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范文1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 多元化 教学策略
引言
在以往的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常常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来对学生进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单纯的教,学生是机械的学。进而使得学生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处于边缘化,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没有掌握真正属于自己的一套语文学习方法,因而也会让学生对语文学习逐渐失去兴趣、丧失信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就会让学生不愿积极思考,从而丧失主动学习的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多元化教学策略,对于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制定与特色
1.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制定
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与表达能力、语文写作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来强化学生的发散性思维①。就像教师在讲解初一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第一课《散步》这篇文章时,教师首先需要的就是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之后再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文章的主题思想与段落层次大意。之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进行进一步的精读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②。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可以向学生提问,《散步》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都有什么作用?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交流探讨,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与学习的积极性。
2.初中语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特色
多元化教学策略主要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及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多元化教学策略采用多角度、多思维的方式来进行语文教学,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与健全的人格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积极的讨论学习,从而能够从多个角度与多个方向来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为学生制定相应的语文学习方法。
二、在初中语文中实施多元化教学策略的途径与措施
1.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
只有在良好的语文课堂学习氛围中才能充分引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兴趣。语文教师需要学会运用多种方法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与好奇心④。就像是在写作课上,教师不能把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中、大自然中寻找相应的语文写作素材。只有学生经过了亲身体验与亲身经历才能写出较好的、内涵丰富的文章。这既能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来表达内心的感受与感想,也有利于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语文对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重要性。
2.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讨论模式
采用多元化教学策略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情感体验的不同,因此在思维方式及认识事物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的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共同进步,也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进而逐步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去看待问题,杜绝了思维的局限性。
3.教师要看准时机对学生有效点拨
在学生的语文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看准时机来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点拨。特别是在学生遇到难题的情况下,教师进行适当有效的点拨可以给学生带来豁然开朗、恍然大悟的感觉,进而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学习体验,给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留下深刻的印象。当学生的思维受阻时,教师要善于利用身边的情景来对学生的思维模式进行相应的点拨,让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来思考问题,从而保证思维的流畅性。当学生对新事物、新知识不理解时,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熟悉的身边事物,来进行直接引导与点拨,从而促使学生形成一个形象思维。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范文2
一、初中语文教学要强化预习方法指导
