
3.制约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因素
3.1理论与实践能力发展不平衡
现行的许多大学在该专业的教学上都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在互动环节式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倾向于被动的老师抽人的方式。在实践环节往往只流于形式,重“量”却不重“质”。从一些大学的实践环节教学目标和内容来看明确且丰富,实践课程也足够多,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大打折扣。或许由于扩招的原因,学校的场地、设备、设施、经费等大大受到了限制,在实践环节中,由于学生量大的原因,为了完成任务,也不可能有更多的经历来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思考的能力;而且很多学生对实践环节的学习不重视,同时很多在校的老师也没有企业工作的经验。所有这些导致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脱节,学生的职业技能和素养达不到工作岗位的要求。
3.2缺乏核心竞争力与自身特色
从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上来看,宽泛但不集中,一般的高校都要学习财务、人力资源、会计、投资等各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在专业纵深上知识技能的积累却远远不够,导致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之间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当然所谓的特色也就无从谈起。很多学生虽然按照培养计划的要求学完规定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感觉什么都知晓一点点,但是在求职过程中往往非常迷茫,真正具体到某一部门、某一工作岗位就无所适从,自信心严重缺乏。从微观层面来说,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很多高校就业率低下的一个原因;从宏观的层面来讲,学校的培养模式、教学计划、形式并无自身特色,这样所培养的学生也就没有什么特色可言。
3.3知识学习与市场需求脱节
首先是教学内容,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内容与形式需要符合市场的需求。国内现行的很多管理经济知识都是从国外引进过来,当然在引进的过程中也在吸收,但国外最新信息、最新知识与理论真正要传播并被吸纳到中国,却要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部分国内教材一般都是国外很陈旧且久远的东西;其次,依据部分高校的培养计划、培养目标,一般都是什么高级人才、实用型人才等,再看看每年学生就业的岗位与形势,就会发现培养的目标过于好高骛远,和所宣称的大相径庭,也就是说没有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学生出来,也可以发现很多的计划都是流于形式。很多高校学生一毕业,似乎也就算完成了一桩很大的工作一样,但国内还很少有高校建立一种专业评价机制,对培养的目标和培养的学生素质进行评估,以期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
4.改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的建议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首先,一个专业的发展离开了市场需求,那么也就成了无水之源,在当前高校学生就业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想要培养出社会受欢迎的工商管理人才,就应该清楚明白、知晓社会到底需要什么类型的人才,每年都应该开展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情况专项调研,编制调研报告,特别是高校所处的城市用人单位的调查,这些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的机制;其次,在了解社会需求后,工商管理专业应明确一个可实现、可考核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与目标。在进一步以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素质基础上,加大纵深的培养。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横向知识面,让学生了解这个专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未来需求,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自身的兴趣在哪儿,适合什么专业方向,当然这个宽度的把握每个高校应有不同。而对纵向知识的培养,对加强专业技能的训练和积累,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学生自身特色的一个体现。
4.2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
加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一些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都有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存在,再加上学生、教师本身的轻视,使课时量本来就不多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管理是一种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活动,在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时应改变以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意识形态,将实践教学环节和理论教学环节放在同等或更重要的地位。首先是在工作量上,不应该以课时量来计算;其次应该让学生“走出去”,不要拘泥于学校的实践训练基地去参观参观就算了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合适的企业去实践,亲身去体会,在实践中学习管理,有目的地培养管理能力,熟悉日常工作流程以及一些工作技巧,提升就业竞争力。
4.3增强应用型师资力量
没有一批专业知识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要想培养出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难度是很大的。当前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普遍缺乏企业实际工作经验,在课程中,一般以单一的讲授为主,对管理理论的认识限于理论的理解,在教学中“照本宣科”的现象不可避免,影响教学效果。针对应用型师资不足的问题,学校应加强应用型师资力量的培育,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途径加以改善。所谓“走出去”,一是鼓励在校的教师到企业进修学习,让他们学习企业的运作模式、各部门的管理经验;二是鼓励在校教师创业,创业的过程也就是积累与学习经验的过程,实现从学术型教师向学术型与应用型兼具的复合型教师转变。所谓“请进来”,就是将一些有经验的企业各级管理人员邀请到学校,为学生讲解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与管理经验,这样,对学生更具有激励性与说服力。
【参考文献】
[1]王振馨.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研究[J].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2).