预习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个环节,预习活动中,学生可以解决一些基础性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对教材的熟悉程度。提高预习方法技巧性,对整个语文教学的开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教学中重点向学生推荐一些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不仅强调预习习惯的培养,而且和学生共同探讨如何更加高效地开展预习。同时,在预习中要制定预习计划,对预习达到什么成效做到目标鲜明、心中有数。在预习活动实施环节,通过查阅工具书、上网浏览等形式了解教材背景,解决生字词以及对教材内容进行初步概括,还要对照课后思考题尝试自主分析理解,这样的预习方法既全面又突出重点,能达到解决基础性问题和提炼难点的目标。强化预习习惯和技巧的培养,能够实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以及奠定学习基础的双重作用,有助于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将预习方法指导作为一个重要环节,与整体教学设计融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对教学的促进作用。
二、初中语文教学要强化记忆技巧指导
语文教学非常重视记忆这一技能方法,无论是课文的背诵还是相关知识点的掌握,都需要强化记忆。在技巧指导方面,笔者侧重于抓住以下几个要点。首先是重视提高学生记忆的形象程度,指导学生将枯燥的知识点与形象的事物联系起来,通过顺口溜等形式将一些文学常识、语法要点进行形象记忆。其次,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强化了记忆时间节点的指导,每一节课教学之后,何时开展第一轮复习,相隔多长时间进行回顾,这些时间间隔里面大有科学,蕴含了人脑记忆规律等诸多技巧。笔者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帮助学生科学制定不同轮次复习的时间间隔,达到花最少时间取得最佳效果的目标。此外,帮助学生对语文知识点进行串联也是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语文知识实现前后联动,从一个知识点的记忆带出多个知识点的回顾,可以增强语文学习理解的效率和巩固程度。重视记忆技巧指导,能够降低语文学习的难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高效的学习活动中达到预期目标。
三、初中语文教学要强化探究路径指导
学生在课堂上的活跃程度与师生互动效果如何,对教学效率具有明显影响。笔者在教学中大力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倡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浯动中开动脑筋相互交流,自主寻找答案、尝试总结规律、提炼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研究性学习活动,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主意识,提高学习活动的深刻程度,增强了学习效果。在学生开展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笔者强化了思维线索、思维角度的指导,以一组思考题引导学生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开展自主探究活动,在思维方向上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让学生能够正确思考问题、深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在语文课堂上,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即提高了探究学习能力,又养成了相互协作的良好习惯。
四、初中语文教学要强化迁移运用指导
语文学习是一个灵活机动的过程,也是记忆迁移再造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上所学的内容,要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目标。笔者在阅读分析教学中,侧重于引导学生结合思考题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针对写作框架、运用手法、主题与思想等方面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自己尝试提炼总结文章哪些写作技巧值得借鉴,与作文写作结合起来,在课外开展仿写活动,这样的迁移能够保证学生获得的经验技巧方法得到有效运用。强化这一方面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不同类型的知识点学习中提炼出通用的方法,让语文学习变得更加轻松高效。
五、初中语文教学要强化自主巩固指导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范文3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主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教学因素的限制,地区多数仍在采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模
式,教师只顾在课堂上讲,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加上机械重复的抄抄写写,以及为了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严重忽视了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和学生主体优势的发挥,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自主性不够,课堂教学效率低下。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性的发挥,成为了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最大障碍。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从而形成积极主动的语文学习态度,使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成为掌握学习方法和树立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以往片面地强调死记硬背的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一味地讲解教材知识,将需要学生主动探究的内容也一手包办,致使学生只能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不仅使课堂教学显得枯燥乏味,还制约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扩展。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只有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尝试和探索新知识,在成功中感受喜悦,在失败后总结经验,才能真正体现出学习的意义,才符合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新课改教学理念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实施策略