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范文5
【关键词】高职 思想政治理论课 “一体化”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1C-0037-02
《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要求通过加强实践教学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然而,受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许多高校并没有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日常教学环节来组织实施,实效性不尽如人意。此外,实践教学资源不足,教学资源主体多元化、占有分散、活动要素交叉重复、信息资源利用率不高,也是实践教学实效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本文以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基于资源整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运行长效机制
为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规划化和制度化,出台系列指导性文件,明确规定实践教学的组织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各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学时和学分、教学专项经费拨付、考核方法、教师工作量计算方法等;提出一整套包括课程目标、基本内容框架、实施体系、运作模式在内的实施方案;教学部门每学期结合不同课程制订较为科学、完整、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教学计划及指导手册,对实践教学的准备、实施、考核和总结等具体环节进行规范。通过科学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运行长效机制,克服实践教学无章可循的问题,并形成了多方齐抓共管“大思政”工作局面,详见图1。
二、构建与专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一体化”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一)“一体化”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门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长期以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三门思政必修课的实践教学内容缺少系统设计,教学效果不理想。为此,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按照“05方案”课程逻辑体系、主要知识点和资源整合原则,围绕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三门课程“一体化”设计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即三门课程互通有无,相互协调,既能保持整体上的统一性,又各自具有独立性,共同服务于培养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总体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体系。为体现高职院校特色和学生需求,经过优化整合,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的教学内容共包括以下“四大模块”,详见表1。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各模块内容分阶段实施,各有所侧重。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时,侧重开展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以及社会公德文明等方面的体验及实践活动;在开设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形势与政策课程时,侧重依托校外社会实践基地,组织开展调查研究;在学生顶岗实习时,侧重组织创业就业形势以及职业道德的体验及实践活动。
(二)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个性化设计。在强调实践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意识形态性的同时,以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为目标,切实贯彻“以生为本”和“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教学理念,通过学生对教学内容的主动选择,对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对教育精神的主动内化,以及主动探究等形式来实现教育教学目的。首先,提供多种实践教学形式供学生选择,实现教学内容的主体选择。其次,引入多种自我教育方式,达到理解、消化和吸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目的,实现教学过程的学生的主动参与。再次,创造各种条件和平台,使学生可以发挥个体特长,自主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实践教学活动的个性化设计。详见表2。
(三)实践教学内容与专业实习实训集成设计,同时并重。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相互融合,在教学内容设计上与专业实训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在学生专业实训过程中设计一些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项目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职业场景中锻炼。
三、加强教学资源优化整合,形成多方合力育人的实践教学模式
(一)加强地域资源的开发利用。为构建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主动与当地的有关单位和机关、社区,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革开放成就显著的小城镇、校友所在单位等社会资源以及大学生创业基地、就业基地、军民共建单位、科教合作单位等联系。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建、双向受益、共同管理、服务社会和服务高校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利用其科研、人才优势为基地单位提供服务,基地为人才培养提供实习场地和环境,从而形成“互利互惠”的长期协作关系。
(二)构建专业实训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双基地”。为构建更多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把握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这一机遇,利用校企合作共建的专业实习基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纳入专业实习实训全过程,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依托各专业实训基地,做到专业实训基地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双基地”同时建设、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供以企业为依托、与职业实践紧密结合的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这不仅满足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需求,而且可以有效节省教学资源,提高办学效率。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每学期有计划地分批轮流安排各专业学生到基地参加实践活动,使实践活动规范化、常态化、科学化,使学生受锻炼,基地也从中受益,达到了双赢结果。
(三)加强学校横向管理机构资源的开发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拥有理论功底扎实的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但经费资源、组织资源较少,而学生管理工作机构、就业以及后勤管理部门则拥有广泛的组织资源、充足的活动经费和丰富的校外资源。通过加强各部门相互之间的沟通协作,实现优势互补,最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整合。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涉及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仅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力量过于单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也将辅导员、班主任及校外指导教师纳入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过程中,让他们参与具体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学校给予一定的补助,以弥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实践教学活动时数量不足的缺憾。
四、形成稳定、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时主要把握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可行性,二是方向性,三是整体性。当然,实践最后结果(调查报告、问卷分析、观察体会等)是最重要的,但实践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最好有量化的办法,以便于操作。为解决以上关键问题,形成一种过程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一方面必须丰富评价内容,至少要包括如下观测点:创新意识、团队协作、学习态度、交流能力及写作能力。评价内容注重将知识、能力、素质评价相结合,加大对学生思想道德养成方面的考查,如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责任意识、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等。学生在企业实训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实践教学的态度以及企业调研报告的完成情况等被纳入考核范围。另一方面,为使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合理,除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外,还让辅导员和其他学生也参与进来,实现评价主体多样化。
除加强对学生的考核评价外,加强对教师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也是提高实践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制定教师教学效果考核办法,把对教师的实践教学效果的考评纳入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范围之列,从而激发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参考文献】
[1]秦丽君,刘增安.高职“思政课”教学内容整合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20)
[2]王金全,邓永奎.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内容[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基金项目】2012年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2JGB333)
意识形态工作调研报告范文6
近日,一份来自天津市政协科教委的调研报告表明,高校中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学生达到学生总数的4%-5%,覆盖本科生及研究生。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涉及大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各个方面,最常见的是抑郁、焦虑、自卑、恐惧、压力和适应不良等情绪问题,容易导致休学、退学甚至产生暴力攻击、自杀等过激行为,今年的药家鑫,前些年的马加爵,大学生暴力血案频发不禁让我们发问,这些受着十余年教育的天之骄子们,他们怎么了?
让我们用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短板理论”作比:盛水的木桶是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的,盛水量也是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的,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则此木桶的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水只能盛到短板的高度,这块短板就成了这个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如果把大学生的各项素质比作组成木桶的各个木板,那么如今不少大学生最短的那块木板恰恰是心理健康。造成大学生心理不健全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又将如何补上他们心理的短板呢?
短板一:自我
2011年9月10日晚上,北京延庆县张山营镇西大庄科村,4男2女共6名大学生因冒险登野山被困在大海坨山上,松山消防中队队员经过11小时救援,终将这6名第一次登野山的大学生救下山。然而这些大学生在获救后却没有对救人者表示感谢。当面对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的询问时,他们先是避而不谈,后称自己是大三学生,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生日。而其中一名男子说这里写的可能并非都是他们的全名,“我们平时就习惯这么彼此称呼”。这名年轻人称之所以回避姓名、身份等问题,是因为担心事情传到学校后,影响他们保研之类的事宜。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事件并非个案, 2010年12月12日,18名复旦等校的大学生在安徽黄山风景区登山探险时迷路,在当地公安消防官兵的全力搜救下,18名大学生全部安全脱险,但黄山风景区公安局24岁的民警张宁海在护送学生们走出危险区时,不幸坠崖牺牲。下山后,复旦学生冷漠的甚至连张宁海的追悼会都没参加,就匆匆回去了。我们有必要反思,是什么导致了这些高等学府的学子们会有如此自私的表现。
现阶段大学生主要出生于1980年代末期,正是中国独生子女热的阶段,从小受到全家人的关注或者说伺候,没有兄弟姐妹,相对单纯的学校生活以及繁重的课业,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在自我意识中会自觉形成自我为中心的观念。自我意识的极度膨胀导致对于他人的漠视,这一点在社会交往中体现出来。
短板二:脆弱
2011年1月1日,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坠楼身亡。
2011年1月5日,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一男生跳楼身亡。
2011年1月5日,武汉某大学一大四男生跳楼身亡。
2011年1月16日,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一学生从宿舍楼坠楼身亡。
2011年1月19日,石家庄信息工程学院大三一女生因“求职压力过大”而自杀。
2011年1月20日,北京物资学院研二一女生跳河溺亡。
2011年1月24日,苏州某大学商学院商学院一女生跳楼身亡。
……
生命的消逝是人生中最痛苦的事情,但是遇到问题时选择终结自己的生命在大学生中已经不再是个案,即便在目前高校信息闭塞的情况之下,我们能收集到的单单2011年一月份的大学生自杀身亡案例就有十多起。而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更是有大约25%的大学生有过轻生的念头,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什么问题会引发这样荒唐的念头?