1.更新教学观念,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讲述为主,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学生只能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完全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这种传统落后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坚持新课改的要求,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切实转变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只有对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主动地探索和实践,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索和学习的实践中。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也是如此,教师只有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自主地学习和探索,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能集中注意力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注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然而,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一直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只是通过死记硬背学习语文,对语文学习方法知之甚少,导致学生只会考试,不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的实际生活中。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解决问题来学习并掌握学习方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是广大教师目前工作的重点内容。广大教师需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新教学观念,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改善,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范文4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 后进生 产生原因 转化策略
无论是任何阶段,在任何学科教学中,后进生现象都是存在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后进生是一个特殊群体,这一群体学生基于各方面原因,对学习语文不感兴趣,甚至存在厌恶一切与语文相关的知识的逆反心理。新形势下,加强对后进生的转化是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也是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必要途径。现我就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后进生现象谈谈看法与见解。
一、初中语文后进生现象产生的原因
后进生现象出现背后有诸多原因,这里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初中语文教学体制落后
目前,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仍能发现,不少教师的教学观念及所采取的教学模式仍旧是沿袭传统,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传统教学观念和模式主导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自然而然无法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对学生全面发展更是带来一定的局限性。就初中语文应试教育教学体制讲,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受传统观念指导,片面注重培养学生语文理论知识以追求语文成绩的高分,并最终以考试成绩分数的高低评价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高低,由此产生了优等生、中等生及后进生的分层。
(二)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知识薄弱,学习能力较差
从对后进生追踪调查发现,初中语文学科的后进生往往在小学阶段同样是语文学科的后进生。这表明后进生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语文基础不牢,语文能力和水平较差,致使在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学习中跟不上教师和其他同学的进度。学生一旦感觉自己学不会或者跟不上整体教学进度,便容易滋生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的不良情绪,久而久之,自然而然会丧失语文学习兴趣和信心,最终导致恶性循环。
(三)缺乏有效的学习技巧,未能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初中语文后进生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就是学生未能有效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技巧与方法,未能成功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不少后进生其实仍然对提高语文学习能力抱有希望,然而他们在追赶的途中,缺乏适合的方法,在学习方法上要么照搬他人,要么毫无章法,学习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没有持久的耐心和用心,最终沦为语文学习活动中的后进生。
二、转化后进生的重要意义
后进生的出现是正常的教学现象,但正常并不代表可以放任不管,它需要教师发挥智慧和能力,积极采取相关措施进行有效转化。总的来说,转化后进生的意义十分重大:一方面,后进生现象不利于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学生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学施教的对象是全体学生,并非部分优秀生。在教师实际教学中,应当平等、客观地看待后进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尝试多种方法提高后进生语文知识水平和能力,最终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成效。另一方面,能否转化后进生还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能否确切落实。从当前初中语文教学情况看,存在部分教师只关心优秀生,而忽视后进生的现象。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对素质教育的漠视与曲解。新形势下,教师应当积极采取措施转化后进生,最终实现后进生向优秀生的转化,只有一视同仁、行之有效的教育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初衷与归宿。
三、初中语文后进生转化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激发后进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要想提高后进生学习语文的能力,首先就要培养他们对初中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激发后进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比如教师可以选取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设置疑问进行课堂导入,积极创设课堂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创新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等,激发后进生学习语文的好奇心与兴趣,进而引导后进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加有效地学习。
(二)强化心理引导,帮助后进生重拾学习语文的信心
后进生现象并非一朝一夕产生,而是由于较长时间的积累所致。由于长时间学习语文受挫及心理落差,致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对语文学习渐渐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便再也提不起主动学习的动力。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未能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学习境况,未能有效疏导后进生的心理,最终造成他们的学习滞后于他人。对此,教师要加强对后进生的心理引导,一方面帮助他们消除自卑、负面的心理情绪,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三)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后进生与其他学生相比,在学习基础和能力上的确有弱于他人。因此,教师在对待后进生时,既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后进生的自尊,又要针对后进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分层教学方法,逐层递进,开展教学。比如为后进生提供难度指数较低的问题和练习,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渐加强难度训练,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
四、结语
初中语文学科后进生转化任重而道远,需要教师持之以恒的坚持与努力才可能实现。教师在看待后进生问题时要秉持平等、客观的态度,同时想方设法实施对后进生的转化,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整体强化。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范文5
[关键词]: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策略
一、初中男生语文学习现状的前期调查与分析
初中语文,是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石的学科。无论是学习、工作、生活,还是将来出国深造等,语文素养对每个学生的发展都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已成为社会的要求和人们的共识。初中生,尤其是男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不是一帆风顺呢?为此,学校课题组确定实验班,对初一至初三六个班中的男生做了一次抽样调查,统计如下。
调查的项目小学语文学习状况初中语文学习兴趣初中语文学习心理初中语文学习成绩
班级人数优秀一般差浓厚一般没兴趣愉悦冷淡困惑优秀一般差
初一(2)(5)5249.6%38.2%12.2%28.6%50%21.4%20.7%46.6%32.7%15.5%45.6%38.9%
初二(7)(10)5451.7%40%8.3%19.7%47%33.3%16.7%41.6%41.7%10%43.3%46.7%
初三(13)(14)4944.3%43.7%12.0%9%37.7%53.3%9.3%32.3%58.4%8%33.3%58.7%
从调查表中,我们不难发现:初中男生一般在小学时的语文学习兴趣强烈,且成绩较为优异;进入初中,随着语文感性特征的凸显,男生语文学习兴趣递减,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语文学习中存在普遍的现象是:女生的学习成绩大多好于男生,随着年级的递增,男生的学习困惑心理也越来越严重。伴随着初中语文新课程内容的不断调整和深入,语文内容的形象性和感性日益突出,男生原有的以识记为主的学习方法逐渐淡出舞台。以能力立意为主的试题,往往会让学生无从下手,屡试屡败。他们困惑、迷茫、焦急、烦躁,无从排解心中的郁闷,有的严重影响到其它学科的学习,甚至影响自身心理地健康发展。
可见,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是客观存在的。从升学要求来讲,无论是初中还是高中,都必须进行语文测试,若这一学科成为学习上的严重障碍,则于升学深造不利;语文又是一种素养及文化修养,作为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新型公民,以“语文”来体验生活和观察世界,以“语文”来思考问题,也是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迫切要求。因此,现在超前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对培养初中男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改善公民素质,都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产生的深层探因
1、初中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导致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以工具性、思想性为其本质属性,以知识性、文学性、实践性、综合性为一般属性的基础学科;它的根本特性是人文教育性,它的主要内容是文学教育,即情感教育、审美教育,工具性是语文的附属特性。