短板三:迷茫
一个大学生的产生要经历多少步骤、坚持多长时间?在我国当前环境下,正规的大学生要经历2到3年的学前教育,9年的义务教育,3年的高中,平均大约需要15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从孩提时代开始懂事起,便以大学为目标在自觉不自觉的奋斗着。目标的单一性以及环境的单一性,使得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习惯于围绕升学这一目标来进行活动。当进入大学校园,十多年的目标达成之后,大学生极易陷入一个目标的真空期,习惯的生活重心突然消失,而成长的过程中却没有学会如何确立新的目标,紧跟着便陷入消沉的意识形态之中,负面情绪的侵袭变成不可避免的事情,当遇到挫折时,曾经勉励自己的奋斗目标没有了作用,自我激励的动力消失,对于自我的否定情绪占据上风,轻者陷入抑郁状态,重者走上极端。
短板四:情感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棍棒底下出孝子”,自古以来,父母总是严格控制子女的一切。特别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之下,本着为儿女好的原则,家长是坚决禁止青春期子女谈恋爱的,并且还发明了一个名词“早恋”来说明问题的严重性。
早的,一定是青涩的。在或明或暗或多或少的教育下,青年男女一方面对于异性有着本能的好奇与爱慕心理,另一方面却又不得不压制自己的想法,其中苦闷自知。到了大学之后,脱离父母管制的大学生骤然获得以前难以想象的自由,还未脱离青春期的男男女女们不可抑止的相互吸引,开始寻找长久以来自己渴望中的亲密爱人。从没有人告诉他们爱情是什么,也从没有人告诉他们谈恋爱是怎么回事,于是懵懵懂懂的他们开始按照自己的想象进行着自己的爱情,当现实与理想交集的时候,巨大的差异强烈冲击着两个惊恐的男女,虽然他们还是木讷的、笨拙的,但是感情的漩涡以及风暴丝毫不留情面。残酷的现实摧残着他们的内心,对爱情最蒙昧的最原始的愿望早已消失不见,而绝望的心理在本已迷茫的情绪中产生了,于是悲剧也就产生了。
短板五:高压
曾经以为考上大学就前途一片光明了,曾经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但在高校规模和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扩军的现实下,“分配工作”已经变成一个历史词汇,大学生处在学校和社会角色转变的敏感时期,曾经的升学压力转变成更现实的生存压力,每年数百万的大学毕业生加上前期未就业的学生,数量庞大的竞争对手在抢夺为数不多的优质职位,而除此之外的职位给予毕业生的待遇水平又真的很低。大学生不得不面对比当年要残酷的多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情况,成功了,自然高兴,但是失败者往往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就像高速转动的马达,顶着千万斤的金属支架,金属都有疲劳的时候,何况是人?
曾经生活的主旋律只是单纯的学习,熟悉的环境也局限于学校,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造成了他们大多智商很高情商不高。他们既早熟又不成熟,在一定程度上是被隔绝在社会生活之外的,很多时候完全生活在自己的想象中,一旦独自面对社会,心理很容易崩溃。
短板六:安逸
根据国内最大的大学生社交网站――人人网的数据表明,最热门的分享集中在了搞笑、暴力、情感、娱乐等等方面。该网站目前注册人数超过1.2亿,而活跃人数超过3,000万,并且这些数字在不断上升之中,如此庞大的用户群已经可以代表很大一部分大学生群体状况。可以看出,纯娱乐信息在大学生中的关注度有很高的热度。
大学是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传授和培训的地方,大学生的任务是进行专业学习,为进入社会角色做努力,然而目前情况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因为大方向的迷失而习惯沉浸于漫无目的的安逸生活之中。进取心在逐渐丧失,曾经拥有的勤奋、刻苦、积极向上的品格都在长久的安逸生活当中被消磨掉,逐渐趋于平庸。他们对于物质和信息自由很满足,虚拟社会化程度很高,好像什么都知道,但事实上人格心智的成熟度很有问题。
在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以升学为导向的,真正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很多大学生年龄上是成年人,心智上远未成年,自控能力和自理能力都与成年人的标准相差太远,遇到问题时无法作出清醒的处理,容易走极端。
在社会更趋多样化和信息化的今天,社会复杂程度是以往所难以想象的。对于即将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所面对的考验也更加的严峻,如果不能将自身心理短板修补完善,必将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大学生心理问题从本质上看,属于社会心理的不健全,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不符,人为的将成长过程中的社会经验剥离。但是在高考的严峻形势之下,耗费大量时间和经历的社会经验的积累过程与同样需要大量时间的学习积累过程是严重冲突的,在无法改变目前的升学模式的前提下,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年龄,更多的需要寄希望于家长和学校。
对于家长而言,要逐渐放松对子女的控制,更加相信他们自己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己去解决一些问题,当出现其他问题或者问题难以解决时,应当以平等的态度去对待子女,以自己的阅历和经验来与子女进行讨论,逐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积累社会经验,使他们可以树立自信的态度。
至于学校,首先要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以促进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形成一个群体心理健康的大环境。其次,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健康干预措施,做到学生自我调整与学校干预、事先预防和事后抚慰的全面的心理健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