到了初中,语文的人文性特征日渐凸现。和小学相比,它更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内容更是抽象、灵活、感性。语文是一门值得回味的、动态的、情感的审美学科,而不是僵化的、绝对的、封闭的规则体系。再加之初中语文明线上是关于语文知识的传授,暗线上是关于思想情感的渗透,学生的着眼点很大程度上只关心“知道了什么”,而不关心“我体验到了什么”。初中男生大多长于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而短于形象思维。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产生困惑心理的必然性。
2、青春期生理机制的不断变化,造成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正处于人生豆蔻年华阶段的初中男生,他们渴望理解,向往美好。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及身体发育的日渐成熟,他们对异性的态度由封闭、被动转为好奇、主动。开始关注对自我的认识,对青春期的自我认识,对人际交往学习的认识,尤其是与异往和校外人际交往;对未来社会对人要求的认识。因此,上课时注意力极易分散,没有小学时的“正襟危坐”、“聚精会神”。课余时间,他们倾向于与他人交往,注重发型、衣着打扮。这客观上导致兴趣点分散,花在语文学习上的时间就会减少。同时初中男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十分脆弱,有时外界的“一事”、“一言”会导致他们几天精神萎靡,不能自制。如果消极负面情绪得不到劝慰和疏导,便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抑郁,既而严重影响学业进步。这就与语文学习需要的“执着、坚韧”精神,大相径庭,格格不入。
3、受心理品质和学习习性的影响,引发了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
初中女生对于识记性强,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的学科,如语文、英语、社会思品等兴趣浓厚。因为它们容易感知,容易产生联想与想象,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与此相反,初中男生生活上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感情上往往不够丰富细腻,不愿意关注现实生活。初中男生特定时期的心理品质,让他们对待语文,如同“九天玄女”,“高处不胜寒”。我们知道要学好语文,需要情感的投入,生活的体验,甚至体察细微,身体力行,这就使初中男生不寒而栗,畏惧心理油然而生。再加之初中男生语文学习的“模式化”思维严重,回答问题总喜欢像数学那样“找框框、寻套路”。然这一招并不灵验,结果愈考愈挫,丧失了学习信心,产生了困惑心理。
三、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有效策略
如何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如下策略:
(一)“数据分析+三年跟踪”的积累资料库策略
根据抽样调查的表格数据,进行抽取样本对比分析,着眼于三个参变量:“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一定的量变必然会产生一定的质变,男生在语文学习中暴露出的问题,也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应该从语文学科发展的特征、男生生理变化特征、男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诸多因素去考虑,进行三年的跟踪,然后制定合理有序地矫正措施,帮助他们消除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其主要数据分析表格设置和操作程序有:
1、初一新生入校后立即发放问卷调查表,及时了解他们进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状况、心理状态等。具体包括《初中语文学习心理调查表》、《初中语文知识重难点掌握程度调查表》、《初中语文学习认知水平调查表》等。
2、初一下学期结束后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男生的语文成绩的波动状态及语文学习心理动态。具体包括《中小学语文知识衔接点调查表》、《初一语文学习困惑心理调查表》、《初一语文学习自信程度调查表》等。
3、初二下学期结束后,再发放问卷调查表,了解男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其语文成绩变化、本阶段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产生程度、困惑心理的缓解及消除程度。具体包括《初二语文学习状态调查表》、《初中语文想象思维能力调查表》、《初二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缓解程度调查表》等。
4、初三学生中考结束后,立即进行信息反馈,了解中考语文答题的心理状态及在此方案实施的前提下,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缓解、消除程度及在中考应试中发挥的作用。具体包括《中考语文成绩统计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意向调查表》、《初中阶段语文学习调查表》、《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消除程度调查表》。
(二)“群体亲近、疏导+个性教育”的心理辅导策略
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困惑心理,一般是不易被察觉到的。究竟有哪些困惑,这些困惑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往往是秘而不宣,教师一般只能从分析表象去感知。这就需要教师与学生打成一片,交知心朋友,让学生消除心理隔阂,畅所欲言,直抒胸臆。“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必须最大可能的赢得学生的认同,让他们首先愿意听语文课;只有愿意听课,才有听懂的可能,也才有学好的可能。平时采取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谈话式、书信式、网络式。教师要根据学生暴露出的困惑,从自身的客观背景,性格特征,学习动机等方面加以全方位的思考,然后做好分门别类的安抚和疏导。其具体做法如下:
1、增强学习信心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细微的、瞬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以增强学习信心;要把语文学习的落后归因于努力不够,书读的不多,而不要认为是他们能力低,头脑笨。例如某实验班中的小戴,因患小儿麻痹症,性格内向,言语不多,成了班中的学困生。可是一次偶然的表现,改变了他,也改变了我。有次上课,从来不抬头的他,竟然抬头看我上课,我心中大喜,于是灵机一动,及时地对他进行表扬,鼓励同学向他学习-----抬头挺胸,认真听讲。接下来的课中,发现小戴始终抬起头,认真听我上课。课后我顺势而导,进一步鼓励他:“你今天的表现让老师很激动,老师相信你能学好的,老师也会帮助你的!”后来,他变了,渐渐地卸下了自卑的包袱,增强了学习信心,消除了语文学习上的困惑心理,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地改变,成绩也有了较大的提高。
2、提高学习兴趣虽然初中男生的性情比较豪放粗犷,但心理比较脆弱,对他们也要多加关心。我们提倡作文、试卷面批面改,多写激励性评语,多与他们交流,使之乐于与老师相处,对老师产生亲近感、依赖感。这样有利于克服学习中的心理障碍,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深刻体会到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学会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交流的重要性。根据作文要求,我每次都要特意“照顾”男生,尤其是对作文有畏惧心理的学生,更是倍加呵护,生怕戳伤他们的自信心。提出每次作文只要满足一个要求,作文就打80分,如果让我在作文中还能发现到其他优点,每处再加一分。这样,他们的作文自然打上高分。我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赢来了学生对我的尊重。学生“爱屋及乌”,从心理上开始接纳作文,渐渐地喜欢上作文,自然更乐意上语文课了。
3、加强个别交流要重视同男生的个别交流,针对男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教师要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法、效果及实施后存在的问题做好记载。针对意志薄弱的男生,我们采用认知疗法、转移注意力疗法,经常鼓励他们要知难而进,勤学好问,持之以恒地培养他们的坚强意志和进取精神;对上进心强的男生,则采用升华的方式,让他们将目标转化为动力,不断提高自己;对较自卑的男生,除采用认知疗法外,重在采用过度代偿疗法。当然,对于各种心理问题,并不是简单的采用某种疗法,更多的是综合疗法。
例如在与张某谈话中,了解到造成张某厌学心理的真正原因,便下定决心帮助他走出心理阴影。为此,我多次找他谈话,勉励他,相信“一份汗水,一份收获”,付出总有回报的理念。帮他制定学习计划,作息时间表,并再三叮嘱,要克服缺点,遵照执行。先从上课,再到作业,由浅入深,提出要求,不断约束松散拖沓行为,养成语文学习习惯。值得欣慰的是一学年下来,张某进步显著。
4、鼓励自我认同心理学家艾里逊认为:青少年最重要的一个任务就是了解自己,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同观。现代心理学家研究成果已证明:个人的自我认同水平对心理健康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我们要求男生在生活中抬头挺胸,面带微笑。因为好的姿势和面部表情会改变人的心境、气质、态度和自我感觉。要鼓励男生学会自己相信自己,学会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个别咨询的时候,尤其强调要宽容善待自己,用这种积极的方式去认识自我、探索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拥有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保持可持续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状态。
5、倡导心理咨询男生的心理状态如何会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的优劣,因此要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制,鼓励男生到学校心理咨询室向专职的心理教师和咨询师倾诉,真实反映各种心理困惑,然后根据心理学原理,加以及时疏导,使他们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参与学习。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学生平时有问题可以去咨询、倾吐和宣泄,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据了解,咨询的学生反映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压力重,造成考试的自卑、抑郁、狂躁、恐惧等情绪情感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无法自制的不良行为问题,青春期困惑问题等。
学校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咨询学生温暖,指导他们自我调控,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除了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外,学校还可以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组织各种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设系统而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情绪调节、人际交往等发展性辅导的心理课程等。
(三)“四动+八化”的语文实践活动策略
1、引发多角度互动策略初中男生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的困惑心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语文课难听懂,二是语言品析难理解。初中语文课程固有的性质,要求教学贴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因此,生动丰富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一剂良药。教师要在平时教学中,注入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语文知识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把单一的耳听,化为“手动、口动、脑动、眼动”(四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掌握语文知识,感受语言魅力,引领学生去遨游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
2、充分体现“八化”策略繁琐问题简单化、陌生问题熟悉化、正面问题反面化、抽象问题具体化、整体问题局部化、运动问题静止化、恒等问题不等化、一般问题特殊化(八化)。例如,抽象问题具体化,是针对男生擅长于抽象思维,而短于形象思维而提出的,对于言语教学而言,抽象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问题,应引导学生寻找最近发展区,从最简单的生活体验入手加以剖析,从而感悟思想内容。又如,陌生问题熟悉化是指在新情境、新的问题背景下,诱导学生如何理解感受,直至深刻体验。很陌生的问题,只是问题的表象,其解决方法思路都是已学过的或十分熟悉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如何化陌生为熟悉,化抽象为形象,从而领会文章的主旨。再如,正面问题反面化是对时代久远,学生体验不深的古人作品,正面入手往往较复杂,要考虑的因素较多,一时难以理清头绪。如对文中人物的评价问题,可以直接有效地从反面入手。还有一般问题特殊化,是指“一般的条件”“一般的结论”不易发现,其语文特征,若从极端情形、特殊角度考虑,则豁然开朗。如,对诗歌“意象”的领会,就应采用“特殊化”策略,引导男生领悟诗人特定情境下的思想情怀。
(四)“激活最近发展区+有的放矢”的长足实效策略
语文的主战场是课堂教学,因此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防微杜渐,是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困惑心理的重要环节。尤其要做好的是以下几方面:
1、注意衔接,平稳过渡搞好中小学内容的衔接,可以弥补男生在学习内容与思维方法上的落差。小学语文基本上是平面型直观性语文,进入初中转化为立体型情感性语文。做好中小学教育衔接,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如开学后就做好转变学生学习观念的衔接:在给初一新生上课之前,就要明确告知学生,转变学习语文的观念很重要。向学生讲明小学字、词等基础知识多,阅读理解少,时间充足,重机械记忆,形象思维。初中由于课程增多,相应地学习语文的时间偏少,重理解记忆,抽象思维;老师讲得少,学生自学多,学生学习地主动性、自觉性应大大加强。
2、找准难点,有的放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优劣,并不全取决于记忆和背诵讲授内容的能力,而是最终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当用学生的眼光去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认真研究教材,深入学生,选择教法。在语文学习方面,男生比较理性,学习较随意,喜欢做以识记为主的基础题,而对以感性理解运用为主的阅读写作,以及综合性题目就变得束手无策,勉为其难了。尽管男生适应性和创新意识较强,但他们思想松懈、自由散漫,上课不记笔记等缺点,导致他们往往捕捉不到课堂讲解的重点和能力训练点。因此,教师要指导男生“敞开心扉”,让他们暴露学习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指导听课,规范语言表述。对探究性综合能力要求较高的问题,先指导他们学会筛选信息,分析问题,形成自己观点,然后学会用语言来表述自己观点等语文思想。这样有的放矢的将“困惑”转化为若干易于解决的小问题,“困惑”也就不困惑了。
3、循序渐进,春风化雨“分散难点,逐步提高”,也是预防困惑心理产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的规律。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内容,精心设计课时适度台阶。一节课只突破一两个难点,一次作文只实现一个小目标,一套试卷只设计两到三个难点问题,这样学生学起来就会信心倍增。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引导,能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男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又可以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一定的情感触发,让每个人都能学有所成。
4、精心打造,激活特区初中语文无论是学习内容,还是思想方法、情感体验上,都存在很多难点,这些都是初中男生易产生困惑心理的重要根源。因此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提供学生最近发展区,使语文教学建立在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可能达到要求的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上,并据此确定知识的广度、深度和教学的进度,以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的发展。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身上具有程度不同的八种智能,每个正常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拥有其中的多项技能,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拥有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而男生似乎在语言智能上,天生不及女生,教师要充分挖掘男生身上的其他多种智能,并利用其某一高程度智能,唤起埋藏于心底的成功的喜悦,来树立其学习信心,激发学习的内驱力,从而使之信心十足的发展言语智能。例如,利用男生喜欢历史的特点,在上《隆中对》一课时,课前就布置男生去完成查阅历史资料,了解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以及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的时代背景。结果发现课堂内男生特别兴奋,极力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看法。整堂课气氛非常活跃,教学效果显然不错。
春风雨云渡,舟过水无痕。消除初中男生语文学习中的困惑心理,绝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就能见效的容易事。所以教师平时要指导男生做到:多读、多写、多想、多问,积累一切同语文有关的知识(甚至看似无关的),办一个“零存整取”的语言“存折”(精致便携的小本子),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精彩美妙的语言素材统统存进去,使之“滚雪球”般日渐壮大、丰富、充实。“钱包”鼓了,学生自然就“材”大“气”粗、左右逢“源”了,自然会培育出心灵的绿洲,释放出灿烂的阳光。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教育课题组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开明出版社
初中语文学习方法总结范文6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策略
在工作中,我们中学语文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相当一部分成绩比较优异的小学毕业生,升入中学后对语文学习感到很不适应,学习兴趣减退,学习质量下降;小学时语文成绩欠理想的学生,更是对初中语文学习感到无所适从,无从下手。这种现象如果不能引起初中语文教师的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加以改变的话,不但会导致学生学不好初中三年乃至以后的语文,而且还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积极性,对其他学科的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笔者以为,找准小学毕业生刚升入初中后出现这种问题的症结,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和有意义。
下面,笔者拟就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差别及如何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谈谈粗浅的认识。
一、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差别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客观存在着一些差别,只有搞清楚这些差别,才能较好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之间的衔接工作。这种差别,具体来说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1.教师的授课方式存在差别。由于小学语文课堂容量较小,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较慢,加上课时比较充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讲授课文时速度较慢,对知识点的讲解较清楚,且能及时做到反复讲、反复练。因此,学生只要平时在课堂上能认真听课,完成好作业,不需花太大力气也能保持好成绩。但在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课文篇幅明显增长,加之总课时有限,大多数语文教师讲课速度较快,许多知识一带而过,很难做到反复讲练。另外,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大多也和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风格有很大差别,小学语文教师大多注重让学生机械记忆,形象思维,而初中语文教师大多注重整体把握,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注重自主理解分析和灵活运用。这样,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学生短时间内不适应和成绩跟不上等问题的出现。
2.教材内容存在差别。一般来说,小学语文课文篇幅较短,文章浅显易懂,知识点少,可读性强,识记、积累的成分较多;初中语文课文篇幅显著增长,内容逐渐加深,知识点增多,理论性增强,需要理解、感悟的问题明显增多,尤其是文言文方面的难度变化更明显,使得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种“高不可及”的感觉。上述这些教材内容上出现的差别,往往会导致学生难以一下子适应初中的语文学习生活,从而容易使学生出现学习自信心、积极性受挫等问题。
3.学习、生活环境存在差别。从小学升入初中,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是进入了一个学科明显增多,时间明显紧张,所接触师生明显变化,学习难度、广度、要求等明显提高的全新环境。这种变化,会让许多刚刚升入初一的新生难以适应,甚至会产生畏难和抵触情绪,从而造成部分学生的“分化”与成绩的“滑坡”。
针对上述中小学语文教师授课方式、教材内容、学习、生活环境不同的差别,如果我们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策略,有的放矢地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工作,那么,就可以顺利地解决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
二、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策略
1.循序渐进教学,巧妙完成衔接。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对初一新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知识结构等特点有清楚的了解,明确中小学两个阶段的差异与联系,增强教学的目的性。在起初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降低教学起点,放缓教学梯度,放慢教学进度,遵循循序渐进式的教学原则,使绝大多数学生能跟上学习的步伐。切不可一开始就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讲课进度快、难度大,要求高,如此,不但不会让学生对中学语文教师和语文课产生好感,反而会让学生产生畏惧感、不适应感。因此,要有效解决因中小学语文教师授课方式不同而造成学生语文学习无所适从、效果不佳的问题,我们初中语文教师在初中起始年段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兼顾到小学高年级和初中起始年段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特点,采取由慢逐渐到快,由易逐渐到难,要求由低逐渐到高的循序渐进教学方法,在自然而然中巧妙地完成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衔接,为学生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改变学习方法,明确学习任务。中学语文教师,除了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逐步适应中学的学习特点以外,还应重视引导学生改变小学时学习语文的方法,明确初中语文学习的任务。只有这样双管齐下,内外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师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初中语文学科的知识量大,难度加深了,对理解要求、能力要求较高,所以再不能沿用小学的陈旧的学习方法,而是要努力做到课前认真预习,课中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会做笔记,勤于圈点勾画,善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逐渐养成善于总结归纳的习惯,争取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对每篇课文,每个单元的学习任务要心中有数,明确哪些是该掌握的,哪些是该了解的,哪些是该理解的,对不同的内容要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态度,做到主次有别,轻重有度。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高效和成绩的逐步提高。
3.引导适应环境,争取顺利“转身”。在做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工作中,语文教师要发挥自身优势,适时地引导学生适应中学的新环境、新变化,争取让学生顺利地从小学生“转身”到中学生,这也是很重要的。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班会、个别交流、让学生写信表达心中的忧虑等形式,先了解学生的困惑,之后帮助学生摆正心态,做好心理调适。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刚进入初中后,对环境、课程、教师、同学等的不适应是一种普遍和正常现象,是在每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的,是每个人人生经历中必须要面对的事情。学生对此不应畏惧甚至回避,而应主动、积极、尽快地熟悉并适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中小学之间的顺利“转身”,并愉快地完成初中三年的学习任务。教师通过自身努力,使学生尽快地适应初中的新环境,完成中小学生身份的顺利“转身”,是保证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有力保障。